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末位淘汰制:怎样用才正确(论文文献综述)
陈瑜[1](2019)在《B公司销售事业部员工末位淘汰制度设计研究》文中认为末位淘汰制作为一种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是企业通过制定一系列考核指标体系对员工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排名靠后的员工进行淘汰的一种强势管理制度。末位淘汰制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绩效管理的一种手段,国外一些企业曾经使用末位淘汰制达到了人力资源优化的目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效仿这种强制分布的考核方式。B公司是一家走在新能源行业前列的公司,引领新能源汽车行业,自2018年以来,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一直占据第一的位置,根据2019年1月数据,B公司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约18%。在公司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员工人数不断增加,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原有的绩效考核方案早已不再适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导致公司近年来的离职率不断增加,人才流失问题相当严重。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优化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管理方式是B公司目前的当务之急。本文主要通过对B公司销售事业部现行的绩效考核现状的分析,发现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公司战略发展需要,结合理论知识,优化完善现有的考核制度,设计出一套符合实际需求的竞争绩效考核方案。同时,本文也对实施末位淘汰制度的风险做了分析,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能够确保末位淘汰制度能够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
闫云云[2](2012)在《客观标准对降低强制分布法负面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强制分布法作为一种绩效考核方法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大中型企业的青睐,但是如何降低强制分布法的一些负面影响,使其更加科学有效地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成为各行各业应用强制分布法的企业共同有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结合运用了理论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分析了强制分布法所特有的作用以及企业在运用强制分布法时所面临的一些本质性问题,运用实验研究法探讨客观标准对降低强制分布法负面影响的作用,为企业更好的运用强制分布法提供了初步的建议。本研究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问题提出、研究的意义与创新、研究的目的与内容和研究的技术路线与结构。第二部分是本研究的文献综述,详细阐述了强制分布法的概念、强制分布法的应用、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和相关理论研究。第三部分是实验研究设计,包括研究构思、假设提出、实验内容及其问卷设计和研究工具。第四部分为数据分析和假设检验,首先描述了预实验的过程及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然后又描述了正式实验的详细过程及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验证的假设为:(1)在应用客观标准的情况下,相比于主观标准,员工会认为强制分布法更具有绩效公平感;(2)在应用客观标准的情况下,相比于主观标准,员工能够获得较高的强制分布法绩效考核满意度;(3)在应用客观标准的情况下,相比于主观标准,员工更倾向于将自己被强制分布的绩效考核结果归因于自身。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与展望,包括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论、理论贡献与管理启示和研究不足与后续研究建议。
李华,陈晨,金冬梅[3](2010)在《绩效考核引起企业员工间过度竞争的研究》文中提出在论证员工间的竞争应适度的基础上,分析了绩效考核引起员工间过度竞争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考核过程和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
杨金土[4](2008)在《人才观与职业教育》文中认为人才观与教育观的关系密切,不同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决定了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基本看法和态度,自然也决定了对职业教育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它涉及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和资源投入,涉及社会用人单位选聘和使用职业学校所培养的人才的看法和态度。
陈舜[5](2004)在《企业末位淘汰机制问题探析 ——以XX银行末位淘汰机制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竞争的日益加剧,达尔文《物种起源》中“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理论不仅被运用到经济市场中的企业竞争中,也早已被运用到企业内部管理中来。“末位淘汰”是组织为了追求高绩效而采用的一种强势管理手段。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末位淘汰”在全球企业界被普遍使用,最负盛名的就是通用公司GE原总裁韦尔奇的“活力曲线”。其目的在于使员工处在不进则退的竞争环境中,激发员工的进取心,使得人人都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努力工作,从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以取得员工和企业的共同提高和共同发展。末位淘汰在一些企业成效卓着,但是也有不少企业在实施该机制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给企业造成损失。 因此,末位淘汰机制争议颇多。在本文中,本人通过对多家实施末位淘汰机制企业的现场调研,并以其中一家企业为例,全面、客观阐述末位淘汰机制的正、负面影响和局限性,以及实施末位淘汰机制的必要条件,探索“末位淘汰”机制的作用机理,对末位淘汰机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及如何实施进行综合分析,目的是使我们正确全面地认识末位淘汰机制的利弊得失。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从“鲶鱼效应”的角度解释了末位淘汰制的比例问题,以全新的视角将末位淘汰“比例”看作“鲶鱼”,利用这条“鲶鱼”促使员工积极应对竞争压力,使员工、团队、整个企业生气勃勃,充满了生机。
张霖,贾娟[6](2003)在《末位淘汰制:怎样用才正确》文中提出
二、末位淘汰制:怎样用才正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末位淘汰制:怎样用才正确(论文提纲范文)
(1)B公司销售事业部员工末位淘汰制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言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2 B公司销售事业部现行考核方案分析 |
2.1 公司简介 |
2.1.1 行业介绍 |
2.1.2 公司及事业部介绍 |
2.2 B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
2.3 B公司绩效考核现状分析 |
2.4 B公司员工绩效考核满意度调查 |
3 B公司销售事业部末位淘汰考核方案设计 |
3.1 末位淘汰制设计思路 |
3.2 末位淘汰制度中的员工考核方案设计 |
3.2.1 考核对象和考核单元 |
3.2.2 考核指标及考核方式 |
3.2.3 基于考核结果的末位淘汰程序 |
4 B公司销售事业部末位淘汰制实施中的风险分析 |
4.1 法律风险 |
4.2 工作氛围 |
4.3 公平性 |
5 B公司销售事业部末位淘汰制实施保障 |
5.1 确保末位淘汰制内容和程序的合法性 |
5.2 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 |
5.3 人才储备体系的搭建 |
6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客观标准对降低强制分布法负面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的意义与创新 |
1.3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结构 |
2 文献综述 |
2.1 强制分布法的概念 |
2.2 强制分布法的应用 |
2.3 强制分布法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
2.4 强制分布法的理论研究 |
2.5 综述小结 |
3 实验研究设计 |
3.1 研究构思 |
3.2 假设提出 |
3.3 实验内容及其问卷设计 |
3.4 研究工具 |
4 实验结果分析与假设检验 |
4.1 预实验分析 |
4.2 正式实验分析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5.2 理论贡献与管理启示 |
5.3 研究不足与后续研究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绩效考核引起企业员工间过度竞争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过度竞争的研究现状 |
二、对员工间竞争适宜度的探讨 |
(一) 员工间适度竞争的积极作用 |
(二) 员工间过度竞争的消极作用 |
1、员工间过度竞争对个人的影响。 |
2、员工间过度竞争对组织的影响。 |
三、绩效考核引起员工间过度竞争的原因分析 |
(一) 绩效考核过程引起员工过度竞争的原因 |
(二) 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引起员工过度竞争的原因 |
1、奖励和惩罚的力度过大。 |
2、只看重员工考核结果的相对位次。 |
3、考核结果过于公开化。 |
四、避免绩效考核引起员工间过度竞争的改进方法 |
(一) 对绩效考核制度的改进 |
1、开展多维度的绩效考核。 |
2、采取适度奖励和惩罚措施。 |
3、既重视考核结果的相对位次, 也重视绝对位次。 |
(二) 绩效考核的的辅助措施 |
五、结束语 |
(4)人才观与职业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人才的概念与属性 |
类别性 |
层次性 |
职业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 |
承认人人都可以成才是现代人才观的核心观念 |
要相信人人有才 |
要帮助人人成才 |
(5)企业末位淘汰机制问题探析 ——以XX银行末位淘汰机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末位淘汰机制的概念 |
1.2 国外企业实施“末位淘汰”现状 |
1.3 国内企业实施“末位淘汰”现状 |
第二章 末位淘汰的理论依据 |
2.1 需求激励理论与员工压力理论 |
一、 员工需求激励理论 |
二、 员工压力理论 |
2.2 压力与末位淘汰 |
2.3 鲶鱼效应与末位淘汰 |
第三章 末位淘汰机制案例分析 |
3.1 ××银行基本背景介绍 |
3.2 ××银行南京分行末位淘汰机制实施现状 |
一、 银行柜员考核方法与末位淘汰 |
二、 管理部门员工考核方法与末位淘汰 |
三、 客户经理绩效考核方法 |
四、 ××银行南京分行绩效考核沟通反馈制度 |
五、 ××银行南京分行将各支行的绩效考核与培训项目相结合 |
六、 分行实行银行内部转岗机制 |
七、 分行员工流出率 |
八、 签订员工合同时包含“末位淘汰”机制条款 |
3.3 ××银行末位淘汰机制实施的分析 |
第四章 末位淘汰机制利弊析 |
4.1 末位淘汰机制的积极作用 |
一、 末位淘汰机制有利于不断地去芜存菁,持续提高公司整体人力资源素质 |
二、 末位淘汰机制有利于树立持续学习、诚信、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
三、 末位淘汰机制有利于弘扬企业的协作精神,培养团队意识 |
四、 末位淘汰机制避免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
五、 末位淘汰机制有助于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
六、 末位淘汰机制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公平感 |
七、 末位淘汰机制有利于激发员工的潜能 |
4.2 末位淘汰机制的负面影响 |
一、 末位淘汰机制给员工造成巨大心理压力 |
二、 末位淘汰机制降低员工的归属感,导致企业离职率升高,增加企业成本 |
三、 末位淘汰机制容易导致员工短期行为 |
四、 末位淘汰机制导致法律问题 |
4.3 末位淘汰机制的局限性 |
一、 企业的快速创业成长阶段不宜使用 |
二、 末位淘汰机制不适用于人才稀缺的核心岗位 |
三、 末位淘汰机制不能单独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必须配合 |
第五章 末位淘汰机制的适用条件 |
5.1 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 |
一、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
二、 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 |
5.2 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 |
一、 公平、公开、公正的绩效考核是末位淘汰机制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
二、 影响绩效考核公平、公开、公正的主要因素 |
三、 如何建立与实施公平、公开、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 |
5.3 建立富有激励机制的薪酬体系 |
一、 提供对外富有竞争力的薪酬,以吸引有才能的人 |
二、 确立公平的企业薪酬,以留住有才能的人 |
三、 建立与绩效考核制度相结合的薪酬制度,以发挥员工的才能 |
5.4 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 |
一、 培训与吸引人才的关系 |
二、 培训与末位淘汰机制的关系 |
5.5 内部劳动力市场 |
5.6 员工压力管理 |
一、 构建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 |
二、 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 |
三、 员工压力疏导 |
四、 员工自我压力管理培训与指导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四、末位淘汰制:怎样用才正确(论文参考文献)
- [1]B公司销售事业部员工末位淘汰制度设计研究[D]. 陈瑜. 深圳大学, 2019(01)
- [2]客观标准对降低强制分布法负面影响的研究[D]. 闫云云.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7)
- [3]绩效考核引起企业员工间过度竞争的研究[J]. 李华,陈晨,金冬梅. 现代商业, 2010(33)
- [4]人才观与职业教育[J]. 杨金土. 职业技术教育, 2008(36)
- [5]企业末位淘汰机制问题探析 ——以XX银行末位淘汰机制为例[D]. 陈舜. 广西大学, 2004(04)
- [6]末位淘汰制:怎样用才正确[J]. 张霖,贾娟. 经营与管理,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