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HAP粉体的工艺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张雨晨[1](2020)在《氟掺杂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P)是人体和动物骨骼的主要无机成分,由于其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植入人体后与组织无刺激和排斥作用,并且能与骨形成很强的化学结合,因此是一种理想的人体骨骼替代材料。但由于其胶体稳定性差、抗腐蚀能力弱及力学性能较差等不足而难以满足医学要求,从而限制了其应用的广泛性。通过氟离子掺杂制备的氟代羟基磷灰石(Fluorapatite,FHAP)的溶解度比HAP小,可以改进HAP胶体稳定性差等问题,同时掺入的氟离子还有抑菌作用,因此FHAP在骨组织修复、口腔医学等领域有望得到广泛的应用。论文以氟化物(NH4F/Na F)为氟源,以磷酸钠、四水硝酸钙以及柠檬酸钠等为原料,利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氟掺杂量的氟代羟基磷灰石样品,研究了原料不同的滴加顺序及不同氟掺杂率对氟代羟基磷灰石结晶度、形貌尺寸及胶体稳定性的影响。对合成的氟代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的晶貌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能进行表征,通过XRD表征了物相组成及晶格参数的变化;通过SEM观察其晶貌结构和粒子尺寸;通过Zeta电位结果用于研究其胶体稳定性及粒度分析。本论文首先以氟化钠为氟源,在水热温度为180oC,水热时间为6 h的条件下控制氟离子掺杂以20%的增率提高,同时调整氟化钠溶液与磷酸钠溶液的滴加顺序制备FHAP。研究结果显示,按氟化钠溶液和磷酸钠溶液逐次滴加顺序所合成的FHAP样品结晶度更高;当氟掺杂率为80%时,形貌由颗粒状逐渐转变为短棒状;按氟化钠和磷酸钠混合滴加顺序合成的FHAP样品胶体稳定性更佳且颗粒尺寸更加均匀。本论文接着在上述相同的实验条件下,选用氟化铵作为氟源,控制氟掺杂以20%的增率提高,设计了氟化铵溶液和磷酸钠溶液不同滴加顺序的两种实验方案。研究结果发现,以氟化铵溶液和磷酸钠溶液逐次滴加顺序合成的样品结晶度更高,当氟掺杂率为40%时已表现出形貌较为均一的棒状结构,并且平均粒径随着氟掺杂率的增加而增大,且在一定范围内胶体稳定性提高;而以氟化铵和磷酸钠混合滴加顺序合成的样品在氟掺杂率为80%时才出现较为规整的晶粒,平均粒径随氟掺杂率的增高先增大后减小,并且合成的样品稳定性逐渐降低。
许顺祥[2](2020)在《超声辅助沉淀法制备纳米硅磷酸钙粉体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含硅磷酸钙陶瓷具有比羟基磷灰石陶瓷更优异的降解性和骨再生能力,被认为是一类很有前景的骨再生修复材料,然而合成单相纳米级高硅含量的磷酸钙材料仍然是一个挑战。本文首次采用超声辅助沉淀法制备了单相纳米硅磷酸钙(Ca5(PO4)2SiO4,CPS)粉体,研究了超声辅助条件对前驱体物相、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以及对硅磷酸钙粉体煅烧温度和颗粒尺寸的影响;研究了所制备的纳米CPS粉体的烧结性能、体外生物活性和成骨活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超声辅助处理能够使前驱体由短棒状转变成细小多晶磷灰石组装结构,并显着提升前其分散性。在相同的煅烧温度条件下,超声强度和时间的增加有利于CPS相的形成,并使粉体尺寸增加。350 W/60 min条件下,CPS的成相温度由1350°C显着降低至1000°C,可成功制备出平均晶粒尺寸84 nm的CPS粉体;(2)CPS前驱体为SiO44-四面体取代部分PO43-四面体的磷灰石结构,且超声处理能够提高前驱体分散性及元素分布均匀性,进而降低CPS成相温度,减少煅烧过程中CPS粉体聚集长大;(3)相对于微米CPS和HA粉体,纳米CPS粉体具有更优异的磷灰石沉积能力和细胞相容性,且能够促进ALP表达,并上调成骨相关基因Runx-2、Bsp和Col-I的表达,展现出良好的成骨活性;(4)CPS陶瓷晶粒生长活化能Q值约255.46 KJ/mol,温度低于1150℃时以晶界扩散的致密化过程为主,温度高于1150℃时,以体扩散过程为主,晶粒生长速度较快,致密化过程受到抑制;(5)两步法烧结技术(TSS)在CPS陶瓷致密化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抑制晶粒生长,CPS陶瓷的最佳TSS烧结制度为:T1=1200℃不保温,T2=1050℃保温30 h,所制备的陶瓷平均晶粒尺寸为0.42μm,相对密度为98.4%。与常规烧结样品相比,两步法烧结陶瓷的晶粒尺寸更小,晶粒分布更加均匀,同时具有更高的力学性能。
陈甲[3](2020)在《羟基磷灰石的调控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生物医用材料中,由于在化学组成上与自然界中的骨和牙齿相似,羟基磷灰石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和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在临床应用上有很好的前景。因此,关于制备出具备优异生物学性能和独特表面结构的羟基磷灰石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合成过程中的温度、时间、添加剂等工艺条件参数的控制,分别使用了传统水热法和微波水热法制备了不同尺寸大小和微观形貌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探索最佳的制备工艺,研究了工艺条件对晶体的影响以及相关的机理,并对获得的样品进行了细胞毒性测试,探究不同大小的纳米晶粒的细胞的影响。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在水热条件下制备羟基磷灰石,通过XRD、FTIR和TEM的测试手段,来研究温度、时间、p H和添加剂对材料制备过程的调控和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上升和加热时间的延长,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的结晶度和尺寸增大。综合晶体的结晶度增长趋势和节省能源的方面考虑,在160°C的水热条件下加热反应12 h是较佳的制备工艺条件。在该条件下,较高的pH对晶体的沿c轴生长有促进作用,随着pH的升高,纳米羟基磷灰石晶粒由短棒状变成长棒状。研究甘氨酸和精氨酸对晶体生长过程的影响,侧链上带有胍基的精氨酸对晶体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强,制得的晶粒形貌变得不规则,尺寸也大大减小。使用水热法的温度参数,在微波条件下对前驱体进行加热,将得到的材料进行表征后的结果表明,使用微波水热法加热30 min和使用传统水热法加热3h得到样品的结晶度近似相等。因此,通过微波水热法可以缩短制备周期,降低成本和节约能耗,快速且有效地制备出介孔纳米羟基磷灰石粉体材料。比较不同浓度的甘氨酸和丝氨酸对晶体的影响,随着浓度的增大,样品的比表面积增大,尺寸和结晶度变小。与甘氨酸相比,同样浓度下的丝氨酸对晶体抑制更强,这归因于丝氨酸侧链上的羟基的作用。对制得的所有材料进行成骨细胞毒性试验。通过CCK-8法测得的结果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细胞生长。当浓度为50μg/ml时,对比空白对照组,各组没有明显的毒性。对比不同粒径大小的纳米粒子,在一定的粒径范围内(140 nm-53 nm),随着平均粒径的减小,成骨细胞的活性逐渐增加,尺寸更小的材料细胞相容性更加优良。使用两种方法制备的不同尺寸的材料都有望应用于生物医用材料。
邹雪艳,赵彦保,张治军[4](2019)在《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合成方法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P)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医药、重金属污染土壤/水体修复材料,本文总结了HAP的结构、组成、发展历程及应用,并从干法、湿法两个大方面系统总结了羟基磷灰石的合成方法及各种方法的优劣,对HAP合成方法的改进方向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马莉娅[5](2019)在《羟基磷灰石粉体的合成及其烧结》文中认为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P)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无毒、无排斥反应、可降解等特点,可以用作药物运输载体。作为人体骨组织和牙齿的主要无机成分,HAP在骨替代、增强和修复材料、外科矫形、牙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分别采用水热法、微波水热法和沉淀法合成了具有不同形貌和尺寸的HAP(Ca10(PO4)6(OH)2)粉体,探究了反应条件对合成产物的影响。以沉淀法合成的粉体为原料,通过烧结制备了 HAP陶瓷,探讨了烧成温度和造孔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添加量对陶瓷材料结构的影响。以硝酸钙(Ca(NO3)2·4H2O)和磷酸氢二铵((NH4)2HPO4)为反应原料,对HAP粉体的合成进行了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热重-差示扫描量热仪等测试手段对产物的物相结构与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热法以尿素为pH调节剂,将钙离子浓度为0.1mol/L的反应溶液在180℃下保温24h可合成长径比为6~20的HAP晶须;采用微波水热法以尿素为pH调节剂,将钙离子浓度为0.lmol/L的反应溶液在160℃下保温2h合成了板片状的HAP粉体;采用沉淀法添加硝酸镁(Mg(N03)2·6H20)使镁掺杂量为5%,在n(Ca2+)=0.5mol/L、反应温度为30°C、反应时间为1h的条件下获得的HAP粉体,颗粒直径约30nm~50nm,产物具有较高的均匀性和分散性,可用于HAP陶瓷的合成。本文得到的一定尺寸范围内的不同形貌的HAP粉体可应用于载药、吸附和制备陶瓷等领域。采用沉淀法合成的纳米级颗粒粉体经过压块后在一定温度下烧成,得到具有一定致密度和孔隙率的HAP陶瓷。从显微结构和对孔隙率的计算上综合来看,烧成温度为1000℃时,孔隙率较大,添加CMC有利于试样孔隙的形成,对HAP陶瓷的研究为多孔HAP陶瓷的合成与应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蔡正伟[6](2019)在《羟基磷灰石纳米粉体的微波水热可控合成及改性》文中认为纳米羟基磷灰石(HAP)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以及在无排斥反应的状态下诱导骨生长等特性,近年来,纳米HAP成为一种良好骨替代材料得到广泛的认可。目前常用合成纳米HAP的方法仍存在局限性,如纳米HAP晶体易团聚和反应时间长等,这些问题限制了纳米HAP更广泛的应用。为避免上述问题,本论文发明了微波水热法辅以超声喷雾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合成粒径小、纯度高、尺度分布均匀的纳米晶体。研究时间、温度、反应物浓度以及表面活性剂浓度对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的影响(1)基于微波水热法,研究了时间、温度、反应物浓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内,随着反应温度的上升,晶体结晶度提高,晶粒长大,但到160℃后结晶度没有明显提高。在实验时间内,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晶体结晶度提高,但40分钟后结晶度没有明显提高。1分钟即可合成结晶度较高纳米HAP,160℃反应40分钟是较佳的反应条件,纳米晶体为棒状,粒径为64.7±13.6nm,直径为29.1±3.9nm。(2)不同聚丙烯酸钠浓度对羟基磷灰石的晶粒尺寸以及分散性有影响,由TEM图可知当聚丙烯酸钠浓度过低或者过高纳米羟基磷灰石粉体团聚较为严重。由沉降实验可知,随着聚丙烯酸钠浓度提高分散液分散性提高,当聚丙烯酸浓度过大反而引起团聚。纳米HAP悬浮液的良好分散性归因于材料与聚丙烯酸钠的空间效应的相互作用。(3)对微波水热法辅以超声喷雾法合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以及不同浓度聚丙烯酸钠稳定的羟基磷灰石进行溶血实验与细胞毒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材料溶血率远远低于生物医学材料及医疗器械要求溶血率低于5%的国家标准。而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材料浓度增大细胞存活率有所降低,但两种材料不同浓度细胞的存活率高于80%,其细胞毒性非常低。二者均可应用于骨修复材料。
彭晗[7](2016)在《以纳米羟基磷灰石—丝蛋白为基础的骨修复材料的设计与合成》文中研究指明骨组织损伤问题会给患者带来很大困扰,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人工骨修复材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重要途径。仿骨材料则是其中一类用于模仿骨组织功能的骨修复替换材料。本论文从骨组织的组成羟基磷灰石和蛋白出发,结合超重力技术,探究了纳米羟基磷灰石与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及其在骨组织替换材料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使用不同磷源与钙源制得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A)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探究不同反应温度,不同原料等实验条件对产物的组成、形貌、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升高温度有利于晶体成长,不同钙源对产物影响不大,不同磷源对得到的产物组成影响较大,磷酸氢根会取代产物羟基磷灰石中的磷酸根,磷酸氢二钠为原料的产物中磷酸氢根含量最高。(2)本文利用超重力沉淀法成功合成出nHAP,并通过XRD和TEM确定了晶体结构与形态,利用FTIR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分析了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化学性质。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直径为1.9-14.2 nm,长度为4.0-36.9 nm,并且与天然骨磷灰石类似,均为碳酸磷灰石结构。另外,本文还对纳米羟基磷灰石在制备磷酸钙骨水泥(CPC)和明胶/HAP水凝胶复合材料方面的潜在应用进行了探讨。(3)本文利用超重力共沉淀法制备了明胶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并采取多种测试手段表征了材料的理化性质。结果证实了蛋白/HAP复合材料为纳米棒状晶型和具有高蛋白吸附率。此外,蛋白/HAP纳米复合材料还被塑造成圆柱状的CPC,测试结果表明平均抗压模量为0.6 GPa,与人体松质骨类似。同时,利用此法也成功制备出丝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与CPC,表明此法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超重力技术结合化学沉淀法的路线具有很多优势,是一种能高效简单、可产业化生产仿骨材料的新工艺。
于伟[8](2015)在《氧化锆纳米管在生物材料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出了氧化锆纳米管。研究了氧化锆纳米管对PMMA和骨水泥的增强作用,并与氧化锆粉体进行了对比。另外,研究了HAp/PMMA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投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电子万能拉力实验机等对样品的形貌、结构、表面和力学性能等进行了分析表征。1.在氧化锆纳米管增强PMMA的研究中,研究了添加量和硅烷偶联剂表面修饰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rO2纳米管的增强效果优于ZrO2纳米粉体,用ZrO2纳米管作为增强剂时,偶联剂的表面修饰会降低纳米管的增强作用,这与氧化锆粉体相反。氧化锆纳米管的用量对性能有明显影响,当添加量为2.0 wt%时,聚合物的力学性能最好。2.在氧化锆纳米管增强PMMA的研究中,研究了添加量和硅烷偶联剂表面修饰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rO2纳米管的增强效果优于ZrO2纳米粉体,用ZrO2纳米管作为增强剂时,偶联剂的表面修饰会降低纳米管的增强作用,这与氧化锆粉体相反。氧化锆纳米管的用量对性能有明显影响,当添加量为2.0 wt%时,聚合物的力学性能最好。3.以纳米羟基磷灰石、CaO和(NH4)2HPO4为原料,开发出一种新的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制备方法,研究了氧化锆纳米管对所制备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的增强作用。测试表明,骨水泥固化后的成分是具有良好结晶度和纯度的羟基磷灰石,在骨水泥中添加ZrO2纳米管和ZrO2纳米粉体均能有效提高骨水泥的抗压强度,两者的增强效果略有不同,它们的最佳添加量均为20 wt%。4.以羟基磷灰石(HAp)、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原料,通过热聚合制备HAp/PMMA生物复合材料,研究了组成和制备工艺对材料形貌、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MA对PMMA的浸溶会导致复合物样品中产生大的孔洞,力学性能变差。随着HAp比例的增加,复合物的孔隙逐渐减小且趋向均匀,挠曲强度下降。将初始原料混合后直接进行固化得到的复合物样品孔洞小、强度高、柔性大,HAp的用量为30 wt%、40 wt%、50 wt%时,弯曲强度分别为1.500 N/mm2、1.439 N/mm2、0.709 N/mm2。
张宏耀[9](2015)在《羟基磷灰石粉体及其多孔陶瓷的制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对羟基磷灰石(简称HAP)的研究一直都是热门课题。由于羟基磷灰石与人骨成分极为相似,同时还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所以羟基磷灰石是骨缺损修复最受追捧的原材料之一。但是人体骨骼的结构十分复杂,例如人体骨骼的大型棒骨的结构由内而外呈梯度孔结构,最外层的骨密质具有很强的力学性能,内部的骨松质具有三维的梯度孔结构。当人体骨骼由于疾病、外伤等因素缺损时,就要求修复材料由内而外具备与人体骨骼相似的梯度孔结构。目前合成结晶度较高的HAP粉体以及制备孔隙率和孔径尺寸可控、力学性能良好的HAP多孔陶瓷仍未能很好的解决。本文在合成羟基磷灰石粉体以及制备其多孔陶瓷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以下成果:一、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羟基磷灰石粉体。以氢氧化钙和磷酸为原料合成了HAP粉体。结果表明,Ca/P摩尔比是影响产物物相组成的重要因素,当Ca/P摩尔比为1.67时,合成产物为较纯的HAP粉体。反应温度也是影响产物结晶度的重要因素,当水浴温度和热处理温度分别为60℃和900℃时,合成产物为结晶度较好的HAP粉体。二、运用稳定颗粒微乳液法制备了HAP多孔陶瓷。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增加,HAP多孔陶瓷的孔隙率逐渐减小,抗折强度逐渐增加。当烧结温度达到1200℃时,孔结构分布均匀,烧结良好,孔隙率为78.5%,抗折强度为1.69MPa。三、采用熔盐法制备了HAP模板晶粒,通过正交实验讨论HAP/熔盐质量比、热处理温度、保温时间对晶粒尺寸和微观形貌的影响。当HAP/熔盐质量比1:3,热处理温度650℃,保温时间3h,制备出的HAP模板晶粒发育良好,晶粒尺寸为15-25?m,符合增韧HAP多孔陶瓷的要求。四、采用模板晶粒强韧化HAP多孔陶瓷,制备了高孔隙率、孔径均一并具有高抗折强度的HAP多孔陶瓷。当模板晶粒掺合量为10 wt%时,HAP多孔陶瓷的孔隙率为68.22%,抗折强度为5.19MPa。
尹研婷[10](2015)在《改性羟基磷灰石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骨组织工程作为组织工程的重要研究领域,为由各种原因造成的骨损伤提供了可行的治疗方法。骨组织工程支架作为骨组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骨修复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骨支架材料包含金属材料,无机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多种材料,均有其各自的优势和缺点,但不能完全满足骨修复的生物学和材料学性能,不具备良好的骨传导性和骨诱导性,因此,寻找一种理想的支架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羟基磷灰石(HAP)是人体骨中的主要无机成分,作为骨植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和骨传导性,但作为支架使用时存在力学性能较差,脆性较大和难成型性的问题。壳聚糖(CS)是一种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抗菌性优异的材料,单独使用存在强度较低,不能承载骨植入物等问题,因此,使用壳聚糖对羟基磷灰石进行改性,所得材料具有两种材料的优点且两相之间的协同作用赋予优异的性能,但其骨传导性能和骨诱导性能有待提高。磁疗被广泛的视为治疗骨相关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磁场具有促进骨组织愈合,促进支架与骨整合,提高骨密度等作用,因此可对支架进一步进行磁改性。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采用酸碱共滴定沉淀法制备壳聚糖改性羟基磷灰石纳米粉体。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壳聚糖改性羟基磷灰石粉体为纳米量级,纳米针状HAP在粉体中沿c轴取向,平均尺寸为长度50-100nm,宽度5-7 nm, CS不规则分布在HAP表面。随着CS含量的提高,HAP与CS官能团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细胞毒性结果表明,壳聚糖改性羟基磷灰石纳米粉体呈0-1级毒性反应,无毒性。(2)使用所制备得到的壳聚糖改性羟基磷灰石纳米粉体制备壳聚糖改性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采用添加造孔剂结合模压成型的方法,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材料优化方案。结果表明:使用优化方案所制得支架的孔隙率为65.78%,抗压强度为0.82Mpa,具有相互贯通的多孔结构,孔形状不均一,孔尺寸为100-500μm,并具有微孔结构。降解实验表明多孔支架在模拟体液中生成具有针状的钙磷盐,15周的降解率达到27.96%,具有生物活性,呈现0-1级毒性反应,满足骨修复的性能要求,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3)通过添加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制备磁改性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多孔支架。结果表明:磁改性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多孔支架力学强度微弱提高达到0.86Mpa,孔隙率为65%,孔形状及结构不发生较大的变化,孔尺寸为100-500μm,具有微孔结构。通过XRD和能谱分析确定所添加无机相成分为四氧化三铁,支架具有顺磁性,饱和磁化强度Ms为1.476emu/g,具有0-1级细胞毒性。
二、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HAP粉体的工艺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HAP粉体的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氟掺杂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羟基磷灰石概述 |
1.1.1 羟基磷灰石的结构与性质 |
1.2 羟基磷灰石的制备方法 |
1.2.1 固相反应法 |
1.2.2 化学沉淀法 |
1.2.3 水热法 |
1.2.4 溶胶-凝胶法 |
1.2.5 微乳液法 |
1.2.6 模板法 |
1.3 羟基磷灰石的应用 |
1.3.1 骨组织修复的应用 |
1.3.2 药物载体方面的应用 |
1.3.3 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 |
1.4 氟代羟基磷灰石 |
1.4.1 氟代羟基磷灰石研究现状 |
1.4.2 氟代羟基磷灰石的结构 |
1.4.3 氟代羟基磷灰石的性能 |
1.4.4 氟代羟基磷灰石的制备方法 |
1.4.5 氟代羟基磷灰石的应用现状 |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原理 |
2.2 实验原料与仪器设备 |
2.2.1 实验原料 |
2.2.2 仪器设备 |
2.3 制备过程 |
2.3.1 NaF掺杂制备FHAP |
2.3.2 NH_4F掺杂制备FHAP |
2.4 表征手段 |
2.4.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2.4.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2.4.3 激光粒度与电位分析仪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3.2 NaF掺杂制备FHAP的表征与分析 |
3.2.1 NaF掺杂制备FHAP的物相分析 |
3.2.2 NaF掺杂制备FHAP的形貌结构分析 |
3.2.3 NaF掺杂制备FHAP的粒度分析 |
3.2.4 NaF掺杂制备FHAP的 Zeta电位分析 |
3.3 NH_4F掺杂制备FHAP的表征与分析 |
3.3.1 NH_4F掺杂制备FHAP的物相分析 |
3.3.2 NH_4F掺杂制备FHAP的形貌结构分析 |
3.3.3 NH_4F掺杂制备FHAP的粒度分析 |
3.3.4 NH_4F掺杂制备FHAP的 Zeta电位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全文总结与后期展望 |
4.1 全文总结 |
4.2 后期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2)超声辅助沉淀法制备纳米硅磷酸钙粉体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骨及骨修复现状 |
1.2 生物活性陶瓷骨修复材料 |
1.2.1 磷酸钙类生物活性陶瓷 |
1.2.2 含硅生物活性陶瓷 |
1.3 纳米陶瓷粉体制备方法 |
1.3.1 物理法 |
1.3.2 化学法 |
1.3.3 综合法 |
1.4 课题提出及研究内容 |
1.4.1 课题提出 |
1.4.2 研究内容 |
第2章 超声辅助沉淀法制备纳米硅磷酸钙粉体及机理研究 |
2.1 纳米硅磷酸钙粉体制备工艺研究 |
2.1.1 实验原料 |
2.1.2 超声工艺优化探究 |
2.1.3 材料测试与表征 |
2.1.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2 纳米硅磷酸钙粉体合成机理研究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纳米硅磷酸钙粉体体外生物学性能研究 |
3.1 体外生物活性研究 |
3.1.1 实验原料 |
3.1.2 CPS粉体磷灰石沉积能力评价 |
3.1.3 材料测试与表征 |
3.1.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2 体外成骨活性研究 |
3.2.1 粉体浸提液制备及离子浓度测定 |
3.2.2 CPS粉体体外成骨活性评价 |
3.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纳米硅磷酸钙粉体烧结性能研究 |
4.1 常规烧结 |
4.1.1 材料制备方法 |
4.1.2 材料测试与表征 |
4.1.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2 两步法烧结 |
4.2.1 材料制备方法 |
4.2.2 材料测试与表征 |
4.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羟基磷灰石的调控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生物医用材料概论 |
1.2 羟基磷灰石概论 |
1.3 羟基磷灰石合成方法 |
1.4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调控合成 |
1.5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调控制备羟基磷灰石及其工艺探讨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2.2.2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方法及流程 |
2.2.3 材料的表征及测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加热时间的影响 |
2.3.2 反应温度的影响 |
2.3.3 反应过程中PH值的影响 |
2.3.4 不同氨基酸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微波水热法制备与表征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3.2.2 微波水热法制备羟基磷灰石 |
3.2.3 材料的表征与测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微波辅助制备羟基磷灰石的BET测试分析 |
3.3.2 微波辅助制备羟基磷灰石的XRD分析 |
3.3.3 微波辅助制备羟基磷灰石的FTIR分析 |
3.3.4 微波辅助制备羟基磷灰石的TG分析 |
3.3.5 微波辅助制备羟基磷灰石的TEM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细胞相容性评价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药品及器材 |
4.2.2 实验部分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材料形貌大小统计 |
4.3.2 CCK-8 测试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合成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羟基磷灰石的结构与性能 |
2 羟基磷灰石的合成方法 |
2.1 干法合成 |
2.1.1 固态合成法 |
2.1.2 机械球磨法 |
2.2 湿法合成 |
2.1.1 溶胶-凝胶法 |
2.1.2 化学沉淀法 |
2.1.3 水热合成法 |
2.1.4 微乳液法 |
2.1.5 水解法 |
2.1.6 超声法 |
2.1.7 模板法 |
4 结语 |
(5)羟基磷灰石粉体的合成及其烧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羟基磷灰石简介 |
1.1.1 HAP的结构和性质 |
1.1.2 HAP的应用 |
1.2 羟基磷灰石粉体的合成方法 |
1.2.1 固相反应法 |
1.2.2 溶胶-凝胶法 |
1.2.3 水热法 |
1.2.4 微波水热法 |
1.2.5 沉淀法 |
1.3 羟基磷灰石陶瓷的烧结成型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意义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表征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主要仪器 |
2.3 样品表征方法 |
2.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2.3.2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 |
2.3.3 热重-差示扫描量分析(TG-DSC) |
2.3.4 陶瓷体积密度和孔隙率的测量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羟基磷灰石粉体的水热法合成及形貌控制 |
3.1 引言 |
3.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pH调节剂对HAP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
3.3.2 合成温度对HAP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
3.3.3 保温时间对HAP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
3.3.4 原料浓度对HAP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微波水热法合成羟基磷灰石粉体 |
4.1 引言 |
4.2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保温时间对HAP结构的影响 |
4.3.2 合成温度对HAP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
4.3.3 原料浓度对HAP形貌的影响 |
4.3.4 pH调节剂对HAP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沉淀法合成羟基磷灰石粉体 |
5.1 引言 |
5.2 实验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原料浓度对HAP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
5.3.2 反应温度对HAP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
5.3.3 反应时间对HAP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
5.3.4 镁掺杂量对HAP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羟基磷灰石粉体的烧结 |
6.1 引言 |
6.2 实验方法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烧成温度对HAP坯体的影响 |
6.3.2 HAP烧结过程的热重分析 |
6.3.3 造孔剂添加量对HAP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羟基磷灰石纳米粉体的微波水热可控合成及改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生物材料简介 |
1.2.1 天然生物材料 |
1.2.2 合成生物材料 |
1.3 纳米材料 |
1.4 羟基磷灰石 |
1.4.1 |
1.4.1.1 羟基磷灰石结构与性质 |
1.4.1.2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应用 |
1.4.2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的合成制备 |
1.4.2.1 固相法 |
1.4.2.2 液相法 |
1.5 微波水热法 |
1.5.1 微波水热法的原理 |
1.5.2 微波水热特点 |
1.6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二章 HAP纳米粒子的微波水热法制备及性能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原料和仪器 |
2.2.2 微波水热法制备纳米HAP过程 |
2.2.3 材料的性能测试 |
2.3 结果与讨论分析 |
2.3.0 不同反应温度的影响 |
2.3.1 不同反应时间的影响 |
2.3.2 不同反应浓度的影响 |
2.3.3 不同工艺条件的影响 |
2.3.4 固含量改变的影响 |
2.3.5 热稳定性分析 |
2.3.6 原理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快速可控合成聚丙烯酸钠稳定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悬浮液 |
3.1 引言 |
3.2 实验过程 |
3.2.1 原料和仪器 |
3.2.2 纳米HAP制备过程 |
3.2.3 性能及表征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不同温度的影响 |
3.3.2 不同时间的影响 |
3.3.3 不同的聚丙烯酸钠浓度 |
3.3.4 不同方式对比 |
3.3.5 机理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纳米HAP生物相容性评价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4.2.2 实验步骤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3.1 纳米HAP的血液相容性 |
4.3.2 纳米HAP的细胞毒性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本文主要创新点 |
5.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7)以纳米羟基磷灰石—丝蛋白为基础的骨修复材料的设计与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生物材料 |
1.1.1 生物材料概述 |
1.1.2 硬组织修复材料简介 |
1.1.3 有机-无机复合硬组织修复材料简介 |
1.2 纳米羟基磷灰石 |
1.2.1 纳米羟基磷灰石概述 |
1.2.2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 |
1.3 超重力技术概述 |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
第二章 不同条件对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2.2.2 实验过程 |
2.3 分析表征 |
2.3.1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2.3.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2.3.3 热重分析(TGA) |
2.3.4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不同温度的影响 |
2.4.2 不同原料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超重力技术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3.2.2 实验过程 |
3.3 分析表征 |
3.3.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分析(ICP-AES) |
3.3.2 材料力学性能测试(Mechanical tests) |
3.3.3 扫描电镜测试(SEM)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超重力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 |
3.4.2 HAP_(RPB1600)应用的研究 |
3.4.3 超重力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颗粒尺寸的控制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超重力共沉淀法制备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纳米颗粒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4.2.2 实验过程 |
4.3 分析表征 |
4.3.1 热重分析(TGA) |
4.3.2 比表面测定(BET)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超重力法制备明胶/纳米羟基磷灰石颗粒 |
4.4.2 Gel/HAP_(RPB1600)应用的研究 |
4.4.3 超重力共沉淀法制备丝蛋白/羟基磷灰石(Silk/HAP)纳米复合材料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8)氧化锆纳米管在生物材料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生物材料的概述 |
1.2 纳米材料的研究意义 |
1.3 二氧化锆的性质及应用 |
1.3.1 氧化锆的性质 |
1.3.2 氧化锆的应用 |
1.3.3 氧化锆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 |
1.3.4 氧化锆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
1.4 PMMA的性质及应用 |
1.4.1 PMMA的性质 |
1.4.2 PMMA的应用 |
1.5 羟基磷灰石概述 |
1.5.1 羟基磷灰石的性质及结构 |
1.5.2 羟基磷灰石的应用 |
1.5.3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 |
1.6 生物材料研究方向 |
1.7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1.7.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1.7.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原料、设备、检测方法 |
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
2.2 实验及表征方法 |
2.2.1 实验设计 |
2.2.2 表征方法 |
第三章 氧化锆纳米管增强PMMA义齿基托树脂的制备、表征与性能 |
3.1 引言 |
3.2 氧化锆纳米管的制备和表征 |
3.3 纳米氧化锆的表面修饰 |
3.4 氧化锆纳米管增强PMMA义齿基托树脂的制备 |
3.5 增强PMMA义齿基托树脂的力学性能 |
3.6 增强PMMA义齿基托树脂的断面形貌 |
3.7 小结 |
第四章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 |
4.1 引言 |
4.2 固相法制备羟基磷灰石 |
4.3 石灰乳法制备羟基磷灰石 |
4.3.1 以CaO和(NH_4)_2HPO_4为原料制备羟基磷灰石 |
4.3.2 加料顺序的影响 |
4.3.3 以CaO和H3PO4为原料制备羟基磷灰石 |
4.4 沉淀法制备产物羟基磷灰石 |
4.4.1 原料浓度及Ca/P的影响 |
4.4.2 反应温度及高温处理的影响 |
4.4.3 pH值的影响 |
4.4.4 产品粒度的影响因素 |
4.4.5 羟基磷灰石的SEM表征 |
4.5 小结 |
第五章 ZrO_2纳米管增强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的制备、表征与性能 |
5.1 引言 |
5.2 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的制备 |
5.2.1 以CaO和CaHPO_4为原料制备羟基磷灰石骨水泥 |
5.2.2 以CaO和(NH_4)_2HPO_4为原料制备羟基磷灰石骨水泥 |
5.3 氧化锆纳米管增强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的制备 |
5.3.1 制备步骤 |
5.3.2 氧化锆含量的影响 |
5.3.3 表面修饰的影响 |
5.3.4 固化液的影响 |
5.4 小结 |
第六章 HAp/PMMA复合生物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 |
6.1 引言 |
6.2 HAp/PMMA复合材料的制备 |
6.3 组成和制备工艺对形貌的影响 |
6.4 组成和制备工艺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6.5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9)羟基磷灰石粉体及其多孔陶瓷的制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骨缺损的修复材料 |
1.2.1 骨的结构和功能 |
1.2.2 生物骨组织 |
1.2.3 骨缺损修复材料的特殊需求 |
1.2.4 骨缺损修复的现状 |
1.2.5 骨缺损修复的未来 |
1.3 生物医用材料 |
1.3.1 生物医用材料的性能要求 |
1.3.2 生物医用材料的分类 |
1.3.3 生物医用材料研究现状及发展 |
1.4 生物陶瓷 |
1.4.1 生物活性陶瓷 |
1.4.2 生物惰性陶瓷 |
1.5 羟基磷灰石及其制备方法 |
1.5.1 羟基磷灰石概述 |
1.5.2 羟基磷灰石的物理化学性质 |
1.5.3 羟基磷灰石的晶体结构 |
1.5.4 羟基磷灰石的生物相容性 |
1.5.5 羟基磷灰石的制备方法 |
1.6 多孔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 |
1.6.1 多孔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简介 |
1.6.2 多孔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性能 |
1.6.3 多孔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的制备方法 |
1.7 本文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1.7.1 研究目的 |
1.7.2 研究内容 |
第2章 化学沉淀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粉体 |
2.1 引言 |
2.2 实验原料 |
2.3 实验仪器 |
2.4 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设计 |
2.5 结果与讨论 |
2.5.1 Ca/P摩尔比对合成HAP粉体物相的影响 |
2.5.2 水浴温度对合成HAP粉体物相、表面特征和粒度的影响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颗粒稳定微乳液法制备羟基磷灰石多孔陶瓷 |
3.1 引言 |
3.2 实验原理 |
3.3 实验方案设计 |
3.3.1 实验工艺流程 |
3.3.2 Zeta电位的确定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烧结温度对HAP多孔陶瓷物相组成的影响 |
3.4.2 烧结温度对HAP多孔陶瓷表面结构特征的影响 |
3.4.3 烧结温度对HAP多孔陶瓷微观形貌的影响 |
3.4.4 烧结温度对HAP多孔陶瓷孔隙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熔盐法制备羟基磷灰石模板晶粒 |
4.1 引言 |
4.2 实验原理 |
4.2.1 熔盐法 |
4.2.2 晶粒的形状和尺寸调控 |
4.2.3 熔盐的选择 |
4.3 样品测试 |
4.3.1 熔盐法制备HAP晶粒实验方案 |
4.3.2 正交实验设计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正交实验及优化实验方案分析 |
4.4.2 SEM结果分析 |
4.4.3 XRD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模板晶粒强韧化羟基磷灰石多孔陶瓷 |
5.1 引言 |
5.2 模板晶粒强韧化HAP多孔陶瓷机理 |
5.2.1 模板晶粒类晶须增韧 |
5.2.2 模板晶粒强化烧结过程 |
5.3 实验方案设计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模板晶粒掺合量对HAP多孔陶瓷孔隙率与抗折强度的影响 |
5.4.2 晶粒添加量对HAP多孔陶瓷微观形貌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6.1 本文研究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改性羟基磷灰石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骨组织工程简介 |
1.1.1 骨组织工程 |
1.1.2 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1.2 羟基磷灰石简介 |
1.2.1 羟基磷灰石 |
1.2.2 羟基磷灰石的结构与性能 |
1.2.3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合成方法 |
1.3 壳聚糖简介 |
1.3.1 壳聚糖 |
1.3.2 壳聚糖的物理性能 |
1.3.3 壳聚糖的化学性能 |
1.3.4 壳聚糖的生物学性能 |
1.3.5 壳聚糖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
1.4 骨修复HAP/CS复合材料简介 |
1.4.1 HAP/CS复合材料 |
1.4.2 HAP/CS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
1.5 磁性材料的研究 |
1.5.1 四氧化三铁 |
1.5.2 四氧化三铁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1.6.1 课题提出的意义 |
1.6.2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壳聚糖改性羟基磷灰石纳米粉体制备及性能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所用材料和仪器 |
2.3 实验方案及技术路线 |
2.4 样品的检测与表征 |
2.4.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2.4.2 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
2.4.3 透射电镜(TEM) |
2.4.4 细胞毒性(MTT) |
2.5 研究结果与讨论 |
2.5.1 复合粉体XRD分析 |
2.5.2 复合粉体红外分析 |
2.5.3 透射电镜分析 |
2.5.4 细胞毒性分析 |
第三章 壳聚糖改性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制备及性能研究 |
3.1 实验所用原料及仪器 |
3.2 实验方案和技术路线 |
3.3 样品的检测与表征 |
3.3.1 抗压强度分析 |
3.3.2 孔隙率分析 |
3.3.3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3.3.4 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
3.3.5 热重分析(DSC) |
3.3.6 扫描电镜(SEM) |
3.3.7 降解实验 |
3.3.8 细胞毒性(MTT) |
3.4 研究结果与讨论 |
3.4.1 抗压强度分析 |
3.4.2 孔隙率分析 |
3.4.3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3.4.4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3.4.5 扫描电镜分析(SEM) |
3.4.6 热重分析 |
3.4.7 体外降解实验分析 |
3.4.8 细胞毒性(MTT) |
第四章 磁改性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的制备 |
4.1 引言 |
4.2 实验所用仪器和设备 |
4.3 实验方案和技术路线 |
4.4 样品的检测与表征 |
4.4.1 抗压强度分析 |
4.4.2 孔隙率分析 |
4.4.3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4.4.4 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
4.4.5 扫描电镜(SEM) |
4.4.6 细胞毒性(MTT) |
4.5 研究结果与讨论 |
4.5.1 抗压强度分析 |
4.5.2 孔隙率分析 |
4.5.3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4.5.4 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
4.5.5 磁性能分析(VSM分析) |
4.5.6 扫描电镜(SEM) |
4.5.7 细胞毒性(MTT)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问题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附录B 相关图表 |
四、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HAP粉体的工艺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氟掺杂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张雨晨.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3)
- [2]超声辅助沉淀法制备纳米硅磷酸钙粉体及性能研究[D]. 许顺祥.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3]羟基磷灰石的调控制备及性能研究[D]. 陈甲.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8)
- [4]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合成方法研究进展[J]. 邹雪艳,赵彦保,张治军. 化学研究, 2019(04)
- [5]羟基磷灰石粉体的合成及其烧结[D]. 马莉娅. 大连交通大学, 2019(08)
- [6]羟基磷灰石纳米粉体的微波水热可控合成及改性[D]. 蔡正伟.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7]以纳米羟基磷灰石—丝蛋白为基础的骨修复材料的设计与合成[D]. 彭晗. 北京化工大学, 2016(03)
- [8]氧化锆纳米管在生物材料中的应用[D]. 于伟. 河北工业大学, 2015(07)
- [9]羟基磷灰石粉体及其多孔陶瓷的制备研究[D]. 张宏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01)
- [10]改性羟基磷灰石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尹研婷. 昆明理工大学,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