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性炭与树脂在阿希金矿堆浸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赖声伟[1](2019)在《新世纪新疆选矿厂现状和生产工艺的发展》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新世纪新疆选矿厂现状和生产工艺的发展。
闫晓慧,李桂春,孟齐[2](2019)在《金矿中提金技术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从金矿中提取金的主要方法,包括重选法、浮选法、化学-水冶法和非氰浸出法,同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对其基本原理、工艺特点、经济成本和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并总结各种方法提取金的优点与不足之处,为不断改善和提高黄金选矿技术水平起指导作用。
梁远琴[3](2019)在《元阳褐铁矿型金银矿无氰浸出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褐铁矿型金银矿是近四十年来已探明的一种新类型的表生金矿床,属于贵金属共伴生铁资源,铁品位平均在30%50%左右,伴生的金银品位低,大多呈微细粒吸附或包裹于褐铁矿中以致难以选别,国内很多铁矿选矿厂由于技术、经济各方面因素,难以实现该类矿石中伴生元素综合回收,造成资源的浪费。本论文以元阳褐铁矿型金银矿为研究对象,对我国褐铁矿型金银矿的金银铁资源综合利用有一定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原矿氧化率较高,氧化物主要占矿石的86.6%左右,主要存在矿物为褐铁矿、针铁矿、赤铁矿、白云母、白云石、方解石和石英。原矿中具有回收价值的元素是金、银、铁,其中铁品位为49.75%,金品位为1.7g/t,银品位103 g/t。金主要以类质同象或吸附的形式存在于褐铁矿和脉石矿物中,其次以自然元素和独立矿物的形式存在;银主要以辉银矿的形式存在;铁主要以褐铁矿和赤铁矿的形式存在。重选、浮选、重浮联合的物理选矿方式难以有效回收原矿中的金银,也难以解决铁精矿中贵金属金、银的严重夹带问题,为此采用湿法浸出联合磁选回收原矿中的金银、铁。对比考察了硫脲法、水氯化法、新型环保浸金剂及硫代硫酸钠四种非氰浸出体系,根据原矿中金银的浸出情况,试验选定铜-氨-硫代硫酸钠浸出法作为金银浸出技术方案。“铜-氨-硫代硫酸钠”浸出体系经过条件优化,最终得到的最佳浸出条件为:磨矿细度为-200目占90.10%,矿浆液固比为3:1,硫酸铜用量为20kg/t,硫酸铵用量为40kg/t,初始pH通过氨水溶液调到10,硫代硫酸钠用量为100kg/t,浸出时间分别为6h,搅拌速度400r/min。在最佳浸出条件下,第一段浸出金的浸出率可达87.05%,银的浸出率可达72.65%。经过充分文献查阅以及试验验证,进一步证实了浸出过程产生的Cu2S是银浸出率不能提高的原因,氯化铁的氧化作用可以溶解浸出渣表面的Cu2S。氯化铁用量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氯化铁用量为30g/t时,可以使原矿中的银在第二段浸出后总浸出率提升至91.60%。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提出了“硫代硫酸钠浸出-氯化铁表面氧化处理-硫代硫酸钠浸出-高梯度强磁选”提取褐铁矿型金银矿中金、银、铁的选冶联合工艺流程,即在细磨条件下,采用硫代硫酸钠浸出对矿石中的金银提取,在源头上减少铁精矿中的金银夹带,然后用氯化铁对一段浸出渣单独表面处理,再经过二段浸出提高银总浸出率,最后用高梯度强磁选回收二段浸出渣中的弱磁性矿物。最终获得了金的总浸出率为87.65%、银的总浸出率为91.63%,铁精矿的铁品位为60.63%,铁回收率为73.10%的试验指标。实现了褐铁矿型金银矿高效清洁回收利用。
周衍波,代淑娟,朱巨建[4](2016)在《氰化提金工艺现状及非氰提金工艺的应用前景》文中指出简要说明了氰化提金工艺中炭浆法、炭浸法、树脂法和堆浸法的特点,分析了非氰提金工艺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现状,比较了硫脲法、硫代硫酸盐法、多硫化物法、石硫合剂法、氯化法、溴化法的优缺点,在硫代硫酸盐法、多硫化物法和石硫合剂法中起主要作用的物质主要是多硫化物和硫代硫酸盐;氯化法和溴化法反应过程相似,在溶液中与金主要形成[AuX4]-(X代表卤族元素)。此外,指出了它们研究的应用前景。
宋宝旭[5](2016)在《难选金银铁氧化矿粗磨—分类磁选—分组提取金银的选冶理论与工艺》文中提出金银铁一直是国家战略经济储备的主体,广泛应用于珠宝首饰、建筑及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中。坐落于云南大理鹤庆县的北衙金矿,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贵金属共伴生氧化矿,一直以来,矿山采用“细磨-氰化浸出金银-磁选铁”的工艺流程回收金银铁。为了提高金浸出率,解决银铁回收率低的问题,本论文对北衙金银铁氧化矿进行了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对缓解国内金银铁资源的短缺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含Au为1.91g/t,含Ag为41.20g/t,含Fe为35.17%,属伴生银的低品位金铁共生矿。矿石含Cu为0.40%,主要为与铁结合氧化铜,但仍含有少量以孔雀石为主的自由氧化铜。矿石含Pb为1.18%,主要为铅铁矾及结合铅,当前条件下难以利用。矿石含Mn为1.76%,主要为铅硬锰矿和硬锰矿。根据粒度组成结果,矿石中-0.01mm粒级累积产率高达18.07%,属高泥类矿石,而根据各矿物的粒度分布结果,矿石中金银嵌布粒度最细,褐铁矿/锰矿物嵌布粒度居中,磁铁矿/磁赤铁矿嵌布粒度最粗。根据金的赋存状态,重点对氰化浸出过程中矿泥的劫金行为和铜的溶解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采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公式对矿泥的吸附行为过程进行了分析,根据计算的相关系数可知,次生矿泥中过磨的褐铁矿和白云石更易吸附已溶金。通过铜溶解氰化钠理论耗量计算公式的推导可知,铜的溶解主要与游离氰根离子浓度有关,在游离氰根离子浓度小于1g/L时,铜基本不溶解,此时金浸出率也可在0.8g/L左右达到较高水平,因此控制游离氰根离子浓度在0.8-1.0g/L的范围内可实现金的选择性浸出。银的元素特征X射线面扫描结果表明,北衙矿石中银主要赋存于锰矿物中,必须破坏锰矿物的晶体结构,才能获得较好的银浸出指标。基于此,本论文对锰的预先浸出机理进行了分析。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锰浸出需在矿浆pH值小于3.62的强酸性环境下进行,并需要添加还原剂来降低矿浆电位至1.2295V以下。选择铁粉做还原剂,在常温条件下,反应正向进行程度高,还原反应过程较为彻底,并推断出总反应方程式为:3MnO2+6H2S04+2Fe=Fe2(SO4)3+3MnS04+6H20.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锰预先浸出过程服从内扩散控制动力学方程,属于固体膜内扩散步骤控制,并推导出整个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为:1-2ε/3-(1-ε)2/3=0.12171K0r0-2C10.13227C20.13727t。此外,对银与金的氰化浸出吸附行为也进行了分析,根据电化学分析结果,金浸出速度大于银,而根据动力学分析结果,氧浓度的高低又是决定金溶解速度快慢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本论文采用两种常见的过氧化物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助浸剂BY-2,比常规助浸剂表现出了更强的释放氧能力,可提高金的溶解速度,为银的浸出创造时间。而对于已浸出的金银,活性炭对金银的共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先发生金银自由吸附,后由于银吸附活性比金低,再发生金取代吸附银,这是导致银吸附率低的主要原因。铁的磁选行为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原矿磨矿细度的增加,磁铁矿/磁赤铁矿和褐铁矿/锰矿物中的微细粒级含量增加明显,矿物回收率也呈逐步降低趋势,由此证明北衙矿山采用的细磨工艺是导致铁总回收率低的根本原因。此外,其它主要矿物在铁磁选过程中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富集特征,孔雀石由于与褐铁矿嵌布关系密切的原因,在较粗的磨矿细度下也在弱磁性矿物中富集,白云石则在任何磨矿细度下,均在非磁性矿物中富集。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论文对北衙实际矿石进行了选冶小型试验研究,并创新性地提出了“粗磨-分类磁选-分组提取金银”的资源综合利用新思路,即在粗磨条件下,对矿石进行强磁性矿物、弱磁性矿物和非磁性矿物的分类,在源头上减少次生矿泥和铁难选粒级的生成,然后针对各分组产品的矿石性质,消除影响金银浸出的不利因素,分别确定了“强磁性矿物再磨-氰化浸出金银;弱磁性矿物还原酸浸锰铜-强化氰化浸出金银-磁选铁;非磁性矿物强化氰化浸出金银”的工艺流程,最终获得了金浸出率为93.05%、银浸出率为74.34%、铁总回收率为70.86%的小型试验指标,实现了金银铁资源的综合利用。工业化应用首先在不改变选厂“先金银后铁”流程结构的前提下,对原生产流程进行了局部优化,生产应用结果表明,获得了金浸出率为93.09%、银浸出率为36.91%,铁总回收率为51.30%的生产指标。对于选冶小型试验研发的新工艺流程,工业化应用面临着分组产品在浸出作业前是否沉降困难和含氰根矿浆由碱入酸的调浆过程是否安全两大难题,基于此,本论文分别进行了磁选分组产品的沉降试验和含氰根矿浆由碱入酸的调浆试验。最终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确定了新工艺的工业试验建议流程。
李红球[6](2015)在《某高硫金精矿选冶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黄金矿物资源不断被开发利用,天然黄金矿物资源不断减少,而含金二次资源的加工利用,不仅可以满足人类社会的发展对黄金资源的需求,同时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某高硫含金精矿原料中金、硫品位分别为11.80 g/t和30.53%,由金的物相分析结果可知,硫化物包裹金60.82%,对原矿直接进行氰化金的浸出率较低,如直接氰化处理生产成本较高,经济上不合理。本课题经过系统的试验研究,对该金精矿采用再选工艺,获得高质量的金精矿和硫精矿,再对金精矿进行氰化浸出金。本课题根据该高硫金精矿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分别进行全浮选工艺流程和重-浮联合工艺流程进行探索试验,最终确定采用全浮选工艺流程,即采用磨矿细度-0.074 mm占78-80%的全浮选选矿工艺富集金、硫的选矿工艺,获得金精矿产率为7.21%,金品位为129.69g/t,金回收率为88.63%;硫精矿产率为62.34%,其金、硫品位分别为1.80 g/t和47.99%,金、硫选矿回收率分别为10.62%和91.90%。对浮选金精矿进行氰化浸出试验,试验获得的最佳条件为:再磨细度-0.044 mm占95%,矿浆浓度33%,石灰用量8000 g/t,碱预浸30分钟,氰化物用量12000 g/t,浸出时间24 h,金浸出率可以达到96.39%。金、硫的选冶总回收率分别为85.43%和91.90%,选冶效果比较理想。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金精矿再磨-浮选富集金硫-浮选金精矿氰化提金选冶工艺,能有效打开硫化物及部分脉石对金的包裹,减少氰化浸出和焙烧成本。本课题通过大量的试验,最终获得该高硫金精矿综合回收的最有效、最经济的回收方案,实现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王婵[7](2014)在《新疆阿希金矿地下水污染评价及防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疆矿产资源丰富,黄金是新疆重要矿产之一,其中南疆阿希金矿是新疆最大的金矿。近年来,阿希金矿大规模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该矿山的采、选、冶等所产生的废石、地表溶水、地下渗透水、尾矿(砂)、氧化以及分解所产生的废水等携带大量重金属元素进入地表水或者地下水,从而对周围的环境和生物体产生影响。因此,加强对地下水污染评价和防治,对保护矿山地下水环境,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在收集矿区环境背景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现场调查、室内水质分析实验和定量数学模型分区评价预测的方法,对该矿进行了地下水污染评价及防治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⑴通过矿区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环境污染源调查,采矿、选矿、冶炼、尾矿库等工艺环节分析,得出矿区污染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固体污染源,尾矿库中的含氰化物废渣——滤饼和尾矿;液体污染源,环保库中含氰化物的废水,污染成分为氨氮和氰化物。⑵通过对矿区地下水污染源、污染特点和污染途径的分析,确定了氨氮、砷、氰化物、铜、铅、镉、锌为评价指标,分别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阿希金矿地下水污染进行了评价,确定了矿区地下水污染程度为Ⅴ级;通过分析比较,得出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更加符合实际;结合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矿区地下水污染原因,主要是氨氮、氰化物严重超标。⑶根据各个监测点的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编制了阿希金矿地下水质量评价图;以地下水质量评价图为依据,矿山污水的来源和种类,进行了阿希金矿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分为非污染防治区、一般污染防治区、重点污染防治区。⑷在重点污染防治区,采用解析法进行了尾矿库对地下水环境的预测,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尾渣库废水渗漏发生时间的延续,同一距离处地层中氰化物和As的含量在增加,污染物影响的范围也在增加;在同一时间内,随着距离由近及远,地层中氰化物和As的含量表现出由高及低的规律,进而提出了监控措施。
杨磊[8](2014)在《新疆黄金资源开发现状及其选冶技术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新疆自治区黄金资源开发现状的描述,以矿物加工和冶炼工艺以及综合利用技术与应用为主线,针对性的展开黄金选冶技术的探讨,以期对我区黄金资源企业在技术应用上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黄怀国,张卿,林鸿汉[9](2013)在《难选冶金矿提取工艺工业应用现状》文中研究表明详细综述了难选冶金矿提取工艺在国内外的工业应用情况,对主流工艺的关键工艺参数、工艺应用特点等进行详细分析,重点阐述了焙烧氧化、热压氧化、生物氧化和化学氧化等主流预处理方法及硫代硫酸盐法、硫脲法、卤化法等无氰浸出工艺,并评述了各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综合评价了矿石预处理—浸出—提取—精炼各环节主流工艺方案工业化应用的优缺点;为难选冶金矿石处理工艺的未来研究工作指出了方向。
陈淑萍[10](2012)在《从氰化贵液(矿浆)中回收金技术进展》文中指出目前,氰化浸金仍是从矿石中提取金最主要方法。从氰化浸出贵液(矿浆)中回收金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方法主要有锌粉置换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电沉积法等,而溶剂萃取法、液膜法等尚在试验研究中。文中叙述了从氰化贵液中(矿浆)回收金的各种方法的发展、机理、优缺点及行业应用和研究现状,并对回收方法的选择进行了分析讨论。
二、活性炭与树脂在阿希金矿堆浸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活性炭与树脂在阿希金矿堆浸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世纪新疆选矿厂现状和生产工艺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新疆金属矿选矿厂现状 |
2 选矿厂生产工艺的进展 |
2.1 新疆黄金选矿生产工艺进展 |
2.2 新疆铜镍选矿厂工艺技术进展 |
2.3 新疆铜选矿厂生产技术进展 |
2.4 新疆铅锌选矿厂生产技术进展 |
2.4.1 新疆大型乌拉根锌矿终于实现大开发 |
2.4.2 新疆大型硫化铅锌矿石选矿技术的进展 |
2.5 新疆铁选矿厂工艺技术进展 |
2.5.1 新疆含硫铁矿石选矿生产工艺的进展 |
2.5.2 新疆最大磁铁矿石选矿生产技术的进展 |
(2)金矿中提金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重选法 |
2 浮选法 |
3 化学-水冶法 |
3.1 混汞法 |
3.2 氰化法 |
3.2.1 氰化-炭浆法 |
3.2.2 氰化-树脂矿浆法 |
3.2.3 生物预处理-氰化法 |
3.2.4 堆浸法 |
4 非氰浸出法 |
4.1 硫脲法 |
4.2 硫代硫酸盐法 |
4.3 卤素法 |
5 结束语 |
(3)元阳褐铁矿型金银矿无氰浸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金银铁的理化性质 |
1.2 金银铁矿的资源概况 |
1.3 褐铁矿型金银矿地质特征及资源分布 |
1.4 褐铁矿型金银矿中金银选冶方法 |
1.4.1 氰化法 |
1.4.2 非氰化浸出 |
1.4.3 硫代硫酸盐浸出贵液回收的主要方法 |
1.5 褐铁矿型金银矿中赤褐铁矿的选矿进展 |
1.6 褐铁矿型金银矿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及方向 |
1.7 论文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
1.7.1 论文选题依据 |
1.7.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7.3 支撑项目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仪器及药剂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剂与仪器 |
2.2.1 试剂 |
2.2.2 仪器 |
第三章 原矿性质研究 |
3.1 矿石的化学成分 |
3.1.1 原矿光谱分析 |
3.1.2 原矿多元素分析 |
3.1.3 原矿XRD分析 |
3.1.4 原矿物相分析 |
3.2 矿石的结构和构造 |
3.2.1 矿石的构造 |
3.2.2 矿石的结构 |
3.2.3 矿石的矿物成分 |
3.3 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和粒度 |
3.4 铁、金、银的赋存状态 |
3.4.1 铁的赋存状态 |
3.4.2 金的赋存状态 |
3.4.3 银的赋存状态 |
3.5 原矿粒度筛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原则流程探索试验 |
4.1 磁重联合流程试验 |
4.2 磁浮联合流程试验 |
4.3 浸出磁选联合流程试验 |
4.4 浸出磁选联合流程试验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无氰浸出新技术流程探索试验 |
5.1 硫脲法 |
5.1.1 酸性硫脲浸出 |
5.1.2 碱性硫脲浸出 |
5.2 水氯化法 |
5.3 新型环保药剂 |
5.4 硫代硫酸盐法浸金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铜-氨-硫代硫酸钠浸出试验研究 |
6.1 磨矿细度对硫代硫酸钠浸出的影响 |
6.2 矿浆液固比对硫代硫酸钠浸出的影响 |
6.3 初始pH值对硫代硫酸钠浸出的影响 |
6.4 硫酸铜用量对硫代硫酸钠浸出的影响 |
6.5 硫酸铵用量对硫代硫酸钠浸出的影响 |
6.6 硫代硫酸钠用量对硫代硫酸钠浸出的影响 |
6.7 亚硫酸钠用量对硫代硫酸钠浸出的影响 |
6.8 搅拌浸出时间对硫代硫酸钠浸出的影响 |
6.9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硫代硫酸钠二段浸出探索试验研究 |
7.1 两段直接浸出试验研究 |
7.2 浸出-再磨-浸出试验研究 |
7.3 化学处理辅助两段浸出试验研究 |
7.3.1 化学处理-两段浸出试验 |
7.3.2 浸出-化学处理-浸出试验 |
7.4 氯化铁对硫代硫酸钠浸出的影响分析 |
7.4.1 氯化铁对原矿中银矿物的浸出影响分析 |
7.4.2 氯化铁用量对二段浸出的影响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选冶联合试验研究 |
8.1 选冶联合的磁选强度试验 |
8.2 选冶联合磁选闭路试验 |
第九章 主要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附录 B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附录 C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奖励 |
(4)氰化提金工艺现状及非氰提金工艺的应用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氰化提金工艺现状 |
2.1 炭浆法 |
2.2 炭浸法 |
2.3 树脂法 |
2.4 堆浸法 |
3 非氰提金工艺的应用前景 |
3.1 硫脲法 |
3.2 硫代硫酸盐法 |
3.3 多硫化物法 |
3.4 石硫合剂法 |
3.5 氯化法 |
3.6 溴化法 |
4 结语 |
(5)难选金银铁氧化矿粗磨—分类磁选—分组提取金银的选冶理论与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金银铁的基本性质 |
1.1.1 理化性质 |
1.1.2 主要用途 |
1.1.3 供需分析 |
1.2 金银铁的矿产资源 |
1.2.1 储量分布 |
1.2.2 开采要求 |
1.2.3 矿床类型 |
1.3 金银铁的选冶技术 |
1.3.1 金银 |
1.3.2 铁 |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二章 研究方法、支撑项目和实验条件 |
2.1 研究方法 |
2.2 支撑项目 |
2.3 实验条件 |
2.3.1 化学药剂 |
2.3.2 仪器设备 |
第三章 北衙金银铁氧化矿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
3.1 化学组成 |
3.2 矿物组成 |
3.3 粒度组成 |
3.4 主要矿物的粒度分布和单体解离度 |
3.5 主要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嵌布状态 |
3.5.1 铁矿物 |
3.5.2 铅锰矿物 |
3.5.3 铜矿物 |
3.5.4 金矿物 |
3.5.5 银矿物 |
3.5.6 脉石矿物 |
3.6 主要元素在矿石中的平衡分配计算 |
第四章 高泥高铜环境对金氰化浸出过程的影响 |
4.1 矿泥对金氰化浸出过程的影响 |
4.1.1 易泥化矿物的晶体结构 |
4.1.2 矿泥样的制取与分析 |
4.1.3 矿泥对金的吸附行为 |
4.2 铜溶解对金氰化浸出过程的影响 |
4.2.1 铜矿物在氰化溶液中的溶解度 |
4.2.2 铜溶解的氰化钠理论耗量计算 |
4.2.3 不同游离氰根离子浓度下的铜溶解行为 |
4.3 小结 |
第五章 以铁锰矿物为载体的银回收机理研究 |
5.1 银与铁锰矿物之间的关系 |
5.2 锰的预先浸出机理 |
5.2.1 锰的预先浸出热力学 |
5.2.2 锰的预先浸出动力学 |
5.3 金银的氰化浸出行为 |
5.3.1 氰化浸出过程的电化学 |
5.3.2 氰化浸出过程的动力学 |
5.3.3 助浸剂BY-2放氧规律的研究 |
5.4 活性炭对金银的共吸附行为 |
5.5 小结 |
第六章 主要矿物在铁磁选过程中的富集规律 |
6.1 强磁性矿物的磁选行为 |
6.2 弱磁性矿物的磁选行为 |
6.3 其它矿物的磁选行为 |
6.4 小结 |
第七章 实际矿石的选冶小型试验研究 |
7.1 原则工艺流程的确定 |
7.2 磨矿细度的确定 |
7.2.1 分类磁选作业 |
7.2.2 分组氰化浸出作业 |
7.3 分类磁选试验 |
7.3.1 磁场强度的影响 |
7.3.2 连续生产试验 |
7.4 强磁性矿物中金银铁的回收 |
7.4.1 不磨条件下的氰化浸出探索试验 |
7.4.2 磨矿细度的影响 |
7.4.3 氰化钠用量的影响 |
7.4.4 矿浆浓度的影响 |
7.4.5 浸出时间的影响 |
7.4.6 搅拌强度的影响 |
7.4.7 稳定试验 |
7.5 非磁性矿物中金银的回收 |
7.5.1 磨矿细度的影响 |
7.5.2 氰化钠用量的影响 |
7.5.3 矿浆浓度的影响 |
7.5.4 浸出时间的影响 |
7.5.5 BY-2的影响 |
7.5.6 搅拌强度的影响 |
7.5.7 稳定试验 |
7.6 弱磁性矿物中金银铁的回收 |
7.6.1 磨矿细度的影响 |
7.6.2 还原酸浸锰铜试验 |
7.6.3 氰化浸出金银试验 |
7.6.4 选铁试验 |
7.6.5 综合试验指标 |
7.7 全工艺流程 |
第八章 关键技术的工业化应用研究 |
8.1 原工艺流程概况 |
8.2 原工艺流程的优化改造 |
8.2.1 氰化浸出吸附作业 |
8.2.2 磁选作业 |
8.2.3 优化后的工艺流程及指标 |
8.3 新工艺流程的应用建议 |
8.3.1 磁选分组产品的沉降试验 |
8.3.2 含氰根矿浆由碱入酸的调浆试验 |
8.3.3 建议的工业试验流程 |
第九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及建议 |
9.1 主要结论 |
9.2 创新点 |
9.3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某高硫金精矿选冶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概述 |
1.1.1 金的基本性质 |
1.1.2 金的用途 |
1.1.3 金的资源概况 |
1.2 硫金精矿提金及综合回收技术 |
1.2.1 硫化金精矿再选技术 |
1.2.2 预处理-氰化法提金技术 |
1.2.3 非氰化法提金技术 |
1.3 金的氰化浸出技术进展 |
1.3.1 氰化浸金的原理 |
1.3.2 影响金氰化浸出的因素 |
1.3.3 氰化提金工艺的发展 |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1.4.1 课题研究意义 |
1.4.2 课题研究方法和内容 |
2 试验内容、仪器及药剂 |
2.1 试验内容 |
2.1.1 试验样品来源与加工 |
2.1.2 工艺矿物学研究 |
2.1.3 试验研究内容 |
2.2 试验仪器设备与药剂 |
3 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
3.1 样品 |
3.2 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 |
3.3 原矿金的物相分析 |
3.4 矿石类型 |
4 选矿试验研究 |
4.1 浮选流程试验 |
4.1.1 磨矿曲线 |
4.1.2 磨矿细度试验 |
4.1.3 捕收剂用量试验 |
4.1.4 石灰用量试验 |
4.1.5 非CaO抑制剂探索试验 |
4.1.6 选金流程对比试验 |
4.1.7 硫浮选活化剂试验 |
4.1.8 硫浮选捕收剂用量试验 |
4.2 重-浮联合流程试验 |
4.3 开路流程试验 |
4.4 闭路流程试验 |
4.5 小结 |
5 氰化浸出试验 |
5.1 磨矿细度试验 |
5.2 氰化物用量试验 |
5.3 浸出时间试验 |
5.4 浸出矿浆浓度试验 |
5.5 石灰用量试验 |
5.6 碱预浸时间试验 |
5.7 最佳条件验证试验 |
5.8 推荐的选冶工艺流程 |
5.9 小结 |
6 选矿试验产品质量检验与沉降试验 |
6.1 选矿试验产品质量检验 |
6.1.1 浮选闭路试验金精矿质量分析 |
6.1.2 浮选闭路试验硫精矿质量分析 |
6.2 浮选产品沉降试验 |
6.2.1 硫精矿沉降试验 |
6.2.2 尾矿沉降试验 |
7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7)新疆阿希金矿地下水污染评价及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地下水环境研究现状 |
1.2.2 地下水污染评价现状 |
1.2.3 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阿希金矿环境地质条件 |
2.1 自然环境 |
2.1.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
2.1.2 气候气象及水文条件 |
2.1.3 土壤及植被类型 |
2.2 地质环境 |
2.2.1 地层 |
2.2.2 侵入岩 |
2.2.3 区域构造 |
2.3 矿区环境 |
2.3.1 矿山总体布局 |
2.3.2 采矿工程 |
2.3.3 选冶工程 |
2.3.4 尾矿工程 |
2.3.5 公用辅助工程 |
2.4 社会环境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阿希金矿地下水环境现状 |
3.1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
3.1.1 含水层 |
3.1.2 透水不含水层 |
3.1.3 地下水补、径、排 |
3.1.4 地下水动态 |
3.1.5 地下水水质 |
3.2 地下水环境污染现状 |
3.2.1 采矿产污环节分析 |
3.2.2 选矿产污环节分析 |
3.2.3 冶炼产污环节分析 |
3.2.4 尾矿库产污环节分析 |
3.2.5 其它产污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阿希金矿地下水污染评价 |
4.1 地下水污染评价方法及评述 |
4.1.1 指数评价法 |
4.1.2 灰色系统评价法 |
4.1.3 模糊数学法 |
4.1.4 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法 |
4.1.5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信息量法 |
4.2 评价方法的选取 |
4.3 总体评价 |
4.4 单因子污染指数法 |
4.4.1 评价方法 |
4.4.2 评价依据与背景值确定 |
4.4.3 结果分析 |
4.5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N.L.Nemerow) |
4.5.1 评价方法 |
4.5.2 评价依据与背景值确定 |
4.5.3 结果分析 |
4.6 模糊综合评判法 |
4.6.1 评价方法 |
4.6.2 评价依据与背景值确定 |
4.6.3 模糊综合评判法评判过程 |
4.6.4 结果分析 |
4.7 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 |
4.8 阿希金矿地下水污染评价图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阿希金矿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与预测 |
5.1 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的原则和方法 |
5.2 阿希金矿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 |
5.2.1 非污染防治区 |
5.2.2 一般污染防治区 |
5.2.3 重点污染防治区 |
5.3 尾矿库渗水污染预测 |
5.3.1 预测区范围 |
5.3.2 预测模型 |
5.3.3 参数选择 |
5.3.4 结果与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阿希金矿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与措施 |
6.1 阿希金矿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 |
6.2 阿希金矿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
6.2.1 尾矿库整改措施 |
6.2.2 固废处置措施 |
6.2.3 地下水水质监控措施 |
6.2.4 生态保护恢复措施 |
6.2.5 环境监督管理 |
6.3 地下水的回收利用 |
6.3.1 地下水再利用 |
6.3.2 地下水热能回用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新疆黄金资源开发现状及其选冶技术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历史现状 |
2 政府规划 |
3 矿物加工 |
4 冶炼工艺及综合利用 |
5 结语 |
(9)难选冶金矿提取工艺工业应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难选冶精矿预处理工艺应用现状 |
1.1 焙烧氧化法 |
1.2 热压氧化法 |
1.3 生物氧化法 |
1.4 化学氧化法 |
1.5 其他预处理方法 |
2 难选冶精矿无氰浸出工艺进展 |
2.1 硫代硫酸盐法 |
2.2 卤化法 |
2.3 石硫合剂法 |
2.4 硫脲法 |
3 金提取与回收工艺 |
3.1 锌粉置换法 |
3.2 吸附法 |
3.3 电积法 |
3.4 溶剂萃取法 |
4 结语 |
(10)从氰化贵液(矿浆)中回收金技术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在工业上应用的方法 |
1.1 锌粉置换法 |
1.2 活性炭吸附法 |
1.3 离子交换树脂法 |
1.4 电沉积 |
2 研究中的方法 |
2.1 溶剂萃取法 |
2.2 乳化液膜法 |
2.3 电渗析法 |
3 回收方法的选择分析 |
四、活性炭与树脂在阿希金矿堆浸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世纪新疆选矿厂现状和生产工艺的发展[J]. 赖声伟. 新疆有色金属, 2019(05)
- [2]金矿中提金技术的研究进展[J]. 闫晓慧,李桂春,孟齐. 应用化工, 2019(11)
- [3]元阳褐铁矿型金银矿无氰浸出技术研究[D]. 梁远琴.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4]氰化提金工艺现状及非氰提金工艺的应用前景[J]. 周衍波,代淑娟,朱巨建. 有色矿冶, 2016(02)
- [5]难选金银铁氧化矿粗磨—分类磁选—分组提取金银的选冶理论与工艺[D]. 宋宝旭. 昆明理工大学, 2016(01)
- [6]某高硫金精矿选冶试验研究[D]. 李红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01)
- [7]新疆阿希金矿地下水污染评价及防治研究[D]. 王婵. 长安大学, 2014(01)
- [8]新疆黄金资源开发现状及其选冶技术的探讨[J]. 杨磊. 新疆有色金属, 2014(01)
- [9]难选冶金矿提取工艺工业应用现状[J]. 黄怀国,张卿,林鸿汉. 黄金科学技术, 2013(01)
- [10]从氰化贵液(矿浆)中回收金技术进展[J]. 陈淑萍. 黄金,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