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外信托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借鉴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徐南南[1](2017)在《爱建集团投资价值及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金融改革正向深层次推进,作为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信托公司,由于其自身的业务特色及未来创新的巨大空间,越来越得到市场的关注。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行业发展背景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机遇,加之有实习调研的便利,来系统地研究爱建集团这一沪市上市公司信托平台的投资价值。全文通过结合专业理论的学习,将基本面分析技术中的宏观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等应用于研究中。首先,简单介绍爱建集团公司基本情况并对其进行了估值分析;接着,借助财务分析、估值分析、战略分析等方法,揭示爱建信托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爱建集团发展中的不足,提出一些解决策略;最后,给出了全文的结论及后续研究建议。通过查阅参考大量文件、资料,实地走访及实习,本文对爱建集团投资价值的分析相对全面而系统的,对其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也做了深入挖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给爱建集团未来发展策略的制定起到一定的参考及借鉴意义。
李璐[2](2015)在《新形势下的财富传承与家族信托分析》文中提出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财富可以掌握和支配社会资源,甚至可以对社会经济的运行进行左右,所以财富传承不仅是摆在富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关涉我国经济发展和和谐稳定的社会问题。新形势下,财富传承也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钱人变得越来越多,然而人生的变化莫测和人心的险恶,要求我们增强法律保护意识。在之前很多案例中表明,缺乏专业知识和相应的法律保护意识,造成了很多法律经济纠纷,带来了家庭和社会问题。新形势下,财富问题是我们的敏感地带,做到客观又公正的处理自己的财富问题,是对自己付责任。然而,在众多理财项目中,显得尤为突出和被大多数人选择和受到好评的是家族信托分析。需要进行家族信托分析的一般是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人,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在私营经济和个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做好财富传承,不造成社会的混乱和私有财产分配不均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是一个有道德有远见的中国人良好的品质。
李闯超[3](2013)在《HXXT信托公司核心业务信息化管理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金融产业的快速稳健的发展,在现代金融体系中,信托以其业务方面的特有优势和独特的功能迅猛发展,2010年季度末持有的资产规模为3.04万亿,首次超过公募基金的规模;2012年度末持有的资产规模已狂飙至7.47万亿,一跃成为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金融部门,成为金融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托作为理财市场重要参与者和经济金融服务提供商,在丰富我国金融市场和支持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信托公司亟待解决一系列的问题。信托公司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在业务上,却往往忽略了信托公司本身的信息化管理与建设,当信息化金融服务成为金融行业核心竞争力时,快速发展信托业务的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既是促进信托企业迈向国际化的关键环节,又是信托公司风险管理与内控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特别是随着我国信托业持有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信托业务的不断创新、营销手段的多元化、风险的有效控制、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财务体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信托监管机构的监管不断升级等多方面因素,迫切的要求信托公司构建高效统一的管理运营、风险控制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优化并整合业务流程,实现业务流程化、电子化与自动化,提高客户的理财服务质量,提高资产管理运用效率和保障,消除信托公司信息化孤岛现象,实现全公司的业务信息共享,为信托公司高层提供全面决策信息,满足监管机构的日益加强的监管要求,实现信托公司核心业务信息化管理,最终提升信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介绍信托知识概述、信托公司监管评级及信托公司的监管概述,结合信息化理论与原理,通过对HXXT信托公司信息化管理的现状概述与分析,研究HXXT信托公司核心业务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借鉴同行业其他信托公司的成功经验,结合HXXT信托公司核心业务信息化管理实施的实际情况,研究HXXT信托公司基于核心业务信息化管理,并以HXXT信托公司核心业务信息化管理为背景,进行案例分析。
樊妍洁[4](2013)在《我国信托业监管改革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信托业是四大金融产业之一,对信托业的监管是金融监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我国在“十二五”规划期间,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努力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并加强金融监管之间的协调。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未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本文以金融监管改革为主题,重点研究了信托业监管改革的法律问题。本文针对我国信托业监管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以期促进信托业监管体制的完善。本文共分四章内容。第一章介绍了我国信托业监管的改革路径。首先对信托业的三种不同解释进行了阐述,并最终选取了第三种解释,即信托业包括了所有信托机构和所有信托业务。从这个定义出发,本章回顾并分析了1978年以来我国信托业监管改革的历史路径。第二章分析了我国现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我国信托业监管中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监管主体偏多、监管规则不统一、监管内容不全面、行业自律监管有待加强。第三章阐述了我国信托业监管改革的目标、原则和模式。本章建议确立三个监管改革目标:保护投资者(包括委托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信托业的公平竞争和效益提高、提高对信托业监管的效率。同时,提出确立四个监管改革原则:依法、适度、公开、公正原则。本章还提出将机构监管模式改为功能监管模式。第四章提出解决信托业监管中存在问题的建议。为了解决信托业监管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统一信托业监管权,制定统一高位阶的监管规则——《信托业法》,分步解决信托业监管机构问题,在《信托业法》中规定适度全面的监管内容,并加强信托业行业自律监管。
熊俊[5](2010)在《中国信托业发展优化的制度分析》文中提出信托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灵活自由的财产管理方式,历经数个世纪的演变与传播,已经日益成为一种横跨不同法系、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世界性制度。追根溯源,信托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迄今已逾百年,但其间可谓是起起伏伏、时有时无,“舶来品”始终难以“本土化”,直至1978年,信托业才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之下恢复发展,并尝试性的踏上了产业化发展之路。但令人遗憾的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信托业与“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源渐行渐远,最终沦为乱业经营的“金融杂货铺”,并时常弱化和冲击着国家宏观调控,由此招致了三番五次的行业性清理整顿,加之呈现出来的“边缘化”弱势状况,社会各界对信托业逐步产生了“中国信托业是金融界的‘坏孩子’吗?”、“中国到底需不需信托业?”、“中国信托业路在何方?”三大疑问,久而久之成为严重困扰和制约信托业稳健规范发展的全局重大问题。鉴于此,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为主要理论基础,在将信托业视为一个复杂有机制度系统的基础上,从其三大子系统即制度变迁系统、制度实施系统和制度创新系统从发,全面系统、深入细致一一剖析了上述信托业三大基本问题表象背后的实质,尝试着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将矛盾各个击破,对我国信托业如何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思考。经由分析,本文认为:其一,把信托业展业不佳的所有罪责归因于其自身,有失客观公正,必须要为其正名,方能以正视听,同时要通过市场化最大限度的消除路径依赖性,助其与制度环境动态相容,加快制度内生进程;其二,信托业功能定位与监管模式不匹配是导致信托业存在与否隐忧的制度根源之一,我国不仅需要信托业,更需要进一步将其做优做强做大,搭建“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与“功能监管”相称的基本框架,这是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要求;其三,信托业要以信托制度及其法理的比较优势和特许价值为基点,通过公募、私募、资产管理以及其他方式途径对业务模式进行转型升级,并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的不同选择金融控股集团、银信联盟等组织模式,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托创新,唯有如此,才能走出差异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傅强[6](2009)在《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我国信托业业务发展研究》文中认为作为经济领域中惟一可以同时横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业市场的信托业,与银行、证券、保险并列称为金融领域的四大支柱。我国的信托业自1979年恢复以来,经历了六次清理整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托对社会经济生活的作用越来越大,使其的发展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2007年3月中国银监会主持修订并颁布了新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信托公司治理指引》,对信托公司的性质、经营、管理作出重大调整并依据上述三个规定,重新登记和换发信托牌照。4月又下发了《关于实施新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鼓励优先开展资产管理类业务、私人股权投资信托、产业投资信托、资产证券化、受托境外理财等新业务。随着信托新法的颁布和实施,信托公司的经营现状与新办法的相关规定相差甚远,如何正确确立我国信托业的业务发展方向,为我国信托业的顺利发展提供可靠的指引,实现其自身持续、稳定发展是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以中国银监会重新定义信托业业务规定和鼓励发展的新方向为契机,在明晰信托基本问题和信托公司经营现状的基础上,以核心竞争力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国内外信托发展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出对我国信托公司的启示,并结合信托公司的经营现状、外部环境进行SWOT分析,得出了信托公司的业务发展方向——回归主业。研究分析新法规下信托公司的业务发展方向,业务目标和业务流程,重点针对新旧信托法规的异同和中国银监会提倡的新方向,提出了发展私募股权投资(PE)业务、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业务、企业年金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五个方面业务的建议,以适应信托新法,引导信托公司重点发展信托业务,实现战略性调整,培养其核心竞争力。以期在新的制度条件下,信托业能够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翟立宏[7](2005)在《信托产品创新:要素解构与环境分析 ——基于中国信托业发展进程的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全文包括导论和正文两部分内容。 本论文的导论部分比之于一般意义上的导论要更为具体和详尽,包含了更多实质性的内容,对理解全文的背景、梗概、思想甚至细节都有非常重要的引导和提示作用。导论部分共分三节,分别阐释了本文选题研究的意义,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主要贡献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一节是选题研究的意义,分别从理论层面、历史演进层面和中国信托业发展的具体实践层面说明以信托产品创新为题的意义。第二节主要回答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本文为什么要将研究重心置于信托产品创新的“要素解构”和“环境分析”?为什么要将这样的研究基于中国信托业的“发展进程”?本文又是通过什么样的线索和方式将研究的两部分内容相联系?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实际上也就是对本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的阐释。第三节首先介绍了本文在各章中使用的理论工具以及主要的研究方法;其次对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作了简要的归纳和概括,包括论文选题视角的创新,结构的创新,研究方法的创新,理论研究层面的观点创新及实践研究层面的观点创新;最后对本文未来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作了说明。 正文部分共分六章。 第一章是信托产品创新的制度要素。尽管信托业通常被归为金融业,但无论从历史渊源来看,还是从基本功能来看,信托都应首先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来理解和接受,这一规范要求在构造和推广创新性的信托产品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本章将从法学理的角度对信托产品创新中所涉及到的法律含义、构成要素、基本观念等内容进行阐释,由此引出信托的基本制度功能——财产转移和财产管理,并详尽阐释了信托履行基本制度功能的特征。之所以要在信托的基本制度功能上不吝笔墨,是因为信托的基本制度功能及其特征是信托产品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同时也将是贯穿本文始终的一条红线。本章最后将由信托基本的制度功能引出信托派生的融资功能、投资功能、中介功能等,2从而在内容上与下一章以金融学理分析信托产品创新的技术要素进行衔接。第二章是信托产品创新的技术要素。本章将从金融学理的角度对信托产品创新中所涉及的金融技术要素进行分析。如果说上一章的总体逻辑思路是从信托的法律含义、要素、观念来引述信托基本的制度功能及其扩展与延伸,则本章总体上的逻辑思路就是要从信托的制度功能及其所派生的金融功能来推论信托产品应具有的金融技术要素与技术结构,然后以金融产品设计的一般思路来对信托产品构造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并在分析中着力体现信托产品与其他金融产品不同的技术特征。遵循这样的逻辑思路是出于两个考虑:第一,信托产品创新不仅在制度设计上要接受基本的法学理的规范,同时在技术原理上也要符合金融产品构造的基本要求,这是因为信托的制度功能与现代金融体系的功能在内容上是相容的,因此信托产品与所有的金融产品在技术原理上也就是相通的。第二,作为金融产品的信托产品不仅要有金融产品的一般性,还要有作为信托产品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由信托制度构造上的特殊性赋予的,但需要借助相关的金融技术表现出来。 第三章是信托产品创新的管理要素。本章将从管理学理的角度对信托产品创新中所涉及的关键性问题——内在要素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问题进行分析。管理要素的引入是基于信托产品创新的动态特征,其基本的职能在于在信托产品创新过程中对其内在要素与外部环境进行协调和沟通,从而形成内在要素与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因此,从理论上说,管理要素在信托产品创新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正处于展业初期的中国信托业来说,信托产品创新的外部环境并非十分理想,对信托产品创新中制度要素和技术要素职能的充分发挥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如何在中国信托业发展进程中充分发挥信托产品创新管理要素的作用,以改善信托产品创新中这种内外失协的状况,就更成了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本文引入管理要素这一概念也正是出于这一考虑。由于管理学科本身的宽泛性,因此本章将首先通过对营销管理、管理的创新职能、创新职能的内容等一系列概念的解析来逐步廓清管理要素的涵义,并运用其中的核心概念来完3成信托功能概念体系的构建,阐释信托产品创新的特征;然后分别考察管理要素中战略和策略两方面的关键环节,即信托产品的市场定位和信托产品策略的选择与实施。第四章是信托产品创新制度环境的初步形成与总体评析。特定的信托产品创新是在特定的外部环境下进行的。这些外部环境中主要包含了法制体系、监管体系、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等几方面的内容。本文将法制体系和监管体系两方面的内容统一在制度环境这一概念中进行分析。因为制度要素是信托产品创新的首要基本要素,因此制度环境对于信托产品创新的意义首先就在于通过制度供给为信托的存在提供了制度基础。其次,在信托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制度环境中特定的法制和监管内容不但会对创新本身产生直接的制约或激励,而且也会以各种方式对信托产品创新环境中的市场竞争、市场需求等内容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使信托产品创新的几乎整个过程和
查满春,石杰[8](2004)在《国外信托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借鉴意义》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信托法》和《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的颁布以及第五次信托行业的清理整顿结束,我国信托业的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本文分析了国外发达国家信托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并指出我国信托业发展能够从中得到的借鉴和启示。
二、国外信托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借鉴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外信托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借鉴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爱建集团投资价值及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宏观经济 |
1.1.2 信托行业发展状况 |
1.1.3 区域因素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
2.1 文献综述 |
2.1.1 国外文献综述 |
2.1.2 国内文献综述 |
2.1.3 文献小结 |
2.2 相关理论 |
2.2.1 战略管理理论 |
2.2.2 估值理论 |
第3章 爱建集团公司概况、绩效与估值分析 |
3.1 公司概况 |
3.2 爱建集团企业绩效分析 |
3.2.1 净资产收益率驱动因素分解分析 |
3.2.2 营业净利率分析 |
3.2.3 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
3.2.4 权益乘数分析 |
3.3 公司估值分析 |
3.3.1 市盈率 |
3.3.2 市净率 |
3.3.3 市销率 |
第4章 爱建集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4.1 经营效率有待提高 |
4.1.1 盈利能力有待提高 |
4.1.2 成长能力有待提高 |
4.1.3 财务杠杆有待加大 |
4.2 资本金不足 |
4.2.1 同行业资本金对比 |
4.2.2 净资产增长率角度 |
4.2.3 融资租赁业务受限 |
4.3 战略布局有待优化 |
4.3.1 五力模型分析 |
4.3.2 SWOT分析 |
4.4 业务创新有待提高 |
4.5 资本运作与同业竞争问题 |
第5章 爱建集团发展的策略 |
5.1 扩大主营业务,降本增利 |
5.2 增加注册资本金,优化资产质量 |
5.3 优化业务布局 |
5.4 加快业务创新 |
5.5 完善资本运作 |
第6章 结论和后续研究建议 |
6.1 结论 |
6.2 后续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HXXT信托公司核心业务信息化管理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内容 |
1.4.4 基本框架 |
第二章 信托知识概述 |
2.1 信托定义及其业务 |
2.1.1 信托定义 |
2.1.2 信托业务 |
2.1.3 自营业务 |
2.1.4 其他业务 |
2.2 信托公司监管评级概述 |
2.2.1 信托公司监管评级内容 |
2.2.2 信托公司监管评级意义 |
2.3 信托公司的监管概述 |
2.3.1 监管机构的现场检查 |
2.3.2 监管机构非现场监管 |
2.3.3 信托内控与风险监管 |
第三章 HXXT 信托公司信息化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HXXT 信托公司简介 |
3.1.1 公司背景 |
3.1.2 公司组织架构 |
3.1.3 公司核心业务 |
3.1.4 主要核心业务系统 |
3.2 公司信息化管理现状 |
3.2.1 信息化管理背景 |
3.2.2 信息化建设现状 |
3.3 公司现存信息化管理问题 |
3.4 核心业务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
3.4.1 信托资产规模飞速增长 |
3.4.2 高端财富管理行业竞争激烈 |
3.4.3 信托业务的非现场监管要求提高 |
3.5 核心业务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 |
3.5.1 流程管理可行性分析 |
3.5.2 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 |
3.5.3 信息技术可行性分析 |
第四章 HXXT 核心业务信息化管理的实施 |
4.1 核心业务信息化管理的实施内容 |
4.1.1 核心业务信息化管理思路 |
4.1.2 核心业务信息化建设内容 |
4.2 核心业务信息化管理实施的项目管理 |
4.2.1 信息化设计思想 |
4.2.2 项目实施策略 |
4.2.3 项目实施阶段安排 |
4.2.4 项目实施团队 |
4.2.5 项目实施进度 |
4.2.6 项目管理内容 |
4.3 核心业务信息化管理实施的效益分析 |
4.3.1 公司治理能力 |
4.3.2 业务处理效率 |
4.3.3 信息处理能力 |
4.3.4 信息化运营效率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我国信托业监管改革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我国信托业监管的改革路径 |
一、 信托业的界定 |
二、 信托公司的监管改革历程 |
(一) 信托公司的监管改革 |
(二) 信托业务创新及其趋势 |
三、 其他金融机构信托业务的开展与监管 |
(一) 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 |
(二) 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 |
(三) 基金公司的基金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 |
(四) 保险公司的信托类型保险产品业务 |
第二章 我国目前信托业监管改革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
一、 监管主体偏多 |
(一) 多个监管主体监管现状 |
(二) 多机构监管产生的原因 |
(三) 多机构共同监管的弊端 |
二、 监管规则不统一 |
(一) 现有监管规则 |
(二) 监管规则不统一的表现及影响 |
三、 监管内容不全面 |
(一) 机构监管内容的不足 |
(二) 业务监管内容的不足 |
(三) 信托从业人员监管内容的不足 |
四、 行业自律监管薄弱 |
第三章 信托业监管改革的目标、原则和模式 |
一、 信托业监管改革目标 |
(一) 保护投资者(包括委托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
(二) 促进信托业的公平竞争和效益提高 |
(三) 提高对信托业监管的效率 |
二、 信托业监管改革的原则 |
(一) 依法原则 |
(二) 适度原则 |
(三) 公开原则 |
(四) 公正原则 |
三、 信托业监管改革的模式选择 |
第四章 完善我国信托业监管的立法建议 |
一、 制定统一高位阶的监管法律——《信托业法》 |
(一) 《信托业法》制定的必要性 |
(二) 《信托业法》制定的可行性 |
(三) 《信托业法》名称的选择 |
(四) 《信托业法》立法模式的选择 |
二、 统一信托业监管权,分步解决信托业监管机构问题 |
三、 规定适度全面的监管内容 |
四、 加强信托业行业自律监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中国信托业发展优化的制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意义与目标 |
1.2.1 研究的意义 |
1.2.2 研究的目标 |
1.3 研究现状与水平综述 |
1.3.1 国外信托业研究评述 |
1.3.2 国内信托业研究评述 |
1.3.3 一个总结性评述 |
1.4 研究的逻辑思路 |
1.5 研究的方法 |
1.6 论文的结构安排与主要内容 |
1.7 主要创新与不足 |
1.7.1 创新之处 |
1.7.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研究对象、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2.1 研究对象概述 |
2.1.1 信托概念及其内涵 |
2.1.2 信托理念:基于信托起源的考究 |
2.1.3 信托关系的基本要素 |
2.1.4 关于信托法理的一个小结 |
2.1.5 若干重要的概念与关系 |
2.2 主要理论基础:新制度经济学概述 |
2.2.1 制度概念阐述 |
2.2.2 制度功能剖析 |
2.2.3 新制度经济学评介 |
2.3 分析框架概述 |
2.3.1 “制度—行为—效率”分析范式及其不足 |
2.3.2 本文的分析框架 |
第3章 信托业制度系统总论 |
3.1 信托业制度系统概述 |
3.1.1 信托业制度系统的概念 |
3.1.2 信托业制度系统的解构 |
3.1.3 信托业制度系统的特点 |
3.2 信托业制度系统内外激励约束分析 |
3.2.1 外在激励约束:制度环境阐述 |
3.2.2 内在激励约束:制度安排阐述 |
3.2.3 一个小结:制度相容性要义 |
3.3 中国信托业发展困境:基于广信事件的制度系统论分析 |
3.3.1 广信事件之始末 |
3.3.2 制度视角之解析 |
3.3.3 评述与讨论 |
3.4 信托业制度系统优化初探 |
3.4.1 信托业制度系统优化的原则与目标 |
3.4.2 信托业制度系统的结构分析 |
3.4.3 信托业制度系统的协同度分析 |
3.4.4 信托业制度系统的组织特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信托业制度变迁系统:制度预设与路径依赖分析 |
4.1 信托业演变之路及其预设性分析 |
4.1.1 信托业恢复发展的背景与动因 |
4.1.2 信托业演变历史进程剖析 |
4.1.3 信托业制度预设性探究 |
4.1.4 信托业制度变迁效率评价 |
4.2 信托业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 |
4.2.1 基于政府效用函数的信托业制度变迁分析 |
4.2.2 信托业制度变迁的前提与过程 |
4.2.3 信托业制度变迁的供需与非均衡 |
4.3 信托业制度变迁的进一步分析:基于交易费用视角 |
4.3.1 交易费用的一般性描述 |
4.3.2 交易费用的性质及成因 |
4.3.3 信托业新旧制度安排的交易费用:一个模型分析 |
4.4 信托业制度变迁路径依赖及其突破 |
4.4.1 路径依赖诠释 |
4.4.2 信托业制度变迁路径依赖分析 |
4.4.3 突破信托业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若干思考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信托业制度实施系统:功能定位与监管模式分析 |
5.1 信托业制度实施系统两大内核的初步解析 |
5.1.1 内核之一:信托业功能定位 |
5.1.2 内核之二:信托业监管模式 |
5.1.3 信托业制度实施系统反馈效应分析 |
5.1.4 一个初步认识 |
5.2 进一步的思考:对信托业功能定位的再分析 |
5.2.1 信托制度的本质与特性:契约分析视角 |
5.2.2 信托业功能分析 |
5.2.3 信托业定位分析 |
5.2.4 信托业功能定位的契合与演进: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 |
5.3 进一步的思考:对信托业监管模式的再分析 |
5.3.1 信托业监管特殊性:基于信托价值取向的分析 |
5.3.2 信托业监管模式优化之一:再造微观基础 |
5.3.3 信托业监管模式优化之二:重塑宏观框架 |
5.3.4 信托业监管模式优化路径分析 |
5.4 信托业制度实施系统效率改进:引入非正式制度的分析 |
5.4.1 非正式制度阐释 |
5.4.2 非正式制度对信托业制度实施系统的影响 |
5.4.3 信托业制度实施系统效率改进之思考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信托业制度创新系统:路径导向与模式选择分析 |
6.1 国际信托业演变路径探析 |
6.1.1 始发之地:英国 |
6.1.2 后起之秀:美国 |
6.1.3 继受之范:日本 |
6.1.4 国际信托业演变趋势展望 |
6.1.5 若干思考与启示 |
6.2 中国信托业发展模式选择基础:实证分析 |
6.2.1 整体发展态势透视 |
6.2.2 业务模式分析 |
6.2.3 组织模式分析:基于信托公司分类的视角 |
6.3 中国信托业发展模式选择研判 |
6.3.1 信托业的展业阶段性:一个总体认识 |
6.3.2 业务模式转型升级分析 |
6.3.3 组织模式演进路径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总结 |
7.1 主要研究结论:对中国信托业三大基本问题的再回答 |
7.1.1 中国信托业是金融界的“坏孩子”吗? |
7.1.2 中国到底需不需要信托业? |
7.1.3 中国信托业路在何方? |
7.2 主要对策建议 |
7.2.1 加快信托业非路径依赖下的制度内生进程 |
7.2.2 进一步健全完善“信托新政”及其制度体系 |
7.2.3 积极探索构建功能性金融监管框架 |
7.2.4 大力培育和普及信托非正式制度 |
7.2.5 促进与优化信托业资源的整合和配置 |
7.2.6 推进广度与深度并举的信托创新 |
7.3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我国信托业业务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核心竞争力理论 |
2.1.1 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
2.1.2 核心竞争力的体系 |
2.1.3 核心竞争力的选择 |
2.2 信托理论 |
2.2.1 信托概述 |
2.2.2 信托学说 |
第三章 国外信托业发展概况 |
3.1 发达国家信托业的特点 |
3.1.1 英国信托业的特点 |
3.1.2 日本信托业的特点 |
3.1.3 美国信托业的特点 |
3.2 发达国家信托业的发展趋势 |
3.3 国外信托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
第四章 我国信托业的现状分析 |
4.1 我国信托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
4.1.1 旧中国的信托业 |
4.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信托业 |
4.1.3 改革开放后的信托业 |
4.2 我国信托业的现状 |
4.2.1 我国信托公司的经营现状 |
4.2.2 信托公司近期推出的信托产品总体情况 |
4.2.3 我国信托公司的经营分析 |
第五章 信托公司的SWOT 分析 |
5.1 信托公司迎来的发展机遇 |
5.1.1 信托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 |
5.1.2 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
5.1.3 富裕人群规模增长 |
5.1.4 理财理念的唤醒,理财需求增加 |
5.2 信托公司面临的威胁 |
5.2.1 新法规的局限性 |
5.2.2 信托业务竞争激烈 |
5.3 信托公司的优势 |
5.3.1 信托财产的所有权、管理权、受益权相分离 |
5.3.2 业务广泛,财产运用方式灵活 |
5.3.3 综合经营地位确立,牌照稀缺性凸显 |
5.4 信托公司的劣势 |
5.4.1 信托人才匮乏 |
5.4.2 开展新业务的能力有待提高 |
5.4.3 缺乏营销手段 |
第六章 信托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发展策略 |
6.1 私募股权投资(PE)业务 |
6.1.1 PE 市场需要信托公司 |
6.1.2 信托公司适合PE 业务 |
6.2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业务 |
6.3 企业年金业务 |
6.4 资产证券化业务 |
6.4.1 资产证券化的内涵 |
6.4.2 信托模式适应我国资产证券化 |
6.4.3 信托公司与资产证券化 |
6.5 投资银行业务 |
结论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7)信托产品创新:要素解构与环境分析 ——基于中国信托业发展进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研究的意义 |
一、理论层面的考虑 |
二、历史演进层面的考虑 |
三、中国信托业发展实践层面的考虑 |
第二节 本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
一、关于“要素解构” |
二、关于“环境分析” |
三、关于“发展进程” |
四、本文的逻辑结构:三层结构关系 |
五、本文的基本线索:信托功能概念体系 |
第三节 本文其他方面的有关说明 |
一、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 |
二、本文的主要贡献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一) 本文的主要贡献 |
(二)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一章 信托产品创新的制度要素 |
第一节 信托的法律含义及其构成要素 |
一、信托的法律含义 |
二、信托的法律构成要素 |
(一) 信托设定的依据 |
(二) 信托财产 |
(三) 信托当事人 |
(四) 信托目的 |
第二节 信托法学理的基本观念 |
一、所有权与利益相分离 |
二、信托财产独立性 |
三、有限责任 |
四、信托管理的连续性 |
第三节 信托的制度功能 |
一、信托基本制度功能的嬗变 |
二、信托基本制度功能的特点 |
(一) 长期规划 |
(二) 弹性空间 |
(三) 更好地保障受益人权益 |
三、信托制度功能的扩展与延伸 |
(一) 融通资金的功能 |
(二) 中介服务的功能 |
(三) 投资开发的功能 |
(四) 社会福利与公益功能 |
(五) 促进培育社会信用基础的功能 |
第二章 信托产品创新的技术要素 |
第一节 信托的金融功能:信托产品的技术目标与展业空间 |
一、基于“功能”概念体系演绎的缘由 |
二、信托金融功能的内涵:信托产品的技术目标 |
(一) 金融体系的功能和信托金融功能的内涵 |
(二) 信托金融功能的内涵是信托产品金融技术规范的最终目标和产品设计技术的逻辑起点 |
三、信托金融功能的外延:信托产品的展业空间 |
第二节 信托产品的金融要素:一般性与特殊性 |
一、信托产品金融要素的一般性考察 |
二、信托财产:特殊的产品基础 |
三、权利重构:特殊的经济关系 |
四、风险隔离:特殊的风险消减方式 |
第三节 信托产品的基本金融结构 |
一、信托产品的现金流序列与基本金融结构 |
二、时间结构:到期日、频率与估值 |
三、分布结构:聚集性、概率分布与风险 |
四、现金流的形成机理与风险形成结构:动态风险特性的决定 |
五、或有要求权:与信托制度特征的融合 |
第四节 信托产品设计的一般流程 |
一、确定设计目标 |
二、结构设计 |
三、产品定价 |
四、与市场推广相关的几个技术环节 |
第三章 信托产品创新的管理要素 |
第一节 管理要素的涵义及其核心概念的运用 |
一、管理要素涵义的廓清 |
(一) 营销管理 |
(二) 管理的创新职能 |
(三) 创新职能的具体内容 |
二、产品、金融产品、信托产品及其功能——信托功能概念体系构建的完成 |
三、创新、产品创新、信托产品创新及其特征——信托产品创新动态过程的分析与描述 |
第二节 信托产品市场定位的理念与方法 |
一、信托产品的市场定位及其意义 |
(一) 定位理论与信托产品的市场定位 |
(二) 信托产品市场定位问题对本文研究主题的意义 |
二、信托产品市场定位的步骤与方法 |
(一) 细分市场 |
(二) 选择目标市场 |
(三) 市场定位策略与方法 |
第三节 信托公司营销组合中的产品策略 |
一、信托产品开发的形式与市场化运作 |
(一) 信托产品开发的四种形式 |
(二) 信托产品开发市场化运作的关键环节 |
二、信托产品的组合策略 |
(一) 信托产品组合策略的理论依据 |
(二) 信托产品组合策略的具体选择 |
三、信托产品市场演进进程中的营销策略——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分析 |
第四章 信托产品创新制度环境的初步形成与总体评析 |
第一节 信托产品创新制度环境的初步形成 |
一、制度环境对信托产品创新的制约与影响 |
二、制度变迁理论:考察信托产品创新制度环境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
三、从信托业的恢复到信托产品创新制度环境的初步形成:两次意义不同的强制性制度变迁 |
第二节 对现有信托产品创新制度环境的总体评析 |
一、信托产品创新基础性制度框架的初步构建 |
二、信托业监管体系中与产品创新有关的内容 |
(一) 信托投资公司业务范围的概括与分析 |
(二) 信托投资公司经营方式的分析与理解 |
(三) 信托投资公司业务操作监管的内容及其评析 |
第五章 信托产品创新制度环境变迁的趋势与进程 |
第一节 信托产品创新制度环境变化趋势的基本研判 |
一、现有信托法制体系对产品创新的制约及其改善 |
(一) 关于《信托法》的司法解释问题 |
(二) 关于现有法律的配套法规问题 |
(三) 关于特种信托业务的规则问题 |
二、现有信托监管体系对产品创新的制约及其改善 |
(一) 监管体系要素的失衡 |
(二) 监管内容重心的偏移 |
(三) 监管组织体系设置的欠缺 |
(四) 监管政策导向的偏差 |
第二节 信托产品创新制度环境改善进程中的不确定性 |
一、信托制度的二元价值取向:自由与效率 |
(一) 转移信托与自由 |
(二) 管理信托与效率 |
二、我国信托法制中对当事人利益平衡的倾向 |
(一) 我国信托法制中对委托人地位的突出 |
(二) 我国信托法制中对受托人权利空间的保留 |
三、我国信托监管中对创新和安全的取舍 |
(一) 我国信托监管中创新与安全矛盾的形成与表现 |
(二) 我国信托监管中对创新和安全难以取舍的原因分析 |
第三节 对制度环境变化趋势与进程研判的现实印证 |
一、我国《信托法》出台历程的回顾与启示 |
二、对近期信托产品创新制度环境变化的解读 |
第六章 信托产品创新的市场环境:需求与竞争 |
第一节 对信托产品市场需求的总体评析 |
一、对信托产品目标市场需求的初步考察 |
(一) 目标市场的现实需求及需求潜力 |
(二) 目标市场的基本特征 |
二、信托产品市场需求的方式与层次:现实与理论的差异 |
三、市场需求特征对信托产品创新的影响 |
(一) 信托产品创新的数量与品种 |
(二) 信托产品创新的档次 |
(三) 创新档次与创新价值对信托产品创新现状的评价 |
第二节 制约信托产品市场需求形成的因素及其对创新的影响 |
一、文化传统中的观念文化 |
二、社会信用与外部信用 |
三、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与风险观念 |
(一) 风险意识与风险观念的不同涵义 |
(二) 风险意识和风险观念对信托产品创新的影响 |
四、不可忽视的媒体舆论 |
(一) 媒体如何作用于市场——一个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简要分析 |
(二) 媒体舆论对信托业及信托产品需求的影响“晕轮效应”与“证实偏差” |
第三节 信托产品创新的市场竞争:制度主导型特征及其改善 |
一、信托产品目标市场竞争的三个层次 |
二、制度主导型的竞争环境 |
(一) 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业务拓展的制度约束 |
(二) 信托公司主要业务品种上的竞争 |
三、信托产品市场竞争环境的改善 |
(一) 制度约束的改善 |
(二) 提供产品流动性的市场服务 |
(三) 有序竞争下的合作空间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国外信托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借鉴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爱建集团投资价值及发展战略研究[D]. 徐南南.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1)
- [2]新形势下的财富传承与家族信托分析[J]. 李璐. 法制博览, 2015(19)
- [3]HXXT信托公司核心业务信息化管理案例分析[D]. 李闯超. 河北工业大学, 2013(07)
- [4]我国信托业监管改革法律问题研究[D]. 樊妍洁.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02)
- [5]中国信托业发展优化的制度分析[D]. 熊俊. 云南大学, 2010(02)
- [6]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我国信托业业务发展研究[D]. 傅强. 上海师范大学, 2009(07)
- [7]信托产品创新:要素解构与环境分析 ——基于中国信托业发展进程的研究[D]. 翟立宏. 西南财经大学, 2005(04)
- [8]国外信托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借鉴意义[J]. 查满春,石杰.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4(06)
标签:信托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论文; 托业论文; 信托理财论文; 信托公司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