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猪肉进出口贸易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李天祥,刘星宇,王容博,朱晶[1](2021)在《2000—2019年全球猪肉贸易格局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基于复杂贸易网络分析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2000—2019年全球猪肉贸易数据,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全球猪肉贸易网络格局演变及中国猪肉贸易网络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中国扩大猪肉进口的潜在贸易伙伴选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过去近20年来,全球猪肉贸易网络核心国相对固定,猪肉贸易网络呈"碎片化"特征。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猪肉进口国,且进口呈现北美、西欧、南美"三足鼎立"的来源格局。未来中国扩大猪肉进口,潜在的贸易伙伴可选范围比较广泛。一方面可以继续巩固和深化同德国、西班牙、美国、巴西等传统贸易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积极拓展朋友圈,增加从意大利、比利时等其他出口国及泰国、越南等周边国家的进口,以打造更加多元高效的猪肉进口网络。
郑捷航[2](2020)在《新时代粮食安全背景下的广东省虚拟耕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对粮食安全也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膳食所需的农产品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在新时代的新要求下,亟需探索如何协调居民膳食所需农产品的供需平衡。本研究选择全国最大的粮食调入省、全国常住人口最多的省份——广东省作为研究区域,将原本在数量无法直接汇总加和的不同类型农产品,通过引入虚拟耕地概念,得到有效的汇总,分析其数量和结构变化。本文以进入21世纪以来的2000—2018年为研究期,从居民膳食所需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肉蛋奶产品、加工产品四类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消费、贸易视角出发,运用统计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上述三个环节中虚拟耕地消耗数量和结构变化进行系统分析;此外,计算农产品虚拟耕地消费量与生产量的差额,即虚拟耕地生产消费盈亏量;计算贸易净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重,得出省内消费对国外进口的依赖程度,对探索优化广东省耕地资源合理利用以及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广东省农产品虚拟耕地含量测算得出:虚拟耕地含量低的农产品在贸易中有更强的比较优势,应尽可能多生产和出口,如稻谷、水产品等。(2)通过农产品生产视角下的广东省虚拟耕地利用分析得出:(1)从初始农产品和最终农产品角度测算的虚拟耕地消耗量结果有差异,前者小于后者;(2)省内产出的农产品隐含的虚拟耕地量远超省内实体耕地面积,说明广东省用有限的实体耕地生产出了超额的农产品,体现了耕地较高的产出效率。(3)通过农产品消费视角下的广东省虚拟耕地需求分析得出:(1)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差异明显,城镇居民肉蛋奶类虚拟耕地消费比重较大,农村居民粮食虚拟耕地消费比重较大,全省居民农产品实际消费的虚拟耕地需求总量逐年上升;(2)关于虚拟耕地生产消费盈亏量的测算,与广东省生产初始农产品的虚拟耕地消耗量比较,虚拟耕地消费量大于生产量;而与广东省产出最终农产品的虚拟耕地消耗量相比,生产量基本可满足消费需求。(4)通过农产品贸易视角下的广东省虚拟耕地流动分析得出:(1)广东省虚拟耕地进口量远超出口量,虚拟耕地贸易呈净进口的状态,其中虚拟耕地进口量最大的是大豆,出口量最大的是水产品;(2)广东省主要农产品虚拟耕地对外依存度高且相对集中于美洲国家,需引起重视,严格控制进口品种规模,适度开拓进口来源渠道以分散贸易风险。
闫冰心[3](2020)在《中国畜产品进口贸易特征及其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中国畜产品进口大量增加,一度成为畜产品净进口国家。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畜产品消费需求必不断增加,但受国内畜牧业资源以及国内生产水平的约束,畜产品进口是必然的,还有望继续增加,并且会对中国畜产品市场包括生产、消费以及价格产生一系列不可避免的影响。因此,本文在全面分析中国畜产品大量进口的国际贸易特征基础上,研究中国畜产品的进口贸易对国内、国外市场的影响以及国内外市场之间的联动效应,进而分析了进口对畜产品相关产业的正面影响以及负面影响,文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中国积极应对畜产品进口的政策建议。(1)中国畜产品贸易呈现进口商品结构较集中、进口市场集中度较高、进口依存度日益提高、进口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等特征。原因主要包括:对外贸易政策开放、消费扩张、生产缺乏价格优势以及进口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等。(2)猪肉、牛肉、羊肉三种净进口畜产品的进口量与国内、国际市场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进口量对其国内市场价格具有显着的单向负效应,影响率分别为-0.24%、-0.41%、-0.08%。对其国际市场价格具有显着的单向正效应,影响率分别为0.19%、0.06%、0.01%。国内外市场价格间具有一定的整合性及传导性。国内猪肉价格较牛肉、羊肉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影响力。(3)畜产品大量进口对国内畜牧业产生了一定的促进效应和冲击效应。其中,促进效应包括通过消费示范创造市场需求、提高畜产品相关加工业原料供给能力、减轻国内畜产品生产对环境的压力等。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如加大了市场经营风险、挤压国内市场空间,阻碍了国内的生产发展、畜产品大量进口打压了国内畜产品价格,影响了农户收入等。依据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实施相应稳定的畜产品价格宏观调控对策,建立完善的价格预警机制;鼓励畜产品适度进口;提高国内畜产品竞争力及合理产能;推动畜产品进口来源多元化;创造稳定良好的畜产品国际贸易环境等政策建议等。
王馨彗[4](2020)在《中国居民肉类消费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畜牧业作为我国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全产业链条的发展,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全局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从最开始的物质供给难以满足居民消费需求阶段,转变为物质不断创新发展,消费需求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肉类是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消费品,近年来,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居民对于肉类消费需求也在不断上升,但已经逐渐从满足温饱消费向膳食均衡消费的方向转变。近几年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畜禽规模整合以及非洲猪瘟等外部因素冲击,对于肉类的生产和消费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这一背景下探究我国居民肉类消费及影响因素,从而促进居民肉类消费需求的增长,对于优化肉类消费结构、保障肉类价格稳定、促进畜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及改善居民消费观念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国肉类产量及居民消费现状为切入点,通过消费需求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消费结构理论以及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相关分析方法,利用2000-2018年的居民收入、猪牛羊禽四种肉类价格以及人均肉类消费量等数据,对我国猪牛羊禽肉的需求弹性具体情况和变动趋势进行分析,从需求量和价格两个角度对替代品进行强度排序,再通过梳理世界肉类消费的影响因素,构建消费需求函数,探究我国居民肉类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居民肉类消费的对策建议。具体而言,论文将集中研究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分析现阶段我国肉类消费现状及特征;二是测定我国猪牛羊禽四种肉类的需求弹性,包括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价格弹性及交叉价格弹性,分析需求弹性的具体情况及趋势,探究居民肉类消费选择及替代品结构;三是探究中国居民肉类消费的影响因素。本研究的结果表明,(1)肉类产量呈现下降趋势,而居民肉类消费量及支出稳步上升,猪肉消费比重下降,消费结构逐渐改变;城乡居民肉类消费量差距逐渐缩小,相较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肉类消费侧重点仍在猪肉消费,牛羊肉消费还有较大提升空间。(2)在肉类需求收入和价格弹性方面,猪牛羊禽四种肉类都为生活必需品,对收入的变动缺乏敏感;禽肉需求对价格变化最为敏感且是富有弹性的,猪牛羊三种肉类需求对自身价格变动需求并不敏感;需求价格弹性大于需求收入弹性,表明通过调控价格来刺激肉类消费需求更为有效。(3)在肉类消费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方面,猪牛羊禽四种肉类互为替代品,可以从需求量和价格两个方面对替代情况进行分析,从价格角度出发,可以通过某肉类的价格变化,观察到其他肉类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得出肉类替代品之间的替代程度进行排序。(4)在中国居民肉类消费影响因素方面,收入、价格、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化水平都是影响中国居民肉类消费的显着因素。此外,结合需求弹性分析,可以对影响因素进行简单排序,影响程度最大的为价格,其次为城市化水平,再次为收入水平,最后为经济发展水平。
王永刚,王文博,王妍霏,王鑫瑞[5](2020)在《贸易争端背景下世界猪肉生产、贸易格局变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2019年5月美国将中国2 000亿美元输美商品的关税从10%上调至25%,暂停数月的中美贸易摩擦再度重启,世界猪肉生产、贸易格局迎来新的变化。总结了世界猪肉生产、贸易的地区格局,分析了主要进出口国的猪肉生产、贸易特征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探讨了中美贸易争端对世界猪肉生产、贸易格局的影响。主要结果和结论为:世界猪肉市场的相对垄断格局及高波动性在较长时期不会改变;美国与加拿大、巴西等其他主产国的猪肉生产、出口将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相对分散的世界猪肉进口格局存在较多变数;中国大量进口猪肉的基本态势短期内不会改变。
左腾达[6](2020)在《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研究》文中指出中国这些年在积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农产品贸易也更为活跃。欧盟作为后起的经济伙伴,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额在近十来年迅速增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从欧盟的农产品增加最快,其中部分贸易产品如乳制品、猪肉等更是有十倍以上的贸易增速。中国从欧盟的农产品进口规模已接近美国。如何来看待中国和欧盟跨越式的贸易发展。从贸易理论来看,传统的贸易理论偏向从要素禀赋,要素价格上来解释贸易的波动,随后的贸易理论用产业内贸易、引力模型来分析,并强调了贸易协定、关税、贸易壁垒等在当今时代对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基于此本文不仅从中国的农业资源和发展的角度来看两方的贸易,还从贸易便利化、贸易壁垒、关税等角度去看双方的农产品贸易发展。此外,欧盟是个多国组合的国家联盟,中国也没有和欧盟达成统一的贸易协定,还是与每个国家商讨贸易,因此分析欧盟内部农业发展趋势和内部贸易是有必要的。这个分析是建立在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的基础上,这是欧盟最重要的农业政策。相比中国的农业政策,这个政策的投入巨大,是推动欧盟农业变革的主导力量。所以本文以此逻辑,从这个政策的分析开始,一步步分析了欧盟农业的政策对欧盟内部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进一步对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本文基于以上两个主体进行分析,主要内容有:首先对中国和欧盟的农产品贸易发展进行了梳理,总结了不同种类的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分析了这十年双方农产品贸易结构的改变,分别从中国和欧盟方面对影响双方贸易发展的主要宏观或微观因素进行了分析。接下来对重点农产品贸易进行分析,包括蔬菜水果类、肉类、水产品和乳制品类。同时对重点贸易国家进行分析,包括德国、法国、西班牙、荷兰和英国。通过这些对中国和欧盟的农产品贸易的基本概况有了比较明确的掌握。然后基于李嘉图模型对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产生根源进行了分析。首先是从生产要素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讨论了人口、土地、技术、资本和气候资源上双方的不同,这些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然后对重点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这里选择的是猪肉和乳制品的生产行业,这是中国从欧盟进口增长最快的农产品类。欧盟相关的农产品贸易优势建立在其发展成熟的行业基础上,因此这里结合不同行业的发展特点对这两个行业发展进行了对比分析。接着是对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对双方农产品贸易影响的分析,首先政策对不同农产品行业的支持力度不一样,其次从欧盟加盟时间来划分的欧盟15国和13国的角度分析,分析了两组国家在政策的刺激下,农业生产的转变,从而引起欧盟内部农产品贸易的变化。这也会对中国和欧盟整体的农产品贸易带来影响。接下来是贸易便利化对贸易影响的分析,这是影响中国和欧盟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该章重点阐述了中国和欧盟在农产品贸易便利化上的推动,尤其一带一路对中国和欧盟贸易便利化的推动。并通过指标体系的建立来衡量不同国家贸易便利化程度的比较。然后是欧盟对中国的农产品贸易政策进行分析,涉及了关税比较、欧盟普惠制贸易措施的影响以及欧盟设置的贸易壁垒,WTO规则下中国欧盟农产品补贴政策研究等。最后本文用实证模型来分析不同因素对不同种类的双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
邱晓婷[7](2018)在《我国人口结构变动对猪肉贸易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陈荔晋[8](2017)在《我国猪肉贸易收入分配效应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平等性也在持续增长。我国猪肉产量及消费量均位居世界第一,生猪产业对稳定猪肉市场供应、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影响深远。猪肉贸易总额近年来持续增长,但由于猪肉生产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的约束,我国猪肉贸易存在大幅逆差。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是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我国猪肉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正是本文所关注的。本文首先分析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理论,阐述理论基础及贸易对收入分配的作用机制。其次,介绍猪肉产业现状,对猪肉生产消费现状,饲料加工、种猪培育、生猪饲养、屠宰加工与猪肉销售等生猪产业链环节进行分析,同时对生猪养殖户与非养殖户收入差距进行研究。再次,从贸易量、贸易伙伴和产品结构角度介绍猪肉贸易现状,计算TC指数衡量我国猪肉贸易国际竞争力,同时分析我国猪肉贸易政策。然后,根据贸易对收入分配的作用机制,实证分析猪肉贸易对生猪养殖户与非养殖户收入分配的影响、猪肉贸易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最后,基于前文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猪肉贸易扩大生猪养殖户与非养殖户的收入差距,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也会扩大二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外商直接投资则缩小二者收入差距。同时,猪肉贸易扩大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经济增长也扩大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外商直接投资则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我国应提高生猪生产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注重选育和推广良种,加快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增强物流输送水平,拓宽猪肉销售途径;贸易伙伴多元化,提高国际竞争力;优化投资环境,合理引进外资;健全国内支持政策,政企携手保障养殖户收入;加强政府监督指导。
郑瑞强,翁贞林[9](2016)在《国际竞争视野下生猪产业发展策略探讨》文中指出作为畜牧业重要组成的生猪产业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关乎猪肉稳定供应与民生改善。基于我国猪肉生产与消费规模、国际猪肉贸易总量与结构、市场份额比较等分析,测算RCA、TC指数描述我国猪肉产品国际竞争力水平,探寻优质种源缺乏、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价格及成本不具备优势、质量安全缺乏保障、经营方式有待创新等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健全技术体系、完善政策支持、调控价格传导机制等措施,明确我国生猪产业发展方向,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保障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
刘柳锋[10](2015)在《中美猪肉贸易壁垒水平测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猪肉生产在世界占据重要的地位。我国粮食耕地资源稀缺,饲料粮价格高,生猪养殖具有明显的劣势,造成猪肉贸易逆差。美国猪肉生产和消费仅次于中国和欧盟,位列世界第三。美国猪肉出口仅次于欧盟,位列世界第二。2013年9月,双汇国际出资71亿美元,成功收购全球最大的猪肉加工企业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Smithfield)。双汇的跨国并购必然会增加企业内部猪肉贸易量,扩大我国从美国的猪肉进口。中国是美国猪肉第四大出口市场,美国是中国猪肉最大进口来源国。中美猪肉贸易联系紧密,但互补性不强。与美国相比,我国猪肉贸易政策不够健全,相关措施虽不会限制国外优质猪肉的进入,但较少涉及环境污染、农场支持等领域。技术标准也与国际相关规定有所差异。选取中国、日本、俄罗斯为主要猪肉进口国,美国、欧盟、加拿大和巴西为主要猪肉出口国,基于全球产业水平贸易政策模拟分析(GSIM)模型,估算主要猪肉贸易国的需求弹性、供给弹性和替代弹性,再计算各国的生产者福利、消费者福利和税收收入。研究结果表明,降低贸易壁垒可以增加社会总福利。美国和日本因生产者剩余损失较多,导致净福利效应分别损失3600万美元和9400万美元。俄罗斯消费者剩余和关税收入几乎没有变化,无法弥补损失的生产者剩余,使得其净福利损失达2.25亿美元。尽管欧盟关税下降幅度大、损失的关税收入高达6.91亿美元,但增加的消费者剩余弥补了该部分损失,使得欧盟净福利达1.52亿美元。中国因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增加弥补了关税收入的损失,使其净福利效应为400万美元。巴西和加拿大也因较高的消费者剩余弥补生产者剩余和关税收入的损失,使其净福利效应分别为2300万美元和3200万美元。我国应健全国内支持政策,保障猪肉供给;降低市场准入,适度进口优质猪肉;提高进出口管理水平,降低贸易成本;加大对外直接投资,促进猪肉贸易;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带动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二、我国猪肉进出口贸易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猪肉进出口贸易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2000—2019年全球猪肉贸易格局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基于复杂贸易网络分析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1.1 世界猪肉贸易网络模型构建 |
1.2 复杂贸易网络测度指标 |
1.3 数据来源 |
2 结果分析 |
2.1 全球猪肉贸易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演化 |
2.1.1 全球猪肉贸易参与国众多,猪肉贸易网络呈“碎片化”特征 |
2.1.2 全球猪肉贸易网络核心国相对固定,国家地位由“中介”转为“中心” |
2.1.3 全球猪肉贸易网络体现出组团趋势,贸易集团成团具备地理相近性 |
2.2 中国猪肉贸易网络特征 |
2.2.1 中国出口交易能力下降,进口交易能力提升 |
2.2.2 中国出口市场相对集中,进口呈现“三足鼎立”的来源格局 |
2.2.3 主要出口国对中国市场依赖性较低,中国扩大进口的贸易伙伴可选范围广泛 |
3 结论与讨论 |
3.1 结论 |
3.2 讨论 |
(2)新时代粮食安全背景下的广东省虚拟耕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1.2.3 简要研究述评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1.5.1 可能的创新点 |
1.5.2 不足之处 |
1.6 研究区域与对象的选取及资料来源 |
1.6.1 研究区域的选取 |
1.6.2 研究对象的选择 |
1.6.3 数据资料的来源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
2.1 概念界定 |
2.1.1 耕地 |
2.1.2 粮食安全 |
2.1.3 农产品 |
2.1.4 虚拟耕地 |
2.2 理论基础 |
2.2.1 资源流动理论 |
2.2.2 资源替代理论 |
2.2.3 比较优势理论 |
2.2.4 要素禀赋理论 |
2.2.5 生态足迹理论 |
第三章 广东省耕地情况与粮食安全分析 |
3.1 广东省的自然地理环境 |
3.1.1 地理位置 |
3.1.2 地貌及气候 |
3.2 广东省的社会经济概况 |
3.2.1 经济发展 |
3.2.2 人口 |
3.3 广东省的耕地资源概况 |
3.3.1 耕地资源数量概况 |
3.3.2 耕地资源质量概况 |
3.3.3 耕地利用结构布局情况 |
3.3.4 耕地保护情况 |
3.4 广东省粮食供需概况 |
3.4.1 粮食安全现状分析 |
3.4.2 粮食生产形势严峻 |
3.4.3 粮食需求持续增长 |
3.4.4 粮食贸易结构改变 |
3.5 虚拟耕地视角下的广东省粮食安全思考 |
第四章 农产品生产视角下的广东省虚拟耕地消耗分析 |
4.1 广东省生产中农产品虚拟耕地测算方法 |
4.2 广东省单位农产品虚拟耕地含量的测算 |
4.2.1 植物产品虚拟耕地含量测算 |
4.2.2 动物产品虚拟耕地含量测算 |
4.2.3 加工产品虚拟耕地含量测算 |
4.3 广东省农产品生产中虚拟耕地消耗总量及结构变化 |
4.3.1 粮食作物的虚拟耕地消耗量及结构变化 |
4.3.2 经济作物类农产品虚拟耕地消耗量及结构变化 |
4.3.3 肉蛋奶类农产品虚拟耕地消耗量及结构变化 |
4.3.4 加工产品类农产品虚拟耕地消耗量及结构变化 |
4.3.5 主要农产品虚拟耕地消耗量及结构变化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农产品消费视角下的广东省虚拟耕地实际需求分析 |
5.1 广东省农产品消费中虚拟耕地测算方法 |
5.2 广东省城乡居民虚拟耕地消费情况 |
5.2.1 广东省城镇居民虚拟耕地消费情况 |
5.2.2 广东省农村居民虚拟耕地消费情况 |
5.2.3 城乡居民虚拟耕地消费情况比较 |
5.3 广东省农产品虚拟耕地消费总量及结构变化 |
5.3.1 农产品虚拟耕地消费量及结构变化 |
5.3.2 粮食作物虚拟耕地消费量及结构变化 |
5.3.3 经济作物虚拟耕地消费量及结构变化 |
5.3.4 肉蛋奶类农产品虚拟耕地消费量及结构变化 |
5.3.5 加工产品虚拟耕地消费量及结构变化 |
5.4 广东省农产品虚拟耕地生产消费盈亏量 |
5.4.1 初始农产品角度的虚拟耕地生产消费盈亏量 |
5.4.2 最终农产品角度的虚拟耕地生产消费盈亏量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农产品贸易视角下的广东省虚拟耕地依赖程度分析 |
6.1 广东省农产品贸易中虚拟耕地测算方法 |
6.2 广东省农产品贸易中虚拟耕地进出口量的测算 |
6.2.1 广东省农产品虚拟耕地进口测算 |
6.2.2 广东省农产品虚拟耕地出口测算 |
6.2.3 广东省农产品虚拟耕地贸易分析 |
6.3 广东省农产品虚拟耕地消费对净进口的依赖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中国畜产品进口贸易特征及其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关于中国畜产品贸易逆差的研究 |
1.2.2 关于畜产品进口影响研究 |
1.2.3 关于畜产品国内外市场联动性的研究 |
1.2.4 关于已有相关研究的评价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5.1 创新点 |
1.5.2 不足之处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畜产品 |
2.1.2 市场整合 |
2.1.3 大国效应 |
2.2 理论基础 |
2.2.1 比较优势理论 |
2.2.2 产业内贸易理论 |
2.2.3 竞争优势理论 |
3 畜产品进口贸易特征及成因分析 |
3.1 中国畜产品贸易发展回顾 |
3.2 畜产品进口贸易特征分析 |
3.3 畜产品大量进口的成因分析 |
3.3.1 对外贸易政策开放 |
3.3.2 消费扩张 |
3.3.3 国内畜产品缺乏价格优势 |
3.3.4 进口跨境电商快速发展 |
4 畜产品进口贸易国内外市场联动效应分析 |
4.1 模型构建 |
4.1.1 协整模型 |
4.1.2 修正误差模型 |
4.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
4.3 实证结果分析 |
4.3.1 畜产品进口对国内市场价格的影响 |
4.3.2 畜产品进口对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 |
4.3.3 畜产品国内外市场联动效应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进口贸易对国内畜产品产业的影响 |
5.1 进口贸易福利影响局部均衡分析 |
5.2 进口贸易对畜产品产业的促进效应 |
5.2.1 通过消费示范创造市场需求 |
5.2.2 提高畜产品相关加工业原料供给能力 |
5.3 进口贸易对畜产品产业的冲击效应 |
5.3.1 进口依存度增加,市场经营风险加大 |
5.3.2 挤占了国内畜产品市场空间,抑制了国内畜产品生产发展 |
5.3.3 平抑了国内畜产品价格 |
5.3.4 对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造成负面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对策启示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硕士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 |
(4)中国居民肉类消费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1.3.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肉类消费 |
2.1.2 需求弹性 |
2.1.3 替代效应 |
2.2 理论基础 |
2.2.1 消费需求理论 |
2.2.2 消费结构理论 |
2.2.3 消费者行为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中国肉类产量及居民消费现状 |
3.1 肉类生产及消费概况 |
3.1.1 肉类总产量情况 |
3.1.2 居民人均肉类消费概况 |
3.2 居民肉类总消费量及特征分析 |
3.2.1 肉类总消费量测算 |
3.2.2 肉类消费特征分析 |
3.2.3 肉类消费结构特征分析 |
3.3 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现状 |
3.3.1 城乡居民肉类消费量概况 |
3.3.2 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支出概况 |
3.3.3 城乡居民肉类消费对比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中国肉类需求弹性分析 |
4.1 肉类需求收入弹性分析 |
4.1.1 猪肉需求收入弹性 |
4.1.2 牛肉需求收入弹性 |
4.1.3 羊肉需求收入弹性 |
4.1.4 禽肉需求收入弹性 |
4.2 肉类需求价格弹性分析 |
4.2.1 猪肉需求价格弹性 |
4.2.2 牛肉需求价格弹性 |
4.2.3 羊肉需求价格弹性 |
4.2.4 禽肉需求价格弹性 |
4.3 肉类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分析 |
4.3.1 猪肉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
4.3.2 牛肉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
4.3.3 羊肉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
4.3.4 禽肉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
4.4 肉类需求弹性结果归纳 |
4.5 本章小结 |
5 中国居民肉类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
5.1 世界肉类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
5.1.1 世界肉类生产及贸易近况 |
5.1.2 世界人均肉类消费量近况 |
5.1.3 世界肉类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
5.2 中国居民肉类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
5.2.1 变量选取 |
5.2.2 模型构建 |
5.2.3 变量统计描述 |
5.2.4 回归结果分析 |
5.3 中国与世界肉类消费对比分析 |
5.3.1 中国与世界肉类生产及贸易对比 |
5.3.2 中国与世界人均肉类消费量对比 |
5.3.3 中国与世界肉类消费影响因素对比 |
5.4 本章小结 |
6 刺激中国居民肉类消费的对策建议 |
6.1 优化肉类消费结构 |
6.1.1 稳定畜禽生产及供给 |
6.1.2 加强猪牛羊禽肉的消费互补 |
6.2 保障肉类价格稳定 |
6.2.1 国家加大财政支持 |
6.2.2 建立健全市场价格调控机制 |
6.3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
6.3.1 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
6.3.2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
6.4 健康居民消费观念 |
6.4.1 引导居民树立健康肉类消费理念 |
6.4.2 加强膳食营养宣传力度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贸易争端背景下世界猪肉生产、贸易格局变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世界猪肉生产、贸易现状 |
1.1 世界猪肉生产、贸易概况 |
1.2 猪肉生产的地区格局 |
1.3 猪肉出口的地区格局 |
1.4 猪肉进口的地区格局 |
2 主要进出口国家和地区的猪肉生产、贸易格局变动 |
2.1 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的猪肉生产、贸易变动2.1.1欧盟猪肉生产、贸易特征 |
2.1.2 美国猪肉生产、贸易特征 |
2.1.3 加拿大猪肉生产、贸易特征 |
2.1.4 巴西猪肉生产、贸易特征 |
2.2 主要进口国家的猪肉生产、贸易变动 |
2.2.1 中国猪肉生产、贸易特征 |
2.2.2 日本猪肉生产、贸易特征 |
2.2.3 墨西哥猪肉生产、贸易特征 |
2.2.4 韩国猪肉生产、贸易特征 |
3 主要进出口国家和地区的猪肉比较优(劣)势与贸易互补性分析 |
3.1 主要进出口国家和地区的猪肉显示性比较优(劣)势 |
3.2 主要进出口国家和地区猪肉贸易互补性 |
4 贸易争端对世界猪肉生产及贸易格局的影响 |
4.1 相对垄断的猪肉生产、出口格局及世界猪肉市场的高波动性在较长时期不会改变 |
4.2 美国与加拿大、巴西等其他主产国的猪肉生产、出口将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 |
4.3 主要进口国实施猪肉大宗采购战略管理的难度将有不同程度增加 |
4.4 中国大量进口猪肉的基本态势短期内不会改变 |
(6)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目标、思路、对象和方法 |
第三节 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贸易理论的发展 |
第二节 农业贸易影响因素及相关贸易模型的研究 |
一、基于传统贸易模型的解释 |
二、基于产业内贸易的诠释 |
三、基于引力模型的诠释 |
第三节 当前贸易研究热点与中国欧盟农产品贸易研究 |
一、一带一路和贸易便利化 |
二、贸易政策和农产品贸易 |
三、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研究 |
第四节 文献评述 |
一、现有文献研究特点和研究成果 |
二、当前文献的不足 |
第三章 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总体特征 |
第一节 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主要特点 |
一、贸易规模增加迅速,中国贸易逆差加大 |
二、进口农产品结构趋于集中,出口农产品结构趋于分散 |
三、从要素投入看双方农产品贸易 |
四、部分农产品出口互成规模 |
五、出口初级农产品价格高,加工农产品价格低 |
第二节 对欧盟农产品贸易产品结构分析 |
第三节 对欧盟进出口区域市场分析 |
第四节 中国和欧盟在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的选择 |
第五节 影响中国欧盟农产品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
一、中国市场的变化 |
二、欧盟市场的变化 |
第四章 中国和欧盟主要农产品和主要国家的贸易特征分析 |
第一节 主要农产品 |
一、蔬菜水果类贸易 |
二、水产品贸易 |
三、肉类贸易 |
四、乳制品贸易 |
第二节 主要贸易国家 |
一、荷兰 |
二、德国 |
三、英国 |
四、西班牙 |
五、法国 |
第五章 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产生根源分析 |
第一节 理论框架 |
第二节 中国和欧盟农业生产投入要素分析 |
第三节 产业发展水平对比 |
一、乳业产业发展水平对比 |
二、猪肉行业发展水平对比 |
第六章 生产政策对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
第一节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对生产的影响 |
一、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核心功能 |
二、2013年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改革及影响 |
第二节 共同农业政策对欧盟内部农产品生产和贸易影响分析 |
一、欧盟15国和欧盟13国农业生产对比分析 |
二、欧盟各国的农业优势对比分析 |
三、欧盟13国与欧盟15国之间贸易变化分析 |
四、欧盟成员国间的贸易对欧盟和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
第七章 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影响分析 |
第一节 农产品贸易和贸易便利化 |
第二节 中国和欧盟在农产品贸易便利化上的推动 |
一、中欧安全智能贸易航线试点 |
二、国际互认AEO制度 |
三、各种贸易协议签订 |
第三节 “一带一路”和贸易便利化 |
第四节 贸易便利化指数分析 |
一、世界银行的物流表现指数 |
二、自建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 |
第八章 主要贸易政策对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影响分析 |
第一节 欧盟的关税管理措施分析 |
一、欧盟对中国主要关税设定分析 |
二、欧盟的普惠制关税政策 |
三、进口关税配额 |
第二节 欧盟设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
一、主要农产品贸易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
二、欧盟对中国农产品进口问题通报制度 |
第三节 欧盟农业补贴政策的争议 |
第九章 实证分析 |
第一节 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研究 |
第二节 中国和欧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分析 |
第十章 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优化对策分析 |
一、促进贸易便利化的建设 |
二、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农业生产升级 |
三、加大农产品出口支持力度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
(7)我国人口结构变动对猪肉贸易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人口经济理论研究概述 |
1.2.1 早期主要人口经济理论 |
1.2.2 现代经济学中的人口理论 |
1.3 经典贸易理论 |
1.3.1 比较优势理论 |
1.3.2 要素禀赋理论 |
1.4 人口结构与贸易研究综述 |
1.4.1 人口老龄化与贸易 |
1.4.2 城乡结构与贸易相关性研究 |
1.4.3 性别结构变动与贸易研究 |
1.4.4 研究述评 |
1.5 猪肉贸易研究综述 |
1.6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方法 |
1.7 本文特色 |
第二章 我国人口结构和猪肉贸易变动特征 |
2.1 中国人口转型特征 |
2.1.1 地区人口增长趋势比较 |
2.1.2 人口年龄结构现状 |
2.1.3 人口城乡结构特征 |
2.1.4 人口性别结构分析 |
2.2 猪肉产品贸易现状 |
2.2.1 国际猪肉产品贸易概况 |
2.2.2 我国猪肉贸易概况 |
2.2.3 我国猪肉贸易产品结构 |
2.2.4 我国猪肉贸易地区结构 |
第三章 “人口转型—猪肉消费、供给—猪肉贸易”传导机制 |
3.1 人口结构变动与猪肉消费 |
3.1.1 人口结构与猪肉消费相关性研究 |
3.1.2 人口结构与猪肉消费概况 |
3.2 人口结构变动与猪肉供给 |
3.2.1 人口结构与猪肉生产相关性研究 |
3.2.2 人口结构与猪肉生产概况 |
3.3 人口结构对猪肉贸易的影响路径分析 |
第四章 人口结构变动对地区猪肉贸易的影响分析 |
4.1 人口结构变动影响地区猪肉进口的实证检验 |
4.1.1 模型构建 |
4.1.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4.1.3 数据平稳性检验 |
4.1.4 协整分析 |
4.1.5 豪斯曼检验 |
4.1.6 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
4.2 人口结构变动对于猪肉出口的影响估计 |
4.2.1 模型构建 |
4.2.2 主要变量解释 |
4.2.3 回归结果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建议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我国猪肉贸易收入分配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生猪产业研究综述 |
1.2.2 猪肉贸易研究综述 |
1.2.3 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综述 |
1.3 研究对象、方法、内容与章节安排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内容 |
1.3.4 章节安排 |
1.4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4.1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1.4.2 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理论分析 |
2.1 收入分配的概念与度量 |
2.2 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理论基础 |
2.3 贸易对收入分配的作用机制分析 |
2.3.1 贸易通过商品价格影响收入分配 |
2.3.2 贸易通过产业结构影响收入分配 |
2.3.3 贸易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影响收入分配 |
2.3.4 贸易通过技术进步影响收入分配 |
2.3.5 贸易通过政府作用影响收入分配 |
第三章 我国猪肉产业现状 |
3.1 我国猪肉生产、消费概况 |
3.1.1 我国生猪和猪肉生产 |
3.1.2 我国猪肉消费 |
3.2 我国生猪产业链 |
3.2.1 饲料加工 |
3.2.2 种猪培育 |
3.2.3 生猪饲养 |
3.2.4 屠宰加工 |
3.2.5 猪肉配送销售 |
3.3 我国生猪养殖户与非养殖户收入分配 |
第四章 我国猪肉贸易现状 |
4.1 进出口贸易现状 |
4.1.1 活猪进出口贸易 |
4.1.2 猪肉进出口贸易 |
4.2 猪肉贸易国际竞争力 |
4.2.1 活猪贸易的TC指数 |
4.2.2 猪肉贸易的TC指数 |
4.3 猪肉贸易政策 |
4.3.1 市场准入 |
4.3.2 国内支持 |
4.3.3 出口竞争 |
第五章 我国猪肉贸易的收入分配实证分析 |
5.1 猪肉贸易对生猪养殖户与非养殖户收入分配效应 |
5.1.1 分析模型 |
5.1.2 变量选取 |
5.1.3 数据平稳性检验 |
5.1.4 回归分析 |
5.1.5 回归结果分析 |
5.2 猪肉贸易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效应 |
5.2.1 分析模型 |
5.2.2 变量选取 |
5.2.3 数据平稳性检验 |
5.2.4 协整关系检验 |
5.2.5 回归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结论 |
6.1.1 我国生猪产业链建设还需进一步提升 |
6.1.2 我国猪肉贸易国际竞争力弱 |
6.1.3 猪肉贸易具有显着的收入分配效应 |
6.2 政策建议 |
6.2.1 加快生猪产业链升级 |
6.2.2 贸易伙伴多元化,提高国际竞争力 |
6.2.3 优化投资环境,合理引进外资 |
6.2.4 健全国内支持政策,政企携手保障养殖户收入 |
6.2.5 加强政府监督指导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国际竞争视野下生猪产业发展策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简要回顾 |
2 我国猪肉国际竞争态势分析 |
2.1 国内猪肉生产与消费规模 |
2.2 猪肉进出口贸易总量与结构 |
2.3 世界猪肉出口市场份额比较与中国猪肉进出口市场结构分析 |
3 猪肉比较优势和贸易竞争力演进分析 |
4 中国猪肉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优质种源缺乏 |
4.2 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
4.3 价格及成本不具备优势 |
4.4 质量安全缺乏保障 |
4.5 经营方式有待创新 |
5 基于猪肉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的生猪产业发展策略 |
5.1 创新产业经营模式 |
5.2 调控猪价传导机制 |
5.3 加强质量安全监督 |
5.4 健全技术支撑体系 |
5.5 完善生猪产业扶持政策体系 |
(10)中美猪肉贸易壁垒水平测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猪肉生产与贸易研究综述 |
1.2.2 贸易壁垒与福利效应研究综述 |
1.3 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1.4.1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1.4.2 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全球猪肉生产、消费与贸易概况 |
2.1 世界猪肉生产、消费和贸易趋势 |
2.1.1 世界猪肉生产与消费情况 |
2.1.2 世界主要猪肉贸易国进出口分析 |
2.2 中美猪肉贸易现状 |
2.2.1 中国猪肉贸易结构分析 |
2.2.2 美国猪肉贸易结构分析 |
2.2.3 中美猪肉贸易综合指标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贸易壁垒与政策分析 |
3.1 贸易壁垒概述 |
3.2 中国猪肉贸易政策分析 |
3.2.1 市场准入 |
3.2.2 国内支持 |
3.2.3 出口竞争 |
3.3 美国猪肉贸易政策分析 |
3.3.1 市场准入 |
3.3.2 国内支持 |
3.3.3 出口竞争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美猪肉贸易壁垒福利效应分析—基于多边贸易视角 |
4.1 模型设置 |
4.1.1 需求和供给函数 |
4.1.2 全球均衡条件 |
4.2 福利效应分析 |
4.2.1 进出口国家的选取 |
4.2.2 贸易壁垒对进口国和出口国福利影响 |
4.3 数据来源与处理 |
4.4 弹性参数的估计 |
4.5 GSIM模型结果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5.1 结论 |
5.1.1 中美猪肉贸易紧密但互补性不强 |
5.1.2 关税与市场准入限制作用明显 |
5.1.3 国内支持政策不够完善 |
5.1.4 出口竞争效果不显着 |
5.1.5 降低贸易壁垒可增加福利效应 |
5.2 政策建议 |
5.2.1 健全国内支持政策,保障猪肉供给 |
5.2.2 降低市场准入,适度进口优质猪肉 |
5.2.3 提高进出口管理水平,降低贸易成本 |
5.2.4 加大对外直接投资,促进猪肉贸易 |
5.2.5 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带动产业健康发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我国猪肉进出口贸易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2000—2019年全球猪肉贸易格局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基于复杂贸易网络分析视角[J]. 李天祥,刘星宇,王容博,朱晶. 自然资源学报, 2021(06)
- [2]新时代粮食安全背景下的广东省虚拟耕地研究[D]. 郑捷航.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中国畜产品进口贸易特征及其影响研究[D]. 闫冰心.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2)
- [4]中国居民肉类消费及影响因素研究[D]. 王馨彗.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5)
- [5]贸易争端背景下世界猪肉生产、贸易格局变动分析[J]. 王永刚,王文博,王妍霏,王鑫瑞.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0(03)
- [6]中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研究[D]. 左腾达.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7]我国人口结构变动对猪肉贸易的影响研究[D]. 邱晓婷. 福州大学, 2018(03)
- [8]我国猪肉贸易收入分配效应研究[D]. 陈荔晋. 福州大学, 2017(05)
- [9]国际竞争视野下生猪产业发展策略探讨[J]. 郑瑞强,翁贞林.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4)
- [10]中美猪肉贸易壁垒水平测评研究[D]. 刘柳锋. 福州大学, 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