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视媒体经营策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赵炜[1](2020)在《“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背景下党报集团上市公司经营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媒体融合发展的目标,是“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和“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媒体融合发展涵盖“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多个层面,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学界探讨相关问题多从提升舆论引导力的角度出发,在“内容、渠道、平台”层面着眼提出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策略,基于“经营、管理”层面的分析相对较少。改善经营策略、提升盈利能力既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内在要求,又是事关媒体生存的基础性问题,结合实践经历与关注领域,研究将问题聚焦于“打造‘新型主流媒体’(集团)过程中党报(集团)应采取怎样的经营策略”。“新型主流媒体”概念脱胎于舶来的“主流媒体”概念,在经历译介入国内的“理论旅行”后,“主流媒体”由一具有批判意味的概念转变为国内媒体暗示自身“合法性”的话语资源。传统媒体生存环境的变化,尤其是互联网媒体的崛起,令“新型主流媒体”概念应运而生。就党报而言,做好经营活动仍然是其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过程中需要重视的环节。历史上,做好经营活动直接推动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媒体的发展,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赋予党报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助力国家治理的重任,但技术迭代与受众分化给完成任务带来挑战,做好经营活动、获取经济支持是应对以上挑战的重要环节,党报必须有所回应。从媒介经营管理的角度考察,党报集团上市公司披露的经营业绩为了解其业务结构、归纳经营经验提供了窗口。出于经营传统、区域位置与行政级别等方面代表性的考虑,选择人民网、浙数文化、粤传媒三家党报集团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财务分析的方法,梳理、分析了三家公司近五年(2014-2018)的财务数据,并通过引入“利润权重”概念进一步辨别盈利能力较强的业务,将三家公司的经营特点分别总结为:稳健融合、彻底转型、小幅拓展。三家党报集团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同时表现出某些共性特点,如广告业务仍然是公司重要的创收来源、公司采取多元化经营以缓解收入压力、公司的数字化转型速度在加快等,从给予其他党报参考的角度看,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可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营策略:将传统的“二次售卖”模式调整为“线上+线下”新模式;巩固核心业务,适当充实多元业务;提高业务数字化水平,加速融合发展。财务数据显示,目前党报盈利主要依靠多元经营,但相关研究证明,报业的本质属性与所处的现实环境要求报业集团及其上市公司专注核心业务,深挖信息服务利润。党报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最终要在提升“读者收入”中实现舆论引导与改善经营的统一。
赵静[2](2019)在《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博弈及协调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旅游业综合性决定了其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远多于其他行业,多方相关者群体的利益协调受到学者关注,其中生态旅游、低碳旅游领域的利益相关者协调机制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迅猛,时有因各方利益分配不均导致纠纷、上访、堵路等新闻见诸报端,引发笔者思考。现有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研究,关注点多在社区居民权益保障等方面,利益协调机制的研究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为研究对象,围绕核心利益相关者界定、利益分析、利益冲突、利益博弈等问题展开研究,尝试建构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演化博弈分析、统计分析等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工作。首先,界定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并从管理维度、供给维度、需求维度将其划分,在此基础上构建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模型、利益冲突模型,分析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与利益冲突,为建立协调机制奠定基础。其次,提出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三个维度的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演化稳定策略(ESS)及复制者动态(RD),计算均衡稳定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各方策略选择过程及稳定策略。再次,结合演化博弈的结果,分析利益协调机制均衡状态的影响因素、构建机理,构建利益协调机制模型。最后,在全国优秀乡村旅游示范村、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袁家村进行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对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进行实证检验。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四点结论:第一,建立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图谱,将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分为边缘层、外围层、核心层三类,从管理维度、供给维度、需求维度三个维度分析行政管理方、服务供给方、旅游消费方核心利益相关者。行政管理方即各方行政管理机构是管理者、调控者、监督者,服务供给方即农村社区居民和旅游经营者是服务提供者、文化传承者,旅游消费方即旅游者是消费者、体验者。第二,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群体彼此之间存在利益联系与利益冲突。行政管理方的各级政府管理机构,向服务供给方、旅游消费方提供行政管理、政策支持、基础设施保障,获得税收收入和服务支撑。旅游消费方的旅游者消费服务供给方提供的旅游产品与服务,并向行政管理方提供反馈。服务供给方内部,农村社区居民为旅游经营者提供劳动力,获得收入。三方相互联系的同时还存在诸如土地利益、环境利益、经济利益等利益冲突,这些冲突的解决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亟需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加以解决。第三,建立了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的策略选择,行政管理方选择“介入”策略是实现三方均衡状态的有力保障。行政管理方选择“介入”策略,对服务供给方是否选择“诚信”策略具有显着影响,但对旅游消费方是否选择“支持”策略影响并不突出。在行政管理方“介入”后,督促服务供给方“诚信”经营,最终形成均衡状态。旅游消费方是否选择“支持”策略,仅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演化趋势产生影响,并不能改变演化结果。第四,构建由利益表达协调机制、利益获取协调机制、利益共享协调机制、利益确认协调机制构成的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在袁家村通过实证检验,验证其可协调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关系,具有可行性,对其他乡村旅游地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加以指导。本文关于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研究主要学术创新点,有以下三点:第一,拓展了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的研究维度。结合文献分析构建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图谱,从管理维度、供给维度、需求维度整合各级政府管理机构、旅游经营者、农村社区居民、旅游者四方利益相关者,可以更好地把控研究整体性。建立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模型、利益冲突模型,有助于增强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丰度与解释力。第二,提出了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动态演化博弈模型。与以往研究成果两个主体博弈不同,本文分析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三方同时博弈的演化稳定策略(ESS)及复制者动态(RD),均衡点分析及数值模拟。动态演化博弈能够更准确的反映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相互博弈过程,更真实的反映其利益诉求与矛盾冲突,有利于利益协调机制的建立。第三,构建了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行动者网络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公平理论,结合统计分析结果,构建由利益表达协调机制、利益获取协调机制、利益共享协调机制、利益确认协调机制组成的多元立体化的利益协调机制,并通过实证检验。解决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保障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对乡村旅游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有利于促进乡村发展,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孙长更[3](2019)在《郑州W养发馆经营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结构实现重大变革,社会发展取得极大进步,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亚健康人群开始增多,头发问题也日趋复杂多样,养发行业日益贴近普通市民的消费需求,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投资潜力。在此背景下笔者选取郑州W养发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查询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手段,通过回顾中国养发行业的发展历程,分析郑州W养发馆的行业前景、市场环境、自身优势劣势、竞争对手和消费者群体,结合其业务经营范围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助于郑州W养发馆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建议,包括组织运营优化策略、人力资源优化策略、营销推广优化策略、财务管理优化策略、仓储物流优化策略等。在文章结构上,分为绪论、养发行业及郑州W养发馆概况、郑州W养发馆经营存在问题分析、郑州W养发馆经营策略优化、郑州W养发馆经营策略实施保障、结论与展望共六个章节。希望该研究在帮助郑州W养发馆改进经营策略的同时,也能为更多养发行业经营者和从业者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向海欣[4](2019)在《网络视频行业的集中与逆集中演化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产业生命周期、市场集中度、商业模式等理论为基础,探讨中国网络视频集中化和逆集中化的演化规律,并以此规律为基础对移动短视频业务的经营发展策略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根据市场集中度理论,对中国网络视频行业的市场结构进行了验证,同时对各阶段的业务模式和竞争环境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本文对2006年以来的中国网络视频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将网络视频业务的发展阶段总结归纳为UGC(用户原创内容)、版权长视频、网络直播、移动短视频四个发展阶段,对不同阶段的业务模式和竞争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市场集中度理论,截止2018年8月,中国目前网络视频的主要细分领域,都呈现出“寡占型”市场结构。二是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对网络视频行业的集中与逆集中演进规律进行提炼,提出相应演进模式。在网络视频的四个不同发展阶段,都存在着由无序竞争到高度集中再到裂变迭代的发展进程。本文将此进程定义为“N-2-1-X”演进模式,“N”即一开始诸多同类型公司蜂拥而出,完全竞争;“2”即经过竞争淘汰,市场逐步走向集中化,前2名的公司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1”即在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前2家可能又横向合并为1家;“X”即在市场走向集中化的过程中,总会有新的公司通过技术、模式、渠道等创新,打破行业的集中化趋势,进行创新迭代。三是结合商业模式理论,对网络视频发展的第四阶段“移动短视频”所处阶段及商业特征进行分析,并对代表性公司提出其应对集中化和逆集中化规律的经营策略。移动短视频的市场格局正在经历由完全竞争向两家独大的集中化过程,本文基于网络视频的集中化与逆集中化规律,对移动短视频的代表性企业之一——抖音短视频,从增长、盈利、创新方面提出了“GPI”经营策略。
刘悦[5](2019)在《电视媒体多元化经营策略的思考》文中指出通常情况下,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往往是在资金富余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多元化经营。但是,对于我国很多电视媒体而言,在不考虑自身实力的情况下,也会通过多元化经营策略来发展壮大自己。很多电视媒体选择"非相关多元化"的经营策略,这其中的原因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的。笔者在文本中就电视媒体的多元化经营策略进行了相关思考。
陈若萱[6](2018)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研究(1951-2017) ——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文中提出台湾地区的无线电视事业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在“戒严”时期形成了台视、中视和华视三足鼎立的无线电视格局。“解严”之后,随着政策的改变,第四家无线电视公司民视成立,公共电视独立建台并开播。2000年民进党上台之后,对台湾无线电视的格局进行了较大调整,“党政军”退出三台、媒体改革等成为无线电视媒介在“绿色执政”之后的关键词。本文以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为研究主体和中心,借鉴制度变迁理论,采用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主要分为两个维度:一是“史”的维度,以丰富、翔实的第一手和第二手资料,采用案例比较研究和比较历史分析结合的方法,将历史研究与制度研究相结合,把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作为台湾历史现实的产物,并以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作为研究对象,关注其宏观历史脉络,分析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发展的历史过程。二是“论”的维度,力求与史结合,对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作批判性考察,关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历史发展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包括外生性变量、内生性变量和行动者等因素,研究这三个变量对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综合影响;关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分析其变迁轨迹及变迁类型。在研究方法上,笔者借助深度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法等方法,访谈多名台湾电视媒体业界人士、学界人士和政界人士,并对台视、中视、华视、民视和公视五家无线电视台及部分有线电视台进行观察,使研究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台湾无线电视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制度变迁。本研究具有较强的研究意义。首先,本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本研究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以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为研究对象,运用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对其进行分析,这是新制度经济学与新闻传播学相结合的创新尝试,丰富和发展了制度变迁理论。其次,本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以史为鉴,对未来两岸电视媒介发展乃至政策制定有所帮助。本研究力求能为促进“一国两制”的中国新闻事业提供参考,在促进未来两岸电视媒体的进一步合作的基础上,增进两岸电视媒体的理解与互信,促进华文电视媒体共同发展。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意义、研究思路,梳理理论及综述文献,讨论本研究的创新点及难点等。第二章为“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1951-1987),介绍了“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建立概况,本章梳理了在国民党严格的威权统治之下,以商业运营制度建立无线电视,台视、中视和华视三家无线电视台先后成立的过程,分析了“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研究了外生性因素、内生性因素和行动者因素在该阶段对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作用。第三章为“解严”之后至2000年“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1987-2000)。本章梳理了“戒严”令解除之后,媒体产业开始快速发展时,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发展的情况;分析“解严”之后至2000年“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研究了外生性因素、内生性因素和行动者因素在该阶段对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作用。第四章为“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2000-2017)。本章梳理了民进党成为执政党之后,民众对所谓民主的需求愈加强烈,台湾无线电视媒介随之发生的变化;分析了“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研究了外生性因素、内生性因素和行动者因素在该阶段对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作用。第五章为结语: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变迁分析与媒介批判,笔者对每一阶段的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进行总结,得出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形成、制度变迁类型、各因素的影响模式和变迁全程的路径依赖作用等四条结论,并对政治力量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中的负面作用进行批判反思。经过研究,笔者发现,台湾无线电视的诞生源于政治制度的推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的制度变迁模式表现为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并行。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过程中,外生性因素、内生性因素和行动者发挥交互作用,政治、经济与技术因素是外生性因素中起到主导作用的因素;行动者之间成本和收益的不均衡成为制度变迁的重要动力;非正式约束对正式规则和实施机制产生强大作用,政治、经济等因素常以非正式约束的形式对实施机制发挥作用。本文在选题、研究内容和视角及研究方法上具有创新性,首先,本文填补了台湾电视相关研究的空白,采用最新的数据和资料,记录了台湾无线电视转型的重要时期;其次,本文采用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使研究具有较强逻辑性,运用制度制度变迁理论,对史料进行创新性的逻辑思考,是台湾电视史研究的一次创新;最后,本文通过深度访谈、观察法等质化研究方法,获得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克服了大陆的台湾研究往往缺乏第一手资料的缺陷。
关贺元[7](2018)在《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融媒体广告经营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电视这一传统主流媒体的地位持续受到来自互联网的挑战和冲击,整个电视广告行业的收入自2015年出现“断崖式”下滑,马太效应十分明显,仅央视和三五家卫星频道代表的强势媒体占据国内收视的大部分资源,其余众多电视媒体在广告经营方面困难重重。传统媒体如何借助互联网之力实现广告经营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亟需关注的议题,融媒体广告经营方式已然成为地面频道逆势前进的新起点。本文的研究对象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存在资金有限、软硬件设备条件一般、广告形式单一、传播覆盖区域面积小、媒介融合只停留表面等实际问题。面对广告收入连年下跌之势,其转型发展的方向和途径不仅是其自身要探索的难题,同样也是其余各省地面频道要共同打破的困境。本文从传统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社交媒体、定制活动等多种渠道角度,通过访谈法、经验总结法等方式研究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目前的广告经营状况,借用SWOT分析方法进行其融媒体广告经营的优势、劣势和机遇、挑战分析,并基于产品、价格、渠道、推广等方面为都市频道融媒体广告经营策略提出建议,即保持都市频道电视媒体的原有实力,同时发展网络媒体和社交媒体,将频道的各个媒介平台定位服务特性突出亮点,并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助于频道持续、良好的发展。通过本文研究期望能够为都市频道及其他省级地面频道的广告经营提供参考和借鉴。
牟俊奕[8](2018)在《报业自救的商业模式探索及其失败原因分析》文中提出从世纪之交开始,报业颓势尽显,进入寒冬。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报业广告收入断崖式下滑,受众加速流失,经营困难者剧增,报纸消亡论愈演愈烈。报业深陷困境,尽管存在多方面的原因,但最为根本的是商业模式危机。报业危机由来已久,报业一直致力通过商业模式转型进行自救。已有实践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传统商业模式在线延伸、依托主业拓展相关业务和尝试跨行业投资开源拓收然而,大多数报纸自救的尝试收效甚微。一方面在线内容收入微乎其微,在线广告收入远不足以弥补线下广告的下滑,另一方面关联收入的拓展成效甚微,跨行业投资也难如初愿,并不具普遍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报业遭遇多方覆盖竞争,二是报业内容收费存在瓶颈,三是报业广告面临多重竞争。从报业自救的历程看,商业模式的转型最终归于失败。报业未来发展,市场化报纸因商业模式缺失而消亡,少数公益性报纸由政府财政扶持并存留。报业可能消亡,但报业是最为重要的专业内容提供者,报业消亡后,专业内容存在缺口。报业自救的失败,意味着专业内容缺乏商业模式。专业内容的未来商业模式可能在于:内容垂直化且争取内容付费收入,融入新兴媒体依靠生态圈盈利。
魏静茹[9](2017)在《文创环境下电视媒体的营销传播与节目生命周期发展研究 ——以陕西本土电视媒体(陕西1频道)的转型为例》文中认为如今在文创环境下,伴随着网络的兴起,科技带来的媒介融合现象,使传统电视产业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本研究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思维,研究在文创环境下,电视媒体在面临知识经济与网络经济的双重挑战下,如何针对媒体转型进行有效的媒介营销与传播规划,以及在传播媒介产品时其生命周期产生的阶段性变化。本研究主要以陕西本土电视媒体(陕西1频道)的市场转型与创新为例,针对电视媒体的营销策略展开论述,并对传统电视媒体频道面临的转型与挑战进行初探性研究,同时发掘媒介产品如何在文创时代具备内容营销优势。本研究将营销学中的整合营销以及广告学中的产品生命周期两大相关理论运用于电视产业,并根据其理论原理的相通性重点着眼于电视媒体的营销传播(宏观)以及生命周期策略(微观)研究,以陕西1频道的转型为例,对频道多元化时代,电视媒体的市场实务与经营策略进行个案分析,同时以陕西1频道转型期节目《约吧!大学生》为例,探究其节目推出期的受众主体构成及其生命周期可能性,以期探索出符合文创时代需求的媒体发展趋势。在此同时,集中阐释了多频道转型契机下陕西1频道面临的市场挑战,包括资金面(创意投资)、人才面(文化创意)、市场面(营销模式)、技术面(网络传播)、经营面(策略创新)之整体发展战略,从而探讨电视媒体在文创环境下的频道制发展可能性。
严威,郑苏晖[10](2016)在《全渠道环境下电视媒体的广告经营策略》文中研究表明在全渠道环境下,电视媒体的广告经营应当秉持编播策略置换存量资源、技术突破寻求增量资源两种思路,基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努力引入定向广告等新型广告形式,并根据市场地位和竞争战略上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广告主采取不同的广告经营策略。当市场上存在占据支配地位的广告主时,倾向效应强于放松效应,电视媒体的广告经营策略应以定向广告为主,反之则以传统广告为主。当面对实行低成本战略的广告主时,基于知晓效应的销售型广告会更有效;而面对实行差异化战略的广告主时,基于说服效应的品牌型广告更能够转化为品牌资产,提升企业价值。
二、电视媒体经营策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视媒体经营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背景下党报集团上市公司经营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基本概念的界定 |
1.2.1 主流媒体与新型主流媒体 |
1.2.2 党报与党报集团上市公司 |
1.2.3 商业模式与经营策略 |
1.3 文献综述 |
1.3.1 “主流媒体”概念的起源与流变 |
1.3.2 “新型主流媒体”概念的提出 |
1.3.3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进展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对研究材料的评价 |
1.4.3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做好经营:党报集团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重要环节 |
2.1 历史传统:改善经营活动贯穿传媒体制改革进程 |
2.2 现实回应:生存环境变化对媒体经营提出更高要求 |
2.3 党报集团上市公司的经营优势 |
第三章 党报集团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分析:以人民网、浙数文化、粤传媒为样本(2014-2018) |
3.1 人民网近五年经营状况 |
3.2 浙数文化近五年经营状况 |
3.3 粤传媒近五年经营状况 |
第四章 三家党报集团上市公司经营特点评析 |
4.1 人民网经营特点:稳健融合 |
4.2 浙数文化经营特点:彻底转型 |
4.3 粤传媒经营特点:小幅拓展 |
第五章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过程中党报集团上市公司的经营策略 |
5.1 调整:将传统“二次售卖”调整为“线上+线下”新模式 |
5.2 巩固和充实:巩固核心业务,适当充实多元业务 |
5.3 提高:提高业务数字化水平,加速融合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博弈及协调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乡村旅游市场扩大及地位稳步提升 |
1.1.2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重要领域 |
1.1.3 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利益亟需协调 |
1.2 研究问题 |
1.2.1 问题的提出 |
1.2.2 案例地选取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案 |
1.4.1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框架 |
1.5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述评 |
2.1 理论基础 |
2.1.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1.2 演化博弈理论 |
2.1.3 行动者网络理论 |
2.1.4 社会交换理论 |
2.1.5 公平理论 |
2.2 研究述评 |
2.2.1 乡村旅游研究述评 |
2.2.2 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述评 |
2.2.3 旅游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研究述评 |
2.2.4 演化博弈理论在旅游领域应用研究述评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分析 |
3.1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
3.1.1 行政管理方 |
3.1.2 服务供给方 |
3.1.3 旅游消费方 |
3.2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分析与利益诉求 |
3.2.1 行政管理方角色分析与利益诉求 |
3.2.2 服务供给方角色分析与利益诉求 |
3.2.3 旅游消费方角色分析与利益诉求 |
3.3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 |
3.3.1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内部的利益冲突 |
3.3.2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演化博弈分析 |
4.1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动态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
4.1.1 基本假设及相关参数 |
4.1.2 损益变量设定与模型构建 |
4.1.3 支付函数分析 |
4.2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 |
4.2.1 期望收益及平均收益分析 |
4.2.2 基于复制动态方程的演化稳定策略分析 |
4.2.3 均衡点分析 |
4.3 数值模拟 |
4.3.1 突出行政管理方介入策略的演化稳定分析 |
4.3.2 突出服务供给方诚信策略的演化稳定分析 |
4.3.3 突出旅游消费方支持策略的演化稳定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构建 |
5.1 利益协调机制均衡状态影响因素分析 |
5.1.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5.1.2 研究设计 |
5.1.3 实证检验 |
5.1.4 模型检验及其结果 |
5.2 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原则 |
5.2.1 效率与公平兼顾原则 |
5.2.2 责权利明晰原则 |
5.2.3 竞争合作适度原则 |
5.3 利益协调机制构建机理 |
5.3.1 利益协调机制解决负外部性 |
5.3.2 利益协调机制促进供需平衡 |
5.3.3 利益协调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
5.3.4 利益协调机制实现协同发展 |
5.4 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内容 |
5.4.1 利益表达协调机制:及时高效的沟通机制 |
5.4.2 利益获取协调机制:优势互补的参与机制 |
5.4.3 利益共享协调机制:责权对等的分配机制 |
5.4.4 利益确认协调机制:合理完善的保障机制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实证分析 |
6.1 袁家村概况 |
6.2 袁家村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分析 |
6.2.1 行政管理方 |
6.2.2 服务供给方 |
6.2.3 旅游消费方 |
6.3 袁家村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 |
6.3.1 行政管理方与服务供给方利益冲突 |
6.3.2 行政管理方与旅游消费方利益冲突 |
6.3.3 服务供给方与旅游消费方利益冲突 |
6.4 袁家村核心利益相关者演化博弈分析 |
6.4.1 模型构建 |
6.4.2 模型分析 |
6.5 袁家村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机制构建 |
6.5.1 利益协调机制 |
6.5.2 利益均衡策略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局限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袁家村各级政府管理机构深度访谈记录 |
附录二 :袁家村旅游经营者利益诉求深度访谈记录 |
附录三 :袁家村居民利益诉求深度访谈记录 |
附录四 :袁家村旅游者旅游体验质量调查问卷 |
附录五 :袁家村居民、经营者旅游影响感知调查问卷 |
致谢 |
(3)郑州W养发馆经营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养发行业及郑州W养发馆概况 |
第一节 中国养发行业发展历程 |
一、养发的历史追溯 |
二、现代养发行业的发展 |
第二节 郑州W养发馆概况 |
一、郑州W养发馆经营现状 |
二、郑州W养发馆发展目标 |
第三节 郑州W养发馆市场环境分析 |
一、SWOT分析 |
二、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第三章 郑州W养发馆经营问题分析 |
第一节 组织运营方面 |
一、管理方式不科学 |
二、拓店规划不清晰 |
第二节 人力资源方面 |
一、员工招聘难 |
二、员工流失率高 |
第三节 营销推广方面 |
一、品牌知名度低 |
二、营销模式落后 |
第四节 财务管理方面 |
一、财务管理不规范 |
二、财务控制较弱 |
第五节 仓储物流方面 |
一、缺少仓储中心 |
二、缺少物流配送服务 |
第四章 郑州W养发馆经营策略优化 |
第一节 组织运营策略 |
一、完善管理架构 |
二、采用信息系统 |
二、规范运营流程 |
四、制定加盟规则 |
第二节 人力资源策略 |
一、招聘策略 |
二、员工管理策略 |
第三节 营销推广策略 |
一、品牌宣传策略 |
二、营销策略 |
第四节 财务管理策略 |
一、执行统一的财务制度 |
二、使用统一的电算化系统 |
三、统一核算和独立核算相结合 |
四、实行定期盘点总结制度 |
第五节 仓储物流策略 |
一、仓储设立策略 |
二、物流配送策略 |
第五章 郑州W养发馆经营策略实施保障 |
第一节 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 |
一、严格把控服务质量 |
二、提供优质延伸服务 |
第二节 加强制度和文化建设 |
一、对加盟店的要求 |
二、对管理者的要求 |
三、对员工的要求 |
第三节 构建客户管理体系 |
一、基于线上的客户关系管理 |
二、基于线下的客户关系管理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Ⅰ 郑州W养发馆加盟申请表 |
附录 Ⅱ 郑州W养发馆员工满意度调查问卷 |
致谢 |
(4)网络视频行业的集中与逆集中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4 研究方法及框架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研究理论基础 |
3 市场集中度研究 |
3.1 PC端集中度研究 |
3.2 移动端集中度研究 |
3.3 市场结构特征分析 |
4 发展模式及阶段研究 |
4.1 发展模式分析 |
4.2 发展阶段分析 |
4.3 盈利模式分析 |
4.4 不同模式的演进规律 |
5 集中化与逆集中演进规律研究 |
5.1 产业生命周期分析 |
5.2 集中化与逆集中化演进分析 |
5.3 不同阶段的对比分析 |
5.4 影响因素分析 |
6 移动短视频的经营与发展策略:以抖音短视频为例 |
6.1 移动短视频发展阶段分析 |
6.2 抖音经营现状分析 |
6.3 抖音经营策略建议 |
7 研究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存在的不足 |
7.3 下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电视媒体多元化经营策略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电视媒体多元化经营现状分析 |
2 电视媒体的多元化经营策略 |
2.1 内部挖潜策略 |
2.1.1 衍生产品产业的拓展 |
2.1.2 节目的二次开发 |
2.1.3 电视网络的租赁及开发 |
2.2 外部拓展策略 |
2.2.1 跨媒体的产业融合策略 |
2.2.2 跨行业产业的发展 |
3 结论 |
(6)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研究(1951-2017) ——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 |
1.1.3 基本概念界定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
1.2.1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论 |
1.2.2 搜集资料的方法 |
1.2.3 研究意义 |
1.2.4 研究框架 |
1.3 理论梳理与文献综述 |
1.3.1 理论梳理 |
1.3.2 文献综述——台湾电视研究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2.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1951-1987) |
2.1“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发展与衍变 |
2.1.1 试水电视业:教育电视台的成立 |
2.1.2 第一家商业电视台:台视 |
2.1.3 中视:率先播出彩色节目 |
2.1.4 华视:突出教育节目特色 |
2.1.5 公共电视节目的草创 |
2.2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分析 |
2.2.1“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正式规则 |
2.2.2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非正式约束 |
2.2.3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实施机制 |
2.3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
2.3.1 外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
2.3.2 内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
2.3.3 行动者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
3 “解严”之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1987-2000) |
3.1 “解严”之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发展与衍变 |
3.1.1 台视、中视和华视:进入激烈竞争时期 |
3.1.2 民视的成立:反对党“发声”,打破无线三台“三足鼎立”格局 |
3.1.3 公视:漫长的筹建之路 |
3.2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分析 |
3.2.1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正式规则 |
3.2.2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非正式约束 |
3.2.3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实施机制 |
3.3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1 外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
3.3.2 内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
3.3.3 行动者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
4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2000-2017) |
4.1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发展与衍变 |
4.1.1 商业无线电视台的重组 |
4.1.2 公广集团版图的扩充 |
4.2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分析 |
4.2.1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正式规则 |
4.2.2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非正式约束 |
4.2.3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实施机制 |
4.3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
4.3.1 外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
4.3.2 内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
4.3.3 行动者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
5. 结语: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变迁分析与批判 |
5.1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 |
5.2 “解严”之后至2000年“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 |
5.3 2000年“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 |
5.4 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反思与批判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访谈提纲 |
附录二 访谈人物列表 |
附录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及其他作品发表情况 |
后记 |
(7)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融媒体广告经营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5.1 国外关于电视广告经营的研究 |
1.5.2 国内关于电视广告经营的研究 |
2 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广告经营现状调查分析 |
2.1 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广告收入情况 |
2.2 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广告商品类型 |
2.3 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广告产品分析 |
2.3.1 电视媒体广告 |
2.3.2 产品定制活动 |
2.3.3 网络媒体广告 |
2.3.4 社交媒体广告 |
3 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融媒体广告经营SWOT分析 |
3.1 频道自身的优势 |
3.2 频道自身的劣势 |
3.3 频道面临的机遇 |
3.4 频道面临的挑战 |
4 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融媒体广告经营策略 |
4.1 融媒体广告经营策略设计 |
4.1.1 广告组合多样化 |
4.1.2 平台打造优质化 |
4.1.3 定价依据合理化 |
4.1.4 销售渠道多元化 |
4.1.5 亮点推广独特化 |
4.2 融媒体广告经营策略实施建议 |
4.2.1 保持电视媒体原有优势 |
4.2.2 打造品牌IP定制活动 |
4.2.3 深度运营网络和社交媒体 |
4.2.4 制定合理广告价格标准 |
4.2.5 丰富广告代理合作模式 |
4.2.6 定位省内服务平台 |
4.2.7 完善人才培养计划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和主要学术成果 |
(8)报业自救的商业模式探索及其失败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问题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四、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 |
第一章 加速恶化的报业危机 |
第一节 广告收入断崖式下跌 |
一、新世纪初开始的初步下滑 |
二、次贷危机下的大幅缩减 |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断崖式下滑 |
第二节 受众加速流失 |
一、报纸发行总量剧减 |
二、年轻受众丧失殆尽 |
第三节 报纸倒闭者剧增 |
一、西方国家报纸倒闭潮愈演愈烈 |
二、国内报纸濒困者与日剧增 |
第二章 报业自救的商业模式探索实践 |
第一节 传统商业模式在线延伸 |
一、争取在线内容收入 |
二、阻断广告收入下滑 |
第二节 依托主业拓展相关业务 |
一、依靠内容进入图书出版 |
二、依托发行发展物流配送 |
三、凭借传播开展信息咨询 |
第三节 跨行业投资开源拓收 |
一、有选择发展垂直电商 |
二、借助并购进入文娱业 |
三、投资地产等高利润行业 |
第三章 报业自救商业模式探索的失败 |
第一节 传统商业模式无法在线复制 |
一、在线内容收入微乎其微 |
二、广告收入下滑趋势加速 |
第二节 关联收入拓展收效甚微 |
一、关联收入杯水车薪 |
二、关联业务竞争激烈 |
第三节 跨业投资转型鲜有成效 |
一、跨业投资难具普遍性 |
二、跨业投资收益难如初愿 |
第四章 报业商业模式探索失败的原因 |
第一节 报业遭遇多方覆盖竞争 |
一、社交媒体对报业的覆盖竞争 |
二、搜索引擎对报业的覆盖竞争 |
三、在线应用对报业的覆盖竞争 |
第二节 报业内容收费存在瓶颈 |
一、受众存在免费阅读内容的习惯 |
二、专注注意力的内容难以收费 |
三、报业面临覆盖竞争无法收费 |
第三节 报业广告面临多重竞争 |
一、在线新闻平台分食广告收入 |
二、新媒体生态圈侵吞广告收入 |
第五章 商业模式缺失下的报业发展前瞻 |
第一节 报业发展的两种趋势 |
一、市场化报纸或逐步消亡 |
二、公益性报纸由财政供给 |
第二节 专业内容商业模式待重塑 |
一、报业消亡引致专业内容缺口 |
二、报业自救失败引致专业内容商业模式缺失 |
三、专业内容商业模式重塑的基本方向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文创环境下电视媒体的营销传播与节目生命周期发展研究 ——以陕西本土电视媒体(陕西1频道)的转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范围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
1.3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二章 电视媒体的营销传播策略运用(宏观层面)—以陕西本土电视媒体(陕西1频道)的转型为例 |
2.1 文创环境与电视产业释义 |
2.1.1 文创环境释义 |
2.1.2 电视产业释义 |
2.1.3 电视媒体的经营内涵 |
2.2 理解营销传播理论 |
2.2.1 营销、传播与整合 |
2.2.2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或称IMC) |
2.3 频道转型:陕西1频道的营销传播策略运用 |
2.3.1 定位策略 |
2.3.2 品牌策略 |
2.3.3 竞争优势(SWOT竞争分析) |
2.3.4 渠道营销(网络传播) |
第三章 电视媒体的节目生命周期策略研究(微观层面)—以陕西1频道节目《约吧!大学生》的推出期为例 |
3.1 《约吧!大学生》推出期台网收视及受众构成分析 |
3.1.1 爱奇艺平台播放量分析(网络收视) |
3.1.2 陕西1频道主体受众构成分析(电视收视) |
3.2 《约吧!大学生》节目生命周期策略研究 |
3.2.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3.2.2 节目生命周期策略研究 |
第四章 发展与建议 |
4.1 陕西1频道未来之发展 |
4.2 研究建议:电视媒体的整合发展之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10)全渠道环境下电视媒体的广告经营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广告资源的挖掘与开拓 |
1. 编播策略置换存量资源 |
2. 技术突破寻求增量资源 |
二、电视媒体广告经营策略 |
三、结语 |
四、电视媒体经营策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背景下党报集团上市公司经营策略研究[D]. 赵炜. 河北大学, 2020(08)
- [2]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关系博弈及协调机制研究[D]. 赵静. 西北大学, 2019(04)
- [3]郑州W养发馆经营策略研究[D]. 孙长更. 河南科技大学, 2019(07)
- [4]网络视频行业的集中与逆集中演化研究[D]. 向海欣. 云南大学, 2019(03)
- [5]电视媒体多元化经营策略的思考[J]. 刘悦. 科技传播, 2019(05)
- [6]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研究(1951-2017) ——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D]. 陈若萱. 厦门大学, 2018(06)
- [7]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融媒体广告经营策略研究[D]. 关贺元. 河南工业大学, 2018(11)
- [8]报业自救的商业模式探索及其失败原因分析[D]. 牟俊奕.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5)
- [9]文创环境下电视媒体的营销传播与节目生命周期发展研究 ——以陕西本土电视媒体(陕西1频道)的转型为例[D]. 魏静茹. 西北大学, 2017(04)
- [10]全渠道环境下电视媒体的广告经营策略[J]. 严威,郑苏晖. 电视研究, 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