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莘县农村成年妇女营养知识、态度及膳食行为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郑末[1](2021)在《城乡居民食物营养教育需求研究 ——基于全国30个省份1500份居民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是一个大健康时代。食物营养发展对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正在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同时对改善城乡居民膳食营养水平、推动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持续明显改善,但仍面临营养相关慢性病高发等诸多挑战,普及食物营养教育势在必行。本研究通过问卷对全国30个省份1500名居民进行膳食现状、营养教育需求调查,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居民食物营养教育的需求特点与主要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1)居民总体对获取食物营养知识的态度是积极的,但相关膳食行为欠佳,66.5%的居民膳食行为仅处于及格水平,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亟待通过食物营养教育进行引导,但居民获取知识的积极态度对推动食物营养教育是有利的。(2)不同人群的膳食行为存在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年龄大、已婚、从事家政服务、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高和BMI值正常的居民比其他居民有更好的膳食行为。(3)91%居民愿意接受食物营养教育,但不同居民的接受程度有差异。居民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和膳食行为情况对居民是否愿意接受食物营养教育有显着影响。其中,女性相对于男性更愿意接受食物营养教育,“80后”和“90后”相对其他年龄段居民更愿意接受食物营养教育,居民的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收入水平越高越愿意接受食物营养教育,居民膳食行为越差接受食物营养教育的欲望越强烈。(4)在愿意参加食物营养教育的居民中,有64.9%的居民表示愿意支付一定费用,但大多数(84.8%)居民能够投入的费用不高,仅为每月结余1%-5%。总体来说,居民对于食物营养教育的支付强度较低。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研究提出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食物营养教育体系构建思路与要点,即:以准确把握居民的多样化需求为前提、以加快培养专业化的教育人才为重点、以大力研发高质量的教育内容为基础、以积极拓展精准高效的传播渠道为保障,狠抓重点人群培训,加强人才队伍和内容体系建设,不断优化传播渠道。同时,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首先,进一步制定营养相关法律法规;其次,完善营养相关学科体系;最后,搭建多层次营养宣教平台。为食物营养教育提供制度、人才、服务保障,推动我国食物营养教育事业发展,全面提升国民健康素养水平。
曾茂[2](2021)在《重庆市中学生营养素养评估问卷的研制及初步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初步构建重庆市中学生营养素养指标体系,并分析中学生营养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中学生的营养教育指导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共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问卷研制及信效度检验。以营养素养概念为核心,通过文献阅读、小组讨论初步构建重庆市中学生营养素养指标体系。采用两轮专家咨询和预试验修正完善问卷。使用经典测量理论进行初步信效度检验并筛选条目。使用SPSS 20.0和STATA 16.0软件对筛选后的条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信度分析;Amos 23.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评价问卷结构效度。第二部分:问卷的初步应用。运用便利抽样选取重庆市29个区县中学生(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重庆市中学生营养素养评价问卷》于2020年9月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线上匿名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含学生基本情况、获取营养信息的渠道及障碍、营养素养量表三部分。其中营养素养量表包含三个层次(功能性、互动性、批判性营养素养)、六个技能(获取、理解、应用、互动、媒介素养、批判技能),共52个条目,总分167分,采用相对评价法将营养素养总分、三个层次和六个技能得分均折算为百分制,得分越高代表中学生营养素养水平越好。按照中位数分为高低两个水平。使用STATA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对比不同人口学特征中学生的营养素养水平之间的差异,采用两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营养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第一部分:共有18位专家参与德尔菲法,两轮专家权威度均≥0.7,总协调系数分别为0.612、0.431(P均<0.001),专家建议可靠;两轮德尔菲法确定的指标体系包含三个一级指标(层次)和六个二级指标(技能),共59个条目。基于经典测量理论、问卷探索性、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和专业知识判断保留52个条目,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的拟合优度指数χ2、RMSEA、GFI、AGFI分别为0.000、0.063、0.822、0.790,适配指标基本达到标准;筛选后的问卷总Cronbach’sα为0.849,其中功能性、互动性、批判性营养素养的Cronbach’sα分别为0.826、0.942、0.938,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合理的效度。第二部分:问卷的初步应用。营养素养水平:回收有效问卷20372份,调查对象平均年龄14.39±1.90岁,学生营养素养中位数得分为61.08分。三个层次中位数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互动性(70.00分)、功能性(67.68分)、批判性营养素养(45.83分)。六个技能中位数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应用(72.73分)、互动(70.00分)、获取(66.67分)、理解(62.50分)、批判(50.00分)、媒介素养(40.63分)。影响因素分析:在控制其他混杂因素时,少数民族营养素养高水平的具备率低于汉族学生(OR=0.687,95%CI=0.622~0.759);高一和高二学生具备率低于初一学生(OR=0.495,95%CI=0.452~0.543;OR=0.511,95%CI=0.467~0.559);居住在农村的学生具备率低于居住在城镇的学生(OR=0.850,95%CI=0.791~0.913);家庭带养模式为祖辈带养或其他带养模式的学生具备率低于祖-父辈混合带养模型的学生(OR=0.783,95%CI=0.684~0.895;OR=0.831,95%CI=0.729~0.948);与父亲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学生相比,父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和高中/中专/职高的学生具备率较高(OR=1.119,95%CI=1.032~1.214;OR=1.190,95%CI=1.063~1.333);与母亲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学生相比,母亲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中专/职高及大专/本科以上的学生具备率较高(OR=1.219,95%CI=1.129~1.316;OR=1.243,95%CI=1.107~1.395;OR=1.296,95%CI=1.094~1.534);超重肥胖的学生具备率低于体质指数正常的学生(OR=0.935,95%CI=0.879~0.995)。结论:本研究研制的重庆市中学生营养素养评估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目前重庆市中学生营养素养大多数处于中等水平,其批判性素养有待提高。少数民族、高中生、农村、家庭带养模式为非祖-父辈混合带养模式、父母文化程度较低、超重/肥胖的学生营养素养水平较低,政府、学校、家庭、媒体传播者和食品企业作为学生营养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均应发挥积极作用,重视营养素养教育、完善系统性营养教育课程、加强家庭教育、积极宣传引导正确营养知识,以提高学生营养素养。
张晨琳[3](2020)在《营养膳食指导对孕期营养状况及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妊娠期营养关系到母体健康及子代发育。为了解妊娠期营养干预对妊娠结局及母体健康的影响,在综合分析评估平阴县育龄妇女妊娠期营养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个性化营养干预对育龄妇女妊娠期营养状况、妊娠期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结局等的影响,从而达到使孕期均衡营养、体重合理增长、降低剖宫产率并减少妊娠期并发症和新生儿不良出生结局的目的。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1日间于平阴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孕16周前建册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孕妇进行膳食调查,评估每位孕妇的膳食摄入状况,再结合人体测量、血压测量和实验室检查等产前健康检查结果评估孕妇的营养和健康状况,给予专业全面的营养膳食指导,包括营养食谱制定、营养教育、膳食补充剂推荐、体重控制和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仅进行膳食调查、常规的健康检查和保健护理,未给予个性化营养膳食指导。调查员每月记录1-2次两组孕妇的孕期体重直至分娩,并调查孕32周左右的膳食情况和健康检查指标,追踪获取研究对象的妊娠并发症、新生儿出生结局等资料;重点比较干预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孕妇的膳食状况和体重、血糖、血红蛋白等健康指标的差异,并比较两组孕期体重增长、妊娠并发症和新生儿出生结局情况,分析并评价本研究营养膳食干预的效果。结果1.两组基本情况: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户籍地、居住地、文化程度、职业、人均月收入、体力活动强度、家族史、孕次、流产次数、孕周、备孕期增补叶酸、身高、体重、体质指数、腰围、臀围等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前两组膳食状况:除膳食纤维、核黄素及锰外,基线调查时两组的能量及各营养素的日均摄入量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水产品、菌藻类和坚果类食物外,其余食物的日均食用量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两组血压测量和实验室检查:营养干预前血生化检查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糖、血常规检查指标血红蛋白以及其他常规检查指标铁蛋白、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值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骨密度偏低或严重偏低、铁蛋白不足、血糖偏高、贫血和高血压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干预后两组膳食状况:除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外,干预组孕妇膳食能量和其余营养素的日均摄入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两组的硫胺素、叶酸、钙和硒的摄入水平较参考摄入量低,其余营养素的摄入水平适宜;干预组孕妇的精制谷类、动物血、肝脏等内脏、奶及奶制品、大豆类、蔬菜、菌藻类、水果、坚果、干果及甜点零食类食品的日均摄入量显着增加(p<0.05),其余食物的日均摄入量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体重增长情况:孕前属于低体重(BMI<18.5)、正常(BMI 18.5-23.9)、超重(BMI 24.0-27.9)和肥胖的(BMI≥28.0)的两组孕妇在孕早、中期的体重增长量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除超重孕妇外,其余三种体重类型的干预组孕妇,其孕期总增重、孕晚期的体重增长量和增重速度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由体重增长曲线可看出,24周后四种体重类型的两组孕妇的增重差呈增大趋势。6.干预后两组血压测量和实验室检查:营养膳食指导后干预组的血红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组铁蛋白不足(铁蛋白<20μg/L)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妊娠并发症比较:干预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贫血和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两组新生儿出生结局:干预组孕妇生育的新生儿中异常和巨大儿的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孕周、分娩方法、新生儿性别、身长、体重、胎龄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孕期营养膳食指导可帮助孕妇提高能量及多种必需营养素的摄入水平,促进孕期平衡膳食,均衡营养。2.孕期营养膳食指导可有效控制孕期体重增长量和增长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孕期血红蛋白水平,并减少血脂异常和铁蛋白不足的发生。3.孕期营养膳食指导可降低妊娠期贫血、妊娠期糖尿病和巨大儿的发生率。
章琳洁[4](2020)在《某高职院校女生贫血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效果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基于对南京某高职院校青少年女性血样中血红蛋白数据分析,判断是否贫血并计算贫血发病率,同时对血样中其他贫血相关成分:血清铁(Serum iron,SI)、未结合铁(Unsaturated Iron-Binding Capacity,UIBC)、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g saturation,TS)进行研究分析;通过贫血相关影响因素问卷调查、膳食调查等对贫血的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对比复合式营养健康干预前后的贫血治愈率、膳食摄入情况,探讨复合式营养健康干预对学生膳食情况的影响以及贫血改善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取的方法,抽取南京某高职院校600名女生,进行全血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清铁(Serum iron,SI)等相关指标测定和膳食相关因素问卷调查,筛检出贫血学生88名。将88例贫血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进行均衡性检验,确保干预前两组之间的血红蛋白含量、铁、蛋白质以及能量的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和对照组均告知贫血情况和饮食注意事项。对干预组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复合式营养健康干预,包含富含铁膳食干预、课堂健康教育以及家长健康信息干预。在干预期间,研究人员对干预组的学生有3次一对一指导,了解干预组学生的食物摄取情况,及时纠正,时刻监督干预组学生的饮食情况。对照组不进行上述相关干预实验。实验结束之后,对两组研究对象再次进行血红蛋白检测、主观感受调查以及膳食调查。结果:对6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了587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8.99%。根据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判断,587名女学生中检出缺铁性贫血患者88例,贫血的患病率为15.00%。贫血组与非贫血组女学生的成绩、早餐情况、水果的食用频率、零食的食用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学生之间在生源地、母亲受教育程度、月经量、晚餐食用情况、动物性食物的食用频率以及肉类食物的食用量6个因素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多因素分析后发现,学习成绩和动物性食物的食用频率可能收到其他混杂因素的干扰,P>0.05;生源地、母亲的受教育程度、月经量、晚饭情况、肉类食物的食用量均为高职院校女学生贫血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对贫血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生源地为农村、母亲具有高中及以上的文化水平以及能正常食用晚餐为该类学生贫血的保护因素(OR>1)。而肉类食物的食用量对发生贫血的保护作用随着食用量的增高而增高(OR=26.445)。贫血组女生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显着低于非贫血组,未结合铁和总铁结合力显着高于非贫血组(P值均<0.05)。贫血组血清铁水平为12.62±6.79μmol/L。进一步分析发现88名贫血女生普遍出现贫血相关自觉症状。贫血女学生各类食物均有摄入,每日人均能量的摄入量为RNIs的78%,总能量摄入不足,每人每天摄入的蛋白质总量约为68.31g。与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比较后发现,贫血女学生的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C、钙、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的摄入均存在不足的情况。在开展复合式营养健康干预后,干预组有24人血红蛋白含量检测超过120g/L,贫血治愈率达54.5%,对照组为14人,治愈率31.8%,干预组的贫血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32,P<0.05)。干预组铁元素的每日摄入量为21mg(营养素摄入量数据呈偏态分布,取中位数),显着高于对照组17mg,两组数据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铁吸收相关的营养素蛋白质摄入量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检验无显着性差异,维生素C的摄入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复合式营养健康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情况,对于纠正学生贫血状况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王寿华[5](2019)在《营养干预对高职女生轻度缺铁性贫血的改善作用》文中认为目的:对轻度缺铁性贫血的高职女生进行综合性营养干预,研究干预措施的效果,探索针对青春期女性轻度缺铁性贫血的营养干预模式。方法:从参加潍坊护理职业学院2015年9月入学查体的女学生中,筛选232例确诊为轻度缺铁性贫血的女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KAP(知识一态度一行为)调查的方式,比较分析营养干预前后她们的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及膳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利用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对她们的膳食状况进行调查,比较营养干预前后其膳食结构和营养素的摄入量;对她们进行体格检查,分析营养状况改善情况;采用血常规、血清检查的方法,分析营养干预前后她们贫血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1)贫血女生营养干预前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为16.64±6.35,干预后平均得分24.87±5.80,前后比较有显着性差异(t=11.127,P<0.01);她们对于相关食物的认知正确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前后比较差异显着;营养干预后其不良饮食习惯明显减少,健康行为的比例升高显着(P<0.05)。卡方检验显示早餐排位情况、早餐频次干预前后差异显着(P<0.01);营养干预后“天天吃早餐”的贫血女生比例上升了15.08%,“从不吃早餐”的比例下降了4.74%。(2)营养干预前贫血女生铁的平均摄入量18.16±4.70mg,干预后超过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摄入量(RNI)水平,平均23.97±4.87mg,前后比较差异显着(P<0.05);贫血女生在营养干预前,能量、维生素B1、维生素B2、锌、维生素A、维生素B12、叶酸的摄入不足,干预后摄入量较干预前显着增加(P<0.05),其中维生素B12摄入量超过RNI水平;蛋白质摄入量达75.39±17.52g,超过RNI水平,前后比较差异显着(P<0.01);营养干预后动物性蛋白质和血红素铁的摄入量与干预前相比显着增加(P<0.01)。(3)营养干预前后贫血女生奶类及制品、水果类的摄入量均低于RNI水平,而油脂摄入量均高于RNI水平;干预后禽畜肉类、大豆及坚果的摄入量均超过RNI水平,前后比较差异显着(P<0.01);干预后蛋类摄入量超过RNI水平,前后比较差异显着(P<0.05);水产品干预前后均未达RNI水平,但干预后摄入量显着增加(P<0.05)。(4)营养干预后贫血女生各餐次能量分配比更加合理,干预前早餐供能比平均22.95±6.34%,普遍偏低,干预后显着增加(P<0.05);干预前加餐供能比平均11.05±3.19%,普遍偏高,干预后显着降低(P<0.01)。营养干预前后脂肪供能比均偏高,前后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干预前蛋白质供能比平均为11.09±3.62%,干预后显着增加(P<0.05),干预后三大产能营养素供能比较干预前更为适宜。(5)营养干预后贫血女生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其体重过低率、正常体重率、超重率及肥胖率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重过低率下降了14.66%,正常体重率上升了15.09%。(6)营养干预后贫血女生各项红细胞参数指标RBC、HGB、HCT、MCV、MCH、MCHC均呈上升趋势,RDW-CV较干预前降低;其中HGB、MCV、MCHC干预后升高显着(P<0.05);干预后血HGB、HCT、MCV、MCH、MCHC、RDW-CV测定值在正常范围的人数比干预前分别增加了17.32%、11.37%、16.50%、13.94%、18.19%和2.54%。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干预后贫血女生血清铁蛋白较干预前显着增加(P<0.05)。结论:营养干预前,贫血女生普遍存在诸多膳食行为和生活方式不合理问题,营养状况较差,导致了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经过一年半的营养干预,贫血女生的知一信一行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各类营养素摄入量基本满足需求,食物摄入情况、三大产能营养素供能比和三餐分布更加合理;其营养状况得以明显改善;该干预方案对贫血女生外周血红细胞系列参数及血清铁蛋白的正常化分布有积极作用,有效的起到了改善高职女生轻度缺铁性贫血的作用。
吾尔拉加甫·巴德阿拉[6](2019)在《哈密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现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调查哈密市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探讨慢性病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开展哈密市居民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相关的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哈密市≥18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等基本人口资料)、健康相关行为(吸烟,饮酒,体育锻炼)及慢性病患病情况。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围。所得资料通过EpiData 3.1录入后导出,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构成比描述,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慢性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哈密市居民按不同慢性病病种患病率顺位排序,前五位分别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骨质疏松、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分别为22.3%、9.1%、8.9%、5.9%、4.5%。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骨质疏松患病率逐渐升高。2.对顺位前三位的疾病影响因素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为4559岁(OR=4.055)、60岁及以上(OR=9.274)、超重(OR=1.035)和肥胖(OR=2.077)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男性(OR=1.820)、超重(OR=1.105)和肥胖(OR=2.831)是冠心病患病的危险因素,偏瘦(OR=0.669)是冠心病患病的保护因素;年龄为4559岁(OR=3.763)、60岁及以上(OR=4.628)、性别为男性(OR=1.770)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哈密市居民慢性病病种患病率顺前五位依次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骨质疏松、脑血管疾病。哈密市居民主要慢性病的患病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家庭年收入、营养知识、BMI有关。
王情情[7](2018)在《贫困农村小学生家长营养教育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我国贫困农村小学生家长营养知信行和身体活动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探索营养健康干预对小学生家长营养知信行和身体活动状况的影响,为进一步改善我国农村小学生家长的营养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是为期两学年的干预研究,无对照组。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在河北平泉、湖北五峰、云南隆阳、湖南平江和吉林敦化五个县区,各抽取三个有代表性的小学。每个学校2-6年级各抽取1个班级,所有学生的家长(包括父母、(外)祖父母等直系长辈亲属或其他监护人)作为研究对象。项目实施的两学年中,学校利用家长会、专题讲座、宣传画等形式对学生家长直接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同时开设营养健康课堂,将营养健康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学生与家长互动交流将课堂知识传授给家长,对家长进行间接干预。在干预前、干预一学年和干预两学年后,分别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家长营养知信行和身体活动情况,评估干预效果。利用SAS 9.4,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和随机斜率模型探索家长营养知识、饮食行为和身体活动变化趋势,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基线时,共有2471名小学生家长(2-6年级)参加调查:一学年后为2673名家长(2-6年级);两学年后为1999名家长,占80.9%(2-5年级,原6年级学生家长因学生毕业升级退出)。参加基线调查的学生家长中,湖北占24.7%,河北占22.7%,云南占20.5%,湖南占17.8%,吉林占14.3%;男性家长占50.1%,女性家长占49.9%;学生的父母占83.70%,(外)祖父母占11.5%,其他亲属占4.8%。1.家长营养知识基线时,家长对10个知识点的回答正确率为20.8%~96.60%,经过干预,各知识点的正确率随时间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学年后正确率为 40.3%~97.7%。基线时,家长的营养知识得分平均为(6.9±1.7)分,经过干预,营养知识平均得分逐年增加(P<0.05),到两学年后增长为(7.6±1.6)分。干预时间、地区、性别、亲属关系是家长营养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湖南地区家长营养知识得分较低;女性家长的营养知识得分高于男性家长;(外)祖父母的营养知识得分低于父母和其他类型家长(均为P<0.05)。2.家长营养态度基线调查时,74.80%的家长认为饮食对学生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干预两学年后,比例增加到84.3%(<0.05)。小学生家长营养知识来源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广播(52.1%)、网络(36.4%)、报刊、杂志(29.4%),通过专家讲座(19.2%)获得营养相关知识的比例最低。3.家长饮食行为经过干预,家长早餐和奶、肉、蛋、蔬菜、水果的摄入频率均有所增加(P<0.05)。每周早餐、肉、蛋、奶的食用频率由基线的6.0次、2.5次、4.7次、4.1个分别增加到两学年后的6.4次、3.4次、5.6次、4.4个;每天吃蔬菜和水果的种类由基线的3.2种、2.1种分别增加到两学年后的3.6种和2.3种。早餐和各类食物的摄入频率均存在地区差异(P<0.05);男性家长肉类的食用频率高于女性家长(P<0.05);(外)祖父母奶、肉、蛋的食用频率较低,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频率较高(P<0.05)。4.家长身体活动经过干预,家长每天身体锻炼时间有所增加(P<0.05),由基线的44.9分钟,增加到两学年后的64.1分钟。云南地区家长平均每天身体锻炼时间最长;男性家长每天锻炼时间多于女性家长;(外)祖父母平均每天身体锻炼时间最少(均为P<0.05)。家长每天静坐时间平均为120分钟,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贫困农村小学生家长营养知识水平有待提高,饮食行为和身体活动有待改善。通过开展营养健康干预,农村小学生家长营养知识水平得到提高,营养态度和饮食行为均有所改善,身体活动水平有所增强,但静坐时间没有减少。干预时间、地区、性别、与学生不同亲属关系是家长营养知信行和身体活动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应进一步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增加教育强度和针对性,最终改善农村小学生家长营养健康状况。
程涛玲[8](2018)在《榆中县农村妇女营养认知与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造成的健康损失,不仅直接增加了健康维持成本,而且还降低了人力资本的积累,从而造成经济损失。随着我国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农民缺乏基础的营养健康教育,一些由于营养过剩和营养缺乏而导致的疾病在农村日益严重,这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脚步。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从榆中县农村妇女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对待营养的态度、营养知识的知晓情况、健康状况这几个方面来进行问卷设计,应用实地调查法对榆中县的291名农村妇女进行走访调查,进而研究农村妇女的营养认知情况与健康状况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以下结论:榆中县农村妇女营养认知水平低,处于良好及以上的人数仅仅占10.3%;对待合理膳食、提高营养水平态度也比较消极,只有32%的人认为合理膳食比较重要,28%的人认为非常重要,而且在日常中运用已知的营养健康知识的人也比较少,有接近一半的人会依据自己的心情偶尔参考已知的营养健康知识。在健康状况方面,榆中县农村妇女肥胖率高,从BMI指数看,处于过重与肥胖的人达到接近30%,从WHR值看,有71%的人处于中心肥胖;而且被调查者具有较高的非传染性慢性病患病率,出现较多的营养缺乏病,其中有26名患高血压,25名患有血脂异常,有27.1%的妇女出现贫血症状,18.9%的人患有慢性胃病,且夜盲、脂溢性皮炎、牙龈出血等营养缺乏病患病率较高,最高达到43.6%。由此可见农村妇女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最后对榆中县农村妇女营养认知水平与健康水平做了方差分析证明,农村妇女的营养认知水平对其健康状况有显着的影响。基于以上研究分析结果和已有研究结果,结合榆中县农村妇女的实际情况,分别从政府与农村妇女两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希望可以改善农村妇女营养认知水平和其对待营养态度的角度,进而改善农民健康状况,提高农村人力资本。
米立芬[9](2018)在《孕妇营养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文通过对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产前检查的孕妇进行调查,了解其营养知信行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母婴保健机构、社区、产科门诊进一步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2016.10至2017.10在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1122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122名孕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孕期营养知信行及其他资料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应用孕妇营养知信行调查问卷评测孕妇营养知信行水平;孕妇一般情况的调查,包括孕妇的年龄、学历、职业、户籍类型、家庭人均月收入;孕妇本次妊娠情况的调查包括孕妇的怀孕周数、怀孕次数、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孕检依从性的调查,包括参加孕妇营养课程情况、进行营养门诊咨询的情况、产检次数情况;孕妇家庭因素方面的调查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Family Adaptation,Partnership,Growth,Affection and Resolve,APGAR)来了解孕妇的家庭功能;孕妇社会支持水平的调查,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评测孕妇社会支持水平;孕妇一般自我效能的调查,应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评测孕妇的自我效能水平。调查收集的所有数据用问卷星软件的导出功能导入到Excel 2003表格,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知信行得分应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统计学描述,单因素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Enter法来了解孕妇妊娠期营养知信行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孕妇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总分得分为1243(29.55±6.01),营养知识的及格人数为739人,及格率为65.9%,营养态度的及格人数为773人,及格率为68.9%,行为的及格人数为640人,及格率为57.1%,营养知信行总分的及格人数为752人,及格率为67.0%。孕妇营养知信行单因素分析结果为:孕妇营养知识方面的得分在年龄、户籍类型、文化程度、人均家庭月收入、计划妊娠、孕次、孕周、孕前BMI、营养门诊指导、参加孕校营养课程情况、孕期家庭关怀度水平、社会支持水平、自我效能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营养态度方面得分在年龄、产检次数、营养门诊指导、参加孕校营养课程情况、计划哺乳、孕前BMI、孕期家庭关怀度水平、社会支持水平、自我效能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营养行为方面的得分在年龄、人均家庭月收入、计划妊娠、计划哺乳、孕周、产检次数、营养门诊咨询、参加孕校营养课程情况、孕期家庭关怀度水平、社会支持水平、自我效能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营养知信行总分在年龄、户籍类型、文化程度、人均家庭月收入、计划妊娠、计划哺乳、孕周、产检次数、营养门诊指导、参加孕校营养课程情况、孕期家庭关怀度水平、社会支持水平、自我效能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营养知信行的多因素分析结果为:孕妇营养知信行知识维度的影响因素:孕妇文化程度、孕周、孕次、参加孕妇学校营养课程、营养门诊咨询、孕期家庭关怀度水平、社会支持水平;孕妇营养知信行态度维度的影响因素:计划哺乳、孕前BMI、产检次数、参加孕妇学校营养课程、营养门诊咨询、孕期家庭关怀度水平、自我效能水平;孕妇营养知信行行为维度的影响因素:孕妇的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计划妊娠、孕周、计划哺乳、参加孕妇学校营养课程、营养门诊咨询、孕期家庭关怀度水平、社会支持水平、自我效能水平;孕妇营养知信行总分的影响因素:孕妇年龄、孕妇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孕周、计划哺乳、参加孕妇学校营养课程、营养门诊咨询、孕期家庭关怀度水平、社会支持水平、自我效能水平。结论1本研究调查地区的孕妇营养KAP整体水平为中等水平,及格率为67.0%。2孕妇营养知信行水平的影响因素为:孕妇年龄、孕妇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孕周、计划哺乳、参加孕妇学校营养课程、营养门诊咨询、家庭关怀度水平、社会支持水平、自我效能水平。
杨艳琼[10](2017)在《营养改善计划对义务教育学生营养及健康状况影响的效果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新疆兵团下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及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评估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效果,为改善农村地区学生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方法:1.采用记账法对中小学生的食物摄入情况进行调查,根据《食物成分表》计算出能量及主要营养素摄入状况,计算人均摄入量并参考2013年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同年龄段参考摄入量平均水平计算达标比例。2.按照标准测量方法测量监测学生的身高体重,并参考《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判定生长迟缓、消瘦及超重肥胖的检出率。3.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检测中小学生血红蛋白浓度,按诊断标准计算贫血患病率,并测定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D浓度。数据整理后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年龄、性别进行描述分析并与2011年基线数据分析比较。结果:1.各学校粮谷类(324.35g)和食用油(22.22g)供给量适宜,蔬菜(269.86g)、禽畜肉(51.31g)、蛋(48.26g)和奶(85.24g)供给量不足,而豆类(17.14g)供给量严重不足,一半以上学校摄入量为0,各学年监测结果与2011年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3,P>0.05)。各学校能量(1995.73kcal)、蛋白质(57.08g)、维生素A(554.87μgRE)、铁(16.55mg)和锌(8.74mg)的供给量适宜,而维生素C(63.47mg)、钙(831.95mg)的供给量不足,将连续4学年监测数据与2011年基线数据进行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53.64,P<0.05)。2.所调查学生身高男生818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女生814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男女生均在1518岁低于新疆平均水平;体重男生1318岁低于全国及新疆平均水平,女生18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18岁除16岁组低于新疆平均水平,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总生长迟缓率为6.8%,男生(8.1%)高于女生(5.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95.40,P<0.001)。不同年龄比较,在高年龄组(1718岁)生长迟缓检出率最高(?2=385.26,P<0.001)。总消瘦率为6.6%,男生(7.6%)高于女生(5.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9.40,P<0.001)。不同年龄组比较,1618岁组消瘦率最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88.89,P<0.001)。不同学年与基线数据比较,营养不良率逐年降低且存在统计学差异。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性别、年龄、粮谷类、能量、蛋白质为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4.总超重率为9.0%,其中男生10.6%,女生7.2%;总肥胖率为3.5%,男生4.2%,女生2.7%。男女生超重肥胖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53.18,P<0.001),不同年龄比较,低年龄组(68岁)超重肥胖高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53.18,P<0.001)。不同学年与基线数据比较,超重肥胖率均无统计学差异。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性别、食用油类、能量和蛋白质为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5.总贫血患病率为14.4%,其中男生14.7%,女生14.1%,男女生贫血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33,P=0.56)。不同年龄组比较,1112岁组贫血患病率最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7.60,P<0.001)。不同学年与基线数据比较,贫血患病率逐年降低。经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性别、畜禽肉类、维生素A、铁、钙为贫血的影响因素。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D水平测定结果均低于参考值,男女生维生素A水平无性别差异而维生素D水平存在性别差异(t=4.97,P<0.001)。结论:1.所监测兵团农村学校义务教育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素摄入不均衡。营养改善计划后食物供给及能量营养素摄入有较大提高,但豆类食物供给量偏低,营养素方面,蛋白质、钙以及铁的供给量需增加。2.所监测对象高年龄组学生的身高、体重未达到全国及新疆平均水平,男生较女生达标程度低。3.男生较于女生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及超重肥胖,提示男生是营养监测及改善的重点对象。在年龄方面,高年龄组营养不良高发,低年龄组易发超重肥胖。4.相比于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之前,学生的营养状况有较大改善,营养不良率明显呈现降低趋势。5.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贫血患病率明显降低;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D检测结果远低于参考值,且男女生维生素D水平存在差异。需增加富含维生素A、D食物供给,改善本地区学生营养状况。
二、莘县农村成年妇女营养知识、态度及膳食行为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莘县农村成年妇女营养知识、态度及膳食行为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城乡居民食物营养教育需求研究 ——基于全国30个省份1500份居民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为食物营养教育提出了迫切需求 |
1.1.2 居民营养健康的需求为食物营养教育提供了强劲动力 |
1.1.3 社会各方主体的实践为食物营养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1.4.1 可能的创新点 |
1.4.2 局限性与不足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发展研究综述 |
2.1.1 国外食物营养教育的主要做法 |
2.1.2 中国食物营养教育发展的阶段划分 |
2.1.3 国内外食物营养教育研究进展 |
2.2 理论基础 |
2.2.1 使用与满足理论 |
2.2.2 需求层次理论 |
2.2.3 激励相容理论 |
2.2.4 健康传播理论 |
第三章 居民接受食物营养教育的膳食行为基础 |
3.1 问卷调查 |
3.1.1 数据说明 |
3.1.2 问卷设计 |
3.1.3 样本描述性分析 |
3.2 居民膳食行为分析 |
3.2.1 居民膳食行为现状 |
3.2.2 居民膳食行为差异分析 |
3.3 居民膳食行为存在的问题 |
3.3.1 膳食行为与态度不协调 |
3.3.2 膳食结构仍需优化 |
3.3.3 饮食陋习依然存在 |
第四章 居民食物营养教育的需求与影响因素分析 |
4.1 需求层次与动机 |
4.1.1 需求层次 |
4.1.2 需求动机 |
4.2 需求选择与偏好 |
4.2.1 传播主体选择与偏好 |
4.2.2 传播内容选择与偏好 |
4.2.3 传播渠道选择与偏好 |
4.2.4 传播媒介选择与偏好 |
4.3 需求态度与支付意愿 |
4.3.1 居民接受食物营养教育的态度 |
4.3.2 居民参与食物营养教育的支付意愿 |
4.4 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 |
4.4.1 个体特征因素影响分析 |
4.4.2 居民家庭因素影响分析 |
4.4.3 居民膳食行为影响分析 |
第五章 基于居民需求的食物营养教育体系框架构建 |
5.1 构建食物营养教育体系的思路 |
5.1.1 准确把握居民的多样化需求是前提 |
5.1.2 加快培养专业化的教育人才是重点 |
5.1.3 大力研发高质量的教育内容是基础 |
5.1.4 积极拓展精准高效的传播渠道是保障 |
5.2 构建食物营养教育体系的要点 |
5.2.1 强化顶层设计,培养高素质专业化食物营养教育人才队伍 |
5.2.2 加强审核把关,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食物营养教育内容体系 |
5.2.3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食物营养教育传播渠道 |
5.2.4 关注重点人群,大力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食物营养教育活动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2.1 制定营养相关法律法规,为食物营养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
6.2.2 完善营养相关学科体系,为食物营养教育提供人才保障 |
6.2.3 搭建多层次营养宣教平台,为食物营养教育提供服务保障 |
6.3 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食物营养教育需求调查问卷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重庆市中学生营养素养评估问卷的研制及初步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重庆市中学生营养素养评价问卷的编制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中学生营养素养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国内外营养素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1 重庆市中学生营养素养量表专家咨询表(一) |
附录2 重庆市中学生营养素养量表专家咨询表(二) |
附录3 重庆市中学生营养素养评价问卷 |
附录4 伦理审查 |
(3)营养膳食指导对孕期营养状况及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创新及不足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某高职院校女生贫血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某高职院校女生贫血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
1.3 诊断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2.2 体质测量和贫血情况 |
2.3 贫血影响因素 |
2.4 贫血自觉症状调查 |
2.5 贫血患者膳食调查结果 |
3 讨论 |
3.1 贫血发病率 |
3.2 血清生化指标与贫血 |
3.3 贫血患者体质指数分布状况 |
3.4 贫血患者营养素的摄入情况 |
3.5 贫血主观感觉与症状 |
3.6 贫血影响因素 |
第二部分 某高职院校女生贫血复合式营养健康干预评价效果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调查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复合式营养健康干预后贫血改善状况 |
2.2 复合式营养健康干预后能量及营养素摄入量比较 |
2.3 复合式营养健康干预后能量及营养素摄入达标率比较 |
3 讨论 |
3.1 干预后能量及各营养素改变 |
3.2 干预后贫血改变 |
3.3 建议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青少年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及干预措施的现况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 |
(5)营养干预对高职女生轻度缺铁性贫血的改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选择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检测仪器 |
3 主要试剂 |
4 营养分析软件 |
5 研究方法 |
5.1 KAP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和研究。 |
5.2 膳食调查 |
5.3 血常规和血清铁蛋白检测 |
5.4 体格检查 |
5.5 营养干预 |
5.6 统计学处理 |
5.7 质量控制 |
结果 |
1 贫血女生一般情况 |
2 营养干预前后贫血女生KAP情况 |
2.1 贫血女生营养知识得分情况 |
2.2 贫血女生营养态度 |
2.3 贫血女生膳食行为、生活方式情况 |
2.4 贫血女生营养干预前后早餐情况 |
3 营养干预前后贫血女生各类营养素摄入情况 |
3.1 营养干预前后各类营养素的摄入量比较 |
3.2 营养干预前后膳食蛋白质和铁的来源比较 |
4 营养干预前后贫血女生膳食结构 |
4.1 营养干预前后贫血女生食物摄入量比较 |
4.2 营养干预前后贫血女生各餐次能量分配情况 |
4.3 营养干预前后贫血女生三大产能营养素供能比 |
5 营养干预前后贫血女生营养状况比较 |
6 营养干预前后贫血女生各项红细胞参数和血清铁蛋白检测结果 |
讨论 |
1 贫血女生的KAP调查结果分析 |
1.1 贫血女生的营养知识情况 |
1.2 贫血女生膳食营养态度情况 |
1.3 贫血女生膳食行为、生活方式情况 |
1.4 贫血女生营养干预前后早餐情况 |
2 膳食铁与IDA的关系 |
2.1 铁的摄入量与IDA的关系 |
2.2 膳食铁的种类、吸收与IDA的关系 |
3 其它营养素与IDA的关系 |
3.1 能量和蛋白质与IDA |
3.2 维生素与IDA |
4 膳食结构与IDA的关系 |
4.1 食物摄入种类与IDA |
4.2 各餐次能量分配与三大产能营养素供能比与IDA |
5 贫血女生营养状况分析 |
6 营养干预措施与贫血女生血液学检测结果的关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6)哈密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现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估算 |
2.2 抽样方法 |
2.3 调查内容 |
2.4 调查方法 |
2.5 体格检查 |
2.6 相关定义与标准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我国城市社区营养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7)贫困农村小学生家长营养教育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目的 |
研究方法 |
1 对象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干预方法 |
2 调查评估 |
3 统计分析方法 |
4 质量控制 |
5 技术路线 |
研究结果 |
1 家长基本情况及干预频次 |
1.1 调查家长的基本情况 |
1.2 干预频次 |
2 家长营养知识 |
2.1 家长营养知识点正确率 |
2.2 家长营养知识平均得分情况 |
2.3 家长营养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 |
3 家长营养态度 |
3.1 家长对饮食重要性的认知 |
3.2 家长营养知识来源途径 |
4 家长饮食行为 |
4.1 家长每周早餐食用频率 |
4.2 家长每周奶的食用频率 |
4.3 家长每周肉的食用频率 |
4.4 家长每周蛋的食用频率 |
4.5 家长每天吃蔬菜情况 |
4.6 家长每天吃水果情况 |
5 家长身体活动 |
5.1 家长每天锻炼时间 |
5.2 家长每天静坐时间 |
讨论 |
1 家长营养知识 |
2 家长营养态度 |
3 家长饮食行为 |
4 家长身体活动 |
结论 |
创新性和局限性 |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附件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榆中县农村妇女营养认知与健康状况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3.3 文献述评 |
1.4 概念界定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6.1 研究方法 |
1.6.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农村妇女营养认知状况 |
2.1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
2.1.1 调研对象选择 |
2.1.2 内容与方法 |
2.1.3 测量计算方法 |
2.1.4 样本特征 |
2.2 农村妇女营养认知态度 |
2.2.1 农村妇女对营养重要性的认知 |
2.2.2 农村妇女对营养知识的日常运用状况 |
2.2.3 农村妇女对营养知识的关注状况 |
2.3 农村妇女营养认知水平 |
2.3.1 农村妇女对三大基础营养素的认知水平 |
2.3.2 农村妇女对微量营养素的认知水平 |
2.3.3 农村妇女对慢性疾病在膳食方面防治的认知水平 |
2.3.4 农村妇女对日常生活中健康膳食行为的认知水平 |
2.4 不同特征农村妇女的营养认知 |
2.4.1 不同文化程度农村妇女的营养认知 |
2.4.2 不同职业农村妇女的营养认知 |
2.4.3 不同家庭月人均收入农村妇女的营养认知 |
2.4.4 不同年龄农村妇女的营养认知 |
2.4.5 不同婚姻状况农村妇女的营养认知 |
2.4.6 不同家庭人口数农村妇女的营养认知 |
2.4.7 不同营养认知态度农村妇女的营养认知 |
2.4.8 不同营养健康状况下的农村妇女认知 |
第三章 农村妇女健康状况 |
3.1 农村妇女的基本健康状况 |
3.2 不同特征农村妇女的肥胖度 |
3.2.1 不同年龄的农村妇女的肥胖度 |
3.2.2 不同职业的农村妇女的肥胖度 |
3.2.3 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村妇女的肥胖度 |
3.2.4 不同婚姻状况的农村妇女的肥胖度 |
3.2.5 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农村妇女肥胖度 |
3.3 不同特征农村妇女慢性病状况 |
3.3.1 不同年龄的农村妇女的慢性病状况 |
3.3.2 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村妇女的慢性病状况 |
3.3.3 不同职业的农村妇女的慢性病状况 |
3.3.4 不同婚姻状况的农村妇女的慢性病状况 |
3.3.5 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农村妇女慢性病状况 |
3.4 不同特征农村妇女的营养缺乏病状况 |
3.4.1 不同年龄农村妇女营养缺乏病状况 |
3.4.2 不同文化程度农村妇女营养缺乏病状况 |
3.4.3 不同职业农村妇女营养缺乏病状况 |
3.4.4 不同婚姻状况农村妇女营养缺乏病状况 |
3.4.5 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农村妇女营养缺乏病状况 |
第四章 不同营养认知水平下农村妇女的健康状况 |
4.1 不同营养认知水平的农村妇女健康现状 |
4.1.1 不同营养认知水平下的农村妇女肥胖度 |
4.1.2 不同营养认知水平的农村妇女患慢性病状况 |
4.1.3 不同营养认知水平下的农村妇女患营养缺乏病状况 |
4.2 农村妇女认知水平与其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
5.1 结论 |
5.1.1 农村妇女营养健康知识掌握率低且科学饮食意识差 |
5.1.2 农村妇女营养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
5.1.3 农村妇女营养认知水平与其健康水平相互影响 |
5.2 对策建议 |
5.2.1 制定长效机制与相关法律法规 |
5.2.2 建立营养监测体系 |
5.2.3 重视校园营养教育和提高学生合理膳食意识 |
5.2.4 利用现代新兴媒体宣传和学习营养健康知识 |
5.2.5 提高自己的合理膳食和健康生活的的意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9)孕妇营养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调查研究 |
1.1 对象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方法 |
1.1.3 质量控制 |
1.1.4 统计学分析 |
1.2 结果 |
1.2.1 孕妇的一般情况 |
1.2.2 孕妇营养知信行得分情况 |
1.2.3 孕妇营养知信行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1.2.4 孕妇营养知信行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1.3 讨论 |
1.3.1 孕妇营养知信行水平现状 |
1.3.2 孕妇一般情况因素对孕妇营养KAP的影响 |
1.3.3 本次妊娠情况对孕妇营养KAP的影响 |
1.3.4 孕检依从性因素对孕妇营养KAP的影响 |
1.3.5 家庭关怀度对孕妇营养KAP的影响 |
1.3.6 社会支持因素对孕妇营养KAP的影响 |
1.3.7 自我效能感因素对孕妇营养KAP营养的影响 |
1.3.8 本次研究的局限性 |
1.3.9 展望 |
1.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孕期营养对母婴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
2.1 孕期营养对孕妇的影响 |
2.1.1 孕期营养与妊娠期糖尿病 |
2.1.2 孕期营养与妊娠期高血压 |
2.1.3 孕期营养与妊娠期贫血 |
2.1.4 孕期营养与其他并发症 |
2.2 孕期营养对胎儿的影响 |
2.2.1 孕期营养与胎儿体重 |
2.2.2 孕期营养与出生缺陷 |
2.2.3 孕期营养与胎儿远期影响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A 孕妇基本情况调查表 |
附录B 孕妇营养知信行调查问卷及相关量表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营养改善计划对义务教育学生营养及健康状况影响的效果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导师评阅表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调查方法与内容 |
3 评判标准 |
4 质量控制 |
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6 技术路线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四、莘县农村成年妇女营养知识、态度及膳食行为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城乡居民食物营养教育需求研究 ——基于全国30个省份1500份居民问卷调查数据分析[D]. 郑末.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2]重庆市中学生营养素养评估问卷的研制及初步应用研究[D]. 曾茂.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3]营养膳食指导对孕期营养状况及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D]. 张晨琳. 山东大学, 2020(10)
- [4]某高职院校女生贫血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效果评价研究[D]. 章琳洁. 东南大学, 2020(01)
- [5]营养干预对高职女生轻度缺铁性贫血的改善作用[D]. 王寿华. 青岛大学, 2019(01)
- [6]哈密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现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吾尔拉加甫·巴德阿拉.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4)
- [7]贫困农村小学生家长营养教育效果评价[D]. 王情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8(01)
- [8]榆中县农村妇女营养认知与健康状况调查研究[D]. 程涛玲.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4)
- [9]孕妇营养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米立芬. 华北理工大学, 2018(01)
- [10]营养改善计划对义务教育学生营养及健康状况影响的效果评估[D]. 杨艳琼. 新疆医科大学, 2017(10)
标签:食物营养论文; 营养素推荐每日摄入量论文; 孕妇食谱论文; 肥胖的成因论文; 孕妇饮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