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面发展少儿身心素质的游戏跳(论文文献综述)
韩文娜[1](2021)在《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研究》文中提出生成于历史传统之中、植根于民间生活沃土、彰显儿童天性趣味的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蕴含着宝贵的可供现代体育课程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本论文旨在集中回答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中所潜藏的教育意蕴,通过现代课程手段,转化为以立德树人、培育素养为导向的现代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建设资源,以服务于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学校体育改革的推进和课程质量的提升。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立足当代中国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实际,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体育课堂育人质量提升为具体目标,以儿童认知、课程组织和多元文化课程转化等教育学、心理学和体育学原理为理论前提,采用历史史料梳理、学术文献分析、课程田野调查、专家对话访谈、教学案例设计等质性研究和量化统计相结合的方法,遵循历史与当下相统一的问题导向,按照“有什么”“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解题思路,尝试论证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资源有效表达转译为现代体育课程语言的学理依据与实践进路。本文共分6章,其内在的逻辑理路如下:绪论从缓解当下课程危机的现实情境和推进体育课程现代化研究的学术意义出发,描述本文选题的缘起并介绍论文的解题设想和基本架构。第一章首先以历史学的方法,在史料梳理基础上再现1949年以前中华传统民间儿童体育游戏所承载的社会教化功能。第二章转向现实关切,力争回答以民间传统形态遗存至今的儿童体育游戏在发挥课程育人和课程改造方面,能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与正向价值。课程表达的价值目标与当下现状间存在实际落差。准确测量这一落差、找到课程表达困阻症结之所在,正是第三章的主题。在揭示民间体育游戏实现当下体育课程表达的困境及其成因之后,第四章集中对课程表达的原理与程序进行设计,即在规范层面提出民间儿童体育游戏中的什么元素,在现代体育课程中的哪些环节,以何种载体和形式实现表达。其中所涉及的课程化理论问题构成本文研究的难点。紧随理论设计,论文第五章聚焦实践案例,以学生发展一般素养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上位指南,为体育游戏育人作用的发挥设计了文化价值、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三大课程表达功能区,为了更好的确认本研究提出的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体系构建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在后期初步检验了课程表达的效果。通过对专家访谈,对授课教师和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实践检验结果分别为:有质量的体育课,有内涵的体育课和有意思的体育课。证明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既有文化内涵又有实践意义。由于事关课程实施的可操作性,故此本章构成研究的重点。论文第六章研究民间儿童体育游戏实现合理课程表达的外部环境,力争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四位一体的促进游戏资源向课程资源转化的保障体系,由此形成实现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内外合力。论文研究结论如下:1、将中华传统儿童体育游戏表达为现代课程语言,能够强化当下中国的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全面育人功能,探索体教融合的实践新路。2、中华传统儿童体育游戏是基于儿童娱乐天性的社会交往活动。以儿童“兴趣”为切入点,通过游戏为手段,可以构建儿童社会交往的实践路径,从而避免生硬灌输。3、当前民间儿童体育游戏存在使用频率较低且类型单一等问题,不能释放其应有的功能来激活校园活力。但大部分教师对其文化价值等教育价值存在一定认可。4、课程表达不是用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取代现代体育课程,而是旨在汲取其优长,强化现代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5、将传统游戏转译为现代课程语言遵循着现代课程表达的规则与程序,包括课程目标的厘定、游戏资源的遴选及其在现代课程体系中的嵌置等步骤。6、学生发展一般素养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实现现代体育课程返本开新的重要遵循。7、加强顶层制度支持,着力民间体育游戏落地课堂的政策引导;强化学校组织支持,创设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学校文化;巩固家庭活动支持,构建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家校联动;培育社区空间支持,促进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场域延伸。
温耀勇[2](2020)在《足球训练对小学二年级学生灵敏素质作用效果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有些学生在运动时,表现出肢体动作僵硬,脚步移动不灵活,面对刺激反应迟缓。转体变向速度慢,动作不连贯。躲闪障碍物不及时,不能迅速灵活改变身体运动空间和方向等。可以发现,这些学生的灵敏素质发展并不乐观,也反映了他们的灵敏素质未能得到较好的发展。而灵敏素质是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复杂的综合素质,在运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学生的体育运动成绩。小学二年级阶段是灵敏素质发展的重要时期,若能注重并加以训练会对学生的灵敏素质发展产生重要作用。所以选择科学、合理、系统的训练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灵敏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足球运动是一项特别需要灵敏素质参与的运动项目,由于足球运动自身特点,也决定着其对灵敏素质发展有较大的帮助。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研究拟通过运用足球训练来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的灵敏素质,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学习兴趣,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选取惠州龙门县龙城第三小学二年级的两个自然班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人数为38人,对照组人数为39人),并选取了十字象限跳、伊利诺斯跑、“T”形跑、20s反复横跨跳、4x10米往返跑作为灵敏素质的测量指标。实验组采用足球训练课形式,对照组采用常规体育课形式。经过一个学期(14周)的实验,得出如下研究结果。(1)经过14周的足球训练,实验组学生的五项灵敏素质指标的成绩都存在着非常显着性的提高,表明足球训练对发展学生灵敏素质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对照组学生的五项灵敏素质指标的成绩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提高,表明常规体育课活动锻炼也可以相应的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2)通过实验证明,实验后实验组的五项灵敏素质测试指标结果和对照组存在着显着性差异,因此表明与常规体育课活动锻炼相比,足球训练能更好地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的灵敏素质,且促进效果更加显着。此外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体育运动学习兴趣要显着优于对照组的学生,实验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参与训练,提高了训练效果,对发展灵敏素质有一定的作用。(3)本研究设计的足球训练方案,具有科学性、趣味性、目的性。训练方案结构比较合理,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应用价值。小学二年级学生足球训练方案的设计经实证研究达到了预期效果,可以为其他学校开展小学二年级学生足球训练提高灵敏素质和增强足球技术技能提供参考。
刘育伯[3](2020)在《幼儿体能训练对4-5岁幼儿身体素质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幼儿期是塑造良好体格的关键时期。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对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及身心健康发展产生正面的影响。幼儿时期是运动兴趣、生活习惯和许多身体素质发培养的敏感期,这个阶段培养的运动爱好、运动能力将会伴随其一生。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虽然目前我国幼儿身体形态呈上升趋势,但其身体素质却是逐年下降,这一现象需引起我们重视。本研究针对幼儿这一社会人群实施体能训练,分析体能训练对幼儿身体素质的影响,旨在为我国4-5岁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探索出科学有效的道路。本研究采取实验法对北京市朝阳区某幼儿园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72名4-5岁的幼儿,其中男女人数相等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进行幼儿体能训练课,对照组进行传统的体育课。在实验干预前后以《国民体质监测(幼儿部分)》为测试标准,分析4-5岁幼儿在幼儿体能训练后的身体素质变化。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旨在帮助幼儿创造一个健康、欢乐的童年,并通过合理的渠道提高其身体素质,帮助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实验结果表明:(1)幼儿体能训练和幼儿园传统体育课对4-5岁幼儿的灵敏素质的发展均具有明显的正面影响,并且两组训练效果差异性不明显。(2)幼儿体能训练对4-5岁幼儿的柔韧素质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正面影响。(3)幼儿体能训练对4-5岁幼儿的上肢及腰腹力量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正面影响。(4)幼儿体能训练和幼儿园传统体育课对4-5岁幼儿的平衡素质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正面影响。(5)幼儿体能训练对4-5岁幼儿的爆发力素质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正面影响。(6)幼儿体能训练和幼儿园的传统体育课对4-5岁幼儿的下肢力量及协调性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正面影响。
景莹[4](2020)在《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园游戏活动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延安洛杉矶保育院为例》文中提出游戏是人类表达思想和情绪的本能,是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游戏中快乐、自主、自由地享受教育,是幼儿在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氛围中,欢乐成长的方式之一;在探索、促进幼儿、成长中丰富和升华幼儿的情感,是幼儿教育成长的重要目的之一。奥尔夫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中有节奏地律动、歌唱、玩耍和表演,而让幼儿在各种乐趣中引导、感知、体验、理解音乐,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之下。它不再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而是以各种游戏为主的,奥尔夫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培养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增强音乐综合素养。延安洛杉矶保育院的案例中较好地展现了这一教法,其中灵活多样的教学设计是本文着意剖析之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其一,主要论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是奥尔夫教学法的概念与相关理论内容进行界定以及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本文研究的切入点和必要性;其二是对延安洛杉矶保育院不同年龄段幼儿进行认知状况分析,以及对大中小三个教学班级的老师开展关于奥尔夫教学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调查,了解奥尔夫教学法在目前洛杉矶保育院游戏活动的应用现状;其三是以两个平行班级在游戏活动中应用的奥尔夫教学法进行实验教学对比,从而得出奥尔夫教学法应用于幼儿游戏中的可行性,展现出新法之下更好促进幼儿掌握所学知识的特点;其四是阐述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启示;其五是诠释延安洛杉矶保育院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的成效。本文以应用型的分析视角出发,将延安洛杉矶保育院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的实效予以调研与辨析,注重不同年龄段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实效解析,对延安洛杉矶保育院教学成效进行特征分析,为探索幼儿园设计游戏活动提供更加详实的实践经验和合理化的设计方法,论述中又注意了各方面的关系与逻辑,这些也为更好地促进同类幼儿园教学而提供借鉴。
阿迪力江·阿布力米提[5](2020)在《维吾尔民间儿童游戏的教育功能探析 ——以莎车县X乡的田野调查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游戏是儿童世界里不可缺少的随身品,它不仅陪伴着儿童的健康成长而且富裕其精神生活。游戏在人们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玩游戏是儿童认知世界的第一步。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尤其是民间娱乐游戏的内容非常丰富。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的维吾尔族人,与其他民族一样高度重视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同样维吾尔族民间儿童游戏的内容也非常丰富、种类较多。它具有文学、艺术和教育的特点。长期以来,它丰富了维吾尔族儿童的生活。但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影响下,民间儿童游戏被手机、网络游戏替代了。实际上,民间儿童游戏在儿童的智力发展,道德培养和身体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儿童游戏的研究主要集中为幼儿教育研究和民俗学研究等两个方面。尽管心理学、教育学、文化人类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也对民间儿童游戏进行了研究,但尚未形成规模。尤其是对少数民族民间儿童游戏的研究较少,其中涉及到维吾尔族民间儿童游戏的民俗学层面的研究成果更少。游戏作为培养下一代的主要手段之一,它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本研究的主旨在于探究维吾尔族民间儿童的游戏教育功能,梳理民间儿童游戏的特征,使民间儿童游戏重新激发活力。本文将运用民俗学的相关理论以及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的游戏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将在田野调查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与现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维吾尔族民间儿童游戏的概述、分类、内容、特征、教育功能及其现状与发展进行了研究。文章的主体内容包括五个部分:第一章,包括了研究背景、选题意义、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以及田野点介绍等方面;主要以文献综述的方式,总结了我国民间儿童游戏的研究现状和外国儿童游戏理论等内容。第二章,对维吾尔族民间儿童游戏的概述。即包括儿童之含义、儿童游戏与玩具的概念、维吾尔族民间儿童游戏概述等内容。第三章,维吾尔族民间儿童游戏的分类、内容、特征。主要从儿童游戏的分类、民间儿童游戏的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论述;此外,还简要介绍了维吾尔族民间儿童游戏。第四章,维吾尔族民间儿童游戏的教育功能探析。本章着重分析民间儿童游戏的教育功能,这也是本文的重点。主要以智能的培养、体能的锻炼、人格的塑造、增加科学知识与艺术培养、增强群体意识,培养集体精神等方面进行了探究。第五章,维吾尔族民间儿童游戏的现状与保护策略。为了更好的研究维吾尔族民间儿童游戏的现状,本章将结合实地调查资料和现有的文字材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其存在的问题,保护、完善和挖掘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杨奎[6](2020)在《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小学阶段)篮球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篮球运动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但是目前篮球特色学校绝大多数采用以技战术练习为主的教学内容,强调以掌握技战术动作为目标,忽视了篮球的趣味性与实用性。为了解决此问题,本文对小学校园篮球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以系统论原理、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为理论依据,通过实地观察当前一线体育教师教学情况,明确当前小学校园篮球课堂教学目标,寻找科学性、有效性的教学内容,从而解决小学校园篮球课教学内容散乱、竞技性强等问题,为小学校园篮球课堂教学提供实用性参考,有效地指导一线体育教师的篮球教学。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以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小学阶段篮球教学内容为研究对象。以石家庄市具备青少年篮球特色学校并且篮球比赛成绩较为理想的12所小学体育课篮球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为调查对象。对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小学阶段篮球教学内容指标构成,篮球教学内容指标权重,以及新构建篮球教学内容体系合理性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由此得出以下结论:(1)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小学阶段篮球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应坚持系统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和阶段性原则。(2)新构建的小学阶段篮球教学内容包括:篮球基础理论知识、技术教学内容、战术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和身体素质6项一级指标。通过专家问卷删除了难度及结构相对复杂的原地持球前、后转身突破等不太适宜小学生学习的技术动作。(3)新构建的小学阶段篮球教学内容体系水平一与水平二阶段一级指标权重分布依次为篮球基础理论知识、技术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和身体素质。水平三阶段一级指标权重分布依次为篮球基础理论知识、技术教学内容、战术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和身体素质。(4)通过研究提出新构建的小学阶段篮球教学内容体系的优势、内容标准以及实施建议。水平一阶段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篮球游戏、技术教学内容和降低难度的比赛相结合方式展开教学。水平二阶段更偏向于篮球游戏、比赛互动相结合方式教学,学生能够把简单的篮球技术运用到教学与比赛之中,同时发展多种形式身体素质练习。水平三阶段教学内容选择学习新的篮球技术、增加组合技术、发展多种形式身体素质练习以及简单的战术练习。
曹云杰[7](2020)在《我国儿童青少年自由式摔跤项目训练方案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竞技体育越来越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摔跤项目作为奥运会基础大项,逐渐成为各国金牌竞争的重点。而体育强国,强在少年。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冬奥会场馆和观摩运动员训练时强调“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诚然,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也是体育人才储存的后备力量,其训练模式、方法与手段等直接影响着我国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性,由此合理安排儿童青少年进行科学、系统地训练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我国青少年摔跤运动员的训练方案设计中多以一般身体训练为主,缺乏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成为我国自由式摔跤项目发展的掣肘。本文以儿童青少年自由式摔跤训练方案设计为研究对象,以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结合儿童青少年训练的生理及心理特征,充分考虑摔跤的项目规律,从训练学及教育学的角度对我国儿童青少年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训练方案的设计进行研究,在内容选择时通过两轮专家问卷对训练方案指标进行筛选,随后统计分析两轮调查问卷,最终确定训练方案的指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与建议:1)儿童青少年自由式摔跤项目训练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训练方案设计应以自由式摔跤项目特征及儿童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规律、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特征及与功能性训练特征为依据,遵循训练的坚持多年系统训练原则、竞技能力优先发展原则及训练动作标准化原则。在对儿童青少年进行训练时还应遵循其神经肌肉系统训练的专项化、趣味性及娱乐性,既能提高儿童青少年的训练兴趣有可以满足其训练内容与负荷安排。2)运用访谈法和两轮专家问卷确定儿童青少年自由式摔跤项目训练方案指标内容,包括4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随后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权重法计算出各项指标权重,分析发现:儿童青少年自由式摔跤项目训练方案设计方案的一级指标中“力量训练”最为重要,其次为“耐力训练”、“速度灵敏训练”及“技能训练”。在二级指标中,最重要的训练是“匀速跑训练”,其次是“有氧技巧跑训练”、“方形场地训练”。说明儿童青少年自由式摔跤项目在训练时更需要力量训练,主要是由于力量是一切运动的基础。同时结合一、二级指标权重可以发现,专家认为儿童青少年自由式摔跤项目的训练更应重视力量训练、耐力训练及速度灵敏训练。3)儿童青少年自由式摔跤项目的训练是一个渐进式的递进过程,其方案的设计应以基础训练阶段、一般性训练阶段和专项化训练阶段划分,以9-11岁、12-14岁、15-17岁的年龄阶段为结构点进行划分;其训练安排应按照不同阶段和不同年龄人群训练发展的任务和目标为划分点;其训练方法和手段等内容应根据项目特征及儿童青少年发育规律而具体制定。建议:1)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训练工作的基础作用。2)积极回归竞技体育的教育功能。3)严格控制青少年训练的负荷量度。
刘波[8](2020)在《校园少儿短式网球“三段+快易教学”组合训练的实践研究 ——以萍乡市田中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教育部至今已经发布两次政府行政文件用以促进校园网球发展,2000年将短式网球纳入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内容;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教体艺厅函[2018]58号,颁发了全国青少年校园网球特色试点学校285所;国内校园网球处于发展上升期,但是校园网球发展真正步入正轨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存在的众多问题需要我们努力去完善。特别是校园少儿短式网球教学与训练方面现都处于初级阶段。大家均要不断学习、完善、补充前期已有的教学与训练成果,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训练方法,使校园短式网球的训练理论和实践都可得到充实优化,以达到促进校园短式网球快速发展的目标。快易网球的出现,无疑为校园短式网球成功推广增加了砝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我国网球场地器材缺乏与学生对于网球项目上手难导致兴趣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在学习和总结前期快易网球教学对校园少儿短式网球教学与训练研究成果基础上,发现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不断优化和补充。本文主要采用实验法与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特点,并针对少儿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创新设计合理的教学与训练内容;其次,采用“三段+快易教学”组合的训练方法进行实验,该实验方法依据少儿生长发育规律及网球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从教学训练层面上进行设计,即运用小周期灵敏素质训练、小周期速度素质训练、小周期力量素质训练,三段与快易网球教学法的组合进行教学实验,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综合运动生理学、心理学、ITF少儿短式网球教学训练理论及运动技能学习控制等理论知识的认知和运用,认定重点发展少儿学员灵敏、速度、力量素质,是少儿学习短式网球运动技能的基础,对少儿短式网球运动技能形成有促进作用。2.对校园少儿短式网球“三段+快易教学”组合的教学与训练的设计,在周期训练内容上符合少儿身心发展要求,不仅具有启蒙与兴趣培养并重、技能与成功获得感层面的体现。而且是对短式网球快易教学法补充和改进。有利于快速提升少儿短式网球技术和高效的发展少儿网球早期专项身体素质基础水平。3.校园少儿短式网球“三段+快易教学”组合的教学与训练方法,通过教学与训练的实验,验证了实验假设,实验组的学生在灵敏素质、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三项基础方面高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4.校园少儿短式网球“三段+快易教学”组合的教学与方法,在少儿短式网球技能等级达标上与对照组相比更加有优势,表现达标人数更多且均有显着差异。验证了实验效果的假设。
赵子莹[9](2019)在《游戏教学法在8-10岁儿童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网球人口一直有增无减,网球运动的不断发展,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2011年我国网球运动员李娜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上摘得女子单打冠军后,更是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网球热潮。儿童网球的发展是网球运动人才培养与选拔的关键,因此,国内各地区网球培训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很多中小学也投入大量资金建造网球场并开设网球课程。儿童是处于敏感期并缺乏持久专注度的人群,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儿童网球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更契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课程效果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游戏教学法在8-10岁儿童网球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及应用效果研究,丰富网球教学方法,促进儿童网球教学的发展。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有关儿童网球教学的研究现状和游戏教学法的研究现状;运用实验法对河北省保定市长城小学三年级48名无网球运动基础的学生进行教学实验分析与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对48名学生进行了网球学习兴趣、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方面的调查研究;运用专家访谈法对10位网球方面的专家进行关于本论文选题、引用及实验设计的咨询;运用数据统计法对本论文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验中实验组采用游戏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测试了受试者的部分身体素质指标和网球技术指标,通过实验前后的研究和总结,以及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游戏教学法的应用相对于传统教学法对网球基本技术的学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网球正手击球、反手击球的稳定性与准确性和击球动作方面。2.实验后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实验前相比均有显着性提高。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游戏教学法更能提高学生一分钟跳绳、坐位体前屈、25米折返跑三项身体素质能力。3.游戏教学法对培养儿童网球学习兴趣方面有显着作用,主要表现为较高的情感投入程度、运动参与程度和自主学习意识。4.游戏教学法有利于儿童合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锻炼儿童与他人的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
郝杰[10](2019)在《体育游戏在西安市幼儿跆拳道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幼儿时期是身心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跆拳道项目以“以礼始,以礼终”的教育理念和“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精神成为广大家长让孩子锻炼身体的主要途径。跆拳道教学中运用传统的教练示范-学生模仿-不断反复练习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和提升学习体验上效果较差,幼儿因枯燥乏味放弃学习。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将体育游戏与跆拳道技术相结合使幼儿对学习跆拳道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到技术、锻炼身体,同时也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所以说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应该更加广泛,作用也应该更加突出。通过深入了解和掌握当前体育游戏在西安市幼儿跆拳道教学的现状,找出影响体育游戏在西安市幼儿跆拳道教学中开展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发展对策,为体育游戏在西安市幼儿跆拳道教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所以本研究对此问题有着一定的研究意义。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体育游戏在西安市幼儿跆拳道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通过深入了解和掌握当前体育游戏在西安市幼儿跆拳道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找出西安市幼儿跆拳道教学中体育游戏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为西安市幼儿跆拳道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通过当前体育游戏在西安市幼儿跆拳道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结论如下:1.教练员方面,目前大多数的教练员为兼职授课,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学历参差不齐。教学能力有待加强,兼职的为多数,不利于体育游戏的开展。2.在跆拳道教学的基本部分中体育游戏没有很好的融入。跆拳道对于专项技术的学习要求很高,是一项专业技术较强的运动,跆拳道在练习专项内容时,这个过程是枯燥的,专项游戏少,专项技术与体育游戏的联系不深。3.跆拳道教练对于体育游戏的设计创新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基本部分的专项教学。4.结束部分体育游戏的运动强度不合理。结束部分通常是放松整理,在跆拳道课的结束部分存在教练对幼儿进行大强度的素质游戏。
二、全面发展少儿身心素质的游戏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面发展少儿身心素质的游戏跳(论文提纲范文)
(1)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 |
(二)体育课程目标达成的规律探寻 |
(三)体育课程西化危机的文化化解 |
(四)民间游戏丰富内涵的价值回归 |
(五)文化记忆课程开发的自觉选择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内文献综述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现状述评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民间体育游戏 |
(二)儿童 |
(三)课程表达 |
四、理论基础 |
(一)认知发展理论 |
(二)课程组织理论 |
(三)多元文化教育课程转化理论 |
五、研究价值与意义 |
(一)理论价值 |
(二)现实意义 |
六、研究方法和框架 |
(一)文献资料法 |
(二)访谈法 |
(三)实地考察法 |
(四)问卷调查法 |
第一章 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历史演进轨迹 |
一、体育游戏的起源假说 |
(一)宗教仪式起源说 |
(二)军事战争起源说 |
(三)生存劳动起源说 |
(四)角色模仿起源说 |
二、古代儿童体育游戏的社会教化功能 |
(一)伦理秩序的规范 |
(二)社会行为的体验 |
(三)劳动经验的传授 |
(四)集体意识的培养 |
三、近代儿童体育游戏的变革与维新 |
(一)晚清时期儿童体育游戏的变革 |
(二)民国时期儿童体育游戏的发展 |
(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儿童游戏观 |
第二章 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价值 |
一、当代学校体育课程改造的示范 |
(一)平衡日益西化的课程价值取向 |
(二)厚植中华传统文化的课程底色 |
(三)释放学校体育课程的潜在活力 |
二、体育课程立德树人功能的凸显 |
(一)在身心体验中享受运动乐趣 |
(二)在自主锻炼中增强身体素质 |
(三)在群体交往中完善健全人格 |
(四)在积极求胜中培养道德意志 |
第三章 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现状 |
一、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调研的设计 |
(一)调研对象 |
(二)调研工具 |
(三)分析工具 |
二、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问题诊断 |
(一)课程表达的总体概况 |
(二)课程表达的成效与经验 |
(三)课程表达的瓶颈与局限 |
三、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困境表现 |
(一)课程表达的目标失联 |
(二)课程表达的内容失语 |
(三)课程表达的方法失策 |
(四)课程表达的评价失措 |
第四章 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设计 |
一、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程序规则 |
(一)层级与过程:课程表达的靶向调整 |
(二)嵌入与整合:课程表达的进路选择 |
(三)展示与竞技:课程表达的要素呈现 |
(四)目标与结果:课程表达的评价再构 |
二、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功能定位 |
(一)儿童价值观念的正向引领 |
(二)儿童运动能力的自主提升 |
(三)儿童身心习惯的正确养成 |
三、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载体 |
(一)教材教具:内容载体 |
(二)课堂教学:形式载体 |
(三)校运动会:拓展载体 |
第五章 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案例 |
一、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类型划分 |
(一)身体素质类游戏的课程表达 |
(二)运动能力类游戏的课程表达 |
(三)文化素养类游戏的课程表达 |
二、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案例呈现 |
(一)翻山头与送军粮:灵敏素质的发展 |
(二)蹦房子与跳大绳:运动能力的强化 |
(三)赛龙舟与蝶穿花:文化素养的涵育 |
三、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效果反馈 |
(一)有质量的体育课:专家评价与建议 |
(二)有内涵的体育课:教师自评与反思 |
(三)有意思的体育课:学生评价与期待 |
第六章 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环境 |
一、顶层制度支持:着力民间体育游戏落地课堂的政策引导 |
(一)顺应时代的课程建设导向 |
(二)因地制宜的特色政策保障 |
二、学校组织支持:创设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学校文化 |
(一)学科统整视域下的教学软环境营造 |
(二)体育教师“游戏认知与素养”的提升 |
三、家庭活动支持:构建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家校联动 |
(一)游戏育人职责在家庭中的落实 |
(二)体育游戏、师徒模式与亲子关系的加固 |
四、社区空间支持:促进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场域延伸 |
(一)“全民健身”对社区儿童体育游戏的接纳 |
(二)社区空间与儿童体育游戏的课外拓展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2)足球训练对小学二年级学生灵敏素质作用效果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足球训练的相关研究 |
2.1.1 训练的定义 |
2.1.2 足球训练理念研究 |
2.1.3 足球训练内容研究 |
2.1.4 足球运动对灵敏素质的有关影响研究 |
2.2 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
2.2.1 学生生理发展特点 |
2.2.2 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
2.3 灵敏素质的相关理论 |
2.3.1 灵敏素质的定义 |
2.3.2 灵敏素质训练方法的研究现状 |
2.3.3 灵敏素质测试方法的研究现状 |
2.4 理论依据 |
2.4.1 灵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
2.4.2 运动训练规律 |
2.4.3 最近发展区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训练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
4.1 训练方案的理念 |
4.2 训练方案的目标 |
4.3 训练方案的设计原则 |
4.4 训练中的训练法 |
4.5 训练方案的内容 |
4.6 训练课的训练方法 |
4.7 训练课中灵敏素质训练的注意事项 |
4.8 训练内容课程实例分析 |
5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5.1 足球训练效果检验与分析 |
5.1.1 实验组实验前后结果对比分析 |
5.1.2 对照组实验前后结果对比分析 |
5.1.3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结果对比分析 |
5.2 促进学生灵敏素质发展的原因分析 |
5.2.1 足球训练内容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灵敏素质 |
5.2.2 灵敏游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灵敏素质 |
5.2.3 体育运动学习兴趣提高对发展学生灵敏素质有一定作用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7 致谢 |
8 参考文献 |
9 附录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附录E |
附录F |
附录G |
附录H |
附录I |
附录J |
10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幼儿体能训练对4-5岁幼儿身体素质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文献综述 |
1.4.1 相关概念及界定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4.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实验法 |
2.2.3 对比分析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第3章 实验结果 |
3.1 幼儿体能训练设计原则与方法 |
3.1.1 幼儿体能训练原则 |
3.1.2 幼儿体能训练方法、教学方法 |
3.1.3 幼儿体能训练方法、教学方法选择 |
3.1.4 幼儿体能训练结构 |
3.1.5 幼儿体能训练时间 |
3.1.6 幼儿体能训练与环境关系 |
3.1.7 幼儿体能训练负荷 |
3.1.8 幼儿体能训练课程设计与内容 |
3.2 干预前实验组、对照组各项测试结果与分析 |
3.2.1 干预前实验组、对照组10米折返跑测试结果与分析 |
3.2.2 干预前实验组、对照组坐位体前屈测试结果与分析 |
3.2.3 干预前实验组、对照组网球掷远测试结果与分析 |
3.2.4 干预前实验组、对照组走平衡木测试结果与分析 |
3.2.5 干预前实验组、对照组立定跳远测试结果与分析 |
3.2.6 干预前实验组、对照组双脚连续跳测试结果与分析 |
3.3 实验组实验干预前后各指标测试结果与分析 |
3.3.1 实验组干预前后10米折返跑测试结果与分析 |
3.3.2 实验组干预前后坐位体前屈测试结果与分析 |
3.3.3 实验组干预前后网球掷远测试结果与分析 |
3.3.4 实验组干预前后走平衡木测试结果与分析 |
3.3.5 实验组干预前后立定跳远测试结果与分析 |
3.3.6 实验组干预前后双脚连续跳测试结果与分析 |
3.4 对照组干预前后各指标测试结果与分析 |
3.4.1 对照组干预前后10米折返跑测试结果与分析 |
3.4.2 对照组干预前后坐位体前屈测试结果与分析 |
3.4.3 对照组干预前后网球掷远测试结果与分析 |
3.4.4 对照组干预前后走平衡木测试结果与分析 |
3.4.5 对照组干预前后立定跳远测试结果与分析 |
3.4.6 对照组干预前后双脚连续跳测试结果与分析 |
3.5 实验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指标组间对比与分析 |
3.5.1 实验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10米折返跑对比与分析 |
3.5.2 实验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坐位体前屈对比与分析 |
3.5.3 实验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网球掷远对比与分析 |
3.5.4 实验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走平衡木对比与分析 |
3.5.5 实验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立定跳远对比与分析 |
3.5.6 实验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双脚连续跳对比与分析 |
结论与建议 |
结论 |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1 测评方法及测评资质 |
附件2 实验组幼儿体能训练课干预表 |
附件3 对照组幼儿户外运动大纲 |
附件4 实验组幼儿体能训练课示例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园游戏活动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延安洛杉矶保育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学术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
(五)概念界定 |
一、延安洛杉矶保育院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的情况调查 |
(一)延安洛杉矶保育院的教育现状 |
(二)延安洛杉矶保育院幼儿的认知现状分析 |
1.研究对象 |
2.监控调查 |
3.延安洛杉矶保育院小班幼儿的认知现状分析 |
4.延安洛杉矶保育院中班幼儿的认知现状分析 |
5.延安洛杉矶保育院大班幼儿的认知现状分析 |
(三)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趋势分析 |
1.计划准备方面的认知能力:从无到有 |
2.观察监控与调整方面的认知能力:由他人到自我 |
3.评估方面的认知能力:从抽象到具体 |
(四)奥尔夫教学法使用情况调查 |
1.访谈提纲 |
2.访谈对象 |
3.访谈经过 |
4.访谈结果 |
二、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实验辨析 |
(一)教学实验的准备 |
(二)教学实验的实施课例 |
1.节奏训练——音乐活动 |
2.律动训练——健康活动 |
3.语言训练——语言活动 |
4.想象力训练——科学活动 |
5.交往能力训练——社会活动 |
6.课例实验的小结 |
(三)幼儿游戏能力测试前后对比结果 |
(四)实验课堂跟踪及教师反馈调查 |
(五)幼儿及家长反馈调查 |
(六)不同教学方法的对比结论 |
三、奥尔夫教学法运用于幼儿园游戏活动进行的设计构建 |
(一)综合布局幼儿园游戏活动 |
(二)注重以游戏为活动的基本内容 |
(三)注重以创造性的挖掘为游戏活动的突破口 |
(四)幼儿园游戏活动应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融会 |
(五)鼓励家长认识了解奥尔夫教学法 |
四、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5)维吾尔民间儿童游戏的教育功能探析 ——以莎车县X乡的田野调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四、田野点介绍 |
第二章 维吾尔族民间儿童游戏的概述 |
第一节 儿童之含义 |
第二节 儿童游戏与玩具的概念 |
第三节 维吾尔族民间儿童游戏概述 |
第三章 维吾尔族民间儿童游戏的分类、内容、特征 |
第一节 儿童游戏的分类 |
第二节 维吾尔族民间儿童游戏简介 |
第三节 民间儿童游戏的特征 |
第四章 维吾尔族民间儿童游戏的教育功能探析 |
第一节 对少年儿童的教育 |
第二节 增加科学知识与艺术培养 |
第三节 增强群体意识与培养集体精神 |
第五章 维吾尔族民间儿童游戏的现状与保护策略 |
第一节 维吾尔族民间儿童游戏的现状 |
第二节 民间儿童游戏生存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完善与保护民间儿童游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附录一 人物访谈 |
附录二 实地调查图片 |
后记 |
(6)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小学阶段)篮球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2.1 相关概念界定 |
1.2.2 理论依据 |
1.2.3 国内外篮球教学研究 |
1.2.4 国内外教学内容相关研究 |
1.3 研究目的意义 |
1.3.1 选题目的 |
1.3.2 选题意义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实地调查法 |
2.2.4 德尔菲法 |
2.2.5 层次分析法 |
2.2.6 数理统计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小学阶段篮球教学内容现状分析 |
3.1.1 一线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实际教学内容存在冲突 |
3.1.2 小学阶段篮球教学内容安排比较混乱 |
3.1.3 小学阶段教学内容较偏于竞技化 |
3.1.4 小学阶段教学内容与身心发展特征存在冲突 |
3.1.5 小学阶段校园篮球学校缺少指导性教材 |
3.2 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小学阶段篮球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原则 |
3.2.1 系统性 |
3.2.2 趣味性 |
3.2.3 科学性 |
3.2.4 实用性 |
3.2.5 阶段性 |
3.3 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小学阶段篮球教学内容的构建 |
3.3.1 校园篮球特色学校水平一阶段篮球教学内容的构建 |
3.3.2 校园篮球特色学校水平二阶段篮球教学内容的构建 |
3.3.3 校园篮球特色学校水平三阶段篮球教学内容的构建 |
3.4 确定小学阶段篮球教学内容指标体系权重 |
3.4.1 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
3.4.2 构造判断矩阵 |
3.4.3 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
3.4.4 对专家意见进行综合分析 |
3.5 新构建的小学阶段篮球教学内容体系优势与实施建议 |
3.5.1 新构建的小学阶段篮球教学内容体系优势 |
3.5.2 新构建的小学阶段篮球教学内容实施建议 |
3.6 新构建的小学阶段篮球教学内容体系专家评估情况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附录 |
(7)我国儿童青少年自由式摔跤项目训练方案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文献综述 |
1.2.1 儿童青少年训练的相关研究 |
1.2.2 儿童青少年自由式摔跤训练的研究现状 |
1.2.3 现状与不足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2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3 创新点与技术路线图 |
2.3.1 研究创新点 |
2.3.2 技术路线图 |
3 研究过程与分析 |
3.1 自由式摔跤儿童青少年训练方案设计的理论依据 |
3.1.1 自由式摔跤运动理论需求特征 |
3.1.2 儿童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与运动训练的关系特点 |
3.1.3 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训练方案设计 |
3.2 儿童青少年自由式摔跤训练方案设计原则 |
3.2.1 坚持多年系统训练原则 |
3.2.2 竞技能力优先发展原则 |
3.2.3 训练动作标准化原则 |
3.3 儿童青少年自由式摔跤训练方案的构成要素分析 |
3.3.1 要素指标构建 |
3.3.2 第一轮专家调查结果与分析 |
3.3.3 第二轮专家调查结果与分析 |
3.3.4 儿童青少年自由式摔跤项目训练指标权重 |
3.4 儿童青少年自由式摔跤训练总体方案 |
3.4.1 以年龄为基础的训练阶段划分与内容选择 |
3.4.2 以项目特征为基础的训练内容构成 |
4 研究结论与展望 |
4.1 研究结论 |
4.2 研究建议 |
4.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致谢 |
(8)校园少儿短式网球“三段+快易教学”组合训练的实践研究 ——以萍乡市田中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2.文献综述 |
2.1 国内网球研究现状分析 |
2.1.1 少儿网球训练研究 |
2.1.2 快易网球或十步教学法研究 |
2.1.3 校园网球发展研究 |
2.2 国外网球研究现状 |
3.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实验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逻辑分析法 |
4.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三段+快易教学”组合周期训练内容、过程、数据比较分析 |
4.1.1 周期训练阐述 |
4.1.2 “三段+快易教学”组合的周期训练实施的过程 |
4.1.3 实验组、对照组实验前后三项基础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4.1.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考核数据对比分析 |
4.2 “三段+快易教学”组合训练对身体素质提高分析 |
4.2.1 运用“三段+快易教学”组合训练方法是科学的 |
4.2.2 “三段+快易教学”组合训练设计遵循少儿身体、体能、心理与认知的发展规律 |
4.2.3 训练强度控制上采用ITF针对少儿网球各项身体素质训练相关理论 |
1、8-9岁全面素质教学内容及强度分析 |
2、8-9岁网球专项身体素质教学内容与强度分析 |
4.3 国体联网球项目考核数据分析 |
4.4 国体联网球等级差异分析 |
4.4.1 “三段+快易教学”组合训练设计符合运动技能理论 |
4.4.2 “三段+快易教学”组合训练设计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
4.4.3 充分体现少儿对短式网球运动技能学习的基本特征 |
4.4.4 少儿学习短式网球的动作协调性显着提高 |
4.4.5 少儿学习短式网球注意特征显着优化 |
4.4.6 少儿学习短式网球觉察错误与纠错能力明显提高 |
4.5 “三段+快易教学”组合优势分析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附录 |
(9)游戏教学法在8-10岁儿童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相关研究 |
2.2.2 国内相关研究 |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组与对照组人数统计分析 |
4.2 实验前两组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的结果分析 |
4.3 实验后两组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的结果分析 |
4.4 实验前两组学生网球球感测试的结果分析 |
4.5 实验后两组学生网球技术测试的结果分析 |
4.6 实验前两组学生学习兴趣测试的结果分析 |
4.7 实验后两组学生学习兴趣测试的结果分析 |
4.8 实验前两组学生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测试的结果分析 |
4.9 实验后两组学生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测试的结果分析 |
5 结论和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附录7 |
附录8 |
致谢 |
攻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体育游戏在西安市幼儿跆拳道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理论研究 |
2.1.1 游戏的概念 |
2.1.2 体育游戏的概念 |
2.1.3 幼儿体育游戏的特点 |
2.1.4 幼儿体育游戏的筛选原则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实地调察法 |
3.2.4 问卷调查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逻辑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西安市幼儿跆拳道教学现状分析 |
4.1.1 教练员现状分析 |
4.1.2 教练员的教学方法分析 |
4.1.3 教练员的课程内容现状分析 |
4.1.4 教练员对体育游戏的认知情况分析 |
4.1.5 幼儿的生理特点 |
4.2 西安市幼儿跆拳道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开展状况 |
4.2.1 体育游戏的内容 |
4.2.2 体育游戏的使用阶段 |
4.2.3 体育游戏的设计创新 |
4.2.4 体育游戏的课堂强度 |
4.2.5 体育游戏的课程关联度 |
4.3 西安市幼儿跆拳道教学中体育游戏开展存在的问题 |
4.3.1 教练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
4.3.2 幼儿群体的专注度不够 |
4.3.3 体育游戏在基本部分融入较少 |
4.3.4 专项游戏的创新不足 |
4.3.5 结束部分课堂强度不合理 |
4.4 促进西安市幼儿跆拳道教学中体育游戏良好开展的相关对策 |
4.4.1 重视教练员的选取和培训 |
4.4.2 加强幼儿体育游戏的针对性设计 |
4.4.3 基本部分融入适当的体育游戏 |
4.4.4 跆拳道教学中体育游戏设计创新 |
4.4.5 结束部分减小体育游戏的课堂强度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访谈提纲 |
致谢 |
四、全面发展少儿身心素质的游戏跳(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研究[D]. 韩文娜.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2]足球训练对小学二年级学生灵敏素质作用效果的实验研究[D]. 温耀勇.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3]幼儿体能训练对4-5岁幼儿身体素质影响研究[D]. 刘育伯.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4]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园游戏活动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延安洛杉矶保育院为例[D]. 景莹. 延安大学, 2020(12)
- [5]维吾尔民间儿童游戏的教育功能探析 ——以莎车县X乡的田野调查为例[D]. 阿迪力江·阿布力米提.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6]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小学阶段)篮球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D]. 杨奎. 沈阳体育学院, 2020(12)
- [7]我国儿童青少年自由式摔跤项目训练方案设计研究[D]. 曹云杰. 武汉体育学院, 2020(11)
- [8]校园少儿短式网球“三段+快易教学”组合训练的实践研究 ——以萍乡市田中小学为例[D]. 刘波.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9]游戏教学法在8-10岁儿童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赵子莹. 扬州大学, 2019(06)
- [10]体育游戏在西安市幼儿跆拳道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D]. 郝杰. 西安体育学院,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