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用药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临床观察

联合用药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临床观察

一、联合用药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陈敏,高娜,黄秀蓉,成章[1](2022)在《自体血清治疗眼表疾病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自体血清在临床上不但可以代替人工泪液的使用,并且在稳定泪膜方面也效果显着,这主要是因为自体血清中大量的营养成分如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补体、抗体等,能够加速角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角膜上皮的神经修复,在治疗角膜及眼表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本文将总结近十年来对于自体血清在眼表疾病中的研究与运用发展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对于自体血清的研究与探索。

张红超[2](2021)在《102例犬细菌性角膜溃疡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手术对深层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角膜溃疡(Cornea Ulceration)是兽医临床较常见的眼科疾病,其病原菌主要为伪中间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Pseudintermedius)。目前,治疗角膜溃疡的方法是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如联合带蒂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或带蒂结膜瓣遮盖术。但是,对这两种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没有系统的研究。本研究首先对郑州地区102例角膜溃疡犬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然后依据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用主要致病菌构建犬角膜溃疡模型,进而观察带蒂板层角膜移植术和带蒂结膜瓣遮盖术对角膜溃疡的疗效。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试验一:102例犬角膜溃疡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细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间郑州市三家宠物医院收治的102例犬角膜溃疡病例,统计其发病原因、年龄、性别、品种、治疗方法及预后等,并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湿的细胞刷蘸取溃疡灶样品,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细菌培养与纯化,然后使用MALDI Biotyper系统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同时,将所分离的主要菌株做眼科常用药物的敏感性试验。试验结果如下:(1)发病率较高的品种为贵宾、比熊、京巴、柯基和混血犬;年龄从2月龄至19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8±0.54岁,发病原因主要以外伤(22例,21.57%)和干眼症(14例,13.73%)为主。(2)细菌培养阳性99例,以伪中间葡萄球菌感染的混合感染病例为主;体外抑菌有效的抗生素有头孢甲肟(96.94%)、利福平(98.98%)、妥布霉素(97.96%)、左氧氟沙星(93.88%)和环丙沙星(96.94%);而对四环素(91.84%)、红霉素(96.94%)和氯霉素(51.02%)有耐药性。试验二:不同治疗方法对伪中间葡萄球菌性犬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选用15只健康成年比格犬,使用微量注射器吸取伪中间葡萄球菌菌液注入角膜基质层内构建犬角膜溃疡模型。造模后48 h,使用0.5%聚维酮碘生理盐水溶液对溃疡灶进行冲洗。同时滴加氧氟沙星滴眼液和玻璃酸钠滴眼液12次/d,两种药物用药间隔为1 min。造模成功后,随机选择3只犬用于抗生素治疗组,12只犬用于抗生素联合手术治疗组,手术治疗组在术眼消毒后进行手术治疗,其中左眼行带蒂板层角膜移植术,右眼行带蒂结膜瓣遮盖术。并于术后7、14、21、28、35和42 d统计相关临床指标和信息。根据临床观察指标和症状进行评分。试验结果如下:(1)单纯抗生素治疗组实验犬在治疗后36-46h内均出现角膜穿孔,前房塌陷,虹膜脱出,羞明,流泪,眼分泌物增多;角膜大面积水肿、不透明,多象限内可见新生血管。单纯抗生素治疗组治疗无效。(2)手术治疗组角膜浑浊度评分:术前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14和21 d带蒂板层角膜移植组评分显着或极显着高于带蒂结膜瓣遮盖组(p<0.01或p<0.05);术后28d,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5和42d,带蒂板层角膜移植组评分显着或极显着低于带蒂结膜瓣遮盖组(p<0.01或p<0.05)。(3)手术治疗组角膜新生血管评分:术前及术后7d,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4、21、28和35d,带蒂板层角膜移植组评分显着或极显着高于带蒂结膜瓣遮盖组(p<0.01或p<0.05);术后42d,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手术治疗组角膜水肿面积评分:术前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和14 d,带蒂板层角膜移植组评分显着或极显着高于带蒂结膜瓣遮盖组(p<0.01或p<0.05);术后21、28、35和42d,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5)手术治疗组泪液量检测结果:术前及术后2-6d,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8-18、32、38和42d,带蒂板层角膜移植组评分极显着低于带蒂结膜瓣遮盖组(p<0.01);在其余时间点,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6)手术治疗组眼内压检测结果:术前及术后2-6d,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8-18、32、38和42 d,带蒂板层角膜移植组评分极显着低于带蒂结膜瓣遮盖组(p<0.01);在其余时间点,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三:不同治疗方法对伪中间葡萄球菌性角膜溃疡犬角膜组织病理学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将抗生素联合手术治疗组的12只实验犬随机分成四组,分别于术后14、28、35和42 d进行手术采取角膜。将采集的角膜沿手术位置一分为二,一半用于组织切片制作,一半用于荧光定量检测细胞因子。试验结果如下:(1)单纯抗生素治疗组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角膜上皮层缺失,结构不完整,内皮细胞层部分区域缺失,后弹力层缺失。溃疡灶内可见新生肉芽组织,但无法完全闭合溃疡灶。(2)手术治疗组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带蒂板层角膜移植组角膜结构完整,角膜上皮层重新上皮化,纤维蛋白排列整齐有序,后弹力层和内皮层结构完整。带蒂结膜瓣遮盖组溃疡灶处完全覆盖结膜上皮,细胞密度高,排列杂乱无章,基质层可见新生血管,纤维蛋白排列无序。后弹力层和内皮层结构完整。(3)炎性因子基因表达的变化:术后14和28 d,与带蒂结膜瓣遮盖组相比,带蒂板层角膜移植组中TLR2、IL-1β、IL-6、IL-8和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着升高(p<0.01);术后35d,与带蒂结膜瓣遮盖组相比,带蒂板层角膜移植组中TLR2和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着升高(p<0.01),其余炎性因子基因表达量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2d,两组各炎性因子基因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4)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变化:术后14 d,与带蒂结膜瓣遮盖组相比,带蒂板层角膜移植组中VEGF、FGF和TGF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5或p<0.01)。术后28d,两组各细胞因子的mRNA相对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5和42 d,与带蒂结膜瓣遮盖组相比,带蒂板层角膜移植组中TGF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其余生长因子的mRNA相对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四:带蒂板层角膜移植术对犬深层角膜溃疡临床病例的疗效观察对犬深层角膜溃疡临床病例采取带蒂板层角膜移植术后,连续观察至60 d。术后泪液量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波动,眼内压在术后5-11 d内低于正常值范围,其余时间点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没有病例出现重复感染,术后恢复效果良好,视力均得到恢复。综上所述,郑州市102例犬角膜溃疡病例中的犬品种多为泰迪和短头颅犬,感染的细菌主要为伪中间葡萄球菌且对红霉素、氯霉素和四环素类药物耐药;板层角膜移植手术的术后恢复效果优于结膜瓣遮盖术,角膜愈合与透明度良好,纤维蛋白排列整齐有序,上皮层结构完整。

刘浩文[3](2021)在《睑板腺功能障碍对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影响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角膜移植术后泪膜状态的变化;探究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危险因素;分析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接受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出81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术前评估患者睑板腺功能状态,将其按MGD程度进行分组:无MGD组、轻度MGD组,中度MGD组和重度MGD组。由同一术者按标准化流程对患者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月、3月、6月、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监测并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病等)、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MH)、泪膜脂质层厚度(lipid layer thickness,LLT)及眼表干涉仪检查(Lip View眼表干涉仪),评估并记录患者术后排斥反应情况。所收集数据运用SPSS for Windows version 25.0(SPSS Inc.,Chicago,IL)进行分析。【结果】1、患者术眼泪河高度(TMH)和泪膜脂质层厚度(LLT)在不同时期水平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眼TMH在术后1周内达到较高水平,然后逐渐降低,3个月后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3月至1年趋于稳定。术眼LLT也在术后表现为先迅速升高再逐渐降低的变化过程。2、患者病因、植床直径、MGD程度是排斥反应的危险因素(P<0.05)。而患者年龄、性别与排斥反应无明显相关性(P>0.05)。不同病因角膜移植术后排斥风险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斥反应发生率较高的病因为:物理化学烧伤(83.3%)、真菌性角膜炎(66.7%)、移植排斥与再移植(60.0%)。植床直径≥8.0mm(42.9%)比植床直径<8.0mm(20.8%)排斥反应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GD程度越重排斥反应发生率越高,重度MGD(60.0%)、中度MGD(41.4%)、轻度MGD(18.8%)、无MGD(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重度MGD组比无-轻度MGD组术后排斥反应出现时间早且排斥反应指数(RI)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角膜移植术后TMH和LLT都表现出先迅速升高后逐渐降低趋于术前水平的动态变化过程;LLT相较于TMH增高的时间更为持久;角膜移植术后TMH和LLT增加可能与眼表微环境的机械和化学刺激有关。2、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高危病因有物理化学烧伤、真菌性角膜炎、移植排斥和再移植、MGD。植床直径≥8.0mm时,排斥反应的风险增加。MGD程度越重,排斥反应风险越高。3、中-重度的MGD患者相较于无-轻度的MGD患者,术后出现排斥的时间更早,且排斥反应的程度更重。

高奕晨[4](2019)在《0.1%溴芬酸钠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角膜新生血管是多种眼表疾病的常见病理改变,也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因素之一。现阶段用于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药物虽均有一定成效,但可导致多种不良反应。因此寻找可以有效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并减少不良反应的药物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本研究应用0.1%溴芬酸钠滴眼液对大鼠角膜碱烧伤新生血管模型进行治疗。观察造模后不同时间各组大鼠角膜及前房临床表现、新生血管面积进展情况、角膜组织病理学改变、炎症反应程度和角膜新生血管相关因子环氧化酶-2(COX-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0.1%溴芬酸钠滴眼液是否有抑制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成年雄性SD大鼠通过不同角膜碱烧伤时间建立新生血管模型,造模后每天裂隙灯显微镜观查角膜情况,寻找最佳造模方法。2.角膜碱烧伤法建立大鼠右眼新生血管模型,将模型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A)、磷酸盐缓冲液(PBS)滴眼组(B)、0.1%溴芬酸钠滴眼组(C)和0.1%氟米龙滴眼组(D)。B、C和D组于造模后第1天分别用PBS、0.1%溴芬酸钠滴眼液和0.1%氟米龙滴眼液点眼。正常对照组(E),不作处理,正常饲养。3.造模前及造模后第1、3、7、14、21、28天分别用裂隙灯显微镜采集各组模型鼠右眼(实验眼)前节像,观察角膜及前房临床表现,进行角膜混浊和水肿程度评分,记录并发症发生率。4.计算造模后第1、3、7、14、21、28天各组模型鼠角膜新生血管面积比率。5.造模后第7、14、28天,每组随机过量麻醉法处死3只大鼠,取整个右眼眼球,制备石蜡切片并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角膜组织病理学改变。6.各组已制作的大鼠眼球石蜡切片同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角膜组织中CD45及VEGF-A的表达情况。7.造模后第7、14、28天,分别取各组大鼠角膜组织,提取总RNA,用于RT-PCR检测角膜组织中COX-2及VEGF mRNA表达情况。8.造模后第7、14、28天,分别取各组大鼠角膜组织,提取角膜总蛋白,用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角膜组织中COX-2及VEGF蛋白含量。结果1.成功建立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以45秒碱烧伤为最佳造模方法。2.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各组大鼠角膜混浊和水肿程度于造模后7天内持续加重,随后逐渐减轻;A、B组角膜新生血管于造模后第14天生长至角膜中央区,C、D组新生血管仅生长至角膜中周部。造模后第7、14、21、28天,A、B组角膜混浊和水肿程度评分及角膜新生血管面积比率均显着高于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造模后28天内,A组均未见角膜穿孔,前房积血率20%;B、C和D组角膜穿孔率分别为10%、10%和30%,前房积血率分别为20%、30%和10%。3.角膜组织病理学改变:造模后第7天,各组角膜上皮层细胞层数减少、排列不规则,A、B组角膜上皮层和基质层的正常组织学形态明显改变,均严重水肿增厚,纤维皱缩,并可观察到少量炎性细胞浸润;C、D组角膜基质层轻微增厚,水肿较轻。造模后第14、28天,各组角膜上皮角化,基质水肿逐渐减轻,均未见炎性细胞浸润。4.CD45、COX-2及VEGF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造模后第7天,各组角膜基质层VEGF-A阳性表达,A、B组染色强度强于C、D组,A组及B组可见极少量CD45阳性细胞;造模后第14、28天,各组VEGF-A染色逐渐减弱,未观察到炎性细胞浸润。造模后第7天,A、B组COX-2、VEGF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高于C、D、E组(均P<0.05);造模后第14天,A、B组COX-2、VEGF mRNA及蛋白表达量仍高于E组(均P<0.05),A、D组COX-2蛋白表达量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各造模组间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0.1%溴芬酸钠滴眼液可减轻角膜碱烧伤后混浊和水肿程度,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减少角膜组织病理学改变,最终减轻瘢痕程度,达到作用效果。其机制可能是降低COX-2表达,减轻炎症反应程度,抑制VEGF产生,但长期应用后存在一定并发症,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金慧瑜,严涛[5](2019)在《维生素A棕榈酸酯联合妥布霉素修复角膜上皮损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联合妥布霉素眼液对角膜上皮损伤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05/2016-03来我院就诊的角膜上皮缺损患者80例100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联合妥布霉素眼液治疗,对照组患眼仅应用妥布霉素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2、4wk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0%,有效率为94%。对照组痊愈率为70%,有效率为78%,两组患者之间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P<0. 05)。SⅠt以及BU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时间显着延长(P<0. 01)。治疗组的患者治疗2wk后的症状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1),但治疗4wk后,两组的症状体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联合妥布霉素眼液能够明显改善眼干症状,且能够有效缩短角膜上皮的愈合时间,是一种治疗角膜上皮损伤的有效方法。

毕少帅[6](2018)在《改良结膜瓣对犬惰性角膜溃疡疗效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惰性角膜溃疡又称为慢性角膜上皮糜烂,是一类不能通过正常创伤愈合过程而愈合的慢性角膜上皮溃疡,惰性角膜溃疡常常多发生于中老年犬,是临床中常见且难治疗的一种角膜疾病。通常在使用滴眼药、角膜清创术、格状切开术、金刚砂车针角膜上皮去除术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会考虑进行结膜瓣手术治疗。本文提出一种改良的结膜瓣手术,以传统结膜瓣手术为对照,研究改良边缘结膜瓣遮盖术对犬惰性角膜溃疡的治疗效果。研究对象为来自临床的12例惰性角膜溃疡患犬,分为两组。A组为传统结膜瓣遮盖术组,B组为改良边缘结膜瓣遮盖术治疗,各为6例。同时进行自家血清与角膜上皮生长因子的局部点眼治疗,分别在第7天、第14天,第30天来院复查。通过对犬的角膜混浊度、新生血管情况、荧光素钠染色的结果进行评分,以此来评价改良边缘结膜瓣遮盖术治疗惰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得到以下结果:(1)两种手术方法术后角膜混浊度得分方面:在第7天时,A组角膜浑浊度得分结果为3.16±0.41分,B两组角膜混浊度得分结果为2.83±0.41分。得分结果表明,混浊度都普遍较高,但A组的角膜混浊度高于B组,两组相比差异不显着。在第14天时,A组角膜浑浊度得分结果为2.67±0.59分,B两组角膜混浊度得分结果为1.55±0.58分。得分结果表明,A组角膜混浊度较第7天时有所下降,B组也较第7天时有所下降,两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在第30天时,A组角膜浑浊度得分结果为0.83±0.41分,B两组角膜混浊度得分结果为0分。得分结果表明,A组角膜混浊度较第14天明显下降,但是仍然有斑痕存在,角膜不够透明,B组溃疡处角膜几乎完全透明,两组之间差异显着(P<0.05)。(2)在角膜新生血管的出现情况方面:在第7天时,A组角膜新生血管得分结果为1.16±0.41分,B组角膜新生血管得分结果为2.16±0.75分。得分结果表明,两组角膜均开始出现新生血管,B组明显高于A组,与A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在第14天时,A组角膜新生血管得分结果为1.83±0.41分,B组角膜新生血管得分结果2.83±0.41分。得分结果表明,B组新生血管增加,A组新生血管也比第7天复查时增加,但少于B组,B组与A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在第30天时,A组角膜新生血管得分结果为0.16±0.41分,B组角膜新生血管得分结果0分。得分结果表明,B组痊愈,角膜几乎完全透明,几乎没有了新生血管,A组较第14天时新生血管数量大幅减少但仍然还有少量新生血管,与B组相比差异不显着。(3)在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得分结果说明角膜破损情况方面:在第7天时,A组得分结果为2±0分,B组得分结果为1.33±0.52分。得分结果表明,两组角膜均有着色,但是B组着色点少于A组,A组与B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第14天时,A组得分结果为1.33±0.52分,B组得分结果为0.67±0.52分。得分结果表明,A组和B组的角膜着色点较第7天都有所下降,但是B组着色点少于A组,A组与B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在第30天时,A组得分结果为0.16±0.41分,B组得分结果为0分。得分结果表明,A组和B组角膜着色点较第14天时都大幅度减少,A组与B组相比差异不显着。(4)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进行传统结膜瓣遮盖术治疗的角膜溃疡愈合5例,治疗有效率为83.3%;改良边缘结膜瓣治疗的角膜溃疡愈合6例,治疗有效率为100%。(5)两种手术的总治疗时间方面:进行传统结膜瓣遮盖术的6例病例中,角膜愈合周期最长的为5周,角膜愈合周期最短的为4周,5例患犬的愈合时间为4周,1例患犬的愈合时间为5周,平均愈合时间为4.16周;进行改良边缘结膜瓣遮盖术的6例病例中,6例患犬的愈合时间均为4周,平均愈合时间为4周。由此可见改良边缘结膜瓣遮盖术与传统结膜瓣在浅表惰性角膜溃疡治疗时间方面,虽然改良结膜瓣的治愈时间比传统结膜瓣稍短,但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改良边缘结膜瓣遮盖术结膜瓣存活率较传统结膜瓣遮盖术高;改良边缘结膜瓣遮盖术术后新生血管退化程度较传统结膜瓣遮盖术高,减少了胶原纤维的不规则排列,从而减少了瘢痕的形成,提高了角膜的透明度。两种手术方法都可以促进角膜溃疡的愈合,并且溃疡愈合时间基本一致,但改良边缘结膜瓣遮盖术溃疡愈合时间稍短一些。

李俊[7](2017)在《犬角膜移植方法的建立及联合用药对角膜移植愈合效果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层角膜移植术,是用健康透明的供体角膜替代病变的宿主角膜,最常适用于圆锥形角膜、重复角膜移植、角膜营养不良,各种原因所致的角膜白斑、角膜损伤和角膜血染等,也适用于角膜溶解的患者,例如严重的角膜感染后引起角膜穿孔的患者。为了探索临床上预防犬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方法以及促进术后角膜愈合的方法,本实验联合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DEX)、环孢素A(Cs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点眼治疗,通过对犬角膜水肿、浑浊度、新生血管、荧光素钠染色的临床评分,眼内压、泪液量、外周血白细胞数目的检测和角膜病理切片的观察,评价联合用药对犬穿透性角膜移植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上犬角膜移植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健康实验犬54只,年龄1岁左右,体重4-8kg,36只为受体犬,18只为供体犬。将36只受体犬平均分为四组,每组9只:A组为妥布霉素滴眼组;B组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组;C组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环孢素滴眼组;D组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环孢素+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组。A、B、C、D组每种药间隔30min点眼一次,1-2滴/次,4次/天。术后每日观察术眼的分泌物情况,分别在术后3、7、14、21、35d时根据眼裂隙灯观察情况对角膜的浑浊度、新生血管、水肿情况以及荧光素钠染色情况评分,同时进行血常规检查、眼压测量和泪液量的测量,分别在术后第14d和35d摘取眼球做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结果如下:(1)犬角膜移植方法的探索:本实验对所有犬术前3d剃毛,避免了手术当天的污染和刺激;采用呼吸麻醉的方式,保证动物在手术过程中处于安静的状态;为了充分暴露眼球,所有手术都实行了外眼角切开;手术均在眼科显微镜下操作,保证了缝合深度的一致;术后所有犬佩戴伊丽莎白项圈单独饲养,这些都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和成功率。(2)犬角膜浑浊度比较:第3d时,各组角膜均有轻微混浊度,差异不显着(p>0.05);第7d时,A组、B组混浊度稍有增加,与第Od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d时,四组实验犬角膜混浊度均有增加,A组混浊度最高,D组与A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第21d时,A、B两组角膜混浊度继续增加,D组混浊度降低,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第35d时,A组角膜混浊度达到峰值,其余三组均有下降,D组完全透明,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3)犬角膜新生血管比较:第3d时,所有角膜均未见新生血管出现;第7d时,A组角膜开始出现新生血管,D组与A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第14d时,B组角膜也有新生血管出现,但少于A组,D组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第21d时,A、B两组新生血管长度增加,C、D两组有少量新生血管出现,D组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第35d时,A、B两组角膜新生血管达到最大值,D组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4)犬角膜水肿对比:第3d时,所有实验犬角膜均有轻度水肿;第7d时,A组角膜水肿最重,D组与A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第14d时,A、B两组角膜水肿加重;第21d时B、D两组角膜水肿程度开始减轻,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第35d时A组角膜水肿程度达到最高,其余三组均有下降,D组水肿完全消除,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5)荧光素钠染色对比:第3d时,四组犬角膜均有着色,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第7d以后,D组角膜着色面积明显少于前三组,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6)眼内压对比:术后3d时,所有实验犬眼压较低,在术后7d开始时眼压全部在正常值范围内,D组眼压恢复最快,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7)泪液量对比:第3d时,所有组实验犬泪液量分泌均有增加,第7d时,B、C、D三组犬泪液量开始有下降趋势,D组泪液量恢复速度最快,到21d时C、D两组泪液量基本恢复至正常值范围,D组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8)组织切片观察:A组犬角膜基质层纤维排列最混乱,上皮恢复速度较慢,并且在术后第35d时有上皮与基质层分裂现象;B、C两组较A组,角膜基质层纤维排列相对较规则,上皮细胞恢复较完整;D组角膜上皮细胞层恢复速度最快,角膜表面平滑,角膜基质层纤维排列整齐。由上述结果得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环孢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滴眼,可以明显减轻犬角膜移植术后的炎症反应,防止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有利于促进角膜上皮和基质的尽快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王一帆[8](2016)在《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人工泪液治疗肝郁气滞型干眼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分析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肝郁气滞型干眼的疗效,从而找到中西医治疗干眼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收入符合肝郁气滞型干眼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平均两组,两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组予口服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中药配方颗粒,同时予聚乙烯醇滴眼液点眼;对照组单纯予聚乙烯醇滴眼液点眼。两周为一个疗程,共两个疗程(观察过程中脱落4例患者),记录治疗前、中、后两组患者眼表症状计分、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FLT)和泪液分泌实验(SIT)的结果,并进行组内、组间对比。结果:1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5%,两组的有效率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2周、治疗4周后干涩、异物感、烧灼感、视疲劳及泪膜破裂时间(BUT)组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畏光、泪液分泌量(SIT)及角膜染色实验(FLT)组内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和治疗时间呈正相关,即治疗时间越长症状缓解越明显,泪膜破裂时间越长,而畏光、泪液分泌量及角膜染色差异不明显。3治疗4周后两组眼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症状计分及BUT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视物疲劳、畏光计分及SIT、FLT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改善眼干涩、异物感、烧灼感及延长BUT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在缓解视物疲劳、畏光,增加泪液分泌量和修复角膜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和治疗时间呈正相关,即治疗时间越长症状缓解越明显,泪膜破裂时间越长。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两组治疗方式均能改善眼干涩、异物感、烧灼感及延长BUT,均不能明显改善畏光、SIT、FLT的情况。

李璐瑶[9](2016)在《bFGF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治疗大鼠角膜碱烧伤的效果观察》文中指出角膜损伤是兽医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该病可造成角膜感染、混浊及新生血管,形成瘢痕,使透明度下降,严重者引起角膜溃疡,继而穿孔。若治疗不当,部分疾病还可继发前葡萄膜炎、青光眼、白内障等。本试验使用大鼠建立角膜碱烧伤模型,模拟动物角膜损伤的临床特点,联合使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地塞米松(DXM)、妥布霉素(TOB)点眼治疗,通过对大鼠角膜缺损、角膜混浊度、新生血管的临床评分和病理组织学观察,评价联合用药对角膜损伤的治疗效果,为动物角膜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资料。选取健康Wistar大鼠55只,体重200-250g,将直径4mm的圆形滤纸片用lmol/L NaOH溶液浸湿,置于角膜中央,1min后取走滤纸片,并用无菌生理盐水洗除角膜表面多余液体,制成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将碱烧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五组:A组为碱烧伤组(n=20),B组使用bFGF(n=20), TB组为TOB与bFGF联合用药(n=20),TD组为TOB与DXM联合用药(n=20),TDB组为bFGF、TOB与DXM联合用药(n=20)。A组不予用药;B组点眼治疗,3次/日,1滴/次;TB、TD、TDB组每种药间隔1h点眼1次,3次/日,1滴/次。每组于造模后第1、3、7、14、21和35天用眼压计测量眼内压,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大鼠角膜水肿、新生血管及上皮修复的情况并记录评分。分别在造模后第3、7、14和35天采集大鼠角膜,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如下:(1)大鼠角膜碱烧伤后,可见角膜水肿、混浊,透明度下降,但虹膜纹理可见。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损伤区域的角膜上皮细胞完全缺失,基质层间隙增大,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基质层与内皮层分离。(2)大鼠角膜混浊度比较:用药后第1天,TDB组与其他组相比其混浊度最低,且在第1天和3天时显着低于A组(P<0.01);第7天时,TDB组混浊度极显着低于A组(P<0.01),与TD组相比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第14天时,TDB组均显着低于A、B组(P<0.01)和TB组(P<0.05),但与TD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3)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比较:治疗后第1天,各组角膜均无新生血管形成;第3天时,角膜上出现新生血管,TDB组明显少于A组和B组(P<0.01),但与TB组、TD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第7天时,TDB组明显少于A组、B组和TB组(P<0.01),但与TD组无显着性差异;第14天时,TDB组也明显少于A组、B组和TB组(P<0.01),但与TD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4)大鼠角膜缺损率比较:治疗后第1天,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第3天时,TDB组角膜缺损率显着低于A组(P<0.01),但与B组、TB组和TD组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第7天时,TDB组与其他4组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第14天,TDB组角膜缺损率显着低于TD组(P<0.01),但与A组、B组和TB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5)大鼠眼内压比较:治疗第1天时,TDB组与正常眼压无显着性差异(P>0.05);第3、7天时,TDB组高于正常眼压,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第14、21天时,TDB组低于正常眼压,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第35天时,TDB组低于正常眼压,呈极显着差异(P<0.01)。(6)大鼠角膜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治疗第3天时,TDB组角膜上皮细胞愈合1-2层,细胞形态基本完整,上皮层和基质层连接处不平整,排列稍许紊乱,但细胞之间紧密相联,未见明显间隙与裂痕,炎性细胞少;A组上皮细胞缺失,基质细胞向缺损部位填补,损伤边缘的角膜上皮层水肿,有大泡状病变,基质层间隙增大,排列紊乱,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第7天时,TDB组角膜上皮细胞愈合2-3层,细胞形态趋向完整,上皮层与基质层连接处相对平整,基质层未见炎性细胞浸润;A组上皮层缺失,炎性细胞分布于胶原纤维间隙,基质层上部出现渗出物。第14天时,TDB组上皮增生为5-6层,但在上皮细胞的胞浆内和最外层出现空泡样变化,细胞连接不紧密,基质层间隙增大,但未见炎性细胞浸润和红细胞;A组角膜上皮层愈合不均,基质层间有大量新生血管和成熟红细胞,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第35天时,TDB组角膜上皮的层数变少,上皮层内有空泡样变化,基质层间隙大,胶原纤维排列紊乱,间隙内有炎性细胞浸润;A组角膜上皮己基本愈合,呈4-5层,角膜基质层出现大量炎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间隙有新生血管和成熟红细胞。综上所述,bFGF、DXM和TOB联合使用7天可抑制角膜炎性反应,减轻角膜水肿程度,减少新生血管的形成,促进角膜碱烧伤的愈合。

陈海婷,冯雪艳,范玉香[10](2015)在《脐带血清对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治疗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对脐带血清对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常规治疗至少2周后无好转的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11例(16眼),应用脐带血清滴眼6次/d。用药后对患者的症状(疼痛、畏光、流泪)、体征(睫状充血或结膜充血,角膜上皮缺损的区域面积)进行记录,2周内上皮缺损完全愈合者评定为有效,24周愈合者评定为部分有效,超过4周或采用其它方法治疗者评定为无效。结果上皮缺损脐齐带血清治疗前平均病程为(68.56±41.97)d,上皮缺损面积为(8.74±7.23)mm2。脐带血清治疗有效12眼,部分有效3眼,无效1眼,然而,上皮缺损无效的1眼在用药7周后治愈。有效眼和部分有效眼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1.73±6.96)d。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疝。结论应用脐带血清滴眼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是安全和有效的。

二、联合用药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联合用药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自体血清治疗眼表疾病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眼化学伤
2 干眼症
3 角膜屈光术后
4 翼状胬肉切除术后
5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6 难治性角膜溃疡
7 角膜深层异物提出术后
8 持续性上皮缺损
9 其他

(2)102例犬细菌性角膜溃疡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手术对深层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角膜溃疡的病因和愈合机制
        1 角膜溃疡的病因与致病机制
        1.1 角膜溃疡的病因
        1.2 角膜溃疡的致病机制
        2 角膜上皮层伤口的愈合机制
        2.1 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在上皮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2.2 Toll样受体2
        2.3 蛋白酶在上皮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2.4 细胞外基质(ECM)在上皮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3 角膜基质伤口的愈合机制
        3.1 愈合过程中角膜细胞向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转化
        3.2 免疫系统细胞在基质修复中的作用
        3.3 创面愈合过程中基质细胞外基质的改建
        3.4 与基质创面愈合过程相关的信号通路
    第二章 治疗角膜溃疡方法的研究进展
        1 药物治疗
        2 角膜工程生物材料
        2.1 胶原蛋白
        2.2 丝素蛋白
        2.3 明胶
        2.4 脱细胞角膜
        2.5 壳聚糖
        2.6 其他合成聚合物水凝胶
        3 手术治疗
        3.1 角膜溃疡清创术
        3.2 结膜瓣遮盖术
        3.3 羊膜移植术
        3.4 穿透角膜移植术
        3.5 板层角膜移植术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第一章 102例犬角膜溃疡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细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1 材料
        1.1 临床病例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常用试剂配制
        2 方法
        2.1 样品采集
        2.2 细菌的分离和纯化培养
        2.3 MALDI Biotyper系统鉴定细菌和细菌保存
        2.4 药物敏感性试验
        3 结果
        3.1 病因
        3.2 发病率
        3.3 品种
        3.4 性别和年龄
        3.5 治疗方法
        3.6 治疗效果
        3.7 细菌学分类
        3.8 药物敏感性试验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不同治疗方法对犬伪中间葡萄球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药品和试剂
        1.3 试剂配制
        1.4 仪器和设备
        1.5 手术器械
        2 方法
        2.1 造模前准备
        2.2 麻醉与保定
        2.3 术部消毒
        2.4 角膜溃疡模型建立
        2.5 手术治疗前准备
        2.6 抗生素治疗组
        2.7 抗生素联合手术治疗组
        2.8 术后护理
        3 术后临床常规检查及裂隙灯观察
        3.1 临床检查
        3.2 裂隙灯检查
        3.3 治疗过程中犬泪液量检测
        3.4 犬眼内压测定
        4 统计分析
        5 结果
        5.1 抗生素治疗组裂隙灯观察的变化
        5.2 手术治疗组裂隙灯观察
        5.3 临床评分
        5.4 泪液量检测结果
        5.5 眼内压检测结果
        5.6 三种治疗方案的疗效
        5.7 三种治疗方案的愈合时间
        6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不同治疗方法对角膜溃疡模型犬角膜组织病理学与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试剂配制
        2 试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实验犬术前准备
        2.3 手术采样
        2.4 组织切片制作
        2.5 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基因表达量
        2.6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组织病理学观察
        3.1.1 抗生素治疗组组织病理学观察
        3.1.2 抗生素联合手术治疗组病理学切片观察
        3.2 qPCR检测角膜细胞因子的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带蒂板层角膜移植术对犬深层角膜溃疡临床病例的疗效观察
        1 材料与试剂
        1.1 材料
        1.2 临床病例介绍
        2 方法
        2.1 术前临床检查
        2.2 手术方法
        2.3 术后护理
        2.4 术后临床检查
        3 结果
        3.1 术前检查结果
        3.2 术后检查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附录

(3)睑板腺功能障碍对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言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技术路线
    2.4 统计分析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角膜移植术后泪膜分析
    3.3 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影响因素
    3.4 睑板腺功能障碍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4.1 角膜移植术后泪膜状态的变化
    4.2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因素
    4.3 睑板腺功能障碍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
    4.4 存在的不足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因素和防治药物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0.1%溴芬酸钠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0.1%溴芬酸钠对角膜碱烧伤诱导大鼠新生血管的作用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实验动物
        1.1.2 实验器材及试剂
        1.1.3 1 mol/L氢氧化钠(Na OH)溶液的配制
        1.1.4 大鼠CoNV模型的制备
        1.1.5 实验分组与治疗
        1.1.6 角膜混浊和水肿程度评分
        1.1.7 CoNV面积比率
        1.1.8 并发症情况
        1.1.9 苏木精-伊红(HE)染色
        1.1.10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不同碱烧伤时间角膜及CoNV情况
        1.2.2 45 秒碱烧伤后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1.2.3 角膜混浊和水肿程度评分
        1.2.4 CoNV面积比率
        1.2.5 角膜组织病理学改变
    1.3 讨论
        1.3.1 CoNV动物模型的建立
        1.3.2 0.1 %溴芬酸钠滴眼液对CoNV的作用
    1.4 小结
二、0.1%溴芬酸钠抑制角膜碱烧伤诱导大鼠新生血管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
    2.1 对象和方法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器材及试剂
        2.1.3 大鼠CoNV模型的制备及分组给药
        2.1.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2.1.5 RT-PCR检测
        2.1.6 ELISA检测
        2.1.7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2.2.2 RT-PCR检测
        2.2.3 ELISA检测
    2.3 讨论
        2.3.1 COX-2 参与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
        2.3.2 0.1 %溴芬酸钠通过调控COX-2及VEGF表达抑制CoNV形成
        2.3.3 不足之处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Wnt信号传导通路参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维生素A棕榈酸酯联合妥布霉素修复角膜上皮损伤(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2wk后疗效分析
    2.2 两组患者治疗2wk后干眼检测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3 讨论

(6)改良结膜瓣对犬惰性角膜溃疡疗效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犬惰性角膜溃疡的研究进展
        1.1 角膜的解剖生理
        1.1.1 角膜的上皮层
        1.1.2 角膜的基质层
        1.1.3 角膜的后弹力层
        1.1.4 角膜内皮层
        1.1.5 泪膜
        1.2 角膜溃疡的发生机制与病因概述
        1.2.1 角膜溃疡的发生机制
        1.2.2 角膜溃疡的病因
        1.3 角膜溃疡的临床分类
        1.4 惰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症状
        1.5 惰性角膜溃疡的临床诊断
        1.5.1 荧光剂染色
        1.5.2 孟加拉玫瑰红染色
        1.5.3 角膜上皮清创术
        1.5.4 惰性角膜溃疡的诊断标准
        1.6 角膜溃疡的愈合过程
        1.7 角膜溃疡的治疗原则
        1.8 犬惰性角膜溃疡手术治疗的研究概况
        1.8.1 角膜清创术
        1.8.2 角膜格状切开术
        1.8.3 金刚砂车针治疗术
        1.8.4 犬惰性角膜溃疡结膜瓣遮盖术的研究进展
        1.8.4.1 传统结膜瓣遮盖术的作用机制
        1.8.4.2 传统结膜瓣遮盖术研究概况
        1.9 研究目的与意义
试验研究
    第二章 改良结膜瓣对犬惰性角膜溃疡疗效的临床观察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动物及分组
        2.1.2 试验仪器设备及药品
        2.1.3 试验所需手术器械
        2.2 试验方法
        2.2.1 角膜溃疡的术前评估
        2.2.2 角膜混浊度的评分标准
        2.2.3 角膜新生血管情况的评分标准
        2.2.4 角膜上皮缺损情况的评分标准
        2.2.5 疗效的判定标准
        2.2.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3 浅表惰性角膜溃疡的手术治疗
        2.3.1 术前准备
        2.3.2 传统结膜瓣遮盖术的操作
        2.3.3 改良边缘结膜瓣遮盖术的操作
        2.3.4 术后护理
        2.4 结果
        2.4.1 传统结膜瓣遮盖术术中术后眼表观察
        2.4.2 改良边缘结膜瓣遮盖术术中术后眼表观察
        2.4.3 两种手术方法术后角膜混浊度得分结果
        2.4.4 两种手术方法的术后角膜新生血管评分结果
        2.4.5 两种手术方法的术后角膜上皮缺损的评分结果
        2.4.6 两组手术治疗有效率的结果
        2.4.7 两组手术方法治疗溃疡愈合时间的结果
        2.5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犬角膜移植方法的建立及联合用药对角膜移植愈合效果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综述
    1 角膜移植的适应症
    2 角膜移植的手术方式
        2.1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
        2.2 板层角膜移植术(Lamellar keratoplasty,LPK)
        2.3 内皮移植术(Endothelial keratoplasty,EK)
    3 角膜移植的特殊性
    4 角膜移植免疫学
        4.1 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类型与特点
        4.2 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途径
        4.3 与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相关的因素
    5 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预防和常用治疗药物
        5.1 免疫排斥反应的预防
        5.2 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免疫排斥反应药物
    6 犬角膜的结构
        6.1 角膜上皮层
        6.2 角膜基质层
        6.3 角膜后弹力层
        6.4 角膜内皮层
        6.5 泪膜
    7 角膜伤口愈合的过程
        7.1 上皮愈合
        7.2 基质愈合
    8 国内外犬角膜移植研究进展
        8.1 国外犬角膜移植研究进展
        8.2 国内犬角膜移植研究进展
    9 bFGF在角膜移植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10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试验一 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方法的建立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药品和试剂
        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1.4 眼科手术器械
        2 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术前麻醉与保定
        2.3 术眼消毒
        2.4 供体植片的制备
        2.5 受体植床的制备
        2.6 角膜的缝合
        3 术后护理
        4 讨论
        4.1 术前准备的注意事项
        4.2 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3 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试验二 联合用药对犬角膜移植愈合效果的临床观察及相关血液学观察
        1 材料
        1.1 主要药品和试剂
        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1.3 试剂的配制
        2 实验动物的分组以及用药方法
        3 临床指标的观察
        3.1 裂隙灯观察
        3.2 犬眼压测量
        3.3 犬泪液量的测量
        3.4 犬全身静脉血的采集
        4 结果
        4.1 角膜移植后的裂隙灯下观察结果
        4.2 联合用药对犬角膜浑浊度评分结果的影响
        4.3 联合用药对犬角膜新生血管的影响
        4.4 联合用药对犬角膜水肿情况的影响
        4.5 联合用药对犬角膜上皮缺损情况的影响
        4.6 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结果
        4.7 联合用药对犬眼内压的影响
        4.8 联合用药对犬眼泪液量的影响
        4.9 联合用药对血液中白细胞数量的影响
        5 讨论
        参考文献
    试验三 联合用药对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愈合效果影响的组织学观察
        1 材料
        1.1 主要仪器与设备
        1.2 主要试剂
        1.3 试剂的配制
        2 方法
        2.1 采样与固定
        2.2 石蜡切片的制作
        2.3 HE染色
        3 结果
        3.1 正常犬角膜的组织结构
        3.2 第14d时各组犬角膜的病理组织结构
        3.3 第35d时各组角膜的病理组织结构
        4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8)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人工泪液治疗肝郁气滞型干眼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干眼的研究进展
        1 干眼的流行病学及相关危险因素
        1.1 干眼的流行病学
        1.2 干眼的相关危险因素
        2 干眼的分类
        3 干眼的诊断
        4 干眼的西医治疗
        4.1 去因治疗
        4.2 非药物治疗
        4.3 药物治疗
        4.4 手术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干眼的中医诊疗进展
        1 古代对干眼的定义
        2 辨证论治
        2.1 脏腑辨证
        2.2 气血津液辨证
        2.3 玄府辨证
        3 外治法
        3.1 针灸治疗
        3.2 局部熏蒸、雾化
        3.3 离子导入
        4 预防和调护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1 临床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观察指标
        1.7 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急预案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方案
        2.2 治疗周期
        3 疗效评定
        4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 总体病例质量
        2 一般资料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性别构成
        2.2 治疗组与对照组年龄构成
        2.3 治疗组与对照组病程比较
        2.4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计分比较
        2.5 治疗组与对照组客观检查指标比较
        3 疗效评定
        3.1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
        3.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分别比较
        3.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4 结论
    讨论与分析
        1 干眼的发病机制
        2 “玄府”学说与干眼
        3 中药组成及其药理作用探讨
        4 结果分析和问题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bFGF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治疗大鼠角膜碱烧伤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综述
    第一节 角膜的损伤
        1. 角膜的基本结构与解剖关系
        2. 角膜损伤的原因
        3. 角膜对损伤的病理反应
        4. 角膜损伤的治疗方法
        4.1. 药物治疗
        4.2. 角膜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
    第二节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角膜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1. bFGF的结构和作用机制
        2. bFGF的生物学作用
        2.1. 促进血管生成
        2.2. bFGF与角膜创伤修复及内皮—间充质转化
        2.3. bFGF与瘢痕的关系
        2.4. bFGF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
    第三节 试验研究的目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试验一 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的建立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相关试剂的配制
        2. 方法
        2.1. 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的建立
        2.2. 裂隙灯观察
        2.3. 样品的采集和固定
        2.4. 石蜡切片的制作
        2.5. HE染色
        3. 结果
        3.1. 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的病理变化
        3.2. 大鼠角膜碱烧伤的病理组织学变化
        4. 讨论
        4.1. 角膜碱烧伤的损伤与修复
        4.2. 使用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的原因
        参考文献
    试验二 联合用药治疗大鼠角膜碱烧伤的临床观察
        1. 材料
        1.1. 主要仪器与设备
        1.2. 主要试剂与材料
        1.3. 试剂的配制
        2. 实验动物分组及用药方法
        3. 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评价
        3.1. 大鼠角膜混浊度评分标准
        3.2. 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评分
        3.3. 大鼠角膜上皮缺损率评价
        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 结果
        5.1. 不同用药对大鼠角膜混浊度的影响
        5.2. 不同用药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影响的观察结果
        5.3. 不同用药对大鼠角膜上皮缺损影响的结果观察
        5.4. 不同用药对大鼠IOP影响的结果
        6. 讨论
        6.1. 联合用药对大鼠角膜混浊度的影响
        6.2. 联合用药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影响
        6.3. 联合用药对大鼠角膜上皮缺损修复的影响
        6.4. 联合用药对大鼠眼内压的影响
        参考文献
    试验三 联合用药治疗大鼠角膜碱烧伤的组织学观察
        1. 材料
        1.1. 主要仪器
        1.2. 主要试剂
        1.3. 相关试剂的配制
        2. 方法
        2.1. 采样与固定
        2.2. 石蜡切片的制作
        2.3. HE染色
        3. 结果
        3.1. 正常角膜的组织结构
        3.2. 第3天各试验组角膜的病理组织结构
        3.3. 第7天时各试验组角膜病理组织结构
        3.4. 第14天时各实验组角膜病理组织结构
        3.5. 第35天时各实验组角膜病理组织结构
        4. 讨论
        4.1. 联合用药对角膜炎性细胞浸润的影响
        4.2. 联合用药对角膜基质细胞的影响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四、联合用药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自体血清治疗眼表疾病的应用[J]. 陈敏,高娜,黄秀蓉,成章.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22(01)
  • [2]102例犬细菌性角膜溃疡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手术对深层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D]. 张红超. 扬州大学, 2021
  • [3]睑板腺功能障碍对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影响的临床观察[D]. 刘浩文. 大理大学, 2021(09)
  • [4]0.1%溴芬酸钠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高奕晨.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5]维生素A棕榈酸酯联合妥布霉素修复角膜上皮损伤[J]. 金慧瑜,严涛. 国际眼科杂志, 2019(02)
  • [6]改良结膜瓣对犬惰性角膜溃疡疗效的临床观察[D]. 毕少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11)
  • [7]犬角膜移植方法的建立及联合用药对角膜移植愈合效果影响的研究[D]. 李俊. 扬州大学, 2017(02)
  • [8]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人工泪液治疗肝郁气滞型干眼临床疗效观察[D]. 王一帆.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9]bFGF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治疗大鼠角膜碱烧伤的效果观察[D]. 李璐瑶. 扬州大学, 2016(02)
  • [10]脐带血清对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治疗效果[J]. 陈海婷,冯雪艳,范玉香.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5(01)

标签:;  ;  ;  ;  ;  

联合用药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