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南临床用血全部来自无偿捐献(论文文献综述)
石曌[1](2021)在《政策传播视野下《人民日报》艾滋病政策报道研究(1986-2020)》文中指出大众媒介作为向公众传达艾滋病防治政策的渠道,不仅对于帮助公众正确理解、认知艾滋病防治政策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艾滋病防治政策的自身发展、完善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于艾滋病防治政策传播过程中媒介的角色进行探究,以求更好地理解媒介在政策传播中的作用。本研究从报道篇幅、报道版面、报道消息来源、政策报道类型、报道政策涉及的政策主题、报道政策涉及的特殊人群、报道政策涉及的政策过程等多个维度建构编码表,并以《人民日报》历时三十五年的艾滋病政策报道为样本,结合报道具体文本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现实政策议程对媒介关注内容有重要影响,并促使媒介对于艾滋病政策的关注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该特征首先表现为媒介艾滋病政策的报道数量、篇幅、采纳消息来源等方面的差异;其次表现为不同政策传播议题呈现方式的不同;最后表现为媒介就同一主题政策进行历时性报道时的变化。尽管媒介对于艾滋病政策报道已经逐渐关注于政策的全过程,并由浅层次的政策传达走向深层次的政策传播,但是媒介报道仍存在过度依赖政府信息源、对政策报道解读有限等问题。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媒介在进行艾滋病政策传播时,应当充分认识到社会公众的主体性地位,传播更加即时、有效,以更好发挥自身在艾滋病政策传播中的作用。
闫路敏[2](2020)在《郑州地区2017-2019年无偿献血人群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血液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在临床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输血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科学研究推动了输血医学的发展,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输血在医疗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郑州作为省会城市,下辖6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1个县,郑州地区承担着更多的医疗任务,较大的人口数目对医疗服务也有更大的需求,所以会导致临床供血紧张,特别是季节性缺血情况导致手术择期,产生不良后果。并且,由于医疗资源发展不平均,大型、超大型医疗机构在省会郑州集中,造成郑州的医院床位平均可使用血量最少。因此,了解郑州市居民无偿献血的现状对今后郑州市及河南省的医疗资源合理分配、献血者招募以及输血工作的安全进行具有重大的意义。目的了解郑州地区2017年至2019年无偿献血者的人群特征,血型构成及血液合格情况等,为临床血液安全和献血者招募提供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在郑州市捐献血液的无偿献血者,其采血时间为2017年1月1日00:00至2019年12月31日23:59。研究对象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中的相关要求。(2)数据收集:通过SHINOW 9.0系统采集采血时间为2017年1月1日00:00至2019年12月31日23:59的无偿献血者的各项数据资料,包括研究对象的人群特征、地区构成、献血时间分布、血液标本的构成以及血液合格情况等。(3)数据录入与分析:对收集到的各项数据资料进行归纳分析,使用双人录入法将数据录入EXCEL 2019软件中,对各项数据进行描述分析。结果(1)郑州地区2017-2019年无偿献血人次呈逐年升高趋势,从2017年的213997人次增多至2019年的251788人次;2017-2019年献血率也逐年升高,分别为21.7‰、23.4‰和24.3‰;(2)三年共捐献全血和血小板2.1×108 ml和2.0×105 u,以全血形式献血合计占比84.19%,以单采血小板形式献血合计占比15.81%,以全血形式和单采血小板形式的献血量和献血人次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7至2019年,全血捐献总量从6.5×107ml增长至7.5×107ml,单采血小板总量从5.8×104u增长至7.3×107u。另外捐献全血和单采血小板的人中,400 ml全血和2 u单采血小板的占比均高于其他组;(3)2017-2019年首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的人次数均增多,分别为从111567人次增多至116539人次、从102430人次增多至135249人次;重复献血者捐献人次数2018年比2017年环比增长18.92%,2019年比2018年环比增长11.04%,均高于同时期首次献血者的环比增长率(3.11%,1.30%);但是首次献血者的占比减少而重复献血者的占比升高;(4)无论是ABO血型或Rh D血型的献血者均逐年增多;对每年所采集的血样标本进行检测后发现,三年分别检出4397例(2.05%)、4358例(1.84%)和4597例(1.83%)的不合格血样,不合格率逐渐降低。ALT、HIV和NAT的不合格检出率升高,HBV、HCV和TP的不合格检出率降低;(5)郑州地区2017-2019年所有无偿献血者中,男性和女性的人次数之比为1.92:1;献血人次随年龄升高而减少,捐献最多的为18~25岁年龄组(35.85%);学生群体最多(28.17%);除其他外农民占比次之(9.11%);对无偿献血者的文化程度分析发现,接受大学本科教育者最多(24.49%);在所有民族中,汉族的捐献人次最多(97.75%);(6)捐献人次呈现季节性分布,夏季比春季环比增长降低16.69%,秋季比夏季环比增长21.15%,冬季比秋季环比增长降低25.67%,呈现春秋季度高峰,夏冬季度低谷的趋势;11月捐献人次(11.82%)高于其他月份的捐献人次;(7)郑州地区的12县区中,金水区的捐献者占比最高(34.18%),高于其他11个县区。结论(1)2017-2019年郑州地区年无偿献血总人次数、全血总量和单采血小板总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重复献血者的比例也逐渐上升;(2)2017-2019年郑州地区的血液检测样本中的不合格检测率逐渐下降,其中ALT、HIV和NAT的不合格检出率升高,HBV、HCV和TP的不合格检出率降低;(3)2017-2019年郑州地区的无偿献血者中,汉族是主要群体,男性多于女性,高校学生占比最大;金水区最多;且捐献人次呈现季节分布,11月捐献人次最多。
冯显东[3](2020)在《《重庆市献血条例》(新)背景下主城区居民无偿献血KAP现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目前,国内其他地区居民无偿献血知信行情况已有部分报道,但不同地区因政策、经济等差异,居民无偿献血状况和影响因素不同。重庆市采供血工作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因此本次研究选取重庆市主城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重庆市献血条例》(新)背景下主城区居民无偿献血知信行现况,分析重庆市居民无偿献血知信行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现居民对无偿献血认知、态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居民无偿献血积极性提供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配额抽样方法对重庆主城九区16周岁及以上,思维及表达能力正常,在主城区居住一年及以上的居民(包括流动人口)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所有数据由双人采用EpiData录入。采用SPSS 20.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人数(%)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件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接受调查1078名居民中对《条例》(新)中献血知识知晓率为56.6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学历、职业、户籍、健康自评、家庭经济情况居民对献血知识的知晓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2=2.111,P=0.146>0.05)居民对献血知识的知晓情况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学历、职业、献血史是居民无偿献血知识认知情况的影响因素。相较于初中及以下学历,本科/大专(OR=2.471,95%CI:1.5283.998)、硕士及以上学历(OR=3.238,95%CI:1.5816.633)居民对无偿献血知识认知程度较高;个体工商户(OR=0.575,95%CI:0.3410.969)、农民/农民工(OR=0.252,95%CI:0.1130.558)、离/退休(OR=0.271,95%CI:0.0830.880)居民认知程度低于学生;1019岁(OR=3.381,95%CI:1.5107.57)、2029岁(OR=2.590,95%CI:1.4374.668)相较于≥50岁居民认知程度更高;有过献血史居民认知程度高于无献血史居民(OR=4.341,95%CI:2.9206.453);非农业户籍居民相较于农业户籍居民认知程度更高(OR=2.048,95%CI:1.4332.928)。有748人(69.39%)表示若自身条件符合献血要求时有意愿参与献血,330人(30.61%)表示即使自身条件满足献血要求也不愿意参与献血。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学历、户籍、健康自评、家庭经济情况、献血知识认知情况居民献血意愿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2=0.924,P=0.336>0.05)、职业(?2=12.067,P=0.060>0.05)居民对献血意愿情况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学历、健康自评、献血知识知晓情况是居民献血意愿的影响因素。居民献血意愿随学历、健康自评的升高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相较于不知晓献血知识的居民,知晓献血知识的居民献血意愿更强(OR=1.532,95%CI:1.1332.07)。有过献血史的居民233人(21.61%),其中献过1次血的103人(44.21%)、2次的64人(27.47%)、3次的37人(15.88%)、4次及以上的29人(12.4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学历、职业、户籍、健康自评、家庭经济情况、献血知识认知、献血态度居民献血行为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2=0.120,P=0.729>0.05)居民献血行为情况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户籍、健康自评、献血知识知晓情况是居民献血行为的影响因素。非农业户籍相较于农业户籍献血率更高(OR=1.559,95%CI:1.0702.271);健康自评好(OR=1.899,95%CI:1.0743.355)、一般(OR=2.153,95%CI:1.1544.017)相较于健康自评差的居民献血率更高;知晓献血知识居民相较于不知晓的居民献血率更高(OR=4.201,95%CI:2.8436.207)。结论:重庆市居民对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较高,献血意愿较强,但是献血率处于较低水平,居民较好的献血态度未能转换为有效地献血行为,学生为重庆市献血人群的主力军。因此建议:定位人群,精准宣教;推动献血态度转换为行为;加快构建政府主导、多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献血体系。
李建斌,温涛,古晓鸽,张伯伟,单泓,王艺芳,李敏,王姣杰[4](2020)在《中国香港澳门地区采供血事业发展概况与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香港澳门地区采供血机构概况,包括现行献血者招募、血液采集、传染病监测、成分血制备与质量控制、医院服务与信息管理、一体化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环境、职业健康)、输血研究等方面的介绍,阐释了港澳地区献血工作的成熟经验;通过港澳地区与大陆采供血机构情况的对比,找出大陆采供血机构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差距。藉此提出提升国内无偿献血工作水平参考建议。
杨茜[5](2020)在《重庆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管理研究》文中认为中国的献血事业历经有偿到无偿的转变。当前,用于我国临床的血液已基本实现100%来自于无偿献血。然而,结合国内临床用血的具体状况可知,无偿献血因受到诸多因素影响,难以在短期内使得临床用血需求得到及时满足。为确保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更具持续性,各地纷纷成立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作为重要的社会公益,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无偿献血宣传、招募以及献血服务等,为推进各地无偿献血事业的顺利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重庆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等诸多方法,调研有关志愿服务管理的实际状况,分析明确其中的具体问题。通过对国内外成熟经验的借鉴,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对应的改进意见与措施。本文共包括如下内容:第一部分,绪论。介绍课题研究工作的实际意义、背景,梳理并阐述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本文研究选用的方法与思路。第二部分,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管理概述。包括相关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及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的作用和意义。界定了志愿服务、志愿组织以及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的概念,阐述了期望理论、社会情景因素理论、人本管理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内容。第三部分,管理现状。研究了重庆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发展现状以及招募、评估、培训等方面运用的管理措施,并结合访谈法以及观察法等方式,调研重庆无偿献血志愿者、管理人员,并对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管理的具体状况进行深入探究工作。第四部分,重庆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管理的问题与原因分析。主要从管理制度、管理手段、法律法规及经费筹措几方面总结出当前管理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方面出现的问题,并基于问题明确原因。第五部分,重庆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管理的对策建议。此处结合部分国内城市、发达国家在管理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工作方面的成熟做法与经验,通过完善经费筹措制度、完善管理手段、强化制度建设等诸多层面,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
王晓川[6](2019)在《辽宁省省属省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安全监管研究》文中提出临床用血是医疗机构对疾病进行治疗的重要手段,血液在临床上是可以提高疾病治愈率、挽救患者宝贵生命的“特殊药物”,然而,医疗机构在进行临床血液使用方面具有高风险。通过输注血液很多传染性疾病都可发生交叉传染,目前我们所知的主要是肝炎、艾滋病、梅毒等。纵观国内国外因输血发生的事故数不胜数,患者因为输血所带来的痛苦触目惊心,这也反映了医疗机构在开展临床用血工作中仍然存在着监管缺失、执业人员不够和人员业务能力差等现实问题。建立科学完善的临床用血监管体系,规范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是有效控制艾滋病等经血传播疾病,保证血液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1]。本文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辽宁省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的基本情况。辽宁省血液安全监督人员基本情况、辽宁省2016-2018年对开展临床用血的省属省管医疗机构监督检查情况以及省属省管医疗机构开展临床用血的现状等进行探讨,分析辽宁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监督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此外,在血液安全监督管理方面,提出了对卫生行政部门的合理化。提高医疗机构科学合理使用血液可行性的措施。第一方面,介绍了临床用血在医疗机构中的意义,并提出了临床用血监督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选取国内外因临床输血感染传染性疾病的事故的典型案例,阐明在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输血过程中行政监管的必要性;分析辽宁省省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情况;分析卫生监督机构医疗监督部门人员的基本情况,包括学校的学制,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亮点2016-2018年,辽宁省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局组织了全省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对临床血液进行专项监督检查。第二方面,通过日常监督检查与专项监督检查相结合模式,向辽宁省省属省管医疗机构发放问卷,对18家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进行调查,包括临床用血执业资质、基础设施设备、储发血流程、交叉配血流程、科学合理用血以及血液报废等内容。同时,选取辽宁省卫生和计生监督机构查处的三例临床用血典型违法案例,通过分析、讨论,指出在临床用血过程中需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的环节。第三方面,通过整理资料、分析、指出辽宁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监管存在的问题,包括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机制体制建设、能力培养问题,以及医疗机构针对临床用血的基础投入、设施建设、执业能力、信息化建设等问题。第四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对负责血液安全监管的卫生行政部门及卫生监督机构提出合理化的建[1]议,为确保医疗机构科学合理地使用血液,确保血液使用者的健康权利和生命安全,将提出有效措。开展临床血液的医疗机构可以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业务水平。
左超越[7](2019)在《初次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认知的调查与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初次献血者无偿献血基本知识、献血动机、献血忠诚度及感知风险的认知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无偿献血宣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本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2018年3月-2018年9月在长春市5所献血屋献血的初次献血者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1份。问卷包括一般资料、无偿献血基本知识、献血动机、献血忠诚度以及献血感知风险共5个部分。初次献血者通过常规问诊及体格检查后,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当场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且全部收回,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481份,有效率为96.20%。将问卷统一编号,整理后录入电脑,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无偿献血基本知识部分平均得分15.21±2.784分。婚姻状况(F=6.760,P=0.001)、受教育程度(F=3.633,P=0.013)、户籍地(F=5.299,P=0.022)、家人朋友献血情况(F=6.886,P=0.001)以及本人接受无偿献血宣传情况(F=7.089、P=0.008)为影响得分的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献血动机平均得分22.91±4.577分。年龄(F=3.924,P=0.009)、BMI指数(F=12.485,P<0.001)、职业(F=2.164,P=0.045)、家人朋友献血情况(F=11.440,P<0.001)、家人朋友输血情况(F=7.530,P=0.001)以及本人接受无偿献血宣传情况(F=44.574,P<0.001)为影响得分的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无偿献血忠诚度平均得分22.77±4.628分。年龄(F=3.837,P=0.010)、家人朋友献血情况(F=5.842,P=0.003)、家人朋友输血情况(F=7.975,P<0.001)为影响得分的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献血感知风险平均得分15.60±2.047分。年龄(F=13.378,P<0.001)、受教育程度(F=4.965,P=0.002)、职业(F=3.723,P=0.001)、户籍地(F=6.433,P=0.012)、家人朋友献血情况(F=8.343,P<0.001)以及本人接受无偿献血宣传情况(F=7.405,P=0.007)为影响得分的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市初次献血者无偿献血认知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无偿献血基本知识部分未婚、本科及大专学历、城镇户籍、家人朋友有献血经历以及本人接受过无偿献血宣传的初次献血者得分较高。献血动机部分38-47岁年龄组、24≤BMI<28(过重)者、医疗卫生职业、家人朋友有献血经历、有家人朋友曾因病输血的以及本人接受过无偿献血宣传的初次献血者得分较高。献血忠诚度部分28-37岁年龄组、家人朋友有献血经历、家人朋友曾因病输血的初次献血者得分较高。感知风险部分18-37岁年龄组、本科以上学历、医疗卫生工作者、城镇户籍、家人朋友有献血经历以及本人接受过无偿献血宣传的初次献血者得分较高。
朱雨浓[8](2019)在《采供血应急保障体系建构研究 ——基于4R应急管理模式的分析》文中认为近些年,国内外突发公共应急事件频频发生,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应对此类突发应急状况需要具有高效的应急处置体系,其中医疗救援更是起着拯救生命、守护健康的重要作用。血液作为生命之源,采供血应急保障在应对突发公共应急事件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的采供血行业起步较晚,采供血机构自身建设和采供血应急保障工作都还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此外血液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必须依靠健康适龄人群捐献,具有不易获得性、时效性并对保存有特殊要求的特点。因此,建构一套完备的采供血应急保障体系,就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本文以应急管理理论为基础,以“4R”应急管理模式为分析框架,运用“4R”应急管理模式角度,从缩减、预备、反应、恢复四个维度对国内外采供血应急案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我国采供血应急保障工作急需完善的关键问题,提出基于“4R”的我国采供血应急保障体系建构对策,同时对案例进行分类分析,总结归纳不同类型案例在实施采供血应急保障过程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并分析原因,进一步研究支撑采供血应急保障体系运行的相关机制。通过4R应急管理模式的框架分析以及对案例的分类分析,围绕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级标准对采供血应急保障突发事件进行分级界定,同时围绕采供血应急保障实践的特点以及特性,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采供血应急保障体系建构要求,并从组织体系和运作机制两个层面确定了采供血应急保障体系的框架。从恢复管理角度总结出服务于采供血应急保障框架设计的六个补充机制:血液库存预警机制、应急血液招募机制、异地用血调剂机制、血液集中化检测筛查机制、用血偿还机制、血液信息化联网机制,从制度机制层面保障采供血应急和联动的各个环节,为采供血应急保障体系的运行提供支撑。
何宇[9](2018)在《重庆市采供血机构服务能力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公共产品理论及政府管制理论为基础,通过对重庆市采供血机构服务能力进行现状调查,以了解重庆市血液供需现状、采供血机构业务用房及基础设施、经济运行状况、人力资源情况以及信息化管理情况,分析采供血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影响因素,并以此为依据,探寻提高采供血机构服务能力的对策措施。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DMD)、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以及PubMed、Medline、EBSCO等中外文献数据库;浏览World Bank、WHO、国外卫生部、美国血库协会(AABB)、国际输血协会(ISBT)等网站资源,收集国内外采供血相关文献,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国内外采供血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归纳总结关于采供血机构服务能力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措施。2.专家咨询法选择采供血领域专家和卫生管理领域的专家,对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设计的合理性提供建议,并对后期提出的对策建议进行咨询论证。3.问卷调查法通过向重庆市16家采供血机构发放设计好的《重庆市采供血机构服务能力调查表》,了解重庆市血液供需情况、采供血机构设置状况、血站覆盖医疗机构的情况、血站业务用房及采血点设置情况、人力资源现状、经济运行情况、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情况等信息。4.深度访谈法血液中心、采血量最大和最小的两家中心血站、独立和非独立法人的两家中心血库的管理者以及三家三甲医院输血科科长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以了解调查表数据中所无法反映的潜在信息,如采供血机构服务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和经验教训。5.统计分析法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编码,采用Excel2003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1.重庆市血液供应及需求方面:2014年2016年,重庆市采血量逐年增长,从43.21万U增长至50.31万U;献血人次从26.29万人次增长到30.70万次;千人口献血率2016年达10.82‰;血液供应量由2014年的37.17万U上升至2016年的43.34万U;医疗机构诊疗数量增长至14907.91万人次,医疗机构床位数增长到19.09万张,住院人次增长至599.46万,手术人次增长至109.85万。2.采供血机构基础设方面:16家采供血机构中,大足和垫江中心血库业务用房面积未达到卫生部标准,南川中心血站、合川中心血站、荣昌中心血库等部分采供血机构业务用房面积明显超出标准范围,与其服务能力不相符合,少数采供血机构的事业用房换建问题未落实解决。服务半径达到《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标准的仅4家,其余采供血机构服务半径过短、未达到相应的标准要求。截至2016年,重庆市采供血献血场所总数为52个,其中献血车41辆,献血屋11个。全市采血点总数为139个,其中有流动采血点111个,固定采血点28个。3.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方面:16个采供血机构人员总数866人,在编人员485名,占比为56.0%;人员学历以本科及专科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44.3%和32.7%,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比仅4.8%;人员岗位配置方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73.4%,人员职称结构主要以初级职称为主,占58.3%,高级职称占比较低,仅9.9%;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两级采供血机构,2016年平均每5000U血液配置人员为8.0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为5.64人,非卫生技术人员为2.41人。4.采供血机构经济运行方面:16家采供血机构的资金管理形式中有12家是收支两条线管理,自行管理和其它形式管理分别有3家和1家;财政补助以全额拨款形式的机构有9个,差额拨款机构5个,自收自支机构2个;2014-2016年重庆市采供血机构年总收入总体上逐年增加,2016年达38118.73万元,其中财政补助占比较低(20.49%),资金收入主要来源于血补偿金(36.28%);奉节中心血站20142016年资产负债率均超过52%,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其余采供血机构经济运行情况较好。5.信息化建设方面:全市采供血机构共有信息化管理人员36人,其中专职人员15人(41.67%),兼职人员21人(58.33%);防火墙、入侵监测、VNP、上网行为管理使用率分别为56.25%、75.00%、43.75%、25%;截至2016年底,全市仅有31.25%的采供血机构完成了对外网站的建设,有56.25%的采供血机构完成微信平台的建立,有18.75%的机构建立了微博平台。研究结论1.血液采集及供应中存在的问题:献血率总体上偏低,机构间差异较大;血液供需矛盾较为突出;血液需求与供应区域配置失衡。2.采供血机构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采供血机构数量设置过多;业务用房面积配置不合理;献血场所设置过少。3.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非编人员比例过高;人力资源培养规划缺乏。4.采供血机构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政府经常性财政预算投入不足;政府对采供血机构的财政投入存在较大差异,各级采供血机构间的发展失衡;采供血机构过度依赖血液补偿金的收入方式,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5.采供血机构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各采供血机构之间缺乏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采供血信息管理平台;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缺乏,问题解决依赖开发商;采供血机构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有待完善。对策建议1.优化采供血机构设置,合理规划采供血覆盖区域。2.科学配置基础设施,合理配置业务用房和献血场所,为采供血服务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3.科学制定采供血人力资源规划,加强采供血人才培养,优化人才结构,完善人才队伍建设。4.明确政府财政投入责任,加大对采供血机构的财政投入力度,保障采供血机构的健康发展。5.强化信息化管理意识,重视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完善信息化服务平台,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欧阳金桥[10](2017)在《血站实行垂直管理问题研究 ——以江西省血站管理运行状况为例》文中提出无偿献血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举措,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民生工程。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指出,血液在没有任何物质可替代的情况下,只有鼓励自愿无偿献血,才能最大限度保障血液质量安全,才能有效降低经血传播疾病的风险。近年来,我国无偿献血事业进入发展瓶颈期,集中表现在公民无偿意识淡薄,献血人口比例低,血液供需矛盾突出,缺血呈常态化趋势,采供血形势严峻。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血站管理现状,以江西血站管理为例,进行了调查研究,对产生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社会调研和描述性分析,形成对我国血站管理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我国血站是独立的法人单位,隶属于各省、市、区卫计委管理,没有统一的垂直行政部门管理,负面影响显而易见,主要体现在影响血源开发、影响质量管理和影响运行成本。而血源——保障临床有血可用是血站存在的使命;质量——保障血液质量是血站的生命线。面对血站管理存在的问题,全国各地行政部门、血站主动或被动采取了完善无偿献血地方法规、无偿献血列入政府考核指标、各部门出台系列支持政策等一系列措施,但效果有限。为解决血源紧缺问题,有些地方通过政府下发文件,明确献血完成指标,并采取通报等方式,重新走上了指令性计划献血道路,与当前自愿无偿献血发展方向背道而驰。可以说,现有所做应对策略可以说比较局限于改良,没有从血站管理体制改革上进行探讨和研究。本文创新点主要是首次从管理体制改革来审视目前无偿献血存在的问题,分析管理机制中属地化管理和垂直管理优缺点,以江西省血站管理运行体制为研究样本,从组织管理的角度去分析和研究,血站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深入剖析血站管理机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开创性提出血站管理应选择省级垂直模式,并从完善采供血机构设置、具体组织实施、实现高度统一、开发血源、集中化检测实施、人员任免交流等具体途径来实现省级垂直管理的目标。本文研究成果,将为行政部门推进我国采供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解决采供血事业“缺血”顽疾、确保血液质量安全,最终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有意参考。
二、河南临床用血全部来自无偿捐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河南临床用血全部来自无偿捐献(论文提纲范文)
(1)政策传播视野下《人民日报》艾滋病政策报道研究(1986-2020)(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问题、目的及价值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媒介建构艾滋病政策报道整体分析 |
一、 《人民日报》艾滋病政策报道总体情况分析 |
二、 《人民日报》艾滋病政策报道篇幅分析 |
三、 《人民日报》艾滋病政策报道形式分析 |
四、 《人民日报》艾滋病政策报道版面分析 |
五、 《人民日报》艾滋病政策报道消息来源分析 |
六、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媒介艾滋病政策报道传播议题分析 |
一、 《人民日报》艾滋病政策报道类型分析 |
二、 《人民日报》艾滋病政策报道涉及政策主题分析 |
三、 《人民日报》艾滋病政策报道涉及特殊人群分析 |
四、 《人民日报》艾滋病政策报道涉及政策过程分析 |
五、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艾滋病政策报道文本分析 |
一、艾滋病流行传入期 |
二、艾滋病流行扩散期 |
三、艾滋病快速增长期 |
四、艾滋病流行稳定期 |
五、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媒介对艾滋病政策报道建议 |
一、媒介积极参与政策全过程 |
二、媒介报道整体呈现问题 |
三、媒介建构艾滋病政策报道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艾滋病政策报道内容分析编码表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郑州地区2017-2019年无偿献血人群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1 前言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数据收集方法 |
2.2.2 血液检测仪器与试剂 |
2.2.3 各血液检测项目的方法学及检测策略 |
2.2.4 血液检测结果判断标准 |
2.3 研究内容 |
2.3.1 郑州地区无偿献血基本情况 |
2.3.2 郑州地区无偿献血者的人群特征、时间分布和地区构成 |
2.4 数据处理 |
2.5 质量控制 |
2.6 技术路线 |
3 研究结果 |
3.1 郑州地区无偿献血基本情况 |
3.1.1 2017 年至2019 年无偿献血基本情况 |
3.1.2 2017 年至2019 年无偿献血者献血形式构成情况 |
3.1.3 2017 年至2019 年无偿献血者的捐献情况 |
3.1.4 2017 年至2019 年无偿献血者首次及重复献血者构成情况 |
3.1.5 2017 年至2019 年无偿献血者ABO血型构成情况 |
3.1.6 2017 年至2019 年无偿献血者Rh D血型构成情况 |
3.1.7 2017 年至2019 年无偿献血标本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 |
3.2 郑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特征 |
3.2.1 2017 年至2019 年无偿献血者性别构成 |
3.2.2 2017 年至2019 年无偿献血者年龄构成 |
3.2.3 2017 年至2019 年无偿献血者职业构成 |
3.2.4 2017 年至2019 年无偿献血者文化程度构成 |
3.2.5 2017 年至2019 年无偿献血者民族构成 |
3.3 郑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时间分布 |
3.3.1 2017 年至2019 年每个月无偿献血者的分布 |
3.3.2 2017 年至2019 年各季度无偿献血者的分布 |
3.4 郑州地区无偿献血者地区构成 |
4 讨论 |
4.1 郑州地区无偿献血基本情况 |
4.2 郑州地区无偿献血者的人群特征、时间分布和地区构成 |
4.3 优点与局限性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血液供应及其安全性研究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3)《重庆市献血条例》(新)背景下主城区居民无偿献血KAP现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1.1 调查对象 |
1.1.2 样本量计算 |
1.2 方法 |
1.2.1 抽样方法 |
1.2.2 资料收集方法 |
1.2.3 相关指标定义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人口学特征 |
2.2 居民献血知识认知情况 |
2.2.1 居民对《条例》(新)中献血知识知晓情况 |
2.2.2 居民对《条例》(新)中献血知识知晓情况的单因素分析 |
2.2.3 影响居民献血知识知晓情况的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 |
2.3 居民献血态度情况 |
2.3.1 居民献血意愿情况 |
2.3.2 居民献血动机与不愿献血顾虑 |
2.3.3 居民献血意愿情况的单因素分析 |
2.3.4 影响居民献血意愿的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 |
2.4 居民献血行为情况 |
2.4.1 居民献血史情况 |
2.4.2 居民献血行为情况的单因素分析 |
2.4.3 影响居民献血行为的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 |
3 讨论 |
3.1 居民献血知识知晓情况 |
3.2 居民献血态度 |
3.3 居民献血行为 |
4 建议 |
4.1 定位人群,精准宣教 |
4.1.1 定位人群 |
4.1.2 精准宣教 |
4.2 推动态度转换为行为 |
4.3 加快构建政府主导、多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献血体系 |
本研究的局限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中国香港澳门地区采供血事业发展概况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香港、澳门两地的采供血机构概况 |
2 香港、澳门两地与内地无偿献血比较 |
2.1 港澳地区献血者招募与血液采集 |
2.2 港澳地区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献血间隔与献(采)血量 |
2.3 港澳地区献血者血液检测项目 |
2.4 港澳地区成分血制备与质量控制标准 |
2.5 港澳地区临床供血的医院服务和信息化管理 |
2.6 港澳地区采供血机构的标准化管理 |
2.7 港澳地区输血科研及其对业务工作的促进 |
3 启示与思考 |
3.1 宣传招募形式和手段多样化,群众参与度更高 |
3.2 科学与因地制宜地制定献血者及其血液检测标准 |
3.3 提高血液综合利用水平有利于临床开展个性化、精准化输血 |
3.4 临床用血及血浆处理由特区政府全额拨款 |
3.5 科研服务于献血者与临床输血 |
3.6 基础设施实用合理、效能完备 |
3.7 先进的管理方法确保工作的认真、细致、严谨 |
(5)重庆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志愿服务 |
2.1.2 志愿组织 |
2.1.3 无偿献血志愿服务 |
2.2 理论基础 |
2.2.1 期望理论 |
2.2.2 社会情景因素理论 |
2.2.3 人本管理理论 |
2.3 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的作用和意义 |
2.3.1 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促进了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
2.3.2 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是无偿献血工作的有力补充 |
2.3.3 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是最可靠的应急血液来源 |
2.3.4 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能够提供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 |
2.3.5 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能够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
第3章 重庆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管理现状分析 |
3.1 重庆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组织概况 |
3.2 重庆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管理现状 |
3.2.1 重庆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招募 |
3.2.2 重庆市无偿献血志愿者培训 |
3.2.3 重庆市无偿献血志愿者考核 |
3.2.4 重庆市无偿献血志愿者表彰激励 |
第4章 重庆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管理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重庆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管理的问题 |
4.1.1 招募环节不完善 |
4.1.2 培训内容不到位 |
4.1.3 激励方式、措施效果不明显 |
4.1.4 评估工作不到位 |
4.1.5 保障不健全 |
4.2 重庆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管理制度不健全 |
4.2.2 管理手段落后 |
4.2.3 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
4.2.4 管理资金不足 |
第5章 重庆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
5.1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
5.1.1 招募制度 |
5.1.2 培训制度 |
5.1.3 激励制度 |
5.1.4 评估制度 |
5.2 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管理手段 |
5.2.1 采用平台注册方式 |
5.2.2 利用互联网培训 |
5.2.3 建立激励、监督平台 |
5.2.4 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 |
5.3 法律法规的落实和完善 |
5.3.1 法律法规的落实 |
5.3.2 法律法规的完善 |
5.4 完善经费筹措 |
5.4.1 政府提供资金支持 |
5.4.2 企业募捐 |
5.4.3 社会募捐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重庆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管理人员访谈大纲 |
作者简介 |
(6)辽宁省省属省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安全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 |
2.国内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创新点 |
1.研究内容 |
2.研究创新点 |
二、临床用血相关概念以及相关理论 |
(一)临床用血相关概念界定 |
1.临床用血 |
2.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 |
3.临床用血政府监管 |
(二)临床用血管理的特征与对象 |
1.临床用血管理的特征 |
2.临床用血管理的对象 |
(三)系统论观照下的临床用血管理 |
三、辽宁省省属省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现状 |
(一)辽宁省省属省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机构与人员状况 |
1.临床用血机构数量充足,基本制度完善 |
2.临床用血管理基本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有效监督 |
3.临床用血机构人员构成与配置不尽人意 |
(二)辽宁省省属省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管理与监督状况 |
1.管理与监督机构设置粗放,尚未形成专业专管 |
2.管理与监督人员资质混杂,无法做到专业专管 |
3.临床用血监督日常化,力度大,确有成效 |
(三)案例分析结果 |
四、省属省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省属省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存在的问题 |
1.卫生监督部门对省属省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监管存在的问题 |
2.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存在的问题 |
3.人员方面 |
(二)省属省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1.对省属省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监管存在的问题分析 |
2.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五、省属省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监管对策与建议 |
(一)政府加大医疗机构输血制度建设 |
1.健全规章制度 |
2.加强岗前培训与法律宣贯 |
3.加强临床输血的质量管理 |
(二)政府加强血液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
1.理顺监管职能 |
2.加强监督队伍建设 |
3.更新执法装备 |
(三)政府加强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能力建设 |
(四)政府及时更新标准和完善技术操作规范 |
(五)政府加强输血科(血库)信息化建设 |
(六)政府培养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执业伦理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初次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认知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问卷编制 |
2.2 问卷的条目分析 |
2.3 问卷的信度 |
2.4 问卷的效度 |
2.5 正式问卷的形成 |
2.6 质量控制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初次献血者一般资料构成情况 |
3.2 初次献血者无偿献血基本知识、献血动机、忠诚度、感知风险各维度得分情况 |
3.3 一般资料不同的初次献血者调查问卷得分比较 |
3.4 双变量相关性分析 |
3.5 线性回归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致谢 |
(8)采供血应急保障体系建构研究 ——基于4R应急管理模式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 |
四、特色和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论文的概念界定与理论阐述 |
一、基本概念界定 |
(一) 应急保障体系 |
(二) 血液资源特性 |
二、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一) 应急管理理论 |
(二) 4R应急管理模式 |
(三) 4R应急管理分析采供血应急保障的适用性 |
第二章 国内外采供血应急保障现状分析 |
一、采供血应急保障的类型 |
(一) 自然灾害类采供血应急保障 |
(二) 事故灾难类采供血应急保障 |
(三) 公共卫生事件类采供血应急保障 |
(四) 社会安全事件类采供血应急保障 |
(五) 重大活动类采供血应急保障 |
(六) 稀有血型类采供血应急保障 |
二、采供血应急保障存在的问题 |
(一) 缩减管理方面 |
(二) 预备管理方面 |
(三) 反应管理方面 |
(四) 恢复管理方面 |
三、采供血应急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缩减管理方面 |
(二) 预备管理方面 |
(三) 反应管理方面 |
(四) 恢复管理方面 |
第三章 基于4R的我国采供血应急保障体系的建构 |
一、采供血应急保障体系的组织体系 |
(一) 采供血应急保障体系组织架构 |
(二) 采供血应急保障指挥小组 |
(三) 采供血应急保障指挥体系 |
二、采供血应急保障突发事件的分级界定 |
(一) Ⅰ级(特别重大) |
(二) Ⅱ级(重大) |
(三) Ⅲ级(较大) |
三、采供血应急保障体系的运作机制 |
(一) 市级区域内独立响应(Ⅲ级) |
(二) 省级区域内协作响应(Ⅱ级) |
(三) 省际间区域协作响应(Ⅰ级) |
四、采供血应急保障体系的机制配套 |
(一) 血液库存预警机制 |
(二) 应急血液招募机制 |
(三) 异地用血调剂机制 |
(四) 血液集中化检测筛查机制 |
(五) 用血偿还机制 |
(六) 血液信息化联网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重庆市采供血机构服务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2 国内外采供血事业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2.1 国外采供血事业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2.2 国内采供血事业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意义 |
4 研究内容 |
4.1 采供血相关理论研究 |
4.2 重庆市采供血服务能力调查 |
4.3 重庆市采供血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4.4 提高重庆市采供血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 |
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采供血服务能力相关理论 |
1 采供血服务能力的基本概念 |
1.1 能力 |
1.2 卫生服务能力 |
1.3 采供血服务能力 |
2 采供血服务的相关理论 |
2.1 公共产品理论 |
2.2 政府管制理论 |
第三章 重庆市采供血服务能力现状研究 |
1 重庆市血液需求及供应现状 |
1.1 重庆市采供血机构发展现状 |
1.2 重庆市血液采集情况 |
1.3 重庆市血液供应情况 |
2 重庆市采供血机构基础设施现状 |
2.1 基础设施建设 |
2.2 采供血机构设置 |
2.3 采血点分布 |
3 重庆市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状况 |
3.1 人力资源总数及编制 |
3.2 人力资源结构 |
3.3 人力资源服务效率 |
3.4 人力资源培训 |
4 重庆市采供血机构经济运行状况 |
4.1 采供血机构资金管理形式 |
4.2 采供血机构财政补助情况 |
4.3 采供血机构资金收入及来源 |
4.4 采供血机构资金支出及去处 |
4.5 采供血机构资产负债情况 |
5 重庆市采供血机构信息化建设情况 |
5.1 采供血机构信息系统建设 |
5.2 采供血机构信息化管理 |
5.3 采供血机构对外信息服务 |
第四章 重庆市采供血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1 重庆市血液需求及供应方面存在的问题 |
1.1 献血率总体上偏低,机构间差异较大 |
1.2 血液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
1.3 血液需求与供应区域配置失衡 |
2 重庆市采供血机构基础设施中存在的问题 |
2.1 采供血机构设置过多 |
2.2 业务用房面积配置不合理 |
2.3 献血场所设置过少 |
3 重庆市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
3.1 非编人员比例过高 |
3.2 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
3.3 人力资源培养规划缺乏 |
4 重庆市采供血机构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4.1 政府经常性财政预算投入不足 |
4.2 政府对采供血机构的财政投入存在较大差异 |
4.3 依赖血液补偿金的主要收入方式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 |
5 重庆市采供血机构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5.1 缺乏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采供血信息管理平台 |
5.2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缺乏,问题解决依赖开发商 |
5.3 采供血机构信息化服务有待完善 |
第五章 对策及建议 |
1 优化采供血机构设置,合理规划采供血区域 |
2 科学配置基础设施,为采供血服务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
2.1 合理配置业务用房 |
2.2 增加献血场所数量 |
3 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的服务能力 |
3.1 科学制定采供血人力规划 |
3.2 加强采供血人才培养,优化人才结构 |
4 加大财政投入,保障采供血机构的健康发展 |
4.1 强化政府财政投入责任 |
4.2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
5 强化信息化管理意识,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
5.1 加强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促进血液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合理调配 |
5.2 完善信息化服务平台,重视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 |
研究总结与展望 |
主要的研究结论 |
本研究的特色之处 |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
附件二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血站实行垂直管理问题研究 ——以江西省血站管理运行状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血站管理研究综述 |
1.3.1 境外血站管理研究综述 |
1.3.2 国内血站管理研究综述 |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第2章 基本概念 |
2.1 血站及血站管理 |
2.1.1 血站 |
2.1.2 血站管理 |
2.2 垂直管理与属地化管理 |
2.2.1 垂直管理 |
2.2.2 属地化管理 |
2.2.3 属地化管理与垂直管理优缺点 |
第3章 血站管理现状、问题及其原因——以江西省江西省为例 |
3.1 江西省血站管理基本情况 |
3.1.1 基本情况 |
3.1.2 无偿献血情况 |
3.1.3 临床供血情况 |
3.1.4 服务能力情况 |
3.2 血站管理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2.1 存在的问题 |
3.2.2 原因分析 |
3.2.3 传统管理模式的负面影响 |
3.3 传统模式下的调整及局限 |
3.3.1 传统模式下的调整 |
3.3.2 调整的局限性 |
第4章 实行垂直管理推进无偿献血持续发展的对策 |
4.1 借鉴发达国家、地区有益经验 |
4.1.1 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血站管理方式 |
4.1.2 可借鉴的经验 |
4.2 实行血站垂直管理的要求 |
4.2.1 发展内在要求 |
4.2.2 垂直模式选择 |
4.2.3 垂直管理优点 |
4.2.4 垂直管理的基本条件 |
4.3 实行血站垂直管理的路径 |
4.3.1 完善采供血机构设置 |
4.3.2 具体组织实施 |
4.3.3 实现高度统一 |
4.3.4 实施统一的血源开发政策 |
4.3.5 实施集中化检测 |
4.3.6 实施质量监督管理 |
4.3.7 实施临床用血管理 |
4.3.8 建立任免交流制度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可能的创新点 |
5.2 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江西省血站管理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
四、河南临床用血全部来自无偿捐献(论文参考文献)
- [1]政策传播视野下《人民日报》艾滋病政策报道研究(1986-2020)[D]. 石曌. 兰州大学, 2021(02)
- [2]郑州地区2017-2019年无偿献血人群特征分析[D]. 闫路敏. 郑州大学, 2020
- [3]《重庆市献血条例》(新)背景下主城区居民无偿献血KAP现况研究[D]. 冯显东.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1)
- [4]中国香港澳门地区采供血事业发展概况与启示[J]. 李建斌,温涛,古晓鸽,张伯伟,单泓,王艺芳,李敏,王姣杰. 中国输血杂志, 2020(04)
- [5]重庆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管理研究[D]. 杨茜.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
- [6]辽宁省省属省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安全监管研究[D]. 王晓川. 辽宁师范大学, 2019(06)
- [7]初次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认知的调查与分析[D]. 左超越.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采供血应急保障体系建构研究 ——基于4R应急管理模式的分析[D]. 朱雨浓.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9]重庆市采供血机构服务能力研究[D]. 何宇. 重庆医科大学, 2018(01)
- [10]血站实行垂直管理问题研究 ——以江西省血站管理运行状况为例[D]. 欧阳金桥. 南昌大学, 2017(02)
标签:无偿献血论文;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论文; 输血反应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