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立体觉的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邱洪中[1](2021)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与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植入PMMA人工晶状体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与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植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人工晶状体治疗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200例于本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行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观察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PHACO)联合IOL植入。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视力、视功能量表评分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0.05、0.05-0.2患者占比均下降,观察组0.3-0.5、0.6-1.0占比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1周的视功能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本组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黄斑囊样水肿、角膜水肿、虹膜粘连及纤维素样渗出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后囊膜浑浊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HACO、ECCE治疗白内障可发挥确切效果,但在两种术式都植入PMMA硬片晶体的情况下,两种术式对患者视力改善没有明显区别,临床应依据实际情况选择术式。
向永国[2](2021)在《重庆区县白内障术后中远期视觉质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估重庆区县白内障手术后中远期手术效果以及视功能和生存质量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从重庆市各区县选取6个调查点医院纳入600例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纳入600例同期接受普通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在术前测量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主客观验光、眼压(IOP),并完成视功能生存质量量表(VF-QOL量表)评分,在术后1个月、6个月时进行随访,通过组间比较和自身前后对照评估患者术后中远期的手术效果以及视功能和生存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白内障类型和术前VF-QOL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1个月、6个月时的UCVA,BCVA和VF-QOL量表得分均显着优于术前,但显着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6个月时的UCVA,BCVA和VF-QOL量表得分均显着低于术后1个月(P<0.05)。在术后1个月时,实验组患者屈光状态<-1.5D和≥0.5D的比例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6个月时,实验组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0.9%vs 15.0%,P<0.05)。影响实验组术后6个月时UCVA的主要原因依次为残留屈光不正(37.2%)、后发性白内障(29.6%)和眼底病变(19.3%)。结论重庆区县白内障术后中远期视觉质量较术前明显改善,总体情况良好,但低于同期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影响区县白内障术后中远期视觉质量的原因主要为残留屈光不正和后发性白内障。
李仪[3](2020)在《多焦点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在不同眼轴白内障术后对视觉质量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 的]通过对不同眼轴长度的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AMO Tecnis ZMB00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AMO Tecnis ZA9003植入,来分析不同眼轴长度下患者在植入多焦点和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后主观和客观视觉质量的变化。[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白内障患者共71例(88只眼),按眼轴长度(AL)进行分组:A 组:22 mm≤AL≤24 mm 组(含 22 mm、24 mm),B 组:24 mm<AL≤26 mm 组(含 26 mm),C 组:26 mm<AL≤28 mm 组(含 28 mm)及D组:AL>28 mm组,共4组;各组内再根据患者意愿分为1组: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组(植入人工晶状体AMO Tecnis ZA9003)及2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组(植入人工晶状体AMO Tecnis ZMB00)。所有入选病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比较各组裸眼远距离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DVA)、矫正远距离视力(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CDVA)、裸眼近距离视力(Uncorrected Near Visual Acuity,UNVA)、高阶像差、调制传递函数平均高度(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Average Height,MTF AH)、斯特列尔比值(Strehl Ratio,SR),术后3个月对各组患者行VF-14中文修订视觉生存质量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应用SPSS22.0软件处理并分析数据,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 果]1.术前1组及2组患者的UDVA、CD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组及2组患者的UDVA、CDVA较术前均有提高,术后1周的UDVA、CDVA、UNVA趋于稳定。其中术后A1、A2组患者的UDVA、CD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术后A2组患者的UNVA明显优于A1组(均为P<0.05)。术后B1、B2组患者的CD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术后B2组患者的UDVA、UNVA明显优于B1组(均为P<0.05)。术后C1、C2组患者的CDVA、UN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术后C2组患者的UDVA明显优于C1组(均为P<0.05)。术后D1、D2组患者的CDVA、UN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术后D2组患者的UDVA明显优于D1组(均为P<0.05)。2.在3mm瞳孔下,1组及2组患者术后的三叶草像差、彗差和球差均低于术前。术前A1和A2组、B1和B2组、C1和C2组、D1和D2组患者彗差、球差、三叶草像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A1和A2组、B1和B2组、C1和C2组、D1和D2组患者彗差、球差、三叶草像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 P>0.05)。3.在3mm瞳孔及矫正所有低价像差下,1组及2组患者术后的MTFAH均高于术前。术前A1和A2组、B1和B2组、C1和C2组、D1和D2组患者MTF AH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A1和A2组、B1和B2组、C1和C2组、D1和D2组患者MTF AH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在3mm瞳孔及矫正所有低价像差下,1组及2组患者术后的SR均高于术前。术前A1和A2组、B1和B2组、C1和C2组、D1和D2组患者S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A1和A2组、B1和B2组、C1和C2组、D1和D2组患者SR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5.术后3个月VF-14中文修订视觉生存质量问卷调查显示1组和2组在患者视功能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理、活动、社交、心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 论]1.不同眼轴的白内障患者术后,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相比在相同的远距离视力情况下能提供更佳的近距离视力;并且在3mm瞳孔及矫正所有低价像差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高阶像差、调制传递函数平均高度、斯特列尔比值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相似,提示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在正常日间情况下客观视觉质量基本相同,但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主观视觉生存质量评分更佳;2.长眼轴的患者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后可获得良好的全程视力及视觉功能质量,高度近视长眼轴的患者对多焦点晶状体有很好适应性,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可以运用于长眼轴的患者。
潘宿,谭浅,宋伟涛,宋亭葶,陶玉衡[4](2018)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主导眼的转换规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在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前后主导眼在两眼之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主导眼的定位与视觉质量的相关性,并观察术后主导眼发生转换的患者有无眩晕的症状。方法:收集60~80岁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4例,58眼,术前测量主导眼并分为:A组,非主导眼作为手术眼, 35人;B组,主导眼作为手术眼,9人;C组,A,B两组中于1个月后行对侧眼白内障手术患者14人,28眼。分别于手术前1 d、术后1周与1个月时复查主导眼,并比较主导眼与非主导眼未矫正裸眼远视力(UCDVA)、对比敏感度(CS)、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等效球镜(SE)4种指标的变化情况,于术后第1天与1周时询问患者术后有无眩晕的症状。结果:术后1天时手术眼UCDVA,CS,BCVA以及SE较手术前提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A组主导眼的视觉质量优于非主导眼,UCDVA,CS,BCVA两眼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双眼视力接近(视力表相差2行之内),主导眼的UCDVA,CS,BCVA优于非主导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与B组再次测量所得的主导眼的UCDVA,CS,BCVA均高于非主导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眼之间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非主导眼视觉质量提高超过原主导眼,在1周内主导眼转换为手术眼的转换率为60.0%,1个月时转换率为80%,B组未出现主导眼的转换,C组双眼手术患者1个月内主导眼还原率为100%,且双眼间视觉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导眼的定位与UCDVA,CS,BCVA相关,与SE相关性不明显;非主导眼术后视觉质量提高并超过原主导眼者会发生主导眼的转换,并伴随视物眩晕;双眼短期内行对侧眼手术者,主导眼可还原为术前初始状态。
辜臻晟,陈孝霞,龚莹莹,王军良[5](2018)在《超高度近视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视功能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超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功能。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同一高年资医师完成的超高度近视(眼轴≥27 mm)白内障手术患者53例(81眼),依据眼轴将患者分为<29 mm、29~31 mm、>31 mm3组。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行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以及微视野检查。数据处理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患者以核性白内障为主,其中Ⅲ、Ⅳ、Ⅴ级核患者分别占90%(73眼)、9%(7眼)、1%(1眼)。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最佳矫正远视力及近视力在3组间均随着眼轴长度增加而下降,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RA微视野检测3组患者黄斑完整度、注视稳定性术后正常眼的比例与眼轴无明显关系,但平均光敏感度阈值正常比例随着眼轴长度增加而下降。结论:超高度近视伴发白内障患者,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远视力、近视力及黄斑功能随着眼轴的增长,都呈下降趋势。
倪宁[6](2017)在《个体化植入不同球差的IOL后不同全眼球差下视觉质量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引言根据患者角膜球面像差选择不同球面像差的人工晶状体,满足患者对于视觉质量的要求,已经被许多专家认真研究和认可。本论文就是根据角膜球面像差为患者植入人工晶状体,以期达到术后最佳目标球差值,达到最佳视觉效果。目的植入不同球面像差的人工晶状体后,对比不同的全眼球面像差下人眼的视觉质量。方法收集2015年11月2016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本治疗小组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5例63眼,患者年龄范围为5070岁,除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以外,无其他眼部疾病,散光<1.5D。分别依据患者术前角膜球面像差(spherical aberration,SA)植入不同SA的IOL,根据术后全眼SA值,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术后的全眼SA为(-0.2±0.05)μm,B组为(0±0.03)μm,C组为(+0.1±0.03)μm。比较三组术后3月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全眼总高阶像差(high order aberration,HOA)、调制传递函数值(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三组术后3月的U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3);三组术后3月的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术后3月的全眼HOA比较,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8)。在5周/度(c/d)、10周/度(c/d)、15周/度(c/d)、20周/度(c/d)、25周/度(c/d)、30周/度(c/d)的空间频率下,三组术后3月的MTF值,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满意度调查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700,P=0.000)。结论根据角膜球面像差个性化植入IOL,使得术后全眼球面像差为+0.1μm时,视觉质量较好,满意度较高。
王军良[7](2016)在《伴发白内障超高度近视超声乳化术的视觉评估》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Lenstar LS900与A超在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中人工晶状体度数测算的比较目的:比较Lenstar LS900与A超在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测算的差异和优劣。方法:采用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选取自2015年1月—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由同一主刀医生治疗的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35例51只眼,具有完备的A超和Lenstar LS900检查资料,比较两种仪器的检出率,并依据实际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度数、A常数和角膜曲率值,应用SRK-T公式,分别计算出A超、Lenstar LS900两种仪器计算出的目标屈光度,并与患者三月后实际屈光度进行比较。结果:受检的51只眼中,Lenstar LS900检出率76.47%(39/51),A超检出率100%(51/51);均检出的39只眼中,A超和Lenstar LS900测得眼轴长度分别是(28.78±1.70)mm和(29.11±1.57)mm,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Lenstar LS900和A超测算获得的目标屈光度与实际屈光度分别是(-3.69±0.80)、(-3.51±1.02)和(-3.61±0.84)D,三者两两比较结果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Lenstar LS900和A超目标屈光度与实际屈光度差值分别是(-0.08±0.29)D和(0.10±0.89)D,虽然P值也大于0.05,但是Lenstar LS900比A更接近目标屈光度,且变异度更小,稳定性更好。结论:合并超高度近视白内障个体术前人工晶状体度数测算中,在检出率上,A超具有绝对的优势,但从目标屈光度分析,Lenstar LS900测算结果更加精确可靠。第二部分伴发白内障超高度近视超声乳化术的视觉质量评估目的:对超高度近视伴发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视觉质量的的评估。方法:对2015年我院同一高年资医生完成的超高度近视(眼轴≥27mmhg)白内障手术53例81只眼(男25例41眼,女28例40眼),平均年龄是(62.01±6.73)岁,并依据眼轴将患者分为<29mm、2931mm、>31mm三组。Lenstar LS 900结合A超完成术前眼轴生物测量,自动验光仪检测患者术前双眼屈光状态,双眼屈光大于2.5D为屈光参差,检查其最佳矫正视力(BCVA)。在术后一周、一月、三月分别对患者行自动验光仪检查,结合主觉验光,测量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并于三个月选用标准近视力表检查患者近视力情况,同时行OCT和微视野检查。结果:患者以核性白内障为主,Ⅲ、Ⅳ、Ⅴ级核患者分别占90.12%(72眼)、8.64%(7眼)、1.24%(1眼)。患者术前平均屈光度(-17.92±6.70)D,平均眼轴长度(29.96±2.06)mm,其中眼轴长<29mm共31只眼,术前、术后一周、一月、三月BCVA分别为(0.20±0.17)、(0.67±0.26)、(0.66±0.23)、(0.65±0.21),术后三个月近视力为(0.31±0.11),微视野平均光敏感度阈值(Average Thresh)正常值患者占83.33%,注视稳定性(Fixation Stability)正常值患者占50.00%;轴长在2931mm共20只眼,术前、术后一周、一月、三月最佳矫正视力(0.15±0.13)、(0.62±0.32)、(0.63±0.33)、(0.60±0.32),术后三个月近视力为(0.28±0.13),微视野平均光敏感度阈值正常值的占47.56%,注视稳定性正常值占47.56%;眼轴长>31mm共30只眼,术前,术后一周、一月、三月最佳矫正视力(0.09±0.09)、(0.54±0.27)、(0.54±0.27)、(0.52±0.25),微视野平均阈值正常值的占40.00%,注视稳定性正常值占55.00%,标准近视力为(0.27±0.15)。17例术前屈光参差,其中13例双眼手术,4例单眼手术,术后完全消除屈光参差。结论:超高度近视伴发白内障患者,随着眼轴的增长,患者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黄斑视网膜功能以及近视力都会下降,该手术不仅解决患者的白内障,还解决了患者的屈光不正和屈光参差,因此,伴发白内障患超高度近视者行超声乳化手术能较大改善患者视觉质量,而且此类患者宜早干预,以获得更满意的视觉效果。
李晓红,张铁民[8](2014)在《横切口对白内障伴角膜高度散光患者视功能和立体视觉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横切口对白内障伴高度角膜散光患者视功能及立体视觉的影响。方法收集单眼白内障伴角膜散光大于2.0D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20眼),B组20例(20眼)。A组行11:00钟位,3.0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首先完成同A组的手术操作,然后以最陡峭子午线为中心,做成对横切口。观察患者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角膜散光、远立体视锐度。结果两组术后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角膜散光矢量A组J0及P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J0及P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均P<0.01),A组与B组术后3个月J0及P值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后远立体视锐度在100″以上,B组在70″以下,B组术后远立体视锐度优于A组(P<0.01)。结论横切口可以提高白内障伴高度角膜散光患者的视功能及立体视觉。
李晓红,张铁民[9](2013)在《“T”切口对白内障伴高度角膜散光患者视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T"切口对白内障伴角膜高度散光患者视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00例(100眼),角膜散光度均>2.00 D。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50例(50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50例(50眼),先完成同A组的手术操作,然后以最陡峭子午线为中心,做成对横切口。观察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术前及术后3个月视功能和生存质量量表得分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改善,A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分别为0.51±0.07、0.55±0.05、0.55±0.05,B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分别为0.56±0.05、0.70±0.10、0.82±0.06,两组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组角膜散光矢量J0绝对值和P值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为(1.27±0.14)D和(1.30±0.13)D、(1.23±0.15)D和(1.26±0.13)D、(1.20±0.14)D和(1.24±0.13)D,B组角膜散光矢量J0绝对值和P值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为(0.89±0.19)D和(0.93±0.16)D、(0.71±0.19)D和(0.76±0.15)D、(0.65±0.19)D和(0.70±0.15)D,两组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B组小于A组;术后两组在视觉适应、立体视觉、周边视野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94、-2.932、-2.478,P<0.01或P<0.05),在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心理方面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36,-2.234,-2.727,均为P<0.05),B组高于A组。结论 "T"切口可以提高白内障伴高度角膜散光患者的视功能及生存质量。
任建涛,姜雅琴,黄旭东[10](2013)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视功能》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高度近视患者的增多,高度近视并发的白内障日益受到重视。另外,以往临床上一直作为评价术后疗效主要指标的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已很难涵盖视觉质量的全部内容。本文介绍调节集合功能、立体视功能、对比敏感度等现代视功能检查及其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以及手术对视功能的影响。这些检查不仅对白内障的早期诊断、手术适应证把握、个体化IOL选择及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评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有助于客观分析术后患者主观视觉质量差的原因并加以处理。熟悉视功能评价的内容和意义,有助于提高此类白内障的手术水平,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术后视觉质量。
二、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立体觉的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立体觉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与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植入PMMA人工晶状体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仪器与材料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手术前后视力比较 |
2.2 两组视功能量表评分比较 |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
3. 讨论 |
(2)重庆区县白内障术后中远期视觉质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其他工作 急性高海拔暴露对健康成年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血流灌注的影响 |
附图及附表 |
文献综述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3)多焦点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在不同眼轴白内障术后对视觉质量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主导眼的转换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设备 |
1.3 分组 |
1.4 主导眼的检查 |
1.5 手术过程 |
1.6 术前检查及用药 |
1.7 术后复查及用药 |
1.8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手术眼手术前后对比 |
2.2 术前主导眼与非主导眼对比 |
2.3 术后主导眼与非主导眼对比 |
2.4 对侧眼手术后对比 |
2.5 主导眼与不适感 |
2.6 并发症 |
3 讨论 |
(6)个体化植入不同球差的IOL后不同全眼球差下视觉质量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及缩略词对照表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波前像差技术及非球面IOL在白内障术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7)伴发白内障超高度近视超声乳化术的视觉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 |
仪器索引 |
前言 |
第一部分:Lenstar LS900与A超在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中人工晶状体度数测算的比较 |
1.1 引言 |
1.2 资料和方法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统计学方法 |
1.3 结果 |
1.3.1 患者基本情况 |
1.3.2 A超和Lenstar LS900测量所得眼轴的比较 |
1.3.3 A超目标屈光度、LS900目标屈光度与实际屈光度三者的比较 |
1.4 讨论 |
1.5 结论 |
第二部分:伴发白内障患超高度近视者超声乳化术后视觉质量评估 |
2.1 引言 |
2.2 资料与方法 |
2.2.1 一般资料 |
2.2.2 手术过程 |
2.2.3 术后随访 |
2.2.4 统计学方法 |
2.3 结果 |
2.3.1 患者视力 |
2.3.2 角膜内皮计数的变化 |
2.3.3 Mara检查 |
2.3.4 屈光参差 |
2.3.5 术中、术后并发症 |
2.4 讨论 |
2.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环境和遗传因素对近视影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术论文 |
(8)横切口对白内障伴角膜高度散光患者视功能和立体视觉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1.3 手术方法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视力 |
2.2 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变化 |
2.3 手术前、后远立体视变化 |
3 讨论 |
(9)“T”切口对白内障伴高度角膜散光患者视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1.3 手术方法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视力 |
2.2 手术前后角膜散光情况 |
2.3 手术前后VF和QOL量表得分情况 |
3 讨论 |
(10)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视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视功能概述 |
1.1调节集合功能 |
1.2立体视功能 |
1.3对比敏感度 |
2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与视功能 |
3手术与视功能 |
四、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立体觉的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与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植入PMMA人工晶状体对比研究[J]. 邱洪中. 新疆医学, 2021(06)
- [2]重庆区县白内障术后中远期视觉质量的流行病学调查[D]. 向永国.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3]多焦点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在不同眼轴白内障术后对视觉质量影响的研究[D]. 李仪.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4]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主导眼的转换规律[J]. 潘宿,谭浅,宋伟涛,宋亭葶,陶玉衡.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10)
- [5]超高度近视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视功能分析[J]. 辜臻晟,陈孝霞,龚莹莹,王军良.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8(09)
- [6]个体化植入不同球差的IOL后不同全眼球差下视觉质量的对比研究[D]. 倪宁. 郑州大学, 2017(02)
- [7]伴发白内障超高度近视超声乳化术的视觉评估[D]. 王军良.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1)
- [8]横切口对白内障伴角膜高度散光患者视功能和立体视觉的影响[J]. 李晓红,张铁民. 重庆医学, 2014(23)
- [9]“T”切口对白内障伴高度角膜散光患者视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 李晓红,张铁民. 眼科新进展, 2013(12)
- [10]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视功能[J]. 任建涛,姜雅琴,黄旭东. 国际眼科杂志, 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