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城乡融合发展对策

呼和浩特市城乡融合发展对策

一、呼和浩特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李婷[1](2021)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发展潜力评价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周边村庄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陈丽青[2](2020)在《农户宅基地流转行为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城镇化进城的加快,农村人口对于就业、教育、社会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很多农民都在逐渐往城镇迁移,造成农村大量的空心村、空心房、荒废宅基地及承包地的现象,同时也随着职业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外出打工农民不再以农业生产作为自己的主要职业,有想法进入城市生活定居的农民却因为政府限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使得其宁可选择保留原本闲置的农村宅基地也不愿没有获得赔偿就舍弃自家宅基地。但在城市生活成本太高,并且城市建设用地有限承载不了与日俱增的农村人口,使得社会矛盾不断涌现,这种现象阻碍了新农村的发展与规划,土地及宅基地资源的严重浪费也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执行。本文以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县内蒙古自治区林格尔县为调查点,以有农村闲置宅基地的农户为调查对象,共获得279份有效问卷,了解被访农民的个人及家庭,宅基地自身的特征和认知状况,首先采用描述统计分析法,了解农户宅基地的流转现状,在基础上,利用二元logistics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农户宅基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此来证明两者之间得关系,并得出以下结果:年龄、职业、家庭年纯收入、宅基地距县城距离、购买城镇商品房情况、宅基地流转价格不合理的利益损失风险与生活环境发生改变的风险,均与农户宅基地流转行为存在显着影响,而受教育程度、外出打工或在外定居人数、农业收入占比、闲置宅基地数量及面积、依赖程度、对政策了解程度等均农户宅基地流转行为的影响不显着。通过对和林格尔县农户宅基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分析,结合目前该县农村宅基地改革和发展的现状,为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宅基地改革工作顺利开展,本文分别从农户、社会、政策等方面为调研的农村宅基地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第一,完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规和政策;第二,加快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第三,健全市场中介组织并完善市场体系;第四,加大对宅基地的宣传和监督管理;第五,因地制宜规划闲置农村宅基地;第六,提供对宅基地流转中农户的就业培训。

曹东雪[3](2020)在《内蒙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研究》文中认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也是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热点问题。随着经济发展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基于我国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不均衡、不充分的现状,区域间、城乡间、人群间获得和享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仍存在差异。内蒙古自治区是地处我国北疆的少数民族自治区。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历史人文原因、经济发展等水平的影响,全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全国相比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在自治区内部来看,各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发展参差不齐,影响当地社会公平正义,阻碍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民族团结稳定。本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以《内蒙古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和《内蒙古统计年鉴》为依据,采用AHP方法及基尼系数计算法,研究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地区间、城乡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存在问题。本文在界定清楚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相关概念后,分析内蒙古的现状,探究其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推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可行性建议: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优化基本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城乡融合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尹国君[4](2020)在《物流集聚与区域城镇化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驱动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如何合理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首先要完善交通运输体系,畅通物流网络,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其次应加强中小城市与物流通道的连接,形成高效率、低成本、优服务的物流集聚区。实践经验表明,只有畅通物流通道,降低物流成本,才能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才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经济的振兴;才能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区域抗风险能力。物流集聚区内,通过物流企业间的竞合关系、营运优势的互补、价值增值服务的提供、前后向关系的延伸,形成的资源共享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及规模经济效应促进了物流集聚的形成与发展。物流集聚能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加物流收益、促进物流创新。依据人口、经济、土地和社会城镇化的主要指标,采用熵值法计算出区域城镇化率。以2005年至2017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作为基础,分别从全国整体、东中西分区域和大中小分等级城市进行实证研究表明,物流空间集聚规模、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及物流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等因素,基本上都促进区域城镇化的发展。通过物流集聚对区域城镇化影响的门槛效应测度表明,不同区域不同等级的城市物流集聚对区域城镇化存在不同影响。以城市人口规模、市辖区面积和在岗职工工资水平作为门槛变量,以物流空间集聚规模、多样化、专业化集聚和协同集聚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存在显着的门槛效应。因此,深入分析物流集聚的影响因素、促进物流集聚发展是推动区域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创新:一是以物流集聚理论为基础,以物流集聚效应为切入点,以区域城镇化为研究目标,在中国物流集聚与区域城镇化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将物流集聚与区域城镇化纳入了统一的理论研究框架,重点研究了物流集聚对区域城镇化影响的机理、方向及大小,并分析了城市的区位差异和等级差异对结论的影响。二是研究了物流空间集聚、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对人口城镇化存在显着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了对区域城镇化影响也非常显着的观点。同时,研究认为物流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城镇化的作用也非常显着。通过物流集聚对区域城镇化门槛效应的测算,认为不同城市规模、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物流集聚对区域城镇化的影响存在显着差异。三是运用多方法、多样本开展分类研究。利用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历年数据为样本,在整体影响、城市区位和等级差异的研究基础上,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检验了物流集聚与区域城镇化存在的相关关系;在借鉴其它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熵值法测算了各城市历年区域城镇化的水平;运用系统广义矩阵方法,对物流集聚对区域城镇化的影响进行了动态分析;使用门槛效应模型,测算了物流集聚对区域城镇化的影响存在的门槛效应。最后从合理扩大物流空间集聚规模,促进物流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强化物流与制造业协同的集聚的角度提出了促进区域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唐帅[5](2019)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 ——以公共卫生间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公共卫生间是公共产品供给的一类,也是衡量国家卫生城市指标、民生工程工作、城乡文明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和国家领导人也非常重视公共卫生间的改革工作,倡导推进“厕所革命”,真抓实干补齐民生短板,构建公共卫生间供给体系,全面深化公共卫生间建造改革工作,不断推进公共卫生间服务的均衡化。本文以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等维度,综合运用了比较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研究法,对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公共卫生间供给的现状及困难进行了调查分析,进而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和思路。文章大致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研究的主体对象及方法;第二部分是公共产品的相关概念和理论阐释,具体介绍了公共产品的概念、公共产品的本质、公共产品的特点和公共产品相关联的理论基础研究;第三部分是公共卫生间供给的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赛罕区公共卫生间的供给状况;第四部分阐释了公共卫生间供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既探究了公共卫生间供给存在的问题,又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第五部分是对国内外公共卫生间的先进典型案例进行了简要的概述;第六部分是公共卫生间供给的对策探究,结合国家方针政策和地区实际,提出了创建公共卫生间供给网络化共享体系、支持引导公众参与意识、努力推进城乡公共卫生间供给一体化形成等观点。从六个方面归纳总结了公共卫生间供给的可行性方案。文中从宏观角度、微观视角对公共卫生间进行了学理分析和对策探讨,结合地域实际情况和现状,针对性的做出了优化方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其次,文中主要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进行实地调研,合理的使用数据分析方法较为系统的为论文所提观点提供支撑,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赵福顺[6](2019)在《推动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未来几年,是中国决战、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实现城乡关系融合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标志着我国城乡之间已进入融合发展的新阶段,但理论和实践表明,当前仍然存在诸多制约和阻碍城乡关系融合发展的因素。因此,中央和内蒙古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财税政策,为更有效地推动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探索内蒙古乡村振兴的有效实施路径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城乡融合发展不仅是空间、生态、文化、经济等宏观方面的融合,更是城乡之间市场要素的自由、融合发展。城乡政策实施成效如何,政策应如何加以完善都是应研究的重大问题,我们需要在不断摸索中前进,根据实际情况逐渐优化、完善现行的财税政策。本文在上述研究背景下,立足内蒙古地区城乡发展的实际情况,以相关理论为支撑,通过相关数据的整合、分析,发现现行财税政策在推动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方面成效显着,并且文中运用一系列数据、图表从城乡经济发展、城乡社会事业、城乡居民生活、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对显现的成效进行了分析、阐述。同时,在梳理和总结相关财税政策的基础上,建立了财税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将体系划分为1个目标层、3个中间层和17个决策层;其次,通过因子分析法筛选出每个子系统主要影响因子,并结合熵值法计算出内蒙古12盟市在城乡经济、城乡社会事业、城乡生活三方面及综合的融合指数,进而对城乡融合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内蒙古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东、中、西部区域发展不均衡,农牧民收入有待提高,农牧民医疗卫生、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等问题。这反映出了现行实施的财税政策在扶持区域均衡发展、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政策的契合度和力度等方面存在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乡融合发展的进行。因此,根据实证分析和政策梳理所得结果,因势利导,以国外发达国家实施财税政策支持城乡融合发展的先进经验及启示为基础,从完善区域均衡发展财税政策、加大城乡融合财政扶持力度、提高政策的契合度和力度等方面对现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财税政策进行完善。为构建更加适合内蒙古实际的、更有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杨晓宇[7](2019)在《呼和浩特市正业高科技生态农业循环产业观光示范园区规划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回归自然。体验自然风光成为当下一种流行的消遣方式。另一方面国家也出台相关政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这两方面的发展与需求促使城市周边地区出现了以农业发展为主的新型产业模式,既结合农业产业发展与旅游观光为主的现代化农业产业观光园。这一模式的出现为循环产业观光示范园区的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以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为前提,充分利用好周边自然资源,并运用高科技技术手段和农业循环的理念发展农业产业链,促使农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开发农旅观光的旅游模式。首先,确定以呼和浩特市正业高科技生态农业循环产业观光示范园区为研究对象,以生态景观、文化景观、农业产业发展为切入点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其次通过了解示范园区的现状,以生态建设、农业产业发展、旅游观光为主要设计思路,根据基础建设规划和土地质量进行功能分区规划设计,并挖掘当地文化特色融合到总体规划设计当中。并且进行景观功能分区设计,打造成风景优美的园区。最后,根据植物设计原则进行植物配置,多选用乡土树种以及抗性强的植物,并考虑植物的色彩、层次进行搭配种植,同时还要考虑植物的季相问题。将园区打造成环境优美的生态景观空间。正业高科技生态农业循环产业观光示范园区致力于建设成以农业产业发展为基础,生态发展为基本理念,高科技技术发展为手段,结合旅游观光将园区打造成集休闲娱乐、科普教育、观光体验的综合园区。

吴文明[8](2018)在《民族地区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为例》文中指出加强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和社会建设发展,是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的主要工作和重要支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建区70多年形成了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的局面,保持了“模范自治区”的荣誉和责任,成为祖国北部边疆政治安全和生态安全两个屏障。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在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中不断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对自治区各盟市乃至其他民族自治地区产生了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但是,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呼和浩特市城市问题、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进一步突显,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挑战。本文从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的要求出发,着力研究城市社会治理创新,完善中心城市带动辐射农牧区的社会治理工作机制,从而全面提升首府城市并推动提高内蒙古自治区的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水平。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一个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治理的组成部分和基础。本文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与水平、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视角出发,对民族自治地区呼和浩特市城市社会治理相关问题进行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从理论上对社会治理及相关问题和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阐释。总结概括了我国社会体制的发展改革过程及其特征;对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及其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概括阐述了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的必然性和重大影响;着重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理论两个方面论证了社会治理的理论和认识基础。对呼和浩特市社会治理创新的理论性与现实性及创新路径作了深入分析探索。在认识呼和浩特市社会治理创新的理论意义问题上,指出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共性要求出发来理解和把握,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顺应人民群众新期望新关切的必然选择。要充分考虑呼和浩特市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自治区首府所在地的特殊性,需要进一步明确改革开放“关键”和“攻坚”时期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凝聚社会共识,整合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社会建设和治理的积极性,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源头性、基础性和根本性工作,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路径创新上,认为要着重在理念与目标构建、体制机制建设、维稳机制建设、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建设等方面推进。对呼和浩特市社会治理实践、发展中表现出的问题及其存在原因进行论证分析。从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实践出发,对呼和浩特市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梳理、分析和论证。梳理总结存在的问题有: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滞后于经济发展,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健康稳定协调发展;社会治理理念、格局、体制机制与快速变动的社会结构和复杂化的利益结构不相适应;社会治理的法治建设不完善,社会政策的规范引导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社会治理队伍的规模、能力、素质与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发展的力度还不够,城乡差距还在拉大;基层基础建设薄弱,社区的社会化、自治化的程度较低;化解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平安建设机制不配套;社会组织发展滞后,社会服务能力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本文认为产生上述诸多问题,是由于现阶段呼和浩特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社会治理工作发展较弱,社会管理体制变革进程较慢,以及思想认识和体制运作机制不足等原因和状况所致。对呼和浩特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应坚持的重大原则关系和基本任务进行分析探索。凝练概括了的六大原则关系是:坚持党政主导与多方参与并重,维护秩序与激发活力并重,夯实基础与制度建设并重,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并重,现实生活与虚拟社会并重,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等,总结提炼了“123456构想”的基本任务是:构建“一个格局”、达到“两个同步”、抓住“三个关键”、解决“四个问题”、加强“五个建设”、实现“六大创新”。对呼和浩特市推进社会治理重大领域工作做了专题式对策探析。着重对完善社会政策、地方立法和社会治理制度,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加强城市社区与农村基层治理,加强、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积极培育、发展和规范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关系和谐等主要方面进行了专门性的对策分析论证。从保障社会治理有序发展的体制机制运作角度,对进一步推动开展工作提出了可行和可操作的对策建议。本文提出,着眼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新要求,要加强党的领导,突出政府职责,强化组织领导;科学分工,落实任务,社会全员参与;加强网络信息和大数据工程建设,构筑社会管理智能化平台体系,建设智慧城市;完善治理服务体系,形成工作制度合力。

孙丽伟[9](2018)在《西部地区城市化质量评价研究》文中认为2016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57.35%,已进入到加速发展时期。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生活环境得到改善,与此同时出现了诸如城市拥堵、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城市化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东部地区城市化率为68.49%,西部地区城市化率为49.43%,低于东部地区18.96百分点,同时较全国平均水平低7.92百分点。文章以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化质量为研究对象,在可持续发展、宜居城市、城乡一体化等理论基础上,构建包括四个维度(生活水平、宜居程度、城市发展潜力、城乡一体化)、23个具体指标的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熵修正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得到西部地区城市化质量评价结果,进而对西部地区城市化质量进行分析,明确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提升西部地区城市化质量的对策。在对西部地区城市化质量研究中,通过纵向对比分析了2000—2016年间西部地区城市化质量,发现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质量水平逐年提高;其中宜居程度对城市化质量的贡献一直处于较高的位置,生活水平的增长速度最快。横向比较分析了西部地区与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化质量,发现由于生活水平较低、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生态环境治理较差、城乡关系协调度低等原因,导致西部地区与东部、中部及东北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呈现“西低东高”的态势。为了更清楚地分析西部地区城市的城市化质量,文章又运用spss把西部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划分为城市化质量良好、中等、一般和较差四个类型,并进行比较分析:城市化质量良好类型存在城乡关系不协调,中等类型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污染物处理率低,一般类型的医疗和天然气等生活设施提供不足,较差类型的各个方面都较低等问题。在西部地区城市化质量分析基础上,从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了提升西部地区城市化质量的对策;其次对于不同的城市化质量类型,提出了不同的城市化质量的对策:城市化质量良好型需要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城市化质量中等型需要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一般型需要增加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等对策。

罗莎莎[10](2016)在《呼和浩特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正处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当前呼和浩特市发展的重要任务。目前,呼和浩特市城市和乡村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益凸显,因此,研究呼和浩特市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迫在眉睫。本文以呼和浩特市为研究对象,首先借助因子分析法对呼和浩特市1992-2013年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然后通过比较分析各年城乡一体化综合指数,分析评价其动态变化特征。其次,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确定呼和浩特市城乡一体化的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最后,采用灰色关联预测分析方法,预测呼和浩特市城乡一体化未来发展趋势的状况。旨在通过探究呼和浩特市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模式与实现路径,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似的广大中西部城市提供借鉴与参考。研究得到如下结果:(1)代表经济、空间、生态一体化的F1对呼和浩特市城乡一体化水平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反映生活一体化的F2和反映社会一体化的F3。根据上述因子分析法得出呼和浩特市城乡一体化水平得分以及呼和浩特市实际发展情况,本文将城乡一体化水平划分为四个阶段:城乡一体化萌芽阶段(因子得分F<0)、城乡初步融合阶段(0<F<0.3)、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阶段(0.3<F<0.6)、城乡高度融合阶段(F>0.6)。根据此划分方法,对应分析呼和浩特市1992-2013年城乡一体化发展所处阶段:城乡一体化萌芽阶段(1996年以前)、城乡初步融合阶段(1997-2005年)、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阶段(2006年至今)。(2)城乡人均财政收入比、人均邮电业务量、城乡恩格尔系数比为影响呼和浩特市城乡一体化的驱动因素。(3)预测2025年,呼和浩特城乡一体化水平指数将达到0.72,在12年之间,增幅达到53.2%。2020年,呼和浩特市城乡一体化将处于高度发展阶段,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4)本文从推动人口城镇化、提高政府财政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和加快互联网及物流产业的发展四个方面综合考虑,提出相应的模式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寻找出适合呼市的城乡一体化推进模式与实现路径。

二、呼和浩特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呼和浩特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2)农户宅基地流转行为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概念界定
        2.1.2 理论基础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研究综述
        2.2.2 国内研究综述
        2.2.3 文献评述
第三章 和林格尔县农村宅基地现状分析
    3.1 和林格尔县基本概况
    3.2 和林格尔县农村宅基地现状
        3.2.1 用地现状
        3.2.2 农村宅基地现状
        3.2.3 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调查方案设计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4.1 调查方案设计
        4.1.1 问卷设计
        4.1.2 数据来源
    4.2 样本分析
        4.2.1 个体特征
        4.2.2 家庭特征
        4.2.3 宅基地特征
        4.2.4 宅基地认知特征
    4.3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1 宅基地流转情况
        4.3.2 宅基地流转方式
        4.3.3 宅基地流转对象
        4.3.4 宅基地流转价格
        4.3.5 政府部门宣传及管理情况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户宅基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1 农户宅基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2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相关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完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规政策
        6.2.2 加快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
        6.2.3 健全市场中介组织并完善市场体系
        6.2.4 加大对宅基地的宣传和监督管理
        6.2.5 因地制宜规划闲置农村宅基地
        6.2.6 加强对宅基地流转中农户的就业培训
参考文献
附录 农村宅基地农户流转行为选择调查问卷
致谢

(3)内蒙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2.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统计分析法
    (五)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本文的创新之处
        2.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
    (一)理论基础
        1.公共产品理论
        2.公平正义理论
        3.新公共服务理论
    (二)相关概念界定
        1.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2.均等化
        3.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二、内蒙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现状分析
    (一)内蒙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总体现状分析
        1.医疗卫生支出
        2.医疗卫生资源
        3.医疗卫生服务
    (二)内蒙古总体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现状分析
        1.基于AHP方法的指标体系构建
        2.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3.各盟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综合能力均等化比较
    (三)盟市间基本医疗卫生均等化分析
        1.医疗卫生机构均等化情况
        2.医疗卫生人员均等化情况
        3.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均等化情况
        4.医疗卫生费用均等化情况
    (四)城乡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现状分析
        1.医疗卫生机构
        2.医疗卫生人员
三、内蒙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
    (一)均等化程度整体有提高,局部不均等突出
    (二)医疗卫生机构中三级医院分布集中大中城市
    (三)经济欠发达地区医院人员增长动力不足
    (四)住院资源相比门诊资源更紧张
    (五)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
四、内蒙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医疗卫生政策导向性不足
    (二)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有倾斜
    (三)医疗卫生改革缺乏系统性
    (四)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
五、完善内蒙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1.加大财政医疗卫生支出
        2.打造服务型政府
        3 政策制度要以公益性为导向
    (二)优化基本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1.丰富医疗服务供给主体
        2.促进“医联体”资源整合发展
        3.重视基层医学人才
    (三)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
        1.加快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2.推动全民医保制度向高质量发展
        3.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四)加强城乡融合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1.坚持城乡融合政策导向
        2.加大对农村财政投入
        3.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4.加快城乡医疗卫生工作者学术交流
六、结论
七、参考文献
八、致谢

(4)物流集聚与区域城镇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物流集聚与区域城镇化的相关文献
        1.2.1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
        1.2.2 文献简评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4.1 研究的重点难点
        1.4.2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物流集聚与区域城镇化的理论基础
    2.1 区域城镇化的内涵界定
        2.1.1 传统城镇化理论
        2.1.2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理论发展
        2.1.3 以区域为基础的区域城镇化理论界定
    2.2 物流集聚的内涵及相关理论
        2.2.1 物流集聚的内涵
        2.2.2 运输成本与物流集聚
        2.2.3 产业区位与物流集聚
        2.2.4 规模经济与物流集聚
        2.2.5 循环累积与物流集聚
    2.3 物流集聚直接影响区域城镇化的机理
        2.3.1 物流空间集聚规模影响区域城镇化的机理
        2.3.2 物流专业化集聚影响区域城镇化的机理
        2.3.3 物流多样化集聚影响区域城镇化的机理
    2.4 物流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影响区域城镇化的机理
        2.4.1 协同集聚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提高区域城镇化质量
        2.4.2 协同集聚通过产业关联效促进区域城镇化质量提升
        2.4.3 协同集聚通过就业效应促进区域城镇化扩大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物流集聚发展水平的测度
    3.1 中国物流空间集聚规模的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
        3.1.1 物流空间集聚规模的测度方法
        3.1.2 中国省域物流空间集聚规模发展现状
        3.1.3 中国主要城市物流空间集聚规模发展现状
        3.1.4 中国物流空间集聚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3.2 中国物流专业化集聚水平的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3.2.1 物流专业化集聚水平的测度方法
        3.2.2 中国省域物流专业化集聚发展现状
        3.2.3 中国主要城市物流专业化集聚发展现状
        3.2.4 中国物流专业化集聚影响因素分析
    3.3 中国物流多样化集聚水平的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3.3.1 物流专业化集聚水平的测度方法
        3.3.2 中国省域物流多样化集聚发展现状
        3.3.3 中国主要城市物流多样化集聚发展现状
        3.3.4 中国物流多样化集聚影响因素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熵值法的中国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
    4.1 中国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状
        4.1.1 中国区域城镇化发展整体水平
        4.1.2 东中西部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
        4.1.3 大中小城市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
    4.2 应用熵值法测度中国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
        4.2.1 熵值法测度步骤
        4.2.2 中国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物流集聚影响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实证研究
    5.1 变量测算与数据说明
        5.1.1 被解释变量
        5.1.2 解释变量
    5.2 物流集聚与区域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5.2.1 相关程度分析
        5.2.2 单位根检验
        5.2.3 格兰杰因果检验
    5.3 物流集聚影响区域城镇化实证模型构建
    5.4 物流空间、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影响区域城镇化实证结果分析
        5.4.1 物流集聚影响区域城镇化整体实证结果分析
        5.4.2 东中西部城市物流集聚影响区域城镇化实证结果分析
        5.4.3 大中小城市物流集聚影响区域城镇化实证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物流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影响区域城镇化的实证研究
    6.1 物流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6.1.1 物流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测度方法
        6.1.2 中国省域物流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发展现状
        6.1.3 中国主要城市物流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发展现状
        6.1.4 中国物流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6.2 物流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影响区域城镇化的实证结果分析
        6.2.1 变量的选取
        6.2.2 协同集聚影响区域城镇化模型构建
        6.2.3 协同集聚影响区域城镇化的整体实证结果分析
        6.2.4 东中西部城市协同集聚影响区域城镇化的实证结果分析
        6.2.5 大中小城市协同集聚影响区域城镇化的实证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物流集聚影响区域城镇化的门槛效应研究
    7.1 物流集聚影响区域城镇化门槛效应的初步分析
    7.2 物流集聚影响区域城镇化面板门槛效应模型构建与估计方法
        7.2.1 物流集聚影响区域城镇化门槛模型分析方法
        7.2.2 面板门槛效应实证估计方法
    7.3 物流集聚影响区域城镇化的门槛效应实证结果分析
        7.3.1 以人口数量作为门槛变量的实证结果分析
        7.3.2 以市区面积作为门槛变量的实证结果分析
        7.3.3 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作为门槛变量的实证结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政策建议
    8.1 优化物流空间集聚规模促进区域城镇化
        8.1.1 中央政府主导物流发展规划
        8.1.2 地方政府协调物流发展规划
    8.2 推动物流专业化集聚促进区域城镇化发展
        8.2.1 物流企业合作促进物流专业化集聚
        8.2.2 人才培养与引进提升物流专业化集聚
        8.2.3 创新趋动加速物流专业化集聚
    8.3 促进物流多样化集聚引领区域城镇化
        8.3.1 政府角色转变助力物流多样化集聚
        8.3.2 宽松的发展环境优化物流多样化集聚
        8.3.3 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物流多样化集聚
    8.4 鼓励物流与制造业协同集聚促进区域城镇化
        8.4.1 制造业物流部门的优化
        8.4.2 引导新建园区制造业集聚与物流集聚同步发展
        8.4.3 完善物流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保障机制
    8.5 实行差异策略促进物流集聚推动区域城镇化
        8.5.1 东中西部不同区域城市促进物流集聚的差异策略
        8.5.2 大中小不同规模城市促进物流集聚的差异策略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目录

(5)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 ——以公共卫生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对国内外研究状况的简要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和不足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
2 公共产品的相关概念和理论阐释
    2.1 公共产品的本质和特点
        2.1.1 公共产品的概念及本质
        2.1.2 公共产品的特点
        2.1.3 公共产品的辩证分析
    2.2 公共产品供给的宗旨及其特点
        2.2.1 公共产品供给的宗旨
        2.2.2 公共产品供给的特点
    2.3 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依据
        2.3.1 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2.3.2 新公共服务理论
3 公共卫生间供给现状调查
    3.1 调查样本简介及调查方法介绍
        3.1.1 赛罕区简介
        3.1.2 调查内容的设计
        3.1.3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3.2 公共卫生间供给状况
4 公共卫生间供给存在的困境与不足
    4.1 公共卫生间供给存在的困境
        4.1.1 公共卫生间供给的管理主体分工不明确
        4.1.2 公共卫生间供给中社会力量不足
        4.1.3 公共卫生间供给中存有不合理支配现象
        4.1.4 公共卫生间供给的网络平台构建欠缺
    4.2 公共卫生间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
        4.2.1 公共产品供给中行政体制落后
        4.2.2 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不足
        4.2.3 经营和管理人员缺乏对产品实质的理解
        4.2.4 公共卫生间的网络共享机制不健全
5 国内外公共卫生间供给模式
    5.1 国外公共卫生间供给模式
        5.1.1 瑞士—苏黎世公厕模式
        5.1.2 新加坡—多元化公共卫生间模式
        5.1.3 英国—双元素公共卫生间模式
        5.1.4 日本—净身庵公共卫生间模式
    5.2 国内公共卫生间供给模式
        5.2.1 北京市—第五空间模式
        5.2.2 四川省—海螺沟景区公共卫生间模式
        5.2.3 吉林省—生态公共卫生间模式
        5.2.4 上海虹口区—鲁迅公园公共卫生间模式
6 提升公共卫生间供给水平的对策
    6.1 树立城乡均衡的供给理念
        6.1.1 确保市区与乡镇供给一体化
        6.1.2 提高公共卫生间供给的覆盖面
        6.1.3 加强城乡公共卫生间的网络服务资源建设
    6.2 构建公共卫生间供给多元化治理机制
        6.2.1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6.2.2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公共卫生间供给
        6.2.3 强化公众参与对公共产品的认知和水平
        6.2.4 推进文明素质发展
    6.3 构筑公共产品供给共建共享需求表达机制
        6.3.1 提升公众诉求表达能力
        6.3.2 畅通诉求渠道机制
    6.4 探索现代化公共卫生间供给方式
        6.4.1 以创新驱动带动全域公共卫生间供给发展
        6.4.2 构建公共卫生间供给网络化平台
        6.4.3 实施区、乡镇一体化流动公共卫生间供给
    6.5 强调公共卫生间供给的制度安排
        6.5.1 构建公共卫生间供给绩效评估体系
        6.5.2 强化公共卫生间供给配套政策和措施的落实
        6.5.3 增强资金投入的有效性
        6.5.4 加快服务型人才队伍建设
7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6)推动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1.1.2 城乡融合发展是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由之路
        1.1.3 财税政策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文献述评
    1.4 研究技术路线、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技术路线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本文可能创新点及不足
        1.5.1 本文可能创新点
        1.5.2 本文不足之处
第2章 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肇始与界定
        2.1.1 从统筹城乡发展到城乡融合发展
        2.1.2 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
    2.2 城乡融合发展的相关理论
        2.2.1 城乡二元结构理论
        2.2.2 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2.2.3 城乡融合理论
        2.2.4 新兴古典城市化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财税政策及其显现的成效
    3.1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财税政策出台的背景
        3.1.1 中央政策出台的背景
        3.1.2 内蒙古政策出台的背景
    3.2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财税政策
        3.2.1 中央出台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财税政策
        3.2.2 内蒙古出台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财税政策
    3.3 财税政策推动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显现的成效
        3.3.1 城乡经济快速发展
        3.3.2 城乡社会事业全面提升
        3.3.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3.3.4 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推动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的财税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4.1 财税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 城乡融合度的测定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4.1.3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定
        4.1.4 评价方法
    4.2 实证结果分析
        4.2.1 相关数据的收集和预处理
        4.2.2 实证分析过程及结果
        4.2.3 实证结果分析
    4.3 现行推动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财税政策暴露出的问题
        4.3.1 扶持区域均衡发展的财税政策不完善
        4.3.2 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4.3.3 政策的契合度和力度不够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财税政策经验借鉴
    5.1 国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财税政策
        5.1.1 美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财税政策
        5.1.2 德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财税政策
        5.1.3 日本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财税政策
        5.1.4 韩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财税政策
    5.2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财税政策的启示
        5.2.1 政策实施要长效化
        5.2.2 支农支牧政策要立法化
        5.2.3 城乡公共产品要实现均等化
        5.2.4 财政资金的扶持要实际化
        5.2.5 政策实施要动态化
        5.2.6 融资渠道要多元化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完善推动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6.1 完善扶持区域均衡发展的财税政策
        6.1.1 完善调节事权与财力的财税政策
        6.1.2 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
        6.1.3 有效发挥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
    6.2 加大城乡融合财政扶持力度
        6.2.1 增加支农支牧投入力度
        6.2.2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6.2.3 提高城乡“交融”程度
    6.3 提高政策的契合度和力度
        6.3.1 政策定位“准”
        6.3.2 政策设计“精”
        6.3.3 政策执行“严”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7)呼和浩特市正业高科技生态农业循环产业观光示范园区规划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
        1.1.1 生态环境所面临的问题
        1.1.2 促进农业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
        1.1.3 人们精神层面的追求
    1.2 项目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1.3 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1.3.1 设计内容
        1.3.2 设计的方法
2 生态农业循环产业观光园的相关概念及发展历程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循环经济
        2.1.2 农业观光园
    2.2 农业观光园的发展进程
        2.2.1 国内发展进程与现状
        2.2.2 国外发展进程与现状
3 案例分析
    3.1 河北涞水碧源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
        3.1.1 项目概况
        3.1.2 规划原则
        3.1.3 园区的总体规划布局
        3.1.4 经验借鉴
    3.2 日本MOKUMOKU农场
        3.2.1 项目概况
        3.2.2 经验借鉴
    3.3 小结
4 正业高科技生态农业循环产业观光园区总体规划设计
    4.1 规划设计依据
    4.2 区位条件
        4.2.1 地理位置
        4.2.2 气候条件
        4.2.3 资源条件
    4.3 园区现状分析
        4.3.1 土地现状分析
        4.3.2 道路现状分析
        4.3.3 植物现状分析
        4.3.4 建筑现状
    4.4 园区规划设计原则
        4.4.1 整体性原则
        4.4.2 生态循环性原则
        4.4.3 实用性原则
        4.4.4 地域文化性原则
    4.5 园区规划理念
    4.6 园区规划设计目标
    4.7 总体布局
    4.8 功能分区规划设计
        4.8.1 高科技农业展示区
        4.8.2 娱乐综合体区
        4.8.3 农业种植区
        4.8.4 林业种植区
        4.8.5 引种驯化区
        4.8.6 自然保护区
    4.9 分区景观设计
        4.9.1 高科技农业展示区景观设计
        4.9.2 娱乐综合体区景观设计
        4.9.3 观光林果区景观设计
        4.9.4 苗木花卉观赏区
5 专项设计
    5.1 植物设计
        5.1.1 植物设计的原则
        5.1.2 植物分区设计
    5.2 道路设计
    5.3 园林小品设计
        5.3.1 园区入口设计
        5.3.2 文化景墙
        5.3.3 廊架
        5.3.4 座椅设计
        5.3.5 垃圾桶设计
6 生态循环理念的应用
7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8)民族地区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本文对现有研究的认识
    三、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和不足之处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社会治理的基本问题和理论基础阐释
    一、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发展与特征
    二、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的必然性和重大影响
    三、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涵义及其关系
        (一)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涵义阐释
        (二)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关系
    四、社会治理创新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治理学说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学说
第二章 呼和浩特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分析
    一、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性
        (一)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变革需要,持续加强与创新社会治理
        (二)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求,不断加强与创新社会治理
        (三)适应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的现实需要,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二、社会治理创新的现实紧迫性分析
        (一)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加快补社会建设之短板
        (二)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更加彰显内蒙古在国家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
        (三)加强社会治理创新,不断强化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三、社会治理创新的理念目标路径分析
        (一)呼和浩特市社会治理理念与目标构建
        (二)呼和浩特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建设
        (三)呼和浩特市社会维稳机制和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完善
        (四)呼和浩特社会治理公众参与机制建设推进
第三章 呼和浩特市社会治理工作现状分析
    一、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取得的成效
        (一)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
        (二)社会治理工作全面展开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滞后于经济发展,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健康稳定协调发展
        (二)社会治理理念、格局、体制机制与快速变动的社会结构和复杂化的利益结构不相适应
        (三)社会治理的法治建设不完善,社会政策的规范引导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四)社会治理队伍的规模、能力、素质与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
        (五)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发展的力度还不够,城乡差距缩小速度慢
        (六)基层基础建设薄弱,社区的社会化、自治化的程度较低
        (七)化解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平安建设机制不配套
        (八)社会组织发展滞后,社会服务能力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转型不到位引发物质利益矛盾冲突
        (二)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带来社会治理不顺
        (三)征收土地和房屋拆迁引发矛盾和冲突
        (四)基层治理中的不公平和微腐败引发人民群众不满
        (五)重大项目建设和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不足
        (六)舆情信息滞后导致矛盾问题处理迟缓
        (七)群众自治程度低影响群众参与度
第四章 呼和浩特市社会治理创新的总体思路原则方法和主要任务分析
    一、全面厘清社会治理的总体思路
    二、系统构建社会治理遵循的原则方法
        (一)党政主导与多方参与并重
        (二)维护秩序与激发活力并重
        (三)夯实基层与制度建设并重
        (四)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并重
        (五)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并重
        (六)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并重
    三、统筹规划推进社会治理的主要任务
        (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格局
        (二)实现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三)抓住精细化、常态化和科学化管理
        (四)解决好突出问题
        (五)加强重点事项建设
        (六)推动观念、主体、制度、环节、方式、手段创新
第五章 呼和浩特市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重大领域工作的对策探析
    一、完善社会政策、地方立法和社会治理制度
        (一)推进政策制定工作,完善社会治理政策体系
        (二)推进地方立法工作,完善社会治理法律体系
        (三)推进依法行政,促进社会治理法治化
    二、加强高素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一)完善人才队伍的领导机制与工作格局
        (二)夯实人才队伍的基础
        (三)强化人才队伍的社会认同感
        (四)加强人才队伍的教育培训
        (五)优化人才队伍的选拔机制
        (六)建立人才队伍的科学评价和激励机制
        (七)推动人才队伍的社会服务组织建设
    三、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一)坚定不移的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
        (二)完善组织的领导机制,做到科学规划
        (三)统筹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加强城市社区与农村基层管理
        (一)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改街道办为大社区
        (二)加强和完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体系
        (三)加大财政投入,创新经费使用和投入机制
        (四)构建激励机制,加快社区工作人员职业化进程
        (五)培育公民参与意识,强化公民社会发展基础
    五、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和管理
        (一)政府主导,齐抓共管,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社会化
        (二)搭建科技平台,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信息化
        (三)创新治理模式,推进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动态化
        (四)以人为本优质服务,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人性化
    六、积极培育发展和规范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力量
        (一)政府职能转变是发展社会组织的必要途径
        (二)建立完善社会组织的法律法规框架体系
        (三)重点扶持公益性、服务性社会组织的发展
        (四)建立现代社会组织治理制度和体系
        (五)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监管制度
    七、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关系和谐
        (一)加强思想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二)加强社会心理教育与疏导,努力做好对群众的引导工作
        (三)促进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群众的和谐相处
第六章 加强呼和浩特市社会治理的组织领导和制度保障
    一、加强党的领导、落实政府职责、强化组织引领
        (一)加强党的领导
        (二)落实政府职责
        (三)强化组织引领
    二、科学分工、落实任务、全员参与
        (一)制定方案,明确责任,实施项目化管理
        (二)加强协调各级机关和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力量
    三、加强信息“云工程”平台建设,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
        (一)建设区镇街基层服务管理平台工程
        (二)建设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平台工程
        (三)建设网络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工程
    四、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形成工作制度合力
        (一)组织领导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三)文化繁荣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四)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五)法治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六)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七)经费投入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五、强化工作考核监督构建社会治理综合评估体系
        (一)强化工作考核监督
        (二)构建社会治理综合评估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西部地区城市化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 研究方法和意义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意义
    1.4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文献述评
    2.1 国外城市化质量研究综述
        2.1.1 城市化研究
        2.1.2 城市化质量研究
    2.2 国内城市化质量研究综述
        2.2.1 城市化研究
        2.2.2 城市化质量研究
    2.3 简单评价
第3章 城市化质量概念与相关理论
    3.1 城市化质量内涵的界定
    3.2 城市化质量相关理论
        3.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3.2.2 城乡一体化理论
        3.2.3 宜居城市理论
第4章 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1.1 科学性原则
        4.1.2 普适性原则
        4.1.3 可操作性原则
    4.2 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2.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2.2 指标内涵
    4.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3.1 层次分析法(AHP)
        4.3.2 熵值法
        4.3.3 熵修正的层次分析法
        4.3.4 综合评分模型
    4.4 数据来源及补充说明
    4.5 评价单元
第5章 西部地区城市化质量评价
    5.1 西部地区概况
        5.1.1 自然概况
        5.1.2 西部地区城市发展概况
    5.2 评价步骤
        5.2.1 评价指标赋权
        5.2.2 评价指标权重的修正
    5.3 西部地区城市化质量总体评价
        5.3.1 西部地区城市化质量测定
        5.3.2 评价结果分析
    5.4 城市化质量区域差异评价
        5.4.1 区域城市化质量测定
        5.4.2 评价结果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西部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化质量评价与分析
    6.1 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市化质量评价测定
    6.2 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化质量类别划分
    6.3 评价结果分析
        6.3.1 城市化质量良好型分析
        6.3.2 城市化质量中等型分析
        6.3.3 城市化质量一般型分析
        6.3.4 城市化质量较差型分析
    6.4 小结
第7章 提升西部地区城市化质量对策
    7.1 西部地区城市化质量整体提升对策
        7.1.1 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7.1.2 保护生态环境
        7.1.3 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
        7.1.4 增加科技、教育投入
    7.2 不同类型的城市化质量提升对策
        7.2.1 城市化质量良好型
        7.2.2 城市化质量中等型
        7.2.3 城市化质量一般型
        7.2.4 城市化质量较差型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10)呼和浩特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城乡差距日益增大
        1.1.2 日益丰富的理论成果
        1.1.3 政府的大力支持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国外研究概况
        1.3.2 国内研究概况
    1.4 城乡一体化概念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1.1 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综合测度
        1.5.1.2 城乡一体化的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
        1.5.1.3 城乡一体化水平预测
        1.5.1.4 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模式与实现路径
        1.5.2 技术路线图
        1.5.3 研究方法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条件概况
    2.2 社会经济概况
3 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综合测度
    3.1 城乡一体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3.1.1 指标选取原则
        3.1.2 指标体系建立
        3.1.3 数据来源及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3.2 城乡一体化水平评价分析
        3.2.1 判断数据是否适合因子分析
        3.2.2 公共因子提取
        3.2.3 计算因子得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城乡一体化水平影响因子分析
        3.3.1.1 城乡经济发展不断加快
        3.3.1.2 公共事业覆盖面越来越广
        3.3.1.3 城乡居民生活差距不断缩小
        3.3.1.4 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3.3.1.5 现代农业发展稳步推进
        3.3.2 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分析
        3.3.2.1 城乡一体化萌芽阶段(1996年以前)
        3.3.2.2 城乡初步融合阶段(1997-2005年)
        3.3.2.3 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阶段(2006年至今)
4 城乡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多元回归模型建立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计算结果
        4.2.2 影响因素分析
5 城乡一体化水平预测
    5.1 GM(1,1)模型建立过程
    5.2 模型检验
        5.2.1 残差检验
        5.2.2 关联度检验
        5.2.3 级比偏差值检验
        5.2.4 后验差检验(残差概率检验)
    5.3 预测结果
6 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模式与实现路径
    6.1 “以经济+空间一体化为主导”的城乡一体化推进模式
    6.2 实现路径
        6.2.1 推动人口城镇化
        6.2.1.1 完善居住证制度
        6.2.1.2 保障进城农民利益
        6.2.1.3 加强就业培训
        6.2.1.4 建设零工市场
        6.2.1.5 实现教育、医疗、养老平等
        6.2.2 提高政府财政收入
        6.2.3 提高居民收入
        6.2.3.1 增加就业机会
        6.2.3.2 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6.2.3.3 健全收入分配调节机制
        6.2.4 加快互联网及物流产业的发展
7 研究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呼和浩特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发展潜力评价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周边村庄为例[D]. 李婷.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1
  • [2]农户宅基地流转行为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例[D]. 陈丽青.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5)
  • [3]内蒙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研究[D]. 曹东雪.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3)
  • [4]物流集聚与区域城镇化发展研究[D]. 尹国君. 湖南大学, 2020(12)
  • [5]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 ——以公共卫生间为例[D]. 唐帅.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6]推动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 赵福顺.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19(02)
  • [7]呼和浩特市正业高科技生态农业循环产业观光示范园区规划设计[D]. 杨晓宇.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8]民族地区城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为例[D]. 吴文明. 内蒙古大学, 2018(02)
  • [9]西部地区城市化质量评价研究[D]. 孙丽伟.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18(01)
  • [10]呼和浩特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D]. 罗莎莎.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呼和浩特市城乡融合发展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