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剂量多巴胺、丹参治疗重症早产儿硬肿症32例(论文文献综述)
舒丽玲[1](2019)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硬肿症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多巴酚丁胺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患儿相关指标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 0%,高于对照组的80. 0%(P <0. 05);观察组反应好转、硬肿消退等相关指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能够促进患儿硬肿尽快消退,恢复正常体温,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爱莲[2](2018)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168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方法治疗,采用复温、保暖、纠正酸中毒、抗感染、静脉输入10%葡萄糖注射液,重症者用激素、输血浆及全血等对症处理,同时给予足量热卡、母乳及鼻饲牛奶。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 ml溶入10%葡萄糖注射液2 ml中静脉推注,2次/d,直至硬肿消失。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8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病死率11.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4.593,P=0.020、0.032)。观察组硬肿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90,P=0.004),两组患者复温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8,P=0.787)。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既符合中医理论,又符合现代医学关于本病的发病机制,其疗效好,治愈率高,病死率低。
徐青[3](2016)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效果。方法:将90例新生儿硬肿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静滴多巴酚丁胺,观察组联合应用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以静脉泵持续给药。结果:观察组患儿硬肿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可明显缩短硬肿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显着提高有效率。
邓平兰[4](2014)在《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识别危重症新生儿效能的评价》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评价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表(NewbornEarly Warning Scores,NEWS)识别病情恶化需转入NICU患儿的作用。方法:根据临床客观参数指标设计一种针对新生儿的早期预警评分表,应用该评分表对病情恶化需转入NICU的170例住院新生儿(NICU组)进行评估,同时选用180例病情稳定的患儿作为对照组(非NICU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确定NEWS识别危重症新生儿的最佳界值,计算其在识别病情恶化需转入NICU患儿的敏感度、特异度、Youden指数、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并和现有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表(Pediatric Early Warning Scores,PEWS)的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病情恶化需转入NICU的170例病人中,其NEWS评分为[3(2,4)],病情稳定的非NICU组得分为[0(0,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278,P<0.05)。NEWS在识别病情恶化需转入NICU病人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8(95%CI),最佳界值是2分,敏感度、特异度和Youden指数分别为87.6%、97.2%和84.8%,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8%、89.3%。对NICU组中患呼吸相关疾病和败血症患儿NEWS评分的灵敏度可达95.3%,特异度达97.2%。且NEWS的敏感度高于现有的PEWS [PEWS1(27.1%)、PEW2(56.5%)],三者间的特异度差异不明显(97.2%vs100.0%、100.0%)。结论:NEWS能很好的及时识别出病情恶化需转入NICU重症监护和干预治疗的新生儿,也能反映出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PEWS相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其评价指标简便易行,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邓平兰,韦红[5](2014)在《丹参制剂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临床应用概况》文中提出新生儿硬肿症(sclerema neonatorum,SN)[1-2]也称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neonatal cold injury syndrome)或新生儿冷伤(cold injury),是新生儿期常见临床综合征之一,多发生在寒冷季节或并发于重症感染、颅内出血、窒息缺氧、早产及低出生体质量儿,主要表现为低体温、皮肤硬肿及多脏器功能损害。临床上按皮肤硬肿面积占全身百分数分为轻、中、重度,且硬肿面积与病情及预后关系密切,各器官功能损害越大,病情越重,病死率越高。硬肿多为对称性,包括皮脂硬化和水肿两种变化,累及的多发部位顺
吴清岩[6](2012)在《小剂量多巴胺、酚妥拉明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新生儿硬肿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5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应用小剂量多巴胺、酚妥拉明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照组22例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8%,对照组为59.0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治疗组复温时间、硬肿消退时间及患儿住院时间显着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小剂量多巴胺、酚妥拉明静滴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显着。
王荣坤[7](2000)在《小剂量多巴胺、丹参治疗重症早产儿硬肿症32例》文中认为
樊红敏,余建明[8](2009)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60例效果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比较2组患儿体温回升时间、硬肿消退时间、住院天数及治愈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6.7%,对照组80.0%,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体温回升、硬肿消退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短,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确切。
罗志英[9](2006)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对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新生儿硬肿症患儿102例,治疗组52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与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4.2%,对照组7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可提高新生儿硬肿症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小,使用安全。
徐卫,李居侠[10](2006)在《速尿及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速尿及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方法将9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其中治疗组加用速尿每次0.51mg/kg,每日13次,多巴胺2.55μg.kg-1.min-1维持静滴治疗。结果治疗组新生儿硬肿消退天数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速尿及小剂量多巴胺联合静脉滴注可明显提高新生儿硬肿症临床治疗效果。
二、小剂量多巴胺、丹参治疗重症早产儿硬肿症3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剂量多巴胺、丹参治疗重症早产儿硬肿症32例(论文提纲范文)
(1)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3]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治疗效果比较 |
2.2 相关指标及住院时间比较 |
3 讨论 |
(2)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评定标准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硬肿消失时间、复温时间比较 |
3 讨论 |
(4)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识别危重症新生儿效能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丹参制剂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临床应用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丹参制剂及其药理作用 |
2 临床应用 |
2.1 静脉用药 |
2.2 局部外用 |
2.3 联合其他用药 |
3 展望 |
(7)小剂量多巴胺、丹参治疗重症早产儿硬肿症32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讨 论 |
(9)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项目 |
1.4 疗效判定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
2.2 两组疗效比较 |
3 讨论 |
(10)速尿及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疗效判定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两组间治疗效果的比较 见表1。 |
2.2 两组硬肿消退及住院时间比较 见表2。 |
2.3 两组血电解度检测结果 |
3 讨 论 |
四、小剂量多巴胺、丹参治疗重症早产儿硬肿症3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 舒丽玲.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08)
- [2]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效果观察[J]. 王爱莲. 中外医学研究, 2018(19)
- [3]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效果观察[J]. 徐青. 中国社区医师, 2016(04)
- [4]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识别危重症新生儿效能的评价[D]. 邓平兰. 重庆医科大学, 2014(03)
- [5]丹参制剂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临床应用概况[J]. 邓平兰,韦红. 现代医药卫生, 2014(05)
- [6]小剂量多巴胺、酚妥拉明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观察[J]. 吴清岩.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21)
- [7]小剂量多巴胺、丹参治疗重症早产儿硬肿症32例[J]. 王荣坤.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 2000(06)
- [8]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60例效果观察[J]. 樊红敏,余建明. 实用临床医学, 2009(09)
- [9]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临床观察[J]. 罗志英. 儿科药学杂志, 2006(05)
- [10]速尿及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观察[J]. 徐卫,李居侠. 重庆医学, 2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