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省提出迈向城镇化新目标(论文文献综述)
农文成,王杰[1](2021)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文中认为10月8日,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贵州省“十四五”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由省民宗委和省发改委发布实施。11月18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贵州省“十四五”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划新闻发布会,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石松江,省民宗委党组
林武[2](2021)在《牢记领袖嘱托 扛起时代使命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山西篇章——在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文中研究指明(2021年10月25日)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这次大会,是在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袁家军[3](2021)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 奋力打造“重要窗口” 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文中研究指明去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赋予我省“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定题、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
赵莹莹[4](2021)在《城市多民族社区依法治理研究》文中提出
申晓蓉[5](2020)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中国经济现代化基本经验研究(1978-2018)》文中研究表明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启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历程。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以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书写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新篇章,以自身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与世界。论文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基本视域,深入系统地总结和把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基本经验,采取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相结合、文献研究、跨学科研究的分析方法,力求能够对中国经济现代化基本经验进行创新性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经济现代化具有理论与实践、指导与被指导的互动关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视域研究中国经济现代化基本经验符合三个理论原则,即贴合国情、符合社会主义方向、遵循现代化规律,并以此为前提区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基本经验”与“一般经验”,为全文的整体性研究奠定了学理基础。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来看,中国经济现代化成功的基本经验在于以新型工业化为主推进经济现代化,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度以及工业化的可持续性。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动力来看,一方面,中国经济现代化始终坚持市场化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现代化得以完善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内涵式发展、稳定趋势以及国际化水平。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目标机制来看,始终坚持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目标与发展的平衡中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区域的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保障机制来看,中国经济现代化持续推进的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并以加强自身建设来提高党领导经济现代化的水平。同时,在党领导下的国家治理体系中,国有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为经济现代化也起到了强有力的保障与支撑作用。
张艳超[6](2019)在《生态视角下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可持续发展观正在引领全球教育的前进方向,“全纳、公平、优质、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全球教育的核心发展理念。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如何创新办学模式,改善人才培养质量,拓展办学空间,已成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办学院校以及劳动力市场普遍关切的问题。本论文以生态系统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框架,探索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数学建模法、情景预测法和访谈法,研究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演变过程及综合发展水平;探讨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现实困境、办学空间及发展趋势;关注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改革发展路径。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系统演变是外部环境与办学群落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先后经历“一枝独秀”“双雄并举”“三足鼎立”等三个发展阶段,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群落整体发展处于生态失衡状态,不能有效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同时,我国不同地区人力资源存量、继续教育机会、继续教育资源的差距较大,导致办学群落区域发展处于非均衡状态,滞缓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推进步伐。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即将来临,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将逐步进入“融合统一”的发展阶段。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目前,我国31个省(区、市)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演化形成三个发展方阵,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快速变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推进而发生演变。结合生态学规律可知,解决供需矛盾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直接动力,教育政策主导下的异发演替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演变的主要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追求的办学目标,新时期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主要改革任务是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改善环境、优化结构。综合分析,本文提出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建议:一是提升各省(区、市)办学自主权,采取区域推进方式进行差异化改革,第一方阵重点探索教育引领创新,拓展办学发展空间,第二方阵重点聚焦教育质量保障,提升院校办学水平,第三方阵重点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改善现有办学生态;二是明确系统整体办学生态位,生源输入环节建立基于师生比的规模生态位,办学群落优化结构生态位和质量生态位,资源输出环节形成基于多维评价的效益生态位;三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可持续发展模型,不断提升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皮水冰[7](2019)在《A银行四川省分行县域零售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县域经济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为金融机构拓展县域业务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从全省乃至全国情况来看,经过长期积累和持续发展,A银行在城区已具备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但在县域产出远低于全行平均水平,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激烈的重点县域,存在竞争力弱于同业的问题。随着中央支农政策的持续大力推进,县域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为金融机构县域零售银行业务的拓展创造了商机、打开了空间。同时,商业银行纷纷加快轻型化转型步伐,零售银行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A银行四川省分行如何紧跟县域经济金融发展步伐,抢抓市场机遇,制定科学的适合四川地域特色的县域零售业务竞争战略,是A银行四川省分行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全文以研究A银行四川省分行县域零售业务竞争战略为主线,首先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思路方法、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创新点和不足点,对战略分析工具进行介绍,为全文提供一个分析框架。之后,综合运用PEST模型、SWOT分析、五力模型、价值链分析、数据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结合工作实际,对A银行四川省分行拓展县域零售业务的内外部条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对低成本定位战略、高差异定位战略、聚焦战略进行比较分析,做出相应选择,选择适合A银行四川省分行县域零售业务的竞争战略,即高差异定位战略。在此基础上,为更好地实施高差异定位战略,进一步阐述了在发展、区域、渠道、客户、管理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以期能抢抓机遇、扬长补短,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后,对全文进行简要总结,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廖小斌[8](2019)在《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背景下的赣州市土地整治潜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及人口快速增长,资源约束不断加剧,耕地占补平衡任务艰巨,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土地整治是通过对土地功能和土地效用进行改造的一种建设活动,可有效缓解人地矛盾及改善生态环境。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是典型的丘陵山地。赣州市正处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土地整治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三五”时期,人地矛盾突出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保障发展和保护生态的矛盾更加凸显,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任务更加艰巨。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与土地整治都是保障赣州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与土地整治是相辅相成的两项工作,科学合理安排土地整治潜力是江西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重要支撑。目前对土地整治潜力的研究大多关注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对土地整治生态文明评价研究较少,缺乏土地生态修复潜力研究。基于此,本文从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视角,结合赣州市土地利用现状,以及新形势下土地整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进展后,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扣除不符合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潜力指标,从农用地、农村建设用地、土地复垦以及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四个方面分析赣州市土地整治潜力,重点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潜力的分析,提出了新时代土地整治潜力研究的新要求,最后在遵循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发展的原则下对赣州市生态修复进行分区。研究结果如下:1、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背景下农用地整治规模为359915.13公顷,农村建设用地可整理规模为15373.41公顷,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可开发总规模为43720.22公顷,可复垦土地总规模为4613.36公顷;2、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条件下,赣州市以乡镇为单位,构建以东北片区、西北片区、东南片区和西南片区等4片区为主体,根据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构建以流域为导向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布局;3、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背景下的土地整治目标为:保护生态环境、新增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
吴政隆[9](2018)在《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1月26日在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文中研究说明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
曾骊[10](2018)在《政府促进浙江淘宝村转型升级的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二五”以来,浙江淘宝村稳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农民到新农人、农村到淘宝村、农业到农艺、个体到协同、城市化到新型城镇化的转变日趋明显。但是,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淘宝村转型升级面临重大挑战。因此,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下,运用新的理论方法,开展政府促进淘宝村升级转型的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如下:1.通过对比分析和问卷调查,系统开展了“十二五”时期浙江淘宝村发展现状的评价分析。包括淘宝店家、淘宝村、淘宝村相关产业的前后对比、城镇化意愿、农村淘宝与村民、社会团体、政府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分析评价,并由此对比分析了浙江淘宝村发展中的“变”与“不变”。2.通过问卷调查和SWOT分析,并运用网络数据爬取法,系统研究和分析了浙江淘宝村发展的现有基础,展望发展环境的变化,分析竞争对手的情况。认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机会,如政策、氛围、人员、文化、经济、技术等;但也存在劣势和威胁,如产业比较效益提升的难度加大、电商人才供需不平衡、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遭遇发展瓶颈、保持淘宝村比较优势面临挑战等。3.在阐明淘宝村升级转型发展方向和政府的职能定位基础上,系统提出了新时期转型升级的策略。认为政府是淘宝村突破瓶颈、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需要政府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营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需要加强五个体系建设:全要素的生态政策体系,全链条的生态产业体系,全过程的生态监管体系,全网络的生态技术体系,全环节的综合服务体系。
二、我省提出迈向城镇化新目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省提出迈向城镇化新目标(论文提纲范文)
(2)牢记领袖嘱托 扛起时代使命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山西篇章——在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过去五年工作和重要启示 |
二、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 |
三、把握方向、找准路径,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
(一)传统优势产业要率先转型,实现内涵集约发展。 |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引领转型,实现集群规模发展。 |
(三)服务业要提质转型,实现高端融合发展。 |
(四)农业要特色转型,实现优质高效发展。 |
(五)三次产业要同步创新转型,实现协同跨越发展。 |
四、优化布局、提升能级,以改革开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
(一)优化区域发展布局,集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
(二)加快融通开放步伐,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
(三)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决胜高质量发展新战场。 |
(四)狠抓市场主体和重大项目,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支撑。 |
(五)用好先行先试这个制胜法宝,释放高质量发展新红利。 |
(六)全面创优营商环境,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
五、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共识和力量 |
(一)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
(二)全面推进法治山西建设。 |
(三)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
六、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 |
(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
(二)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 |
(三)扎实推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
(四)充分焕发三晋文化的时代光彩。 |
(五)积极推动文化领域改革创新。 |
七、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各项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 |
(一)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
(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
(三)构建公平优质教育体系。 |
(四)推进健康山西建设。 |
(五)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
(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
八、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
(一)有序实施碳达峰山西行动。 |
(二)扎实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 |
(三)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
(四)加快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
九、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 |
(一)自觉做到“两个维护”。 |
(二)深化思想理论武装。 |
(三)打造一支过硬干部队伍。 |
(四)大力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
(六)全面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
(3)忠实践行“八八战略” 奋力打造“重要窗口” 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论文提纲范文)
一、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精神 |
二、准确把握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内涵特征 |
三、明确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目标任务 |
四、着力抓好创新性突破性的重大举措 |
五、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以新理念新机制有力有效推动示范区建设 |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中国经济现代化基本经验研究(197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中国经济现代化相关理论概述 |
第一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关系 |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经济现代化提供思想指引 |
二、中国经济现代化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 |
第二节 中国经济现代化基本经验理论基础 |
一、中国经济现代化基本经验的理论原则 |
二、中国经济现代化基本经验的研究对象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
第一节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根本主题:工业化 |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蕴含着中国工业化的探索 |
二、新型工业化体现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时代特征与现实条件 |
第二节 中国经济现代化要实现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 |
一、加强工业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 |
二、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互动 |
三、推动工业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动力 |
第一节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活力源泉:改革开放 |
一、改革开放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局面 |
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市场化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 |
三、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对外开放 |
第二节 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创新 |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推进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目标机制 |
第一节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目标指向:以人民为中心 |
一、阶段性目标: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为核心 |
二、最终目标: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
第二节 中国经济现代化应处理好目标与发展的关系 |
一、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
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三、正确地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保障机制 |
第一节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
一、中国共产党为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提供支柱力量 |
二、中国共产党为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加强自身建设 |
第二节 中国经济现代化以党领导下的国家治理体系为支撑 |
一、发挥国有经济在经济现代化中的主导作用 |
二、国家宏观调控为经济现代化保驾护航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6)生态视角下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第1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2节 研究问题与概念界定 |
一、研究问题 |
二、概念界定 |
第3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一、国外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研究 |
二、国内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研究 |
三、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研究述评 |
第4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特色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特色 |
第5节 研究思路及论文架构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分析框架 |
第1节 生态系统理论 |
一、生态系统概述及其特征 |
二、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特点 |
三、生态系统理论对于本研究的适切性 |
第2节 资源依赖理论 |
一、资源依赖理论概述 |
二、生态系统的资源依赖关系 |
三、资源依赖理论对于本研究的适切性 |
第3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内涵及溯源 |
二、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 |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于本研究的适切性 |
第4节 系统构成及生态分析框架 |
一、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系统构成 |
二、系统构成要素的“生物学”隐喻 |
三、生态分析框架 |
第3章 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群落演变的生态分析 |
第1节 办学群落构成及子系统发展历程 |
一、成人本专科教育发展历程 |
二、自考本专科教育发展历程 |
三、网络本专科教育发展历程 |
第2节 成人本专科教育:“一枝独秀”演变分析 |
一、物种构成及种群关系 |
二、群落办学水平综合分析 |
三、群落演变动因生态分析 |
第3节 成人、自考本专科教育:“双雄并举”演变分析 |
一、物种构成及种群关系 |
二、群落办学水平综合分析 |
三、群落演变动因生态分析 |
第4节 成人、自考、网络本专科教育:“三足鼎立”演变分析 |
一、物种构成及种群关系 |
二、群落办学水平综合分析 |
三、群落演变动因生态分析 |
第4章 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群落的现实发展困境 |
第1节 办学群落整体发展处于生态失衡状态 |
一、院校之间互斥竞争为主,缺少互利共生 |
二、质量优先的K对策发展模式难以形成 |
三、办学生态位模糊,人才培养质量低下 |
第2节 办学群落区域发展处于非均衡状态 |
一、各省(区、市)人力资源存量差距较大 |
二、各省(区、市)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机会差距较大 |
三、各省(区、市)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资源供给差距较大 |
第5章 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空间及发展趋势 |
第1节 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区域发展水平分析 |
一、31个省(区、市)综合发展水平测量 |
二、31个省(区、市)的三个发展方阵划分 |
第2节 国内外环境生态因子发展变化分析 |
一、国际环境生态因子 |
二、国内环境生态因子 |
第3节 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预测分析 |
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作用及贡献率分析 |
二、基于毛入学率指标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预测 |
第4节 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趋势透视 |
一、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空间所受影响 |
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群落生态演变规律 |
三、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未来发展趋势判断 |
第6章 促进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建议 |
第1节 采取区域推进方式进行差异化改革 |
一、第一方阵:重点探索教育引领创新,拓展办学发展空间 |
二、第二方阵:重点聚焦教育质量保障,提升院校办学水平 |
三、第三方阵:重点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改善现有办学生态 |
第2节 明确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系统办学生态位 |
一、生源输入:建立基于师生比的规模生态位 |
二、办学群落:优化结构生态位和质量生态位 |
三、资源输出:形成基于多维评价的效益生态位 |
第3节 实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 |
一、办学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 |
二、办学群落:应用可持续发展模型 |
三、办学行动: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针对成人学习者的访谈提纲 |
附录二:针对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的访谈提纲 |
附录三:针对院校继续教育管理者的访谈提纲 |
附录四:针对院校继续教育教师的访谈提纲 |
附录五:针对函授站点(学习中心)的访谈提纲 |
后记 |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7)A银行四川省分行县域零售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
1.1.2 以零售业务为代表的商业银行轻型化转型趋势 |
1.1.3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增长趋势 |
1.2 研究意义 |
1.2.1 为A银行省分行探索县域零售银行业务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1.2.2 为银行提升县域金融服务能力提供思路和建议 |
1.3 分析思路、研究方法 |
1.3.1 分析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主要研究文献回顾 |
2.1 主要战略理论 |
2.1.1 低成本定位、高差异定位、聚焦战略 |
2.1.2 PEST模型 |
2.1.3 SWOT分析法 |
2.1.4 价值链分析法 |
2.1.5 波特五力模型 |
2.1.6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定量战略计划矩阵(QSPM) |
2.2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简介 |
2.3 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业务必要性的主要研究 |
2.4 商业银行县域业务拓展机遇的主要研究 |
2.5 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业务策略的主要研究 |
2.6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A银行四川省分行县域零售业务宏观和行业环境分析 |
3.1 A银行四川省分行概况 |
3.2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价值链分析 |
3.2.1 吸收资金 |
3.2.2 产品供应 |
3.2.3 风险管理 |
3.2.4 市场营销 |
3.2.5 客户服务 |
3.2.6 基础架构 |
3.2.7 人力资源 |
3.2.8 科技研发 |
3.3 宏观环境分析 |
3.3.1 政策法律环境分析(P) |
3.3.2 经济环境分析(E) |
3.3.3 社会文化环境(S) |
3.3.4 技术环境(T) |
3.4 基于五力模型的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3.4.1 潜在进入者 |
3.4.2 供应商议价能力 |
3.4.3 购买方议价能力 |
3.4.4 替代者威胁 |
3.4.5 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
第四章 A银行四川省分行县域零售业务SWOT分析 |
4.1 优势分析(S) |
4.1.1 管理机制优 |
4.1.2 品牌口碑好 |
4.1.3 集约化程度高 |
4.1.4 产品种类全 |
4.1.5 金融科技强 |
4.2 劣势分析(W) |
4.2.1 渠道覆盖率不高 |
4.2.2 个人客户规模偏小 |
4.2.3 业务基础不牢 |
4.2.4 营销服务能力偏低 |
4.2.5 人员结构不优 |
4.3 构建内部因素评价(IFE)矩阵 |
4.4 机遇分析(O) |
4.4.1 政策支持 |
4.4.2 城镇化质量显着提高 |
4.4.3 经济稳步发展 |
4.4.4 县域居民生活逐步改善 |
4.4.5 电子商务迅速兴起 |
4.5 威胁分析(T) |
4.5.1 县域经济发展还有明显短板 |
4.5.2 县域零售市场竞争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
4.5.3 县域金融生态环境不够理想 |
4.5.4 县域机构经营管理成本较高 |
4.5.5 零售业务面临挑战 |
4.6 构建外部因素评价(EFE)矩阵 |
4.7 SWOT矩阵分析表 |
第五章 战略分析与选择 |
5.1 A银行四川省分行县域零售业务战略目标 |
5.2 三种竞争战略的选择分析 |
5.2.1 低成本定位战略 |
5.2.2 高差异定位战略 |
5.2.3 聚焦战略 |
5.3 竞争战略的确定 |
第六章 竞争战略的实施 |
6.1 区域方面 |
6.1.1 重点县域 |
6.1.2 一般县域 |
6.2 渠道方面 |
6.2.1 优选 |
6.2.2 轻型 |
6.2.3 融合 |
6.3 客户拓展方面 |
6.3.1 以“便民”产品批量拓展代发客群 |
6.3.2 以“惠民”产品重点维护务工客群 |
6.3.3 以“利民”产品大力攻坚专业市场客群 |
6.3.4 以“悦民”产品精准营销高价值客群 |
6.4 战略实施保障 |
6.4.1 集约经营,稳健发展 |
6.4.2 加强规划指导 |
6.4.3 强化队伍建设 |
6.4.4 做好考核测算 |
6.4.5 做实风险防控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银行四川省分行县域零售业务调查问卷 |
(8)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背景下的赣州市土地整治潜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现状 |
1.3.2 土地整治潜力研究现状 |
1.3.3 生态文明与土地整治研究现状 |
1.3.4 国内外研究综述小结 |
1.4 研究路线与相关概念基础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数据来源 |
1.4.3 技术路线图 |
2 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对赣州市土地整治潜力影响的理论分析 |
2.1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提出和概念 |
2.2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土地整治的机遇与挑战 |
2.2.1 土地整治面临的挑战 |
2.2.2 土地整治带来的机遇 |
2.3 新时代土地整治的新要求 |
2.3.1 传统的土地整治潜力思路与方法 |
2.3.2 与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不吻合的地方 |
2.3.3 针对性的改进思路 |
2.3.4 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潜力研究 |
3 研究区域概况 |
3.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
3.2 自然地理概况 |
3.2.1 气候条件 |
3.2.2 地形地貌条件 |
3.2.3 水文水利条件 |
3.2.4 土壤资源 |
3.3 社会经济条件概况 |
3.3.1 人口状况 |
3.3.2 经济发展概况 |
3.3.3 农业发展情况 |
3.4 土地利用现状 |
3.4.1 土地利用状况 |
3.4.2 土地利用特点 |
3.4.3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
4 赣州市土地整治潜力研究 |
4.1 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 |
4.1.1 农用地整理潜力来源与分布 |
4.1.2 评价方法与技术思路 |
4.1.3 农用地整理潜力综合分级 |
4.1.4 评价结果 |
4.2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析研究 |
4.2.1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的内涵与来源 |
4.2.2 农村建设用地现状分析 |
4.2.3 评价方法与技术思路 |
4.2.4 评价结果与分级 |
4.3 土地复垦潜力 |
4.3.1 土地复垦潜力类型与范围 |
4.3.2 采矿用地利用现状分析 |
4.3.3 评价方法与技术思路 |
4.3.4 评价结果与分级 |
4.4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 |
4.4.1 未利用地现状分析 |
4.4.2 限制性因素分析 |
4.4.3 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 |
4.4.4 评价方法与技术思路 |
4.4.5 评价结果与分级 |
4.5 赣州市整治潜力汇总 |
4.6 生态修复潜力分区 |
4.6.1 生态修复潜力分区的目的及意义 |
4.6.2 分区概述 |
4.6.3 分区结果 |
5 研究结论与讨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政府促进浙江淘宝村转型升级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
1.2.1 中国知网检索统计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现有研究不足与展望 |
1.3 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1.3.1 研究目的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 研究方法及调研方案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4.3 调研方案 |
第二章 浙江淘宝村发展现状评价分析 |
2.1 淘宝村的涵义 |
2.2 问卷设计与探索性分析 |
2.2.1 问卷设计与测度讨论 |
2.2.2 数据收集与样本特征 |
2.3 农民到新农人:淘宝店家情况 |
2.4 农村到淘宝村:淘宝村情况 |
2.5 农业到农艺:淘宝村相关产业前后对比情况 |
2.6 城市化到城镇化:淘宝村村民意愿情况 |
2.7 个体到协同:农村淘宝与村民、社会团体、政府等之间的动力机制 |
2.8 浙江淘宝村的变与不变 |
2.8.1 浙江淘宝村之“变” |
2.8.2 浙江淘宝村之“不变” |
2.9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浙江淘宝村发展的SWOT分析 |
3.1 浙江淘宝村发展的优势 |
3.1.1 氛围优势 |
3.1.2 人员优势 |
3.1.3 文化优势 |
3.1.4 经济优势 |
3.2 浙江淘宝村发展的劣势 |
3.2.1 产业比较效益提升的难度加大 |
3.2.2 电商人才供需不平衡 |
3.3 浙江淘宝村发展的机会 |
3.3.1 政策机会 |
3.3.2 消费机会 |
3.3.3 技术机会 |
3.3.4 环境机会 |
3.4 浙江淘宝村发展的威胁 |
3.4.1 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遭遇发展瓶颈 |
3.4.2 保持淘宝村比较优势面临挑战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新时期浙江新型淘宝村发展方向及策略 |
4.1 淘宝村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和政府的职能定位 |
4.1.1 淘宝村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
4.1.2 政府的职能定位 |
4.2 政府推动淘宝村转型升级的策略 |
4.2.1 全要素的生态政策体系,夯实淘宝村可持续发展基础 |
4.2.2 全链条的生态产业体系,夯实淘宝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4.2.3 全过程的生态监管体系,促进淘宝村经济稳步发展 |
4.2.4 全网络的生态技术体系,拓展淘宝村的市场空间 |
4.2.5 全环节的综合服务方式,增强村民的市场把控能力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5.2 创新点与不足 |
5.2.1 创新点 |
5.2.2 不足 |
5.3 未来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A |
附录B |
四、我省提出迈向城镇化新目标(论文参考文献)
- [1]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N]. 农文成,王杰. 贵州民族报, 2021
- [2]牢记领袖嘱托 扛起时代使命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山西篇章——在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 林武. 前进, 2021(11)
- [3]忠实践行“八八战略” 奋力打造“重要窗口” 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N]. 袁家军. 浙江日报, 2021
- [4]城市多民族社区依法治理研究[D]. 赵莹莹. 中央民族大学, 2021
-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中国经济现代化基本经验研究(1978-2018)[D]. 申晓蓉.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6]生态视角下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D]. 张艳超.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2)
- [7]A银行四川省分行县域零售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皮水冰.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8]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背景下的赣州市土地整治潜力研究[D]. 廖小斌. 江西农业大学, 2019(03)
- [9]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1月26日在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J]. 吴政隆. 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8(03)
- [10]政府促进浙江淘宝村转型升级的策略研究[D]. 曾骊.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