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在施工中确保沥青路面的平整度(论文文献综述)
陈越阳[1](2021)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文中指出沥青路面公路是最常见的公路形式,尤其是在高速公路和城镇主干道中。随着大量公路工程的不断建设,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已经十分成熟,但是仍有部分沥青路面出现了变形、开裂等病害现象,这是由于影响其最终质量的因素较多,而在施工过程中人们又未曾对其引起重视。因此,对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基于此,文章阐述了沥青路面的质量影响因素,详细分析了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并研究了工艺流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李军[2](2020)在《影响市政路桥施工中沥青路面平整度原因分析》文中提出市政路桥施工中广泛采用沥青路面,高等公路、城市道路行车密度大、车速高,为确保行驶车辆的安全和舒适性,对路面平整度的要求很高。一方面,高性能的沥青路面,有利于提高社会大众日常生产生活出行的舒适度。另一方面,高质量的沥青路面,有利于延长市政路桥工程项目的整体使用年限。基于此,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沥青路面的平整度控制工作逐步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本文对其施工要领进行分析和探讨。
陆飞[3](2021)在《浅析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沥青路面在运输荷载和自然条件的影响下,会出现一些常见病害,如裂缝车辙等,从而严重影响车辆通行性能和舒适性。因此沥青路面的处理尤为重要。本文对公路沥青路面进行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唐建华[4](2021)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影响因素的分析与评价 ——以渭武高速公路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迅猛发展,不仅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也提高了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然而,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过程中,随着路面服役时间的增加,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形式将逐渐显现出来,从而对路面的使用寿命造成重大影响。其中沥青路面的原材料质量和施工质量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严格的质量管理控制措施,从而全面提升沥青路面的使用质量,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本文依托渭武高速公路段,通过对路面三个标段分别从原材料(沥青、集料、矿粉)、混合料配合比、路用性能及现场检测等方面,结合了数理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的应用)、质量控制手段(质量动态控制图的应用)和灰关联分析方法(灰关联度的应用),对其路面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为今后甘肃省其他高速公路的路面铺筑质量积累相关经验。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中的方差、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等分析方法对原材料(沥青、集料和矿粉)质量的稳定状态和变异性影响最大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路面一标和路面二标的A级70号石油的针入度质量分布近似正态分布,相较于路面三标分布较为稳定,其老化后的性能指标也要优于路面三标;各标段六种沥青的三大指标变异系数排序:延度>针入度>软化点,短期老化后的变异系数排序:延度>针入度比,因此各标段需要把沥青的延度和针入度作为关键指标进行严格检测和控制。2.通过油石比质量动态控制图可以看出,路面二标和路面三标的质量控制较为稳定;由灰关联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影响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SBS改性沥青的粘度、混合料中2.36mm的通过率、油石比和空隙率;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集料针片状含量、油石比和软化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油石比、粘度和沥青饱和度。3.对铺筑成型后的路面质量进行了现场检测,由灰关联分析可知对路面压实度具有较大的影响因素为面层厚度、碾压温度和油石比;由灰关联分析可知对路面渗水系数具有较大的影响因素为空隙率和油石比。
曾晟[5](2020)在《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沥青混合料摊铺均匀性检测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是保证沥青路面沥青路面优良路用性能和长期使用寿命的前提条件,由于生产、运输、摊铺、碾压等自然和人为因素而使沥青路面产生的离析现象,是导致沥青路面局部出现结构性能薄弱点加速路面早期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由于目前常用的离析检测方法普遍以沥青路面建成后进行抽样检测为主,且方法费时且主观随机性大,而新兴无损检测方法检测成本高,且往往无法在沥青路面建设过程中对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均匀性进行实时的评价,沥青混合料均匀性问题在公路工程建设与质量验收中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其高效、准确、成本低的优点在公路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摊铺过程中沥青混合料离析现象,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通过工业相机对摊铺沥青混合料进行采集,提出适用于摊铺沥青混合料的粘连集料预处理与分割技术,基于图像颗粒的四边静矩分析,提出加权分档静矩离异系数的沥青混合料均匀性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并通过开发的沥青混合料摊铺均匀性快速评价系统实现沥青路面摊铺过程的均匀性的现场评价。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概括如下:(1)在试验室对离析沥青混合料级配进行模拟,通过室内马歇尔试验研究离析程度与沥青混合料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并以空隙率变化为指标的提出离析评价指标;并根据贝雷法确定的关键级配区间与不同离析程度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变化进行灰关联分析,分别研究AC-13、AC-20、AC-25不同级配类型级配类型沥青混合料对空隙率影响最大的级配关键区间;(2)通过对现场图像样本的实测分析,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摊铺沥青混合料数字图像进行预处理,并针对集料课题图像处理中粘连颗粒过度分割的问题,提出适用于摊铺沥青混合料数字图像分割方法——基于扩展极大值变换分水岭分割方法,通过对图像中集料颗粒尺寸按照集料筛孔尺寸进行分档,将每一档占集料颗粒总面积的比值与对图像应区域混合料筛分试验级配对比,验证了本文数字图像预处理算法的准确性;(3)基于集料颗粒图像的四边静矩分析,提出以相对于理想均匀分布的分档加权四边静矩离异系数Cv作为摊铺沥青混合料均匀性评价指标,并给出了分档加权四边静矩离异系数Cv的计算方法及计算程序。依托实体工程,分别对AC-13、AC-20、AC-25级配类型摊铺沥青混合料实时数字图像进行了分析计算,依据得到的分档加权四边静矩离异系数Cv给出了其均匀性评价结果;基于AC-13、AC-20、AC-25标准级配混合料的空隙率变化离析评价标准,通过铺沙法实测沥青面层表面构造深度并结合构造深度离析评价标准提出分档加权四边静矩离异系数Cv的摊铺沥青混合料均匀性评价标准;通过对不同采集高度下静矩离异系数Cv的变化进行研究,确定适宜的图像采集高度范围;(4)试验室进行不同离析程度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离析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变化与静矩离异系数Cv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均匀性评价指标Cv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离析程度增加,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明显变差,其中发生粗集料严重离析对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影响更为显着;(5)运用Matlab图像工具包对摊铺沥青混合料进行图像预处理与均匀性评价,并结合Labview软件开发了沥青混合料摊铺均匀性快速检测系统,并对现场实铺路段进行摊铺均匀性实时实测及评价,验证了系统的适用性及准确性;
陈文浩[6](2020)在《蒙东地区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迅速发展,全区交通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与日俱增的交通量对于公路养护单位的压力与挑战也越来越大。作为公路路面主要受力层,沥青面层直接承受车辆荷载和大气、温度、湿度等自然因素的耦合作用,容易产生早期病害,导致公路使用寿命减少、行车安全性下降。采取适时科学的维修养护就显得尤为必要,预防性养护作为一种早期主动性干预措施得到了世界各国广泛关注。论文针对内蒙古东北地区气候条件及能源运输、重载车辆较多导致干线公路病害严重的实际情况,结合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的使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在调查蒙东地区公路沥青路面现有病害种类及其成因,分析本地区公路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评定数据的基础上,依据路面损坏状态、路面行驶质量、路面结构强度等路况评定指标对其进行评估。结合国内外工程实例分析各种预防性养护措施的适用性,运用沥青路面的微表处、雾封层、开普封层等养护技术对不同路段进行养护作业,依托公路预防性养护工程的施工监控与室内外试验结果,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评价。结果表明,预防性养护技术能有效抑制路面病害的发展,提高公路使用性能,降低了公路全寿命周期养护成本,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唐樊龙[7](2020)在《BIM技术在沥青路面全寿命周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近十年来,BIM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然而当前道路领域在学习与引进BIM技术同时却面临着诸多难题。首先,高速公路的设计不仅包括线形设计,路面设计也是重要环节。路面设计离不开结构分析,目前BIM环境中却缺少与设计同步的沥青路面结构分析功能。另一方面,在施工中更多的是利用BIM进行动态模拟与过程展示,却很少建立BIM为基础的可视化施工质量管控,以及相应的质量预警体系,很难应对工程后期频繁的变更以及施工质量问题。在养护阶段,由于病害数据量大,信息存储困难,文本调阅耗时,很难建立合理有效的成本估算。此外,对于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整合,模型归档,统一管理,依然缺少完善系统的信息平台,使得高速公路服役后期管理难度大,数据调取困难。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当前道路BIM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分别从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养护阶段,以及搭建信息平台等四个方面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开展了基于BIM的典型沥青路面参数化建模与结构分析研究。首先确立Revit作为主要建模软件,通过建立公制常规模型族的方式完成了沥青路面基础模型的创建。然后总结了国内典型沥青路面组合形式,并通过基础模型的参数调整完成了典型沥青路面的三维结构设计。在此基础上,利用Dynamo编程进行了BIM软件的二次开发,完成了在BIM中的三维路线自动设计,然后将结构分析公式以Python语言的方式写入Dynamo程序中,并将设计参数与结构分析参数进行串联,实现了在BIM环境中设计与结构分析的同步进行。此外,为了获取更加准确的结构分析结果,本研究进一步提出了建立数据中转接口,将参数化的BIM模型以数据文件格式导入ABAQUS中,通过借助外部有限元软件计算的方式实现了基于BIM-ABAQUS的典型沥青路面结构的精确分析。(2)进行了基于BIM的沥青路面施工过程模拟与关键参数集成研究。首先采用Dynamo编程创建了能够从Excel自动读取数据的节点程序完成了地质模型创建,然后进行场地模型布置,最后通过Navisworks完成沥青路面施工的模拟。接下来以智能压实技术为基础,建立了基于BIM的沥青路面压实质量评价体系。首先通过MATLAB用最小标准差的方式将压实参数进行区域划分,以代表性压实度参数建立了基于BIM-GIS的沥青路面的压实质量监控体系,实现了将智能压实获取的质量参数以直观可视的图像表达取代传统的数据繁多读取困难的Excel表达。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以专家打分的方式通过C#语言编程建立了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可视化评估程序。最后本文针对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典型的级配离析病害为研究对象,结合图像处理采用基尼不纯度模型建立了基于图像识别的沥青路面级配离析病害参数获取,并将图像识别结果反馈到三维的BIM模型中建立预警提示,建立了基于BIM的沥青路面施工离析质量状况预警体系。(3)针对养护阶段的BIM技术应用不足,开展了沥青路面病害的BIM参数化集成与成本模型构建研究。为构建基于BIM的参数化病害模型,首先采用Context Capture利用三维重构技术重构了沥青路面病害的三维模型。另一方面,针对局部病害利用Revit建立基础参数模型的功能,直接在BIM模型中建立三维的病害模型然后进行病害纹理贴图,实现病害的精细建模。然后将完成的参数模型导入到道路总体模型中,实现病害尺寸参数在BIM模型中直接测量获取,同时建立关注点,详细记录病害的其他关键信息方便后期查询。在此基础上,接下来是建立基于BIM模型的养护成本估算。首先结合江苏省历年的养护资料建立不同养护措施的平均费率,通过三维道路模型中的病害信息建立养护成本估算程序。然后结合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与养护设计规范,以SRI、RQI、PCI、RDI等公路技术状况评价指标对上述建立的养护成本估算程序进行了优化,最终建立了基于数据式与三维病害图像相结合的沥青路面自主养护决策模型。(4)开展了基于BIM的建管养一体化运维信息平台的研究。建立了沥青路面全生命周期数据采集模式,并对采集的数据建立了基于IFC格式的信息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通过DW网页编程软件,建立了基于全生命周期BIM式数据采集的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信息平台主体部分包括密码式的加密窗口登录界面,平台主页总体信息概况以及大类目录标签,视频与模型文件存储查询专区,数据文件详细资料归类专区等。
李旭生[8](2020)在《四川省南充市级配碎石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应用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公路路面结构主要以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为主,随着交通的发展,交通量的增加,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缺陷也随之暴露出来。特别是低等级薄层沥青路面,由于基层刚度大,面层反射裂缝多,路面使用中破损严重。针对四川省南充市区域碎(砾)石丰富的特点,公路采用级配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将会提高路面的路用性能,降低工程造价。因此,进行级配碎砾石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室内试验,室内试槽试验,理论分析,结合试验路研究对级配碎石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对级配碎石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分析了级配碎石基层的承载力特性,提出了级配碎石筛孔通过率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结果试验室试槽试验和依托工程试验路提出了级配碎砾石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推荐结构及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施工控制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比不同级配组成的级配碎石的力学特性、承载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料级配碎石形成密实结构不仅与粗细颗粒的相对含量相关,还存在最大尺寸效应;回弹模量都随着单位压力的增加而增加、粗集料对级配碎石强度的提高有益;(2)通过对底基层和基层的回弹模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基层顶面的当量模量和竖直方向的变形随荷载的增加而相应增加,其线性相关性很好;(3)本文通过室内级配碎石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试槽试验,得到了级配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的结构特性,荷载引起的竖向应力随深度增加迅速减小;(4)通过铺筑试验路,并进行三年以上的跟踪检测,实际路用状况表明,本文提出的级配碎石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比传统使用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表现出更好的路用性能,路面的破损明显减少。并结合室内试槽试验及试验路铺筑,提出了级配碎砾石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施工及控制技术。本文研究成果对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分析的应用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并对路面结构设计、施工及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晓磊[9](2019)在《LW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研究》文中指出1988年,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中国建成了第一条高速公路。然后高速公路的建设呈指数增长。2016年底,中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数(公里数)超过13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道路通车后,路面直接受交通荷载和自然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再加上我国在高速公路的建设初期过于注重数量,则忽略了建设的质量,导致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远远低于设计使用寿命,给高速公路建设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本课题以LW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项目为基础,结合现代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和方法,以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特别是SMA路面)的施工工艺为重点,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针对LW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研究,特别是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三个阶段进行质量控制,采用科学的质量控制工具和方法,确保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施工前,对施工人员、施工技术、工程所用材料、生产配合比、机械设备等进行有效的管理;施工过程中,针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各项因素及生产级配等进行全面控制;施工后,针对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反馈到提高沥青路面质量的方案中。本文采用该方案保证了LW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实现了该工程质量保合格创优的目标,同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其它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刘炤伟[10](2019)在《沥青混合料离析防治及路面压实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分析了沥青路面离析的调查情况,从材料、设备、工艺等方面提出了沥青路面离析的防治措施。采用铺砂法、核子密度仪法和红外线摄像法对高速公路路面离析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存在多种类型、不同程度的离析。结合天津市施工工艺水平,并对高速公路施工做了大量调查,提出了判定沥青路面离析的标准。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调研,研究了路面离析的原因,并从机械设备、施工工艺、原材料等三个方面提出了防治路面离析的技术措施。本文分析研究了沥青路面压实设备的类型、特点和碾压程序。分析了材料特性、层间厚度、沥青混合料温度、气候等条件对压实的影响,调查了天津市沥青路面施工中常用的压实设备,分析其技术参数,提出了沥青路面压实设备的配置要求。针对天津市普遍应用的沥青混合料类型,提出了相应碾压施工工艺和空隙率判定标准。在大量现场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现场空隙率和渗水系数存在相关性,建议AC-13、AC-20、AC-25渗水系数的控制指标在45ml/min。研究表明,不同的混合料应有不同的压实度要求;渗水系数与构造深度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即渗水系数随着构造深度的增大而增大;但渗水系数与沥青层间厚度的具有轻微的负相关关系,即随着层间厚度的增大而渗水系数会略微降低。沥青路面渗水系数在路面横断面分布不均匀,其中超车道的渗水系数最大,中分带附近的渗水系数较大,应加强中分带附近路面的压实。本文制定了沥青路面施工控制中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混合料和施工的技术要求。制定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指导意见,已应用于高速公路的施工中。同时研究了(?)-s图和(?)-R图进行施工质量动态控制的方法,对于提高施工质量控制水平具有较高的工程实践价值。
二、如何在施工中确保沥青路面的平整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在施工中确保沥青路面的平整度(论文提纲范文)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公路沥青路面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
2 公路沥青路面质量的影响因素 |
2.1 设计因素 |
2.2 材料因素 |
2.3 施工因素 |
3 公路沥青路面的主要施工技术 |
3.1 沥青混合料配比 |
3.2 混合料运输 |
3.3 路面摊铺 |
3.4 路面碾压 |
3.5 施工接缝处理和养护 |
4 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
4.1 工程材料的选取 |
4.2 沥青混凝土的温度 |
4.3 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和压实度 |
4.4 沥青路面的防水性 |
4.5 沥青路面的外部美观性 |
4.6 沥青路面的薄弱处检测 |
5 结论 |
(2)影响市政路桥施工中沥青路面平整度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市政路桥工程施工中的沥青路面概述 |
3 市政路桥施工中沥青路面平整度的重要性 |
4 市政路桥施工中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路基沉降因素 |
4.2 原料质量因素 |
4.3 施工设备因素 |
5 市政路桥施工中沥青路面平整度要素 |
5.1 强度与刚度 |
5.2 稳定性 |
6 优化市政路桥施工中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工作措施 |
6.1 针对地基沉降工作措施 |
6.2 优化原料质量 |
6.3 规范施工设备 |
7 结语 |
(3)浅析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公路工程沥青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
2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
2.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
2.2 沥青路面施工混合材料配比 |
2.3 沥青路面施工摊铺碾压技术 |
2.4 接缝技术 |
3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常见的问题 |
3.1 沥青路面的车辙问题 |
3.2 沥青路面的裂缝问题 |
4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
4.1 建立完善的施工监督管理体系 |
4.2 制订合理的沥青路面施工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
4.3 沥青路面施工原材料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
4.4 沥青路面的养护 |
4.5 沥青铺装质量控制 |
4.6 检查平整度 |
5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应用难点 |
5.1 接缝处理 |
5.2 离析处理难点 |
6 结束语 |
(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影响因素的分析与评价 ——以渭武高速公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数理统计与灰关联分析方法 |
2.1 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
2.1.1 数学期望值 |
2.1.2 方差、标准差及变异系数 |
2.1.3 其他数据分布特征数 |
2.1.4 统计质量控制原理 |
2.1.5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
2.1.6 质量控制图及基本原理 |
2.2 灰关联分析方法 |
2.2.1 灰关联分析方法 |
2.2.2 灰关联决策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原材料质量对比分析 |
3.1 工程概况 |
3.1.1 依托工程概况 |
3.1.2 工程特点 |
3.2 沥青质量分析 |
3.2.1 沥青质量对比分析 |
3.2.2 沥青质量变异性分析 |
3.2.3 沥青质量控制措施 |
3.3 集料与矿粉质量分析 |
3.3.1 集料质量分析 |
3.3.2 矿粉质量分析 |
3.3.3 集料质量控制措施 |
3.3.4 矿粉质量控制措施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质量控制分析 |
4.1 LM2 标SMA-13 上面层配合比设计 |
4.1.1 SMA-13 目标配合比设计 |
4.1.2 SMA-13 生产配合比设计 |
4.1.3 SMA-13 配合比验证 |
4.2 LM2 标SUP-20 中面层配合比设计 |
4.2.1 SUP-20 目标配合比设计 |
4.2.2 SUP-20 生产配合比设计 |
4.2.3 SUP-20 配合比验证 |
4.3 LM2 标ATB-25 下面层配合比设计 |
4.3.1 ATB-25 目标配合比设计 |
4.3.2 ATB-25 生产配合比设计 |
4.3.3 ATB-25 配合比验证 |
4.4 沥青混合料室内试验指标质量控制 |
4.4.1 各标段混合料油石比质量控制 |
4.4.2 各标段混合料级配质量控制 |
4.4.3 各标段混合料体积指标质量控制对比 |
4.5 各标段沥青混合料性路用性能指标对比 |
4.5.1 高温稳定性指标对比 |
4.5.2 低温抗裂性指标对比 |
4.5.3 水稳定性指标对比 |
4.6 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灰关联分析 |
4.7 影响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的灰关联分析 |
4.8 影响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灰关联分析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路面成型质量对比分析与评价 |
5.1 各标段压实度对比分析 |
5.1.1 影响路面压实度的灰关联分析 |
5.1.2 各标段压实度变异性对比 |
5.2 各标段渗水系数对比 |
5.2.1 影响路面渗水系数的灰关联分析 |
5.2.2 渗水系数变异性对比 |
5.3 各标段面层厚度对比分析 |
5.3.1 面层厚度变异性对比 |
5.4 各标段平整度对比分析 |
5.4.1 平整度变异性对比 |
5.5 路面检测指标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 |
5.5.1 压实度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 |
5.5.2 渗水系数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 |
5.5.3 平整度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沥青混合料摊铺均匀性检测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沥青混合料均匀性研究 |
1.2.2 沥青混合料均匀性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研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离析对沥青混合料结构参数的影响研究 |
2.1 沥青混合料离析的定义 |
2.2 离析对沥青混合料结构参数的影响 |
2.2.1 离析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2.2.2 离析沥青混合料结构参数 |
2.3 基于空隙率变化的离析评价指标 |
2.4 级配区间对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影响 |
2.4.1 集料尺寸区间的划分 |
2.4.2 级配区间与空隙率灰关联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摊铺沥青路面数字图像预处理方法 |
3.1 数字图像技术基础及原理 |
3.1.1 数字图像概念 |
3.1.2 数字图像的表示类型 |
3.2 沥青路面图像采集方法 |
3.2.1 采集设备的选择 |
3.2.2 采集方案 |
3.3 摊铺沥青路面数字图像预处理 |
3.3.1 彩色图像灰度化 |
3.3.2 灰度图像的滤波处理 |
3.3.3 图像增强 |
3.4 沥青路面图像的阈值分割 |
3.5 沥青路面图像的形态学处理 |
3.5.1 图像形态学的腐蚀和膨胀 |
3.5.2 图像形态学的开、闭运算 |
3.5.3 二值图像的面积过滤和孔洞填充 |
3.6 粘连颗粒的分水岭分割方法 |
3.6.1 基于距离变换的分水岭算法 |
3.6.2 基于扩展极大值变换的分水岭算法 |
3.7 沥青路面数字图像处理结果的准确性验证 |
3.7.1 图像中集料颗粒特征参数 |
3.7.2 沥青路面的颗粒面积比的定义 |
3.7.3 沥青混合料筛分试验 |
3.7.4 沥青路面数字图像预处理准确性验证 |
3.8 光照强度对沥青混合料图像预处理影响研究 |
3.8.1 不同光照强度对沥青混合料图像预处理的影响 |
3.8.2 基于图像HSI色彩空间的低照度图像增强预处理技术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沥青混合料摊铺均匀性评价方法与指标研究 |
4.1 均匀性评价模型的建立 |
4.1.1 加权四边静矩离异系数均匀性评价算法 |
4.1.2 理想状态均匀分布标准静矩和 |
4.2 沥青路面摊铺均匀性计算结果 |
4.2.1 工程概况 |
4.2.2 不同路面结构层摊铺沥青混合料均匀性评价结果 |
4.3 摊铺沥青混合料均匀性评价指标 |
4.3.1 基于空隙率评价标准的静矩离异系数Cv评价指标 |
4.3.2 基于构造深度评价标准的静矩离异系数Cv评价指标 |
4.3.3 两个静矩离异系数Cv均匀性评价标准的对比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沥青混合料离析对其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 |
5.1 不同离析程度时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
5.2 离析对和易性的影响 |
5.3 均匀性评价指标与水稳定性的关系研究 |
5.3.1 浸水马歇尔试验 |
5.3.2 冻融劈裂试验 |
5.4 均匀性评价指标与高温稳定性关系研究 |
5.5 均匀性评价指标与低温抗裂性能的关系研究 |
5.6 均匀性评价指标与室内试验结果汇总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沥青混合料摊铺均匀性快速检测评价系统及现场实测 |
6.1 沥青混合料摊铺均匀性快速评价系统 |
6.1.1 系统结构框架 |
6.1.2 软件系统设计 |
6.1.3 系统涉及的相关技术 |
6.2 沥青混合料摊铺均匀性现场实测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6)蒙东地区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蒙东地区沥青公路路况调查分析 |
2.1 蒙东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和交通状况 |
2.2 兴安盟地区沥青路面早期病害及成因分析 |
2.2.1 裂缝类 |
2.2.2 变形类 |
2.2.3 坑槽类 |
2.3 公路路况调查 |
2.3.1 基本状况 |
2.3.2 路面技术状况检测及评价 |
2.3.3 路面状况评价 |
2.4 沥青路面性能衰减的影响因素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预防性养护技术措施的选用和分析 |
3.1 预防性养护技术措施分析 |
3.2 预防性养护方案选择分析 |
3.3 预防性养护技术 |
3.3.1 裂缝灌封 |
3.3.2 坑槽修补 |
3.3.3 同步碎石封层 |
3.3.4 微表处 |
3.3.5 开普封层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开普封层施工效果及其评价 |
4.1 原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
4.1.1 沥青 |
4.1.2 集料 |
4.2 施工工艺 |
4.2.1 同步碎石封层 |
4.2.2 微表处工艺 |
4.3 施工实施效果评价 |
4.3.1 开普封层中同步碎石封层实施效果对比 |
4.3.2 开普封层中微表处实施效果对比 |
4.3.3 开普封层实施前后效果对比 |
4.3.4 开普封层整体施工效果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及展望 |
1 结论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BIM技术在沥青路面全寿命周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BIM技术的发展现状 |
1.2.2 BIM技术在道路工程设计阶段的研究现状 |
1.2.3 BIM技术在道路工程施工阶段的研究现状 |
1.2.4 BIM技术在道路工程管养阶段的研究现状 |
1.2.5 基于BIM信息数据平台研发的相关研究 |
1.3 当前公路工程全生命周期运维管养面临的问题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1.5.2 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典型沥青路面的参数化建模与结构分析 |
2.1 参数化模型建立 |
2.1.1 Revit简介 |
2.1.2 族构件创建 |
2.1.3 参数化模型创建 |
2.2 典型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
2.2.1 沥青路面组合类型 |
2.2.2 典型路面结构组合 |
2.2.3 代表性道路的参数化建模 |
2.3 基于Dynamo的沥青路面自动化设计与结构分析 |
2.3.1 利用Dynamo实现路面参数可控的三维道路 |
2.3.2 结构分析的参数准备 |
2.3.3 基于Dynamo的路面结构分析 |
2.4 基于BIM的数据中转系统的研发 |
2.4.1 数据转换方法 |
2.4.2 数据转换接口的研发 |
2.5 基于ABAQUS-BIM模型的力学性能验算 |
2.5.1 基于BIM-ABAQUS转换接口的参数化模型数据转换 |
2.5.2 典型路面的ABAQUS结构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BIM的沥青路面施工过程模拟与关键参数集成 |
3.1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 |
3.1.1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 |
3.1.2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
3.1.3 当前施工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2 基于BIM的沥青路面可视化施工模拟 |
3.2.1 施工模拟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
3.2.2 基于BIM的施工场景构建 |
3.2.3 基于BIM的施工过程模拟 |
3.3 基于BIM的路基施工质量管控 |
3.3.1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
3.3.2 路基压实度对路面性能的影响 |
3.3.3 确立压实度作为施工质量评定标准 |
3.3.4 基于BIM-ArcGIS的智能压实质量的可视化监控 |
3.4 基于BIM的沥青路面施工信息集成与质量性能评价 |
3.4.1 沥青路面施工信息的参数化集成 |
3.4.2 层次分析法方法介绍 |
3.4.3 基于层次分析的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评价 |
3.5 基于BIM的沥青路面施工质量预警 |
3.5.1 沥青混合料离析的相关研究 |
3.5.2 集料的边缘检测 |
3.5.3 集料图像分割 |
3.5.4 沥青混合料的离析程度表征 |
3.5.5 基于BIM的可视化呈现与预警机制的建立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沥青路面病害的BIM参数化集成与成本模型构建 |
4.1 基于Context Caputer的沥青路面病害三维模型重构 |
4.1.1 三维重构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简介 |
4.1.2 基于Context Caputer的沥青路面病害三维模型重构 |
4.2 沥青路面病害信息的参数化建模 |
4.2.1 Revit中的基础病害模型制作 |
4.2.2 病害纹理贴图 |
4.2.3 病害模型融入到BIM模型中 |
4.3 沥青路面病害信息的存储与管理 |
4.3.1 沥青路面病害信息的存储备案 |
4.3.2 基于BIM模式的沥青路面病害信息管理 |
4.4 基于BIM模式的养护成本估算 |
4.4.1 沥青路面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理论框架 |
4.4.2 沥青路面养护阶段的成本分析 |
4.4.3 基于模型的养护成本估算 |
4.5 基于BIM的养护自主决策模型建立 |
4.5.1 预防性养护决策的方法与过程 |
4.5.2 基于BIM的养护决策分析 |
4.5.3 养护自主决策模型的建立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BIM的建管养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研发 |
5.1 沥青路面全生命周期数据的采集 |
5.2 沥青路面全生命周期数据的处理与表达 |
5.2.1 IFC标准的信息表达方式 |
5.2.2 基于IFC格式的数据表达 |
5.3 信息的上传与导入 |
5.3.1 信息创建过程 |
5.3.2 信息的传递与存储 |
5.3.3 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 |
5.4 一体化信息平台的研发 |
5.4.1 开发平台介绍 |
5.4.2 平台的总体设计 |
5.4.3 平台的可视化展示与功能的实现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进一步的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申请 |
(8)四川省南充市级配碎石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外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使用现状 |
1.2.2 国内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使用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柔性基层级配碎石材料的工程特性分析 |
2.1 级配碎石的力学性能分析 |
2.2 级配碎石材料承载力特性分析 |
2.3 筛孔通过率对级配碎石力学性能影响分析 |
2.4 级配碎石材料的CBR试验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级配碎石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室内试槽试验 |
3.1 试槽结构层铺设及检测 |
3.1.1 试槽土基 |
3.1.2 级配碎石基层 |
3.1.3 布设压力测定盒 |
3.1.4 底基层和基层回弹模量测定 |
3.1.5 沥青面层 |
3.2 试槽试验结果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级配碎石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试验路研究 |
4.1 试验路概况 |
4.2 级配碎石配合比 |
4.3 级配碎石基层沥青路面施工工艺 |
4.3.1 制作硬路肩 |
4.3.2 拌和 |
4.3.3 铺筑 |
4.3.4 洒布沥青透层油 |
4.3.5 碾压 |
4.3.6 接缝处理 |
4.4 级配碎(砾)石基层施工技术 |
4.5 试验路检测与评价 |
4.5.1 路面弯沉检测 |
4.5.2 平整度测定 |
4.5.3 路面破损调查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推荐结构及施工控制技术 |
5.1 推荐结构组合 |
5.1.1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要点 |
5.1.2 适应公路级别 |
5.1.3 推荐路面结构 |
5.2 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控制技术 |
5.2.1 施工工艺 |
5.2.2 施工技术控制 |
5.2.3 质量控制 |
5.3 沥青面层施工控制技术 |
5.3.1 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 |
5.3.2 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控制措施 |
5.4 经济效益评价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LW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一、研究内容 |
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质量管理理论基础 |
第一节 质量管理理念 |
一、全面质量管理 |
二、沥青路面施工工程全面质量管理概念 |
第二节 质量管理原理、步骤及工具 |
第三节 沥青路面质量管理概述 |
一、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 |
二、沥青路面质量形成过程 |
第四节 沥青路面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
一、内部因素 |
二、外部因素 |
第三章 LW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前质量管理 |
第一节 LW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工程概述 |
一、工程概况 |
二、路面简介(SMA路面为例) |
第二节 关键参数选取 |
第三节 生产配合比 |
一、沥青混合料试验结果 |
二、配合比验证及再生混合料性能(路用)试验 |
第四节 原材料质量管理 |
一、集料质量管理 |
二、沥青原材质量管理 |
第五节 施工工期计划管理 |
第六节 施工工艺的选择 |
一、传统施工工艺 |
二、就地热再生复伴工艺 |
第七节 机械设备控制 |
一、试验仪器 |
二、摊铺设备 |
三、碾压设备 |
第四章 LW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质量管理 |
第一节 关键参数选取 |
第二节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
一、温度控制 |
二、路面厚度控制 |
三、再生路面压实质量控制 |
第三节 级配质量管理 |
一、筛孔通过率 |
二、沥青含量质量管理与控制 |
第五章 LW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后质量管理 |
第一节 施工后质量检测方法 |
第二节 施工后检验评定方法 |
第三节 缺陷责任期质量管理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沥青混合料离析防治及路面压实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沥青混合料离析问题研究现状 |
1.2.2 路面压实工艺研究现状 |
1.2.3 沥青混合料质量评定试验方法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沥青路面离析与渗水防治技术研究 |
2.1 离析的种类 |
2.2 高速公路路面离析情况调查 |
2.2.1 铺砂法 |
2.2.2 钻芯法/取样法 |
2.2.3 核子密度仪法 |
2.2.4 红外线摄像法 |
2.2.5 建议的离析判定标准 |
2.3 路面离析的防治措施 |
2.3.1 堆料阶段的离析防治措施 |
2.3.2 拌合阶段的离析防治措施 |
2.3.3 装料和卸料阶段的离析防治措施 |
2.3.4 摊铺阶段的离析防治措施 |
2.4 渗水系数与现场空隙率的关系 |
2.4.1 上面层 |
2.4.2 中面层 |
2.4.3 下面层 |
2.5 渗水系数与构造深度的关系 |
2.6 渗水系数与层间厚度的关系 |
2.7 渗水系数的分布 |
2.8 小结 |
第3章 沥青路面压实工艺研究 |
3.1 影响路面压实的因素 |
3.1.1 材料性质 |
3.1.2 层间厚度 |
3.1.3 混合料温度 |
3.1.4 气候因素 |
3.2 压实缺陷和解决办法 |
3.3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压实情况调查 |
3.3.1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压实情况 |
3.3.2 高速公路碾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3.4 小结 |
第4章 沥青路面质量控制的方法研究 |
4.1 路面原材料的技术要求 |
4.2 配合比设计要求 |
4.3 现场施工质量控制要求 |
4.3.1 沥青混合料拌和质量控制体系研究 |
4.3.2 沥青混合料拌和阶段质量评定方法 |
4.3.3 沥青混合料铺筑阶段质量控制体系研究 |
4.4 施工检测指标技术要求 |
4.4.1 天津市沥青路面渗水系数技术标准 |
4.4.2 天津市沥青路面压实度控制技术标准 |
4.4.3 天津市沥青路面各面层施工阶段的质量检查标准 |
4.5 动态质量控制图的应用 |
4.5.1 平均值—标准差控制图((?)-s图) |
4.5.2 平均值——极值控制图((?)-R图) |
4.6 沥青路面的优质优价 |
4.6.1 段落划分和随机取样 |
4.6.2 PWL(Percent Within Limits)的概念 |
4.6.3 决定付款系数的指标 |
4.6.4 付款系数 |
4.6.5 争议仲裁 |
4.7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如何在施工中确保沥青路面的平整度(论文参考文献)
-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J]. 陈越阳. 工程技术研究, 2021(24)
- [2]影响市政路桥施工中沥青路面平整度原因分析[J]. 李军. 运输经理世界, 2020(16)
- [3]浅析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J]. 陆飞. 居舍, 2021(33)
- [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影响因素的分析与评价 ——以渭武高速公路为例[D]. 唐建华.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5]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沥青混合料摊铺均匀性检测与评价研究[D]. 曾晟.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6]蒙东地区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应用研究[D]. 陈文浩. 长安大学, 2020(06)
- [7]BIM技术在沥青路面全寿命周期中的应用研究[D]. 唐樊龙. 东南大学, 2020(02)
- [8]四川省南充市级配碎石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应用技术研究[D]. 李旭生.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9]LW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研究[D]. 李晓磊. 青岛大学, 2019(02)
- [10]沥青混合料离析防治及路面压实技术研究[D]. 刘炤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