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切口疝3例临床分析

剖宫产术后切口疝3例临床分析

一、剖宫产术后切口疝3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蒋梦雨[1](2020)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及预后分析》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AWE)是介于皮肤与壁层腹膜之间任何部位的一种特殊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多数都有既往的妇科或产科腹部手术史,最常见的是剖宫产手术史。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数量的增加,剖宫产后的AWE患者有显着上升的趋势。手术完整去掉异位内膜组织是最见效的手段,若肿块体积大,位置深,清除组织较多导致腹部组织缺失较多时,往往需要采用特殊材料进行修补加固,以防止腹壁切口疝的发生。该病即使手术切除病灶后仍有复发的可能,对于发病年龄、潜伏期、病灶大小、剖宫产次数、病灶数目是否与复发有关、术后是否需要联合药物治疗预防复发等,目前国内外尚无共识。且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手术技巧及治疗效果缺乏大数据临床研究结果。本文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房收治的231例AWE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包括临床表现、病变分型、诊断、影像学方法、治疗手段及效果等,探讨AWE的诊疗要领、手术技巧和复发高危因素,为将来能够有效治疗该疾病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整理从2012年1月到2018年6月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疗的AWE患者共231例。根据病灶下界累及部位给AWE进行病变分型,包括皮下脂肪型、前鞘肌肉型和腹膜型。若术中探查其为多发病灶(病灶≥2个),则归为病灶累及部位最深的病变分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手术),观察组[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常规病理报告全部是子宫内膜异位症,腹壁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随访时间至2019年6月。2.统计学方法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连续变量,秩和检验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资料,方差分析统计符合正态分布的多样本定量资料,多样本间的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多样本定量资料符合非正态分布的用Kruskal-Wallis检验,多样本定性资料用独立的多组无序多分类资料分析,两分类变量间的关联分析用Pearsonχ2检验,χ2连续校正分析方法用于两独立样本的定性资料,数据均用SPSS 22.0软件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31例AWE患者中229例(99.13%,229/231)有剖宫产病史。患病年龄22~47岁,平均年龄为(32.54±4.69)岁;潜伏期是3~156个月,中位数24个月;病灶直径1~8cm,平均病灶直径(3.31±1.44)cm。2.231例AWE患者中208例(90.04%)表现为与经期相关的腹壁不适感,其中表现为伴随经期疼痛感的患者180例(占86.54%),疼痛无规律的患者28例(占13.46%);183例(79.22%)腹壁可扪及包块。3.三种病变类型中前鞘肌肉型最为常见,占比71.6%(164/229),特点为腹壁扪到逐渐变大的包块,并伴有和经期有关的腹部钝痛感;皮下脂肪型特点为腹部扪到逐渐变大的肿物;腹膜型特点为与月经相关腹壁瘢痕处不适,早期包块触摸不清,只有病灶较大时才能够扪及包块。4.术前全部患者给与腹壁浅表部位超声辅助检查,确诊率达99.13%,与术中探查分型总体符合率达97.38%(223/229)。6例患者进行了腹部MRI平扫检查,确诊率达100%。5.23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36例因缺损较大使用网片修补,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共有效随访患者216例,8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时间为术后6个月至2年,总体复发率是3.70%(8/216);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复发率进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5%vs.3.53%,P>0.05),两组病灶直径、剖宫产次数、病灶数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发组平均年龄、平均潜伏期均小于未复发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绝大多数有剖宫产史,好发于育龄期女性,潜伏期长短不一,中位数24个月。2.不同的临床分型有不同的临床特点,超声可帮助术前确诊及临床分型,MRI检查有利于清楚病灶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有利于术前评估及特殊材料的准备。3.手术完整清除病灶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不同病灶大小有不同的手术技巧。4.术后使用Gn RH-a不能降低复发率,发病年龄早及潜伏期短是复发的高危因素。

杨霜,赵璇[2](2019)在《腹部加压结合皮下美容缝合技术在瘢痕体质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腹部加压结合皮下美容缝合技术在瘢痕体质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行第二次剖宫产且属于瘢痕体质的70例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妇产科腹部单纯间断缝合法进行缝合。观察组给予腹部加压结合皮下美容缝合技术。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产妇术后外观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切口疝、切口水肿以及切口裂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30%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对外观满意度为97.3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加压结合皮下美容缝合术在治疗瘢痕体质剖宫产产妇中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显着改善产妇术后外观,达到理想的美容效果。

霍飞霞[3](2018)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74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分型及其对手术治疗的意义。方法: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根据术中探查结节浸润位置的深浅分型为:皮下脂肪型(F1)、前鞘肌肉型(F2)、皮下脂肪+前鞘肌肉型(F3)、前鞘肌肉+腹膜型(F4)、皮下脂肪+前鞘肌肉+腹膜型(F5),对174例临床资料中的临床分型、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进行统计,运用统计学方法相互比较。结果: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年龄、剖宫产次数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结节的潜伏期与临床分型之间有统计学意义;174例中118例以腹壁切口包块为首发表现,56例经期腹壁切口包块疼痛为首发症状,并且包块疼痛随月经呈现周期性变化;剖宫产手术横切口左侧或(和)右侧两侧包块占81.61%,166例为单发,8例多发;所有患者腹壁超声检查,见下腹壁切口处低回声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部分可见血流信号;174例中F1型19例,F2型18例,F3型112例,F4型9例,F5型16例,全部采用手术切除病灶;F1、F2及F3型多选择静脉麻醉,手术时间相对短,术中出血较少;F4、F5型多选择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出血量也有所增加,各临床分型组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包块大小按直径分3类,(包块直径≤2cm、2<包块直径≤4cm、包块直径>4cm),包块直径相对越大,手术时间越长,术中出血量相对越多,各包块直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结节浸润位置越深,潜伏期相对越长;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以腹壁切口包块为主要表现,并且包块主要位于腹壁横切口两侧,单发包块占绝大多数;术前超声检查可提供重要诊断依据;治疗上均采用手术切除病灶;其临床分型对于麻醉方式的选择、手术时间的掌握及术中出血量的估计具有临床意义;包块直径的大小对于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具有一定的意义。

朱宇飞[4](2017)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腹壁缺损补片修补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治性切除术后残留的腹壁缺损修补,采用丝线缝合法与应用人工补片修补法,术后切口愈合率以及切口早期、晚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分析应用人工补片修补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治性切除术后残留的腹壁缺损治疗中的重要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无锡临床学院(无锡解放军第101医院)及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67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治性切除术后残留腹壁缺损修补患者的病案数据,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传统缝合组、补片修补组,每组根据腹壁缺损大小分为缺损≤4cm组和缺损>4cm组,比较不同缺损大小下,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病人的伤口愈合、早、远期并发症的差异性。结果:6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补片组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6.88%,切口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25%,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63%,均优于传统组的85.71%、14.29%、2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缺损≤4cm情况下,补片组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100%,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09%,优于传统组的94.44%、11.11%(P>0.05)。在缺损>4cm情况下,补片组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5.24%,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76%,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29%,优于传统组的76.47%、17.65%、47.06%(P>0.05)。在切口远期并发症比较中,切口疝、张力感、肿胀感三项并发症多发生在传统组,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片修补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腹壁缺损治疗中的效果优于传统修补,对于腹壁缺损≤4cm的情况,传统缝合更加经济、术后无明显排异风险,建议临床推广,而对于腹壁缺损>4cm的情况,补片修补的切口愈合及术后并发症明显优于传统修补法,是理想的修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刘娟,徐琳,付亚娟,寇青[5](2016)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62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防。方法收集62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预防措施。结果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均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经手术切除病灶治疗,4例复发。结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较容易,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彻底切除病灶是治疗该病的关键;应防止医源性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陈晓琦,洛若愚,皮洁,贾胜楠[6](2016)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AWE)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见于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处,目前临床尚无统一的诊治标准。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切口瘢痕周围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实性肿块及与月经相关的周期性渐进性疼痛等。诊断需详细询问病史,并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的辅助检查。药物治疗以甾体类激素、消炎药物为主,但临床疗效差。局部病灶切除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AWE的有效手段。AWE虽是良性疾病但却会出现如复发、甚至恶变的恶性行为。

赵舸,张炳太,郝敏,王志莲,魏芳,平毅,周建政,王静芳[7](2014)在《疝补片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疝补片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22例应用疝补片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060 min,术中出血少,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手术切口无红肿,切口均甲级愈合。平均住院时间(6.2±1.6)d。术后随访3年,均无病灶复发、感染及切口疝发生。结论病灶较大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应做到根治性切除;病灶切除后,可应用疝补片彻底修复较大的腹壁缺损,防止术后切口疝的复发。

陈希宏,许兰风[8](2004)在《剖宫产术后切口疝3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梁峰冰,贺晶[9](2003)在《剖宫产术后切口疝3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

林凤英[10](2015)在《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腹部肌群损伤的临床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于腹部肌群的损伤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该院产科住院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产妇600例,根据手术切口部位分组,380例经腹壁横切口术者为观察组,220例经腹壁纵切口术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后腹部肌群损伤情况。结果产后1周,观察组的腹部疼痛及皮下硬结率分别为80.0%、31.8%,显着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产后6周,观察组的腹部疼痛率为15.0%,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6周两组皮下硬结均消失;产后1周,观察组的腹壁肌肉损伤率及损伤程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且产后6周,观察组仍有44.2%残存损伤。结论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于产妇腹部肌群损伤率较高且损伤较为严重,具有一定的应用缺陷。

二、剖宫产术后切口疝3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剖宫产术后切口疝3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索引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2)腹部加压结合皮下美容缝合技术在瘢痕体质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术后外观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3)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74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一般情况
    2 临床表现
    3 辅助检查
    4 治疗情况
    5 预后及复发
讨论
    1 AWE的发病机制
    2 AWE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3 分型及手术的意义
    4 AWE的预防及复发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4)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腹壁缺损补片修补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6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治疗方法
结果
讨论

(6)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AWE的发病率和病因
    1.1 AWE的发病率
    1.2 AWE的病因
2 诊断
    2.1 临床特点
    2.2 辅助检查
    2.3 病理诊断
3 治疗
    3.1 药物治疗
    3.2 手术治疗
        3.2.1 皮下脂肪型
        3.2.2 前鞘肌肉型
        3.2.3腹膜型
    3.3 其他治疗
4 复发与恶变
5 预防
6 小结

(7)疝补片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方法
结果
讨论

(8)剖宫产术后切口疝3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讨论
    2.1 发病原因
    2.2 疝发生时间
    2.3 手术切口的选择
    2.4 治疗
    2.5 预防措施

(10)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腹部肌群损伤的临床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产妇产后自觉症状及体征
    2.2 产后腹壁肌肉损伤情况
3 讨论

四、剖宫产术后切口疝3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及预后分析[D]. 蒋梦雨. 郑州大学, 2020(02)
  • [2]腹部加压结合皮下美容缝合技术在瘢痕体质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 杨霜,赵璇. 中国美容医学, 2019(10)
  • [3]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74例临床分析[D]. 霍飞霞. 青岛大学, 2018(02)
  • [4]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腹壁缺损补片修补的临床应用[D]. 朱宇飞. 安徽医科大学, 2017(01)
  • [5]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62例临床分析[J]. 刘娟,徐琳,付亚娟,寇青. 江苏医药, 2016(20)
  • [6]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J]. 陈晓琦,洛若愚,皮洁,贾胜楠. 中国性科学, 2016(10)
  • [7]疝补片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术中的应用[J]. 赵舸,张炳太,郝敏,王志莲,魏芳,平毅,周建政,王静芳.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01)
  • [8]剖宫产术后切口疝3例临床分析[J]. 陈希宏,许兰风.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4(01)
  • [9]剖宫产术后切口疝3例临床分析[J]. 梁峰冰,贺晶.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3(03)
  • [10]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腹部肌群损伤的临床探讨[J]. 林凤英. 中外医疗, 2015(27)

标签:;  ;  ;  

剖宫产术后切口疝3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