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的修养怎么样?(论文文献综述)
赖锡三,任博克,莫加南,杨阳露,李志桓[1](2021)在《《老子》“损有余补不足”的“天均永续”之道》文中研究说明赖锡三(台湾中山大学中文系):各位朋友,大家好!这个活动,首先要感谢中山大学的莫加南老师,我们两人共同执行一项标杆计划,想通过中山大学搭起一个共生的平台。要特别感谢"汉学研究中心",这两年将会跟我们密切合作。这个在线会议,共有十个场次的导读与对谈活动,每个场次各有特色。大约一个半月,每周都有两场研读与对话活动。
邹广胜[2](2021)在《魏晋南北朝文论书论关系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以魏晋南北朝文论与书论的关系为研究课题,当然,有些问题文论中讨论得多些,有些问题书论中讨论得更为深入,但都以文论书论中共同关注、共同存在的问题为轴心与线索展开讨论与论述,同时也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在中国文论史与中国书论史上产生的影响。本论文的基本内容如下:绪论作为开篇,讨论本选题的价值及意义、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主要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并阐明各章节之间的关系。第一章为“魏晋文论与书论之关联”,讨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包括文学家、文论家、书法家、书论家他们共同面临的人生际遇,共通的审美趣味,艺术家的多才多能,艺术的觉醒与人的觉醒,艺术的独立性与人的独立性等问题,以及艺成而下、德成而上的儒家观念对文学、文学家与书法、书法家之地位的影响。第二章为“文论与书论之差异”,探讨图像与语言作为不同的媒介对书法与文学审美特质的不同意义,如陆机的《文赋》与《平复帖》,曹植的《洛神赋》与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兰亭》的文学性与书法性等所表现出的不同之美等问题。第三章为“魏晋风度与魏晋书韵”,讨论魏晋文论与书论中的不同审美风格及文风与书风中共同存在的风格与个性问题等,如错彩镂金与出水芙蓉,妍媚与质朴,它们都是魏晋文学书法追求个性的具体表现,如《典论·论文》中所说虽父兄不能移子弟。至于二王妍媚的风格与钟繇质朴的风格、儒家刚健质朴与道家自然飘逸的审美原则等两种不同的审美风格都同样贯穿于中国古代书法与文学的批评之中。第四章为“魏晋南北朝文论与书论中的观物取象”,主要讨论文学与书法的道法自然,模拟自然,以自然物象及人体之美来说明文学及书法之美的问题,特别是人体中的骨、肉、筋、肤、神气等。第五章为“魏晋南北朝人品及文品与书品的同一性及矛盾性”,也就是文如其人与书如其人的问题,文品与人品之争、艺术与人格及道德之争贯穿于中国古代文论与书论。在中国古代文论及书论发展史上,古典风格与浪漫风格、儒家的美善合一与中庸原则,鉴赏判断与价值判断等都贯穿于中国古代书法与文学的评论与鉴赏之中,坚持经典与变易的结合正是《文心雕龙·通变》中的基本原则,也是贯穿中国古代书论、文论始终的核心问题。
孙潇越[3](2021)在《学习机会公平视角下小学课堂提问的调查研究 ——以Q市S小学数学课堂为例》文中指出瑞典教育家胡森把教育公平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稳步持续的推进和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普及,对于教育公平的关注点已经从宏观层面关注入学权利和机会的起点公平向微观层面的教育过程公平发生转变。学习作为教育过程中核心事件,学习机会公平能否实现及其实现程度对于教育过程公平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课堂是教育过程公平的主要发生场所,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和课堂互动的主要形式,从学习机会公平的视角对课堂提问进行研究对于实现教育过程公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论文以Q市S小学的数学课堂为例,从学习机会公平的理论视角出发,以雅各布在新机会平等理论中提出的程序公平、背景公平、风险公平作为本论文分析学习机会公平视角下课堂提问的三个维度。采用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借助预先设计的课堂观察量表对3位数学教师在任课班级中的24节课进行了细致的课堂观察。通过问卷调查了330名小学生对课堂提问的切身感受,并对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访谈,更加全面的了解学习机会公平视角下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定量和定性两方面的分析,全面的分析学习机会公平视角下课堂提问的现状。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和分析,发现在学习机会公平视角下课堂提问存在很多问题。教师在课堂提问中的各个方面都受到学生性格、性别、座次、班级角色、学业成就、家境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呈现不公平性。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一是教师对学习机会公平认识不清,缺乏公平提问的专业素养:包括教师对学习机会公平的认知不足,公平提问意识淡薄;教师专业素养滞后,公平提问的能力不足;教师师德修养有待提升,提问存在功利主义倾向;二是学生发展水平各异,缺乏维权意识:包括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给教师公平提问增加难度;学生缺乏维权意识,导致教师的提问行为缺少监督;三是学校条件的限制,缺少实现学习机会公平的环境:包括班级规模过大,教师有限的精力难以兼顾全体学生;评价机制不完善,教师对学习机会公平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师培训形式化,忽视教师公平理念的培训。对此,本研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和建议:在教师层面:厘清公平理念,提高学习机会公平意识;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专业素养;淡化功利之心,强化育人意识。在学生层面:克服自身局限,主动争取学习机会;树立维权意识,坚决维护学习机会公平。在学校层面:班级规模小班化,学习空间灵活化;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纳入公平提问的指标;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公平理念。
李若兰[4](2021)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教学引导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6年部编本语文教材投入使用,语文教材重新回到“一纲一本”。语文作为国家课程,应兼顾如下几项重大任务:第一,对基础教育的儿童进行语文学科特性的意识形态教育;第二,进行汉语言文字的教育;第三,进行文学艺术鉴赏、语言运用的教育和语言艺术的审美教育;第四,进行《课标》所规定的语文知识、语文技能的教育;第五,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语文课程如何在教学中完成上述任务?只有在教材的编排体系中形成对教学具有引导作用的助读系统,才能使教师不约而同地完成国家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本文主要对部编本初中7-9年级语文教材(共6册)进行研究和分析,试图发现教材中助读系统对教学的引导作用。分为四个部分展开论述:论文绪论部分。首先,阐明了本论文的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其次,梳理了国内有关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研究现状;第三,对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作简单介绍;而后梳理了部编本教材的编写理念、理论依据;最后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一章,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教学引导功能进行分析。其中,第一节对教材整体框架进行了分析,以及提出了其对教学的引导功能。第二节分析课程要素在单元中的编排序列对教学的引导功能。第三节则分析单元对应选文这一层级,以具体选文为例进行论述,先分析单元导语、预习部分与课后习题,再分析其教学引导功能。从而使三节的分析形成自上而下的层级,具有内部逻辑性。第二章,对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教学引导功能在教学中的运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下文研究分析提供数据支撑。第一节为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第二节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教学引导功能的使用进行分析。第三章,提出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教学引导功能的使用策略。从根据教材整体框架,作出三年的教学规划;根据课程要素与单元对应关系,作出学期教学计划;根据单元导语与课文,完成单元教学目标与内容合理分配;根据具体课文助读系统,完成篇目教学设计几方面提出具体实施策略。由于部编本语文教材投入使用仅有几年的时间,对本套教材的研究仍存在大量空白,而其中对教学引导价值的研究所见不多。本文将试图梳理助读系统的教学引导功能,形成从教学规划、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再到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方法采用逐层推进的教学引导功能分析,以期对笔者今后的教学带来帮助,以及对一线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微薄的参考。
焦妍[5](2021)在《《发展汉语·综合教程》话题设置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汉语国际教育领域对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已取得诸多成果,却少有对《发展汉语·综合教程》全六册教材话题方面的综合性分析。综合课在留学生汉语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且《发展汉语·综合教程》是由众多学者齐力打造的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最为频繁、广泛的系列教材之一。而话题在对外汉语课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思想文化的载体,是课文内容的核心。本论文希望能为使用者快速了解《发展汉语·综合教程》话题内容提供文献支持,帮助各类教学者和学习者更加高效地使用此教材。同时,也希望能为其他汉语国际教育范围内综合课教材提供参考作用。本文以克拉申输入理论假说、语用能力相关理论、《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和《HSK考试大纲》内的话题部分为理论依据,以《发展汉语·综合教程》的话题设置情况为研究对象,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在相应章节进行详细探讨。本论文正文部分为五章。其中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包含研究背景和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文献综述四部分内容;第二章则从二语习得理论中的克拉申输入假说、情感过滤假说和语用能力出发,结合上述两本大纲来对教材话题设置的理论支持进行说明与整合;第三章在归纳与分析六册教材全部课文话题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类处理,并进行功能分析;第四章在二、三章的基础上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问卷和访谈工作,得出准确数据和基本方向,最后得出关于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基本原则的执行度;第五章在前面所有章节的基础上分别从教师、学生和教材编纂者的角度对教材话题使用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后为结论部分,总结本次研究结果,反思本论文不足之处。
王中艳[6](2021)在《3-6岁幼儿家庭品德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家庭是一个人成长与生活的摇篮,家庭教育在个体早期发展中至关重要,而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与灵魂,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教育重任。在品德教育上,人们都十分肯定学校教育的作用,有时会小视甚至忽视家庭对于品德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对个体道德品质的培养产生着助益,但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别,家庭品德教育,重在提升人的道德品行修养与精神信仰,有着自身独有的特性。我国的家庭教育有着十分悠久且丰富的历史,这些历史中仍有着我们当今可以继承和发扬的优秀内容。现今家长多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很多时候忽视了幼儿的品德教育,致使幼儿的品德观念和品德行为出现了偏差,我们应呼吁广大家长对品德教育引起注意,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从而提升家庭品德教育的质量。本研究将家庭作为品德研究的阵地,将3-6岁幼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在访谈的基础上形成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庭品德教育的现状,对人口学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根据访谈内容分析影响家庭品德教育的因素,得出如下结论:(1)3-6岁幼儿家庭品德教育问卷由五个维度构成,分别为情感教育、爱国教育、品格教育、礼仪教育、规则教育;且3-6岁幼儿家庭品德教育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2)3-6岁幼儿在家庭品德教育的总分及五个维度上的得分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表现较为理想。(3)3-6岁幼儿的性别与是否独生在家庭品德教育上不存在显着差异,3-6岁幼儿父母学历的高低、不同家庭月收入、不同家庭结构等人口学变量对家庭品德教育的个别维度存在显着影响。(4)影响3-6岁幼儿家庭品德教育的因素主要有父母教育理念,父母榜样作用,隔代教育等内部因素和幼儿园教育,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如下建议:(1)树立正确教育理念,培育幼儿良好德行。(2)提高自身品德修养,做到言传身教。(3)父亲提高家庭教育参与度,彰显独特作用。(4)统一家庭成员教育理念,营造良好家庭氛围。(5)集结家园共育力量,共同提升儿童品德。
李秀香[7](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是指富有亲和力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进行活动型学科课程时,利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境,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设计,使思想政治教学表现出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突出培养四大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高中生成长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本文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现状的分析,了解到随着党和国家的重视,强调加强思想政治课的亲和力,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但调查发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没有呈现积极趋势。基于此,本文将进一步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其成为深受学生欢迎、受益终身的课程。首先,科学界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等相关内涵;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的构成要素,教学亲和力是由教师的亲和力、教学内容的亲和力、教学方法的亲和力和教学环境的亲和力组成,为论文写作奠定理论基础。其次,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发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虽整体向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自身吸引力不够、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不强等;基于以上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不足的原因。最后,针对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出现的种种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解决路径: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的提升落在实处。综上所述,本文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的视角出发,分析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解决路径。
宋研[8](2021)在《课外阅读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研究》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课外阅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论是我们国家还是其他国家的母语教育,课外阅读的指导和研究从古至今都得到很大的重视。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了四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其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第一点。2020年4月22日,《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首次亮相,这个目录是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研制并发布的,其中为初中生推荐了100种阅读书目,可见课外阅读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对学生学好语文课程来讲,语文素养是基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讲,语文素养更是基础。所以,语文素养的提升离不开语文学习,更离不开课外阅读。全文除了绪论和结语外,共分四章。第一章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理论依据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教育学方面关于阅读的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生观与学习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教育学方面古代与近代学者提出的阅读理论等,是本文研究与写作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课外阅读对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的意义课外阅读对初中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表现在很多方面,如丰富语言积累、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审美趣味、促进文化传承及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等,进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提升,实现素养与成绩双得。第三章课外阅读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现状的问卷调查及分析通过对六盘水市两所中学的419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发现在初中生课外阅读中存在良好阅读习惯尚未形成、阅读类型相对集中、阅读时间比较随意、选择阅读材料随意等方面的问题。在课外阅读提升语文素养中存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表达与创造美的意识不够、背诵经典的习惯尚未形成等方面问题。上述问题有多方面成因,主要体现在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学习压力增大、教师指导不力、家长督促不够、同学之间的影响、网络媒体与文化交流的影响等。第四章课外阅读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的策略探究基于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结合相关文献以及教学实践,为了更好地促进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开展,提升语文素养,建议采取如下策略:指向语言,助力语言素养的提升;立足思维,助力思维能力的发展;聚焦审美,在悄然浸润中滋养审美;品味文化,在日积月累中积淀文化;多方合力促进课外阅读,综合提升语文素养。
黄晓宇[9](2021)在《内蒙古地区高校硕士研究生党员党性修养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党员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接班人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开拓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调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党的建设需要高素质的青年党员队伍,硕士研究生党员是高校学生群体中的高水平人才,他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先锋力量。硕士研究生党员的党性修养直接影响着党的事业的发展。因此,对高校硕士研究生党员的党性修养进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硕士研究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为研究视角,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内蒙古地区部分高校硕士研究生党员的理论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纪律修养和作风修养等党性修养的五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硕士研究生党员党性修养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理论知识欠缺、政治觉悟不高、道德素养不强、纪律意识淡薄等问题。针对硕士研究生党员党性修养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存在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从硕士研究生导师党员、高校党支部、硕士研究生党员自身三个维度提出了加强硕士研究生党员党性修养的对策:第一,提高导师党员对党性修养教育工作的参与度;第二,建立一支高质量的研究生党支部书记队伍;第三,健全完善党员党性修养教育的保障机制;第四,运用内蒙古红色文化资源,发掘党员党性修养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第五,增强党员自我教育意识,提高党员学习主动性。
刘乐廷[10](2021)在《呼和浩特市初中生体育素养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初中生体育素养现状,分析体育素养的三个维度7个指标与总体体育素养的水平,探索呼和浩特市初中生体育素养的影响因素,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为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学校、土默特左旗民族中学的初一、初二、初三在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学生体育素养调查问卷》,对初中生体育素养(体育认知、体育行为和体质与技能)进行了现场问卷调查,问卷共64题,问卷总分206分,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水平总分100分,合计体育素养总分为306分,换算成百分制进行分析。采用SPSS for Window 25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各学段间、民族间的体育素养得分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性别与学校间的体育素养得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显着性水平确定为P<0.05。结果:1.呼和浩特市初中生体育素养平均得分为70.65分,根据评价标准判定体育素养等级为C,及格率为92.4%。2.呼和浩特市初中生体育素养中体育意识得分最高(80.15分),体育知识得分最低(46.44分),得分高低依次为:体育意识>体育道德>锻炼习惯、运动技能>运动参与>体质水平>体育知识。3.体质水平、年级、家长职业、家长收入、家长学历、家长对学生身体锻炼的态度、学校举办体育竞赛的次数、学生对学校体育课的评价是影响初中生体育素养的主要因素(P<0.05)。其中,体质水平因素占82.9%。体育素养得分比较结果为:(1)初三年级学生(73.3分)高于其他各年级(F=42.71,P<O.O1);(2)家长学历是研究生及以上学生(72.1分)的高于其他学生(F=6.00,P<0.01);(3)家长收入在6001元以上学生(73.2分)高于其他学生(F=5.60,P<0.01);(4)家长职业是个体、私营的学生(71.5分)的高于其他学生(F=2.56,P<0.05);家长十分关心身体锻炼的学生(72.1分)的高于其他学生(F=5.60,P<0.01);学校举办运动会次数为4次的学生(72.6分)高于其他学生(F=3.26,P<0.05);对体育课评价为差的学生(72.3分)高于其他学生(F=2.46,P<0.01)。结论:1.呼和浩特市初中生总体体育素养水平等级为C,及格率为92.4%。2.体育素养水平高低依次为体育意识>体育道德>锻炼习惯、运动技能>运动参与>体质水平>体育知识。3.体质水平、年级、家长的学历、家长的职业、家庭的收入、家长对孩子身体锻炼的态度、学校的体育竞赛能力、学校体育课的质量、学校举办运动会的次数是体育素养的影响因素;体质水平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建议:在体育教学中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循序渐进进行体育素养教育;重视性别及家长收入等差异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影响;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素质和学生体质水平,促进呼和浩特市初中生体育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你的修养怎么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你的修养怎么样?(论文提纲范文)
(2)魏晋南北朝文论书论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价值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三、主要内容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魏晋南北朝文论与书论之关联 |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时代与文化语境 |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文论与书论中的美 |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文论与书论中的道德 |
第二章:魏晋南北朝文论与书论之差异 |
第一节:文学与书法之地位 |
第二节:文学之美与书法之美 |
第三节:艺术品的兼美与偏于一美 |
第三章:魏晋风度与魏晋书韵 |
第一节:魏晋风度 |
第二节:魏晋书韵 |
第三节:风格与个性 |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文论与书论中的观物取象 |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文论中的“文贵形似” |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书论中的“书者如也” |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书论中的“肥瘦”问题 |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人品及文品与书品的同一性及矛盾性 |
第一节:文如其人 |
第二节:书如其人 |
第三节:尽善尽美与羲献之异同 |
余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3)学习机会公平视角下小学课堂提问的调查研究 ——以Q市S小学数学课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由 |
1.学习机会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必然追求 |
2.课堂提问是重要的学习机会 |
3.课堂提问中学习机会公平的缺失 |
(二)文献综述 |
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3.研究述评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五)研究思路 |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1.课堂提问 |
2.学习机会公平 |
(二)理论基础 |
1.新机会公平理论 |
2.教师期望理论 |
3.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二、学习机会公平视角下小学课堂提问的调查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1.学校简介 |
2.本研究具体研究对象和内容 |
(三)研究工具 |
1.课堂观察法的研究工具 |
2.问卷调查法的研究工具 |
3.访谈法的研究工具 |
三、学习机会公平视角下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 |
(一)程序公平在课堂提问中的实现情况 |
1.课堂提问过程中对学生表达观点自由的尊重情况 |
2.课堂提问过程中对学生思考权利的维护情况 |
(二)背景公平在课堂提问中的实现情况 |
1.教师提问不同学业成就学生问题难度的适切性情况 |
2.教师提问不同班级角色学生问题类型的多样性情况 |
3.教师提问不同性格学生问题类型的多样性情况 |
(三)风险公平在课堂提问中的实现情况 |
1.课后询问中对学生学习结果风险的调控情况 |
2.教师反馈中对学生答题结果带来风险的限制情况 |
四、学习机会公平视角下小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教师对学习机会公平认识不清,缺乏公平提问的专业素养 |
1.教师对学习机会公平的认知不足,公平提问的意识淡薄 |
2.教师专业素养滞后,公平提问的能力不足 |
3.教师师德修养有待提升,提问存在功利主义倾向 |
(二)学生发展水平各异,缺乏维权意识 |
1.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给教师公平提问增加难度 |
2.学生缺乏维权意识,导致教师的提问行为缺少监督 |
(三)学校环境的限制,缺少实现学习机会公平的条件 |
1.班级规模过大,教师有限的精力难以兼顾全体学生 |
2.评价机制不完善,教师对学习机会公平重视程度不足 |
3.教师培训形式化,忽视对教师公平理念的培训 |
五、学习机会公平视角下小学课堂提问的优化策略 |
(一)教师是实现学习机会公平的课堂提问的关键 |
1.厘清公平理念,提高学习机会公平意识 |
2.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专业素养 |
3.淡化功利之心,强化育人意识 |
(二)学生是实现学习机会公平的课堂提问的落脚点 |
1.克服自身局限,主动争取学习机会 |
2.树立维权意识,坚决维护学习机会公平 |
(三)学校环境是实现学习机会公平的课堂提问的保障 |
1.班级规模小班化,学习空间灵活化 |
2.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纳入提问公平的指标 |
3.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公平理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课堂观察记录表 |
附录二 小学课堂提问研究调查问卷(学生用) |
附录三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四 学生访谈提纲 |
致谢 |
(4)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教学引导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四、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及理论依据 |
五、概念界定 |
第一章 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教学引导功能分析 |
第一节 教材整体框架建构对教学的引导 |
第二节 课程要素在单元中的排列序列分布情况对教学的引导 |
第三节 单元导语与预习(阅读)提示、课后习题对教学的引导 |
第二章 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教学引导功能在教学中的运用现状调查 |
第一节 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
第二节 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教学引导功能使用分析 |
第三章 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教学引导功能使用策略 |
第一节 根据教材整体框架,作出三年教学规划 |
第二节 根据课程要素与单元关系,作出学期教学计划 |
第三节 根据单元导语与课文,完成单元教学目标与内容分配 |
第四节 根据具体课文助读系统,完成篇目教学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
(5)《发展汉语·综合教程》话题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缘由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缘由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文献综述 |
1.4.1 有关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现状 |
1.4.2 有关《发展汉语》系列教材的研究现状 |
1.4.3 关于学科内教材话题设置的相关研究 |
第2章 教材话题选择与设置的理论依据 |
2.1 二语习得与教材话题设置 |
2.1.1 克拉申输入理论假说与教材话题设置 |
2.1.2 语用能力与教材话题设置 |
2.2 课程考试大纲与教材话题设置 |
2.2.1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话题建议 |
2.2.2 《HSK考试大纲》之话题大纲 |
2.3 本章总结 |
第3章 《发展汉语·综合教程》话题设置情况 |
3.1 《发展汉语·综合教程》话题概述 |
3.1.1 《发展汉语·初级综合》话题归纳与分析 |
3.1.2 《发展汉语·中级综合》话题归纳与分析 |
3.1.3 《发展汉语·高级综合》话题归纳与分析 |
3.2 《发展汉语·综合教程》话题分类 |
3.2.1 话题的内容分类 |
3.2.2 话题来源分类 |
3.2.3 话题延伸程度分类 |
3.3 《发展汉语·综合教程》话题功能 |
3.3.1 沟通交流功能 |
3.3.2 获取知识功能 |
3.3.3 社会交往功能 |
3.3.4 自我修养功能 |
3.3.5 能力建设功能 |
3.4 本章总结 |
第4章 《发展汉语·综合教程》话题调查分析 |
4.1 关于学习者教材评价与使用情况的相关调查 |
4.1.1 调查对象及方法 |
4.1.2 调查问卷内容设计 |
4.1.3 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
4.2 关于教师使用情况的访谈 |
4.2.1 访谈对象 |
4.2.2 访谈记录整理 |
4.2.3 访谈结论分析 |
4.3 问卷和访谈显示结果与教材话题设置原则的参照分析 |
4.3.1 科学性 |
4.3.2 趣味性 |
4.3.3 针对性 |
4.3.4 实用性 |
4.4 本章总结 |
第5章 《发展汉语·综合教程》话题设置的启示及使用建议 |
5.1 对教师使用教材进行话题教学的优化建议 |
5.1.1 话题内容之于话题教学的建议 |
5.1.2 话题功能之于话题教学的建议 |
5.2 关于学生话题学习的优化建议 |
5.3 对后续对外汉语教材话题编写的启示 |
5.4 本章总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对于《发展汉语·初级综合》话题设置评价的调查问卷 |
附录 B 对于《发展汉语·中级综合》话题设置评价的调查问卷 |
附录 C 对于《发展汉语·高级综合》话题设置评价的调查问卷 |
附录 D 关于《发展汉语·综合教程》课文话题的教师访谈纲要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6)3-6岁幼儿家庭品德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加强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 |
(二)幼儿时期是品德教育的关键时期 |
(三)家庭是儿童早期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一)品德 |
(二)品德教育 |
(三)家庭品德教育 |
四、文献综述 |
(一)家庭品德教育的价值研究 |
(二)家庭品德教育的现状研究 |
(三)家庭品德教育的影响因素研究 |
(四)已有研究述评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与内容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二、研究假设 |
三、研究对象 |
(一)访谈调查对象 |
(二)问卷调查对象 |
四、研究方法 |
(一)访谈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五、研究程序 |
六、数据处理 |
第三章 3-6 岁幼儿家庭品德教育的现状调查 |
一、3-6 岁幼儿家庭品德教育调查问卷的信效度检验结果 |
(一)项目分析 |
(二)3-6 岁幼儿家庭品德教育预测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
(三)3-6 岁幼儿家庭品德教育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
(四)3-6 岁幼儿家庭品德教育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二、3-6 岁幼儿家庭品德教育的一般状况 |
三、3-6 岁幼儿家庭品德教育的人口学差异状况 |
(一)不同性别的3-6 岁幼儿在家庭品德教育上的差异 |
(二)是否独生的3-6 岁幼儿在家庭品德教育上的差异 |
(三)不同父母学历的3-6 岁幼儿在家庭品德教育上的差异 |
(四)不同月收入的3-6 岁幼儿家庭在家庭品德教育上的差异 |
(五)不同家庭结构的3-6 岁幼儿在家庭品德教育上的差异 |
四、讨论分析 |
(一)问卷的有效性分析 |
(二)3-6 岁幼儿家庭品德教育总体状况分析 |
(三)3-6 岁幼儿家庭品德教育人口学差异分析 |
第四章 3-6 岁幼儿家庭品德教育的影响因素 |
一、内部因素 |
(一)父母教育观念 |
(二)父母榜样作用 |
(三)隔代教育 |
二、外部因素 |
(一)幼儿园教育 |
(二)社会环境 |
第五章 结论及教育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教育建议 |
(一)树立正确教育理念,培育幼儿良好德行 |
(二)提高自身品德修养,做到言传身教 |
(三)父亲提高家庭教育参与度,彰显独特作用 |
(四)统一家庭成员教育理念,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
(五)集结家园共育力量,共同提升儿童品德 |
三、研究创新与不足 |
(一)研究创新 |
(二)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幼儿家长访谈提纲 |
附录二:3-6 岁幼儿家庭品德教育预问卷 |
附录三:3-6 岁幼儿家庭品德教育正式问卷 |
致谢 |
(7)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论文创新点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及提升意义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内涵 |
1.亲和力 |
2.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
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的构成要素 |
1.教师的亲和力 |
2.教学内容的亲和力 |
3.教学方法的亲和力 |
4.教学环境的亲和力 |
(三)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的重要意义 |
1.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的重要性 |
2.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的必要性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调查基本情况 |
1.调查学校 |
2.调查对象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存在的问题 |
1.部分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亲和力需要加强 |
2.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亲和力需要提高 |
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亲和力有待改进 |
4.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环境亲和力有待优化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教师因素 |
2.历史因素 |
3.制度因素 |
4.环境因素 |
三、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的路径 |
(一)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思想政治教师亲和力 |
1.重视理论修养,提升专业能力 |
2.加强师德修养,提升人格感染力 |
3.灵活运用教学语言,提升话语吸引力 |
(二)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内容的亲和力 |
1.关注社会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
2.关注高中生发展,增强教学内容的可行性 |
3.与时俱进,提升教学内容的时代性 |
(三)转变教学方法,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亲和力 |
1.掌握提问艺术,增强教学互动性 |
2.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选择教学方法 |
3.运用多媒体创新教学方法 |
(四)优化教学环境,增强思想政治教学亲和力 |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课堂环境的亲和力 |
2.重视校园环境,增强校园环境的亲和力 |
3.重视社会环境,提升社会环境的亲和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8)课外阅读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理论依据 |
(一)相关概念辨析 |
1.阅读与课外阅读 |
2.素养与语文素养 |
(二)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
3.教育学方面关于阅读的理论 |
二、课外阅读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的意义 |
(一)丰富积累,提升思维与表达能力 |
1.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运用与表达能力 |
2.发展思维能力,促进语文能力的提升 |
(二)获取知识,培养文学审美趣味 |
1.获取丰富知识,实现素养与成绩双得 |
2.培养文学审美趣味,提高审美情趣 |
(三)提高修养,增强文化自信 |
1.提高思想修养,形成健全人格 |
2.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传承 |
三、“课外阅读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现状”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调查 |
1.学生基本信息 |
2.初中生课外阅读基本情况 |
3.课外阅读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的表现 |
(二)调查问卷的整理与分析 |
1.客观题调查现状成因分析 |
2.主观题调查现状成因分析 |
四、课外阅读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的策略探究 |
(一)指向语言,助力语言素养的提升 |
1.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促进语言积累 |
2.开展阅读分享活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
(二)立足思维,助力思维品质的提升 |
1.敢于提出质疑,矛盾分析中锻炼思维能力 |
2.学会比较阅读,思考探究中发展思维能力 |
3.开展专题阅读,整合概括中促进思维能力 |
4.运用图示方法,循序渐进中提升思维能力 |
(三)聚焦审美,在悄然浸润中滋养审美 |
1.品析感悟,培养鉴赏能力 |
2.朗诵诗歌,培养审美情趣 |
3.读后练笔,进行审美创造 |
(四)品味文化,在日积月累中积淀文化 |
1.开展背诵会,丰富文化积累 |
2.丰富阅读形式,鼓励文化传承 |
(五)多方合力促进课外阅读,综合提升语文素养 |
1.对教师的要求 |
2.对父母的要求 |
3.对学校的要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课外阅读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现状调查问卷 |
致谢 |
(9)内蒙古地区高校硕士研究生党员党性修养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一、党性修养理论概述 |
(一)党性的概念 |
(二)党性修养的概念及内容 |
1.党性修养的概念 |
2.党性修养的内容 |
(三)党性修养理论基础 |
1.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党性修养的论述 |
2.列宁关于党性修养的论述 |
3.毛泽东关于党性修养的论述 |
4.刘少奇关于党性修养的论述 |
5.邓小平关于党性修养的论述 |
6.江泽民关于党性修养的论述 |
7.胡锦涛关于党性修养的论述 |
8.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的论述 |
(四)硕士研究生党员的特殊性及加强其党性修养的必要性 |
1.硕士研究生党员的特殊性 |
2.加强硕士研究生党员党性修养的必要性 |
二、内蒙古地区高校硕士研究生党员党性修养现状分析 |
(一)调查基本情况 |
(二)调查现状分析 |
1.理论修养现状 |
2.政治修养现状 |
3.道德修养现状 |
4.纪律修养现状 |
5.作风修养现状 |
三、硕士研究生党员党性修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硕士研究生党员党性修养存在的问题 |
1.部分党员理论知识有待深化 |
2.部分党员政治觉悟有待提高 |
3.部分党员道德素养有待加强 |
4.部分党员纪律意识有待增强 |
5.部分党员作风修养有待提升 |
(二)硕士研究生党员党性修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党性修养教育客观环境不够优化 |
2.党性修养教育者队伍不够充实 |
3.党员自我教育意识淡薄 |
四、提高硕士研究生党员党性修养的对策 |
(一)提高导师党员对党性修养教育工作的参与度 |
1.建立导师党员培训机制,增强研究生党建师资力量 |
2.建立导师党员领导小组,搭建指导平台 |
3.增强师生互动,建立导师党员与学生党员交流论坛 |
(二)建立一支高质量的研究生党支部书记队伍 |
1.建立奖惩考核制度,提高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工作的积极性 |
2.开展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技能评比竞赛,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 |
(三)健全完善党员党性修养教育的保障机制 |
1.建立健全学习考核评价机制 |
2.完善密切联系群众机制 |
3.完善监督约束机制 |
(四)运用内蒙古红色文化资源,发掘党性修养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
1.增添党支部红色党日活动学习内容 |
2.丰富党支部红色文化实践教育活动 |
3.创建党支部红色网络学习平台 |
(五)增强党员自我教育意识,提高党员学习主动性 |
1.增强理论武装,坚定政治信仰 |
2.做到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自我约束 |
3.增强道德定力,提升道德品格 |
4.积极参加实践,增强实践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硕士研究生党员党性修养现状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
(10)呼和浩特市初中生体育素养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文献综述 |
1.2.1 体育素养相关的概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内容 |
2.3 调查问卷 |
2.3.1 调查时间 |
2.3.2 问卷的设计与检验 |
2.3.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2.3.4 问卷的评价标准 |
2.4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调查对象的社会学特征 |
3.2 呼和浩特市初中生体育素养现状的分析 |
3.2.1 呼和浩特市初中生体育素养现状 |
3.2.2 体育素养7 个维度的比较 |
3.2.3 体育素养与社会人口学特征的分析 |
3.3 不同属性之间的体育认知比较 |
3.3.1 不同属性间体育知识的比较 |
3.3.2 不同属性间体育意识的比较 |
3.4 不同属性间体质与技能的比较 |
3.4.1 不同属性间体质水平的比较 |
3.4.2 不同属性间运动技能的比较 |
3.5 不同属性间体育行为的比较 |
3.5.1 不同属性间运动参与的比较 |
3.5.2 不同属性间体育道德的比较 |
3.5.3 不同属性间锻炼习惯的比较 |
3.6 呼和浩特市初中生体育素养影响因素分析 |
3.6.1 家长学历 |
3.6.2 家长职业 |
3.6.3 家长的收入 |
3.6.4 家长的态度 |
3.6.5 家长参加体育锻炼的频数 |
3.6.6 学校的场地器材 |
3.6.7 学校的竞赛能力 |
3.6.8 学校体育课评价 |
3.6.9 学校举办运动会的次数 |
3.6.10 了解体育运动信息的渠道 |
3.7 体育素养影响因素的最优回归分析 |
4 讨论 |
4.1 呼和浩特市初中生体育素养的基本情况 |
4.2 体育素养影响因素的分析 |
4.2.1 性别 |
4.2.2 年级 |
4.2.3 民族 |
4.2.4 城乡 |
4.2.5 家庭方面 |
4.2.6 学校方面 |
4.2.7 体质水平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目录 |
四、你的修养怎么样?(论文参考文献)
- [1]《老子》“损有余补不足”的“天均永续”之道[J]. 赖锡三,任博克,莫加南,杨阳露,李志桓.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1(11)
- [2]魏晋南北朝文论书论关系研究[D]. 邹广胜.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3]学习机会公平视角下小学课堂提问的调查研究 ——以Q市S小学数学课堂为例[D]. 孙潇越.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4]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教学引导功能研究[D]. 李若兰.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5]《发展汉语·综合教程》话题设置研究[D]. 焦妍. 沈阳大学, 2021(09)
- [6]3-6岁幼儿家庭品德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王中艳.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7]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亲和力提升研究[D]. 李秀香.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8]课外阅读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研究[D]. 宋研.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9]内蒙古地区高校硕士研究生党员党性修养现状与对策研究[D]. 黄晓宇.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10]呼和浩特市初中生体育素养影响因素的研究[D]. 刘乐廷.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标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党性修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