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人口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论我国人口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一、浅谈我国人口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论文文献综述)

朱翠明[1](2021)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应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6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人口老龄化问题,作为现代化进程中人与社会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新的阶段、新的矛盾、新的表现,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多年来,我们再一次面对的新时代转折的关口,这个关口不仅将对中国社会产生一系列深远影响,作为普遍性的问题更是世界各国乃至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在现代化进程中“率先突破”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价值,不仅仅是将抓住“全面超越的历史机遇”,更是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起到前导与示范作用。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的简称,本文将老龄化作为问题的研究出发点,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化进程相结合,研究在社会不同的阶段下,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不同变动特征的原因,只有找寻出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规律,才能从根本上解释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形成的原因,进而对老龄化本身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做出应对,使之更具有针对性和准确性。我们应当认识到,人口老龄化问题是由于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内部形态的连续转变,而使人与社会关系产生变化的结果。因此,需要将现代化与老龄化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研究,尤其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本文的研究结构和研究侧重点与前期人口老龄化的相关研究有一定区别,虽然分析侧重的角度不同,但目的都是为客观认识和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确实无法脱离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内部形态所发生的连续转变,而孤立地探讨人口老龄化问题,应当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社会与人对立统一关系角度进一步深度挖掘。认识到人口老龄化是现代化的必然结果,而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内部形态的变化才是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同时,在现代化进程中,努力探寻社会中的“人”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而从“因”着手,找到最为准确和有效的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方向和方法,为早日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助力。第一章是绪论。首先,阐明了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遭遇到的社会现实问题,对此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价值。其次,对国内外关于老龄化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老龄化的研究现状。老龄化问题得到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研究成果颇多,但在老龄化的理论发展方面还比较薄弱。最后,指出了创新与不足之处。由于研究侧重角度的不同,得到了一些较为有新意的见解,提出了未来人口衡定论,推测出人口年龄结构呈铅笔型形态等。第二章是文章研究过程中涉及到主要的基础理论。主要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为中国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第三部分为介绍国外人口及人口老龄化的相关理论。第三章从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着手,通过分析现代化进程与人口转变的关系,分析世界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和共性影响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总结了在不同人类社会阶段下体现出的不同人口特征,阐述了社会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二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并深层挖掘归纳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应对老龄化问题的经验教训。第四章在世界步入老龄化背景下,介绍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展与人口关系变动情况及老龄化形成历程,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得出现代化进程与人口关系变动的原因,总结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殊性原因,以及老龄化产生的具体问题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老龄化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第五章基于马克思的“两种生产”理论,得到实际数据支撑,发现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黄金分割规律,推论出现代化进程中未来人口结构形态的改变,并预测了中国至2050年各阶段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同时,提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探寻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方向。第六章基于对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深入剖析,提出优化人口政策、完善养老制度、经济与教育手段并重等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应对老龄化问题的策略、措施。

原斌[2](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人口外流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口流动作为一种特定的人口现象,是社会变迁的重要表现,也是影响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后,东北三省人口流动形势发生了较大改变,从之前人口的主要流入区逐渐转变为流出区,而且流出的人口规模日益增大。东北三省大量人口的流出,不仅严重影响了东北三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也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总体实施。自2004年始,党和国家提出全面振兴东北战略。2018年秋,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东北三省并主持召开了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强调要通过留住人等6个方面来实现东北的全面振兴。因此,全面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人口外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既可以通过研究窥视出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的社会变迁情况,也可以为解决东北振兴问题提供一定的思路。论文以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人口外流问题为研究对象,分四部分进行论述。首先,通过梳理人口外流历程和外流的基本情况指出,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流失是东北三省人口外流的突出特征。其次,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东北三省自身发展的弊病和东北三省民众社会压力的加大三个方面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人口外流的原因有:国家经济重心的南移和东移、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思想解放的不够彻底、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困局、东北国有企业改革的缓慢,东北三省民众生存压力和就业压力的加大。再次,从使东北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社会治安不安定因素增多、社保体系负担压力加大,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步履维艰、社会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等方面,探讨了东北三省人口外流对地区经济发展、民生问题的解决和国家发展战略实施的影响。最后,针对东北三省人口外流所造成的困局,从解放思想、制定合理的人才战略、实行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区域内市场大环境四个方面提出解决东北三省人口外流的对策,指出东北三省要通过破除固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思想束缚、摒弃僵化的“官本位”传统思想、祛除狭隘的短视眼光;优化人才环境,留住用好人才、落实创新举措,培养紧缺人才、利用政策导向,引进新型人才;更新换代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调整改造产业模式;建构规范严明的投资环境、创设以人为本的就业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创新创业环境等举措遏制住人口外流的现象,以实现东北的全面振兴。

全龙杰[3](2020)在《日本少子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世纪末,欧洲大部分国家相继完成了人口转变的过程,但人类生育水平的下降并未止步于更替水平。20世纪以来,人类生育水平的变动变得日益复杂多样,同时出现了以极低生育率为主要特征的少子化问题。随着生育水平的广泛下降,人口学界关注的焦点也从控制人口增长逐渐转向维持适度人口规模、应对老龄化、恢复生育水平等问题。低生育率在全球蔓延的趋势是本研究的宏观背景,而日本在当前及未来面临少子化问题的挑战则是本研究的具体背景。日本是世界上生育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自1974年总和生育率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日本进入少子化阶段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目前深陷超少子化的困境。长期的少子化给日本的人口和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日本的少年儿童人口比例不断下降,老龄化加速发展,同时还面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劳动者负担增加、市场规模缩小、经济增长持续低迷等问题。少子化对日本的影响已波及到政府、企业、个人等各个层面。中国在经历了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结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现了“未富先老”、“未富先少”的问题。本研究旨在对日本少子化的相关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总结日本在应对少子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探讨日本未来生育率回升的可能性,为日本优化少子化对策提出建议;同时揭示中国借鉴日本经验的可行性和吸取日本教训的必要性,为中国应对少子化问题给出政策建议。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共八个章节,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日本的少子化问题,包括日本少子化的进程、现状、未来趋势、成因、影响、少子化对策及其优化路径。第一部分:导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一章,论述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框架、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并指出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基本概念与主要理论。界定了少子化与少子化对策、生育的相关概念、婚姻的相关概念等基本概念,重点阐述了生育分析理论、人口转变理论、中介变量理论、现代增长理论、“低生育率陷阱”理论的内涵及其在本研究中的应用。第二部分:核心内容(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三章,依托日本二战结束以来中长期的人口统计资料,结合少子化的概念和少子化程度的判定标准,主要从人口出生率、总和生育率和少年儿童人口系数三个指标分析日本少子化的进程和现状,并展望日本少子化的未来趋势。第四章,从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三个角度入手,分析日本少子化的复杂成因。在人口层面,借助改进寇尔生育指数,分析日本婚内生育率和已婚比例交替主导生育水平下降的过程;经济层面的成因主要包括养育子女的成本远超效用、年轻人的经济收入缺乏保障、工作和生活之间存在矛盾等;社会文化层面的成因主要包括传统家庭功能弱化,婚外生育不被社会接受和支持、回避风险的价值观和对子女“过度负责”的育儿观等。第五章,少子化对日本的影响。利用历史增长核算模型分析少子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拉低实际GDP的增长率,抑制潜在经济产出。少子化对日本人口的影响直观地表现为造成人口负增长和改变人口年龄结构;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改变地方社会形态、影响思想状况和大众文化、阻碍传统文化传承、改变教育结构等。第六章,日本少子化对策评析。将日本少子化对策的演进历程分为计划筹备、全面开展、调整深化三个阶段;将其体系归纳为四个层次和三条主线。引入政策工具的分析方法,构建少子化对策的二维分析框架展开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其创造良好婚育环境的影响作用较大,增强婚育意愿的推动作用和减少婚育阻碍的拉动作用较小,对策内容向育儿支援过度集中,严重缺乏对婚姻的支援。第三部分:经验借鉴和政策建议(第七章、第八章)第七章,首先分析中国的少子化现状与未来趋势,并与日本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两国少子化的异同,最后阐述中国借鉴日本经验的可行性和吸取日本教训的必要性。第八章,结论和对策建议。首先总结本研究的主要结论,认为日本的少子化时间长、程度深,成因复杂且影响深远,其少子化对策值得肯定,但效果受限。然后对日本少子化对策的路径优化和中国应对少子化提出对策建议:日本应增加财政投入、调整对策配比、加大宣传力度和对策的强制力;中国应尽早应对,通过制定整体性的配套措施促进全面两孩政策的开展,实现生育政策的平稳过渡。本研究主要有以下三处可能的创新:第一,目前国内对于日本少子化问题的研究多是针对少子化的某个要素,或少子化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影响展开,内容较为庞杂,且缺乏系统性。本研究在日本少子化持续半个世纪,少子化对策实施30年之际,对日本少子化的缘起、发展和后果进行全景展开分析,从人口学视角出发,结合经济学、社会学等理论和方法对日本的少子化问题及少子化对策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第二,在少子化影响的研究中改进了历史增长核算模型,将少子化对经济的影响从人口年龄结构中分离出来加以单独分析;在少子化对策的研究中将政策工具的分析方法纳入少子化对策的研究范式,构建了政策工具和生育全过程的二维分析框架,对日本少子化对策进行了量化的分析。第三,本研究以日本少子化问题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日本少子化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从人口、经济、社会文化三个层面讨论了日本少子化的成因和影响。同时,对日本的少子化对策展开全面的评析,将其体系归纳为顶层设计、政策框架、综合应对、具体施策四个层次和经济援助、支援生育和育儿、改革工作方式三条主线,并将其演进历程划分为计划筹备、全面开展、调整深化三个阶段。综上,本研究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细致的针对少子化问题研究的分析框架,对后续少子化问题研究范式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汪晓波[4](2020)在《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外来移民是困扰俄罗斯转型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问题,受到俄罗斯政府乃至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世纪,受战争和社会动荡影响,俄罗斯人口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人口数量下降呈常态化趋势。面对人口危机形势,俄罗斯政府把外来移民作为化解人口危机,弥补人口减少,缓解经济发展中劳动力短缺的重要手段,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俄罗斯根据不同时期外来移民特点制定、出台和调整外来移民政策。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大致经历了调整时期、积极治理时期、发展新动向与再调整时期三个阶段。外来移民政策制定的目标是从人口危机现实出发,在严格遵守宪法、国际条约及其他法律规范的基础上,本着地缘政治和人口经济原则,更多地引进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俄罗斯族居民、国际高技术人才、投资移民和留学移民,制定外来移民管理措施,进行外来移民管理机制改革,促进外来移民社会融入,为外来移民的永久定居创造条件。外来移民与俄罗斯总体发展呈现良性互动,也带来多方位冲击。外来移民与俄罗斯总体发展良性互动体现在,外来移民弥补劳动力数量不足,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和灵活度,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推动俄罗斯政治进程、对外关系和公共外交的发展;为文化注入新活力,丰富俄罗斯多元文化。外来移民是把“双刃剑”,为俄罗斯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引发系列问题。外来移民滋生“影子经济”、冲击俄罗斯就业市场和外汇市场秩序;对俄罗斯合法性政治认同弱化、引发民族问题、“三股势力”威胁国家主权完整;加重社会公共卫生负担;给俄罗斯文化带来不利因素。基于外来移民与俄罗斯总体发展的互动关系及多方位冲击,俄罗斯加大对外来移民政策的调整力度。经过博弈,俄罗斯摸索出适合国情发展的外来移民政策。总体来看,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思路更加清晰、移民规划更加完善、管理重点更加明确,外来移民治理取得良好成效。未来,在国内人口危机的背景下,俄罗斯加大外来移民的引进力度的总方向不会改变。在引进外来移民的类别上,俄罗斯以吸引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俄罗斯族居民、高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为主;打造软环境,促进外来移民一体化进程;根据国内外形势,对外来移民政策进行动态调整;分阶段、按步骤完善外来移民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弥补外来移民的社会融入、信息采集、专项政策及非法移民治理的措施上存在诸多不足。最终实现其外来移民发展的战略构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来移民数量大幅度增加。外来移民中不乏有来自于发达国家的高技术移民。如何能使这类移民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是对我国外来移民政策的考验。我国现行的移民政策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如外来移民政策缺乏前瞻性,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对外来移民特别是对移民的准入和居留制度管理严格,操作性不强。这些弊端制约了高层次的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的进入。研究其他国家外来移民政策的经验,为完善我国外来移民政策提供参考。俄罗斯作为世界第二大外来移民目的地国,外来移民结构具有特殊性。经过近30年的发展,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的法律制度不断健全,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外来移民的社会贡献率增加,但是社会舆论导向,信息统计体系、非法移民治理措施等措施有待完善。总结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的正反经验,为我国外来移民政策的完善提供重要启示。

冯馨[5](2020)在《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变动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口作为经济发展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要素,对经济发展影响深远。自1982年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由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在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之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也有了显着的变化,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总体增长情况已变成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三低模式”,老年人口数量增多,少儿人口缓慢增长,劳动年龄人口规模持续缩减,由此所引发的经济效应日益显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充分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但是,近几年来,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劳动力成本增加,传统的产业模式难以为继,要想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势在必行。因此,在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背景下,研究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可为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过程中的产业结构转型寻找改革方向,并为下一步制定人口政策和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是当前学术界和政府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对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影响方面的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还比较少,从仅有的几篇文献来看,主要分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阻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因为产业优化升级需要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队伍,一方面,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持续缩减,另一方面,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这些因素都限制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另一种观点认为,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由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倒逼”企业通过资本和技术来替代劳动,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这样会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还会催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些“夕阳产业”应运而生,这些因素都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以上这些研究虽然都从某一侧面阐释了人口年龄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但是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从理论方面来说,现有的文献资料都是零散的,没有从整体上系统的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理论机制;从实证方面来说,人口年龄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也不是一概而论的,应该进行系统的实证分析,但是,从现在为数不多的文献来看,只是研究了人口年龄结构对第一、二、三产业的影响,而产业结构优化的测度指标还包涵诸多范畴,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也不仅仅体现在三大产业上,还体现在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的影响上,没有对产业结构优化指标进行全方面测度,就给出实证结论,显然是片面的。同时,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下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现有的相关研究都忽视了地域差异性因素。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主要包括第一、二章。主要介绍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提出已有研究的不足和以后研究方向,同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总结梳理和评述。第二部分,主要包括三、四、五、六和七章,是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介绍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动的理论基础和传导机制,运用2000-2017年中国31个省级的面板数据,采用SYS-GMM的方法,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和三大产业内部及其细分行业的影响机制,以及不同区域影响的差异性,最后得出实证检验结果。最后一部分为第八章内容,主要是在前文的基础上,提出应对人口年龄变化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具体举措和建议。在研究过程中,论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相结合,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得出的主要结论为:从理论层面来看,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会对劳动力技能水平的提升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一定阻碍作用,但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又会促进第三产业相关行业发展,因此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积极作用。从实证方面来说,总体看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和产业结构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正相关性,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级化方向发展,但是具有区域差异性,表现在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正向效应更显着。具体表现为:一、青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正向影响非常显着,青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提高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而老年抚养比在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中起到的作用较弱。从不同区域来看,青年抚养比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显着,而在西部地区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少儿抚养比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仅在东部地区显着,在中西部地区不存在显着影响。同时,研究发现,在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青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显着为正,在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地区,青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为负,但是不显着。老年抚养比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不受城镇化程度的影响。二、青年抚养比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有显着正向影响,且在资本密集型行业和创新型行业更为显着,少儿抚养比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显着正向影响仅存在于全样本及东部地区,而老年抚养比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则呈现显着负向影响。从不同区域来看,中西部地区的青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的增加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要小于东部地区,在东、中、西部地区老年抚养比均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产生阻碍作用。从技术创新角度来看,青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显着为正,而老年抚养比在技术创新程度较高的地区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产生正向影响。三、在三大产业中,青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对第一产业增加值有显着正向影响,而老年抚养比对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影响不显着。在第二产业中,青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与第二产业增加值呈正相关关系,而老年抚养比对第二产业的影响不显着。进一步来说,青年抚养比对采矿业、制造业和建筑业均呈现显着正向影响,而且对制造业的正向影响高于采矿业和建筑业。在第三产业中,青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与第三产业增加值呈正相关关系,而老年抚养比对第三产业增加值也存在显着正向影响。从第三产业内部来看,青年抚养比对生产性服务业和非生产性服务业均产生显着正向影响,而且非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大于生产性服务业,而少儿抚养比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大于非生产性服务业。老年抚养比仅对非生产性服务业呈现显着正相关,这也表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显着差异。从总体来看,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具有阶段性和差异性,我们应该顺应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趋势,在宏观政策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在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中探寻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充分利用人口年龄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效应,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本文的创新之处是:第一,从产业结构的整体和内部差异视角探讨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从现有文献来看,主要是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而本文对人口年龄结构进行了详细分类,进而从人口年龄的不同阶段研究了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且对产业结构进行了内部细分,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及其细分行业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将第二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以及创新型行业分别进行考察,将第三产业划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非生产性服务业进行考察。第二,运用动态面板模型,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了人口年龄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现有研究多从合理化或者高级化一方面来衡量产业结构升级,本文为了区分人口年龄结构对不同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分别考察了人口年龄结构对两方面的影响,并构建了相应的测度指标。运用2000-2017年中国31个省级的面板数据,采用SYS-GMM的估计方法,在全国及不同区域不同层面进行了相应的回归,进而全面系统地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第三,深入研究了人口年龄结构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区域异质性。中国幅员辽阔,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因此,研究不同区域人口年龄结构对产业结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虽然在现有文献中,也有个别研究将区域异质性考虑其中,但是通常不够深入和系统,本文弥补了这一不足。

陈红斌[6](2020)在《马克思人口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文中指出人口是社会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要素,对于一个国家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巩固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历来受到各国政治经济学家以及哲学家关注。关于人口发展规律以及人口对国家政治经济影响的研究,在整个政治经济学中历来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基于资本主义社会人口发展状况,在深刻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人口思想基础上,提出科学的人口理论,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压迫与剥削,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关于人口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物质生产基础上的人口生产,人的本质实现是人口质量的根本体现以及资本积累过程中产生的相对过剩人口等方面,对当代各国人口政策的制定有着深刻的指导价值。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的变化,我国的人口状况呈现出全新的特征。与此同时,我国的人口政策也发生着新的变化。马克思人口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口政策制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在马克思人口理论指导下,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统筹相关要素,把握人口发展的规律,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口问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协调发展。本文以马克思人口理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当前我国社会人口发展状况,系统分析其当代价值。具体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马克思人口理论的思想渊源。文章通过梳理古希腊人口思想以及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人口思想,分析马克思人口理论是在批判继承前人理论基础上,结合资本主义社会人口发展实际状况,阐明人口发展规律,最终得出科学的人口理论。第二部分:马克思人口理论的形成过程与主要内容。文章主要从马克思人口理论的初步形成以及丰富发展两个阶段出发,比较全面分析了其人口理论的形成过程,分析人口理论形成的背景以及取得的阶段性的成果。对于马克思人口理论主要内容的分析,主要是从人口生产、人口质量以及相对过剩人口三个方面进行内涵阐述。第三部分:马克思人口理论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人口理论在理论指导以及实践价值方面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丰厚的滋养和借鉴。在理论价值方面,为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政策变迁提供理论指导,为当代我国人口政策制定提供原则指导。在实践价值方面,促进劳动者认清就业形势,增强社会就业竞争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严翔钟[7](2020)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视阈下“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类的生产是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即人的繁衍)的有机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观点,而人口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是全部社会行为的基础和主体,其数量的多少、结构的变化、素质的高低等对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或阻碍作用。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与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及人口政策等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是我国制定人口政策、治理人口问题的理论指南。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人口形势日益严峻,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带来的各类问题亟待解决,提高生育率逐渐成为我国人口发展的新任务,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方针没有变。“全面二孩”政策自2016年在全国各地统一实施,它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与我国人口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对缓解我国人口结构性矛盾有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新政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国家、社会、家庭三个层面的一系列现实阻碍,实施效果仍有待观察。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新时代国情和最新资料,分析概括了现阶段“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以及实施中面临的现实阻碍和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推动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有所作为。本文主要论述了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本文的主要内容、重难点和创新之处,指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对人口、生育政策等相关概念界定及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分析。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时代价值的论述。第三部分,是阐述“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客观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从对我国现阶段严峻的人口形势以及“单独二孩”政策遇冷等现实因素的分析,体现“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同时论述了二孩政策实施对促进我国人口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第四部分,是论述“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原因。这一部分,以“全面二孩”政策落实之后的现实状况为基础,概括了现阶段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分析了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多层面的现实阻碍,同时从国家政策、社会经济和文化观念方面剖析了存在阻碍的主要原因。第五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针对“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中面临的现实阻碍,探究了推进二孩政策实施的对策。主要从国家层面包括政策宣传、配套体系、财政补贴,社会层面包括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托幼、养老,以及家庭层面包括生育文化、家庭责任、教育理念等三个层面来缓解社会与家庭育儿的经济和精力双重压力,促进“全面二孩”政策落地。

李滋婷[8](2019)在《人口生育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济增长受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不仅仅包括基本要素劳动、资本与土地,还包括诸多其他要素,如技术进步、制度等。其中人口要素历来都是研究者所关注的会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要素。在我国,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人口生育政策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我国严格实施以来,显着控制了人口的高速增长,总和生育率由1965年的6.4降至2013年单独二胎政策开始实施时的1.6,总抚养比由1982年的62.6%降至2013年的35.3%,创造了对我国经济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的人口红利。然而受人口生育政策的后续影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65岁以上人口数所占比重由2000的7%上升至2010年的8.9%,60岁以上人口在2018年已达到2.5亿,适龄劳动力的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持续降低。面对逐渐消失的人口红利和未富先老的严峻形势,研究生育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测算最优生育区间,探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适合人口生育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人口生育政策与经济增长问题联系起来展开研究。首先,在综述有关人口问题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文献基础上,阐述了有关人口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对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演变轨迹进行了梳理,并对由于实施人口生育政策而引起的人口数量、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变动进行了分析;其次,构建三期世代交替模型,通过理论推导探求生育政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传导机制;即生育政策影响人口年龄结构,进而作用于劳动力供给、家庭教育投资及储蓄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再次,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选取我国29个省市1991-201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人口生育政策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测算了目前社会经济形态下最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的总和生育率区间;最后,总结主要结论,并提出对策建议。结论:(1)生育政策的严格或宽松执行对经济增长均具有负向影响,而生育政策的适度宽松执行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2)将人口增长率看作内生变量对基础模型的稳健性进行检验,结论是稳健的;(3)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优生育区间是[1.5,2.1]。结合我国生育政策调整后未达到预期目标现状,提出建议:(1)进一步适度放开生育政策,增加未来劳动力供给;(2)继续增加教育投资,加快人力资本的积累,提高劳动力的质量,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完善退休制度,提高老年人力资源的利用率;(4)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鼓励消费;(5)加快落实家庭发展支持政策,减轻家庭抚养负担,保障女性就业权利等。

李致江[9](2019)在《水族人口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基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调查》文中提出水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水族人口规模为41.18万人,主要聚居于黔桂交界的龙江与都柳江上游,贵州省三都县是我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全国约63%的水族人口聚集于此。研究发现,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民族人口政策、民族教育政策、民族经济政策等的支持下,水族人口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具体表现为人口素质逐步提高、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升、人口产业结构与人口职业结构不断优化、人口流动日益加剧。但是,水族人口发展与全国、汉族、少数民族人口平均发展水平相较仍有差距,不仅面临人口增长速度锐降、人口身体素质较差、人口文化素质较低、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性别比失调与人口单向流迁等内部非均衡发展问题,而且存在人口城镇化率低、人口产业结构滞后、人口职业结构不合理、人口相对贫困、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等外部非均衡发展问题。水族人口非均衡发展问题的原因既与以往计划生育政策过严、民族政策不完善有关,又与水族地区自然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相连,同时也与社会流动带来的民族文化变迁相接,是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与政策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人口发展战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人口均衡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的主要指向。当下,水族人口虽然存在一系列非均衡发展问题,但同时亦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为水族人口均衡发展创造了生育空间,民族政策为水族人口均衡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经济发展为水族人口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水族人口均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绿色发展理念为水族人口均衡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向引领。为实现水族人口均衡发展,首先,应强化水族人口内部均衡发展的政策支持。全面贯彻落实二孩生育政策,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综合应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积极化解人口老龄化风险;其次,应加快水族经济发展步伐。重点提升人口城镇化水平,优化人口职业结构,推进人口产业结构均衡发展。再次,应优化水族人口均衡发展的社会环境。提升人口社会保障水平,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战略,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最后,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这不仅对水族人口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会对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均衡发展产生一定的参照示范作用,更重要的是对实现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发展、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与乡村振兴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舒里仁科·叶甫根尼[10](2019)在《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人口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人口问题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国家间的竞争力、国民福利与社会稳定。由此看来,采取长期的人口政策措施有助于经济稳定的发展。目前,人口问题是世界上最紧迫的问题之一。人口下降的原因对国家未来的发展造成了威胁。另外,人口结构的问题也会导致社会结构不良,影响社会发展。本文以经济和人口理论为基础,梳理了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选取俄联邦总人口变化与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分析、俄罗斯劳动年龄人口的结构趋向预测分析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人口问题。本文认为,俄罗斯人口数量减少问题是导致经济增长速度逐年减慢的一大原因。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低出生率、高死亡率、适婚人口问题、老龄化、医疗投入不足、地域不均衡。通过Denton F.T.和Spencer B.G.数学模型的计算可以得知,俄罗斯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在逐渐减少,2017-2035年间,劳动年龄人口预计会从90779千人降低到82454千人。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在减少,对经济增长产生存在诸多不利影响。通过俄联邦总的人口变化与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分析得出:所有的因素中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减少对俄罗斯经济增长影响最大。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制定保证人口增长率的相关人口政策。近年来,虽然俄罗斯人口总数缓慢增长,人口发展趋向并不乐观。在现有人口政策的影响下,有必要根据人口问题情况调整和完善人口政策。因此,深入分析俄罗斯发展中人口问题不仅对俄罗斯经济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对社会的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浅谈我国人口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我国人口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应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趋势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现代化与人口老龄化基础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现代化概述
        2.1.2 人口老龄化
    2.2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主要内容
        2.2.1 “两种生产”理论
        2.2.2 生产方式决定人口发展理论
        2.2.3 人口再生产理论
        2.2.4 人与社会关系理论
    2.3 中国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2.3.1 中国领导人关于人口与社会发展的理论
        2.3.2 国内学者关于人口与社会发展的理论
    2.4 国外关于人口及人口老龄化的理论
        2.4.1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2.4.2 保罗·埃里奇的人口爆炸论
        2.4.3 兰德里的人口转变理论
第3章 世界现代化进程与人口老龄化
    3.1 工业革命促成人口年龄结构向老龄化转变
        3.1.1 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口变化
        3.1.2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口变化
        3.1.3 第三次工业革命世界人口向老龄化转变
    3.2 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老龄化的成因
        3.2.1 死亡率和出生率变化是表层原因
        3.2.2 人与社会关系变化是深层原因
    3.3 现代化进程中老龄化问题的共性影响
        3.3.1 导致人口生育率降低
        3.3.2 使人与社会矛盾尖锐
        3.3.3 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3.3.4 将促使生产关系调整
    3.4 资本主义国家应对老龄化问题的不足
        3.4.1 使人的生产屈从于物质资料生产
        3.4.2 强调老龄化措施作用忽略根本矛盾
        3.4.3 忽视中产阶层对人口结构调整作用
        3.4.4 社会资源过于集中造成生育率低迷
第4章 中国现代化进程与人口老龄化
    4.1 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与老龄化的形成历程
        4.1.1 1950-1970 年:农业经济形态人口进入爆发增长期
        4.1.2 1971-1980 年:工业经济形态人口与社会发展协调
        4.1.3 1981-2010 年:人口增速下降并向老龄化趋势过渡
        4.1.4 2011-2020 年:服务经济形态促使老龄化程度加深
    4.2 中国人口老龄化形成的特殊性原因
        4.2.1 50-60 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4.2.2 计划生育加速人口年龄结构转化
        4.2.3 可支配收入低造成生育欲望下降
        4.2.4 主体经济结构变化促老龄化形成
    4.3 中国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具体问题
        4.3.1 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
        4.3.2 社会与家庭负担加重
        4.3.3 加速社会养老保险枯竭
        4.3.4 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分化
        4.3.5 社会文化逐渐趋于保守
    4.4 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4.1 将对传统经济增长依存点产生强烈消极影响
        4.4.2 促使区域间发展失衡加速贫富两极分化程度
        4.4.3 长期看有利于加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蝶变
第5章 人口结构隐含规律与中国老龄化走势及展望
    5.1 基于“两种生产”理论发现人口年龄结构的人口黄金分割
        5.1.1 “两种生产”理论决定了人口黄金分割的必然
        5.1.2 人口黄金分割揭示了死亡率与出生率博弈关系
        5.1.3 人口黄金分割解释了现代化国家的繁荣与衰退
        5.1.4 人口黄金分割失衡对“两种生产”产生反作用
    5.2 以人口黄金分割推论人口结构形态的改变
        5.2.1 过去-人口扩张型的金字塔形态
        5.2.2 现在-出生率收缩型的菱形形态
        5.2.3 未来-人口衡定型的铅笔形形态
    5.3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
        5.3.1 2021-2025 年老龄人超过0-14 岁人口
        5.3.2 2026-2035 年将出现人口负增长
        5.3.3 2036-2050 年进入重度老龄社会阶段
    5.4 中国老龄化问题应对的目标和原则
        5.4.1 老龄化问题解决的阶段性目标
        5.4.2 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基本原则
第6章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应对措施
    6.1 优化人口政策
        6.1.1 提倡适度放开生育政策
        6.1.2 以人口黄金分割结构平衡为调整基准
        6.1.3 政策需考虑与社会各因素的动态匹配
        6.1.4 追求合理的人口年龄结构和素质结构
    6.2 完善养老保障制度
        6.2.1 统筹推进养老保障“三支柱”互补
        6.2.2 改进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多渠道增值
        6.2.3 健全企业年金制度以降低运营风险
        6.2.4 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拓宽保障覆盖面
    6.3 经济与教育手段并重
        6.3.1 改变生养抚育造成的财富挤出效应
        6.3.2 提升人口素质以弥补人力资源缺口
        6.3.3 扶持“成人二次教育”推动多维就业
        6.3.4 建立就业公共信息体系提供引流服务
    6.4 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6.4.1 推动以信息科技化为载体O2O老年服务体系建设
        6.4.2 建立含医疗、教娱、关爱及监控的综合服务中心
        6.4.3 建立社区互助体系鼓励适龄老年人发挥就业余热
        6.4.4 发展以基层社区为主干线的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
    6.5 深化社会养老服务
        6.5.1 多渠道扶持与支撑家庭养老模式
        6.5.2 建立居家养老“三级”服务体系
        6.5.3 注重综合性福利养老服务体建设
        6.5.4 培育和推动民间组织的养老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2)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人口外流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缘由
    (二)文献综述
        1.对东北三省人口外流原因的研究
        2.对东北三省人口外流的现状及特征研究
        3.对东北三省人口外流带来影响的研究
        4.对解决东北三省人口外流带来困局的对策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一、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人口外流概述
    (一)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人口外流历程
    (二)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人口外流状况
        1.人口外流规模逐渐增大
        2.高层次高学历人才流失严重
二、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人口外流原因
    (一)国家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
        1.经济重心的南移和东移
        2.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东北三省自身发展的弊病
        1.思想解放的不够彻底
        2.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艰难
        3.国有企业改革的缓慢
    (三)东北三省民众社会压力加大
        1.生存压力逐步加大
        2.就业压力的逐步增大
三、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人口外流带来的困局
    (一)严重影响东北三省经济的发展
        1.经济增长放缓
        2.产业结构调整滞后
    (二)制约东北三省民生问题的解决
        1.社会治安不安定因素增多
        2.社保体系负担压力加大
    (三)滞缓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
        1.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步履艰难
        2.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
四、解决东北三省人口外流困局的对策
    (一)解放思想
        1.破除固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思想束缚
        2.摒弃僵化的“官本位”传统思想
        3.祛除狭隘的短视眼光
    (二)制定合理的人才战略
        1.优化人才环境,留住用好人才
        2.落实创新举措,培养紧缺人才
        3.利用政策导向,引进新型人才
    (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1.更新换代产业结构
        2.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3.调整改造产业模式
    (四)优化区域内市场大环境
        1.建构规范严明的投资环境
        2.创设以人为本的就业环境
        3.营造公平竞争的创新创业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3)日本少子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生育变动
        1.1.2 日本的少子化困境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少子化成因和影响的相关研究
        1.3.2 婚姻对少子化作用的相关研究
        1.3.3 少子化对策的相关研究
        1.3.4 后人口转变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基本概念与主要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生育的相关概念
        2.1.2 婚姻的相关概念
        2.1.3 少子化和少子化对策
        2.1.4 其他相关概念
    2.2 主要理论
        2.2.1 生育分析理论
        2.2.2 人口转变理论
        2.2.3 中介变量理论
        2.2.4 现代增长理论
        2.2.5 “低生育率陷阱”理论
第3章 日本少子化的进程、现状及未来趋势
    3.1 日本少子化的进程
        3.1.1 战后的两次生育高峰
        3.1.2 少子化的预兆期
        3.1.3 少子化的开端
    3.2 日本少子化的现状
        3.2.1 少子化程度不断加深
        3.2.2 人口减少时代到来
    3.3 日本少子化的未来趋势
        3.3.1 日本的人口预测
        3.3.2 超少子化将长期延续
第4章 日本少子化的成因
    4.1 少子化的人口成因
        4.1.1 人口因素的作用机理
        4.1.2 婚姻状况对少子化的作用
        4.1.3 婚内生育对少子化的作用
        4.1.4 婚姻和生育作用组合分析
    4.2 少子化的经济成因
        4.2.1 育儿成本效用因素
        4.2.2 收入和雇佣因素
        4.2.3 工作生活对立的因素
    4.3 少子化的社会文化成因
        4.3.1 家庭形态转变的因素
        4.3.2 婚外生育低迷的因素
        4.3.3 追求自我实现的因素
        4.3.4 固有价值观念的因素
第5章 日本少子化的影响
    5.1 少子化对日本人口的影响
        5.1.1 少子化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5.1.2 少子化对年龄结构的影响
    5.2 少子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5.2.1 少子化与经济的长期协同关系
        5.2.2 少子化对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5.3 少子化对日本社会文化的影响
        5.3.1 少子化对地方社会的影响
        5.3.2 少子化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5.3.3 少子化对教育的影响
第6章 日本少子化对策评析
    6.1 日本少子化对策的演进
        6.1.1 计划筹备阶段
        6.1.2 全面开展阶段
        6.1.3 调整深化阶段
    6.2 日本少子化对策的体系
        6.2.1 组织架构的四个层次
        6.2.2 对策内容的三条主线
    6.3 政策工具视角下的少子化对策量化分析
        6.3.1 政策工具分析框架
        6.3.2 政策文本选择与编码
        6.3.3 政策工具分布分析
    6.4 日本少子化对策的效果评价
        6.4.1 对策有效但作用受限
        6.4.2 对策供给“质”和“量”均不足
第7章 日本少子化对中国的启示
    7.1 中国少子化进程和现状
        7.1.1 中国总和生育率的变动
        7.1.2 中国人口出生率的变动
        7.1.3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
    7.2 中国少子化的未来趋势
        7.2.1 预测方法及参数设置
        7.2.2 预测结果
    7.3 少子化的中日比较及经验借鉴
        7.3.1 中日少子化的相似之处
        7.3.2 中日少子化的相异之处
        7.3.3 日本的启示和经验教训
第8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对策建议
        8.2.1 日本少子化对策的优化路径
        8.2.2 中国应对少子化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既有研究述评
    三、概念及理论阐释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阐释
    四、研究框架与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五、主要创新和不足
        (一)主要创新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俄罗斯的人口形势与外来移民发展
    一、俄罗斯的人口危机
        (一)俄罗斯人口危机的形成
        (二)俄罗斯人口危机的表现
        (三)俄罗斯人口危机的冲击
    二、俄罗斯的人口政策及未来人口状况
        (一)俄罗斯的人口政策
        (二)俄罗斯未来人口状况
    三、俄罗斯外来移民发展
        (一)苏联解体引发人口迁移潮
        (二)俄罗斯外来移民发展现状
        (三)俄罗斯中国移民进程及现状
第二章 俄罗斯的外来移民政策与管理机制改革
    一、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的变迁
        (一)苏联解体前的外来移民政策
        (二)1990 年—2000 年:外来移民政策的调整时期
        (三)2001 年—2010 年:外来移民政策的积极治理时期
        (四)2010 年以来:外来移民政策的新动向与再调整时期
    二、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的制定
        (一)外来移民政策制定的基本目标
        (二)外来移民政策制定的主要原则
        (三)外来移民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
    三、俄罗斯的外来移民管理措施
        (一)发放临时居留许可证
        (二)规范登记程序
        (三)签发邀请函和签证
        (四)分类管理外来移民
    四、俄罗斯外来移民管理机制改革
        (一)改组外来移民管理部门
        (二)加强外来移民环境建设
        (三)开展外来移民国际合作
第三章 外来移民与俄罗斯总体发展的互动
    一、外来移民与俄罗斯人口发展
    二、外来移民与俄罗斯区域发展
        (一)区域环境与外来移民
        (二)外来移民对俄罗斯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外来移民与俄罗斯经济发展
        (一)外来移民促进俄罗斯的宏观经济发展
        (二)劳务移民推动俄罗斯劳动力市场发展
        (三)经济增长是外来移民进入的先决条件
    四、外来移民与俄罗斯政治发展
        (一)外来移民推动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
        (二)外来移民扩大俄罗斯对外政策影响
        (三)教育移民促进俄罗斯公共外交发展
        (四)外来移民受到阻隔的政治因素分析
    五、外来移民与俄罗斯文化发展
        (一)外来移民与俄罗斯的多元文化
        (二)外来移民为俄罗斯文化注入新元素
第四章 外来移民对俄罗斯的多方位冲击
    一、俄罗斯的非法移民问题
        (一)俄罗斯非法移民的现状
        (二)俄罗斯非法移民的类别
        (三)俄罗斯非法移民的成因
        (四)俄罗斯非法移民的影响
    二、外来移民的经济冲击
        (一)对就业市场的冲击
        (二)非正常汇款的影响
        (三)“影子经济”的滋生
    三、外来移民的政治冲击
        (一)对俄罗斯政治合法性认同的弱化
        (二)对俄罗斯主权认知及维护的影响
        (三)对俄罗斯处理国际关系的影响
    四、外来移民的社会冲击
        (一)外来移民所引发的民族问题
        (二)外来移民加重公共卫生负担
    五、外来移民的文化冲击
        (一)对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冲击
        (二)对俄罗斯政治文化的冲击
第五章 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走向及其启示
    一、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调整的总体成效
        (一)政策思路更加清晰
        (二)移民规划更趋完善
        (三)管理重点更为明确
    二、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许可证制度问题较多
        (二)法律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负面性舆论导向问题
        (四)信息统计体系不健全
        (五)专项政策实施不明显
        (六)非法移民治理有阻碍
    三、未来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走向的研判
        (一)加大引进外来移民力度
        (二)战略规划外来移民政策
        (三)促进外来移民政策落实
        (四)加快外来移民一体化进程
    四、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一)中国外来移民的现状与特点
        (二)中国外来移民治理的新动向
        (三)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5)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变动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主要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和尚待研究的问题
        1.4.1 主要创新点
        1.4.2 尚待研究的问题
第2章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第3章 理论基础和传导机制
    3.1 人口年龄结构及相关理论
        3.1.1 人口年龄结构内涵
        3.1.2 人口年龄结构相关理论
    3.2 产业结构及相关理论
        3.2.1 产业结构内涵
        3.2.2 产业结构相关理论
    3.3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影响的传导机制
        3.3.1 消费需求效应
        3.3.2 劳动力禀赋效应
        3.3.3 劳动生产率效应
        3.3.4 老龄负担效应
        3.3.5 技术创新效应
第4章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现状与特征分析
    4.1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现状与特征分析
        4.1.1 中国人口政策研究
        4.1.2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特征
    4.2 中国产业结构现状与特征分析
        4.2.1 中国产业政策研究
        4.2.2 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特征
第5章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内涵
    5.2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度量
        5.2.1 产业结构偏离度
        5.2.2 产业结构效益指数
        5.2.3 泰尔熵指数
    5.3 面板模型设定
        5.3.1 模型设定
        5.3.2 指标定义与数据来源
    5.4 实证结果分析
        5.4.1 描述性统计
        5.4.2 基本回归结果
        5.4.3 差异性检验
    5.5 稳健性检验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的实证分析
    6.1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内涵
    6.2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度量
        6.2.1 结构层次系数法
        6.2.2 夹角余弦法
        6.2.3 第三产业占比
    6.3 面板模型设定
        6.3.1 模型设定
        6.3.2 指标定义与数据来源
    6.4 实证结果分析
        6.4.1 描述性统计
        6.4.2 基本回归结果
        6.4.3 差异性检验
    6.5 稳健性检验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各细分产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7.1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第一产业的影响
        7.1.1 面板模型设定
        7.1.2 实证结果分析
    7.2 人口年龄结构对第二产业的影响
        7.2.1 面板模型设定
        7.2.2 实证结果分析
        7.2.3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第二产业细分行业
    7.3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第三产业影响的分析
        7.3.1 面板模型设定
        7.3.2 实证结果分析
        7.3.3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第三产业细分行业
    7.4 稳健性检验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6)马克思人口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 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第一章 马克思人口理论的思想渊源
    第一节 古希腊人口思想
        一 柏拉图的人口规模适度原则
        二 亚里士多德的人口理想状态
    第二节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人口思想
        一 威廉·配第的人口赋税论
        二 魁奈的人口增长论
        三 马尔萨斯的人口抑制理论
        四 亚当·斯密的人口决定论
        五 大卫·李嘉图的人口过剩理论
第二章 马克思人口理论的形成过程与主要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人口理论的形成过程
        一 马克思人口理论的初步形成
        二 马克思人口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 基于物质生产基础上的人口生产
        二 人的本质的实现是人口质量的根本体现
        三 资本积累过程中产生的相对过剩人口
第三章 马克思人口理论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马克思人口理论的理论价值
        一 为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政策变迁提供理论指导
        二 为当代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第二节 马克思人口理论的实践价值
        一 促进劳动者认清就业形势,增强社会就业竞争力
        二 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视阈下“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及目的
        (二)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重难点和创新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三)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交叉研究法
        (三)理论与实际分析相结合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人口与人口理论
        (二)生育政策
        (三)“全面二孩”政策
    二、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两种生产”的观点
        (二)人口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平衡的观点
        (三)人口质量的观点
        (四)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的观点
    三、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时代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是我国制定人口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石
        (二)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三)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为世界人口发展提供理论导向
第三章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客观必要性及重要性
    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客观必要性
        (一)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
        (二)人口结构失衡
        (三)社会、家庭养老压力大
        (四)“失独家庭”养老问题严峻
        (五)“单独二孩”政策影响不足
    二、“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整合人力资源,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有利于刺激消费需求,推动国内经济发展
第四章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现状及问题成因
    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积极成果
        (一)“二孩”出生率明显增加
        (二)人口性别比失衡有所缓解
    二、当前“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中面临的现实阻碍
        (一)国家层面:措施宣传执行不力,政策实效影响有限
        (二)社会层面: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生育成本不断提高
        (三)家庭层面:经济与精力负担重,生育观念难以扭转
    三、当前“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中面临现实阻碍的原因分析
        (一)国家政策方面:相关配套政策有滞后性
        (二)社会经济方面:收入分配不均依旧严峻
        (三)文化观念方面:低生育文化的影响较大
第五章 推进“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对策分析
    一、国家层面
        (一)加强政策宣传,引导适龄人群树立新型生育观
        (二)完善政策衔接,构建新时代生育政策配套体系
        (三)优化经济发展,增加国家财政补贴与个人收入
        (四)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
    二、社会层面
        (一)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二)完善医疗保障体系,补齐医疗服务短板
        (三)加强房价调控力度,规范房产市场秩序
        (四)完善生育保险制度,保障女性就业平等
        (五)推进公共托幼服务,建设普惠性托幼机构
        (六)优化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三、家庭层面
        (一)推进新生育文化建设,提高家庭人口发展认识
        (二)打破传统性别分工,增强家庭成员责任意识
        (三)树立科学教育理念,营造良好家庭教育氛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8)人口生育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论文的创新点
        1.5.2 论文的不足之处
2 人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基础理论
    2.1 人口转变理论
        2.1.1 阿德尔费·兰德里的人口转变理论
        2.1.2 沃恩·汤姆森的人口转变理论
        2.1.3 诺特斯坦的人口转变理论
    2.2 经济增长理论
        2.2.1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2.2.2 新经济增长理论
    2.3 人口年龄结构转变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
        2.3.1 人口红利理论
        2.3.2 生命周期理论
        2.3.3 人力资本理论
3 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发展历程与经济增长现状
    3.1 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发展历程
        3.1.1 生育政策的提出(1949-1961)
        3.1.2 生育政策的实行阶段(1962-1978)
        3.1.3 生育政策的全面发展阶段(1979-1999)
        3.1.4 生育政策的调整放开阶段(2000-2015)
    3.2 基于生育政策下的我国人口发展情况
        3.2.1 全国人口发展情况
        3.2.2 三类生育政策地区人口发展情况
    3.3 我国经济增长现状
        3.3.1 经济增长阶段
        3.3.2 经济增长情况
    3.4 本章小结
4 人口生育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4.1 生育政策影响经济增长的世代交替模型分析
        4.1.1 个体的相关决策
        4.1.2 企业生产行为
        4.1.3 市场出清
        4.1.4 世代交替模型的均衡分析
    4.2 生育政策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
        4.2.1 生育政策通过影响劳动力供给作用于经济增长
        4.2.2 生育政策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积累作用于经济增长
        4.2.3 生育政策通过影响居民储蓄作用于经济增长
    4.3 本章小结
5 人口生育政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5.1 变量的选取与数据说明
        5.1.1 变量的选取
        5.1.2 数据的来源及说明
    5.2 人口生育政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5.2.1 数据的预处理
        5.2.2 实证分析
    5.3 最优人口生育率区间的测算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政策启示
    6.1 结论
    6.2 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9)水族人口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基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人口均衡发展研究
        (二)少数民族人口研究
        (三)水族研究
        (四)研究现状简评
    三、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理论基础
        (三)创新之处
    四、田野调查点概况
        (一)水族传统文化
        (二)田野点基本情况
        (三)调查过程
第一章 水族人口变动的历史考察
    一、水族人口数量与人口再生产类型
        (一)人口数量
        (二)人口再生产类型
    二、水族人口素质
        (一)人口文化素质
        (二)人口身体素质
    三、水族人口自然结构
        (一)人口性别结构
        (二)人口年龄结构
    四、水族人口经济社会结构
        (一)人口城乡结构
        (二)人口产业结构
        (三)人口职业结构
    五、水族人口迁移
第二章 水族人口非均衡发展问题及其缘由
    一、水族人口内部非均衡发展问题及其缘由
        (一)人口增长速度锐降
        (二)人口素质偏低
        (三)人口性别比失调
        (四)人口老龄化严重
        (五)人口单向流迁
    二、水族人口外部非均衡发展问题及其缘由
        (一)人口城镇化率较低
        (二)人口产业结构滞后
        (三)人口职业结构不合理
        (四)人口相对贫困
        (五)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
第三章 实现水族人口均衡发展的机遇与路径选择
    一、水族人口均衡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二孩政策创造了生育空间
        (二)民族政策提供了政策支持
        (三)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绿色发展理念提供了科学的方向引领
    二、实现水族人口均衡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强化水族人口内部均衡发展的政策支持
        (二)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三)优化水族人口均衡发展的社会环境
        (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水族人口均衡发展问题调查问卷(节选)
附录二 :水族人口均衡发展问题访谈提纲(部分)
附录三 :田野调查相关照片
附录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10)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人口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创新性
        (一)选题新颖
        (二)引用数据较新
        (三)运用模型分析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
        二、人口增长学说理论
        三、低级均衡陷阱理论
        四、人口问题对资本形成的影响
        五、人口问题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当前俄罗斯人口发展概况
    第一节 人口年龄结构
    第二节 人口性别结构
    第三节 人口地域结构
    第四节 人口变化结构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俄罗斯人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第一节 俄罗斯人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适婚人口移民问题
        二、人口老龄化
        三、死亡率非常高
        四、适婚人口的物质条件不足
        五、俄罗斯民族人口下降
        六、地域不均衡
        七、男女比例失衡问题
    第二节 俄罗斯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适婚人口移民问题的原因
        二、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三、医疗投入不足导致死亡率提高
        四、适婚人口的物质条件不足的原因
        五、俄罗斯民族人口下降的原因
        六、地域不均衡的原因
        七、男女比例失衡原因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俄罗斯人口问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第一节 俄罗斯人口问题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俄联邦总人口变化与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分析
        二、俄联邦地区人口变化与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分析
    第二节 俄罗斯劳动年龄人口的结构趋向预测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俄罗斯人口发展趋势
    第一节 政府为人口问题已采取的措施
        一、创造提升生育率的社会经济条件
        二、降低死亡率的政府政策
        三、全社会共同爱老人
    第二节 俄罗斯人口发展趋势
        一、人口数量缓慢增长
        二、地区之间不均衡将持续
        三、男女比例将逐渐均衡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浅谈我国人口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应对研究[D]. 朱翠明. 吉林大学, 2021(01)
  • [2]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人口外流问题研究[D]. 原斌. 渤海大学, 2021(02)
  • [3]日本少子化问题研究[D]. 全龙杰. 吉林大学, 2020(01)
  • [4]俄罗斯外来移民政策研究[D]. 汪晓波. 吉林大学, 2020(08)
  • [5]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变动影响的实证研究[D]. 冯馨. 辽宁大学, 2020(01)
  • [6]马克思人口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陈红斌.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7]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视阈下“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研究[D]. 严翔钟.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8]人口生育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 李滋婷.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9]水族人口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基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调查[D]. 李致江. 中南民族大学, 2019(08)
  • [10]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人口问题研究[D]. 舒里仁科·叶甫根尼. 黑龙江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论我国人口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