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可吸收固定材料对实验性骨折愈合影响的超微结构观察

生物可吸收固定材料对实验性骨折愈合影响的超微结构观察

一、生物可吸收固定材料对实验性骨折愈合影响的超微结构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何薇[1](2020)在《植入镁对大鼠牙周炎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慢性牙周炎是以菌斑为始动因子,牙周组织破坏为临床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高,是导致成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牙槽骨丧失是牙周炎的主要病理表现,是骨吸收增加和骨生成减少的综合结果。骨丧失与牙周组织中炎症因子高表达紧密相关,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是导致牙周炎骨丧失的重要因素。现有的牙周炎治疗方法难以在同一步骤兼顾骨再生和炎症抑制,并且普遍具有治疗周期长、花费高等缺点。金属镁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可在体内分解、促进成骨、抑制炎症等优点,有望以植入物的形式应用于牙周炎治疗。本实验利用大鼠拔牙后种植联合牙周炎模型,研究了在牙槽窝内植入纯镁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的影响,并利用牙槽骨骨膜干细胞和巨噬细胞体外牙周炎模型,探讨了镁离子对牙周炎的作用机制。本实验首先在大鼠下颌切牙拔牙窝内植入镁棒(以钛棒作为对照组),建立拔牙后种植模型,同时在同侧下颌第一磨牙建立牙周炎模型。建模2周和6周后,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检测镁离子渗透情况,以显微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micro CT)和牙周组织学分析评价牙槽骨丧失程度和炎症水平。然后,根据实验组观察到的牙周炎环境中骨膜成骨的现象,从以下两个角度探讨镁植入物对牙周炎的作用机制:(1)成骨角度:用神经示踪、免疫荧光染色、细胞增殖、成骨诱导等实验探索镁植入物促进牙槽骨骨膜成骨的机制;(2)炎症角度:用免疫组化染色和牙周炎细胞模型检测镁离子对牙周炎组织和细胞TNF-α表达的影响,用牙槽骨骨膜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诱导实验,研究在TNF-α模拟的牙周炎环境下,镁离子对骨膜成骨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显示:(1)大鼠牙槽窝内的镁植入物降解生成的镁离子可渗透至牙槽骨表面,减少实验性牙周炎的骨丧失,减轻局部炎症反应;(2)镁植入物来源的镁离子可促进非炎症区域以及牙周炎区域的牙槽骨骨膜成骨,原因主要为镁离子直接刺激骨膜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3)镁植入物降解生成的镁离子可抑制巨噬细胞分泌TNF-α,降低局部牙周组织中TNF-α的浓度;TNF-α抑制牙槽骨骨膜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镁离子可部分逆转TNF-α对骨膜成骨的不利影响。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了镁植入物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的抑制作用,并且从镁离子促进骨膜成骨和减弱炎症因子(主要是TNF-α)对骨膜成骨的不利影响两方面解释了作用机制,为镁植入物治疗牙周炎的临床应用建立了前期基础。

卢锋成[2](2018)在《可吸收锁钉鞘预防带锁髓内钉应力遮挡的生物力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万能电子力学试验机和有限元分析法(Finite Element Analysis)分别测量自行研制的可吸收锁钉鞘(Absorbable Sheath,AS)带锁髓内钉(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IMN)和普通金属锁钉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山羊股骨干骨折模型不同愈合时期骨折愈合的力学强度或骨痂受到的应力情况,探究各组治疗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应力遮挡差异,为可吸收锁钉鞘带锁髓内钉固定山羊股骨骨折试验提供基础数据,并为此种治疗方法将来应用于临床提供生物力学理论依据。方法1.山羊股骨干横型骨折实物模型建立及生物力学试验:选取1周龄左右的健康成年波尔山羊,将山羊右侧股骨干作为横型骨折模型侧,从大转子顶点扩髓至大小合适,置入自行设计的相配套的髓内钉,在股骨近远端分别锁入各2枚锁钉,于模型中段处摆锯横行锯断,左侧不做任何处理。最终纳入16只山羊,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套有AS的锁钉和普通锁钉来锁定髓内钉,在术后4周、12周、24周、36周等不同时间点分批处死相应4只山羊,并取出山羊右侧股骨,小心去除髓内钉、锁钉等装置;安装并调试自控万能生物力学试验机,取4根健康的完整山羊股骨安放于合适位置,以2mm/min的加载速度行预压试验,待消除因力学试验机系统蠕变而导致的误差;将处理好的标本分别行垂直压缩、三点弯曲试验,大体观察并记录股骨断裂方式及位置等,比较两组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强度,进而分析总结可吸收锁钉鞘预防带锁髓内钉应力遮挡的有效性及机制;2.山羊股骨干横型骨折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分析:首先,将建立的山羊股骨三维实体模型导入到SolidWorks中,在股骨模型中段横向拉伸切除1.5mm的骨折间隙,并在间隙处放样出相同大小的骨痂,完成山羊股骨中段骨折带骨痂三维模型的建立。然后,按照山羊股骨内固定设计要求,完成山羊股骨带锁髓内钉主钉、AS锁钉、普通金属锁钉等模型的建立。其中山羊股骨带锁髓内钉主钉长120mm,直径9mm,两侧锁钉孔对称分布且直径为5.5mm;普通金属锁钉直径为5mm;AS锁钉直径为5mm,可吸收鞘初始壁厚0.5mm。最后,按照带锁髓内钉植入要求对上述山羊股骨模型进行扩髓、装配。扩髓装配后,分别建立AS锁钉组模型5个;普通金属锁钉组模型1个;再将各组模型分别用XT的形式整合到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分析使用不同锁钉对山羊股骨骨折骨痂受到的应力情况及带来的应力遮挡差异。由于标本数量受限,结果无法用均数±标准差及T检验等方式统计;我们采用先计算两组山羊健术侧股骨结果差值(健侧-术侧结果),再比较两组差值,差值越小,代表术侧股骨愈合强度越接近于健侧。结果1.轴向垂直压缩试验结果:术后4周实验组标本压应力差值为1381.2 N,对照组差值为4174.3N;术后12周实验组标本压应力差值为806.5N,对照组差值为3258.7 N;术后24周实验组标本压应力差值为302.8N,对照组差值为3258.7N;术后36周实验组标本压应力差值为-689.55N,对照组差值为606.8 N。三点弯曲试验结果:术后4周实验组标本抗弯曲应力差值为708.4 N,对照组差值为1596.6 N;术后12周实验组标本抗弯曲应力差值为373.35 N,对照组差值为934.3N;术后24周实验组标本抗弯曲应力差值为160.55 N,对照组差值为416.7 N;术后36周实验组标本抗弯曲应力差值为-329.3 N,对照组差值为186.45 N。2.根据ANSYS软件的计算结果,得到骨折愈合不同时期骨痂的平均应力,根据应力遮挡率公式η=(1-σ有固定/σ无固定)×100%(η:应力遮挡率;σ:平均应力)分别计算AS锁钉和普通金属锁钉带锁髓内钉固定山羊股骨干骨折对骨痂产生的应力遮挡率,结果显示AS锁钉带锁髓内钉固定组较普通金属锁钉带锁髓内钉固定组初期下降约4%,中期下降约8%,后期下降约23%。结论1.取出骨折愈合不同时期的患肢股骨行轴向垂直压缩、三点弯曲力学试验,表明了同一个时间点的AS锁钉带锁髓内钉治疗组山羊股骨干骨折愈合强度均高于普通锁钉组,尤其在术后愈合中后期,两组差异更明显;而且对照组骨折愈合强度始终低于健侧,然而实验组术后36周愈合强度出现大于健侧的情况,这更加说明了实验组AS锁钉的优势;2.从愈合不同时期患肢股骨极限载荷后的大体相来看,其中轴向垂直压缩试验,两组的左侧股骨断裂部位于股骨颈基底或附近;但是对照组右侧股骨断裂部位股骨骨折处或附近锁孔处;而实验组的术后36周的山羊股骨标本断裂部位在股骨颈基底或附近;三点弯曲试验,所有山羊股骨标本均断裂于骨折处或锁孔周围。故试验同样证明AS锁钉带来的优势;3.通过有限元分析结果,我们同样了解到AS锁钉带锁髓内钉固定组的骨折骨痂生长情况、应力情况、应力遮挡情况均优于普通锁钉组;4.本试验测试的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AS锁钉带锁髓内钉治疗骨折能够通过"静-动"自动转变,产生微动,较好的满足骨折愈合的力学要求,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增加骨折愈合强度,减少传统带锁髓内钉带来的应力遮挡;5.但是,本实验所进行的标本例数偏少,在统计学方面还应继续更大样本去证明该结论。

李少刚[3](2016)在《生物硅—微球支架材料结合AFDR修复大鼠颅骨缺损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骨缺损的发生有创伤、感染、肿瘤、以及各种先天性疾病等原因,发生率可达5%-10%,其修复是临床上较难解决的问题。骨缺损的治疗主要是通过骨移植来填充、修复,骨移植按来源不同可分为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及异种骨移植等。自体骨移植因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的双重作用,不产生免疫排斥反应,且愈合较迅速,一直被看作是骨移植的金标准。但是由于自体骨来源有限,以及同种异体骨和异种骨的免疫排斥反应或缺乏生物活性,其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为了克服异体骨、自体骨及异种骨在骨缺损修复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通过组织工程合成理想的人工骨修复材料成为骨组织工程的研究热点。生物硅-微球支架材料,由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提供,是在生物-硅化仿生新矿物材料的基础上制备的一种新型骨材料。该材料具有骨传导的作用,与天然骨有相似的结构,具有一定孔隙和空间链接。中药骨碎补(drynaria rhizome, DR)具有补肾益精,强健筋骨,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作用。研究证实骨碎补总黄酮(assemble flavone of drynaria rhizome, AFDR)具有促进骨折愈合、抗骨质疏松、抗炎止痛的作用,且能够降低血脂,改善微循环,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等。应用生物硅-微球支架材料修复骨缺损,结合使用AFDR,可能增强骨修复能力,减轻创伤反应。研究目的观察和比较生物硅-微球支架材料(biological silicon-microsphere scaffolds,BSMS)结合骨碎补总黄酮(AFDR)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探讨中西医结合对骨缺损的探索治疗。研究方法1.组织相容性实验:12只SD大鼠,按取材时间不同分为3组。在大鼠脊柱一侧背部皮肤作长约2cm的纵行切口,深筋膜分离,植入大小约5mm×5 mm×2mm的生物硅-微球支架材料。术后于2、4、8周三个时间点处死大鼠,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切片组织学变化。2.大鼠颅骨缺损实验: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生物硅-微球支架材料(BSMS)+去离子水(deionized water, DW),18只,DW灌胃4-12周。B组:生物硅-微球支架材料+骨碎补总黄酮(AFDR),18只,AFDR灌胃4-12周。C组: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 HA)+DW,只,DW灌胃4-12周。实验SD大鼠颅骨缺损造模直径约lcm,分4、8、12周三个时间点处死大鼠取材。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Ⅰ型胶原免疫组化、碱性磷酸酶免疫组化及骨钙素免疫组化,用显微镜采集图像,分析各观察指标光密度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结果生物硅-微球支架材料(BSMS)植入大鼠体内未见明显的炎性反应及对周围组织的毒害作用。BSMS+AFDR组的组织学可观察大量的血管、纤维组织长入材料内部,大量骨样组织形成,骨修复效果及材料溶解程度优于其它两组。碱性磷酸酶免疫组化的平均积分光密度(average 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 AIOD)值:AFDR组在4周、8周时与DW组及HA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在12周时与HA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Ⅰ型胶原免疫组化AIOD值:AFDR组在4周、8周、12周时与DW组和HA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钙素免疫组化AIOD值:AFDR组在4周、8周、12周时与DW组和HA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的光密度值分析表明,BSMS+AFDR组较其它两组阳性表达明显。结论1. BSMS具有良好的生物组织相容性。2. BSMS结合AFDR可有效修复大鼠较大的骨缺损。3. BSMS结合AFDR提高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蛋白及骨钙素的阳性表达,促进骨基质形成和矿化,从而加速骨修复。

郑毅[4](2016)在《“接骨丹”对兔骨折愈合过程的促进作用效应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骨折是临床上多发疾病和常见疾病,主要包括骨小梁中断和皮质骨断裂,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是骨折治疗中比较棘手的问题,骨折愈合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组织学、生物学、内分泌学、生物力学修复过程。骨折愈合影响因素众多,包括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医源性因素、骨生长因子、微量元素、生物力学因素。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5%-10%的骨折患者会因为各种原因发生不愈合、延迟愈合等不良后果。因此如何促进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周期、恢复骨的正常功能和结构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焦点和热点。虽然说加快骨折愈合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有一些治疗办法的效果并不显着,祖国医学治疗骨折折历史悠久,历经了几千年的临床实践检验,其简单方便、安全有效、毒副作用低、成本低廉等特点一直被医生和患者所认可。本课题在祖国医学理论指导下,开展“接骨丹”对骨折愈合过程的促进作用效应研究,希望能对中医药促进骨折愈合提供进一步的试验依据。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年龄10-12个月,体重2.5±0.25Kg,身长约25-30cm,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生命体征平稳,饮食正常,无传染病,动物喂养于标准动物房,适应性喂养1周开始实验。用显微外科骨刀在股骨颈中部凿断,形成股骨颈骨折,克氏针固定,术后8天拆线,以生命体征稳定、正常进食、无感染、内固定无明显移位、脱落为造模成功。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A组为对照组,只做复位固定;B组为实验组,在复位固定基础上采用中药方剂“接骨丹”治疗。术后4、8、12w拍摄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和进行核素骨显像检查,双髋关节正位取X线片,以99mTc-亚甲基二磷酸(99mTc-MDP)为示踪剂,SPECT及配套系统骨同位素显像;双侧股骨头的血液灌注的情况以头干比的比值(股骨头和同侧股骨干的99mTc-MDP浓集值相比)比较;血液流变学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钙和血磷、血清碱性磷酸酶;ELISA实验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生物力学试验检测骨痂最大载荷、挠度和刚度,Westemblot法检测骨骼中胶原蛋白含量,运用图象分析系统进行检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X线结果观察:术后4周股骨颈骨折线模糊不清楚,实验组骨痂逐步形成,对照组有骨膜反应,骨痂阴影密度实验组比对照组高;术后8周骨实验组骨折线基本消失,有外骨痂桥接骨折断端,面积逐渐缩小,髓腔未完全再通,对照组可见骨痂形成,髓腔未通,骨痂生长面积和骨痂阴影密度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术后12周骨折基本愈合,实验组骨痂生长速度比较快,骨折线完全消失,髓腔完全再通;对照组可见到比较模糊的骨折线,有明显骨痂形成,面积缩小,髓腔未通。实验组骨折愈合质量评分第4周、8周、12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认定实验组较对照组骨折愈合较快。2.骨折部位灰度值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骨折部位灰度值4W、8W、12周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3.骨同位素显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股骨头处核素浓集明显,头干比值比较大,4W、8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W、8W、12W头干比值随时间推移出现下降势。4.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接骨丹对生化指标影响:血清钙离子浓度4W、8W、12周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磷离子浓度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磷离子浓度随时间推移逐渐上升,8周趋于稳定,4W、8W、12周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钙磷乘积比较4W、8W、12周钙磷乘积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4W、8W、12周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6.接骨丹对骨生长因子影响:4W、8W、12W实验组BMP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4W、8W实验组IG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12W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4W、8W实验组TGF-β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12W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4W、8W实验组PDG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12W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4W、8W实验组b FG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12W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7.接骨丹对生物力学影响:最大载荷、挠度、刚度12W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8.接骨丹对Ⅰ型胶原蛋白的影响:Ⅰ型胶原蛋白4W时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8W实验组与对照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较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W两组无表达。结论1.接骨丹能明显改善骨折端微循环,增加局部血供,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使局部血液循环尽早恢复,同时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的性质,使血液浓粘、凝集的程度减轻,加快血肿内瘀血的吸收,改善血液流变状态,增加局部肢体血流量,以促进骨折愈合。2.接骨丹能够升高血钙和血磷,使钙磷乘积高峰显着升高,促进钙盐沉积,提高骨折愈合中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增强体内成骨活动,促进骨折愈合。3.接骨丹可以调节外周血中骨生长因子的合成、分泌,促进骨形态发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表达,通过影响骨生长因子促进骨折愈合。4.接骨丹能够提升骨痂最大载荷、挠度和刚度,促进骨生物力学性能的恢复,生物力学性能的增强可能与骨骼中胶原蛋白含量的增加有关。

郑果,刘东,唐新,李棋,李箭,李庆,肖建平[5](2013)在《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羟基磷灰石可吸收空心螺钉治疗犬股骨外髁骨折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羟基磷灰石(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hydroxyapatite,PLGA/HA)可吸收空心螺钉治疗犬股骨外髁骨折的内固定效果、体内降解过程及生物相容性,为其进一步改进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成年雄性比格犬16只,体重9~12 kg,制备双侧股骨外髁骨折(AO分型为B1型)模型。左侧采用PLGA/HA可吸收空心螺钉固定,作为实验组;右侧采用金属螺钉固定,作为对照组。术后观察实验动物一般情况,于2、4、8、12周分别处死4只动物,大体观察并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测量骨密度;取骨折端及螺钉周围组织行组织学观察;检测可吸收空心螺钉降解性能。结果所有实验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大体观察两组骨折无移位,均于12周时愈合;12周内实验组可吸收空心螺钉形状完整,无松动、移位及断裂。X线片示,实验组可吸收空心螺钉不显影,对照组可见金属螺钉X线显影;随时间延长,两组骨折均逐渐愈合。两组骨折部位骨密度均于8周时达峰值,但各时间点两组比较以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示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骨折愈合进程相似,实验组可吸收空心螺钉周围未见明显炎性反应。可吸收空心螺钉降解性能检测示,特性黏度及分子量分布术后2周内明显下降;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术后4周内显着下降;最大剪切力于术后8周内下降不明显,之后显着下降。各指标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GA/HA可吸收空心螺钉固定犬股骨外髁骨折后,骨折愈合进程与金属螺钉相似,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植入8周内最大剪切力无明显下降,保证了骨折的充分愈合。

曾融生,杨小平,王成[6](2007)在《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在颅颌面外科的应用》文中提出坚强内固定技术是颌面部骨折、正颌外科以及骨缺损修复重建的常规固定手段,目前临床上以纯钛制作的接骨板和螺钉最为常用,其稳定的固定效果和优越的生物相容性为骨组织愈合提供了良好的内环境,能维持骨段在正常解剖位置上愈合,较好地恢复功能和形态,但其存在应力遮挡、不能降解吸收、金属离子释出等缺点。近年来逐渐应用于临床的可吸收内固定材料部分克服了以上缺点,但仍有不足之处。作者对可吸收内固定材料的构成、降解吸收、应用、存在问题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概述。

赵良瑜[7](2005)在《聚消旋乳酸可吸收内固定棒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通过对聚消旋乳酸(PDLLA)可吸收内固定棒在生物体内的埋植实验,发现PDLLA可吸收棒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生物体内、外的降解观察,证明了PDLLA可吸收棒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并且能够被组织完全降解吸收,达到了可生物降解骨折内固定材料的要求。通过对可吸收内固定棒固定动物实验性骨折的研究,发现PDLLA可吸收内固定棒可以有效的固定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内固定物。初步的临床应用进一步证实了该可吸收棒材料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可以有效地固定部分骨折,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结果。

陈庆泉[8](2004)在《碳纤维增强聚烯烃聚合物接骨板的医学应用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交通业、建筑业、工业的迅速发展,创伤骨折的患者逐年增加。尽管现代化的内固定器械层出不穷,但仍有约5~10%的骨折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如何加快和促进骨折愈合,尽早恢复患者伤肢功能,早日重返社会,对患者和社会均具重要意义。钢板内固定沿用多年,对于骨折固定起着里程碑的作用。然而,钢板内固定存在诸多弊端:如金属腐蚀、电解、疲劳断裂、应力遮挡效应等,尤其后者严重,可导致治疗后期出现骨延迟愈合、骨不连、固定段严重骨质疏松、取除内固定后再骨折等并发症。这是因为高刚度内固定或假体的存在,使原作用于骨骼局部的应力绝大部分为内固定物所承受,使骨折愈合或骨的生长缺乏应力刺激而导致骨重建负平衡,产生骨密度降低、骨结构紊乱、钢板下骨质疏松等涉及骨材料性能方面的变化,以及产生髓腔扩大、皮质变薄等涉及骨结构性能方面的改变。从生物力学的观点来看,应力遮挡对骨愈合产生不同效应的根本原因,是愈合骨自身力学强度的变化。因此,最理想的内固定应当是:固定初始力学强度高,并能传递适当的应力刺激,愈合后期则无应力遮挡。 根据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学固定要求,本研究探索一种更符合皮质骨弹性模量的新的接骨板,有较高的强度,保证骨折固定的初期稳定性,又能有效避免应力遮挡。连续碳纤维增强聚烯烃聚合物(Continuous Carbon-fiber Reinforced Polyolefin Polymer CRPP)经我们的实验证实基本能符合上述要求。作为骨骼固定材料,CRPP具有弹性模量接近人体皮质骨,强的抗疲劳性,高机械强度,有一定的柔韧性和卸载后的可重吸收性,重量明显轻于金属材料,无腐蚀性,具有X线可透性,有利于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不干扰MRI、CT扫描全身检查等优点。 方法 1.对CRPP本身及其制品进行生物毒性检测及生物体内植入后的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生物毒性检测包括:溶血试验、热源试验、致敏试验、细胞毒性试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培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骨髓微核试验,采用GB/T 16886.11-1997等检测标准,以检测碳纤维材料的生物安全第二军医大学摘要博士学位论文性。体内埋植实验包括:①肌肉埋植实验;②接骨板表面接触实验;③髓腔内埋植实验以检验材料的生物功能性,并观察其在生物体内是否发生炎症反应、免疫排斥反应及碳纤维材料本身的变化。 2.制作兔胫骨3mm骨缺损骨折模型,分别应用碳纤维增强聚烯烃聚合物接骨板(Carbon一fiber Reinforeed polyolefin polymer plate,CFRP)和普通钢板进行固定,对骨折部位进行不同时间段的实验观察:大体,X线片,CT,组织切片,免疫组化,荧光着色,电镜等,比较两种内固定材料的骨折愈合过程。 3.对材料本身进行拉伸、弯曲、压缩和剪切四种生物力学检测:通过弯曲试验和扭转试验,以了解CFRP和钢板对实验性骨折愈合不同时相骨痴的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4.对长期植入的CFRP和钢板通过硬组织切片图象分析、偏光镜检和CT扫描观察固定段的板下骨厚度、孔隙率、胶原排列和CT值,以观察两种接骨板的长期植入的效果。结果和分析 1.生物毒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材料无溶血性、无热源性、无致敏性、无细胞毒性、不导致体外染色体畸变以及不诱发骨髓红细胞微核增加等,生物安全性良好。经过连续12周和长期的肌肉包埋实验、髓腔内埋植实验、接骨板表面接触实验观察,发现埋入后组织反应轻,伤口全部无感染和窦道形成,早期仅少量炎症细胞,部分紧邻材料的肌纤维缺血、变性,成纤维细胞增生而形成纤维膜,考虑系机械压迫引起;周围组织未见异物反应的特征性异物巨细胞等,肌纤维无明显坏死、纤维化。8周起接骨板表面半包围形成骨痴覆盖,结合紧密,接骨板与骨质贴合完好,而且后期观察到骨折愈合正常,无抑制现象,一说明碳纤维对骨痴成骨细胞有良好的生物功能性性。所有标本的碳纤维材料无明显变形、表面侵蚀等变化,说明碳纤维聚合物是高度惰性材料,埋植于动物体内是安全的。综合生物毒性检测试验和生物体内埋植实验,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生物功能性,满足作为硬组织修复材料生物相容性的要求。 2.本材料拉伸强度不及317L不锈钢和钦合金,但高于同类材料的碳纤维增强聚子风,还高于钻铬钥合金,高于人体胫肾皮质骨,表明该材料的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其抗压缩强度和抗弯强度均高于同类产品碳纤维聚你毛复合材料,作为,FJ’折内固定材料完全胜任力学强度的需要。其弹性模量优于317L不锈钢和钻铬 3第二军医大学摘要博士学位论文铝合金、钦合金,兔胫骨并且低于碳纤维增强聚矾,接近人胫骨皮质骨。3mm骨缺损的可重复性骨折模型,根据兔胫骨解剖特点,选择前内侧为接骨板贴合部,后外侧较厚的皮质骨有助于螺钉锚定;截骨部位选择在胫胖骨联合上方slnln为宜,胖骨一起截断;选用标准AO螺钉、6孔接骨板,并使丝锥与螺纹严格匹配,统一手术条件,符合实验动物骨折模型的建模要求。 4.同期相比,CFRP早期?

杨团民,刘淼,杨爱玲,石宗利[9](2004)在《生物可吸收固定材料对实验性骨折愈合影响的超微结构观察》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生物可吸收固定材料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方法 :用生物可吸收固定材料 (PDLLA/CMP)对 2 0只兔 (平均 3.5kg)股骨下端骨折进行髓内固定 .固定各 2 ,4 ,8,1 2和 2 4wk分别取骨折愈合区骨痂一组进行电镜下超微结构观察 .结果 :①骨折第 2周炎性反应期结束 ;②成纤维细胞出现在 2~ 4wk ,成骨细胞出现在 4wk ;③胶原纤维结构正常 ;④ 2 4wk时骨细胞超微结构正常 ,无退变现象 .应用生物可吸收材料进行骨折内固定 ,骨折愈合细胞进程无明显变化 ;成骨过程活动正常 ;特别在较长时间固定后 ,骨细胞形态、结构无退变表现 .结论 :用生物可吸收内固定物进行固定 ,其骨折愈合的超微结构表现与传统理论之间无明显差异 ,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可吸收内固定材料

严望军[10](2001)在《镍钛形状记忆天鹅接骨器对实验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相关机理的研究》文中提出为了进一步探讨镍钛形状记忆天鹅接骨器固定下骨折愈合的特点及其相关机理,为该新型内固定在临床应用上提供理论依据,并使其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进行本课题研究。 本课题采用犬股骨骨折内固定模型,将镍钛形状记忆天鹅接骨器和传统的加压接骨板、Küntscher's钉进行对比研究。通过骨折端组织切片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等方法对三种内固定后骨折愈合的细胞生物学行为和超微结构改变进行了动态观察;通过X线及组织形态测量学对三种内固定后骨愈合各时期的骨量进行量化分析;运用三点折弯的方法对不同内固定后的骨力学强度进行测试。 结果显示: 影像学结果显示:内固定后1周,三组内固定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术后2周,三组内固定骨折端间隙仍然可见。术后4周,SMC组骨折断端间隙模糊,有少量连续性骨痂通过;CP组断端间隙仍存在;IN组骨折端有较淡密度的外骨痂形成。术后8周,SMC组骨折断端已发生骨性连接,未见骨吸收;CP组骨折断端模糊,钢板下可见骨质疏松,外骨痂不明显。IN组骨折断瑞形成梭形的外骨痂。术后12周,SMC组骨折取得良好的愈合,始终未见外骨痂生长及骨质疏松;CP组骨折已愈,但板下骨皮质变薄,髓腔扩大;IN组骨痂改建基本完成。 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骨折后1周,骨折断端为机化的血肿,三组无明显差别,SMC组可见大量新生的血管芽。术后2周、4周时,SMC组髓腔内骨痂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数量高于CP组和IN组;SMC组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胞质内有极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内质网腔扩大成池,显示功能活跃。术后8周,SMC组骨折端出现板样骨替代;CP组板下出现骨吸收腔和退变相骨细胞;IN组发生骨性连接,新生软骨大部分骨化。术后12周,SMC组板下骨皮质出现部分吸收腔;CP组板下骨皮质吸收现象更趋严重;IN组骨膜下细胞增殖休止,骨痂改建基本完成。 骨组织形态测量学结果:骨折早期,骨折端新骨生成量和骨灰质厚度,三组组间均无显着差异。术后4周,SMC组骨量和截骨处皮质厚度最高,IN组次之,CP组最 中文摘要 一 低:SMC组与CP组、IN组组间有显着差异.术后8周,骨量:SMC组高于IN组、 CP组,统计学上存在显着性意义;截骨处皮质厚度:W组最高,SMC组次之,CP 组最低,三组间比较,均存在显着差异.术后12周,新骨:SMC组高于e组、CP 组,SMC组与CP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与M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截骨处骨皮质 厚度:e组最高,SMC组次之,CP组最低,三组间比较,均存在显着差异。 生物力学结果显示:4周时三组固定段骨力学强度增高,SMC组与 CP组之间、SMC 组与IN组之问差异显着;至8周后,SMC组愈合骨力学强度逐渐升高,12周时为正 常值的86刀%.CP组吕周时达到最高,8周后下降,至12周时为正常值的56.5%,与 SMC组比较差异非常显着.IN组与SMC组比较,骨折后各阶段均低于SMC组,8周 时差异非常显着,12周时差异显着. 上述结果证实:SMC内固定可使骨折断端稳定的同时,又可对骨折端施加主动的、 持续的轴向应力刺激,促使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增殖、分泌胶原,促进骨愈合。其 治疗骨折愈合的方式是以髓腔内骨痴的软骨内化骨为主.SMC材料和设计上的优势, 提高了固定段骨的力学强度。 本研究对SMC内固定下的骨折愈合在病理学、超微结构、骨组织形态测量学和生 物力学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发现SMC治疗骨折较传统内固定更有利于骨折愈 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内固定。同时对骨折端之间存在轴向动态记忆应力促进骨 折愈合的相关机理进行了探讨.

二、生物可吸收固定材料对实验性骨折愈合影响的超微结构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物可吸收固定材料对实验性骨折愈合影响的超微结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植入镁对大鼠牙周炎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牙周炎概述
        1.1.1 牙周炎的表现及影响
        1.1.2 牙周炎和相关骨缺损的治疗方法及缺陷
        1.1.3 牙周组织炎症与骨代谢失调
    1.2 镁对骨形成的作用
    1.3 镁对炎症的调节作用
第2章 镁植入物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的作用
    2.1 背景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设备
        2.2.3 植入物的制备
        2.2.4 大鼠植入手术与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的建立
        2.2.5 血清镁离子浓度检测
        2.2.6 大鼠颌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
        2.2.7 大鼠颌骨micro CT扫描及牙周骨组织参数测量
        2.2.8 牙周组织及肝肾组织学检测
        2.2.9 统计分析
    2.4 结果
        2.4.1 镁植入物的生物安全性
        2.4.2 镁离子向周围组织的扩散
        2.4.3 镁植入物对牙周骨组织的影响
        2.4.4 镁植入物对牙周组织炎症的影响
    2.5 讨论
        2.5.1 植入材料的制备
        2.5.2 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2.5.3 镁的生物安全性
        2.5.4 镁离子向周围组织的扩散
        2.5.5 镁植入物对牙周骨组织的影响
        2.5.6 镁植入物对牙周组织炎症的影响
    2.6 结论
第3章 镁植入物对大鼠牙槽骨的成骨作用及机制研究
    3.1 背景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设备
        3.2.3 主要溶液的配制
        3.2.4 镁植入物对牙槽骨的成骨作用的影像学和组织学分析
        3.2.5 CGRP在镁植入物诱导的牙槽骨骨膜成骨中的作用
        3.2.6 大鼠牙槽骨骨膜干细胞的培养和鉴定
        3.2.7 细胞增殖实验
        3.2.8 细胞成骨分化实验
        3.2.9 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镁离子促进牙槽骨骨膜成骨和骨松质成骨
        3.3.2 镁离子促进三叉神经节中CGRP的表达
        3.3.3 CGRP拮抗剂对牙槽骨骨膜成骨无显着抑制作用
        3.3.4 大鼠牙槽骨骨膜干细胞的培养和鉴定
        3.3.5 CGRP对牙槽骨骨膜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无显着促进作用
        3.3.6 镁离子直接促进骨膜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
    3.4 讨论
        3.4.1 镁植入物来源的镁离子促进牙槽骨骨膜成骨
        3.4.2 CGRP对镁引发的牙槽骨骨膜成骨无显着促进作用
        3.4.3 镁离子直接刺激成骨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成骨
        3.4.4 镁植入物促进骨膜成骨的其他可能机制
    3.5 结论
第4章 镁离子对牙周炎环境中骨膜干细胞的作用
    4.1 背景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设备
        4.2.3 主要溶液的配制
        4.2.4 免疫组化染色及分析
        4.2.5 ELISA检测
        4.2.6 巨噬细胞系的培养和牙周炎症模型的建立
        4.2.7 牙槽骨骨膜干细胞增殖实验
        4.2.8 牙槽骨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实验
        4.2.9 统计分析
    4.3 结果
        4.3.1 镁离子抑制牙周炎环境中TNF-α的表达
        4.3.2 镁离子在TNF-α模拟的牙周炎环境中对骨膜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4.3.3 镁离子在TNF-α模拟的牙周炎环境中对骨膜干细胞成骨基因表达的影响
    4.4 讨论
        4.4.1 植入物来源的镁离子抑制实验性牙周炎中TNF-α的表达
        4.4.2 镁离子和TNF-α对骨膜干细胞增殖的作用
        4.4.3 镁离子和TNF-α对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
    4.5 结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2)可吸收锁钉鞘预防带锁髓内钉应力遮挡的生物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山羊股骨干横型骨折实物模型建立及生物力学试验
    1.1 对象和方法
        1.1.1 挑选山羊
        1.1.2 材料与设备
        1.1.3 手术建立山羊股骨干骨折模型
        1.1.4 动物力学标本制作及分组
        1.1.5 试验前准备
        1.1.6 轴向垂直压缩试验方式
        1.1.7 三点弯曲试验方式
        1.1.8 统计学方式
    1.2 生物力学试验结果
        1.2.1 轴向垂直压缩试验极限载荷结果
        1.2.1.1 术后4周
        1.2.1.2 术后12周
        1.2.1.3 术后24周
        1.2.1.4 术后36周
        1.2.2 轴向垂直压缩试验后大体相代表
        1.2.2.1 实验组大体相代表
        1.2.2.2 对照组大体相代表
        1.2.3 三点弯曲试验极限载荷结果
        1.2.3.1 术后4周
        1.2.3.2 术后12周
        1.2.3.3 术后24周
        1.2.3.4 术后36周
        1.2.4 三点弯曲试验后大体相代表
        1.2.2.1 实验组大体相代表
        1.2.2.2 对照组大体相代表
    1.3 生物力学试验结果分析
        1.3.1 轴向垂直压缩试验极限载荷结果分析
        1.3.2 轴向垂直压缩标本断裂部位分析
        1.3.3 三点弯曲试验极限载荷结果分析
        1.3.4 三点弯曲标本断裂部位分析
    1.4 讨论
        1.4.1 骨折愈合对应力刺激的要求
        1.4.2 骨折愈合对微动的要求
    1.5 小结
二、山羊股骨干横型骨折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分析
    2.1 对象和方法
        2.1.1 实验设备及软件
        2.1.2 山羊股骨影像数据采集
        2.1.3 山羊股骨Mimics成型
        2.1.3.1 数据导入
        2.1.3.2 阈值分割
        2.1.3.3 增长区域
        2.1.3.4 填充空腔
        2.1.3.5 进行三维计算
        2.1.4 利用Geomagic优化
        2.1.5 利用SolidWorks模型实体化
        2.1.6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1.6.1 单元类型选择
        2.1.6.2 材料属性的赋予
        2.1.6.3 网格划分
        2.1.6.4 载荷和边界条件设置
    2.2 有限元分析结果
        2.2.1 骨痂的平均应力
        2.2.2 骨痂的纵向位移变化
    2.3 讨论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情况
综述 左旋聚乳酸可吸收材料固定骨折的临床治疗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生物硅—微球支架材料结合AFDR修复大鼠颅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文献综述
    综述1 骨碎补及骨碎补总黄酮(AFDR)的研究概况
        1 成分研究
        2 药理作用
        2.1 促进骨折愈合作用
        2.2 抗骨质疏松作用
        2.3 抗炎作用
        2.4 保护肾脏的作用及预防药物性耳聋
        2.5 调节血脂、改善微循环障碍
        2.6 护牙健齿作用
        2.7 其它药理作用
        2.8 用药安全性评价
        3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2 修复骨缺损的支架材料应用进展
        1 无机材料
        1.1 磷酸钙陶瓷
        1.2 纳米羟基磷灰石
        1.3 生物活性玻璃
        2 可降解的生物高分子材料
        2.1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
        2.2 几丁质及其衍生物
        2.3 纤维蛋白凝胶
        2.4 藻酸盐(alginates)
        3 组织工程骨支架的制备
        4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3 中医对骨折的认识及治疗
        1 中医骨伤的发展
        2 中医对骨折病因病机的认识
        2.1 外因
        2.2 内因
        2.3 骨折损伤的病机
        3 骨折的中医治疗
        3.1 手法复位与夹板固定
        3.2 骨折的药物治疗
        4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生物硅-微球支架材料的组织相容性研究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设备仪器及试剂
        1.2 实验材料:生物硅-微球支架材料
        1.3 动物分组
        1.4 动物模型建立
        1.5 标本采集
        1.6 蜡块制作
    2 实验结果
        2.1 实验动物一般状况
        2.2 大体观察
        2.3 HE染色观察
    3 讨论
    4 结论
    5 附图片
第二部分 生物硅-微球支架材料结合AFDR修复大鼠颅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设备仪器及试剂
        1.2 动物分组
        1.3 药物剂量
        1.4 建立动物模型
        1.5 标本采集
        1.6 蜡块制作
        1.7 切片脱蜡HE染色程序
        1.8 胶原Masson染色程序
        1.9 免疫组化石蜡切片染色程序
    2 实验结果
        2.1 实验动物一般状况
        2.2 大体观察
        2.3 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
        2.4 免疫组化结果
    3 讨论
        3.1 骨损伤修复过程
        3.2 生物硅-微球支架材料结合骨碎补总黄酮修复骨缺损
    4. 结论
    5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接骨丹”对兔骨折愈合过程的促进作用效应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一 接骨丹”对骨折模型家兔骨折愈合的影响
    1 材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实验二 “接骨丹”在促进骨折愈合中对血生化指标的影响
    1 材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实验三 “接骨丹”在促进骨折愈合中对骨生长因子的影响
    1 材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实验四 “接骨丹”在促进骨折愈合中对生物力学及Ⅰ型胶原蛋白的影响
    1 材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与讨论
    1 骨折愈合过程
    2 骨折愈合影响因素
    3 促进骨折愈合的方法
    4 骨折愈合中医病因病机
    5 中医药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
    6 接骨丹文献研究
    7 本课题创新点
    8 问题与展望
    9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5)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羟基磷灰石可吸收空心螺钉治疗犬股骨外髁骨折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主要试剂、仪器
    1.2 实验分组及方法
    1.3 观测指标
        1.3.1 大体观察
        1.3.2 X线片观察
        1.3.3 组织学观察
        1.3.4 可吸收空心螺钉降解性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大体观察
    2.2 X线片观察
    2.3 组织学观察
        2.3.1 骨折端
        2.3.2 螺钉周围组织
3 讨论

(6)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在颅颌面外科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可吸收内固定材料的分子构成
2 可吸收内固定材料的降解及代谢
3 可吸收内固定材料的实验研究
4 可吸收内固定材料的临床应用
5 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存在的问题及应用注意事项
6 可吸收内固定材料的发展方向

(7)聚消旋乳酸可吸收内固定棒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PDLLA可吸收棒的降解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研究
    第一节 PDLLA可吸收棒动物体内埋植试验
        目的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PDLLA可吸收棒的体内外降解性能研究
        目的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PDLLA可吸收棒固定实验性骨折的研究
    目的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PDLLA可吸收棒临床初步应用研究结果
    目的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总结与展望
综述 可吸收内固定材料的临床应用进展
在读期间科研情况目录
致谢

(8)碳纤维增强聚烯烃聚合物接骨板的医学应用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碳纤维聚烯烃聚合物的生物毒性检测报告、体内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
    第一节 生物毒性检测报告
    第二节 体内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碳纤维聚烯烃聚合物作为接骨板的实验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碳纤维聚烯烃聚合物及其制成的接骨板体内植入后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第一节 碳纤维聚烯烃聚合物体外生物力学性能研究
    第二节 碳纤维接骨板对实验性骨折愈合不同时相骨痂的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碳纤维聚烯烃聚合物接骨板与钢板的长期植入实验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 生长因子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进展
在读期间完成和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镍钛形状记忆天鹅接骨器对实验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相关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镍钛形状记忆接骨器对实验性骨折愈合的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一 材料
    二 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插图
第二部分 镍钛形状记忆天鹅接骨器对实验性骨折愈合的骨组织形态测量学研究
    一 材料
    二 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镍钛形状记忆天鹅接骨器对实验性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研究
    一 材料
    二 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镍钛形状记忆接骨器内固定对周围组织的影响
    一 材料
    二 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插图
综述
致谢

四、生物可吸收固定材料对实验性骨折愈合影响的超微结构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植入镁对大鼠牙周炎作用的实验研究[D]. 何薇. 南昌大学, 2020(08)
  • [2]可吸收锁钉鞘预防带锁髓内钉应力遮挡的生物力学研究[D]. 卢锋成.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2)
  • [3]生物硅—微球支架材料结合AFDR修复大鼠颅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 李少刚.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4]“接骨丹”对兔骨折愈合过程的促进作用效应实验研究[D]. 郑毅.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6(08)
  • [5]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羟基磷灰石可吸收空心螺钉治疗犬股骨外髁骨折的实验研究[J]. 郑果,刘东,唐新,李棋,李箭,李庆,肖建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3(06)
  • [6]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在颅颌面外科的应用[J]. 曾融生,杨小平,王成.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7(06)
  • [7]聚消旋乳酸可吸收内固定棒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D]. 赵良瑜. 第二军医大学, 2005(06)
  • [8]碳纤维增强聚烯烃聚合物接骨板的医学应用实验研究[D]. 陈庆泉. 第二军医大学, 2004(01)
  • [9]生物可吸收固定材料对实验性骨折愈合影响的超微结构观察[J]. 杨团民,刘淼,杨爱玲,石宗利.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4(01)
  • [10]镍钛形状记忆天鹅接骨器对实验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相关机理的研究[D]. 严望军. 第二军医大学, 2001(01)

标签:;  ;  ;  ;  ;  

生物可吸收固定材料对实验性骨折愈合影响的超微结构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