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努力完成基本单位普查任务(论文文献综述)
宁吉喆[1](2021)在《铭记百年党史 传承红色基因 奋力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文中认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高岸深谷,100年沧海桑田。中国共产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历史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不懈奋斗和艰辛探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开天辟地的救国大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了改天换地的兴国大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
陈曦[2](2021)在《首都功能核心区街区更新单元精细化划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精细化的发展背景开始进入城市发展领域,以首都功能核心区为代表的城市中心已建成区的城市建设开始转向高质量、小规模的发展模式。同时经过几轮城市建设,城市增量用地转换为存量用地,城市也随之进入存量发展的时期。用地的产权归属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当前发展背景下,传统的规划模式不足以应对精细化发展和存量发展的诸多问题,城市更新作为一种灵活的规划类型开始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新热点。单元细化为基础的城市更新也成为目前国内城市更新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首都功能核心区作为承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重要区域,近几年随着总体规划的更新,相关规划成果逐渐丰富,进行了多次精细化的城市更新实践。但在实践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落实不到实施、多元参与主体无法发挥作用以及政策不断更新带来的权责混乱等问题。基于以上不足,在借鉴国内外相关城市更新开展较为成熟的实践模式的基础上,可以认识到首都功能核心区需要归纳一套新的更新单元细化的模式。通过综合归纳城市精细化发展对城市提出的要求、存量时期城市发展的特点以及首都功能核心区目前的发展需求,本文提出通过参照目前现有国内的更新模式,构建三级街区更新单元体系。首先,考虑到首都功能核心区街区单元划分的全面覆盖,在传统划分基础上总结历史文化保护、重点实施项目等的约束要素,通过ahp法确定约束要素的权重,利用层次空间推理法对不同层级的街区更新单元进行划分。同时通过万米网格、多元参与主体的校核从城市管理者和居民的角度对更新单元划分成果进行校核。其次,从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建设时序出发,选取影响更新实施的四类要素,通过GIS进行技术的叠加分析,确定需要近期实施的更新单元。最后,通过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历史街区代表什刹海街道和一般街区代表广安门外街道对以上的划分方法进行实践。随着目前国内许多城市中心区经过几轮建设,单元细化的城市更新正成为解决中心区困境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国内没有一套完善的更新单元划分方法,本文通过对首都功能核心区街区更新单元的划分,希望为其他大城市、特大城市中心区的更新单元细化提供参考。
郭小娟[3](2021)在《浅谈如何改进基本单位名录库更新维护工作》文中指出在进行统计工作时,基本单位名录是比较重要的,主要就是对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且能够有效地保障统计数据质量。基本单位名录编制工作属于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配置单位的各项资源,而且可以改善国家经济结构,增强市场监督指导作用等效果,进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王慧明[4](2021)在《明代募兵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募兵制是以有偿方式召集自愿者参加军队的军事制度。募兵入伍前是有一定人身自由的人群,入伍后与国家的人身关系呈现不同的形态,有人身控制的强化,也有人身控制松弛的雇佣关系,表现为不同的管理和有偿方式。本文以明代募兵制为研究对象,考察明代军事动员从卫所制的强制动员到募兵制的自愿动员的发生发展,召募对象的身份地位,募兵入伍后的管理、有偿方式及体现人身关系,进一步分析对军事、财政等方面影响和反映的社会变迁。明代募兵制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明英宗即位初的宣德十年(1435)募兵榜谕到嘉靖十三年(1534)募兵被编入卫所,此后至明亡为第二个时期。第一期募兵制的发生与部分军事物资的市场化动员几近同时,招募对象有军户中具有相对自由空间的卫所舍余、免差徭而从军的民户人丁、接受军队再控制的流民等。舍余即武官户下舍人和军户下余丁的统称。募兵的规模在土木之变后扩大,募集士兵因明蒙对峙而服役长期化,召募民壮、舍余和北边召募土兵等募兵名目陆续展开。带管于卫所的募兵、州县召募的民壮在管理方式和粮饷结构上类同于卫所正军,仍是兵农合一的原则,除了本身从军及从行粮到如卫所正军一样行月兼支的经济报酬外,其家庭在享有丁粮优免权利同时也负有户丁帮贴乃至世袭替补的义务。卫所制随着募兵制的发展也采用召募方式补充操军、屯军的缺额。所以此时募兵与国家的人身关系呈现强控制的形态而非雇佣关系,也就难免在推行日久后出现类似卫所废弛的弊病。将该期的募兵制与同期的卫所舍余差操制度化、民壮从自愿应募到以里甲为单位的强制佥派结合起来,就是军事动员向卫所军户内剩余人口及州县各种户籍的扩展。该阶段募兵制在军事上对外巩固了北边防线,对内稳定了社会秩序;在财政上主要是节省了客兵远戍的军费;在兵制上使卫所制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弹性,缓解了废弛的速度,召募土着为兵被奉为圭臬并延续以后的募兵制中。第二个时期随着嘉靖中期“北虏南倭”的新变化使明军作战编制由卫所制向常备营兵制普遍化发展,兵农分离的士兵数量增加、范围扩大,募兵制逐渐摆脱上一时期的兵农合一的管理方式。召募对象主要是民户人丁和摆脱政府控制的流民,前者随着明中后期赋役改革尤其是一条鞭法的施行,来自国家的人身控制趋于松弛,具有一定的职业选择权;后者也不再如前一时期以人身与土地结合的再控制为目标。除了军事资源调节部分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外,朝廷为解决人身控制较强的士兵雇佣他人顶替不能保证军队战斗力及浪费财政资源的问题进一步扩大募兵制。从抗倭战争开始,召募、管理、作战视粮饷厚薄为准,入伍后以雇佣关系为主的募兵从东南逐渐扩展到其他地区。卫所内的募军与世袭的祖军相区别,仅是本身从军,因老疾而退出,以名籍、粮饷、人身为序,不同程度地处于卫所管理之下,而雇佣关系更强的就是全然脱离卫所而仅受营兵制管理的募兵。后期募兵赋税优免只及本身,家庭既无丁粮优免也无户丁帮贴,军饷结构上包括本身的军饷及经济上惠及家庭的安家银、内顾银。将帅家丁是募兵制的一种特殊形态,因九边军官阶层在边疆地区的土地市场化经营而产生,与将领的人身关系从附庸关系为主向雇佣关系为主发展,即先与军官结成支配关系,再由军官与朝廷交换政治、经济利益,成为以朝廷为单独买方的雇佣兵队。需要强调的是,两个时期的募兵制不是后期取代前期的关系,而是因时因地制宜地施行。不同于第一阶段募兵对财政的节省,第二阶段募兵从嘉靖中期到隆庆时期的“覆定军制”,除了数量有限的军事家丁双粮和南兵厚饷外,军饷并未超过卫所正军,财政支出扩大的原因是军数的增长和兵农分离后常备士兵的增多。万历中期以后,经制募兵和战时临时募兵数量增加和自援朝战争开始的、明清战争继续扩大范围的单兵厚饷造成了明末财政的急剧扩张。对于包括募兵在内的军费扩张,在中央引发了以户部和兵部之间为主的部门矛盾并延及边镇或前线军事负责部门,在地方上引发了因户籍人口减少导致的赋役完纳问题和军费导致的百姓负担加重及地区分配不均等等矛盾。至万历中期,包括卫所募军、经制募兵、临时募兵、在营家丁形式的个体雇佣兵和将帅家丁式的雇佣兵队的多样化雇佣关系的募兵制体系形成了。但是募兵的训练、解散、安置、预备役、军事领导权力分配却并未系统地建立起来,个体募兵为经济利益自愿应募,但在入伍后却有极大的趋利性,表现为军饷上的逃薄就厚,军事任务上的趋利避害,以致朝廷因逃亡过甚而只求数量充足。尽管明末募兵的数量占比已经超过1/2,但却没有带来军队战斗力的增强。明代后期形成了以军事家丁为核心、普通营兵为外围的军队结构,这个趋利性的结构压倒了戚继光所代表的强调军队团结协作的军队结构,再加上军官阶层沿袭自卫所制的腐败愈发严重,不仅军事改革被打断,反而在调募这种军队集结方式共同作用下,在明清交替时将明王朝推向了灭亡的深渊。
李霁虹[5](2021)在《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和谐文明是社会稳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基础。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道德建设,形成了以慈爱、和睦、孝悌、友善为主要内容的家庭道德观。但是,由于阶级社会中的各种不平等现象,不可避免地反映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在传统家庭道德中,也存在许多消极落后的伦理思想和价值理念。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家庭道德观为理论指导,对中国传统家庭道德进行了批判、改造和创新。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为绪论,这一部分主要分析该选题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并进行综述分析,并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简单介绍,提出本文的创新点和研究重难点;第二部分主要对中国共产党推动家庭美德建设历程进行回顾。本章节首先分析传统社会中的家庭状况及传统家庭道德的主要特征。其次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及中国重要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中国化的主要内容。最后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传统家庭道德观现代转化的实践历程;第三部分为当前家庭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该部分梳理归纳了我国家庭道德建设中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主要包括婚恋道德观紊乱、家庭关系错位失衡、家庭内德育教育缺失及亲戚邻里关系淡漠等。其深层次的原因归于社会形势的变迁、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及思想观念的多元与渐变性。第四部分为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的目标和途径。首先对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的目标进行阐述,其次根据当前家庭美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提出对策思考。
陈梦根[6](2021)在《中国统计发展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统计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发展的演进历程,现已建立起一套初成体系和较为完善的现代统计制度。但中国统计体系与国际统计标准、发达国家先进统计水平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与用户不断提高的多元化、精细化、及时性的数据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70余年来,中国统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革、发展、创新,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进入新时代,中国统计发展面临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为此应积极构建和完善符合国情、接轨国际、科学高效的现代统计体系。
王越[7](2020)在《大数据背景下的乡镇统计数据质量优化研究 ——以莱西市姜山镇为例》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当今的中国面临的是数据量的爆炸式上涨,数据形式的千变万化,大数据正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主要发展模式,催生着新的发展格局。大数据背景下,政府统计工作收获了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但更多地是面临巨大的挑战。统计工作范围日益扩大,统计内容愈发庞杂,统计数据的影响因素不断增多,同时各方对统计数据质量的关注度也持续上升,作为数据最直接收集者的乡镇统计机构势必成为关注的焦点。如何实现乡镇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价值性,全面提高乡镇统计数据的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业已成为当前乡镇统计发展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本课题以大数据的应用为切入点,以乡镇统计数据质量优化为研究对象,详述了论题产生的国内外理论背景,点明了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理论和现实意义、创新点,也指出了不足;提取了大数据、统计数据质量这两个关键词,并充分界定了其概念、特点等;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理论依据,通过深刻剖析与结合统计数据质量评价标准,打造统计数据质量优化框架;详述乡镇统计的独特性及统计数据优化的迫切性,并着重阐述采用姜山镇为例所具有的代表性;结合姜山镇的统计数据质量发展实情,融入统计数据质量优化框架和统计数据质量衡量标准,详细解析姜山镇统计数据质量的基本现状;以数据质量优化框架为架构,以数据质量衡量标准为依据,嵌入姜山镇统计数据研究中,通过工作流程、技术运用、管理配置三个维度展开问题与原因的分析与归纳;以问题为基础,以原因为导向,结合姜山镇实际,并融入创新协同元素,在框架的指导下,针对三个层面的多个具体方面,提出乡镇优化统计数据质量的有效路径和方法,保证了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统计数据质量优化框架是符合统计数据质量优化研究需要的,姜山镇是具有研究代表性的,这些都为乡镇统计数据质量优化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赵星星[8](2020)在《现行商事制度下内蒙古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家统计局在《“十三五”时期统计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夯实统计业务基础,提升统计调查质量,加快建设国际统计名录体系;要构建及时维护更新名录信息机制,加强基本单位名录数据采集的规范性和动态维护的及时性,加快建成统一完整、不重不漏、更新及时、信息真实、互惠互享的基本单位名录库。2013年10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商事登记制度进行改革。内蒙古自治区区委、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把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出台了一系列支撑商事制度改革的文件。2016年8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全区范围内开始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商事制度改革后,全区新增单位呈现出“井喷式”增长,给全区基本单位名录统计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基于现行商事登记制度下对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进行研究,运用政府职能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调查法等方法,分析现行商事制度下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存在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时效性和动态性较差;二是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中部分单位信息不准确;三是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对象配合程度低;四是基本单位名录库基层统计管理力量薄弱;五是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制度和程序不够完善;六是社会公众对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认知度低。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有:一是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对象实地查找困难;二是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部门信息不对称;三是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执法力度较弱;四是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缺乏系统培训;五是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方法制度缺乏创新研究;六是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宣传不到位。拟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和产生原因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是加大对调查对象的监管和跟踪服务力度;二是畅通部门信息共享渠道;三是加大对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的执法力度;四是加强对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基层统计力量的培训;五是创新完善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的方法和制度;六是加强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宣传力度等。从而提高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的准确性、实用性和及时性。
朱慧[9](2020)在《把统计工作关键环节做实做细》文中认为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如果脱离具体工作,会出现"空对空""两张皮"。《统计法》赋予政府统计部门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监督三大职能,充分履行职能、推动实务工作,是对湖北省统计干部职工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基本要求。结合湖北省统计工作实际,我们认为只有把工作研究透,精准把握规律特点和其内在要求,做实做细统计工作关键环节,力戒虚功、务求实效,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才能把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落到实处。
吉立爽[10](2020)在《浅谈利用部门行政记录、企业财务数据反映“三新”发展变化》文中指出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兴起,产业模式不断升级、创新,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不断增强,引起"三新"的快速发展。利用部门行政记录、企业财务数据来反映"三新"发展,不仅有效的防止数出多门,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统计成本。本文就利用部门行政记录、企业财务数据反映"三新"发展变化进行研究,论文主要从"三新"工作的制定和部署,来研究如何利用部门行政记录、企业财务数据管理来反映"三新"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通过对当今部门行政记录、企业财务数据管理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找出答案,提出了具体的相关的改进方案,只有对部门行政记录、企业财务数据的严格管理才能更好、更有效和更准确的反映"三新"统计的发展。
二、努力完成基本单位普查任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努力完成基本单位普查任务(论文提纲范文)
(1)铭记百年党史 传承红色基因 奋力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统计调查工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新生萌芽 |
二、统计调查工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探索发展 |
三、统计调查工作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砥砺奋进 |
四、统计调查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创新局 |
五、接续奋斗,奋力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 |
(2)首都功能核心区街区更新单元精细化划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研究背景及基础研究 |
1.1 .研究背景 |
1.1.1 .理论背景 |
1.1.1.1 .精细化发展背景 |
1.1.1.2 .城市发展进入存量规划时期 |
1.1.1.3 .单元细化为基础的城市更新成为目前城市发展重点 |
1.1.2 .政策背景: |
1.1.2.1 .北京新总规对首都功能核心区提出新要求 |
1.1.2.2 .控规的前期研究需要 |
1.2 .相关概念 |
1.2.1 .城市更新 |
1.2.2 .首都功能核心区 |
1.2.3 .城市精细化发展趋势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3.2.1 .实践意义 |
1.3.2.2 .理论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3 .研究框架 |
第2章 .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更新精细化的实践与问题 |
2.1 .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更新 |
2.1.1 .首都功能核心区概述 |
2.1.1.1 .首都功能核心区物质层面当前发展情况 |
2.1.1.2 .城市管理层面目前发展情况及发展诉求 |
2.1.2 .首都功能核心区更新发展历程 |
2.1.2.1 .保护性改造和拆除重建阶段 |
2.1.2.2 .建设性破坏阶段 |
2.1.2.3 .整体改造和渐进式改造阶段 |
2.1.3 .城市精细化理念在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实践 |
2.1.3.1 .中心城06 版控规分类管控 |
2.1.3.2 .通州新城2018 年控规细化 |
2.1.3.3 .规划实施单元探索 |
2.2 .目前更新精细化划分实践的问题 |
2.2.1 .基于控规的划分方式无法落实到实施 |
2.2.2 .粗略的划分规则导致后续权责不清 |
2.2.3 .多元参与主体无法发挥作用 |
2.2.4 .政策不断更新导致实施混乱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城市更新单元划分及国内外实践 |
3.1 .城市更新单元 |
3.1.1 .城市更新单元概念 |
3.1.2 .城市更新单元职能定位 |
3.1.2.1 .面向实施的重要更新工具 |
3.1.2.2 .落实精细化管理的平台 |
3.1.2.3 .存量时期的多元利益协商平台 |
3.2 .国际城市更新单元实践 |
3.2.1 .美国:社区为单位的更新 |
3.2.2 .日本:都市再生特别区 |
3.2.3 .法国:协议开发区(ZAC) |
3.3 .国内城市更新单元探索 |
3.3.1 .深圳城市更新单元 |
3.3.2 .上海城市更新单元 |
3.3.3 .广州“三旧更新” |
3.3.4 .台湾城市更新单元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首都功能核心区街区更新单元划分对策研究 |
4.1 .明确街区更新单元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定位 |
4.2 .构建街区更新单元更新目标 |
4.2.1 .对接总规要求与核心区自身发展需求 |
4.2.2 .构建协调多元利益主体的平台 |
4.2.3 .管理边界与城市权属关系边界的拟合 |
4.2.4 .适应近期与远期发展需求 |
4.3 .街区更新单元划分体系构建 |
4.3.1 .层级划分 |
4.3.2 .各层级街区更新单元概念 |
4.3.2.1 .宏观层面——街道级更新单元 |
4.3.2.2 .中观层面——一级街区更新单元 |
4.3.2.3 .微观层面——二级街区更新单元 |
4.3.2.4 .实施层面——近期实施单元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首都功能核心区街区更新单元划分 |
5.1 .更新单元划分应用的方法 |
5.1.1 .层次空间推理法 |
5.1.2 .用于城市单元划分的适应性分析 |
5.2 .街区更新单元划分 |
5.2.1 .街区更新单元划分原则 |
5.2.2 .基础底图生成技术路线 |
5.2.3 .基础底图生成要素选取 |
5.2.3.1 .现有城市更新单元划分要素总结 |
5.2.3.2 .既有划分要素解读 |
5.2.3.3 .影响要素提取 |
5.2.4 .街区更新单元划分边界约束规则 |
5.2.4.1 .更新单元几何信息要素约束 |
5.2.4.2 .更新单元紧凑度约束 |
5.2.4.3 .更新单元用地功能约束 |
5.2.4.4 .既有规划设计成果约束 |
5.2.5 .更新单元划分约束权重分析 |
5.2.5.1 .更新单元划分约束权重分析方法 |
5.2.5.2 .更新单元划分约束权重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
5.2.5.3 .街区更新单元划分约束权重评价模型构建 |
5.2.5.4 .更新单元划分约束权重评价过程分析 |
5.2.5.5 .更新单元划分约束权重评价结果分析 |
5.2.6 .街区更新单元生成 |
5.2.6.1 .基础更新单元划分底图生成 |
5.2.6.2 .一级街区更新单元生成流程 |
5.2.6.3 .多层级街区更新单元生成算法 |
5.2.7 .街区更新单元边界校核 |
5.2.7.1 .万米网格校核 |
5.2.7.2 .多元参与主体校核 |
5.3 .近期实施单元选取 |
5.3.1 .近期实施单元影响要素构成 |
5.3.1.1 .历史文化街区 |
5.3.1.2 .公共空间要素分析 |
5.3.1.3 .产权影响分析 |
5.3.1.4 .经济要素影响 |
5.3.1.5 .街道发展目标相关因素影响 |
5.3.2 .GIS技术下多因子叠加应用 |
5.3.2.1 .基于GIS的多因子叠加分析法 |
5.3.2.2 .缓冲区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街区更新单元划分案例实证 |
6.1 .以西城区为例的街区更新单元划分 |
6.1.1 .西城区基本情况概述 |
6.1.2 .西城区街区更新单元划分实践 |
6.1.3 .西城区三级街区更新单元划分校核 |
6.1.3.1 .万米网格校核 |
6.1.3.2 .多元参与主体校核 |
6.1.4 .西城区三级街区更新单元划分成果 |
6.2 .以广安门外街道为例的近期实施单元选取实践 |
6.2.1 .研究街道概况 |
6.2.1.1 .街道基础概况 |
6.2.1.2 .历史沿革 |
6.2.2 .广安门外更新发展目标解构 |
6.3 .广安门外街道近期实施单元选取实践 |
6.3.1 .空间叠加分析 |
6.3.1.1 .广安门外街道历史文化要素分析 |
6.3.1.2 .广安门外街道公共空间要素分析 |
6.3.1.3 .广安门外街道产权分析 |
6.3.1.4 .广安门外街道现状经济情况分析 |
6.3.1.5 .广安门外街道老旧小区分布情况 |
6.3.2 .广安门外街道近期实施单元选取 |
6.4 .以什刹海街道为例的近期实施单元选取实践 |
6.4.1 .什刹海街道概况 |
6.4.1.1 .街道基础概况 |
6.4.1.2 .历史沿革 |
6.4.1.3 .什刹海目前已经开展的城市更新实践 |
6.4.2 .街道更新目标解构 |
6.5 .近期实施单元选取 |
6.5.1 .空间叠加分析 |
6.5.1.1 .什刹海街道历史文化要素分布 |
6.5.1.2 .什刹海街道公共空间要素分布 |
6.5.1.3 .什刹海街道街巷肌理保护要素分析 |
6.5.2 .什刹海街道近期实施单元选取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研究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图表目录 |
致谢 |
(3)浅谈如何改进基本单位名录库更新维护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本单位名录库存在的不足之处 |
(一)单位变动相对频繁,动态信息维护比较复杂 |
(二)部门资料内容对接难度较大 |
(三)单位基本信息收集难度较大 |
(四)部门信息滞后,单位更新难度较大 |
二、基本单位名录库更新维护的方法 |
(一)各级政府部门需要设置企业备案制度 |
(二)提升统计网络信息工程建设速度 |
(三)增强工作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
(四)增强统计法的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 |
三、年转月使得名录库更新维护化整为零 |
(一)增加维修的频率,提升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
(二)抓好源头分工管理 |
(三)健全机构确保登记注销 |
(四)配备专业人员更新维护 |
(4)明代募兵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募兵制的发生与条件 |
一、卫所制的功能和军制演变 |
二、募兵制的发生与兵源 |
三、募兵制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募兵制的发展和募集士兵的管理 |
一、土木之变后募兵规模的扩大 |
二、明中期募兵的制度化推进 |
三、从募兵到募军:卫所制的补充 |
四、明后期雇佣性质募兵的出现与扩大 |
五、雇佣兵队:从招首到将帅家丁的军前报效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募兵的军饷和军费 |
一、单兵报酬的演变 |
二、募兵军费与财政 |
第四章 募兵制的军事成效 |
一、数量及在军队中的占比 |
二、质量与军事特点 |
三、两种雇佣关系下的明代后期军队结构 |
四、调募与明朝的灭亡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一、原始文献 |
二、今人着述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5)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本课题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的创新性和重难点 |
2 中国共产党推动家庭美德建设的历史回顾 |
2.1 社会背景:传统中国家庭道德状况 |
2.1.1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家庭状况 |
2.1.2 中国传统家庭道德的主要特征 |
2.2 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家庭道德观 |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家庭道德观 |
2.2.2 国家重要领导人对家庭道德的论述 |
2.3 探索实践:中国共产党推动家庭道德建设历程 |
2.3.1 改革开放之前的家庭道德建设 |
2.3.2 改革开放以来的家庭道德建设 |
3 当前家庭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3.1 当前家庭道德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
3.1.1 婚恋道德观念紊乱 |
3.1.2 家庭关系错位失衡 |
3.1.3 家庭道德教育弱化 |
3.1.4 亲戚邻里关系淡漠 |
3.2 当前家庭道德问题存在的原因 |
3.2.1 社会因素:社会形势的变迁 |
3.2.2 经济因素: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
3.2.3 文化因素: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和渐变性 |
4 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的目标和途径 |
4.1 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的目标 |
4.1.1 尊老爱幼 |
4.1.2 男女平等 |
4.1.3 夫妻和睦 |
4.1.4 勤俭持家 |
4.1.5 邻里互助 |
4.2 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的对策思考 |
4.2.1 尊老敬老,加强孝道思想 |
4.2.2 注重德育,树正教育观念 |
4.2.3 推陈出新,传承优良家风 |
4.2.4 立足基层,发挥社区作用 |
4.2.5 强化舆论,引导新时代步伐 |
5 结论 |
5.1 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本人在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中国统计发展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发展历程回顾 |
(一)奠基性发展 |
(二)改革式发展 |
(三)规范化发展 |
(四)创新性发展 |
二、发展经验总结 |
三、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
四、展望与建议 |
(7)大数据背景下的乡镇统计数据质量优化研究 ——以莱西市姜山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引言 |
0.1 研究背景 |
0.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0.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0.4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0.5 论文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
1.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的概述 |
1.1 大数据的概述 |
1.1.1 大数据的概念 |
1.1.2 大数据的主要特点 |
1.2 统计数据质量的概述 |
1.2.1 政府统计 |
1.2.2 统计数据质量 |
1.3 相关理论基础的概述 |
1.3.1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1.3.2 统计数据质量优化框架 |
2. 大数据背景下乡镇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性 |
2.1 乡镇统计的独特性 |
2.1.1 乡镇统计独具的特征 |
2.1.2 乡镇统计特有的功能和任务 |
2.1.3 乡镇统计要素的差异性 |
2.1.4 乡镇统计数据质量管控方式的不同 |
2.2 乡镇的发展迫切要求优化统计数据质量 |
3. 大数据背景下姜山镇统计数据质量的概况 |
3.1 工作流程的优化夯实了统计数据质量 |
3.1.1 数据收集的优化提高了及时性 |
3.1.2 数据存储的优化提高了经济性 |
3.1.3 数据处理优化提高了一致性 |
3.2 先进技术的运用提升了统计数据质量 |
3.2.1 四大工程的运用提升了准确性 |
3.2.2 先进工具的运用提升了可比性 |
3.3 管理配置的强化保障了统计数据质量 |
3.3.1 法规制度的建立保障了可获得性 |
3.3.2 专门人才的配备保障了适用性 |
4. 大数据背景下姜山镇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常见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 |
4.1.1 统计数据的及时性不到位 |
4.1.2 统计数据的一致可比性不完善 |
4.1.3 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减损 |
4.1.4 统计数据的适用性不强 |
4.1.5 统计数据的经济可获得性不稳固 |
4.2 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原因分析 |
4.2.1 工作流程不完备 |
4.2.2 技术运用不强大 |
4.2.3 管理配置不优质 |
5. 大数据背景下乡镇统计数据质量优化的建议 |
5.1 注重过程优化 |
5.1.1 提高公开服务水平 |
5.1.2 抬升统计设计品质 |
5.1.3 调整不适宜的统计报表制度 |
5.2 加大技术投入 |
5.2.1 加速技术推广运用 |
5.2.2 搭建信息协同共享平台 |
5.2.3 深入开展数据技术研究 |
5.2.4 推动四大工程升级 |
5.3 完善管理配置 |
5.3.1 政策支持到位 |
5.3.2 加强行政执法 |
5.3.3 建立数据报送奖惩机制 |
5.3.4 严格企业资料审查制度 |
5.3.5 提高统计宣传普及率 |
5.3.6 推进统计队伍建设 |
5.3.7 进一步解放思想 |
5.3.8 合理配备人才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现行商事制度下内蒙古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
(一)概念界定 |
1.商事制度 |
2.基本单位名录库 |
3.法人单位 |
(二)理论依据 |
1.政府职能理论 |
2.新公共管理理论 |
二、内蒙古自治区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发展历程及现状 |
(一)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发展历程 |
1.1996年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体系初步建立 |
2.2004-2008年基本单位名录库完善更新维护方式 |
3.2009-2010年基本单位名录库改善统计管理模式 |
4.2010年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规范化 |
5.2013年开始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开始应用大数据 |
(二)内蒙古自治区基本单位名录库发展现状 |
1.内蒙古自治区法人单位数据分析 |
2.内蒙古自治区基本单位名录库更新维护的方式 |
三、现行商事制度下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时效性和动态性较差 |
(二)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中部分单位信息不准确 |
(三)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对象配合程度低 |
(四)基本单位名录库基层统计管理力量薄弱 |
(五)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制度和程序不够完善 |
(六)社会公众对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认知度低 |
四、现行商事制度下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产生问题的原因 |
(一)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对象实地查找困难 |
(二)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部门信息不对称 |
(三)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执法力度较弱 |
(四)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缺乏系统培训 |
(五)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方法制度缺乏创新研究 |
(六)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宣传不到位 |
五、现行商事制度下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的对策建议 |
(一)加大对调查对象的监管和跟踪服务力度 |
(二)畅通部门信息共享渠道 |
(三)加大对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的执法力度 |
(四)加强对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基层统计力量的培训 |
(五)创新完善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的方法和制度 |
(六)加强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宣传力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把统计工作关键环节做实做细(论文提纲范文)
|做好三大普查,夯实统计工作基础 |
|抓牢核心业务,依法依规开展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 |
|开展重点抽样,扩大统计工作数据有效覆盖 |
|持续推进改革,有效破解统计工作难题 |
|坚持优质高效,不断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
|提高数据质量,牢牢守住统计工作生命线 |
|常抓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不断校正对关键问题的认识 |
|着力打通堵点,切实形成综合统计合力 |
|坚持科学思维方式,努力提高分析研究水平 |
(10)浅谈利用部门行政记录、企业财务数据反映“三新”发展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三新”统计工作的制定和部署 |
二、如何利用部门行政记录、企业财务数据来反映“三新”数据发展变化现状 |
(一)行政记录在“三新”统计中的应用 |
(二)企业财务报表在“三新”统计中的应用 |
三、利用部门行政记录、企业财务数据来反映“三新”发展变化的意义 |
(一)有助于政府部门新产业的宏观调控 |
(二)具有新业态经济监督与社会监督的功能 |
(三)有助于决策者进行新商业经济决策 |
四、利用部门行政记录、企业财务数据来反映“三新”发展变化的优越性 |
(一)利用行政记录、企业财务数据可以降低“三新”统计成本 |
(二)利用行政记录、企业财务数据可以提高政府统计的准确性 |
(三)有些统计资料必须从行政记录中获得 |
五、利用部门行政记录、企业财务数据来反映“三新”发展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宣传力度缺乏,导致人们对“三新”统计意识较弱 |
(二)基层统计员理解不到位,统计数据有误差 |
(三)“三新”企业名录库维护不完善 |
(四)部门行政记录数据、企业财务数据可以用于但不等同于统计资料 |
六、改进部门行政记录、企业财务数据管理的相关建议 |
(一)加大“三新”统计宣传力度 |
(二)增强统计法治观念,加大“三新”执法监督力度 |
(三)强化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夯实“三新”统计业务基础 |
(四)进一步完善“三新”企业名录库 |
四、努力完成基本单位普查任务(论文参考文献)
- [1]铭记百年党史 传承红色基因 奋力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N]. 宁吉喆. 中国信息报, 2021
- [2]首都功能核心区街区更新单元精细化划分研究[D]. 陈曦.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3]浅谈如何改进基本单位名录库更新维护工作[J]. 郭小娟. 中国集体经济, 2021(15)
- [4]明代募兵制研究[D]. 王慧明.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5]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研究[D]. 李霁虹. 武汉纺织大学, 2021(09)
- [6]中国统计发展回顾与展望[J]. 陈梦根.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21(02)
- [7]大数据背景下的乡镇统计数据质量优化研究 ——以莱西市姜山镇为例[D]. 王越.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5)
- [8]现行商事制度下内蒙古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赵星星.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3)
- [9]把统计工作关键环节做实做细[J]. 朱慧. 中国统计, 2020(10)
- [10]浅谈利用部门行政记录、企业财务数据反映“三新”发展变化[J]. 吉立爽. 统计与管理,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