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发展趋势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发展趋势

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发展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王若冰[1](2021)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及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凭借着成本优势和优惠政策等措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至今已走过四十余载,大批跨国公司涌入中国,我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但是随着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现象逐渐出现;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经济活动逐渐围绕全球价值链进行发展并重构,也影响了跨国公司的投资走向和全球的产业转移趋势。本文结合当前中美贸易战、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全球价值链发展的背景,来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及其产生的影响。首先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历程,并从在华撤资的金额数目、企业数量、撤资行业以及在我国的地区分布这四个方面分析了撤资现状分析,并预测了趋势。其次,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探讨了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从全球方面来看,主要受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和国际产业转移趋势等方面的影响;在东道国方面,经营成本上升、税收制度改变和东道国产业崛起是主要影响因素;从跨国公司母国的角度看,主要是受其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等方面的影响;从跨国公司自身方面而言,主要有经营、管理不善及其母公司对全球市场战略重构的影响。接着对跨国公司在华撤资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包括对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影响和对于东道国的就业、国际贸易、国际收支平衡和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影响。中国应减小对于全球价值链的依赖程度,延长并完善国内供应链;以“一带一路”为依托构建区域价值链,成为价值链中的“引领者”;提高吸引外资的质量并出台相关政策来引导FDI在我国的区域和产业合理分布,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企业自身也要充分利用技术溢出效应,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转化为自身创新的动力,并不断提升研发能力,促进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向着上游地位攀升。

王昊[2](2020)在《在华电子业跨国公司向越南转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作为新兴“世界工厂”,吸引了大批包括电子行业在内的跨国公司对华投资,中国经济腾飞的40年中,跨国公司也逐渐从各级制造业到研发中心、渠道等全面扎根中国,充分享受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但是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与用地成本快速增长,中国政府实施本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外商投资优惠政策也慢慢取消,同时中国国内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中美贸易战等问题下,在华投资的电子业跨国公司也开始将在华产业向越南转移,利用越南低廉的成本优势以重新取得市场竞争优势。本文试图对转移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在华电子业跨国公司现阶段向越南转移的特征与动因是什么,中国与越南的投资环境相比各具有什么样的利弊与特点,更适合什么样层次的电子产业投资与发展,中国接下来应该如何有针对性地优化电子业投资环境以应对产业向越南转移,电子业跨国公司应该如何优化在华投资策略。本文通过数据详细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发展的历程和现在面临的问题,同时分析了跨国公司向越南转移的现状:在产业向越南转移的同时,电子业跨国公司在华技术密集型产业有加大投资的趋势,接下来分析了转移的动因:中越产业级差、转移后获得成本优势、现实层面因素(金融危机与中美贸易战)、追寻辐射更大的消费市场、越南投资优惠政策。之后基于关键因素评估法对中越的电子业投资环境作了对比分析,得出结论:越南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具有更好的投资环境,而中国现阶段相比越南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的优势已经不再,但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与研发方面则具有更好的投资环境。又通过对三星和英特尔公司的产业转移案例实践的分析,最终对中国政府如何应对产业向越南转移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电子业投资环境以更好的引资提出自己的解决措施,中国政府应该努力延缓人口红利下降,引导跨国公司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并进一步优化技术密集型电子产业投资环境:加大对高级要素的投入、坚持制造业转型升级、针对高新技术产业放开引资优惠政策、提高国内市场需求。并对电子行业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策略提出自己的建议。

李天惠[3](2020)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国公司与国家利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与母国、东道国为主要研究对象,讨论跨国企业与主权国家之间的相互协作与制约关系。当今,跨国公司已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主要行为体,在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日益加深,本文将探讨跨国公司在跨国投资经营活动以及参与国际经济事务时的作用与影响。作为不同的组织形式,跨国公司与主权国家分别有各自不同的利益需求。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核心行为体,其根本目标是获得经济收益,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跨国公司利益高度一致。市场的扩大让跨国公司拥有更多的议价优势和选择权,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并建立广泛的生产和销售网络。而国家追求的国家利益内涵更加广泛,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也要复杂的多。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各国之间利益出现交叉重叠,因此国家利益不再是完全排他的,对其的考量也须包含国际层面。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并非总是获利的。由于全球经济“不可能三角”的存在,国家利益与高度经济全球化之间存在着固有矛盾。而具体到跨国公司与母国以及东道国之间的关系,则表现为冲突与合作并存。跨国公司是母国经济与实力发展的重要引擎,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推移,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变得不再完全符合母国利益,当然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利益同样有重叠也有矛盾。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母国与东道国会根据利益需求制定相应政策引导、规制跨国公司的投资经营活动,避免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对国家产生不利影响。而跨国公司则希望得到尽可能多的“自由”,减少因国家管制给经营带来的阻碍。跨国公司促进着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对国际贸易也有着重要的贡献,但其导致的资本流动与贸易差会引发国家间的经贸摩擦。有时国家间经贸摩擦背后除了经济原因外还有更深的政治原因,比如大国竞争。在这种母国与东道国的矛盾关系中,跨国公司也是重要影响因素或受影响方。通过博弈论的研究方法,本文分析了国家间合作的可能性,而跨国公司作为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纽带,也发挥着调和国家之间矛盾的重要能动作用。由于跨国公司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资源调配能力使其在国内与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甚至导致国家被迫让渡部分经济权力。本文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虽然跨国公司的实力以及对国际经济议题的影响力还会进一步提升,但主权国家并不会过度让渡经济权力于跨国公司,跨国公司也无法完全替代国家在国际经济议题中的地位。但是为了减少国家间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跨国公司与母国的“剥离”也许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跨国公司与国家的利益竞争还会继续,但双方都应更加关注不同群体的利益关切。跨国公司应尽力协调母国与东道国、国内与国际市场上的冲突与发展,在追求企业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兼顾社会的平衡发展;而主权国家应多以合作的形式促进经济发展,避免滥用国家权力干预市场,以战略眼光保障国家长远利益的实现。

蔡元惠[4](2020)在《在华日企撤资的影响因素及其产业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经济不断发展,不仅逐渐融入国际市场,而且也形成了更开放的经济体。与此同时,各国企业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也在寻求着其他国家更具有优势的市场和资源。跨国企业的诞生充分利用了各国的要素禀赋,从而降低成本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中国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自然吸引了大批外资企业来华进行投资。21世纪初期,进入中国市场的大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产业,这类企业主要是想利用中国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于是随着中国产业逐渐升级、工资成本快速上涨、经济全球化导致竞争加剧等原因,近年来有部分在华日企选择撤出中国。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统计结果可知,近五年在华日企撤资数量维持在270家以上,该数量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撤资现象引起了各领域学者的关注。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在华日企撤资的影响因素并对各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还通过研究在华日企撤资现象对中国各产业的影响效应,不仅能对在华日企撤资现象做出前瞻性的分析和解读,而且将对中国正确认识日企撤资现象、完善吸引外资的格局、进一步完成产业升级、稳步构建开放型经济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影响在华日企撤资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经济方面也有非经济方面的原因,需要系统地对其进行分析讨论才能得出具有针对性的结论和建议。因此本文将利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以在华日企撤资作为研究对象,不仅对造成在华日企撤资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还会对在华日企撤资造成了哪些产业效应进行研究,这将是本文主要研究的两大方面。具体而言本文包括导论、相关文献综述、在华日企撤资的特征事实、在华日企撤资的影响因素分析、在华日企撤资的产业效应分析、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最后是结论这七部分。在上述基础上,本文选取在华日企撤资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外企员工工资上涨确实会导致在华日企撤资数量的上升,另外实证也表明中国政治稳定性与在华日企撤资呈负相关,中国政治越稳定越不会导致在华日企撤资;还从影响因素的重要度排序发现,为了应对在华日企撤资现象需要重点关注中国的经济自由度水平。其次在三类面板数据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在华日企撤资对于产业就业、投资和年底注册数量的影响效应当中,其对于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是最大的,策略建议要重点关注该方面。另外每类产业效应的18个行业时间趋势图中,可以发现制造业在产业就业、产业投资、产业年底注册数量方面都存在着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也侧面反映了中国经历着产业升级,是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这又解释了大部分在华日企撤资均在制造行业的原因。

郑宝玲[5](2019)在《B集团在华本土化战略的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使得各跨国公司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以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历了40年的高速发展后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发展潜力巨大,吸引了更多的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来华投资的跨国公司为了在中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更深的融入到当地经济发展中他们从生产、营销、产品研发、人力资源和管理等多方面入手调整并深化在华的本土化战略,形成了独特的具有中国当地特色的本土化的经营和管理模式,这种本土化战略的调整是跨国公司适应东道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他们根植于中国本土市场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本文首先介绍了跨国公司及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的内涵并介绍关于跨国公司的基本理论,接着通过文案调查、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B集团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进行调查分析。本文主要运用了AHP、EFE和IFE分析方法对B集团在华状况进行定量分析,运用PEST分析工具对中国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情况进行定性分析并就B集团在华本土化的主要指标进行预测;运用SWOT分析工具对B集团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具体分析并就合理的战略选择给出相关建议。然后,总结B集团在华本土化战略的不足提出合理优化意见并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提出一些启示和借鉴。

郑俊圭[6](2019)在《在华韩资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及其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传统经济学一直假设企业的唯一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然而,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关注企业在盈利活动之外,所承担的伦理、环境保护、改善社会福利等责任,即企业社会责任(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社会舆论中逐渐形成一种共识,即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需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仅有利于自己的社会形象,而且有助于企业的利润实现。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以企业社会责任为主题,以在华韩资企业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把CSR行为分为反应型CSR行为和战略型CSR行为,深入分析影响企业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因素。同时,本研究还把企业绩效分为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检验了各类CSR行为对企业绩效具体带来的影响。最后,本研究还验证了本土化在上述关系中产生的调节效应。本文的主要结论是:首先,分析了市场导向、创业导向、网络导向、利益相关者影响和进入东道国市场的动机等影响CSR行为的主要因素和CSR行为的相关关系。其中:市场导向与反应型CSR行为和战略型CSR行为均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创业导向对反应型CSR行为和战略型CSR行为均没有显着影响;网络导向对反应型CSR行为没有显着影响,但与战略型CSR行为存在正相关关系;利益相关者影响与反应型CSR行为和战略型CSR行为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以进入内销市场为目的的市场进入动机,与反应型CSR行为和战略型CSR行为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其次,市场导向和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存在部分正相关关系,但是网络导向对企业绩效没有显着影响。其中:市场导向与非财务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对财务绩效没有显着影响;创业导向与财务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对非财务绩效没有显着影响;网络导向对非财务绩效和财务绩效均没有显着影响。再次,反应型CSR行为和战略型CSR行为与非财务绩效均存在正相关关系。此外,对非财务绩效的战略型CSR行为的影响程度大于反应型CSR行为。而且,反应型CSR行为和战略型CSR行为,与财务绩效均也存在正相关关系。此外,对财务绩效的战略型CSR行为的影响程度不大于反应型CSR行为。这与先前文献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即前期的研究结果也适用于在华韩资企业。最后,本土化水平在主要CSR影响因素和CSR行为的关系之间,存在部分调节效应:第一,本土化在市场导向和CSR行为的关系之间,存在部分调节效应;第二,本土化在创业导向和CSR行为的关系之间不存在显着的调节效应;第三,本土化在网络导向和CSR行为的关系之间,存在部分调节效应;第四,本土化在利益相关者影响和CSR行为的关系之间,存在部分调节效应;第五,在东道国市场进入动机和CSR行为的关系之间,本土化存在部分正向的调节效应;第六,本土化在CSR行为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部分正向的调节效应。本研究的创新点如下:第一,将战略导向和CSR研究领域相结合,试图寻找新的CSR影响因素,分析其对CSR行为的关系,不仅丰富了战略导向和CSR行为之间关系的影响机理,还揭示了战略导向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如何影响CSR行为,为跨国公司的CSR研究和国际直接投资研究领域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第二,通过以将创造共享价值的概念引入CSR研究,将CSR行为分为反应型CSR行为和战略型CSR行为,并将企业绩效分为非财务绩效和财务绩效,进而分析CSR行为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包括创造共享价值在内的战略型CSR行为对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对创造共享价值和战略型CSR研究的实证研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三,首次表明本土化水平在CSR影响因素和CSR行为,CSR行为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上具有调节效果。将本土化扩大到了CSR研究领域,从新的角度发现了本土化效果。第四,在中国学术界首次对外资企业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实证分析了外资企业的CSR影响因素和CSR行为之间的关系及CSR行为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申世霞[7](2019)在《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发是企业核心职能之一,是企业提升国际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跨国公司实施全球布局的需要,在全球进行研发投资,设立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打破以往只在母国进行研发的局面。与此同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增长,国际地位显着提升,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良好的经济增长率、稳定的政治与社会环境、优质廉价的人力资源和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等因素,吸引了跨国公司来华研发投资并开展研发活动。本文先从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的基本理论出发,对外来研发投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选取市场规模、外商投资规模、科研水平、科研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这五个指标来研究其对我国吸收外来研发投资的影响情况,借助2010-2016年我国的24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做分析。通过构建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市场规模、外商投资规模、科研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对吸收跨国公司来华研发投资的影响较为显着,科研水平的影响一般。基于实证结果分析,文章最后对促进我国吸收外来研发投资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该结论及建议在一定程度上能为我国进一步争取外来研发投资提供参考。

王星雨[8](2019)在《战略管理视角下美国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从未停下对外开放的脚步。实践证明,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力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中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局势向复杂深刻演变,对开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提出新要求。理论研究应对如何更好地践行开放的发展理念和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予以回应。中国与美国是经济全球化框架中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FDI累计值常年持续增长,双边贸易互补性较强。不过从奥巴马时代的“出口倍增”计划到特朗普提出的“美国优先”战略,美国的对外投资政策导向发生变化,一系列单边贸易保护行为使得中美贸易关系阴云笼罩。美国跨国公司作为中美贸易的重要载体,由贸易摩擦带来经营环境产生的变化对其公司行为、决策产生直接影响。跨国公司的经营环境是中美贸易关系的现实映照,他们对中美贸易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他们的行为决策甚至影响到中美贸易关系发展的走向。美国跨国公司通过在华进行经营活动成为了两国间资源、产品和技术转移的主要通道,成为了推动中美贸易平衡的“稳压器”和“压舱石”,对美国在华跨国公司的研究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战略意义。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在华从事经营活动的跨国公司由于受国际宏观形势变化、市场竞争、东道国经验环境、母国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在部分行业中出现了跨国公司撤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跨国公司战略布局发生变动是正常的。当前,部分在华跨国公司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内涵不能准确的把握,对中国坚定的对外开放策略还有一定的疑虑,对在华投资的认识与中国实际国情的认识不匹配。美国企业是在华跨国公司中最核心的力量之一,对美国在华跨国公司撤资行为的研究是践行我国开放的发展理念和维持两国贸易关系的重点,而在理论整合的基础上构建系统的跨国公司撤资理论框架以描述、分析和解释问题,是美国跨国公司在华撤资问题研究的着力点。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一是“美国在华跨国公司撤资动机是什么”,即美国在华跨国公司撤资的驱动因素有哪些;二是“美国在华跨国公司撤资过程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即美国在华跨国公司执行撤资决策的影响因素是什么;三是“美国在华跨国公司撤资绩效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即跨国公司撤资绩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将美国跨国公司在华撤资问题置于战略管理的视角下,结合治理结构、外部环境和资源特性等理论,构建跨国公司撤资战略理论模型,从理论层面解构跨国公司撤资主体角色战略选择、剖析跨国公司撤资场域中的张力关系,从而推演得到跨国公司“动机-行为-绩效”撤资路径;尝试对撤资过程聚焦的三个维度予以实证验证,运用Meta分析跨国公司撤资决策的32篇高被引实证研究类文献;收集并筛选出115家美国在华跨国公司撤资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讨论;采取多元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对69家在华经营的美国跨国公司撤资后的绩效表现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理论层面:本文从撤资主体,撤资战略和撤资过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构建了跨国公司撤资战略理论体系。提出跨国公司子公司的正常发展是由内部网络机制和外部环境机制共同作用的,跨国公司的资源在不同子公司和母公司间流转,各子公司在资源交换过程中发展成长,成长过程中共享资源的同时也需要和不同的子公司竞争稀缺资源。海外子公司的角色和战略不断发生着调整和变化,通过对跨国公司子公司发展过程的梳理可以明确子公司的成长基础;东道国和母国经营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影响子公司的发展。因此,跨国公司撤资战略的特性受限于其子公司的战略角色。结合张力理论和环境适应性的撤资战略演化本文提出,在跨国公司的组织场域内部如果出现撤资战略,那么与撤资相关的组织元素会重组成一个撤资场域,子公司及其他相关组织的张力共同作用于撤资场域中。本文还提出跨国公司撤资战略的演进路径跨国公司撤资不是一个单一的决策执行过程,而是由识别、发展、选择、执行和反馈五个阶段组成的一个撤资系统。实证层面:首先本文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发现跨国公司绩效和撤资相关经验是影响撤资行为的主要因素。通过对之前跨国公司撤资方面实证研究文献梳理、研究发现跨国公司的不确定性、存量资源、多元化经营程度、股东集中度、绩效、经验、研发投入和子公司业务关联程度是学者们在研究跨国公司撤资动机问题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根据Meta分析的结果,跨国公司的存量资源、研发投入和子公司业务关联程度同质性较好,在不同的研究中几乎不存在变异现象,说明学者们对以上三个变量的认识和解释上存在的分歧较小,在纳入更多的文献进行分析后可以试图推导出一致的相关关系。另外跨国公司的绩效和经验虽然异质性较高,但是Meta分析的结果表明学者们的研究中绩效和经验对撤资行为是具有显着的相关关系。因此确定了跨国公司绩效和以往的交易经验是本文选取的主要撤资影响因素。其次,本文发现美国在华跨国公司的撤资决策主要受不确定性和自身绩效的影响,同时撤资相关经验对撤资绩效和决策起到调节作用。通过从实物期权视角和企业行为两个视角出发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经营绩效影响美国在华跨国公司资产撤资行为,跨国公司撤资的基本逻辑与企业行为理论一致,撤资的本质是问题搜索和冲突准解决的结合,企业的管理者对于小规模的亏损十分敏感(Bromiley等,2001),亏损的规模越大,跨国公司决策层剥离资产的概率越高。同时,生产成本的增加会强化绩效对剥离决策的影响,而企业通过以往并购和撤资行为所积累的经验知识会弱化这一关系,这体现了实物期权理论中经验可以为跨国公司创造战略弹性的观点。另外,不确定性对美国在华跨国公司资产撤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美国跨国公司在华经营程度的深入,跨国公司制定的决策应该是结合即期问题和远期谋划的系统性战略。不确定性是跨国公司经营中持续关注的重要因素,决定了管理者能否有效维持企业的运营效率(Bergh和Lawless,1998)和每一层级的治理成本。为了降低不确定性可能产生的影响跨国公司所采取的常用手段就是通过撤资(Keats和Hitt,1988)以重新分配资源,提高内部的管理水平和优化内部的治理结构。跨国公司生产成本的增加也会强化不确定性对撤资决策的作用。最后,跨国公司的撤资绩效主要受其自身经验和外部不确定性的影响,跨国公司的研发投入和存量资源分别起到负向和正向的调节作用。作为跨国公司战略管理中监测与评价环节中最主要的载体,对企业撤资绩效的研究在指导跨国公司战略决策方面意义重大。跨国公司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其积累的并购撤资经验都会对撤资绩效产生正向影响。面对较高的不确定性,及时采取撤资战略可以迅速出清风险,虽然不同的撤资战略适应的情景是不同的,但总体来说在不确定性较高时,采取风险规避决策对绩效表现是有益的。另外,跨国公司的并购经验和撤资经验越丰富,采取撤资战略后企业的绩效表现越优异。跨国公司常年累积的交易经验决定了其资源再分配的能力,资源再分配能力较强的跨国公司更容易做到精准、及时的分配资源,表现为在撤资后跨国公司可以获得较好的绩效反馈,所以撤资为这些企业带来更多的是机遇。本文提出的政策建议来源于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分别基于跨国公司视角和东道国视角,概述为以下几点:对我国政府建议在不扰乱市场环境的前提下防范美国跨国公司的撤资行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针对跨国公司在华经验缺失的问题,我国政府要加强对跨国公司的在华经营的业务指导,及时回应跨国公司的合理诉求,提高我国的营商环境形象。对跨国公司的建议是跨国公司需要具备足够的经验知识的储备以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环境;在撤资时,需要考虑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潜在机遇,对机遇的识别也需要知识、技术和经验的作用,在形势不明朗时,对外部环境变化保持高度警惕的同时采取理性的无为策略比盲目冲动地撤资更有可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本文可能存在三个创新之处:第一,尝试建构跨国公司撤资战略理论模型,研究美国在华跨国公司撤资过程。从战略管理的视角出发研究了美国跨国公司在华撤资问题,将张力理论应用于跨国公司撤资的研究中,讨论了撤资过程中跨国公司组织场域的特点,将撤资过程凝练为“动机-行为-绩效”演进路径,拓展了跨国公司撤资理论的研究。第二,运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文献分析。本文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讨论了影响跨国公司撤资动机主要因素,在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跨国公司撤资研究的异质性问题,结果表明跨国公司经验和绩效与撤资行为间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理清了跨国公司撤资研究的脉络。第三,探讨美国在华跨国公司撤资行为和绩效影响因素。本文以美国在华跨国公司的撤资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逻辑回归研究了跨国公司撤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确定性和跨国公司绩效直接导致美国在华跨国公司的撤资行为,而跨国公司的经验水平起到调节作用。本文还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了跨国公司撤资绩效的影响因素,补充了跨国公司撤资战略管理中的监测与评价环节,为跨国公司撤资决策制定提供了结果导向型的参考。

王宁[9](2019)在《美国跨国公司的话语权建构 ——基于中美经济外交的视角(2008-2018)》文中提出2018年对于在华经营的美国企业而言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2018年不仅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美建交以来双边关系最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作为21世纪初以来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基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多变的对华外交政策,经济关系从1998年至今在几乎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成为维护两国双边关系向良性发展的“压舱石”。而在特朗普执政时期,经济却已经有从“压舱石”向“政治武器”演变的趋势,因此,在当前多变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中美经济外交的地位不言而喻,对中美经济外交的现实和历史研究尤为必要。从21世界初经济外交这个理念被提出以来,中美两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在重大的经济议题上积极通过斡旋、谈判和利用国际机制等外交手段来解决经济领域的问题,这就为掌握经济权力和希望获取最大经济利益的经济权力主体和利益集团提出了新的课题和争夺话语权的新的领域,其中以美国跨国公司为主要代表。本篇论文首先在理论层面上通过阐释福柯的“话语权”理论来解释话语如何产生权力,以及话语权力的构成,话语实践的语境,并逐步延伸到国际关系领域中的国际话语权及其建构的五个维度。在理论上确定话语可以产生权力以及如何产生权力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关系中的“复合相互依赖”理论来提出美国跨国公司在中美经济外交中成为话语主体的理论和制度保证。在宏观制度层面上,通过分析中美经济外交机制的双层博弈机制和美国对外政策制定的权力结构,找到美国跨国公司在中美经济外交机制框架下拥有国际话语权的制度依据,即“话语语境”,再进一步在微观层面上采取传播学的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美国跨国公司的国际话语权建构的五个维度:话语主体、话语对象、话语内容、话语平台和话语效果来在“话语实践”维度进一步探讨美国跨国公司这一非国家行为体是如何在2008-2018年历时十年的中美经济外交中作为话语主体建构起自己的话语权力路径,并探讨该话语路径和机制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人民币汇率”、“中美双边投资协定”和“关税”三个案例进一步检验和探讨这一话语建构机制,并发掘影响其话语效果的因素。为了回答美国跨国公司在中美经济外交十年间不同阶段的变化,笔者通过对媒体的内容分析找寻变化背后的原因。最后,基于研究结果,笔者指出了该项研究对于当代中美经济外交的重大意义。

张会[10](2019)在《美国在华FDI对中美产业内贸易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在过去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FDI引进与产业内贸易是中国扩大开放、积极融入全球产业体系分工、产品价值链分工的重要抓手,成就了今天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FDI引进排名第一、货物进出口贸易全球第一的贸易大国地位。美国长期以来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和中国前十大FDI来源国之一。中国对来自美国投资的实际利用金额累计达到866.33亿美元,在华美资企业数累计达69631家,由在华的美资企业作为桥梁,串起了中美贸易,尤其是产业内贸易的蓬勃发展。据统计,2018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6598.4亿美元,其中产业内贸易额为2375.4亿美元,占比高达36%。美国在华FDI与中美产业内贸易的丰富实践与发展成就令人瞩目,通过该研究找准美国在华FDI、中美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规律,在当前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下,为更好发挥美国在华FDI对中美产业内贸易的量、质提升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从FDI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机理、FDI的产业内贸易效应评价以及产业内贸易的测度方法三个维度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形成本文的研究起点;第二章为FDI对产业内贸易影响的机理分析,主要通过对相关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投资理论进行理论探讨,寻求理论给养,从FDI的分工效应、链接效应、技术外溢效应三个方面,尝试构建FDI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机制理论,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指导;第三章为美国在华FDI的发展历程变化分析,主要对美国在华FDI规模、行业、地域等方面进行描述统计分析,把握其现状和特点;第四章为中美产业内贸易水平测度,主要采用GL指数、MIIT指数和GHM指数从静态与动态、总量与质量两大方面进行测度,客观评价中美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第五章美国在华FDI对中美产业内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主要基于1992-2001年与2002-2018年两个阶段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对美国在华FDI对中美产业内贸易的影响程度展开实证计量分析;第六章为美国在华FDI在促进中美产业内贸易发展中过程遇到的挑战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有三点:一是从理论上看,FDI主要通过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的分工效应、跨国公司分销体系的链接效应、东道国对技术学习吸收和母国对技术的信息传导的技术外溢效应对产业内贸易产生影响,其中分工效应充分条件、链接效应是必要条件、技术外溢效应是提升条件;二是从实证上讲,美国在华FDI对中美产业内贸易产生积极影响,发现在1992-2001年和2001-2018年两个时间段,美国在华FDI对中美产业内贸易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43和0.29;三是美国在华FDI在促进中美产业内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和问题,表现为:中美两国贸易成本较高,中国开放的投资领域较为狭窄,涉及的产业链不够宽,投资深度不够,对美国FDI的利用分布不均等主要障碍和问题,中美两国应从降低贸易成本、拓宽投资领域、产业链分工、加强技术交流等方面加以解决。

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发展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全球价值链视角下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及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现有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四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1 相关理论
    1.1 跨国公司的相关理论
        1.1.1 跨国公司的角色及其发展
        1.1.2 跨国公司投资的形式:对外直接投资
    1.2 全球价值链理论——跨国公司扩张或收缩行为的理论解释
        1.2.1 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发展
        1.2.2 全球价值链的分析维度
        1.2.3 全球价值链的驱动模式
        1.2.4 全球价值链的治理
        1.2.5 全球价值链中的产业升级
    1.3 跨国公司撤资的相关理论
        1.3.1 基于投资理论的角度
        1.3.2 基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
        1.3.3 基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
2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现状与趋势分析
    2.1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历程
        2.1.1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阶段
        2.1.2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规模
    2.2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现状分析
        2.2.1 撤资的金额数目分析
        2.2.2 撤资的企业数量分析
        2.2.3 撤资的区位特征分析
        2.2.4 撤资的行业分布
    2.3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趋势分析
    2.4 相关案例分析
        2.4.1 日本87 家企业迁出中国
        2.4.2 服装业在东亚的产业升级路径
3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
    3.1 全球化背景下经济贸易环境变化的影响
        3.1.1 金融危机使部分跨国公司经营陷入困境
        3.1.2 中美贸易战的影响
        3.1.3 新冠疫情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
        3.1.4 全球价值链中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的趋势
    3.2 我国制度因素与投资环境的变化
        3.2.1 跨国公司在华运营的成本上升
        3.2.2 我国的税收优惠力度减弱
        3.2.3 中国本土企业快速崛起形成竞争优势
    3.3 跨国公司母国的影响
    3.4 跨国公司自身的经营转型及战略定位
        3.4.1 产品的营销和推广未进行“本土化”改造
        3.4.2 管理模式和理念的差异
        3.4.3 公司总部对全球市场的战略重构
4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影响及建议
    4.1 对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
    4.2 对于中国的影响
        4.2.1 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4.2.2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4.2.3 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
        4.2.4 对我国产业结构及其升级的影响
    4.3 对策和建议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2)在华电子业跨国公司向越南转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产业转移相关研究
        1.2.2 国际直接投资相关研究
        1.2.3 投资环境相关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相关理论基础
    1.4 研究内容及目标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创新点
第二章 电子业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状况与面临的问题
    2.1 电子业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状况
        2.1.1 在华外商直接投资现状
        2.1.2 在华电子业实际使用外资额现状
        2.1.3 在华电子产业分布情况
    2.2 电子业跨国公司在华所面临的问题
        2.2.1 电子业跨国公司在华所面临的内部问题
        2.2.2 电子业跨国公司在华所面临的外部问题
第三章 电子业跨国公司向越南转移现状与动因分析
    3.1 电子业跨国公司向越南转移现状
        3.1.1 越南吸引外资情况
        3.1.2 电子业向越南转移的跨国公司情况
        3.1.3 转移后越南电子业的发展情况
        3.1.4 电子业跨国公司向越南转移特点
    3.2 电子业跨国公司向越南转移的动因分析
        3.2.1 基于产业级差的动因
        3.2.2 基于降低成本的动因
        3.2.3 基于现实层面因素的动因
        3.2.4 基于寻求辐射更大消费市场的动因
        3.2.5 基于越南引资优惠政策的动因
第四章 中越电子业投资环境对比分析——基于关键因素评估法
    4.1 降低成本类动机的中越电子业投资环境对比
        4.1.1 劳动力结构与成本
        4.1.2 土地费用
    4.2 开拓市场类动机的中越电子业投资环境对比
        4.2.1 市场规模
        4.2.2 文化环境
        4.2.3 运输条件
    4.3 获得原料类动机的中越电子业投资环境对比
        4.3.1 通货膨胀
        4.3.2 产业链条件
    4.4 风险分散类动机的中越电子业投资环境对比
    4.5 获得当地生产与管理优势动机的中越电子业投资环境对比
        4.5.1 科技发展水平
        4.5.2 教育水平
    4.6 投资环境小结
第五章 在华电子业跨国公司向越南转移案例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5.1 三星公司向越南转移案例分析
        5.1.1 在华发展历程
        5.1.2 向越南转移情况
        5.1.3 三星选择投资地动因
    5.2 英特尔向越南转移案例分析
        5.2.1 在华发展历程
        5.2.2 向越南转移情况
        5.2.3 英特尔选择投资地动因
    5.3 对中国的启示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对中国政府的对策建议
        6.2.1 延缓中国人口红利的下降
        6.2.2 引导电子业跨国公司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
        6.2.3 持续加大对高级要素投入力度
        6.2.4 持续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6.2.5 针对高新技术电子产业放开引资优惠政策
        6.2.6 提升投资便利化,提高企业交易效率
        6.2.7 持续扩大国内市场需求
        6.2.8 培育电子业产业集群
    6.3 对电子业跨国公司的在华投资策略建议
        6.3.1 选择在华投资技术密集型产业与研发
        6.3.2 选择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进行产业转移
        6.3.3 选择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投资建厂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国公司与国家利益(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
    三、论文结构与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博弈论分析法
        (三)比较分析法
        (四)案例分析法
第一章 关于跨国公司的一般理论
    一、跨国公司及相关经济学理论
        (一)跨国公司的定义与分类
        (二)跨国公司的经济学理论
    二、跨国公司与主权国家——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一)自由主义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依附论
        (三)现实主义理论
    小结
第二章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利益
    一、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定义
        (二)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实力扩张
        (三)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利益分化
    二、国家利益
        (一)国家利益的界定
        (二)国家利益划分
        (三)国家利益特性
    三、经济全球化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一)经济全球化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二)经济全球化与国家利益矛盾的理论分析
        (三)经济全球化与不同国家利益矛盾的表现
        (四)经济全球化与国家利益矛盾长期存在
    小结
第三章 互动关系:跨国公司与主权国家
    一、跨国公司与主权国家
        (一)跨国公司与主权国家关系的变化发展
        (二)跨国公司与主权国家实力对比
        (三)跨国公司属性与主权国家的关联
    二、跨国公司与母国的博弈关系
        (一)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经营对母国的积极影响
        (二)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经营对母国的负面影响
        (三)母国对跨国公司影响的应对措施
    三、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的博弈关系
        (一)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的博弈能力
        (二)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的目标冲突
        (三)东道国的投资政策制定
    小结
第四章 三方博弈:母国、东道国与跨国公司
    一、“跨国公司——母国——东道国”三方博弈
        (一)三方博弈的假设
        (二)达成合作博弈的可能性
        (三)三方博弈方式
    二、三方博弈框架下的跨国公司战略选择
        (一)跨国公司的行为选择
        (二)跨国公司对国家间关系的影响与依赖
        (三)跨国公司的战略选择
    小结
第五章 贸易争端背后的国家利益与跨国公司
    一、一般趋势:贸易争端、逆全球化现象与跨国公司
        (一)贸易争端的原因与表现
        (二)贸易争端与逆全球化现象
        (三)贸易争端影响下的跨国公司策略
    二、案例分析:从日美贸易争端到中美贸易争端
        (一)日美贸易争端概况
        (二)中美贸易争端与日美贸易争端的比较
        (三)中美贸易争端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四)中美贸易争端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影响
    小结
第六章 跨国公司与中国的国家利益
    一、中国的国家利益与跨国公司
        (一)中国国家利益的发展变化
        (二)跨国公司与中国国家利益的契合
    二、国家利益视角下的外国企业对华投资
        (一)跨国公司在华发展进程
        (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中国吸引外资的优势
        (四)中国进一步用好外资的措施与建议
    三、国家利益视角下的中国企业对外投资
        (一)中国跨国公司形成与发展
        (二)中国跨国公司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三)中国跨国公司投资发展趋势
        (四)中国跨国公司投资发展面临的问题
        (五)对中国跨国公司及国家发展的启示
    小结
结语
    一、基本论点
    二、政策启示
    三、研究不足与可进一步开展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4)在华日企撤资的影响因素及其产业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三、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相关文献综述
    第一节 外商撤资研究综述
        一、基于东道国角度的外商撤资硏究
        二、基于母国角度的外商撤资硏究
        三、基于国际角度的外商撤资硏究
        四、基于跨国企业战略管理角度的外商撤资硏究
    第二节 产业效应研究综述
        一、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的研究
        二、产业升级效应的研究
    第三节 外商撤资的产业效应分析
第二章 在华日企撤资的特征事实
    第一节 在华日企撤资的现状
    第二节 在华日企撤资的特征
        一、行业特征
        二、地区特征
        三、时间特征
    第三节 在华日企撤资的趋势
第三章 在华日企撤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影响在华日企撤资的因素
        一、经济因素
        二、非经济因素
    第二节 在华日企撤资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提出假设
        二、数据来源与模型设定
        三、计量方法与数据检验
        四、基准回归
        五、稳健性检验
        六、影响因素重要度排序
第四章 在华日企撤资的产业效应分析
    第一节 产业效应分类及数据来源
        一、产业效应分类
        二、数据来源
    第二节 变量描述及趋势分析
        一、变量描述
        二、变量趋势分析
    第三节 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一、模型设定
        二、基准回归
        三、稳健性检验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一、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在华日企撤资
        二、在华日企撤资主要出现在制造行业
        三、撤资行为将影响外资企业直接投资
        四、实证结果证实在华日企撤资相关研究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一、鼓励在华日企创新以应对成本上升压力
        二、日企要调整对华投资产业的类型
        三、积极引导日本在华撤资后的再投资
        四、维持稳定持续的宏观投资环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B集团在华本土化战略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宏观背景
        1.1.2 企业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对本土化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5.1 技术路线
        1.5.2 研究方法
第2章 理论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跨国公司
        2.1.2 本土化与本土化战略
    2.2 理论基础
        2.2.1 OLI理论
        2.2.2 比较优势理论
    2.3 分析工具
        2.3.1 EFE和 IFE
        2.3.2 PEST分析和SWOT分析
        2.3.3 AHP分析方法
第3章 B集团在华本土化战略现状调查分析
    3.1 B集团在华本土化的动因
        3.1.1 外部动因
        3.1.2 内部动因
    3.2 B集团在华本土化战略的现状
        3.2.1 研发的本土化
        3.2.2 生产的本土化
        3.2.3 管理的本土化
        3.2.4 人力资源的本土化
        3.2.5 产品和服务的本土化
        3.2.6 品牌的本土化
        3.2.7 文化的本土化
    3.3 B集团本土化现状调查方案设计与实施
        3.3.1 调查方案设计
        3.3.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3.3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3.4 B集团在华本土化战略调查结果分析
    3.5 B集团在华本土化战略存在的问题
        3.5.1 本土化运作迟缓、执行速度慢
        3.5.2 生产成本增加
        3.5.3 研发投资占比过高
        3.5.4 员工流动性大、离职率高
        3.5.5 本土人才储备不足
第4章 B集团在华本土化战略PEST和主要业务指标分析
    4.1 B集团在华本土化的PEST分析
        4.1.1 政治和法律因素
        4.1.2 经济因素
        4.1.3 社会和文化因素
        4.1.4 技术因素
    4.2 B集团在华主要业务指标趋势分析
        4.2.1 B集团销售业绩趋势分析
        4.2.2 B集团本土研发人员数量趋势分析
        4.2.3 B集团投资额趋势分析
        4.2.4 B集团耗能趋势分析
第5章 B集团在华本土化战略SWOT要素分析及评价
    5.1 B集团在华本土化的机会与威胁分析
        5.1.1 企业机会
        5.1.2 企业威胁
    5.2 B集团在华本土化的外部关键因素评价分析
    5.3 B集团本土化战略的优劣势分析
        5.3.1 企业优势
        5.3.2 企业劣势
    5.4 B集团在华本土化战略的内部关键因素评价分析
第6章 B集团在华本土化SWOT矩阵分析及相关建议
    6.1 B集团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的SWOT定性定量分析
        6.1.1 SWOT定性分析
        6.1.2 SWOT定量分析
    6.2 相关建议
    6.3 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启示
第7章 结论
    7.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7.2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B集团在华本土化战略调查问卷及结果
附录二:判断矩阵
附录三:专家基本信息

(6)在华韩资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及其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企业社会责任的兴起
        1.1.2 在华跨国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与本土化战略之间关系
        1.1.3 在华韩资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与本土化战略之间关系
        1.1.4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
    1.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界定
        1.3.2 市场导向的概念界定
        1.3.3 创业导向的概念界定
        1.3.4 网络导向的概念界定
        1.3.5 利益相关者的概念界定
        1.3.6 东道国市场进入动机的概念界定
        1.3.7 本土化的概念界定
        1.3.8 企业绩效的概念界定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步骤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步骤
    1.6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
        2.1.1 企业社会责任的演化
        2.1.2 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理论
        2.1.3 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研究
        2.1.4 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类型研究
        2.1.5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2.1.6 国内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2.1.7 小结
    2.2 市场导向研究综述
        2.2.1 市场导向的维度
        2.2.2 市场导向的相关研究
        2.2.3 小结
    2.3 创业导向研究综述
        2.3.1 创业导向的维度
        2.3.2 创业导向的相关研究
        2.3.3 小结
    2.4 网络导向研究综述
        2.4.1 网络导向的维度
        2.4.2 网络导向的相关研究
        2.4.3 小结
    2.5 利益相关者研究综述
        2.5.1 利益相关者的维度
        2.5.2 利益相关者的相关研究
        2.5.3 小结
    2.6 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研究综述
    2.7 本土化研究综述
        2.7.1 本土化的维度
        2.7.2 本土化的相关研究
        2.7.3 小结
    2.8 现有研究局限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模型与假设提出
    3.1 研究模型
        3.1.1 研究模型的框架
        3.1.2 研究模型的建立
    3.2 假设提出
        3.2.1 市场导向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直接影响
        3.2.2 市场导向对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
        3.2.3 创业导向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直接影响
        3.2.4 创业导向对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
        3.2.5 网络导向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直接影响
        3.2.6 网络导向对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
        3.2.7 利益相关者影响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直接影响
        3.2.8 东道国市场进入动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直接影响
        3.2.9 CSR行为对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
        3.2.10 本土化水平的调节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方法
    4.1 研究对象与调研过程
        4.1.1 研究对象
        4.1.2 研究设计
        4.1.3 数据收集与整理
        4.1.4 数据分析
    4.2 变量操作化定义与测量
        4.2.1 因变量
        4.2.2 自变量
        4.2.3 调节变量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果
    5.1 变量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1.1 地区及产业的分布
        5.1.2 投资时期的分布
        5.1.3 投资形态的分布
        5.1.4 销售市场的分布
        5.1.5 雇佣员工的现状
        5.1.6 CSR行为的类型
    5.2 量表质量验证
        5.2.1 探索性因子分析(EFA)的验证结果
        5.2.2 信度分析(Reliability Test)的验证结果
        5.2.3 验证性因子分析(CFA)的验证结果
    5.3 测量模型的拟合度检验
    5.4 测量模型的效度检验结果
        5.4.1 测量模型的收敛效度
        5.4.2 测量模型的区别效度
    5.5 同源误差检验
    5.6 研究假设的检验结果
    5.7 调节效应的检验结果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启示
        6.3.1 理论启示
        6.3.2 实践启示
        6.3.3 政策启示
    6.4 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6.4.1 研究的局限
        6.4.2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7)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2.3 研究方法
    1.3 论文可能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3.1 可能的创新之处
        1.3.2 可能不足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研发与研发国际化
    2.2 相关理论研究
        2.2.1 垄断优势理论
        2.2.2 内部化理论
        2.2.3 需求一资源理论
        2.2.4 研发分散与集中理论
        2.2.5 辅助资产理论
        2.2.6 HBE-HBA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国内研究现状
        2.3.2 国外研究现状
        2.3.3 文献述评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外来研发投资现状分析
    3.1 外来研发投资的回顾
    3.2 外来研发投资概述
        3.2.1 外来研发的投资方式
        3.2.2 外资研发机构的能级演变
    3.3 外来研发投资特征
        3.3.1 行业分布
        3.3.2 地区分布
        3.3.3 投资区位特点
    3.4 外来研发投资效应
        3.4.1 促进我国技术创新
        3.4.2 一定程度抑制我国技术创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吸收外来研发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影响外来研发投资的一般因素分析
        4.1.1 市场规模
        4.1.2 外商投资规模
        4.1.3 科研水平
        4.1.4 科研人才
        4.1.5 知识产权保护程度
    4.2 影响来华研发投资的特殊因素分析
        4.2.1 市场规模
        4.2.2 外商投资规模
        4.2.3 科研水平
        4.2.4 科研人才
        4.2.5 研发公共环境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1 研究假设与变量选择
    5.2 数据说明
    5.3 模型设定、检验与分析
        5.3.1 模型设定
        5.3.2 模型检验
        5.3.3 回归分析
    5.4 实证结果与分析
        5.4.1 市场规模因素
        5.4.2 外商投资规模因素
        5.4.3 科研水平因素
        5.4.4 科研人才因素
        5.4.5 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因素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扩大市场规模,促进经济发展
        6.2.2 改善营商环境,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6.2.3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研发合作
        6.2.4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立法整治
        6.2.5 建立科技园区,实现聚集效应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战略管理视角下美国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现实意义
        1.1.3 理论价值
        1.1.4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概念厘定
        1.2.1 撤资的概念
        1.2.2 撤资的分类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重点与难点
        1.3.3 主要研究方法
    1.4 可能存在的创新之处
第2章 文献述评
    2.1 组织行为视角下跨国公司撤资决策的文献述评
        2.1.1 基于前景理论的撤资决策研究
        2.1.2 基于企业行为理论的撤资决策研究
        2.1.3 基于威胁-僵化效应的撤资决策研究
    2.2 跨国公司撤资绩效的文献述评
        2.2.1 子公司视角的撤资绩效研究
        2.2.2 母公司视角的撤资绩效研究
    2.3 跨国公司撤资战略的文献述评
        2.3.1 战略管理视角下跨国公司撤资研究述评
        2.3.2 实物期权视角下的跨国公司撤资研究
        2.3.3 跨国公司资源分配视角下的撤资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跨国公司撤资战略的理论分析
    3.1 撤资主体: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角色机制
        3.1.1 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成长与发展机制
        3.1.2 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角色机制分析
        3.1.3 跨国公司撤资战略的选择机制分析
    3.2 战略选择:跨国公司撤资中的张力分析
        3.2.1 张力理论的演化基础
        3.2.2 环境适应型的跨国公司在华撤资战略类别
        3.2.3 基于张力理论的跨国公司撤资战略选择
    3.3 撤资过程:跨国公司撤资的“动机-行为-绩效”演进路径
        3.3.1 识别阶段
        3.3.2 发展阶段
        3.3.3 选择阶段
        3.3.4 执行阶段
        3.3.5 反馈阶段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跨国公司撤资动机的异质性检验和因素筛选:基于实证类文献的Meta分析
    4.1 Meta分析与跨国公司撤资
        4.1.1 Meta分析方法的简介
        4.1.2 Meta在经济学领域中的应用
        4.1.3 跨国公司撤资的Meta分析
    4.2 研究设计
        4.2.1 样本选取
        4.2.2 数据处理
        4.2.3 异质性检验
    4.3 研究结果分析
        4.3.1 不确定性
        4.3.2 跨国公司存量资源
        4.3.3 跨国公司多元化经营程度
        4.3.4 跨国公司股东集中度
        4.3.5 跨国公司绩效
        4.3.6 跨国公司经验
        4.3.7 跨国公司研发投入
        4.3.8 跨国公司与子公司业务相关度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美国在华跨国公司撤资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1.1 跨国公司绩效对撤资决策的影响
        5.1.2 跨国公司面临的不确定性对撤资决策的影响
        5.1.3 跨国公司经验对撤资决策的调节作用
    5.2 研究设计
        5.2.1 数据收集
        5.2.2 变量的选取
    5.3 研究过程与结果分析
        5.3.1 实证过程
        5.3.2 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节
第6章 美国在华跨国公司撤资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1.1 跨国公司不确定性与撤资绩效的关系
        6.1.2 跨国公司经验与撤资绩效的关系
        6.1.3 跨国公司研发投入程度对撤资绩效的调节作用
        6.1.4 跨国公司存量资源对撤资绩效的调节作用
    6.2 研究设计
        6.2.1 样本与数据
        6.2.2 模型构建
    6.3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6.3.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6.3.2 VIF检验分析
        6.3.3 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东道国视角的政策建议
        7.2.2 跨国公司视角的政策建议
    7.3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统计
附录2 未纳入Meta分析的解释变量统计表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9)美国跨国公司的话语权建构 ——基于中美经济外交的视角(2008-2018)(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篇章结构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权力与话语
    第二节 国际关系中的跨国公司话语权
    第三节 经济外交和跨国公司
    第四节 经济外交机制下的跨国公司话语权
    小结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方法
    小结
第三章 中美经济外交机制与美国跨国公司话语权
    第一节 中美经济外交与美国跨国公司
    第二节 美国对外政策制定机制与美国跨国公司
    小结
第四章 美国跨国公司在中美经济外交十年间的话语权建构
    第一节 中美经济外交包容化时期的“人民币汇率”议题(2008-2012年)
    第二节 中美经济外交竞治化时期的“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议题(2013-2016年)
    第三节 特朗普执政时期的“关税”议题(2017-2018年)
    小结
第五章 美国跨国公司在中美经济外交十年间的话语权变化
    第一节 话语主体的变化
    第二节 话语对象的变化
    第三节 话语平台的变化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研究发现
    第三节 对未来中美经济外交的启示
    第四节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美国在华跨国公司话语权指标、赋值及说明

(10)美国在华FDI对中美产业内贸易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FDI对产业内贸易影响传导路径
        1.2.2 FDI的产业内贸易效应评价
        1.2.3 产业内贸易测度方法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重点及思路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重点
        1.3.3 研究思路
        1.3.4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FDI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机理
    2.1 关于FDI对产业内贸易影响的相关理论
    2.2 FDI对产业内贸易影响的传导路径
3 美国在华FDI的发展变化及现状分析
    3.1 美国在华FDI的发展规模
    3.2 美国在华FDI的产业分布
    3.3 美国在华FDI的空间分布
4 中美产业内贸易水平测度
    4.1 GL、MIIT、GHM指数说明
        4.1.1 GL指数
        4.1.2 MIIT指数
        4.1.3 GHM指数
    4.2 各指数的数据来源说明
    4.3 各指数测算结果及分析
        4.3.1 GL指数结果分析
        4.3.2 MIIT指数结果分析
        4.3.3 GHM指数结果分析
5 美国在华FDI对中美产业内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模型设定及变量解释
        5.1.1 模型设定
        5.1.2 变量解释
    5.2 数据来源说明
    5.3 模型检验
        5.3.1 单位根检验
        5.3.2 协整性检验
    5.4 模型结果分析
    5.5 主要结论
6 美国在华FDI推动中美产业内贸易发展遇到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6.1 美国在华FDI推动中美产业内贸易中存在的挑战
        6.1.1 美国制造业回归计划,缩减中美产业内贸易量
        6.1.2 中美贸易战,牵制中美产业内贸易发展
        6.1.3 投资领域相对较窄
        6.1.4 美国在华FDI的产业分布不平衡
        6.1.5 贸易成本上升
        6.1.6 跨国公司对中国技术转移保守
        6.1.7 中国企业处于价值链低端
    6.2 对策建议
        6.2.1 加强对产业内贸易质量的重视
        6.2.2 注重加强高附加值的企业引入
        6.2.3 注重美国在华投资结构与贸易结构匹配程度
        6.2.4 注重培育创新型人才
        6.2.5 充分利用美国在华跨国公司的资金、技术、经验
        6.2.6 充分发挥美国在华FDI发展中国经济
        6.2.7 加强美国企业在中国的合作力度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发展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全球价值链视角下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及影响研究[D]. 王若冰.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在华电子业跨国公司向越南转移研究[D]. 王昊. 广西大学, 2020(07)
  • [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国公司与国家利益[D]. 李天惠. 外交学院, 2020(08)
  • [4]在华日企撤资的影响因素及其产业效应研究[D]. 蔡元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5]B集团在华本土化战略的优化研究[D]. 郑宝玲.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3)
  • [6]在华韩资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及其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 郑俊圭.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7]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D]. 申世霞.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
  • [8]战略管理视角下美国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研究[D]. 王星雨. 中央财经大学, 2019(08)
  • [9]美国跨国公司的话语权建构 ——基于中美经济外交的视角(2008-2018)[D]. 王宁.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07)
  • [10]美国在华FDI对中美产业内贸易影响研究[D]. 张会. 贵州财经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发展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