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地面模型的公路纵断面设计

基于数字地面模型的公路纵断面设计

一、基于数字地面模型的公路纵断面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王振锋[1](2021)在《基于设计约束信息的公路纵断面设计过程模型》文中研究指明公路设计可以描述为对设计问题所包含的独特设计约束模式的反映。纵断面设计约束主要包括几何标准约束和标高控制约束。目前公路设计软件对约束的满足为后评价模式。在设计过程中,由于未有效集成约束信息,设计者获得的支持有限,设计软件层次不高,效率较低。论文提出集成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建立GIS技术支持的路域水文分析模型与BIM技术支持的土石方快速估算模型,研究基于规则的设计知识表达方式,借助图论将设计约束转化为可行域,进而建立基于可行域的纵断面设计过程模型,提高设计过程中决策信息支持层次。纵断面设计过程中,桥涵位置与设计标高是重要的控制条件。论文建立了路域水文分析模型,将其划分为路域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建立、路域DEM预处理、水流方向计算、流量累计计算及径流网络提取5个阶段。基于不规则三角网(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TIN)生成算法和格网内插算法建立了路域DEM、基于J&D算法和高程增量叠加算法实现了DEM预处理、基于D8算法和Dinf算法完成了水流方向和累计流量计算,基于阈值过滤法提取了径流网络对象,作为确定桥涵位置与设计标高的基础。基于路域水文分析模型,提出了基于空间推理的路线与水文要素关系模型,建立了基于知识框架的小桥涵约束推荐模型。基于Civil 3D平台,研发了土石方量快速估算模型,为建立纵断面设计可行域奠定基础。针对纵断面设计特点,提出了将设计约束转化为可行域的思想,设计了基于约束的纵断面设计过程模型。借鉴图论的思想,建立了纵断面设计约束的图形描述模型,实现了设计过程约束信息图形化。论文以Civil 3D(BIM)+Map 3D(GIS)为平台,设计了路域水文分析模块、设计约束信息支持模块、设计可行域模块,分别实现了水文分析、设计约束集成管理以及设计约束图形化功能。论文的研究成果将BIM+GIS技术与设计过程融合,提高了纵断面设计过程中的信息支持层次。

徐杨[2](2020)在《考虑建设成本和运营能耗的地铁线路纵断面设计优化》文中提出地铁线路纵断面设计方案不仅影响建设成本,而且对列车运行能耗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为此,有必要综合考虑建设与运营能耗成本,从总成本最小的角度研究地铁线路纵断面设计优化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地铁线路纵断面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影响因素,并利用牵引仿真计算软件对不同车站高程差、站间距、纵断面设计方案下的列车运行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总结纵断面设计的一般策略。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牵引能耗最小的地下线纵断面优化模型,采用Brute force算法和动态规划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随后,考虑敷设方式的变化,构建基于总成本最小的地铁线路纵断面优化模型,设计了相应的双层算法进行求解。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首先对地铁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原则和一般规律进行总结。针对不同车站高程差的区间纵断面,列举常见的坡型进行定性分析,然后对不同站间距情形下的区间纵断面进行列车运行过程的仿真及技术经济指标计算。从节约列车运行能耗的角度出发,在车站高程差相近时,站间距较短时宜采用“V”型坡,站间距较长时宜采用“W”型坡;在车站高程差较大时,宜采用先缓上坡、后陡上坡的单面坡纵断面设计方案。(2)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以减少双方向列车牵引能耗为目标,建立以变坡点里程和高程为决策变量的单站间纵断面优化模型,设计双层算法求解满足地铁设计规范要求和实际约束的设计方案。针对上述模型,上层采用Brute force算法求解变坡点水平位置,下层采用双向动态规划算法求解变坡点高程。基于实际地铁线路的案例分析表明,本文模型得到的纵断面方案较实际方案可以节省牵引能耗4%~11%;相较于仅考虑单方向列车能耗的纵断面优化模型,本文模型可使上、下行双方向列车牵引能耗之和降低10.12%。(3)考虑敷设方式的变化和实际设计约束,以车站高程、变坡点的里程和高程为决策变量,构建地铁线路纵断面优化模型,使系统总成本(包括建设成本和运营能耗成本)最小。针对上述模型设计了双层算法进行求解,上层采用模拟退火算法求解车站高程和变坡点里程,下层采用动态规划算法求解变坡点的高程。基于实际地铁线路的案例分析表明,采用本文模型得到的优化纵断面方案相比实际方案,可以节省总成本达5.26%;在纵断面设计时仅考虑建设成本或运营能耗成本不利于成本的节约,有必要将二者综合考虑。

王宙[3](2020)在《融合能耗经济的城市轨道交通纵断面优化设计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正在大规模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如地铁,但其建设费用昂贵,必须在设计前期对其线路纵断面进行优化,用以节省资本。本论文是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纵断面选线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融合能耗经济的城市轨道交通纵断面优化设计研究,给出了计算模型以及算法,编制了融合能耗经济的城市轨道交通纵断面优化CAD系统,并用案例加以验证,证明了优化程序(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此,本文主要针对地铁的线路纵断面的节能性优化、工程最优性优化以及综合性优化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地铁线路纵断面的节能性优化方面,主要针对地下-地下区间的纵断面形式进行研究,通过设计进站端上坡、出站端下坡实现“进站上坡减速、出站下坡加速”的操作模式,从而达到进站减少制动,出站降低牵引能耗的节能运输。给出了计算列车运行牵引能耗的目标函数,约束条件主要考虑了坡段长度、坡度、控制点高程、设置竖曲线的约束以及市政设施约束,并将简约梯度法引入节能性优化模型进行求解。(2)在地铁线路纵断面的工程最优性优化方面,分别对地下-地下区间、地下-高架区间、高架-高架区间进行研究。给出了明挖法、暗挖法、盾构法、路基段以及高架段的换算工程费的目标函数,考虑上述相关约束,并将简约梯度法引入工程性最优模型进行求解。(3)在地铁线路纵断面的综合性优化方面,主要针对地下-地下区间的纵断面形式进行研究,综合考虑列车运行牵引能耗最小和换算工程费最省,使用两者的目标函数,调整权重,考虑相关约束条件,得到满足列车运行牵引能耗最小和换算工程费最省的地下-地下区间的纵断面形式,即Pareto最优解。(4)基于上述模型和算法,选用AutoCAD 2010作为图形支撑环境,以Object ARX2010作为开发工具,基于Visual C++语言编制融合能耗经济的城市轨道交通纵断面优化CAD(Computer Aided Design)系统。(5)选择了3个实际案例与优化案例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优化程序(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实用性,优化效果明显。

李懿[4](2020)在《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公路路线生成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路选线设计是一个综合多个专业的复杂设计工作。鉴于该项工作的重要性与复杂性,选线工作与研究人员不断优化和改进其工作方法,智能优化、知识工程等人工智能方法已应用于该项工作,但方法仍有待于完善。为此,论文提出了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公路路线生成方法。采用DQN(Deep Q Network)算法生成顾及高程信息的路线初始路经,再通过动态判定框及平纵优化,得到满足设计规范的路线平面及纵断面。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提出了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公路路线设计方法体系。基于国内外文献分析,结合公路选线的特性,利用深度强化学习方法生成一定地理环境下的公路路线初始路经。然后,根据自己设计的动态判定框,以及平纵优化方法,把初始路径拟合为满足设计规范的路线平面与纵断面。实现了公路路线设计方法的革新。(2)实现了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最优路径生成。首先把路线初始走向生成问题描述为马尔科夫决策过程,即把每步移动表示为智能体在某种状态下所采取行为。然后构建选线问题的强化学习模型,借助GIS平台提取选线区域环境信息,将其整合为智能体探索路径的基础环境,设计合理的奖惩函数。再采用DQN算法,学习路线策略,在现有的环境条件下,生成最优公路初始路径走向。(3)提出了基于动态判定框的公路平、纵断面线形优化匹配方法。针对过去采用拟合方法无法直接确定路线要素的问题,设计一种动态判定框划分合理分段的方法,采用一系列可变范围的矩形框划分路线分段,并对直线与曲线要素进行拟合、判别、调整,最终生成符合设计规范的公路路线。(4)程序开发与方法验证。综合深度强化学习、GIS、数值分析等相关技术,基于Python语言框架开发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公路智能选线系统。并采用具体工程实例作为算例进行验证,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论文的研究成果表明,应用所提方法可以有效探索出满足约束条件的较优路线方案,所选线路能绕避不利环境和适应地形,经济合理,方案可行。可为公路路线设计人员在工程设计初期提供可靠的路线参考方案。

曹金铭[5](2020)在《快慢车组合运行条件下市域快线节能坡优化模型与算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何科学地设计轨道交通线路纵断面是市域快线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建设初期合理的设置纵断面可以有效提升列车运行节能效果,对于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具有重大意义。既有研究中有关节能坡的设计多集中于传统的地铁,而高速度、长区间、有越行的市域快线的节能坡设计研究较少。本文针对市域快线节能坡优化问题展开研究,以期为市域快线节能坡设计提供可行的理论和方法支持。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针对市域快线特殊性,与普通地铁在运行速度、区间长度、运营组织方式进行了比较,并对市域快线节能坡设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列车受力进行分析,并针对站站停慢车、跨站运行快车在巡航与交替策略的工况选择进行了研究与设定,并构建了列车运行能耗表达函数。在考虑列车运行时间变动偏差的因素下建立了快慢车组合运行条件下市域快线节能坡优化模型。为了得到节能坡优化模型的最优解,引入了高斯伪谱法求解,按照伪谱法求解流程,将节能坡优化模型转化为最优控制问题描述形式,并使用高斯伪谱法将最优控制问题离散为非线性规划问题,使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完成求解,最终得到求解结果,并归纳分析高斯伪谱法在节能坡优化问题上的适用性。考虑到高斯伪谱法的局限,设计了基于动态规划的遗传算法求解模型。该算法的适应度函数使用动态规划思想实现列车运行能耗计算,同时不固定染色体长度,增强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并根据染色体长度不固定的特点,对交叉算子、变异算子进行了改写,完成了算法设计。选择广州18号线作为验证,并从中选择区间比较高斯伪谱法、基于动态规划的遗传算法与其他方法的求解效果,发现高斯伪谱法在求解列车巡航策略节能坡方案时节能效果最好;选择全线比较原始设计方案与基于动态规划的遗传算法,发现算法方案运行能耗比原始设计能耗节约8.4%至12.9%。对快慢车组合运营进行灵敏度分析,发现节能坡设计对于慢车运行能耗影响最大,其次是跨站限速的快车,说明合理的节能坡设置可以有效提升慢车与跨站限速快车的节能效果,并根据方案分析,总结归纳出市域快线节能坡设计建议。综上,针对市域快线的特殊性,设计基于高斯伪谱法的求解算法和基于动态规划的遗传算法求解节能坡优化模型,经过与原始方案和其他方法方案的验证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并根据实际工程案例对市域快线节能坡设计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白琛琛[6](2020)在《高等级公路弯道视距测算及安全评价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弯道视距是影响高等级公路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视距评价也是公路项目安全评价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视距安全性受到人、车、路、环境在内的多个因素影响,并且这些因素之间还存在相互作用。现有的视距计算方法在进行安全评价时,往往只考虑了有限因素的影响,没有全方位地把整个交通环境考虑在内,评价流程也不够规范。针对此问题,本文对高等级公路弯道视距测算及安全评价方法进行研究。论文首先从作为安全准则的停车视距入手,在弯道制动“圆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地面摩阻力与横向制动力、纵向制动力之间的关系;就普通圆曲线、设超高的圆曲线以及弯坡组合路段对车辆进行受力分析,探讨了在这三种道路上车辆横向稳定条件限制下的速度与减速度变化特性,并推导了制动距离的表达式;从而得出了弯道停车视距计算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适用条件。接着,分别从平面视距、纵断面视距以及空间视距三个方面对公路设计阶段的几何视距进行分析。针对平面视距,阐述了平面视距与公路横净距的关系,并且在完善设缓和曲线时最大横净距计算的基础上,针对设加宽的路段将原有计算表达式进行了修正;纵断面视距方面,提出了凸形竖曲线和凹形竖曲线路段存在的视距问题,并对其最小长度及最小半径进行了控制性分析;空间视距方面,就线形组合协调性阐述了与视距相关的原则,并列出了应当避免的一些不利组合情形。然后,针对公路运营阶段实际视距测算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机器视觉以及分道线提取的新思路。在实地采集的毕威高速公路RGB图像的基础上,运用Matlab软件对其进行灰度化以及增强处理;通过阈值分割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并且在边缘检测的基础上通过霍夫变换检测到了外侧车道线;以外侧车道线为参考,采用向下列扫描的方法提取出间断型分道线,并设计算法达到公路实际视距测算的目的。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结合实例建立了公路设计阶段和运营阶段视距安全评价的流程,并总结了改善视距的相关工程措施。与现有视距计算和安全评价方法相比,本文考虑了交通环境中各方因素的综合影响,为公路视距计算的可靠性和评价流程的规范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肖伯南[7](2019)在《BIM环境下的公路纵断面设计过程支持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BIM技术在公路设计中的应用,以三维方式整合了路线平纵横设计模型。然而,在路线设计过程中,BIM软件所提供的仍然是简单的图形交互和辅助计算功能。在路线设计过程中,为设计人员提供更多信息和设计规则支持,是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论文以纵断面设计为对象,研究了纵断面设计过程支持模型的关键技术及软件研发问题。论文提出了公路纵断面设计过程模型,从概念、定位、应用等方面,提出了模型的总体架构,并对基于该架构的软件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基于Civil 3d平台与设计过程模型的整体架构,结合类库的扩展与自定义,建立了公路纵断面设计规则检查模型。完成了设计规则符合性实时检查功能,解决了纵断面设计检查自动化的问题。基于纵断面设计可行域理论,建立了公路纵断面设计规则可行域模型。论文构建了可行域的数学描述。基于BIM实体非空间属性的分发与调用技术,完成了纵断面设计规则可行域辅助功能,在设计过程中为用户提供可行域支持,提高了设计效率。以辅助用户审查纵断面设计方案为目的,建立了公路纵断面信息追踪模型。实现了纵断面任意桩号处重型车辆爬坡速度信息与横断面图信息的追踪功能。论文研究成果,可在设计过程中提供包括设计规则在内的信息支持。完善了BIM环境下的路线设计模型。对深化BIM在公路纵断面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具有一定价值,并对公路BIM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姚贤垆[8](2019)在《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公路纵断面智能优化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公路线形设计是公路设计中最主要任务之一。在平面线形既定的情况下,纵断面线形的优劣对路线的工程及运营投资大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对纵断面进行优化研究具有实际的经济效益。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外研究者对纵断面优化模型及算法提出了许多改进方法,以使其能更好地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但仍存在目标函数单一、未考虑桥隧位置和平纵组合、优化困难、耗时严重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公路纵断面优化问题及其求解方法进行详细分析,构建了基于满意度理论的优化模型,并设计了改进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1)研究并介绍了公路智能选线的基本原则和纵断面线形设计的研究思路以及相关参数的选择。(2)以变坡点里程和设计高程来作为优化设计变量,引入满意度理论来构建兼顾工程、运营两方面的纵断面优化模型。通过对纵断面设计本质的分析,设计了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多目标适应度函数,提出在交叉算子中设计单坡段适应度函数,使得每个变坡点的移动方向都能够自动确定。将变异算子的变异情况和方案本身的优劣程度相结合,使得算法的寻优速度得到了提高。(3)利用最大限坡得到初步可行解区域来修正起伏比较大的纵断面地面线,以能够更准确地对坡度走势进行引导,然后通过平滑处理已修正后的地面线,实现方案变坡点个数的自动确定。结合使用均匀分布法、正态分布法和拟合法来生成纵断面方案,使方案在满足种群多样性以及相关约束条件的前提下生成遗传算法的初始种群。(4)本文在纵断面优化理论的研究基础上,在VS.NET环境下面完成编写了纵断面优化的主要算法,利用工具ObjectARX2006在VC++6.0软件的支持下对AutoCAD进行了二次开发,继而完成了以改进遗传算法为核心的公路纵断面优化系统程序,设计了相关数据录入界面,并对程序的容错性进行了一定的设计。(5)分别以江西省某两条高等级公路为实验对象,详细分析在不同条件下的纵断面优化结果,进一步验证程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白骁[9](2018)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纵断面节能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地铁运营里程大幅度增加,电能作为地铁运行的主要能源,其消耗量也是逐年攀升。其中,列车牵引能耗约占地铁系统总耗电量的一半。因此,降低列车牵引能耗是地铁系统节能降耗的重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纵断面设计方案影响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坡道附加阻力,进而影响.列车运行曲线和牵引能耗。因此,如何优化线路纵断面以降低列车牵引能耗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以盾构法施工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地铁线路纵断面设计的基础知识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并通过列车牵引仿真计算软件对不同纵断面设计方案下的列车运行效果进行总结,归纳出节能坡设计的一般性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纵断面节能优化模型,并设计了遗传算法求解。随后,利用Matlab GUI平台对设计的模型和算法进行二次开发,研发了城市轨道交通纵断面节能设计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查阅地铁设计规范和实际设计案例等相关资料,总结了地铁线路纵断面的设计目标、内容、要求、流程及影响因素。设计了首末两站高程相等、站间距分别为1000m、1500m和2000m的三个典型站间作为案例,利用列车牵引仿真计算软件模拟不同纵断面坡度方案下列车在上述站间运行的技术经济指标,归纳总结节能坡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仿真结果表明,出站时“陡下坡+缓下坡”、进站时“缓上坡+陡上坡”的“V型坡”适用于站间距较短的站间,节能坡(即陡坡)坡长宜选取200m~300m,坡度宜设置为8‰~14‰;而“陡下坡+缓下坡+缓上坡+缓下坡+缓上坡+陡上坡”的“W型坡”更适用于站间距较长的站间,且在节能坡坡长取200m~300m,坡度取18‰~26‰时节能效果最佳。(2)针对盾构法施工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提出了以列车节时模式在区间双方向运行总牵引能耗最小为优化目标,以坡段的坡度和坡长为决策变量的纵断面节能优化模型。模型的约束条件考虑了坡度、坡长和竖曲线位置等相关设计规范和线路埋深、避让高程区域等实际工程需要。为了提高求解效率,以节能坡设计一般性原则为参考,对坡度和坡长的取值范围进行限制。针对上述模型,设计了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案例结果表明,与既有线路的纵断面实际设计方案相比,采用本文模型所得的线路纵断面方案节能效果可达3%~15%。(3)基于上述模型和算法,在Matlab GUI平台上开发了城市轨道交通纵断面辅助设计系统。系统主要包括基础数据模块、纵断面评价模块和纵断面设计模块三部分,可以评价给定设计方案下的列车牵引能耗和运行时分,具有给定起讫点和相关约束下的线路区间纵断面自动设计功能,可以辅助设计人员在给定线路平面设计方案的前提下进行区间纵断面设计工作,提高设计效率和方案质量。

秦翔[10](2018)在《基于遗传算法的山区高速公路线形优化设计研究》文中指出由于“一带一路”发展方针的实施及广大山区的发展需要,山区地形高速公路选线优化设计的需求日益增加。山区高速公路选线是多目标问题,需要考虑环保、经济以及复杂的自然条件等影响因素,如何协调这些影响因素,快速有效的寻求总体目标最优的路线方案一直是公路设计工作人员的难题。受到设计手段和计算模型的限制,传统的公路设计方法和路线设计系统难以协调多目标间的关系,往往由专家经验决定,主观性强。因此,本文结合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技术的发展成果,以解决上述问题为目标,对山区高速公路线形优化设计进行深入研究。论文深入分析了山区高速公路选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详细阐述了在山区地形中高速公路的选择原则,根据山区路线线形影响因素和目标函数的分类,引入了对应的费用函数模型,建立了路线线形要素和费用函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山区高速公路线形优化的总体目标函数和优化目标定位。通过确定路线区域起终点的位置,划定出该区域的路线走廊带,构建路线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线形的优化模型。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运用了全局寻优快和操作性强的遗传算法,介绍了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其相应的进化机制,结合国内山区高速公路线形设计专家经验分析遗传算法在山区平面线形优化、纵断面优化以及他们之间组合方式优化中的应用,对其平面及纵断面的主要信息要素的求解过程作出分析,并依据规范制定山区技术指标约束,建立了外部惩罚函数对其进行约束处理,以确保产生的新路线满足公路工程的相关技术标准。论文采用浮点数基因编码来表达路线中交点的信息,通过伪随机数原理在各个平面交点处产生平曲线,与此同时在各交点处确定其变坡高程值,并布置竖曲线,以此得到平纵组合线形,并计算出该路线的目标函数值和适应度值,之后按照所设计的选择算子、交叉算子、变异算子依次进行遗传操作得出新的路线方案。论文在已构建的优化模型和遗传算法的基础上,与实际工程案例相结合,在MATLAB平台上编写适用于山区高速公路选线优化的程序。并且对实际工程的地形勘测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分析,借助笔者自己所编写的程序,运算出其路线线形信息要素,之后将路线线形信息要素输入纬地软件中实现优化后路线线形的可视化,对其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了程序计算的准确性以及文中优化算法及模型的可行性。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法可为传统山区人工选线节约部分精力和财力,为山区高速公路选线提供了参考。

二、基于数字地面模型的公路纵断面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数字地面模型的公路纵断面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设计约束信息的公路纵断面设计过程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路线BIM(CAD)研究现状
        1.2.2 公路纵断面设计研究现状
        1.2.3 数字地形分析在公路设计中的应用
        1.2.4 综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DEM的路域水文分析模型
    2.1 路域水文分析模型框架
        2.1.1 模型框架与分析流程
        2.1.2 模型的数据结构
    2.2 路域DEM建立
        2.2.1 基于Delaunay三角网建模方法
        2.2.2 规则格网内插方法
    2.3 路域DEM预处理
        2.3.1 洼地处理
        2.3.2 平地处理
    2.4 水流方向计算
        2.4.1 算法选择
        2.4.2 算法设计
    2.5 流量累计计算
    2.6 径流网络生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纵断面设计约束信息获取方法
    3.1 路线与线状要素空间推理方法
    3.2 径流网络属性信息查询
    3.3 小桥涵约束知识推理模型
        3.3.1 小桥涵知识表示方法
        3.3.2 基于框架法的数值计算
        3.3.3 基于框架表示+数值计算的桥涵知识推理
    3.4 基于BIM的土石方量快速估算
        3.4.1 土石方量计算方法
        3.4.2 基于Civil 3D的土石方量计算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可行域的纵断面设计过程模型
    4.1 模型的数学描述
        4.1.1 设计过程模型
        4.1.2 纵断面设计过程模型
        4.1.3 基于可行域的纵断面设计过程模型
    4.2 纵断面设计约束
        4.2.1 几何标准约束
        4.2.2 标高控制约束
        4.2.3 其他设计约束
    4.3 纵断面设计动作
        4.3.2 添加变坡点
        4.3.3 移动变坡点
    4.4 纵断面设计可行域
        4.4.1 添加后续变坡点
        4.4.2 移动中间变坡点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可行域的公路纵断面设计过程模型研发
    5.1 软件总体设计
        5.1.1 软件框架设计
        5.1.2 软件功能设计
    5.2 软件开发需解决的关键技术
    5.3 实例验证
        5.3.2 路域水文分析模块
        5.3.3 设计约束信息支持模块
        5.3.4 设计可行域模块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研究成果
    有待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考虑建设成本和运营能耗的地铁线路纵断面设计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纵断面优化研究综述
        1.2.2 纵断面计算机辅助系统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地铁线路纵断面设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1 纵断面设计概述
        2.1.1 设计内容及目标
        2.1.2 设计要素及其计算
    2.2 纵断面设计原则及步骤
        2.2.1 设计原则
        2.2.2 设计步骤
    2.3 线路敷设方式及施工方法介绍
    2.4 线路纵断面方案影响因素分析
    2.5 节能坡的设计策略
        2.5.1 车站高程相近时的纵断面设计
        2.5.2 车站高程相差较大的纵断面设计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牵引能耗最小的地下线纵断面优化研究
    3.1 问题描述
    3.2 模型构建
        3.2.1 模型假设
        3.2.2 决策变量
        3.2.3 优化目标
        3.2.4 约束条件
    3.3 算法设计
        3.3.1 动态规划法的变量定义
        3.3.2 动态规划法的设计流程
    3.4 案例分析
    3.5 案例参数
    3.6 有效性验证
    3.7 灵敏度分析
    3.8 本章小节
4 基于总成本最小的纵断面优化研究
    4.1 问题描述
    4.2 模型构建
        4.2.1 模型假设
        4.2.2 决策变量
        4.2.3 优化目标
        4.2.4 约束条件
    4.3 算法设计
        4.3.1 模拟退火算法
        4.3.2 动态规划算法
    4.4 案例分析
        4.4.1 案例参数
        4.4.2 有效性验证
        4.4.3 考虑不同成本优化结果分析
        4.4.4 单双向优化结果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节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融合能耗经济的城市轨道交通纵断面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铁路线路纵断面优化方法研究
        1.2.2 城市轨道交通纵断面节能坡寻优
        1.2.3 铁路线路纵断面CAD系统
        1.2.4 论文研究意义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论文研究目标
        1.3.2 论文研究内容
        1.3.3 论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融合能耗经济的城市轨道交通纵断面优化研究
    2.1 融合能耗经济的城市轨道交通纵断面优化方法
        2.1.1 融合能耗经济的城市轨道交通纵断面优化方法的提出
        2.1.2 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作业步骤
        2.1.3 传统城市轨道交通纵断面最优化方法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2.1.4 融合能耗经济的城市轨道交通纵断面优化方法的提出
        2.1.5 融合能耗经济的城市轨道交通纵断面优化设计
    2.2 融合能耗经济的城市轨道交通纵断面优化模型的建立
        2.2.1 模型的类型及其选择
        2.2.2 变量的选择
        2.2.3 确定约束条件
        2.2.4 确定目标函数
    2.3 融合能耗经济的城市轨道交通纵断面优化算法的设计
        2.3.1 算法选择
        2.3.2 初始纵断面生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市轨道交通纵断面优化CAD系统开发
    3.1 系统开发工具简介
        3.1.1 系统开发硬件环境
        3.1.2 系统开发软件环境
    3.2 系统总体框架
    3.3 系统功能
    3.4 案例演示
        3.4.1 基础资料
        3.4.2 纵断面节能性优化
        3.4.3 纵断面经济性优化
        3.4.4 纵断面综合性优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案例分析及效果验证
    4.1 案例一
    4.2 案例二
    4.3 案例三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
    进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4)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公路路线生成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智能选线方法研究现状
        1.2.2 国内智能选线方法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述评
        1.2.4 深度强化学习应用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强化学习与深度Q网络
    2.1 强化学习概述
        2.1.1 强化学习基本概念
        2.1.2 马尔科夫决策过程
        2.1.3 强化学习基本要素
    2.2 Q学习算法到深度Q网络的迁移
        2.2.1 深度强化学习基本概念
        2.2.2 强化学习的主要算法
        2.2.3 Q学习算法的局限性
    2.3 基于值函数的深度Q网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深度Q网络生成公路初始路经
    3.1 问题建模与环境构建
        3.1.1 问题建模
        3.1.2 环境信息的获取
        3.1.3 环境信息模型表示
        3.1.4 仿真环境的搭建
    3.2 基于Q学习算法的路径寻优
        3.2.1 奖惩函数
        3.2.2 值函数的学习
        3.2.3 动作选择策略
    3.3 基于深度Q网络的初始走向生成
    3.4 实验与分析
        3.4.1 实验环境以及参数设置
        3.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动态判定框与路线生成
    4.1 动态判定框方法介绍
        4.1.1 公路选线设计要点与系统框架
        4.1.2 动态判定框原理
        4.1.3 拟合方法介绍
    4.2 平面线形优化
        4.2.1 平面交点的确定
        4.2.2 圆曲线的确定
    4.3 纵断面线形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开发及案例验证
    5.1 系统开发方法
        5.1.1 Python开发模式选择
        5.1.2 GDAL简介
        5.1.3 Tensorflow简介
    5.2 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
        5.2.1 系统开发环境
        5.2.2 系统运行环境
    5.3 系统结构设计
        5.3.1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5.3.2 系统功能设计
        5.3.3 系统优化流程图
        5.3.4 系统应用范围和前提
    5.4 系统功能介绍
        5.4.1 初始路径生成模块
        5.4.2 平面自动设计模块
        5.4.3 纵面自动设计模块
        5.4.4 路线信息生成模块
    5.5 工程案例
        5.5.1 工程概况
        5.5.2 基本参数
        5.5.3 路线方案展示
        5.5.4 方案对比
        5.5.5 智能选线方案纵断面展示
        5.5.6 测试结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课题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横向项目

(5)快慢车组合运行条件下市域快线节能坡优化模型与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2.1 节能坡优化模型及算法研究现状
        1.2.2 列车节能操纵优化研究现状
        1.2.3 列车能耗仿真评估工具现状
        1.2.4 节能坡工程应用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市域快线节能坡优化问题定义
    2.1 节能坡优化的问题定义
    2.2 节能坡设计的影响因素
        2.2.1 线路条件
        2.2.2 列车运行条件
        2.2.3 工程投资条件
        2.2.4 设计标准限制条件
    2.3 市域快线节能坡优化的特殊性
    2.4 本章总结
3 市域快线节能坡优化模型构建
    3.1 能耗表达函数构建
        3.1.1 变量及参数
        3.1.2 列车受力分析
    3.2 列车操纵策略选择
        3.2.1 站站停列车交替策略下的运行过程动态规划
        3.2.2 站站停列车巡航策略下的运行过程动态规划
        3.2.3 跨站运行列车(快车)交替操纵策略下的运行过程动态规划
        3.2.4 跨站运行列车(快车)巡航策略下的运行过程动态规划
        3.2.5 操纵策略区域选择设定
    3.3 列车运行能耗表达函数构建
        3.3.1 各运行工况下的列车运行能耗计算
        3.3.2 列车运行能耗表达函数
    3.4 节能坡优化模型构建
        3.4.1 目标函数
        3.4.2 约束条件
        3.4.3 模型复杂度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高斯伪谱法的节能坡求解算法
    4.1 列车运行系统最优控制问题描述
        4.1.1 最优控制问题描述
        4.1.2 列车运行系统最优控制问题
    4.2 最优控制问题求解方法
        4.2.1 离散化过程
        4.2.2 非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
    4.3 列车运行节能坡优化问题的求解过程
        4.3.1 基于高斯伪谱法的离散化过程
        4.3.2 基于序列二次规划算法的参数优化过程
    4.4 高斯伪谱法求解实例结果及分析
        4.4.1 高斯伪谱法求解实例结果
        4.4.2 列车经济牵引策略的高斯伪谱法求解
        4.4.3 高斯伪谱法求解节能坡优化问题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动态规划的节能坡遗传算法(DPGA)
    5.1 算法设计思想
    5.2 DPGA算法算子设计
    5.3 本章小结
6 实际案例分析
    6.1 线路及列车基本情况
        6.1.1 线路基本情况
        6.1.2 开行方案和列车参数
        6.1.3 线路原始纵断面设计方案
    6.2 优化模型与算法采用参数
    6.3 优化结果分析
        6.3.1 鹤庄—沙溪段区间优化方案
        6.3.2 全线优化方案
    6.4 灵敏度分析
    6.5 施工成本计算
    6.6 市域快线节能坡设计建议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主要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高等级公路弯道视距测算及安全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提出及理论意义
        1.1.1 高等级公路行车安全现状分析
        1.1.2 公路视距与安全性的关系
        1.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分析
        1.2.1 停车视距制动模型研究现状
        1.2.2 公路几何视距研究现状
        1.2.3 公路实际视距测算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弯道停车视距模型的建立
    2.1 车辆转弯制动受力分析
        2.1.1 车辆在平曲线上制动受力分析
        2.1.2 考虑道路超高以及纵坡时的受力分析
    2.2 横向稳定条件限制下的制动过程
        2.2.1 车辆纵向速度与减速度变化特性分析
        2.2.2 制动距离求解
    2.3 弯道停车视距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路几何视距分析
    3.1 公路平面视距
        3.1.1 平面视距与横净距
        3.1.2 未设置缓和曲线时最大横净距的计算
        3.1.3 设置缓和曲线时最大横净距的计算
        3.1.4 最大横净距计算在圆曲线加宽路段上的修正
    3.2 公路纵断面视距
        3.2.1 凸形竖曲线视距
        3.2.2 凹形竖曲线视距
    3.3 公路空间视距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机器视觉的实际视距测算方法
    4.1 机器视觉检测道路视距的可行性
        4.1.1 当前主流车载测距方法
        4.1.2 机器视觉测距概述
        4.1.3 利用分道线提取进行测距的新思路
    4.2 道路图像预处理
        4.2.1 图像的灰度化
        4.2.2 灰度变换与图像增强
    4.3 图像二值化
        4.3.1 图像阈值分割
        4.3.2 图像边缘检测
    4.4 分道线特征提取及视距测算
        4.4.1 基于霍夫变换的外侧车道线提取
        4.4.2 分道线提取及视距测算
        4.4.3 实际视距测算误差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等级公路弯道视距安全性评价方法
    5.1 公路设计阶段视距安全评价
        5.1.1 基本曲线路段
        5.1.2 跨线桥路段
        5.1.3 互通式立体交叉路段
    5.2 公路运营阶段视距安全评价
        5.2.1 视距安全评价要求
        5.2.2 视距安全评价流程
    5.3 保证行车视距的工程措施
        5.3.1 清除障碍物
        5.3.2 限制或引导措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BIM环境下的公路纵断面设计过程支持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公路BIM研究现状
        1.2.2 纵断面设计软件发展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BIM环境下纵断面设计过程模型与系统总体设计
    2.1 BIM环境下纵断面设计过程模型
        2.1.1 BIM环境下的纵断面设计过程概念
        2.1.2 BIM环境下的纵断面设计过程模型架构
        2.1.3 BIM环境下的纵断面设计过程模型应用层设计
    2.2 系统总体设计
        2.2.1 系统功能设计
        2.2.2 系统开发原则
        2.2.3 纵断面开发的特殊性
    2.3 系统开发技术
        2.3.1 用户交互技术
        2.3.2 对象可扩展性
        2.3.3 事件驱动机制
        2.3.4 错误处理机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路纵断面设计规则检查模型
    3.1 公路纵断面设计指标检查集的建立
        3.1.1 公路纵断面纵坡相关设计指标
        3.1.2 公路纵断面坡长相关设计指标
        3.1.3 公路纵断面连续纵坡相关设计指标
        3.1.4 公路纵断面竖曲线相关设计指标
        3.1.5 公路纵断面设计规范文件编制
    3.2 公路纵断面设计规则检查模型的研发
        3.2.1 模型模块划分
        3.2.2 信息管理模块
        3.2.3 规则检查模块
        3.2.4 对象监视模块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路纵断面设计规则可行域模型
    4.1 基于公路纵断面设计规则的可行域数学描述
        4.1.1 纵断面设计坐标系转换
        4.1.2 可行域模型的数学描述
    4.2 公路纵断面设计规则可行域模型的研发
        4.2.1 模型模块划分
        4.2.2 可行域辅助模块
        4.2.3 动态显示模块
        4.2.4 参数设置模块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公路纵断面信息追踪模型
    5.1 公路纵断面重型车辆爬坡速度追踪模型
        5.1.1 纵断面车辆运动分析
        5.1.2 模型模块划分
        5.1.3 数据管理模块
        5.1.4 运行速度计算模块
        5.1.5 运行速度追踪模块
        5.1.6 数据输出模块
        5.1.7 运行速度图绘制模块
    5.2 公路横断面追踪模型
        5.2.1 模型模块划分
        5.2.2 设计实体选择模块
        5.2.3 设计实体载入模块
        5.2.4 横断面预览模块
        5.2.5 追踪显示模块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研究成果
    有待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公路纵断面智能优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现有研究评价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满意度优化模型的建立
    2.1 满意度原理
    2.2 优化变量的选择
    2.3 目标函数的确定
        2.3.1 土石方工程费用计算
        2.3.2 支挡工程费用计算
        2.3.3 桥隧工程费计算
    2.4 约束条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纵断面优化中改进遗传算法的研究
    3.1 遗传算法概述
        3.1.1 基本描述
        3.1.2 设计要素
        3.1.3 主要特点
    3.2 纵断面优化中改进遗传算法的设计
        3.2.1 编码设计
        3.2.2 适应度函数的构建
        3.2.3 遗传算子的设计
        3.2.4 终止准则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纵断面优化初始方案群的产生
    4.1 纵断面地面线的整饰
        4.1.1 纵断面初始可行区域
        4.1.2 地面线的整饰
    4.2 纵断面方案的生成
        4.2.1 自动确定变坡点个数
        4.2.2 变坡点位置的确定
    4.3 约束处理
        4.3.1 约束处理策略
        4.3.2 约束修复过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程序设计与算例分析
    5.1 程序设计与实现
        5.1.1 程序结构流程
        5.1.2 数据组织及结构
        5.1.3 实现技术与方法
    5.2 算例分析
        5.2.1 新方案优化设计
        5.2.2 已有方案优化设计
    5.3 程序容错性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一、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二、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9)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纵断面节能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节能坡研究综述
        1.2.2 纵断面优化方法综述
        1.2.3 纵断面计算机辅助系统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纵断面设计与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2.1 纵断面设计概述
        2.1.1 设计目标
        2.1.2 设计内容
        2.1.3 设计要求
        2.1.4 设计流程
    2.2 线路纵断面方案影响因素分析
    2.3 区间纵断面节能仿真研究
        2.3.1 列车运行模拟计算实验系统
        2.3.2 纵断面方案对牵引能耗影响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线路纵断面节能优化
    3.1 问题描述
    3.2 模型构建
    3.3 算法设计
    3.4 案例分析
        3.4.1 单面坡
        3.4.2 站间距临界值确定
        3.4.3 V型坡
        3.4.4 W型坡
        3.4.5 连续多站间
        3.4.6 案例总结
    3.5 本章小结
4 纵断面节能设计系统研究
    4.1 需求分析
    4.2 系统结构设计
    4.3 系统模块设计
        4.3.1 基础数据模块
        4.3.2 纵断面评价模块
        4.3.3 纵断面设计模块
    4.4 案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工作与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基于遗传算法的山区高速公路线形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现状分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速公路选线理论分析与总体优化设计
    2.1 高速公路选线理论分析
        2.1.1 高速公路选线的原则
        2.1.2 高速公路选线的一般步骤
        2.1.3 高速公路选线影响因素
    2.2 高速公路选线决策方案分析
        2.2.1 决策变量分析
        2.2.2 目标函数分析
        2.2.3 约束函数分析
    2.3 高速公路选线总体优化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路线优化设计方法
    3.1 遗传算法理论基础
        3.1.1 遗传算法概述
        3.1.2 基本术语
    3.2 基因编码设计
    3.3 适应度函数
    3.4 遗传算子设计
    3.5 算法流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速公路选线综合优化模型构建
    4.1 高速公路选线综合优化概念
    4.2 高速公路选线总体优化模型建立
        4.2.1 模型假设及约定
        4.2.2 平面优化模型
        4.2.3 纵断面优化模型
    4.3 高速公路选线费用模型的构建
        4.3.1 公路建设费用
        4.3.2 环境影响费用模型
        4.3.3 使用者费用模型
        4.3.4 养护费用模型
    4.4 约束条件和惩罚规定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算法实现及算例分析
    5.1 算法的程序实现
        5.1.1 算法流程
        5.1.2 数据输入和参数选择
        5.1.3 算法框架结构
    5.2 算例分析
    5.3 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四、基于数字地面模型的公路纵断面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设计约束信息的公路纵断面设计过程模型[D]. 王振锋. 长安大学, 2021
  • [2]考虑建设成本和运营能耗的地铁线路纵断面设计优化[D]. 徐杨.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3]融合能耗经济的城市轨道交通纵断面优化设计研究[D]. 王宙.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4]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公路路线生成方法[D]. 李懿.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5]快慢车组合运行条件下市域快线节能坡优化模型与算法研究[D]. 曹金铭. 北京交通大学, 2020
  • [6]高等级公路弯道视距测算及安全评价方法研究[D]. 白琛琛. 长安大学, 2020(06)
  • [7]BIM环境下的公路纵断面设计过程支持模型研究[D]. 肖伯南. 长安大学, 2019(01)
  • [8]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公路纵断面智能优化方法研究[D]. 姚贤垆.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9]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纵断面节能优化[D]. 白骁. 北京交通大学, 2018(01)
  • [10]基于遗传算法的山区高速公路线形优化设计研究[D]. 秦翔. 沈阳建筑大学, 2018(04)

标签:;  ;  ;  ;  

基于数字地面模型的公路纵断面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