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笋中多菌灵和吡虫啉残留(论文文献综述)
杨明[1](2021)在《四种中药材中常见农药残留的检测及脱除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但是我国的中药材进出口贸易却因为农药残留问题而经常受到阻碍,所以建立中药材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对中药材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和监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论文选择了Qu ECh ERS前处理方法和UPLC-MS/MS技术,以蒲公英、金银花、人参及枸杞子四种中药材为研究对象,建立起一种可以检测这四种中药材中14种农药残留的新方法,探讨了四种中药材中氟虫腈、多菌灵的降解产物和降解机理,最后以农药检出率最高的枸杞子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加工因素对氟虫腈、多菌灵、啶虫脒、吡虫啉脱除率的影响。本文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建立了蒲公英、金银花、枸杞子、人参四种中药材中14种常用农药残留的Qu ECh 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14种农药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检出限为0.05~0.5 ng/m L,定量限为0.1~1.0 ng/m L,在三个添加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在78.58%~107.2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28%~11.20%之间。2.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到氟虫腈的3种降解产物,其质荷比(m/z)分别为419、451和387。探讨了它们的降解机理并建立了这4种农药残留在蒲公英、金银花、枸杞子、人参中的Qu ECh 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4种农药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检出限为0.05~0.25 ng/m L,定量限为0.1~0.5 ng/m L,在三个添加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在82.85%~102.7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84%~7.45%之间。3.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到多菌灵的2种降解产物,其质荷比(m/z)分别为134、119。探讨了它们的降解机理并建立了这3种农药残留在蒲公英、金银花、枸杞子、人参中的Qu ECh 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3种农药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检出限在0.05~0.1 ng/m L之间,定量限在0.1~0.25 ng/m L之间,在三个添加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在78.80%~102.3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82%~7.85%之间。4.采用加热、水洗、炮制、光照四种加工方法来处理枸杞子样品,考察枸杞子中氟虫腈、吡虫啉、啶虫脒、多菌灵的脱除率。加热方法中,四种农药残留脱除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多菌灵、氟虫腈在70℃下达到最高值;水洗方法中,多菌灵在0.5%H2O2条件下脱除率最高;氟虫腈在超声条件下脱除率最高;吡虫啉、啶虫脒在热水条件下脱除率最高;炮制方法中,多菌灵、氟虫腈在70%乙醇条件下脱除率最高;吡虫啉、啶虫脒在盐炒条件下脱除率最高;光照方法中,四种农药残留均在日光照射下脱除率最高。按照加工类型的影响,多菌灵采用炮制方法脱除率最高,氟虫腈、吡虫啉采用加热方法脱除率最高,啶虫脒采用光照方法脱除率最高。
杨宇霞,韩建欣,李慧,赵欣[2](2020)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果蔬中吡虫啉和多菌灵残留量》文中研究指明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果蔬中吡虫啉和多菌灵含量的方法。试样用乙腈提取,经Cleanert-NH2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流动相定容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以甲醇-水(32∶68)为流动相,流速1.0 m L/min,于270 nm波长下检测。结果表明,吡虫啉和多菌灵分别在0.02μg/m L~1.0μg/m L和0.05μg/m L~5.0μg/m 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0.999 9以上;回收率在85.1%~100.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6%~6.6%(n=6)。该方法简便、高效,适用于果蔬中吡虫啉和多菌灵含量的同时测定。
吴世文[3](2020)在《不同加工方法对桃果中三种农药残留量的影响》文中提出研究贮藏和加工过程中的农药残留量的变化和加工因子,有助于指导膳食暴露评估,为农药在初级农产品中安全合理施用提供参考。本文通过模拟贮藏和几种不同加工过程,研究了桃在贮藏和加工过程中的农药残留行为,并对所生产的桃产品进行了膳食风险评价。(1)通过研究三种农药在桃果肉中的亚细胞分布发现,毒死蜱更容易在细胞壁及细胞器上富集,多菌灵和吡虫啉更容易在细胞可溶性组分中富集。通过模拟桃的冷藏,研究桃中毒死蜱、多菌灵和吡虫啉在0、5、15和30天内的消解动态发现,在0-2℃贮藏条件下,桃全果和果皮中毒死蜱的残留量在30天内分别下降了约22.58%、15.87%,桃果肉中毒死蜱的残留量基本保持稳定;吡虫啉在桃中较为稳定;桃全果、果皮和果肉中的多菌灵残留量分别下降了约40.61%、40.94%和41.29%。(2)通过实验室模拟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对桃中三种农药残留量的影响发现,在桃脆片加工过程中,清洗,去皮,热烫和护色的步骤都可以降低桃中农药的浓度。毒死蜱、多菌灵和吡虫啉的真空冷冻干燥的加工因子分别为0.12、0.06和0.92。毒死蜱、多菌灵和吡虫啉膨化干燥的加工因子分别为0.06、0.14和2.26。膳食风险评估发现桃脆片产品中三种农药不会对一般人群造成不可接受的风险。(3)通过实验室模拟澄清原汁、带肉果汁和家庭原汁的加工过程对桃中三种农药残留量的影响发现,澄清原汁的加工过程中各个步骤均能降低三种农药残留量,整个过程中毒死蜱、多菌啉和吡虫啉的残留量分别减少了99.84%、99.22%和85.28%。带肉果汁加工过程中,果汁中果汁中毒死蜱的浓度与筛网数目可能有关。而筛网数目对果汁中的吡虫啉和多菌灵则影响趋势不明显。家庭原汁加工过程发现,家庭原汁加工前对桃进行去皮处理,可以降低桃果汁内的农药残留量。毒死蜱在澄清原汁、带肉果汁、去皮家庭原汁和不去皮家庭原汁中的加工因子分别为0.002、0.010、0.012和0.087;多菌灵在澄清原汁、带肉果汁、去皮家庭原汁和不去皮家庭原汁中的加工因子分别为0.008、0.038、0.023和0.154;吡虫啉在澄清原汁、带肉果汁、去皮家庭原汁和不去皮家庭原汁中的加工因子分别为0.147、0.359、0.654和1.093。对不同加工方式进行膳食风险评估发现,不去皮家庭原汁中的多菌灵可能对孕妇有膳食风险,桃原汁产品中三种农药不会对一般人群造成不可接受的风险,可以放心食用。
李亚梦[4](2020)在《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多菌灵在克氏原螯虾中的残留特征、归趋与富集效应研究》文中提出多菌灵属于苯并咪唑类药物,是一种常用的高效低毒杀菌剂,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广泛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恶苗病。使用方法主要为叶面喷洒,洒落在稻田水中的多菌灵会随水的渗透作用转移到底泥,从而对稻田水体和底泥造成污染。杀菌剂多菌灵对水生动物具有一定的毒性,随着新型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稻渔综合种养的推广,多菌灵进入水源环境后,会对与水稻共作的水生动物产生不良影响。近年来,克氏原螯虾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消费需求,为避免多菌灵通过食物链从水产品转移到人体,给人们带来膳食风险,本课题以我国特色优质水生动物克氏原螯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典型杀菌剂多菌灵在克氏原螯虾中的残留特征、归趋与富集效应。本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果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部分:1. 通过优化色谱、质谱仪器参数和提取、净化目标物条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测定水体-底泥-克氏原螯虾中多菌灵的新方法。水样使用混合型阳离子萃取小柱(MCX)富集净化,底泥、克氏原螯虾鳃、肝胰腺、肌肉组织在碱性条件下经乙酸乙酯提取,离心,上清液经旋转蒸发浓缩并复溶后采用MCX富集净化。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采用C18色谱柱进行梯度洗脱分离。在电喷雾正离子源(ESI+)下,采用多反应检测模式(MRM)检测。结果表明:多菌灵在0.5~5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2)为0.9985。多菌灵在水体、底泥和克氏原螯虾鳃、肝胰腺、肌肉组织中的定量限分别为10 ng/L、0.20μg/kg、1.00μg/kg、1.00μg/kg、0.50μg/kg。当加标水平为各自定量限的1、2、10、100倍时,加标回收率为83.90%~108.42%,相对标准偏差为1.02%~5.70%(n=6)。该方法能简单、有效地检测出水体-底泥-克氏原螯虾中多菌灵的残留量,且稳定性好,结果可靠。2. 通过在室外稻虾共养生态系统中开展多菌灵田间试验,研究了多菌灵在稻虾生态系统稻田水、底泥中的归趋行为和在克氏原螯虾中的残留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200 g/亩剂量50%多菌灵悬浮剂(多菌灵有效成分100 g/亩)兑水16 L、施药1次的田间试验中,多菌灵在稻田水、底泥和克氏原螯虾中降解较快,属于易降解、难消除农药,其中稻田水、克氏原螯虾不同组织中多菌灵的残留值随施药时间的延长而快速降低。施药后90 d,稻田水、底泥和克氏原螯虾卵巢、肌肉组织中以低残留值存在且分别为0.11±0.02μg/L、3.27±0.21μg/kg、1.03±0.06μg/kg、0.58±0.03μg/kg;克氏原螯虾鳃、肝胰腺中多菌灵最终残留值均低于其定量限(1.00μg/kg)。稻田水中多菌灵归趋行为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动力学方程为Ct=398.16e-0.316t,相关系数R2=0.9647,半衰期为2.19 d。多菌灵在稻田底泥中的残留动态不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施药后的第10 d达到最大残留量为123.16±10.55μg/kg。克氏原螯虾不同组织呈现:鳃>肝胰腺>肌肉组织的分布特征,鳃、肝胰腺中多菌灵的残留量显着(P<0.05)高于肌肉组织,三者所占百分含量为:鳃(43.34%±20.25%)、肝胰腺(39.56%±15.24%)、肌肉组织(17.10%±5.98%)。在相同暴露时间下,不同性别克氏原螯虾的可食部位(鳃、性腺、肌肉组织)多菌灵残留量之和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不显着(P>0.05)。3. 通过室内暴露模拟实验,研究了克氏原螯虾分别在多菌灵浓度为3.70μg/L、18.50μg/L、370μg/L水体中暴露10 d时,雄性克氏原螯虾鳃、肝胰腺、肌肉组织对多菌灵的富集规律,并运用双箱动力学模型计算富集系数(BCF)、富集速率(k1)、释放速率(k2)、最大富集量(Cmax)、半衰期(T1/2)等污染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整体上看,在暴露实验结束(10 d)时克氏原螯虾不同组织对多菌灵的富集均未达到动态平衡。不同组织部位对多菌灵的富集量和Cmax为:鳃>肝胰腺>肌肉,T1/2为肝胰腺/肌肉组织>鳃,且与暴露浓度和富集时间呈正相关,鳃、肝胰腺、肌肉组织对多菌灵的富集量依次为48.82~3381.47μg/kg、36.27~981.47μg/kg、7.80~545.13μg/kg;Cmax依次为287.76~4727.88μg/kg、232.93~1669.21μg/kg、117.41~868.06μg/kg;T1/2依次为2.17~5.78 d、2.89~7.70 d、3.01~6.30 d。同一水体下,三种组织的BCF和k1为鳃>肝胰腺>肌肉组织,k2为鳃>肝胰腺/肌肉组织,且与暴露浓度呈负相关,鳃、肝胰腺、肌肉组织的BCF依次为12.78~77.77、4.51~62.95、2.35~31.73;k1依次为1.53~24.89、0.41~15.11、0.26~7.30;k2依次为0.12~0.32、0.09~0.24、0.11~0.23。本研究基于液质联用技术建立了一套多菌灵在稻田水-底泥-克氏原螯虾中的确证性方法,探索了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多菌灵的残留特征和归趋行为,揭示了克氏原螯虾对多菌灵的蓄积特性,研究结果对提高克氏原螯虾养殖过程中危害物监控能力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对保障甲壳类食品消费安全有重要参考意义。
李雨秋[5](2019)在《厨用清洗机对果蔬农药残留和污垢清除效果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果蔬质量安全问题很多,以农药残留超标最为突出,同时还有果蔬表面污染物等。许多厨用设备企业开发了诸多清洗设备,其清洗效果差别巨大,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和方法。本研究受企业委托,以苹果、小青菜、青椒、土豆为实验材料,采用农药浸泡和污叶、污泥处理实验材料,以厨用清洗设备进行清洗,探索果蔬农药残留、表面污叶及污泥的最佳清洗方式和条件,以建立一套用于评价厨用清洗设备效果的技术和标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前处理及清洗过程(1)小青菜、苹果和青椒分别用吡虫啉、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和代森锰锌4种农药1000倍液浸泡处理10 min,20℃下静置4 h等待果蔬吸收农药后采用湍流(0.30MPa/20±2℃)和超声波(50W/30Hz/20±2℃)分别清洗 1、3、5 min;(2)采用菠菜叶渣分别均匀附着在小青菜、青椒、土豆表面,20℃下静置4 h待污叶水分脱除,完全粘附在蔬菜表面后采用湍流(0.30MPa/20±2℃)和超声波(50W/30Hz/20 ± 2℃)分别清洗1、3、5 min;(3)苹果、青椒、土豆分别用不同比例的泥浆均匀裹在表面,20℃下静置4 h待泥浆水分蒸发,完全附着在果蔬表面后采用湍流(0.30MPa/20±2℃)和超声波(50W/30Hz/20±2℃)分别清洗 1、3、5 min。2、农药残留及污叶、污泥清除模式和参数确定(1)去除苹果、小青菜和青椒中4种农药残留最佳清洗模式是超声清洗5 min;(2)小青菜、土豆和青椒表面污叶最佳清洗模式为湍流清洗3 min;(3)苹果、青椒和土豆表面污泥的最佳清洗模式为湍流清洗5 min。(4)综合去除苹果、小青菜和青椒中农药残留以及表面污叶和污泥等杂质的最佳清洗模式为超声清洗5 min;(5)综合去除土豆表面污叶和污泥等杂质的最佳清洗模式为湍流清洗5 min。3、建议叶菜类菜在叶片相连的根部内侧容易滞留泥沙,清洗前将叶片摘下或整齐切掉菜头,清洗土豆等根茎蔬菜或表面污泥较厚重的蔬菜可适当延长清洗时间2min、增加清洗次数;可适当提高超声功率至70W~100W,提高超声频率至40 Hz,在高效去除果蔬农药残留的同时也能有效去除表面以及果蔬缝隙中的污叶污泥等污染物,达到良好的洁净度。
刘英[6](2018)在《吡虫啉、唑螨酯在芹菜中的残留动态及去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同时测定芹菜根、茎、叶、植株中吡虫啉、唑螨酯的残留量。研究了吡虫啉、唑螨酯在芹菜根、茎、叶、植株中的残留动态规律,及其对芹菜植株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清洗方式对芹菜植株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的去除效果。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采用乙腈提取,C18,PSA,石墨化碳(PC)等净化材质进行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仪检测,建立了一种可以同时快速测定芹菜根、茎、叶、植株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吡虫啉、唑螨酯在0.005-0.5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在添加浓度0.05-1.00 mg/kg范围内,吡虫啉在芹菜根、茎、叶、植株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7.15-103.48%,相对标准偏差为1.40-9.97%;唑螨酯在芹菜根、茎、叶、植株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2.58-100.42%,相对标准偏差为1.13-8.10%。该方法操作简单,回收率、精密度均符合本论文的农药残留分析要求。2.芹菜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唑螨酯在芹菜根、茎、叶、植株中的残留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吡虫啉喷施剂量为30 ga.i./hm2时,吡虫啉在芹菜根、茎、叶、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7.28 d、3.65 d、5.51 d、3.83 d。吡虫啉喷施剂量为300 ga.i./hm2时,吡虫啉在芹菜根、茎、叶、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6.10d、2.89d、4.06d、3.50d。唑螨酯喷施剂量为37.5ga.i./hm2时,唑螨酯在芹菜根、茎、叶、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0.05 d、4.15 d、4.81 d、4.42 d。唑螨酯喷施剂量为375 ga.i./hm2时,唑螨酯在芹菜根、茎、叶、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0.97 d、3.97 d、4.91 d、5.72 d。两种剂量下,吡虫啉、唑螨酯在芹菜根中的半衰期均显着长于在芹菜茎、叶、植株,且在芹菜茎中的半衰期均最短。3.吡虫啉、唑螨酯对芹菜植株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芹菜分别喷施吡虫啉、唑螨酯,与对照组相比,施药2 h后,芹菜茎、叶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增加了 1.04%-78.94%,过氧化物酶(POD)的活力增加了 7.36%-132.22%,芹菜茎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增加了 11.22%-43.83%,芹菜叶中SOD的活力降低了 3.81%-34.26%。在第28 d,施药组的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力、SOD活力与对照组的仍有显着性差异,说明吡虫啉、唑螨酯对芹菜植株有胁迫作用。4.清洗方式对芹菜植株中吡虫琳、唑螨酯残留去除效果的影响。清水、食盐、食醋、小苏打、果蔬清洗剂对芹菜植株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清洗方式对芹菜植株中吡虫啉残留的去除能力为:果蔬清洗剂>食醋>食盐>清水>小苏打。清洗方式对芹菜植株中唑螨酯残留的去除能力为:果蔬清洗剂>食醋>小苏打>食盐>清水。考虑到果蔬清洗剂可能会留有残留,食醋清洗被选为最佳清洗方式,其最佳清洗条件是A2B3C1,即清洗时间10 min、温度40 ℃、浓度0.1%。
赵晓琳[7](2016)在《芦笋及其制品中多种农药残留UPLC-MS/MS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文中研究指明芦笋是上等的食材良药,本研究综述了芦笋的营养价值、药用功效及在我省的种植情况和农药使用情况,旨在建立芦笋及其制品中多种农药残留的快速定性定量检测方法,并对比分析了新版《GB2763-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和旧版《GB 2763-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在限定以乙腈作为提取溶剂,并采用改进的QuEchERS技术为前处理方法的前提下,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仪,建立芦笋及其制品中多种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检测一个单样用时平均不到半小时,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用时缩短了3.5小时左右。另外,本研究还对该方法进行评价。分别对绿芦笋、白芦笋、绿芦笋罐头、白芦笋罐头4种空白基质添加0.005~0.050mg/kg农药样品进行回收率试验,各农药在其所对应的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在0.9910~0.9993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均在0.005-0.01mg/kg,检出限均在0.001-0.003 mg/kg之间:回收率为75.2%~101.3%,RSD%均小于14.82%。该方法科学高效便捷、灵敏度高、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可以满足《GB2763-2014》对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规定,并能够满足国内外对芦笋中农药残留的检测要求。为政府监管部门监管、生产企业质量自控提供了系统化程度高、操作便捷、结果可靠的检测技术。
林玲,杨春亮,查玉兵,郭宏斌,曾绍东,曾日中[8](2015)在《芒果不同喷药期多菌灵残留量的测定》文中指出[目的]建立一种测定芒果果实中多菌灵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芒果不同喷药时间多菌灵的残留量,外标法定量。[结果]多菌灵农药残留较高,且基本上呈施药后间隔期越短,农药残留越高的趋势。采前7 d多菌灵农药残留达到1.20 mg/kg,间隔期730 d多菌灵残留介于0.091.20 mg/kg,采前35 d多菌灵残留量为未检出。多菌灵的检出限为0.02mg/kg,平均回收率在85%10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结论]该方法准确、操作简便、灵敏度高,能满足农药残留分析要求。
罗美芬,谭锦萍,陈中[9](2014)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鲜榨甘蔗汁中多菌灵和莠去津的残留量》文中提出建立了鲜榨甘蔗汁中多菌灵和莠去津残留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以甲醇为萃取溶剂,过0.45μm滤膜过滤后,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在1.020.0 mg/kg的添加水平,回收率在82.6%88.2%之间,变异系数在4.5%7.0%之间。
陈曦[10](2014)在《西瓜、水稻中多菌灵的HPLC测定方法和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规律研究》文中认为多菌灵属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纯品为白色无味粉末或结晶固体,原药呈棕色。不溶于水,微溶于氯仿、丙酮和其他有机溶剂,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杀菌剂。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摘要如下:1.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初步建立了西瓜、稻米及水、土环境样品中多菌灵残留量的H-PLC测定方法。样品用甲醇+盐酸(0.1mmol/L)混合溶液提取,提取液经2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6.8~7.5,再用二氯甲烷萃取净化,提取液浓缩后甲醇定容,用HPLC测定多菌灵残留量。该测定方法对多菌灵的最小检出量为1.0×10-10g;西瓜和西瓜土壤中多菌灵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1mg/kg、0.02mg/kg;在稻米、稻田水和稻田土壤中多菌灵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4mg、kg、0.005mg/kg、0.01mg/kg;西瓜和稻米的多菌灵添加浓度为0.05、0.5、1.0mg/kg时,添加回收率大于80.2%,变异系数小于4.10%。实验结果表明:西瓜、稻米及水、土环境样品中多菌灵残留量测定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稳定性强,能够满足多菌灵残留量测定的要求。2.在长沙、广州两地不同自然生态环境下研究了多菌灵在西瓜及其种植土壤中的消解动态。试验按高剂量(推荐使用剂量的1.5倍)用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kg/hm2(多菌灵为1.6kg/hm2)兑水750L/hm2稀释后,对西瓜及其种植土壤喷雾施药1次,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多菌灵在西瓜及其种植土壤中均消解较快,消解速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多菌灵在西瓜上的半衰期为11.32d~2.72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87d~2.13d。3.在长沙、杭州和长春三地不同自然生态环境下研究了多菌灵在水稻植株、稻田水和稻田土壤中的消解动态。试验按高剂量(推荐使用剂量的1.5倍)用22%多菌灵悬浮剂2.1kg/hm2(多菌灵为0.462kg/hm2)兑水750L/hm2稀释后对水稻植株和稻田水、土喷雾施药1次,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多菌灵在水稻植株和稻田水、土中消解较快,消解速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多菌灵在水稻植株和稻田水、土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07d~3.14d、5.49d~7.31d和2.44d-3.66d。4.在长沙、广州两种不同自然生态环境下研究了多菌灵在西瓜及其种植土壤中的最终残留规律。试验按推荐剂量用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825g/株(多菌灵0.165g/株)和高剂量1.238g/株(多菌灵0.2476g/株),每株兑水250m1,最多灌根施药3次,收获期距末次施药10d时,收获的西瓜中多菌灵残留量低于我国制定多菌灵在西瓜上的最高残留限量(<0.5mg/kg)。5.在长沙、杭州和长春三地不同自然生态环境下研究了多菌灵在水稻植株、稻田水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试验按推荐剂量用22%多菌灵悬浮剂1.05kg/hm2(多菌灵0.231kg/hm2)和高剂量1.575kg/hm2(多菌灵0.3465kg/hm2),兑水750L/hm2,最多喷雾施药3次,在距离最后一次施药后第14d,收获的稻米中多菌灵残留量低于我国制定的多菌灵在谷类(以原粮计)中最高残留限量(<0.5mg/kg)。6.根据本试验结果,建议在中国自然环境条件下:在西瓜枯萎病发病初期,用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kg/hm2(多菌灵为1.6kg/hm2)兑水250mL/株,对西瓜苗灌根施药,最多施药3次(施药间隔期为7d),最后一次施药后10d,采摘西瓜食用是安全的;在水稻灰霉病发病初期,用22%多菌灵悬浮剂2.1kg/hm2(多菌灵0.462kg/hm2)兑水750L/hm2,对水稻喷雾施药,最多施药3次(施药间隔期为7d),最后一次施药后14d,收获的稻米食用是安全的。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笋中多菌灵和吡虫啉残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笋中多菌灵和吡虫啉残留(论文提纲范文)
(1)四种中药材中常见农药残留的检测及脱除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四种中药材的农药残留概述 |
1.2 常用农药残留前处理技术 |
1.2.1 涡旋振荡提取法 |
1.2.2 超声辅助提取法 |
1.2.3 索氏提取法 |
1.2.4 Qu ECh ERS方法 |
1.2.5 微波辅助萃取法 |
1.2.6 加速溶剂萃取法 |
1.2.7 固相微萃取法 |
1.2.8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
1.3 常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
1.3.1 气相色谱法 |
1.3.2 高效液相色谱法 |
1.3.3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 |
1.3.4 色谱-质谱联用法 |
1.4 常用农药残留脱除工艺 |
1.4.1 水处理法 |
1.4.2 光照法 |
1.4.3 炮制法 |
1.4.4 生物降解法 |
1.4.5 超声波清洗法 |
1.4.6 大孔吸附树脂法 |
1.4.7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章 四种中药材中常见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药品与试剂 |
2.2.2 实验仪器 |
2.2.3 标准溶液的配制 |
2.2.4 色谱-质谱条件 |
2.2.5 样品提取与净化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色谱-质谱条件优化 |
2.3.2 方法学考察 |
2.3.3 实际样品分析 |
2.4 小结 |
第3章 氟虫腈及代谢产物检测方法及降解规律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药品与试剂 |
3.2.2 实验仪器 |
3.2.3 标准溶液的配制 |
3.2.4 样品处理与净化 |
3.2.5 色谱-质谱条件 |
3.3 结果讨论 |
3.3.1 色谱-质谱条件优化 |
3.3.2 方法学考察 |
3.3.3 氟虫腈的降解机理研究 |
3.4 小结 |
第4章 多菌灵及代谢产物检测方法及降解规律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药品与试剂 |
4.2.2 实验仪器 |
4.2.3 标准溶液的配制 |
4.2.4 样品处理与净化 |
4.2.5 色谱-质谱条件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色谱-质谱条件优化 |
4.3.2 方法学考察 |
4.3.3 多菌灵的降解机理研究 |
4.4 小结 |
第5章 枸杞子中啶虫脒、吡虫啉、氟虫腈、多菌灵的脱除工艺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药品与试剂 |
5.2.2 实验仪器 |
5.2.3 样品处理与净化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加工方法对农药脱除的影响 |
5.3.2 加工类型对农药脱除的影响 |
5.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致谢 |
(2)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果蔬中吡虫啉和多菌灵残留量(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剂与材料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试验方法 |
1.3.1 标准溶液的配制 |
1.3.2 样品制备 |
1.3.3 样品提取 |
1.3.4 样品净化 |
1.3.5 色谱条件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样品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
2.1.1 提取方法的选择 |
2.1.2 净化条件的选择 |
2.2 色谱条件的优化 |
2.2.1 色谱柱的选择 |
2.2.2 流动相组成及比例的选择 |
2.3 方法的线性关系与检出限 |
2.4 准确度与精密度试验 |
3 结论 |
(3)不同加工方法对桃果中三种农药残留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桃国内外研究进展 |
1.1.1 桃概况 |
1.1.2 桃加工产业的发展 |
1.2 桃中农药残留分析 |
1.2.1 桃中农药残留现状及危害 |
1.2.2 桃中农药的检测方法概述 |
1.3 贮藏和加工过程中的农药残留 |
1.3.1 贮藏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影响 |
1.3.2 不同加工方式对农药残留的影响 |
1.4 加工因子在膳食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
1.4.1 加工因子的概念及研究进展 |
1.4.2 农药的膳食暴露评估 |
1.5 立题依据及研究目标 |
1.5.1 立题依据 |
1.5.2 研究目标 |
1.5.3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供试桃 |
2.1.2 供试药物 |
2.1.3 仪器设备及试剂 |
2.2 试验方法 |
2.2.1 田间试验设计 |
2.2.2 样品前处理 |
2.2.3 检测方法 |
2.2.4 标准溶液的配制 |
2.2.5 标准曲线的建立 |
2.2.6 添加回收实验 |
2.2.7 桃贮藏和加工处理的加工工艺 |
2.2.8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方法线性和检出限和添加回收 |
3.2 桃肉中三种农药的亚细胞分布及0-2℃保鲜贮藏条件下三种农药残留的变化 |
3.2.1 桃肉中三种农药的性质及其亚细胞分布 |
3.2.2 0-2℃保鲜贮藏条件下农药残留的变化 |
3.2.3 讨论 |
3.3 真空冷冻干燥和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制备桃片过程对三种农药残留的影响 |
3.3.1 桃干燥加工过程对三种农药残留的影响 |
3.3.2 桃脆片加工过程对加工因子的影响 |
3.3.3 桃脆片的膳食风险评价 |
3.3.4 讨论 |
3.4 果汁加工方式对三种农药残留的影响 |
3.4.1 澄清桃原汁加工对三种农药残留的影响 |
3.4.2 不同目筛对带肉果汁中农药残留的影响 |
3.4.3 家庭原汁过程对桃中三种农药残留的影响 |
3.4.4 果汁加工过程对加工因子的影响 |
3.4.5 桃果汁的膳食风险评价 |
3.4.6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4.1 主要结论 |
4.2 本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多菌灵在克氏原螯虾中的残留特征、归趋与富集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引言 |
1.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发展概况 |
1.1 稻渔综合种养含义及分类 |
1.2 国内外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现状 |
1.3 国内外稻虾综合种养发展现状 |
1.4 我国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现状 |
2.杀菌剂多菌灵研究进展 |
2.1 多菌灵物理及化学性质 |
2.2 多菌灵毒理学性质 |
2.3 国内外多菌灵残留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
2.3.1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多菌灵残留检测研究中的运用 |
2.3.2 气相色谱法在多菌灵残留检测研究中的运用 |
2.3.3 液质联用法在多菌灵残留检测研究中的运用 |
2.3.4 分光光度法在多菌灵残留检测研究中的运用 |
2.3.5 免疫分析法在多菌灵残留检测研究中的运用 |
3.国内外多菌灵在不同基质中的残留动态研究进展 |
3.1 多菌灵在水稻中的残留研究现状 |
3.2 多菌灵在稻田土壤、田水中的残留研究现状 |
3.3 多菌灵在水生动物中的残留研究现状 |
4.课题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
4.1 主要内容 |
4.2 研究意义 |
4.3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多菌灵在稻田水、底泥、克氏原螯虾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
1.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试剂与材料 |
1.2 标准溶液的配制 |
1.3 样品处理方法 |
1.3.1 样品制备 |
1.3.2 样品前处理 |
1.4 标准工作曲线制作 |
1.5 色谱条件 |
1.6 质谱条件 |
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结果与讨论 |
2.1 质谱条件的确定 |
2.2 液相色谱条件的确定 |
2.3 提取条件的优化 |
2.4 净化条件的优化 |
2.4.1 净化材料的优化 |
2.4.2 洗脱剂的优化 |
2.4.3 洗脱体积的优化 |
2.5 方法验证 |
2.5.1 方法的线性关系、检出限 |
2.5.2 方法的精密度、回收率 |
2.6 基质效应 |
3小结 |
第三章 多菌灵在稻虾生态系统中残留动态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时间、地点 |
1.2 实验材料 |
1.3 实验方法 |
1.3.1 实验设计 |
1.3.2 样品采集与处理 |
1.3.3 样品前处理和测定 |
1.3.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结果与讨论 |
2.1 多菌灵在稻虾生态环境中的归趋行为 |
2.1.1 多菌灵在稻田水中的消解动态变化 |
2.1.2 多菌灵在底泥中的消解动态变化 |
2.2 多菌灵在克氏原螯虾中的残留特征 |
2.2.1 克氏原螯虾不同组织部位多菌灵的分布情况 |
2.2.2 克氏原螯虾不同组织部位多菌灵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
2.2.3 克氏原螯虾多菌灵含量的性别差异 |
3.小结 |
第四章 多菌灵在克氏原螯虾中富集效应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时间、地点 |
1.2 实验材料 |
1.3 实验方法 |
1.3.1 实验设计 |
1.3.2 样品采集与处理 |
1.3.3 样品前处理和测定 |
1.3.4 数据统计与污染动力学参数计算方法 |
2.结果与讨论 |
2.1 多菌灵在克氏原螯虾中的富集规律 |
2.1.1 多菌灵在克氏原螯虾不同组织部位的富集特性 |
2.1.2 不同浓度水平下克氏原螯虾对多菌灵的富集特性 |
2.2 克氏原螯虾对多菌灵的生物富集释放动力学参数 |
3.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1.结论 |
1.1 多菌灵在稻田水、底泥、克氏原螯虾中的残留分析方法 |
1.2 多菌灵在稻虾生态系统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
1.3 多菌灵在克氏原螯虾中的富集 |
2.创新点 |
3.展望 |
参考文献 |
硕士阶段研究成果 |
致谢 |
(5)厨用清洗机对果蔬农药残留和污垢清除效果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新鲜果蔬概述 |
1.1. 维生素 |
1.2 矿物质 |
1.3 膳食纤维 |
1.4 生物活性成分 |
2 果蔬农药残留概述 |
2.1 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
2.2 典型农药残留 |
3 果蔬表面污物概述 |
4 果蔬农药残留和其他污染物清洗研究进展 |
4.1 传统清洗方式 |
4.2 化学清洗方式 |
4.3 超声清洗方式 |
4.4 湍流清洗方式 |
4.5 厨用清洗设备开发与应用 |
5 立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5.1 立题意义 |
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不同清洗方式及条件对果蔬农残的清除效果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剂 |
1.3 仪器与设备 |
1.4 试验方法 |
1.5 农药清除率 |
1.6 数据处理与统计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清洗方式和条件下苹果中农药清除效果 |
2.2 不同清洗方式和条件下小青菜中农药清除效果 |
2.3 不同清洗方式和条件下青椒中农药清除效果 |
3 讨论 |
3.1 苹果中4种农药清除效果比较 |
3.2 小青菜中4种农药清除效果比较 |
3.3 青椒中4种农药清除效果比较 |
3.4 不同果蔬中吡虫啉清除效果比较 |
3.5 不同果蔬中多菌灵清除效果比较 |
3.6 不同果蔬中甲基硫菌灵清除效果比较 |
3.7 不同果蔬中代森锰锌清除效果比较 |
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不同清洗方式和条件下果蔬中污物清除效果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蔬菜表面污叶清除效果 |
2.2 蔬菜表面污叶清除前后感观分析 |
2.3 果蔬表面泥垢清除效果 |
3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全文结论 |
附录 果蔬农残和污染物清洗操作规程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6)吡虫啉、唑螨酯在芹菜中的残留动态及去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吡虫啉、唑螨酯概述 |
1.1.1 吡虫啉、唑螨酯简介 |
1.1.2 吡虫啉、唑螨酯作用机理及应用 |
1.1.3 吡虫啉、唑螨酯的限量标准 |
1.1.4 吡虫啉、唑螨酯残留分析方法 |
1.1.5 吡虫啉、唑螨酯残留动态研究 |
1.1.6 吡虫啉、唑螨酯安全间隔期 |
1.2 农药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1.2.1 农药对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
1.2.2 农药对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
1.2.3 农药对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
1.3 芹菜简介 |
1.3.1 芹菜介绍 |
1.3.2 芹菜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 |
1.3.3 芹菜质量要求 |
1.4 清洗对农药残留的影响 |
1.4.1 清水清洗对农药残留的影响 |
1.4.2 氯化钠清洗对农药残留的影响 |
1.4.3 酸性溶液清洗对农药残留的影响 |
1.4.4 碱性溶液清洗对农药残留的影响 |
1.4.5 果蔬清洗剂溶液清洗对农药残留的影响 |
1.5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1.5.3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主要原材料 |
2.1.2 主要仪器 |
2.1.3 主要试剂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试剂配制方法 |
2.2.2 田间试验 |
2.2.3 试验样品的制备 |
2.2.4 芹菜中吡虫啉及唑螨酯残留分析方法的建立 |
2.2.5 可溶性蛋白的测定 |
2.2.6 过氧化物酶的测定 |
2.2.7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测定 |
2.2.8 清洗方式对芹菜植株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去除效果的研究 |
2.2.9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芹菜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分析方法研究结果 |
3.1.1 前处理方法的优化 |
3.1.2 方法验证 |
3.2 吡虫啉、唑螨酯在芹菜中残留动态研究 |
3.2.1 吡虫啉在芹菜中的残留动态 |
3.2.2 唑螨酯在芹菜中的残留动态 |
3.3 吡虫啉、唑螨酯农药对芹菜植株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1 吡虫啉、唑螨酯农药对芹菜植株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的影响 |
3.3.2 吡虫啉、唑螨酯农药对芹菜植株过氧化物酶活力变化的影响 |
3.3.3 吡虫啉、唑螨酯农药对芹菜植株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变化的影响 |
3.4 清洗方式对芹菜植株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去除效果研究 |
3.4.1 清水对芹菜植株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去除效果的影响 |
3.4.2 食盐清洗对芹菜植株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去除效果的影响 |
3.4.3 食醋清洗对芹菜植株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去除效果的影响 |
3.4.4 小苏打清洗对芹菜植株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去除效果的影响 |
3.4.5 果蔬清洗剂清洗对芹菜植株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去除效果的影响 |
3.4.6 不同清洗方式对芹菜植株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残留去除效果的比较 |
3.4.7 最佳清洗方式的确定 |
3.4.8 内吸性农药与非内吸性农药残留去除效果的比较 |
3.4.9 基地样品与实验室模拟样品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去除效果的比较 |
4 讨论 |
5 结论 |
5.1 芹菜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结果 |
5.2 吡虫啉、唑螨酯在芹菜中残留动态的研究结果 |
5.3 吡虫啉、唑螨酯农药对芹菜植株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结果 |
5.4 清洗方式对芹菜植株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去除效果的研究结果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附录 |
致谢 |
(7)芦笋及其制品中多种农药残留UPLC-MS/MS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芦笋的营养价值及功效 |
1.2 芦笋的经济价值及面临的问题 |
1.3 芦笋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标准 |
1.4 芦笋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及其应用进展 |
1.4.1 气相色谱法在芦笋农药残留检测方面的应用进展 |
1.4.2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芦笋农药残留检测方面的应用进展 |
1.4.3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芦笋农药残留检测方面的应用进展 |
1.4.4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在芦笋农药残留检测方面的应用进展 |
1.4.5 毛细管电泳法(CE) |
1.5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 |
1.5.1 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
1.5.2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
1.5.3 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PLC-MS/MS)在农残检测中的应用 |
1.6 芦笋中的农药残留及其危害 |
1.6.1 有机磷类农药(organophosphoruspesticides,OPs)残留分析现状 |
1.6.2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Carbamates Pesticides)残留分析现状 |
1.7 QuEChERS样品前处理法 |
1.8 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二章 芦笋及其制品中77种农药残留UPLC-MS/MS检测方法的建立 |
2.1 材料与仪器 |
2.1.1 试剂及溶液 |
2.1.2 仪器设备 |
2.2 方法 |
2.2.1 制备标准工作液 |
2.2.2 色谱条件的优化 |
2.2.3 质谱条件的确立 |
2.2.4 质谱仪自动检测 |
2.2.5 前处理-净化条件的确立 |
2.3 结果 |
2.3.1 色谱条件的优化 |
2.3.2 质谱条件的优化 |
2.3.3 77种农药的标准溶液的多反应监测(MRM)结果 |
2.3.4 净化条件的优化 |
2.4 讨论 |
第三章 芦笋及其制品中农残快速检测方法(UPLC-MS/MS法)评价 |
3.1 试验流程 |
3.1.1 样品前处理 |
3.1.2 UPLC-MS/MS条件 |
3.2 试验方法 |
3.2.1 线性关系 |
3.2.2 各种农药的定量限和检出限 |
3.2.3 回收率与精密度测定 |
3.2.4 方法的特异性检测 |
3.3 试验结果 |
3.3.1 标准曲线以及线性范围 |
3.3.2 各种农药的定量限和检出限 |
3.3.3 回收率与精密度测定 |
3.3.4 方法的特异性 |
3.4 讨论 |
3.5 结论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附录 |
致谢 |
(8)芒果不同喷药期多菌灵残留量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溶液的配制。 |
1.2.1. 1 甲醇+二氯甲烷溶液 (5+95) 。 |
1.2.1. 2 多菌灵标准储备液。 |
1.2.1. 3 多菌灵标准工作液。 |
1.2.1. 4 离子对试剂。 |
1.2.2 芒果田间喷雾处理。 |
1.2.3 样品的提取与净化。 |
1.2.3. 1 提取。 |
1.2.3. 2 净化。 |
1.2.4 色谱条件。 |
1.2.5 检测波长的选择。 |
1.2.6 流动相的选择。 |
1.2.7 方法的线性关系和相关性。 |
1.2.8 精密度、回收率和最低检出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检测波长的确定 |
2.2 流动相的确定 |
2.3 方法的相关性评价 |
2.4 精密度、回收率和最低检出限 |
2.5 多菌灵在芒果果实上的残留量 |
3 讨论 |
(9)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鲜榨甘蔗汁中多菌灵和莠去津的残留量(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仪器和试剂 |
1.2 实验样品来源 |
1.3 标准溶液的配置 |
1.4 样品前处理 |
1.5 液相色谱条件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测定波长的选择 |
2.2 方法检出限与线性关系 |
2.3 方法回收率、变异系数 |
2.4 市售鲜榨甘蔗汁质量调查和分析 |
3 结论 |
(10)西瓜、水稻中多菌灵的HPLC测定方法和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选题意义和相关背景 |
2 农药多菌灵简介 |
3 多菌灵研究进展 |
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
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4.2 研究的预期目标 |
第二章 西瓜、水稻和水土环境样品中多菌灵的HPLC测定方法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与设备 |
1.2 试剂与材料 |
1.3 样品前处理方法 |
1.4 仪器检测条件的选择 |
1.5 提取多菌灵实验设计 |
1.6 多菌灵提取液净化方法的选择实验 |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1 HPLC测定条件选择实验 |
2.2 样品中多菌灵提取方法实验 |
3 多菌灵残留量分析方法 |
3.1 HPLC测定方法 |
3.2 多菌灵提取、净化方法 |
3.3 定性定量方法 |
3.4 多菌灵标准溶液的配制 |
3.5 标准曲线 |
3.6 方法检测限 |
3.7 方法回收率 |
3.8 液相色谱图 |
4 小结 |
第三章 西瓜及其种植土壤样品中多菌灵消解动态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农药 |
1.2 供试样品 |
1.3 气候条件及土壤类型 |
1.4 田间试验设计 |
1.5 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
1.6 样品前处理和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3 小结 |
第四章 稻田水、土及水稻植株样品中多菌灵消解动态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农药 |
1.2 供试样品 |
1.3 气候条件及土壤类型 |
1.4 田间试验设计 |
1.5 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
1.6 样品前处理和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3 小结 |
第五章 西瓜及其种植土壤样品中的多菌灵最终残留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农药 |
1.2 供试样品 |
1.3 气候条件及土壤类型 |
1.4 田间试验设计 |
1.5 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
1.6 样品前处理和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3 小结 |
第六章 稻米及稻田土壤样品中的多菌灵最终残留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农药 |
1.2 供试样品 |
1.3 气候条件及土壤类型 |
1.4 田间试验设计 |
1.5 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
1.6 样品前处理和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3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1.1 西瓜、稻米和水、土环境样品中多菌灵的残留量测定方法 |
1.2 多菌灵在西瓜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 |
1.3 多菌灵在稻田水土环境和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 |
1.4 多菌灵在西瓜及其种植土壤中的最终残留 |
1.5 多菌灵在稻米及稻田土壤中的最终残留 |
1.6 多菌灵在西瓜、水稻上合理使用标准的建议 |
2 主要创新点 |
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笋中多菌灵和吡虫啉残留(论文参考文献)
- [1]四种中药材中常见农药残留的检测及脱除方法研究[D]. 杨明. 长春师范大学, 2021(12)
- [2]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果蔬中吡虫啉和多菌灵残留量[J]. 杨宇霞,韩建欣,李慧,赵欣. 食品工程, 2020(03)
- [3]不同加工方法对桃果中三种农药残留量的影响[D]. 吴世文. 广西大学, 2020(02)
- [4]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多菌灵在克氏原螯虾中的残留特征、归趋与富集效应研究[D]. 李亚梦.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2)
- [5]厨用清洗机对果蔬农药残留和污垢清除效果探索[D]. 李雨秋.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6]吡虫啉、唑螨酯在芹菜中的残留动态及去除技术研究[D]. 刘英. 海南大学, 2018(08)
- [7]芦笋及其制品中多种农药残留UPLC-MS/MS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D]. 赵晓琳. 山西农业大学, 2016(05)
- [8]芒果不同喷药期多菌灵残留量的测定[J]. 林玲,杨春亮,查玉兵,郭宏斌,曾绍东,曾日中. 安徽农业科学, 2015(27)
- [9]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鲜榨甘蔗汁中多菌灵和莠去津的残留量[J]. 罗美芬,谭锦萍,陈中.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4)
- [10]西瓜、水稻中多菌灵的HPLC测定方法和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规律研究[D]. 陈曦. 湖南农业大学, 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