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1年国家检验山羊绒品质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董巧霞,石斌刚,左志,赵世杰,祁有鹏,张雪萍,王向彦,兰丽娟,时钰,李开辉,周智德,胡江[1](2021)在《天祝白牦牛绒毛品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采集1~7岁天祝白牦牛体侧部、肩胛部及背部绒毛,测定其纤维直径、长度、断裂强力、伸长率等品质指标,分析性别、年龄及躯体部位对绒毛品质的影响,以及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天祝白牦牛的性别、年龄及躯体部位影响绒毛品质,母牦牛绒毛纤维直径显着大于公牦牛;公、母牦牛绒毛纤维直径、自然长度、伸直长度、断裂强力指标在不同年龄间存在显着差异,3~6岁牦牛绒毛品质指标均高于1~2岁且相对稳定;体侧部绒毛纤维直径、自然长度显着低于背部,断裂强力显着高于背部。绒毛纤维直径、长度、断裂强力间存在弱或中等程度正相关,且断裂强力与长度间达显着水平(P<0.05或P<0.01)。
王凤红[2](2021)在《山羊SNP芯片设计与内蒙古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基因组选择研究》文中认为绒山羊是我国特色优势品种,所产山羊绒是我国唯一具有出口定价权的畜产品。内蒙古绒山羊因产绒量高、绒毛品质优良和遗传性能稳定而享誉世界。本研究基于课题组前期完成的不同山羊品种基因组、转录组数据筛选功能位点,研发出首张适用于国内地方山羊品种芯片,结合系谱和生产性能测定记录,构建了高质量参考群体,基于该芯片在内蒙古绒山羊群体内开展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大数据基因组选择研究,对绒毛品质性状的遗传机理进行初步解析,确定了内蒙古绒山羊基因组选择最佳方法。本研究充分利用我国绒山羊种质资源优势,从基因组角度研究和挖掘一批与羊绒生产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和基因资源,为今后绒山羊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内蒙古绒山羊优质高产新品系培育提供新的基因资源和理论指导。论文主要结果如下:1.基于课题组近30年测定积累的616 113条内蒙古绒山羊系谱和生产性能记录数据,通过ASREML软件,对内蒙古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群、测定年份和个体年龄对各性状均有显着影响,可作为固定效应纳入模型。产绒量、绒细、毛长的遗传力分别是0.24、0.27、0.32,均属于中等遗传力(0.20-0.40),体重和绒长属于低遗传力(0.12和0.14)。产绒量、体重、绒长、绒细、毛长之间的遗传相关在-0.32~0.40之间,表型相关在-0.02~0.20之间;发现各性状加性方差较前人研究减小,说明选育后的性状遗传变异减小,有利于选育目标性状的基因型得到有效选择和纯合性状表型更加整齐。2.利用36个典型的中国地方品种(372个个体)和49个国外品种(226个个体)的山羊基因组、转录组数据,同时最大化兼容Illumina山羊52K SNP芯片位点,添加课题组多年来积累的重要功能位点数据,累计约4 500万个MAF大于0.2的SNPs,采用条件性的多目标局域性优化算法,通过对SNPs严格筛选,最终保留67 088 SNPs位点,集成一款全新的山羊70K SNP芯片(GGP_Goat_70K);基于山羊70K SNP芯片,在内蒙古绒山羊群体中进行基因分型测试,所有个体均成功分型,平均call rate98.8%。说明利用该芯片可以实现山羊的基因分型,同时获得了1 920个个体的基因型数据,可用于后续的GWAS和基因组选择研究。3.基于获得的1 920个个体的基因型数据,对内蒙古绒山羊的绒长、绒细和产绒量三个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首先对绒长、绒细和产绒量进行数据整理,检测表型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同时对内蒙古绒山羊群体进行主成分分析,判断是否存在群体分层现象;然后使用混合线性模型进行GWAS分析,通过分位数-分位数(Quantile-Quantile,Q-Q)图判断期望值和观测值的拟合程度。结果表明在基因组水平获得了4个显着SNPs,扩大100 kb后经注释发现GALNTL5、CCDC171、STUM、CMAS、FGF12、POLN、TACC3、PRLR、EVPL、COL3A1和SOX5为内蒙古绒山羊绒毛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可以用于后续深入研究。4.基于70K SNP芯片在国内开展了绒山羊基因组选择研究,使用GBLUP和SSGBLUP方法估计了内蒙古绒山羊绒长、绒细、产绒量、体重和毛长5个性状的遗传力和基因组育种值,同时与研究一使用的ABLUP法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并用5次重复的5倍交叉验证来评价育种值预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1)GBLUP和SSGBLUP法估计产绒量的遗传力为0.26和0.28;体重的遗传力为0.17和0.14;绒长的遗传力均为0.09;绒细的遗传力均为0.30;毛长的遗传力为0.31和0.32。(2)SSGBLUP对5个性状评估准确性在45%-82%之间,与ABLUP相比提高19%-25%;(3)SSGBLUP相比于GBLUP和ABLUP有更高的预测准确性和无偏性,SSGBLUP是内蒙古绒山羊基因组选择的最佳方法;(4)通过实施基因组选择可以使内蒙古绒山羊育种世代间隔从4.5年缩短至2年。
马静涛,王莉,祁弘,邹俊[3](2021)在《2020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山羊绒、绵羊毛公证检验质量分析报告》文中指出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全国最大的羊绒主产区之一,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环境和历史商业文化背景,有力地支撑和促进了自治区羊绒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加大对羊绒产业的支持力度,羊绒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绒毛产业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优势特色产业,在全国乃至世界市场上拥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竞争优势。
沈锦玉[4](2018)在《羊绒制品抽检质量现状及风险分析》文中指出文中介绍了我国羊绒产业发展现状、监督抽检形式、标准依据及重要技术指标、抽检质量现状,通过对近几年国内羊绒制品监督抽查结果数据的统计对比,客观分析了羊绒制品监督抽查的合格率变化情况及整体质量状况,解读了产品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及指标要求,探讨了羊绒制品的安全、生产控制、人员意识等质量风险,提供了消费建议,为我国羊绒制品行业的产品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李江[5](2016)在《山羊绒检验综述》文中研究表明基于山羊绒自身的特点及在鉴别检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说明现有鉴别和检测山羊绒的方法。在国内已有的山羊绒鉴别检测理论、标准及方法的基础上,同时介绍国外新的羊绒检测方法。
郑文新,赵小丽,高维明,王乐,宫平,何茜,邢巍婷,采复拉[6](2014)在《绵羊绒术语的定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制定毛绒术语标准是促进毛绒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从发展历史、绒与毛分类的标准、特征以及与现有毛绒分类标准的比较、制定标准后可能产生的后果、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顾虑的分析、称谓的传统习惯以及英文名称进行了考证分析,对绵羊绒的术语定义进行了分析。
倪玉婷[7](2013)在《路漫漫:中国羊绒产业腾飞尚需时日》文中研究指明山羊绒素有"软黄金"、"纤维皇后"的美称,其纤维细而柔软,是高级毛纺织品原料,山羊绒纺织的细绒线和高级呢料,手感滑糯,细密轻暖,历来作为高档的纺织服装消费品。世界山羊绒生产国主要有中国、伊朗、阿富汗、印度、蒙古、土耳其。中国作为山羊绒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羊绒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5%以上。其中,内蒙古是中国最大的优质山羊绒主产区,山羊原绒产量占到全国产量的60%以上。
高泉[8](2013)在《深色羊绒织物褪色及毛绒纤维鉴别方法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毛纺大国,羊绒是高级毛纺原料,具有手感滑爽、柔软丰满、穿着舒适等特点,随着近年来纺织业和印染业的快速发展,深色织物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当中。毛绒纤维含量检测是长期困扰企业和检验机构的问题,对仪器设备和检验人员的经验积累及检测水平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不经过退色的深色织物在此项检测中容易引起检验员判断错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我国现有标准中规定的退色方法其效果难以令人满意,现在普遍实施的毛绒纤维含量标准GB/T16988-1997《特种动物纤维与绵羊毛混合物含量的测定》中,规定使用平平加进行退色处理,但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其他检测机构对此也无统一的方法,而国外的相关标准中也无详细阐述,同时我国大部分的毛绒收购、加工企业和相关检验机构均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和检验人员,这些检验人员对深色织物的含量判定存在一定的人为误差,所以他们对退色剂的需求很旺盛,现实和潜在的市场规模都相当庞大。因此亟待开发相应的退色剂产品,以尽快解决制约深色毛绒织物检测的技术瓶颈。近年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人们对高档纺织品消费需求降低,毛绒产业整体有下滑的趋势,再加上毛绒产品的种类、工艺、花色等技术含量日益增加,一些区域生产和经销的毛绒制品质量问题突出,尤其是深色织物中毛绒不易分辨,假冒伪劣情况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些问题对毛绒检验检测客观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对现有的检测手段改革创新,以适应日益兴起的毛绒产业发展。测试研究表明,深色织物中加入柠檬酸盐和保险粉,在适当温度下反应能够轻柔地、安全地、较为彻底地褪去颜色,而且不影响纤维整体形态和平均直径,便于检测人员观察鳞片形态,做出正确判断。
马强[9](2012)在《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和战略重点。内蒙古自治区既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少数民族聚集区,也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和经济欠发达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推动内蒙古农业现代化,实现增产、增收、增绿的重大战略选择。本文探讨了现代特色农业的基本内涵。认为现代特色农业相对于传统特色农业: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背景不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逐步加大。二是功能不同,更加关注农业多功能融合。三是特色的内容不同,创造特色的环节和途径更加广泛。四是发展方式不同,发展主要依靠现代集约型方式。五是在区域发展中的任务与地位不同,作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加突出。本文认为区域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打破大宗粮食作物与特色农产品的传统界限,将优质、专用粮食作物按照比较优势就是特色、差异化就是特色的理念,作为特色农产品发展,可以从根本上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巩固粮食安全。本文基于对新时代农业基本特性的新认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现代特色农业基本内涵的分析研究,构建了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研究体系,内容包括:内蒙古农业基础地位分析、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和水平分析、内蒙古特色农产品区域比较优势分析、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区域布局研究以及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创新了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区域布局研究方法:以城乡统筹理论为指导,综合内蒙古主体功能区划中的农业功能区布局、基于比较优势的内蒙古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以及内蒙古区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分析研究结果,从点、区、带多层次相结合,优化现代特色农业区域布局。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所处的各种影响因素,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提出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实施“收缩集中,集约发展”战略:促进农业发展战略重点向农业主体功能区集中,特色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农业开发重心向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潜力大的地区集中,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主要以综合应用科技投入和机械化、劳动力素质提高和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创新为支撑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经营产业化、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生产区域化、特色产品产业化、发展可持续化;协调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生产组织企业化、生产专业化、生产技术标准化;协调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化、从业人员知识化、服务信息化。
王娜[10](2012)在《变异山羊绒纤维与其肤皮之间粘连结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测定了不同年龄、不同羊种、不同产区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量和粘连肤皮点面积分布区间,着重研究各试样之间差异大小。现将结果归纳如下:测试了大量试样绒纤维粘连肤皮的数据,通过不同试样山羊绒粘连肤皮量统计图和肤皮点面积分布区间,反映出各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情况。不同羊种各年龄段的绒纤维粘连肤皮结果为:公羊3岁绒纤维粘连肤皮量较小,肤皮面积为61.68mm2,肤皮个数为44个;粘连肤皮点面积主要分布在(01)mm2、(12)mm2面积区间内。公羊2岁绒纤维粘连肤皮量较大,肤皮面积为219.81mm2,肤皮个数为271个;粘连肤皮点面积主要分布在(01)mm2、(12)mm2、(23)mm2、(34)mm2面积区间内。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量并不一定与绒山羊年龄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这还受各种环境因素、自然因素等的影响,变异性很大。母羊3岁绒纤维粘连肤皮量较小,肤皮面积为96.80mm2,肤皮个数为128个;粘连肤皮点面积主要分布在(01)mm2、(12)mm2面积区间内;母羊1岁绒纤维粘连肤皮量较大,肤皮面积为718.51mm2,肤皮个数为364个;粘连肤皮点面积主要分布在(01)mm2、(12)mm2、(23)mm2、(34)mm2、(45)mm2、(1011)mm2面积区间内。羯羊2岁绒纤维粘连肤皮量较小,肤皮面积为304.41mm2,肤皮个数为132个;羯羊1岁绒纤维粘连肤皮量较大,肤皮面积为1088.75mm2,肤皮个数为928个。羯羊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量随年龄变化情况与母羊相似,绒山羊年龄较大时,其绒纤维粘连肤皮量较小,粘连肤皮点面积主要分布区间的范围也变小。由于地区之间地理环境及饲养环境的差异,不同产区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情况也存在差异。试验结果为:产区10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量较小,肤皮面积是13.06mm2,肤皮个数是16个;粘连肤皮点面积主要分布区间为(01)mm2、(12)mm2、(23)mm2,面积区间范围较小,产区6试样次之。这两个产区的山羊绒纤维相对要干净的多,在加工工艺中也能减少很多麻烦。产区3试样绒纤维粘连肤皮量较大,肤皮面积是800.35mm2,肤皮个数是248个;粘连肤皮点面积分布区间跨度较大,从(01)mm2到(1617)mm2的面积区间范围内都分布有肤皮点;产区5/二路试样绒纤维粘连肤皮量较产区3试样稍小。且同一产区,原绒纤维和洗净绒纤维粘连肤皮点面积分布区间也有差异。山羊绒粘连肤皮点面积主要分布区间反映了肤皮点个数、形状大小,证明不同产区山羊绒粘连肤皮量和肤皮结构都不同,这对前期选绒、分梳等提供了理论依据。洗绒条件不同,洗净绒纤维粘连肤皮量也不同。所设计L49(3)正交试验结果为:当试剂A、试剂B的浓度为0.1%、1.4%时,洗净绒纤维粘连肤皮量较小,洗净绒的白度值也较高,洗绒效果较好;试剂A、试剂B的浓度为0.2%、0.7%时的洗净绒纤维次之;在以上两种条件下,洗净绒纤维的平均断裂强力较大为2.70cN,洗绒对绒纤维强力没有损伤;所添加试剂不是最大浓度,但却能与绒纤维所含杂质充分作用,使洗净绒纤维性能较好,试剂C的量对洗绒效果没有明显作用。不同种类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的颜色和宏观形态结构差异很大。有的肤皮颜色较深,呈黑灰色;有的肤皮颜色较浅为褐色;有的肤皮块中有小孔眼,肤皮结构呈疏松的海绵状;有的肤皮结构较密实、较厚呈大块状,肤皮上还粘着有黑色小颗粒。山羊绒纤维与其肤皮之间粘连结构的微观表现主要有大块肤皮粘连、中块肤皮粘连、小块肤皮粘连、绒纤维表面肤皮粘连等。肤皮、山羊绒、公羊绒纤维水解后17种氨基酸含量总值不同,肤皮水解后17种氨基酸总量为71.69g/100g,三者氨基酸总含量大小关系为:肤皮<公羊绒纤维<山羊绒。肤皮、山羊绒、公羊绒纤维所含同种氨基酸含量基本都高于肤皮,但肤皮中的甘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含量却较高。
二、2001年国家检验山羊绒品质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1年国家检验山羊绒品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天祝白牦牛绒毛品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样品 |
1.2 实验仪器 |
1.3 测定方法 |
1.3.1 纤维直径 |
1.3.2 长度 |
1.3.3 断裂强力和伸长率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天祝白牦牛性别及年龄对体侧部绒毛品质的影响 |
2.2天祝白牦牛年龄对绒毛品质的影响 |
2.3天祝白牦牛躯体部位对绒毛品质的影响 |
2.4 天祝白牦牛体侧部绒毛品质性状间相关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2)山羊SNP芯片设计与内蒙古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基因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引言 |
1.1 绒山羊育种研究进展 |
1.1.1 绒山羊概述 |
1.1.2 绒山羊育种现状 |
1.2 SNP芯片的研究进展 |
1.2.1 SNP分型芯片的特点 |
1.2.2 SNP分型芯片的分类及原理 |
1.2.3 SNP分型芯片在畜牧领域的概况及应用 |
1.3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进展 |
1.4 羊基因组选择研究进展 |
1.4.1 基因组选择理论 |
1.4.2 基因组选择方法 |
1.4.3 基因组选择影响因素 |
1.4.4 羊基因组选择研究进展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 技术路线图 |
2 研究一 内蒙古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遗传参数的评估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数据来源 |
2.1.2 非遗传因素分析-广义最小二乘法 |
2.1.3 多性状重复力混合模型估计遗传参数 |
2.2 结果 |
2.2.1 基本统计分析 |
2.2.2 固定效应的确定 |
2.2.3 遗传参数估计 |
2.3 讨论 |
2.3.1 遗传力 |
2.3.2 遗传相关 |
2.4 小结 |
3 研究二 山羊70KSNP芯片的研发设计与测试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芯片设计数据来源 |
3.1.2 芯片测试数据来源 |
3.1.3 主要分析软件及工具 |
3.1.4 主要试剂及仪器 |
3.1.5 位点筛选 |
3.1.6 位点优化 |
3.1.7 DNA提取 |
3.1.8 基因分型 |
3.2 结果 |
3.2.1 70K SNP芯片的设计 |
3.2.2 70K SNP芯片与Illumina 52K SNP芯片的比较 |
3.2.3 位点检出率 |
3.2.4 位点MAF统计 |
3.3 讨论 |
3.4 小结 |
4 研究三内蒙古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样品采集 |
4.1.2 表型数据处理 |
4.1.3 数据质控 |
4.1.4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4.1.5 GO、KEGG富集分析 |
4.2 结果 |
4.2.1 表型数据的基本统计 |
4.2.2 数据质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4.2.3 绒长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4.2.4 绒细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4.2.5 产绒量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4.2.6 功能富集分析 |
4.3 讨论 |
4.4 小结 |
5 研究四内蒙古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基因组选择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构建参考群 |
5.1.2 基因型数据 |
5.1.3 GBLUP |
5.1.4 SSGBLUP |
5.1.5 基因组准确性评估 |
5.1.6 世代间隔 |
5.2 结果 |
5.2.1 群体结构和遗传参数 |
5.2.2 基因组预测准确性比较 |
5.2.3 世代间隔 |
5.2.4 选择效果分析 |
5.3 讨论 |
5.4 小结 |
6 结论 |
7 创新点 |
8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3)2020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山羊绒、绵羊毛公证检验质量分析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证检验基本情况 |
二、公证检验质量状况 |
三、公证检验质量分析 |
四、建议和措施 |
(4)羊绒制品抽检质量现状及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羊绒产业发展现状 |
2 羊绒制品监督抽检分析 |
2.1 羊绒制品监督抽检形式 |
2.2 羊绒制品抽检依据和指标 |
2.3 羊绒制品抽检质量现状 |
2.3.1 抽查示例1 |
2.3.2 抽查示例2 |
2.3.3 抽查示例3 |
2.3.4 抽查示例4 |
2.3.5 抽查示例5 |
2.4 常见问题指标解读 |
2.4.1 纤维含量 |
2.4.2 二氯甲烷可溶性物质 |
2.4.3 色牢度 |
2.4.4 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
3 羊绒制品质量风险分析和消费建议 |
3.1 羊绒制品质量风险分析 |
3.1.1 原材料的质量安全风险 |
3.1.2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风险 |
3.1.3 企业人员的质量意识风险 |
3.2 羊绒制品消费建议 |
4 结束语 |
(5)山羊绒检验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绒山羊资源分布情况 |
2 山羊绒鉴别检测方法及其特点 |
2.1 形态和特征上的鉴别方法 |
2.2 形态或颜色变化处理的观察鉴别 |
2.3 光谱分析法 |
2.4 碱溶度差异法 |
2.5 生物芯片法 |
3 山羊绒品质检测 |
3.1 类别 |
3.2 型号等级 |
3.3 平均直径 |
3.4 手扯长度 |
3.5 净绒率、含绒率 |
4 结语 |
(6)绵羊绒术语的定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绵羊绒的发展历史 |
2 中国的资源情况 |
3 绵羊绒的发展与绒山羊产业关系分析 |
3.1 绒和毛的标准 |
3.2“绵羊绒”与其他纤维特性的对比 |
3.3“绵羊绒”是否应该归入绵羊毛 |
3.4 羊绒不是山羊绒特称 |
3.5 制定“绵羊绒”的标准是否会冲击山羊绒 |
4 关于英文名称的问题 |
5 从称谓发展规律看“绵羊绒”的称谓 |
6 讨论与小结 |
(7)路漫漫:中国羊绒产业腾飞尚需时日(论文提纲范文)
喜忧参半:量升质降的羊绒原料资源 |
尴尬:量大利薄的中国羊绒产业 |
(8)深色羊绒织物褪色及毛绒纤维鉴别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1.1 羊绒相关基础知识 |
1.1.2 中国绒山羊的品种及分布情况 |
1.1.3 毛绒纤维形态结构 |
1.1.4 山羊绒纤维形态结构变异情况分析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2章 褪色方法及配比的研究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2.2 研究内容 |
2.3 褪色方法研究 |
2.3.1 褪色的方法确定 |
2.3.2 选定试验样品 |
2.3.3 对样品进行褪色前处理 |
2.3.4 褪色用设备及具体操作方法 |
2.3.5 褪色后直径测定和图像采集 |
2.3.6 统计分析平均直径数据 |
2.4 数据整理与分析 |
2.4.1 褪色前后对试样平均直径的影响 |
2.4.2 显着性差异分析 |
2.4.3 统计结论 |
2.5 与标准中褪色方法比较 |
2.6 褪色剂的环保安全性 |
2.6.1 连二亚硫酸钠 |
2.6.2 柠檬酸 |
2.7 应用前景 |
2.8 使用单位意见 |
2.9 本章小结 |
第3章 山羊绒与其它动物纤维鉴别方法综述 |
3.1 山羊绒与其它动物纤维鉴别方法 |
3.1.1 人机交互式纤维测量分析仪法 |
3.1.2 扫描电子显微镜法 |
3.1.3 光学显微镜鉴别法 |
3.1.4 溶液法 |
3.1.5 染液消光度法 |
3.1.6 计算机图形法 |
3.1.7 DNA 鉴别法 |
3.1.8 染色法 |
3.1.9 着色剂法 |
3.2 各种鉴别方法之比较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山羊绒与其它动物纤维的鉴别探讨 |
4.1 山羊绒与绵羊绒的鉴别 |
4.1.1 鳞片厚度及透光度 |
4.1.2 鳞片整齐度 |
4.1.3 边缘光滑程度 |
4.1.4 毛干顺直程度 |
4.1.5 拉伸性能的不同 |
4.1.6 吸湿性能的不同 |
4.1.7 沸水收缩率的不同 |
4.2 加工后羊绒、绵羊毛的变化及鉴别 |
4.3 紫色山羊绒与牦牛绒的鉴别 |
4.4 山羊绒与改性绵羊毛的鉴别 |
4.5 山羊绒与拉伸绵羊毛的鉴别 |
4.6 山羊绒与马海毛的鉴别 |
4.7 山羊绒与驼绒的鉴别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我国羊绒生产加工情况 |
5.1 我国羊绒生产加工现状 |
5.1.1 中国羊绒产业概况 |
5.1.2 河北羊绒产业现状 |
5.1.3 我国羊绒产业发展历程 |
5.2 我国羊绒生产加工的优势 |
5.2.1 资源优势无可比拟 |
5.2.2 劳动力成本低 |
5.2.3 羊绒及其制品出口大国 |
5.3 羊绒产业存在的问题 |
5.3.1 低水平重复建设 |
5.3.2 行业失控和缺乏品牌意识 |
5.3.3 羊绒市场问题层出不穷 |
5.3.4 技术创新和研发力量不足 |
5.3.5 环境保护问题 |
5.4 羊绒行业宏观调控措施 |
5.4.1 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质的飞跃 |
5.4.2 规范交易行为 |
5.4.3 改良品种保护环境 |
5.4.4 加强科技合作 |
5.4.5 建立成果转化机制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现代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
1.1.2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
1.1.3 发展特色产业是在主体功能区建设中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
1.1.4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和战略重点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为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
1.2.2 丰富区域现代特色农业研究理论与方法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特色农业研究 |
1.3.2 现代农业及农业现代化研究 |
1.4 理论方法和研究创新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内容与框架 |
1.5 特色与创新之处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研究体系的构建 |
2.1 对农业基本特性的新认识 |
2.1.1 新时代农业的基本特性 |
2.1.2 从农业基本特性认识农业的基础地位 |
2.2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
2.3 现代特色农业的基本内涵 |
2.3.1 共同特征 |
2.3.2 主要区别 |
2.4 现代特色农业研究体系基本内容 |
2.4.1 内蒙古农业基础地位分析 |
2.4.2 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和水平分析 |
2.4.3 内蒙古特色农产品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
2.4.4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区域布局优化研究 |
2.4.5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战略选择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现代特色农业的理论基础 |
3.1 特色农业理论基础 |
3.1.1 比较优势理论 |
3.1.2 “钻石”模型 |
3.1.3 创新理论 |
3.1.4 垄断、竞争理论 |
3.1.5 产品差别化理论 |
3.2 现代农业的理论基础 |
3.2.1 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
3.2.2 制度创新理论 |
3.2.3 农业产业化理论 |
3.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3.2.5 城乡一体化理论 |
3.2.6 中国传统农业改造与转型理论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内蒙古农业基础地位分析 |
4.1 内蒙古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分析 |
4.1.1 内蒙古农业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趋向下降 |
4.1.2 内蒙古农业产值份额下降与劳动力份额下降不对称 |
4.2 对新时代内蒙古农业基础地位新认识 |
4.2.1 内蒙古农业在确保国家食物安全中的作用 |
4.2.2 内蒙古农业在确保国家生态安全中的作用 |
4.2.3 内蒙古农业在确保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
4.3 内蒙古多功能农业价值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和水平分析 |
5.1 内蒙古农业发展成就 |
5.2 内蒙古农业发展阶段分析 |
5.2.1 数量发展阶段 |
5.2.2 优化农业阶段 |
5.2.3 现代农业阶段 |
5.3 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和水平综合评价 |
5.3.1 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阶段测算 |
5.3.2 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测算 |
5.4 内蒙古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主要特征 |
5.4.1 城乡一体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 |
5.4.2 较长时期稳定增长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态势 |
5.4.3 多功能性成为农业功能拓展的主要特征 |
5.4.4 制度创新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
5.4.5 优势农产品区域化生产成为农业生产布局的主要趋势 |
5.4.6 现代要素投入成为农业增长的主要依靠 |
5.4.7 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目标 |
5.4.8 惠农政策体系成为政府支农的主要形态 |
5.4.9 非农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内蒙古特色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 |
6.1 内蒙古区域农产品产量构成 |
6.1.1 内蒙古农作物产量构成 |
6.1.2 内蒙古畜产品产量构成 |
6.2 内蒙古农产品比较优势测算 |
6.2.1 分析思路与方法 |
6.2.2 农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
6.2.3 畜产品比较优势研究 |
6.3 内蒙古特色农产品的选定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区域布局研究 |
7.1 内蒙古国土资源和生产力布局特征 |
7.1.1 区位独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
7.1.2 地域辽阔,适宜开发面积少,空间结构不合理 |
7.1.3 资源富集,开发利用效率低,环境压力日益加大 |
7.1.4 生态类型多样,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 |
7.1.5 生产力快速发展,区域发展不均衡,人口与经济集聚不协调 |
7.2 内蒙古主体功能区划中的农业功能区布局 |
7.2.1 农业主体功能区 |
7.2.2 农业辅助功能区 |
7.3 内蒙古区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分析 |
7.3.1 内蒙古水土资源分布特点 |
7.3.2 内蒙古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研究 |
7.4 基于比较优势的内蒙古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 |
7.4.1 特色农作物区域布局 |
7.4.2 特色畜产品区域布局 |
7.5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重点发展区域及区域重点产业 |
7.5.1 现代特色农业战略重点区 |
7.5.2 现代特色农业一般区 |
7.6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战略选择 |
8.1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 SWOT 分析 |
8.1.1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 SWOT 分析的技术路线 |
8.1.2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8.1.3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组合分析 |
8.2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战略选择 |
8.2.1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
8.2.2 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经营产业化、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特色农产品品牌化 |
8.2.3 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生产区域化、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可持续化 |
8.2.4 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 |
8.2.5 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生产组织企业化、生产专业化、生产技术标准化 |
8.2.6 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化、从业人员知识化、服务信息化 |
8.3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
9.1 全文主要结论 |
9.2 主要创新点与特色 |
9.3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历 |
(10)变异山羊绒纤维与其肤皮之间粘连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山羊绒的特点与资源 |
1.2 山羊绒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
1.3 山羊绒纤维的研究发展 |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
2 山羊绒试样准备及肤皮测试方法 |
2.1 山羊绒试样准备 |
2.1.1 选绒 |
2.1.2 山羊绒初步处理 |
2.2 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的测试方法及指标 |
2.2.1 山羊绒纤维肤皮测试方法 |
2.2.2 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测试指标 |
3 不同羊种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测试结果及分析 |
3.1 不同羊种不同年龄山羊绒粘连肤皮测试结果 |
3.2 不同羊种不同年龄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对比 |
3.3 不同羊种不同年龄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点面积分布区间 |
3.4 不同羊种不同年龄山羊绒粘连肤皮量与肤皮点面积分布区间 |
3.4.1 同羊种不同年龄山羊绒粘连肤皮量与肤皮点面积分布区间 |
3.4.2 同年龄不同羊种山羊绒粘连肤皮量与肤皮点面积分布区间 |
3.5 本章小结 |
4 不同产区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测试结果及分析 |
4.1 不同产区山羊绒粘连肤皮测试结果 |
4.1.1 不同产区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量测试结果 |
4.1.2 不同产区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点面积分布区间 |
4.2 典型产区山羊绒粘连肤皮量与肤皮点面积分布区间 |
4.2.1 典型产区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量 |
4.2.2 典型产区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点面积分布区间 |
4.3 本章小结 |
5 山羊绒洗绒前后肤皮、白度和强力的研究 |
5.1 洗绒试验 |
5.1.1 试样准备 |
5.1.2 试验仪器、工具和药品 |
5.1.3 试验方法 |
5.1.4 洗绒工艺条件 |
5.1.5 洗净绒纤维肤皮测试结果 |
5.2 洗净绒白度值测试 |
5.2.1 测试方法 |
5.2.2 DSBD-1 白度仪的主要技术指标 |
5.2.3 白度测试结果 |
5.3 洗净绒强力测试 |
5.3.1 洗净绒强力测试原理 |
5.3.2 洗净绒强力测试方法 |
5.3.3 洗净绒强力测试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6 变异山羊绒纤维与其肤皮粘连结构研究 |
6.1 山羊绒纤维与其肤皮粘连结构研究 |
6.1.1 山羊绒纤维与其肤皮粘连结构宏观表现 |
6.1.2 山羊绒纤维与其肤皮粘连微观结构 |
6.2 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化学成分 |
6.2.1 肤皮氨基酸测试原理及方法 |
6.2.2 测试结果与讨论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7.1 结论 |
7.2 本论文存在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四、2001年国家检验山羊绒品质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天祝白牦牛绒毛品质分析[J]. 董巧霞,石斌刚,左志,赵世杰,祁有鹏,张雪萍,王向彦,兰丽娟,时钰,李开辉,周智德,胡江. 中国畜牧杂志, 2021(12)
- [2]山羊SNP芯片设计与内蒙古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基因组选择研究[D]. 王凤红.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3]2020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山羊绒、绵羊毛公证检验质量分析报告[J]. 马静涛,王莉,祁弘,邹俊. 中国纤检, 2021(03)
- [4]羊绒制品抽检质量现状及风险分析[J]. 沈锦玉. 天津纺织科技, 2018(03)
- [5]山羊绒检验综述[J]. 李江. 中国纤检, 2016(12)
- [6]绵羊绒术语的定义研究[A]. 郑文新,赵小丽,高维明,王乐,宫平,何茜,邢巍婷,采复拉. 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 2014
- [7]路漫漫:中国羊绒产业腾飞尚需时日[J]. 倪玉婷. 中国纤检, 2013(17)
- [8]深色羊绒织物褪色及毛绒纤维鉴别方法的研究[D]. 高泉. 河北科技大学, 2013(05)
- [9]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研究[D]. 马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10)
- [10]变异山羊绒纤维与其肤皮之间粘连结构研究[D]. 王娜. 西安工程大学, 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