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产儿低体重、极低体重儿鼻饲母乳临床应用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杨凡[1](2021)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留置胃管更换时间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临床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留置胃管的最佳更换时间,探究不同留置时间胃管内菌群种类、数量及抗生素耐药情况。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293例,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按照计算机程序设定将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按照1:1:1分为7天组、14天组、21天组。胃管达到预期留置时间后,拔出胃管,模拟通过胃管给奶抽取1ml生理盐水冲洗胃管。在实验室中对冲洗液进行细菌学培养,对培养出的菌落进行计数和分离。记录菌落名称及数量,将污染的菌落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记录患儿的一般资料(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及诊断)、喂养情况、实验室指标、评估拔出胃管的状态。采用Epidata3.1软件录入数据,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若不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率)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必要时采用Fisher精确检验,P<0.05即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结果继续进行两两比较,对于多组间胃管培养结果和血培养结果相关性采用Kappa一致性分析。结果:1、三组患儿基本资料(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及诊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拔出胃管的颜色、压痕,回弹角度及完整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儿咽部黏膜情况、喂养耐受及排便情况,实验室感染指标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日奶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对日奶量进行两两比较,其中7天组与21天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4天组与21天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天组与14天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胃管微生物培养菌群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三组患儿胃管微生物种类及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母乳喂养和单纯配方奶喂养胃管微生物种类及数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药敏结果分析表明除21天组培养出的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部分耐药(P<0.05),其余均具有相似的抗生素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留置胃管并不能显着增加患儿感染,选择聚氨酯材料的胃管采用正确的胃管护理方法可以适当延长胃管的留置时间。
王雪芬,李婉仪,陈宝琴[2](2021)在《针对性护理模式在早产超低体重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模式在早产超低体重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5月在广东省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40例早产超低体重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生长发育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家属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身高、头围、体重增长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胎粪排尽时间、恢复体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超低体重新生儿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更有利于患儿身体和智能发育,可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针对性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吴孟轩[3](2020)在《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高危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析影响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高危因素。方法:单中心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2012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患NRDS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按BPD诊断标准分为BPD组和非BPD组,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儿在出生情况、母孕产史、住院检验治疗、并发症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179例患儿中非BPD组70例,BPD组109例,BPD罹患率60.89%(109/179),BPD组中轻、中、重度构成比分别为66.97%、9.17%、23.86%。两组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输注红细胞悬液、机械通气≥7天、吸入氧浓度≥40%、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肺出血、消化道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向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输注红细胞悬液(OR=2.423,95%CI:1.1035.321)、机械通气≥7天(OR=3.239,95%CI:1.3607.718)、吸入氧浓度≥40%(OR=2.362,95%CI:1.0995.074)、肺动脉高压(OR=2.524,95%CI:1.1245.667)是患NRDS的极低超低体重儿并发BPD的高危因素。结论:临床中诊断了NRDS的极低体重儿应积极防治肺动脉高压,严格把控输血指针,氧疗浓度不宜过高,尽可能避免长时间机械通气。
周锦龙,唐文燕[4](2018)在《90例早产极低体重儿初乳口腔涂抹的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初乳口腔涂抹对早产极低体重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在我院出生的90例胎龄27-32周之间早产极低体重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划分为2组,包括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为干预组患儿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结合初乳口腔涂抹,为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评价两组患儿开始肠内营养、开始经口喂养、达到全肠道营养、住院用时、喂养效率、喂养成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开始肠内营养、开始经口喂养、达到全肠道营养、住院用时均短于对照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喂养效率、喂养成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儿喂养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初乳口腔涂抹可缩短早产极低体重儿经口喂养用时,降低喂养并发症,促进康复。
殷婷[5](2017)在《袋鼠式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患儿、患儿母亲以及参与袋鼠式护理的护士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医院出生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80)和干预组(n=80),对照组按照早产儿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在早产儿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袋鼠式护理。统计比较两组患儿从出生至出院的体重、头围、身长、住院时长、住院费用、母乳喂养率,并观察记录住院期间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运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比较两组患儿母亲焦虑抑郁情况、运用《自制患儿母亲满意度量表》比较两组母亲对患儿基础护理掌握情况以及泌乳量;运用《护理活动评分量表》及自制问卷比较护士在袋鼠式护理前后工作量及工作积极性积极性。结果1、干预组患儿每日体重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4.16±0.87vs3.75±0.54,P<0.05)。干预组患儿每日身长增长速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1.1 ±0.25vs0.87±0.34,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患儿每日头围增长速度比较无明显差异(1.26±0.46vs0.98±0.23,P>0.05)。2、通过统计分析两组患儿2周内母乳喂养情况发现,干预组母乳量达到50-80%的患儿比例高于对照组(31.25%vs22.5%,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母乳量大于80%的患儿比例也明显增高(P<0.05)。且在母乳喂养率方面,干预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0.8%vs54.28%,P<0.05。通过进一步比较住院期间达纯母乳喂养的早产儿比例发现,干预组患儿比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78.65%vs40.90%,P<0.05)。3、干预组患儿的NEC(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肺炎、喂养不耐受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25%vs5%,P=0.002;10%vs 18.75%,P=0.024;15%vs 21.25%,P=0.033;35%vs52.5%,P=0.017)。4、干预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2.38±3.57天vs16.45±4.28天,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儿的总住院费用也明显减少(6.75±2.14万元vs8.28±2.34 万元,P<0.05)。5、通过评估袋鼠式护理对母亲的影响发现,干预组患儿的抑郁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1.35±3.86vs44.28±4.50,P<0.05),焦虑SAS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33.78±3.24vs38.25±3.67,P<0.05)。干预组母亲对新生儿基础护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90%vs70%,P<0.05)。进一步比较袋鼠式护理对母亲泌乳量的影响发现,干预组患儿组母亲泌乳量充足的比例显着高于对照组(60%vs47.55%,P<0.05)。6、实施袋鼠护理后护士工作积极性包括对职业满意度、自我愿望实现和自我价值体现均高于实施袋鼠护理前(P<0.05),通过NAS评分发现实施袋鼠护理工作后的护士工作量较实施护理前明显减少(63.28±6.75vs52.16±7.54,P<0.05)。7、通过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比较袋鼠式护理干预,胎龄,性别,Apgar评分对极低体重儿平住院时间的相关性比较。袋鼠式干预护理与极低体重儿的平均住院时间(r=-0.312,P=0.03)存在负相关。Apgar 评分(r住院天数=0.354,P=0.04)、胎龄(r住院天数=0.332,P=0.06)与极低体重儿的平均住院时间存在正相关。结论1、袋鼠式护理能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提高母乳喂养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2、袋鼠式护理能缓解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的焦虑抑郁,提高患儿母亲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基础护理技能,促进患儿母亲乳汁的分泌。3、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袋鼠式护理,从长远来看能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张星贺[6](2017)在《六味地黄膏摩对早产低体重儿体格发育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按照现代制剂工艺将六味地黄丸改制为膏剂,观察六味地黄膏摩对早产低体重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探索经典名方新的用药途径,为早产低体重儿寻求安全、有效,患儿易于接受的治疗手段。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5例早产低体重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按照排除、剔除与脱落标准筛选后每组各30例。两组相同的推拿操作步骤,试验组以六味地黄膏做为推拿介质,对照组采用强生婴儿按摩油为介质,隔天治疗1次,每周3次,每次20分钟,12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相同的时间点,即入组前、2个疗程后进行中医症状积分值评估(早产低体重儿症状积分值评分表),体格发育评估(体重、身长、头围)。对症状评分及体格发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中医症状评估显示:试验组入组前分值(35.63±2.55),2个疗程后分值(40.60±3.74);对照组入组前分值(34.70±3.01),2个疗程后分值(38.03±4.03);两组入组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2个疗程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前、2个疗程后组内对比,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组患儿2个疗程后症状积分均有改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2.体格发育评估显示:试验组入组前体重(3.82±0.36)、身长(52.78±2.03)、头围(35.57±0.71),2个疗程后体重(6.12±0.44)、身长(61.32±2.40)、头围(40.54±0.98);对照组入组前体重(3.97±0.29)、身长(53.18±1.39)、头围(35.86±0.59),2个疗程后体重(5.88±0.36)、身长(59.46±1.89)、头围(39.94±0.77);两组入组前体重、身长、头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2个疗程后体重、头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长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2个疗程后试验组患儿体重、身长、头围的发育均优于对照组。结论1.六味地黄膏摩能改善早产低体重儿的精神、饮食、睡眠、大便等状况,促进早产低体重儿的体重、身长、头围的发育。2.六味地黄膏摩通过推拿手法将药物作用于皮肤,旨在增加手法的治疗效果,创新经典名方六味地黄丸的用药途径,体现了小儿推拿与药物外用结合的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
陈清梅[7](2013)在《1例极低体重儿的护理体会》文中认为总结了1例极低体重儿的护理措施,包括怎样去维持正常体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认为护理干预对于极低体重儿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能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于翠香[8](2013)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护理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经验,降低极低体重儿的死亡率。方法对36例极低体重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采取保暖、维持有效呼吸、早期合理喂养、预防感染、预防并发症,注意皮肤、口腔及脐部护理,加强健康教育及电话随访等护理措施。结果 36例极低体重儿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注重极低体重儿的细节护理是提高极低体重儿存活率及生存质量的关键。
孙家俊[9](2012)在《早产儿护理新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37周、体重<2500 g、身长<47cm的新生儿,其中出生体重<1500 g者为极低出生体重儿,<1000 g为超低出生体重儿。在早产儿中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500 g者临床问题较多,病死率较高[1]。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为5%~10%,美国为7.1%~17.9%不等。国内报道早产儿死亡率12.7%~20.8%。体重越低死亡率越
汤文决,李琴[10](2011)在《极低体重儿早期肠内微量喂养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是指出生体重≤1500 g、胎龄<33周的早产儿[1]。随着围生医学及新生儿急救技术的发展,极大降低了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病死率。为了保证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使他们的发育过程和预后最大优化,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其中充足均衡的营养供给是决定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与否及远期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极低出生体重儿肠内营养研究在奶方选择、喂养不耐受的临床判断标准及护理干预方面基本一致,但在喂养方式方面尚未完全达成共识,现将极低体重儿(VLBWI)早期肠内微量喂养的
二、早产儿低体重、极低体重儿鼻饲母乳临床应用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早产儿低体重、极低体重儿鼻饲母乳临床应用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留置胃管更换时间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与现状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方法 |
2.2 研究对象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2.3 样本量的确定 |
2.2.4 分组方法 |
2.3 研究工具 |
2.3.1 一般资料调查表 |
2.3.2 生长发育指标测量工具 |
2.3.3 胃管评估工具 |
2.3.4 实验室细菌培养工具 |
2.4 实施方案 |
2.4.1 留置胃管 |
2.4.1.1 经口留置胃管方法及更换时间 |
2.4.1.2 胃管留置期间的护理 |
2.4.2 喂养方案 |
2.4.3 标本采集 |
2.4.3.1 收集冲洗液 |
2.4.3.2 评估胃管情况 |
2.4.4 细菌学培养 |
2.4.4.1 培养皿的选择 |
2.4.4.2 接种方法 |
2.4.4.3 培养时间 |
2.4.5 细菌鉴定、计数及分离 |
2.4.5.1 细菌鉴定 |
2.4.5.2 细菌计数 |
2.4.5.3 细菌分离 |
2.4.6 药敏试验 |
2.4.6.1 配制菌悬液 |
2.4.6.2 接种平板 |
2.4.6.3 放置药敏纸片 |
2.4.6.4 孵育 |
2.4.6.5 抑菌环直径测量 |
2.5 资料收集 |
2.5.1 一般资料 |
2.5.2 计数资料 |
2.5.3 计量资料 |
2.5.4 指标评价 |
2.5.4.1 使用后胃管状态的评价标准 |
2.5.4.2 喂养不耐受指标评价标准 |
2.6 数据分析 |
2.7 质量控制 |
2.8 伦理原则 |
2.9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3.1 三组患儿一般资料情况 |
3.2 不同留置时间的胃管状态结果 |
3.3 胃管不同留置时间对患儿的影响结果比较 |
3.3.1 胃管不同留置时间对患儿喂养耐受情况及排便情况影响结果 |
3.3.2 胃管不同留置时间的患儿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
3.3.3 胃管不同留置时间对患儿咽部黏膜情况比较 |
3.4 不同留置时间胃管微生物培养比较 |
3.4.1 不同留置时间胃管微生物种类结果比较 |
3.4.2 不同留置时间胃管微生物培养与血培养结果比较 |
3.4.3 不同留置时间胃管微生物药敏试验结果比较 |
4 讨论 |
4.1 三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分析 |
4.2 胃管留置时间与胃管状态分析 |
4.3 胃管留置时间对患儿的影响 |
4.4 胃管留置时间与微生物培养情况 |
4.5 规范留置及固定胃管,保证留置时间 |
5 结论 |
6 本研究的局限性 |
本论文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附录 |
附录 A 胃管情况调查表 |
附录 B 细菌培养情况统计表 |
附录 C 药敏结果统计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 早产儿胃管留置时间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结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针对性护理模式在早产超低体重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生长发育指标的比较 |
2.2 两组住院时间的比较 |
2.3 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的比较 |
2.4 两组胎粪排尽时间、恢复体重时间的比较 |
3 讨论 |
(3)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高危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内容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
2.2 两组检验治疗情况比较 |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
2.4 BPD的高危因素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防治研究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4)90例早产极低体重儿初乳口腔涂抹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2 评估两组患儿喂养效率、喂养成效 |
2.3 评估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
3 讨论 |
(5)袋鼠式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1.1 极低出生体重儿研究现状 |
1.2 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焦虑、抑郁情况及母亲满意度研究现状 |
2. 袋鼠式护理研究现状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进展 |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 |
2.2 测量工具 |
2.3 资料收集 |
2.4 资料分析 |
2.5 质量控制 |
2.6 技术支持 |
2.7 技术路线图 |
第三部分 结果 |
1. 袋鼠式护理对患儿的影响 |
1.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的比较 |
1.2 两组患儿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
1.3 两组患儿母乳喂养情况比较 |
1.4 两组患儿并发症情况比较 |
1.5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情况比较 |
2. 袋鼠式护理对患儿母亲的影响 |
2.1 两组患儿母亲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患儿母亲精神状况、新生儿护理掌握程度、泌乳量的比较 |
3. 袋鼠式护理对护士的影响 |
4. 相关性分析结果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袋鼠式护理对患儿的影响 |
1.1 促进极低体重儿的生长发育 |
1.2 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率 |
1.3 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发生率 |
1.4 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 |
2. 袋鼠式护理对患儿母亲的影响 |
3. 袋鼠式护理对护士工作量及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
第五部分 结论 |
第六部分 本研究的可行性及优缺点的回顾 |
1. 袋鼠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
2. 本研究的优点 |
3. 本研究不足之处 |
4. 对未来的展望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标准 |
附录二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患儿实施袋鼠式护理家属知情同意书 |
附录三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患儿母亲满意度调查表 |
附录四 焦虑自评量表SAS |
附录五 抑郁自评量表(SDS) |
附录六 极低出生体重儿一般情况记录表 |
附录七 护士工作量评估表(NAS) |
附录八 自制护士工作积极性评估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六味地黄膏摩对早产低体重儿体格发育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对照 |
前言 |
第一部分、六味地黄膏的基础研究 |
1.六味地黄膏的制备 |
2.六味地黄膏的安全性研究 |
3.六味地黄膏摩的预实验研究 |
第二部分、六味地黄膏摩对早产低体重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
1.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分析 |
2.结果 |
2.1 两组症状积分值比较 |
2.2 两组体格发育比较 |
3.讨论 |
3.1 早产低体重的危害 |
3.2 早产低体重儿治疗现状 |
3.3 六味地黄丸与生长发育 |
3.4 六味地黄膏摩与生长发育 |
4.结论 |
5.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等情况 |
致谢 |
(7)1例极低体重儿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介绍 |
2 护理 |
2.1 维持正常体温 |
2.2 合理喂养 |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
2.4 预防感染 |
2.5 加强病情观察 |
2.5.1 加强初生血糖监测 |
2.5.2 注意观察黄疸, 防治高胆红素血症 |
2.5.3 密切观察病情, 预防并发症 |
2.6 加强护理, 支持宝宝成长 |
2.6.1 发育支持 |
2.6.2 体位 |
2.6.3 抚触 |
2.6.4 心理干预 |
2.7 健康教育 |
3 小结 |
(8)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保暖 |
2 呼吸的护理 |
3 加强喂养、保证热能供给 |
4 预防感染 |
4.1 早产儿、低体重儿免疫功能差, 易发生感染, 在护理工作中预防交叉感染极为重要 |
4.2 加强皮肤、口腔和脐部护理 |
5 并发症的预防 |
5.1 出血 |
5.2 高胆红素脑病 |
5.3 早产儿硬肿症 |
5.4 高血糖或低血糖 |
6 健康教育及电话随访 |
7 结语 |
(9)早产儿护理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设专人管理 |
2 保暖 |
2.1 环境温度控制 |
2.2 暖箱保暖 |
2.3 辐射台保暖 |
2.4 皮肤接触保暖 |
3 呼吸管理 |
4 早期合理喂养 |
5 预防感染 |
6 发育支持性护理 |
6.1 减少噪声对早产儿的影响 |
6.2 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影响 |
6.3 减少侵袭性操作对早产儿的影响 |
6.4“鸟巢”式护理 |
6.5“袋鼠”式护理 |
6.6 游泳 (水疗) |
6.7 早期附加刺激 |
6.8 对父母的心理支持 |
(10)极低体重儿早期肠内微量喂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VLBWI消化道特点 |
2 VLBWI特殊的营养代谢和需求 |
3 VLBWI早期肠内微量喂养的方法 |
3.1 选择适合的乳类 |
3.2 开始喂养的时间 |
3.3 喂养的方式 |
3.3.1 经口喂养 |
3.3.2 胃管喂养 |
3.3.2.1 间歇喂养 |
3.3.2.2 持续喂养 |
3.3.2.3 持续输注与间歇注入喂食联合应用 |
3.3.3 过幽门喂养 (经鼻或口十二指肠喂养) |
3.4 喂食量与喂食量的增加 |
3.5 VLBWI喂养不耐受的临床判断标准及护理干预 |
3.5.1 胃肠道喂养不耐受性判断标准 |
3.5.2 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 |
3.5.2.1 非营养性吸吮 (NNS) |
3.5.2.2 腹部抚触及早期人工通便 |
3.5.2.3 早期胃肠减压 |
3.5.2.4 改善环境 |
3.5.2.5 选择合适体位 |
3.5.2.6 胃肠动力药物选择 |
四、早产儿低体重、极低体重儿鼻饲母乳临床应用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留置胃管更换时间的随机对照研究[D]. 杨凡.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2]针对性护理模式在早产超低体重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 王雪芬,李婉仪,陈宝琴. 中国当代医药, 2021(06)
- [3]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高危因素分析[D]. 吴孟轩.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4]90例早产极低体重儿初乳口腔涂抹的分析[J]. 周锦龙,唐文燕. 江西医药, 2018(12)
- [5]袋鼠式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研究[D]. 殷婷.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4)
- [6]六味地黄膏摩对早产低体重儿体格发育影响的研究[D]. 张星贺. 云南中医学院, 2017(08)
- [7]1例极低体重儿的护理体会[J]. 陈清梅.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3(12)
- [8]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护理体会[J]. 于翠香. 中国卫生产业, 2013(12)
- [9]早产儿护理新进展[J]. 孙家俊.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04)
- [10]极低体重儿早期肠内微量喂养研究进展[J]. 汤文决,李琴.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