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办公室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办公室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

一、江西省中小学教师合格证书考核办公室负责人答本刊记者问(论文文献综述)

信廷梅[1](2021)在《我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意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宋晓[2](2021)在《基于多源流理论的我国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变迁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杨军[3](2021)在《哈尔滨市中小学校园足球开展情况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开展校园足球,无论对我国足球事业的振兴还是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都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领下,我国的校园足球活动发展迅猛,普及度显着提高,由于各地区间的差异也造成了校园足球发展的不均衡,本论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哈尔滨市部分中小学校园足球开展落实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论:1从机制建设情况来看,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校引导与监督不足,没有针对当地校园足球开展实际情况对国家下发的关于校园足球的政策文件进行适当调整形成适应哈尔滨市中小学执行的标准。校园足球升学机制不完善,导致校园足球梯队建设在小升初阶段明显断档,导致小学阶段打下的基础不能得到发挥,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也阻断了许多孩子的升学道路,降低了学生练习足球的积极性。对学校、一线教师以及学生的激励机制不足,不能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校企合作不够充分。2从条件保障方面来看,哈尔滨市中小学足球师资队伍严重短缺,大部分足球教师为非足球专业,且男女比例失衡。足球场地和器材相对短缺,许多学校无法保证足球教学与训练的基本需要。学校足球经费相对短缺,有很多学校甚至没有足球专项经费。另外,受气候条件的制约,哈尔滨市冬季较长,学校开展雪地足球项目,也是校园足球有效开展的有效途径。3从足球队组建与训练竞赛情况看,多数中小学校都能组建足球队,但是多以男子足球队为主,女子足球队偏少,足球队的训练频次较少,校内足球比赛开展次数少,参加校外比赛更少,校内不能形成固定的联赛机制,哈尔滨市近几年每年都会组织比赛,但很多学校都采取联队的形式参赛,这也从侧面说明训练与准备比赛的不足。4从足球课的教学情况看,哈尔滨市中小学校园足球整体普及程度较高,但开展的质量需要提高,例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与满天星训练营都相对较少。哈尔滨市大多数中小学都开设了足球课,为校园足球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课程内容比较混乱,各年级间没有形成明显的分级教学,且大多数学校没有为足球课设定单独的考核方法,足球课教学质量有待提高。5校领导对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比较支持,但同时在安全事故的责任划分问题上也存在很多顾虑。而学生家长支持程度一般,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学训矛盾和担心孩子受伤。其次是缺乏对足球的正确认识,认为踢足球没有前途。从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情况看,大部分学校都有对校园足球文化的宣传与推广。校园足球文化氛围良好。提出的对策有:1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引导、管理与监督。制定并向学校下发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校园足球发展规划,规章制度以及管理办法。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校领导、足球教师和学生参与校园足球的积极性。畅通升学渠道,保障校园足球梯队建设连续性。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做好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完善安全保险与责任划分机制,解除学校、家长和学生后顾之忧。2加强足球教师队伍建设,配足配齐足球教师,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全面提升足球教师专业水平与职业素养。加大经费投入,优化经费分配。在经费整体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向适合开展校园足球的学校倾斜。先让一部分学校把校园足球开展好。重视并提升校园足球教学质量,为培养足球后备力量夯实基础。3学校内部多组织不同形式的校园足球比赛,积极参加校际足球联赛以及高水平足球比赛,通过足球比赛来检验和提高学生足球技术水平与素养。4各中小学校应根据校园足球教学指南,对校园足球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标准进行全面升级,提升校园足球教学质量。5加强对校园足球文化的宜传和推广,加大对校园足球活动和竞赛的宜传力度,营造浓厚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足球学习环境。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家长转变观念。

本刊编辑部,孙明华,王继勇,董雷,戎文华,马晓雨[4](2021)在《国企扶贫纪略——21世纪最伟大的故事》文中指出这是21世纪最伟大的故事,将成为人类减贫的教科书。历史是忠实的记录者,它默默为这个伟大的故事写下精彩注脚——继2005年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将贫困人口减半后,2020年,中国再一次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8年间,全中国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年间,全国上下扶贫一盘棋中,到处都深深刻下了"我的国企"印记。8年间,仅中央企业就定点帮扶248个国家扶贫重点县,且全部脱贫摘帽……千年梦想,一朝梦圆。

杨东博[5](2020)在《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成效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为贯彻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20)》、《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试点县(区)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顶层设计,积极响应“全国青少年足球工作电话视频会议”等会议精神,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全民健身、全民健康以及全面小康,夯实中国足球运动乃至“三大球”运动的基本技能与战术组合,进而实现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四为”协同推进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以及“中国梦”。作为校园足球国家战略的具体落实举措,自2015年我国启动校园足球教师培训工作。2019年,教育部发布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专题报告和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活动报告,明确指示校园足球工作下一阶段的核心是“打造校园足球的升级版,使得普及更实、体系更全、保障更真、融合更足”。这从客观层面上要求进一步大幅提升当前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的培训成效。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成效评价是撬动培训综合改革和激发培训活力的重要杠杆,及时、客观、科学、有效的评价能够客观认识到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成效、成果及问题,牵引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改革的正轨前行,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推动中国校园足球师资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各级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对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的力度逐年增大,培训成效日渐显现,但总体来看,仍然缺乏对培训成效的系统评价。基于此背景,本研究以“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成效评价及优化对策”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教育评价等方法构建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考量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成效,进而针对提升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成效提出优化策略。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与建议:(1)发展校园足球是推进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重要举措,“立德树人”是提升校园足球专项教师核心素养的关键理念,完善培训体系建设是提升校园足球专项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培训成效评价是优化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体系的先决参照是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成效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背景,主要包括审视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之现状、考量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之成效,优化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之策略三方面研究问题。(2)回顾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的发展历程,发现经过多年的足球教师培训实践,我国已形成了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的战略规划方针,在培训目标的不断明确、培训内容的不断完善、师资配备的不断强化等方面均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培训成效已初步显现。无论是受训教师人数规模的扩大、地域分布范围的拓展,还是受训教师在基层岗位上的实际贡献,都体现了专项教师培训对于促进校园足球事业所起到的正向的积极推动作用。(3)以系统论、一体化教学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继续教育理论和成人学习理论为理论参照,遵循科学性、可测性以及导向性的原则确立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培训整体满意度(权重0.265)、培训收获提升度(0.243)、培训结果实用度(0.252)以及培训成果认可度(0.240)4个一级指标,培训课程内容(权重0.261)、培训过程实施(权重0.248)、培训过程保障(权重0.245)、培训过程管理(权重0.246)、足球专业知识(权重0.526)、足球专业能力(权重0.474)、课堂足球教学(权重0.528)、课外足球运动(权重0.472)、相关具体成果(权重0.517)、相关人员认可度(权重0.483)10个二级指标和培训目标设置(权重0.334)、培训主要形式(权重0.342)、培训考核管理(权重0.332)、培训教学组织(权重0.189)、足球特色学校(权重0.318)等32个三级指标组成。(4)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成效评价的影响因素模型,探究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收获提升度、培训结果实用度、培训整体满意度和培训成果认可度的具体数据表现。通过回归模型对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当前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成效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培训的管理制度、课程内容的衔接、运行环节的落实、监督机制的应用以及评价质量的效果等五个方面。基于此,提出如下建议:(1)域外经验借鉴。借鉴英国学校足球专项教师培训体系的政策支持、社会组织以及经费保障,借鉴日本学校足球专项教师培训的师资力量、培养理念以及联动机制,借鉴韩国学校足球专项教师的认证制度、培训教材以及培训制度,优化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体系,提升培训成效。(2)以实现系统化、一体化的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体系,以及最优化的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体系为目标,通过构建系统化的培训管理制度、开发层级化的课程内容体系、打造专业化的专业教师队伍以及建立一体化的监督保障机制四个维度提升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成效的内容。(3)推进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制度改革,逐步建立政策领域与专业领域的长效协商机制;开发科学化的课程体系,增强课程之间的逻辑性,优化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体系内容;加强能力建设和优化体系运行,提升培训体系队伍的理论素质、实践能力、技术水平与管理思维等核心能力;构建一体化监督机制,运用监督机制蕴含的程序化、科学化、标准化等先进理念,优化培训成效的体现;强化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的效果评价,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将评价纳入到培训环节的改进机制中,通过评价反馈的行动落实来持续改进培训实践。

曾维平[6](2020)在《江西:凝聚澎湃力量 高质量打赢教育精准脱贫攻坚战》文中研究指明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起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省委、省政府对教育扶贫工作高度重视,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牢记历史使命、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多措并举,认真落实好教育扶贫行业监管责任,取得了显着成效,有些做法还成为典型经验在全国示范推广。

汤新[7](2020)在《特级教师专业领导力的发挥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领导力作为引领团队突破瓶颈、向上发展的核心动力,一直广受关注。在这篇文章中,笔者认为特级教师身上的专业领导力,主要体现在对普通教师群体的扁平化式影响,包括在课程开发、教学实践、师德引领、班级管理、教育科研、青年教师指导以及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影响与引领。故本文从教师专业领导力视角出发,以江西省部分地市学校的特级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展开两方面的调查研究:第一,深入地市基层学校,就上述种种专业领导力范畴特质对特级教师周围的普通教师群体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在普通教师群体眼中的特级教师专业领导力发挥的现状以及影响特级教师专业领导力发挥的主要因素。第二,对特级教师进行针对性深度访谈,了解其“誉后”在工作中专业领导力的发挥情况。通过以上两方面的调查研究,分析得出影响特级教师专业领导力发挥的因素主要包括特级教师的自身因素、学校行政的集权管理、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人际关系的困扰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特级教师专业领导力的提升策略与途径主要有:(1)对于特级教师个人而言,要在思想上确立终身学习、不断发展的理念;要在教学上形成特级联动、共进共赢的团队。(2)对于学校而言,要赋权特级教师,赋能学校未来改革与发展;要重视特级教师,重塑校园“尊师重道”文化氛围;要优化特级教师,实现评选、管理、培训三位一体;要重用特级教师,领建教师成长共同体。(3)对于教育行政部门而言,要开展内涵丰富的交流培训,提升特级教师的业务水平;要建立颇具规模的科研基地,提升特级教师的科研能力;要设立特级教师成长专项基金,提升特级教师的生活水平;要实施师范院校定点帮扶项目,提升特级教师的学识底蕴。

刘芬[8](2020)在《高校思政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理论蕴含与实践路径研究》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然要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现实需要,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代选择。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遵循。通过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辩证统一方法和文献研究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聚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为什么要统一”、“统一什么”、“何以能统一”、“如何统一”四个层面的问题研究。一是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以及时代意义阐述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重要性,阐释“为什么要统一”的问题。二是从价值性与知识性的内涵、价值性与知识性的辩证关系、历史演进过程以及具体体现等四个方面阐明思政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理论蕴含,分析“统一什么”的问题。三是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调查分析出发,立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学生学习成长的实际需求,探索教学现状,从教学内容、课程逻辑、教学方法、教学考核和实践行为分析目前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因素,论证“何以能统一”的问题。四是依据理论分析和调查结果,提出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原则与方法,同时从加强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的互动构建,推进思政课堂与实践第二课堂协同、强化思政课堂与网络第三课堂互补和创新保障机制四个方面具体探析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路径,解决“如何统一”的问题。

陈俊玲[9](2020)在《南音教育的价值研究(1990-2018)》文中指出南音,全球泉州(闽南)人的乡音。自1990年以来,南音进入泉州地区的学校教育已近三十年。这一期间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深度合作有了显着的成果。如何建构完善的南音教育体系,追求新时代南音教育的价值目标,推进南音教育的进程,打造南音教育的升级版,进而有可能实现南音从被保护走向自强的可持续传承,这是当前南音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本文以南音的学校教育(时效性)价值体现、社会(有用性)价值体现与蕴藏着“以乐化人”的情怀(陶冶人的心灵世界)价值体现(精神性)为根据,进而达到“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等目的。全文通过五个章节及余论展开讨论。第一章通过回溯南音教育的原初方式,阐述南音教育与全球化之间的观照与应对,揭示南音教育不仅是一种内在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方面的精神力量,更是一种包括文化反思、文化创新在内的文化自觉。第二章通过对学校的南音教育与社会的南音教育的多维度、多层次的探索,明晰了本土文化(南音)精神的传承、南音应用型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南音爱好者和南音弦友的培养必须要与社会文化相联结,并从理论层面高度肯定了泉州地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南音人才培养的独特路径。第三章通过探究南音教育学校价值体现的四个关键之处,即理论研究的先导作用、南音教育的内在自生能力、南音教育专家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南音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阐扬时代赋予南音学校教育的使命担当,揭示其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构建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机制的独特价值。第四章通过审视南音教育社会价值体现的三个关键之处,即艺术实践之于世界闽南文化区的普遍意义与特殊意义、文化保值与增值重在建构自己精神家园及彰显其价值的主体时效性、多重认同的社会性话语建构,剖析其对于加深南音教育的性质、特点与作用的理解,揭示南音教育关系着南音能否从被保护走向自强的可持续传承的社会意义。第五章通过形而上层面讨论南音教育鲜明的教化寓意和功效,阐释南音教育对陶冶人的情操、立德树人、人文底蕴的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塑造等完整人格培养的独到价值,揭示南音教育在“化人以雅”、“化人以礼”、“化人以德”等“以乐化人”的情怀意向。余论通过探讨与南音教育相关的南音传承异化问题及发展现状,评释保护南音传统与开拓南音传承空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并揭示南音教育显露的清晰性之特征,即南音从被保护走向自强的可持续传承成为可能。本文对泉州地区南音教育的价值研究,对于助推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开展,提供一种可循的思路。

韦佳[10](2020)在《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方针,新时代教育发展以劳动教育为基础。劳动教育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和教育性等特征,在健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完善全面发展人才培养体系和提升中职学生劳动素质的背景下,本文把“劳动教育课程”作为核心概念,通过了解中职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现状,总结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结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学校实际情况探索有效的解决对策。本文的劳动教育课程主要指既重视“劳动”实践,体现中职学校课程的实际操作特点,又强调“教育”意义,反映课程的精神熏陶作用。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要确立认识劳动教育课程内涵、总结劳动教育课程实施问题以及探索如何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研究目标。为此,本文首先进行文献研究,分别从政策和理论两方面探讨,梳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劳动教育及课程的相关政策,查阅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相关文献,结合职业教育的课程理念总结出劳动教育课程的一般特点。接着,采取问卷和访谈的调查方法对S市四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现状进行实地调研。随后,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发现中职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对劳动教育课程认识不到位;二是学校缺乏完整的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体系,具体表现有未充分挖掘课程的育人价值、课程地位不明确、把课程的内容简单化为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训练以及课程的保障机制不健全。最后,基于上述问题尝试提出解决对策:一是学生要正确认识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二是学校应建立完整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二、江西省中小学教师合格证书考核办公室负责人答本刊记者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西省中小学教师合格证书考核办公室负责人答本刊记者问(论文提纲范文)

(3)哈尔滨市中小学校园足球开展情况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国外研究现状
    2.3 国内研究现状
    2.4 国内外研究述评
    2.5 校园足球相关政策解读
第3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哈尔滨市中小学校园足球开展情况
        4.1.1 哈尔滨市中小学校园足球制度建设情况
        4.1.2 哈尔滨市中小学校园足球条件保障情况
        4.1.3 哈尔滨市中小学校园足球教学情况
        4.1.4 哈尔滨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训练与竞赛情况
        4.1.5 哈尔滨市中小学校领导及学生家长态度
        4.1.6 哈尔滨市中小学学生参与校园足球情况
        4.1.7 哈尔滨市中小学校园足球文化推广情况
    4.2 哈尔滨市中小学校园足球开展情况分析
        4.2.1 哈尔滨市中小学校园足球制度建设情况分析
        4.2.2 哈尔滨市中小学校园足球条件保障情况分析
        4.2.3 哈尔滨市中小学校园足球教学情况分析
        4.2.4 哈尔滨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训练与竞赛情况分析
    4.3 哈尔滨市中小学校园足球开展情况影响因素
        4.3.1 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管理方面
        4.3.2 学校组织实施方面
        4.3.3 社会力量支持方面
        4.3.4 家长支持方面
        4.3.5 学生意愿方面
    4.4 哈尔滨市中小学校园足球开展对策
        4.4.1 教育行政部门加强政策引导细化量化政策指标
        4.4.2 完善制度政策建立保障体系
        4.4.3 培养优秀师资队伍
        4.4.4 改善场地器材条件
        4.4.5 加大经费支持力度优化经费分配方式
        4.4.6 完善分级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4.4.7 完善联赛机制提供比赛机会
        4.4.8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正确观念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国企扶贫纪略——21世纪最伟大的故事(论文提纲范文)

21世纪最伟大的故事
向贫困发起最后总攻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变“输血”扶贫为“造血”帮扶
    易地搬迁脱贫一批——我心安处是故乡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志
    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走在脱贫攻坚最前列
乡村振兴的最美画卷
    ——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这是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这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四通八达——打开贫困堵点
    事例一:世界上海拔最高、运距最远、最具挑战性的输变电工程,为世界屋脊织就“民生网”“幸福网”“光明网”
    事例二:“阳光银行”打开了新疆乌恰县巴音库鲁提村的“源头活水”,让当地人们走上了光明致富路
    事例三:以点带面,从线到面,册亨县实现了4G网络及光纤宽带覆盖率“双100%”
    事例四:1.2亿元织就的农村电网,为紫云县打造出强劲的电力“引擎”
    事例五:进山开路,让扶平村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授人以渔——培养新型农民
    事例一: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产业施策,塔里木油田帮助南疆四地州贫困村村民找到了致富“金钥匙”
    事例二:“授其技、树其人、立其业”,保利集团用“星火”之势,帮助近300名贫困的山里娃走出大山
    事例三:转移就业,永德县“山民”走出大山,越过海洋,走向世界
扶智为本——阻断代际传递
    事例一:志智同扶拔掉“贫根”,中船重工为勐腊县脱贫打下基础
    事例二:建27000平方米校舍,会泽县2520个幼儿学位缺口有了着落
    事例三:建学校、派教师,世界最高的县种下了“智慧果”
    事例四:利用“语言扶贫”,中国移动打破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障碍,让当地贫困群众过上了好日子
产业帮扶——增强造血功能
    事例一:发展特色种植,南疆腹地“百亩杏园”香飘万里
    事例二:因地制宜,戈壁滩上创造出“绿色”奇迹
    事例三:“公司+合作社+农户”新模式,怒江两岸瓜果飘香,村民生活“甜蜜蜜”
    事例四:加强质检能力,创造区域品牌,绥滨县农产品从“深闺”走向全国
    事例五:增强“自造血”能力,镇雄县雨河镇山鸡变“金鸡”
电商扶贫——塑造名品名牌
    事例一:两天售空一万斤,“线上”销售让姚集镇西瓜“俏”起来
    事例二:1小时30万,直播带货让千里之外的人们尝到小河村的乡野“鲜味”
    事例三:线上“扶贫馆”推动甘南地区特色农产品“走出去”
    事例四:电商平台让澄城县实现产业扶贫与消费扶贫“无缝对接”,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致富路上领头人
    事例一:王锁军——中建路桥集团驻村扶贫干部当起了农产品推销员
    事例二:翟志彪——“右玉羊肉”背后的合作社牵头人
    事例三:孙玉伟——“蜜蜂书记”采蜜忙
    事例四:吕宝龙——内蒙古一机集团驻村书记“点菜式”扶贫,开胃又解渴
    事例五:罗明元——让上花村焕新颜的“美容师”
金色童年织梦人
    事例一:高锋——“爱心书屋”圆林洞村孩子的梦
    事例二:胡成——在高原上客串老师送知识
    事例三:蓝波——为安宁村的孩子带来梦想和希望的年轻人
    事例四:廖文广——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提升教学质量,创造隆安县30年教育史未有之变化
美丽家园建造人
    事例一:王平——白灵山上步履艰,“三顾茅庐”只为村民更好的生活
    事例二:和晓宏——进组入户动员整组搬迁
    事例三:肖杰才——江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全靠拼命三郎的“加法”
    事例四:沈先祥——为村民安居,不再一场大雨让房子脱一层“皮”
“丁真现象”推动人
    事例一:段玉平——“红色旅游”为改则县带来新生机
    事例二:冯光明、王晓峰——一企一村,北京建工四建牵手延庆下垙村共走致富路
    事例三:周丽锋——“带货主播”为黄花菜拓宽销售链
    事例四:张勇——以订单农业为助推器,当好市场“开拓员”

(5)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成效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校园足球
        1.3.2 校园足球专项教师
        1.3.3 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成效评价
    1.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与难点
        1.5.1 研究的创新点
        1.5.2 研究的难点
2 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的现状
    2.1 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的指导方向
        2.1.1 培训的指导思想
        2.1.2 培训的政策支撑
        2.1.3 培训的价值定位
        2.1.4 培训的管理制度
    2.2 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的具体内容
        2.2.1 培训目标的设置及其达成
        2.2.2 培训内容的设置及其完善
        2.2.3 培训师资的配备及其强化
    2.3 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的成效现状
        2.3.1 培训体量不断扩大
        2.3.2 培训质量不断提升
        2.3.3 培训影响初步显现
3 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成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评价设计的理论参照
        3.1.1 系统论
        3.1.2 一体化教学论
        3.1.3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3.1.4 继续教育理论
        3.1.5 成人学习理论
    3.2 评价指标的选取
        3.2.1 评价指标选取的实际出发点
        3.2.2 评价指标选取的基本依据
        3.2.3 评价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
    3.3 评价指标的构建
        3.3.1 培训成效评价体系指标的构建方法
        3.3.2 培训成效评价指标的构建过程
        3.3.3 培训成效评价体系的最终确立
    3.4 评价指标的解释
        3.4.1 一级指标的解释
        3.4.2 二级指标解释
        3.4.3 三级指标的内涵
4 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成效评价的实施与结果分析
    4.1 评价实施范围与对象
        4.1.1 实施范围
        4.1.2 实施对象
    4.2 问卷数据采集与说明
        4.2.1 问卷设计
        4.2.2 效度与信度检验
        4.2.3 问卷数据分析
    4.3 评价对象的效果反馈
        4.3.1 一线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情况的效果反馈
        4.3.2 培训实施方的评价反馈情况
        4.3.3 参训教师的评价反馈情况
    4.4 模糊综合评价的实施
        4.4.1 评价的原理说明
        4.4.2 实证评价的过程
    4.5 评价成效的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4.5.1 研究假设
        4.5.2 回归模型构建
    4.6 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4.6.1 管理制度上覆盖不全面
        4.6.2 课程内容上衔接不流畅
        4.6.3 运行环节上落实不充分
        4.6.4 监督机制上应用不严格
        4.6.5 评价质量上效果不明显
5 提升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成效的优化对策
    5.1 优化对策设计的依据
        5.1.1 理论依据
        5.1.2 现实依据
        5.1.3 域外借鉴
    5.2 优化对策设计的目标
        5.2.1 实现系统化的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体系
        5.2.2 实现一体化的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体系
        5.2.3 实现最优化的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体系
    5.3 优化对策设计的内容
        5.3.1 构建系统化的培训管理制度
        5.3.2 开发层级化的课程内容体系
        5.3.3 打造专业化的专业师资队伍
        5.3.4 建立一体化的监督保障机制
        5.3.5 形成导向性的培训评价标准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附件

(6)江西:凝聚澎湃力量 高质量打赢教育精准脱贫攻坚战(论文提纲范文)

▲提高政治站位把责任扛在肩上
▲啃下控辍保学硬骨头
▲创新体制机制狠抓精准资助
▲加强贫困地区师资队伍建设
▲全面改薄学校变化翻天覆地

(7)特级教师专业领导力的发挥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1 研究的时代背景
        1.2.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2.3 研究的实践意义
    1.3 基本概念界定
        1.3.1 领导力和专业领导力
        1.3.2 特级教师专业领导力
        1.3.3 领导力的提升
    1.4 研究的目标、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的目标
        1.4.2 研究的思路
        1.4.3 研究的方法
    1.5 文献综述
        1.5.1 国内特级教师专业领导力的研究
        1.5.2 国外特级教师专业领导力的研究
第二章 特级教师专业领导力的发挥现状
    2.1 普通教师问卷调查情况
        2.1.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1.2 调查对象的问卷分析
    2.2 特级教师访谈调查情况
第三章 特级教师专业领导力提升的影响因素
    3.1 特级教师的自身因素
    3.2 学校行政的集权管理
    3.3 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
    3.4 人际关系的困扰
第四章 特级教师专业领导力提升的策略与途径
    4.1 特级教师专业领导力的自我提升
        4.1.1 在思想上:确立终身学习、不断发展的理念
        4.1.2 在教学上:形成特级联动、共进共赢的团队
    4.2 学校对特级教师专业领导力的提升
        4.2.1 赋权特级教师,赋能学校未来改革与发展
        4.2.2 重视特级教师,重塑校园“尊师重道”文化氛围
        4.2.3 优化特级教师,实现评选、管理、培训三位一体
        4.2.4 重用特级教师,领建教师成长共同体
    4.3 教育行政部门对特级教师专业领导力的提升
        4.3.1 开展内涵丰富的交流培训,提升特级教师的业务水平
        4.3.2 建立颇具规模的科研基地,提升特级教师的科研能力
        4.3.3 设立特级教师成长专项基金,提升特级教师的生活水平
        4.3.4 实施师范院校定点帮扶项目,提升特级教师的学识底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8)高校思政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理论蕴含与实践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之处
第2章 高校思政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意义
    2.1 高校思政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理论意义
        2.1.1 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基础
        2.1.2 拓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视野
        2.1.3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指导
    2.2 高校思政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实践意义
        2.2.1 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2.2.2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2.2.3 满足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的需要
    2.3 高校思政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时代意义
        2.3.1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中国力量
        2.3.2 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培养目标提供保障
第3章 高校思政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理论内涵
    3.1 高校思政课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内涵
        3.1.1 高校思政课价值性的内涵
        3.1.2 高校思政课知识性的内涵
        3.1.3 高校思政课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内涵
    3.2 高校思政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理论意蕴
        3.2.1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知识教育与价值教育的双重属性
        3.2.2 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现知识性与价值性和谐共融
        3.2.3 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现知识教育和价值教育相辅相成
    3.3 高校思政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内涵特征的历史演进
        3.3.1 新中国成立时期高校思政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内涵特征
        3.3.2 改革开放时期高校思政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内涵特征
        3.3.3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政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内涵特征
    3.4 高校思政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理论内涵具体体现
        3.4.1 课程内容是思政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基础
        3.4.2 课程逻辑是思政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纽带
        3.4.3 教学方法是思政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重点
        3.4.4 教学考核是思政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保障
        3.4.5 实践行为是思政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目的
第4章 高校思政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实践分析
    4.1 调研设计
        4.1.1 调研目的
        4.1.2 调研思路
        4.1.3 调研内容
    4.2 问卷设计与实施
        4.2.1 问卷的编制
        4.2.2 问卷的构成
        4.2.3 问卷的调查实施
    4.3 调研结果分析
        4.3.1 思政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教学内容分析
        4.3.2 思政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课程逻辑分析
        4.3.3 思政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教学方法分析
        4.3.4 思政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教学考核分析
        4.3.5 思政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实践行为分析
        4.3.6 思政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现状调查总结
第5章 构建高校思政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原则与方法
    5.1 构建高校思政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原则
        5.1.1 在教学体系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5.1.2 在教材内容上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作用
        5.1.3 在课程目标上体现“四个服务”的根本宗旨
        5.1.4 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规律
        5.1.5 在教学实践上推动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
    5.2 构建高校思政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方法
        5.2.1 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5.2.2 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补充
        5.2.3 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第6章 高校思政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路径研究
    6.1 推进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的互动构建
        6.1.1 知识体系支撑价值体系
        6.1.2 价值体系引领知识体系的构建
        6.1.3 促进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的互动
    6.2 推动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思政课与实践第二课堂协同
        6.2.1 坚持主题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耦合
        6.2.2 坚持社会实践与思政课教学目的相统一
        6.2.3 坚持校园文化与思政课课堂文化相衔接
    6.3 强化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思政课与网络第三课堂互补
        6.3.1 建好思政课网络课堂与办好思想教育示范网站相呼应
        6.3.2 用思政课的话语体系引领学生网络生活
        6.3.3 监管净化网络空间反哺思政课教学效果
    6.4 创新思政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保障机制
        6.4.1 坚持党的领导与各方协同共管是保障思政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组织保证
        6.4.2 发挥思政课教师主体引领作用是保障思政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关键环节
        6.4.3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发力是保障思政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有力抓手
        6.4.4 构建思政课教学科学评价体系是保障思政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有效手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南音教育的价值研究(1990-201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综述
        1.倡导、认识南音进入学校教育的意义
        2.南音教育的办学范式研究
        3.与南音教育相关的学术基础研究
    三、本文的概念界定与研究思路
        1.地点、时间与范围
        2.何谓“南音教育的价值”?
        3.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目的与意义
        1.研究方法
        2.研究目的与意义
        3.本文主要理论创新
第一章 南音教育:历史回溯与现实关怀
    一、南音教育(传承)的原初方式
        1.授课方式--“口传心授”
        2.交流方式--“以曲会友”
    二、当代全球化趋势中的南音教育
        1.全球化并不排斥具有民族特性的南音教育
        2.南音教育也需要全球化视野
    三、南音教育与文化自觉
        1.南音教育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2.南音人对其南音文化有“自知之明”
第二章 南音教育:人才培养的独特路径
    一、泉州南音人才培养的闽南民俗文化背景
        1.闽南文化特性
        2.闽南乡族观念
        3.闽南民间信仰与节庆风俗
    二、内涵发展: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1.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以泉州师院音乐学南音本科专业为例)
        2.有一支专业合格的南音师资队伍
        3.南音乐人:“非遗”传承的向导与支撑
    三、外延发展:规模与空间
        1.规模的扩大
        2.空间的拓展
第三章 南音教育的学校价值体现
    一、理论研究-南音教育的先导作用
        1.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原则
        2.南音学术研究的成就
    二、南音教育中的内生扩展
        1.专业设置的理念与根据
        2.良好的办学条件
    三、高校教育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教育专家
        1.南音学科建设的引领者
        2.南音教育发展的推动者
        3.突出成就的南音表演者
    四、学校人才的培养:南音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1.可以承担中小学学生“精神家园”的教育义务
        2.本硕毕业生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
第四章 南音教育的社会价值体现
    一、艺术实践-从中国泉州走向世界闽南文化区
        1.南音教育-艺术实践之普遍意义
        2.南音教育-艺术实践之特殊意义
    二、南音教育中的文化保值与增值
        1.南音教育-重在建构孩子自己的精神家园
        2.泉州师范学院与泉州南音乐团共同谱写剧作《凤求凰》
        3.南音专业艺术硕士与文化产业共同设计南音文化衍生品
    三、南音教育与多重认同
        1.在个人层面上获得认同
        2.在地方文化层面上获得认同
        3.在政府层面上获得认同
        4.在世界闽南文化区层面上获得认同
第五章 南音教育:蕴藏着“以乐化人”的情怀意向
    一、南音曲调中蕴含着“化人以雅”的情怀意向
        1.培养尚雅情怀
        2.陶冶雅正情操
    二、南音文化底蕴中蕴含着“化人以礼”的情怀意向
        1.寓礼于乐中
        2.完善人性发展
    三、南音泥土精神中蕴含着“化人以德”的情怀意向
        1.增强凝聚人心
        2.强化价值感化
余论
    一、对南音教育相关问题的思考
        1.南音传承中的变异认识
        2.南音传承中的发展评析
    二、南音从被保护走向自强的可持续传承成为可能
        1.南音进入中小学课堂成为制度化
        2.南音人才培养规范化
        3.南音社团演出常态化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劳动价值观的理论支撑
        1.1.2 劳动教育课程的政策支持
        1.1.3 劳动教育课程的现实诉求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中等职业学校
        1.3.2 劳动教育
        1.3.3 课程
        1.3.4 劳动教育课程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内研究综述
        1.4.2 国外研究综述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2 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政策和理论分析
    2.1 政策之思: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劳动教育政策梳理
        2.1.1 劳动教育政策的历史演变
        2.1.2 劳动教育政策的特点分析
    2.2 理论之域:劳动教育课程的理论基础
        2.2.1 理论依据
        2.2.2 中职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理念
3 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现状调查
    3.1 调查设计
        3.1.1 调查工具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实施
    3.2 调查结果
        3.2.1 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思想认识
        3.2.2 学生的劳动习惯
        3.2.3 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基本情况
        3.2.4 劳动教育课程的保障机制
    3.3 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3.3.1 学生对劳动教育课程认识不到位
        3.3.2 学校缺乏完整的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体系
4 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课程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内在影响因素
        4.1.1 学生的劳动观念影响课程实施
        4.1.2 学生的劳动习惯影响课程效果
    4.2 外在影响因素
        4.2.1 “唯分数论”的传统观念束缚
        4.2.2 学校对劳动教育课程重视不够
        4.2.3 学校缺乏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指导
5 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课程问题的对策
    5.1 学生层面:正确认识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
        5.1.1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5.1.2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5.2 学校层面:建立完整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5.2.1 发挥劳动教育课程的育人价值
        5.2.2 明确劳动教育课程的地位
        5.2.3 丰富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5.2.4 健全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队伍
        5.2.5 完善劳动教育课程的保障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江西省中小学教师合格证书考核办公室负责人答本刊记者问(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意识研究[D]. 信廷梅.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基于多源流理论的我国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变迁的研究[D]. 宋晓.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3]哈尔滨市中小学校园足球开展情况调查研究[D]. 杨军.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4]国企扶贫纪略——21世纪最伟大的故事[J]. 本刊编辑部,孙明华,王继勇,董雷,戎文华,马晓雨. 国企管理, 2021(05)
  • [5]我国校园足球专项教师培训成效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D]. 杨东博.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6]江西:凝聚澎湃力量 高质量打赢教育精准脱贫攻坚战[J]. 曾维平. 江西教育, 2020(Z2)
  • [7]特级教师专业领导力的发挥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D]. 汤新.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8]高校思政课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理论蕴含与实践路径研究[D]. 刘芬. 南昌大学, 2020(01)
  • [9]南音教育的价值研究(1990-2018)[D]. 陈俊玲.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10]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问题及对策研究[D]. 韦佳.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办公室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