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数字城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一、数字城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推动力(论文文献综述)

邸志永,陆征,耿静,宋文雅[1](2022)在《如何应对数字经济新形势,他们这样说》文中指出小到处处在用的健康码,大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极,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致力于打造成国家级大数据服务基地和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数据服务中心,保定在新形势下如何应对这股数字化浪潮,并逐浪前行?1月8日,在2022中国(保定)数据服?

何维达,温家隆,张满银[2](2022)在《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绿色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文中研究说明基于2006—2018年中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因素分解法和层次分析法分别构建了中国绿色生态效率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对中国绿色生态效率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绿色生态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效率提升具有显着的正向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优化和科技水平也是促进生态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政府调控对生态效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外商投资则对生态效率无明显促进作用。

黄虎[3](2021)在《音乐博物馆叙事与可持续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音乐博物馆以音乐器物的静态聚焦承载着音乐发展的动态轨迹,它既是人类音乐史、文明史时空物证的汇集,更是族群审美关系、人文精神和物质文明的凝聚与结晶。本文以笔者深度参与或接触的三个音乐博物馆为例,通过类型、现状及不同命运的叙事与反思,认为音乐博物馆发展的核心是在关键人、经费、展呈内容、运营模式等要素之间,组成的一个多维联结。进而,对高校音乐博物馆的建设、运行与可持续性发展提出思考和建议。

庞磊,朱彤[4](2021)在《黄河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目前,黄河流域产业结构与增长质量存在政策与资金驱动力不足、高端技术人才缺乏、城市群间发展水平差异显着、功能定位模糊以及产业层次结构偏低等问题,缺乏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技术驱动型增长。基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背景以及经济发展现状,黄河流域需要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体系,重塑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动能。应加强政策资金配套与人才资源集聚,提升城市群联动发展与定位功能特区,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制造业联动发展机制,恢复航运、陆运与空运交通一体化的实现路径,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成为黄河流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黄河流域实现生态保护约束下的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原动力,实现产业新旧动能实质转变,推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增长。

李瑛[5](2021)在《金融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监管挑战及应对》文中研究表明在数字经济创新的推动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数字经济大国。我国金融体系支持数字经济创新虽然整体规模较大,但单笔支持规模较小,且主要集中于商业应用模式领域。在数字经济创新过程中,数据作为核心要素与股权融资具有较强的契合性,成本结构的特殊性与风险投资相适应,流量基数为基础的商业扩张模式及特殊的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长期性的融资支持。正是因金融支持与数字经济创新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也引发了资本的无序扩张,加剧了市场的早熟,对中小经营者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也扭曲了创新激励机制,加剧了平台的垄断。金融体系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引发的新挑战,应借助于适应性监管这一框架来建立监管沙盒模式。适应性监管的速度、方向和力度契合了监管沙盒的形式、本质和手段,而且在国内外的监管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此,在树立适应性监管理念的前提下,应确立中国人民银行各地分支机构为监管沙盒的主导机构;拓宽事前申请测试主体的范围,完善申请测试项目具体标准,加强事中事后综合监管的协同,构建事后多维度的评估体系,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开放性监管机制;完善事前数据监管程序和事中测试数据共享体系,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的监管沙盒具体监管程序,以应对金融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带来的风险。

张永平,张蔚文[6](2021)在《促进城市治理水平提升的智慧城市实践》文中认为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有助于我们应对快速城镇化带来的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城市病。智慧城市强调将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城市应用场景深度融合,以此提供更高效的城市问题解决方案。它被看作是面向未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型,也为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简述了智慧城市、城市治理的概念和发展历史等,并介绍了两个能够促进城市治理水平的国内外智慧城市实践,以期为相关的智慧城市实践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孙钰,梁一灿,齐艳芬,崔寅[7](2021)在《京津冀城市群生态效率的空间收敛性研究》文中指出将京津冀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划分为四大生态区,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进行2009—2019年生态效率测算,以Dagum基尼系数刻画其区域差异及来源,并借助变异系数法和空间杜宾模型进行生态效率时空维度的收敛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⑴从时序演进来看,京津冀城市群生态效率整体趋于下降,"中部和东部领先"的状态尚未改变;⑵从四大生态区之间的差异来看,总体基尼系数呈现波动下降的变化态势但其内部存在较大非均衡性,区域间差异是京津冀生态效率差距的主要来源;⑶从四大生态区空间收敛性来看,大部分生态区表现为σ收敛特征,β收敛、俱乐部收敛和空间溢出效应在所有生态区均为显着状态。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缩小区域生态差距、推进京津冀生态效率持续提升的对策建议。

李博,张静,刘静[8](2021)在《创新政策对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国家高新区设立的实证检验》文中研究表明国家高新区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对资源型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04—2018年中国114个地级资源型城市面板数据,首先构建了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方法测度了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其次,本文采用PSM-DID方法评估国家高新区设立对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是决定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面;国家高新区的设立对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提升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国家高新区设立对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城市类型异质性,其能够显着推动成熟型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而对其他类型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显着。在已有结论基础上,本文从资源型城市创新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提升、资源型城市高新区建设推进、各相关政策保障和差异化发展战略制定三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徐国斌,史媛,鲁琼[9](2021)在《高质量发展下大城市老工业区转型模式初探——武钢现代产业园空间规划实践》文中提出中国城镇化进入后半程,在大城市规模总量控制的思路下,老工业区的价值进一步被认识。本文基于老工业区与大城市统筹发展观,从区域可持续化、城市动态协同化、环境生态人文化和政企合作化角度,对大城市老工业区高质量发展转型思路进行解读,并在总结分析国内外老工业区三种转型模式基础上,提出适合武钢"总体统筹发展、近期局部升级、远景分区融合"的分阶段转型发展模式,推动武汉老工业区良性转型、永续发展,以期为我国大城市老工业区转型发展模式及对应发展思路、编制方式和实施路径提供参考借鉴。

东立,肖铭[10](2021)在《行动者网络视角下袁家村乡村振兴路径研究》文中提出乡村振兴已成为下一阶段国家的重要议题,全国各地业已出现具有现实意义的探索,但对于资源稀缺型村庄的振兴仍是难题。本研究以陕西省袁家村为例,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对两个阶段的乡村振兴路径进行过程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乡村振兴是多方力量、多种方式混杂参与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本地主体的积极性和意愿是持续振兴的关键。在乡村资源集聚阶段,以村庄权力集合体为主构成行动者网络,通过行政征召的方式促使社会网络和物质空间产生转变,形成特色文化空间;乡村资源扩张阶段,随着外部资源介入,行动者网络通过转型征召为主、消费征召为辅的方式重构,社会与物质空间完成异地生产,形成异化的特色体验空间。因此,本研究认为,乡村振兴是多元主体参与过程,通过保持乡村权力主体和自治主体的主导力量,使乡村占据城乡生产关系中的话语权,形成对等的发展地位,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

二、数字城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推动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字城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推动力(论文提纲范文)

(2)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绿色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一)模型设定
    (二)变量选择
        1. 被解释变量:绿色生态效率指标(GEEV)
        2. 核心解释变量:数字经济发展指标(DED)
        3. 控制变量
    (三)数据来源说明
四、实证结果与相关检验
    (一)估计结果
    (二)稳健性检验
        1. 替换变量法
        2. 改变样本取值区间
    (三)内生性问题讨论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3)音乐博物馆叙事与可持续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三类博物馆的三种命运
    (一)三类博物馆
        1. 政府主导建设的博物馆
        2. 企业主导建设的博物馆
        3. 高校主导建设的博物馆
    (二)三种命运
        1.“悲剧”
        2.“喜剧”
        3.“悲喜剧”
二、博物馆建设的关键因素
三、高校音乐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4)黄河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黄河流域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适应性条件
    1.内部条件
    2.外部条件
二、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
        (1)黄河流域R&D投入情况。
        (2)黄河流域R&D有效发明专利数情况。
        (3)黄河流域技术市场成交额情况。
    2.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
        (1)政策、资金驱动力不足。
        (2)缺乏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技术人才。
        (3)流域城市群间联动发展水平差异显着。
        (4)城市群的功能定位模糊。
        (5)战略性新兴产业层次结构偏低。
三、黄河流域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要性诠释
    1.有利于黄河流域实现经济增长
    2.为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新动能
    3.有利于重构黄河流域高质量增长的生产网络
    4.是“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目标在黄河流域的具体体现
四、黄河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实践路径
    1.政策资金配套+人才资源集聚的实践路径
    2.城市联动发展+定位功能特区的实践路径
    3.战略性新兴产业创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践路径
    4.黄河流域航运恢复+陆空交通一体化的实践路径

(5)金融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监管挑战及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我国金融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现状与特征
    (一)金融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现状
        1. 金融支持数字经济创新整体规模较大。
        2. 金融支持单笔规模较小。
        3. 金融支持领域主要集中于商业应用模式。
    (二)金融支持数字经济创新的特征
        1. 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与股权融资相适应。
        2. 成本结构的特殊性与风险投资相适应。
        3. 流量基数为基础的商业扩张模式需要大量的融资支持。
        4. 数字经济发展特殊阶段需要长期性的融资支持。
四、金融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引致的监管难题
    (一)市场早熟引发的资本无序扩张
    (二)引发创新激励机制的扭曲
    (三)加剧平台垄断
五、金融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适应性监管模式及相关经验
    (一)适应性监管的内涵
        1. 监管速度的适应性。
        2. 监管方向的适应性。
        3. 监管力度的适应性。
    (二)监管沙盒是可行路径
        1. 监管沙盒模式在国外的发展及经验。
        2. 监管沙盒契合了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监管要求。
六、监管沙盒在金融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中的实施路径
    (一)树立适应性监管理念
    (二)确立适格的监管主体
    (三)建立开放性的多元主体参与的监管机制
        1. 事前应拓宽申请测试主体的范围。
        2. 完善申请测试项目具体标准。
        3. 加强事中事后综合监管。
        4. 构建事后多维度的评估体系。
    (四)以数据为核心设计监管沙盒
        1. 完善事前数据监管程序。
        2. 建立事中测试数据共享体系。
七、结语

(6)促进城市治理水平提升的智慧城市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智慧城市
2 城市治理
    2.1 北京市:网格化管理
    2.2 上海市:“一网通办、一网统管”
    2.3 杭州市:城市大脑
    2.4 雄安新区:数字孪生城市
3 促进城市治理水平提升的智慧城市实践
    3.1 成都天府市民云手机应用
    3.2 城市雨水智慧管理方案
        3.2.1 设计社区尺度的绿色基础设施
        3.2.2 利用数字工具监测雨水
4 结束语

(8)创新政策对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国家高新区设立的实证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四、研究设计与数据说明
    (一)数据样本
    (二)变量定义与数据描述
        1. 被解释变量
        2. 核心解释变量
        3. 控制变量
    (三)模型设定
五、国家高新区设立对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平行趋势检验
    (二)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
    (三)基准回归结果
    (四)稳健性检验
        1. 反事实检验
        2. 高新区设立滞后效应检验
    (五)异质性分析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10)行动者网络视角下袁家村乡村振兴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与框架:行动者网络理论及其分析
    2.3 发展阶段划分
3 乡村资源集聚阶段的振兴路径
    3.1 主体及其目的分析
        3.1.1 行动者主体
        3.1.2 主要问题呈现
    3.2 转译征召过程
    3.3 本地空间演化的乡村振兴
4 乡村资源扩张阶段的振兴路径
    4.1 主体及其目的分析
        4.1.1 行动者主体改变
        4.1.2 主要问题呈现
    4.2 转译征召过程
    4.3 空间异地生产的振兴过程
5 乡村振兴演进分析
6 结论

四、数字城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推动力(论文参考文献)

  • [1]如何应对数字经济新形势,他们这样说[N]. 邸志永,陆征,耿静,宋文雅. 保定日报, 2022
  • [2]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绿色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J]. 何维达,温家隆,张满银. 经济问题, 2022(01)
  • [3]音乐博物馆叙事与可持续发展[J]. 黄虎. 中国音乐, 2021(06)
  • [4]黄河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问题研究[J]. 庞磊,朱彤. 中州学刊, 2021(11)
  • [5]金融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监管挑战及应对[J]. 李瑛. 中国流通经济, 2021(10)
  • [6]促进城市治理水平提升的智慧城市实践[J]. 张永平,张蔚文. 人工智能, 2021(05)
  • [7]京津冀城市群生态效率的空间收敛性研究[J]. 孙钰,梁一灿,齐艳芬,崔寅. 科技管理研究, 2021(19)
  • [8]创新政策对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国家高新区设立的实证检验[J]. 李博,张静,刘静. 环境经济研究, 2021(03)
  • [9]高质量发展下大城市老工业区转型模式初探——武钢现代产业园空间规划实践[A]. 徐国斌,史媛,鲁琼.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 2021
  • [10]行动者网络视角下袁家村乡村振兴路径研究[A]. 东立,肖铭.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 2021

标签:;  ;  ;  ;  ;  

数字城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