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策略探微(论文文献综述)
刘慧萍[1](2021)在《《速通汉语》(初级)教学课堂活动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表明《速通汉语》是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来华短期汉语进修教材,其特色是注重课堂教学的操作性,注重通过课堂活动设计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并主张教师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对教材中的课堂活动设计进行灵活调整。基于此,本文选取《速通汉语》(初级)教材作为研究对象,从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角度进行研究,包括线下教学课堂活动与线上教学课堂活动两个方面,涉及本套教材提供的自由输出式课堂活动的具体设计与组织实施以及根据学习者特点进行课堂活动个性设计与组织实施,旨在通过具体案例的设计与思考,探寻短期汉语进修教材课堂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原则与方法。本文认为:课堂活动是国际中文教学课堂上学习者参与的为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的而设计与实施的较为复杂的、具有特殊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课堂活动的作用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提高交际能力,实现学以致用;查漏补缺,及时解决问题;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速通汉语》(初级)教材课堂活动的教学意义:以活动为载体,突出趣味,在“趣”中学,与短期项目特色相契合;以任务为载体,强化实践,在“做”中学,与本套教材特色相契合。《速通汉语》(初级)教材课堂活动设计原则:以学习者为中心、实用性、目的性、趣味性、多样性。《速通汉语》(初级)教材课堂活动的实施注意事项:考虑学生因素,规则具体简明,时间把控得当,确保全员参与,及时跟进总结。本文选取《速通汉语》(初级)教材的课文进行线下自由输出式课堂活动设计,包括教材提供的课堂活动具体设计与组织实施以及依据学习者年龄段、性格特点、文化背景、学习动机、汉语水平等几个维度就相同教学内容进行自由输出式课堂活动个性设计与实施。线上教学课堂活动存在的问题是互动性差与监督性差,本文提出的对策是选择更加适合的教学平台以及减少小组互动,加强学生个体或集体参与。本文以《速通汉语》(初级)教材的课文为例尝试进行线上教学课堂活动设计与组织实施。
宋爱馨[2](2021)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正式复合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现代汉语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偏正式复合词数量众多,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复合词类型。本选题将对《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以及对外汉语教材《博雅汉语》《发展汉语》中的偏正式复合词进行统计分析,并尝试从内部语义结构和外部语法功能两个方面,对偏正式复合词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据此提出教学策略,为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供一些思路。本文首先梳理了近年来有关偏正式复合词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偏正式复合词的本体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正式复合词研究及偏正式复合词的其他研究三个方面,然后对偏正式复合词进行了概述,主要论述偏正式复合词的定义及界定和偏正式复合词的分类。其次,本文对偏正式复合词的内部结构关系进行描写分析,即偏正式复合词的语义类型和构词语素与复合词意义的关系。对偏正式复合词的外部语法功能进行分析,即偏正式复合词的词性和句法功能。再次是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正式复合词进行考察分析,综合分析探究教材中偏正式复合词的数量、占比、分级等方面的问题。最后根据前面的分析,提出偏正式复合词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并给出教学示例。
李月月[3](2020)在《对外汉语高级报刊阅读课词汇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高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应该具有阅读汉语新闻报刊的能力,而扩大词汇量是提高阅读质量和速度的途径之一,因此这决定了研究汉语报刊阅读课词汇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使用文献研究法,分析、整理和归纳高级汉语报刊课缩略词、新词、熟语、汉语报刊常用文言词、名称词词汇特点和教学策略;本文使用统计归纳法,统计归纳《高级时代汉语报刊阅读课教程上、下》教材中的熟语词义透明和词义隐晦的词汇数量、熟语中的文化因素,以及统计归纳《高级时代汉语报刊阅读课教程上、下》和《高级新编读报纸学中文下》中的新词产生途径、缩略词简缩原则以及新词和缩略词词义透明和词义隐晦的词汇数量;本文使用对比分析法,对比《高级时代汉语报刊阅读课教程上下》与《发展汉语高级阅读ⅠⅡ》教材中的词汇,即对比分析高级汉语报刊阅读课词汇和一般高级阅读课词汇,从而总结归纳高级汉语报刊阅读课词汇的特殊性。本文根据高级汉语报刊阅读课词汇的特点和六个难点,以“互动假说”为理论基础,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输入—输出词汇教学策略。含有能产性语素的词汇采用词汇聚合输入策略,该策略不仅有利于积累语素义,而且有利于扩展相近、相反以及相关词汇;词义透明度低的词汇采用隐喻认知输入策略,有利于提高对词汇的理解度;文化词汇采用文化对比输入策略,在交际互动中理解文化词汇;含有相同语素词义相近的词语辨析采用搭配归纳输入策略;古汉语书面词汇采用同义替代输出策略,用书面体词汇替换相应的口语体词汇,有利于提高对书面语的熟悉度;容易出现使用偏误的词汇应该采用偏误矫正输出策略,以熟语为例,通过对偏误进行纠正反馈以降低产生偏误的机率;主题中心输入策略和话题互动输出策略,既有利于形成和扩展话题词汇,又有利于熟悉新闻语体。本文使用以上输入—输出词汇教学策略,将词汇教学策略应用于词汇教学活动中,设计了高级汉语报刊阅读课教材课文词汇教学方案。
李嘉玮[4](2020)在《基于心理词库理论的量词教学设计 ——以华东政法大学俄语预科班为例》文中认为量词是汉语中极富特色的语言现象之一。由于俄语中量词系统的缺失,导致以俄语为母语的学生在学习这一词类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以至于其在书写或者交际中使用量词会出现较多偏误。在此次研究中,笔者将从心理词库相关理论出发,配合语言输入理论与语言临摹性相关理论对量词教学进行设计。笔者运用调查法、偏误分析法在前期对学生以及教师对量词的态度以及学习与教学情况进行考察。而后运用实验法将教学设计投入实践,检验其效果。同时运用统计分析法分别对前期调查与后期实验所得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总结。研究共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首先运用问卷、访谈以及课堂观察的形式对华东政法大学的教师与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他们的心理需求与在量词学习方面的态度;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以及作业中量词运用的情况,对其使用量词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第二步一方面通过教师、学生、教材以及教学环境的分析,总结归纳出该量词教学设计实施的可行性;另一方面通过汉俄中量化形式的对比,对针对俄语学生的量词教学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而后,基于已获得的信息与心理词库组织模型相关理论、语言输入相关理论与“认知——动机”模型中五大成分的相关理论的指导,提出指导量词教学的教学策略以及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六个教学原则:经济原则、实用原则、趣味性原则、引导原则、正反结合原则以及激励原则。第三步,基于心理词库与语言输入等相关理论与以上收集到的相关信息,以《博雅·初级汉语口语1》第四课为例,对AB两个俄语预科班进行教学设计,并将设计内容详细、清晰地呈现出来。第四步,对学生进行量词小测,并将实验班以及对照班学生的量词测试与期末考试的总体成绩进行对比与分析。同时通过访谈获得学生的语言反馈,检验此教学设计实施的效果与学生对此教学设计的态度以及接受度。最后,基于该教学设计在实践中的实施情况,证明了该教学设计对量词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在领域内长期推广。同时对此次量词教学设计进行反思,总结其优势与不足。并为未来心理词库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应用以及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提供进一步参考。
阮氏清水(NGUYEN THI THANH THUY)[5](2020)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 ——以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深入,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早在西汉时期,汉语就传入了越南,随后不断与越南历史、文化、社会相融合。新中国成立之后,越南是最早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两国在社会、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等领域不断相互交流,汉语自然就成为越南重要的外语之一。汉字(ch?Hán)、汉喃辞(t?Hán N?m)、汉越词(t?Hán Vi?t)成为越南语言中不可缺失的部分。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中越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深化,对汉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研究工作也就备受重视。然而,当前越南汉语教学仍然停留在对教学技巧的强调,对相关理论研究、教学模式研究、线上与线下(O2O)的教学融合,以及如何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与高速发展,极大地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面对这一深刻变化,如何寻求一条适合越南学生的有效汉语学习新途径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针对越南高校学生汉语学习的自主能力较低、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探索构建一个适用于越南高校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O2O(Online/Offline)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探讨适合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学习环境、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的设计,以及具体的案例研究。紧紧围绕研究问题的重点,本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构建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通过对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现状、越南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及O2O教学模式的文献分析,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新建构主义理论,依托O2O教学原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以及结合越南高校本土教学实情,构建了面向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同时提出了两个假设:一是O2O教学模式适合越南的对外汉语教学;二是学生习得汉语的过程中,线上线下设计好的学习活动将从不同的维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个过程将会降低不利因素的干扰、激发有利因素作用的发挥,从而逐渐培养和提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制定了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案,为后续模式验证提供相应的评价标准。(2)设计实施O2O对外汉语的学习环境及学习活动。本研究基于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设计原则以及模式架构,从教师教学的视角,创设了支撑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且利于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环境。同时对学习环境与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针对O2O汉语教学模式的线上线下两环境的功能、架构及具体的学习活动进行了设计。(3)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案例教学实践。为了验证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本研究采用了Edmodo作为线上教学平台,选择河内首都大学外语系汉语班为研究对象,以《汉语言文化》为例开展案例研究实践。采用设计研究的思路,开展了包括模式的初步应用、模式的细化应用、模式的强化应用三轮迭代案例实践。通过三个学期教学模式迭代设计和教学活动调整,对187名学生的线上跟踪、课堂观察、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得出:大多数学生不仅较好地适应了新的教学模式,而且在汉语学习观念、自我意识、信息素养、社区归属感和学习成绩等方面都得以提升,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得到了显着提升,从而也验证了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对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有效性。互联网教育应用在越南刚刚兴起,必然会挑战各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模式,汉语教学也不例外,创新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互联网时代知识爆炸,更加凸显了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利用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期他们能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要求。尽管本人在越南高校长期从事汉语教学,深感汉语教学远比其他语言的教学难度大得多。选择这样的研究题目,也是一种挑战、一种探索、一种提升。期望自己的研究不仅能促进自己未来汉语教学的提升,也为他国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齐玉娇[6](2020)在《语义场理论在初级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泰国帕夭府Thumpinwittayakhom学校为例》文中提出语义场理论打破了传统语义学不能深入到词义的内部,不能掌握语义的系统性,孤立研究词语的局面,阐明了一种语言系统中所拥有的的各个词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词汇系统。本文尝试将语义场理论运用到初级汉语词汇教学中,旨在解决初级汉语词汇学习者词汇学习困难。着重研究语义场理论在初级汉语词汇教学中是否具有理据性、如何将语义场理论应用在词汇教学中、语义场理论能否帮助学习者提升词汇量、语义场理论在初级汉语词汇教学中有哪些不足及教学建议等问题。本文以泰国帕夭府Thumpinwittayakhom学校为例,进行为期八周的教学实验,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证实了语义场理论运用到初级汉语词汇教学中的理据性和可行性。并通过统计、对比分析法多方面地分析实验后测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该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词汇量,提高词汇学习效率,进而有利于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研究发现,初级阶段词汇学习者主要存在“词汇量不足、词语搭配不当和词义辨析”这三个问题。鉴于初级阶段学生汉语水平及学习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合理地运用“主动构建语义场”“主题词式教学”“建立义场间的联系”“及时分析和归纳词汇”等方法来帮助学习者更高效地学习和掌握词汇,提升学习者的词汇量,帮助学生正确运用词语搭配和准确进行词义辨析,从而提升汉语表达能力。本文还同时提出了语义场理论指导下的教学难点,以及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中的不足和一些自己的思考,期望能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供实践借鉴经验,能帮助学习者更高效地学习、记忆和掌握词汇。
刘红月[7](2020)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文化教学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中国饮食文化不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对汉语词汇以及汉语表达均产生了深厚的影响。本文以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文化教学为研究对象,研究的内容包括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依据前人的观点,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表现在:医食同源、养生观念深厚,饮食取材广泛、烹调方式多样,地域特色明显,与节日、人生仪礼联系密切。汉语语音谐音、词汇类群、俗语,很多交际用语都与中国饮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饮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材课文、注释,练习,课后阅读等各部分均有介绍。由此我们分析了饮食文化在对外汉语语言要素教学中的运用,即饮食文化在对外汉语语音、词汇、汉字教学中的运用。基于对中国饮食文化表现特点的考察、结合饮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材各部分中的呈现方式以及饮食文化的语言要素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饮食文化教学建议,一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文化教学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中外饮食文化对比、多媒体辅助教学、体演文化教学、场景讨论法及专题讲座法等,二是对外汉语教师在饮食文化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包括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饮食相关文化的掌握能力、树立跨文化交际的观念、避免民族中心主义和文化优越感、注意学生生理接受情况和饮食文化的时代性,最后详细设计饮食文化教学案例《入乡随俗》供对外汉语教学中相关饮食文化教学参考。
饶金芳[8](2020)在《对外汉语形容词转类现象的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汉语形容词转类现象是第二语言教学的攻克点之一。本文首先调查《发展汉语》教材中形容词转类现象的现状,以及学习者理解与运用汉语形容词转类现象的情况;之后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汉语形容词转类现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成因;最后寻找汉语形容词转类现象的教学策略,致力于处理汉语形容词转类现象的教学问题及语言文化沟通问题。全文共五章。第一章为绪论,分别说明选题缘由、研究综述、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二章为调查情况,介绍了《发展汉语》中发生转类现象的形容词类型,以及汉语学习者理解与运用形容词转类现象的语料情况。第三章为问题成因,分析了汉语形容词转类现象在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成因,主要从教材、教师与学生的角度探究。第四章为策略建议,介绍了汉语形容词转类现象的相关教学策略。第五章为总结,介绍了本文的主要发现以及不足之处。
陈亚萍[9](2020)在《对外汉语量度形容词及语素教学研究 ——以西安三星公司汉语教学实践为依托》文中研究表明量度形容词,指对事物的量度加以描述的形容词,如“高、低、长、短、大、小、快、慢”等。它们在汉语中既以词的身份出现,又作为语素存在于大量双音词中。对外汉语的教学及研究,往往重词而轻语素。由于量度形容词的使用频率很高,使得这批词的语素义非常复杂。只关注词的教学,很难深入解决量度语素的教学和习得问题。为此,本论文进行量度形容词和语素相结合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通过对量度语素意义呈现方式的考察、对量度语素意义系统的整理及汉英对比,本论文得出:一、大多含量度语素的双音节词可通过语素义推测词义;二、在量度语素义系统中,很多词义表面无关联而实际有关联的双音词能够类聚在一起;三、汉、英两种语言中的量度形容词尽管在量度义上有可比性,但在语素义层面却只有个别义项有对应关系。基于本体的考察,本研究主要从语素教学理论和语义场教学理论两个角度探讨对外汉语量度形容词及语素教学研究:语素教学理论重在以语素义系统为背景,探讨由语素义到词义的教学法;语义场教学理论重在由语素类聚双音词,探讨由双音词到双音词的教学法。汉语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外汉语量度形容词及语素教学,既要充分利用不同语言中量度形容词的对应关系,又要高度重视其他语言量度词给汉语量度词及语素习得带来的影响。
张艺浓[10](2019)在《语义场理论在初级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罗兰大学孔子学院社会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语义场理论是现代语义学中重要的理论之一,主张任何语言的词汇都不是零散的、孤立的,而是互相制约与依存。语义场理论在揭示词汇系统性、剖析词与词之间的组合聚合关系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以语义场理论指导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帮助学习者构建汉语词汇网络系统,让词以网络形式进行储存和记忆,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使学习者更有效地记忆词语,从而扩大词汇量。笔者以罗兰大学孔院社会班初级汉语水平的学生为教学对象,进行了将语义场理论运用到实际词汇教学中的尝试,并通过对学生的访谈了解学生对语义场词汇教学的评价和反馈,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更好地将语义场理论应用于词汇教学中。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然后从语义场理论的研究、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语义场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第二章对语义场理论指导下的初级汉语词汇教学进行可行性分析,主要从三方面展开:汉语词汇的系统性及构词特点、学习者学习汉语词汇的认知规律和孔院社会班初级汉语学习者的特点。第三章是笔者基于语义场理论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四个教学策略,分别是构建语义场策略、联想策略、主题式教学策略和扩散激活策略。在构建语义场策略下,又将其具体分为建立上下义关系语义场、整体与部分语义场等六种语义场。每种策略下笔者都结合具体的词语对教学策略进行阐述。第四章以第三章提出的四个教学策略为指导,对《匈牙利汉语课本》第一册第20课的生词进行了教学设计,分析了教案的设计思路及其在课堂中的应用效果,并且通过对学生的访谈,了解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的反馈,最后根据课堂观察以及访谈结果进行教学反思,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第五章是针对语义场理论应用于初级汉语词汇教学的情况,对教师在教学方面提出的三条建议,分别是遵循适度适当原则、在语境中进行词汇教学以及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结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同时提出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法。
二、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策略探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策略探微(论文提纲范文)
(1)《速通汉语》(初级)教学课堂活动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一)关于课堂活动的研究 |
1.对外汉语课堂活动有效性的研究 |
2.对于具体教材课堂活动的设计研究 |
3.对于不同种类课程课堂活动的设计研究 |
(二)关于短期汉语教学的研究 |
(三)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线上教学的研究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国际中文教学课堂活动基本理论 |
第一节 课堂活动的界定 |
第二节 课堂活动的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课堂活动教学 |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与课堂活动教学 |
三、心理学理论与课堂活动 |
第三节 课堂活动的主要类型 |
一、按照活动的实施地点划分 |
二、按照课堂活动分组人数划分 |
三、按照教学内容划分 |
四、按照活动呈现形式划分 |
第四节 课堂活动的作用 |
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 |
二、提高交际能力,实现学以致用 |
三、查漏补缺,及时解决问题 |
四、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
第二章 《速通汉语》(初级)教学课堂活动总论 |
第一节 《速通汉语》(初级)教材介绍 |
一、教材体例 |
二、教材特点 |
第二节 《速通汉语》(初级)课堂活动教学意义 |
第三节 《速通汉语》(初级)课堂活动设计原则 |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 |
二、实用性 |
三、目的性 |
四、趣味性 |
五、多样性 |
第四节 《速通汉语》(初级)课堂活动实施注意事项 |
一、考虑学生因素 |
二、规则具体简明 |
三、时间把控得当 |
四、确保全员参与 |
五、及时跟进总结 |
第三章 《速通汉语》(初级)线下教学课堂活动设计与实施 |
第一节 教材提供的课堂活动线下具体设计与组织实施 |
第二节 《速通汉语》(初级)课堂活动线下个性设计与组织实施 |
一、依据学习者年龄段之自由输出式课堂活动个性设计与实施 |
二、依据学习者性格特点之自由输出式课堂活动个性设计与实施 |
三、依据学习者文化背景之自由输出式课堂活动个性设计与实施 |
四、依据学习者学习动机之自由输出式课堂活动个性设计与实施 |
五、依据学习者汉语水平之自由输出式课堂活动个性设计与实施 |
第四章 《速通汉语》(初级)线上教学课堂活动设计与实施 |
第一节 线上教学课堂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一、线上课堂活动存在的问题 |
二、线上课堂活动问题的解决对策 |
第二节 《速通汉语》(初级)线上教学课堂活动设计与组织实施案例 |
一、教材提供的课堂活动线上教学具体设计与组织实施案例 |
二、《速通汉语》(初级)课堂活动线上教学个性设计与组织实施案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正式复合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现代汉语偏正式复合词概述 |
第一节 偏正式复合词的定义及界定 |
一、偏正式复合词的定义 |
二、偏正式复合词的界定 |
第二节 偏正式复合词的分类 |
一、根据构成语素之间的关系分 |
二、根据构成偏正式复合词的语素词性分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汉语偏正式复合词的内部语义分析 |
第一节 偏正式复合词的语义类型 |
一、功能用途类 |
二、身份类 |
三、方式类 |
四、程度类 |
五、时间类 |
六、领属义类 |
七、质地材料义类 |
八、颜色类 |
九、感官感受义类 |
十、能源动力义类 |
第二节 偏正式复合词语素间的意义关系 |
一、组合关系 |
二、融合关系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汉语偏正式复合词的外部功能分析 |
第一节 偏正式复合词的词性 |
一、偏正式名词及分类 |
二、偏正式动词及分类 |
三、偏正式形容词及分类 |
第二节 偏正式名词的句法功能 |
一、偏正式名词作主语 |
二、偏正式名词作宾语 |
三、偏正式名词作定语 |
四、偏正式名词作状语 |
第三节 偏正式动词的句法功能 |
第四节 偏正式形容词的句法功能 |
一、偏正式形容词作定语 |
二、偏正式形容词作谓语 |
三、偏正式形容词作状语 |
四、偏正式形容词作补语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对外汉语中的偏正式复合词考察 |
第一节 《大纲》中偏正式复合词的考察 |
一、《大纲》中偏正式复合词的数量 |
二、《大纲》中偏正式复合词的语素组合情况 |
第二节 对教材中偏正式复合词的考察 |
一、《博雅汉语》中的偏正式复合词 |
二、《发展汉语》中的偏正式复合词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对外汉语中偏正式复合词的教学 |
第一节 偏正式复合词的教学策略 |
一、语义、语法讲解的有机结合 |
二、利用选择机制建立词群 |
三、多种教学法并用 |
第二节 偏正式复合词的教学方法 |
一、语素义扩展法 |
二、整体讲解法 |
三、隐含义补充法 |
四、情境教学法 |
五、对比教学法 |
第三节 偏正式复合词教学设计示例 |
一、教学示例一 |
二、教学示例二 |
三、教学示例三 |
四、教学示例四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3)对外汉语高级报刊阅读课词汇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 |
1.2.2 对外汉语报刊阅读课词汇教学研究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1.4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
1.4.1 “互动假说”理论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高级汉语报刊阅读课词汇分类及教学方法回顾 |
2.1 汉语报刊阅读课词汇的特点和分类 |
2.2 对外汉语缩略词教学策略回顾 |
2.3 对外汉语新词教学策略回顾 |
2.4 对外汉语熟语教学策略回顾 |
2.4.1 熟语教学策略回顾 |
2.4.2 成语教学策略回顾 |
2.5 对外汉语报刊常用文言词教学策略回顾 |
2.6 对外汉语名称词教学策略回顾 |
第3章 高级汉语报刊阅读课词汇特点与难点 |
3.1 高级汉语报刊阅读课教材词汇统计 |
3.1.1 新词统计 |
3.1.2 熟语统计 |
3.1.3 缩略词统计 |
3.2 高级汉语报刊阅读课词汇的特殊性 |
3.3 高级汉语报刊阅读课词汇文化难点 |
3.3.1 传统文化荷载词 |
3.3.2 当代中国特色专有名词 |
3.4 高级汉语报刊阅读课词汇语言难点 |
3.4.1 词汇量大面广 |
3.4.2 语素意义相近 |
3.4.3 产生比喻引申 |
3.4.4 古代汉语词汇 |
第4章 高级汉语报刊阅读课词汇教学策略 |
4.1 阅读课词汇教学模式 |
4.2 高级汉语报刊阅读课词汇输入策略 |
4.2.1 主题中心输入策略 |
4.2.2 词汇聚合输入策略 |
4.2.3 隐喻认知输入策略 |
4.2.4 搭配归纳输入策略 |
4.2.5 文化对比输入策略 |
4.3 高级汉语报刊阅读课词汇输出策略 |
4.3.1 偏误矫正输出策略 |
4.3.2 同义替代输出策略 |
4.3.3 话题互动输出策略 |
4.4 高级汉语报刊阅读课课文词汇教学方案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新词 |
附录二 :缩略词 |
附录三 :课文《非物质遗产》 |
(4)基于心理词库理论的量词教学设计 ——以华东政法大学俄语预科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与选题背景 |
1.1.1 选题缘由 |
1.1.2 选题背景——华东政法大学对外汉语学习项目介绍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3 研究创新性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理论基础 |
1.4.1 心理词库理论 |
1.4.2 语言输入假说 |
1.5 文献综述 |
1.5.1 国外研究 |
1.5.2 国内研究 |
第二章 调查与分析 |
2.1 调查目的与调查意义 |
2.1.1 调查目的 |
2.1.2 调查意义 |
2.2 调查思路与调查方式 |
2.1.1 调查思路 |
2.1.2 调查方式 |
2.3 调查设计 |
2.3.1 调查问卷 |
2.3.2 课堂观察与偏误分析 |
2.3.3 访谈 |
2.4 调查实施及结果分析 |
2.4.1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2.4.2 课堂观察情况 |
2.4.3 学生偏误分析 |
2.5 小结 |
第三章 教学设计与实施 |
3.1 设计理念与思路 |
3.2 词库量词教学设计可行性分析 |
3.2.1 学生需求 |
3.2.2 教师 |
3.2.3 教材 |
3.2.4 教学条件 |
3.3 基于心理词库量词教学设计教学大纲 |
3.3.1 教学对象 |
3.3.2 教材与教学目标 |
3.3.3 教学内容分析 |
3.4 教学原则 |
3.4.1 经济原则 |
3.4.2 实用原则 |
3.4.3 趣味性原则 |
3.4.4 引导原则 |
3.4.5 正反结合原则 |
3.4.6 激励原则 |
3.5 基于心理词库的量词教学策略 |
3.5.1 注意词汇的层级性与关联性,建立词汇网络 |
3.5.2 显性学习与隐性学习结合 |
3.5.3 语言输入注意量词使用,提高学生语言接触度 |
3.5.4 注重词汇知识的全面性讲解 |
3.5.5 鼓励学生进行语言产出,减少“石化”现象 |
3.6 教学方法 |
3.6.1 认知法 |
3.6.2 直接法 |
3.6.3 全身反应法 |
3.7《博雅·初级汉语口语 1》第四课为例的教学设计 |
第四章 教学实验实施与结果 |
4.1 基于心理词库理论的教学实验 |
4.1.1 实验对象 |
4.1.2 实验目的 |
4.1.3 实验方法 |
4.1.4 实验实施情况 |
4.2 实验结果分析 |
4.2.1 学生成绩 |
4.2.2 学生访谈 |
4.3 小结 |
第五章 心理词库教学思考与启示 |
5.1 基于心理词库的量词教学思考 |
5.1.1 基于心理词库的量词教学优势 |
5.1.2 基于心理词库的量词教学的局限 |
5.2 基于心理词库的量词教学启示 |
5.2.1 注重教学内容的关联性 |
5.2.2 从教学具体情况出发,做合理安排 |
5.2.3 深化理论实践认识,提高自身素质与教学能力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华东政法大学预科班课堂情况观察表 |
附录三 学生量词小测试卷 |
附录四 教学课件(部分) |
附录五 华东政法大学期末考试试卷(部分) |
附录六 学生与教师访谈转录(部分) |
致谢 |
(5)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 ——以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对外汉语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亟待关注 |
1.1.2 O2O教学模式对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支持 |
1.1.3 越南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
1.2 概念界定 |
1.3 研究问题与内容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1.6 论文框架 |
2 文献综述 |
2.1 自主学习能力 |
2.1.1 自主学习能力概念演进 |
2.1.2 自主学习能力的制约因素、培养途径及评价标准 |
2.2 对外汉语教学 |
2.2.1 世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现状 |
2.2.2 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
2.2.3 信息化对外汉语教学 |
2.2.4 对外汉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关研究 |
2.3 越南的汉语教学与研究 |
2.3.1 越南汉语教学发展足迹 |
2.3.2 越南高校汉语教学概况 |
2.3.3 越南高校汉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现状 |
2.4 O2O教学模式 |
2.4.1 O2O教学模式诞生的背景 |
2.4.2 O2O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
2.4.3 O2O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
2.4.4 O2O教学模式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支持 |
3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构建 |
3.1 理论基础 |
3.1.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1.2 新建构主义理论 |
3.2 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设计 |
3.2.1 O2O模式设计原则 |
3.2.2 O2O教学模式模块及功能 |
3.2.3 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模型设计 |
3.3 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学习环境设计 |
3.3.1 O2O对外汉语学习环境 |
3.3.2 基于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学习活动的设计 |
3.4 O2O对外汉语教学:实施流程与条件 |
3.4.1 教学流程 |
3.4.2 教学条件 |
3.5 O2O教学模式评价设计 |
3.5.1 评价目标 |
3.5.2 评价维度设计 |
3.5.3 评价方案 |
4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案例研究 |
4.1 案例简介 |
4.1.1 案例简介 |
4.1.2 案例研究过程设计 |
4.1.3 案例评价方案 |
4.2 第一轮实践:模式的初步应用 |
4.2.1 对象简介 |
4.2.2 实施策略与过程 |
4.2.3 实践结果分析 |
4.2.4 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 |
4.3 第二轮实践:模式的细化 |
4.3.1 对象简介 |
4.3.2 实施策略与过程 |
4.3.3 实践结果分析 |
4.3.4 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 |
4.4 第三轮实践:模式的强化 |
4.4.1 对象简介 |
4.4.2 实施策略与过程 |
4.4.3 实践结果分析 |
4.5 案例总结与讨论 |
4.5.1 案例总结 |
4.5.2 讨论 |
5 研究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论文的贡献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中文文献 |
英文文献 |
越南文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学生使用EDMODO平台之前相关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越南高校汉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于汉语教学的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各维度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6)语义场理论在初级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泰国帕夭府Thumpinwittayakhom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研究现状及趋势 |
(一)语义场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
(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研究现状 |
(三)语义场理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现状 |
四、研究问题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语义场理论概述 |
第一节 语义场理论的含义 |
第二节 语义场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
第三节 语义场理论的特点与分类 |
一、语义场理论的特点 |
二、语义场理论的分类 |
第二章 语义场理论应用于词汇教学的理据性分析 |
第一节 现代汉语词汇的系统性 |
第二节 现代汉语词汇构词法与语义场之间的关联 |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汉语词汇的特点 |
一、基础性 |
二、实用性 |
第三章 语义场理论指导下的初级阶段词汇教学实验 |
第一节 教学教材词汇分析 |
一、词汇量化分析 |
二、词汇等级分析 |
三、语义场理论指导下的词汇建场分析 |
第二节 教学对象调查分析 |
一、Thumpinwittayakhom学校的汉语教学概况 |
二、实验对象汉语学习概况 |
第三节 教学实验过程 |
一、教学实验准备 |
二、教学实验内容(案例分析) |
第四节 实验结果及分析 |
一、实验测试 |
二、实验结果 |
三、实验结果分析 |
第四章 语义场理论指导下的词汇教学启示 |
第一节 教学难点 |
一、词汇量不足问题 |
二、词语搭配问题 |
三、词义辨析问题 |
第二节 教学策略与方法 |
一、主动构建语义场 |
二、主题词式教学 |
三、展开义场间的联想 |
四、及时归纳分析和总结 |
第三节 语义场理论指导下的词汇教学不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泰国本土教师和部分学生访谈 |
附录二 对照组案例呈现 |
附录三 实验后测成绩统计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7)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文化教学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选题缘起及意义 |
2 研究成果综述 |
3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文化概述 |
1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
1.1 医食同源、养生观念深厚 |
1.2 饮食取材广泛、烹调方法多样 |
1.3 饮食地域特色明显 |
1.4 与节日、人生仪礼联系密切 |
2 饮食文化与汉语的密切关系 |
2.1 与谐音有关的饮食文化 |
2.2 与饮食文化相关的词汇类群 |
2.3 与交际用语和俗语有关的饮食文化 |
第二章 饮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体现及运用 |
1 饮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体现 |
1.1 在教材课文中体现饮食文化 |
1.2 在课文注释中讲解饮食文化 |
1.3 在课后阅读中补充饮食文化 |
1.4 在课后练习中导入饮食文化 |
2 饮食文化在对外汉语语言要素教学中的运用 |
2.1 饮食文化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
2.2 饮食文化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
2.3 饮食文化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的运用 |
3 饮食文化在文化交流中的运用 |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文化教学的建议 |
1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文化教学的基本方法 |
1.1 中外饮食文化对比 |
1.2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
1.3 体演文化教学 |
1.4 场景讨论法 |
1.5 专题讲座法 |
2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文化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
2.1 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饮食相关文化的掌握能力 |
2.2 树立跨文化交际的观念 |
2.3 避免民族中心主义和文化优越感 |
2.4 注意学生生理接受情况 |
2.5 注意饮食文化的时代性 |
第四章 饮食文化教学案例《入乡随俗》教学设计 |
1 教学准备 |
1.1 教学对象分析 |
1.2 教学内容分析 |
1.3 教学目标分析 |
2 《入乡随俗》教学设计 |
2.1 教学设计构思 |
2.2 教学过程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对外汉语形容词转类现象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综述 |
1.2.1 转类的界定 |
1.2.2 转类现象的理论研究 |
1.2.3 转类现象的教学研究 |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形容词转类现象的对外汉语教学调查 |
2.1 调查情况 |
2.1.1 语料来源以及特殊情况说明 |
2.1.2 语料调查结果 |
2.1.3 问卷设计以及调查结果 |
2.2 偏误类型 |
2.2.1 错序误用 |
2.2.2 误加误减 |
第3章 汉语形容词转类现象教学问题的成因分析 |
3.1 教材编写的问题 |
3.1.1 版块上的低重视 |
3.1.2 解析上的低重视 |
3.2 教师教学的问题 |
3.2.1 现象认识不具体 |
3.2.2 教学效能感不高 |
3.3 学生学习的问题 |
3.3.1 语言负迁移 |
3.3.2 学习策略不当 |
第4章 形容词转类现象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
4.1 完善教材编撰 |
4.1.1 词类标注标准化 |
4.1.2 现象注解合理化 |
4.1.3 吸收借鉴成熟的理论 |
4.2 教师完备教学 |
4.2.1 重视教案的编写 |
4.2.2 归纳转类现象的特征 |
4.2.3 创新教学的方法 |
4.3 学生重视学习 |
4.3.1 掌握学习规律 |
4.3.2 强化阅读训练 |
第5章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形容词的考察统计表 |
(9)对外汉语量度形容词及语素教学研究 ——以西安三星公司汉语教学实践为依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术语的界定 |
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语料来源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教学对象和课程介绍 |
第二章 前人的研究 |
第一节 词汇及语素教学研究 |
第二节 对量度形容词及语素的本体考察与教学研究 |
第三节 对外汉语量度形容词及语素的偏误研究 |
第四节 本论文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第三章 本体的考察 |
第一节 量度语素义的呈现 |
第二节 量度语素义的系统整理 |
第三节 语素义系统的汉英对比 |
第四节 小结 |
第四章 教学策略的探讨 |
第一节 宏观的教学策略 |
第二节 具体的教学建议 |
第五章 教学理论的思考 |
第一节 语义场教学法与对外汉语量度形容词及语素教学 |
第二节 语素教学法与对外汉语量度形容词及语素教学 |
第六章 教学设计及反思 |
第一节 以语义场理论为背景的教学设计 |
第二节 以语素理论为背景的教学设计 |
第三节 以偏误为背景的教学设计 |
第四节 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量度语素义的呈现 |
附录二 量度语素义的系统整理 |
致谢 |
(10)语义场理论在初级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罗兰大学孔子学院社会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现状 |
1.3.1 关于语义场理论的研究 |
1.3.2 关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 |
1.3.3 关于语义场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研究 |
第二章 语义场理论指导下的初级汉语词汇教学可行性分析 |
2.1 汉语词汇系统性及构词特点 |
2.1.1 汉语词汇的系统性 |
2.1.2 汉语的构词特点 |
2.2 学习者学习汉语词汇的认知规律 |
2.3 孔院社会班初级汉语学习者的特点 |
2.3.1 词汇量少 |
2.3.2 近义词易混淆 |
2.3.3 词语搭配不当 |
第三章 语义场理论指导下的初级汉语词汇教学策略 |
3.1 构建语义场策略 |
3.1.1 建立上下义关系语义场 |
3.1.2 建立整体与部分语义场 |
3.1.3 建立同义语义场 |
3.1.4 建立反义语义场 |
3.1.5 建立动宾搭配语义场 |
3.1.6 建立同语素语义场 |
3.2 联想策略 |
3.3 主题式教学策略 |
3.4 扩散激活策略 |
第四章 基于语义场理论的初级汉语词汇教学设计 |
4.1 设计思路 |
4.1.1 复习旧词设计思路 |
4.1.2 生词讲解与操练设计思路 |
4.1.3 生词小结与作业设计思路 |
4.2 教学实施 |
4.3 学生反馈 |
4.4 教学反思 |
第五章 对教师教学方面的建议 |
5.1 遵循适度适当原则 |
5.2 在语境中进行词汇教学 |
5.3 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四、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策略探微(论文参考文献)
- [1]《速通汉语》(初级)教学课堂活动设计与实施[D]. 刘慧萍.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2]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正式复合词研究[D]. 宋爱馨.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3]对外汉语高级报刊阅读课词汇教学策略研究[D]. 李月月.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4]基于心理词库理论的量词教学设计 ——以华东政法大学俄语预科班为例[D]. 李嘉玮. 上海大学, 2020(03)
- [5]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 ——以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为例[D]. 阮氏清水(NGUYEN THI THANH THUY).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3)
- [6]语义场理论在初级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泰国帕夭府Thumpinwittayakhom学校为例[D]. 齐玉娇.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7]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文化教学研究与设计[D]. 刘红月. 扬州大学, 2020(02)
- [8]对外汉语形容词转类现象的教学研究[D]. 饶金芳. 南昌大学, 2020(01)
- [9]对外汉语量度形容词及语素教学研究 ——以西安三星公司汉语教学实践为依托[D]. 陈亚萍. 兰州大学, 2020(12)
- [10]语义场理论在初级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罗兰大学孔子学院社会班为例[D]. 张艺浓.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