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级铁路继续采购大型大功率内燃机车

美国一级铁路继续采购大型大功率内燃机车

一、美国一级铁路继续大量购置大功率内燃机车(论文文献综述)

田睿[1](2019)在《美国铁路机车的发展》文中研究指明分析了美国一级铁路公司及主要机车制造商的现状;介绍了美国铁路新型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的结构及参数;总结了美国铁路新型机车的技术优势和发展方向;提出美国铁路机车技术的发展对我国铁路具有借鉴意义。

王文霞[2](2016)在《DF系列内燃机车整车称重及调簧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机车组装完成后,机车轮(轴)传递到轨道上的作用力不相同,影响牵引黏着力的有效发挥,还可能造成轮对在运行过程中呈现多边形磨损及造成机车轨道呈现波浪形状磨损。此时将对机车的使用寿命产生不利影响,还将造成行车安全隐患。机车称重调簧用来合理的分配机车各轴的承重力,可能直接影响机车静止状态下每一根轴两只轮对上的重量。最终将直接影响整个机车黏着牵引力的发挥和机车牵引运动性能的优劣。而目前,DF系列内燃机车整车称重及调簧工艺还处在效率低、误差大和范围小的状态下。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DF系列内燃机车整车称重及调簧工艺就显得非常必要。本论文以引进美国GE公司技术的HXN5机车为基础,通过对比HXN5与DF8B机车的结构、工艺与原理,系统的阐述了DF8BI机车一、二系悬挂结构;介绍了机车重量分配的有关技术要求;接着分析了DF8BI机车重量分配与调簧工艺之间的限制要求;对机车调簧的可行范围及机车边际轴重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并编制了DF8BI机车轴重计算公式程序;最终在DF8BI机车整车上进行了工艺试验。本次研究实现了DF8BI机车整车称重及调簧工艺系统化、科学化,提高了机车轴重分配的准确性,也确保了工艺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并提高生产过程中的效率。

穆鑫[3](2014)在《我国既有线运用27t轴重货车技术经济研究》文中认为“高速”与“重载”是世界铁路发展的永恒目标。我国高速铁经过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货运重载技术,虽经过近30年的努力已经得到很大提高,但由于我国铁路货车轴重普遍偏低,导致铁路货运能力长时间内未能得到有效提升,使得我国当前铁路货运发展与国外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严重不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为此,《铁路主要技术政策》和《铁路“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既有和新建煤运通道发展重载线路和重载运输技术。原铁道部同时下发科技研究开发项目“既有线开行大轴重列车关键技术研究——既有线运用27t轴重货车技术经济论证(2012J008-B)”,对于此项中国铁路重大技术决策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本文就是以该项目为依托,对既有线运用27t轴重货车的技术经济性进行研究,深入分析既有线运用27t轴重货车的经济性和可行性,为铁路的货运发展决策提供技术支撑。论文首先通过对国外货运铁路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根据国外重载货运铁路发展的经验及我国的货运现状,提出了我国现阶段铁路货运发展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国民经济发展、不断增长的大宗物资运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货运现代化技术等方面论述了既有线对应用大轴重货车的需求;同时结合现场测试、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从线路、桥涵、编组站驼峰、站场及机车车辆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既有线运用27t轴重货车的技术可行性,并对不适应大轴重货车的铁路设备设施提出了改造方案的建议;应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DEA方法、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对既有线运用27t轴重货车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既有线运用27t轴重货车的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最后,根据需求分析、可行性及经济效益分析的结果,得出了既有线运用27t轴重货车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社会效益显着的结论,并给出了既有线运用27t轴重货车分批量、分阶段、分年度实施建议方案。本文对我国既有线运用27t轴重货车技术经济性的系统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得到的大量数据以及相应的研究结果对我国铁路重载货运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可以为我国铁路货运发展决策提供有利的技术依据。

符银萍[4](2014)在《A公司GE项目运行环境风险管理案例研究》文中指出铁路投资项目具有耗资大、工期长、政策性强的特点,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风险可能会带来损失甚至灾难,也可能带来收益,关键是如何应对风险,如何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2011年之前的几年内,中国铁路建设蓬勃发展,大规模的投资带来了铁路相关行业的大规模技术改造、产能扩充项目上马,目前,这些项目基本已经完成了施工建设,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然而中国铁路市场目前的运行环境较前几年已大幅收紧,由此造成了现在许多铁路装备制造企业的产能过剩,企业的资产回报率面临严峻考验。因此铁路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和推广对促进我国铁路及其相关产业的经济稳定、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论文就项目风险管理、项目运行环境风险等内容,选取一家铁路移动装备制造企业,开展了项目运行环境风险及其管理对策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实施后所遇到的运行环境风险,通过运用项目风险管理、运行环境分析相关理论,结合企业所处行业的特性和现状,深入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和所带来的影响,并从提升项目的利用率、改善企业经营效益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管理措施。文章一共分4章,第1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以及论文的写作目的、意义;第2章主要介绍了项目的具体情况,并对项目实施前的运行环境进行了简单分析;第3章分别介绍了项目风险、项目风险管理、项目运行环境分析的相关,并根据理论,对项目的运行环境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第4章则根据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对照第3章分析的风险因素,提出了企业可采取的管理措施。

陈政[5](2013)在《我国铁路运输业产业创新系统模式及创新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该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铁路运输作为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迅速、便利、经济、环保、安全、运量大、运输成本低、连续性强等优势,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我国铁路从无到有,从国外引进到自主研发,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在中国铁路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技术发展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因素对中国铁路的发展道路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铁路自从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以后,就同中国近现代经济、政治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走过了一段长期艰难曲折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铁路揭开了新的一页,发展速度大大提升,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在经历蒸汽机时代、内燃机和柴油机时代、低速电气化时代后,走向高速铁路时代。2008年8月1日,在北京奥运会前夕,最高运营时速达到350km的京津城际铁路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我国进入高速铁路发展时代,随后武广高铁、郑西高铁、沪宁城际等相继投入运营,预示着高速铁路发展春天的到来。目前,我国的高速铁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列车时速突破300km/h大关,正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前进。简言之,高速铁路是在我国运输供需矛盾紧张的情况下运用而生的,其快速发展离不开行业创新技术的发展。本文用产业创新系统模式和历史友好模式来系统研究铁路行业的发展,描绘我国铁路运输业的产业创新系统,分析我国铁路运输业创新影响因素之所在。通过回顾中国铁路技术发展的历史,找到影响中国铁路技术发展的关键事件,通过情景分析得出这些关键事件之间潜在的逻辑关系,建立一个中国铁路运输业技术发展的历史友好模型的理论模型,总结出中国铁路技术发展的主要模式,从而为以后铁路技术发展指导方向,为今后我国铁路运输业的规划提供理论参考。

刘静[6](2013)在《复杂产品系统集成商创新控制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的关键环节。复杂产品系统是指研发投入大、技术含量高、生产周期长、单件或小批量定制化生产的大型产品、系统或基础设施。复杂产品系统集成商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整个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且可以带动整个产业的技术升级与产业发展。英国和欧盟国家通过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且成为其在国际经济中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复杂产品系统制造业创新能力的薄弱,且因价值链控制权的缺失中国制造业始终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具有控制力效应的复杂产品系统集成商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和技术提升过程中亟需关注的议题。本论文以复杂产品系统制造集成商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展开复杂产品系统集成商创新控制力研究,深入挖掘创新控制力的结构维度,并通过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研究视角,揭开复杂产品系统集成商创新控制力结构维度的关键要素及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演化特点。本研究主体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在对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过程与特点等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与调查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出复杂产品系统集成商创新控制力包括三个结构维度,即:核心技术控制力、组织控制力和市场控制力。进一步通过理论分析,从静态视角得出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核心技术控制力、组织控制力和市场控制力分别包含不同的关键要素,且从动态视角得出核心技术控制力、组织控制力和市场控制力在复杂产品系统制造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演化特点。因此,构建基于三个创新控制力结构维度和演化特点的复杂产品系统集成商创新控制力整合框架。第二,运用文献研究与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从静态视角得出复杂产品系统创新核心技术控制力的三个关键要素,即自主产品价值、技术体系平台和组合集成创新。在此基础上,基于企业进化理论,从动态视角构建了复杂产品系统创新核心技术控制力三个关键要素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演化特点的解释框架:自主产品价值——选择机制、技术体系平台——遗传机制、组合集成创新——变异机制,并运用验证性多案例研究方法对研究框架进行了检验。第三,运用文献研究和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从静态视角得出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组织控制力的三个关键要素,即价值链分解权、多组织协同控制和交互式组织学习。在此基础上,从动态视角运用调查统计嵌入式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得出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组织控制力三个关键要素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均有所提高,但其变化速度和在组织控制力中的主导地位存在差异。企业发展第一阶段,组织控制力主要表现为交互式组织学习能力,企业发展第二阶段,多组织协同控制能力相对第一阶段有了很大提高,该阶段企业的组织学习吸收能力也有进一步的提高,企业发展第三阶段,企业的组织控制力主要表现为多组织协同控制能力。第四,运用探索性多案例嵌入式调查统计分析方法,从静态视角得出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市场控制力的三个关键要素,即政治政策能力、差异竞争能力和客户价值链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方法构建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市场控制力函数,并从动态视角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通过对函数及参数影响因素的分析阐释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市场控制力三个关键要素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演化规律,即市场控制力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政治政策能力表现为由强到弱的演化趋势,差异竞争能力和客户价值链管理能力均表现为由弱到强的演变趋势。

张静[7](2012)在《北美内燃机车的最新发展》文中指出综合介绍了近年来北美内燃机车技术的最新发展,重点介绍了美国GE公司、EMD公司等主要机车制造商和铁路公司最新生产和运用的内燃机车和柴油机的主要特点和技术参数以及他们在内燃机车新技术、新产品和新部件开发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禤俊名,孙德花,刘帅[8](2010)在《第3章 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企业案例分析》文中认为宝钢:飞跃前行的钢铁巨人——技术创新体系强力支撑一、综述宝钢集团公司(简称"宝钢")是中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技术创新是宝钢战略发展的基石和重点。成立30年来,宝钢坚持学习创新,推进技术进步。宝钢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宝钢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有力地支撑了宝钢各相关发展阶段战略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经过多年

Thomas Estler,韩才元[9](2010)在《在激烈竞争中发展的美国内燃机车》文中指出美国在很多方面是一个令人惊奇的国家,在铁路运营方面也不例外。作为盈利的私营铁路公司,只从事货运业务。内燃机车为美国铁路货运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过去的25年中,如果没有内燃机车,美国铁路就不可能完成持续增长的货物运输。对于铁路公司的需求,机车工业始终能够快速作出正确的回应,从而促使美国铁路公司的业务得到迅速的发展。文中介绍了美国五代内燃机车产品的发展,美国铁路的内燃化,EMD公司和GE公司之间进行的激烈竞争,以及两大公司历年来所生产的各型内燃机车的主要参数。

Ekkehard Gartner,韩才元[10](2006)在《美国现代铁路内燃机车》文中提出简要介绍了美国铁路概况,重点介绍了美国铁路内燃机车及其传动技术的特点,描述了GE公司和GM公司客、货运内燃机车的最新发展。最后对美国铁路和欧洲铁路作了简要的比较。文中分析了EMD公司改用四冲程柴油机及美国目前仍大量应用交直流传动内燃机车的原因,并对发展6000英制马力内燃机车提出了一些观点。

二、美国一级铁路继续大量购置大功率内燃机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一级铁路继续大量购置大功率内燃机车(论文提纲范文)

(1)美国铁路机车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美国一级铁路的现状
2 美国铁路新型内燃机车
    2.1 燃用柴油的干线内燃机车
        2.1.1 GE公司采用的新技术
        2.1.2 EMD公司采用的新技术
        2.1.3 Siemens公司为美国提供的客运内燃机车
    2.2 燃用天然气的新型内燃机车
3 美国铁路新型电力机车和双动力源机车
4 美国铁路机车技术的新发展
5 结语

(2)DF系列内燃机车整车称重及调簧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机车发展的形势
        1.1.2 机车整车称重调簧的必要性
    1.2 国内外内燃机车整车称重调簧简介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机车的基本构造及调簧结构
    2.1 机车基本构造
        2.1.1 基本概念
        2.1.2 内燃机车主要构成
    2.2 机车调簧结构
        2.2.1 机车调簧的分类
        2.2.2 HXN5 机车弹簧悬挂结构
        2.2.3 DF8BI机车弹簧悬挂结构
    2.3 HXN5 机车悬挂结构与DF8BI机车悬挂结构对比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DF8BI型内燃机车称重工艺方案设计
    3.1 HXN5 机车及DF8BI机车称重技术要求
        3.1.1 HXN5 机车称重技术要求
        3.1.2 DF8BI机车称重技术条件
        3.1.3 HXN5 机车与DF8BI机车称重技术要求差异分析
    3.2 HXN5 机车及DF8BI机车调簧工艺
        3.2.1 HXN5 机车调簧工艺方法
        3.2.2 DF8BI机车调簧工艺方法
    3.3 HXN5 型内燃机车和DF8BI机车调簧对比及优缺点分析
        3.3.1 两种机车二系称重工艺对比
        3.3.2 两种机车一系称重工艺对比
    3.4 DF8BI机车调簧方案设备的确定
        3.4.1 二系称重装置
        3.4.2 一系称重装置
    3.5 机车重量分配与调簧工艺实施的限制
        3.5.1 机车重量超差
        3.5.2 机车纵向重心超出允差
        3.5.3 机车上部横向方向重心超出允差
        3.5.4 机车整车横向中心超出允差
    3.6 DF8BI机车称重并可调簧预判
        3.6.1 DF8BI机车重量测量
        3.6.2 DF8BI机车重量分配情况分析
    3.7 DF8BI机车调簧工艺方案确定
        3.7.1 二系调簧工艺方案确定
        3.7.2 一系调簧工艺方案确定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DF8BI机车轴重转移及调簧计算
    4.1 机车重心偏差对机车轴重影响的量化计算
    4.2 DF8BI机车轴重分配的计算
        4.2.1 边际轮重的概念
        4.2.2 机车轮重重力学分析
        4.2.3 DF8BI边际轮重的计算
    4.3 DF8BI机车一系称重计算程序设计
        4.3.1 DF8BI机车数据输入输出
        4.3.2 机车调簧最优解输出
    4.4 称重调簧计算程序的有效性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DF8BI机车称重调簧新工艺
    5.1 机车二系调水平调簧工艺细化
        5.1.1 称重前准备
        5.1.2 本工序质量要求
        5.1.3 作业过程
        5.1.4 加垫调整
    5.2 机车一系称重调簧工艺方法
        5.2.1 称重前准备
        5.2.2 本工序质量要求
        5.2.3 作业过程
        5.2.4 加垫调整
    5.3 本章小节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我国既有线运用27t轴重货车技术经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存在的伺题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我国铁路货运载运工具现状分析
    2.1 国外典型铁路重载运输发展状况
        2.1.1 美国
        2.1.2 澳大利亚
        2.1.3 南非
        2.1.4 巴西
    2.2 国外铁路货物运输的主要特点
    2.3 我国铁路货运发展状况
        2.3.1 我国铁路货运主要技术装备与线路
        2.3.2 我国铁路货运取得的主要成就
    2.4 我国铁路货运发展存在的问题
        2.4.1 现有铁路货运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
        2.4.2 铁路货运在综合交通运输中所占比例下降
        2.4.3 铁路货运的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运用27T轴重货车的必要性和需求分析
    3.1 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大轴重货车
        3.1.1 经济增长必将导致铁路货运量的极大提高
        3.1.2 铁路货运量的提高需要更大的货车保有量
        3.1.3 铁路货运量的增加加大了对大轴重货车的需求
    3.2 不断增长的大宗物质运输需求大轴重列车
        3.2.1 铁路大宗物资运输现状
        3.2.2 铁路大宗物资运量预测
        3.2.3 各品类货物对27t轴重货车适应性分析
        3.2.4 大宗物资运输通道对27t轴重货车适应性分析
    3.3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的需要大轴重货车
        3.3.1 交通运输体系的完善呼吁大轴重货车的发展
        3.3.2 大轴重货车更有利于发挥铁路运输的竞争优势
        3.3.3 大轴重货车可以为铁路运输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3.4 运用27T轴重货车是提升铁路货运能力的必由之路
        3.4.1 既有线运用27t轴重货车运输能力变化分析
        3.4.2 规划期运用27t轴重货车需求变化分析
    3.5 货运技术现代化需要大轴重货车
        3.5.1 运用27t轴重货车是铁路货运技术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3.5.2 运用27t轴重货车是我国通用货车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3.5.3 运用27t轴重通用货车可以带动货车装备技术系统提升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既有线运用27T轴重货车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4.1 线路
        4.1.1 既有线路现状
        4.1.2 运用27t轴重通用货车存在的问题
    4.2 桥涵
        4.2.1 既有桥涵现状
        4.2.2 运用27t轴重通用货车存在的问题
        4.2.3 改造方案及建议
    4.3 编组站驼峰
        4.3.1 既有编组站驼峰现状
        4.3.2 运用27t轴重通用货车存在的问题
        4.3.3 改造方案及建议
    4.4 站场到发线
    4.5 牵引供电设备
    4.6 通信信号设施
        4.6.1 通信
        4.6.2 信号
    4.7 站场装卸设施
    4.8 机车车辆
        4.8.1 机车
        4.8.2 车辆
    4.9 本章小结
        4.9.1 既有线路基础设施运用27t轴重货车的适应性分析
        4.9.2 既有机车运用27t轴重货车的适应性分析
        4.9.3 既有线路基础设施运用27t轴重货车的改造方案
第5章 既有线运用27T轴重货车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
    5.1 铁路大轴重货运经济效率分析
        5.1.1 投入产出分析
        5.1.2 非线性回归模型
        5.1.3 弹性系数和边际产出价值
        5.1.4 实例分析
        5.1.5 铁路大轴重货运经济效率分析结论
    5.2 不同轴重货车的交叉效率评价
        5.2.1 DEA建模
        5.2.2 DEA交叉效率
        5.2.3 输入输出指标选择
        5.2.4 实例分析
        5.2.5 不同轴重货车的交叉效率评价结论
    5.3 27T轴重货车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分析
    5.4 不同技术方案经济效益评价
        5.4.1 方案一:2015年大宗货物通道运用2万辆不同轴重货车比较
        5.4.2 方案二:2015年全路运用2万辆不同轴重货车比较
        5.4.3 方案三:2020年全路运用21.6万辆不同轴重货车比较
        5.4.4 方案四:2030年全路运用45万辆不同轴重货比较
        5.4.5 方案五:2030年62万辆27t轴重货车与运用23t轴重货车比较
    5.5 既有线运用27T轴重货车社会效益评价
        5.5.1 社会效益指标体系建立
        5.5.2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运用及结果
        5.5.3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5.5.4 评价结果分析
    5.6 铁路机车车辆装备发展综合效益分析
        5.6.1 铁路发展特点及机车车辆装备投资效益分析
        5.6.2 装备与运量增长、路网发展相互协调配合,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5.7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4)A公司GE项目运行环境风险管理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与框架
        1.2.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2.2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1.2.3 论文的研究框架
2 案例正文
    2.1 公司简介
    2.2 GE项目情况介绍
        2.2.1 项目实施背景
        2.2.2 项目概况
        2.2.3 项目的实现目标
        2.2.4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2.3 GE项目运行环境现状
3 案例分析
    3.1 理论基础
        3.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3.1.2 项目运行环境分析相关理论
        3.1.3 风险管理对策的种类
    3.2 GE项目运行环境风险的具体识别
        3.2.1 GE项目风险特点分析
        3.2.2 GE项目运行环境风险的来源
    3.3 GE项目运行环境风险分析
        3.3.1 市场环境风险分析
        3.3.2 技术、质量环境风险分析
        3.3.3 政策环境风险分析
4 GE项目运行环境风险管理对策
    4.1 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4.1.1 市场环境风险的应对策略
        4.1.2 技术、质量环境风险的应对策略
        4.1.3 政策环境风险的应对策略
    4.2 A企业所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
        4.2.1 A企业市场环境风险的应对措施
        4.2.2 A企业技术、质量环境风险的应对措施
        4.2.3 A企业政策环境风险的应对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我国铁路运输业产业创新系统模式及创新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行业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框架
    1.3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评述
    2.1 产业创新系统
        2.1.1 产业创新系统的定义与概念
        2.1.2 产业创新系统框架
        2.1.3 产业创新系统的引申含义
    2.2 历史友好模型
        2.2.1 历史友好模型概念界定
        2.2.2 理论基础
    2.3 研究的进展与评述
        2.3.1 研究方法的应用进展
        2.3.2 铁路运输业产业创新研究进展
第三章 中国铁路关键技术发展评价
    3.1 蒸汽机车时代
        3.1.1 建国前中国蒸汽机车的技术发展
        3.1.2 新中国成立后蒸汽机车的技术发展
        3.1.3 小结
    3.2 柴油机与内燃机车时代
        3.2.1 以增压技术为基础的柴油机技术
        3.2.2 以液力变矩器技术为基础的液力传动系统
        3.2.3 以牵引电机组技术为基础的电传动系统
        3.2.4 以集成电子器件为基础的列车运行控制技术
        3.2.5 常规客车转向架技术
        3.2.6 基于低顾客满意度的铁路运输服务提供
        3.2.7 小结
    3.3 电力机车时代
        3.3.1 以整流器技术基础的电传动装置
        3.3.2 以大功率可控硅技术为基础的牵引电动机技术
        3.3.3 以牵引变压器技术为基础的牵引变电所
        3.3.4 基于牵引电气化的铁道牵引供电系统
        3.3.5 以电子励磁技术为基础的列车运行控制技术
        3.3.6 准高速客车转向架技术
        3.3.7 基于一般顾客满意度的铁路运输服务提供
        3.3.8 小结
    3.4 高速铁路时代
        3.4.1 以大功率可控硅技术为基础的牵引电动机技术
        3.4.2 以斯科特牵引变压器自主技术为基础的牵引变电所
        3.4.3 以无缝钢轨焊接技术为基础的无砟轨道
        3.4.4 以通信为基础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3.4.5 高速客车转向架技术
        3.4.6 基于高顾客满意度的铁路运输服务提供
        3.4.7 小结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铁路运输业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4.1 知识技术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4.1.1 知识层面
        4.1.2 技术层面
    4.2 经济主体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4.2.1 我国铁路建设现状
        4.2.2 铁路企业的活力
        4.2.3 组织类型
        4.2.4 出口活动
    4.3 体制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4.3.1 国家政策
        4.3.2 铁路企业规模
        4.3.3 企业研发
    4.4 环境层面影响因素分析
        4.4.1 研发合作环境
        4.4.2 服务环境
        4.4.3 大气环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铁路运输业产业创新系统研究
    5.1 产业知识与技术
    5.2 产业主体与网络
    5.3 产业体制与机制
    5.4 产业创新系统模式
    5.5 产业动力机制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内容
    6.2 建议
        6.2.1 技术创新方面
        6.2.2 技术扩散方面
        6.2.3 体制改革方面
    6.3 下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6)复杂产品系统集成商创新控制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复杂产品系统集成商创新控制力概念界定
        1.1.3 问题提出
        1.1.4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2.1 研究内容
        1.2.2 结构安排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复杂产品系统概述
        2.1.1 复杂产品系统概念
        2.1.2 复杂产品系统范畴
        2.1.3 复杂产品系统特性
        2.1.4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
    2.2 创新能力相关研究
        2.2.1 创新能力内涵
        2.2.2 创新能力结构
    2.3 控制力相关研究
        2.3.1 控制力内涵概述
        2.3.2 控制力与创新力关系
    2.4 已有研究总结与展望
        2.4.1 已有研究总结
        2.4.2 研究视角选择
    2.5 本章小结
3 复杂产品系统集成商创新控制力研究框架
    3.1 研究设计
        3.1.1 案例企业选择
        3.1.2 实证研究准备
    3.2 数据分析
        3.2.1 案例数据分析
        3.2.2 统计数据分析
    3.3 研究框架
    3.4 本章小结
4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核心技术控制力研究
    4.1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核心技术控制力关键要素
        4.1.1 研究设计
        4.1.2 数据分析
        4.1.3 关键要素
    4.2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核心技术控制力演化特点
        4.2.1 研究设计
        4.2.2 数据分析
        4.2.3 案例讨论
    4.3 本章小结
5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组织控制力研究
    5.1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组织控制力关键要素
        5.1.1 研究设计
        5.1.2 数据分析
        5.1.3 关键要素
    5.2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组织控制力演化特点
        5.2.1 研究设计
        5.2.2 数据分析
        5.2.3 案例讨论
    5.3 本章小结
6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市场控制力研究
    6.1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市场控制力关键要素
        6.1.1 研究方法
        6.1.2 数据分析
        6.1.3 关键要素
    6.2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市场控制力演化特点
        6.2.1 模型构建
        6.2.2 模型分析
        6.2.3 结果讨论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复杂产品系统集成商创新控制力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B 大连机车产品创新组织控制力研究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9)在激烈竞争中发展的美国内燃机车(论文提纲范文)

1 美国五代内燃机车的发展
    1.1 第一代内燃机车
    1.2 第二代内燃机车
    1.3 第三代内燃机车
    1.4 第四代内燃机车
    1.5 第五代内燃机车
2 美国的第一次内燃化浪潮
3 EMD公司内燃机车继往开来
4 GE公司推出U系列和DASH-7系列机车
5 GE公司赢得根本性胜利
6 EMD公司重新觉醒
7 GE 公司再次领先
8 客运内燃机车

四、美国一级铁路继续大量购置大功率内燃机车(论文参考文献)

  • [1]美国铁路机车的发展[J]. 田睿. 国外铁道机车与动车, 2019(04)
  • [2]DF系列内燃机车整车称重及调簧工艺研究[D]. 王文霞.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2)
  • [3]我国既有线运用27t轴重货车技术经济研究[D]. 穆鑫. 西南交通大学, 2014(12)
  • [4]A公司GE项目运行环境风险管理案例研究[D]. 符银萍. 大连理工大学, 2014(07)
  • [5]我国铁路运输业产业创新系统模式及创新因素研究[D]. 陈政. 河北工业大学, 2013(03)
  • [6]复杂产品系统集成商创新控制力研究[D]. 刘静. 大连理工大学, 2013(06)
  • [7]北美内燃机车的最新发展[J]. 张静. 国外内燃机车, 2012(06)
  • [8]第3章 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企业案例分析[A]. 禤俊名,孙德花,刘帅. 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评价报告·2010, 2010
  • [9]在激烈竞争中发展的美国内燃机车[J]. Thomas Estler,韩才元. 国外内燃机车, 2010(04)
  • [10]美国现代铁路内燃机车[J]. Ekkehard Gartner,韩才元. 国外内燃机车, 2006(06)

标签:;  ;  ;  ;  ;  

美国一级铁路继续采购大型大功率内燃机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