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辆汽车,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100万辆汽车,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一、100万辆,并不值得骄傲(论文文献综述)

黄颖[1](2021)在《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节选文的加工现象研究》文中指出教材选文进入师生视野之前,大多被加工处理。语文教师如何处理好节选文与原文之间关系,如何发挥节选文自身教学价值,如何通过节选文教学带动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这些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因此分析编者对节选原文进行了怎样的加工以及加工得怎么样,将有助于语文教师合理客观地认识节选文的加工现象,促进教师与编者之间的有效“对话”。同时,也将利于教师将节选文的加工处理部分作为课堂教学资源合理使用并通过节选文的教学真正带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本论文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节选文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加工修改方面进行研究,以期能够对节选文教学带来价值和意义。除绪论、结语,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针对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节选文进行加工情况统计,主要从节选文加工方式、加工对象以及加工分布三大方面进行呈现。在节选文的加工方式中,分析增加、删减、替换三种加工方式占比情况以及三种加工方式组合情况。在节选文的加工对象中,分析段落、句子、字词和标点符号加工占比以及每种对象的具体加工情况。在节选文的加工分布中,分析年级、体裁、题材和年代分布情况。第二章,针对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节选文的加工动因进行分析,主要从语言发展内因、教与学外因两方面进行分析。语言发展内因方面,主要是基于规范表达的需要以及主流意识考虑。在教与学外因方面,主要是基于学生发展考虑以及教师教学要求。第三章,将节选文与课下注释标注的原文进行了细致比较,针对具体加工情况探究加工的合理之处以及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实现统编版教材节选文的加工合理化发展并促进教师和教材之间的有效“对话”。第四章,针对中学语文教材节选文提出教学原则以及策略建议。比如节选文教学原则应该注重整体性、差异性和适当性原则。针对节选文教学,除了立足节选文本身的教学目标,还应放眼整本书。另一方面,可以将节选文与原文进行比较式阅读,比如从遣词造句入手进行比较阅读或从标题细节入手进行比较阅读,进而培养学生语感。

陈鹏[2](2021)在《2020中国摩托白皮书》文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这只"黑天鹅"让整个世界发展形势瞬息万变,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尤其在当前地区保护主义上升、全球经济低迷、国际贸易格局错综复杂的大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市场规模性优势,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增添强劲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

徐堂杰[3](2020)在《D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的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来,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来扩大自身规模,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之一的汽车行业,在经历前些年的高速发展后,近几年国内市场接近饱和,同时随着国六排放标准的颁布、5G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技术的普及,汽车生产不断升级优化,企业运营成本加大,引发国内行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许多车企采取海外并购的方式提高自身竞争力以面对这样的现状,但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针对以上现象,笔者选取D企业并购BT企业的跨国并购事件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的并购理论探究D企业并购前后的绩效变化,总结此次并购带来的启示,得出相关结论。文章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方法,接着梳理了相关概念、并购动因、并购绩效以及并购绩效研究方法等理论;接着对我国汽车行业跨国并购现状、D企业与BT企业基本情况以及双方并购过程进行阐述,并分析此次并购动因;之后将文章案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采用事件研究法、财务指标分析法、EVA研究法以及非财务指标分析法对并购前后企业相关指标进行评价分析,得出结论:并购后D企业股价明显上升,短期内为股东带来财富收益;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以及成长能力均有所提升,EVA值为正数,说明企业在并购后整体表现良好;从非财务指标来看,企业市场占有能力、核心竞争力均有所提升,经营情况得到改善,整体表现出了较好的发展趋势,研究认为此次跨国并购为企业带来了正向效益;之后文章基于上述分析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个角度总结本次跨国并购带来的启示,企业内部启示包括企业的支付方式、战略整合以及资源整合三方面;而外部启示包括相关政策、文化以及经济风险三方面,同时文章结合D企业现状提出进一步提升并购绩效的相关建议;最后对全文总结,以期本文研究内容能为同行业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提供微薄之力。

巴斯[4](2020)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对伊朗汽车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伊朗是中国历史上“丝绸之路”经济贸易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中国和伊朗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经济和贸易关系。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伊朗成为将亚洲和欧洲三大洲联系在一起的一个重要国家。作为伊朗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在制造业方面有者巨大的能源需求和比较优势,为中国汽车出口伊朗市场创造了历史性的贸易和投资机会。本文以中国汽车出口伊朗的现状作为研究对象,以伊朗本土的人文地域特点与汽车销售市场的相关需求为依据,运用文献查阅和综合归纳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汽车出口伊朗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系统地归纳出中国汽车出口伊朗市场所面临的几个问题,并根据伊朗的地域特点、民族文化传统、进口来源的国家、汽车发展的现状等方面,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对中国汽车出口伊朗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并结合伊朗的实际提出了进一步改善现状的合理化建议,以求能更加完善中国汽车出口伊朗市场,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中国汽车出口伊朗的市场。

赵振利[5](2020)在《电动汽车私桩共享充电定价模型及效益分配研究》文中提出基于节能减排以及战略发展需求,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2009年我国将发展电动汽车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受政策影响,我国电动汽车产销量得到迅猛提高。大量电动汽车的使用将激发巨大的充电需求。2015年《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发布,指出为了满足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到2020年我国将建设480万个充电桩。但是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利用方面存在两方面矛盾:一方面电动汽车车主面临“充电难”,充电设施建设难以满足持续快速增长的充电需求;另一方面,居民区私人充电设施利用率低,闲置时间长。“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共享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也为私人充电桩参与共享运营服务提供了基础技术条件。私桩共享可以提高私人充电桩利用率、缓解城市充电供需矛盾、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多样化充电选择,减少公共充电设施建设数量,给政府、电动汽车车主、私桩主和运营商等多个利益相关方带来效益,达到多方共赢。因此,本文围绕私桩共享运营模式,构建多角度的私桩共享充电定价模型,并提出私桩共享效益分配模型,为私桩共享充电运营提供借鉴,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梳理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私桩共享等研究成果和相关基础理论,论证了私桩共享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突出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首先,从充电设施发展规划、充电行为选择、充电定价机制和有序充放电模式四个维度总结了论文研究内容和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在厘清共享经济的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明晰了私桩共享运营的定义。最后,结合博弈理论,说明私桩共享关键问题,如私桩共享充电电价确定和共享效益分配的解决思路,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提出了考虑消费者行为选择的私桩共享充电定价模型。首先,对电动汽车消费者充电行为选择要素进行了分析,构建包括经济性、快速性、接驳性、便捷性和安全性在内的消费者充电行为选择影响因素层次结构。其次,将这五种影响因素进行量化,构建消费者充电选择概率非集计模型。然后,引入非合作博弈模型,建立私桩共享与公桩充电运营双矩阵博弈模型,论证均衡解的存在性。最后对上述相关模型进行算例分析,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并选取关键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为私桩共享充电定价的有效实施提供可靠的方法支撑。(3)构造了考虑政府补贴模式的私桩共享充电定价模型。首先分析了私桩共享财政补贴经济性,说明政府补贴介入对实现私桩共享充电资源配置的“帕累托优化”的作用,进而证明私桩共享财政补贴的必要性。其次,引入委托—代理理论,论证私桩共享财政补贴中的两种委托代理关系,包括电动汽车车主与政府的隐性委托—代理关系,以及政府与私桩共享运营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提出根据运营商运营效率进行政府财政补贴的方式。最后,提出共享私桩运营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效率水平的私桩共享充电定价模型,分析不同参数因子对私桩共享运营定价的影响。(4)构建了考虑引导充电策略的私桩共享充电定价模型。针对电动汽车大规模参与私桩共享充电对运营商运营管理带来的困难,研究区域私桩共享动态充电定价机制。首先,针对电动汽车充电特性和出行规律,提出私桩共享电动汽车引导充电流程。其次,构造私桩共享引导充电函数,制定私桩共享的基准充电电价,在此基础上设计区域动态充电电价机制。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为制定动态私桩共享充电价格提供模型参考。(5)设计了私桩共享效益分配模型。首先,分析私桩共享核心利益主体的行为,包括政府、运营平台、私桩主和物业等,明确各个参与者的作用和目的。其次,在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原则的基础上,从风险大小、资源投入和服务质量三个维度建立私桩共享利益分配指标体系。然后,在明晰Shapley值在私桩共享效益分配的适用性基础上,利用云重心评价法解决评价过程中的随机性和模糊性等问题,引入云模型改进Shapley值法。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证明修正后的Shapley值法在私桩共享效益分配问题中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邱铁鑫[6](2020)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中华民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着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彰显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新中国的成立,使原本带有“铁路弱国”枷锁的中华民族有了朝着“铁路大国”“铁路强国”迈进的坚实基础。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铁路逐步实现了由落后于世界、到追赶世界、再到走在世界前列的历史性飞跃。在此过程中,中国大地上形成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铁路文化,这些文化蕴含于新中国铁路的历史发展逻辑之中,不仅影响着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走向,对于中国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深刻影响和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的现代工业文明成果,铁路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近代中国一大批仁人志士的关注,形成了一系列关于铁路建设的相关论述,构成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事业的思想渊源。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铁路建设相关论述、传承铁路人创造的革命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国情,充分发挥了铁路文化在发展经济、巩固国防、稳定社会、改善民生、转变民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铁路的大发展,促进了铁路文化建设事业的繁荣兴盛。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中国铁路文化事业的发展,反映了中国铁路自觉—自立—自强—自信的历程,更从侧面彰显出了中华民族走向文化自信的发展逻辑,是中国人民文化自信史的缩影。论文通过研究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问题,可以看到关乎新中国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社会变迁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逐步坚定文化自信的全局性问题;可以看到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用的伟大实践。从文化自信的视角探究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回答新中国铁路文化是什么、其建设的内容有哪些、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以及怎样建设新时代铁路文化等理论和现实问题,对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立足于此,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探究新中国铁路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等基础理论问题,理顺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脉络,并重点梳理铁路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以及行为文化建设的历程和内容,从物质承担、价值内核、制度保障和形象展现四个层面阐释新中国铁路文化何以自信:一、铁路物质文化是铁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以物质为载体的显着特点,与人类在铁路领域进行生产生活的实践联系得最为紧密,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铁路领域进行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最直观的成果。从铁路建筑文化建设和收藏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对新中国铁路物质文化建设进行了探究,反映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物质成果。二、铁路精神文化是铁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实质,是人类在铁路领域长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理念、思维方式、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共同目标、精神风貌以及文艺作品等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精神文化理念,它彰显了铁路文化的价值内核。从铁路精神、铁路文艺、铁路思想政治工作等三个方面梳理了新中国铁路精神文化建设的历程和内容,凸显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三、铁路制度文化作为铁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铁路物质文化的工具,又是铁路精神文化的产物,还是铁路行为文化的本质体现。它既不是纯物质形态的,也不是纯精神形态的,更不是纯行为形态的,而是一定的物质文化活动、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和一定的行为文化活动相结合的综合系统。从新中国铁路法规制度建设、铁路体制建设和铁路党建工作制度建设等方面理顺其脉络,总结其经验,揭示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制度因素和路径选择。四、铁路行为文化并不能与铁路企业文化划等号,它是铁路管理理念、精神风貌、经营态度、职工文化活动等文化因素的动态体现,也是铁路所塑造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念的折射,更是展示铁路形象的重要文化因素。从安全文化建设、服务文化建设和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三个方面呈现了新中国铁路行为文化建设的丰富内容,展示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良好形象。在总结70余年来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及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探讨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原则、具体举措以及在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使中国铁路不仅有“速度”,而且更加有“深度”。进而,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推动中国铁路文化的国际传播;在“交通强国”的战略目标下,助力新时代铁路软实力建设。

李妙然[7](2020)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效应》文中研究表明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自2001年启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以来,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生产端、消费端和运营端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扶持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一,并于2018年双双突破百万;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在电池、电机和电控三大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创新上取得较大进展。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过度依赖财政补贴资金,以致2016年发生高额骗补事件;并且2015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数量显着下滑,专利质量有待提高。其背后原因值得考究,也不禁让人重新审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的作用效果。在此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正经历动态调整,2015年4月以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四份政策文件,制定、调整和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补贴标准退坡机制。产业补贴标准退坡机制是否合理,产业补贴政策未来应该何去何从,以及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值得深思。鉴于此,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效应,具体分析两个问题:一是供需双侧扶持政策的供给效应,即供需双侧扶持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企业行为的作用效果;二是供需双侧扶持政策的需求效应,即供需双侧扶持政策对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行为的作用效果。首先,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析供需双侧扶持政策的供给效应。在理论层面,基于Murray et al.(2014)、周亚虹等(2015)等学者的研究,本文将需求侧扶持政策工具(如购置补贴)引入理论模型中,构建供需双侧扶持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企业行为作用效果的理论分析框架,从而识别新能源汽车企业最优产能和最优研发投入等经济行为的决定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利用2001-2018年汽车产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PSM等方法实证检验供需双侧扶持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盈利能力和技术创新投入的作用效果。主要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由扩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可知,新能源汽车企业最优产能和最优研发投入主要取决于:研发的边际成本、市场销售份额对价格的弹性、市场销售份额对技术水平的弹性、需求市场的不确定性概率、需求侧补贴金额对市场需求的边际贡献率、以及研发成功率等因素。其中,供需双侧扶持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盈利能力的作用效果取决于正反两种效应的相对大小;供需双侧扶持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能力的作用较小,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为价格竞争而非技术竞争。第二,由实证分析结果可知,供需双侧扶持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盈利能力具有显着正效应,但作用效果有所减弱;而供需双侧扶持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能力的正效应较小且不显着。其次,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析供需双侧扶持政策的需求效应。在理论层面,将新能源汽车需求市场划分为三类:政府采购市场、商业运营市场和私人乘用市场。探讨研发补贴、基础设施和推广示范等供给侧扶持政策工具对新能源汽车三类需求市场的作用机制;以及购置补贴、税收减免和优先权力等需求侧扶持政策工具对新能源汽车三类需求市场的作用机制。以此为基础,利用2010-2018年88个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城市的数据,实证检验供需双侧扶持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三类需求市场的作用效果;并采用分位数回归法分析供需双侧扶持政策对不同规模需求市场的作用效果。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新能源汽车产业供需双侧扶持政策对三类需求市场的作用效果具有显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供需双侧扶持政策对政府采购市场的作用效果较小,而对商业经营市场和私人乘用市场的作用效果较大;二是供给侧扶持政策对三类需求市场的影响存在滞后性且效果较小,而需求侧扶持政策的作用效果更直接且效果较大。第二,新能源汽车产业供需双侧扶持政策对不同规模需求市场的作用效果也存在差异性。主要表现为:随着政府采购市场规模扩大,供需双侧扶持政策对政府采购市场的作用效果先增强后减弱;随着商业经营市场规模扩大,供需双侧扶持政策的作用效果总体上不断增强;而供需双侧扶持政策对不同规模私人乘用市场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性,表现为随着私人乘用市场规模扩大,供给侧扶持政策的作用效果不断增强,而需求侧扶持政策的作用效果先增强后减弱。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供给效应理论分析框架,丰富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需求效应的理论探讨;同时,论证了新能源汽车产业补贴标准退坡机制的合理性,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和启示。以期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功迈向汽车强国之列。

刘勇[8](2020)在《城市居民共享单车出行的多阶段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传统的燃油交通方式引起了诸如交通拥挤、能源耗费、环境污染等问题,世界各地正在积极探索新型的绿色的交通方式。随着共享经济、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共享单车项目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的共享交通出行方式和新的共享经济模式,共享单车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和企业的注意,迅速在中国许多城市和一些海外城市推广开来。然而,在共享单车快速发展的同时,共享单车用户使用频率仍旧较低,大部分用户还没有对共享单车形成固定的使用习惯。因此,研究城市居民共享单车出行意向的促进机制,制定引导城市居民共享单车出行的策略,对于减少燃油汽车使用,倡导绿色共享出行,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城市居民共享交通出行行为研究主要关注某一个阶段的用户行为,缺乏行为转变的多阶段视角。因此,本文以共享单车为研究案例,从居民共享单车出行行为转变的多阶段视角出发,针对不同阶段特定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旨在更系统、更全面地探究居民共享单车出行行为变化及形成机理,据此提出促进共享单车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和城市居民共享单车出行的引导策略。首先,本文在综合分析现有的阶段行为变化理论基础上,以自我调节行为变化的阶段模型(A stage model of self-regulated behavioral change,SSBC)为理论基础,构建城市居民共享单车出行的多阶段行为意向模型框架,将城市居民共享单车出行划分为预决策、预行动、行动和维持4个行为阶段,并设定每个阶段对应的特定意向(目标意向、行为意向、执行意向和持续行为意向)和社会认知因素,为后续实证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在城市居民共享单车出行预决策阶段,本文利用规范激活模型和环境关注理论,识别城市居民共享单车目标意向的影响因素,构建城市居民目标意向驱动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基于388个调查样本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进行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个人规范和环境关注对城市居民共享单车出行目标意向起着决定作用;同时,后果意识和责任归属有助于产生个人规范,后果意识对责任归属有着促进作用;个人规范在后果意识、责任归属、环境关注与目标意向间起着中介作用;此外,环境关注对居民个人规范与目标意向间的关系有着正向的调节作用。第三,在城市居民共享单车出行预行动阶段和执行阶段,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从技术性、便利性和社会性三个方面识别城市居民共享单车出行行为意向和执行意向的影响因素,构建了城市居民行为意向和执行意向驱动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基于467个调查样本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进行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用户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有决定作用;行为意向和执行意向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系;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便利条件和社会支持通过用户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间接地影响行为意向和执行意向。第四,在城市居民共享单车出行维持阶段,本文利用服务质量理论、价值理论和愉悦激励模型,识别城市居民共享单车持续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构建城市居民持续行为意向驱动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基于374个调查样本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进行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感知绿色价值、顾客满意度和感知愉悦对顾客忠诚度有决定作用;服务质量能激发感知绿色价值、顾客满意度和感知愉悦,并对顾客忠诚有间接的决定作用。本文具有四个创新之处。首先,本文构建了城市居民共享单车出行多阶段行为意向框架,综合运用行为变化阶段模型与连续性理论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解释和预测用户采用共享单车的行为;其次,构建了城市居民共享单车出行目标意向模型,并证实了环境关注在驱动目标意向中的作用;第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集成技术性、便利性和社会性因素,构建了城市居民共享单车出行行为意向和执行意向模型;第四,基于服务质量、感知愉悦、感知绿色价值理论,构建了城市居民共享单车出行持续行为意向模型,证实了服务质量作为一个重要刺激因素的作用。本文具有四个主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本文为城市居民出行亲环境行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其次,丰富了公共自行车用户行为研究理论;第三,为公共自行车用户行为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第四,为制定共享单车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陈英红[9](2019)在《论艾丽丝·门罗小说对传统人文主义的反思》文中认为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1931-)是加拿大文坛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荣获201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高度评价她的小说对人性的精彩描绘,这是对她小说中深厚而独特的人文主义思想的赞誉。她的小说以人性、理性、自由和伦理道德等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问题为主题,同时从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中发掘了另一个罕为人知的惊人世界,实践着消解绝对价值的创作主旨,并以断裂的、含混的,甚至矛盾的艺术方式予以呈现,与西方传统人文主义文学创作存在巨大差异。研究艾丽丝·门罗小说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与西方传统人文主义思想的关系、探索她创作思想的形成原因,可为研究人文主义思想、社会历史环境和文学创作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提供参考个案。西方人文主义于文艺复兴时期形成思潮,以对人的生存和价值的关怀为核心内容,以批判和重塑为其不断发展的动力。19世纪达到发展巅峰的西方传统人文主义逐渐表现出其忽略人自身局限和科学有限性的人类中心论、唯理性和科学论及世俗至上论的潜在隐患,这也成为其现代发展的瓶颈,并从19世纪末开始受到西方思想界的批判。随着20世纪反思传统观念的哲学思想的发展和持续影响,思想界对传统人文主义的批判也不断深入。艾丽丝·门罗深受尼采、海德格尔及其启示的反思传统观念的思想影响,其十四部短篇小说集就是从不同侧面、不同程度地对西方传统人文主义思想进行的反思,或者说是对西方传统人文主义的继承、批判与超越。艾丽丝·门罗的小说继承了传统人文主义思想中合理的一面:以摆脱宗教桎梏为出发点,关怀人自我保存的生存需求、尊重理性和科学对于消除愚昧和促进人自身发展的价值,也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人们对现世的幸福追求。同时,她的小说更多地表现出以存在主义、视角主义、解构主义等为指导对西方传统人文主义思想的基础主义、绝对主义等不合理认知的反思。她的小说通过强调与人的主动性并存的人的被动性、展示自然的力量,证明了忽视人的局限性的人类中心论的狂妄;通过揭示绝对理性的虚幻和客观知识的主观因素,批判了漠视理性和科学有限性、确信理性和科学是解决人一切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的唯理性和科学论;通过呈现自由至上和利益为先的观念造成的社会道德困境,质疑了忽略自由限度和人与生俱来的责任的世俗至上论。艾丽丝·门罗的小说并没有停留在批判的层面,而是进一步对传统人文主义进行了重塑:抛弃人类中心论的妄想,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方式构建着眼于未来的人与自然融合一体的关系,并积极面对世界的偶然性;以具有亲和力的理性和科学观对待理性和知识问题,在理性与非理性的平衡中找到理性的最佳状态,在辩证法引导下正确看待知识体系,以实现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追求脱俗的世俗理想,寻求超越自我的自由,并建立关怀他者的伦理道德,以走出传统人文主义的世俗至上论造成的伦理道德困境。艾丽丝·门罗小说所采用的艺术手法充分体现了其对西方传统人文主义的反思。小说以非线性叙述、元叙述等表现离散性的叙事,解构文本的中心,也揭示人的被动性和世界的自在性,消解了传统人文主义的人类中心论;以复调、历史与小说相交融等表现不确定性的表述,质疑文本内容的确定性和真实性,瓦解传统人文主义的唯理性和科学论;以悖论和反讽、开放性的结尾等引起反思的方式,强调世俗至上论放任自由和利益追逐的危害,表明了自我超越的必要。艾丽丝·门罗小说对西方传统人文主义的反思源于作者的个人经历、加拿大社会文化环境及尼采、海德格尔等奠基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家族迁徙和个人成长中的磨难、女性生存的艰辛导致艾丽丝·门罗对传统人文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绝对理性、永恒价值等观念表示怀疑;而她矛盾丛生的家庭背景、文学熏陶、加拿大从落后的英属殖民地发展为超越宗主国的发达国家的历程让她确信事物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使她对传统人文主义的反思进一步深入;存在主义哲学、尼采和海德格尔思想及其所激发的哲学思想给她以启示并为她提供了反思传统人文主义的理据。艾丽丝·门罗小说对西方传统人文主义的反思,使其能批判地继承建立在传统人文主义思想之上的传统小说的精髓,并实现主题的拓展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具有积极的文学史意义。反思表达了小说主体间性审美立场和多向度的审美取向,表现了后现代的审美探索。同时,艾丽丝·门罗小说中的传统人文主义反思是对建设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文主义思想体系的呼唤,也可作为新时期中国人文思想建构的借鉴,具有一定的思想和现实意义。

施州[10](2019)在《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宣传研究》文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最大规模的总体战争,一场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美国凭借其强大国力和武装力量领导同盟国赢得最终胜利。其胜利的原因,除了正义战争之性质这一主因之外,离不开战时国家意志的凝聚,更离不开战时人民力量(包括大规模战争物资生产)的动员。二战期间,美国政府积极开动国家宣传机器,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报刊、广播、海报等媒介进行战时动员,其中尤以海报为重要宣传工具。海报宣传发挥强大效果,深刻影响了战争进程。同时,二战还对传播学产生巨大影响,传播学几位奠基人都参与战时宣传研究,开创重要理论体系,为传播学奠定理论基础。二战是近代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战争,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并输出强有力的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时至今日世界之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格局依然深受二战影响,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宣传的意义深远。本研究以战时宣传理论作为实证研究的基础,对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宣传活动进行个案分析。本研究挖掘了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有关海报宣传的重要文献,收集整理了651张政府海报样本,以宣传研究方法论为基础,结合经典传播学理论,采用文献分析法建构历史语境,采用定量内容分析法对海报样本作整体规律分析,用定性符号学文本分析法对单张海报进行意义解读。本研究分别从政府海报的“宣传组织运作机制”、“宣传渠道和媒介景观”、“宣传策略、宣传内容和宣传形式的流变”、“国家精神宣扬”、“战争逻辑建构”、“军事神话塑造”、“社会身份认同”、“文化价值输出”互为有机关联的八个方面对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宣传活动进行全面透彻的解析。本研究发现,战时宣传组织并不一定是官方垄断式,也可以采用官民协作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资源,进行创作、发布,并通过事件配合、媒体联动等方式,共同营造媒介景观。战时宣传策略、宣传内容和宣传形式要避免抽象说教,而要具象化、通俗化。战时宣传的内容可以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宣扬国家精神和爱国主义;建构战争的性质和目标;塑造正义之师和强大武装力量的形象;促进国民身份认同,缓解社会矛盾;输出本国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本研究继承了传播学先驱的研究传统,是对战时宣传理论的延续和补充。本研究认为战时宣传研究首先要关注宣传组织,同时要分析宣传渠道、媒介事件、媒介景观、宣传策略、宣传内容、宣传形式;具体宣传内容分析不仅要从国家、战争和军事层面,也要从社会和文化角度切入。本研究为后续战时宣传研究供了新的框架和思路。同时,本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我国政府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加以凝聚国家意志、团结民心、动员全民参与;在重大历史转折期对内对外加以宣传国家精神、军队形象、国家软实力等重大问题供极其鲜活的典例和范式。

二、100万辆,并不值得骄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00万辆,并不值得骄傲(论文提纲范文)

(1)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节选文的加工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概念界定
    三 文献综述
    四 研究方法
    五 语料来源与格式
第一章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节选文的加工情况统计
    第一节 节选文的加工方式
        一 加工方式的基本类型
        二 基本方式的组合
    第二节 节选文的加工对象
        一 加工对象的基本类型
        二 基本对象的加工
    第三节 节选文的加工分布
        一 年级分布
        二 体裁分布
        三 题材分布
        四 年代分布
第二章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节选文的加工动因分析
    第一节 语言发展的内因
        一 规范表达的需要
        二 主流意识的考量
    第二节 教与学的外因
        一 学生发展的考虑
        二 教师教学的要求
第三章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节选文的加工得失
    第一节 合理之处
        一 优化语言形式
        二 修正思想内容
        三 明确教学目标
    第二节 不利影响
        一 削弱原着艺术魅力
        二 影响文章意脉结构
        三 其他细节问题
第四章 中学语文教材节选文教学原则及策略
    第一节 中学语文教材节选文教学原则
        一 整体性原则
        二 差异性原则
        三 适当性原则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材节选文教学策略
        一 立足节选文
        二 放眼整本书
        三 比较式阅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节选文篇目
附录 B 原文与节选文对比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2020中国摩托白皮书(论文提纲范文)

01宏观环境篇
02市场产销篇
    (一)国内市场:中高端市场渐成气候
    (二)出口市场:震荡中寻求机遇
    (三)区域市场:“禁、限摩”何时休
03品牌格局篇
    (一)本土品牌:全面出击紧握消费需求
    (二)合资品牌:稳中求稳休闲通勤是王道
    (三)国际品牌:扩张提速守住高端阵地
    (四)配套企业:“国Ⅳ”实施转型还需时日
04产品车型篇
    (一)踏板车:强势崛起前景看好
    (二)跨骑车:复古渐浓拉力给力
    (三)弯梁车:个性化是唯一出路
    (四)电动摩托车:不管行不行先来占个座
05文化建设篇
    (一)中国摩博会
    (二)安驾培训已成常态
    (三)骑行装备:专业化与个性化
06“互联网+”篇
    (一)众筹:常规操作
    (二)网贷金融:分期买更省心
    (三)车联网:读懂人心
07未来展望篇
    (一)“国Ⅳ”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二)中高端大排产品引领趋势
    (三)电摩市场前景看好
    (四)“禁限摩”促使市场向二三线终端下沉
    (五)互联网嵌入式融合

(3)D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的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跨国并购的概念
        2.1.2 并购绩效的概念
    2.2 文献评述
        2.2.1 国外的相关研究
        2.2.2 国内的相关研究
        2.2.3 研究文献评述
    2.3 并购动因相关理论
        2.3.1 规模经济理论
        2.3.2 代理成本理论
        2.3.3 技术创新理论
        2.3.4 资源利用理论
    2.4 并购绩效相关理论
        2.4.1 交易成本理论
        2.4.2 现代资本市场理论
    2.5 并购绩效评价方法
        2.5.1 事件研究法
        2.5.2 财务指标分析法
        2.5.3 EVA研究法
        2.5.4 非财务指标分析法
第三章 D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3.1 并购双方简介
        3.1.1 并购方D企业简介
        3.1.2 被并购方BT企业简介
    3.2 D企业并购BT企业的背景
        3.2.1 行业背景介绍
        3.2.2 并购双方背景介绍
    3.3 并购过程及其支付方式
        3.3.1 并购过程
        3.3.2 并购支付方式
    3.4 并购动因分析
        3.4.1 获取优质资源
        3.4.2 实现规模经济
        3.4.3 加强技术合作
第四章 D企业跨国并购绩效评价分析
    4.1 并购绩效评价的基本思路
        4.1.1 前提假设
        4.1.2 绩效评价方法的选取
    4.2 并购短期绩效分析
    4.3 并购长期绩效分析
        4.3.1 盈利能力
        4.3.2 营运能力
        4.3.3 偿债能力
        4.3.4 成长能力
        4.3.5 财务综合指标分析
    4.4 基于EVA研究方法的并购绩效分析
    4.5 非财务指标分析
        4.5.1 市场占有能力
        4.5.2 核心竞争力
        4.5.3 经营情况
        4.5.4 未来发展空间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D企业跨国并购的启示与建议
    5.1 D企业跨国并购的启示
    5.2 企业内部启示
        5.2.1 支付方式
        5.2.2 战略整合
        5.2.3 资源整合
    5.3 企业外部启示
        5.3.1 政策方面
        5.3.2 文化方面
        5.3.3 经济风险方面
    5.4 相关建议
        5.4.1 加速市场扩张
        5.4.2 增加产品种类
        5.4.3 实现规模经济
        5.4.4 实现均衡发展
        5.4.5 调整赊销政策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以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4)“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对伊朗汽车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
        1.2.2 国内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和手段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比较优势
    2.2 区域合作
第3章 中国对伊朗汽车贸易的现状
    3.1 伊朗汽车发展现状
        3.1.1 伊朗汽车市场概况
        3.1.2 伊朗本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及产量
        3.1.3 伊朗汽车产业问题与发展机遇
        3.1.4 伊朗汽车进口数量及情况
        3.1.5 与外国厂商的合作
    3.2 中国汽车产业对伊朗的比较优势
        3.2.1 中国汽车产业的优势
        3.2.2 中国汽车企业的优势
        3.2.3 中国汽车出口贸易的优势
        3.2.4 伊朗进口中国汽车可以实现互利互惠
    3.3 中国对伊朗汽车贸易的现状
        3.3.1 中国汽车出口伊朗的发展历程
        3.3.2 中国汽车出口伊朗的规模
        3.3.3 中国汽车出口伊朗的结构
        3.3.4 中国汽车出口伊朗的价格
        3.3.5 中国汽车出口伊朗的营销体系
        3.3.6 中国汽车出口伊朗主要品牌和车型
        3.3.7 中国汽车出口伊朗的售后服务
第4章 中国对伊朗汽车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来自伊朗国内的历史和现实挑战
        4.1.1 伊朗汽车业发展自身逻辑带来的挑战
        4.1.2 伊朗国内汽车企业发展引发的竞争加剧
    4.2 第三国汽车业巨头的冲击
    4.3 中国汽车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4.3.1 对外投资效果不佳
        4.3.2 缺乏品牌建设意识
        4.3.3 销售渠道狭窄,资金有限
第5章 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发展中国对伊朗汽车贸易的建议
    5.1 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化带来的战略机遇
    5.2 深入了解并尊重伊朗国情发展汽车贸易
        5.2.1 伊朗的人文地域特点与经贸产品
        5.2.2 根据伊朗国情灵活采用销售方式
    5.3 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中国自有品牌打造竞争优势
        5.3.1 提高质量、品牌管理与售后服务
        5.3.2 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5.3.3 培养复合型人才
        5.3.4 树立优质的服务意识
        5.3.5 拓宽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
参考文献
致谢

(5)电动汽车私桩共享充电定价模型及效益分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充电设施发展规划方面研究
        1.2.2 充电行为选择方面研究
        1.2.3 充电定价机制方面研究
        1.2.4 有序充放电模式研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1 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
        2.1.1 电动汽车分类
        2.1.2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2.1.3 电动汽车发展相关政策
    2.2 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
        2.2.1 充电基础设施分类
        2.2.2 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现状
        2.2.3 充电基础设施相关政策
    2.3 居民区私桩共享经济理论及运营模式
        2.3.1 共享经济理论
        2.3.2 “共享经济+私桩”运营模式
    2.4 私桩共享博弈理论
        2.4.1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4.2 私桩共享博弈关键问题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私桩共享意愿调查和共享能力测算
    3.1 引言
    3.2 私桩共享可行性分析和意愿分析
        3.2.1 私桩共享可行性分析
        3.2.2 私桩共享意愿分析
        3.2.3 私桩共享存在的主要问题
    3.3 私人充电桩共享服务能力测算模型
        3.3.1 电动汽车和充电桩的状态函数
        3.3.2 模型假设和构建
        3.3.3 算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消费者行为选择的私桩共享充电定价模型
    4.1 引言
    4.2 私桩共享博弈分析基础
        4.2.1 核心博弈
        4.2.2 附属博弈
    4.3 私桩共享充电博弈关系分析
        4.3.1 消费者充电行为选择要素分析
        4.3.2 消费者充电选择行为建模
        4.3.3 非合作博弈定价模型
    4.4 算法设计
        4.4.1 Lemke-Howson算法原理介绍
        4.4.2 Lemke-Howson算法计算流程
        4.4.3 算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政府补贴模式的私桩共享充电定价模型
    5.1 引言
    5.2 私桩共享财政补贴经济性分析
        5.2.1 政府补贴与帕累托效率
        5.2.2 私桩共享财政补贴的必要性分析
    5.3 基于委托—代理模型的私桩共享补贴方式效果分析
        5.3.1 委托代理理论
        5.3.2 私桩共享补贴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5.3.3 私桩共享补贴博弈模型
        5.3.4 不同私桩共享补贴方式及比较分析
    5.4 私桩共享运营效率评价模型
        5.4.1 运营效率评价纳入补贴与定价中的必要性分析
        5.4.2 私桩共享运营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4.3 私桩共享运营效率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5.5 基于效率评价的私桩共享补贴及定价模型
        5.5.1 模型构建
        5.5.2 模型求解
        5.5.3 数值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引导充电策略的私桩共享充电定价模型
    6.1 引言
    6.2 私桩共享电动汽车出行特性分析
    6.3 私桩共享电动汽车引导充电分析
        6.3.1 私桩共享电动汽车引导充电流程分析
        6.3.2 私桩共享引导充电函数构建
    6.4 引导充电策略下私桩共享充电定价模型
        6.4.1 基准电价的确定
        6.4.2 区域充电价格的确定
    6.5 数值仿真
        6.5.1 模型假设
        6.5.2 基础数据
        6.5.3 结果分析
        6.5.4 讨论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改进Shapley值法的私桩共享效益分配模型
    7.1 引言
    7.2 私桩共享核心利益相关者行为及分配原则
        7.2.1 私桩共享核心利益主体行为分析
        7.2.2 效益分配原则
    7.3 私桩共享效益分配影响因素分析
        7.3.1 风险大小
        7.3.2 资源投入
        7.3.3 服务质量
        7.3.4 私桩共享效益分配指标体系
    7.4 基于云模型改进Shapley值的私桩共享效益分配模型
        7.4.1 Shapley值法适用性分析
        7.4.2 初始利益分配Shapley值模型
        7.4.3 Shapley 值法的修正
        7.4.4 算例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私桩共享意愿调查
附录2 电动汽车车主充电选择行为调查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6)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境)外研究现状
        1.2.2 国(境)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目标、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思想渊源与指导思想
    2.1 近代中国铁路倡导者的铁路建设思想
        2.1.1 盛宣怀的铁路建设思想
        2.1.2 詹天佑的铁路建设思想
        2.1.3 梁士诒的铁路建设思想
        2.1.4 孙中山的铁路建设思想
        2.1.5 张嘉璈的铁路建设思想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铁路观
        2.2.1 马克思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2.2.2 恩格斯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2.2.3 列宁、斯大林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2.3 中国共产党人的铁路建设思想
        2.3.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2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3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4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5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铁路建设的相关论述
第3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探析
    3.1 基本概念界定
        3.1.1 文化
        3.1.2 铁路文化
        3.1.3 新中国铁路文化
        3.1.4 文化自信
    3.2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结构、特征与功能
        3.2.1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结构
        3.2.2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特征
        3.2.3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功能
    3.3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异同比较
        3.3.1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共同点
        3.3.2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不同点
    3.4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历程彰显文化自信
        3.4.1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内涵
        3.4.2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脉络
第4章 反映文化自信物质成果的新中国铁路物质文化建设
    4.1 新中国铁路建筑文化建设
        4.1.1 有着鲜明时代印记的车站文化建设
        4.1.2 展现深刻时代价值的铁道文化建设
    4.2 新中国铁路收藏文化建设
        4.2.1 有着卓越历史贡献的铁路机车
        4.2.2 有着特殊历史回忆的铁路车票
        4.2.3 有着重要历史价值的铁路纪念章(碑)
第5章 彰显文化自信价值内核的新中国铁路精神文化建设
    5.1 新中国铁路精神生产
        5.1.1 革命斗争精神的传承
        5.1.2 铁路建设精神的彰显
    5.2 新中国铁路文艺创作
        5.2.1 难以消解的文化矛盾心理
        5.2.2 浓郁的红色文化气息
        5.2.3 多样性的铁路文艺表达
    5.3 新中国铁路思想政治工作
        5.3.1 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5.3.2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爱国精神
        5.3.3 加强思想政治宣传,增强思想性和政治性
        5.3.4 加强路风教育,展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
第6章 体现文化自信制度保障的新中国铁路制度文化建设
    6.1 新中国铁路法规制度建设
        6.1.1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铁路法制建设
        6.1.2 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以前的铁路法制建设
        6.1.3 新时代的铁路法制建设
    6.2 新中国铁路体制建设和党建工作制度建设
        6.2.1 新中国铁路体制建设
        6.2.2 新中国铁路党建工作制度建设
第7章 塑造文化自信良好形象的新中国铁路行为文化建设
    7.1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
        7.1.1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理念
        7.1.2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实践
    7.2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
        7.2.1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理念
        7.2.2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实践
    7.3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
        7.3.1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的意义
        7.3.2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的实践
第8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及新时代建设路径探析
    8.1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
        8.1.1 国家建设的动脉
        8.1.2 时代精神的表征
        8.1.3 释放人情的场域
        8.1.4 国际舞台的名片
        8.1.5 中国故事的素材
    8.2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路径
        8.2.1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原则
        8.2.2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几点举措
    8.3 创造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新辉煌以增强文化自信
        8.3.1 注入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底气
        8.3.2 “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中国铁路文化的国际传播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博览轨迹”——铁路文化的实地考察
附录2:近代中国铁路车站文化略谈
附录3:改革开放以来部分铁路文学杂志创刊表
附录4:新中国铁路安全主要法规名录表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7)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主要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新能源汽车的界定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的界定
    第二节 产业扶持政策的理论分析
        一、产业扶持政策有效论:市场失灵
        二、产业扶持政策无效论:政府失灵
    第三节 产业扶持政策效应分析
        一、供给侧产业扶持政策效应
        二、需求侧产业扶持政策效应
    第四节 文献述评
第三章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情况
    第一节 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的发展历程
        一、战略规划期:2001-2008年
        二、导入期:2009-2015年
        三、调整期:2016年至今(后补贴时代)
    第二节 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的主要特点
        一、补贴加速退坡,双积分制构建长效驱动机制
        二、从生产端补购置转向补运营与基础设施
    第三节 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效果
        一、新能源汽车推广情况
        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三、研发技术水平提升显着
    第四节 中国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的问题与反思
        一、产业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
        二、产业扶持政策的效果反思
第四章 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的供给效应
    第一节 理论模型
    第二节 实证分析
        一、指标说明
        二、模型设定
        三、实证结果
    第三节 主要结论
第五章 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的需求效应
    第一节 理论分析
        一、新能源汽车需求市场的作用
        二、扶持政策对需求市场的作用机制
    第二节 实证分析
        一、指标说明
        二、模型设定
        三、实证结果
    第三节 主要结论
第六章 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及相关经验
        一、通过法律确立新能源汽车战略地位
        二、根据电池容量实行税收减免机制
        三、积分制度推动企业转型
        四、政府采购与社会宣传配合刺激市场需求
    第二节 欧盟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及相关经验
        一、支持核心技术研发
        二、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三、通过政府购买、税收优惠刺激新能源汽车市场
        四、欧盟最严碳排放政策
    第三节 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及相关经验
        一、税收减免及汽车购置补贴
        二、发挥政府示范作用及互联网媒介推广作用
        三、技术扶持政策
        四、重视电池等资源回收利用
第七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关于产业扶持政策供给效应的研究结论
        二、关于产业扶持政策需求效应的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启示
        一、优化财政补贴配置总量和结构
        二、鼓励支持核心技术研发
        三、提高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四、提高财政补贴准入门槛
        五、加强推广应用安全监管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8)城市居民共享单车出行的多阶段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章节安排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
第2章 共享出行与文献综述
    2.1 公共自行车的概念及发展
    2.2 共享单车的概念及发展
    2.3 公共自行车用户行为相关研究
        2.3.1 人口特征因素与用户行为
        2.3.2 环境条件因素与用户行为
        2.3.3 社会心理因素与用户行为
    2.4 文献评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市居民共享单车出行多阶段行为意向模型框架
    3.1 阶段理论模型概述
    3.2 自我调节行为变化的阶段模型
    3.3 多阶段行为意向模型框架构建
    3.4 阶段确认技术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市居民共享单车出行目标意向研究
    4.1 引言
    4.2 理论背景与模型假设
        4.2.1 理论背景
        4.2.2 模型假设
    4.3 研究方法
        4.3.1 问卷设计
        4.3.2 数据收集
    4.4 实证分析
        4.4.1 共同方法偏差
        4.4.2 测量模型检验
        4.4.3 假设检验结果
        4.4.4 中介作用检验
    4.5 研究讨论与启示
        4.5.1 研究讨论
        4.5.2 研究启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城市居民共享单车出行行为意向和执行意向研究
    5.1 引言
    5.2 理论背景与模型假设
        5.2.1 理论背景
        5.2.2 模型假设
    5.3 研究方法
        5.3.1 问卷设计
        5.3.2 数据收集
    5.4 实证分析
        5.4.1 共同方法偏差
        5.4.2 测量模型检验
        5.4.3 假设检验结果
        5.4.4 中介作用检验
    5.5 研究讨论与启示
        5.5.1 研究讨论
        5.5.2 研究启示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城市居民共享单车出行持续行为意向研究
    6.1 引言
    6.2 理论背景与模型假设
        6.2.1 理论背景
        6.2.2 模型假设
    6.3 研究方法
        6.3.1 问卷设计
        6.3.2 数据收集
    6.4 实证分析
        6.4.1 共同方法偏差
        6.4.2 测量模型检验
        6.4.3 假设检验结果
        6.4.4 中介作用检验
    6.5 研究讨论与启示
        6.5.1 研究讨论
        6.5.2 研究启示
    6.6 本章小结
结论
    1. 主要结论
    2. 对策建议
    3.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

(9)论艾丽丝·门罗小说对传统人文主义的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缘起与意义
        0.1.1选题缘起
        0.1.2 选题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外艾丽丝·门罗研究现状
        0.2.2 国内艾丽丝·门罗研究现状
    0.3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
        0.3.1 主要研究内容
        0.3.2 主要研究方法
        0.3.3 主要创新点
    0.4 传统人文主义的相关问题
        0.4.1 作为西方传统文化核心的传统人文主义
        0.4.2 传统人文主义的合理内核
        0.4.3 传统人文主义的现代发展瓶颈
第1章 艾丽丝·门罗小说对传统人文主义的传承
    1.1 对人生存需求的关怀
        1.1.1 对小人物的关注
        1.1.2 对人与世界关系的观照
    1.2 对理性和科学价值的尊重
        1.2.1 对理性的认可
        1.2.2 对知识和真理的渴求
    1.3 对现世幸福追求的肯定
        1.3.1 对宗教教义的疑问
        1.3.2 对个人现世幸福追求的认同
第2章 艾丽丝·门罗小说对传统人文主义的批判
    2.1 对人类中心论的否定
        2.1.1 主动性与被动性相统一的人
        2.1.2 自在的世界
    2.2 对唯理性和科学论的批评
        2.2.1 绝对理性的虚幻
        2.2.2 客观知识的主观因素
    2.3 对世俗至上论的驳斥
        2.3.1 自由至上的危害
        2.3.2 利益为先的隐患
第3章 艾丽丝·门罗小说对传统人文主义的重塑
    3.1 和谐的人与世界
        3.1.1 人与自然的融合
        3.1.2 人与充满偶然性的世界的和解
    3.2 具有亲和力的理性和科学观
        3.2.1 平衡的理性观
        3.2.2 辩证的知识观
    3.3 脱俗的世俗追求
        3.3.1 超越自我的自由
        3.3.2 关怀他者的伦理道德
第4章 艾丽丝·门罗小说中传统人文主义反思的艺术表现
    4.1 解构人类中心论的离散性叙事
        4.1.1 意识流的涌动与非线性叙述
        4.1.2 不可控的现实与元叙述
    4.2 消解唯理性和科学论的不确定表述
        4.2.1 视角的局限与复调
        4.2.2 不可回避的主观性与历史和小说的交融
    4.3 质疑世俗至上论的反思性手法
        4.3.1 失望的贪念与悖论和反讽
        4.3.2 无疾而终的过度欲求与开放性结尾
第5章 艾丽丝·门罗小说的传统人文主义反思探因
    5.1 艰难的个人经历与传统人文主义反思的诱因
        5.1.1 家族遭遇和成长的磨难
        5.1.2 女性生存的艰辛
    5.2 独特的文化环境与传统人文主义反思的深入
        5.2.1 成长环境和文学作品的潜移默化
        5.2.2 边缘中崛起的加拿大文化
    5.3 20世纪的哲学思想与传统人文主义反思的思想基础
        5.3.1 存在主义思想的熏陶
        5.3.2 尼采和海德格尔哲学及其启示的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
第6章 艾丽丝·门罗小说中传统人文主义反思的意义
    6.1 文学史意义
        6.1.1 传统文学人文主题与艺术手法的扬弃
        6.1.2 后现代文学人文主题与艺术手法的创新
    6.2 审美意义
        6.2.1 主体间性的审美立场
        6.2.2 多向度的审美取向
    6.3 思想和现实意义
        6.3.1 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新探索
        6.3.2 中国新时代人文思想建构的借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宣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问题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文献与成果综述
        一、中外文献综述
        二、研究成果综述
    第三节 理论辨析与概念界定
        一、宣传理论问题辨析
        二、研究对象概念界定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基本框架
        三、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第一章 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的公共协作机制
    第一节 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的组织机构流变
        一、政府海报的主要需求方
        二、政府海报官方主导机构的流变
        三、官方与民间机构合作机制
    第二节 政府海报的创作与采购模式
        一、明星海报回购模式(1941-1945年)
        二、海报大赛征集模式(1941-1942年)
        三、协调机构原创模式(1942-1945年)
        四、专家协同创作模式(1943-1945年)
    第三节 政府海报印刷和媒体投放模式
        一、政府海报的指定印刷方
        二、民间公司组织捐赠和分发
        三、基层志愿者分发和张贴
    小结
第二章 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的媒介景观营造
    第一节 海报分发渠道策略和趋势
        一、海报渠道系统设计
        二、海报分发与张贴技巧
        三、海报数量与年份趋势
    第二节 海报在各类生活场景的运用
        一、海报在户外场景
        二、海报在工厂场景
        三、海报在校园场景
        四、海报在社区场景
    第三节 海报相关媒介事件与媒介景观
        一、杂志国旗封面运动
        二、海报与视觉艺术大赛
        三、海报与战时宣传展览
        四、海报与真人宣传活动
        五、海报与战时宣传电影
    小结
第三章 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的宣传策略流变
    第一节 二战前海报宣传的历史演变
        一、二战前海报宣传简史
        二、一战中美国政府海报宣传
        三、一战与二战海报宣传策略对比
    第二节 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的宣传理念博弈
        一、政治艺术派的理想主义
        二、商业广告派的专业主义
        三、政府海报的商业化趋势
    第三节 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的宣传内容流变
        一、美国政府总体宣传策略
        二、政府海报宣传主题分析
        三、从抽象爱国到说服行动
    第四节 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的宣传技巧嬗变
        一、正反两面理诉求
        二、温和的恐惧诉求
        三、大众视觉艺术
        四、人物情感共鸣
        五、乐观主义基调
    小结
第四章 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的国家精神宣扬
    第一节 政府海报中的国家精神溯源
        一、独立宣言中的自由精神
        二、开国元勋的精神图腾
        三、四大自由的对外传播
    第二节 政府海报中国家精神的战时表述
        一、国内外民主统一战线
        二、外交关系的政治宣言
    第三节 政府海报的爱国主义图形符号象征
        一、国旗的爱国主义象征
        二、国旗的爱国主义背书
        三、国旗的爱国主义隐喻
    第四节 政府海报的国家精神图像符号象征
        一、国家精神的人格符号象征
        二、国家精神的物化符号象征
    小结
第五章 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的战争逻辑建构
    第一节 政府海报中的战争定性
        一、敌方谬论的批判
        二、屠杀行为的揭露
        三、难民问题的态度
    第二节 政府海报中的战争场景
        一、我方军事装备的损失
        二、我方军事人员的伤亡
    第三节 政府海报中的战争目标
        一、敌方的图形符号象征
        二、敌方的人物符号建构
    小结
第六章 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的军事神话塑造
    第一节 政府海报中的军事武装力量
        一、武装力量霸权主义
        二、军需补给强力威慑
        三、出征场景仪式渲染
    第二节 政府海报中的军队集体人格
        一、乐观主义的军营纪实
        二、实用主义的战地纪实
        三、英雄主义的战场奇观
    第三节 政府海报中的英雄神话塑造
        一、平民式真人英雄
        二、古典式战斗英雄
        三、人道主义式光环
    小结
第七章 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的社会身份认同
    第一节 政府海报中的军民统一战线
        一、全民认同和集体主义
        二、前后方工作的同一性
    第二节 政府海报中的性别身份认同
        一、战时女工与女权主义
        二、家政事务与爱国主义
        三、巾帼英雄的国家认同
    第三节 政府海报中的种族平等意识
        一、少数裔形象的缺席
        二、刻意凸显的平等幻象
    小结
第八章 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的文化价值输出
    第一节 政府海报中的国家传统价值观
        一、国土情怀与乡民情结
        二、血缘情愫与情感需求
        三、宗教信仰与精神寄托
    第二节 政府海报中的国民战时价值观
        一、为国牺牲精神
        二、勤劳奋斗信念
        三、公平与诚信观
        四、节俭与环保意识
    第三节 政府海报中的战后和平憧憬
        一、安全感的获得
        二、丰衣足食的乐土
        三、乌托邦式的幸福
    小结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海报量化内容分析法详细步骤说明
附件二:本研究所有海报样本清单
附录三 :本文各章节所有图表清单
附录四 :二战时期美国着名艺术家和插画师
附录五 :重要历史海报文献及来源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100万辆,并不值得骄傲(论文参考文献)

  • [1]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节选文的加工现象研究[D]. 黄颖.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2020中国摩托白皮书[J]. 陈鹏. 摩托车信息, 2021(01)
  • [3]D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的绩效研究[D]. 徐堂杰. 西安石油大学, 2020(04)
  • [4]“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对伊朗汽车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巴斯.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6)
  • [5]电动汽车私桩共享充电定价模型及效益分配研究[D]. 赵振利.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6]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D]. 邱铁鑫.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6)
  • [7]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效应[D]. 李妙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8]城市居民共享单车出行的多阶段行为研究[D]. 刘勇.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9]论艾丽丝·门罗小说对传统人文主义的反思[D]. 陈英红. 湘潭大学, 2019(12)
  • [10]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宣传研究[D]. 施州. 上海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100万辆汽车,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