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IS在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志强[1](2021)在《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动产融资研究》文中提出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加税收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对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然而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却诸多困难和挑战,难以完全发挥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其中一个重要障碍就是融资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瓶颈。因此系统研究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成因,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仅是中国自已的问题,也是全世界中小企业问题面临的一个普遍且常见的问题。从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来看,既有世界性难题的通病,又带有机制鲜明的中国特色,既有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因素,又有宏观经济生态环境的复杂性。本文着眼于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研究,在明确中国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对于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具体作用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和分析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途径、面临问题的具体表现与现行手段,在完成这些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而从“动产融资”的角度探寻了一个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方式。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总体分析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以及同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必要性。第二,从宏观层面上探究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定性和定量分析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和融资体系,辨析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的成因。第三,从微观企业层面看,中小企业是否面临严重的融资约束?伴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和金融体制机制的完善,融资约束程度是否在改善?第四,“动产融资”作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该举措到底能对缓解融资约束和宏观经济产生怎样的长期和短期影响?第五,深刻理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性和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本文研究特色主要体现在三点:第一,明确提出并且论证了“动产融资”作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重要措施的意义。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一个主要因素是自身缺乏有效抵押物,适当放宽中小企业的抵押物范围来缓解借贷约束具有好的发展前景,特别是随着公共征信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物联网、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小企业充分挖掘自身有效资产作为抵押物融资已成为现实。但“动产融资”作为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的一项重要举措,至今却还没有严格的宏观经济理论的分析和评估。本文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在一个含有借贷约束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引入动产资产,讨论当借贷约束中的抵押资产的规模和种类放松后宏观总体变量的长期和短期变化。研究分析了动产融资缓解融资约束在宏观经济上具有重要作用。第二,在实证分析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经济绩效对经济增长的效应时,在数据和指标上有所扩充。系统性地整理1997-2015的全国和分省的中小企业发展指标,使用静态面板估计模型、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均值组(xtmg和xtcce)估计等多种计量经济学工具来研究中国的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经济绩效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为了从更微观层面研究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搜集整理了两组微观企业数据,并使用多类测算融资约束的指标来研究和分析了中国中小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现金—现金流敏感性与融资约束的关系。具体而言,两个数据集为:第一组数据为2005—2007年中国15066家高科技中小企业数据,共计45198个样本观测值;第二组数据为777家新三板上市的中小企业数据,共计2813个样本观测值。采用SA指数、ASCL指数、WW指数三种方法测度了企业融资约束程度。第三,本文在分析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成因方面有一定进展。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成因很多,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和相关政策的整理和分析,系统总结了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主要是信息不对称、规模不经济、制度不完善、模式不成熟。成因分析中重点突出了融资模式问题。金融实践中,融资模式是能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关键,不同的融资模式都有一定风险,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和适用周期,当适用条件和环境变化后,原来有效的融资模式不但不能缓解融资约束,还会使中小企业陷入更加严重的融资困境。本文的研究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第一是研究了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中小企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作用。从宏观层面说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情况以及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同时印证研究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对中国的重要意义。首先,从历史变革的角度,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于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变化以及本文使用的中小企业界定标准。其次,由于数据限制,尽可能整理了 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到2015年间的中小企业的多项发展指标,分地区和省份对20年间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了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了地区间中小企业发展的差异。最后使用面板估计模型,利用本章节的上述分析对中国中小企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证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在明确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状况及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探讨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相对系统地对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进行了定性分析。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融资模式和融资环境,论述了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表现形式,进而研究了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是否能够与中小企业的发展相匹配,最后论述了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成因及启示。第二部分是是从定量和实证的角度研究了融资约束下企业的现金流敏感度,以进一步说明融资约束问题。从第4章的论述中可以发现,虽然外部存在较多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和措施,但由于中小企业出现融资约束的成因众多,这些措施是否促使中小企业从外部进行融资,缓解自身面临的融资约束,依然需要对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本章以现金流敏感度为研究切入点,使用尽可能多的可得数据,首先选用的是国泰安中天使投资研究数据库和新三板上市中小企业数据,虽然不是全部中小企业,但是能够进入天使投资研究数据库和新三板上市的中小企业属于发展较好且已能够获得较多外部融资的中小企业,如果这些企业也存在显着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现金—现金流敏感性,那么其它外部融资较为有限的中小企业在该方面将面临更为显着的问题。其次采用SA指数、ASCL指数、WW指数三种方式测度了企业融资约束程度,最后通过研究中小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发现在融资约束以及现有情况下,融资约束造成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和现金—现金流敏感性,中小企业更倾向于寻求内部融资,且持有更多现金资产,这也说明需要从中小企业自身出发,结合国内现有融资特点,寻求新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方式。第三部分是提供了一类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外部融资方式——动产融资。受制于中小企业固有的特点以及自身内部融资额度和规模的有限性,既有的外部融资体系和环境无法全面有效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那么就需要根据原有不足,探寻新的有效融资方式。根据我们的分析,“动产融资”将是补充和扩展现有融资方式的有效方式。本章构造了多个DSGE模型综合说明了“动产融资”对企业发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作用,为“动产融资”的推动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进而分析了“动产融资”实施的政策建议。虽然本文对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进行了相对系统的研究,但是依然可能存在两点有待继续深入研究的部分。第一是实证数据上存在一定不足。囿于数据可获得性,关于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标的测算尽管有改善,但是依然不尽如人意,且仅涵盖了 2016年以前的相关数据,因此实证估计出来的结果所对应的政策含义有一定局限性。第二,理论模型建立了一个研究不同资产充当抵押物的异质性资本的DSGE模型,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估计融资约束对中国宏观经济造成的损失和引入动产后宏观效率的改善程度。但是该模型未包含更多的DSGE文献中常采用的实际与名义摩擦(real and nominal frictions),这将在后续研究中予以扩展,以此来更精确地定量研究中国异质性资本和借贷约束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金融[2](2021)在《区块链技术在中小企业跨境融资的应用研究 ——以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长期以来,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从其发展历程来看,在税收缴纳、劳动就业、技术创新乃至社会稳定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却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健康的持续发展。这其中既有中小企业实体经济信用不足、财务管理不标准、信息收集难度大的原因,也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贸易真实性存疑、重复融资难防范不考虑给中小企业贷款,同时监管部门缺乏相应的监管工具使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难以控制。为此,国内外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分析,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文件。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没有根本性转变,反而由于近年来中美贸易争端持续、新冠疫情的突然冲击愈加艰难。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已然成为关系我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重大理论课题。作为一种技术解决方案,区块链技术是互联网时代电子信息技术的独立和创新应用,例如点对点传输,分布式数据存储,共识机制和加密算法等。它的主要特征是可靠的安全性,便利性和高效性,并且在许多情景下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区块链技术与中国实体经济的紧密结合为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银行风险控制,部门监管工具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依托区块链技术服务平台,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和区块链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促使原始产业链各个阶段的互动和信息内容的传递,并逐渐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一种新方法。目前,有学者研究如何使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并提出了相关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底层运作方案。也有学者使用博弈论信贷模型或实证数据论证了融资平台如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但对于区块链技术在中小企业融资领域的实施路径、缓解机制和应用模型等,缺少案例分析进行深入探讨。有鉴于此,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对中小企业融资理论以及中小企业跨境融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三个方面剖析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总结发现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形成中小企业跨境融资困境的核心因素。为解决这些问题,文本分析了区块链技术优势与中小企业跨境融资的耦合机理,提出使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中小企业跨境融资难题。本文运用案例研究法,选取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作为研究对象。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作为国家外汇管理局牵头成立的平台,充分利用区块链平台和政府部门的优势,提供公司出口,税收和物流数据,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跨境融资服务。随着其他金融机构的加入及资源共享的有效性,该平台也逐步成为行业中比较成熟的金融服务提供商。其研究分析的关键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的项目背景、参与主体、实施情况及应用场景的介绍(2)区块链技术在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的总体实施路径(3)运用比较分析法结合相关理论探讨区块链技术的缓解机制(4)归纳区块链技术在中小企业跨境融资应用的模型。研究表明:跨境区块链服务平台借助平台,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共享了外汇管理局、税务部门及物流办等其他政府部门的相关数据,包括企业贷款信息、资金流动信息、信用信息及物流信息等,有效缓解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不仅如此,金融机构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来防范、控制和处理风险。在内外部风险控制和监督下,获得准确的风险分布从而操纵风险。依靠以上多种机制,跨境区块链服务平台已经满足了一般在长尾端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从而产生了规模效益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因此,运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中小企业跨境融资问题,需要以系统信用为基石构建新型信用体系,着重于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构建企业信用生态,为中小企业跨境融资开发新渠道。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重塑中小企业信用生态、完善中小企业融资增信体系、推动跨境金融业务规范发展的建议。最后,希望基于本文的研究讨论为相关科学的研究提供广泛的研究思路,同时也希望借助本文的研究可以理清区块链技术在中小企业跨境融资应用的模型,为运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其他融资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李永征[3](2021)在《A银行槐荫中心支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逐渐成为市场经济中最为活跃的主体,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政策方面给与中小企业大力支持,中小企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整个市场化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在我国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国内诸多商业银行也加大了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但是由于中小企业有着固有的劣势,主要是其内部管理相对松散,资金规模相对较小,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给与其贷款融资将伴随着较大的违约风险,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虽然政府出台多种措施支持复工复产,还是有很多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濒临倒闭。当前如何优化银行信贷流程,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成为商业银行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主要以A银行槐荫中心支行为例进行该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研究。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文的研究,笔者将文章分为五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阐述了研究方法,为后文研究打下基础;文章第二部分主要为概念与理论部分,主要分析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概念与成因以及本文应用到的交易成本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与信贷配给理论;文章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A银行槐荫中心支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状况,较为全面的分析了A银行槐荫中心支行整体信贷业务与中小企业业务开展与风险管理概况;文章第四部分主要对A银行槐荫中心支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包括银行内部风险管控机制不完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控执行不足、人力资源管理不足、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创新不足,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则以问题与原因为基础提出了A银行槐荫中心支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策略,主要包括健全银行内部风险管控机制、全面提升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控的执行力度、健全银行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升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创新力度。力求通过研究找出该银行在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应对方式,促进该银行信贷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刘赫舟[4](2020)在《B银行A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重要的市场主体,为我国经济的增长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小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往往需要银行信贷支持,但由于中小企业的违约风险较高,国内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较为粗放等原因,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B银行A分行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近几年来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滞后,中小企业信贷风险也不断暴露。如何建立科学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提高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能力,成为B银行A分行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有效提高B银行A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能力,本论文结合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以金融学、管理学等学科为基础,使用文献研究与案例研究方法,阐述了B银行A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内容,找出B银行A分行现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成因进行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B银行A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优化策略。首先,本论文对信贷风险基本内涵、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特征、相关理论基础以及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其次,本论文以B银行A分行为案例,对其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了分析,总结了B银行A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现状以及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方式、特征,具体包括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体制、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全流程管理、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再次,本论文围绕B银行A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中存在的管理体制不适应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全流程管理信贷风险控制能力弱、信用评级没有围绕中小企业特征建立、缺乏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本论文结合B银行A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具体包括完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体制、改进现有中小企业评级体系、创新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完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培育中小企业信贷文化。综上所述,本论文对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高樟[5](2020)在《工商银行沈阳分行中小企业信贷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截至2019年底,中国有实质经营的中小企业有4800余万家。中小型企业税收占国家财政收入的50%,超过六成以上的GDP由中小企业创造,同时这部分企业还创造了65%的国家专利和70%的技术创新,另外超过80%的新产品研发也是中小企业完成的,中小企业还创造的81%的城市就业岗位。尽管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重要,但高昂的融资成本和苛刻的融资条件依旧阻碍中小企业成长和快速发展,作为具有企业发展的血液之称的营运资金,获取方式和渠道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我国近年来金融业发展迅速,直接和间接融资渠道丰富,但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获取融资最重要也是最容易的渠道只有商业银行。资金问题已成为限制中小企业发展和成长的最大障碍。我国发展中的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存在内部管理风险能力薄弱、财务管理和运营管理过于简单、为发展选择轻资本运营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对于银行传统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和贸易融资审查模型审核要点相悖,很难获取相应融资。中小企业占我们企业总数的95%以上,相对大企业却只获得不到20%的信贷资源。早在2008年,我国就提出扶植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工商银行作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2009年就推出了中小企业融资方案。在十多年的金融服务中,工商银行根据信贷业务中实际出现的问题,一直进行着信贷政策和策略的调整。由于国家政策管控、国际形势变化、违法骗贷犯罪猖獗等多重原因,工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因此,研究中小企业信贷营销策略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增长和发展、推进金融市场有序创新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研究旨在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分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服务的中小企业的融资理论及现状进行综述,分析了影响中小企业信贷营销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描述工商银行沈阳分行中小企业信贷营销的现状,并通过SWOT分析法、数据分析法等方法对工商银行沈阳分行内外部环境进行了细致分析,并指出社会环境问题、工商银行沈阳分行的问题以及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再次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首先制定中小企业信贷营销的发展战略,明确方向;其次从优化产品体系、完善贷款业务的内部管理机制,实施信贷营销组合模式、实施综合风险管理四个方面积极完善商业银行的信贷服务体系;最后从资金、人员、风险这三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以推动工商银行沈阳分行的发展,并为其他商业银行在服务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中提供可供参考的借鉴。
蒲甘霖[6](2020)在《中国金融结构、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 ——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当前,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在不断深入推进,我国经济正处于通过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及动力转换的联动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并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企业是实现创新、将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市场主体,企业创新直接影响全社会的整体创新水平和规模。企业创新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是实施供给侧改革、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关键。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要求,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实现金融服务企业的模式创新,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主体的积极作用,引导资本对企业创新的投入。在此背景下,本文对金融结构影响企业创新的内在机理机制进行探讨,为实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效果提供新的科学决策依据。在金融与经济的互动发展过程中,如何构建一个为实体经济提供高效率服务的最优金融结构,一直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重要课题。早在20世纪初期,Schumpeter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就提到了金融发展和创新的概念,虽未形成系统的对金融发展的理解,但使得金融对经济的作用进入到学术界的视野。自20世纪中期开始,Goldsmith等学者开始对金融发展进行系统地研究,将金融发展定义为一国(地区)金融结构的变化,并整理出代表金融发展的主要指标,成为该领域的重要文献。20世纪90年代,Merton和Levine从金融功能观的视角出发,重新定义了金融发展的内涵,突破了早期学者仅考虑金融规模和金融结构的观点。以往的理论研究者,通常将金融体系划分为“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两种金融结构,试图通过比较研究寻找出服务经济的最优金融结构,但至今尚无统一的定论。兴起于21世纪的新结构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其要素禀赋与结构是给定的,从而决定了该阶段的最优产业结构和企业创新水平。因此,能够支撑该阶段最优产业结构、满足企业创新需求的金融结构,才是最优金融结构。这为重新审视金融结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在不同的金融结构安排中,融资方式与企业创新、融资效率与企业风险处理等方面被认为存在显着差异,致使在不同金融结构的安排下,其对企业创新发展的作用存在明显不同。就我国而言,如何优化金融结构体系,如何正确识别金融结构对企业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据此,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对金融结构、融资约束、企业创新等重要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并对金融发展、金融结构与企业创新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鉴于已有文献对金融结构的定义过于宽泛,难以用一个明确的指标进行度量,本文仅从融资结构、银行业结构、新兴金融占比三个主要的维度对金融结构进行替代。第二,在理论基础部分分别从金融结构与企业创新、金融结构与融资约束、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阐述,并建立理论模型对三者间的传导机制进行推理。第三,在实证部分首先选取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2002-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别从融资结构、银行业结构与新兴金融占比三个视角,对金融结构与企业创新的相关性进行检验,其次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对样本企业的六项财务数据进行回归以建立融资约束指标,最后从上述三个金融结构维度分别通过面板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来检验金融结构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理,并基于产权异质性对样本进行了分组回归。根据本文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可得,融资结构、银行业结构、新兴金融占比均对企业创新存在中介效应,具体结论如下:1.从融资结构来看,发展直接融资对提升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具有正向作用。主要是由于银行信贷收益与所需承担的风险不相匹配,针对企业创新所要求的融资规模与融资期限,银行所能提供的间接金融服务难以满足。企业技术创新尤其是新兴产业创新,因其不确定性而面临着高风险,对于中小型创新企业还存在抵押能力缺乏、信用基础相对薄弱等问题。对于企业创新存在的这些高风险特性,只有风险偏好性较强、重在追求潜在高额回报率的直接融资模式才能与之相匹配。2.从银行业结构来看,增加中小银行的市场份额对于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活动具有积极影响。中小银行的发展,提高了银行业的竞争度,强化了市场对信贷资源的配置功能。同时,降低了银行业的集中度,缓解了融资约束,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效率。银行业结构的变动,将通过融资约束这一传导中介,对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活动产生积极影响。当中小银行的占比提升,银行业的内部结构不断完善,金融信贷市场的活力和潜力就会得到充分释放,中小银行的灵活性,也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更为强劲的信贷支持。3.从新兴金融占比来看,提升风险投资占比能有效激发和增强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相较于传统金融,风险投资等新兴金融可以同时输送金融资本和知识资本,并且在治理机制与资本获取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和优势,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多元化的条件与基础,激发和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4.从企业产权性质来看,融资结构、银行业结构、新兴金融占比对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创新的影响具有显着差异。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创新活动受到直接融资和中小银行的影响更为显着,风险投资对国有企业创新活动的作用则更为明显。究其原因,一方面,相比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普遍面临更为严重的融资约束和竞争更为激烈的市场环境,直接融资能显着降低非国有企业的融资成本,通过缓解非有国企业的资金压力达到刺激其研发创新从而获得未来优势的目的;另一方面,非国有企业在银行融资方面的受限较多,长期遭受银行信贷的“所有制”歧视,中小银行在信贷政策方面相对国有大银行具有政策灵活、导向扶持、竞争度更高及软信息占优等特点,会促使中小银行将更多的信贷资源投向非国有企业;此外,我国的风险投资资金更多地流入到国有企业,进一步挤占了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空间,导致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瓶颈长期得不到突破。本文的政策建议是:在国家决策层面,应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幅提升直接融资在企业创新融资中的比重;创新银行信贷方式,提高信贷支持企业创新的灵活性和便利性;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各类中小银行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新兴金融的同时,协调好新兴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比较优势,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完善的健全金融体系,从根本上促进我国整体创新水平的快速发展;建立政策性基金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增强企业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在企业运行层面,要在完善内部财务制度的基础上,实现多种方式的组合融资;融资要聚焦于创新战略,为企业长远发展精准赋能;合理配置创投资源,聚力推动全面创新。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影响企业创新的外部融资因素来看,现有文献主要聚焦于金融发展水平、要素相对价格变动、市场竞争、FDI溢出效应、企业特质等视角,关于金融结构对企业创新影响机理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对此展开深入探讨,丰富了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框架。第二,本文以宏观层面的金融结构变量与微观层面的企业创新变量作为研究对象,并引入融资约束这一中介变量,对金融结构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联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充实了金融结构与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第三,通过引入新兴金融占比这一新变量,与传统金融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两种金融业态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差异,对金融结构的理论研究范围进行了一定扩展。进一步的研究将在金融结构对企业创新影响路径等方面深化,如将法治环境、公司治理等潜在要素纳入研究框架;还可将实证研究扩展至全样本企业,从而使该研究更加系统深入。
常利[7](2020)在《A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客户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中小企业是现代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广泛的社会经济基础,我国约99.1%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特点,中小企业在缓解就业压力、活跃城乡经济、满足人们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进行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收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基于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服务好中小企业已成为众多商业银行竞相角力的重要领域,各商业银行皆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但是,随着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受市场需求下降、产品价格下跌甚至倒挂,人力成本上升、融资难度加大等因素的影响,抗风险能力弱的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质量持续恶化。如何做好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切实提高商业银行复杂环境下的风控水平,特别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预警,为主动处置赢得时间,已成为确保中小企业客户信贷资产平稳运行的关键问题。本文以A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在梳理了中小企业客户的概念及特征、信贷风险的概念及特征、中小企业客户信贷风险的概念及特征,以及信息不对称理论、大树定律理论、信贷配给理论、风险覆盖收益等理论和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A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客户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现状、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信贷业务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从贷前中小企业客户选择和调查、贷中风险的定性及定量评价、贷后风险预警和违约风险的法律规范等方面,提出了A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客户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最后从提高中小企业风险预警和处置能力、完善中小企业客户信贷风险管理考核体系、树立正确的中小企业风险观,完善风险控制机制、提升提高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容忍度等几个方面提出了A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客户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保障措施。本研究可以为A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客户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引,同时对于其他类似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客户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万頔[8](2020)在《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 ——基于SCB银行南昌分行》文中提出中国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国民经济已有稳步的提高,中小企业作为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生产和经营日趋成熟,在国家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把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这给银行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个亟需解决的潜在问题。本文以SCB银行南昌分行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营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该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历程和现行的营销状况,并且运用PEST模型,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方面对该行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政治环境方面,2018年政府相关工作报告中提到“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将各家银行的目光纷纷聚拢至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当然,从长远来看,中小企业由于本身具备较强的经济活力,凭借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帮助,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将会更加坚定有序地健康发展,对于银行来说,也从另一方面再次印证了加大力度开拓中小企业客户市场对于银行长期发展不容置疑的重要性;经济环境方面,营造一个稳定有序的宏观经济环境,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但突如其来的一次疫情也让我们看到中小企业在流动性和抗风险能力方面依旧非常薄弱,若未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复工或者得到足够的金融支持,大批的中小企业将面临灭顶之灾,而由此带来的裁员潮对于社会稳定性的影响更是无法估量,因此,在这个特殊时期,扶持中小企业,帮助他们解决融资问题不再仅仅是出于银行自身业务发展的角度考虑,更是关乎民生的重大议题;社会环境方面,江西有配套完善的工业园和交通网络,这都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便捷;技术环境方面,借助互联网及其它高科技技术的支持,使得银行向客户提供更迅捷、快速、安全的服务成为可能。其后,结合客户访谈,并运用SWOT模型系统分析了该行信贷业务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了解到SCB银行南昌分行在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时存在优势和劣势并存的局面,其在品牌、创新能力和专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不仅是上海第一批本地法人银行之一,而且也是最早一批在中国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贷款业务的银行,但是,其劣势也十分突出,存在产品设计单一、价格定位模糊、促销方式陈旧、品牌推广不到位和缺少合作渠道几个问题,笔者分别基于上述几项制定了相应的营销策略优化方案。虽然篇幅有限,提出的优化方案尚待进一步考证,但笔者仍希望本文的研究能给SCB银行南昌分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地开展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帮助其业务更加坚定稳步地提升。
洪莉艳[9](2020)在《中小银行发展对中小企业信贷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存在已久的世界性难题,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流动性趋于短缺的压力下,该难题更加突出。相比我国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最优金融结构理论认为银行业存在一种基于专业化的分工,中小银行天生适合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由于中小银行发展相当滞后,我国银行业结构偏离了最优金融结构理论意义上的最优路径,致使中小企业信贷约束问题难以得到缓解。近几年陆续有学者提出:发展大型银行是否同样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即中小银行发展带来的银行业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哪个更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信贷约束?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归纳了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的信息优势和成本优势,并基于古诺模型对“小银行优势”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中小银行发展影响中小企业信贷的机理,对中小银行发展影响中小企业信贷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进行了区分。然后,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和宏观经济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中小银行发展对中小企业信贷的影响及具体影响路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1)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研究了中小银行发展对中小企业信贷的总体影响,结果表明:中小银行发展不仅显着提高了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而且显着延长了中小企业的信贷期限;(2)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中小银行发展影响中小企业信贷的中介机制,对比中小银行发展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发现中小银行发展主要通过银行业结构变化来影响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和信贷期限结构;(3)通过在回归模型中纳入银行业结构的二次项,实证检验了中小企业信贷与银行业结构的非线性关系,结果发现: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和信贷期限结构与中小银行在整个银行业中的占比均呈倒U型关系,即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随着中小银行市场份额的提高先变强后减弱,中小企业信贷期限随着中小银行市场份额的提高先延长后缩短。通过计算中小企业信贷和银行业结构非线性关系的拐点,本文也验证了银行业最优结构的存在。(4)利用分样本回归分析探讨了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最优金融结构差异,结果发现:我国银行业结构存在区域失衡问题,相比于东部地区,中部和西部的银行业结构优化需求更为迫切。因此,应重点发展中部和西部的中小银行,提高中小银行的市场份额。
罗灿[10](2020)在《GF银行ZZ分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研究》文中认为众所周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提升经济活力、增加社会就业、推动产业创新贡献了绝对力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产业升级、供给侧结构改革等多方面的机遇于压力,政府在优化税务结构、增加财政补贴、提升服务效率等多个方面出台了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激励政策,但是,面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大型企业的竞争压力,我国中小企业的还未完全迈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再此背景下,如何提升中小企业的经济活力,如何将金融支持与中小企业自身特质进行有机结合,变成为了社会各界均高度关注的话题。就中小企业本身而言,其存在着业务规模小、经营管理能力较弱、产品市场竞争力普遍较低的实际情况,这就导致其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而我国金融行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较为不充分,很难满足中小企业日益增长的多渠道融资需求,商业银行受到经营考核压力的影响,在中小企业信贷方面较为谨慎,虽然监管部门对其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要求,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还有较大的发展前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有所缓解,但仍未得到根本的改变,尤其是在现阶段国际经济震荡下行、贸易形势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下,帮助中小企业增强应对复杂形势的底气,真正降低财务成本就显得尤为重要。GF银行ZZ分行是最早进入HN省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至今已深耕HN经济30年,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与引领者。作为一家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GF银行在信贷业务上拥有完备的体系与丰富的产品,在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被企业经营者高度认可。但就目前情况而言,GF银行ZZ分行在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中依然存在着不良率高、产品推动效果不佳、过程管理能力有待提升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而限制了其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规模。经了解,以上问题在其他商业银行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由此我们可以由小及大地推想,怎样能将银行的利益与中小企业发展更为紧密、科学地结合起来,是整个银行业需要着力研究地重点问题之一。本文立足于对GF银行ZZ分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开展情况进行研究,剖析其发展历程、组织架构、业务机构,横向上与其他金融机构进行优劣对比,进而深入研究其在产品运用、风险管理、队伍建设、考核机制方面存在的综合性问题,并结合内外部原因分析,最终给出相应的意见建议。
二、CIS在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IS在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动产融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 结构安排与主要内容 |
1.4 研究特色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2.2 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与内部因素 |
2.3 度量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方法与进展 |
2.4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思路和途径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
3.1 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与指标选取 |
3.2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 |
3.3 中小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简析 |
3.4 实证模型和结果分析 |
3.5 稳健性估计: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的均值组估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
4.1 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 |
4.2 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 |
4.3 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
4.4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表现形式 |
4.5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是否与中小企业发展匹配? |
4.6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成因及启示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融资约束下中国中小企业的现金流敏感度分析 |
5.1 研究假说 |
5.2 研究设计 |
5.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引入动产融资的政策评估分析 |
6.1 政策背景 |
6.2 基本模型 |
6.3 模型稳态、参数校准与估计 |
6.4 模型动态与政策分析 |
6.5 拓展分析: 不含借贷约束的RBC模型和改进的借贷约束模型 |
6.6 政策启示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局限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局限与后续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区块链技术在中小企业跨境融资的应用研究 ——以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研究 |
1.2.2 关于区块链技术的研究 |
1.2.3 关于区块链技术在企业融资应用的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
1.5 创新点与不足 |
2 区块链技术在中小企业跨境融资的理论概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区块链技术 |
2.1.2 跨境融资 |
2.2 理论基础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信贷配给理论 |
2.2.3 交易成本理论 |
2.2.4 金融排斥理论 |
2.2.5 长尾理论 |
3 区块链技术在中小企业跨境融资运用的现状分析 |
3.1 中小企业跨境融资的现状及问题 |
3.1.1 中小企业跨境融资现状 |
3.1.2 中小企业跨境融资问题 |
3.2 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优势 |
3.2.1 构建可信的数字化交易环境 |
3.2.2 保障交易信息全程追溯不可篡改 |
3.2.3 自动执行交易合约 |
3.2.4 形成系统信用 |
3.3 区块链技术优势与中小企业跨境融资的耦合机理 |
3.3.1 重塑中小企业信用生态 |
3.3.2 提升金融机构风控水平 |
3.3.3 发挥网络效应和协同效应 |
4 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简介 |
4.1 项目背景 |
4.1.1 融资需求难以满足 |
4.1.2 国家大力推动支持 |
4.1.3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
4.2 参与主体 |
4.3 实施情况 |
4.3.1 发展历程 |
4.3.2 试点情况 |
4.4 应用场景 |
5 区块链技术在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的运用 |
5.1 区块链技术在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的实施路径 |
5.1.1 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 |
5.1.2 企业、税务、外管、银行四方合作 |
5.1.3 物流、产业、贸易、金融融合发展 |
5.2 区块链技术缓解中小企业跨境融资困境的机制 |
5.2.1 缓解信息不对称 |
5.2.2 降低交易成本 |
5.2.3 有效控制风险 |
5.3 区块链技术在中小企业跨境融资应用的模型 |
5.3.1 形成系统信用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前提 |
5.3.2 解决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跨境融资问题的关键 |
5.3.3 构建企业信用生态是跨境区块链服务平台的核心 |
6 研究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1.1 区块链技术能解决中小企业跨境融资信息不对称 |
6.1.2 中小企业通过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获得融资 |
6.1.3 监管部门通过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实时监管 |
6.2 启示 |
6.2.1 中小企业应当重塑中小企业信用生态 |
6.2.2 银行应当完善中小企业融资增信体系 |
6.2.3 监管部门应当推动跨境金融业务规范发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A银行槐荫中心支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1.5.1 研究创新点 |
1.5.2 研究不足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内涵 |
2.1.1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概念 |
2.1.2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成因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交易成本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信贷配给理论 |
第3章 A银行槐荫中心支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
3.1 A银行槐荫中心支行概况 |
3.2 A银行槐荫中心支行信贷业务开展与风险管理概况 |
3.2.1 A银行槐荫中心支行信贷业务开展现状 |
3.2.2 A银行槐荫中心支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管理流程现状 |
3.2.3 A银行槐荫中心支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类管理 |
第4章 A银行槐荫中心支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
4.1 银行内部风险管控机制不完善 |
4.2 槐荫中心支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控执行不足 |
4.3 人力资源管理不足 |
4.4 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创新不足 |
第5章 A银行槐荫中心支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提升策略研究 |
5.1 健全银行内部风险管控机制 |
5.1.1 完善中小企业信贷审批与决策机制 |
5.1.2 完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识别机制 |
5.1.3 完善中小企业信贷退出机制建设 |
5.2 全面提升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控的执行力度 |
5.2.1 做好贷前考查真实、全面 |
5.2.2 加强贷中审批严格及手续完善 |
5.2.3 加强贷后检查力度 |
5.3 健全银行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
5.3.1 加强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引进 |
5.3.2 加强员工专业能力提升方面的培训 |
5.3.3 健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
5.4 提升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创新力度 |
5.4.1 提升对于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创新的重视程度 |
5.4.2 加强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部门建设 |
5.4.3 增加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创新投入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B银行A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述评 |
1.2.1 国外研究 |
1.2.2 国内研究 |
1.2.3 简要评论 |
1.3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的贡献与不足 |
2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2.1 信贷风险基本内涵 |
2.2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特征 |
2.2.1 收益与风险不对称 |
2.2.2 信息不对称严重 |
2.2.3 易受非系统性因素影响 |
2.2.4 显着的非线性特征 |
2.3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基本理论 |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2 信贷配给理论 |
2.3.3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内部评级法 |
2.4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与现状 |
2.4.1 信贷风险管理体制 |
2.4.2 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 |
2.4.3 信贷风险评估 |
2.4.4 信贷风险预警 |
3 B银行A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
3.1 B银行A分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现状分析 |
3.1.1 B银行A分行简介 |
3.1.2 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呈下降趋势 |
3.1.3 中小企业客户质量不高 |
3.1.4 中小企业贷款行业集中度较高 |
3.1.5 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处于较高水平 |
3.2 B银行A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3.2.1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体制 |
3.2.2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全流程管理 |
3.2.3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
4 B银行A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B银行A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1 管理体制不适应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 |
4.1.2 全流程管理信贷风险控制能力弱 |
4.1.3 信用评级没有围绕中小企业特征建立 |
4.1.4 缺乏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 |
4.2 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4.2.1 中小企业自身风险原因 |
4.2.2 银行内部原因 |
4.2.3 社会环境原因 |
5 B银行A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优化策略 |
5.1 完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体制 |
5.2 改进现有中小企业评级体系 |
5.2.1 优化评价指标体系 |
5.2.2 建立评级的动态调整机制 |
5.3 创新中小企业信贷产品 |
5.4 完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预警机制 |
5.4.1 构建风险预警组织框架 |
5.4.2 风险预警具体内容 |
5.5 培育中小企业信贷文化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工商银行沈阳分行中小企业信贷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概述 |
2.1 中小企业信贷相关理论 |
2.1.1 信贷理论 |
2.1.2 信贷风险管理理论 |
2.1.3 信贷配给理论 |
2.1.4 融资次序理论 |
2.2 营销相关理论 |
2.2.1 4Ps营销理论 |
2.2.2 4Cs营销理论 |
2.2.3 STP营销理论 |
2.3 中小企业信贷概述 |
2.3.1 中小企业概述 |
2.3.2 中小企业信贷营销特点 |
2.3.3 中小企业信贷营销影响因素 |
第3章 工商银行沈阳分行中小企业信贷营销现状 |
3.1 工商银行沈阳分行概况 |
3.2 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状况 |
3.2.1 中小企业客户分布状况 |
3.2.2 中小企业信贷额度状况 |
3.2.3 中小企业贷款类型状况 |
3.3 现行中小企业信贷营销策略 |
3.3.1 信贷政策 |
3.3.2 信贷营销策略 |
3.3.3 信贷营销策略的运行情况 |
3.4 现行中小企业信贷营销策略运行状况的调查分析 |
3.5 工商银行沈阳分行中小企业信贷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5.1 中小企业信贷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
3.5.2 中小企业信贷营销策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章 工商银行沈阳分行中小企业信贷营销策略制定内外部环境分析 |
4.1 外部环境分析 |
4.1.1 宏观政策分析 |
4.1.2 监管环境分析 |
4.1.3 业务需求分析 |
4.1.4 行业状况分析 |
4.2 内部环境分析 |
4.2.1 运营平台分析 |
4.2.2 经营模式分析 |
4.2.3 品牌建设分析 |
4.2.4 产品定价分析 |
4.2.5 人力资源分析 |
4.3 SWOT矩阵 |
第5章 工商银行沈阳分行中小企业贷款营销策略制定 |
5.1 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营销理念设计 |
5.1.1 提升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营销理念 |
5.1.2 信贷业务营销原则 |
5.2 市场定位策略 |
5.2.1 市场细分 |
5.2.2 目标市场选择 |
5.2.3 市场定位 |
5.3 信贷营销组合策略 |
5.3.1 产品策略 |
5.3.2 价格策略 |
5.3.3 分销渠道策略 |
5.3.4 促销策略 |
第6章 工商银行沈阳分行中小企业信贷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 |
6.1 资金保障 |
6.2 人力保障 |
6.2.1 完善聘用机制 |
6.2.2 培养专业人才 |
6.2.3 完善激励约束体系 |
6.3 风险保障 |
6.3.1 加强贷款贷前调查 |
6.3.2 加强贷款审查 |
6.3.3 从严放款核准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工商银行沈阳分行2018年大中型客户贷款情况一览表 |
附录2 工商银行沈阳分行市场调查问卷 |
(6)中国金融结构、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 ——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
三、主要内容及基本思路 |
四、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
五、创新点与不足 |
第一章 金融结构、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的文献综述 |
第一节 金融发展理论的回顾与解读 |
一、金融发展理论的形成 |
二、金融发展理论的思考 |
第二节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溯源 |
一、金融结构理论的最新动态 |
二、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 |
三、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辨析 |
第三节 金融结构、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的理论演绎 |
一、金融结构与企业创新 |
二、金融结构与融资约束 |
三、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 |
第四节 述评与展望 |
第二章 金融结构、融资约束影响企业创新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金融结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 |
一、融资结构影响企业创新的内在机制 |
二、银行业结构影响企业创新的动力耦合 |
三、新兴金融占比对企业创新的相嵌效应 |
第二节 金融结构对融资约束影响的路径 |
一、融资约束的制约因素 |
二、信息不对称与代理问题 |
三、金融结构优化的能动作用 |
第三节 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的负效应 |
一、融资约束导致资本错配 |
二、资本错配抑制企业创新 |
第四节 金融结构影响企业创新的传导机制 |
一、金融结构对企业创新的正向激励 |
二、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的负向制约 |
三、融资约束下金融结构对企业创新的联动效应 |
四、金融结构对企业创新的异质性问题 |
第三章 金融结构与企业创新相关性的经验证据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二、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 |
第四节 实证检验 |
一、描述性统计 |
二、相关性分析 |
三、融资结构与企业创新的相关性 |
四、银行业结构与企业创新的相关性 |
五、新兴金融占比与企业创新的相关性 |
第五节 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 |
第四章 融资结构通过融资约束影响企业创新的实证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二、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 |
第四节 融资约束指标的构建 |
一、融资约束指标筛选 |
二、预分组与变量选择 |
三、回归结果与指数构建 |
四、融资约束的企业性质对比 |
第五节 实证分析 |
一、描述性统计 |
二、融资结构规模与企业创新的中介效应 |
三、融资结构活力与企业创新的中介效应 |
四、融资结构效率与企业创新的中介效应 |
第六节 融资结构、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基于产权异质性分析 |
一、关于融资结构规模的分样本回归 |
二、关于融资结构活力的分样本回归 |
三、关于融资结构效率的分样本回归 |
第七节 稳健性检验 |
第五章 银行业结构通过融资约束影响企业创新的实证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二、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 |
第四节 实证分析 |
一、描述性统计 |
二、银行业结构、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五节 银行业结构、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基于产权异质性分析 |
第六节 稳健性检验 |
第六章 新兴金融占比通过融资约束影响企业创新的实证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二、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 |
三、模型构建 |
第四节 实证分析 |
一、描述性统计 |
二、新兴金融占比、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五节 新兴金融占比、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基于产权异质性分析 |
第六节 稳健性检验 |
结论与政策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政策建议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A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客户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 |
第二章 中小企业客户信贷风险管理概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中小企业客户的概念与特征 |
2.1.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概念与特征 |
2.1.3 中小企业客户信贷风险概念与特征 |
2.2 相关理论 |
2.2.1 大数定律理论 |
2.2.2 信贷配给理论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4 收益覆盖风险理论 |
第三章 A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客户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中小企业客户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
3.2 中小企业客户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2.1 贷前风险识别手段不先进 |
3.2.2 贷中风险评价不准确 |
3.2.3 贷后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 |
3.3 中小企业客户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3.3.1 信息不对称加大银行贷前调查难度 |
3.3.2 中小企业客户预警体系不健全 |
3.3.3 现有的信贷管理体制不能完全满足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特性 |
第四章 A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客户信贷风险管理的建议 |
4.1 贷前风险管理 |
4.1.1 贷前做好客户选择 |
4.1.2 贷前做好尽职调查 |
4.1.3 重视第三方机构信息交互 |
4.2 贷中风险管理 |
4.2.1 优化中小企业客户信用风险评价体系 |
4.2.2 制定合理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策略 |
4.3 贷后风险管理 |
4.3.1 落实贷后实地调查 |
4.3.2 加强中小企业客户风险预警的科学测度 |
4.3.3 以法律手段加强违约风险控制 |
4.4 典型案例分析 |
4.4.1 AD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其他土木工程建筑行业) |
4.4.2 HM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他农业服务行业) |
4.4.3 CB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包装机械制造行业) |
4.4.4 BP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植物食用油加工和销售行业) |
第五章 A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客户信贷风险管理的保障措施 |
5.1 强化理念、创新产品,完善贷前、贷中风险控制机制 |
5.2 提升中小企业贷后风险预警和处置能力 |
5.3 树立正确的中小企业风险观,提高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容忍度 |
5.4 完善中小企业客户信贷风险管理考核体系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8)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 ——基于SCB银行南昌分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论文的主要思路和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2.1.1 中小企业的界定 |
2.1.2 市场营销及市场营销策略 |
2.1.3 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及相关拓展理论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2.1 国外研究综述 |
2.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3章 SCB银行南昌分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概况与分析 |
3.1 SCB银行南昌分行中小企业业务概况 |
3.1.1 SCB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及南昌分行介绍 |
3.1.2 SCB银行及南昌分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历程 |
3.2 SCB银行南昌分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外部环境分析 |
3.2.1 政治环境 |
3.2.2 经济环境分析 |
3.2.3 社会环境分析 |
3.2.4 技术环境分析 |
3.3 SCB银行南昌分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营销内部环境分析 |
3.3.1 SCB银行南昌分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营销模式 |
3.3.2 SCB银行南昌分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营销现状 |
第4章 SCB银行南昌分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SWOT分析 |
4.1 优势分析 |
4.1.1 品牌优势 |
4.1.2 创新优势 |
4.1.3 专业优势 |
4.2 劣势分析 |
4.2.1 产品设计单一 |
4.2.2 价格定位模糊 |
4.2.3 促销方式陈旧 |
4.2.4 品牌推广不到位 |
4.2.5 渠道合作少 |
4.3 机遇分析 |
4.4 威胁分析 |
第5章 SCB银行南昌分行中小企业信贷策略优化方案设计 |
5.1 SCB银行南昌分行中小企业信贷策略优化方案实施原则 |
5.2 SCB银行南昌分行中小企业信贷策略优化方案实施目标 |
5.3 SCB银行南昌分行中小企业信贷策略优化方案 |
5.3.1 产品优化策略及方案 |
5.3.2 价格优化策略及方案 |
5.3.3 促销优化策略及方案 |
5.3.4 品牌优化策略及方案 |
5.3.5 渠道优化策略及方案 |
5.4 小结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本文研究的不足和下一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中小银行发展对中小企业信贷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回顾 |
1.2.1 中小企业信贷相关研究 |
1.2.2 中小银行发展对中小企业信贷的影响研究 |
1.2.3 简要评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5 本文创新点 |
第2章 中小银行发展与中小企业信贷的现状分析 |
2.1 中小企业信贷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2.1.1 中小企业信贷的现状 |
2.1.2 中小企业信贷难成因分析 |
2.2 银行业结构演变及中小银行发展现状 |
2.2.1 银行业结构演变与发展 |
2.2.2 中小银行的发展现状 |
2.3 中小银行支持中小企业信贷的现实表现 |
第3章 中小银行发展影响中小企业信贷的理论分析 |
3.1 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的比较优势 |
3.1.1 中小银行信息优势 |
3.1.2 中小银行成本优势 |
3.2 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优势的数理分析 |
3.3 中小银行发展影响中小企业信贷的效应分析 |
3.3.1 中小银行发展影响中小企业信贷的规模效应 |
3.3.2 中小银行发展影响中小企业信贷的结构效应 |
3.4 中小银行发展对中小企业信贷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假说 |
第4章 中小银行发展影响中小企业信贷的实证研究 |
4.1 变量定义及数据来源 |
4.2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
4.2.1 中小银行发展影响中小企业信贷的总体效应模型 |
4.2.2 中小银行发展影响中小企业信贷的中介效应模型 |
4.3 实证结果分析 |
4.3.1 中小银行发展影响中小企业信贷的总体效应分析 |
4.3.2 中小银行发展影响中小企业信贷的中介效应分析 |
4.3.3 中小银行发展对中小企业信贷影响的非线性效应及地区差异 |
4.3.4 稳健性检验 |
第5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
5.1 主要结论 |
5.2 政策启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10)GF银行ZZ分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调查法 |
1.3.3 逻辑分析法 |
1.4 研究创新之处及不足之处 |
1.4.1 研究创新之处 |
1.4.2 研究不足之处 |
第二章 GF银行ZZ分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分析 |
2.1 GF银行基本情况 |
2.1.1 基本情况介绍 |
2.1.2 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介绍 |
2.1.3 组织架构介绍 |
2.2 GF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现状 |
2.2.1 业务结构分析 |
2.2.2 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现状 |
2.3 GF银行ZZ分行中小企业信贷优劣势分析及展望 |
2.3.1 3C模型分析 |
2.3.2 GF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展望 |
第三章 GF银行ZZ分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
3.1 产品推动问题 |
3.1.1 特色产品不明确 |
3.1.2 个人贷款产品优势不明显 |
3.1.3 创新产品研发及推广能力不足 |
3.1.4 产品设计与风险偏好不匹配 |
3.2 风险管理问题 |
3.2.1 贷款审查审批流程不够优化 |
3.2.2 过程管理能力不足 |
3.2.3 科技化手段少,客户风险管控不够高效全面 |
3.3 队伍建设及考核机制问题 |
3.3.1 专业化人才缺失 |
3.3.2 激励机制不到位 |
3.3.3 难以做到“尽职免责” |
第四章 GF银行ZZ分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问题成因分析 |
4.1 外部原因分析 |
4.1.1 中小企业整体发展质量不高 |
4.1.2 中小企业违约成本较低 |
4.1.3 信息不对称及信用评级制度不完善 |
4.2 内部原因分析 |
4.2.1 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重视程度不够 |
4.2.2 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体系及能力建设不足 |
4.2.3 客群建设薄弱 |
第五章 对GF银行ZZ分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建议 |
5.1 推广优势产品,明确目标客群 |
5.1.1 产品对比与优势分析 |
5.1.2 主推产品与目标客群 |
5.2 模式创新,提供多元化融资方式 |
5.2.1 多元化融资方式介绍 |
5.2.2 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建议 |
5.3 深化保银协同,发挥协同优势 |
5.3.1 协同单位优势分析 |
5.3.2 协同模式分析 |
5.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激励约束制度 |
5.4.1 加强专职人员建设 |
5.4.2 明确激励机制 |
5.4.3 落实“尽职免责” |
5.5 科技赋能业务发展 |
5.5.1 开通线上业务办理通道 |
5.5.2 加大与政府系统的对接 |
5.5.3 运用科技手段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对未来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CIS在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动产融资研究[D]. 刘志强. 山东大学, 2021(11)
- [2]区块链技术在中小企业跨境融资的应用研究 ——以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为例[D]. 金融.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3]A银行槐荫中心支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李永征.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4]B银行A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刘赫舟.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4)
- [5]工商银行沈阳分行中小企业信贷营销策略研究[D]. 高樟.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3)
- [6]中国金融结构、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 ——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D]. 蒲甘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7]A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客户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常利. 山西大学, 2020(01)
- [8]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 ——基于SCB银行南昌分行[D]. 万頔.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
- [9]中小银行发展对中小企业信贷的影响研究[D]. 洪莉艳.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9)
- [10]GF银行ZZ分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研究[D]. 罗灿. 郑州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