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篮球专修课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刘轩晨[1](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江苏高校体育专业篮球专项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研究》文中指出
彭翔[2](2020)在《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专项技术考核评价方法研究 ——以篮球专项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19年9月29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高校要深化创新教育改革,强化教学考核,严把考试关,全面提高本科课程教育质量。运动训练专业是体育院校最主要专业之一,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等社会紧缺性人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技术考核评价体系存在考核内容单一、比例分配不均等客观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技术考核评价方法体系调查分析,基于现有考核评价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专项技术考核评价方法创新必要性、基本原则等进行阐述,进而构建新型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技术考核评价方法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旨在为广州体育学院乃至全国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专项技术考核评价改革创新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对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2017年《篮球专项与技术》教学大纲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目前篮球技术教学内容基本符合课程培养目标,但存在考核评价方法不能较好反映学生真实水平,考核内容不全面、考核成绩比例分配不合理、考核方式单一等不足,缺少篮球技战术实践能力的考核。2.篮球运动是一项以技能为主的同场对抗类项目,专项技术考核评价内容应该增加实战对抗能力考核,通过调研确定了竞赛考核形式,给学生提供技能展示的平台,加深对篮球技战术及规则的理解与运用。3.通过调研,确定篮球专项新的技术考核评价方法为:第一至第五学期由竞赛成绩(40%)、技能评定(30%)和平时成绩(30%)构成,第六学期由竞赛成绩(40%)、技能评定(20%)、平时成绩(10%)和理论考试(30%)构成。4.每学期末篮球专选课之间开展年级篮球联赛,采用单循环赛制。指导老师和班委评议小组,评议每位学生等级,根据等级换算成相应分值。有A、B、C三个等级,A等级即主力队员,上场率超过60%,评定人数不超过4人;B等级即非主力队员,上场率超过30%,评定人数不超过5人;C等级即参与比赛队员。5.通过学生问卷、专家访谈,师生对新的技术考核评价方法满意度较高,竞赛考核实施提高了学生篮球综合实践能力和教学质量,但竞赛考核内容、竞赛办法,还需进一步优化。
杨尚文[3](2020)在《循环训练法在大学生公共体育篮球课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文立足于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要求,针对大学生公共体育篮球课中普遍存在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实用性较差等问题。将循环训练法融入到大学生公共体育篮球课中,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实战化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方案。研究内容:1、通过循环训练法来充分利用排队时间,设置练习点,通过提高教学效率来提高教学效果;2、练习点的设置为有利于技能发展的素质练习,将技能与素质相结合,使技能掌握更加牢靠;3、通过十六周的课程,得到两个班的投篮和上篮成绩以及教学比赛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4、通过调查问卷评判两个班对各自课堂教学的接受程度。研究方法:1、随机抽取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大二年级篮球公选课两个班级学生共61人。其中实验班30人,对照班31人,全部为男生。对实验班教学融入循环训练法,对照班进行常规体育教学,授课内容相同,授课时间为十六周。最后比较两个班级的投篮成绩、上篮成绩和教学比赛的数据。2、通过调查问卷,对两个班学生进行对于体育课的兴趣、运动量、自身变化、课堂设计四个方面的调查,从而评判学生对于课程改革的接受程度。研究结果:1、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投篮成绩:(1)实验班实验前后投篮成绩,P<0.05有显着性差异,成绩提高。(2)对照班实验前后投篮成绩,P<0.05有显着性差异,成绩提高。(3)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后投篮成绩对比,P>0.05,无显着性差异。三步上篮成绩:实验班与对照班三步上篮成绩,P<0.05有显着性差异,实验班成绩优于对照班。2、教学比赛中实验班以69:52取得胜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投篮命中率,罚篮命中率,均优于对照班3、对于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P<0.05实验班与对照班存在显着性差异,实验班的接受程度要好于对照班。结论:1、循环训练法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无论是考试成绩还是实战应用,循环训练法的应用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2、利用排队浪费时间设置练习点,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使技能练习与素质练习相结合,技能掌握更加牢固。3、循环训练法的应用学生的运动强度有所提升,但在学生的接受范围内。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多样的教学竞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同学接受这种教学形式。
范想[4](2020)在《江苏省高校体育专业篮球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文中提出高校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依赖于评价这一手段的特定功效,目前,高校教学工作的指向已不再追求办学规模的大小,而是注重内涵的提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不断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高校各部门工作都应基于深刻的思考并进行科学实施。篮球普修课的教学工作亦是如此。随着篮球运动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高校体育专业篮球普修课应该沿着怎样的方向不断前进?未来应采取哪些措施以保证篮球教学的稳定发展?本文认为,为了保证高校体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的有效实施,应制定科学严谨的教学评价,能够为篮球普修课的教学工作指明方向,为培养高质量篮球教学人才奠定基础,使篮球运动的推行与进步具有强进动力。本文通过对体育专业篮球课堂教学情况为基础,以优化课堂教学质量为着力点,通过搜集与查询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试图运用案例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来构建江苏省高校体育专业篮球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旨在推动篮球普修课课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研究结果:江苏省高校体育专业篮球普修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一级指标由3个维度组成,即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课堂教学延伸;二级指标由13个维度组成,即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案编写、教师指导、学生练习、互帮互学、组织措施、学习评价、课后指导、教学反思;65个主要观测点。通过两轮的德尔菲法分析显示:专家权威系数整体大于0.70,重要性均值全部大于3,变异系数介于0.00-0.21之间,肯德尔系数介于0.142-0.475之间,专家协调系数均达到显着差异(P≤0.05)。通过对比德尔菲法的规定要求,上述指标均符合标准,反映出整体指标科学、可靠。
万维旭[5](2019)在《武汉体育学院体教专业篮球专修后卫队员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推理法等方法,通过对篮球后卫队员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篮球后卫培养的重要性,并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后卫队员为研究对象,对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教学时数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旨在发现武汉体育学院体教专业篮球专修课程在后卫队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希望能对武汉体院体教专业篮球专修课程的教学提供理论借鉴,从而进一步完善武汉体育学院篮球课程。对后卫队员特点和篮球课程培养目标的共性分析表明:优秀的后卫队员必须具备精湛的技术能力、灵活的战术运用能力、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力。后卫队员能力的最直接反应就是比赛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对一名篮球后卫队员的要求比篮球课程培养目标在篮球技术和理论上的要求更高更具体。因此,篮球专修课程不仅要培养好优秀的后卫队员,还要以后卫为范,培养更多具有“后卫气质”的其他位置球员。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后卫队员为研究对象,对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教学时数等方面的调查分析显示:1.篮球专修后卫队员在经过四年的专项训练后,在个人技术、团队组织协调,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然也存在基础技术不精湛,战术配合不丰富,心理稳定较差的问题。2.对武汉体育学院篮球课程教师的调查显示,体教专业篮球专修在课程内容和时数安排上主要存在以下三点问题:(1)教师认为篮球的课时总量不够,学生训练的强度和频度过低。(2)教师对理论课时落实不到位,存在对理论课不重视的倾向。(3)教师在内容选择上对基本技术的重视不够。3.对体教专业篮球专修课程后卫队员的调查发现,体教专业篮球专修在课程内容和时数安排上主要存在以下三点问题:(1)篮球课程课时总量不足,经常需要加练才能满足学习和比赛的要求;(2)篮球教师对理论知识不够重视,导致理论课课时量不足、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系统性。(3)技术课总量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篮球队员,特别是后卫队员的发展。
杨涛,丛晨,杨伟群[6](2019)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教学内容与教学评价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篮球专修课教学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中关键的组成元素。因为教育改革事业在不停发展,所以篮球专修课教学内容也要有新的调整,要不停地提高篮球教学的效率,修缮对应教学评估体系,提高篮球专修课的教学质量。为了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些许帮助和支持,此篇文章对高校篮球专业课程的教学与教学评价展开了深刻的探讨与分析。
王帅[7](2019)在《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专项体能训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武汉体育学院篮球专修课专项体能为研究对象,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体能、篮球专项体能、篮球运动特征、体能训练原则、体能训练的重要性、高校篮球专项体能存在的问题和武汉体育学院篮球专修课专项体能的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学生对篮球专项体能认知不足,思想上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专项体能训练有很大提升空间。(2)武汉体育学院篮球专项力量训练内容注重肢体力量的训练,对躯干核心力量训练不足,训练时间偏少;训练手段以自重和对抗性训练手段为主,不利于爆发力训练。专项柔韧素质训练内容以一般柔韧素质训练为主,采用动力性拉伸为主,训练时间偏少,柔韧素质不能得到很好地发展。专项速度、耐力、灵敏结合技战术进行训练,训练内容丰富,手段多样,比较有针对性。(3)武汉体育学院篮球专项体能训练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对于体能理论认知不足;篮球专项体能训练内容不完善;篮球专项体能发展不平衡;场地设施未能充分利用。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以下的应对策略:加强学生的理论学习;增加篮球大纲关于体能的训练内容;建立和完善篮球专项体能训练体系;增加教师在职进修机会;加强训练场馆的管理。
徐彬文[8](2019)在《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选课程大纲实施与运行研究》文中提出篮球专选课程大纲是篮球主项选修教学工作的法定性文件,是规定篮球专选课教学内容以及指导篮球专选课的纲领性文件。篮球专选课程大纲实施运行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篮球专选课教学质量的优劣。如何优化完善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选课程、实现课程目标,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本研究通过对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选课程大纲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以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选课教师和2014级篮球专选学生为调查对象。结合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选课程大纲中的课程目标与依据、课程运行的综合条件,包括课程内容与设计规划实施、课程教学运行管理、教学平台条件、教师的综合能力、课程设置及教学时数分配、运用教材、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考核与评价等方面的实施运行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笔者发现大纲在实施和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大纲的内容制定不够科学和完善;大纲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学生对于大纲的认识度不高;教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对大纲的执行度不够;缺乏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制约篮球专选课程大纲实施运行的最主要因素是教师和教学大纲本身。提出大纲有效实施运行的对策是: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强教师对课程大纲的重视程度和责任意识;强化培养学生对篮球专选课程大纲的学习兴趣与使用意识;完善现有篮球专选课教材;建立科学高效的篮球专选课程大纲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加大篮球课程大纲实施的监督检查力度。
徐诚炜[9](2019)在《核心力量对高校篮球专修课学生的投篮命中率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篮球运动已经成为最受大家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被认为是世界最受欢迎、对体能要求最高、竞争也是最激烈的体育项目之一。当前的篮球运动员不仅仅需要具有优秀篮球技巧、还要以良好的力量水平作为平常的训练和比赛基础。传统力量训练的参数只注重心肺体适能、肌肉耐力、肌肉力量、柔韧性和身体成分,而随着竞技水平的提升,运动员与教练员也开始关注和了解核心训练、动力链稳定性、动作效率、平衡等当代训练参数。而其中核心能力的提升则是传统训练中容易忽视的一个部分,由于核心力量的提升对于运动员在竞技表现时产生的积极影响,也使得对于核心力量的研究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研究目的:投篮得分是篮球赢得比赛的重要得分方式,因此投篮的命中率也是整个篮球技术体系的核心,因此本文主要以核心力量为研究出发点,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对核心力量的提升去研究其对高校篮球专修课学生的投篮命中率影响。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实验法来确定核心区域和核心力量的定义,研究核心力量的作用,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以及影响投篮命中率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查阅大量书籍资料,以详细划分核心区域和确定核心力量的内涵,通过专家访谈的方法,可以深入理解核心力量的作用和高校篮球专修课学生平日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然后通过实验法和对比分析法,详细探讨核心力量训练影响他们投篮命中率的主要因素。本文以陕西师范大学篮球专修课中的2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为时12周的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并通过实验前后对研究对象的90s投篮、定点投篮以及急停投篮等方面的命中率为测试依据,深入探讨影响篮球投篮命中率的要素。研究结果:(1)实验后实验组定点投篮命中率为59.33%,对照组定点投篮命中率为56.67%,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F值分别为0.446、0.449、0.327、0.368,P值分别为0.511、0.510、0.574、0.550,在给定α为0.05的前提下,接受原设想,可认为不同组别以及实验前后对定点投篮命中率并无显着差别。(2)实验后实验组90s投篮命中率为65.00%,对照组定点投篮命中率为57.92%,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实验组试验前后的F值为4.902,对应的P值为0.037,在给定α为0.05的前提下,拒绝原设想,认为对于实验组来说,实验会显着影响90s投球的准确率,除此之外其他F值分别为0.257、0.048、3.356,P值分别为0.618、0.829、0.080,因此接受原设想,可认为对照组实验前后、以及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投篮命中率并无明显差别。(3)实验后实验组急停投篮命中率为49.17%,对照组定点投篮命中率为41.39%,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组内比较,实验组试验前后的F值为6.271,对应的P值为0.020,在给定α为0.05的前提下,拒绝原假设,认为对于实验组来说,实验会显着影响运球急停的准确率;对于组间比较,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F值为5.479,对应的P值为0.028,在给定α为0.05的前提下,拒绝原设想,认为实验使得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运球急停投篮准确率显着差别;除此之外其他F值分别为1.783、2.129,P值分别为0.195、0.159,因此接受原设想,可以认为对照组实验前后、以及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投篮命中率并无明显差别。研究结论:1.核心力量对于3种投篮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其中定点投篮的效果并不显着,因为这种状态下运动员的身体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要投篮得分主要依靠的是腕关节与三角肌的力量和投篮技术等,跟身体核心力量的关系不大。但如果是90s快速投篮与运球行进中急停投篮,则两种训练会存在显着的差异。2.核心力量强调的是在高对抗性的比赛中运动员双方的核心区域力量对抗,所以高校专修课学生的核心力量对于投篮动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能切实提高身体素质和力量素质。然而,核心力量对稳定状态下的投篮准确率并没有显着影响,并且在不稳定的状态下的投篮准确率有明显的正面影响。
王颖[10](2018)在《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教学内容优化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着中国基础体育教育改革地深化,我国的高等体育教学模式逐渐发生了转变,同时也转变了培养社会体育人才的模式。教育部提出,为了满足21世纪的社会需求,我们要基于现代化教育观念,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型体育人才。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篮球专修课肩负着为中等学校培养体育师资队伍的重任。然而随着篮球教学地不断深入,暴露出了篮球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着缺乏时代感、教材陈旧、技战术落后等问题,这直接影响了篮球人才培养与篮球运动的健康发展。所以,优化篮球教学内容刻不容缓,优化篮球教学内容可以使社会发展与大众对体育的需求得到满足,使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优化篮球教学内容。本文以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教学内容优化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河南大学、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洛阳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许昌学院等学校篮球教学内容现状,基于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教学内容优化进行研究。通过调查发现,河南省大部分高校制定的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可以使当今教学改革要求达到满足,然而在具体达成篮球专修课教学目的方面与预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各高校篮球专修课的课时数都能够达到规定的课时要求,但各校在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比例安排上有所差异;各高校篮球专修课当前使用的教材不统一;各高校篮球专修课理论课内容比较全面,但学生学习效率偏低,技术课教学内容存在缺乏灵活性、缺乏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反应等问题,缺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养成的教学内容。针对目前篮球专修课教学内容的现状,本研究以教育学理论基础、主体性教学理论基础、现代教育理论基础作为优化的理论基础,并以教学内容优化相关的依据和原则作为指导,对篮球技战术及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科学合理地优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采用Q型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地选择;二是根据学习知识的逻辑规律在不同学期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三是对技术课和理论课的课时比例进行合理分配。同时,本研究提出,在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还要注意在实践当中培养他们的教学训练能力、裁判能力、交往合作能力、自学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将能力培养始终贯穿在理论和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以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篮球专修课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篮球专修课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2)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专项技术考核评价方法研究 ——以篮球专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有关概念的界定 |
2.1.1 运动训练专业 |
2.1.2 考核评价 |
2.1.3 考核评价方法 |
2.1.4 技术与体育技术 |
2.1.5 课程 |
2.2 我国体育专业技术课程考核评价方法体系回顾 |
2.3 关于体育专业技术课程考核评价研究现状 |
2.4 我国高校运动训练专业技术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实践研究 |
2.4.1 球类项目关于考核评价方法的实践研究 |
2.4.2 田径项目关于考核评价方法的实践研究 |
2.4.3 艺术类项目关于考核评价方法的实践研究 |
2.5 我国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技术考核评价方法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技术考核评价方法现状 |
4.1.1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技术教学情况 |
4.1.2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技术考核评价方法认知情况 |
4.1.3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技术考核评价标准 |
4.1.4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技术考核评价内容 |
4.1.5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考核评价成绩比例分配 |
4.1.6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技术考核方式 |
4.2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技术考核评价方法综合分析 |
4.3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技术考核评价方法创新必要性 |
4.3.1 建设“体育强国”对篮球人才的需求 |
4.3.2 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 |
4.3.3 现代社会发展对篮球人才的需要 |
4.4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技术考核评价方法创新原则 |
4.4.1 科学性原则 |
4.4.2 全面性原则 |
4.4.3 以人为本原则 |
4.4.4 可操作性原则 |
4.5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技术考核评价方法创新目标 |
4.5.1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方案,提高篮球技术教学效果 |
4.5.2 激发学生学习与参与训练的积极性 |
4.5.3 提高学生技、战术水平和实战能力 |
4.5.4 加强教师间相互学习,探索更好的教学、训练方法和手段 |
4.6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项技术考核创新的评价方法 |
4.6.1 考核评价内容创新 |
4.6.2 考核评价成绩比例分配创新 |
4.6.3 创新后的技术考核评价方法 |
4.7 篮球专项创新后的技术考核评价方法实证分析 |
4.7.1 篮球专项创新后的技术考核评价方法运用 |
4.7.2 促进竞赛考核实施的意见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8 附录 |
附录A 专家访谈提纲(第一轮) |
附录B 专家问卷 |
附录C 学生反馈问卷 |
附录D 专家访谈提纲(第二轮) |
9 个人简历 |
(3)循环训练法在大学生公共体育篮球课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意义 |
1.2 选题依据及目的 |
1.2.1 选题依据 |
1.2.2 研究目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循环训练法 |
2.1.1 循环训练法的概念 |
2.1.2 循环训练法的理论基础 |
2.1.3 循环训练法的应用 |
2.2 大学公体篮球改革现状 |
2.2.1 课程设置 |
2.2.2 教学方法 |
2.2.3 评价体系 |
2.3 篮球技术发展的素质要求 |
2.3.1 速度耐力对篮球技术发展的影响 |
2.3.2 协调与柔韧对篮球技术发展的影响 |
2.3.3 力量对篮球技术发展的影响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实验法 |
第4章 实验研究结果 |
4.1 投篮成绩 |
4.1.1 实验班投篮成绩前后分析 |
4.1.2 对照班投篮成绩前后分析 |
4.1.3 实验班与对照班投篮成绩分析 |
4.2 三步上篮成绩 |
4.3 比赛数据分析 |
4.3.1 比分 |
4.3.2 篮板 |
4.3.3 助攻,盖帽,抢断,失误 |
4.3.4 罚篮 |
4.3.5 投篮 |
4.4 教学改革的接受程度 |
4.4.1 兴趣方面 |
4.4.2 运动量方面 |
4.4.3 自我变化方面 |
4.4.4 课堂设计方面 |
4.4.5 问卷总体 |
第5章 分析与讨论 |
5.1 实验结果分析 |
5.1.1 投篮成绩 |
5.1.2 三步上篮成绩 |
5.1.3 教学比赛 |
5.1.4 教学改革接受程度 |
5.2 讨论 |
5.2.1 循环训练法的应用 |
5.2.2 提升考试成绩 |
5.2.3 提升实战能力 |
5.2.4 课程接受程度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
致谢 |
(4)江苏省高校体育专业篮球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资料法 |
1.5.2 问卷调查法 |
1.5.3 案例分析法 |
1.5.4 比较研究法 |
1.5.5 德尔菲法 |
1.5.6 数理统计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课堂教学 |
2.1.2 教学质量 |
2.1.3 体育专业篮球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
2.2 国内文献综述 |
2.2.1 关于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理论研究 |
2.2.2 关于体育专业术科教学质量研究 |
2.2.3 关于体育专业篮球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
2.3 国外文献综述 |
2.3.1 关于美国高校教学质量评价 |
2.3.2 关于英国高校教学质量评价 |
2.4 简要述评 |
第三章 江苏省高校体育专业篮球普修课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
3.1 基本情况 |
3.2 课堂教学设计 |
3.2.1 设计理念 |
3.2.2 教材分析 |
3.2.3 学情分析 |
3.2.4 教学目标 |
3.2.5 教学方法 |
3.3 课堂教学实施 |
3.3.1 教师指导 |
3.3.2 组织措施 |
3.3.3 学习评价 |
3.4 课堂教学延伸 |
3.4.1 课后指导 |
3.4.2 教学反思 |
3.5 本章结论 |
第四章 案例比对 |
4.1 案例分析 |
4.1.1 案例述要 |
4.1.2 一级指标对比分析 |
4.1.3 二级指标比对分析 |
4.2 假设模型构建 |
第五章 江苏省高校体育专业篮球普修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构 |
5.1 指导思想 |
5.2 构建原则 |
5.3 价值定位 |
5.4 基本原则 |
5.4.1 科学性原则 |
5.4.2 系统性原则 |
5.4.3 导向性原则 |
5.4.4 可操作性原则 |
5.5 构建程序 |
5.5.1 咨询专家的选定 |
5.5.2 调查问卷的制作 |
5.5.3 问卷发放与回收 |
5.5.4 问卷整理与分类 |
5.5.5 问卷统计与分析 |
5.5.6 第一轮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
5.5.7 第二轮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
5.5.8 指标体系内容维度的确立 |
5.5.9 指标体系权重系数的确定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5)武汉体育学院体教专业篮球专修后卫队员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1 对教学研究的界定 |
1.3.2 对后卫队员的界定 |
1.4 文献综述 |
1.4.1 对篮球后卫队员技术能力的研究现状 |
1.4.2 对体育院校篮球专修课的教学研究现状 |
1.4.3 对篮球后卫队员培养和篮球专修课程后卫队员培养的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专家访谈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推理法 |
2.2.6 观察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体教专业篮球专修课程培养目标与篮球队后卫队员基本素质要求的一致性分析 |
3.1.1 篮球后卫队员应具备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
3.1.2 对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程培养目标的解读 |
3.1.3 后卫队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篮球专修课程培养目标的统一性 |
3.2 武汉体育学院体教专业篮球专修课程后卫队员教学研究与分析 |
3.2.1 对体教专业篮球课程后卫队员培养的教学效果分析 |
3.2.2 体教专业篮球专修课程教学内容和时数分布的现状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教学内容与教学评价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篮球课面临的现状 |
2 高校篮球专修课教授内容的重要性 |
3 高校篮球课需要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
4 高校篮球专修课教学方式的分析 |
5 高校篮球专修课教学的评价系统 |
6 结语 |
(7)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专项体能训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篮球专项体能是篮球运动持续发展的基石 |
1.1.2 篮球体能训练的发展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体能、篮球专项体能的研究 |
2.1.1 体能的研究 |
2.1.2 篮球专项体能的研究 |
2.2 篮球运动特征的研究 |
2.3 篮球体能训练原则的研究 |
2.4 篮球体能训练重要性的研究 |
2.5 高校篮球体能训练存在问题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观察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分析与讨论 |
4.1 武汉体育学院篮球专修课篮球课程基本情况 |
4.1.1 武汉体育学院篮球专修课学生体能常规训练 |
4.1.2 武汉体育学院篮球专修课学生体能认知 |
4.2 武汉体育学院篮球课专修课体能训练实施现状 |
4.2.1 篮球专项课体能训练内容 |
4.2.2 篮球专项课体能训练手段 |
4.2.3 教师和学生对篮球专项课体能训练效果反馈 |
4.3 武汉体育学院篮球课程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
4.3.1 学生对于体能理论认知不足 |
4.3.2 篮球专修课关于篮球体能训练内容不完善 |
4.3.3 篮球专项体能发展不平衡 |
4.3.4 体能训练场地设施未能充分利用 |
4.4 篮球专项体能训练实施策略 |
4.4.1 加强学生的理论学习 |
4.4.2 增加篮球大纲关于体能的训练内容 |
4.4.3 建立和完善篮球专项体能训练体系 |
4.4.4 增加教师在职进修机会 |
4.4.5 加强训练场馆的管理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附录4 |
致谢 |
(8)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选课程大纲实施与运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目的 |
1.3 选题意义 |
1.3.1 顺应基础教育改革对体育院校篮球专选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
1.3.2 有利于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选课程的新发展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篮球专选课 |
2.1.2 篮球专选课程教学大纲 |
2.1.3 篮球专选课程大纲实施 |
2.2 篮球专选课程大纲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关系 |
2.3 关于篮球专选课程大纲的相关研究 |
2.4 关于篮球专选课程改革的相关研究 |
2.5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归纳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篮球专选课程大纲实施运行的现状 |
4.1.1 篮球专选课程大纲实施运行的必要条件 |
4.1.2 篮球专选课程大纲内容分析 |
4.1.3 篮球专选课程大纲修订情况 |
4.1.4 篮球专选课程大纲执行情况 |
4.2 篮球专选课程大纲实施运行存在的问题 |
4.2.1 大纲的内容制定不够科学和完善 |
4.2.2 大纲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
4.2.3 学生对于大纲的认识度不高 |
4.2.4 教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对于大纲的执行度不够 |
4.2.5 缺乏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
4.3 篮球专选课程大纲有效实施运行的对策 |
4.3.1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
4.3.2 增强教师对课程大纲的重视程度和责任意识 |
4.3.3 强化培养学生对篮球专选课程大纲的学习兴趣与使用意识 |
4.3.4 完善篮球专选课程教材 |
4.3.5 建立科学高效的篮球专选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
4.3.6 加大篮球课程大纲实施的监督检查力度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个人简历 |
(9)核心力量对高校篮球专修课学生的投篮命中率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关于核心力量的概念界定 |
2.1.1 核心力量 |
2.1.2 核心稳定性 |
2.1.3 核心肌肉群 |
2.1.4 核心力量训练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2.1 关于核心力量的研究现状 |
2.2.2 核心力量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
2.2.3 核心力量对于篮球运动员的影响 |
2.3 影响投篮命中率概述及其主要因素 |
2.3.1 内在因素 |
2.3.2 外在因素 |
第3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实验法 |
3.3 实验设计 |
3.3.1 实验前测 |
3.3.2 实验训练计划 |
3.3.3 实验的监督与控制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4.1 对运动员投篮技术动作的分析 |
4.2 核心力量训练影响投篮命中率实验结果分析 |
4.2.1 测试核心力量的结果分析 |
4.2.2 三种投篮方式的命中率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专家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10)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教学内容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2 有关高校体育专业篮球教学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
1.3.3 有关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目标的研究 |
1.3.4 有关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 |
1.3.5 有关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教学内容的研究 |
1.3.6 有关高校体育专业篮球教学方法的研究 |
1.3.7 有关高校体育专业篮球教学优化的研究 |
1.3.8 有关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教学内容优化的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法 |
2.2.2 调查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及教学目的任务分析 |
3.1.1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分析 |
3.1.2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教学目标分析 |
3.1.3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教学目的任务分析 |
3.2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教学内容现状分析 |
3.2.1 课时安排情况 |
3.2.2 教材使用情况 |
3.2.3 教学内容选择情况 |
3.3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教学内容的优化 |
3.3.1 优化的理论基础 |
3.3.2 优化的依据和原则 |
3.3.3 教学内容优化体系 |
3.3.4 教学内容的优化 |
3.3.5 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实施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B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C 专家问卷 |
附录D 问卷效度专家评价问卷 |
附录E 专家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篮球专修课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核心素养的江苏高校体育专业篮球专项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研究[D]. 刘轩晨.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广州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专项技术考核评价方法研究 ——以篮球专项为例[D]. 彭翔.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3]循环训练法在大学生公共体育篮球课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 杨尚文.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江苏省高校体育专业篮球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 范想. 南京体育学院, 2020(11)
- [5]武汉体育学院体教专业篮球专修后卫队员培养研究[D]. 万维旭.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6)
- [6]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教学内容与教学评价的研究[J]. 杨涛,丛晨,杨伟群. 当代体育科技, 2019(17)
- [7]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专项体能训练研究[D]. 王帅.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8]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选课程大纲实施与运行研究[D]. 徐彬文. 广州体育学院, 2019(09)
- [9]核心力量对高校篮球专修课学生的投篮命中率影响研究[D]. 徐诚炜.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10]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课教学内容优化研究[D]. 王颖. 河南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