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吃茶”与“茶禅”

浅谈“吃茶”与“茶禅”

一、简论“吃茶去”与“茶禅一味”(论文文献综述)

吴泽[1](2020)在《宋代茶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孕育发展了丰富多彩的中国茶文化,随着朝代的更迭,茶文化积累了数百年的养分,在宋代终至繁盛。与此同时,茶文化在宋代的繁荣直接推动了宋代茶诗的兴盛。宋代茶诗在唐代茶诗的基础上进行了开拓,茶诗数量、内容、风格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发展。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考察可以清晰把握宋代茶诗创作的盛况及成就。第一,宋代茶诗的基本内容。宋代茶诗的基本内容包括对茶本身的吟咏赞美以及对茶事活动的描绘。一方面,诗人从茶的色香味和功效入手对不同的茶进行描绘和赞叹,以此来表达对茶的喜爱;另一方面,诗人对茶事活动加以细致描写,包括对水的选择、器具的选用、饮茶方式、饮茶环境等等。从宋代茶诗的基本内容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宋代诗人的饮茶日常和他们流露出的审美情趣。第二,宋代茶诗的情感寄托。在宋代,茶已成为文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然也就成了他们诗歌中最常见的情感媒介。他们互相赠茶寄诗或是对坐共饮以敦促友情,他们献茶给父母以传递浓浓亲情和异乡饮茶时的无限乡愁,他们在饮茶活动中感悟人生,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通过茶诗我们走进了宋代文士的内心,了解了宋代茶文化极度繁荣下诗人们的情感世界。第三,宋代茶诗的思想意蕴。儒释道三家思想在宋代已呈共融之态,同时这形而上的思想与形而下的茶文化又借助文人群体在茶诗中相互碰撞交融在了一起,形成了宋代茶诗丰厚的思想意蕴,无论是儒家的中庸之道和清廉雅志、佛家的禅悟、道家的虚静自然和隐逸、道教的羽化登仙和养生都在茶诗中有所体现,表达出宋代文士的精神追求。总之,宋代诗人通过茶诗表达对饮茶的热爱,抒发着内心的情感与追求,而我们则通过对宋代茶诗的研究了解了茶文化在宋代的风格特点、诗人的饮茶日常、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宋代茶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时代有关茶的种种样貌,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切入点,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宋代文学不可忽视的一面。

蔡超[2](2020)在《《吃茶养生记》与荣西的“茶禅一味”思想》文中认为明庵荣西被尊为日本临济禅门的祖师,他一生为日本做出了两大贡献,一是将临济宗禅法传布到日本;二是将中国的茶种及栽种技艺传入了日本。荣西撰写了日本历史上第一部茶学着述《吃茶养生记》,主要论述茶的药物性能,而在言及饮茶思想时,则有机融合了佛学的见解。荣西的论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的"茶禅一味"思想。

蒋敏,章传政[3](2019)在《茶禅文化的内涵与现实意义》文中认为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茶道与禅道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外在的体悟与内在精神的相互浸润相互融通从而达到了"茶禅一味"的至高境界,滋生出的茶禅文化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诠释了茶道和禅道的具体含义,分析了茶与禅结合的原因,阐述了茶禅一味的文化意蕴及其内涵,并分析了茶禅文化的重要价值与现实意义。

陈丹妮[4](2019)在《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视阈观照“茶禅一味”是自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来自印度的大乘佛教,入住汉文化土壤后,在思想上被中国禅僧植入儒道的基因,在物质上和茶结缘。禅宗丛林中盛行的"茶禅一味",被世人津津乐道经久不衰。先通过"正-反-合"的思辨逻辑,让众生了悟"吃茶"是生活万般的指代,换而言之即四大五蕴;再以《心经》的般若空观视阈观照"茶禅一味是自在"。

张文霞[5](2019)在《略谈“禅茶”一味》文中研究说明"茶禅一味"是流行于东亚茶界的一种代表性精神文化符号,但在中国大陆,其源流、内涵、适应性等诸多元素却含混不清。"茶禅一味"起源于中国,却成为日本茶道高扬的旗帜。在日本,茶道被奉为"唯美的宗教(religion of aestheticism)",提升到了信仰的高度;而中国茶禅的精神,却是透过平凡之茶,达到对生活乃至对生命的了悟。因而,为了体会"茶"与"禅"真正的相通之处,充分享受一杯好茶给爱茶者带来的精神提升与愉悦,笔者提倡"茶禅三契"——通过静心、专注、觉知,进而体认"茶禅一味",似乎更能得到茶所赋予的精神价值。

郭华青[6](2018)在《茶在中国佛教寺庙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茶,是中华国饮,其历史之悠久,可谓见证了中华民族从蒙昧走向文明的历程。中国人在发现、种植和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作为载体,来表达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各种理念、信仰、情感、爱憎等思想观念,中国茶文化就是这些文化形态之统称。在研究中国茶文化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吸纳了许多佛教理念与用语,也出现了一定的佛教符号滥用的现象,本文尝试通过深入研究佛教的哲学及仪轨,了解其精神内涵,并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探究茶在佛教中的位置,去伪存真,从而对行业的发展,尤其是茶馆的运营、茶艺的创作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调研、走访相关人士及查阅相关文献,对禅门公案、佛法经典、佛教茶事仪轨进行了一定的梳理,从源头寻找佛教僧侣应用茶的依据,并于寺庙中体验生活,进入寺庙实地调查僧侣们在日常生活、修行中对茶的应用,深入体会寺庙中的禅茶意境。在通过样本采集、文献阅读、僧侣访谈等方式深入调研之后,结果发现:起初虽然茶的提神醒脑生理功效使佛教与茶结缘,其实质是由自纯粹的生理需求向佛理、茶性的相互交融的有机结合;对于禅宗之外的宗派对于茶的应用基本不曾涉及思想层面,但天下名山大庙中种茶、用茶,乃至据茶性研制独特的制茶方法,对于茶叶的制作工艺、茶艺的创作乃至饮茶的精神文化内涵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现阶段茶在佛教中的应用特点,发现:(1)当代中国佛教寺庙对于茶的应用方式基本沿袭了封建时代寺庙对于茶的应用的方式,包括僧侣对茶纯粹生理效用的应用、和在参禅拜佛、祭祀过程中对茶的应用方式;(2)当代中国佛教对于茶的应用,明显融入了许多时代的因素,包括企业式地运营,注册商标,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乃至商业元素的进入,都是不可避免的。其中,大部分寺庙因为位于景区之内,其禅茶文化历史悠久,在商业的驱动下,与旅游事业相结合,形成了具备现代气息的禅茶文化圈。(3)当代中国佛教对于茶的认知,并未如同外界所认为的那般,是把茶与“禅”作为一种对等的地位来看待的,茶并非神秘的高深的,而更多的是一种生活中普通的物象,是一种能更贴近禅悟境界的媒介。(4)现今饮茶的僧侣相在数量上较于封建时期更多,茶的应用更加广泛,也更加贴近生活。无论是五台山,甚至河北诸地,还是茶产区的江南、华南诸寺,僧侣对于茶的应用都是非常普遍的,几达无僧不饮的地步,而僧侣个体因自身对于茶的理解差异,部分体现出对茶的挑剔,而部分僧侣又有种有茶即饮的随缘。而无论是客堂,还是禅堂、佛堂等地,或者供佛、法会等活动,茶的应用都非常普遍。(5)佛教与茶的缘法往往留给世人的是相对虚高的形象,但借茶修行、农禅家风的基础,本身又并不渴求以茶为盈利点的特点,以及佛教本身独特的社会地位,无疑让佛教的茶更有一种出尘气韵,更贴近茶本身的真实。

欧天颖[7](2018)在《佛教“禅茶一味”现象研究》文中认为佛教“禅茶一味”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我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块瑰宝。“禅”与“茶”本是两种文化形态,却在历史演变中相接触、相影响,最终禅茶同一味,这其中的奥妙值得我们去研究。本文从佛教“禅茶一味”现象的缘起开始进行论述,通过对古籍资料的整理以及对期刊杂志的探究,从而阐述“禅“、”茶”两种物质形态融合的过程,探索茶在佛教的日常生活、礼仪法度、功夫修为中的作用,从而总结出“禅茶一味”的精神特性及其现实影响。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及意义,以及该论题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总结出已发表的关于“禅茶一味”的文献虽多,但在仍有继续探讨的意义。第一章是对佛教“禅茶一味”现象的缘起进行介绍。从“禅宗”的形成脉络以及茶文化的出现入手,得出这是“茶禅一味”形成的基础;僧人以茶悟道的修行实践得出佛理中能观照茶理,二者之间妙不可言,禅茶同一兴味。第二章是对“禅茶一味”现象的义涵进行论述。分别对“禅”之义与“茶”之义进行论述,对其发展的脉络进行简单的回溯,继而归纳出二者在“净”、“静”、“境”三方面的相通之处。第三章着重论述“禅茶一味”在佛教中的应用及展开。分别从日常生活、礼仪法度、功夫修为三个方面进行归纳,从中可以得出,其在佛教中的应用及展开是由内而外、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的。第四章是“禅茶一味”的精神特性及其影响。“和、清、雅、寂”四字高度概括了其精神特质,其对日本茶道的形成有着深远影响。而在当今社会“禅茶一味”作为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以茶雅心,陶冶个人情操;以茶会客,协调人际关系;以茶行道,净化社会风气。

舒曼,鲍丽丽[8](2018)在《论“佛茶文化”与“禅茶文化”之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茶文化,源头在道家、核心在儒家、发展在佛家。佛家八宗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佛文化与茶文化结合,形成了佛教茶文化。而在佛茶文化中,佛家八宗之禅宗文化与茶文化的融合最为彻底,在佛茶文化中独树一帜,成为佛茶文化的标杆。禅宗茶文化抑或是禅茶文化对全国饮茶之风的兴起,起到了推动作用。

陈金凤[9](2017)在《云居山禅茶的四大阶段及其文化意蕴》文中研究表明唐代赵州从谂因活动于云居山而后有了"吃茶去"法语;宋代圆悟克勤因住持云居山,而有了"茶禅一味"理念的深入;新中国成立之初释虚云于云居山践行"茶禅一味",而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禅茶的命脉;20世纪90年代前期,释净慧因于云居山"请茶"而重兴"赵州茶",使禅茶文化得以在丛林中发扬光大。云居山禅茶的四大阶段,使云居山在事实上成为中国禅茶文化的发祥地、兴盛地、传承地。

舒曼,鲍丽丽[10](2017)在《南北两宋禅宗高僧的“吃茶去”情结》文中研究说明北南两宋时期,"五家七宗"高僧普颂赵州"吃茶去",作为禅宗启悟人心、明心见性的不二法门,使中国禅茶文化得到大发展。"吃茶去"公案催生出北宋"三佛"高僧倡举"禅茶一味"理念,形成了南宋"径山茶宴"成熟的思想基础。宋代天下丛林全面普颂吃茶去,表现在上堂法语的吃茶去、僧侣互访的吃茶去、禅修活动的吃茶去、高僧机锋对答的吃茶去与问佛问禅而离茶不谈的态势。

二、简论“吃茶去”与“茶禅一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简论“吃茶去”与“茶禅一味”(论文提纲范文)

(1)宋代茶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茶诗概念的界定
    二、茶诗的研究现状及本课题的选题意义
        (一)茶诗的研究现状
        (二)选题意义
第一章 茶文化的发展与宋代茶诗创作的繁荣
    第一节 宋代以前茶文化的发展及茶诗创作
        一、宋代以前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二、宋代以前茶诗的创作及发展
    第二节 宋代茶文化的发展及宋代茶诗的高度繁荣
        一、宋代茶文化的发展与发达
        二、宋代茶诗的高度繁荣
第二章 宋代茶诗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宋代茶诗对“茶”的赞咏
        一、宋代茶诗对不同品类茶的关注
        二、宋代茶诗对茶色香味的描绘和赞美
        三、宋代茶诗对茶功效的赞叹
    第二节 宋代茶诗对茶事活动的描写
        一、宋代茶诗对茶叶采制过程的描绘
        二、宋代茶诗对茶艺的描绘
第三章 宋代茶诗的情感寄托
    一、友情
        (一)惠茶
        (二)同饮
    二、孝亲与思乡之情
    三、理想人格的追求
    四、对自身人生境遇及社会现实的关注
第四章 宋代茶诗的思想意蕴
    一、宋代茶诗中的儒家思想
        (一)中庸之道
        (二)清廉雅志
    二、宋代茶诗中的佛家思想
        (一)茶与禅
        (二)宋代茶诗与茶禅一味
    三、宋代茶诗中的道家思想
        (一)羽化登仙与养生思想
        (二)虚静自然与隐逸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3)茶禅文化的内涵与现实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茶道释义
2 禅道释义
3 茶禅一味述论
    3.1 茶与禅结合的原因
    3.2 茶禅一味的缘起与内涵
        3.2.1 “吃茶去”禅门公案
        3.2.2 茶禅一味的提出
        3.2.3 茶禅一味的内涵
4 茶禅文化的现实意义

(4)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视阈观照“茶禅一味”是自在(论文提纲范文)

1 禅宗的思源《心经》
2 茶禅一味是什么?
    2.1 色空相即, 茶禅一味
    2.2 诸法空相, 茶禅非有
    2.3 了无所得, 茶禅自在
3 吃茶去是干什么?

(5)略谈“禅茶”一味(论文提纲范文)

一、“禅”心无限
二、中国人的茶
三、“茶禅一味”源流考
四、立足于中国社会文化背景看“茶禅一味”

(6)茶在中国佛教寺庙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契机
        1.1.2 历史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实际意义
        1.2.4 研究要求
    1.3 研究方法及取样方法
        1.3.1 研究方法
        1.3.2 案例选取
        1.3.3 案例简介
        1.3.4 分析方法
    1.4 国内研究现状
2 相关概念
    2.1 佛教的定义
    2.2 禅悟与禅定
    2.3 如来禅、祖师禅、秘密禅
    2.4 拈花一笑
    2.5 吃茶去
    2.6 茶禅一味
3 历史上茶在佛教中的应用
    3.1 茶与佛教的因缘
    3.2 中国佛教寺庙种茶的历史
    3.3 过去佛教用茶的方式
        3.3.1 生理方面的需求
        3.3.2 日常生活的需求
        3.3.3 生活供养的需要
        3.3.4 礼仪的需要
        3.3.5 禅坐
        3.3.6 公案、话头
4 现阶段茶在佛教中的应用
    4.1 茶文化交流活动、论坛
    4.2 品牌式运营
    4.3 茶禅文化旅游
    4.4 佛系茶会
5 佛教与茶的源起分析
    5.1 生理需求
    5.2 农禅基础
    5.3 茶与生活禅
6 结论
7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佛教“禅茶一味”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四、选题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禅茶一味”现象的缘起
    第一节 “禅茶一味”现象的形成原因
        一、“禅”、“茶”二者内质相似
        二、僧人以茶悟道
    第二节 “禅茶一味”现象的功能依据
        一、佛教苦谛说
        二、佛教缘起性空论
第二章 “禅茶一味”现象的义涵
    第一节 “禅”、“茶”之义
        一、“禅”之义
        二、“茶”之义
    第二节 “禅茶一味”不二之义
        一、“禅”、“茶”以净为性
        二、“禅”、“茶”以静为宜
        三、“禅”、“茶”境界相通
第三章 “禅茶一味”在佛教中的应用及展开
    第一节 “禅茶一味”与日常生活
        一、禅门清修与坐禅饮茶
        二、僧人种茶与农禅制度
    第二节 “禅茶一味”与礼仪法度
        一、禅门以茶敬客、供佛
        二、禅门清规将寺院茶制度化
    第三节 “禅茶一味”与功夫修为
        一、禅与茶之开悟相通
        二、禅与茶之平常心相和
第四章 “禅茶一味”的精神特性和影响
    第一节 “禅茶一味”的精神特性
        一、和
        二、清
        三、雅
        四、寂
    第二节 “禅茶一味”的影响
        一、“禅茶一味”的传播影响
        二、“禅茶一味”的社会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论“佛茶文化”与“禅茶文化”之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佛教与茶文化
二、禅宗与茶文化
三、结语

(9)云居山禅茶的四大阶段及其文化意蕴(论文提纲范文)

一、赵州从谂“吃茶去”渊源于云居
二、圆悟克勤“茶禅一味”发扬于云居
三、虚云大师勉力维持“茶禅一味”
四、净慧长老“请茶”云居山

(10)南北两宋禅宗高僧的“吃茶去”情结(论文提纲范文)

一、两宋禅宗:“五家七宗”共唱“吃茶去”
    (一) 两宋杨岐宗高僧的“吃茶去”情结
    (二) 两宋黄龙宗高僧的“吃茶去”情结
    (三) 两宋曹洞宗高僧的“吃茶去”情结
    (四) 两宋云门宗高僧的“吃茶去”情结
    (五) 两宋沩仰、法眼宗高僧的“吃茶去”情结
二、北宋“三佛”:举扬赵州“吃茶去”禅风
三、南宋径山:齐唱赵州“吃茶去”颂歌
四、结语

四、简论“吃茶去”与“茶禅一味”(论文参考文献)

  • [1]宋代茶诗研究[D]. 吴泽. 渤海大学, 2020(05)
  • [2]《吃茶养生记》与荣西的“茶禅一味”思想[J]. 蔡超. 文教资料, 2020(03)
  • [3]茶禅文化的内涵与现实意义[J]. 蒋敏,章传政. 蚕桑茶叶通讯, 2019(05)
  • [4]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视阈观照“茶禅一味”是自在[J]. 陈丹妮. 茶叶, 2019(02)
  • [5]略谈“禅茶”一味[J]. 张文霞.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19(03)
  • [6]茶在中国佛教寺庙中的应用研究[D]. 郭华青.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7]佛教“禅茶一味”现象研究[D]. 欧天颖.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8]论“佛茶文化”与“禅茶文化”之关系[J]. 舒曼,鲍丽丽. 农业考古, 2018(02)
  • [9]云居山禅茶的四大阶段及其文化意蕴[J]. 陈金凤. 农业考古, 2017(05)
  • [10]南北两宋禅宗高僧的“吃茶去”情结[J]. 舒曼,鲍丽丽. 农业考古, 2017(05)

标签:;  ;  ;  ;  ;  

浅谈“吃茶”与“茶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