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圣宫水利枢纽工程水费核算和征收困难的原因分析

三圣宫水利枢纽工程水费核算和征收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对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水费计收难原因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邢霞[1](2021)在《农户农业节水行为驱动机制及引导政策研究 ——以黄河流域河套灌区为例》文中指出水资源供需矛盾是限制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的主要障碍,倡导农业节水是缓解农业用水矛盾的有效手段。农户作为农业用水主体,其用水行为直接影响着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节水农业的发展。但作为有限理性个体,农户的传统农业实践根植于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而非环境伦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低效和不合理的用水情况。因此,充分重视微观层面的农业用水行为,探究节水行为影响机制,引导农户自觉主动参与农业节水,对于减少水资源消耗、提高用水效率以及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鉴于农业用水主体行为对实现农业节水的重要意义,本文聚焦于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的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以制度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农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与方法为基础,以黄河流域河套灌区为研究区域,旨在挖掘农户内部心理因素和外部情境因素对农业节水行为的作用机制,为水资源管理以及制定相关的节水政策提供研究经验与理论参考依据,以期提升农户的节水积极性,改变粗放灌溉方式,进而有效缓解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本文主要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1)从理论角度对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特征和农业节水行为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理论模型。首先,基于对农户环境行为内涵和外延的分析,界定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的概念,并根据农业节水行为表现形式和行为发生动机将农业节水行为划分为习惯型、技术型、社交型和公民型四类。然后,借助计划行为理论、价值—信念—规范理论、负责任的环境行为理论和社会影响理论构建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理论模型,即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的实施取决于其农业节水意愿,而意愿的产生则取决于农户心理因素,同时农户行为还受到外界情境因素的引导。最后,基于外部性理论,探讨农户农业节水行为外部性,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经济学分析探讨农户农业节水行为政策干预的必要性,为后续政策引导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依托所构建的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理论模型,通过阐述变量因素间的关系路径,提出相关研究假设,着重分析、探讨农户心理因素对农业节水行为的驱动效应。首先,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心理因素对农业节水行为意愿、农业节水行为以及农业节水行为意愿对农业节水行为的直接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农户心理因素能够显着地直接影响农户农业节水行为意愿和行为,农业节水行为意愿也是影响农业节水行为的关键因素。其次,利用Amos23软件Bootstrap法,验证农户农业节水行为意愿在心理因素和农业节水行为中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农业节水行为意愿在心理因素对农业节水行为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作用,对于不同类型的农业节水行为,农业节水行为意愿的中介效应存在差异。最后,考虑到心理因素可能对农业节水行为存在非线性的系统性特征以及农业节水行为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采用RBF神经网络进一步探讨心理因素对农业节水行为的预测效应。分析表明,心理因素能够有效对农户是否参与农业节水进行预测判别,同时不同心理因素对不同类型农业节水行为的相对重要性排序存在差异。(3)基于负责任的环境行为理论,引入外部情境因素,重点分析和探讨外部情境因素对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的影响机理。首先,农业节水行为意愿——行为差异分析表明,在农业节水过程中,存在意愿与行为的背离,即意愿不一定能有效地转换为可实现水资源保护目的的实际节水行动,这为研究情境因素的引导效应提供了现实依据。其次,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探讨外部情境因素对农业节水行为意愿作用于农业节水行为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外部情境因素对农业节水行为意愿作用于节水行为的路径有调节作用,但不同外部情境变量对节水行为意愿与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存在差异。进一步使用process插件程序中的Model14对心理因素、农业节水行为意愿、外部情境因素以及农业节水行为之间存在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论表明,政策因素在“心理因素-农业节水行为意愿-农业节水行为”的中介路径中存在调节作用。(4)在实证静态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构建基于多Agent的农户农业节水行为仿真模型,借助Netlogo平台仿真模拟不同政策情形对农户农业节水行为涌现的动态引导效果。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农户农业节水行为在社会规范交互和外部政策因素的引导下会趋于稳定,激励型政策、命令控制型政策和宣传教育型政策均能促进农业节水发生,但不同类型政策对不同类型节水行为的促进效果存在差异。激励型政策对技术型农业节水行为的促进效果最好;命令控制型政策对习惯型农业节水行为的促进效果更好;宣传教育型政策对社交型农业节水行为和公民型农业节水行为的促进效果更好。政策组合效应分析表明,在不同政策组合情形下,四种类型农业节水行为涌现效果存在差异,在政策两两组合的情形下,习惯型农业节水行为在命令控制型政策和宣传教育型政策的组合引导下实施效果更好;技术型农业节水行为在激励型政策和命令控制型政策的组合引导下实施效果更好;社交型农业节水行为和公民型农业节水行为在命令控制型政策和宣传教育型政策的组合引导下实施效果更好。本研究主要创新之处体现在:第一,基于农户农业节水行为动机和节水行为表现形式,从多视角开展对农户节水行为的研究,更为细致地刻画并衡量农户节水行为,从实践上扩展了农业节水行为研究内容,从理论上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农户亲环境行为研究领域;第二,构建了以农户农业节水行为为导向,心理因素为影响变量,外部情境因素为调节变量的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理论模型,并探析心理因素和外部情境因素对不同类型农业节水行为的影响机理;第三,在实证分析基础上,尝试运用多主体建模与仿真技术构建基于Agent的农户农业节水行为仿真模型,动态模拟政策因素对农户行为的长期动态引导效果,分析政策因素在长期以及不同组合下对农业节水行为产生的影响。

巨栋[2](2016)在《跨区域水权转让模式评价及优化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水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水资源总量短缺与水资源过度开发导致水资源供需逐渐失衡。从1987年黄河分水到当今全国省区水指标分配完毕和三条红线制度落实,水权制度作为优化水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已走入并逐渐融进人们生活。2014年,水利部启动内蒙古、宁夏等七省区水权工作试点,从水权确权登记和水权交易等方面进行探索。内蒙古自治区的试点方向是跨区域水权交易,通过建设农业高效节水工程,建设水权交易平台,严格用水企业项目审批,编制相关交易办法规则等办法,实现了大规模、有效率、可监控的水权交易,不仅从实际操作层面提供了一个经典的可推广的案例,也从学术角度树立了一种新型的水权交易模式,促进我国水权改革进程走稳、加快。本文认真梳理了中国水权制度建设进程,总结对比了几种代表性的水权交易模式,结合新一轮水权试点中内蒙古试点情况,对跨区域水权模式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通过分析发现,跨区域水权交易模式的交易规模大、经济效益高、节水成效好,在我国现阶段水权制度建设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突出的现实性和推广意义,但该模式并不成熟,需从交易流程、定价机制、平台建设等方面继续完善。加快完善和推广跨区域水权交易模式,大力推动中国水权制度改革,将有效促进我国水资源配置高效公平可持续。

梁天雨[3](2014)在《内蒙古黄河南岸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测算分析与节水改造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在以2013年内蒙古黄河南岸灌区系统的渠道和农田野外试验为主,结合室内实验,选择不同规模、不同取水类型(自流引水、扬水)、不同工程状况和管理水平的灌域作为样点灌域,开展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测算分析和节水改造评估。在内蒙古黄河南岸灌区、典型渠道、典型田块进行现场测试的基础上,根据流量积分法的原理自编VB软件测算渠道水利用系数和渠系水利用系数,运用田间实测法与水量平衡法计算净灌溉定额,测算田间水利用系数,然后再运用首尾测算法的计算原理测算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根据计算结果,运用分项法分析评估黄河南岸灌区现状灌溉水利用情况和节水改造后的节水潜力、节水潜力效果影响因素,并运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模型对内蒙古黄河南岸灌区自流灌区进行节水效益综合评价。本文得出的研究成果主要有:(1)通过测算得出黄河南岸灌区自流灌区总干渠渠道水利用系数为0.7920,支渠渠道水利用系数为0.9418,斗渠渠道水利用系数为0.9370;扬水灌区于渠渠道水利用系数为0.8339,支渠渠道水利用系数为0.9179,斗渠渠道水利用系数为0.86。运用首尾测算反算法求得自流灌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6820;求得扬水灌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6988;通过首尾测算反算法的水量加权求得黄河南岸灌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6885。运用田间实测法测得自流灌区的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7759;扬水灌区的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7912:通过田间实测法的水量加权求得黄河南岸灌区的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7818。基于首尾测算法的田间实测法和水量平衡法取平均值,测得自流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值为0.529];测得扬水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值为0.5530;测得黄河南岸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384。(2)通过综合渠系法来评估渠道衬砌情况下的渠系系统的节水潜力,计算出自流灌区节水量1.212亿m3;扬水灌区节水量为0.6785亿m3,整个黄河南岸灌区节水量为1.89亿m3。通过综合法来评估田间系统的节水潜力,在作物生育期内,计算出自流灌区节水量0.2686亿m3;扬水灌区节水量为0.454亿m3;整个黄河南岸灌区作物生育期内田间节水量为0.722亿m3。根据上述对渠系系统节水潜力和田间系统节水潜力的评估,基于2000年黄河南岸灌区节水改造前渠系和田间系统的状况,得到了整个灌区系统的现状节水潜力,通过计算,南岸灌区节水潜力为2.612亿m3。(3)应用改进的TOPSIS模型法,评价分析了2000-2012年黄河南岸灌区自流灌区节水改造综合效益。分析指出:2000年灌区综合效益最差,2012年在整个参评的13年里节水改造的效益最优。总体看来随着该灌区不断加大节水改造投资力度,其灌区灌溉水效率和综合效益呈上升的趋势,同时也反映出灌区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灌区农田水利基础条件进一步完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着,使得灌区正逐步向效益高、浪费少和灌溉质量优的良好方向发展。2000年的灌溉效率较低,是由于灌区从2000年开始节水改造工程,2000年以前,南岸灌区的渠道为土渠,渠道的输水损失较大,且当时没有较完善的管理系统,导致灌溉水利用率较低,灌区综合效益相对较差。灌区节水改造后,大部分渠道已衬砌,综合效益显着,管理系统逐渐完善,灌溉水效率和节水改造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其结果与该灌区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此方法计算简便,评价结果直观明了、真实可靠。

黄蕊[4](2013)在《黄河流域水资源行政与法律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人类面临环境、资源与人口三大问题的挑战,而“水问题”则处其中最为严峻的位置。黄河作为我国第二大河,流域大部分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严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用水矛盾进一步凸现,对水质、水量、水环境等领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促进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利用,如何健全行政和法律体系建设,实现水资源的高效管理,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经济学、生态学、环境学和法学基本理论,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生态建设相统一的思想,解析黄河流域水资源行政管理与法律管理。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问题、水权问题、水价问题、生态补偿问题与法律管理问题,主要结论如下:(1)黄河流域管理机构地位权限不明,管理体系成多龙治水局面,管理方式简单粗放,节水机制不明,配套法规不健全。流域管理中,立法是基础,机构设置是保证,合理规划是前提,经济与科技手段是支撑,利益方参与是要求。黄河流域应以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统一管理为目标,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调控系统,赋予流域管理机构高度自主权和行政管理权,形成流域管理委员会为主体,多部门协调配合的综合管理体制。(2)水权管理是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需要,黄河初始水权分配不仅要明确到省区,而且要明确到各用水户,水权分配要考虑政府预留水量,分配方案的执行和监控要到位。黄河流域水权置换中,水权界定要明确,要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运作模式,建立第三方补偿机制和协调机制,加强监督管理。(3)黄河流域水价标准偏低,水费不能全面按时征收。城市水价改革中,应建立科学水价核算体系和完备的水费征收机制。农业水价改革中,应从增加农民收入入手,实行最高限价下的差别定价,稳步推进市场化,规范农村水费计收,积极发挥用水者协会作用,探索建立对国有水管工程补贴、群管工程补贴、农业用水户补贴的“三补贴机制”。黄河流域水价改革有必要,但要走出涨价依赖误区,提价为节水误区和亏损应提价误区。(4)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的重点问题是:确定流域生态补偿领域时,向国家和省级层面确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倾斜,加大补偿力度;合理确定生态补偿的支付主体与受偿主体;建立生态保护成本标准、发展机会成本标准和生态服务价值标准三种补偿标准;保障补偿资金足额按时到位;加强区域间横向补偿;完善生态补偿资金使用与补偿方义务履行情况的监督。(5)建议制定《黄河法》,明确四大问题:实行流域管理为主,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管理体制;流域特点和资源状况不同,水土保持重点不同;水资源市场化,水量与水质并重、开发与节约并举;明确侵害法定权利、不执行法定义务的赔偿与惩罚措施。黄河流域执法要探索建立权责明确、运行协调、相互配合的执法新机制,加大执法装备投入,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强化执法监督。黄河流域管理监督方面,要改进权力机关监督,健全行政监督,完善司法监督,加强社会监督。

姜华,张瑞斌,姜力[5](2012)在《鄂尔多斯市黄河南岸灌区末级渠系水价改革探讨》文中认为文章通过总结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的经验,分析当前鄂尔多斯市黄河南岸灌区农业末级渠系水价改革的制约因素,提出建议。

王建平[6](2012)在《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研究》文中指出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边疆,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是内蒙古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现实困境,加上低效的利用现状,致使其已经成为内蒙古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性因素之一农业用水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用水部门,其用水状况更不容乐观浪费和短缺并存,用水效率低下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造成这一现状有其固有的历史原因,也有当前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用水管理体制不顺的现实情况而管理体制的一个关键核心是能否有效的对现有的农业水价机制进行改革本文从农业水价基础理论研究出发,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视角比较分析了农业水价制度发展历史沿革,在此模式下重点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制度发展的历史变迁和当前农业水价改革的实际效果及存在问题,设计了以农业终端水价改革为核心的未来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制度改革框架设计和配套措施首先,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农业水价的内涵及其运行机制从价值与价格的辩证关系分析界定了农业水价的内涵和特征,提出了农业水价具有公益性,政策性和非强制性等特点在此基础上,从灌溉用水户的角度构建了农业需水价格理论函数,并且运用供需平衡理论分析论述了农民用水户在农业水价变动的条件下,如何不断调整自己的灌溉决策行为其次,比较研究了典型国家和地区农业水价制度历史沿革,分析探讨了内蒙古自治区当前农业水价改革存在的问题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分析研究了农业水价制度改革变迁结合这些典型国家和地区农业水价制度变迁的历程和我国当前农业水价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我国未来农业水价改革发展趋势做了初步思考从制度政策变迁两个角度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的历史和现状,并专门针对灌区水价改革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三,对从农户的角度内蒙古农业水价改革进行实证研究从灌溉决策行为和农户承受力两个方面探讨当前农业水价改革的实际效果及农民对农业水价改革的具体态度最后,提出了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制度改革的框架设计从政策法规层面上系统解析了当前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制度的基本特点,思考了内蒙古农业水价制度建设关注的重点,提出了以农业终端水价改革为核心的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制度改革框架体系,并设计了定价机制框架结构提出了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改革配套措施和政策建议论文有一定创新,主要体现在:(1)从水价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出发,构建了农民的用水行为对农业水价的反应机制,并通过实证数据来证明了该反应机制的正确性(2)提出了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改革的框架体系论文从从农户的角度考察国家宏观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际效果,并结合农户的实际承受能力以及现行农业水价改革的实际效果,提出了适合内蒙古区域特征的农业用水价制度改革框架(3)提出了农业水价承受能力新内涵农业水价承受能力并不等同于水价承受力,更不等同于工业水价承受力,考虑到农业的特殊性和农业的弱质性,我们认为农业水价承受能力是农业用水户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的统一如果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之间缺口太大,则政府部门为了维持灌溉供水的社会公益性,有必要利用补贴等手段来填补这一缺口

谢金明[7](2012)在《水库泥沙淤积管理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泥沙淤积引起库容损失,导致水库受到功能性、安全性和综合效益下降的影响,是水库可持续利用研究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论文从管理和经济的角度,采用层次分析和动态经济优化分析,就泥沙淤积对水库影响的评价模型和水库泥沙淤积管理的评价模型开展了研究。论文对如何通过对水库泥沙淤积的合理评价和有效管理来实现水库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通过对泥沙淤积对水库影响的全面分析,提出了水库泥沙淤积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水库泥沙淤积影响评价模型。使用该模型对三门峡水库、小浪底水库、闹德海水库、官厅水库和丹江口水库进行泥沙淤积影响评价,结果基本能反映泥沙淤积对这5个水库当前的影响程度,表明模型基本可靠,可用于定量评价泥沙淤积对水库的影响。根据Gould-Dincer方法,建立了基于库容的水库供水效益计算方法和发电效益计算方法,前者给出了供水量与给定兴利库容、供水保证率和入库年径流序列特性之间的关系,后者给出了发电效益与给定兴利库容、发电保证率、入库年径流序列特性之间的关系;采用频率法,推导了基于库容的水库防洪效益计算方法,给出了防洪效益与给定防洪库容和入库洪量序列特性之间的关系。这些方法建立了水库效益与给定库容的直观关系,可以快速确定给定库容对应的水库效益。基于水库泥沙的“生命周期”管理理念,采用经济优化方法,并结合水库拦沙比计算和清淤能力计算,建立了水库泥沙淤积管理的评价模型。模型由拦沙量计算模块、清淤能力计算模块、水库效益计算模块和经济优化模块组成,既可考虑清淤措施的技术可行性,又可考虑清淤措施的经济性。模型通过计算和比较不同清淤措施的累积净效益,得出全局最优的清淤方案,可以用于指导水库泥沙淤积的有效管理。利用建立的水库泥沙淤积管理评价模型,对三门峡水库、小浪底水库、闹德海水库、官厅水库和丹江口水库进行了清淤措施评价,得到三门峡水库、小浪底水库和闹德海水库的最优清淤措施为蓄清排浑,官厅水库和丹江口水库的最优清淤措施为挖泥船挖沙。这些结果与各自水库当前采用的措施及已有研究成果基本相符,表明模型基本可靠。

王建平,姜文来,王冬霓,刘洋,周旭英[8](2011)在《内蒙古农业水价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总结回顾内蒙古农用水价改革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基于典型灌区调研分析了当前内蒙古农业水价改革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借助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业水价改革对农业节水的影响效果。最后,对内蒙古农业水价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赵晓光[9](2011)在《黄河水资源管理调度数字化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黄河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以其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2%的水资源,承担着全国12%的人口、15%的耕地和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同时还要向流域外部分地区远距离调水。但是,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下游频繁断流,进入九十年代,几乎年年断流。黄河日趋加剧的断流局面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和黄河下游断流形势,199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和水利部联合颁布实施了《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授权黄委对黄河水量实施统一调度。自1999年开始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以来,通过综合运用行政、工程、科技、法律、经济等手段,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取得了连续10年不断流的成绩。通过多年研究与实践,初步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综合管理措施,基本遏制了超计划用水势头,流域特别是河口地区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促进了节水型社会建设,有力支撑了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但水资源供需矛盾依然十分突出。断流现象虽然有所缓解,黄河流域属资源性缺水地区的特征仍不改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水量不断增加,缺水形势越来越严峻,加之流域统一管理十分薄弱,黄河缺水断流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缺水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怎样监管及调度有限的黄河水资源,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用,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水资源调度数字化被提出并开始实施。2002年12月,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公布《“数字黄河”工程规划》报告,全面指导“数字黄河”工程建设。“数字黄河”以新的治水思路为出发点,紧密跟踪当前科技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从水利信息流入手,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全面引入水利行业,为实现中国水利现代化提供了可操作的具体内容。“数字黄河”工程的提出是黄河治理开发与利用的需要,是黄河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中国水利信息化的需要,是在流域层面上对中国“数字化”发展战略的具体响应。黄河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数字化(简称“数字水调”)是“数字黄河”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的治水思路与当前科技的最新技术成果相结合的产物,是从水资源管理与调度的业务流和信息流入手,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水资源优化调度管理的过程。“数字水调”工程本身也是非常复杂的。自2003年开始建设以来,借助全数字摄影测量、遥测、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现代化手段及传统手段采集水量调度管理相关的基础数据,通过微波、超短波、光缆、卫星等快捷传输方式,构建一体化的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数字集成平台和虚拟环境,在这一平台和环境中,以功能强大的系统软件与数学模型对黄河水资源调度和管理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并在可视化的条件下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根据工程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将继续推进“数字水调”工程建设,在黄河入海老刁口流路及河口每一个河水出水口建设监视控制自动化和网络传输设备。科技的飞速发展,在“数字水调”相关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而且,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也发现需要增加的新水调管理需求及技术改进创新点。为更好地使已建工程发挥最大功用,更好地为后期工程建设提供技术参考,更好地节省工程建设成本,本项研究将深入剖析研究已建“数字水调”工程系统,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当今先进水资源管理数字化技术,提出工程建设革新方案,为上级工程建设领导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刘怀宇,倪霞[10](2011)在《抢抓历史机遇 强化水质监管 为河套灌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文中研究说明1河套灌区概况内蒙古河套灌区位于黄河上中游内蒙古段北岸的冲积平原,现引黄有效灌溉面积861万亩,农业人口100余万,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灌区和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也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商品

二、对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水费计收难原因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水费计收难原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农户农业节水行为驱动机制及引导政策研究 ——以黄河流域河套灌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显农业节水必要性
        1.1.2 粮食安全隐现催生农业节水迫切性
        1.1.3 生态文明建设反映推进农业节水必然性
        1.1.4 农业用水行为对农业节水的重要性
    1.2 问题提出
    1.3 文献综述
        1.3.1 农业节水行为模式研究
        1.3.2 农业节水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1.3.3 农业节水行为引导策略研究
        1.3.4 研究评述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现实意义
    1.5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技术路线
    1.8 研究的创新之处
2 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户
        2.1.2 农户农业节水行为
    2.2 相关基础理论
        2.2.1 基于农户行为理论的农业节水行为分析
        2.2.2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农业节水行为分析
        2.2.3 基于价值-信念-规范理论的农业节水行为分析
        2.2.4 基于负责任的环境行为理论的农业节水行为分析
        2.2.5 基于社会影响理论的农业节水行为分析
        2.2.6 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农户农业节水行为分析
    2.3 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理论模型构建
    2.4 本章小结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区域介绍
        3.1.1 区域选择依据
        3.1.2 研究区域自然资源禀赋
        3.1.3 研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3.1.4 研究区域水利建设和水资源利用情况
        3.1.5 研究区域农业节水政策的发展与实践
    3.2 问卷设计
        3.2.1 调研方法选择和调研过程
        3.2.2 调研内容设计
    3.3 研究变量的设计与测度
        3.3.1 农户农业节水行为测度
        3.3.2 农户农业节水行为意愿测度
        3.3.3 农户心理因素测度
        3.3.4 外部情境因素测度
        3.3.5 社会人口学变量测度
    3.4 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统计分析
        3.4.1 农业节水行为现状
        3.4.2 受访户个人禀赋特征
        3.4.3 受访户家庭禀赋特征
        3.4.4 考察量表交叉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农户心理因素对农业节水行为驱动效应的实证研究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提出
    4.2 研究方法
    4.3 量表检验
        4.3.1 正态性检验
        4.3.2 信度检验
        4.3.3 效度检验
        4.3.4 变量的相关性检验
    4.4 实证结果分析
        4.4.1 农户心理因素作用于农业节水行为的效应分析
        4.4.2 农户心理因素作用于农业节水行为意愿的效应分析
        4.4.3 农户农业节水行为意愿作用于农业节水行为的效应分析
        4.4.4 农户农业节水行为意愿的中介效应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农户心理因素对农业节水行为驱动效应的模拟研究
    5.1 研究方法
        5.1.1 RBF神经网络模型
        5.1.2 RBF神经网络结构
    5.2 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神经网络模型构建
        5.2.1 农户节水行为识别
        5.2.2 模型适用性分析
        5.2.3 模型构建
    5.3 模拟结果分析
        5.3.1 习惯型农业节水行为模拟结果
        5.3.2 技术型农业节水行为模拟结果
        5.3.3 社交型农业节水行为模拟结果
        5.3.4 公民型农业节水行为模拟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外部情境因素对农户农业节水行为引导效应的实证研究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提出
        6.1.1 外部情境因素的调节效应假设
        6.1.2 外部情境因素的调节中介效应假设
    6.2 研究方法
    6.3 量表检验
        6.3.1 正态性检验
        6.3.2 信度检验
        6.3.3 效度检验
        6.3.4 变量的相关性检验
    6.4 实证结果分析
        6.4.1 农业节水行为意愿——行为差异
        6.4.2 外部情境因素的调节效应分析
        6.4.3 外部情境因素的调节中介效应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外部情境因素对农户节水行为引导效应的仿真研究
    7.1 研究方法
        7.1.1 基于Agent的建模与仿真方法介绍
        7.1.2 基于Agent的建模与仿真流程
    7.2 农户农业节水行为仿真模型设计
        7.2.1 农户农业节水行为仿真概念模型构建
        7.2.2 仿真模型系统设置
        7.2.3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农户农业节水行为模拟
    7.3 仿真结果分析
        7.3.1 无政策引导情形与政策最优情形对比分析
        7.3.2 单个政策情境因素引导效应分析
        7.3.3 政策情景因素组合效应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引导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的政策建议
    8.1 农户农业节水行为引导体系构建
    8.2 基于人口学特征的行为促进策略
    8.3 基于心理因素的行为驱动策略
    8.4 基于外部情境因素的行为引导策略
        8.4.1 社会规范引导策略
        8.4.2 政策因素引导策略
    8.5 农户农业节水行为强化策略
9 研究结论和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局限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农户农业节水行为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

(2)跨区域水权转让模式评价及优化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基本思路
        二、拟解决的问题
        三、理论基础
        四、研究方法
        五、主要创新点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综述
        二、国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第二章 中国水权制度建设进程梳理
    第一节 中国水权实践进程
        一、黄河“八七”分水
        二、西北三条内陆河分水
        三、节水型社会试点和农户水权改革
        四、黄河水权转换试点
        五、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六、水利部七省水权试点
    第二节 中国水权制度探索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诞生
        二、《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颁布
        三、水权制度框架与水权转让正式制度形成
        四、初始水权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
        五、水权制度不断完善和水资源管理制度更加严格
第三章 中国水权交易模式归纳及评价
    第一节 几种主要的水权交易模式
        一、用水户间水权交易
        二、行业间水权交易
        三、跨区域水权交易
        四、跨流域水权交易
        五、其他类型水权交易
    第二节 跨区域水权交易模式简析
第四章 内蒙古跨区域水权转让案例研究
    第一节 水权转让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交易主体
        二、实施背景
    第二节 跨区域水权转让模式构建
        一、水权出让
        二、水权收储
        三、水权受让
    第三节 水权转让的定价机制
第五章 跨区域水权转让模式总结和优化
    第一节 内蒙古水权转让案例总结与评价
        一、特点和创新
        二、问题和思考
    第二节 跨区域水权转让模式分析和优化
        一、完善水权交易流程
        二、规范水权定价机制
        三、加强交易平台建设
第六章 中国水权制度建设未来展望
    第一节 中国水权制度改革的任务和方向
        一、完善管理制度体系
        二、政府市场两手发力
        三、妥善协调各方利益
        四、加强各类制度配套
        五、推进水利工程建设
        六、建设分区域水权制度
    第二节 中国水权制度建设的布局和体系
        一、配置体系
        二、交易体系
        三、监测体系
        四、政策体系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3)内蒙古黄河南岸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测算分析与节水改造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和附表清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概念与内涵
        1.2.2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定方法
        1.2.3 灌区节水改造
    1.3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存在问题
    1.4 研究目标、内容、技术路线
2 试验区基本情况
    2.1 试验区概况
    2.2 资料收集与处理
        2.2.1 气象资料
        2.2.2 灌水资料
        2.2.3 种植结构
        2.2.4 灌溉引水量及灌溉面积
        2.2.5 土壤物理性质
        2.2.6 地下水资料
        2.2.7 生育阶段划分
    2.3 灌区水利工程
        2.3.1 灌区水利工程建设
        2.3.2 灌区水利工程现状
3 灌区灌溉水效率测试与计算方法
    3.1 测试布置与测试方法
        3.1.1 测试典型渠道
        3.1.2 测试典型田块
        3.1.3 渠道水利用系数
        3.1.4 田间水利用系数
    3.2 灌区各有效水利用系数计算方法
        3.2.1 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3.2.2 渠道水利用系数
        3.2.3 渠系水利用系数
        3.2.4 田间水利用系数
4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分析与评估
    4.1 典型测试渠道水利用系数
        4.1.1 典型渠道测试工作完成情况
        4.1.2 测试渠道测试结果的变异性评价与置信区间的估计结果
        4.1.3 测试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计算
        4.1.4 渠道衬砌对渠道水利用系数的影响评价
    4.2 田间水利用系数计算
        4.2.1 典型田块测试工作完成情况
        4.2.2 各灌域田间水利用系数计算与分析
        4.2.3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4.2.4 渠系水利用系数计算
        4.2.5 南岸灌区用水效率分析与评估
    4.3 小结
5 灌区节水改造节水潜力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5.1 基于分项法的灌区节水潜力评估
        5.1.1 渠系系统节水潜力评估
        5.1.2 田间系统节水潜力评估
        5.1.3 灌区系统节水潜力评估
    5.2 节水潜力与节水工程投资关系的初步分析
    5.3 灌区节水潜力影响因素分析
    5.4 小结
6 灌区节水改造综合效益评价
    6.1 综合效益评价方法
    6.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6.3 评价项目体系的确定
    6.4 节水改造综合效益评价
    6.5 节水改造实施成就
    6.6 小结
7 结论、问题与展望
    7.1 结论
    7.2 问题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黄河流域水资源行政与法律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世界水资源态势
        1.1.2 黄河流域水资源概况
        1.1.3 流域行政管理需要加强
        1.1.4 流域法律管理需要加强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水资源管理研究进展
        1.2.2 国内外水权研究进展
        1.2.3 国内外水价研究进展
        1.2.4 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1.2.5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1.7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黄河流域水资源概况
    2.1 黄河流域分区概况
        2.1.1 上游
        2.1.2 中游
        2.1.3 下游
    2.2 黄河干流主要水利工程
    2.3 黄河流域水资源概述
        2.3.1 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况
        2.3.2 黄河流域水资源质量综述
        2.3.3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情况
    2.4 黄河流域用水特点与趋势
        2.4.1 黄河流域用水特点
        2.4.2 黄河流域用水趋势
    2.5 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问题
    3.1 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类型
    3.2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现状
    3.3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的不足
    3.4 国外流域管理体制概况
        3.4.1 澳大利亚
        3.4.2 美国
        3.4.3 英国
        3.4.4 日本
    3.5 国外流域管理经验的借鉴
第四章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水权问题
    4.1 水权与水权管理的概念
        4.1.1 水权的概念与分类
        4.1.2 水权管理的概念与内容
    4.2 黄河流域加强水权管理的必要性
        4.2.1 水权管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4.2.2 水权管理是促进灌区节水的需要
        4.2.3 水权管理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需要
    4.3 初始水权分配的概念和意义
    4.4 黄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的影响因素及分配现状
        4.4.1 黄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的影响因素
        4.4.2 黄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的现状
    4.5 水权置换的概念与意义
    4.6 黄河流域水权制度存在的问题
        4.6.1 水权界定存在法律缺失
        4.6.2 水权交易机制不明
        4.6.3 水权转让监管机制不明
    4.7 黄河流域水权制度的改进
    4.8 黄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的典范——宁夏段水权分配
        4.8.1 宁夏水资源概况
        4.8.2 宁夏水资源利用要求
        4.8.3 宁夏初始水权分配
        4.8.4 宁夏初始水权分配取得的成效
        4.8.5 宁夏初始水权分配应完善之处
    4.9 黄河流域水权置换的尝试——陕北水权置换
        4.9.1 陕北水权置换问题的提出
        4.9.2 陕北水资源需求预测
        4.9.3 陕北水权置换的第一步——引汉济渭
        4.9.4 陕北水权置换的第二步——黄河水入陕北
        4.9.5 陕北水权置换中的重点问题
第五章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水价问题
    5.1 黄河流域水价改革历程
    5.2 水价在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双刃剑作用
        5.2.1 合理水价的积极作用
        5.2.2 不合理水价的消极作用
    5.3 黄河流域水价原则
    5.4 水价运行机制与黄河流域水价制定依据
        5.4.1 水价运行机制
        5.4.2 黄河流域水价制定依据
    5.5 黄河流域城市水价与国际水价比较
        5.5.1 水价结构比较
        5.5.2 城市用水价格比较
    5.6 黄河流域城市水价存在的问题
    5.7 黄河流域城市水价的完善
    5.8 黄河流域城市水价改革尝试——河南南阳阶梯水价
        5.8.1 河南省城市水价现状
        5.8.2 南阳为试点实行阶梯水价
        5.8.3 南阳阶梯水价评价
    5.9 黄河流域农业水价制度与国外农业水价制度比较
        5.9.1 美国农业水价制度
        5.9.2 法国农业水价制度
        5.9.3 英国农业水价制度
        5.9.4 加拿大农业水价制度
        5.9.5 其他国家水价制度
        5.9.6 黄河流域农业水价制度
    5.10 黄河流域农业水价存在的问题
    5.11 黄河流域农业水价的完善
    5.12 农业水价管理与改革尝试——宝鸡峡引渭灌区
        5.12.1 灌区概况
        5.12.2 灌区水价调整情况
        5.12.3 灌区农民水费负担情况
        5.12.4 灌区水价计收方式改革
        5.12.5 宝鸡峡灌区水价改革取得的成效
        5.12.6 宝鸡峡灌区水价存在的问题
        5.12.7 宝鸡峡灌区农业水价的改进
        5.12.8 探索农业水价实行三补贴制度
    5.13 黄河流域水价改革应走出的误区
第六章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生态补偿问题
    6.1 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
    6.2 黄河流域生态补偿地位重要
    6.3 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的特点
    6.4 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的障碍
    6.5 黄河流域生态补偿尝试——河南省生态补偿
        6.5.1 河南省生态补偿机制的发展历程
        6.5.2 黄河流域河南省生态补偿取得的效果
        6.5.3 黄河流域河南省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
        6.5.4 黄河流域河南生态生态补偿应改进之处
    6.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南生态补偿
        6.6.1 背景(南水北调工程)
        6.6.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偿的提出
        6.6.3 生态补偿研究区——陕南概况
        6.6.4 陕南地区水源地现状考察
        6.6.5 陕南地区水源地生态补偿建立的紧迫性
        6.6.6 陕南地区生态补偿应明确的重点问题
        6.6.7 陕南水源地生态补偿所需资金情况
        6.6.8 陕南地区生态补偿存在的不足
        6.6.9 陕南地区生态补偿应改进之处
第七章 黄河流域法律管理问题
    7.1 黄河流域立法问题
        7.1.1 流域立法的内涵及地位
        7.1.2 我国流域立法的发展历程
        7.1.3 我国流域立法现状
        7.1.4 黄河流域立法成效
        7.1.5 黄河流域立法的主要问题
    7.2 黄河流域执法问题
        7.2.1 黄河流域环境问题的特点
        7.2.2 黄河流域执法的特殊性
        7.2.3 黄河流域执法机构应具备的条件
        7.2.4 黄河流域执法的障碍
    7.3 黄河流域管理监督问题
        7.3.1 监督的内涵
        7.3.2 黄河流域管理监督的不足
第八章 黄河流域水资源行政和法律管理的体系构建
    8.1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完善
        8.1.1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目标
        8.1.2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原则
        8.1.3 黄河流域管理体制的重心是水资源配置
        8.1.4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的构想
    8.2 黄河流域水权的完善
        8.2.1 水权制度改革的趋势
        8.2.2 水权制度改革的影响因素
        8.2.3 黄河流域水权制度设计框架
    8.3 黄河流域水价的完善
        8.3.1 合理水价的特点
        8.3.2 利益相关方的关系
        8.3.3 黄河流域水价利益相关方改革方案
    8.4 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的完善
        8.4.1 发展民生水利与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的关系
        8.4.2 流域生态补偿的经验
        8.4.3 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的指导思想
        8.4.4 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的原则
        8.4.5 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的总体框架
        8.4.6 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的重点工作
    8.5 黄河流域法律管理的完善
        8.5.1 黄河流域立法的完善
        8.5.2 黄河流域执法的完善
        8.5.3 黄河流域管理监督的完善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9.1 结论
    9.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鄂尔多斯市黄河南岸灌区末级渠系水价改革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1.1 黄河南岸鄂尔多斯市大型灌区末级渠系工程概况
        (1) 杭锦旗黄河南岸灌区巴拉亥灌域末级渠系工程。
        (2) 达拉特旗黄河南岸灌区树林召镇东海心灌域末级渠系工程。
    1.2 工程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 管理缺位, 工程老化损毁严重。
        (2) 投入不足, 建设停滞不前。
        (3) 水损严重, 加重了农民负担。
    1.3 水价改革、水费计收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2 试点项目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2.1 试点项目的目标
    2.2 工程的任务
        2.2.1 组织建设——农民用水户协会规范化建设
        2.2.2 工程建设——灌域末级渠系节水技术改造
        2.2.3 机制建设——灌域末级渠系水价改革
3 项目组织管理
    3.1 项目的申报与批复
    3.2 项目组织管理
    3.3 项目资金的落实及使用管理情况
    3.4 用水户协会规范化建设
4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4.1 由于末级渠系的自身特点, 工程建设期短, 工期紧
    4.2 开挖土方不能成为农民投工投劳项目
    4.3 提高国家补助的比例
    4.4 配套工程款应该提前下发
    4.5 加快项目推广工作

(6)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
        1.1.2 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
        1.1.3 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1.1.4 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经济学问题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
        1.3.1 国内外农业水价研究进展分析
        1.3.2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合分析
    1.4 研究目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
        1.4.2 主要内容
        1.4.3 技术路线
    1.5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农业水价理论基础研究
    2.1 水资源价值与水资源价格
        2.1.1 水资源价值来源
        2.1.2 水资源价值与水资源价格辨析
    2.2 水价理论基础
        2.2.1 劳动价值理论
        2.2.2 效用价值理论
    2.3 农业水价
        2.3.1 农业水价内涵与外延
        2.3.2 农业水价理论机制
        2.3.3 农业水价构成
第三章 典型国家或地区农业水价研究
    3.1 中国农业水价改革研究
        3.1.1 中国水价改革
        3.1.2 中国农业水价改革研究
    3.2 世界典型国家农业水价研究
        3.2.1 美国
        3.2.2 日本
        3.2.3 法国
        3.2.4 澳大利亚
        3.2.5 以色列
        3.2.6 印度
    3.3 对中国未来农业水价改革的启示
第四章 内蒙古农业水价改革研究
    4.1 内蒙古农业水价改革历史与现状
        4.1.1 内蒙古农业水价改革简要回顾
        4.1.2 内蒙古农业水价现状
        4.1.3 内蒙古农业水价存在问题
    4.2 内蒙古农业水价改革实证研究
        4.2.1 调研灌区基本情况
        4.2.2 典型灌区水价现状
        4.2.3 典型灌区灌溉水价改革成就
        4.2.4 灌区水价存在问题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典型灌区农业水价承受能力研究
    5.1 农业水价承受能力
    5.2 数据和方法
    5.3 调查农户灌溉用水基本情况分析
        5.3.1 调查农户基本特征
        5.3.2 调查农户水费支出情况
    5.4 农民水价承受能力分析
        5.4.1 农户对农业水价调整的态度
        5.4.2 农业水价调整对农民种植行为影响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业水价调整对农民用水行为影响研究
    6.1 理论模型
    6.2 数据来源
    6.3 水价变化对灌溉水量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改革制度研究
    7.1 内蒙古自治区现行农业水价制度解析
        7.1.1 自治区水价政策法规
        7.1.2 现阶段农业水价核定办法
        7.1.3 现行水价制度解析
        7.1.4 现阶段农业水价改革试点
    7.2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制度改革框架设计
        7.2.1 内蒙古自治区水价制度改革关注重点
        7.2.2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改革框架设计
        7.2.3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改革配套措施
    7.3 政策建议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水库泥沙淤积管理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水库泥沙淤积状况
    1.3 水库泥沙淤积管理
        1.3.1 水库泥沙淤积管理的两种理念
        1.3.2 水库泥沙淤积防治措施
    1.4 水库泥沙淤积管理评价的研究现状
        1.4.1 泥沙淤积管理评价方法
        1.4.2 水库效益计算方法
        1.4.3 泥沙淤积管理评价模型
    1.5 本文工作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2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水库泥沙淤积影响评价模型
    2.1 泥沙淤积对水库的影响
    2.2 水库泥沙淤积影响评价模型
        2.2.1 指标体系
        2.2.2 指标权重计算
        2.2.3 指标值计算
        2.2.4 评价模型建立
    2.3 典型水库泥沙淤积影响分析
        2.3.1 三门峡水库泥沙淤积影响分析
        2.3.2 小浪底水库泥沙淤积影响分析
        2.3.3 闹德海水库泥沙淤积影响分析
        2.3.4 官厅水库泥沙淤积影响分析
        2.3.5 丹江口水库泥沙淤积影响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库容的水库效益计算
    3.1 水库效益与库容关系
        3.1.1 Gould-Dincer 方法介绍
        3.1.2 防洪效益计算的频率法介绍
    3.2 基于库容的供水效益计算方法
        3.2.1 计算方法概述
        3.2.2 计算方法建立
    3.3 基于库容的发电效益计算方法
        3.3.1 计算方法概述
        3.3.2 计算方法建立
        3.3.3 案例验证
    3.4 基于库容的防洪效益计算方法
        3.4.1 计算方法概述
        3.4.2 计算方法建立
        3.4.3 案例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动态经济分析的水库泥沙淤积管理评价模型
    4.1 RESCON 模型介绍
    4.2 泥沙淤积管理评价模型技术路线
    4.3 水库拦沙比计算
    4.4 清淤能力计算
        4.4.1 冲沙
        4.4.2 蓄清排浑
        4.4.3 水力虹吸抽沙
        4.4.4 挖泥船挖沙
        4.4.5 干挖
    4.5 动态经济分析与优化
        4.5.1 动态经济分析
        4.5.2 动态经济优化
    4.6 泥沙淤积管理评价模型
        4.6.1 清淤措施净效益计算
        4.6.2 清淤措施比选
        4.6.3 模型编程实现
        4.6.4 输入数据准备
        4.6.5 模型的假设条件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典型水库的泥沙淤积管理评价
    5.1 三门峡水库的泥沙淤积管理评价
        5.1.1 水库基本数据
        5.1.2 清淤评价结果
        5.1.3 最优清淤方案
    5.2 小浪底水库的泥沙淤积管理评价
        5.2.1 水库基本数据
        5.2.2 清淤评价结果
        5.2.3 最优清淤方案
    5.3 闹德海水库的泥沙淤积管理评价
        5.3.1 水库基本数据
        5.3.2 清淤评价结果
        5.3.3 最优清淤方案
    5.4 官厅水库的泥沙淤积管理评价
        5.4.1 水库基本数据
        5.4.2 清淤评价结果
        5.4.3 最优清淤方案
    5.5 丹江口水库的泥沙淤积管理评价
        5.5.1 水库基本数据
        5.5.2 清淤评价结果
        5.5.3 最优清淤方案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内蒙古农业水价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内蒙古农业水价改革历史
2 内蒙古农业水价改革灌区调研结果
    2.1 调研灌区概况
        2.1.1 杭锦旗黄河南岸自流灌区。
        2.1.2 河套灌区乌兰布和灌域 (蹬口县) 。
    2.2 调研灌区水价现状
        2.2.1 杭锦旗黄河南岸自流灌区。
        2.2.2 蹬口县。
    2.3 调研灌区灌溉水价改革成效
3 内蒙古农业水价改革成效与存在问题
    3.1 改革成效
        3.1.1 有偿用水深入民心, 农户节水意识增强。
        3.1.2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快速发展, 农民参与管理的意识提高。
        3.1.3 末级渠系管养得到改善, 末级渠系水利用率不断提高。
    3.2 存在问题
4 内蒙古农业水价改革政策建议
    4.1 建立健全农业用水与节水管理制度
    4.2 建立合理的农业水价分担机制
    4.3 重视与水价有关的软硬件建设
    4.4 改革完善水费计量和征收机制
    4.5 推广和引导“农民用水户协会”建立
5 结语

(9)黄河水资源管理调度数字化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研究方法与内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2章 黄河水资源管理调度体系
    2.1 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工作现状
    2.2 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2.3 可行性分析
    2.4 建设目标、任务和原则
第3章 "数字水调"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下游引黄涵闸远程监控系统
    3.1 系统设计原则
    3.2 系统建设目标及功能
    3.3 系统体系结构框架
    3.4 系统信息流程
    3.5 系统各级硬件设备组成及其基本工作原理
    3.6 黄河下游远程监控软件系统
    3.7 现地视频系统
第4章 系统运行稳定性分析及相关技术应用
    4.1 引水计量
    4.2 通信网络
    4.3 监控软件
    4.4 设备正常老化更换
    4.5 其他影响系统运行稳定的因素
第5章 "数字水调"工程十二五建设及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现
    5.1 "数字水调"十二五规划
    5.2 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5.3 建设效果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对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水费计收难原因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户农业节水行为驱动机制及引导政策研究 ——以黄河流域河套灌区为例[D]. 邢霞.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2]跨区域水权转让模式评价及优化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D]. 巨栋.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16(02)
  • [3]内蒙古黄河南岸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测算分析与节水改造评价[D]. 梁天雨.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01)
  • [4]黄河流域水资源行政与法律管理研究[D]. 黄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5)
  • [5]鄂尔多斯市黄河南岸灌区末级渠系水价改革探讨[J]. 姜华,张瑞斌,姜力. 内蒙古水利, 2012(05)
  • [6]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研究[D]. 王建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10)
  • [7]水库泥沙淤积管理评价研究[D]. 谢金明. 清华大学, 2012(07)
  • [8]内蒙古农业水价改革研究[J]. 王建平,姜文来,王冬霓,刘洋,周旭英.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2)
  • [9]黄河水资源管理调度数字化研究与实践[D]. 赵晓光. 山东大学, 2011(06)
  • [10]抢抓历史机遇 强化水质监管 为河套灌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J]. 刘怀宇,倪霞. 水利发展研究, 2011(04)

标签:;  ;  ;  ;  ;  

三圣宫水利枢纽工程水费核算和征收困难的原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