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院开展药学监护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盛永琴,张莹[1](2021)在《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文中认为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以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为研究对象,建设自动化发药系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自动化发药系统实施前后门诊药房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单方配药时间、药师工作强度评分等均少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日配药量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加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提升药房工作效率与药房服务质量。
朴晶竹[2](2020)在《基于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调研的药师能力提升思考》文中认为目的:以现代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理念为切入点,以临床医疗核心主体-医、药、护、患为研究对象,开展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情况及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我国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医药护患不同的服务需求、中药临床药师培训需求,提出改进中药临床药师药学服务水平的思考及建议,以促进中药临床合理用药,为中药临床药学的健康发展提供数据依托和政策建议。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如下:(1)文献研究法:检索相关的文献资料,梳理近年国家相关部门对医院中药临床药学发展与改革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对当前中药临床药学学科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为后续调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专家咨询法:咨询临床药学及中药临床药学、医学统计学、中药合理用药方面的专家及医院领导,充分吸收专家及领导的合理建议,制定研究方案及调研体系框架,并修改完善调研问卷相关细节。(3)问卷调研法:基于文献分析、政策梳理、问卷设计、专家论证、预调研等工作,以医、药、护、患为研究对象,围绕其一般情况、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开展情况及评价、中药临床药学服务需求及中药临床药师培训需求等内容展开调研。医药护问卷以网络问卷星调研的形式发放回收,患者问卷以现场调研的形式发放回收,并将问卷信息录入至Excel 2010,建立Access数据库。(4)数据分析方法:将调研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SPSS软件建立数据库并以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回收医药护问卷2469份,其中有效问卷2469份,问卷有效率100%;回收患者问卷1272份,其中有效问卷1125份,问卷有效率88.44%;回收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学员问卷505份,其中有效问卷505份,问卷有效率100%;三套问卷共回收4246份,其中有效问卷4099份。调研发现:(1)中药临床药师专业技能有限,人员配置不足。我国中药临床药师学历普遍较高,但毕业专业以中药学为主,且大多没有经过正规中药临床药师培训而直接从业,缺乏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相关知识与思维及临床实践技能,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能力有限。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师配备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量,并且根据地区、医院类型和等级呈现不均衡。②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工作有待加强,缺乏中医药特色。由于中药临床药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滞后,公众对中药临床药师认知度不足,我国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药学服务内容单一、服务层次较低,中药特色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也有待加强,并且根据地区、医院类型和等级呈现不均衡。(3)医药护患对中药临床药师认可度高,药学服务需求各有不同。医药护患对中药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需求度高,期望中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医疗为其提供指导与帮助。医药护患不同主体对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需求不同,并且根据不同科室呈现差异性。(4)中药临床药师培训方法与模式尚待规范。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刚刚起步,目前培训效果有所显现,但仍存在较多问题,个别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有待加强,带教组设置有待规范,培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待丰富,临床实践安排不足,没有突出中医药特色等。结论:本研究立足于现代药学服务理念,结合我国中药临床药学发展的相关背景对医、药、护、患展开问卷调研,调研问卷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信息量大,结果具有参考价值,确保了我国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现状及需求调研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基于调研提出的思考与建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为提升中药临床药师药学服务水平提供指导,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真实的数据资料和理论依据。
侯幸赟,陈溪,陶霞,陈万生,郑骄阳[3](2018)在《内分泌专业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带教体会》文中研究表明为探讨临床药师培养的方法 ,本文总结了临床药师培训带教方法并介绍了临床药师培训教学经验。同时结合内分泌专业特点,将每个药学监护工作环节设计成规范化表格和教案的形式有利于学员快速掌握,使整个培训带教工作井然有序,规范进行。
常晓红[4](2017)在《基于六西格玛管理构建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药学监护策略》文中认为目的:目前,临床中药注射剂的联合使用十分普遍,联用的合理性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加强对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的监管,避免由于不合理联用引发的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本研究以门诊处方点评为切入点,对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过程实施监测、评价和超常预警,以初步建立符合临床实际、便于操作的药学监护范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2种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及药品说明书,全面的了解中药注射剂的配伍禁忌(相互作用)。(2)六西格玛管理法:通过对我院门诊处方的分析,引入六西格玛管理理念,制定相应的药学监护策略。结果:本研究共抽查门诊中药注射剂处方1487张,干预前处方合格率97.70%,干预前不合理联用的主要科室是急诊、神经内科。不合理联用主要问题是药品超剂量、溶媒选择及用量错误、无间隔液体、同类中药联用。因此,重点针对这些科室的问题实施监控。通过六西格玛模式对我院处方进行点评及干预,使干预后的处方合格率达到99.73%。结论:本研究立足于医院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开展了医院中药注射剂联用的药学监护探索工作。通过文献研究及院内的用药情况调查,制定了符合临床实际、可操作的药学监护措施,用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不仅提高了临床医生安全合理用药的认识,同时提高了医院合理用药的水平,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由于目前中药注射剂联合应用的药学监护尚在初始阶段,所以本次研究引入六西格玛管理理念参与制定中药注射剂临床联用的药学监护策略具有创新性。本研究受多种条件限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随着我院信息系统的完善,进一步深入系统的研究有待继续。同时,中药注射剂的说明书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需要临床药师必须对相关文献进行实时追踪,确保药学监护的实用性、有效性。
王华,刘江,靳毅华,霍芳[5](2009)在《我院药学监护工作模式的探索与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索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的工作模式。方法:对我院药学监护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开展药学监护是临床药师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依据患者不同情况及用药后反应分3步或4步进行,是现阶段较为有效的工作模式。
王丽霞[6](2008)在《基于中西药相互作用研究的药学监护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中西药联用的诸多问题,开展药学监护探索,以期促进合理用药,减少并预防因不合理用药导致的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并为药师开展中药药学监护工作提供帮助,为临床安全合理的进行中西药联用提供参考。方法:文献收集与整理:通过对文献的收集与梳理对中西药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药学监护探索:通过对我院实际用药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发现问题,找出中成药药学监护的重点和实施用药干预的切入点。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通过对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表的收集、分析与调查,从中发现药物警戒信号,并对重点药品实施用药干预。2.对医院门诊以及病房中西药联合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对中西药联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行用药干预。3.针对临床用药问题以及药师在开展中药药学监护中的困惑,着重探讨了3类中成药的药学监护要点:(1)中药注射剂的药学监护。(2)中药与安全系数小的西药联用的药学监护。(3)含西药中成药的药学监护。结果:通过开展药学监护探索与用药干预,使中成药以及中西药联用更趋安全合理。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预防因不合理用药导致的药源性疾病的发生,降低了医药费用。尝试建立了3类中成药的药学监护重点,可为药师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提供参考,为临床安全合理的进行中西药联用提供参考。本文研究的意义:通过在我院开展的药学监护与用药干预的实践,探索了开展中药药学监护的方法,促进了临床安全合理的进行中西药联用,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了不合理用药现象;使中西药联用更为规范,预防了因不合理用药导致的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节约了医疗资源,从而有利于正确评价中药的安全性,也使患者在治疗中获得更大的效益。初步建立的3类中成药药学监护要点,为药师开展中成药的药学监护工作提供帮助,也为临床安全合理的进行中药与西药的联用提供参考。本项研究对中成药的药学监护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进一步深入系统的研究尚有待于继续。
陈楠[7](2020)在《多学科药学分级监护体系构建及消化外科手术患者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当前药学监护缺乏规范的标准供临床药师参考,并且对于药物治疗方案复杂的患者,采用常规的药学监护难以满足患者的药物需求。本研究以消化外科复杂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索多学科药师团队分级监护对改善患者治疗结局、减少治疗费用、促进合理用药的可行性。通过建立基于专科的分级药学监护标准,探索临床药师实施药学监护的规范模式,以在不同专科的临床药师中推广。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开放、随机对照研究。以某大型三甲综合医院消化外科四级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共纳入216例患者,入组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08例。干预组患者按照建立的药学分级监护标准,由抗感染专业、抗凝专业、营养专业、镇痛专业多学科药师团队根据患者围术期的药物治疗需求,从各方面协同进行药学分级监护。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手段。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合理用药指标,评价多学科药师团队进行药学监护的有效性,探索药学分级监护模式的可行性。结果:治疗效果方面:1.干预组患者抗感染治疗有效率(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89.81%),且有显着性差异(P=0.021);2.干预组无血栓事件发生,血栓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3.干预组疼痛控制率(95.30%)高于对照组(72.40%),且有显着性差异(P=0.001);4.干预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显着提高(P=0.014,0.043)。合理用药方面:1.干预组患者的药品费用支出较对照组节省了 7533.09元/人(P=0.033);2.干预组药占比(25.10%)明显低于对照组(32.24%);3.干预组患者异常使用重点监控药品的平均费用(303.43元)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801.28元);4.干预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83.4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33.01)。表明经过药学监护,患者治疗方案经济性更强,节省了不必要的药品支出,治疗费用支出结构更趋合理。结论:对于消化外科复杂手术患者,由多学科药师团队实施药学分级监护,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在抗感染、抗凝、营养、疼痛等方面的治疗有效性,改善治疗结局,节省患者不必要的药品支出,优化治疗费用支出结构,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经济。同时探索建立了药学分级监护体系,为临床药师实施药学监护的规范模式提供了参考。
韩佳,杨荣荣,王来成[8](2019)在《慢性肾脏病5期腹膜透析患者的药学监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腹膜透析患者药学监护实践,促进临床合理、有效用药。方法参与1例慢性肾脏病(CKD)5期腹膜透析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制定,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包括医嘱审核、用药教育以及相关生活教育等药学服务。结果临床药师对腹膜透析患者实施药学监护,有助于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以及用药依从性。结论临床药师应积极开展药学监护工作,促进药学监护工作的常态化、模式化。
高一萍,张蓉蓉,毛士龙[9](2019)在《社区临床药师培训中内分泌专业带教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为社区临床药师培训中内分泌专业带教的规范和完善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上海市社区临床药师培训大纲的要求,总结社区临床药师培训的特征和内容,结合实际分析我院内分泌专业的带教特点、效果评价及存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社区临床药师培训具有培训病种为慢病病种、培训周期短、培训有医联体平台的支持等特征,其培训内容为理论学习与业务知识培训、药学监护与用药教育、病例讨论、作业指导与点评;与其他专业相比,内分泌专业具有更加强调全面的药学监护(如糖尿病患者的药学监护不仅要关注降糖,还要关注降压、降血脂及并发症的监护)、注重药物治疗管理(MTM)教学(对患者提供用药教育、咨询指导、医疗重整等一系列专业化服务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依从性、进而控制好血糖、延缓或避免并发症)、注重健康宣教能力的培养和沟通能力的培养等特点;培训效果评价包括对学员和对带教老师的评价,其中前者包括客观评价(理论知识测验、床旁用药教育考核和作业评分)和主观评价(考勤、态度、临床实践表现),后者主要由学员对老师评分(包括专业水平、教学态度、带教能力和教学内容四个方面);在培训过程中,发现了学员文献检索能力差、面对临床实际糖尿病患者思路不清晰、作业书写和排版不规范,带教教师经验少、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和个体化培训等问题,培训带教模式有待继续完善。
龚艳青[10](2019)在《临床药师在实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临床路径中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通过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查房,采用治疗方案评估、医嘱审核、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用药教育、疗效评估、依从性监测和满意度评价等方式,研究临床药师在实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临床路径中的作用。方法: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分别来自某三甲医院呼吸科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和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AECOPD患者,其中对照组80例,干预组85例。对照组采用回顾性研究,无临床药师的参与,即临床医师根据患者入院后情况(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作出诊断后进行相应治疗。干预组采用前瞻性研究,通过临床药师介入,参与患者治疗方案评估,进行医嘱审核,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等,实现个体化服务治疗。干预组采用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进行两个PDCA循环。本课题的主要考察指标为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药品费用、抗菌药物总费用、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率、抗菌药物平均DDD数、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患者用药依从性及满意度等。结果:1.干预组与对照组结果比较:干预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药品总费用、抗菌药品总费用、抗菌药物平均DDD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无明显差异(P>0.05)。2.干预组中两循环周期结果比较:第2循环周期住院总费用显着低于第1循环周期,患者用药依从性显着高于第1循环周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中两周期患者住院天数、药品总费用、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率等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AECOPD临床路径的实施,可显着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率,降低患者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费用,完善临床药师参与AECOPD临床路径的工作内容。
二、我院开展药学监护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院开展药学监护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 |
1.1 患者取药流程 |
1.2 发药机工作流程 |
2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管理 |
3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管理模式的优化 |
4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效果 |
5 讨论 |
(2)基于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调研的药师能力提升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临床中药学学科发展基本情况研究 |
1 临床中药学的起源 |
2 临床中药学学科内涵与特征 |
3 临床中药学教育现状 |
4 临床中药学发展中的问题思考 |
综述二、中药药学服务临床现状研究 |
1 中药药学服务内容及现状 |
2 中药药学服务工作中的问题思考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章 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调研方案设计 |
第一节 构建调研指标框架体系 |
第二节 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现状与需求调研问卷设计 |
第二章 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现状与需求分析 |
第一节 医药护调研结果分析 |
1 医药护的一般情况 |
2 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
3 医药护中药临床药学服务需求 |
4 中药临床药师培训需求 |
5 医药护对中药临床药师职业的态度 |
第二节 患者调研结果分析 |
1 患者的一般情况 |
2 患者对中药临床药师的认知情况 |
3 患者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接受情况及满意度 |
4 患者中药临床药学服务需求 |
第三节 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学员调研结果分析 |
1 学员的一般情况 |
2 基地培训现状 |
3 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
4 培训需求 |
5 培训能力评估 |
6 培训后工作现状 |
第四节 讨论 |
第三章 提升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水平的思考 |
1 加强中药临床药学人才队伍建设 |
2 拓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内容 |
3 明确医药护患药学服务需求 |
4 强化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能力培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内分泌专业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带教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理论知识培训 |
1.1 临床知识 |
1.2 专业知识 |
1.2.1 检验及检查指标学习 |
1.2.2 病种及指南学习 |
1.3 药学知识 |
1.4 文献检索 |
2 临床实践 |
2.1 药学问诊 |
2.2 医嘱审核及干预反馈 |
2.3 重点监护患者追踪 |
2.4 用药教育及随访 |
2.5 药学信息咨询 |
3 专业能力提升 |
3.1 文献汇报 |
3.2 病例讨论及分析 |
4 临床药师工作能力与工作效率培养 |
5 科研思维培养 |
6 总结 |
(4)基于六西格玛管理构建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药学监护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概述 |
一、主要品种功效分类 |
二、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 |
三、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
四、临床联合使用现状 |
五、开展中药注射剂药学监护的政策依据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药学监护概述 |
一、药学监护内涵 |
二、药学监护的发展概况 |
三、药学监护中存在的问题 |
四、开展中药药学监护的影响因素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六西格玛管理理论及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概述 |
一、六西格玛管理理论 |
二、六西格玛管理法在国内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概况 |
三、六西格玛管理法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
四、影响六西格玛管理法在医院实施的主要因素 |
五、消除不良影响的对策 |
参考文献 |
前言 |
参考文献 |
1.研究依据 |
2.问题凝练 |
3.框架建立 |
第一节 合理用药的标准界定 |
第二节 合理用药的标准测量 |
第三节 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分析 |
第四节 不合理用药的改进措施 |
第五节 不合理用药的干预及控制 |
参考文献 |
结语 |
展望 |
附录 |
附录1 法规政策梳理表 |
附录2 调查问卷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我院药学监护工作模式的探索与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开展药学监护工作的总体情况 |
1.1 开展时间 |
1.2 具体开展情况 |
1.3 患者用药情况监护 |
1.4 监护方法 |
2 典型病例介绍 |
2.1 药学监护前诊疗经过 |
2.2 药学监护第一步 |
2.3 药学监护第二步 |
2.4 药学监护第三步 |
2.5 用药后的情况 |
2.6 药学监护第四步 |
3 部分药学监护病例效果不显着的原因分析 |
4 开展药学监护工作的体会 |
(6)基于中西药相互作用研究的药学监护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第一章 综述 |
综述一.中药与西药临床联用现状 |
1. 中药与西药联用的历史 |
2. 中药与西药联用的现状 |
2.1 含西药成份中成药的现状 |
2.2 中西药合用临床应用状况 |
2.3 常见疾病治疗中的中西药联用 |
3. 小结 |
综述二. 中西药联用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
1. 中西药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 |
2. 中西药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 |
2.1 中药注射剂与其它药物配伍研究状况 |
2.1.1 配伍对微粒的影响 |
2.1.2 配伍对稳定性的影响 |
2.1.3 配伍对毒性的影响 |
2.1.4 小结 |
2.2 中西药相互作用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 |
2.2.1 中药对肝药酶活性的影响 |
2.2.2 中药对西药血浆蛋白结合的影响 |
2.2.3 中西药对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
2.3 中西药在药效学上的相互影响 |
3. 小结 |
第二章 基于中西药相互作用研究的药学监护探讨---广安门医院中成药药学监护探讨 |
研究背景 |
第一节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药学监护探讨 |
1. 我院不良反应报表情况分析 |
2. 中成药药学监护探讨 |
2.1 鱼腥草注射剂 |
2.2 清开灵注射液 |
2.3 葛根素注射剂 |
2.4 其它联合用药不良反应情况 |
2.5 小结 |
第二节 我院中成药与西药联用的调查与用药干预 |
1. 门诊中成药与西药合用情况调查与用药干预 |
1.1 调查方法 |
1.2 调查结果 |
1.3 中西药联用问题分析 |
1.4 用药干预措施与干预效果 |
1.5 讨论 |
2. 住院患者中成药与西药联用分析 |
2.1 住院患者中成药与西药联用调查 |
2.2 住院患者的合理用药分析 |
第三节 中成药药学监护探索 |
1. 中药注射剂的药学监护 |
1.1 中药注射剂的药学监护要点 |
1.2 香丹注射液的药学监护 |
1.3 丹参注射液的药学监护 |
1.4 葛根素注射剂的药学监护 |
2. 中药与安全系数小的西药联用的药学监护 |
2.1 中药与华法林联用的药学监护 |
2.2 中药与地高辛联用的药学监护 |
3. 含西药成分中成药的药学监护 |
3.1 含西药中成药药学监护要点 |
3.2 含西药的降糖中成药的药学监护 |
3.3 含西药的降压中成药的药学监护 |
3.4 含有西药成分感冒药的药学监护 |
3.5 含有盐酸麻黄碱中成药药学监护要点 |
3.6 含有盐酸克伦特罗中成药药学监护要点 |
3.7 含有氨茶碱的中成药药学监护要点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多学科药学分级监护体系构建及消化外科手术患者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1.1 药学监护的定义 |
1.2 药学监护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建立药学分级监护标准的意义 |
1.4 多学科药师团队对消化外科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的意义 |
2 研究内容及目的 |
3 研究意义 |
4 技术路线 |
第1章 建立多学科药学分级监护体系 |
1.1 药学分级监护标准 |
1.1.1 一级监护 |
1.1.2 二级监护 |
1.1.3 三级监护 |
1.2 制定监护流程 |
1.2.1 制定监护项目标准 |
1.2.2 制定多学科药师团队监护流程 |
1.3 规范药学监护项目 |
1.3.1 药学问诊 |
1.3.2 药学查房 |
1.3.3 医嘱审核及干预 |
1.3.4 用药教育 |
第2章 规范多学科药师团队监护内容 |
2.1 抗感染监护内容 |
2.1.1 围术期预防感染的药学监护 |
2.1.2 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药学监护 |
2.1.3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
2.2 抗凝监护内容 |
2.2.1 血栓评分方法 |
2.2.2 血栓评估步骤 |
2.2.3 围术期抗凝方案 |
2.2.4 不良反应管理 |
2.3 营养监护内容 |
2.3.1 营养风险筛查 |
2.3.2 监护内容 |
2.4 疼痛监护内容 |
2.4.1 疼痛评估方法 |
2.4.2 疼痛评估步骤 |
2.4.3 疼痛治疗方案 |
2.4.4 不良反应管理 |
第3章 消化外科手术患者药学分级监护效果评价 |
3.1 资料与方法 |
3.1.1 研究方法 |
3.1.2 研究对象 |
3.1.3 入选标准 |
3.1.4 排除标准 |
3.1.5 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患者一般资料 |
3.2.2 抗感染治疗监护效果评价 |
3.2.3 抗凝治疗监护效果评价 |
3.2.4 营养支持治疗药学监护 |
3.2.5 用药合理性评价 |
第4章 结论 |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参加科研情况 |
(8)慢性肾脏病5期腹膜透析患者的药学监护(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病例资料 |
1.2 主要治疗过程及药学监护 |
1.2.1 贫血的治疗和药学监护 |
1.2.2 高血压的治疗和药学监护 |
1.2.3 调节钙磷代谢紊乱和药学监护 |
1.2.4 抗感染治疗和药学监护 |
1.2.5 出院用药教育及生活教育 |
2 结果和讨论 |
(9)社区临床药师培训中内分泌专业带教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社区临床药师培训的特点 |
1.1 培训对象为社区药师 |
1.2 培训病种为慢病 |
1.3 培训周期较短 |
1.4 培训有医联体平台的支持 |
2 社区临床药师培训内容 |
2.1 理论学习与业务知识培训 |
2.2 药学监护与用药教育培训 |
2.3 病例讨论 |
2.4 作业指导与点评 |
3 内分泌专业的带教特点 |
3.1 强调全面药学监护 |
3.2 注重MTM教学 |
3.3 注重健康宣教能力的培养 |
3.4 注重沟通能力的培养 |
4 培训效果评价 |
5 存在问题 |
5.1 学员方面 |
5.2 带教药师方面 |
6 结语 |
(10)临床药师在实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临床路径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思路及意义 |
2 资料和方法 |
2.1 基本资料 |
2.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2.3 数据统计 |
3 结果 |
3.1 干预组和对照组研究结果 |
3.2 干预组两个循环周期患者结果比较 |
3.3 临床药师路径持续改进对干预组的影响 |
3.4 典型案例分析 |
4 讨论 |
4.1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对患者住院天数和费用的影响 |
4.2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 |
4.3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对ADR报告率的影响 |
4.4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对药物经济学的影响 |
4.5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
4.6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
4.7 展望 |
5 结论 |
附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我院开展药学监护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J]. 盛永琴,张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4)
- [2]基于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调研的药师能力提升思考[D]. 朴晶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内分泌专业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带教体会[J]. 侯幸赟,陈溪,陶霞,陈万生,郑骄阳. 中国医药导报, 2018(22)
- [4]基于六西格玛管理构建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药学监护策略[D]. 常晓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1)
- [5]我院药学监护工作模式的探索与体会[J]. 王华,刘江,靳毅华,霍芳. 中国药房, 2009(11)
- [6]基于中西药相互作用研究的药学监护探讨[D]. 王丽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01)
- [7]多学科药学分级监护体系构建及消化外科手术患者实证研究[D]. 陈楠. 郑州大学, 2020(02)
- [8]慢性肾脏病5期腹膜透析患者的药学监护[J]. 韩佳,杨荣荣,王来成.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10)
- [9]社区临床药师培训中内分泌专业带教的思考[J]. 高一萍,张蓉蓉,毛士龙. 中国药房, 2019(19)
- [10]临床药师在实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临床路径中的作用[D]. 龚艳青.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