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几种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的发展动向(论文文献综述)
王鹏飞[1](2021)在《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文中指出洗涤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洗涤技术是人类保持健康、维持生存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追求美好生活、展示精神风貌的重要方式。人类洗涤的历史与文明史一样悠久绵长,从4000多年前的两河流域到我国的先秦,无不昭示着洗涤与洗涤技术的古老。但现代意义上的洗涤及其技术,是以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利用为标志的,在西方出现于19世纪末,在我国则更是迟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前身可追溯至1930年成立的中央工业试验所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是我国日化工业特别是洗涤工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专业技术研究机构,是新中国洗涤技术研发的核心和龙头。以之为研究对象和视角,有助于系统梳理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全貌。迄今国内外关于我国洗涤技术发展的研究,仅局限于相关成果的介绍或者是某一时段前沿的综述,且多为专业人员编写,相对缺乏科学社会学如动因、特征与影响等科技与社会的互动讨论;同时,关于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系统学术研究也基本处于空白阶段。基于丰富一手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院史档案,本文从该院70年洗涤技术研发的发掘、梳理中透视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的历程、动因、特征、影响及其当代启示,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在对档案资料进行初步分类、整理时,笔者提炼出一些问题,如:为何我国50年代末才决定发展此项无任何研发究经验的工业生产技术?在薄弱的基础上技术是如何起步的?各项具体的技术研发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究竟哪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带动了整体工业生产水平的提升?在技术与社会交互上,哪些因素对技术发展路径产生深刻影响?洗涤技术研发的模式和机制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技术的发展又如何重塑了人们的洗涤、生活习惯?研究主体上,作为核心研究机构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在我国洗涤技术发展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其体制的不断变化对技术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其曲折发展史对我国今天日用化工的研发与应用走向大国和强国有哪些深刻的启示?……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文以国内外洗涤技术的发展为大背景,分别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它离子型(非离子、阳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助剂及产品、合成脂肪酸等四大洗涤生产技术入手,以关键生产工艺的突破和关键产品研发为主线,重点分析各项技术研究中的重点难点和突破过程,以及具体技术研发之间的逻辑关系,阐明究竟是哪些关键工艺开发引起了工业生产和产品使用的巨大变化;同时,注重对相关技术的研发缘由、研究背景和社会影响等进行具体探讨,分析不同时期的社会因素如何影响技术的发展。经过案例分析,本文得到若干重要发现,譬如表面活性剂和合成洗涤剂技术是当时社会急切需求的产物,因此开发呈现出研究、运用、生产“倒置”的情形,即在初步完成技术开发后就立刻组织生产,再回头对技术进行规范化和深化研究;又如,改革开放后市场对多元洗涤产品的需求是洗涤技术由单一向多元转型的重要动因。以上两个典型,生动反映出改革开放前后社会因素对技术研发的内在导向。经过“分进合击”式的案例具体研究,本文从历史特征、发展动因和研发机制三个方面对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认为:我国洗涤技术整体上经历了初创期、过渡期、全面发展期和创新发展期四个阶段,而这正契合了我国技术研发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精到新不断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以技术与社会的视角分析洗涤技术的发展动因,反映出社会需求、政策导向、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环保要素在不同时代、不同侧面和不同程度共塑了技术发展的路径和走向;伴随洗涤领域中市场在研究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洗涤技术的研发机制逐渐由国家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过度和转化。本文仍有一系列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全面拓展,如全球视野中我国洗涤技术的地位以及中外洗涤技术发展的比较、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核心力量的潜力发挥等。
林升清[2](2021)在《保健食品发展动向、研发要点与存在问题分析》文中提出
刘婷[3](2016)在《国际贸易中的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研究 ——以美欧转基因食品贸易争端为切入点》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美国和欧盟的转基因食品贸易争端为切入点,提出国际贸易中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差异问题。美国法对转基因食品标识的规定与欧盟法的规定有显着不同,这些差异已经突破国内法的层面,上升并演变为国际法问题。因此,本文对美国倡导的自愿标识制度和欧盟倡导的强制标识制度进行了多方面、深层次的剖析并进一步揭示出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差异导致的严重问题。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差异不仅使得有关转基因食品贸易的国际争端凸显,非关税壁垒增加;还导致地理标志失去其原有的意义,影响消费者的选择与判断;更严重影响了经济自由化和贸易的公平性。基于国际贸易中现有的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本文通过对美国的转基因食品监管路径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以及对美国转基因食品规制的现状的分析,进而揭示出美国自愿标识制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最后对美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进行了深层的总结与剖析。与美国不同,欧盟的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制度建立在欧盟的转基因生物监管框架下,强制标识制度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原因,制度本身特点鲜明。目前,国际贸易中转基因食品标识的国际协调存在着一些棘手的问题。在WTO框架下,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的解决仍然存在着很多障碍,诸如同类产品的认定问题、WTO规则与多边环境协议的优先性问题和SPS协议与《生物安全议定书》的适用问题。虽然国际协调乏力,但是多种规则的协同与差异还是为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解决留有一定的商榷空间。WTO的法律制度为国际贸易中的食品标识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性。无论是限定地理标志,还是基于SPS协议建立一套新的监管评级制度,都是力求通过完善WTO规则来解决问题。2015年TPP协议达成,TPP协议中对于SPS措施的规定,为WTO的SPS协议的完善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从目前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的标识与监管中,可以看出尽管各国对转基因食品标识的立法和规则并不相同,但总体来说,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他们在转基因食品的监管问题上都持有谨慎态度。我国的转基因食品标识立法并不完善,转基因食品发展中也存在着较多问题。因此,完善我国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建立可追溯的监管机制势在必行。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中国贸促会轻工行业分会,《中国食品添加剂》杂志社[4](2013)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暨第二十三届全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技术展示会展后报告》文中认为FIC2013专注食品领域坐拥中国市场尽享全球商机1194家中外参展商与3万多专业观众共聚一堂尽享2013年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的饕餮盛宴亚洲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公认的国际第一专业品牌展FIC,是最具行业凝聚力的展览会。FIC展专注服务于食品行业,在亚洲业界形成了最大的国际采购交流平台,并以其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的特点,成为年度顶级行业盛会和贸易峰会。于2013年3月26-28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落下帷幕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暨第二十三届全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技术展示会(FIC2013),不负众望,在全行业瞩目之下,再次以其骄人的业绩创造了国际品牌展览会多项记录!展览会以其出色的展出效果及
段丽芳[5](2011)在《中国功能性食品配料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功能性食品配料是指能为具有营养、感官功能和调节生理活动的食品提供主要功能成分的原料。这些配料能增强人体体质、防止疾病、帮助恢复健康、调节身体节律和延缓衰老等。功能性食品配料可以作为保健食品的配料,也可作为特种营养食品的原料,被称为功能性食品的灵魂,对提高人们整体的营养健康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并且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功能性食品产业的发展。功能食品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有活力的食品加工新领域。随着加工技术、社会环境、市场环境的日趋完善成熟,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和认知程度的提高,功能食品将是21世纪食品加工业的主流,而功能性食品配料的研究开发无疑是功能性食品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功能食品配料是发展第三代功能食品经济有效的捷径,功能食品配料或添加剂大部分都已明确了结构和功能。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功能食品配料将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内发展功能食品研究的强大技术支持。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市场上功能性食品配料、功能性食品的种类和数量都还有较大差距。本文着眼于功能性食品的市场需求及产业发展态势,并以促进功能性食品配料产业发展为目的,以实际调查研究为基础,分析当前中国功能性食品配料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尝试对其发展瓶颈提出对策与建议。本文从功能性食品配料的产业概念入手,分析其起源与种类,然后结合我国功能配料产业的发展背景,总揽我国功能性食品配料产业的发展状况、产品种类、功能性食品配料生产厂家的科技水平、成果转化及相关法规政策等相关制约因素,最后通过SWOT模型提出合理化建议。
尤新[6](2010)在《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剂发展动向》文中研究表明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使用都必须严格依照食品安全法。在此基础上开发使用既具有改善食品功能又有益人体健康的添加剂是其发展方向。在发达国家,功能食品和配料成为食品工业新的增长点,也是新型食品添加剂的研发热点。结合我国国情,针对居民健康状况研发各种与食品配套的功能性添加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许剑英[7](2009)在《食用植物提取物——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发展初探》文中研究指明对国内外食用植物提取物发展动向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几种食用植物提取物的作用及开发现状,以期为食用植物提取物这一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开发奠定基础。
余春槐[8](2009)在《见证过去 展望未来——访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发酵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 尤新教授》文中研究指明 尤新,江南大学毕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轻工业部食品工业局总工程师。现任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中国发酵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全国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酵制品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尤新长期主管食品添加剂和发酵行业,为适应我国食品工业发展需
赵秀玲[9](2009)在《功能食品和功能性食品配料发展新动向》文中指出功能食品是世界食品工业新的增长点,功能性食品配料也成为国内外竟相开发的热点。文章介绍了功能食品的发展概况以及功能性食品配料的发展新动向。重点介绍了功能明显、原料广泛、安全可靠、国内外较流行的几个品种的发展新动向。
尤新[10](2009)在《国内外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的发展新动向》文中研究说明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食品的安全、营养和健康,成为消费者日益关注的焦点,所以在普通食品中添加某些功能配料的功能食品,为消费者所青睐,成为近年世界食品工业新的增长点。为此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和配料也就成为国内外争相研发的热点,成为食品添加剂能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供献的新领域和重要课题。
二、几种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的发展动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几种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的发展动向(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
0.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0.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0.4 创新之处与主要不足 |
第一章 中外洗涤技术发展概述 |
1.1 洗涤技术的相关概念 |
1.1.1 洗涤、洗涤技术及洗涤剂 |
1.1.2 表面活性剂界定、分类及去污原理 |
1.1.3 助剂、添加剂、填充剂及其主要作用 |
1.1.4 合成脂肪酸及其特殊效用 |
1.2 国外洗涤技术的发展概述 |
1.2.1 从偶然发现到商品——肥皂生产技术的萌芽与发展 |
1.2.2 科学技术的驱动——肥皂工业化生产及其去污原理 |
1.2.3 弥补肥皂功能的缺陷——合成洗涤剂的出现与发展 |
1.2.4 新影响因素——洗涤技术的转型 |
1.2.5 绿色化、多元化和功能化——洗涤技术发展新趋势 |
1.3 中国洗涤技术发展概述 |
1.3.1 取自天然,施以人工——我国古代洗涤用品及技术 |
1.3.2 被动引进,艰难转型——民国时期肥皂工业及技术 |
1.3.3 跟跑、并跑到领跑——新中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历程 |
1.4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发展沿革 |
1.4.1 民国时期的中央工业试验所 |
1.4.2 建国初期组织机构调整 |
1.4.3 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筹建 |
1.4.4 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壮大 |
1.4.5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转制和发展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发展 |
2.1 我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开端(1957-1959) |
2.2.1 早期技术研究与第一批合成洗涤剂产品的面世 |
2.2.2 早期技术发展特征分析 |
2.2 以烷基苯磺酸钠为主体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1960-1984) |
2.2.1 生产工艺的连续化研究及石油生产原料的拓展 |
2.2.2 烷基苯新生产工艺的初步探索 |
2.2.3 长链烷烃脱氢制烷基苯的技术突破及其它生产工艺的改进 |
2.2.4 技术发展特征及研究机制分析 |
2.3 新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与研究(1985-1999) |
2.3.1 磺化技术的进步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α-烯基磺酸盐的开发 |
2.3.2 醇(酚)醚衍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
2.3.3 脂肪酸甲酯磺酸盐的研究 |
2.3.4 烷基苯磺酸钠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
2.3.5 技术转型的方式及动力分析 |
2.4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技术的全面产业化及升级发展(2000 年后) |
2.4.1 三氧化硫磺化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
2.4.2 主要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技术的产业化 |
2.4.3 油脂基绿色化、功能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
2.4.4 新世纪技术发展特征及趋势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发展 |
3.1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技术的初步发展(1958-1980) |
3.2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技术的迅速崛起(1981-2000) |
3.2.1 生产原料的研究 |
3.2.2 咪唑啉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
3.2.3 叔胺的制备技术的突破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开发 |
3.2.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技术更新及新品种的开发 |
3.2.5 技术发展特征及动力分析 |
3.3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绿色化品种的开发(2000 年后) |
3.3.1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的开发及乙氧基化技术的利用 |
3.3.2 糖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
3.3.3 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进一步发展 |
3.3.4 技术新发展趋势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助剂及产品生产技术的发展 |
4.1 从三聚磷酸钠至4A沸石——助剂生产技术的开发与运用 |
4.1.1 三聚磷酸钠的技术开发与运用(1965-2000) |
4.1.2 4 A沸石的技术开发与运用(1980 年后) |
4.1.3 我国助剂转型发展过程及社会因素分析 |
4.2 从洗衣粉至多类型产品——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开发 |
4.2.1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初步开发(1957-1980) |
4.2.2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全面发展(1981-2000) |
4.2.3 新世纪洗涤产品生产技术发展趋势(2000 年后) |
4.2.4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发展动力与影响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发展 |
5.1 合成脂肪酸的生产原理及技术发展 |
5.1.1 合成脂肪酸的生产原理 |
5.1.2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发展历史 |
5.1.3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研发路线的选择性分析 |
5.2 我国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初创(1954-1961) |
5.2.1 技术初步试探与生产工艺突破 |
5.2.2 工业生产的初步实现 |
5.3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工业化(1962-1980) |
5.3.1 为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开展的技术研究 |
5.3.2 为提升生产综合效益开展的技术研究 |
5.4 合成脂肪酸生产的困境与衰落(1981-90 年代初期) |
5.5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历史反思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我国洗涤技术历史特征、发展动因、研发机制考察 |
6.1 我国洗涤技术的整体发展历程及特征 |
6.1.1 洗涤技术内史视野下“发展”的涵义与逻辑 |
6.1.2 我国洗涤技术的历史演进 |
6.1.3 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特征 |
6.2 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动因 |
6.2.1 社会需求是技术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
6.2.2 政策导向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 |
6.2.3 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是驱动的双轮 |
6.2.4 环保要求是技术发展不可忽视的要素 |
6.3 我国洗涤技术研发机制的变迁 |
6.3.1 国家主导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
6.3.2 国家主导向市场引导转化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
6.3.3 市场经济主导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3)国际贸易中的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研究 ——以美欧转基因食品贸易争端为切入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语与专有名词对照表 |
导论 |
一、本文的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三、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一章 国际贸易中的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影响与成因 |
第一节 国际贸易中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的影响:争端与壁垒 |
一、国际贸易争端凸显 |
二、非关税壁垒的增加 |
第二节 国际贸易中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的成因 |
一、农业贸易政策的分歧 |
二、对待转基因食品的立场分歧 |
三、复杂的农产品贸易关系 |
第三节 转基因食品的国内法标识:自愿与强制 |
一、自愿标识制度 |
二、强制标识制度 |
三、制度差异协调乏力 |
第二章 国际贸易中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的国际协调——WTO规则与《生物安全议定书》的协同与差异 |
第一节 WTO框架下的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的解决 |
一、问题解决的障碍之同类产品认定 |
二、问题解决的障碍之WTO与 MEA的优先适用 |
三、SPS协议的适用 |
第二节 《生物安全议定书》框架下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的解决 |
一、问题解决的障碍性——《生物安全议定书》的适用范围 |
二、问题解决的可能性 |
第三节 多种国际规则的协同与差异 |
一、《生物安全议定书》与WTO规则的差异点 |
二、《生物安全议定书》与WTO规则的相同点 |
三、《生物安全议定书》与WTO规则的优先性 |
四、多种规则与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的解决 |
第三章 自愿标识的倡导—美国的侵权保障与联邦法制 |
第一节 美国的转基因食品监管路径演进:从过程到产品 |
一、美国对转基因产品规制的早期:EPA主导下的基于过程的监管 |
二、美国对转基因产品规制的中期:OSTP下基于产品的监管 |
三、美国对转基因食品规制的近期:FDA的主要权责 |
第二节 美国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从自愿标识到强制标识 |
一、美国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理论基础 |
二、《联邦食品、药品、化妆品法案》与自愿标识制度的特点剖析 |
三、美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综合评述 |
第三节 美国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侵权保障与联邦法律 |
一、侵权保障 |
二、联邦法制 |
第四章 强制标识的代表—欧盟的层级监管与政治考量 |
第一节 欧盟对于GMO的安全立法框架 |
一、初期监管 |
二、中期监管 |
三、公约义务 |
第二节 欧盟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分析 |
一、欧盟的转基因食品管制的理论基础 |
二、强制标识制度与1829/2003 条例 |
三、强制标识制度与1830/2003 条例 |
第三节 欧盟的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制度特点评析 |
一、标识的性质 |
二、标识的特点 |
三、链条式监管 |
第四节 欧盟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层级监管的政治考量 |
一、层级监管 |
二、政治考量 |
第五章 国际贸易中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解决——WTO框架下的可行性方案探讨 |
第一节 地理标志的限定 |
一、地理标志在国际贸易中的意义 |
二、地理标志与转基因食品 |
三、地理标志的限定与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的解决 |
第二节 SPS协议框架下的转基因食品监管评级 |
一、转基因食品监管评级制度构建概述 |
二、转基因食品监管评级制度构建的目标和标准 |
三、转基因食品监管评级制度的基本内容 |
第三节 TPP协议带来的新思考 |
一、TPP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文本解读 |
二、TPP的 SPS措施与欧盟转基因案 |
三、TPP对 SPS协议的发展是否适用于转基因食品? |
第六章 国际贸易中转基因食品标识的问题解决与中国路径 |
第一节 我国的转基因食品立法与问题 |
一、我国的转基因食品发展存在的问题 |
二、我国关于GMO的立法框架 |
三、我国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 |
四、我国GMO立法与标识制度的特点与缺憾 |
第二节 国际贸易中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对中国的启示 |
一、各国对转基因食品及标识管制严格 |
二、各国对转基因食品标识管制差异明显 |
三、三种模式与中国选择 |
第三节 中国路径 |
一、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立法完善的基本思路 |
二、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完善 |
三、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法律保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第十七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暨第二十三届全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技术展示会展后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专注食品领域 形成超强的行业凝聚力 |
汇聚行业翘楚 铸就本行业世界权威展览会 |
集业界精英之锐 构成亚洲最具吸引力的展览会 |
紧扣市场需求脉搏 成就最大规模的健康食品原料展 |
集结优质卖家买家 搭建最集约的采购交流平台 |
尽享前沿科技资讯 把握科技市场动向先机 |
总结提高 以利再战 |
2014年FIC展仍将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 |
(5)中国功能性食品配料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开发状况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1 功能性食品配料产业现状分析 |
1.3.2 功能性食品配料产业SWOT 模型分析及发展对策 |
1.4 研究方法 |
2 功能性食品配料产业相关概念 |
2.1 功能性食品配料的定义及分类 |
2.2 功能性食品配料产业的概念 |
2.2.1 上游企业—功能性配料生产厂家 |
2.2.2 下游产业 |
2.3 产业特点 |
2.3.1 区域化明显、生产厂家数量少 |
2.3.2 技术相对落后 |
2.3.3 尚未形成系统的产业链 |
3 中国功能性食品配料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
3.1 产业发展背景 |
3.1.1 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 |
3.1.2 关注健康的居民人数迅猛发展 |
3.1.3 常见病、多发病中很多由膳食营养不合理引起 |
3.1.4 功能食品市场的迅速发展 |
3.2 值得关注的配料 |
3.3 我国功能性食品配料生产状况分析 |
3.3.1 企业研发力量分析 |
3.3.2 功能性食品配料技术应用分析 |
3.3.3 行业设备资产分析 |
3.4 影响我国功能性食品配料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
3.5 我国功能性食品配料产业发展方向 |
3.5.1 绿色、健康成为功能性食品配料主流 |
3.5.2 功能性食品配料发展应明确市场份额 |
3.5.3 功能性食品配料应融入百姓生活 |
4 我国功能性食品配料产业的SWOT 分析 |
4.1 优势 |
4.2 劣势 |
4.3 机会 |
4.4 威胁 |
4.5 结论 |
5 对于我国功能性食品配料产业发展的建议 |
5.1 制定功能性食品配料产业的发展措施 |
5.2 树立功能性食品配料企业的发展规划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6)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剂发展动向(论文提纲范文)
1 食品添加剂从生产、经营到使用都应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 |
2 食品添加剂应对食品安全发挥更多的作用 |
3 国内外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的发展动向 |
3.1 日本功能食品和配料发展动向 |
3.2 欧洲的功能食品和配料发展动向 |
3.3 美国功能食品和配料发展动向 |
3.4 我国功能食品和配料发展动向 |
(9)功能食品和功能性食品配料发展新动向(论文提纲范文)
1 功能食品发展的必要性和概况 |
2 功能性食品的安全性与功能性评价[2] |
3 发展前景及最新动态 |
3.1 红曲米[5] |
3.2 木糖醇[6] |
3.2.1 木糖醇其甜度和热量 |
3.2.2 木糖醇防龋齿和不影响血糖值的功能 |
3.2.3 木糖醇且具有护肝功能 |
3.2.4 木糖醇双岐杆菌增殖作用 |
3.3 绿茶提取物茶多酚[7] |
3.4 竹叶抗氧化物[8] |
3.5 低聚糖[9] |
3.6 叶黄素[10] (lutein) |
3.6.1 胡萝卜素类 (carotenes) |
3.6.2 叶黄素类 (xanthopyhlls) |
3.7 番茄红素[11] (Lycopene) |
3.8 大豆异黄酮[12] (Isoflavons) |
四、几种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的发展动向(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D]. 王鹏飞. 山西大学, 2021(01)
- [2]保健食品发展动向、研发要点与存在问题分析[A]. 林升清. 第三期“新规后保健食品功能声称、功效判定、研发注册、工艺、技术要求专家答疑会”资料汇编, 2021
- [3]国际贸易中的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研究 ——以美欧转基因食品贸易争端为切入点[D]. 刘婷.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4]第十七届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暨第二十三届全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技术展示会展后报告[J].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中国贸促会轻工行业分会,《中国食品添加剂》杂志社.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3(03)
- [5]中国功能性食品配料产业发展研究[D]. 段丽芳. 武汉工业学院, 2011(06)
- [6]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剂发展动向[J]. 尤新. 粮食加工, 2010(02)
- [7]食用植物提取物——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发展初探[J]. 许剑英. 现代农业科技, 2009(20)
- [8]见证过去 展望未来——访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发酵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 尤新教授[J]. 余春槐. 中国食品工业, 2009(10)
- [9]功能食品和功能性食品配料发展新动向[J]. 赵秀玲. 中国调味品, 2009(09)
- [10]国内外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的发展新动向[A]. 尤新. 2009中国(深圳)食品安全高峰论坛学术报告汇编,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