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8例男性尿道炎病原体检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梁绍治[1](2018)在《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对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进行检测的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性病门诊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226例男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按摩提取前列腺液培养分离鉴定的各种病原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检验后发现,检出病原体阳性率为82.7%,解尿支原体感染率(41.6%)和金葡萄球菌感染率(12.8%)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列腺液进行病原体检测分析,可以更好了解性病相关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病原体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俞金水[2](2014)在《男性尿道炎后综合征136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对男性尿道炎后综合征136例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泌尿外科诊疗的男性尿道炎后综合征患者136例,从一般资料、检测和治疗方法以及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136例男性尿道炎后综合征患者前列腺液检查以及病原体分析,51例磷脂小体减少,占37.50%;46例白细胞阳性,占33.82%;细菌学检测阳性19例,占13.97%;支原体抗原阳性7例,占5.15%;13例支原体培养阳性,占9.56%。所选患者前列腺检测结果中,慢性无菌前列腺炎69例(50.74%),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30例(22.06%),前列腺痛14例(10.29%),性病神经症23例(16.91%)。综合治疗后,痊愈47例(34.56%),有效72例(52.94%),无效17例(12.50%),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7.50%。结论:男性尿道炎后综合征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的原因比较复杂,且临床的表现较多。通过前列腺液的检查,并根据细菌学标准进行检测,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其治疗的效果较佳,具有推广意义。
刘排[3](2013)在《生殖支原体分子流行病学与大环内酯类耐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生殖支原体(Mycoplasma genitalium, Mg)是近十年来新被确立的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病原体,在女性中,Mg可能与黏液脓性宫颈炎(MPC)、盆腔炎(PID)等相关。然而,Mg的感染谱尤其是泌尿生殖道外的感染状况尚不明确,有必要进行探索性研究。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是性传播疾病(STD)的高危人群,其性行为方式决定了病原体在泌尿生殖道外的其他可能部位的感染。Mg基因分型是研究其病因学和流行病学的一种重要手段,mgpB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方法是目前最为常用的Mg基因分型方法,运用mgpB SNP分型,进行性伴之间以及同一感染者不同解剖部位的基因型分析,了解Mg在性伴间以及人体不同部位的感染规律。随着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治疗Mg感染,国外报道临床上已出现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Mg菌株,Mg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性相关的基因突变位于23SrRNA基因V区,研究Mg耐药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本研究运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结合实验室研究,了解南京及周边地区MSM人群中Mg的流行状况,尤其是泌尿生殖道外的感染状况;应用mgpB SNP基因分型方法对Mg阳性的MSM标本和STD门诊NGU/MPC患者标本进行基因分型研究;对临床治疗失败的Mg阳性男性持续性和复发性尿道炎患者标本进行23SrRNA基因V区基因突变检测。全文共分三章,各章主要内容简述如下:第一部分生殖支原体在男男性接触者不同部位感染状况研究本章旨在了解南京及周边地区部分城市酒吧男男性接触者(MSM)人群生殖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Ct)在尿道、肛管、咽部等不同解剖部位的感染状况,并分析其感染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南京及周边城市MSM酒吧活动的人群进行调查和STD病原体检测。共388人接受问卷调查、体检并提供检测标本。Mg在尿道、肛管、咽部的感染率分别为17.2%(95%CI:13.4%to21.0%)、11.8%(95%CI:8.4%to15.2%)和13.5%(95%CI:9.9%to17.1%)。尿道Mg感染与尿拭子涂片中性粒细胞计数(AOR:2.40,95%CI:1.02-5.62).尿道不适症状(AOR:2.22,95%CI:1.09-4.52)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肛管Mg感染与近3个月肛管分泌物(AOR:6.06,95%CI:1.59-23.11)具有显着相关性。Ct在肛管部位的感染率为16.0%(95%CI:12.2%to19.8%),明显高于尿道的9.4%(95%CI:6.4%to12.3%)和咽部的0.8%(95%CI:0.1%to1.6%)。尿拭子涂片中性粒细胞计数(AOR:4.66,95%CI:1.80.12.07)和近3个月与男性具有被插入肛交史(AOR:2.27,95%CI:1.14-4.54)分别是尿道和肛管Ct感染的独立相关因素。提示南京及周边地区酒吧MSM人群中尿道、肛管和咽部Mg感染率均较高,Mg感染与尿道及肛管症状具有显着相关性,Ct依然是MSM尿道及肛管部位主要致病菌之一。第二部分生殖支原体基因分型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本章旨在了解南京及周边地区Mg的基因分型特征。对第一章筛选出的Mg阳性MSM标本和性病门诊Mg阳性的NGU/MPC患者标本进行mgpB SNP基因分型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在220例Mg阳性标本中,共获得46种mgpB SNP基因型别,其中37种为新发现的基因型别。NJ01型和1型是本地区流行的优势型别。在149例MSM标本中,21例同时发生2个解剖部位的感染,其中10例患者在2个部位感染的Mg基因型完全一致,提示Mg可通过口交、肛交等性行为在同性性伴之间传播,造成同一菌株在同一患者不同部位的感染。另外11例不同部位Mg基因型不一致提示其在不同部位同时感染了Mg不同的菌株,多性伴来源的感染以及现况感染对再次感染无免疫保护可能是造成同一患者不同部位感染不同Mg菌株的原因。在3对Mg均阳性的异性性伴患者中,其中2对Mg基因型一致,确认Mg在异性性伴间的性传播。本研究表明南京及周边地区Mg基因型别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本地区Mg基因型别分布与国外其他地区具有较大的差异。第三部分生殖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突变位点研究本章旨在了解南京及周边地区Mg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分子机制。对就诊我院STD门诊的91例近期应用过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持续性和复发性尿道炎患者,收集前段尿标本进行Ng、Ct、Mg、Uu等病原体检测,排除同时合并感染Ng、Ct、Uu后,对Mg阳性标本应用套式PCR扩增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性相关的23S rRNA基因V区片段,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测得序列与美国国立生物信息中心已登录的Mg标准株G37的相应基因序列比对。91例持续性和复发性尿道炎标本中单一Mg感染21例,其中18例标本成功扩增出23S rRNA基因V区片段,除1例未发现基因突变外,其余17例均发现2058和2059位点突变。其中A2059G突变10例,A2058G突变5例,A2058T突变2例。17例发生耐药基因突变的Mg共有9个基因型,耐药基因突变类型与基因型之间无相关性。提示Mg可能是持续性和复发性尿道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23S rRNA基因V区片段基因突变可能是南京及周边地区Mg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性的主要机制。
张慧英[4](2012)在《黏液脓性宫颈炎临床研究》文中认为宫颈炎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性疾病。Brunham等于1984年首次提出黏液脓性宫颈炎(mucopurulent cervicitis,MPC)的概念,2006年美国CDC性传播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用"宫颈炎"替代黏液脓性宫颈炎。最初黏液脓性宫颈炎概念的提出是相对于男性尿道炎而言,有关MPC的研究多围绕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进行,妇科领域尚无全面的关于该病的发病特征,与病原学的相关性,各种临床表现(如黏液脓性分泌物、宫颈水肿、宫颈黏膜外翻、易触血等)及实验室快速检测方法在诊断中的价值等确切研究。本研究就宫颈炎的临床特征、病原体与诊断标准及治疗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目的:研究宫颈炎的检出率、常见症状、体征及宫颈炎患者阴道、宫颈白细胞数量及阴道微生态特征。检测引发宫颈炎的常见病原体,探讨宫颈炎临床特征、宫颈、阴道局部白细胞计数与病原体检出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宫颈炎的诊断标准。研究宫颈炎的经验性治疗方案。方法:收集妇科门诊符合现行妇科诊断标准的宫颈炎患者90例及查体中心进行健康查体的无症状生育年龄妇女(排除滴虫性阴道炎及需氧菌性阴道炎)97例,从中按宫颈炎诊断标准筛选出宫颈炎14例纳入宫颈炎组,其余作为对照组。宫颈炎组共计104例,对照组83例。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妇科检查,并留取阴道、宫颈口及宫颈管分泌物制片,计数三个部位不同制片法的白细胞计数、阴道微生态情况。取宫颈分泌物行细菌培养,PCR方法检测宫颈分泌物中沙眼衣原体、溶脲脲原体、人形支原体及淋病奈瑟菌。计算宫颈炎的检出率,比较宫颈炎组与对照组症状、体征、白细胞计数、阴道微生态以及不良孕产史及合并盆腔炎的情况。比较宫颈炎组与对照组病原体检出率的差别;比较按不同体征及不同部位白细胞计数分组后两组之间各种病原体检出率的差异;比较不同部位、不同白细胞计数对病原体检出的预测价值;以不同的体征及白细胞计数作为诊断标准,比较其对病原体检出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将临床诊断宫颈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阿奇霉素1g顿服,另一组给予莫西沙星0.4g/d,共6天治疗,治疗后2-3周复查,比较两种药物治疗的有效率、治愈率、治疗后阴道、宫颈白细胞计数变化以及病原体消失情况。结果:普通人群中宫颈炎的检出率为13.6%,宫颈炎的症状以阴道分泌物增多为主,占34.3%,其次为外阴瘙痒、下腹痛,部分患者表现为接触性出血或性交后出血、尿频、尿痛等,无症状者占18.3%;宫颈局部表现以黏脓分泌物为主,95%的患者颈口可见黏脓分泌物,38.4%的患者同时伴有宫颈充血及触血,43.2%的患者有触血;各部位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以宫颈口湿片白细胞计数增高最为明显;宫颈炎合并盆腔压痛者高于对照组,不孕史及异位妊娠的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宫颈炎组合并BV的发生率为29.8%,明显高于对照组(9.6%);宫颈炎组微生态异常的发生率为37.5%,明显高于对照组(13.3%)。宫颈炎组及对照组均有草绿色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等细菌检出,草绿色链球菌在对照组的检出率高于宫颈炎组,粪肠球菌在宫颈炎组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其余细菌两组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宫颈炎组细菌培养及PCR检测均有淋病奈瑟菌检出,对照组无淋病奈瑟菌检出。两组均有沙眼衣原体、溶脲脲原体、人形支原体检出,宫颈炎组及对照组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溶脲脲原体、人形支原体的检出率分别为5.8%、9.6%、48.1%、14.4%及0%、2.4%、34.9%、2.4%;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人形支原体在宫颈炎组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溶脲脲原体在两组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阴道分泌物湿片白细胞计数大于10个/HPF(400倍)及宫颈管分泌物干片革兰染色白细胞计数大于10个/HPF(1000倍)对致病性病原体(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人形支原体)检出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较高。以宫颈黏脓分泌物或触血+宫颈管分泌物干片革兰染色白细胞计数大于10个/高倍视野(1000倍)作为诊断标准,对致病性病原体检出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最为理想,分别为78.13%、67.74%、33.33%、93.75%。其次为宫颈黏脓分泌物或触血+阴道分泌物湿片白细胞计数大于10个/高倍视野,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00%、63.23%、29.63%、92.45%。共36例患者纳入治疗组,阿奇霉素组15例,莫西沙星组21例。莫西沙星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及治愈率分别为95.2%和50.2%,稍高于阿奇霉素组(86.7%、40.0%),两组效果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各部位白细胞数均明显减少,莫西沙星组和阿奇霉素组治疗后病原体转阴率分别为55.6%及40%。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宫颈炎是女性的常见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接触性出血、宫颈局部见充血、黏脓性分泌物、触之易出血等。宫颈炎患者发生盆腔炎的几率增加;实验室检查阴道、宫颈口及宫颈管白细胞均增多,以宫颈口分泌物中白细胞增多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宫颈炎组合并BV及阴道微生态异常发生率增加。宫颈炎的病原体具有多样性,除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外,条件致病菌也可导致宫颈炎。淋病奈瑟菌、人形支原体感染时宫颈及阴道分泌物内白细胞明显增多;体征与白细胞相结合提高对病原体检出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宫颈管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白细胞计数大于10个/高倍视野结合患者体征对预测病原体检出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全身性抗生素治疗对宫颈炎治疗有效,阿奇霉素及莫西沙星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莫西沙星稍优于阿奇霉素。
周辉谱,林楚怀[5](2011)在《男性泌尿生殖道衣原体及支原体感染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男性尿道炎患者中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情况,并分析UU和Mh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280例男性尿道标本应用免疫层析法检测CT抗原,并用支原体液体培养法检测UU和Mh。结果 280例标本中三种病原体的总阳性率为35.71%,其中CT阳性率为3.57%,UU阳性率为27.86%,Mh的阳性率为4.29%;UU和Mh药敏试验的结果显示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有强力霉素(94.87%)、美满霉素(94.87%)、交沙霉素(89.74%)、克拉霉素(87.18%)、阿奇霉素(84.62%)和加替沙星(84.62%)。结论 CT,UU和Mh是男性尿道炎的常见病原体,其中UU的感染率最高,临床上应重视该类病原体的检测;UU和Mh治疗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是经验用药的最佳选择。
唐慧东,李燕,柳林,闵红梅,张锦绣[6](2010)在《前列腺液可明显提高男性尿道炎病原体的检出率》文中指出目的比较前列腺液和尿道拭子检测男性尿道炎病原体的检出率。方法选择临床症状和体征不明显而又无尿道分泌物,同时愿意接受尿道拭子和前列腺液检查的患者,对其中革兰阴性双球菌、衣原体、支原体检测阳性的86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9例尿道炎中,尿道拭子和前列腺液的病原体检出例数分别是:革兰阴性双球菌为159/214、衣原体181/257、支原体(Uu和Mh)232/398,尿道拭子病原体检出阳性率为65.83%,前列腺液的阳性率为100.00%。结论在诊断男性尿道炎时,特别对那些临床症状不明显,又无尿道分泌物的患者,最好用前列腺液来进行病原体检测,可以明显提高男性尿道炎病原体的检出率。
马海军[7](2009)在《实时荧光PCR在男性性病尿道炎及男性尿道炎后综合征的应用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男性性病尿道炎及男性尿道炎后综合征(MPUS)患者的病原体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实时荧光PCR法对718例男性性病尿道炎及MPUS患者尿道分泌物或前列腺液同时作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 t)、解脲支原体(UU)检测。结果52.2%的淋病患者并发C t、UU感染。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C t、UU阳性率68.2%,C t阳性率31.1%、UU阳性率42.6%,5.4%患者C t、UU合并感染。MPUS患者NG、C t、UU阳性率仅为10.2%。结论实时荧光PCR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对男性性病尿道炎及MPUS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李伟,赵进,覃善列[8](2008)在《性病门诊男性尿道炎398例的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性病门诊男性尿道炎患者病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06年到我所门诊就诊的398例男性尿道炎患者进行病原体及药敏检测。结果病原体检出率为75.13%,单一感染39.45%,混合感染35.68%。其中解脲支原体(UU)最常见,占42.76%。UU以交沙霉素、克拉霉素敏感率最高,红霉素敏感率最低;金黄色葡萄球菌仅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敏感性较高,对其他药物敏感性均低。结论男性尿道炎混合感染率较高,耐药较严重,在临床诊疗中作病原体及药敏检测是很有意义的。
肖木洲,郭卫真,郑惠红,杨平英,蓝红云[9](2006)在《301例疑为慢性尿道炎男性患者多种病原体检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男性慢性尿道炎中多种病原体感染的情况。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酶标免疫法及高选择培养基培养法,对301例疑为慢性尿道炎男性患者进行多种病原体检测。结果: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淋球菌、真菌感染率分别为:33.6%、29.9%、11.6%、4.0%。结论:男性慢性尿道炎病原体感染是多种多样,且混合感染机会也较多,患者有必要作多种病原体检测和阳性菌株的药物敏感试验,以得到正确的治疗。
季建军,张鹤鸣,康英芳[10](2005)在《934例男性尿道感染患者病原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男性尿道感染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及分布;评价10种抗生素对各检出菌的作用效果。方法:对临床确诊的男性尿道感染患者的分泌物标本按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分离鉴定,同时对分离的细菌采用K -B法作药物敏感试验。抽取血清测沙眼衣原体IgM抗体。结果:10 18例患者标本,934例检出病原菌,阳性率为91.75 %。其中单菌感染82 .76 % ;两种菌混合感染16 .4 9% ;三种菌共同感染0 .75 %。病原体为淋球菌、非淋球菌细菌、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共四类,分别为5 .72 %、73.77%、14 .2 5 %和6 .2 6 %。阳性球菌的感染(6 0 .6 2 % )在尿道炎中仍占重要地位,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占所有鉴定病原菌的2 7.86 %。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临床常见9种84 3株细菌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率低于30 %的菌株占5 5 .5 6 % (5 0 / 90 ) ,表现出极强的耐药性。结论:本地区男性尿道炎主要为非淋菌性尿道炎,细菌是导致男性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不可忽视。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日趋严重,不容乐观。尿道感染的患者应兼做多种病原体检测,并通过药敏试验进行合理、科学的治疗才是控制该病的有效途径。
二、38例男性尿道炎病原体检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8例男性尿道炎病原体检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2)男性尿道炎后综合征136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方法 |
1.3.1 检查方法 |
1.3.2 治疗方法 |
1.4 疗效评价标准 |
2 结果 |
2.1 前列腺液检查与病原体分析情况 |
2.2 前列腺液的检测结果 |
2.3 治疗效果 |
3 讨论 |
(3)生殖支原体分子流行病学与大环内酯类耐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
全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生殖支原体在男男性接触者不同部位感染状况研究 |
摘要 |
引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生殖支原体基因分型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摘要 |
引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生殖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突变位点研究 |
摘要 |
引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小结 |
附录 |
论文相关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论文相关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
在读期间参加学术活动 |
致谢 |
(4)黏液脓性宫颈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宫颈炎的临床特点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问卷调查 |
1.1.3 妇科检查及标本采集 |
1.1.4 实验方法 |
1.1.5 统计学方法 |
1.2 结果 |
1.2.1 健康查体患者中宫颈炎的检出情况 |
1.2.2 宫颈炎患者临床表现 |
1.2.3 两组不同部位白细胞数比较 |
1.2.4 宫颈炎组与对照组盆腔压痛发生率比较 |
1.2.5 宫颈炎组与对照组不孕及异位妊娠史比较 |
1.2.6 两组阴道局部微环境比较 |
1.3 讨论 |
1.3.1 宫颈炎的发病率 |
1.3.2 宫颈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 |
1.3.3 宫颈炎对女性健康的影响 |
1.3.4 宫颈炎与细菌性阴道病及阴道微生态的关系 |
1.4 小结 |
二、宫颈炎病原体及诊断标准研究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问卷调查 |
2.1.3 妇科检查及标本采集 |
2.1.4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
2.1.5 实验方法 |
2.1.6 统计学方法 |
2.2 结果 |
2.2.1 宫颈炎组及对照组宫颈分泌物培养结果 |
2.2.2 宫颈炎组及对照组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溶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检出情况 |
2.2.3 不同体征与病原体检出的关系 |
2.2.4 不同部位、不同方法白细胞计数与病原体检出率的关系 |
2.2.5 细菌性阴道病与病原体感染的关系 |
2.2.6 不同部位不同白细胞计数对病原体检出的诊断价值 |
2.2.7 不同诊断标准诊断宫颈炎与病原体检出之间的关系 |
2.3 讨论 |
2.3.1 宫颈炎的常见病原体及其致病性 |
2.3.2 宫颈炎的诊断 |
2.4 小结 |
三、宫颈炎治疗研究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妇科检查、标本采集及实验方法 |
3.1.3 统计学方法 |
3.2 结果 |
3.2.1 两组药物治疗有效率、治愈率比较 |
3.2.2 治疗前后各部位白细胞变化 |
3.2.3 治疗后病原体消失情况 |
3.3 讨论 |
3.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5)男性泌尿生殖道衣原体及支原体感染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标本来源和试剂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病原体的检出率 |
2.2 支原体的药敏分析 |
3 讨论 |
(7)实时荧光PCR在男性性病尿道炎及男性尿道炎后综合征的应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样本采集 |
1.3 试剂 |
1.4 实验操作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3 讨 论 |
(8)性病门诊男性尿道炎398例的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1.2.1 标本采集: |
1.2.2 淋球菌 (NG) 培养: |
1.2.3 致病菌培养: |
1.2.4 沙眼衣原体 (CT) 细胞培养: |
1.2.5 支原体 (Uu、MH) 培养: |
1.2.6 真菌 (F) 培养分离: |
2 结 果 |
2.1 病原体感染率 |
2.2 单一感染与混合感染率 |
2.3 药敏试验情况 |
3 讨 论 |
(9)301例疑为慢性尿道炎男性患者多种病原体检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标本来源: |
1.2 材料: |
1.3 方法 |
1.3.1 NG培养: |
1.3.2 UU培养: |
1.3.3 |
2 结果 |
2.1 病原体检测结果见表1。 |
2.2 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
3 讨论 |
(10)934例男性尿道感染患者病原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38例男性尿道炎病原体检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J]. 梁绍治.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8(02)
- [2]男性尿道炎后综合征136例分析[J]. 俞金水. 中外医学研究, 2014(05)
- [3]生殖支原体分子流行病学与大环内酯类耐药研究[D]. 刘排.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3(11)
- [4]黏液脓性宫颈炎临床研究[D]. 张慧英. 天津医科大学, 2012(08)
- [5]男性泌尿生殖道衣原体及支原体感染分析[J]. 周辉谱,林楚怀.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1(03)
- [6]前列腺液可明显提高男性尿道炎病原体的检出率[J]. 唐慧东,李燕,柳林,闵红梅,张锦绣. 西南国防医药, 2010(09)
- [7]实时荧光PCR在男性性病尿道炎及男性尿道炎后综合征的应用评价[J]. 马海军. 徐州医学院学报, 2009(08)
- [8]性病门诊男性尿道炎398例的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J]. 李伟,赵进,覃善列. 广西医学, 2008(04)
- [9]301例疑为慢性尿道炎男性患者多种病原体检测分析[J]. 肖木洲,郭卫真,郑惠红,杨平英,蓝红云. 现代医药卫生, 2006(11)
- [10]934例男性尿道感染患者病原学研究[J]. 季建军,张鹤鸣,康英芳.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2005(01)
标签:病原体论文; 白细胞计数论文; 宫颈炎论文; 支原体感染的原因论文; 支原体阳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