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关系发展的障碍

中印关系发展的障碍

一、中印关系发展中的障碍(论文文献综述)

周玉萍[1](2021)在《延续与再造:国家身份视域下莫迪政府的对外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莫迪政府上台后对印度外交政策作出显着调整,在处理与世界主要大国中国和美国的关系时也表现出一系列新特征。莫迪政府变革性的外交举措既显现为不同于往届政府的外交理念和模式,同时也体现在总理莫迪任期内所制定对外政策的非连续性上。印度对外政策的变化影响地区秩序与国际格局,引发国际社会关注。本文以建构主义范式下的“身份”概念作为分析工具,对莫迪政府对外政策调整的动力机制进行探讨,并尝试作出规律性提炼与总结。绪论部分介绍了论文的研究重点:说明选题目的与研究意义;对国内外学界关于印度对外政策的研究作出较为全面的梳理和述评;基于已有的建构主义身份理论,对“身份—行为”分析路径进行创造性整合与阐释;提出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性;最后简要说明了论文的基本结构。正文第一章对国家身份和利益这两个核心概念作出明确界定,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建构主义范式下对国家政策的解释力。第二章回溯印度外交的文明基因、历史脉络与战略思维,综观当前国际体系结构和“他者”话语的建构作用,为深入探究印度对外政策进行了背景铺陈。第三章透过莫迪政府的认知特点,看行为主体如何理解和定位国家身份与利益。第四章从周边、区域、全球多个层面展示了莫迪政府的外交举措,并对印度对外政策的变化进行了规律性把握,即在本国对外政策决策机制下,莫迪政府如何基于身份认知确定国家利益,进而产生政策行为。第五章选取莫迪政府对外政策中的典型案例来验证国家对外交往时“身份—行为”路径下的决策驱动机制,即在“印太”框架内,印度如何基于身份认知和利益目标,理解中、美两个主要大国的政策与角色,进而有的放矢地制定对“他者”政策,实现具有明显转向表征的外交关系再造。结论部分系统回顾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并给出了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身份理论在分析国家对外政策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决策者对国家身份的认知从根本上左右着该国的对外行为。莫迪政府的政策调整正是基于认知的必然结果。对“身份—行为”逻辑的把握有助于“自我”对“他者”行为与角色作出充分研判,从而减少误读,合理决策,有效外交。

张坤[2](2021)在《新世纪以来印度对中国的认知及中国的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国际政治的重心也随之变化,逐渐由原先的欧美地区向着有活力的亚洲地区迁移,呈现“东升西降”的特点。中国和印度是两个发展中大国。中印友好是21世纪中印一同崛起的重要前提,也是当前世界格局大变动大发展的必然产物。当下研究印度对中国的认知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尤其是有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印度,推动中印关系发展。本文主体部分包括四章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梳理印度对中国的基本认知。通过印度政府,印度学者以及印度主流媒体三个主要群体来分析印度对中国的认知。在印度学者眼中,主流的印度的对华认知可以分为三个派别,主流的派别是把中国作为印度在崛起中的对手而不是把中国放在对立面,另一个派别是对华友好派,认为中国是印度的友邦,两国可以友好交流往来,最后一派较为极端,认为中国是印度的威胁,两国在安全方面有着不可调和的冲突,对华持敌对态度。在印度政府的立场中,在经历了过去的乍暖还寒、摇摆不定的中印关系,印度政府由瓦杰帕伊时期的敌视提防的认知态度,进行核试验来以图维护国家安全,到辛格和莫迪政府的逐渐修正了“中国威胁论”,印度虽然偶尔对中国呈现负面认知,但总体是乐观的。印度政府逐步认为中国发展对印度发展意义重大,在对华认知上也逐步改善。尽管在印的英文媒体在数量上比较尴尬,读者受众也不多,但其却是研究中国问题,分析中国问题的主流方面,以下几家媒体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印度快报》持有温和态度,仅仅认为应对中国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印度时报》将中国认为是威胁对象和竞争对手;《印度教徒报》将中国看作是友邻,论调友好积极;《印度斯坦时报》对华认知较为客观中立。第二部分分析影响印度对中国认知的因素。主要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印度的决策者个人因素,国家内部因素以及国际域外大国等因素来分析以上因素是如何影响印度对中国认知。印度的自我认知是从尼赫鲁时期就开始的实用主义哲学,后续的领导人都继承了他的政治思想遗产,奉行做“有声有色的大国”。在推行印度的大国战略时,领导者个人因素都在自身的思想和政策中不断影响和作用着印度的对华认知。在印度国内则是由于印度的执政政党的理念不同,印度对华的认知也呈现着不同表现,对华友好的执政理念可以使印度转变对中国的威胁认知,而寻求两国的合作。国外因素则主要是中印边界问题和受美、俄、日等域外大国因素的左右,印度或为了国家安全或为了迎合各国而不断调整着对话认知。第三部分分析印度对中国的认知对印度对华政策的影响。通过对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领域的分析,阐述认知对印度的对华政策的影响。政治方面两国虽然互动逐渐频繁,但是传统认知的对中国还是保留着潜在意识的戒备,两国受此影响,认知缺乏互信;在经济方面,印度在崛起中对中国保持着一个竞争对手的认知,在对华政策上两国在经济方面是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但是经贸合作也有不平衡的一面,例如两国贸易逆差不断在扩大。文化方面,印度和中国之间碍于文化背景差异,两国的文化认知存在认知水平不对称和“交流赤字”的问题;安全方面,两国虽然曾经达成了一系列共识,但是两国的边境时不时就会出现摩擦与冲突,为中印关系带来负面影响。第四部分提出中国的对策。首先是保持着目前印中关系稳中有进的策略,使印度对中国的认知尽量不会出现负面认知。其次是要着手结局边界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从历史根源上破除妨碍两国关系发展的壁垒,通过合作和对话的方式,而不是采取对抗斗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维护两国的友好关系,使印度对中国认知逐渐向着友好合作的友邻友邦的方向发展,早日实现共同崛起,共筑“中国梦”和“印度梦”。

贺柳[3](2020)在《两次“习莫会晤”期间印度主流报纸对中印关系报道的框架分析》文中提出作为亚洲,乃至世界上人口最多、发展最迅速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国际上的关注。中印关系纷繁复杂,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要素的影响。印度处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重要地理位置,印度主流媒体如何构建中国形象及中印关系,对未来中国与印度的合作发展、双方关系的维系以及全球化进程的推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纵观国内印度媒体涉华报道的相关文献,基本上从中国视角分析中国国家形象、假新闻、一带一路倡议、经济报道等角度出发,缺少对印度本土媒体如何构建中印关系的研究。本文弥补研究视角缺陷,选取《印度时报》和《印度教徒报》两家印度主流英文报纸作为研究对象,以两次中印会晤期间共287篇报道为样本,为分析印度主流英文报纸对于中印关系的建构,主要探讨印度主流报纸在报道中印关系相关议题时采用的议题框架,并分析印度主流报纸采取这种报道框架背后的原因。研究结果发现在议题报道上,两家报纸对政治和经济议题关注较多,其次为文化议题。两家媒体在报道中印关系时呈现出“整体友好,部分对立,谨慎合作”的报道框架;对中印关系的发展呈现出相对积极的态势,包括对未来中印的发展表现出的一些期待。但是在部分敏感问题上,如中印巴三方关系、一带一路议题、中印贸易逆差等,两家报纸呈现出一定的对中国的警惕以及对立的立场。相比而言,《印度教徒报》所呈现出的报道立场相对于《印度时报》而言更客观,态度更积极。本研究接着从中印关系发展的整体趋势、国家利益以及文化差异等方面分析了导致印度媒体呈现出以上框架的原因。本研究从印度主流英文报纸对中印关系的报道出发,在理论层面为当下对印度媒体涉华报道的文献提供实证数据。在实践层面,研究结果所反映的中印两国复杂的关系和印度媒体对中印关系相关议题报道时所采用的框架、所持的态度以及公众舆论对华认知,有助于国内媒体了解印度在两国关系发展出现的敏感问题及遇到的分歧,为今后如何谨慎处理中印关系相关报道,从而推动中印两国的关系向友好共赢、互惠互利的方向发展提供参考。

陶润英[4](2020)在《特朗普执政以来中印关系中的美国因素》文中研究表明中印关系是中国周边外交中一对重要的双边关系。中印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和平,也必将对中国的和平崛起进程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中印关系的发展进程因“洞朗对峙”出现曲折。但随着习近平主席同莫迪(Narendra Damodardas Modi)总理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后,中印两国关系也逐步得到恢复。中印关系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美国因素对中印关系的影响不可小觑。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基于其全球战略和国家利益的需要,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对印度进行渗透,进而影响着中印关系的发展进程。特朗普(Donald Trump)担任美国总统后,美国调整了“印太战略”,并随之相应的做出了对华政策和对印政策的调整。在对华问题上,制衡的意图更加明显。而对印问题上,拉拢倚重的色彩更重。主要是想借助印度来制衡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从而维护美国的全球地位不受挑战,进而影响了中印关系。在安全领域美国通过和印度开展军事领域合作,制衡中国,使中印两国安全领域合作受到阻碍;当印度寻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和核供应集团问题上,美国改变立场,加深了中印两国的矛盾;在经贸领域,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给中印两国经济不同程度的带来了损害,使中印两国改善经贸关系来应对;科技领域也短暂的困扰了中印两国5G的合作进程。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因素在影响中印关系的过程中存在着利己性、平衡性、双重性和局限性的特点。美国影响中印关系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维护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并通过利用中印两国关系本身的脆弱性以及印度的地缘战略优势,在中印两国之间谋求平衡,拉拢印度,维护其霸权地位。未来,美国还将会依靠印度制约中国,但印度也不甘愿完全受制于美国,成为美国的附庸。印度只是在本国利益需要时扮演配合角色,在中美两国之间打平衡牌。因此,美国因素在中印两国关系发展进程中将会长期存在,并使中印两国关系的复杂性和变数增多。

赵志文[5](2020)在《印度莫迪政府对华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印度与中国同属历史悠久的亚洲大国,除了贸易和商业关系之外,文化的交流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几乎相似地,在历经了殖民时代之后,最终成为全球焦点。在竞争与合作中,两个亚洲巨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充满全球性影响。双方都认为,中印双边关系可以在21世纪的亚洲乃至世界发挥重要性作用。中国和印度两国都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正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力求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对中印两国关系可以总结为“老问题上会产生新的矛盾,而新形势下又会出现新的摩擦”。自冷战结束后,印度对华政策日益趋向现实主义。2014年莫迪上任印度总理以来,外交风格趋于务实与灵活,对华政策呈现出合作与防备并存的特点。经济方面,莫迪为实现国内发展,需要与中国加强经贸合作,为印度的经济增长提供发展助力。在文化方面,中印通过举办“太极瑜伽会”等活动加强两国的文化交流。在环境保护方面,中印两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通过互学互鉴的方法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虽然印度与中国在多方面有积极合作的共同立场,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印度政府对中国始终呈现防范态度,例如中国和印度关于边界问题的摩擦时有发生,印度时常利用西藏问题向中国施压,印度公开承认南海的仲裁结果,以及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持怀疑态度,甚至在2017年6月,印度与中国在洞朗地区爆发了长达72天的对峙,引发了中印双方自1962年以来时间最长的对峙,对两国关系造成了极大损害。因此,文章将以中印洞朗危机为分水岭,叙述洞朗危机爆发前后印度总理莫迪的对华政策,从西藏因素、巴基斯坦因素、印度国内外环境以及莫迪个人执政风格等角度分析莫迪对华政策的实施动机,最后得出结论,莫迪的对华政策不会取得突破,中印关系也不会恶化,要认识到中印双方在战略发展时期的经济交流、文化交流和政治交流需求,印中关系将会在困难中不断发展前进。

张可可[6](2020)在《美国“印太”战略背景下的中印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7年11月特朗普政府提出“印太”战略以来,经过美国政府大力倡导和推动,印度、日本、澳大利亚、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组织都分别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回应,美国“印太”战略对印太地区的影响日益凸显。“印太”战略将传统意义上的印度洋和亚太地区进行地缘政治上的整合,一方面将使印度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印太”战略具有明显针对中国的战略意图。中国和印度将分别成为该战略的施压对象和拉拢对象,这无疑会给中印关系的发展带来影响。在“印太”战略背景下,印度与美、日、澳等国频频互动,域外大国对中印关系的影响程度日益加深;同时印度希望借助美国推出“印太”战略的契机,降低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在印度洋地区不断扩大的影响力;此外中印两国在印度洋上的安全困境也对两国关系也造成了一定挑战,这些都加深了中印之间的战略互疑。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在美国“印太”战略的影响下,印度依旧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传统,这就使得中印关系仍将维持稳定的大局,这也符合两国的根本战略利益;同时由于美国“印太”战略存在着重政治轻经济的天然短板,经贸关系将成为稳定中印关系的压舱石。文章主要研究了美国“印太”战略及其可能对当前中印关系发展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本文第一章介绍了美国“印太”战略,梳理了“印太”由地缘概念到现实战略的发展历程以及美国“印太”战略出台的背景和目标,同时对于美国印太战略的主要内容从政治、军事、经济三方面内容进行了介绍。第二章对新时期的中印关系发展从政治、经贸、民间三个维度进行了全面的归纳和分析,包括美国“印太”战略提出以后中印关系发生的一些变化。第三章对美国“印太”战略背景下中印两国面临的挑战进行了阐述,包括在印度洋地区存在的安全困境,域外大国因素的干扰以及两国在传统领域内面临的诸多挑战进行了详细分析。第四章阐述了中国当前在发展对印关系时可以采用的战略措施,分别从政治、经贸、人文三个领域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举措。从短期来看,美国“印太”战略的不断推进可能会给中印关系的发展带来一定挑战,增加两国关系的复杂性;但是从长远来看,保持双边关系的稳定发展符合中印双方的战略利益,同时中印两国都有着坚持战略自主的外交传统,因此中印关系在总体上依然会保持一定的稳定,当然这也需要中印两国的共同努力。

张红霞[7](2020)在《“一带一路”倡议在印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研究》文中指出“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受到沿线国家积极响应,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印度作为中国南部的重要邻国和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无论是在地理结构、战略位置还是在经济往来、贸易合作方面,对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互联互通来说都极为重要。然而印度是目前南亚七国中唯一一个没有加入到“一带一路”倡议中来的国家,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还保持怀疑消极的态度。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片面认知不仅严重影响了中印合作,而且加剧了南亚地区安全紧张局势。本文通过阐述“一带一路”倡议在印度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态度消极行动谨慎的原因,探究了“一带一路”在印度的发展前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在印度的发展路径和政策建议。本文研究表明,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主要取决于地缘政治及经济博弈下国家利益的权衡。印度在选择性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却又受经济、政治、安全多种因素的影响,担忧“一带一路”倡议在印太地区的发展,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反制策略。长远看来,“一带一路”倡议在印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一带一路”倡议在印度不仅有发展的可行性,也有扎实推行的持续性。本文指出,通过经贸发展上深化务实合作、区域合作上构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战略发展上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三大措施,来探析“一带一路”倡议在印度的发展路径及中国的应对之策,以此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印度的发展。

王梦瑶[8](2020)在《莫迪执政以来的中印关系研究》文中指出自莫迪政府执政以来,印度对华采取了“问题外交”的策略。“问题外交”是指印度政府将中印关系分解为一些具体问题,拿这些问题不断地向中国提出要求或直接与中国交涉。这一策略源自于中印关系之间所具有的不对称关注的结构性特征,即印度关注中国的程度高于中国关注印度的程度。“问题外交”使中印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也使中印双方很难达成共识。中印关系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在国际、地区和双边三个层面上,中印关系围绕不同的议题可能形成冲突、竞争、协调和合作四种关系状态。在国际事务层面,中印在联合国地位、美日印澳四边机制问题上存在冲突,在核供应国集团地位、国际金融体系地位中存在竞争,在“金砖国家”机制中协调立场,共同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在地区事务层面,中印在巴基斯坦问题上存在冲突,在南亚、东南亚展开竞争,在印度洋秩序、非洲秩序上协调立场,共同合作应对地区恐怖主义威胁。在双边关系中,中印在边界问题、西藏问题上存在冲突,在防务技术上展开竞争,在贸易与投资领域相互协调,在可再生能源和文化领域展开合作。当明晰了中印关系之间存在不对称关注的结构性特征,从而导致莫迪政府自从政以来对华采取“问题外交”的策略,进而导致双方在国际、地区和双边层面上存在多种关系状态,我们能够发现中印关系实际上非常复杂。这一事实,要求我们在把握中印关系整体特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不同议题的性质采取具体的行动应对中印关系的变化,尽可能促进双方关系向合作的整体方向演进。就学理涵义而言,本文提炼了中印关系的结构性特征、莫迪政府对华采取“问题外交”策略的体现与特征、识辨了分析中印关系的多个维度及其关系状态,这种分析框架对于人们从多个角度分析特定大国之间的双边关系能提供部分理论启发。

吴炎炎[9](2019)在《印度对不丹的影响与中不建交的障碍 ——以中印洞朗对峙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17年6月18日,印军越境进入中国洞朗地区,阻止中方正在进行的道路施工工程,洞朗事件由此爆发,并且双方在该地区进行长达两个多月的对峙。洞朗对峙事件折射出了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之间的复杂交往关系。不丹是南亚地区的一个内陆小国,夹在亚洲两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和印度之间。印度对不丹经济、外交、军事等多方面的控制,切断了不丹跟外界的联系,因此不丹跟外界及中国的外交关系难以实现正常化,此次洞朗对峙事件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突然爆发。洞朗事件引发中印危机,虽然最终得以和平解决,但是折射出的边界危机不容忽视。由于不丹的对外关系受到印度的干预,中不关系及边界问题也因此很大程度上受印度影响。本文通过回顾洞朗对峙事件的前因后果,来说明其背后所反映的印不特殊关系的发展演变及实质、中不关系的历史现状以及中不关系未来的发展与走向,进而对中不建交的障碍与前景进行探析。目前,不丹还未与中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不丹过去也一直在寻求外交独立自主,中国应该注重与不丹关系的发展。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思考,这对于努力实现与不丹关系正常化、保障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顺利实施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彭东辉[10](2019)在《冷战结束后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关注“不可思议的印度”,关注印度国家安全战略,是基于中印关系的健康发展。冷战结束以来,印度在坚持“有声有色大国”的诉求下,国家安全战略完成了由传统安全战略向综合安全战略的转变。一是由以往的国防建设为中心,向壮大国家经济实力为中心转变。二是谋求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席位,谋求加入“核供应国集团”,成为“有声有色大国”。三是视核武器为大国“标配”,奉行“最低限度的有效核威慑”战略。四是重视印度洋安全,实施“确保海洋安全”的海洋战略。五是缓和与邻国关系,整合南亚力量。印度国家安全战略是基于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的确立、国家安全威胁的判断和国家安全战略的谋划而布局的。从英属印度时期的“三个缓冲区”战略,到印度独立后的“两个同心圆”战略及冷战结束后的综合国家安全战略,在“有声有色大国”目标的指引下,不同时期国家安全威胁和安全战略的实现手段不尽一致,但总体呈现出清晰的逻辑框架。印度国家安全战略具有强烈的地缘政治和民族主义色彩。利用印度半岛“北背雪山、三垂大海”的地缘优势,印度在“众星拱月”的南亚格局中“一超”地位突出。作为多民族、多宗教的印度,信仰非暴力的宗教和频发的教派主义冲突是印度安全最大的挑战之一,印度社会的世俗主义转型还远未结束。印度国家安全的维护和东北部的分离主义运动、印巴冲突及中印关系几大战略问题密切相关。印度要在放权和自治间做出选择,以应对东北部的分离主义运动,完成国家整合。克什米尔问题是南亚的顽疾,70余年以来,印巴围绕克什米尔问题发生了“三场半”战争。战争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倒加剧了印巴对抗。印巴虽有缓和迹象,但不具备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的条件。中国是印度最重要的邻国之一,中印边境线2000余公里,有争议的领土面积约12.5万平方公里,边界问题的顺利解决,对推进中印关系具有深远影响。此外,特朗普政府推行“印太”战略对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亦不可等闲视之。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是多层次的。对全球格局来说,印度认同多极格局,通过“入常”和加入“核供应国集团”,加速了多极化趋势,推动了全球治理力量对比的变化。对地区一体化进程来说,印巴安全困境造成南亚一体化进程缓慢。印度在大力推进南亚次区域合作的同时,同东盟开展全方位合作。对中印关系来说,中印在南中国海、印度洋等主要海洋通道亟须通过战略对话,培育战略互信。对跨境水资源分配,沿江水文观测、水利建设等敏感问题要及时沟通,消除分歧。这些问题不仅是印度,也是中国需要认真思考和不得不应对的挑战。

二、中印关系发展中的障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印关系发展中的障碍(论文提纲范文)

(1)延续与再造:国家身份视域下莫迪政府的对外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研究观点和视角
        (二)现有研究的不足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和方法
        (二)分析理论和路径
    四、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性
        (一)研究的重难点
        (二)研究的创新性
    五、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一章 国家身份和利益概念及应用
    第一节 建构主义思想内核
    第二节 国家身份和利益概念
        一、国家身份概念
        二、利益驱动因素
    第三节 建构主义身份理论
        一、身份和利益的关系
        二、身份理论的解释力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身份认知的背景:文化与体系
    第一节 印度的内在文明基底
        一、两种战略文化并存
        二、印度外交的历史脉络
    第二节 印度的外部体系环境
        一、体系结构的塑造力
        二、他者话语的作用力
    第三节 印度的主要战略思想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莫迪政府的身份认知
    第一节 莫迪政府的认知特征
        一、批判性继承:文化传统和历史经验
        二、选择性内化:共有知识与他者观念
    第二节 多维度印度国家身份
        一、印度国家身份
        二、印度关系角色
    第三节 基于身份的国家利益
        一、硬实力利益维度
        二、软实力利益维度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身份视域下印度对外政策演进
    第一节 莫迪政府的对外政策决策
        一、对外政策决策的制度特点
        二、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
        三、公众舆论的作用
    第二节 莫迪政府的对外政策重点
        一、邻国优先与互联互通
        二、印太战略与多方联盟
        三、全球治理与规范性议程
    第三节 延续与再造:印度对外政策
        一、对不结盟思想的继承和改造
        二、对实用主义逻辑延续并强化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印太”框架内印度的大国关系再造
    第一节 印度的“印太”身份和利益
        一、身份角色定位
        二、国家利益需求
    第二节 莫迪政府的大国关系认知
        一、中国的对外政策和身份角色
        二、美国的对外政策和身份角色
        三、中美印三角关系中的互动
    第三节 莫迪政府的大国外交政策
        一、印度对华政策及其演变
        二、印度对美政策及其演变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2)新世纪以来印度对中国的认知及中国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层次分析法
        3.归纳演绎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新世纪以来印度对中国的基本认知
    (一)印度学者眼中的中国
    (二)印度政府对中国的认知
    (三)印度媒体对中国的认知
        1.印度主流英文媒体的发展现状
        2.印度主流英文媒体的对华认知
二、影响印度对中国认知的因素
    (一)国内方面的影响因素
        1.个人因素
        2.政党因素
    (二)国际方面的影响因素
        1.地缘政治因素
        2.域外大国的影响因素
三、新世纪印度对中国的认知对中印关系的影响
    (一)政治方面:互动频繁却缺乏互信
    (二)经济方面:竞争中合作但不均衡
    (三)文化方面:交流增多但质量不高
    (四)安全方面:存在共识却冲突不断
四、中国的应对策略
    (一)增强政治互信,保持安全共识
    (二)加强经济合作,提高文化交流质量
    (三)预防中印两国出现突发状况提前设立预案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3)两次“习莫会晤”期间印度主流报纸对中印关系报道的框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中印关系
    二、框架理论
    三、印度媒体概况
    四、印度主流媒体涉华报道已有研究成果综述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一、内容分析法
    二、研究对象选取
    三、研究时间区间选取
    四、分析单位及抽样
第四章 研究结果
    一、报道数量
    二、报道篇幅
    三、发稿地点
    四、消息来源
    五、议题分析
        (一) 整体议题分布
        (二) 政治议题
        (三) 经济议题
        (四) 军事议题
        (五) 文体教议题
        (六) 科技议题
第五章 研究讨论
    一、报道框架:整体友好,部分对立,谨慎合作
    二、原因探析
        1. 整体趋势
        2. 国家利益
        3. 西方文化
    三、局限性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4)特朗普执政以来中印关系中的美国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
    一、特朗普的“印太战略”
    二、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调整
    三、特朗普政府对印政策的调整
第二章 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因素对中印关系的影响
    一、美国促使中印改善贸易合作
    二、美国改变以往立场,加深中印矛盾
    三、安全领域拉拢印度制衡中国
    四、困扰5G合作进程
第三章 美国影响中印关系的原因
    一、美国维护世界霸主地位
    二、印度大国梦与美国存在着利益契合
    三、印度地缘战略因素
    四、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发展
    五、中印关系的脆弱性
第四章 美国因素的特点
    一、利己性
    二、平衡性
    三、双重性
    四、局限性
第五章 美国因素和中印关系的未来发展
    一、美国因素的未来发展
    二、美国因素影响下中印关系的未来走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印度莫迪政府对华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创新之处与研究方法
        一 创新之处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莫迪上台前印度对华政策回顾
    第一节 从印度独立到冷战前(1947—1989)
    第二节 冷战结束后(1989—2014)
第二章 洞朗危机前的莫迪对华政策
    第一节 “高开低走”的整体走向
        一 莫迪上台伊始与华关系回暖
        二 印度在中国南海问题发声
        三 洞朗危机使中印关系降至冰点
    第二节 印度对华呈现两面性——合作与防备并存
        一 莫迪与中国的合作成果显着
        二 中印边界摩擦不断
        三 印度对“一带一路”持消极态度
第三章 洞朗危机结束后莫迪的对华政策
    第一节 武汉会晤重启中印关系进程
        一 印度对藏独分子态度“冷淡”
        二 印中高层互动
    第二节 金奈会谈促进中印关系进程稳中有进
    第三节 基于共同利益—对华政策呈现更务实的特点
        一 印中共同发声反对单边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
        二 印中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三 印度推进与中国的反恐合作
第四章 影响莫迪政府对华政策实施的因素
    第一节 影响莫迪政府对华政策实施的有利因素
        一 印度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
        二 印度的大国理念
        三 印度的中立主义外交传统
        四 中国对印度的睦邻政策
    第二节 影响莫迪政府对华政策实施的不利因素
        一 印度的“西藏”筹码
        二 巴基斯坦因素影响莫迪对华政策
        三 国内外环境的影响
        四 中印在核战略上的分歧
    第三节 莫迪个人的执政色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美国“印太”战略背景下的中印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背景和意义
        0.1.1 选题背景
        0.1.2 选题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内研究现状
        0.2.2 国外研究现状
    0.3 研究方法
        0.3.1 文献分析法
        0.3.2 历史研究法
    0.4 创新点和难点
        0.4.1 创新点
        0.4.2 难点
1 美国“印太”战略综述
    1.1 “印太”战略的提出与发展
        1.1.1 “印太”概念的缘起
        1.1.2 “印太”战略的发展
    1.2 美国“印太”战略提出的背景
        1.2.1 印太地区战略地位日益显着
        1.2.2 美国政府认为自身面临严峻战略压力
        1.2.3 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持“遏制”心理
    1.3 美国“印太”战略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1.3.1 美国“印太”战略的目标
        1.3.2 美国“印太”战略的内容
2 美国“印太”战略提出后中印关系发展状况
    2.1 政治关系发展现状及趋势
        2.1.1 战略互疑有所上升
        2.1.2 传统问题“悬而未决”
        2.1.3 印度对华政策矛盾性凸显
        2.1.4 高层互访成为稳定两国政治关系的重要途径
    2.2 经贸关系发展特点
        2.2.1 双边贸易额不断上升
        2.2.2 不均衡性日益凸显
        2.2.3 政治因素对经贸关系的影响上升
    2.3 民间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3.1 两国民间交流途径有待拓展
        2.3.2 印度媒体对中国的形象塑造缺乏客观性
3 美国“印太”战略背景下中印关系面临的挑战
    3.1 中印在印度洋的安全困境日益突出
        3.1.1 两国在印度洋有着各自战略利益
        3.1.2 印度对中国发展与南亚国家关系存在认知偏差
    3.2 域外大国因素对中印关系的影响
        3.2.1 美国因素对两国关系的影响加强
        3.2.2 “四边对话”的重启对中印关系造成潜在挑战
    3.3 传统问题对中印关系的新挑战
        3.3.1 边界问题的解决难度上升
        3.3.2 印度在达赖问题上采取“模糊政策”
4 中国的战略选择与应对措施
    4.1 政治安全领域保持两国关系稳中有升
        4.1.1 加强两国高层互访
        4.1.2 对传统问题以稳定为主
        4.1.3 对两国关系可能出现的倒退情况做好充分预案
    4.2 经贸领域推动两国实现合作共赢
        4.2.1 加强两国经贸发展中的均衡性
        4.2.2 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为纽带促进两国互联互通
        4.2.3 以新兴国际金融机构为平台深化中印经济合作
    4.3 人文领域推动两国实现互通有无
        4.3.1 积极拓宽两国民间交流途径
        4.3.2 改善印度主流媒体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偏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一带一路”倡议在印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难点与创新
第一章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发展
    一、“一带一路”倡议蕴含的理论创新
        (一)丰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
        (二)继承发展了中国周边外交思想
        (三)推动实践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过程
    三、“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成果
第二章 “一带一路”倡议在印度的发展现状
    一、印度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和反应
        (一)消极怀疑:基于国家威胁论和地缘战略论的零和博弈
        (二)谨慎行动:印度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选择性参与
    二、“一带一路”倡议在印度的现实推进
        (一)“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进展
        (二)中印共同推进的国际区域协作
    三、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反制策略
        (一)印度提出的替代方案
        (二)印度参与的其他区域合作计划
第三章 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态度消极行动谨慎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因素
        (一)中印双边贸易失衡的矛盾
        (二)印度经济发展优势的削弱
    二、政治因素
        (一)印度地缘政治影响力的削弱
        (二)印度对“珍珠链”战略的担忧
    三、安全因素
        (一)印度东北部地区的管控难度
        (二)克什米尔地区的领土争端
第四章 “一带一路”倡议在印度发展的前景展望
    一、经济需求
        (一)“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中印双边经贸发展合作
        (二)“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印度国内基础设施建设
    二、政治领域
        (一)“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印度洋地区的海洋建设
        (二)“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印度东北部发展与稳定
    三、战略契机
        (一)“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重塑印度周边外交关系
        (二)“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中印倡议对接合作发展
第五章 “一带一路”倡议在印度的发展路径和政策建议
    一、推动中印两国贸易畅通,深化经贸务实合作
        (一)搁置领土争议,缓解中印贸易不平衡
        (二)优化外贸结构,加深互补性经贸合作
    二、构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一)深化合作领域,扩大利益汇合点
        (二)促进设施联通,实现发展战略对接
    三、发挥人文交流纽带,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加强高层政策沟通,增强政治互信
        (二)推进中印民心相通,夯实民意基础
参考文献
致谢

(8)莫迪执政以来的中印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文献回顾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结构安排
第二章 中印关系的结构性特征:不对称关注
    第一节 不对称关注的含义及其体现
    第二节 不对称关注与印度的复杂心态
    第三节 不对称关注的影响
第三章 莫迪政府的对华“问题外交”策略
    第一节 印度对华“问题外交”的概念及特征
    第二节 不对称关注:莫迪政府对华实施“问题外交”的原因
    第三节 莫迪政府对华“问题外交”的效果评估
    第四节 莫迪政府对华“问题外交”的影响
第四章 理解莫迪执政以来中印关系的框架、特点与启示
    第一节 理解中印关系的分析框架
    第二节 本文分析框架的特点
    第三节 本文分析框架的启示
第五章 国际层面中的中印关系
    第一节 中印在国际层面的冲突与竞争
        1.联合国地位问题
        2.美日印澳四边机制问题
        3.核供应国集团地位问题
        4.国际金融体系地位问题
    第二节 中印在国际层面的协调与合作
        1.“金砖国家”问题
        2.气候变化问题
第六章 地区层面中的中印关系
    第一节 中印在地区层面的冲突与竞争
        1.巴基斯坦问题
        2.南亚问题
        3.东南亚问题
    第二节 中印在地区层面的协调与合作
        1.印度洋秩序问题
        2.非洲秩序问题
        3.地区恐怖主义问题
第七章 双边层面中的中印关系
    第一节 中印在双边层面的冲突与竞争
        1.边界问题
        2.西藏问题
        3.防务技术问题
    第二节 中印在双边层面的协调与合作
        1.贸易与投资问题
        2.可再生能源问题
        3.文化问题
第八章 研究结论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发现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意义
    第三节 中印关系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致谢

(9)印度对不丹的影响与中不建交的障碍 ——以中印洞朗对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意义
    二、相关文献评述
        (一)关于中不关系的研究
        (二)关于印不关系的研究
        (三)关于中印关系与洞朗对峙事件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洞朗对峙事件的前因后果
    第一节 洞朗对峙事件的起因
    第二节 洞朗对峙事件的经过
    第三节 洞朗对峙事件的结果
第二章 中印不三角关系:印度为什么挑起洞朗事件
    第一节 印度干预洞朗事件的借口
    第二节 关于洞朗问题的由来
    第三节 印不关系的历史
        一、英国殖民印度时期的印不关系
        二、冷战时期的印不关系
        三、冷战结束以来的印不关系
    第四节 印不关系的现状与实质
第三章 中不建交的障碍与前景
    第一节 洞朗对峙事件中不丹的态度
    第二节 中不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一、清朝与不丹的早期关系
        二、中国与不丹的现代关系(1912—1949)
        三、中国与不丹的当代关系(1949—)
    第三节 中不建交的障碍
        一、印度因素
        二、边界问题:洞朗事件会否重演?
        三、西藏问题
    第四节 中不建交的前景
        一、中不建交的理论视角
        二、中不关系近期进展
        三、中不建交未来展望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10)冷战结束后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选题意义
    第二节 学术史梳理和研究动态评述
        一 关于南亚地区的研究
        二 关于印度安全战略的研究
        三 现有研究成果评述
    第三节 论文研究方法、结构和创新
        一 论文研究方法
        二 论文的结构
        三 论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分析框架
    第一节 国家安全的相关界定
        一 安全的内涵
        二 安全观的流变
    第二节 国家安全战略
        一 安全战略研究的兴起
        二 国家安全战略的内容
    第三节 战略文化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
        一 战略文化及其内涵
        二 战略文化的分析框架
第二章 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要件
    第一节 国家安全战略的文化渊源
        一 现实主义:考底利耶《政事论》思想
        二 理想主义:阿育王“达摩”思想
        三 等级秩序:印度教的秩序观
    第二节 国家安全战略的目标塑造
        一 全球诉求:“有声有色大国”的地位
        二 地区诉求:南亚次大陆的霸主
        三 双边关系:中国是主要竞争对手
    第三节 国家安全战略的实现手段
        一 奉行经济实力优先的政策
        二 “最低限度的有效”核威胁
        三 “确保海洋安全”的海洋战略
        四 提升与世界性大国的关系
    第四节 国家安全战略的决策体系
        一 国家安全决策的机构设置
        二 国家安全决策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的突出特点
    第一节 半封闭的地缘政治为依托
        一 相对隔绝的次大陆
        二 “众星拱月”的南亚格局
        三 日趋重要的战略要冲
    第二节 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
        一 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基本理念
        二 印度教主要的教派组织
        三 频发的教派冲突
        四 尚未完成的世俗主义转型
    第三节 “东向政策”到“东向行动”
        一 “东向政策”:向东盟主动出击
        二 “东向行动”:经济与安全并举
        三 “东向行动政策”的多维影响
第四章 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的主要变量
    第一节 东北部分离运动与印度国家安全
        一 东北部与中央关系长期紧张
        二 东北部主要的分离运动
        三 以国家统一整合分离运动
    第二节 克什米尔问题与印度国家安全
        一 印巴克什米尔争端
        二 印巴克什米尔战争
        三 克什米尔问题走势
    第三节 中印边界问题与印度国家安全
        一 中印边界问题的缘起
        二 中印边界问题的交涉
        三 中印边界洞朗对峙事件
        四 中印边界问题解决机制
    第四节 “印太”战略与印度国家安全
        一 美日印澳战略利益的再塑
        二 “印太”战略的战略意图
        三 印度对“印太”战略的认知
        四 “印太”战略的基本走势
第五章 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巩固了新兴大国的国际地位
        一 以实力谋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二 申请成为核供应国集团成员
    第二节 对南亚一体化的双重影响
        一 战略互信缺失,区域合作进展缓慢
        二 印巴安全困境,次区域合作异常顺利
        三 整合南亚邻国,缓和地区安全局势
    第三节 对中印关系的影响
        一 国际海洋通道问题
        二 跨境水资源治理问题
        三 中印高层交流机制的确立
结语
参考文献
    中文档案
    英文档案
    中文着作(含译着)
    英文着作
    中文论文(含译文)
    中文学位论文
    访问网站
    中英文对照表
致谢

四、中印关系发展中的障碍(论文参考文献)

  • [1]延续与再造:国家身份视域下莫迪政府的对外政策研究[D]. 周玉萍. 外交学院, 2021(11)
  • [2]新世纪以来印度对中国的认知及中国的对策研究[D]. 张坤. 山东师范大学, 2021(12)
  • [3]两次“习莫会晤”期间印度主流报纸对中印关系报道的框架分析[D]. 贺柳.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0(02)
  • [4]特朗普执政以来中印关系中的美国因素[D]. 陶润英. 河南大学, 2020(02)
  • [5]印度莫迪政府对华政策研究[D]. 赵志文. 郑州大学, 2020(06)
  • [6]美国“印太”战略背景下的中印关系研究[D]. 张可可. 辽宁大学, 2020(01)
  • [7]“一带一路”倡议在印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研究[D]. 张红霞. 武汉大学, 2020(04)
  • [8]莫迪执政以来的中印关系研究[D]. 王梦瑶. 兰州大学, 2020(01)
  • [9]印度对不丹的影响与中不建交的障碍 ——以中印洞朗对峙为例[D]. 吴炎炎. 暨南大学, 2019(02)
  • [10]冷战结束后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研究[D]. 彭东辉.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标签:;  ;  ;  ;  ;  

中印关系发展的障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