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脉冲的二阶线性延迟微分方程的非振荡

带脉冲的二阶线性延迟微分方程的非振荡

一、Nonoscillation for a Second Order Linear Delay Differential Equation with Impulses(论文文献综述)

张义鑫[1](2021)在《缆道测流场景下检测信号的传输特性研究》文中提出缆道测流利用金属缆道控制测流平台移动至水下各测点处采集水文信息,再将采集到的数据以开关量电信号的形式通过缆道与水体组成的回路传输至岸上的水文测站,能够解决水下信息的传输问题。但是电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特性复杂,开关量电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通信速率低,易受信道噪声干扰,误码率较高。因此本文提出在缆道水体信道中使用交流电信号进行数据通信,对缆道水体信道中的交流电信号传输特性进行研究,分析通信影响因素并搭建通信系统,实现缆道测流中快速,稳定的通信。本文主要内容包括:(1)明确缆道水体回路通信系统结构,分析电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方式,测试方波信号和正弦波信号经信道传输后的信号特性,根据方波信号上升沿与下降沿出现的衰减振荡和正弦波信号出现的相位偏移现象,综合考虑水体中的电阻、电容与电感,提出缆道水体信道的等效电路,对提出的等效电路进行仿真和理论分析,得出等效电路中方波信号的阻尼特性和正弦波信号的幅频响应与相频响应。(2)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信道中的电信号进行分析,在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中建立缆道水体信道模型,使用第一边界条件对信道中的电信号传输路径、电场分布和电势变化情况进行仿真,直观的得出电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过程,同时仿真计算信道中的等效电阻参数,结合等效电路分析低频正弦波信号在信道中的衰减情况通过模拟测流平台的移动和环境参数变化研究影响电信号传输的主要因素,提出增大极板面积能够减小信道中低频正弦波信号衰减。(3)搭建模拟缆道水体信道的实验平台,进行信号传输实验并采集相关数据,通过方波信号经信道传输的衰减振荡参数和有限元仿真计算的等效电阻参数,计算不同条件下的等效电路电容电感值,分析极板间距、极板大小和水体电导率对信道等效电路的影响,根据计算得到的参数搭建等效电路模型,仿真等效电路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得出电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各因素影响幅值衰减和相位偏移的变化情况。(4)根据电信号在缆道水体信道中的传输特性提出应用于信道中的OFDM通信系统和单载波FSK通信系统,分析信道中的噪声干扰,结合信道等效电路在Simulink中搭建通信系统模型和信道模型,仿真不同条件下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性能。仿真结果表明OFDM相比FSK具有更好的通信性能,通过对信号进行编码并采用合适的调制方式,OFDM通信系统在信噪比高于18d B的环境下误码率低于10-4。搭建FSK调制解调电路在实验平台中测试FSK通信性能,当通信速率为2400bps时误码率达到10-3量级,通过降低通信速率能够降低通信误码率,证明所提出的通信系统的可行性。

薛婷婷[2](2020)在《几类带p-Laplacian算子的分数阶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可解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分数阶微分方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众多学者开始关注分数阶微分方程,并对分数阶边值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变分方法、上下解方法、单调迭代法、迭合度方法以及不动点定理等方法研究几类带p-Laplacian算子的分数阶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可解性,得到一些解存在的结果,所得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推广和完善了一些已有工作.全文分六章.第一章简单介绍所研究问题的背景、意义和研究现状,叙述了本文的主要工作以及分数阶微积分一些相关的定义和性质.第二章用临界点理论研究两类分数阶p-Laplacian方程Sturm-Liouville边值问题的可解性.首先用Nehari流形方法,给出在非线性项满足弱于超p次Ambrosetti-Rabinowtiz型的条件时基态解的存在性定理.据我们所知,该问题基态解的存在性还未曾研究过.其次,在非线性项f=f1+f2,f1满足弱于超p次Ambrosetti-Rabinowtiz型的条件,f2是无穷远处的次线性增长时,利用临界点理论得到两个非平凡弱解的存在性定理.对此类问题的研究以往的工作多是利用Ambrosetti-Rabinowtiz条件,所以本章结果改进、丰富了以往的相关结果.第三章在变分框架下研究具有脉冲效应的分数阶p-Laplacian方程Sturm-Liouville边值问题及耦合系统的多解性,在非线性项满足一类新的条件及脉冲函数满足次线性条件时,利用三临界点定理得到上述问题至少有三个弱解的存在性结果,并用亏格的性质得到Sturm-Liouvlle边值问题无穷多解的存在性结果.关于带脉冲效应的分数阶p-Laplacian方程Sturm-Liouville边值问题尚未见到有类似研究.与已有相关工作相比,将方程和边值条件推广到更一般的形式并且弱化了已有的相关条件.第四章用上下解方法研究分数阶p-Laplacian方程边值问题最大(小)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首先用正向上下解研究一类分数阶p-Laplacian微分方程,在不同边界条件下最大(小)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通过建立新的比较原理,利用上下解和单调迭代方法,得到上述问题最大(小)解的存在性和解的唯一性结果.其次在反向上下解条件下研究一类带p-Laplacian算子的分数阶边值问题最大(小)解的存在性.通过建立反向上下解下几个新的比较原理,利用单调迭代法,得到该类问题最大(小)解的存在性结果.对正向上、下解,将已有的带线性微分算子问题推广到带拟线性微分算子边值问题.对反向上、下解,由于上、下解反序,使得基于反向上下解建立比较定理很困难,目前尚未见到用反向上下解方法研究带p-Laplacian算子的分数阶微分方程边值问题最大(小)解的存在性.第五章研究变指数分数阶p(t)-Laplacian方程共振边值问题的可解性.首先研究一类带p(t)-Laplacian算子的分数阶周期共振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由于变指数算子p(t)-Laplacian是非线性的,不能直接使用Mawhin连续定理.为此,本章建立了新的连续定理,在此基础上,得到周期共振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结果.其次,在高维核空间情况下,研究一类带p(t)-Laplacian算子的分数阶积分共振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通过适当变换,将非线性p(t)-Laplacian算子方程转化为线性微分算子方程,然后利用连续定理,证明积分共振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与已有相关工作相比,所研究的问题更一般,其对应核空间的维数更高.第六章总结本文的主要工作,并对以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李猛[3](2020)在《偏振阿秒脉冲电离原子的涡旋电子动量谱与斯塔克效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十几年来,阿秒激光在实验室的成功产生标志着阿秒科学的诞生。最近,研究人员发现反向圆偏振延迟阿秒脉冲与原子作用的电离过程可以生成涡旋状的电子动量谱。其复杂但规则的干涉结构,可以有效的表征原子或分子的动力学特性。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对偏振阿秒脉冲诱导的涡旋电子动量谱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研究工作可总结如下:首先,提出基于强场近似(Strong field approximation,SFA)理论的近似描述法与基于波包理论的精细化描述法,对动态Stark效应影响下氢原子电离所生成的涡旋电子动量谱进行了研究。我们分别通过两种方法定义了动态Stark系数,并由此发现了涡旋电子动量谱在Stark效应影响下的扭曲、分解、融合现象。该结果表明,涡旋状动量谱可以作为研究动态Stark效应的一种新型研究工具。其次,对椭圆偏振场电离氢原子所生成的涡旋电子动量谱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正交椭圆偏振延迟脉冲组合,可用以研究椭圆偏振场的电离特性。我们也提出了一种“叠加电场不规则性理论”,对其作用产生的涡旋动量谱的形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由此发现涡旋状动量谱的对称性、涡旋线的位置、方向、大小、数量等对椭圆率以及时间延迟有着很好的敏感性。这些现象对于复杂偏振超短脉冲及其诱导的电离特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对孤立阿秒脉冲-红外脉冲(Isolated attosecond pulse-infrared,IAP-IR)电离氢原子所生成的涡旋电子动量谱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涡旋状动量谱的孤立阿秒脉冲载波包络相位(Isolated attosecond pulse-carrier envelope phase,IAP-CEP)表征方法。依据涡旋电子动量谱和Ramsey干涉理论,我们构建了IAP-IR延迟脉冲对组合,并对其诱导生成的涡旋状动量谱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涡旋谱的某些参数与IAP-CEP呈现很好的线性关系,因此可以作为表征IAP-CEP的理想工具。

范锦涛[4](2019)在《输出少周期激光脉冲的光学参量过程非线性动力学研究》文中提出飞秒激光的应用已经遍及物理、生物和化学等领域;然而,在很多应用场合需要激光光源同时具备宽的光谱调谐能力和窄的脉冲宽度。光纤飞秒激光器泵浦的光学参量源是获得高重复频率、高平均功率、宽光谱调谐脉冲输出的理想途径。然而,现阶段光纤飞秒激光器泵浦的光学参量源输出脉冲宽度被限制在百飞秒左右。少周期飞秒激光脉冲,为研究强场物理、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是现代光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论文基于光学参量技术,以光纤飞秒激光器作为泵浦光源,旨在获得脉冲宽度为少周期量级飞秒激光脉冲输出,同时对光学参量光源发展前沿进行探索性研究。本论文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推导了二阶非线性晶体中的单向载波方程,建立飞秒激光脉冲泵浦的参量过程的单向传输的数值模型;并提出了光参量产生过程的噪声计算模型,可以准确的计算出光参量产生过程中的相对强度噪声和时间抖动实验上构建了光纤飞秒激光器作为泵浦源,基于自压缩技术直接输出为4.2个光学周期(45.3 fs)的中红外光学参量振荡器和亚50 fs(40.2 fs)的近红外光学参量振荡器,并对光参量振荡中脉冲自压缩的动力学过程进行详细的理论研究和数值研究,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高度吻合。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对光纤飞秒激光器泵浦的光学参量产生过程噪声动力学过程进行系统地研究。接着,对不同种子光注入情况下光参量放大过程中的噪声特性进行量化评价,研究表明窄线宽连续激光作为种子光时,光参量放大输出脉冲噪声特性最佳。进而,提出了双路窄线宽连续光作为种子光的光参量放大的相干脉冲合成的设计方案,获得脉冲宽度为3.9个光学周期(19.2 fs)的少周期量级近红外飞秒激光脉冲。此外,对光纤飞秒激光器泵浦的光学参量振荡器研究前沿进行了探索:利用腔内倍频技术,将光纤飞秒激光泵浦的光参量器输出波长短波范围拓展到紫外330 nm;设计并搭建了无介质镜超宽带可调谐光学参量振荡器,消除了长久以来光参量振荡器对于镀膜介质镜的依赖;设计了紧凑“V型”腔GHz重复频率的光学参量振荡器,获得通信波段宽带可调谐GHz脉冲输出;构建了矢量光束飞秒光学参量振荡器,解决了当前报道激光器直接产生矢量光束波长受限问题,得到了涡旋光、高阶庞加莱球光束的可调谐飞秒信号光脉冲。

李志磊[5](2019)在《振荡天平的微质量传感元件及驱动电路优化设计》文中认为振荡天平微质量传感器利用振荡元件谐振频率与质量之间的固有关系对微质量进行称量。内部中空的微质量传感元件上端覆有滤膜,用于获取烟尘气中的颗粒物,并在线称量颗粒物。为进一步提高微质量传感器的灵敏度及简化驱动电路,本文对其核心部件微质量传感元件进行了仿真优化设计,并且设计了基于STM32的数字闭环驱动电路。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微质量传感元件的运动分析。通过数学模型分析了微质量传感元件的振荡状态,着重对阻尼振荡及强迫振荡进行了分析对比。为后续微质量传感元件优化及数字驱动电路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2)质量传感元件的仿真优化。使用Solidworks进行微质量传感元件的模型组件工作,并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模型进行模态分析。选材方面,对常用材料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镁合金性能优异且耐用,最终选定镁合金为微质量传感元件的选材。选型方面,改进了复合双管微质量传感元件的尺寸设计,并对不同夹角的复合双管振荡元件进行了仿真实验分析,探究了双管夹角与振荡元件整体性能的关系。进一步改进复合双管微质量传感元件的整体设计,完成了振荡元件的初步优化。(3)微质量传感元件的进一步优化。采用渐进结构优化法对微质量传感元件进行进一步优化设计,添加激振力分析振荡元件的应力应变结果。在确保元件整体结构性能几乎无损失的情况下,实现了对元件多余材料的剔除。并对振荡元件不同部位材料删除方案进行了模态分析,实验对比显示,渐进结构优化法可有效实现振荡元件的轻质化。最终实现了振荡元件减重9.8%,质量灵敏度及频降比分别提高了58.1%,43.6%。振荡元件整体性能提升显着。(4)基于STM32的数字闭环驱动电路设计。以STM32为核心,采用AD9833芯片构成频率发生电路,实现了对振荡元件的初始强制驱动。运用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实现了驱动信号的稳定输出。谐振频率的捕获利用了强迫振荡的相频特性,采用二分法算法在-90度处实现了对谐振频率的快速捕获。针对实验中振荡元件相频特性曲线异常的现象,通过改变激振信号的检测方法,由测电压法改为使用反相线性霍尔元件直接测量激振器另一端的磁场强度。有效减小了由检测所带来的相频特性曲线误差。针对霍尔元件输出波形异常的现象,设计了方波转换电路,有效地解决了问题。本文对振荡天平中微质量传感元件进行了优化,效果提升明显,验证了渐进结构优化法在实现振荡元件轻质化的有效性。所设计的数字闭环驱动电路避免了传统模拟闭环电路起振困难,易停振的缺陷。且无需加入测频电路,大大简化了整体电路的复杂度,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李钊[6](2019)在《比较原理与几类随机偏泛函微分方程的稳定性分析》文中指出本学位论文研究了几类随机偏泛函微分方程的稳定性问题.首先,利用泛函微分不等式技巧、脉冲泛函微分不等式技巧和随机分析理论,几类随机偏泛函微分方程的比较原理被建立.然后,比较原理被应用得到了该类方程的几个新的稳定性判据.本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在第二章,随机抛物型偏泛函微分方程的P阶矩稳定性、依概率稳定性和渐近稳定性被研究.首先,随机抛物型偏泛函微分方程的比较原理被建立.其次,基于比较原理,得到了各种稳定性判据.最后,通过两个实例说明了理论结果的意义.在第三章,一类马尔科夫切换的随机时滞抛物方程的均方稳定性问题被研究.通过建立比较原理,运用时滞微分不等式和随机分析技巧,获得了该方程的均方稳定、均方一致稳定、均方渐近稳定和均方指数稳定.最后,给出了主要定理的一个应用实例.在第四章,脉冲随机时滞反应扩散Cohen-Grossberg神经网络的均方稳定性问题被研究.运用随机分析理论和脉冲泛函微分不等式,一类脉冲随机偏泛函微分方程的比较原理被建立.利用该比较原理和脉冲时滞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给出了脉冲随机时滞反应扩散Cohen-Grossberg网络的一些充分条件.给出了一个实例说明了所得结果的有效性.在第五章,一类脉冲随机偏泛函微分方程的均方稳定性问题被研究.首先,通过利用随机分析理论、脉冲微分不等式技巧和Razumikhin方法,建立了一类脉冲随机偏泛函微分方程的比较原理.然后,利用比较原理,一些充分条件被得到确保该方程的均方稳定、均方一致稳定、均方渐近稳定和均方指数稳定.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所提出的结果的有效性.第六章,一类Markov切换的脉冲随机偏泛函微分方程的均方稳定性问题被研究.首先,利用脉冲泛函微分不等式技巧和随机分析理论,一类Markov切换的脉冲随机偏泛函微分方程的比较原理被建立.然后,比较原理被应用得到了这类方程的几个新的稳定性判据.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所提出的结果的有效性.

何锦涛[7](2019)在《航空发动机电子控制器电磁防护设计研究》文中提出在航空领域,多电航空发动机已经成为先进航空推进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由于电子器件的大量使用,大大提高了发动机控制系统的电磁敏感性,所以对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电磁防护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完成了航空发动机燃油调节部分电子控制器的设计,并结合发动机电磁环境仿真结果对电子控制器的电磁防护技术开展了研究。首先,本文分析了雷击瞬态电磁效应的产生原理和航空发动机数控系统的电磁脉冲耦合作用机理,介绍了三种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和常用电磁防护策略,然后结合某型涡桨发动机几何模型、控制器箱体、线缆模型和机载设备雷击测试要求规定,并利用CST电磁仿真软件对该模型的雷击瞬态电磁效应进行了仿真,对涡桨发动机各部分感应电磁场的变化,表面电流和线缆感应电流变化以及不同发动机蒙皮材料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其次,本文设计了具有燃油调节功能的航空发动机电子控制器,并将其印制电路板模型转换成电磁兼容仿真模型,利用SIwave和Designer Nexxim电磁仿真软件对其谐振频率,信号完整性,电磁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合仿真结果对电子控制器电路设计进行了优化。最后,本文介绍了目前常用的闪电防护器件及其特性,针对前文设计的电子控制器进行了TVS管的设计与选型,使用TVS管对电路进行了闪电防护设计,然后在MATLAB中建立了冲击电流发生器和TVS管的模型并对其防护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

黄鼎琨[8](2019)在《超宽带微波辐射源的研制与性能评价》文中研究指明超宽带微波指工作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由于其具有高分辨率、强穿透性、系统易于搭建等优点,逐渐在经济建设及国防安全等领域取得各种应用,例如基于该技术可实现电子对抗、目标探测、废墟搜救、医学成像等目的,多年来已成为超宽带技术应用的研究热点。超宽带脉冲辐射源可以通过脉冲的产生以及调制后辐射出微波,2000年沈阳理工大学从俄罗斯引进了超宽带脉冲辐射源(型号为SINUS-160),其采用特斯拉变压器振荡高电压脉冲,触发脉冲为手动单次触发方式,辐射天线为TEM喇叭天线。为了改进其中部分指标进而达到优化研制的目的,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完成了几种超宽带常用波形的分析及选型;分析了几种常用超宽带脉冲产生方式;基于Marx电路原理设计了窄脉冲产生电路单元;利用ANSYS HFSS仿真软件设计了辐射天线并进行建模仿真;研制了超宽带脉冲辐射源的触发电源;研制了超宽带脉冲辐射源的电压电流测量单元;最后完成了以上工作与原指标的对比及性能评价。研究表明,可通过Marx升压电路原理的雪崩晶体管多级联合电路产生脉宽低于1ns,上升沿为皮秒级的窄脉冲;矩形喇叭天线的方向性增益为21.25dB,比原增益指标提高了近两倍;研制的触发电源具有幅值、频率可调性,可以进行高效连续触发;测量单元也可完成相关测试功能。本研究对于超宽带脉冲辐射源的优化研制可提供技术依据,对开展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科研价值。

吕静云[9](2014)在《分数阶发展系统的若干问题》文中提出分数阶发展方程在工程、物理和经济学的各个领域的许多现象的建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分数阶发展方程获得了显着的发展.另一方面,微分包含来源于经济、最优控制、随机分析等某些问题的数学建模中,许多学者对微分包含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本篇论文将研究分数阶发展系统解的存在性、逼近能控性和最优反馈控制.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简要地介绍了问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章,介绍了分数阶微积分,集值映射和非紧性测度的定义、性质以及本文所需要的相关引理等预备知识.第三章,通过运用算子分数幂和非紧性测度的相关定理,研究了一类中立型Riemann-Liouville分数阶发展方程.在C0半群是紧和非紧的情况下分别给出了适当的假设条件,讨论了系统温和解的存在性.最后给出一个例子作为抽象结果的应用.第四章,通过给出适当的假设条件,讨论了一类Riemann-Liouville分数阶发展包含解的存在性,分别讨论了当集值映射是凸和非凸值情况下解的存在性,给出了Riemann-Liouville分数阶半线性发展包含情况下的一种Filippov定理.最后给出一个例子作为抽象结果的应用.第五章,在希尔伯特空间中研究了一类带有延迟的分数阶泛函发展包含系统的逼近能控性,在线性系统是逼近能控的假设前提下获得了非线性系统的逼近能控性.通过运用凝聚映射的不动点定理和半群理论得到了系统逼近能控的充分条件.最后给出一个例子作为抽象结果的应用.第六章,探讨了一类非线性分数阶脉冲泛函发展方程的最优反馈控制.在可行对存在的前提下,给出了拉格朗日问题最优控制对的存在性.这一结果是对现有结果的概括和延续.第七章,总结目前的研究工作并提出未来的研究设想.

刘勇[10](2013)在《光控分子定向和玻色子磁Feshbach共振的理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分子定向与取向在化学反应、高次谐波产生、强场电离及光电子角分布中广泛应用,已经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而利用外电磁场控制超冷原子之间相互作用已经成为研究原子和分子量子基本特性的一个重要手段。本论文在理论上研究了超快激光场中双原子分子的定向和玻色气体中磁诱导Feshbach共振的光控制。主要工作概括如下:(1)我们提出了采用飞秒激光脉冲和太赫兹激光脉冲的组合来控制耗散环境中分子定向的理论方案。通过求解多能级布洛赫模型下的量子刘维尔方程,我们发现:分子定向值对太赫兹脉冲的载波相位和两个脉冲之间的延迟时间很敏感。我们还计算了不同温度和压强的耗散环境中CO分子的定向和转动布居,并讨论了纯退相干对分子定向的影响。(2)我们在理论上研究了利用一束非共振双色的慢开快关的整型激光脉冲和一束太赫兹激光脉冲控制分子定向。与单独采用双色整型激光脉冲或太赫兹激光脉冲的结果相比,利用这一方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分子定向。我们讨论了双色整型激光脉冲的上升时间和电场幅值对分子定向的影响,并证明具有中等强度的和较短上升时间的双色整型脉冲可以得到较高的分子定向值。此外,通过改变双色整型脉冲与太赫兹脉冲之间的延迟时间和太赫兹脉冲的载波相位,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或削弱分子定向。(3)我们研究了采用双光场来控制玻色气体中的磁诱导Feshbach共振。两个光场通过一个激发态将两个基态耦合在一起。与通常所用的单色光场方案相比,利用量子相干效应,双光场方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自发辐射引起的非弹性碰撞损失。我们采用平均场理论推导了s波散射长度的解析表达式。计算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光场的拉比频率或中心频率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对散射长度进行调制。同时,我们也发现原子-分子相互作用对散射长度有一定的影响。

二、Nonoscillation for a Second Order Linear Delay Differential Equation with Impulse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Nonoscillation for a Second Order Linear Delay Differential Equation with Impulses(论文提纲范文)

(1)缆道测流场景下检测信号的传输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水下通信研究现状
        1.2.1 缆道水体回路通信
        1.2.2 水声通信
        1.2.3 水下光学通信
        1.2.4 水下电磁波通信
        1.2.5 水下电场通信
        1.2.6 水下通信方式对比
    1.3 课题研究内容
        1.3.1 课题研究方案
        1.3.2 研究具体内容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回路通信信道模型建立
    2.1 回路通信系统结构
    2.2 回路通信电信号传输模型及等效电路
        2.2.1 水下电信号传输
        2.2.2 水体等效电路模型
        2.2.3 等效电路仿真模拟
        2.2.4 等效电路理论分析
    2.3 等效电路中的电信号传输
        2.3.1 方波信号的传输
        2.3.2 正弦波信号的传输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号传输及信道参数的有限元仿真
    3.1 信号的有限元仿真原理及过程
    3.2 电信号传输的有限元分析
        3.2.1 电信号传输仿真
        3.2.2 电势衰减仿真
    3.3 基于有限元仿真的低频电信号传输特性分析
        3.3.1 极板运动对低频信号传输的影响
        3.3.2 环境参数对低频信号传输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缆道水体回路的信号传输实验
    4.1 基于缆道水体回路的通信实验平台
    4.2 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
        4.2.1 极板间距对等效电路参数的影响
        4.2.2 极板大小对等效电路参数的影响
        4.2.3 水体电导率对等效电路参数影响
        4.2.4 其他影响因素测试
    4.3 正弦波信号的幅频响应与相频响应
        4.3.1 信号的幅频特性
        4.3.2 信号的相频特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缆道水体回路通信系统研究
    5.1 OFDM通信系统模型
        5.1.1 OFDM调制解调原理
        5.1.2 信道编码
        5.1.3 保护间隔与循环前缀
        5.1.4 信道估计
    5.2 信道噪声分析
        5.2.1 高斯白噪声
        5.2.2 脉冲噪声
    5.3 OFDM通信系统的仿真分析
        5.3.1 通信系统搭建
        5.3.2 信道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3.3 通信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4 单载波FSK通信仿真与实验
        5.4.1 基于FSK调制的通信系统模型
        5.4.2 FSK调制解调电路设计
        5.4.3 信号干扰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几类带p-Laplacian算子的分数阶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可解性(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1.4 分数阶微积分简介
2 分数阶p-Laplacian方程Sturm-Liouville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
    2.1 引言
    2.2 Sturm-Liouville边值问题基态解的存在性
    2.3 Sturm-Liouville边值问题多解的存在性
3 具有脉冲效应的分数阶p-Laplacian方程边值问题多解的存在性
    3.1 引言
    3.2 具有脉冲效应的分数阶p-Laplacian方程Sturm-Liouville边值问题多解的存在性
    3.3 具有脉冲效应的分数阶p-Laplacian方程耦合系统多解的存在性
4 分数阶p-Laplacian方程边值问题最大(小)解的存在性
    4.1 引言
    4.2 分数阶p-Laplacian方程边值问题最大(小)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4.3 反向上下解条件下分数阶p-Laplacian方程边值问题最大(小)解的存在性
5 变指数分数阶p(t)-Laplacian方程共振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
    5.1 引言
    5.2 周期共振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
    5.3 积分共振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
6 总结和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偏振阿秒脉冲电离原子的涡旋电子动量谱与斯塔克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阿秒物理学概述
        1.1.1 阿秒激光的产生与发展
        1.1.2 啁啾放大技术
        1.1.3 高次谐波产生阿秒脉冲方法概述
    1.2 强场脉冲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
    1.3 涡旋状电子动量谱
        1.3.1 涡旋状电子动量谱的发展历程
        1.3.2 基于氦原子电离的涡旋状电子动量谱理论
        1.3.3 基于钾原子电离的涡旋状电子动量谱理论
    1.4 本论文主要工作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强场脉冲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理论
    2.1 引言
    2.2 含时薛定谔方程
    2.3 强场近似理论及改进方法
        2.3.1 强场近似理论
        2.3.2 改进强场近似
        2.3.3 库仑修正下的强场近似理论
        2.3.4 鞍点近似理论
    2.4 量子波包理论
    2.5 局域近似理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氢原子电离的涡旋电子动量谱与动态Stark效应
    3.1 引言
    3.2 动态Stark效应
        3.2.1 经典动力学解释
        3.2.2 量子力学解释
    3.3 基于强场近似的数值模拟
    3.4 基于量子波包理论及局域近似方法的数值模拟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椭圆偏振脉冲电离氢原子所生成的涡旋电子动量谱
    4.1 引言
    4.2 常规椭圆场电离氢原子所生成的涡旋电子动量谱
    4.3 基于正交椭圆偏振场诱导下的对称涡旋电子动量谱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涡旋电子动量谱的IAP-CEP描述方法
    5.1 引言
    5.2 基于圆偏振电场的IAP-CEP描述
    5.3 基于涡旋电子动量谱的IAP-CEP描述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输出少周期激光脉冲的光学参量过程非线性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技术简介
    1.2 飞秒光学参量源的研究进展
        1.2.1 飞秒光学参量产生器
        1.2.2 飞秒光学参量放大器
        1.2.3 飞秒光学参量振荡器
    1.3 少周期飞秒激光脉冲产生
    1.4 选题意义、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光学参量过程的单向载波传输方程
    2.1 光参量过程基本理论
    2.2 准相位匹配技术
    2.3 光学参量过程的单向载波传输方程
        2.3.1 光学参量过程的单向脉冲方程推导
        2.3.2 求解单向载波传输方程的数值方法
        2.3.3 光学参量产生过程数值仿真及结果
    2.4 飞秒光学参量源的噪声特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功率宽带可调谐飞秒光学参量振荡器
    3.1 高功率紫外可调谐飞秒OPO
        3.1.1 紫外飞秒OPO实验装置
        3.1.2 红光至近红外信号光输出特性
        3.1.3 可调谐紫外OPO的数值仿真及其实验验证
    3.2 无介质镜的超宽带可调谐飞秒OPO
        3.2.1 无介质镜飞秒OPO实验装置
        3.2.2 基于四棱镜的泵浦及输出耦合系统介绍
        3.2.3 闲频光振荡、信号光输出的实验结果及分析
        3.2.4 信号光振荡、闲频光输出的实验结果
    3.3 V型腔、谐波泵浦的高重频飞秒OPO
        3.3.1 GHz-OPO的实现方案
        3.3.2 紧凑V型腔GHz-OPO设计方案
        3.3.3 GHz-OPO信号光输出特性的实验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光纤飞秒激光器泵浦OPO中脉冲自压缩动力学研究
    4.1 二阶非线性晶体中的脉冲自压缩技术
    4.2 OPO中的脉冲自压缩原理分析
    4.3 基于脉冲自压缩的中红外少周期飞秒OPO
        4.3.1 中红外少周期飞秒OPO实验装置
        4.3.2 中红外少周期闲频光脉冲特性研究
        4.3.3 OPO中脉冲自压缩动力学过程理论分析
    4.4 亚50 fs信号光输出的脉冲自压缩OPO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双路CW-OPA相干合成获得少周期飞秒激光脉冲的研究
    5.1 光纤飞秒激光泵浦的OPG及其噪声特性研究
        5.1.1 高功率近红外可调谐飞秒OPG
        5.1.2 飞秒OPG输出信号光脉冲噪声特性的实验研究
        5.1.3 OPG过程噪声动力学机理分析
    5.2 不同种子光注入下OPA输出信号光脉冲的噪声特性研究
        5.2.1 不同种子光脉冲注入时OPA输出脉冲特性
        5.2.2 不同种子光脉冲注入时OPA输出脉冲的噪声特性对比
    5.3 双路CW-OPA相干合成获得高重频少周期飞秒激光脉冲
        5.3.1 单路两级CW-OPA设计方案及输出脉冲特性研究
        5.3.2 双路二级OPA构建及脉冲相干性验证
        5.3.3 相干合成获得少周期飞秒激光脉冲输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输出矢量光束的飞秒激光OPO的研究
    6.1 光纤飞秒激光器泵浦OPO直接产生高阶庞加莱光束的研究
        6.1.1 一阶庞加莱光束OPO实验装置
        6.1.2 高阶庞加莱光束输出特性研究
    6.2 双波长、双模式同步输出飞秒OPO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振荡天平的微质量传感元件及驱动电路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烟尘颗粒物浓度测量方法简介
        1.3.1 滤膜称重法
        1.3.2 β射线法
        1.3.3 压电晶体振动法
        1.3.4 振荡天平法
        1.3.5 黑度法
        1.3.6 光散射法
    1.4 论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第二章 振荡天平法质量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及振动分析
    2.1 振荡天平法简介
    2.2 谐振子的阻尼振动特性分析
    2.3 谐振子的强迫振动特性分析
        2.3.1 强迫振动与共振
        2.3.2 强迫振动的幅频特性
        2.3.3 强迫振动的相频特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ANSYS的振荡元件仿真设计
    3.1 谐振子的有限元分析
        3.1.1 振荡元件性能的评价
    3.2 谐振子选材
        3.2.1 模型的建立与仿真
        3.2.2 仿真实验数据与分析
    3.3 谐振子的选型
        3.3.1 管型与一维振荡
        3.3.2 复合双管模型的改进与模型建立
        3.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3.3.4 管型选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振荡元件的拓扑优化
    4.1 拓扑结构优化
    4.2 渐进结构优化法
        4.2.1 基于应力的结构优化
        4.2.2 刚度约束结构优化
        4.2.3 应力与刚度共同约束的结构优化
        4.2.4 拓扑优化过程中的棋盘效应
        4.2.5 渐进结构优化算例
    4.3 振荡元件的渐进结构优化
        4.3.1 基于ANSYS的渐进结构优化
        4.3.2 设置优化目标并求解
        4.3.3 手动删除谐振子多余结构材料
    4.4 谐振子优化后的灵敏度模态分析
    4.5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基于振荡天平法的数字闭环电路设计
    5.1 电路总体设计
    5.2 系统谐振频率的捕获
        5.2.1 计算法求解系统固有频率
        5.2.2 基于二分法的谐振频率快速锁定
    5.3 数字闭环电路设计
        5.3.1 频率发生电路
        5.3.2 低通滤波电路
        5.3.3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及放大电路
        5.3.4 激振器和信号检测
        5.3.5 小磁钢的选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信号异常分析与试验检测
    6.1 相频特性曲线异常
        6.1.1 相频特性曲线异常分析
        6.1.2 异常的验证及解决方案
    6.2 霍尔元件波形异常
        6.2.1 霍尔元件波形异常分析
        6.2.2 波形异常的验证
        6.2.3 霍尔元件波形异常解决方案
    6.3 霍尔元件输出波形去噪
    6.4 相位差测量
    6.5 电路总体结构
    6.6 振荡天平的试验检测
        6.6.1 振荡元件弹性系数标定
        6.6.2 振荡天平的称重试验
        6.6.3 数据的线性拟合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6)比较原理与几类随机偏泛函微分方程的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和预备知识
    1.1 模型提出
    1.2 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研究概述
        1.2.1 泛函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研究概述
        1.2.2 随机抛物型偏泛函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的研究概述
        1.2.3 Markov切换的随机时滞抛物方程的稳定性的研究概述
        1.2.4 脉冲随机偏泛函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的研究概述
        1.2.5 Markov切换的脉冲随机偏泛函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的研究概述
    1.3 比较原理概述
    1.4 预备知识
        1.4.1 Ito型随机泛函微分方程
        1.4.2 Ito型Markov切换的随机泛函微分方程
        1.4.3 常用的定义和引理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随机抛物型偏泛函微分方程的稳定性分析
    2.1 引言
    2.2 模型描述
    2.3 比较原理
    2.4 稳定性分析
    2.5 数值例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一类Markov切换的随机时滞抛物方程的均方稳定性分析
    3.1 引言
    3.2 模型描述
    3.3 比较原理
    3.4 均方稳定性分析
    3.5 数值例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脉冲随机时滞反应扩散Cohen-Grossberg神经网络的均方稳定性
    4.1 引言
    4.2 模型描述
    4.3 脉冲随机时滞反应扩散方程的比较原理
    4.4 脉冲随机时滞反应扩散Cohen-Grossberg神经网络的稳定性分析
    4.5 数值例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一类脉冲随机偏泛函微分方程的均方稳定性
    5.1 引言
    5.2 模型描述
    5.3 带Razumikhin条件的比较原理
    5.4 稳定性分析
    5.5 数值例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一类Markov切换的脉冲随机偏泛函微分方程的均方稳定性分析
    6.1 引言
    6.2 模型描述
    6.3 比较原理
    6.4 主要结论
    6.5 应用和数值例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工作

(7)航空发动机电子控制器电磁防护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航空电磁兼容标准和体系的发展和现状
        1.2.2 闪电防护标准和方法的发展和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电磁脉冲耦合作用机理及防护技术
    2.1 雷击瞬态电磁效应产生机理
    2.2 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
        2.2.1 有限元法
        2.2.2 时域有限差分法
        2.2.3 传输线矩阵法
    2.3 航发控制系统及其电磁脉冲耦合机理
        2.3.1 航发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2.3.2 电磁脉冲在航发控制系统中的耦合机理分析
    2.4 电磁防护技术
        2.4.1 电磁屏蔽技术
        2.4.2 滤波吸收技术
        2.4.3 接地和搭接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涡桨发动机雷击瞬态效应研究
    3.1 建模方法
        3.1.1 发动机几何模型
        3.1.2 发动机控制器箱体和线缆模型
        3.1.3 仿真配置
    3.2 仿真结果及分析
        3.2.1 电场和磁场
        3.2.2 表面电流
        3.2.3 线缆感应电流
        3.2.4 发动机蒙皮材料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子控制器PCB电磁兼容建模与仿真
    4.1 电子控制器设计和建模
    4.2 PCB板谐振分析
    4.3 信号完整性分析
        4.3.1 散射参数(S参数)简介
        4.3.2 信号线S参数提取
        4.3.3 SI和串扰仿真
    4.4 PCB电磁场辐射分析
        4.4.1 远场辐射
        4.4.2 近场辐射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子控制器电磁防护设计与仿真验证
    5.1 常用闪电防护器件对比
        5.1.1 气体放电管
        5.1.2 压敏电阻
        5.1.3 瞬态抑制二极管
    5.2 TVS管的设计与选型
        5.2.1 主要技术参数
        5.2.2 TVS选用原则
        5.2.3 工程设计计算
    5.3 闪电防护仿真分析
        5.3.1 脉冲电流发生器参数设计与仿真
        5.3.2 TVS高频寄生参数建模
        5.3.3 闪电防护仿真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8)超宽带微波辐射源的研制与性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意义
        1.1.1 超宽带微波源的用途与特点
        1.1.2 超宽带微波典型应用例举
    1.2 超宽带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背景及结构安排
第2章 超宽带信号的理论分析与参数制定
    2.1 波形设计的理论基础与规范要求
        2.1.1 增大带宽的普遍方法
        2.1.2 超宽带系统中脉冲波形的要求
        2.1.3 超宽带系统的脉冲实现方式
    2.2 超宽带脉冲波形的种类
        2.2.1 高斯脉冲信号
        2.2.2 Hermite脉冲
        2.2.3 多周期脉冲信号
    2.3 脉冲重复间隔设计原则
    2.4 超宽带脉冲调制研究
        2.4.1 脉冲幅度调制
        2.4.2 脉冲位置调制
    2.5 超宽带微波辐射源的脉冲发生器基本参数选择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超宽带脉冲电路的设计
    3.1 超宽带脉冲产生技术
    3.2 晶体管超宽带脉冲产生技术
        3.2.1 利用隧道二极管产生超宽带脉冲
        3.2.2 阶跃恢复二极管脉冲产生电路
        3.2.3 雪崩三极管超宽带脉冲产生技术
    3.3 本文采用的超宽带脉冲电路设计
        3.3.1 雪崩晶体管的型号选取
        3.3.2 单级雪崩晶体管电路仿真分析
        3.3.3 激励电压对脉冲参数的影响
        3.3.4 储能电容对脉冲参数的影响
        3.3.5 集电极电阻对脉冲参数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超宽带辐射天线的设计
    4.1 超宽带辐射天线简介
    4.2 SINUS-160超宽带微波辐射源发射天线的研究
        4.2.1 SINUS-160超宽带微波辐射源天线的仿真分析
    4.3 超宽带喇叭天线的设计
        4.3.1 喇叭天线的设计理论
        4.3.2 喇叭天线的仿真分析
    4.4 喇叭长度与孔径尺寸对方向图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压脉冲触发电源的研制
    5.1 触发电源主体结构
    5.2 脉冲源触发电路设计
    5.3 升压模块设计
    5.4 控制隔离模块设计
    5.5 电压测量单元的研制
        5.5.1 电阻分压器的研制
        5.5.2 电阻分压器的性能测试
    5.6 电流测量单元的研制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超宽带微波辐射源的性能评价
    6.1 窄脉冲发生电路的最终选定
    6.2 辐射天线性能评价
    6.3 触发电源输出性能测试
    6.4 实际性能与预期性能对比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分数阶发展系统的若干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预备知识
    2.1 分数阶微分、积分的定义和性质
    2.2 集值映射
    2.3 非紧性测度
3 一类 Riemann-Liouville 分数阶中立型发展方程解的存在性
    3.1 引言
    3.2 空间和引理
    3.3 主要结果
    3.4 应用例子
4 Riemann-Liouville 分数阶发展包含解的存在性
    4.1 引言
    4.2 空间和引理
    4.3 主要结果
    4.4 应用例子
5 一类带有延迟的分数阶泛函发展包含的逼近能控性
    5.1 引言
    5.2 空间和引理
    5.3 主要结果
    5.4 应用例子
6 一类非线性分数阶脉冲发展方程的最优反馈控制
    6.1 引言
    6.2 空间和引理
    6.3 主要结果
7 工作总结与未来研究设想
    7.1 工作总结
    7.2 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与完成文章目录

(10)光控分子定向和玻色子磁Feshbach共振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插图
1 绪论
2 密度矩阵理论和Feshbach共振
    2.1 密度矩阵理论
        2.1.1 量子主方程
        2.1.2 多能级Redfield方程
        2.1.3 Bloch模型
    2.2 Feshbach共振
        2.2.1 利用Feshbach共振调制散射长度
        2.2.2 单色光诱导Feshbach共振
        2.2.3 双色光诱导的Feshbach共振
3 利用飞秒和太赫兹激光脉冲组合控制耗散环境中分子定向
    3.1 引言
    3.2 理论模型
    3.3 结果讨论
    3.4 本章小结
4 利用双色整型激光脉冲和时间延迟的太赫兹脉冲操纵分子定向
    4.1 引言
    4.2 理论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玻色气体中磁诱导Feshbach共振的光场控制
    5.1 引言
    5.2 理论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创新点摘要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四、Nonoscillation for a Second Order Linear Delay Differential Equation with Impulses(论文参考文献)

  • [1]缆道测流场景下检测信号的传输特性研究[D]. 张义鑫.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2]几类带p-Laplacian算子的分数阶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可解性[D]. 薛婷婷.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3]偏振阿秒脉冲电离原子的涡旋电子动量谱与斯塔克效应[D]. 李猛. 天津大学, 2020(01)
  • [4]输出少周期激光脉冲的光学参量过程非线性动力学研究[D]. 范锦涛. 天津大学, 2019(06)
  • [5]振荡天平的微质量传感元件及驱动电路优化设计[D]. 李志磊. 太原理工大学, 2019(08)
  • [6]比较原理与几类随机偏泛函微分方程的稳定性分析[D]. 李钊.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1)
  • [7]航空发动机电子控制器电磁防护设计研究[D]. 何锦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8]超宽带微波辐射源的研制与性能评价[D]. 黄鼎琨. 沈阳理工大学, 2019(03)
  • [9]分数阶发展系统的若干问题[D]. 吕静云. 广西民族大学, 2014(02)
  • [10]光控分子定向和玻色子磁Feshbach共振的理论研究[D]. 刘勇. 大连理工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带脉冲的二阶线性延迟微分方程的非振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