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2年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杜晓娟,魏锋,王冰,王淑红,马双成[1](2021)在《中药产业法律体系构建对中药高质量发展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我国已经开启了新时代中医药发展的新篇章,中药产业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中药产业的高速发展对法律法规的保障和监督作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本文通过对中药产业发展规模、发展特点和我国中药产业法律体系特征进行分析,探究中药产业法律体系如何助推中药高质量发展。
毛和荣[2](2021)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源流及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系统梳理,总结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地域特征、历史影响、历史地位及发展规律;通过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各历史发展阶段的梳理及传播学分析,以及中国-阿尔及利亚中医中心(中阿中医中心)建设过程回顾及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实践分析,揭示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历史规律,为构建“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体系提供有益参考,推动荆楚中医药文化更好“走出去”,为“一带一路”建设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方法1.通过查阅地方志、卫生志、文化志、医学史、学术论着、政策文件等文献资料,并通过实地考察蕲春、荆州、神农架等地,对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源流、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对外交流传播的历史及现状进行系统的梳理与考证。2.通过深度访谈荆楚中医药文化专家、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医疗援外项目负责人、医疗援外翻译、医生等,获取荆楚中医药文化发展、对外交流传播的第一手数据、信息,弥补纯文献资料的不足,为提出有针对性论点和建议提供参考。3.通过河南、江西、荆楚等地域性中医药文化的比较研究及荆楚本地各次区域中医药文化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的对比,归纳总结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地域特色、历史地位及发展规律,为地域性中医药文化发展与对外交流传播提供借鉴。4.通过中阿中医中心这个重要平台建设的过程回顾与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案例分析,透视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的历史规律,剖析“一带一路”战略与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逻辑关联。5.通过将预设的理论与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实践相结合,剖析相关理论对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实践的指导意义,为当下及未来中医药文化传播提供有益的思考。结果1.历史上,荆楚中医药文化经历了孕育发展期(远古时代-商朝)、发展定型期(西周-秦朝)、快速发展期(西汉-南北朝)、继承发展期(隋朝-元朝)、发展高峰期(明朝-清朝)、发展徘徊期(民国-解放前)、恢复发展期(解放后-20世纪末)、全面发展期(21世纪以来)。荆楚中医药文化在每个时期都产生了较重要的历史影响。2.历史上,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经历了孕育发展期(明朝以前)、黄金发展期(明清时期)、发展滞缓期(民国-改革开放前)、全面发展期(改革开放以来)。每个阶段都留有较明显的时代特征和传播学特征。3.“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了中阿中医中心的建设进程。中阿中医中心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但面临体制不畅、缺乏长远规划、存在潜在传播风险等现实困境。从传播学视角看,基于中阿中医中心的荆楚中医药文化传播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效果反馈与评价体系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4.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是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效果五大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五大要素又自成体系,构成了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完整体系。结论1.荆楚文化和传统中医药文化为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荆楚中医药文化反过来也为荆楚文化和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荆楚中医药文化呈现出较明显的地域特色,集中体现为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汇通南北、开拓创新、内涵丰富等特征,同时存在地域、科目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荆楚中医药文化的未来发展应对相关问题给予关切和处理,以推动荆楚中医药文化的良性和全面发展。2.历史上,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时代与科技的发展进步、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对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日益融入世界,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日益频繁。在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史上,李时珍中医药文化特别是《本草纲目》一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历史上,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以自发为主。随着文化软实力重要性的日益提高,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越来越紧密地与国家外交战略和国家利益结合在一起。3.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的历史证明,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效果不仅与文化自身的影响力有关,而且与国家的战略规划、政策支持,特别是中医药临床疗效等因素息息相关。4.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五大要素自成体系,五大要素体系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建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完整体系对推动荆楚中医药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的意义。5.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还取决于各级政府在相关事务上的顶层设计,取决于荆楚中医药文化自身内涵尤其是其普适价值的挖掘和现代话语体系的构建。另外,培养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提升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在中医药学、外语、跨文化交际、国际政治、当地法律、传播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亦显得尤为重要。
毛巧晖[3](2021)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俗节日的传承发展》文中研究说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俗节日经历了"标准化""规范化"到"庆典化"的开发,在"地方性"与"公共性"的交叠中,民俗节日作为一个"完整的""可生长"的文化整体,逐渐向着"遗产化""资源化"转化,为村落共同体的凝铸提供了生命经验与情感纽带,彰显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俗节日传承发展的现实境况为背景,从物质景观、活动行为与文化意义层面切入,探讨民俗节日的"新"与"变"、"传统"与"现代"等,寻求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共享的节日的最佳路径,激活村落文化,助推乡村的全面振兴。
曹琴,玄兆辉[4](2020)在《主要国家中医药发展特征及对我国医药创新发展的思考》文中认为以青蒿素等为代表的特效药物的发现,以及中医药在"非典"、艾滋病、白血病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重大疾病治疗方面的突出表现,彰显了中医药所蕴含的强大力量。文章总结了中医药在日本、韩国和欧美国家的发展概况,通过分析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加快推进我国中药产业创新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唐禄俊[5](2020)在《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研究》文中提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医药文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上至人们的精神世界,下至具体的药方器具。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是中医药文化的灵魂,对中医药人才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出发,对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展开了研究。“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研究”有以下几个要点: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内涵,古代中医的理想人格探索,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社会认知,中医医院的医院价值文化建设,践行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典范,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策略。第一章梳理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仁、和、精、诚”四字的内涵。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概括起来,“仁”的内涵是天道为仁、医为仁术、慈悯万物、医不嗜利,“和”是天人和合、人际和谐、身心和谐,调和疾病,“精”是医术之根,“诚”是医品之本。准确把握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意涵是践行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第一步。第二章讨论了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古代践行有密切关系的古代中医的理想人格。中医的理想人格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塑造的。古代医家的从医动机是多样的、复合的,可归纳为:口实之需、追名逐利、举业而医、传承家学、疗养君亲、保身逸志、格物致知、修德济世。古代中医的行医境界有三个等级,分别是理想之境、中上之境、不足之境。综合来看,古代中医的理想人格可谓“大医”“良医”“上医”,典型人物可推孙思邈。第三章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当代践行探讨。第一节以问卷调查研究的方式,了解公众对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认知情况。3732份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大众最认可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表述是“仁和精诚”,其次为“阴阳中和”和“医道自然”;大众最认可的三个中医药文化符号是依次是太极图、针灸铜人像、杏林;大众最喜欢三个中医药品牌符号依次为同仁堂、云南白药、九芝堂;公众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程度平均分是59.72分;虽然人们对中医药了解水平自我评分不高,但是对中医药的未来还是抱有很大希望,对中医药未来的信心评分的平均分是76.96分。第二节分析了践行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代表人物。“国医大师精神”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仁、和、精、诚”的最新诠释,此精神不仅是国医大师群体的个性精神,更是中医药行业的精神。以《人民日报》“走近国医大师”系列为基础,使用人格心理学研究以词汇学为基础的思想与方法,提出国医大师精神为涵盖了大家与我、人与我、我的三层次结构,最终提炼“国医大师精神”为仁爱承新、和善谦诚、严研静廉。中医药技术可有高下之别,精神却可人人秉持、代代承传。因此,弘扬“国医大师精神”对于中医药人塑造中医的完美人格,促进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内化于心,增加文化自信,改善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第三节是关于中医医院的医院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全国各级中医医疗机构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仁和精诚”的重要实践地。为了解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仁和精诚”在全国中医医院的践行现状,本文以网络调查的方式查询了 477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的门户网站,结果发现有54家医院将“仁、和、精、诚”四字直接作为院训或医院精神或医院价值观等,至少直接使用“仁、和、精、诚”一字的中医院比例达到了 82.22%。在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了几点思考:完善门户网站,突出医院精神文化;全方位把握“仁、和、精、诚”四个维度,精准定位;结合地域名医及其文化,打造区域特色。第四节是关于医院文化建设个案调查的思考。在中国传统视域中,“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符号。家庭不仅是全体家庭成员的情感所系,也是整个社会的最小细胞单位。现今中国,儒家“家”文化的实践地由传统家庭转向了组织文化,作用于组织的归属感、和谐人际关系等方面。以医院文化为例,儒家“家”文化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设新时代医院文化,打造中国特色的医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最后一章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策略讨论。此部分主要分析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践行的外部的政策和文化环境,提出了树立信仰,抑扬结合,众人拾柴,互利双赢、全媒体呈现的建议。总之,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融于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以人为承载,以时代为契机,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鹄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更多有志之士的加入。
庞震苗,覃仁安,陈珩,张婷,陈韵舒[6](2020)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成就与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医药产业在改革开放、科研平台和产业现代化、国际化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文章对此进行了系统回顾阐述,以从中探索、总结出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和重要启示,为中医药产业进一步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尚增辉[7](2020)在《欧盟植物药与我国中草药法律制度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草药在中国的发展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在古代就流传于周边各国。近现代中草药产业受到西方化学药品输入和历史因素的影响,一度受到极大打击,但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化学药品毒副作用的了解和天然植物药绿色健康的认知,植物药重新受到全世界人们的追捧,这也为我国中草药产业的发展迎来新的契机。需求的增长刺激了市场的繁荣,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2019年我国中草药贸易总额61.75亿美元,同比增长7.05%。其中,出口额为40.19亿美元,同比增长2.82%;进口额为21.55亿美元,同比增长15.93%,继续保持出口和进口双增长态势。(1)然而中国并没有获得相匹配的国际中草药市场地位,不仅出口的增长遇到了“瓶颈”,出口产品也主要集中在原材料等低端产业,沦为不少发达国家高价中草药的原料供应国。究其原因,固然一方面是因为有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国内采用了过高标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所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于中草药种植、资源保护、质量标准、知识产权保护、以及销售与治疗过程不良反应等全过程缺乏全面的法律调整及规制所造成。因此,必须完善中国的中草药法律制度,促进中草药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中草药质量水平,增强中草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让中国企业生产的中草药不断提高国际中草药市场份额,使中国完成从中草药大国向中草药强国的转变。这就是本文写作的初衷所在。植物药在欧洲的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欧洲许多国家都有关于植物药的规定。欧盟成立以来,陆续颁布了诸多植物药相关法令,渐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植物药法律体系。借助于这一法律体系,欧盟的植物药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在国际的影响力日益提高。此外,欧盟积极参与植物药相关国际组织的设立,如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国际药品认证合作组织(PIC/S)等,并在这些组织的构建过程中,借助欧盟完善的植物药相关法律制度和严谨科学的质量标准,参与到各项植物药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随着全球植物药市场的不断繁荣发展,欧盟和这些国际组织的影响力日益提高,这些国际组织的标准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借鉴和采用,欧盟标准渐渐成为国际通用标准。受此影响,欧盟植物药法律制度也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其立法内容往往被世界各国借鉴和学习。相对而言,我国中草药相关立法起步较晚,而且受限于本国国情,相关制度不够健全,中草药各项检测标准也难以与世界接轨,这导致我国中草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出口产品多处于原材料等低端产业,出口时也经常由于质量标准问题,被别国卡住脖子。就比如欧盟为了扶持本地植物药产业,制定了严格的植物药市场标准,导致我国中草药对欧盟出口和中草药企业在欧盟的投资都受到严重打击。鉴于欧盟对中国中草药出口的重要性,故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中国应当抓住机遇直面挑战,与欧盟加强合作交流,借鉴其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我国的中草药法律制度,促进中草药产业升级,对接植物药国际标准,提高中草药的国际竞争力。此外,我国应充分发挥中草药深厚的文化底蕴优势,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东风,文化先行,提高中医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以医带药,为中草药产业的蓬勃发展打下根基,使我国完成从中草药大国到中草药强国的转变。
李琳[8](2020)在《基于中国知网的中医药文化文献计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兴起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近年来,党和国家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高度重视发展中医药事业,将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发展置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层面。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也紧随时代潮流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关注中医药文化研究。由于中医药文化研究的范围广、时间跨度大,对中医药文化的整体发展态势和研究内容很难把控,而且从当前中医药文化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鲜少有研究者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本文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以1989—2018年我国中医药文化领域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献计量学及信息可视化技术,从发文量、基金论文分布、文献类型、作者分析、引文分析和热点主题分布方面对中医药文化主题论文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三十年来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论文数量虽未连续递增但整体呈增长趋势,说明学者对中医药文化的研究越来越重视。(2)在1989—2018年中医药文化主题论文中,获得国家、省市、院级各类基金论文资助的有415篇,占论文总数的7.5%,整体来看国家社科基金论文数量正在呈稳步增长趋势。(3)中医药文化主题论文大多发表在中医药行业期刊,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生的开始关注中医药文化,并将其作为学位论文研究。(4)中医药文化研究的主力军是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首的中医类高校,发文地区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分布较不均匀。从发文作者来看,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学者多为哲学社会科学者,41—60岁之间的教授或副教授是中医药文化研究领域的主力军。(5)近三十年来,中医药文化文献的引文数量不断上升,引文类型以期刊论文为主,其次是图书专着。同时论文的水平和影响力也在逐渐提高,相关论文的被引频率达到59%,中医药的文化发展与传播、中医翻译、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是高被引论文的主要研究主题。(6)1989—1998年中医药文化研究的热点主题概括为中医药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现代化;1999—2008年中医药文化研究的热点主题总体概括为中医教育、中医翻译和中医药文化产业;2009—2018年中医药文化研究的热点主题主要集中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国际传播和中医药文化传播方式。三十年来,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多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中医临床专业人才涉足较少;中医药文化还局限在中医药行业内部,其他学科对中医药文化的涉猎不多;中医药文化研究内容比较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研究范式。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建议;(1)中医药文化研究要关注临床、走近临床,从中医药临床中发现中医药文化问题。(2)加强中医药文化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厘清中医药文化内涵与外延,正确处理好中医药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与中医药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3)中医药文化发展要联合多学科力量,打造高水平研究团队,同时加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建设和人才培养。
陈滢滢,李学盈,郭健炜,胡延滨[9](2020)在《新中国成立70年中医药医疗政策变迁及对策思考》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医药给予了深切关怀和大力支持,赋予了中医药医疗工作新的使命和要求,使中医药医疗事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新中国70年为背景,梳理中医药医疗政策的变迁,分析中医药在财政投入、医疗服务资源、诊疗服务能力、医疗费用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时代提高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的对策,以期推动中医药医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况勇[10](2019)在《雅安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中药作为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在“健康中国”战略与国家支持中医药行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下,中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雅安市作为中国中药材栽培历史悠久的城市之一,近年来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药材的产量呈不断增长趋势,以药材生产、中药制药、研发为主的中药产业化体系也逐渐健全,中药材产业化发展为雅安市经济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雅安市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整体速度远远落后于整个健康产业的发展速度,产业信息不通畅,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企业缺乏核心的竞争力,中药材的产业链较短,产品具有一定的替代性,这些因素都制约着雅安市中药材的产业化发展。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通过收集2010-2017年中药材行业发展的数据,对对雅安市中药材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雅安市在自然环境、品牌、技术研发实力、产业链等方面具有优势;在中药材栽培技术、种植结构、销售渠道、生产产业化等方面存在问题;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人们对健康保健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政府对中医药行业的支持为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产业融合度低等对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威胁。根据SWOT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促进雅安市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SO策略、WO策略、ST策略、WT策略。(1)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扩大中药材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提升现有药材品种的知名度,提高产品附加值;(2)改善种植结构,保证产品质量,完善现有的中药材生产经营标准,提高现有产业化的水平;(3)完善商贸流通体系,建立完善中药材产业链,提高市场竞争力水平;(4)完善产品质量检验标准、产业保障机制、交易市场体系,加大对骨干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产业融合度。
二、2002年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2年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产业法律体系构建对中药高质量发展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中药产业发展规模与特点 |
(一) 中药产业发展规模 |
(二) 中药产业发展特点 |
1.中药产业稳步增长,但产业规模普遍偏小 |
2.中药产业发展具备一定基础,但研发创新能力仍不足 |
3.国家对中药产业的资金扶持加大,但融资仍然是企业发展面临的难题 |
4.产业配套不断完善,但服务能力仍然薄弱 |
5.标准意识不断加强,但中药产业标准化建设仍需推动 |
6.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但高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短缺 |
二、我国中药产业法律体系特征 |
(一)中药产业法律法规逐步健全 |
1.法律体系层级不断完善 |
2.中药产业链全面覆盖 |
(二)中药产业法制建设加速 |
三、中药产业法律体系助推中药高质量发展 |
(一)全面推进符合地域特色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条例制/修订 |
(二)推进新时代少数民族中药产业蓬勃发展 |
(三)符合中药特点的审评审批体系逐步健全 |
(四)中医药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
(五)推进中药监管体系现代化,助力中药质量安全 |
(2)“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绪论 |
1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
1.1 选题缘起 |
1.1.1 中医药文化的当代价值凸显 |
1.1.2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受到各方重视 |
1.1.3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
1.1.4 地域性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助推“一带一路”倡议 |
1.2 研究意义 |
1.2.1 有助于推动地域性中医药文化的深入研究 |
1.2.2 有助于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 |
1.2.3 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 |
2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
2.1 研究对象 |
2.2 概念界定 |
2.2.1 荆楚文化 |
2.2.2 中医药文化 |
2.2.3 荆楚中医药文化 |
2.2.4 “一带一路” |
2.2.5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 |
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思路 |
3.2 研究方法 |
4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
4.1 研究内容 |
4.2 基本框架 |
5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
5.1 研究重点 |
5.2 研究难点 |
5.3 创新之处 |
第二部分 荆楚中医药文化发展历史与发展特征 |
1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源流 |
2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阶段与历史影响 |
2.1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孕育发展期与历史影响 |
2.1.1 孕育发展期(远古-商朝) |
2.1.2 本阶段历史影响 |
2.2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定型期与历史影响 |
2.2.1 发展定型期(西周-秦朝) |
2.2.2 本阶段历史影响 |
2.3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快速发展期与历史影响 |
2.3.1 快速发展期(西汉-南北朝) |
2.3.2 本阶段历史影响 |
2.4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继承发展期与历史影响 |
2.4.1 继承发展期(隋朝-元朝) |
2.4.2 本阶段历史影响 |
2.5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高峰期与历史影响 |
2.5.1 发展高峰期(明朝-清朝) |
2.5.2 本阶段历史影响 |
2.6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徘徊期与历史影响 |
2.6.1 发展徘徊期(1912 年-1949 年) |
2.6.2 本阶段历史影响 |
2.7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恢复发展期与历史影响 |
2.7.1 恢复发展期(1949 年-20 世纪末) |
2.7.2 本阶段历史影响 |
2.8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全面发展期与历史影响 |
2.8.1 全面发展期(21 世纪以来) |
2.8.2 本阶段历史影响 |
3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特征与发展规律 |
3.1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特征 |
3.2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规律 |
4 本章小结 |
第三部分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理论基础 |
1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论 |
1.1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论的提出 |
1.2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论渊源 |
1.3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内涵要义 |
1.4 中医药文化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中的作用 |
2 文化对外传播理论 |
2.1 文化对外传播的内涵要义 |
2.2 文化对外传播的时代价值 |
2.3 文化对外传播与“一带一路” |
2.4 文化对外传播理论与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 |
第四部分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历史与启示 |
1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历史发展阶段与传播学分析 |
1.1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孕育发展期与传播学分析 |
1.1.1 孕育发展期(明朝以前) |
1.1.2 本阶段传播学分析 |
1.2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黄金发展期与传播学分析 |
1.2.1 黄金发展期(明清时期) |
1.2.2 本阶段传播学分析 |
1.3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发展滞缓期与传播学分析 |
1.3.1 发展滞缓期(1912 年-1978 年) |
1.3.2 本阶段传播学分析 |
1.4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全面发展期与传播学分析 |
1.4.1 全面发展期(1978 年以来) |
1.4.2 本阶段传播学分析 |
2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经验启示 |
3 本章小结 |
第五部分 案例分析:中阿中医中心与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 |
1 中阿中医中心建立背景 |
1.1 历史基础 |
1.1.1 中医药医疗实践基础 |
1.1.2 中医药文化传播基础 |
1.2 现实因素 |
1.2.1 阿尔及利亚人民不断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 |
1.2.2 中医药作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 |
2 中阿中医中心建设概况 |
2.1 建设过程 |
2.2 建设模式 |
2.3 建设成效 |
2.4 建设困境 |
3 基于中阿中医中心的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实践分析 |
3.1 传播主体分析 |
3.2 传播内容分析 |
3.3 传播媒介分析 |
3.4 传播受众分析 |
3.5 传播效果分析 |
4 基于中阿中医中心的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反思 |
5 本章小结 |
第六部分 构建“一带一路”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体系 |
1 “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时代意义 |
1.1 坚定荆楚中医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彰显荆楚中医药文化独特魅力 |
1.2 增强荆楚中医药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
1.3 服务“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助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 |
2 构建“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对策建议 |
2.1 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与“一带一路”建设有机对接 |
2.2 推动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挖掘荆楚中医药文化的普适价值 |
2.3 增强多元传播要素的协同效应,构建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体系 |
3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荆楚中医药文化发展大事记 |
附录三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大事记 |
附录四 专家官员访谈录 |
4-1 温长路教授访谈录(节选) |
4-2 吕文亮教授访谈录(节选) |
4-3 巴元明教授访谈录(节选) |
4-4 周仲瑜教授访谈录(节选) |
4-5 胡峰队长访谈录(节选) |
4-6 王莎主任电话访谈录(节选) |
4-7 胡海涛老师访谈录(节选) |
附录五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参编(译)着作 |
致谢 |
(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俗节日的传承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地方性与公共性:民俗节日的“变”与“新” |
二、资源化与遗产化:民俗节日的“传统”与“现代” |
三、新型民俗节日与村落共同体的凝铸 |
(4)主要国家中医药发展特征及对我国医药创新发展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药在日本、韩国和欧美国家的发展 |
1.1 日本:纳入医保体系,推出高品质制剂 |
1.2 韩国:立法保护传统医学,打造国家品牌 |
1.3 美国:中医药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植物药第一进口国 |
1.4 德国:植物药研发与应用的国际典范 |
1.5 英国:中医药在欧洲传播与发展的中心 |
1.6 法国:发展历史最悠久,软医学研究方兴未艾 |
2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2.1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 |
2.1.1 中药产业已具备良好发展基础 |
2.1.2 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已初具规模 |
2.1.3 中医药发展理念与方向已获广泛认同 |
2.2 我国中医药发展面临的不足和挑战 |
2.2.1 从自身发展角度看,中医药顶层设计规划滞后 |
2.2.2 从国内外比较看,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不足 |
2.2.3 从自主创新的长远目标看,中药产业科技创新原创优势仍不够突出 |
3 政策建议 |
(5)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内涵 |
1.1 医心“仁” |
1.1.1 天道为仁 |
1.1.2 医为仁术 |
1.1.3 慈悯万物 |
1.1.4 医不嗜利 |
1.2 医道“和” |
1.2.1 人天和合 |
1.2.2 人际和谐 |
1.2.3 形神合一 |
1.2.4 调和疾病 |
1.3 医术“精” |
1.4 医品“诚” |
2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古代践行 |
2.1 习医动机 |
2.1.1 口实之需 |
2.1.2 追名逐利 |
2.1.3 举余而医 |
2.1.4 传承家学 |
2.1.5 疗养君亲 |
2.1.6 保身逸志 |
2.1.7 格物致知 |
2.1.8 修德济世 |
2.2 行医境界 |
2.2.1 理想之境 |
2.2.2 中上之境 |
2.2.3 不足之境 |
2.3 “大医”理想人格 |
2.3.1 特色辨析 |
2.3.2 现代启示 |
3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当代践行 |
3.1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社会认知 |
3.1.1 对象与方法 |
3.1.2 结果分析 |
3.1.3 讨论 |
3.2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典范 |
3.2.1 “国医大师精神”的提出 |
3.2.2 “国医大师精神”的提炼 |
3.2.3“国医大师精神”评析 |
3.2.4 “国医大师精神”的当代价值 |
3.3 中医医院的医院价值文化建设调查 |
3.3.1 对象与方法 |
3.3.2 结果分析 |
3.3.3 讨论 |
3.3.4 问题与思考 |
3.4 儒家“家”文化视角下的医院文化建设反思 |
3.4.1 传统儒家“家”本观念 |
3.4.2 新儒家“家”文化 |
3.4.3 和谐医院文化建设 |
3.4.4 医院“家”文化建设实例 |
4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策略 |
4.1 环境分析 |
4.1.1 政策环境 |
4.1.2 文化环境 |
4.2 策略分析 |
4.2.1 树立信仰 |
4.2.2 抑扬结合 |
4.2.3 众人拾柴 |
4.2.4 互利双赢 |
4.2.5 全媒体呈现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6)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成就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新中国成立70年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成就 |
1.1 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
1.2 中医药科研平台和临床研究发展完善 |
1.3 中医药研究成果丰硕亮点纷呈 |
1.4 中医药现代化、标准化和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 |
1.5 中药产事业的创新发展 |
2 新中国成立70年中医药产业发展经验启示 |
2.1 坚持中药生产资源保护工程 |
2.2 坚持中药材产业现代化发展 |
2.3 坚持对中药行业实施监管工作 |
2.4 坚持中医药特色推进中药新药研发和审评 |
2.5 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中医药良性发展 |
2.6 坚持改革开放为中药产业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
3 结语 |
(7)欧盟植物药与我国中草药法律制度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基础概念介绍 |
一、欧盟植物药与我国中草药概念辨析 |
(一)欧盟植物药的定义 |
(二)我国中草药的定义 |
二、欧盟植物药与我国中草药的法律渊源 |
(一)欧盟植物药法律制度的法律渊源 |
(二)我国中草药法律制度的法律渊源 |
第二章 生产者应当承担起不良反应责任 |
一、欧盟植物药不良反应制度的内容与争议 |
二、我国中草药不良反应制度存在的问题 |
(一)监管体系从生产到上市存在疏漏 |
(二)生产机构未能承担不良反应报告申报义务 |
(三)不良反应受害者赔偿制度缺失 |
三、欧盟植物药不良反应制度对我国的参考意义 |
(一)欧盟制度的先进性与缺陷 |
(二)对我国的借鉴 |
四、如何完善我国中草药不良反应制度 |
第三章 中草药资源保护应当两条腿走路 |
一、欧盟保护植物药资源的努力 |
二、中草药资源保护法律缺失,人工培育技术不成熟 |
三、欧盟战略为我国提供的经验与教训 |
(一)欧盟战略的经验与教训 |
(二)我国从中得到的启示 |
四、中草药资源保护应当立法保护与人工培育相结合 |
第四章 中草药知识产权需要特殊保护 |
一、德国知识产权制度对植物药的特殊保护 |
二、中草药知识产权制度的不足之处 |
三、德国植物药知识产权制度 |
(一)德国植物药知识产权制度的优越性 |
(二)对中国的借鉴作用 |
四、我国应当对中草药进行特殊的知识产权保护 |
第五章 中草药质量标准应当更新 |
一、《欧洲药典》中的植物药质量标准 |
二、中草药质量标准难以满足国内与国际需求 |
三、《欧洲药典》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一)《欧洲药典》的优点与缺陷 |
(二)中国从中获得的借鉴 |
四、中草药质量标准更新路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着作类 |
期刊类 |
学术论文类 |
网络资源类 |
致谢 |
(8)基于中国知网的中医药文化文献计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理论意义 |
1.1.3 实际应用价值 |
1.2 文献综述 |
1.2.1 中医药文化领域研究现状 |
1.2.2 文献计量学在我国的发展 |
1.2.3 文献计量学在中医药文化领域的应用 |
1.3 数据来源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法 |
1.4.2 文献计量学分析法 |
1.4.3 信息可视化分析 |
1.4.4 综合归纳法 |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基本概况分析 |
2.1 年度发文量分析 |
2.2 基金论文分布 |
2.3 文献类型构成 |
2.3.1 期刊文献分布 |
2.3.2 硕博论文分布 |
第三章 发文机构和作者分析 |
3.1 发文机构分布 |
3.2 机构地区分布 |
3.3 核心作者发文量分析 |
3.4 核心作者年龄分布 |
3.5 核心作者学历和职称分布 |
第四章 引文分析 |
4.1 引文量的分析 |
4.2 论文被引频次分析 |
4.3 高被引论文分析 |
4.4 引文类型分析 |
第五章 热点主题分布 |
5.1 数据的统计和处理 |
5.2 起步期高频关键词可视化分析 |
5.3 活跃期高频关键词分布 |
5.4 上升期高频关键词主题分布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新中国成立70年中医药医疗政策变迁及对策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新中国成立70年中医药医疗政策变迁 |
1.1 探索建立期(1949-1977) |
1.2 调整恢复期(1978-1991年) |
1.3 巩固发展期(1992-2011年) |
1.4 改革完善期(2012年至今) |
2 中医药医疗事业的全面发展 |
2.1 医疗卫生机构财政投入持续加大 |
2.2 医疗服务资源翻番 |
2.2.1 医疗卫生机构情况不同年份中医医院数与全国医院数的统计情况,见表2。 |
2.2.2 医疗机构床位数中医类医疗机构床位数和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统计,见表5。 |
2.2.3 中医药人才队伍情况中医药卫生技术人员数与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数统计,见表7。 |
2.3 诊疗服务能力显着增强 |
2.4 医疗费用价格优势明显 |
3 新时代发展中医药医疗事业的对策建议 |
3.1 顶层与基层协调 |
3.2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 |
3.3 中医与西医协调 |
3.4 继承与创新协调 |
3.5 治理模式与激励机制的协调 |
(10)雅安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目标、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思路 |
1.4.3 研究内容 |
1.4.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中药材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
2.1 国内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 |
2.1.1 中药材产业化概述 |
2.1.2 国内中药材分类分布情况 |
2.1.3 我国中药材种植业发展历程 |
2.2 雅安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
2.2.1 雅安市区位条件 |
2.2.2 雅安市中药材种植现状 |
2.2.3 雅安市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状况 |
第三章 中药材的行业环境分析 |
3.1 政策环境分析 |
3.2 经济环境分析 |
3.3 社会环境分析 |
3.4 技术环境分析 |
第四章 雅安市中药材市场竞争力分析 |
4.1 雅安市中药材的竞争优势分析 |
4.2 雅安市中药材的竞争劣势分析 |
4.3 雅安市中药材发展存在的机遇 |
4.4 雅安市中药材发展面临的挑战 |
4.5 SWOT总结 |
第五章 雅安中药材产业化对策研究 |
5.1 SO策略 |
5.2 WO策略 |
5.3 ST策略 |
5.4 WT策略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2002年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产业法律体系构建对中药高质量发展作用研究[J]. 杜晓娟,魏锋,王冰,王淑红,马双成.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1(10)
- [2]“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研究[D]. 毛和荣.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俗节日的传承发展[J]. 毛巧晖.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02)
- [4]主要国家中医药发展特征及对我国医药创新发展的思考[J]. 曹琴,玄兆辉. 全球科技经济了望, 2020(07)
- [5]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研究[D]. 唐禄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成就与启示[J]. 庞震苗,覃仁安,陈珩,张婷,陈韵舒.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0(07)
- [7]欧盟植物药与我国中草药法律制度对比研究[D]. 尚增辉.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8)
- [8]基于中国知网的中医药文化文献计量研究[D]. 李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9]新中国成立70年中医药医疗政策变迁及对策思考[J]. 陈滢滢,李学盈,郭健炜,胡延滨. 亚太传统医药, 2020(03)
- [10]雅安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况勇.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