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68年新疆巴楚县阿克沙克马拉勒地区出血热疫源地的再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李冰,木合塔,王启果,王信惠,阿布力克木,孟卫卫,戴翔,张渝疆[1](2011)在《药物驱蜱对新疆出血热流行抑制作用的现场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药物驱蜱对新疆出血热(XHF)在家畜中流行的抑制效果。方法采用药物驱蜱方式对塔里木盆地疫区内的羊群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实验组羔羊在服用驱蜱药物阿维菌素后,羔羊体外寄生蜱的染蜱率为55.0%,蜱指数为1.0,而未服用阿维菌素的对照组感染率为100%,蜱指数为11.2,实验组羔羊体外寄生蜱的感染率和蜱指数分别较对照组低45%和10.2;实验6个月后,实验组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V)抗体阳性率为22.4%,显着低于对照组(45.9%),与实验组在实验前的CCHFV抗体阳性率(23.7%)基本一致。结论 XHF流行地区羔羊服用驱蜱药物阿维菌素可阻碍蜱类对羔羊的侵袭,抑制XHF在羔羊中的流行。
柴君杰,玉山·努尔,冯崇慧,李华国,刘捷[2](2004)在《1968年新疆巴楚县阿克沙克马拉勒地区出血热疫源地的再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疆巴楚县阿克沙克马拉勒地区1965年曾发生出血热患者11例,10例死亡。1966年发生8例,6例死亡。1967年4月开始,大量垦荒人员进入该地区,但当年在外来人员中和当地居民中均无病例发生。1968年仅在当地牧民中发病2例,外来人员中没有病人发生。该地区1966年冬季的气温偏低,平均气温在-10℃以下的时间持续达1个月之久。这可能是1967年春季没有病例发生的原因。1967年叶尔羌河洪水较早,洪峰出现时间提前1个月,流量超过1000m3/sec的时间持续19天,造成洪水泛滥,80%以上的河岸荒漠牧场被淹。1968年46月在曾被淹过的牧场中查不到游离成蜱,未被淹过的胡杨疏林中硬蜱数量仍然较多。家畜体外带蜱指数均在20以下。1968年当地牧民中仍有发病,说明这种气象条件和洪水对本病疫源地的影响是短期的。
肖成恩[3](2004)在《新疆出血热媒介宿主调查总结》文中研究说明
柴君杰[4](2004)在《1968年新疆塔里木河上、中游地区出血热分布调查初报》文中研究表明
柴君杰,冯崇慧,玉山·努尔,李华国,刘捷[5](2004)在《绵羊中新疆出血热病毒的自然感染》文中研究指明1968年在新疆巴楚县阿克沙克马拉勒地区的西衣提力克,久甫库库勒等荒漠牧场中对绵羊和山羊进行了新疆出血热病毒自然感染的调查。从30只绵羊的血液标本中分离到2株对乳鼠致病因子,经鉴定为新疆出血热病毒,此2株病毒的编号为BA68015和BA68031。自然感染的绵羊没有任何症状。作者讨论了这一发现的流行病学意义。
吉杏生,李文惠,刘雄飞,穆金端[6](2004)在《1979年新疆出血热野生动物宿主调查》文中提出1979年春、秋两季在巴楚县马扎胡江地区(农三师50团)进行了野生动物宿主调查。共捕获了野生动物7种140只,包括子午沙鼠、短耳沙鼠、长耳跳鼠、三趾跳鼠、大耳猬、白尾地鸦和塔里木兔。其中长耳跳鼠和子午沙鼠为当地优势种。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新疆出血热病毒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为30.8%88.9%,平均46.8%。补体结合抗体阳性率25.0%40.0%,平均22.7%。用反向血凝试验在长耳跳鼠、三趾跳鼠和短耳跳鼠的肝、脾标本中检出病毒抗原,阳性率各为6.3%,5.0%和16.7%。从31只长耳跳鼠的肝、脾标本中分离出1株病毒,经检定为新疆出血热病毒,并编号为M79121株。
二、1968年新疆巴楚县阿克沙克马拉勒地区出血热疫源地的再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968年新疆巴楚县阿克沙克马拉勒地区出血热疫源地的再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药物驱蜱对新疆出血热流行抑制作用的现场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现场实验地区和对象 |
1.2 驱蜱药物 |
1.4 XHF抗体检测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山羊体表寄生蜱 |
2.2 山羊XHF感染 |
3 讨论 |
(2)1968年新疆巴楚县阿克沙克马拉勒地区出血热疫源地的再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1966~1968年人口组成变化及发病情况 |
1.1 人口组成的变化: |
1.2 发病情况: |
2 气候和水文条件的变化 |
3 媒介数量和分布的变化 |
4 居民和家畜血清抗体调查 |
5 讨论 |
(3)新疆出血热媒介宿主调查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地区的自然概况 |
1.1 气候条件: |
1.2 植被: |
2 调查方法 |
2.1 人工诱蜱法: |
2.2 宿主动物及体外寄生蜱调查: |
2.2.1 鼠类: |
2.2.2 中型哺乳动物: |
3 调查结果 |
3.1 宿主动物调查: |
3.1.1 动物相及其数量组成: |
3.1.2 家畜及野生动物血清学调查: |
3.1.3 人工感染野生动物实验: |
3.2 硬蜱的调查: |
3.2.1 蜱相: |
3.2.2 蜱与生境的关系: |
3.2.3 数量变动: |
(1) 亚洲璃眼蜱: |
(2) 狭小扇头蜱 (R.pumilio) : |
3.2.4 蜱与宿主动物关系: |
3.2.5 蜱与病毒关系: |
4 讨论 |
4.1 宿主动物部分: |
4.2 媒介部分: |
(4)1968年新疆塔里木河上、中游地区出血热分布调查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地区与方法 |
2 病历资料 |
2.1 图木休克总场: |
2.2 阿克苏农一师医院: |
2.3 农一师第三管理处医院病例: |
3 居民和家畜血清学调查 |
4 自然条件和媒介 |
5 讨论 |
(5)绵羊中新疆出血热病毒的自然感染(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家畜: |
1.2 标本采集和病毒分离: |
1.3 病毒鉴定: |
2 结果 |
3 讨论 |
(6)1979年新疆出血热野生动物宿主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方法 |
1.1 鼠类及刺猬: |
1.2 野兔类: |
2 结果 |
2.1 动物相及数量组成: |
2.2 野生动物病毒分离和血清学调查: |
2.2.1 材料及方法: |
(1) 病毒稀释液: |
(2) 野生动物脏器的病毒分离: |
(3) 补体结合试验 (CF) : |
(4) 反向血凝及反向血凝抑制试验: |
2.2.2 调查结果: |
2.3 M79121株的理化、生物学、血清学鉴定: |
2.3.1 材料及方法: |
2.3.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四、1968年新疆巴楚县阿克沙克马拉勒地区出血热疫源地的再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药物驱蜱对新疆出血热流行抑制作用的现场实验研究[J]. 李冰,木合塔,王启果,王信惠,阿布力克木,孟卫卫,戴翔,张渝疆.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1(01)
- [2]1968年新疆巴楚县阿克沙克马拉勒地区出血热疫源地的再观察[J]. 柴君杰,玉山·努尔,冯崇慧,李华国,刘捷. 地方病通报, 2004(S1)
- [3]新疆出血热媒介宿主调查总结[J]. 肖成恩. 地方病通报, 2004(S1)
- [4]1968年新疆塔里木河上、中游地区出血热分布调查初报[J]. 柴君杰. 地方病通报, 2004(S1)
- [5]绵羊中新疆出血热病毒的自然感染[J]. 柴君杰,冯崇慧,玉山·努尔,李华国,刘捷. 地方病通报, 2004(S1)
- [6]1979年新疆出血热野生动物宿主调查[J]. 吉杏生,李文惠,刘雄飞,穆金端. 地方病通报, 200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