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移性肝癌的介入治疗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黄虹,姜建威,吴清华,顾琛,卢佳庆,严俭[1](2021)在《肝转移瘤患者TACE术后肝脏体积变化对肝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CT容积法测量转移性肝癌患者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的肝脏体积变化,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及患者预后。方法 121例行TACE治疗的转移性肝癌患者,CT容积法分别测量手术前后肝脏及肿瘤体积(LVpre、LVpost及TVpre、TVpost),并计算手术前后肝脏和肿瘤体积变化(△LV、△TV),回顾Child-Pugh评分。评估上述测量指标与肝脏储备功能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患者生存预后。结果手术前后LV和TV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179,0.169)。肝功能损伤组△LV为139.36 cm3(-24.39,210.28),肝功能正常组△LV为55.89 cm3(-31.26,11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LV诊断术后肝功能损伤的截断值为154.22 cm3,AUC为0.694(P=0.003)。△LV分层:1级:△LV≤154.22 cm3;2级:△LV>154.22 cm3。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均显示△LV分级为肝功能损伤的独立相关因素。所有患者中位生存时间(OS)13个月(9,17)。△LV 1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3个月(11,18),△LV2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9个月(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TACE治疗转移性肝癌会造成肝脏体积变化,CT容积分析能准确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对TACE术后肝功能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价值,可为介入手术提供更多影像学信息。
李杰[2](2021)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肝肿瘤对肾脏功能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研究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肝肿瘤后肾脏等器官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2)通过对危险因素的分析,优化肝肿瘤微波消融治疗的相关措施,减少微波消融术后对肾脏等脏器的损害。方法:搜集2014年8月至2020年10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内科住院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行微波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病例,我们首先对2014年-2019年收录的病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我们对2019年10以后收录的病历进行了验证性的研究,病例收录截止2020年10月。通过查阅患者病案信息系统,采集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术前实验室化验指标,整理了相关数据资料,通过统计软件进行一般临床资料的基本分析,然后分析了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基本特征及其出现的危险因素,重点关注病人的肾脏功能情况,探索临床资料和实验室化验结果有无差异。然后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究引起严重并发症及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对术后急性肾损伤的不同指标进行诊断价值分析。最后对危险因素的诊断价值进行验证。结果:1.微波消融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探索性研究(1)在本次研究中,共1142例病人于我科行微波消融治疗,我们对2019年10月之前的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84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病人624例,占74.0%,女性223例占26.0%;年龄>65岁180例,占21.0%,年龄≤65岁667例,占79.0%,最小患者年龄23岁,最大患者年龄83岁;原发性肝癌819例,占96.7%,转移性肝癌26例,占3.1%,良性肿瘤2例,占0.2%;微波消融患者逐年大体呈增加趋势:2014年治疗患者19例,2015年56例,2016年120例,2017年150例,2018年282例,2019年220例。(2)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57例,发生率为6.73%(57/847),主要为急性肾损伤的有30例(3.5%),出血15例(1.8%),感染7例(0.8%),邻近脏器的损伤1例(0.1%),其他并发症4例(0.5%),分别为肝性脑病1例,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1例,不完全性小肠梗阻2例。(3)微波消融治疗的患者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有57例,其中男性多于女性,其中男性45例,女性12例;年龄多在65岁以下,其中年龄≤65岁有41例,年龄>65岁有16例;肿瘤多为单发病灶,其中单发肿瘤病灶36例,多发肿瘤病灶21例;在肝癌的类型方面,原发性肝癌最多,其中原发性肝癌54例,转移性肝癌2例,良性肝肿瘤1例;肿瘤最大直径多在30mm以下,其中34例肿瘤最大直径≤30mm,20例介于30与50mm之间,3例>50mm;Child-Pugh分级多为A级,A级35例,B级22例。(4)根据纳入标准,即微波消融术后有无严重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对纳入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化验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年龄、性别、肿瘤最大直径、肿瘤个数、消融能量、消融时间、Child-pugh分级、术前实验室指标(AFP、AST、ALT、ALB、TBil、K+、Na+、WBC、RBC、Hb、PLT、PT、INR、PTA、FBG);一般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提示两组之间肿瘤性质方面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肿瘤最大直径、消融能量、消融时间明显高于非并发症组(P<0.05);术前实验室指标分析结果提示并发症组Na+水平显着低于无并发症组(P<0.05)。(5)进一步探究微波消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上述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性质、肿瘤最大直径、消融时间、消融能量、血清钠对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通过使用向后法估计优势比(OR)和95%置信区间(CI),结果表明消融时间、血清钠水平是微波消融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即消融时间长,血清钠水平低微波消融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高。(6)本研究中有2例患者微波消融术后死亡,死亡率为0.24%(2/847)。2.微波消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探索性研究(1)在微波消融术后严重并发症的841例病人中,对有完整肾脏功能检测的病人进行了急性肾损伤分析。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486例纳入本研究。其中包括男性354例(72.8%),女性132例(27.2%);年龄≤65岁376例(77.4%),年龄>65岁110例(22.6%),年龄最小23岁,最大87岁;肿瘤个数单发330例(67.9%),多发157例(32.1%);原发性肝癌463例(95.3%),转移性肝癌21例(4.3%),良性肿瘤2例(0.4%);肿瘤最大直径≤30mm 36例(74.7%),介于30mm与50mm之间110例(22.6%),>50mm 13例(2.7%);Child-up A级309例(63.6%),B级177例(36.4%)。(2)微波消融术后出现急性肾损伤的有30人,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为6.17%(30/486)。(3)对纳入患者消融治疗前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分组比较。一般临床资料分析结果表明急性肾损伤组与非急性肾损伤组在肿瘤性质、肿瘤最大直径方面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肾损伤组比非急性肾损伤组消融能量更高、消融时间更长。在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中,急性肾损伤组RBC、Hb、PTA水平高于非急性肾损伤组。(4)进一步探究微波消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先进行以Logistic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瘤最大直径、消融时间(lg)、消融能量(lg)、术前红细胞、血红蛋白对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接着采用向后法,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消融能量高、术前血红蛋白水平高是急性肾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5)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消融能量与术前血红蛋白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消融能量(lg)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1和0.661,消融能量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3.微波消融术后急性肾损伤验证性研究(1)上述研究结果提示消融能量(lg)的截断值为4.927,本研究中选取整数5作为分组依据,将纳入患者分为消融能量(lg)≤5组与消融能量(lg)>5组两组;观察在2019.10-2020.10期间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的肝肿瘤的两组患者,术后是否出现急性肾损伤;本研究共纳入294例病人,男性219例,女性75例,年龄≤65岁227例,>65岁76例,单发肿瘤病灶211例,多发肿瘤病灶83例;Child-Pugh分级A级189例,B级105例;原发性肝癌272例,转移性肝癌18例,良性结节3例;肿瘤最大直径≤30mm 222例,介于30与50mm之间69例,>50mm3例。(2)对纳入的294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术前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提示两组之间肿瘤个数、糖尿病史、肿瘤最大直径、肿瘤类型、消融时间存在差异,消融能量(lg)>5组中单发的肿瘤个数明显低于消融能量(lg)≤5组;消融能量(lg)>5组与消融能量(lg)≤5组相比糖尿病史少,肿瘤最大直径偏大、消融时间长(P<0.05)。(3)消融能量(lg)>5组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比例(10.0%)明显高于消融能量(lg)≤5组(1.5%);进行统计分析,P=0.025,说明消融能量(lg)可以用来预测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风险。(4)消融能量(lg)作为诊断标准的灵敏度为0.429,特异度为0.906。结论:研究发现肝肿瘤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相对安全,但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个别严重者会危及生命;消融时间长、低Na水平是微波消融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消融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率较高,消融能量增加、术前血红蛋白升高是急性肾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消融能量(lg)对微波消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优于术前血红蛋白。
刘占伟[3](2019)在《TACE联合MWA方案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生存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方案与单纯TACE方案治疗大肝癌(LHC)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远期生存,同时进一步研究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将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78例LH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TACE方案治疗,以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成功后进行诊断性肝动脉造影,明确肿瘤位置、大小、数目及血液供应情况,选择性插管直至肿瘤供血动脉,以碘油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后注入化疗药物,最后以明胶海绵栓塞肿瘤供血动脉近端延长化疗时效,每隔2840天进行一次,不超过3次。研究组患者采用TACE联合MWA治疗,先行TACE治疗,步骤同对照组,30天后或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进行MWA术治疗,局部浸润麻醉后超声引导下穿刺导入微波电极至预定肿瘤部位,根据肿块大小和患者情况调节微波机功率、作用时间和进针次数,根据肿瘤形态及大小布针,大肿瘤分次从不同方向多点多部位分段凝固、多点组合,消融结束后边退针边凝固针道。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门静脉分支癌栓、淋巴转移、肿瘤最大直径、肝功能分级、巴塞罗那分期(BCLC)等一般资料。于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随访日期截止至2019年8月。以首次进行治疗至因任何原因死亡或随访截止日期作为生存时间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MST)。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1年、2年及3年对两组患者进行实体瘤疗效评价。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糖链抗原19-9(CA19-9)、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根据预后转归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治疗结束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完全缓解(CR)与部分缓解(PR)人数占比、客观有效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病情稳定(SD)及疾病进展(PD)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PD人数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ORR及DC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FP、AFU、CA19-9、γ-GGT及ALP水平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3)血清AFU、CA19-9、γ-GGT及ALP水平与AFP水平呈正相关(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最大直径小于治疗前,研究组小于对照组(P<0.05)。(5)研究组患者MST为23.24个月,对照组患者MST为13.58个月。研究组患者术后1年、2年及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6)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经干预后患者症状减轻。两组患者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不同BMI、术前AFP水平、年龄、性别、BCLC分期、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分支癌栓、饮酒史、吸烟史、淋巴转移及治疗次数患者预后情况存在差异(P<0.05)。(8)术前AFP水平、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分支癌栓、治疗次数为影响LHC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TACE联合MWA方案可有效缩小患者肿瘤最大直径促进疾病康复、降低LHC患者体内血清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2)TACE联合MWA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3)近期疗效中,TACE联合MWA方案患者具有较高的疾病客观缓解率和控制率;远期疗效中,TACE联合MWA方案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高具有较长的中位生存时间,对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积极作用。(4)BMI、术前AFP水平、年龄、性别、BCLC分期、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分支癌栓、饮酒史、吸烟史、淋巴转移及治疗次数为LH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其中术前AFP水平、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分支癌栓、治疗次数为影响LHC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潘洋[4](2019)在《合并糖尿病对转移性肝癌介入治疗安全性及疗效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合并糖尿病对转移性肝癌患者开展介入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期间94例转移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进行分组,观察组(n=46)合并2型糖尿病,对照组(n=48)未合并2型糖尿病,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严格控制,满足介入治疗标准后方能开展手术,对比2组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相关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治疗期间未出现死亡病例;观察组术前空腹血糖值(9.23±3.04)mmol/L,高于对照组(5.03±1.89)mmol/L,观察组介入治疗次数、介入治疗期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6.52%)明显高于对照组(25.00%),组间差异对比明显(P<0.05)。结论转移性肝癌患者合并糖尿病后,对其介入治疗安全性产生一定影响,降低介入治疗次数和治疗期,增加患者住院时间,术前积极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结合患者血糖水平变化情况,来对介入治疗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从而提高治疗安全性。
秦建民[5](2018)在《转移性肝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与临床意义》文中指出肝脏是恶性肿瘤转移最常见的靶器官之一,转移率为11.1%;恶性肿瘤患者40%出现肝转移.转移性肝癌不仅在原发肿瘤来源、肿瘤基因和生物学行为等方面存在个体化差异,而且在肿瘤进展阶段、解剖学特点、机体功能、并发症等方面亦存在差异.针对转移肿瘤来源和途径不同,转移性肝癌治疗涉及原发肿瘤和肝转移肿瘤两个方面,如何合理选择手术、局部消融、化疗、分子靶向药物、内分泌、生物免疫、放射等治疗方法及治疗时机,是转移性肝癌治疗的关键.利用现代先进的影像学技术明确转移性肝癌肿瘤大小、数目、部位、血供等情况,为精确制定转移性肝癌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目前任何一种治疗转移性肝癌的方法均有其各自的适应证,对于不能手术根治切除的转移性肝癌,单一治疗方法难以达到治愈或控制肿瘤进展,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治疗方法有机地联合,达到协同增效的治疗效果.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析其个体特性,结合临床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最佳证据,制定出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才能使转移性肝癌患者最大程度获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施一翔,刘敬禹,江旭,刘航,杨继金[6](2018)在《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肝脓肿的危险因素和治疗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并发肝脓肿的危险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上海长海医院介入治疗科行TACE治疗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1 098例,术后并发肝脓肿15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TACE术后肝脓肿形成的危险因素。肝脓肿的治疗采用在CT或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术后予甲硝唑冲洗脓腔,同时予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结果 TACE术后并发肝脓肿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胆总管空肠吻合术后、胆道感染、低蛋白血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所有患者经穿刺引流及抗生素治疗后脓腔明显缩小,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糖尿病、胆总管空肠吻合术后、胆道感染、低蛋白血症为导致TACE术后并发肝脓肿的危险因素,采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联合抗生素治疗肝脓肿安全有效。
康婷芳[7](2018)在《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疗效分析及证候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对行多次化疗栓塞术的病例重点观察肿瘤供血动脉变化以指导动脉栓塞方法;观察化疗栓塞术前后中医证型变化,指导中医药在介入过程中的辨证使用,以期提高肝癌患者综合临床疗效。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100例原发性肝癌的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所有患者的数据应用STATA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生存率计算用Kaplan-Meier方法,生存时间各组间的差异采用Log-Rank法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Cox regression方法,筛选出影响预后及疗效的因素。2.通过术后CT观察多次TACE术后肿瘤血供改变及碘油沉积情况,使用卡方检验肿瘤血供改变与治疗次数、栓塞剂的相关性;检验碘油沉积情况与栓塞剂的关系。3.观察TACE前后中医证型分布及动态变化。计数资料用X2检验或Fisher检验。结果:1.对年龄、肿瘤分型、AFP水平、门静脉癌栓、治疗次数、治疗方法、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前转移、栓塞剂的选用等9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肿瘤分型、治疗次数、治疗方法、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门静脉癌栓,AFP水平、术前转移、栓塞剂均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引入多重cox模型,筛选与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表明:门脉癌栓,肝功能Chi ld-pugh分级与预后显着相关(P<0.05)。2.符合纳入标准共82例病例,其中,70例患者接受2次及以上TACE治疗,出现侧支血供者共33例。介入次数2次治疗vs.3-4次治疗vs.5次以上其发生率分别为:17.6%vs.53.5%vs.70%。侧支供血的阳性率与栓塞次数的关系使用卡方检验,结果提示,栓塞次数的增加导致侧支循环的阳性率提高。使用卡方检验对各栓塞剂组术后碘油沉积的情况分析,表明:综合栓塞组碘油沉积情况明显优于单纯碘油组。3.介入治疗前后比较,中医证候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后肝郁脾虚证显着减少,肝胆湿热证、脾虚湿困证显着增加,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1.肝动脉化疗栓塞是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对于肝功能分级好,无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患者预后较好。2.肝癌介入后发生复发转移与病灶侧支循环的形成、病灶内碘油沉积差相关。而病灶碘油沉积情况与选用的栓塞剂有关。3.TACE术后中医辨证以属肝胆湿热证及脾虚湿困证为主,提示术后的中医药辨证论治多以清热利湿,健脾祛湿为主要治则。
袁航,任统伟,杨银成[8](2017)在《转移性肝癌综合介入治疗效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综合介入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收治的转移性肝癌患者有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介入治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观察对比,发现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显效37例,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显效27例,总有效率为67.50%,统计学处理有显着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综合介入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比较显着,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还可以明显改善其预后。
徐兴明,滕红,谢英,赵张平,陈建勋[9](2015)在《放射介入联合微波消融在转移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采用放射性介入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疗效,生存率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择本院肿瘤外科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20例转移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予超声经皮MWA治疗,联合全身化疗;观察组采用放射介入肝动脉栓塞(TACE)化疗(给予丝裂霉素)治疗,并给予超声经皮MWA治疗;同时给予全身化疗,具体化疗方案与对照组相同。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周行彩超、CT或MRI评价消融效果。每3个月复查CT或MRI,比较两组的肿块3个月后的复发率。同时观察患者6个月3年的生存率。并且观察术后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消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观察组的肿块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的6个月、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1.7%、81.7%、61.7%、20.0%及85.0%、76.7%、53.3%、11.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到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放射介入联合MWA在转移性肝癌治疗,同时配合全身化疗,临床疗效较高,肿块复发率较低,提高患者6个月、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安全性高。
邱景贤[10](2015)在《乳腺癌肝转移TACE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妇女恶性肿瘤当中,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一种,在乳腺癌器官转移好发部位中肝脏位列第2.肝转移对乳腺癌的预后有重要影响。TACE是治疗肝脏肿瘤的重要手段,此种治疗方法在国内已有广泛开展。本研究旨在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乳腺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和价值,并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本研究对33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行TACE治疗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访其生存状况。对患者的年龄,绝经与否,乳腺原发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数目,同时有无肝外转移,转移瘤的数目、大小,肝转移时ALT水平,乳腺癌亚型是否为三阴性等一般临床特征,乳腺癌亚型是否为三阴性,无病生存期,TACE次数,转移后初次治疗方式等治疗相关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了解各项因素对乳腺癌肝转移患者TACE治疗后生存的影响。结果:1.33例行TACE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6个月;0.5年、1年、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8%、66.7%、51.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相关因素包括:肝转移时有无肝外转移、转移瘤的大小、肝转移时ALT、激素受体状态、三阴性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数,无病生存期;而年龄、月经状态、转移瘤数目则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治疗因素方面,TACE次数,转移后初次治疗方式与预后相关(P<0.05)。3.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为三阴性乳腺癌、无病生存期、肝动脉化疗栓塞次数与TACE治疗肝转移后的累积生存率明显相关(P<0.05),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对于未能手术切除的乳腺癌肝转移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时,肝动脉化疗栓塞是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其中三阴性乳腺癌、无病生存期、接受多次介入治疗是独立影响因素;其中接受多次介入治疗有助于增加疗效、提高生存率。
二、转移性肝癌的介入治疗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转移性肝癌的介入治疗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肝转移瘤患者TACE术后肝脏体积变化对肝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CT检查及肝功能评估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2)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肝肿瘤对肾脏功能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综述 |
2.1 微波消融发展背景 |
2.2 微波消融治疗的原理 |
2.3 微波消融在肝肿瘤治疗的临床应用 |
2.3.1 微波消融治疗小肝癌 |
2.3.2 微波消融治疗大肝癌 |
2.3.3 微波消融治疗肝转移癌 |
2.3.4 微波消融治疗肝脏良性肿瘤 |
2.4 微波消融治疗的并发症 |
2.5 微波消融的联合治疗 |
2.5.1 微波消融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
2.5.2 微波消融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术 |
2.5.3 微波消融联合手术切除 |
2.5.4 微波消融联合免疫治疗 |
2.5.5 微波消融联合靶向治疗 |
2.6 微波消融治疗的新技术 |
2.6.1 3D可视化技术 |
2.6.2 微波增敏剂 |
2.6.3 脂质体载体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仪器与方法 |
3.2.1 仪器 |
3.2.2 微波消融的过程 |
3.2.3 数据收集 |
3.3 统计学原理 |
第4章 结果 |
4.1 微波消融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探索性研究 |
4.1.1 纳入患者基本临床资料 |
4.1.2 微波消融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
4.1.3 微波消融术后严重并发症基本情况 |
4.1.4 微波消融术后严重并发症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 |
4.1.5 微波消融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
4.1.6 微波消融术后死亡率 |
4.2 微波消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探究性研究 |
4.2.1 纳入患者基本临床资料 |
4.2.2 微波消融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术前实验室指标分析 |
4.2.3 微波消融对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
4.2.4 不同指标对术后急性肾损伤预测价值分析 |
4.3 微波消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验证性研究 |
4.3.1 纳入患者基本临床资料 |
4.3.2 微波消融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术前实验室指标分析 |
4.3.3 微波消融术后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诊断价值的验证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TACE联合MWA方案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生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病例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PHC诊断标准 |
1.5 方法 |
1.6 观察指标 |
1.7 判定标准 |
1.8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癌标志物水平比较 |
2.4 肝癌标志物相关性分析 |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最大直径比较 |
2.6 两组患者术后存活情况比较 |
2.7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2.8 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
2.9 患者预后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 附图 |
4 讨论 |
4.1 背景 |
4.2 实验室检查 |
4.3 影像学检查 |
4.4 治疗 |
4.5 TACE联合MWA治疗LHC结果分析 |
4.6 本研究不足及改进方法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4)合并糖尿病对转移性肝癌介入治疗安全性及疗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排除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介入治疗情况分析 |
2.2 基本治疗情况对比 |
2.3 并发症情况比较 |
3 讨论 |
(5)转移性肝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与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精准明确肝转移肿瘤数目、大小和分布是个体化治疗方法选择的前提 |
2 各种治疗方法在转移性肝癌治疗中的作用 |
2.1 手术切除 |
2.2 局部消融治疗 |
2.3 肝动脉栓塞化疗 |
2.4 化疗 |
2.5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
2.6 放疗 |
2.7 免疫治疗 |
3 个体化联合治疗是转移性肝癌治疗的内在要求 |
4 结论 |
(6)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肝脓肿的危险因素和治疗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15例TACE术后并发肝脓肿患者的单因素分析 |
2.2 15例TACE术后并发肝脓肿患者的多因素分析 |
2.3 肝脓肿引流治疗结果 |
(7)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疗效分析及证候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西医对原发性肝癌的研究现状 |
1.1.1 不同分期肝癌治疗方案的选择 |
1.1.2 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 |
1.2 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应用 |
1.2.1 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原理 |
1.2.2 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技术的进展 |
1.3 中医对原发性肝癌的研究现状 |
1.3.1 古籍文献对肝癌病的认识 |
1.3.2 当代中医对肝癌病的认识 |
1.3.3 肝癌的中医药辨证治疗 |
1.4 中医药联合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研究现状 |
1.4.1 围介入期的证型 |
1.4.2 全身治疗 |
1.4.3 局部治疗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1.1 研究对象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2 治疗方法 |
2.2.1 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方法 |
2.2.2 中医药治疗 |
2.3 观察指标 |
2.3.1 生存期 |
2.3.2 生存率 |
2.3.3 肿瘤供血动脉血管形态 |
2.3.4 碘油的沉积情况 |
2.3.5 TACE前后证型变化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总体情况 |
3.2 单因素分析 |
3.2.1 各年龄组别的中位生存时间 |
3.2.2 各肿瘤大体分型组的中位生存时间 |
3.2.3 各AFP组的中位生存时间 |
3.2.4 门静脉癌栓组的中位生存时间 |
3.2.5 各治疗次数组的中位生存时间 |
3.2.6 各治疗方法组的中位生存时间 |
3.2.7 术前转移组的中位生存时间 |
3.2.8 肝功能分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 |
3.2.9 各栓塞剂组的中位生存时间 |
3.2.10 术后碘油沉积情况与栓塞剂的关系 |
3.3 多种预后因素分析 |
3.4 多次TACE后肿瘤血供变化的情况 |
3.4.1. 首次造影肿瘤血供情况 |
3.4.2. 侧支循环形成的情况 |
3.4.3. 侧支循环形成的发生率与TACE术次数的关系 |
3.5 TACE前后证型变化 |
3.6 典型病例 |
第四章 讨论 |
4.1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 |
4.2 介入治疗后生存时间的预后影响因素 |
4.2.1 门静脉癌栓与中位生存期的关系 |
4.2.2 肝功能Child分级与中位生存期的关系 |
4.3 介入术后肿瘤供血动脉的改变 |
4.4 栓塞剂的选择 |
4.5 TACE前后证型变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8)转移性肝癌综合介入治疗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观察疗效 |
1.4 疗效判定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
2.2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
2.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率情况 |
3 结论 |
(9)放射介入联合微波消融在转移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 |
1.2 病历选择 |
1.3 治疗方法 |
1.4 评定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肿块消融比较 |
2.2 临床疗效评价 |
2.3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10)乳腺癌肝转移TACE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
1. 资料 |
2.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 |
3.相关化验检查 |
4.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转移性肝癌的介入治疗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肝转移瘤患者TACE术后肝脏体积变化对肝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 黄虹,姜建威,吴清华,顾琛,卢佳庆,严俭.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1(09)
- [2]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肝肿瘤对肾脏功能影响[D]. 李杰. 吉林大学, 2021(01)
- [3]TACE联合MWA方案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生存分析[D]. 刘占伟.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8)
- [4]合并糖尿病对转移性肝癌介入治疗安全性及疗效的影响研究[J]. 潘洋. 糖尿病新世界, 2019(04)
- [5]转移性肝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与临床意义[J]. 秦建民.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8(29)
- [6]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肝脓肿的危险因素和治疗策略[J]. 施一翔,刘敬禹,江旭,刘航,杨继金. 海军医学杂志, 2018(05)
- [7]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疗效分析及证候观察[D]. 康婷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4)
- [8]转移性肝癌综合介入治疗效果观察[J]. 袁航,任统伟,杨银成.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7(06)
- [9]放射介入联合微波消融在转移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J]. 徐兴明,滕红,谢英,赵张平,陈建勋. 中国医药导刊, 2015(09)
- [10]乳腺癌肝转移TACE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D]. 邱景贤. 皖南医学院, 2015(06)
标签:肝癌论文; 肿瘤论文; 肝癌介入治疗论文; 化疗药物论文; 肝癌晚期治疗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