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回转工程钻机整机性能试验方法

大型回转工程钻机整机性能试验方法

一、大型回转式工程钻机整机性能试验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刘羊[1](2021)在《油葵联合收获机拨禾链式割台关键部件设计及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油葵是我国重要油料作物,其种植面积高达400万hm2,现有油葵机械化收获装备存在适应性差、智能化水平低、损失率高等不足,难以满足油葵作业需要,制约着油葵产业的发展,因此开发油葵专用收获装备至关重要。本文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油葵为对象,结合其生物学特性及机械物理特性,分析油葵机械化收获工艺流程,设计了拨禾链式油葵割台,对割台关键部件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在优化切割装置和夹持输送装置基础上,研制出拨禾链式油葵割台及整机。为检验割台及整机作业性能,开展了田间性能试验,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测定与分析了油葵植株生物学特性,获取了对应参数范围,如植株折弯临界角范围为17.93°~56.85°,种植行距范围为400~600 mm,株距范围为200~360mm,株高范围为1201~2104 mm。对葵盘生物学特性测量分析可知,葵盘直径范围为100.2~260.2 mm,葵盘重量范围依次为155.2~1028.9 g,葵盘厚度范围为14.3~36.1 mm,千粒重范围为52.2~66.4g,葵盘高度范围为311~1810 mm。对油葵“DW667”茎秆开展物理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除抗曲强度变化不明显外,由根部至梢部,茎秆最大剪切力、弯曲力、压缩力逐渐降低;随着直径增加,剪切力、弯曲力、压缩力逐渐增大,其中茎秆根部直径最大、剪切强度最大,因此根部切割所需功耗较大。摩擦特性试验可知,茎秆与碳素钢、不锈钢的最大摩擦角分别为29.5°、28.3°,因此选取碳素钢或者不锈钢为切割器材料时,选取的刃形滑切角应不小于最大滑动摩擦角29.5°。(2)结合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油葵种植分布特征及油葵生物学特性,对油葵机械化收获工艺流程进行分析,确定了整机布局,明确了割台研发的关键。比较分析了切割、拨禾、螺旋输送、行走方式等工艺流程对应的不同方案,结合油葵种植生物学特性和物理特性,确定了柔性夹持输送的拨禾方式,滑切角恒定的回转式切割方式,伸缩拨杆式螺旋的输送方式。依据油葵种植地分布零散、小而不平的特点,确定了履带式底盘的行走方式。设计了伸缩拨杆式螺旋输送器,开展了螺旋输送器及物料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明确了螺旋升角为50°、滚筒转速为180 r/min、外径为450 mm、内径为250 mm、螺距为320 mm、偏心距为60 mm,伸缩拨杆长度为225 mm。设计了分禾机构,对植株分禾过程进行分析,确定了锥形分禾头水平锥角和竖直锥角分别为30°和25°。结合油葵种植农艺,确定了籽粒收集槽最大宽度为360 mm,结合切割后油葵长度,确定了籽粒收集槽长度为960 mm。(3)针对现有切割器切割油葵功耗大、植株易振动以及卡刀等不足,基于对数螺旋数学模型,设计了滑切角恒定的回转式滑切切割装置。对切割器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确定刀盘直径为150 mm,最小刀片数目为3。分析了夹持切割过程,明确了割刀与主动喂入轮的相对位置范围为:-215 mm﹤X﹤305 mm。通过分析滑切及不产生滑切移条件,得出滑切角适用范围为:29.5°≤τ≤61.5°。解析了茎秆切割过程,构建了茎秆切割功耗模型,探明了影响功耗的关键因素为滑切角、转速、相对位置等因素。以切割功耗、落粒损失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台架试验。单因素试验明晰了最适转速范围为750~1050 r/min,滑切角范围为50°~70°,相对位置范围为100~300 mm。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得出最优参数组合为:切割器刃形滑切角为61°,割刀转速为750 r/min,主动链轮中心与切割安装中心相对位置为180mm。(4)为了降低油葵输送过程的飞溅损失,基于柔性碰撞原理,设计了柔性夹持输送装置。对拨禾链空间布局和作业过程分析,明确了主从动链轮中心距为800 mm,链条前倾角为25°,链条后倾角为42°。对夹持元件结构分析,确定了夹持元件高度为45 mm、夹持元件安装宽度为76 mm、夹持元件宽度为80 mm。对拨禾过程、夹持输送过程、抛送过程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植株静力学模型、动力学模型及运动学模型,探明了影响夹持输送效果关键因素为夹持速比、夹持间隙、夹持长度等因素。以夹持速比、夹持间隙、夹持长度为探究变量,以植株输送成功率、落粒损失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台架试验。单因素试验明晰了较优夹持间隙范围为20~40mm,夹持速比范围为1.2~1.6,夹持长度范围为250~450 mm。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得到最优参数组合为:夹紧间隙为20 mm,夹紧速度比为1.3,夹紧长度为345 mm。(5)为了检验割台关键部件参数设计的合理性,以植株输送成功率、漏割率为评价指标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输送成功率范围为82.2%~85.5%,漏割率范围为3.4%~4.6%,表明夹持输送装置及切割部件参数设计合理。为检验优化后割台性能及整机联合作业的性能,在油葵完熟期进行田间试验,以割台损失率、籽粒破碎率、籽粒含杂率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割台损失率范围为3.1%~4.1%,籽粒破碎率范围为2.2%~2.9%,籽粒含杂率范围为3.2%~4.1%,说明整机各部件联合作业效果良好,分析可知,随着行走速度增大,籽粒损失率、籽粒破碎率、含杂率增高,综合考虑,机器行走速度不高于0.8m/s时,籽粒破碎率、籽粒损失率及含杂率不超过4%,整机能满足作业需求。

程舒燕[2](2021)在《大孔径卸压螺旋钻机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必将大增,煤炭可预见时间内仍为能源主导资源。山东是产煤大省,然而随着浅层煤炭资源的枯竭,各大煤矿企业只能开采大深层煤炭资源以延续矿井服务年限。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矿井下防治冲击地压突出灾害的难度也随之增加。传统的坑道钻机在深部井下实施小孔卸压工艺已经难以完成泄压任务,严重影响开采效率,从而制约了煤矿生产能力。因此,研发大孔径卸压螺旋钻机是解决深部煤层冲击地压卸压燃眉之急的关键。为此,本文针对深部煤层冲击地压卸压问题的实际工况,结合现有螺旋钻机技术,对大孔径卸压螺旋钻机进行基础功能分析,以获得设计总体方案与基础技术参数,并针对大孔径卸压螺旋钻机的截割动力系统与泄压钻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重点研究,运用理论计算设计、有限元仿真分析和工业性试验等研究手段,开展了大孔径卸压螺旋钻机的结构分析与设计、关键液压系统回路设计与仿真、机械排渣关键参数分析与仿真研究,并设计出三种参数钻杆,为大孔径卸压螺旋钻机的设计与加工提供了设计基础和实验依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依托螺旋钻机截割理论和模块化设计理论,提出了通过更换减速器单元来切换大孔径卸压螺旋钻机高速小扭、中速中扭、低速大扭等三种工作模式总体设计思路,并对所设计的钻机进行截割动力理论设计验算、Simulate仿真分析与Amesim液压仿真,验证了总体方案的可行性。其次,综合考虑现有卸压钻杆类型,对所设计的螺旋钻杆进行结构优化,提出了钻杆联接装置,以实现钻杆正反转与快速联接;利用Cero 3.0软件建立了不同螺旋线数和叶片最大外径与钻芯之间距离值三种钻杆模型,并以相同边界条件下对出口质量流率、中间质量流率和钻杆受力为定性评价指标,利用EDEM仿真软件进行了高、中、低三种转速下的仿真研究,获得了影响螺旋钻杆机械排渣效率与拥堵概率的关键参数。最后,通过场地与工业性试验,证明了大孔径卸压螺旋钻机充分满足设计要求、结构合理、安全可靠,并通过类比试验验证了大孔径卸压螺旋钻机关键基础参数,为该钻机工业化生产提供现场依据,证明了开展大孔径卸压螺旋钻机关键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大孔径卸压螺旋钻机的成功研制将产生较为显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建设安全高效矿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冲击地压防治设备中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本论文有图82幅,表23个,参考文献79篇

付建伟[3](2020)在《双通道全喂入式再生稻收获机研制》文中研究表明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再生稻是通过特有栽培管理措施使割过的稻茬继续萌发生长成穗而再次收获的一种水稻种植模式,具有一种两收、省工省种、能充分利用光温资源、实现增产增收且稻米品质好等优点。头季机收碾压率高是目前制约再生稻发展的主要瓶颈。针对再生稻头季稻机械化收获和低碾压率收获需要,本文根据再生稻头季机收农艺要求和成熟期头季再生稻生物学特性及物理特性,研制了一种宽幅双通道全喂入式再生稻收获机。针对宽幅割台茎秆输送距离长易出现缠绕堵塞的问题,设计了具有分流功能的双通道割台;针对收获机尾部排草覆盖留茬影响再生穗头萌发问题,设计了一种碎草抛撒装置,并开展了整机田间性能测试。全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完成了收获期头季再生稻生物学特性及机械物理特性研究。以黄华占、福e优6981、丰两优香1号三个典型再生稻品种为研究对象,统计结果表明再生稻头季栽插株距多为300mm,行距150mm;成熟期头季再生稻株高1100mm左右,茎秆含水率均值70.45%,籽粒含水率均值22.61%,留茬350mm以上茎秆外径均值3.72mm。茎秆弯曲载荷、剪切力、拉力随着茎秆部位的上升而减小,最大平均弯曲载荷4.64N、最大平均剪切力142.84N、最大平均拉力201.54N;茎秆最大平均弯曲强度12.38MPa、最大平均剪切强度8.62MPa、最大平均拉伸强度24.67MPa、弹性模量均值25.45MPa。此部分数据为再生稻收获机工作部件设计、再生稻茎秆建模及仿真等研究提供了重要参数依据。(2)确定了双通道全喂入式再生稻收获机总体结构方案。根据再生稻头季机收农艺要求,分析确定了一种由履带式底盘、割台、2套左右对称布置的脱粒清选装置和碎草抛撒装置、粮仓及动力与传动系统等组成的双通道全喂入式再生稻收获机结构方案。整机总体参数为喂入量4.0kg/s、割幅3000mm、底盘轨距1500mm、履带接地长度1800mm、履带宽度400mm、理论直行碾压率26.7%。选用65k W新柴498BZT发动机为整机动力并设计了整机机械和液压传动系统。(3)研制了一种双通道割台。为缩短茎秆输送距离,有效平衡搅龙、拨禾轮、割刀动力传递,并避免单侧动力不足,研制了一种双通道割台,对其双向螺旋搅龙输送物料速度与受力进行了分析,参照再生稻头季收获留茬高度要求确定其内径250mm、螺旋叶片高度65mm、外径380mm、螺距260mm、搅龙中部两螺旋长叶片起始位置周向夹角180°。此外,确定了伸缩拨指传动布置方式,根据拨禾轮拨送水稻过程确定拨禾轮直径700mm、转速45r/min、拨禾轮轴相对割刀安装高度为600mm。(4)完成了双通道全喂入式再生稻收获机底盘机架强度分析与结构优化。按照整机结构布局设计机架并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发现其薄弱部位主要在粮仓安装位悬臂梁处、脱粒清选装置安装位悬臂梁处、割台升降油缸支撑梁处。对上述薄弱部位进行结构优化,优化后机架最大应力为213.93MPa,最大变形量仅为1.8mm,满足设计需求。对脱粒清选装置进行了结构和参数设计,采用杆齿式纵轴流脱粒滚筒、风扇+振动筛清选方式及链耙式输送槽,粮仓有效容积设计为1.5m3。(5)设计了一种与再生稻头季机收秸秆抛撒要求配套的碎草抛撒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主箱体、导草尾板、动刀辊、定刀组等部件,可将脱粒滚筒甩出的茎秆粉碎并抛撒到碾压区。将粉碎抛撒过程分为茎秆粉碎过程和碎秸抛撒过程,对茎秆粉碎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确定了影响茎秆粉碎效果的主要因素;根据碎秸离开刀片时的空间位置不同,将碎秸抛撒分为上抛、平抛、下抛三种形式,分别对三种抛撒情况下的碎秸空间轨迹进行运动学分析,发现碎秸抛撒特性受秸秆初始位置、初始角度、初速度影响。对导草尾板导草性能进行动力学分析,发现导草尾板的角度和尺寸对碎秸的抛撒性能影响较大。(6)完成了碎草装置结构参数设计与仿真分析。再生稻茎秆粗壮青湿、秸秆量大,为保证茎秆粉碎质量满足国家标准要求,设定碎草刀辊转速2800r/min,刀辊上动刀采用双螺旋线排列方式。左右两套碎草装置刀辊旋向相反。基于EDEM对碎秸抛撒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导草尾板最优参数组合为导草盖板与垂直方向夹角45°、导草盖板尾部与排草口高度差200mm、内侧板倾角0°、外侧板倾角35°,抛撒合格率为72.2%。台架试验结果显示碎秸抛撒合格率达到93.6%,田间试验综合碎秸抛撒合格率达95.2%,粉碎长度合格率91.6%,满足再生季头季收获需求。(7)完成了双通道全喂入式再生稻收获机田间性能试验。田间试验表明其作业速度可达0.83m/s,喂入量检测值为4.6kg/s,总损失率2.1%,含杂率0.4%,破碎率0.2%,符合标准规定指标要求。与普通收获机开展对照试验,双通道全喂入式再生稻收获机粉碎后碎秸能抛撒到履带碾压区,抛撒合格率达95.2%,而对照组收获机碎秸处理方式为均匀抛撒,留茬上覆盖大量碎秸,对再生季生长有不良影响。双通道全喂入式再生稻收获机比对照组收获机收获后有效留茬面积大,两台收获机直行碾压率分别为26.7%、45%。即双通道全喂入式再生稻收获机可降低碾压率18.3%,优势显着,满足预期设计要求。再生季测产结果表明:双通道全喂入式再生稻收获机示范区再生季亩产高达401.1kg,普通收获机收获区再生季亩产为323.8kg,双通道全喂入式再生稻收获机可比普通收获机收获后再生季每亩增产77.3kg,增幅约23.9%。

吕志军[4](2020)在《基于Hermite插值齿轮的草莓钵苗移栽机构机理分析与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草莓是世界上栽培最多且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均较高的小浆果,具有易繁殖、生长周期短、管理方便等优点。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草莓生产国,但我国草莓生产仍停留在手工作业上,其中裸苗移栽是草莓生产作业中占用劳动力较多的一项工序,劳动强度大、移栽效率低、成活率和产量得不到保障。依据农艺专家提出的“草莓钵苗移栽”种植模式,不仅能培育壮苗、提高移栽后秧苗成活率和产量,还有利于实现草莓机械化移栽、提高移栽作业效率。目前国内外对于露地或大棚草莓钵苗移栽装备的研究报道较少或仍处于研发状态,市场上仅有少数的半自动旱田作物钵苗移栽机经改良后可用于草莓钵苗移栽,需由人工完成取苗喂苗动作,栽植机构完成栽植,机械化程度不高、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在国内推广应用较为困难。综上,为促进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效、轻简化、成本低的全自动草莓钵苗移栽装备研制,根据草莓移栽农艺要求,本文通过机构创新和优化设计,提出一种基于Hermite插值齿轮的草莓钵苗移栽机构,采用回转式非圆齿轮行星轮系机构与凸轮多连杆机构组合的一体式纯机械移栽机构,以解决欧美和日本移栽机存在多套机构或装置配合作业时取栽分离的衔接失误、结构复杂等问题,实现一套机构依次完成取苗、输送、挖穴与栽植4个关键移栽工序。论文围绕该移栽机构开展了机理分析与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草莓钵苗移栽农艺要求及物理特性测定草莓钵苗机械化移栽研究是综合土壤基质、草莓秧苗、机械结构等多因素的系统工程。为了更加科学的设计草莓钵苗移栽机构,基于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思想,对草莓钵苗移栽基本物理特性和力学特性进行试验和测定研究。以育苗钵盘规格、钵土基质配比和钵土含水率为试验因素,利用WDZ-200抗拉强度试验机、YZC拉压力传感器和多通道拉压测量仪等精密仪器对钵苗取出方式(夹取茎秆和夹取钵土)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采用夹取钵土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取苗成功率且对茎秆和根系损伤较小。上述基础试验将为后续草莓或其他旱田作物钵苗移栽机构优化设计奠定坚实的理论研究基础。(2)草莓钵苗移栽机构理论建模与机理分析为解决国外现有移栽机存在多套机构或装置配合作业时取栽分离的衔接失误、结构复杂等问题,结合草莓钵苗移栽农艺要求及物理特性试验得出采用夹取钵土方式取苗的结论,提出一种基于Hermite插值齿轮的草莓钵苗移栽机构,该机构将回转式非圆齿轮行星轮系机构与凸轮多连杆机构相组合,用一套纯机械机构依次完成取苗、输送、挖穴与栽植4个移栽工序,其中回转式非圆齿轮行星轮系机构完成取苗、输送与栽植所需的复杂“鹰嘴形”轨迹和姿态,凸轮多连杆机构完成挖穴所需的复杂“心形”轨迹和姿态,实现节曲线调节范围更大的精准配合,并分别对取苗栽植机构和挖穴机构进行数学模型建立和运动学分析。将Hermite插值法运用到非圆齿轮的节曲线构造中,并基于Visual Basic 6.0编程语言平台开发Hermite插值非圆齿轮齿廓成型设计软件,解决非圆齿轮高精度齿廓成型难点。(3)草莓钵苗移栽机构优化目标制定与目标函数建立基于草莓钵苗移栽机构的数学模型建立和运动学分析,详述移栽机构轨迹优化存在的多目标、多参数、强耦合性,分析基于Hermite插值齿轮的草莓钵苗移栽机构设计要求,将草莓钵苗移栽机构的优化目标分为5大类,共制定21个优化目标,利用数学和机构学间的学科交叉,分析移栽机构参数与优化目标的数学关系,并建立相应目标函数,为移栽机构优化软件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4)草莓钵苗移栽机构优化设计软件开发及参数分析根据草莓钵苗移栽机构运动学理论模型分析及建立的优化目标函数,基于Visual Basic6.0编程语言平台开发针对草莓钵苗移栽机构的计算机动态显示辅助分析优化设计软件,同时对所开发的优化设计软件功能进行详述,此优化设计软件可对机构的结构尺寸、位置和运动状态进行实时运动模拟。采用人机交互辅助分析,通过移栽机构参数的正负步进调节,观察动画显示区轨迹、优化目标进度条、重要数据与软件原始数据和图形界面的变化情况,得出移栽机构参数调节对轨迹和优化目标的影响规律,最终优化出一组满足优化目标和结构设计要求的移栽机构参数,为多目标、多参数、强耦合性优化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研究基础。(5)草莓钵苗移栽机构结构设计与仿真根据草莓钵苗移栽机构优化设计软件所获得的移栽机构参数,完成所有零部件的结构设计,结合NX 10.0软件完成所有零部件的三维模型建立,并进行虚拟装配与干涉检查。同时将三维模型与ADAMS进行联合仿真,分别完成虚拟样机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仿真试验,并将虚拟样机仿真所得的取苗轨迹、挖穴轨迹以及秧针尖点和挖穴铲尖点对应的相对运动速度曲线、绝对运动速度曲线与优化软件所得的理论轨迹和理论速度曲线相对比,其分析结果与理论轨迹和理论速度曲线相一致,初步验证移栽机构设计的正确性、合理性与准确性,将为物理样机的加工、装配及台架试验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6)草莓钵苗移栽机构物理样机研制通过将高性能、工业级、快速成型的3D打印技术与移栽机构三维数字模型文件相结合的手段,以SLA固体激光快速成型设备和光敏树脂材料为基础,完成移栽机构物理样机核心零部件的快速成型,降低了复杂零件模具开发的费用和风险,缩短了研发周期,并进行移栽机构物理样机的实物装配,对栽植臂部件和凸轮轴的设计进行了修改和完善,针对易断裂、强度要求高的零件将采用金属制造加工。(7)草莓钵苗移栽机构物理样机性能试验以草莓钵苗物理特性测定试验得出的适宜草莓钵苗移栽的钵盘规格、钵土基质配比、钵土含水率较优值为基础,在兼光型植物工厂实验室完成草莓钵苗的育苗工作,以所育秧苗为移栽试验材料,将装配后的物理样机安装在自主搭建的移栽机构性能测定试验台上。基于高速摄影技术对草莓钵苗移栽机构的轨迹与姿态进行验证,分析得出理论轨迹、虚拟仿真轨迹和台架试验轨迹基本一致,验证了机构设计的正确性。最后进行了移栽机构的性能验证试验,试验结果为:取苗成功率为92%,栽植成功率为85%,平均栽植株距为172.9mm,且所挖穴口深度、长度和宽度效果良好,试验表明所设计的草莓钵苗移栽机构满足草莓钵苗移栽要求,具有可行性与实用性。

薛向磊[5](2020)在《取栽一体式棉花钵苗移栽机关键部件优化设计与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棉花作为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其产量的30%—50%来自于最佳栽培技术,其中棉花钵苗移栽技术是有效的增产方式之一,其优点包括:(1)与直播相比省种50%以上,减少种植投入的同时提升单产10%-20%;(2)节省土地资源,便于实现水肥管控自动化以减少棉苗病虫害的产生;(3)便于选育壮苗以提升棉花品级,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钵苗移栽机械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水田,但旱田钵苗移栽技术发展缓慢,全自动移栽的推广远远落后于水田机型;国外针对全自动旱田钵苗移栽机型的研发起步较早并取得了一系列显着成果:欧美等国采用机电液控制多套装置串联完成取苗、输送、开穴和栽植等动作,整机结构复杂且较难维护;日本研制了顶出式钵苗移栽机,但需要配置特制硬质秧盘。上述机型均因为综合成本过高,未能在我国推广。国内对于钵苗移栽机械的研究起步较晚,市场上多为半自动机型,限制了我国钵苗移栽农艺大面积推广,国内亟需展开针对高效轻简化全自动钵苗移栽机的研制。送苗装置与取苗栽植机构作为全自动移栽机的两大核心部件,前者将钵苗精准有序的送至取苗位置供取苗栽植机构连续取苗,取苗栽植机构经过取苗、输送、开穴、栽植等动作完成钵苗移栽,二者的配合效果直接影响移栽机作业性能,是实现全自动钵苗移栽的关键一环。为此,针对送苗装置与取苗栽植机构展开设计研究是解决我国旱田钵苗移栽机械化难题的关键步骤,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本文以棉花钵苗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取栽一体式钵苗移栽机构(专利号:201811064900.7),用一套回转机构驱动取苗机构与鸭嘴栽植器,完成取苗、送苗、接苗和植苗等动作。此外,为实现送苗过程全自动,本文配合取栽一体式钵苗移栽机构设计了一种棘轮连杆式钵苗移栽机纵向送苗机构,运用“机构分析-运动学建模-编程优化-试验分析”的设计方法对纵向送苗机构展开优化,并结合课题组提出的变速移箱方案完成送苗装置的设计。论文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根据农艺要求利用植物工厂培育棉花钵苗,对适龄棉苗特性进行研究,分别选取20d-40d的棉花壮苗进行夹断试验,结果表明:苗龄35d的棉苗茎秆最小抗拉力为44.550N,最大拔苗力为7.213N,结合前人研究结论,证明棉花钵苗可用于夹苗移栽。(2)基于回转式移栽机构运动机理与鸭嘴栽植器的栽植要求,提出“8”字形取苗、送苗与“γ”形接苗、植苗的移栽轨迹,由取苗非圆轮系控制取苗机构,栽植非圆轮系控制鸭嘴栽植器二者共用同一齿轮箱各自形成设计要求的轨迹与姿态,完成钵苗移栽所需的取苗、输送、开穴和栽植等动作需要。(3)建立取栽一体式钵苗移栽机构数学解析模型,得出取苗尖点和鸭嘴栽植器尖点作业过程的运动学模型,为开展取栽一体式棉花钵苗移栽机构的优化设计研究,奠定理论基础。(4)根据移栽机构运动学理论模型与棉苗移栽作业要求,提出了16个优化目标并将其数字化,开发了“取栽一体式钵苗移栽机构优化设计软件”。将上述目标要求嵌入该软件,通过人机交互优化,操作人员可实时观察动态优化结果,反馈最终调节参数,大幅度降低优化难度,可以快速而精准地求解出移栽机构的轨迹和姿态。此外,所述所有目标值均为可调,使用者可根据具体设计要求修改,以适用于不同作物的移栽要求。该软件已获得软件着作登记(登记号:2018SR983784)。(5)通过软件优化得出一组取栽一体式钵苗移栽机构的结构参数,以此分析栽植器绝对运动轨迹与绝对转角:入土与出土过程栽植器保持近似与垄面线垂直,满足移栽直立度要求;建立移栽机构三维模型并进行虚拟仿真检验其绝对轨迹。(6)根据棘轮连杆式纵向送苗机构工作原理与农艺要求,建立运动学模型并将设计要求数值化,开发“纵向送苗机构优化设计软件”(登记号:2018SR473452)得出机构参数值及棘轮结构参数范围;运用二次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试验方法,以棘轮驱动面高度x1、棘轮定位面高度x2、取苗机构转速x3为试验因素,以送苗成功率y为评价指标。采用高速摄像技术标记送苗转角,以此判定送苗成功率,实施参数优化试验,根据纵向送苗机构优化结果,进行纵向送苗验证试验:当x1=2.3mm,x2=3.5mm,x3=100r/min时,送苗成功率为99.17%,验证了送苗成功率回归模型的可靠性,结果满足设计要求。(7)完成取栽一体式钵苗移栽机构物理样机装配,运用高速摄影验证取栽一体式钵苗移栽机构轨迹和姿态,建立取栽一体式棉花钵苗移栽机构台架试验系统,该系统装配送苗装置与取栽一体式钵苗移栽机构,由电机驱动并配备可移动条形土槽。培育棉花钵苗,运用高速摄影标记投苗与接苗过程棉苗运动轨迹,验证了投苗与接苗动作的准确性;进行取苗与栽植试验,结果表明:取苗成功率为94.32%,栽植合格率96.67%,栽植优良率为63.48%。

张恩华[6](2020)在《胶轮牵引两臂锚索机动力特性与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锚杆-锚索支护是一种快速、安全、经济的煤矿巷道支护型式,将顶板较松软的煤岩悬吊于上部稳固的岩体上,从而提高巷道顶板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锚杆钻车是煤矿井下用于对巷道顶板和侧帮打孔、以及安装锚杆的支护配套设备,技术比较成熟,极大地提高了锚杆支护速度。然而,目前国内煤巷锚索钻孔眼施工一直沿用的设备为单体式锚杆钻机,这种锚索钻孔眼方式需要工人近距离操作,有很大的制约性及安全隐患。部分矿区尝试采用锚杆钻车兼顾实施锚索钻眼,但效果不太理想,普通的锚杆钻机难以满足钻装锚索的要求。因此,研究安全快捷的车载锚索支护设备,提高锚索成孔速度成为当前井下巷道支护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综合考虑CMM系列锚杆钻车和顺槽用胶轮运输车的特点,分析计算了锚索机的扭矩、转速、推力等钻削动力特性,确定了胶轮牵引液压锚索机的总体技术方案,设计了锚索机的结构及液压系统,并采用Solid Works软件建立了锚索机三维模型。锚索机井下工作条件恶劣,承受载荷复杂多变,其工作可靠性直接关系到锚索机的使用性能。本文应用多刚体动力学理论及ADAMS软件,建立了锚索机实体模型及拓扑关系,考虑空载状态和虚拟加载的不同工况,研究锚索机全行程工作循环过程中主要运动部件的受力变化分布,求解得到近似真实的锚索机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性能参数。结果表明,平台最低位置为受力状态最恶劣工况,左右举升油缸力最大可达1.29e5N,前后连杆受力也较大,为分析整车零部件的强度、耐久性以及液压系统的初始设定提供数据支持。钻头钻杆在钻削煤岩过程中,锚钻系统会产生较为严重的振动问题,影响钻架的使用寿命。本文应用模态分析理论对单钻架约束模态、两钻架同时打顶约束模态、两钻架分别打帮打顶约束模态进行了固有频率及模态振型分析,阐明钻头与煤岩层相互作用使钻架产生的激励振动、以及钻机马达的旋转运动对锚钻系统工作过程成孔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将钻箱转速控制在450-500rpm之间可以避免锚索机发生共振。在研究锚索机的力学性能时,有限元方法有助于给出有效地方向性预测评估。以锚索机多体动力学分析的结构件所受载荷和调研获取的煤巷实际工况参数及载荷为基础,运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推进架、钻架座、链传动装置、滑轨机构等锚索机关键元部件进行复杂工况下的静强度校核分析,有针对性的修改和优化结构,提高锚索机在各种极限状态下工作的可靠性和适应性。另外,本文针对滚子链条进行了极限拉伸载荷试验,得出了具有实际工程应用的定量结论。为了研究实际工况下系统压力、流量、转速等随负载的分布状态和变化规律,本文分别展开外场空载液压系统工作性能试验和钻进假煤岩壁面性能试验,构建了锚索机外场测试系统。试验表明,锚索钻孔眼时要根据不同岩石普氏系数及时调整锚索机动力参数,测试数据与仿真曲线的数量级基本一致。本文的研究工作和结论,可以为锚索机的选型计算、动力响应特性分析及定型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常国政[7](2020)在《叶菜收获机自动有序包装系统设计与试验》文中研究说明叶菜机械化有序收获包含分禾、切割、传送、收集及运输多个环节,目前开展的叶菜收获机研究,侧重于有序收割和向上输送,而输送后离散抛出,杂乱铺放,阻碍叶菜有序化收获进程,因此,有序收集包装成为叶菜有序化收获的关键。针对叶菜不同机械化收获要求,本论文提出了移动式装箱系统、回转式装袋系统、自动式打捆系统三类不同层级的方案并进行设计,针对回转式有序装袋系统方案进行了仿真开发和试验。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现有叶菜收获机收割输送系统和叶菜生长环境展开调研,总结实现机上自动包装作业要解决的空间约束、连续分捆、自动协同作业等关键问题,针对叶菜不同机械化收获要求,进行了移动式装箱系统、回转式装袋系统、自动式打捆系统三类不同层级方案的系统设计。(2)针对非直接上市需远距离运输的叶菜,进行双回转式有序装袋系统方案设计和实体建模。由于叶菜群体间相互作用对装袋系统有序性影响较大,所以建立双回转式有序装袋系统与叶菜的刚柔耦合运动仿真。以韭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形态特征提出了“柔性茎-铰链-刚性叶”复合茎叶模型,考虑作业过程中摩擦-接触阻力的影响完成群体回转输送状态的仿真分析。基于刚柔耦合运动仿真对装袋系统方案进行参数优化,得到最优安装角度为0°,在植株高度为400mm时,回转叶片最优高度为230mm。(3)通过对机上回转式有序装袋系统可实现功能的分析,进行了控制系统的构建及模块化的软件开发。通过各动作的时序分析、速度匹配对机上回转式有序装袋系统进行了高效协调优化控制,得到机上回转式有序装袋系统的详细控制策略与作业流程,并优化整个系统的控制程序。(4)与四行夹持输送系统配合进行了机上回转式装袋作业性能试验,证实了方案可行性。由多因素正交试验数据可知,回转速度对一次作业时间影响较大,最短作业时间为2.1s;安装角度对装袋重量影响较大,30°左右装袋重量最多即收获过程中损失量少,但叶菜有序性差;在输送速度与回转速度相匹配,安装角度为0°时,装袋重量适中且装袋有序性好,为实现叶菜有序化收获作业提供了装备方案与技术支撑。

方鹏[8](2019)在《煤矿井下12000N·m全液压定向钻机关键部件及动态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定向钻机是煤矿井下各类精确钻孔高效施工的关键设备,其功能特点和输出性能直接影响钻进施工效率。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和采煤工作面长度的增加,现有煤矿井下定向钻机已无法满足本煤层超长钻孔和顶板高位长钻孔施工需要,迫切需要研制一款能力更大、功能更强、适应性更广的大功率定向钻机。论文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中硬煤层大功率定向钻进技术与装备”任务的研究内容,以大功率定向钻机设计亟待解决的大能力输出与紧凑型布局、关键部件动态输出性能、定向钻进参数实时监测等关键问题着手,运用理论计算、静态设计、动态仿真和试验验证的研究方法,深入研究了煤矿井下12000N·m全液压定向钻机关键部件及动态特性,完成了钻机关键部件和系统回路的优化分析和设计,提升了井下定向钻进装备的技术水平,对于煤矿坑道钻探装备的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中硬复杂岩煤层超长定向钻孔和顶板高位定向钻孔施工工艺需求分析,研究了钻机关键结构和整体布局,结合钻机关键功能模块的分析和设计,详细阐明了煤矿井下大功率定向钻机的设计思想,明确了钻机设计过程和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形成了大能力紧凑式整机结构。(2)结合超长孔定向钻进精确控制和安全防护需要,重点对钻机的回转回路和给进回路进行了分析和设计,通过关键回路动态特性分析与性能试验研究,揭示了液压系统关键回路和关键液压元件的动态响应特性,优化了液压系统方案,开发了基于双速控制和多逻辑功能保护的新型定向钻机液压系统。(3)分析了钻机回转器外部动载作用机理和典型载荷特性,结合回转器冲击和扭转的典型工况,基于内部齿轮传动系统的轴向支撑刚度和阻尼的影响,建立了回转器传动系统的周向旋转和轴向振动动力学数学模型,通过数字化仿真分析,揭示了回转器齿轮传动系统在极限载荷和外部激励等作用下的动态特性,为关键零件的材料和结构优化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法。(4)研究了液压制动系统内部摩擦副的热—流耦合作用特性,提取了系统有效温度载荷,针对液压制动系统内部摩擦副的接触非线性问题,建立了基于温度场和应力场相互作用的数字化仿真分析模型,揭示了系统的热形变和热应力变化规律,以及系统的制动特性与作用油压和接触半径的影响机理,为摩擦副结构和材料的优化分析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5)从解决钻进参数监测实现原理和随钻测量系统集成设计两项关键技术着手,研制了煤矿井下大功率定向钻机用钻进参数监测系统,解决了煤矿井下超长距离定向钻孔钻进参数实时监测与钻进过程精确控制需要,实现了煤矿井下定向钻机钻进参数监测从无到有的跨越。(6)基于研制的大功率定向钻机开展了室内型式试验,并结合中硬岩煤层条件开展了本煤层定向钻孔和顶板高位定向钻孔两个典型施工要求的现场工业性试验,验证了钻机的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检验了煤矿井下12000N·m全液压定向钻机关键结构及动态特性研究成果的正确性。

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王磊,马勇,张伟伟,张维,刘辉,陈红燕,刘佼,董强柱[9](2018)在《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文中研究说明为了促进中国筑路机械学科的发展,从土石方机械、压实机械、路面机械、桥梁机械、隧道机械及养护机械6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筑路机械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土石方机械方面综述了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技术等;压实机械方面综述了静压、轮胎、圆周振动、垂直振动、振荡压路机、冲击压路机、智能压实技术及设备等;路面机械方面综述了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水泥混凝土摊铺设备、稳定土拌和设备等;桥梁机械方面综述了架桥机、移动模架造桥机等;隧道机械方面综述了喷锚机械、盾构机等;养护机械方面综述了清扫设备、除冰融雪设备、检测设备、铣刨机、再生设备、封层车、水泥路面修补设备、喷锚机械等。该综述可为筑路机械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叶昌晓[10](2018)在《便携式柑橘除梢机的设计与试验》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柑橘生产大国,2016年中国柑橘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约占世界的29%和27%,均占世界首位。柑橘抽发新梢是树体进行新老枝叶更新替代和扩大树势的方式,柑橘树每年将进行三次新梢抽发,柑橘新梢抽发具有抽发周期长、抽发量大和抽发不规律等特点,并且不同时期的新梢具有不同的特点,使得各时期的新梢的管理方法也不尽相同,给果园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柑橘除梢是为了解决新梢抽发争夺幼果养分影响产量,新梢徒长引发病虫害影响树体健康等问题。目前,对于新梢的去除方式主要以药物去除和人工去除为主,由于药物除梢的方法尚未成熟与普及,容易引起药害和环境污染,因此柑橘除梢仍然以人工完成,人工除梢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因此人工除梢的作业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柑橘的规模化生产。为实现柑橘除梢作业的机械化,开展柑橘新梢去除机具的研究具有现实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柑橘新梢这一物料进行了研究,探究了柑橘新梢的力学及植物学特征,确立了柑橘新梢的几何参数,最小叶梢倾角为27.7°,最小双叶倾角为41.9°,并提出柑橘除梢的作业要求,以指导柑橘除梢机的设计;确定了切割方式为无支承切割、切割过程为悬臂梁模型和影响切割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最终确定切割线速度为35m/s。(2)根据总体的设计方案,完成了整机结构的设计,包括切割组件、伸缩杆组件和动力控制传输组件。确定切割刀片为圆形锯片和旋刀式刀片,直径为44mm,切割电机为XXD KV2200航模无刷电机,伸缩杆为炭纤维伸缩杆,供能电池为12V锂电池。(3)设计了柑橘除梢试验的专用试验台,介绍了台架试验的原理和方法,并对柑橘新梢梢秆直径对切割功耗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切割功耗随着柑橘新梢梢秆直径的增大呈升高的趋势,呈极显着二次多项式正相关关系。(4)对柑橘除梢机的核心部件圆形锯片进行了静力学分析与模态分析,得出总变形、应力与应变值,验证了材料的选择和尺寸结构的合理性,通过模态分析,得出圆形锯片的固有频率,验证在工作中不会发生共振现象。(5)对柑橘除梢机的整机进行了性能试验。圆形刀片切割成功率为93.8%,留茬长度理想率为88.4%;旋刀式刀片的切割成功率为100%,留茬长度理想率为61.9%,总结出圆形刀片适用于少量、分散的新梢的去除作业,旋刀式刀片适用于大量、密集的新梢的去除作业。

二、大型回转式工程钻机整机性能试验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型回转式工程钻机整机性能试验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油葵联合收获机拨禾链式割台关键部件设计及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由来
    1.2 国内外油葵收获技术研究现状
        1.2.1 国外油葵收获技术研究现状
        1.2.2 国内油葵收获技术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油葵专用割台研究动态
        1.3.1 国外油葵专用割台研究动态
        1.3.2 国内油葵专用割台研究动态
    1.4 国内外油葵割台关键部件研究进展
        1.4.1 国外油葵割台关键部件研究现状
        1.4.2 国内油葵割台关键部件研究现状
    1.5 研究目的与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拟解决关键技术
        1.5.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油葵植株生物学特性及机械物理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生物学特性测定与分析
        2.2.1 折弯临界角测定与分析
        2.2.2 植株生物特征测量与分析
        2.2.3 种植分布特征测量与分析
    2.3 机械物理特性测试与分析
        2.3.1 茎秆剪切试验
        2.3.2 茎秆弯曲试验
        2.3.3 茎秆压缩试验
        2.3.4 物料摩擦学特性测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油葵机械化收获工艺流程与总体方案
    3.1 引言
    3.2 油葵联合收获机设计要求
    3.3 整机机构及工作原理
        3.3.1 整机结构
        3.3.2 整机工作原理
        3.3.3 割台总体方案
        3.3.4 割台工作原理
        3.3.5 传动系统
    3.4 油葵机械化收获关键机构作业方式确定
        3.4.1 拨禾方式选取
        3.4.2 切割方式选取
        3.4.3 螺旋输送方式选取
        3.4.4 动力行走方式选取
    3.5 螺旋输送器设计与参数分析
        3.5.1 螺旋输送器静力学分析
        3.5.2 螺旋输送器动力学分析
        3.5.3 物料动力学分析
        3.5.4 物料运动学分析
        3.5.5 螺旋输送器结构参数确定
        3.5.6 伸缩拨杆运动学分析及参数匹配
    3.6 分禾器关键参数设计与分析
        3.6.1 分禾头宽度
        3.6.2 水平锥角
        3.6.3 竖直锥角
        3.6.4 籽粒收集槽长度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回转式切割装置设计与切割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结构与工作原理
        4.2.1 切割器结构
        4.2.2 工作原理
    4.3 滑切理论分析
    4.4 切割器关键参数分析
        4.4.1 刃口曲线设计
        4.4.2 割刀数目确定
        4.4.3 刀盘直径确定
        4.4.4 相对位置分析
    4.5 切割过程分析
        4.5.1 切割运动学分析
        4.5.2 切割动力学分析
    4.6 功耗模型建立
        4.6.1 支持力功耗
        4.6.2 切向摩擦力功耗
        4.6.3 滑动摩擦力功耗
    4.7 台架试验
        4.7.1 材料与装置
        4.7.2 试验方法
        4.7.3 试验指标
        4.7.4 结果与分析
        4.7.5 参数优化与验证试验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夹持输送装置设计及输送机理研究
    5.1 引言
    5.2 结构与工作原理
        5.2.1 柔性夹持输送装置结构
        5.2.2 工作原理
    5.3 关键参数确定与分析
        5.3.1 拨禾链结构参数分析
        5.3.2 夹持元件参数设计
    5.4 拨禾过程分析
        5.4.1 拨禾过程柔性碰撞分析
        5.4.2 拨禾过程植株振动模型建立
        5.4.3 拨禾过程动力学分析
    5.5 夹持输送过程分析
        5.5.1 夹持输送过程静力学分析
        5.5.2 夹持输送过程运动学分析
    5.6 抛送过程动力学分析
    5.7 台架试验
        5.7.1 材料与装置
        5.7.2 试验方法
        5.7.3 评价指标
        5.7.4 结果与分析
        5.7.5 验证试验与对比试验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田间试验与结果分析
    6.1 引言
    6.2 主要技术参数
    6.3 田间收获试验
        6.3.1 试验方法
        6.3.2 试验指标
        6.3.3 结果与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总结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课题来源
附录 B:注释说明
附录 C: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2)大孔径卸压螺旋钻机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大孔径卸压螺旋钻机工作原理
    1.3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4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2 大孔径卸压螺旋钻机结构分析与设计
    2.1 大孔径卸压螺旋钻机基础功能分析
    2.2 大孔径卸压螺旋钻机功能部件分析与设计
    2.3 本章小结
3 大孔径卸压螺旋钻机截割动力系统特性研究与设计
    3.1 低转速截割动力系统扭矩计算
    3.2 中转速截割动力系统扭矩计算
    3.3 高转速截割动力系统扭矩计算
    3.4 卸压钻机截割动力系统关键部件选型设计与分析
    3.5 卸压钻机截割动力系统关键部件有限元仿真
    3.6 卸压钻机关键液压系统仿真
    3.7 本章小结
4 卸压钻杆优化设计
    4.1 钻杆联接装置设计
    4.2 钻杆联接装置关键部件有限元仿真
    4.3 卸压钻机钻杆机械排渣机理研究
    4.4 卸压钻机钻杆机械排渣模型建立
    4.5 仿真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卸压钻机性能试验
    5.1 场地试验
    5.2 现场工业性试验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双通道全喂入式再生稻收获机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再生稻头季收获模式与农艺特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水稻收获机械发展现状
        1.3.2 再生稻头季收获技术与装备研究现状
        1.3.3 前期研究基础
        1.3.4 碎草抛撒装置研究现状
        1.3.5 割台及其关键部件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收获期头季再生稻生物学特性及机械物理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2.2.3 试验方法
    2.3 收获期头季再生稻生物学特性统计与分析
    2.4 收获期头季再生稻机械物理特性测试结果与分析
        2.4.1 茎秆物理参数
        2.4.2 茎秆弯曲物理特性
        2.4.3 茎秆剪切物理特性
        2.4.4 茎秆拉伸物理特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再生稻收获机总体设计与分析
    3.1 引言
    3.2 总体布局与参数设计
        3.2.1 技术方案提出
        3.2.2 整机总体结构布局
        3.2.3 整体参数确定
    3.3 工作过程与工艺路线
    3.4 功率匹配
    3.5 传动系统设计
        3.5.1 机械传动系统
        3.5.2 液压传动系统
    3.6 整机装配与加工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作业部件设计与分析
    4.1 引言
    4.2 双通道割台设计与分析
        4.2.1 结构设计与功能分析
        4.2.2 双向螺旋搅龙设计与分析
        4.2.3 拨禾轮参数匹配设计
    4.3 履带式底盘设计与分析
        4.3.1 行走系
        4.3.2 传动系
        4.3.3 机架结构设计与受力仿真分析
    4.4 脱粒清选装置设计与分析
        4.4.1 结构与工作原理
        4.4.2 脱粒滚筒设计与分析
        4.4.3 清选筛设计与分析
    4.5 输送槽
    4.6 粮仓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碎草抛撒装置设计与分析
    5.1 引言
    5.2 结构与工作原理
    5.3 茎秆粉碎与抛撒过程动力学分析
        5.3.1 茎秆粉碎过程
        5.3.2 碎秸抛撒过程
        5.3.3 导草尾板导草性能分析
    5.4 粉碎装置设计
        5.4.1 粉碎刀组设计
        5.4.2 刀辊回转半径与转速
        5.4.3 动刀排列方式
    5.5 刀辊模态分析
        5.5.1 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
        5.5.2 结果与分析
    5.6 基于EDEM碎秸抛撒过程仿真分析
        5.6.1 导草尾板参数设计
        5.6.2 仿真模型及参数设定
        5.6.3 仿真试验设计
        5.6.4 交互作用判别
        5.6.5 正交试验表头设计
        5.6.6 结果与分析
    5.7 碎秸抛撒过程仿真试验结果验证
        5.7.1 材料与设备
        5.7.2 试验设计
        5.7.3 结果与分析
    5.8 碎草抛撒装置粉碎与抛撒效果田间试验
        5.8.1 试验设计
        5.8.2 试验方法
        5.8.3 结果与分析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整机田间性能试验与分析
    6.1 引言
    6.2 整机田间性能试验
        6.2.1 试验条件
        6.2.2 试验方法
        6.2.3 结果与分析
    6.3 头季收获碾压效果试验
        6.3.1 试验条件
        6.3.2 试验方法
        6.3.4 结果与分析
    6.4 再生季测产试验
        6.4.1 材料与方法
        6.4.2 结果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课题来源
附录2 :注释说明
附录3 :作者简介
致谢

(4)基于Hermite插值齿轮的草莓钵苗移栽机构机理分析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草莓钵苗移栽装备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草莓钵苗移栽发展趋势与设计难点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草莓钵苗移栽农艺要求与物理特性测定
    2.1 草莓钵苗移栽农艺要求
    2.2 草莓钵苗基本物理特性测定
        2.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2 草莓钵苗基本参数测定
        2.2.3 钵土含水率测定试验
        2.2.4 钵土基质落体损失率测定试验
        2.2.5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 草莓钵苗力学特性
        2.3.1 试验材料与设备
        2.3.2 取苗力测定试验
        2.3.3 茎杆拉断力测定试验
        2.3.4 茎杆剪切力测定试验
        2.3.5 秧针扎入力测定试验
        2.3.6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Hermite插值齿轮的草莓钵苗移栽机构设计分析
    3.1 草莓钵苗移栽机构设计要求与工作原理
        3.1.1 钵苗移栽轨迹与姿态分析
        3.1.2 草莓钵苗移栽轨迹与姿态基本设计要求
        3.1.3 草莓钵苗移栽机构组成与工作原理
        3.1.4 草莓钵苗移栽机构作业周期分析
    3.2 基于Hermite插值法的非圆齿轮设计
        3.2.1 非圆齿轮节曲线设计
        3.2.2 非圆齿轮齿廓成型设计
    3.3 基于Hermite插值齿轮的草莓钵苗移栽机构运动学分析
        3.3.1 取苗栽植机构运动学分析
        3.3.2 挖穴机构运动学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Hermite插值齿轮的草莓钵苗移栽机构优化目标制定与目标函数建立
    4.1 草莓钵苗移栽机构参数与优化目标关系分析
    4.2 草莓钵苗移栽机构优化目标制定与目标函数建立
        4.2.1 取苗阶段优化目标与目标函数建立
        4.2.2 输送阶段优化目标与目标函数建立
        4.2.3 挖穴阶段优化目标与目标函数建立
        4.2.4 栽植阶段优化目标与目标函数建立
        4.2.5 其他优化目标及目标函数建立
    4.3 本章小结
5 基于Hermite插值齿轮的草莓钵苗移栽机构优化设计软件开发
    5.1 计算机辅助分析优化设计软件开发
    5.2 移栽机构参数对轨迹和优化目标的影响分析
        5.2.1 太阳轮参数对轨迹和优化目标的影响分析
        5.2.2 中间轮B参数对移栽轨迹和优化目标的影响分析
        5.2.3 凸轮廓线参数对移栽轨迹和优化目标的影响分析
        5.2.4 行星轮系与秧箱结构参数对移栽轨迹和优化目标的影响分析
        5.2.5 挖穴机构参数对移栽轨迹和优化目标的影响分析
        5.2.6 其他重要参数对移栽轨迹和优化目标的影响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基于Hermite插值齿轮的草莓钵苗移栽机构结构设计与仿真
    6.1 草莓钵苗移栽机构二维整体结构设计
    6.2 草莓钵苗移栽机构关键结构设计
        6.2.1 非圆齿轮副设计
        6.2.2 栽植臂部件设计
        6.2.3 推秧凸轮与推秧拨叉设计
        6.2.4 挖穴机构关键部件设计
    6.3 草莓钵苗移栽机构三维建模与仿真
        6.3.1 移栽机构零部件三维建模
        6.3.2 移栽机构装配体建立与干涉检验
        6.3.3 虚拟样机仿真与关键参数验证
    6.4 本章小结
7 基于Hermite插值齿轮的草莓钵苗移栽机构物理样机研制与性能试验
    7.1 草莓钵苗移栽机构物理样机加工与装配
        7.1.1 移栽机构关键零部件快速成型制造
        7.1.2 移栽机构物理样机装配
    7.2 草莓钵苗移栽机构物理样机台架性能试验
        7.2.1 草莓钵盘育苗
        7.2.2 物理样机台架试验基本要求
        7.2.3 高速摄像验证移栽轨迹与姿态
        7.2.4 物理样机各移栽关键位置验证
        7.2.5 物理样机台架性能试验
    7.3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取栽一体式棉花钵苗移栽机关键部件优化设计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半自动移栽机发展现状
        1.2.2 国外全自动移栽机研究现状
        1.2.3 国内发展现状
    1.3 问题分析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2 棉花钵苗育苗方法及物理特性研究
    2.1 棉花钵苗育苗技术
    2.2 棉花钵苗的几何特性
        2.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2 试验结果
    2.3 棉花钵苗取苗力试验
        2.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 棉花钵苗拉断力试验
        2.4.1 试验材料与设备
        2.4.2 试验原理和方法
        2.4.3 试验结果
    2.5 棉花钵苗耐压性说明
    2.6 本章小结
3 移栽机构的机理分析
    3.1 移栽机构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3.1.1 夹苗方案的选定与取苗机构的工作原理
        3.1.2 植苗方案的选定与栽植机构的工作原理
        3.1.3 移栽机构的工作原理
    3.2 移栽机构的设计要求与轨迹说明
    3.3 取栽一体式钵苗移栽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移栽机构的优化设计
    4.1 优化算法介绍
    4.2 移栽机构的目标数字化说明
    4.3 移栽机构优化软件开发
        4.3.1 优化设计软件的功能介绍
        4.3.2 优化结果
    4.4 优化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送苗装置的优化设计
    5.1 送苗装置的工作流程
    5.2 横向送苗机构的特点与工作原理
    5.3 纵向送苗机构的优化设计
        5.3.1 设计要求与工作原理
        5.3.2 纵向送苗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5.3.3 纵向送苗机构软件优化
        5.3.4 棘轮的优化设计
    5.4 纵向送苗机构的试验
        5.4.1 试验因素
        5.4.2 评价指标与试验方法
        5.4.3 试验结果分析
        5.4.4 性能验证试验
    5.5 本章小结
6 试验研究
    6.1 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关键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6.2 移栽机构虚拟装配
    6.3 虚拟样机的仿真试验
        6.3.1 相对运动仿真
        6.3.2 绝对运动仿真
        6.3.3 仿真试验误差分析
    6.4 移栽机构轨迹姿态验证
    6.5 整机台架试验
        6.5.1 投苗与接苗过程验证
        6.5.2 取苗与栽植试验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胶轮牵引两臂锚索机动力特性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井工巷道锚杆锚索机研究现状
        1.2.1 国外锚杆支护设备的发展概况
        1.2.2 国内锚杆锚索机支护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与方法
第二章 胶轮牵引两臂液压锚索机设计方法研究
    2.1 胶轮锚索钻车工作特点
    2.2 锚索机钻削动力特性及工作参数确定
        2.2.1 锚索机工作原理
        2.2.2 锚索钻头锚固孔钻进动力特征
        2.2.3 锚索机关键技术参数确定
    2.3 胶轮牵引锚索机结构设计及技术特征
        2.3.1 结构设计和连接方式
        2.3.2 巷道适用范围及主要技术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锚索机多体动力学建模仿真与模态特性分析
    3.1 锚索机运动过程
    3.2 锚索机施工过程动力学仿真技术研究
        3.2.1 多刚体动力学建模理论与ADAMS
        3.2.2 实体模型及拓扑关系的建立
        3.2.3 锚索机空载状态铰接销轴和油缸受力分析
        3.2.4 虚拟加载运动承载特性分析
    3.3 锚索机模态特性与成孔精度研究
        3.3.1 模态分析基本理论与方法
        3.3.2 锚钻系统振动特性分析
        3.3.3 模态分析在锚钻系统动力特性分析中的应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有限元的锚索机力学特性分析与链条抗拉载荷试验
    4.1 关于有限元法及ANSYS Workbench
    4.2 滚子链条力学特性研究
        4.2.1 滚子链传动受力分析
        4.2.2 链传动装置结构组成及特征参数确定
        4.2.3 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分析设置
        4.2.4 仿真结果分析讨论
    4.3 基于有限元法的推进架力学特性分析
        4.3.1 输入模型及边界条件设定
        4.3.2 应力位移变形计算结果
    4.4 钻架座静力学特性研究
        4.4.1 钻架座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4.4.2 钻架座计算结果与分析
    4.5 滑轨机构静力学特性分析
        4.5.1 有限元模型建立及载荷施加
        4.5.2 仿真模拟分析
    4.6 滚子链条极限拉伸载荷试验
        4.6.1 滚子链条测试系统
        4.6.2 拉伸测试数据处理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锚索机地面外场试验研究
    5.1 锚索机测试系统
    5.2 外场运行调试及空载液压系统工作性能试验
        5.2.1 空载测试数据采集处理
        5.2.2 空载测试结果分析与讨论
    5.3 锚索机钻进假煤岩壁面性能试验
        5.3.1 钻进测试数据采集处理
        5.3.2 钻进测试结果分析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工作结论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叶菜收获机自动有序包装系统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叶菜收获机研究现状
        1.2.2 虚拟样机在农业机械方面研究现状
        1.2.3 小结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工作内容
        1.3.2 主要技术路线
第2章 叶菜收获机自动有序包装系统的多类方案设计
    2.1 设计依据
        2.1.1 叶菜种植模式及收获机参数
        2.1.2 叶菜收获机前侧输送方案分析
        2.1.3 叶菜机上自动包装的关键
    2.2 叶菜倾倒移动式装箱系统方案设计
        2.2.1 叶菜倾倒移动式装箱系统设计分析
        2.2.2 叶菜倾倒移动式装箱系统结构设计
    2.3 机上回转式装袋系统方案设计
        2.3.1 机上回转式装袋系统设计分析
        2.3.2 机上回转式系统方案设计
        2.3.3 回转输送数量分析及比较
    2.4 机上自动式打捆系统方案设计
        2.4.1 机上自动式打捆系统分捆喂入分析
        2.4.2 机上自动式打捆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机上回转式有序装袋系统结构设计及仿真优化
    3.1 机上回转式有序装袋系统结构设计
        3.1.1 收获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及要求
        3.1.2 收获系统关键部件参数设计
    3.2 机上回转式有序装袋系统刚柔耦合模型的建立
        3.2.1 叶菜物理特性研究
        3.2.2 机上回转式装袋收获系统实体建模
        3.2.3 叶菜群体刚柔耦合模型建立
    3.3 机上回转式有序装袋系统方案优化
        3.3.1 输送-装袋安装角度仿真优化
        3.3.2 回转叶片高度参数优化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机上回转式有序装袋系统控制实现与样机开发
    4.1 运动参数计算与元器件选型
        4.1.1 电动参数计算与选型
        4.1.2 气动参数计算与选型
    4.2 机上回转式有序装袋系统控制系统开发
        4.2.1 控制系统硬件开发
        4.2.2 控制流程与软件开发
    4.3 样机加工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机上回转式有序装袋系统试验验证
    5.1 机上回转式有序装袋系统空载优化及调试
    5.2 机上回转式有序装袋系统作业性能验证
        5.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2.2 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后续研究建议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

(8)煤矿井下12000N·m全液压定向钻机关键部件及动态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定向钻机产品的研究现状
        1.2.2 钻机设计与技术应用现状
        1.2.3 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1.3 论文的来源及研究内容
        1.3.1 论文选题来源
        1.3.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大功率定向钻机的结构分析与设计
    2.1 大功率定向钻机的功能分析
        2.1.1 钻机的特点和施工用途
        2.1.2 钻机整体功能及方案设计
        2.1.3 定向钻进施工工艺分析
        2.1.4 钻机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2.2 大功率定向钻机功能模块分析与设计
        2.2.1 动力泵站组件的分析与设计
        2.2.2 主要执行机构的分析与设计
        2.2.3 操作控制单元的分析与设计
        2.2.4 泥浆泵单元的分析与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液压系统设计与关键回路动态特性研究
    3.1 钻机液压系统特点和组成
        3.1.1 钻机液压系统组成
        3.1.2 钻机液压系统特点
    3.2 钻机液压系统关键回路分析与设计
        3.2.1 回转回路分析与设计
        3.2.2 给进回路分析与设计
        3.2.3 辅助回路分析与设计
    3.3 钻机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
        3.3.1 主要液压元件选型设计
        3.3.2 液压管路的选择计算
        3.3.3 系统发热计算与冷却器设计
    3.4 关键液压回路动态特性研究
        3.4.1 关键液压回路系统仿真建模
        3.4.2 快速液压回路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3.4.3 慢速液压回路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3.5 液压回路动态性能试验研究
        3.5.1 液压回路初始性能试验
        3.5.2 液压回路改进性能试验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回转器传动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4.1 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建模
        4.1.1 齿轮传动系统模型建立
        4.1.2 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方程
    4.2 回转器传动系统外部动载研究
        4.2.1 外部动载信号预处理
        4.2.2 外部动载信号转换分析
    4.3 回转器传动系统有限元建模
        4.3.1 模型参数及边界条件
        4.3.2 传动系统工况载荷分析
        4.3.3 传动系统有限元建模
    4.4 回转器传动系统特性分析
        4.4.1 齿轮传动系统极限载荷分析
        4.4.2 齿轮传动系统动载效应分析
        4.4.3 齿轮传动系统外部激励分析
        4.4.4 齿轮传动系统瞬态动力学分析
        4.4.5 齿轮材料的优化选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液压制动装置制动特性分析
    5.1 摩擦副热-流耦合分析
        5.1.1 流体动力学建模
        5.1.2 系统热-流耦合分析
    5.2 液压制动装置有限元建模
        5.2.1 模型参数及边界条件
        5.2.2 外部工况载荷分析
        5.2.3 制动装置有限元建模
    5.3 液压制动装置特性分析
        5.3.1 运行工况受热特性分析
        5.3.2 制动工况制动特性分析
    5.4 液压制动装置优化分析
        5.4.1 结构优化制动特性分析
        5.4.2 油压优化制动特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钻进参数监测系统研究
    6.1 系统功能与总体方案设计
        6.1.1 参数监测系统功能需求
        6.1.2 参数监测系统方案设计
    6.2 钻进参数监测实现原理
        6.2.1 直接测量参数的监测
        6.2.2 间接测量参数的监测
    6.3 钻进参数监测系统设计
        6.3.1 关键元件选型设计
        6.3.2 系统防爆形式与结构设计
        6.3.3 系统硬件功能模块设计
        6.3.4 系统软件设计与功能实现
    6.4 监测系统性能试验
        6.4.1 基本性能试验
        6.4.2 安标性能试验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大功率定向钻机性能试验研究
    7.1 室内型式试验
        7.1.1 性能检测试验台
        7.1.2 钻机性能测试试验
    7.2 现场工业性试验
        7.2.1 试验背景及条件
        7.2.2 钻机工业性试验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9)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论文提纲范文)

索引
0引言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提供初稿)
1 土石方机械
    1.1 推土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肖茹硕士生, 吉林大学赵克利教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统稿)
        1.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1 国外研究现状
        1.1.1. 2 中国研究现状
        1.1.2 研究的热点问题
        1.1.3 存在的问题
        1.1.4 研究发展趋势
    1.2 挖掘机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团队、华侨大学林添良副教授提供初稿;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统稿)
        1.2.1 挖掘机节能技术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刘昌盛博士、郝鹏博士, 华侨大学林添良副教授, 中南大学胡鹏博士生、林贵堃硕士生提供初稿)
        1.2.1. 1 传统挖掘机动力总成节能技术
        1.2.1. 2 新能源技术
        1.2.1. 3 混合动力技术
        1.2.2 挖掘机智能化与信息化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 中南大学胡鹏、周烜亦博士生、李志勇、范诗萌硕士生提供初稿)
        1.2.2. 1 挖掘机辅助作业技术
        1.2.2. 2 挖掘机故障诊断技术
        1.2.2. 3 挖掘机智能施工技术
        1.2.2. 4 挖掘机远程监控技术
        1.2.2. 5 问题与展望
        1.2.3 挖掘机轻量化与可靠性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王德军副总工艺师, 中南大学刘强博士生、万宇阳硕士生提供初稿)
        1.2.3. 1 挖掘机轻量化研究
        1.2.3. 2 挖掘机疲劳可靠性研究
        1.2.3. 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2.4 挖掘机振动与噪声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 中南大学刘强博士生、万宇阳硕士生提供初稿)
        1.2.4. 1 挖掘机振动噪声分类与产生机理
        1.2.4. 2 挖掘机振动噪声信号识别现状和发展趋势
        1.2.4. 3 挖掘机减振降噪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1.2.4. 4 挖掘机振动噪声存在问题与展望
    1.3 装载机 (吉林大学秦四成教授, 博士生遇超、许堂虹提供初稿)
        1.3.1 装载机冷却系统散热技术研究
        1.3.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2 研究发展趋势
        1.3.2 鱼和熊掌兼得的HVT
        1.3.2. 1 技术原理及结构特点
        1.3.2. 2 技术优点
        1.3.2. 3 国外研究现状
        1.3.2. 4 中国研究现状
        1.3.2. 5 发展趋势
        1.3.2. 6 展望
    1.4 平地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赵睿英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1.4.1 平地机销售情况与核心技术构架
        1.4.2 国外平地机研究现状
        1.4.2. 1 高效的动力传动技术
        1.4.2. 2 变功率节能技术
        1.4.2. 3 先进的工作装置电液控制技术
        1.4.2. 4 操作方式与操作环境的人性化
        1.4.2. 5 转盘回转驱动装置过载保护技术
        1.4.2. 6 控制系统与作业过程智能化
        1.4.2. 7 其他技术
        1.4.3 中国平地机研究现状
        1.4.4 存在问题
        1.4.5 展望
2压实机械
    2.1 静压压路机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2.2 轮胎压路机 (黑龙江工程学院王强副教授提供初稿)
        2.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2 热点研究方向
        2.2.3 存在的问题
        2.2.4 研究发展趋势
    2.3 圆周振动技术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1 双钢轮技术研究进展
        2.3.1. 2 单钢轮技术研究进展
        2.3.2 热点问题
        2.3.3 存在问题
        2.3.4 发展趋势
    2.4 垂直振动压路机 (合肥永安绿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宋皓总工程师提供初稿)
        2.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4.2 存在的问题
        2.4.3 热点研究方向
        2.4.4 研究发展趋势
    2.5 振动压路机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杂志社万汉驰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5.1. 1 国外振动压路机研究历史与现状
        2.5.1. 2 中国振动压路机研究历史与现状
        2.5.1. 3 特种振动压实技术与产品的发展
        2.5.2 热点研究方向
        2.5.2. 1 控制技术
        2.5.2. 2 人机工程与环保技术
        2.5.2. 3 特殊工作装置
        2.5.2. 4 振动力调节技术
        2.5.2. 4. 1 与振动频率相关的调节技术
        2.5.2. 4. 2 与振幅相关的调节技术
        2.5.2. 4. 3 与振动力方向相关的调节技术
        2.5.2. 5 激振机构优化设计
        2.5.2. 5. 1 无冲击激振器
        2.5.2. 5. 2 大偏心矩活动偏心块设计
        2.5.2. 5. 3 偏心块形状优化
        2.5.3 存在问题
        2.5.3. 1 关于名义振幅的概念
        2.5.3. 2 关于振动参数的设计与标注问题
        2.5.3. 3 振幅均匀性技术
        2.5.3. 4 起、停振特性优化技术
        2.5.4 研究发展方向
    2.6 冲击压路机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6.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6.2 研究热点
        2.6.3 主要问题
        2.6.4 发展趋势
    2.7 智能压实技术及设备 (西南交通大学徐光辉教授, 长安大学刘洪海教授、贾洁博士生, 国机重工 (洛阳) 建筑机械有限公司韩长太副总经理提供初稿;西南交通大学徐光辉教授统稿)
        2.7.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7.2 热点研究方向
        2.7.3 存在的问题
        2.7.4 研究发展趋势
3路面机械
    3.1 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 (长安大学谢立扬高级工程师、张晨光博士生、赵利军副教授提供初稿)
        3.1.1 国内外能耗研究现状
        3.1.1. 1 烘干筒
        3.1.1. 2 搅拌缸
        3.1.1. 3 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与管理
        3.1.2 国内外环保研究现状
        3.1.2. 1 环保的宏观管理
        3.1.2. 2 沥青烟
        3.1.2. 3 排放因子
        3.1.3 存在的问题
        3.1.4 未来研究趋势
    3.2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周小浩硕士生提供初稿)
        3.2.1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近几年销售情况
        3.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2.2. 1 国外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发展现状
        3.2.2. 2 中国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发展现状
        3.2.2. 3 国内外行驶驱动控制技术
        3.2.2. 4 国内外智能化技术
        3.2.2. 5 国内外自动找平技术
        3.2.2. 6 振捣系统的研究
        3.2.2. 7 国内外熨平板的研究
        3.2.2. 8 国内外其他技术的研究
        3.2.3 存在的问题
        3.2.4 研究的热点方向
        3.2.5 发展趋势与展望
    3.3 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 (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冯忠绪教授、赵凯音博士生提供初稿;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统稿)
        3.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3.1. 1 搅拌机
        3.3.1. 2 振动搅拌技术
        3.3.1. 3 搅拌工艺
        3.3.1. 4 搅拌过程监控技术
        3.3.2 存在问题
        3.3.3 总结与展望
    3.4 水泥混凝土摊铺设备 (长安大学胡永彪教授提供初稿)
        3.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4.1. 1 作业机理
        3.4.1. 2 设计计算
        3.4.1. 3 控制系统
        3.4.1. 4 施工技术
        3.4.2 热点研究方向
        3.4.3 存在的问题
        3.4.4 研究发展趋势[466]
    3.5 稳定土厂拌设备 (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李雅洁研究生提供初稿)
        3.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5.1. 1 连续式搅拌机与搅拌工艺
        3.5.1. 2 振动搅拌技术
        3.5.2 存在问题
        3.5.3 总结与展望
4桥梁机械
    4.1 架桥机 (石家庄铁道大学邢海军教授提供初稿)
        4.1.1 公路架桥机的分类及结构组成
        4.1.2 架桥机主要生产厂家及其典型产品
        4.1.2. 1 郑州大方桥梁机械有限公司
        4.1.2. 2 邯郸中铁桥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4.1.2. 3 郑州市华中建机有限公司
        4.1.2. 4 徐州徐工铁路装备有限公司
        4.1.3 大吨位公路架桥机
        4.1.3. 1 LGB1600型导梁式架桥机
        4.1.3. 2 TLJ1700步履式架桥机
        4.1.3. 3 架桥机的规范与标准
        4.1.4 发展趋势
        4.1.4. 1 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4.1.4. 2 智能安全监测系统的应用
        4.1.4. 3 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
    4.2 移动模架造桥机 (长安大学吕彭民教授、陈一馨讲师, 山东恒堃机械有限公司秘嘉川工程师、王龙奉工程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吕彭民教授统稿)
        4.2.1 移动模架造桥机简介
        4.2.1. 1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分类及特点
        4.2.1. 2 移动模架主要构造及其功能
        4.2.1. 3 移动模架系统的施工原理与工艺流程
        4.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2.2. 1 国外研究状况
        4.2.2. 2 国内研究状况
        4.2.3 中国移动模架造桥机系列创新及存在的问题
        4.2.3. 1 中国移动模架造桥机系列创新
        4.2.3. 2 中国移动模架存在的问题
        4.2.4 研究发展的趋势
5隧道机械
    5.1 喷锚机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谷立臣教授、孙昱博士生提供初稿)
        5.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1.1. 1 混凝土喷射机
        5.1.1. 2 锚杆钻机
        5.1.2 存在的问题
        5.1.3 热点及研究发展方向
    5.2 盾构机 (中南大学易念恩实验师, 长安大学叶飞教授, 中南大学王树英副教授、夏毅敏教授提供初稿)
        5.2.1 盾构机类型
        5.2.1.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5.2.1. 2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热点
        5.2.1. 3 研究发展趋势
        5.2.2 盾构刀盘
        5.2.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2. 2 热点研究方向
        5.2.2. 3 存在的问题
        5.2.2. 4 研究发展趋势
        5.2.3 盾构刀具
        5.2.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3. 2 热点研究方向
        5.2.3. 3 存在的问题
        5.2.3. 4 研究发展趋势
        5.2.4 盾构出渣系统
        5.2.4. 1 螺旋输送机
        5.2.4. 2 泥浆输送管路
        5.2.5 盾构渣土改良系统
        5.2.5.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5.2.5. 2 存在问题与研究热点
        5.2.5. 3 研究发展趋势
        5.2.6 壁后注浆系统
        5.2.6.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5.2.6. 2 研究热点方向
        5.2.6. 3 存在的问题
        5.2.6. 4 研究发展趋势
        5.2.7 盾构检测系统
        5.2.7.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7. 2 热点研究方向
        5.2.7. 3 存在的问题
        5.2.7. 4 研究发展趋势
        5.2.8 盾构推进系统
        5.2.8.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8. 2 热点研究方向
        5.2.8. 3 存在的问题
        5.2.8. 4 研究发展趋势
        5.2.9 盾构驱动系统
        5.2.9.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9. 2 热点研究方向
        5.2.9. 3 存在的问题
        5.2.9. 4 研究发展趋势
6养护机械
    6.1 清扫设备 (长安大学宋永刚教授提供初稿)
        6.1.1 国外研究现状
        6.1.2 热点研究方向
        6.1.2. 1 单发动机清扫车
        6.1.2. 2 纯电动清扫车
        6.1.2. 3 改善人机界面向智能化过渡
        6.1.3 存在的问题
        6.1.3. 1 整车能源效率偏低
        6.1.3. 2 作业效率低
        6.1.3. 3 除尘效率低
        6.1.3. 4 静音水平低
        6.1.4 研究发展趋势
        6.1.4. 1 节能环保
        6.1.4. 2 提高作业性能及效率
        6.1.4. 3 提高自动化程度及路况适应性
    6.2 除冰融雪设备 (长安大学高子渝副教授、吉林大学赵克利教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高子渝副教授统稿)
        6.2.1 国内外除冰融雪设备研究现状
        6.2.1. 1 融雪剂撒布机
        6.2.1. 2 热力法除冰融雪机械
        6.2.1. 3 机械法除冰融雪机械
        6.2.1. 4 国外除冰融雪设备技术现状
        6.2.1. 5 中国除冰融雪设备技术现状
        6.2.2 中国除冰融雪机械存在的问题
        6.2.3 除冰融雪机械发展趋势
    6.3 检测设备 (长安大学叶敏教授、张军讲师提供初稿)
        6.3.1 路面表面性能检测设备
        6.3.1. 1 国外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6.3.1. 2 中国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6.3.2 路面内部品质的检测设备
        6.3.2. 1 新建路面质量评价设备
        6.3.2. 2 砼路面隐性病害检测设备
        6.3.2. 3 沥青路面隐性缺陷的检测设备
        6.3.3 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6.4 铣刨机 (长安大学胡永彪教授提供初稿)
        6.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4.1. 1 铣削转子动力学研究
        6.4.1. 2 铣削转子刀具排列优化及刀具可靠性研究
        6.4.1. 3 铣刨机整机参数匹配研究
        6.4.1. 4 铣刨机转子驱动系统研究
        6.4.1. 5 铣刨机行走驱动系统研究
        6.4.1. 6 铣刨机控制系统研究
        6.4.1. 7 铣刨机路面工程应用研究
        6.4.2 热点研究方向
        6.4.3 存在的问题
        6.4.4 研究发展趋势
        6.4.4. 1 整机技术
        6.4.4. 2 动力技术
        6.4.4. 3 传动技术
        6.4.4. 4 控制与信息技术
        6.4.4. 5 智能化技术
        6.4.4. 6 环保技术
        6.4.4. 7 人机工程技术
    6.5 再生设备 (长安大学顾海荣、马登成副教授提供初稿;顾海荣副教授统稿)
        6.5.1 厂拌热再生设备
        6.5.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5.1. 2 热点研究方向
        6.5.1. 3 存在的问题
        6.5.1. 4 研究发展趋势
        6.5.2 就地热再生设备
        6.5.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5.2. 2 热点研究方向
        6.5.2. 3 存在的问题
        6.5.2. 4 研究发展趋势
        6.5.3 冷再生设备
        6.5.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5.3. 2 热点研究方向
    6.6 封层车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杨光兴硕士生提供初稿)
        6.6.1 前言
        6.6.2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与设备
        6.6.2. 1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简介
        6.6.2. 2 国外研究现状
        6.6.2. 3 中国研究现状
        6.6.2. 4 研究方向
        6.6.2. 5 存在的问题
        6.6.3 稀浆封层技术与设备
        6.6.3. 1 稀浆封层技术简介
        6.6.3. 2 国外研究现状
        6.6.3. 3 中国发展现状
        6.6.3. 4 热点研究方向
        6.6.3. 5 存在的问题
        6.6.4 雾封层技术与设备
        6.6.4. 1 雾封层技术简介
        6.6.4. 2 国外发展现状
        6.6.4. 3 中国发展现状
        6.6.4. 4 热点研究方向
        6.6.4. 5 存在的问题
        6.6.5 研究发展趋势
    6.7 水泥路面修补设备 (长安大学叶敏教授、窦建明博士生提供初稿)
        6.7.1 技术简介
        6.7.1. 1 施工技术
        6.7.1. 2 施工机械
        6.7.1. 3 共振破碎机工作原理
        6.7.2 共振破碎机研究现状
        6.7.2. 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6.7.2. 2 中国研究发展现状
        6.7.3 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6.7.3. 1 研究热点
        6.7.3. 2 发展趋势
7 结语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提供初稿)

(10)便携式柑橘除梢机的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及效果
    1.4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柑橘新梢切割机理研究
    2.1 柑橘新梢特性及概况
        2.1.1 柑橘的新梢特性
        2.1.2 柑橘新梢的植物学特性
    2.2 柑橘树几何模型的建立
        2.2.1 柑橘树高度模型
        2.2.2 柑橘新梢几何参数模型
    2.3 柑橘新梢除梢的作业要求
    2.4 新梢切割方式的选择
    2.5 新梢梢秆切割过程的力学分析
        2.5.1 切割支撑类型
        2.5.2 切割方式
        2.5.3 梢秆切割过程分析
        2.5.4 新梢梢秆切割受力数学模型
    2.6 柑橘新梢切割成功率影响因素分析
    2.7 回转式锯片的切割速度
    2.8 本章小结
3 便携式柑橘除梢机的整体设计
    3.1 整机设计原则
    3.2 柑橘除梢机的整体设计方案与分析
        3.2.1 结构与功能要求
        3.2.2 总体结构设计
        3.2.3 主要技术参数
    3.3 切割刀片的选择
        3.3.1 切割刀片材料的选择
        3.3.2 切割刀片直径的选择
        3.3.3 圆锯片齿数的选择
        3.3.4 圆锯片齿形的选择
        3.3.5 锯齿角度的选择
        3.3.6 锯片主要参数
        3.3.7 旋刀式刀片的尺寸参数
        3.3.8 圆锯片夹紧装置的设计
    3.4 电机的选择
        3.4.1 电机类型的选择
        3.4.2 电机轴的强度计算
    3.5 伸缩杆设计
    3.6 电机与伸缩杆连接件的设计
    3.7 控制调速装置的选择
    3.8 电池选择
    3.9 整机的静态受力分析
    3.10 本章小结
4 新梢切割试验台的设计
    4.1 试验台的设计要求
    4.2 切割试验台的设计
    4.3 试验设备与工作原理
    4.4 试验方法
    4.5 梢秆直径对切割功耗的影响试验
        4.5.1 切割电机空转功耗测试
        4.5.2 梢秆直径单因素试验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ANSYS的圆锯片模态分析
    5.1 圆锯片振动类型分析
    5.2 ANSYSWorkbench简介
    5.3 圆锯片固有频率和振型的分析
        5.3.1 圆锯片有限元分析
        5.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3.3 网格的划分
        5.3.4 约束和加载
        5.3.5 求解结果及分析
        5.3.6 圆锯片的模态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试验与分析
    6.1 试验目的
    6.2 试验样机和仪器
    6.3 试验条件
    6.4 试验指标
    6.5 圆形锯片的试验与结果分析
        6.5.1 除梢机切割性能试验与结果分析
        6.5.2 新梢留茬长度试验与结果分析
    6.6 旋刀式刀片的试验与结果分析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与获奖情况

四、大型回转式工程钻机整机性能试验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油葵联合收获机拨禾链式割台关键部件设计及试验[D]. 刘羊.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2)
  • [2]大孔径卸压螺旋钻机关键技术研究[D]. 程舒燕.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3]双通道全喂入式再生稻收获机研制[D]. 付建伟.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5)
  • [4]基于Hermite插值齿轮的草莓钵苗移栽机构机理分析与试验研究[D]. 吕志军. 东北农业大学, 2020
  • [5]取栽一体式棉花钵苗移栽机关键部件优化设计与试验研究[D]. 薛向磊.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7)
  • [6]胶轮牵引两臂锚索机动力特性与试验研究[D]. 张恩华.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7]叶菜收获机自动有序包装系统设计与试验[D]. 常国政. 江苏大学, 2020(02)
  • [8]煤矿井下12000N·m全液压定向钻机关键部件及动态特性研究[D]. 方鹏.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19(08)
  • [9]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J]. 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王磊,马勇,张伟伟,张维,刘辉,陈红燕,刘佼,董强柱. 中国公路学报, 2018(06)
  • [10]便携式柑橘除梢机的设计与试验[D]. 叶昌晓.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标签:;  

大型回转工程钻机整机性能试验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