一、石油树脂成型机钢带跑偏的控制与调整(论文文献综述)
司中向[1](2015)在《聚合物硫磺改性剂制备和改性沥青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我国公路建设快速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逐年快速增长。道路沥青作为应用最广的路面用材料,市场需求巨大。由于道路沥青自身耐受性的限制,在交通流量非常大的使用环境下,公路路面容易出现车辙、开裂等现象。改善路面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节约建设投资,是我国公路建设中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新铺设的沥青路面使用改性沥青代替普通沥青以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本文围绕以硫磺为主原料,添加废胶粉、碳粉、脱油沥青母粒以及不同的硫化氢抑制剂等制备聚合物硫磺沥青改性剂颗粒、制备过程中H2S释放量测定方法、配方优化和路面性能优化等方面对沥青改性进行研究,并对沥青改性剂以适当比例添加在沥青中制成沥青混合料的环保性能和路面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添加聚合物硫磺沥青改性剂的沥青混合料在路面性能方面,抗车辙能力得到了显着提高,水稳定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能够满足高等级公路的相关要求。
程刚[2](2012)在《磁垫式带式输送机的研究》文中认为带式输送机作为一种重要的散装物料输送设备,生产率高,优势明显,在各个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通用带式输送机的运用更为常见。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通用带式输送机存在着零部件数量多、维护维修费用高、起动困难、噪声大、输送带易跑偏且易摩擦起热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输送机的发展空间。因此设计出能解决或避免此类问题的新型带式输送机,将会成为输送设备研究的新前沿。本文在研究适应环境的特种带式输送机同时,寻求建立在物理学基础上的运输手段新途径,试图将磁力机械技术引用到带式输送机上,利用磁斥力的特点将胶带与托辊分离,去除托辊,采用非接触式磁悬浮支承,彻底改变传统输送机结构所带来的发展缺陷。为使研究更为方便,对磁垫式带式输送机进行了力学模型的简化,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磁垫式带式输送机的两种模式,一是利用永磁悬浮支撑模式,二是利用通电线圈电磁悬浮支撑模式。重点研究了永磁支撑模式,分析讨论了永磁体磁悬浮的工作机理,对永磁产生磁力的影响因素如间隙距离、磁体高度、磁性材料等分别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绘制了相应的磁场强度图和相关参数影响曲线图,探索了永磁体支撑的优化变量,同时对其平衡稳定性作出了分析。本文还针对磁垫式带式输送机的牵引力计算进行了分析,对其部件机构也进行相关的设计和讨论,尤其是磁性输送带、防磁托辊、防磁滚筒、磁铁质的去除装置等部件给出较为详细的设计及设计思路。最后举例说明磁垫式带式输送机的经济性。另外,笔者在文中对其他磁垫式构想设计和思路也进行了简单说明。
孟宪朋,任聪,刘家懿,张孟[3](2012)在《造粒机不锈钢带裂纹原因分析及维护处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某石油树脂装置使用的进口不锈钢带是造粒机的主要部件,连续使用1年左右就极易产生裂纹和变形。钢带价格昂贵,维护修补难度大,本文根据钢带产生裂纹的原因,提出了钢带裂纹的修补方法及维护技术。
张汉杰[4](2011)在《改进布料器结构,提高间戊二烯树脂造粒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布料器、均衡杆、外转筒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将Rotoform2000型造粒机布料器进行改造,减少布料器堵塞频率的可行性。同时提出了具体的改造方案,并对每一步方案进行了分析论证,并通过试验确定达到改造预期目的。改造后设备维修率大幅降低,树脂产品造粒率达到95%以上。
李德生[5](2011)在《钢带传动冷却机设计》文中提出随着钢带传动理论研究的进步,加上国内外环境保护要求的呼声日益提高等,国外最早在欧美化工、医药等行业内,出现了原理相同结构用途各异的钢带传动系统。而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持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化工制造业已经进入了规模竞争时代,面临严峻的竞争成本挑战。很多企业都选择了应用自动化生产设备生产,来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但是在设备实际的设计、生产、应用、推广过程中,由于过度依赖参照设计,缺乏基础数据,导致了分析计算不足;加上三化工作准备不足,可靠性难以有效保证。因此构建一个完整的设计框架对新形势下的设备生产企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钢带传动设计理论研究,以整体改进优化的思路,借助于SolidWorks工具,使用有限元法,进而利用COSMOSWorks分析软件改进现有设计方案。从而提出一整套的设计方案。本文重点对驱动轮毂、破碎机梳板齿的强度/刚度/模态分析,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检验设计方案是否可行。对梳板齿、钢带进行疲劳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提高使用寿命的办法。
李东明,相来平[6](2009)在《石油树脂造粒成型机的国产化改造》文中认为大庆华科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石油树脂生产产量最大的公司之一,利用大庆石化公司原料生产碳五和碳九石油树脂,石油树脂是松香树脂替代品,广泛应用于油墨、涂料、粘结剂、油漆等化工原料中作为添加剂,由于使用客户要求
脱继庆[7](2009)在《SAN装置水下造粒系统设备优化设计》文中认为原大庆石化公司SAN装置自一九九七年开工以来,由于设计上缺陷,造粒系统运行一直不够稳定,装置无法达到设计负荷,系统始终处于开开停停的状态,而且原SAN装置采用的是非水下造粒系统,采用干切法切割,切刀磨损较大,需要定期更换,同时颗粒易粘连现象,产品的外观不均一,空气与产品接触发生氧化,产品质量受到影响,在市场上用户反映很不理想,产品的售价比国内外的同类产品低300元/吨左右。如果颗粒易粘连现象清理不及时,还容易造成造粒系统停车,影响前系统正常生产。所以进行SAN装置水下造粒系统设备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工作采用理论分析和现场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经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对各类SAN水下切粒机进行分析与比较,理论上研究出适合大庆石化总厂SAN装置的切粒机;其次,在SAN装置中实现并应用PLC控制,实现了水下造粒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提高了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实现了顺序控制,可靠性好,确保了工艺安全并长周期运行。最后,以大庆石化原SAN装置采用的非水下造粒系统为基础,采取韩信公司造粒生产线的长处,借鉴德国公司离心干燥等设备的优势,研制水下造粒系统。并且增添脱盐水池,回收造粒产生的脱盐水。调整切刀间隙,提高SAN颗粒质量,降低造粒产生的粉末量,全面的优化SAN装置水下造粒系统,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而且节约成本,增加经济效益。采用水下造粒系统设备不但解决了SAN装置原造粒系统运行不稳定,频繁开停车,造粒过程中粉末多的问题,还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安全生产。该项改造实施为7.5万吨/年SAN装置改造奠定坚实基础,为后续的ABS装置改造提供了技术储备,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郝云飞[8](2006)在《双向循环分级回转式成球机》文中认为粉状物料造粒设备是化工、建材、冶金、环保等行业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用于成球的重要设备,该设备需要满足造粒产品的球形度、强度、表面光滑度、粒径均匀性及单机产量等方面的技术要求。现有凝聚法造粒的成球设备主要是成球盘和成球筒,但他们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难以满足特定成球产品的技术、质量、产能等方面的要求,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新型成球设备的研发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是在大量成球实验的基础上对成球工艺理论和设备所作的总结与探索,提出了双向循环成球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功能结构分析。 提出的双向循环成球理论为:粉状物料在旋转的多层造粒筒内实现泄落滚动,同时加入经过雾化的粘结剂(例如水),在筒体的旋转作用下,物料滚动成球,在特殊结构——双向循环返料装置的作用下,物料在成球机内实现双向闭路循环,不同粒径的料球和未成球的粉状物料经过筛分筒分级后,大颗粒料球经过整粒后泄出作为成品,小粒径料球和粉状物料返回成球筒继续成球,料球在双向循环过程中经过整粒筒的不断滚动,成为球形度高且表面光滑的圆球。 根据上述成球理论,发明了双向循环装置和多层筒造粒及整粒装置,并设计制造出完整的设备,除了以上核心装置外,整个系统还包括:雾化装置、控制装置、布料装置、传动装置、收尘装置等。 据此设计的双向循环分级回转式成球机不但满足了物料成球的特定要求,并实现了连续、均衡、闭路循环式生产,同时提高了自动化程度,降低了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改善了操作环境,很好的实现了物料造粒生产的需要,在成球效率、单机产量、粒径均匀程度、表面光滑程度、致密性等方面优于现有的各种成球设备。 该设备的研发成功,创新了成球理论,丰富了成球设备的类型,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是当今盘类、单筒类成球设备的更新换代产品,与相近产能的盘类等其他成球设备比较,一次性投资低、自动化程度高、人工成本低、各项指标优良,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现已实现销售,规模化生产正在进行中,应用于氧化
余满春,张立红[9](2003)在《1000t/a书籍装订热熔胶技术经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书籍装订热熔胶生产工艺及产品的技术指标 ,对 10 0 0t a生产装置的投资与产品成本进行了核算。分析结果表明 ,总投资 110万元 ,年利润达 2 6 6万元。
陈明根[10](2001)在《石油树脂成型机钢带跑偏的控制与调整》文中认为分析指出了钢带出现跑偏、拉伤卷曲和开裂等故障的原因 ,提出了控制钢带跑偏的措旋和单边加速的自动调正方法 ,研制了钢带跑偏调正机构。这些改进技术应用于CW 1 6型石油树脂成型机 ,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石油树脂成型机钢带跑偏的控制与调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石油树脂成型机钢带跑偏的控制与调整(论文提纲范文)
(1)聚合物硫磺改性剂制备和改性沥青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文献综述 |
1.2 硫磺沥青改性剂的改性机理 |
1.3 硫磺沥青的研究应用现状 |
1.3.1 国外硫磺沥青的研究应用现状 |
1.3.2 国内硫磺沥青的研究应用现状 |
第二章 脱油沥青母粒的生产及路用性能研究 |
2.1 前言 |
2.2 脱油沥青(DEOILED ASPHALT,DOA)的生产和用途 |
2.2.1 脱油沥青的生产 |
2.2.2 脱油沥青的用途 |
2.3 脱油沥青的物性分析 |
2.3.1 试验样品基本物性分析 |
2.3.2 脱油沥青的微观结构和流变性能表征 |
2.4 脱油沥青颗粒的应用研究 |
2.4.1 硬质道路沥青实验室调合 |
2.4.2 硬质道路沥青性能评价 |
2.4.3 道路铺筑试验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聚合物硫磺改性剂的制备 |
3.1 前言 |
3.2 仪器与材料 |
3.2.1 实验仪器 |
3.2.2 实验材料 |
3.3 聚合物硫磺改性剂的实验室试制 |
3.4 聚合物硫磺改性剂的评价与改进 |
3.4.1 聚合物硫磺改性剂造粒 |
3.4.2 聚合物硫磺改性剂H_2S释放量的测定 |
3.4.3 硫化氢测定仪测定H_2S释放量 |
3.5 结果与讨论 |
3.5.1 聚合物硫磺改性剂的优化研究 |
3.5.2 测定方法的确定 |
3.5.3 H_2S主抑制剂的用量研究 |
3.5.4 抑制助剂的配方研究 |
3.5.5 硫化氢检测仪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聚合物硫磺改性沥青性能的研究 |
4.1 仪器与材料 |
4.1.1 实验仪器 |
4.1.2 实验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2.1 聚合物硫磺改性剂与沥青的复配 |
4.2.2 改性沥青最大理论相对密度 |
4.2.3 改性沥青混合的料流值 |
4.2.4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 |
4.2.5 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性能测试 |
4.3 改性沥青的性能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聚合物硫磺改性剂的工业化生产技术 |
5.1 脱油沥青回转钢带滴落成型装置 |
5.2 水直接冷却造粒工艺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2)磁垫式带式输送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特种带式输送机的发展 |
1.1.1 大倾角与垂直提升型 |
1.1.2 密闭物料环保型 |
1.1.3 节能低阻耗型 |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磁学应用与理论 |
2.1 磁学发展与应用 |
2.1.1 磁力机械的应用 |
2.1.2 磁力机械的特性 |
2.1.3 磁力机械设计的类型分析 |
2.1.4 磁力机械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计算方法 |
2.2 磁场基本理论 |
2.2.1 磁场 |
2.2.2 磁感应强度B和磁场强度H |
2.2.3 高斯定理 |
2.2.4 北奥-萨伐尔定律 |
2.2.5 气隙磁导 |
2.3 磁性材料及特性 |
2.3.1 铁磁材料的分类 |
2.3.2 铁磁材料的BH线 |
2.4 本章小结 |
3 磁垫式带式输送机的磁力悬浮研究 |
3.1 磁垫式带式输送机模型简化与计算 |
3.1.1 模型设计方案 |
3.1.2 力学模型简化 |
3.1.3 力学模型计算 |
3.2 永磁体支撑方式的研究 |
3.2.1 永磁体支撑方式模型参数及边界条件 |
3.2.2 磁场仿真软件简介 |
3.2.3 有限元仿真计算 |
3.2.4 几何尺寸对磁斥力的影响 |
3.2.5 参数的整合分析 |
3.3 永磁体支撑优化变量的研究 |
3.3.1 永磁体模块化研究 |
3.3.2 永磁体几何形状研究 |
3.3.3 永磁体分布排列研究 |
3.3.4 永磁体均匀与非均匀化布置研究 |
3.3.5 永磁体支撑优化变量研究小结 |
3.4 永磁支撑的稳定性分析 |
3.4.1 理想状态时平衡位置受力分析 |
3.4.2 X方向干扰时受力分析 |
3.4.3 Y方向干扰时受力分析 |
3.5 电磁支撑方式的研究 |
3.5.1 电磁支撑的物理模型 |
3.6 其他研究思路 |
3.6.1 磁支撑思路 |
3.6.2 回程悬浮思路 |
3.7 本章小结 |
4 磁垫式带式输送机的计算与设计 |
4.1 驱动计算 |
4.1.1 原始设计数据内容 |
4.1.2 输送带宽度和输送量的计算 |
4.1.3 牵引力和功率的计算 |
4.2 结构设计 |
4.2.1 头尾过渡段设计 |
4.2.2 受料段的设计 |
4.2.3 磁性输送带的设计 |
4.2.4 防雨罩设计 |
4.2.5 磁体支撑槽设计 |
4.2.6 防磁滚筒和防磁托辊设计 |
4.2.7 磁性杂质的去除装置设计 |
4.2.8 电磁体发生装置设计 |
4.2.9 安全保护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5 经济评价 |
5.1 运行成本计算 |
5.2 固定成本估算 |
5.3 经济效益计算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读研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
(3)造粒机不锈钢带裂纹原因分析及维护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不锈钢钢带简介 |
2 钢带产生裂纹的原因分析 |
2.1 疲劳失效 |
2.2 拉伸作用 |
2.3 局部受热不均 |
2.4 局部应力集中 |
2.5 机械损伤 |
3 钢带裂纹的处理工艺与方法 |
3.1 钻孔切割法 |
3.2 手工氩弧焊 |
3.3 挖补法 |
(1)制作梯形补片。 |
(2)切割钢带。 |
(3)对接焊缝。 |
(4) 焊接。 |
(5)焊后打磨。 |
3.4 自动氩弧焊 |
4 造粒机钢带的维护保养 |
5 结 语 |
(5)钢带传动冷却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来源、钢带机的历史及研究意义 |
1.1.1 课题的来源 |
1.1.2 带式输送机研究的历史 |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钢带冷却技术应用背景及现状 |
1.2.1 国内物料冷却固化成型生产背景 |
1.2.2 国外钢带生产现状简介 |
1.2.3 国内钢带成型设备现状简介 |
1.2.4 主要钢带成型机类型简介 |
1.2.5 现有主要钢带类型简介 |
第二章 钢带传动冷却机主结构设计 |
2.1 钢带传动冷却机设计原理 |
2.1.1 钢带传动冷却机功能应用介绍 |
2.1.2 钢带传动冷却机原理 |
2.1.3 基本力学计算公式 |
2.1.4 钢带的疲劳强度与使用寿命 |
2.2 煤制油渣背景与冷却物料特点 |
2.3 冷量与机架、钢带设计选型 |
2.3.1 冷却水量计算 |
2.3.2 机架的标准设计 |
2.3.3 钢带选型设计 |
2.4 防冻措施 |
2.5 托轮计算与设计 |
2.5.1 根据托轮承载能力及使用寿命确定托轮间距 |
2.5.2 根据输送带下垂度确定托轮间距 |
2.5.3 托轮间距合理确定的优越性 |
2.6 钢带预紧力与张进装置设计及受力分析 |
2.6.1 设计中先考虑张紧力大小 |
2.6.2 最大有效拉力及影响因素 |
2.6.3 通过计算确定Fec 和预紧力F0 |
2.6.4 弹簧选择及经验公式计算预紧力F0 |
2.6.5 碟簧组特性公式计算预紧力F0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钢带传动冷却机相关设计 |
3.1 钢带调偏装置 |
3.1.1 调偏装置的设计和原理 |
3.1.2 张紧轮毂和支撑滑轮调偏 |
3.1.3 手动调节气缸压力调偏 |
3.1.4 自动调节气缸压力调偏 |
3.2 其余相关的设计内容 |
3.2.1 上下游连接、接口设计 |
3.2.2 电加热溢流槽 |
3.2.3 刮刀下料 |
3.2.4 “可翻转”式破碎机 |
3.2.5 维修 |
3.2.6 钢带机BOM 模型 |
3.2.7 设备运输及钢带焊接修复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关键零部件强度和刚度有限元分析 |
4.1 三维软件选择 |
4.2 SolidWorks 软件介绍 |
4.3 钢带机的三维设计 |
4.3.1 钢带机简化模型 |
4.3.2 破碎机梳板模型 |
4.3.3 驱动轮毂模型 |
4.3.4 钢带模型 |
4.4 有限元基础知识 |
4.4.1 机械分析的有限元应用 |
4.4.2 有限元分析的有关软件 |
4.4.3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
4.4.4 有限元法的基本步骤 |
4.4.5 COSMOSWorks 软件 |
4.4.6 分析用材料数据 |
4.5 驱动轮毂强度和刚度分析 |
4.5.1 边界条件 |
4.5.2 网格划分 |
4.5.3 求解方法及过程 |
4.5.4 结果分析 |
4.6 破碎机梳板强度和刚度分析 |
4.6.1 边界条件 |
4.6.2 初步静态分析 |
4.6.3 强度和刚度优化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关键零部件模态及疲劳分析 |
5.1 模态与疲劳分析 |
5.1.1 模态分析基础 |
5.1.2 轮毂模态分析 |
5.1.3 梳板疲劳分析 |
5.1.4 提高梳板疲劳寿命 |
5.1.5 梳板模态分析 |
5.2 钢带应力及疲劳分析 |
5.2.1 边界条件 |
5.2.2 约束与网格划分 |
5.2.3 应力分析 |
5.2.4 疲劳分析 |
5.2.5 提高钢带使用寿命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石油树脂造粒成型机的国产化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 原工艺的问题 |
2 改造方案 |
3 结束语 |
(7)SAN装置水下造粒系统设备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文选题背景 |
1.2 大庆石化公司SAN 装置简介 |
1.3 造粒设备在 SAN 装置中的作用 |
1.4 目前SAN 装置造粒系统存在的问题 |
1.4.1 牵引干切法造粒系统存在的问题 |
1.4.2 SAN 造粒系统脱盐水浪费的问题 |
1.4.3 切粒机切刀间隙不当的问题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6 本文研究意义 |
第二章 大庆石化公司SAN 聚合机理及其生产装置特点 |
2.1 SAN 聚合机理 |
2.1.1 SAN 聚合反应中共聚物组成 |
2.2 聚合釜工艺流程简述及分析 |
2.2.1 聚合釜工艺流程简述 |
2.2.2 聚合釜工艺过程分析 |
2.2.3 大庆石化总厂实际生产情况分析 |
2.3 聚合产品的物性控制 |
2.3.1 产品熔融指数控制 |
2.3.2 苯乙烯、丙烯腈进料比例控制 |
第三章 SAN 水下切粒机分析与应用 |
3.1 水下切粒及水下切粒技术简介 |
3.2 水下切粒设备成本分析与技术参数分析 |
3.3 水下切粒机的多种形式与比较 |
3.4 水下切粒机在SAN 装置系统中的应用 |
第四章 SAN 装置水下造粒PLC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PLC 在大庆石化总厂化工厂的应用 |
4.2 工艺控制过程概述 |
4.2.1 造粒线工艺流程简述 |
4.2.2 工艺过程控制程序简介 |
4.3 PLC 控制系统的设计 |
4.3.1 国外PLC 发展及应用情况 |
4.3.2 国内PLC 发展及应用情况 |
4.3.3 硬件系统及结构 |
4.3.4 软件设计 |
4.4 SAN 装置水下造粒PLC 系统的意义 |
第五章 SAN 装置水下造粒系统改造设计及经济效益分析 |
5.1 SAN 装置造粒单元 A 生产线改造方案 |
5.1.1 本文改造方案原理概述 |
5.1.2 具体改造方案 |
5.2 SAN 造粒系统脱盐水浪费问题改造方案 |
5.3 切粒机切刀间隙不当的问题改造方案 |
5.4 设计计算 |
5.5 改造结果的经济效益分析 |
5.5.1 项目及投资 |
5.5.2 效益分析 |
5.5.3 减少的停车及检修费用 |
5.5.4 综合效益评价 |
结论 |
1、牵引干切法造粒系统存在三个方面问题的改造 |
2、SAN 造粒系统脱盐水浪费问题的改造 |
3、切粒机切刀间隙不当的问题 |
4、PLC 在 SAN 造粒系统中的实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8)双向循环分级回转式成球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1.2.1 粉体造粒方法与设备概况 |
1.2.2 粉体造粒设备的发展趋势 |
1.3 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1.3.1 课题的来源及可行性研究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3.3 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设想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的目的 |
1.4.2 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粉体特性及基本造粒知识 |
2.1 粉体特性 |
2.1.1 氧化铝粉颗粒的粉体特性 |
2.1.2 陶瓷滤料的粉体特性 |
2.2 成型造粒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
2.2.1 成型造粒技术 |
2.2.2 粒度 |
2.2.3 颗粒群的平均粒径 |
2.2.4 粒度分布 |
2.2.5 颗粒形状 |
2.2.6 形状因子 |
2.2.7 颗粒群聚集特性 |
2.3 造粒设备的分类与对比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总体方案设计与关键装置的理论分析 |
3.1 总体方案的设计 |
3.1.1 概况 |
3.1.2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
3.2 成球工艺过程设计和关键装置的理论分析 |
3.2.1 成球工艺过程设计 |
3.2.2 根据成球工艺过程原理进行功能结构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具体规格设备的设计计算与试验 |
4.1 第一台双向循环分级回转式成球机的设计计算与试验 |
4.1.1 多层回转筒部分设计方案 |
4.1.2 传动装置的设计 |
4.1.3 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
4.2 第二台双向循环分级回转式成球机的设计计算与试验 |
4.2.1 多层回转筒的改进 |
4.2.2 传动装置的改进 |
4.2.3 整机系统完善和优化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石油树脂成型机钢带跑偏的控制与调整(论文提纲范文)
1、前言 |
2、钢带跑偏的分析 |
2、1 石油树脂成型机的结构及性能参数 |
2、2 钢带的受力与跑偏原因分析 |
3、跑偏的控制与调整 |
4、结论 |
四、石油树脂成型机钢带跑偏的控制与调整(论文参考文献)
- [1]聚合物硫磺改性剂制备和改性沥青性能研究[D]. 司中向. 西安石油大学, 2015(06)
- [2]磁垫式带式输送机的研究[D]. 程刚. 安徽理工大学, 2012(01)
- [3]造粒机不锈钢带裂纹原因分析及维护处理[J]. 孟宪朋,任聪,刘家懿,张孟. 广州化工, 2012(04)
- [4]改进布料器结构,提高间戊二烯树脂造粒率[J]. 张汉杰. 广西轻工业, 2011(07)
- [5]钢带传动冷却机设计[D]. 李德生. 上海交通大学, 2011(01)
- [6]石油树脂造粒成型机的国产化改造[J]. 李东明,相来平. 炼油与化工, 2009(03)
- [7]SAN装置水下造粒系统设备优化设计[D]. 脱继庆. 大庆石油学院, 2009(03)
- [8]双向循环分级回转式成球机[D]. 郝云飞. 山东大学, 2006(05)
- [9]1000t/a书籍装订热熔胶技术经济分析[J]. 余满春,张立红. 辽宁化工, 2003(08)
- [10]石油树脂成型机钢带跑偏的控制与调整[J]. 陈明根. 江西化工, 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