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根治术局部复发的原因及预防

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根治术局部复发的原因及预防

一、保留肛门括约肌直肠癌根治术局部复发原因及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1](2021)在《中国直肠癌放射治疗指南(2020年版)》文中认为1 概述直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随着居民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结直肠癌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3位和第5位[1]。多学科综合治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已成为提高直肠癌治疗效果的基础,而放疗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局部浸润、固定、巨大肿瘤或有广泛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放化疗与根治性手术的联合治疗是标准治疗手段;而转移

徐王彦[2](2021)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人工吻合法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其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远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患者术后术后3个月及6个月肛门功能Wexner评分、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及2年生存率和肿瘤复发率。方法匹配研究,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从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根据手术适应症及意愿接受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人工吻合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人工吻合法和采用腹腔镜下Dixon--吻合器吻合法的患者进行匹配。7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距离肛缘7 cm及以下的直肠癌),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39,采用腹腔镜下Dixon--吻合器吻合法)和实验组(n=39,采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人工吻合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远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并发症(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肠梗阻、肛门疼痛、自主排尿功能障碍、性功能影响)、肛门功能(Wexner评分包括生活习惯、排便、硬便、排气、衬垫改变5个方面,采用0-4级评分法,总分0-20分,0分为肛门功能正常;1-10分为功能较好;11-19分为功能欠佳;20分为完全失禁)、术后1年及2年内生存率、肿瘤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实验组术中出血量(73.30±8.37)ml相比较对照组(82.65±9.20)ml,P=0.000<0.05,实验组具有显着优势,远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实验组(1.80±0.68)cm,对照组(3.10±0.52)cm,进行比较,P=0.000<0.05,实验组正常直肠组织切除较少。两组患者临床手术疗效比较:对两组患者手术疗效组别进行分析,卡方值为6.788,p=0.03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实验组的疗效显着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组内术后3个月、6个月Wexner评分比较,P=0.543>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6个月Wexner评分进行组间比较,P=0.034<0.05,P=0.026<0.05,实验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实验组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肠梗阻、肛门疼痛、排尿障碍、性功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与观察比较,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9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年及2年内生存率、肿瘤复发率无显着差异。结论 1.采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人工吻合法治疗低位直肠癌,最大限度的保留了直肠下段健康肠管,控便效果较好。2手术出血量显着较少。3.手术后临床效果确切

李瑞奇[3](2021)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括约肌间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种术式的肿瘤学及功能学预后,以及其各自的安全性、有效性、手术的优势及不足。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4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行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22例;行括约肌间切除术的2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体质指数、年龄、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统计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查体、肛门功能评估、血生化、肿瘤标志物、肠镜中肿瘤距肛门距离、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相关情况、病理情况、肿瘤学结果、肛门功能结果等)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分别于直肠癌术后或回肠造口还纳术后1个月、6个月按LARS评分系统进行肛门功能测定。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随访,无失访病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4.4个月(4个月-36个月)。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在术后第一次清流食时间(2.27±0.55天VS 3.00±0.45天)、术后第一次下地时间(2.09±0.87天VS 3.48±0.51天)优于括约肌间切除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造口患者中,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术后1个月的肛门功能优于内括约肌切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方面,手术时间(277.73±69.07分钟VS 242.86±66.40分钟)、手术出血量(40.09±23.79ml VS48.43±26.57ml)、手术并发症(输尿管损伤、阴道损伤、骶前出血、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肠梗阻、盆腔脓肿、尿潴留、肛周疼痛、手术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病理方面,两组均遵循TME原则,肿瘤平均直径(3.10±0.96cm VS 3.80±1.72cm)、肿瘤远端距远切缘距离(2.36±0.73cm VS2.98±1.36cm)、淋巴结检出数(14.10±1.19个VS 15.10±1.90个)、淋巴结阳性数(1.45±2.46枚VS0.86±1.56枚)、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功能学方面,对于未行造口的患者,直肠癌根治术后一个月进行LARS评分,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优于括约肌间切除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经过6个月的盆底功能训练后,两组的肛门功能均取得满意结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于造口患者,行造口还纳术后1月及6月,两组的肛门功能并无明显差别,且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优于术后1个月。在肿瘤学预后方面,术后12月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1例复发,括约肌间切除术组2例复发,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月的无病生存率(95.5%VS90.5%)、24个月的无病生存率(95.5%VS90.5%)。12个月的总体生存率为(100%VS 100%),24个月的总体生存率为(100%VS 100%),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括约肌间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有相同的疗效。根据本研究统计分析认为,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术后进清流食更快、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更快。未造口患者术后1月的肛门功能较括约肌间切除术组好,在保留住肛门的基础上,更保证了肛门的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在肿瘤学、肛门功能方面与短期疗效上,两者无明显差别,且均具有理想疗效。

库尔捷夫[4](2021)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常规术式在保留盆自主神经中的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易损伤盆腔自主神经,会引发男性病人的性功能和泌尿障碍,本研究将从术中盆自主神经保护情况、术后并发症、射精障碍、排尿障碍等多方面,探讨腹腔镜全系直肠系膜切除术相对常规术式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中的优势。研究方法:纳入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为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胃肠外科的160例手术患者,两组患者均由科室同一组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实施完成,均施行全身麻醉。两组患者的主要比较方式为:对照组行常规开放性肠系膜直肠癌切除术,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即TME+PANP治疗直肠癌;研究组行腹腔镜肠系膜直肠癌切除术,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即腹腔镜TME+PANP治疗直肠癌。重点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在盆自主神经保留情况。研究组术中利用盆自主神经处于直肠系膜外侧平面这一特点,借助腹腔镜系统的扩大效果,让术者可以轻松地从盆腔找到这些盆自主神经,并利用这些盆自主神经作为寻找到准确TME解剖平面的标志,根据术中细致观察和术后视频积极学习,通过在腔镜下明确直肠筋膜、盆自主神经以及周围空间的位置特点,实际操作的整个过程如下:1.游离直肠背侧(参照上腹下丛和腹下神经作为标志的游离)(1)直肠后间隙是一层松散稀疏的结缔组织,在肠系膜的脏和壁层中间延伸,而上腹下神经丛和左、右腹下神经就在这个间隙的下方。(2)上腹下神经丛:腹膜分离后,可以看到腹主动脉的表层具有由上腹下神经丛组成的鱼网形状,其从胸10到腰2的神经相互重叠交织,并与腹膜后壁深层紧密相关,上腹下神经丛在覆膜后脂肪以及淋巴组织之间。(3)腹下神经:在骶骨岬周围,从上腹下神经丛分为左和右腹下神经,整个行走的会整合在骶前肌筋膜中,并由中间分向直肠两侧,在骶3方向水平延伸到直肠侧面产生下腹神经丛。直肠分支,膀胱前列腺分支、输尿管分支和勃起神经分支组成了下腹下神经丛的最为关键的四个分支。2.游离直肠侧面(以下腹下神经丛作为标记的游离)直肠侧韧带指的是直肠系膜和侧盆壁之间的相对致密的结缔组织,包括下腹下神经丛的直肠分支和淋巴管。从S3骶椎一直到尾骨水平,是有相当厚度的“蒂”,它将直肠系膜固定在盆的侧壁。在分离和断开直肠韧带的整个过程中,还可以发现从骨盆侧壁而来的细小神经纤维,这是下腹下神经丛的直肠侧支。3.游离直肠前端:直肠前端都有一层类似结缔组织的Denonvilliers肌肉筋膜,它始于腹膜折返,直达会阴的中心腱,前方与来自前列腺、精囊腺被膜融合结构疏松,后方则与来自直肠肌层的结缔组织融合。Denonvilliers筋膜,将控制泌尿生殖器功能的神经血管束和直肠系膜隔开。4.离断直肠侧韧带此时直肠已经被游离,只有直肠侧韧带还与骨盆相连接。5.盆底解剖直肠解剖的最后一步是要确认已经达到盆底水平,但腹会阴联合根治术解剖到这里就足够了,下一个过程就是会阴部圆柱状切除。在TME中,直肠后间隙可以很容易地分离,但是很难在S4骶椎水平分离,因为这是直肠固有筋膜和盆筋膜的融合处,即骶直肠韧带,这个韧带厚度不均,并且相对密实和牢固。结果:(1)对比两组盆自主神经保护情况:腹腔镜下TME+PANP盆腔自主神经得到保护的情况优于对照组。(2)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相关手术指标对比:两个组的手术耗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留置时间等指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手术治疗合格率相对较高: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研究组的并发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手术完成后的1d、3d和7d的VAS疼痛评分,均呈现出逐渐降低的态势,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泌尿功能和性功能以及局部复发率比较:研究组的泌尿功能和性功能障碍的总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功能分级的数据比较中,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在进行局部复发率的比较中,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放大视野并且调节视角更为便利,在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TME)中极具应用价值,盆自主神经系统作为标志的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TME)对比常规术式可以更好的保护盆自主神经,也让手术变得容易,有助于患者术后各项功能的康复,且费用相对较低,更便于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

陈庆矿[5](2021)在《腹腔镜下全经腹入路部分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收集我院近些年来开展腹腔镜下全经腹入路部分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与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保肛术比较,探讨部分内括约肌切除术保肛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为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外三科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共121例。观察组60例,为行腹腔镜下全经腹入路部分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对照组为61例,为同期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保肛术。通过收集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随访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状况、术后复发、生存预后等情况,进行资料整理与数据分析。结果:1.临床基本资料的比较:2组共121例患者,其中观察组60例,对照组61例。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方面的比较中(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肿瘤下缘距齿状线的距离比对照组更低(2.05±0.48cm vs3.69±0.42cm,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术中、术后的恢复情况:2组病例由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及死亡病例。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耗时稍长(109.7±8.1min vs101.1±7.6min,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术后恢复相关指标与对照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远端切缘长度,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病理TNM分期等指标的比较(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临床并发症的比较:观察组中有8例(13.3%)出现术后并发症情况,对照组为7例(11.5%)。2组间在术后吻合口瘘、狭窄、出血、排尿困难、盆腔感染等主要临床并发症情况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肛门功能恢复情况:2组术后排除预防性造口的病人,随访观察组40例患者,对照组43例患者,应用排便次数及Williams标准评估患者控制排便功能情况。手术后1到3个月时,观察组术后平均排便次数高于对照组(术后3月时,4.03±0.8次/d vs 3.58±0.5次/d,p=0.02),控制排便功能良好率低于对照组(术后3月时,57.5%vs 86.0%,p=0.004),具有统计学意义;3至6个月后,2组患者排便次数、控制排便功能良好率情况未见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5.生存预后情况:观察组中位数随访时间是22个月,对照组是22个月;观察组肿瘤局部复发2人(3.3%),远处转移3人(5%);对照组局部复发为3人(4.9%),远处转移为3人(4.9%);观察组的无病生存率与总体生存率分别是91.7%、98.3%,对照组分别为90.2%、96.7%,生存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距齿状线>1.0cm)通过完善术前检查、评估、准确的临床分期,腹腔镜下全经腹入路部分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是安全、可行,值得推广的术式。

李志康[6](2021)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手工吻合与吻合器吻合的疗效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手工吻合与吻合器吻合两种不同吻合方式的肿瘤根治效果、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等近期疗效、肛门功能、3年远期疗效等相关指标,探究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中应用镜下手工吻合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两种吻合方式各自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4月起至2019年4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的7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吻合方式的差别,分成手工吻合组(32例,42%)和吻合器吻合组(44例,58%)。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根治性、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出现情况、肛门功能、生活质量、长期生存情况,随访截至2021年1月。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3年总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并绘制出生存曲线,组间差异比较用log-rank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中位随访36(6~44)个月,随访至术后12个月时吻合器组3例(6.8%)患者因肿瘤相关因素死亡,截止到随访结束,手工吻合组2例(6.3%)患者因肿瘤相关因素死亡,吻合器吻合组6例(13.6%)患者因肿瘤相关因素死亡。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等基线资料比较分析,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标本病理切缘结果均为阴性(100%),肿瘤根治性指标如肿瘤远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个数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手工吻合组与吻合器吻合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65(80~250)min和140(90~255)min,吻合时间分别为14.5(9~25)min和9(5~15)min,住院费用分别为(50156.78±8087.14)元和(61789.56±5187.67)元,上述三组数据对比,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首次离床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差别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手工吻合组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1例(3.1%),吻合器吻合组出现吻合口狭窄5例(11.4%),吻合器吻合组中病例数多于手工吻合组,但差别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377)。其他并发症如吻合口漏、腹腔出血、切口感染、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差别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肛门功能均无法达到相对正常水平,均存在便频、轻或重度低前切除综合征等肛门功能异常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肛门功能均有好转,低前切除综合征较前好转或自愈,排便频率较前下降,两组患者排便困难分别还存在0例(0%)和7例(17.1%),吻合器吻合组中病例数高于手工吻合组,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40)。生活质量方面两组患者在便秘、便频、腹胀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器组术后便秘、腹胀的发生率更高,手工吻合组便频的发生率更高。远期疗效方面两组患者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死亡以及3年总体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镜下手工吻合行消化道重建是安全和可行的。两种吻合方法在肿瘤根治性、大部分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等近期疗效及3年远期疗效方面无差异。手工吻合较吻合器吻合手术时间更长,但整体花费更少,术后发生排便困难、腹胀更少。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手工吻合较吻合器吻合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能灵活地选择远端切缘,节约更多肠管。

高强[7](2020)在《T1NOMO中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研究92例T1N0M0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病例资料,比较分析经肛门局部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的安全性与疗效,为临床早期中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年某三甲医院收治的T1N0M0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病例资料,其中资料完整符合入组标准的共92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组(TAE组)和直肠癌根治术组(根治术组)。TAE组:应用腔镜切割吻合器行经肛门局部扩大全层切除肿瘤,共39例。根治术组:均按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原则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共53例(其中腹腔镜Miles手术16例,腹腔镜Dixon手术37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后病理分型、肿瘤大小位置、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三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及局部复发率,术后肛门功能和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1.TAE组与根治术组两组患者在性别组成、年龄组成、术后病理分型方面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TAE组与根治术组的肿瘤大小、肿瘤距肛缘距离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两组的一般资料统计学上无差异,有可比性。2.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出血量的比较:(1)TAE组的手术时间(37.74±10.66 min)较根治术组(117.66±41.78 min)显着缩短(P<0.01);(2)TAE组的住院时间(6.85±1.06 d)较根治术组(10.70±1.72 d)显着缩短(P<0.01)。(3)TAE组的手术出血量(30.21±2.97 ml)较根治术组(78.96±12.65 ml)显着减少(P<0.01)。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TAE组仅发生术后出血1例,经内镜顺利止血,患者痊愈出院。根治术组并发症有:术后出血1例,吻合口瘘1例,肠梗阻2例,膀胱神经功能不良18例,Miles手术乙状结肠造口狭窄1例。TAE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6%(1/39),根治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39%(23/53)。根治术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着高于TAE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三年DFS及复发率的比较:两组均无肿瘤相关性死亡。(1)TAE组三年DFS为97.43%,根治术组三年DFS为100%,两组三年D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AE组复发1例,根治术组无复发转移。TAE组1例患者术后12个月局部复发,再行Dixon手术,再次随访已二年无复发。TAE组复发率为2.56%,根治术组复发率为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肛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比较:(1)TAE组39例(100%)均保留了肛门,肛门功能和术前一致,全组肛门功能好。根治术组Miles手术16例患者切除了肛门,左下腹乙状结肠造口,大便不能控制;Dixon手术37例保留了肛门,肛门括约肌功能不如术前,但经肛门功能锻炼逐渐恢复,有2例超低位吻合患者术后1年余仍有排便失禁情况,根治术组肛门功能丧失及不良者共18例(33.96%),TAE组为0。TAE组肛门功能显着好于根治术组(P<0.01)。(2)生存质量比较,TAE组与根治术组的总体健康感评分,TAE组(90.31±3.82)明显高于根治术组(71.59±6.33),表明TAE组生存质量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对于T1N0M0早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经肛门局部切除手术可以获得与传统根治术一样的安全性和疗效。2.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具有住院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还可以避免结肠造口,显着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是早期中低位直肠癌的优先选择的术式之一,特别适合年老体弱者。

谭康联[8](2020)在《非转移性直肠癌的腹腔镜手术疗效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目前已有多个随机对照试验开展。然而,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的有效性尚未得到充分证明,尤其是长期生存方面。第一章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非转移性直肠癌的疗效比较:一项双中心倾向性评分匹配队列研究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非转移性直肠癌的长期生存与短期手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符合条件的Ⅰ-Ⅲ期直肠癌患者资料。采用组间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直肠癌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率和近期手术安全。结果:从两家医院收集的430例患者中,经倾向性得分匹配获取103对进行评价。在配对队列中,腹腔镜手术的估计失血量明显低于开放手术(P=0.019)。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放组(P<0.001)。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7%,开放组为10.7%(P=0.818)。两组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相似(P>0.1)。与开放手术比,腹腔镜手术治疗男性、Ⅲ期、中等BMI或上段直肠癌的总生存率、癌症特异性生存率有下降趋势。腹腔镜手术治疗Ⅱ期、中等BMI或中段直肠癌的复发风险较开放手术有增加的趋势。结论:基于本队列研究的长期和近期结果,开放手术应是治疗非转移性直肠癌的首选方法,但腹腔镜手术也是一个可接受的治疗选择,限用于合适的病例。第二章 腹腔镜手术治疗非转移性直肠癌的预后分析目的:探讨非转移性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的预后优于开放手术的假设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临床Ⅰ-Ⅲ期非转移性直肠癌患者资料并进行预后分析。手术时间为2012年至2014年。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来控制偏倚,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确定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从两家医院收集的430例病例中,347例符合分析条件,倾向性评分匹配后获取了 102对病例。截至最后一次随访时,腹腔镜组和开放组的总生存率分别为73.5%和79.4%(HR 1.32;95%CI 0.75-2.34),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2.5%和76.5%(HR 1.20;95%CI 0.69-2.06),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79.4%和88.2%(HR 1.64;95%CI 0.82-3.28)。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的复发率分别为21.6%和14.7%(HR 1.60;95%CI 0.77-3.29)。CEA升高、淋巴结检出不足12枚和外周神经浸润是影响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外周神经浸润则是癌症特异性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患者似乎比接受开放手术的患者有更高的复发率、更差的生存率。腹腔镜手术可能不是非转移性直肠癌治疗的首选,应视为一种治疗选择,仅限于合适的病例,而不是不加区别的应用于所有直肠癌。

廖靖云[9](2020)在《弧形切开根治术治疗半马蹄形肛痿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半马蹄形肛瘘是瘘管半环形围绕于肛管或直肠下段一侧,内口多在肛门前后正中附近的肛瘘。手术是当前治疗肛瘘的最佳方法。而半马蹄肛瘘瘘管较长,走行弯曲,手术操作相对复杂,术中肛门括约肌功能损伤风险较大,术后易出现严重疼痛、创面感染的症状及肛门畸形、漏气、漏液甚至肛门完全失禁的并发症,复发率高。目前对于半马蹄形肛瘘术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降低复发率,保护肛门形态及扩约功能。弧形切开根治术是安阿玥教授根据半马蹄形肛瘘形成机制及肛门括约肌走行设计出的新术式[1],临床应用中具有疗效显着,安全性高的特点。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弧形切开根治术与主灶切开对口引流术治疗半马蹄形肛瘘的病例,分析两术式的疗效、复发情况及术后肛门功能情况。初步探究弧形切开根治术治疗半马蹄肛瘘的疗效与安全性,并探讨弧形切开根治术的理论依据、操作要点、创面管理及术式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1日入院行弧形切开根治术或弧形切开根治术的半马蹄形肛瘘患者,共计51例。其中弧形切开根治术组20例,主灶切开对口引流术组31例。通过检索查阅半马蹄肛瘘患者住院及门诊病历,使用电话、微信等进行回访,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疼痛、尿潴留、术后出血等术后相关并发症,肛门指诊情况、Wexner肛门失禁评分等安全性评价指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创面均获得完全愈合。弧形切开根治术组复发1例,复发率5%;主灶切开对口引流术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6.5%,两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复发情况均为肛周瘢痕感染,在瘢痕感染处行切开引流术后均获得愈合。弧形切开根治术组术后3d、7d创面疼痛低于主灶切开对口引流术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其他并发症(尿潴留、术后严重出血、创面感染、肛门坠胀不适、排便障碍)出现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愈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肛门指诊评分自身前后对照、组间术前、术后肛门指诊功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回访时Wexner肛门失禁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弧形切开根治术与主灶切开对口引流术治疗半马蹄形肛瘘相比,疗效相似,均可根治肛瘘,安全性好,不增加肛瘘术后相关并发症,不造成肛门功能的明显损伤。同时在减轻术后创面疼痛方面具有显着优势。弧形切开根治术沿肌肉走行纹理切开瘘管,对肛周正常组织损伤小,术后瘘管壁暴露、坏死脱落更充分。术后分泌物及坏死引流通畅,换药操作更简便,减少换药时造成的额外疼痛。弧形切口在肛周组织沿肌肉走行纹理切开,愈合后产生的瘢痕平整,避免了瘢痕挛缩造成的肛门畸形。弧形切开根治术疗效确切、术后疼痛轻,不损伤肛门功能及形态,安全性高,是治疗半马蹄形肛瘘的理想方法,但尚需进一步行随机对照试验及长期随访证实。

刘洪昌[10](2019)在《达芬奇机器人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技术特点和近期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直肠癌发病率逐年增加,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前五位,且发病人群越来越趋于年轻化[1-4]。非晚期直肠癌目前主要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式。低位直肠癌(距肛门≤5cm)治疗既往主要以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为主,以牺牲肛门保证肿瘤根治彻底性,手术创伤大,对患者生理和心理造成沉重打击[5],因此如何在保证肿瘤根治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保留肛门功能,是目前直肠癌外科关注的焦点之一[6,7]。近些年来随着解剖研究的深入和手术器械的发展应用,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被提出和进一步发展应用,提高了保肛率,给低位直肠癌患者带新的希望。该术式可使患者多获得1-2cm的远切缘和2-5mm的环周切缘,实现极限保肛而备受关注[8-11]。但ISR手术难度较大,尤其是在骨盆狭窄的情况下完成高精度操作,对手术技术要求高[12],在推广应用上受到了限制。近年来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直肠癌外科的应用报道逐渐增多[13-15],其3D视野、放大倍数大、精准、灵活等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显示出较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有关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低位直肠癌ISR手术中的应用经验仍然有限。研究目的本研究收集本中心开展的43例机器人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Robotic 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RoISR)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机器人ISR术技术特点和近期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为后续开展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43例达芬奇机器人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观察指标:性别、年龄、BMI、ASA评分、术前CT、MRI等对肿瘤及全身情况评估、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排便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理、淋巴结数目、远、近切缘、术前及术后肛门功能评估,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分析包括:(1)吻合口狭窄(2)炎性外痔(3)不全肠梗阻(4)直肠阴道瘘(5)吻合口漏(6)新发直肠脱垂。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6月。结果(1)术中及术后情况:手术时间234.37±41.76min,没有中转开腹,无中转为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所有患者均行保护性回肠造口。出血量64.77±22.33ml,肿瘤大小1.93±0.67cm,清扫淋巴结12.05±4.32枚,平均远切缘为0.95±0.31cm,所有患者远切缘和环周切缘阴性,R0切除率100%,完全ISR 21例(48.8%),次全ISR6例(14.0%),部分ISR 16例(37.2)%,完全腹腔路径完成比例为37.2%,术后进流质时间4.02±0.67天,术后住院天数7.26±1.68天。(2)肛门功能:所有患者均已完成造口关闭,对造口关闭至少3个月的35例患者进行了肛门功能评价示:22例控便良好,肛门测压结果:术前肛管静息压(n=43):47.7±7.9mmHg,术后3个月静息压(n=39):16.1±4.6 mmHg,术后6个月静息压(n=35):21.6±5.7 mmHg,术后12个月静息压(n=23):28.6±6.4mmHg,肛管最大收缩压(MSP)、肛管最大耐受容积(MTV)详细数据见表3。所有患者随访至2019年6月,平均随访28.2±10.4月,2例患者复发转移,余未见复发转移。(3)吻合口相关并发症情况:其中19例(44.2%)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以膜性狭窄为主,经定期扩肛后缓解。14例(32.6%)患者术后出现炎性外痔,中位缓解时间为术后33天(16-64天)。10例(23.3%)患者术后出现回肠造瘘口近端不全性肠梗阻,其中1(2.3%)例因保守治疗无效提前还瘘(术后35天),其余保守治疗恢复后择期还瘘。2例(4.7%)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漏。1例(2.3%)患者术后出现直肠阴道瘘。无新发直肠脱垂。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是吻合口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2),炎性外痔的发生与手术时间有关(P=0.005)。所有并发症保守治疗成功,没有外科死亡发生。结论达芬奇机器人在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中,易于在盆腔狭窄空间内显露和精准进入内外括约肌间隙,最大限度的实现腹腔路径精准游离和完全腹腔路径消化道重建,具有一定技术优势,且近期临床疗效确切。术后与超低位吻合相关并发症常见,加强早期预防、积极干预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二、保留肛门括约肌直肠癌根治术局部复发原因及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保留肛门括约肌直肠癌根治术局部复发原因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2)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研究背景
    2.1 低位直肠癌及治疗方式概述
    2.2 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
    2.3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优势
第3章 临床研究
    3.1 资料方法
        3.1.1 一般资料
        3.1.2 入选标准
        3.1.3 治疗方法
        3.1.4 观察指标
        3.1.5 统计方法
    3.2 结果
        3.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3.2.2 两组患者临床手术疗效比较
        3.2.3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Wexner评分的比较
        3.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3.2.5 术后1年及2年生存率及肿瘤复发率比较
    3.3 讨论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5章 综述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括约肌间切除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2.1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2.2 括约肌间切除术
    2.3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2.4 总结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术前准备及评估
        3.2.2 手术方法
        3.2.3 术后治疗
        3.2.4 观察指标
    3.3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情况
    4.2 手术操作及术后情况
    4.3 术后并发症情况
    4.4 术后病理学情况比较
    4.5 功能学情况比较
    4.6 术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短期生存率比较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常规术式在保留盆自主神经中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直肠癌概述
        1.1.1 病因与发病机制
        1.1.2 病理分类
        1.1.3 病理分期
        1.1.4 临床表现
        1.1.5 辅助检查
        1.1.6 诊断要点
        1.1.7 非手术治疗
        1.1.8 手术治疗
    1.2 盆自主神经概述
    1.3 从尸体解剖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的自主神经
    1.4 麻醉深度监测与自主神经系统
        1.4.1 麻醉深度的内在
        1.4.2 麻醉深度监测的现状与局限性
        1.4.3 自主神经系统同全身麻醉
    1.5 麻醉对自主神经的影响
    1.6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盆腔自主神经的易损区域和保护
        1.6.1 肠系膜下动脉根下的肠系膜下神经丛
        1.6.2 上腹下神经丛以及腹下神经的近端
        1.6.3 盆丛前丛的近端
        1.6.4 盆后丛主干
        1.6.5 盆丛后丛的终末支
        1.6.6 盆腔内脏神经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治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观察指标
    2.2 研究方法
        2.2.1 对照组行常规开放性肠系膜直肠癌切除术,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即TME+PANP治疗直肠癌。
        2.2.2 研究组行腹腔镜肠系膜直肠癌切除术,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
    2.3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手术治疗指标值的比较
    3.2 两组术式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3.3 两组术后VAS疼痛评分比较
    3.4 两组性功能和排尿功能障碍总发生率以及局部复发率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4.2 与直肠癌根治术相关的自主神经系统
    4.3 盆自主神经系统的行走层次
    4.4 自主神经系统的网状分布和吻合
    4.5 腹腔镜手术在直肠癌TME手术治疗中保留自主神经系统的技术方法
        4.5.1 开展进行精确的术前评估
        4.5.2 了解对自主神经系统常见损害的位置
        4.5.3 保留盆自主神经系统的技术要点
        4.5.4 自主神经系统在术中保存的质量管理和评估[76]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腹腔镜下全经腹入路部分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括约肌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的现状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手工吻合与吻合器吻合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纳入及排除标准
    3.手术方法
    4.围手术期观察指标
    5.肛门功能
    6.生活质量
    7.远期疗效
    8.随访方式
    9.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2.两组患者的肿瘤根治性结果比较
    3.两组病人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4.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比较
    5.两组患者的肛门功能比较
    6.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比较
    7.两组病人的远期疗效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腹腔镜直肠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7)T1NOMO中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术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个人简历

(8)非转移性直肠癌的腹腔镜手术疗效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非转移性直肠癌的疗效比较:一项双中心倾向性评分匹配队列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腹腔镜手术治疗非转移性直肠癌的预后分析
    1. 病人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缩写词简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9)弧形切开根治术治疗半马蹄形肛痿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综述:肛瘘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
    1 中医对肛瘘的认识
        1.1 肛瘘病名认识与演变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对肛瘘的治疗
    2 现代医学对肛瘘的认识
        2.1 肛瘘的病因
        2.2 肛瘘的病理
        2.3 肛瘘的诊断
        2.4 肛瘘的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术前准备
        2.2 手术方法
        2.3 术后常规处理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总体疗效评价
        3.3 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3.4 远期安全性评价
        3.5 典型病例
讨论
    1 结果分析
        1.1 一般资料分析
        1.2 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1.3 近期疗效
        1.4 远期疗效
    2 弧形切开根治术的理论依据
        2.1 马蹄形肛瘘的形成原因——坐骨直肠窝特殊解剖结构
        2.2 弧形切口设计细节
    3 弧形切开根治术治疗马蹄形肛瘘关键手术要点
        3.1 一次性完全切开内口
        3.2 瘘管的处理
    4 注重术后创面管理
        4.1 弧形切开根治术换药关键点
        4.2 中医药辅助创面愈合
    5 弧形切口的优势
        5.1 引流通畅
        5.2 术后疼痛轻
        5.3 保持肛门正常形态
    6 探讨弧形切口的禁忌症
    7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10)达芬奇机器人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技术特点和近期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保留肛门括约肌直肠癌根治术局部复发原因及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直肠癌放射治疗指南(2020年版)[J].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1(07)
  • [2]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中的应用[D]. 徐王彦. 安徽理工大学, 2021
  • [3]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D]. 李瑞奇. 吉林大学, 2021(01)
  • [4]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常规术式在保留盆自主神经中的对比研究[D]. 库尔捷夫. 吉林大学, 2021(01)
  • [5]腹腔镜下全经腹入路部分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的临床疗效研究[D]. 陈庆矿. 承德医学院, 2021(01)
  • [6]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手工吻合与吻合器吻合的疗效比较[D]. 李志康.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7]T1NOMO中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D]. 高强.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
  • [8]非转移性直肠癌的腹腔镜手术疗效及预后分析[D]. 谭康联.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9]弧形切开根治术治疗半马蹄形肛痿的回顾性研究[D]. 廖靖云.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10]达芬奇机器人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技术特点和近期疗效分析[D]. 刘洪昌.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根治术局部复发的原因及预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