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水利水电拟在建项目资讯(论文文献综述)
郑玄[1](2021)在《电网企业现代化后勤管理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国企改革对后勤发展的新要求,结合依法治企工作,公司后勤管理模式将面临新一轮变革。本文以新型后勤保障体系的建立做为研究目的,采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以现代化后勤保障模式研究为核心,从中央所制定的相关政策以及公司后勤现状为出发点,探究公司现代化后勤保障管理模式;从大后勤角度研究公司后勤业务功能拓展体系。对公司的后勤保障现状与问题、后勤改革发展政策法规、公司现代化后勤核心思想、后勤管理机制、后勤业务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现代化后勤的实现需要构建适应改革与发展的管理模式,而业务拓展体系的构建也必须依附于业务的转型重塑,只有依附于信息技术的深化使用,才更有利于现代化后勤智能技术体系的构建。公司后勤应该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保障电网发展、公司发展和员工需求”原则,突出“一体化、集约化、专业化、智能化”发展导向和要求,深刻理解建设现代化后勤核心思想。在当前新时代形势下,从全业务、全公司角度推进后勤业务的转型重塑是公司构建现代化后勤业务拓展体系的关键。全公司项目管理、房产资源管理、公务用车管理等后勤业务均应统一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为职工和公司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
石亚婷[2](2017)在《中水电十四局在斯里兰卡工程承包项目风险控制分析》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国内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量减缓,越来越多的中国施工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建设市场。由于国际工程承包具有投资大、工期长、技术要求高以及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的特点,加之项目国与国内有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法律以及人文社会环境等风险环境,虽然企业为了响应我国“走出去”的战略,积极开拓海外工程项目建设市场,但是一些施工企业由于对风险考虑不足及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项目延期、亏损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影响到海外市场的开拓和企业形象。如果不能有效的进行防范,就会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甚至带来严重的损失。我国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开拓市场主要集中在中东、非洲、南亚、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比较缺乏、施工环境复杂、项目国的政局不稳定,这些因素使我国企业在其国家开发工程承包市场中面临着难以预料的风险。所以,有效的控制工程承包项目的风险、把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是工程承包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的保障和目标。本文分析了有关斯里兰卡工程承包项目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风险、自然风险等。了解到斯里兰卡国家政局不稳定、经济发展失衡;斯里兰卡人民具有虔诚的宗教信仰,工会组织比较活跃,劳动法对工人权益保护严格,要求企业不得随意开除工人。此外,斯里兰卡位于热带地区,全年温度都比较高,一年之中是没有四季之分的,只有雨季和旱季。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的给工程项目带来一定的风险。中水电十四局在斯里兰卡投资的工程承包项目大多数具有工期长、金额大及成本高等特点。以上风险因素特点不得不引起海外企业重视,特别是中水电十四局。所以,对项目的风险控制分析是很有必要的。文章以中水电十四局在斯里兰卡的M坝项目为例,通过对项目的标前阶段、签约阶段、执行过程建立预警风险系统,分析出各个阶段的风险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期能对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执行管理发挥一定的作用,为我国企业在进军海外工程承包市场方面提供些许建议。
李慧杰[3](2017)在《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风险与转型发展研究》文中指出2010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来对融资平台进行规范。新《预算法》的实施,有条件地放开了省级地方政府举债权,允许其通过发行债券方式进行举债,不能通过其他方式来举债。国发[2014]43号文中明确规定,“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债务。”紧接着财政部发布财预[2014]351号文,对截止2014年12月31日的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分类甄别,并纳入预算管理,并对政府债务进行锁定,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只增不减。财政部多次表态,2015年之后地方融资平台举债不属于地方政府债务。然而,2015年以来,地方融资平台举债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从表面来看,这些债务是作为融资平台自身的债务,但是事实上,这些债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借助地方政府信用进行融资的,地方政府也通过违规担保、财政兜底等方式给予支持,一旦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将来无法得到偿还,这些隐性负债则会转变为财政负担。在此背景下,控制地方融资平台举债,推动地方融资平台转型,成为治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当务之急。然而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地方融资平台转型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包括: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政府出于“稳增长”需要仍然依赖融资平台进行基建投资;分税制改革未完全到位,地方财政收支失衡仍然未得到改善;省级以下政府举债权等问题,以及地方融资平台也存在数量多、内部转型动力不足等困难,这些都限制了地方融资平台的转型。因此,未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之路仍然艰巨和漫长,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通过研究融资平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对于深化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城市建设,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写作思路方面,本文从我国地方融资平台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出发,结合当前我国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政策来分析地方融资平台的发展现状。在当前中央明确要求地方融资平台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地方融资平台转型推进较为缓慢,地方融资平台依然借助政府信用进行举债,债务规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是因为地方融资平台与地方政府关系没有完全厘清,两者之间相互依赖关系较强。为了说明这点,文中以2015年之后发过债券的融资平台的信用水平作为研究出发点,对这些融资平台自身的运营状况,以及其信用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政府财政实力以及其对融资平台的财政支持力度,是决定地方融资平台偿债能力的关键。这种情况下,分析了地方融资平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地方融资平台转型面临的主要障碍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融资平台转型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和突破点为:(1)以2015年至2016年10月之间发过债券的928家地方融资平台为样本进行研究,样本融资平台数量较大,覆盖面比较全面、广泛,涵盖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级、市级与县级平台。采用实证分析和量化分析相结合方式得出,2015年之后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偿还仍主要依赖地方政府的支持。(2)从外部评级及市场角度来分析地方融资平台的信用水平及调整变化,分析地方融资平台信用评级较高的原因也是因为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地方政府对融资平台的支持意愿和力度依然较强,并通过构建实证模型加以验证。(3)在政策建议方面,本文认为当前地方融资平台转型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厘清与政府之间关系。地方融资平台转型的过程也是对融资平台清理、整合、规范的过程,应根据不同融资平台的业务特征以及不同区域的情况,区别对待,有针对的采取相应的转型方案。对于空壳类融资平台坚决清理,大幅减少融资平台数量,特别是区县级融资平台数量;对于符合条件的融资平台应按照市场化方向推进转型发展,参照公益类和商业类国有企业进行管理,重点推动公益性平台转型为新型公共企业。转型过程中应强化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自身运作的规范,实现政企分开,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市场化主体意识,提升自身竞争力,创新发展模式,重塑自身信用,同时着重化解和防范自身债务。同时,还应从财税体制和投融资体系上进行深化改革来保障地方融资平台转型。本文在文章结构安排上分成九章内容: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的创新之处。文章结合当前我国地方财政投融资制度与未来改革,从新《预算法》颁布实施,以及国发43号文之后地方融资平台借助政府信用进行融资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新型城镇化战略、新一轮的财税体制改革以及新常态供给侧改革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以及结合地方财政投融资、掌握和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以及未来城镇化战略、推动我国地方财政投资体制改革等方面阐述了论文选题的意义。并对研究思路与方法、主要研究内容以及论文创新点进行了说明。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主要梳理和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关于地方政府融资理论、地方融资平台界定,产生与发展,发挥的作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与防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未来发展与转型等方面最新研究动态,从而为文章的展开提供丰富的资料和视角。第三章为理论基础部分,主要介绍了地方融资平台信用风险与转型发展的财政理论、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等理论基础,为后面的研究分析提供理论基础。第四章为地方融资平台现状分析,主要介绍了地方融资平台的基础概念、主要特征、运作机制、以及产生的主要背景及原因。地方融资平台产生的根源在于我国地方财税体制和投融资体制不健全,政府职能没有完全转变,政府与市场没有明确界定,在不恰当的政府绩效观下,地方政府存在过度投资现象,加上分税制改革导致地方政府收支存在严重赤字,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无法满足城市基础建设投资所需资金,而地方政府缺乏正规的融资渠道,从而导致了融资平台的产生。随后介绍了融资平台产生以来经历的主要发展阶段,以及当前的发展现状,并着重分析了2015年之后地方融资平台举债的情况,以及地方融资平台举债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原因,为下一步从经营能力、外部支持以及信用评级角度对其信用状况分析进行铺垫。第五章从经营与财务角度对融资平台的信用状况进行分析,对2015年以后至2016年10月之间发过债券的928家地方融资平台进行全面、详细分析,通过对其运营能力进行分析,从而判断自身信用状况。在进行分析时,主要从融资平台的特征,主要包括融资资金来源、资产、负债、收入、利润、现金流、偿债能力等方面进行深度剖析,以探索融资平台在运营能力和偿债能力。地方融资平台的资产规模普遍较大,但整体质量较差;融资平台自身经营盈利能力较弱,收入主要来源政府补贴。融资平台现金流主要来自于筹资活动,融资来源和融资能力对平台的偿债能力影响较大。地方融资平台短期偿债能力尚可,但仍存在资产无法或者难以变现等问题,长期偿债压力较大。地方融资平台的偿债主要依靠外部资金支持以及政府的补贴收入。这些都说明,政府财政收入水平以及政府对融资平台的财政支持力度是决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偿还能力的关键。第六章从政府支持角度来分析融资平台的信用状况。本章主要从经济实力、财政实力、债务状况以及债务负担等方面对地方政府实力进行分析。就当前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各省份经济发展、财政综合实力以及债务状况来看,从债务绝对规模方面,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巨大,债务风险较高,潜在风险不容忽视。但是从相对情况来看,2015年政府债务的负债率(债务余额/GDP)为38.9%,地方政府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为89.2%,相对于我国经济实力、增长潜力来看,我国地方债务风险还是处于一个可控状态。而且我国债务资金多用于基础设施投资,而不是用于消费,这些项目资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会产生较大商业价值,加上我国政府手里掌握的大量可用资产,如外汇储备、国有资产以及可利用的国有土地等,也可以用于应对这些可能出现的债务风险。同时,不同省份之间由于经济实力、发展速度以及债务状况等不同,各省之间债务负担及风险出现了明显分化。第七章从信用评级角度对融资平台的整体信用状况进行分析。首先以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城投公司评级方法为例介绍了城投公司评级方法,然后通过对样本融资平台评级结果状况、评级变动以及市场对融资平台发行债券利率信用利差进行分析,并与产业债发行主体进行对比分析,来分析融资平台的信用状况及变化。最后通过构建定量模型来进一步证明当前融资平台的信用水平来自于地方政府对其的支持。由于受到地方政府的隐性支持,地方融资平台整体来说信用水平较高,信用级别调整以调高为主,市场对融资平台的整体认可度较高,融资成本较相同情况下的产业公司具有一定优势。第八章主要介绍了当前融资平台面临的主要风险,并结合当前融资平台转型的案例,分析了融资平台转型面临的障碍以及存在的困难。当前融资平台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地方融资平台与地方政府界限模糊,资产质量问题多,融资结构单一,部分融资平台负债率高,偿债风险大,投资项目盈利不足,信息不透明,运行政策风险较大等等。43号之后,中央明确指出要将融资平台与地方政府进行剥离,未来地方融资平台需要转型发展,那就是:完全市场化、继续参与政府项目运作、清算退出。当前融资平台也在积极探索转型的尝试,也有些案例,总结起来分为三种模式,新型城市多元化经营主体、国有金融或者资产控股模式以及PPP模式运作平台。但总体来看,当前地方融资平台转型进展比较缓慢,转型形式大于实质,更多是从名义上进行了转型,还未从根本上实现转型,这主要是因为当前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的不匹配以及地方融资平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较多问题,在财税体制改革未完全到位,以及相应配套措施为完全到位的前提下,地方融资平台转型过程还面临着诸多障碍和难题,限制了融资平台的转型。第九章为政策建议部分,是论文的核心和重点。结合前面分析对当前融资平台转型发展提出政策建议。为了根本性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当务之急就必须大力推动地方融资平台转型,需要从战略高度来推动融资平台转型。当前地方融资平台转型发展的关键是要厘清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应根据不同融资平台的业务特征以及不同区域的情况,区别对待,采取不同转型路径安排。对于空壳类融资平台坚决清理,对于符合市场化转型的融资平台应按照市场化方向推进转型发展,参照公益类和商业类国有企业进行管理。具体来说,包括:制定专门法规统筹规范融资平台转型;严禁新设融资平台,大幅减少现有融资平台数量;推动公益性平台转型为新型公共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自身实力,重塑自身信用;创新发展模式,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为转型提供业务支撑;控制融资平台融资规模,重点化解存量债务等。同时指出,地方融资平台转型发展问题实际上也是地方财税体制以及财政投融资体系深化改革的问题。只有从根本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推动融资平台转型。因此,本文从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控制地方政府投资冲动,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平衡度,构建地方政府融资体系,地方融资平台转型需要结合国有企业改革四大方面,来构建地方融资平台转型发展的外部保障措施。
蒋一行[4](2013)在《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就是对工程合同的管理,重点在于安全、质量、进度、造价“四大控制”,具体涵盖了工程基础数据,如:工程档案数据,合同统计数据,如物资管理数据、进度控制数据等等,是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过程中涉及大量数据,具有数据来源复杂、处理量大、单一数据重复使用等特点。水电工程建设管理迫切需要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来满足管理需要。本文本着“以水电工程建设进度管理为基础,以质量管理为中心,努力降低工程建设成本,不断提高管理效益”的目的,研究和设计了一套水电工程信息管理平台,它能够支持多种信息处理,方便用户对水电建设信息进行有效管理。水电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是在结合目前中国工程项目管理实践的基础上研发的水电工程建设管理软件。国内工程管理规程、专家系统及当前项目管理等融合在一起是现代IT技术发展之必要;科学性和先进性的工程建设计算机管理系统能实现水电工程建设从手工时代转集约化的信息工程管理。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工作:(1)设计了一套水电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注重数据的保密性及规范性,实现了系统与实际业务流程的有机结合。(2)采用3-N层B/S结构体系和j2EE进行系统设计,通过浏览器提供了一种类似桌面应用程序的用户交互界面,实现了迅速、准确地在各办公地之间传递大量的文字、数据、报表等各种信息,及时向工程相关的上级管理部门以及设计、监理、施工建设单位提供信息和必要的工程管理信息化服务。本系统实现了业务数据的交互传递,可再现性及保密性、不可毁约性、开环及闭环要求等方面的需求安全,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陈丽萍[5](2013)在《水电十四局曲靖分公司水电市场营销策略初探》文中研究说明在水电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的新形势下,水电市场营销成为水电企业的核心业务,水电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使水电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为了保证水电市场营销目标的实现,必须树立满足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营销理念,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提供环保优质的产品,建立稳固的市场基础,使水电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佘晓燕[6](2012)在《当前水利投融资机制探讨》文中提出水利作为社会生活生产链的“上游”,历来是各国各时期社会和民族安全之基、执政之要。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和目前日益表现突出的水利问题,比如,水供需矛盾严重、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水资源污染、水管体制急需改革等等。使得加强水利发展的重要性更显紧迫。水利发展需要有稳定长效的投入机制保障,目前,水利投融资机制尚不完善,水利资金短板问题仍制约水利设施建设,影响经济快速发展。因此,建立完善的水利投融资体制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我国水利工作发展历程和现状入手,引用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综合国内外一些投融资案例,指出目前我国水利投融资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一是完善与投融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的法制保障,建立规范有序的健康市场体系;二是解决长期以来因事权划分不明确,导致的水利项目投资主体之间投资责任和义务扯皮、推诿现象,提出要明确政府与市场、以及政府各级之间的事权划分;三是解决水利投入不稳定,资金缺口问题,主张以政府为主导,广泛学习和吸纳先进经验和做法,激励社会资金参与,建立稳定增长的长效投入机制;四是科学优化水利项目管理模式,包括水利项目决策机制、水利项目评审机制、水利投资管理机制。
马勇[7](2011)在《国际建筑工程的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际建筑工程项目因其处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社会、自然环境与国内工程有很大不同,人力资源成本很高,在设备、材料的组织难度上要大于国内项目,一般境外项目规模大、周期较长,前期垫资数额较大,资金风险非常大;并涉及到当地货币、通用货币和人民币等多币种的汇率风险;相关税收等财务管理与国内工程有较大出入等特点,这就造成了国际建筑工程面临的风险和机遇相对来说都会较大。本文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采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识别和分析了项目风险,结合风险发生的概率可能性,建立了多层次风险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估;然后根据风险评估的成果对风险因素进行分类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对策和监控措施。论文最后结合科威特萨巴赫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具体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能提供给参与国际建筑工程的企业一个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项目风险评估与管理方法。
李佳[8](2011)在《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项目群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项目在各种组织中的运用日益广泛,项目管理也成为组织管理的一种重要模式。项目管理逐渐从单纯对项目的管理转变为组织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项目管理方法也从单纯操作型的具体项目职能的管理转变为一种追求项目整体绩效的管理方式。项目群管理是项目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是项目管理的高级表现形式,是应用项目管理的理念、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的全局和高层次的管理,是当代两项重要管理一企业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必然和科学的有机结合。对项目群管理的研究拓宽了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对更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和应用项目管理的各项工具技术也起到了促进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去到海外扩展业务,进一步寻找发展的机会,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在寻求海外发展的同时,怎样很好地管理海外的项目就是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问题。然而,就目前的管理方法来看,单纯的项目管理已经不能适应项目国际化的管理,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遇到了瓶颈,从而开始重视项目群管理方法。本文在回顾和总结国外专家对项目以及项目群管理的基础上,对中国水利水电集团公司刚果(金)项目群的背景以及现状做了分析,提出了在项目群管理过程当中应用现有的项目群管理方法论遇到的瓶颈与问题,并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以作抛砖引玉之用。通过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在刚果地区的项目群管理实践,我们最终得到了较好的成果,即项目群管理技术。在企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刚果(金)地区项目群不但全面应用了传统项目管理领域里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与手段,而且首次尝试了项目群的管理模式,使项目管理更加系统化、集成化,项目资源进一步整合,实现项目资源统一调配、成本最优化、效益最大化。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管理系统、管理方法和工具保证了刚果(金)项目群建设目标的全面优质完成,从而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刚果(金)项目群的成功实施证明SINOHYDRO执行超大型复杂项目和涉外工程的实力,为公司竞争并承接随后的马来西亚项目群、安哥拉项目群、莫桑比克项目群、埃塞俄比亚项目群、老挝项目群、马达佳斯加项目群、斯里兰卡项目群、刚果(布)项目群等超大型项目群提供了技术与组织保障。SINOHYDRO(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将刚果(金)项目群作为企业发展的又一契机,通过项目群管理进一步完善企业项目管理体系,从而带动了企业内部运行机制的重大变革。在项目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的公司生产运营体制与对外营销体系,形成了全员参与的项目管理文化,提高了个业项目管理的研究与执行能力,促进公司向更高层次发展。
王启东[9](2010)在《后《京都议定书》时代中国减排国际义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天灾频传,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于是联合国在1992年签署《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又在1997年于日本签署《京都议定书》,订立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规范发达国家,必须在2008-2012年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低于1990年的5.2%。该议定书为具有温室气体约束力的国际公约,并于2005年2月6日正式生效,开启进入全球合作抗暖化的实践阶段。随着中国的“增长”、“崛起”和“发展”作为全球化最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是国际焦点,不仅受到世界各国和国际性非政府组织的关注,而且受到各方的重视和讨论。全球问题必须以宏观面来检视,本文从全球治理出发,以国际关系及国际法的视角考察,从历次主要国际环境会议和多方立场。中国为发展中国家,依议定书的规定有共同的责任,但不承当减量的义务。美国曾以中国没有承当义务为由退出公约,后虽然签下巴里岛路径图,但在哥本哈根会议依然掣肘中国。欧盟也软硬兼施,加上原本和中国同盟的小岛国联盟,因国土即将淹没,面临生存问题,与中国也渐生芥蒂。且中国的环境生态脆弱,近年来天灾不断,面临国内外的压力,必须严肃正视。中国高经济成长带来高污染,污染排放量跃登世界第一。然而国内还有很多人的生活落后,脱离贫穷必须经济发展。在环保与经济成长冲突下,本文检视国际合作及法律规范,国内对环境治理全面检视实践面,以及未来的走向。考察中国目前成就,展望未来以达成可持续发展成为目的。这是工业革命后,人类生活的大革命,势必无可回避。
周彦[10](2010)在《石门坎水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石门坎水电站项目位于李仙江干流中游的宁洱县境内,在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右岸)和墨江县(左岸)交界的把边江上,是李仙江干流规划中的第二个梯级。坝址以上径流面积6410km2,多年平均流量130.3m3/s,年径流量41.1×108m3。坝址以上目前不通航,远景也无通航要求,项目下游无重要防洪对象;下游农田较少,灌溉问题主要依靠引支流水解决,在干流无灌溉供水要求。因此石门坎水电站项目的开发任务主要为发电。建设石门坎水电站项目可促进云南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满足地区电力发展需求,支持“西电东送”、“云电外送”战略。石门坎水电站项目所处的普洱地区,是一个集少数民族、边远和贫困于一体的地区,目前经济发展较为落后,项目的建设可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尤其对于普洱国民经济发展,解决农业、生活用电,实现以电代柴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石门坎水电站工程项目主要建筑物包括:挡水建筑物、引水发电系统、地面厂房等,通过工程设计方案论证,确定了工程项目的主要指标。文章重点对工程的方案设计、成本控制以及工程的经济评价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根据工程的施工条件,通过对主体大坝工程、引水发电系统施工方案进行较详细的论证设计,对整个工程的进行总体布置规划、制定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设置项目管理机构,论证了石门坎水电站工程项目在技术上可行性。通过项目环境预测评价,制定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电价分析石门坎水电站项目的具有一定的财务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和电价市场竞争能力,石门坎水电站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并且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尤其是该项目位于已建成投产的崖羊山水电站下游,如果考虑梯级滚动开发,还可以缩短工程建设周期,降低工程建设费用,建议开发建设石门坎水电站项目。
二、中国水利水电拟在建项目资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水利水电拟在建项目资讯(论文提纲范文)
(1)电网企业现代化后勤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论文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后勤改革发展政策法规分析 |
2.1 中央各项改革发展政策对后勤改革的影响分析 |
2.2 后勤领域政策环境分析 |
2.3 后勤领域法律法规分析 |
2.3.1 后勤相关法律法规分析解读 |
2.3.2 依法推进后勤改革发展 |
第三章 公司后勤保障基础与现状诊断 |
3.1 基于调查问卷的公司后勤保障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1 员工年龄结构老化、素质偏低、岗级低 |
3.1.2 后勤保障工作在体制机制方面提升空间较大 |
3.1.3 现代化后勤建设不完善、概念模糊 |
3.1.4 后勤保障工作制度标准建设不足 |
3.1.5 后勤保障风险防控应急方面不足 |
3.1.6 后勤保障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7 后勤改革的方向和改革的难点问题分析 |
3.2 基于调研资料的公司后勤保障现状与问题分析 |
3.2.1 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缺乏 |
3.2.2 组织架构滞后脱节 |
3.2.3 标准规范不健全 |
3.2.4 集约化管理程度不够 |
3.2.5 后勤服务主动性和执行力不够 |
3.2.6 历史遗留问题多 |
第四章 公司现代化后勤保障管理模式构建 |
4.1 现代化后勤概述 |
4.1.1 现代化后勤概念 |
4.1.2 现代化后勤保障管理模式构建思路 |
4.2 现代化后勤组织管理机制 |
4.2.1 现代化后勤组织架构及职责分工 |
4.2.2 现代化后勤组织激励机制 |
4.3 现代化后勤运行管理机制 |
4.3.1 现代化后勤资源集约化管理机制 |
4.3.2 现代化后勤服务市场化运行机制 |
4.3.3 现代化后勤专业化运行管理机制 |
4.3.4 现代化后勤风险管控机制 |
4.3.5 现代化后勤其他运行管理机制 |
4.4 现代化后勤标准规范框架体系 |
4.4.1 现有标准规范梳理 |
4.4.2 现代化后勤标准规范框架 |
4.4.3 现代化后勤标准规范体系内容 |
第五章 公司现代化后勤业务拓展功能体系构建 |
5.1 后勤体系概述 |
5.2 小型基建项目管理 |
5.2.1 小型基建项目管理集约化方案 |
5.2.2 小型基建项目管理市场化行径 |
5.2.3 小型基建项目管理风险管控方案 |
5.2.4 小型基建项目管理智能信息化需求分析 |
5.3 非生产性房产资源管理 |
5.3.1 非生产性房产资源管理集约化方案 |
5.3.2 非生产性房产资源管理风险管控方案 |
5.3.3 非生产性房产资源管理智能信息化需求分析 |
5.4 公务用车管理 |
5.4.1 公务用车管理集约化方案 |
5.4.2 公务用车管理市场化行径 |
5.4.3 公务用车管理风险管控方案 |
5.4.4 公务用车管理智能信息化需求分析 |
5.5 职工服务与安全管理 |
5.5.1 职工服务管理集约化方案 |
5.5.2 职工服务管理市场化行径 |
5.5.3 职工服务安全管理风险管控方案 |
5.5.4 职工服务管理智能信息化需求分析 |
5.6 应急保障 |
5.6.1 应急保障集约化方案 |
5.6.2 应急保障风险管控方案 |
5.6.3 应急保障智能信息化需求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调查问卷 |
附录二:调研访谈和搜集资料 |
致谢 |
(2)中水电十四局在斯里兰卡工程承包项目风险控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外对风险管理的研究 |
二、国内对风险管理的研究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前期风险分析及防范 |
一、政治风险 |
二、经济风险 |
第二节 工程项目签约过程风险分析及防范 |
一、合同内容及附件 |
二、付款方式 |
三、银行保函 |
四、索赔管理 |
第三节 工程项目实施过程风险分析及防范 |
一、成本超支 |
二、工期延误 |
三、质量优劣 |
第三章 斯里兰卡工程承包项目市场现状分析 |
第一节 中资企业在斯里兰卡工程承包项目市场整体概述 |
第二节 云南省企业在斯里兰卡工程承包项目市场现状 |
第三节 中水电十四局在斯里兰卡工程承包项目发展现状 |
一、企业简介 |
二、已完和在建项目情况概述 |
第四章 中水电十四局在斯里兰卡工程承包项目的风险识别 |
第一节 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与水电工程项目的风险比较分析 |
一、风险的种类 |
二、风险的特点 |
第二节 中水电十四局在斯里兰卡工程承包项目的风险识别-以M坝为例 |
一、项目的概况 |
二、标前阶段 |
三、签约阶段 |
四、实施过程 |
第五章 中水电十四局在斯里兰卡工程承包项目风险控制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
第一节 标前阶段风险因素识别及预警系统的建立 |
第二节 签约阶段风险因素识别及预警系统的建立 |
第三节 实施过程风险因素识别及预警系统的建立 |
第四节 中水电十四局项目案例应用分析-M坝 |
一、标前阶段项目风险控制 |
二、签约阶段项目风险控制 |
三、实施过程项目风险控制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风险与转型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新《预算法》的实施 |
1.1.2 国发43号文后地方融资平台依然借助政府信用进行举债 |
1.1.3 新型城镇化战略 |
1.1.4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
1.1.5 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外文献综述 |
2.1.1 关于地方基础设施融资的主体 |
2.1.2 地方政府融资的方式 |
2.1.3 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方面 |
2.1.4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 |
2.2 国内文献综述 |
2.2.1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认定标准 |
2.2.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产生 |
2.2.3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水平与地方财政的关系 |
2.2.4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防范 |
2.2.5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转型发展 |
2.3 文献评述 |
第3章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风险与转型理论基础 |
3.1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风险与转型的财政理论基础 |
3.1.1 公共物品理论 |
3.1.2 公债理论 |
3.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风险与转型的公司治理理论 |
3.2.1 清晰的产权关系 |
3.2.2 规范的委托代理关系 |
3.2.3 合理的公司股权结构 |
3.2.4 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 |
3.2.5 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 |
3.3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风险与转型的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
3.3.1 现代风险管理理论 |
3.3.2 风险管理理论新发展 |
第4章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
4.1 地方融资平台概况 |
4.1.1 地方融资平台界定 |
4.1.2 地方融资平台的主要特征 |
4.1.3 地方融资平台的分类 |
4.1.4 地方融资平台的功能 |
4.1.5 地方融资平台运作机制 |
4.2 地方融资平台的产生背景及原因 |
4.2.1 分税制改革不完善以及原《预算法》禁止地方政府举债 |
4.2.2 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 |
4.2.3 地方政府官员强烈追求GDP的动机 |
4.2.4 地方政府掌握了大量的国有资源 |
4.3 地方融资平台发展历程 |
4.3.1 萌芽创建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1997年 |
4.3.2 扩张发展阶段:1997年-2009年 |
4.3.3 规范发展阶段:2010年-2014年10月 |
4.3.4 转型发展阶段:2014年10月至今 |
4.4 地方融资平台现状分析 |
4.4.1 地方融资平台省份分布 |
4.4.2 地方融资平台行政级别分布 |
4.4.3 2015年之后地方融资平台举债情况 |
第5章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自身运营能力分析 |
5.1 资本实力及资金来源分析 |
5.1.1 注册资金 |
5.1.2 内部融资 |
5.1.3 外部融资 |
5.2 资产规模及结构分析 |
5.3 盈利能力分析 |
5.4 现金流分析 |
5.5 偿债能力分析 |
5.6 总体状况 |
第6章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外部支持的政府实力分析 |
6.1 地方经济实力 |
6.1.1 我国总体经济发展水平 |
6.1.2 各省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
6.2 地方政府财政实力 |
6.2.1 财政收入规模 |
6.2.2 财政收入的稳定性 |
6.2.3 财政收入的增速 |
6.2.4 财政收入对经济增长的弹性 |
6.3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状况 |
6.3.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体概况 |
6.3.2 全国各省债务情况 |
6.4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分析 |
6.4.1 我国地方政府整体债务负担分析 |
6.4.2 全国各省份政府债务负担分析 |
6.5 我国地方政府综合实力分析 |
第7章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评级分析 |
7.1 评级公司对融资平台的评级方法 |
7.1.1 评级思路和框架 |
7.1.2 评级要素分析 |
7.1.3 信用等级 |
7.2 我国融资平台的信用级别考察 |
7.2.1 我国融资平台的信用状况 |
7.2.2 我国融资平台的信用状况变动 |
7.3 我国融资平台信用风险的市场分析 |
7.3.1 地方融资平台发行利率及信用利差变化 |
7.3.2 城投债信用风险对比产业债信用风险 |
7.4 我国地方融资平台信用风险的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8章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面临的问题及转型障碍 |
8.1 地方投融资平台运行中存在问题 |
8.1.1 地方融资平台与地方政府界限不清,公司治理不健全 |
8.1.2 资产质量问题多 |
8.1.3 融资结构单一 |
8.1.4 部分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负担过重,偿债风险严峻 |
8.1.5 投资项目盈利不足 |
8.1.6 信息披露不规范、不健全 |
8.1.7 面临政策风险较大 |
8.2 地方融资平台的转型发展面临的障碍和困难 |
8.2.1 地方融资平台转型方向 |
8.2.2 地方融资平台转型的模式及案例分析 |
8.2.3 地方融资平台转型面临的困境 |
第9章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转型发展建议 |
9.1 我国地方融资平台的转型发展原则 |
9.1.1 分类整合、功能明确原则 |
9.1.2 循序渐进、地区区别对待原则 |
9.1.3 完善配套支持原则 |
9.2 推进地方融资平台转型发展的措施 |
9.2.1 制定专门法规统筹规范融资平台转型 |
9.2.2 大幅缩减现有融资平台数量 |
9.2.3 推动公益性平台转型为新型公共企业 |
9.2.4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9.2.5 借助PPP模式和引进社会资本 |
9.2.6 提升竞争力重塑自身信用 |
9.2.7 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
9.3 我国地方融资平台转型发展的外部保障措施和配套改革 |
9.3.1 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控制地方投资冲动 |
9.3.2 深化财税制度改革,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平衡度 |
9.3.3 完善地方政府融资体系 |
9.3.4 地方融资平台转型需要结合国有企业改革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4)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概述 |
1.1 选题来源与依据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 水电工程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 |
1.4 研究内容 |
1.5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
1.5.1 理论方面 |
1.5.2 应用方面 |
1.6 本章结构 |
1.7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开发软件的技术基础 |
2.1 系统构架基础 |
2.2 面向对象(OO, OBJECT-ORIENTED)的系统分析与设计 |
2.2.1 面向对象术语 |
2.2.2 面向对象分析方法 |
2.2.3 面向对象设计方法 |
2.3 基于 UML 的系统建模技术 |
2.4 SQL SERVER 数据库简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
3.1 为现代企业优化管理提供支持 |
3.2 工程管理数据共享需求 |
3.3 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流程的规范化、程序化需求 |
3.4 工程管理的统计报表准确性需求 |
3.5 工程管理的决策支持需求 |
3.6 功能性需求 |
3.6.1 需求功能描述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详细设计 |
4.1 设计目标 |
4.2 应用系统技术架构 |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3.0 系统管理平台 |
4.3.1 工程(合同)管理平台 |
4.3.2 合同管理子系统 |
4.3.3. 合同附件管理 |
4.3.4 工程辅助平台 |
4.3.5 资源管理平台 |
4.3.6 协助处理平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系统管理平台 |
5.1.1 运行环境硬件设备 |
5.1.2 运行环境支持软件 |
5.1.3 服务器的维护 |
5.1.4 系统启动管理 |
5.1.5 用户管理维护 |
5.1.6 管理员口令修改 |
5.1.7 授权管理 |
5.1.8 资源分配 |
5.2 合同管理 |
5.2.1 业务描述 |
5.2.2 合同台帐 |
5.3 协助处理平台 |
5.4 系统测试 |
5.4.1 测试环境 |
5.4.2 测试方法 |
5.4.3 测试内容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水电十四局曲靖分公司水电市场营销策略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水电市场营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
2 水电市场营销的措施 |
2.1 明确市场营销方向, 抢抓机遇 |
2.2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主动出击 |
2.2.1 加强“流域工程”的市场开发力度, 做好规模开发 |
2.2.2 加强与业主的沟通, 逐步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
2.2.3 重视编标质量 |
2.2.4 加强水电市场需求分析和预测 |
2.3 强化在建项目管理, 树立品牌效应 |
2.3.1 巩固核心竞争力, 参与市场竞争 |
2.3.2 加大管理力度, 提高履约水平 |
3 水电市场营销的创新 |
3.1 观念创新 |
3.2 组织创新 |
3.3 市场创新 |
1) 坚持把国内市场作为推动市场开拓工作的主攻方向。 |
2) 坚持把国际市场作为推动市场开拓工作的强大动力。 |
(6)当前水利投融资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第二章 水利投融资机制的背景及相关理论 |
第一节 相关理论基础 |
一 水利行业特性 |
二 投资乘数理论 |
三 公共投资理论 |
四 水利投资优化模型 |
第二节 水利投融资的背景与现状 |
一 国外水利投融资理论 |
二 我国水利投融资的发展历程 |
三 我国水利工作现状及规划 |
第三章 当前水利投融资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
第一节 当前水利投融资机制存在的问题 |
一 政府型水利投资机制缺乏效率 |
二 水利市场融资缺乏吸引力 |
三 水利建设未能建立公益性补偿机制 |
四 水利基本建设前期费用大 |
第二节 水利投融资机制问题的原因 |
一 缺乏长效公共投入机制的保障 |
二 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扶持 |
三 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的事权划分不匹配 |
四 水利工程投资管理模式不科学 |
第三节 部分地方水利投融资案例分析 |
一 重庆水利投融资创新举措 |
二 广东水利投融资改革首创BT模式 |
三 吉林省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 |
第四章 完善水利投融资机制的措施 |
第一节 健全水利建设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
一 推进水利投资体系相关机制改革 |
二 培育规范化的水利市场主体 |
三 强化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
第二节 明晰水利事权划分 |
一 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划分 |
二 政府与市场的事权划分 |
第三节 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 |
一 建立稳定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 |
二 争取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
三 创新思路,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和外资参与 |
第四节 完善水利建设相关环节管理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国际建筑工程的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表目录 |
图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1.1 国际工程的发展前景 |
1.1.2 国际工程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
1.1.3 中国水利水电集团公司国际工程现状 |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风险管理在国外的发展历程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1.4.1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4.2 论文的创新点 |
1.5 论文的组织与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建筑工程项目与国际建筑工程项目 |
2.1 建筑工程项目及其特点 |
2.2 建筑工程项目阶段和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周期 |
2.2.1 建筑工程项目阶段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周期 |
2.2.2 建筑工程项目各阶段的特点 |
2.3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及其特点 |
2.4 国际建筑工程的特点 |
2.4.1 国际建筑工程项目特点 |
2.4.2 国际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特点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国际建筑工程风险来源分析与识别 |
3.1 风险及国际建筑工程风险管理 |
3.1.1 风险的概念 |
3.1.2 国际建筑工程风险管理 |
3.3 国际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因素的来源分析 |
3.4 国际建筑工程施工风险识别 |
3.4.1 概述 |
3.4.2 自然环境风险识别 |
3.4.3 社会环境风险识别 |
3.4.4 项目人材机风险识别 |
3.4.5 施工现场操作风险识别 |
3.4.6 经济财务风险识别 |
3.5 国际建筑工程风险的分类 |
3.6 国际建筑工程风险的评估模型建立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国际建筑工程施工风险控制 |
4.1 国际建筑工程风险控制程序 |
4.2 国际建筑工程风险控制 |
4.2.1 自然环境风险控制 |
4.2.2 社会环境风险控制 |
4.2.3 项目人材机风险控制 |
4.2.4 施工现场操作风险控制 |
4.2.5 经济财务风险控制 |
4.2.6 国际工程风险控制一般方法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科威特萨巴赫基础设施项目实例研究 |
5.1 项目概况 |
5.2 风险识别 |
5.3 风险的综合评估 |
5.3.1 确定各风险发生概率 |
5.3.2 采用AHP 建立风险分析模型 |
5.3.3 计算风险因素权重 |
5.3.4 风险评估与分析 |
5.4 风险控制 |
5.4.1 加强对重点风险的监控与管理 |
5.4.2 加强对现场操作风险的管理控制 |
5.4.3 加强对人材机风险的控制 |
5.4.4 加强财务的管理,规避财务风险 |
5.4.5 对社会、自然环境风险监控,避免风险升级 |
5.5 科威特萨巴赫基础设施项目风险管理总结 |
5.6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8)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项目群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内容 |
第2章 项目群管理相关基础理论 |
2.1 项目群管理 |
2.1.1 项目群和项目管理的概念 |
2.1.2 项目群管理的组织结构 |
2.1.3 项目群管理特征与原则 |
2.2 项目群管理和单一项目管理之间的对比分析 |
第3章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项目群管理现状分析 |
3.1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及项目群背景简介 |
3.1.1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简介 |
3.1.2 刚果(金)地区项目群与公司经营活动、市场和其它项目的关系 |
3.2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刚果(金)项目群现状及其成果 |
3.2.1 项目决策与选择 |
3.2.2 项目群管理的主要内容 |
3.2.3 项目目标定义与分解 |
3.2.4 项目管理计划 |
3.2.5 项目沟通管理 |
3.2.6 项目进度控制 |
3.2.7 质量控制 |
3.2.8 风险管理 |
3.2.9 索赔与变更管理 |
3.2.10 电子文档管理系统 |
3.2.11 HSE 管理 |
3.2.12 项目收尾 |
第4章 刚果(金)地区项目群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刚果(金)地区项目群管理问题分析 |
4.1.1 僵化的等级观念 |
4.1.2 用项目管理技术来管理项目群 |
4.1.3 项目经理角色需要转换 |
4.1.4 资源需求冲突问题 |
4.2 刚果(金)地区项目群管理问题原因探究 |
4.2.1 项目群管理就是项目管理的机械叠加 |
4.2.2 项目群管理有通用的方法 |
第5章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项目群管理发展策略 |
5.1 正确认识项目群管理 |
5.1.1 项目群管理的内涵 |
5.1.2 关注关系的管理 |
5.1.3 项目群管理应因地制宜 |
5.2 设立项目群组织机构 |
5.2.1 项目群组织模型 |
5.2.2 项目执行中心项目管理部 |
5.2.3 报告人在项目群中的职位和职责 |
5.3 整合项目群资源与集成化管理 |
5.3.1 资源整合 |
5.3.2 集成化设计 |
5.3.3 企业项目化信息管理系统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后《京都议定书》时代中国减排国际义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
第一节、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节、研究范围 |
第三节、相关文献评析 |
第四节、研究方法及架构 |
注释 |
第一章 全球化治理理论对中国减排义务的影响 |
第一节、全球化之概述 |
第二节、全球治理理论及其对中国减排义务的影响 |
第二节、社会资本理论及其对中国减排义务的影响 |
第三节、全球环境治理的各种组织及其对中国减排义务的影响 |
第四节、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
第五节、小结 |
注释 |
第二章 温室气体减排国际义务的规范分析 |
第一节、《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项下的减排国际义务 |
第二节、中国关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实现立场的国际法分析 |
第三节、《京都议定书》项下的减排国际义务 |
第四节、《京都议定书》项下中国承担的减排义务及展望 |
注释 |
第三章 中国履行《京都议定书》减排义务的障碍与发展 |
第一节、中国关于减排国际义务的国际法理论和现实根据分析 |
第二节、中国履行减排义务的障碍与基本立场 |
第三节、中国减排国际义务的发展趋势:从巴里岛路线图到哥本哈根会议 |
第四节、欧盟地区关于中国减排国际义务的立场及其国际法分析 |
第五节、美国关于中国减排国际义务的立场及其国际法分析 |
第六节、小岛国联盟对中国减排国际义务的立场及其国际法分析 |
注释 |
第四章 中国履行《京都议定书》减排义务的制度建构、成就与展望 |
第一节、理论与实践之政策工具 |
第二节、环境税收制度 |
第三节、碳排放交易制度 |
第四节、清洁发展机制 |
第五节、可再生能源制度及其它代表性制度 |
注释 |
结论 |
第一节、潮流与变迁 |
第二节、理论反思与研究发现 |
第三节、前瞻评估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会议历程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
索引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后记 |
(10)石门坎水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项目 |
1.1.1 定义 |
1.1.2 项目周期 |
1.2 项目可行性研究 |
1.2.1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涵义 |
1.2.2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发展阶段 |
1.2.3 项目的经济评价 |
1.2.4 我国项目可行性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3 石门坎水电站项目概况 |
1.4 石门坎水电站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1.4.1 云南省及普洱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
1.4.2 满足云南省及普洱地区电力长远发展需求 |
1.4.3 实施“西电东送”、“云电外送”的战略需要 |
1.4.4 促进农村电气化建设的需要 |
1.4.5 符合国家能源政策,经济指标优越 |
1.5 论文研究的内容目的意义 |
第二章 石门坎水电站水文、地质与环境概述 |
2.1 水文 |
2.1.1 流域概况 |
2.1.2 气象 |
2.1.3 水文基本资料 |
2.1.4 径流 |
2.2 工程地质 |
2.3 项目区域环境概况 |
第三章 石门坎水电站项目设计方案论证 |
3.1 项目规模 |
3.1.1 水位选择 |
3.1.2 装机选择 |
3.1.3 水轮机额定水头选择 |
3.1.4 洪水调节计算和防洪特征水位 |
3.1.5 选定方案能量指标 |
3.2 项目运行方式和防淤措施 |
3.3 项目等别及建筑物级别 |
3.4 坝型选择 |
3.5 项目总体布置 |
3.5.1 地理位置及对外交通条件 |
3.5.2 枢纽布置及水工建筑物特征 |
3.5.3 工程施工特点 |
3.5.4 建筑材料来源、水、电等供应条件 |
3.6 项目进度计划 |
3.6.1 编制依据及原则 |
3.6.2 施工总进度计划 |
3.6.3 主要施工特性指标 |
第四章 石门坎水电站项目环境与经济评价 |
4.1 项目环境评价 |
4.1.1 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预测评价 |
4.1.2 工程运行对环境的影响预测评价 |
4.1.3 环境保护设计目标 |
4.1.4 环境保护投资 |
4.2 国民经济评价 |
4.2.1 主要参数 |
4.2.2 费用计算 |
4.2.3 效益计算 |
4.2.4 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分析 |
4.2.5 敏感性分析 |
4.2.6 国民经济评价结论 |
4.3 财务评价 |
4.3.1 基础数据与参数 |
4.3.2 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 |
4.3.3 成本费用计算 |
4.3.4 经营期上网电价测算及损益分析 |
4.3.5 清偿能力分析 |
4.3.6 盈利能力分析 |
4.3.7 敏感性分析 |
4.3.8 财务可行性分析 |
4.4 项目执行时的成本估算 |
4.4.1 成本估算编制依据 |
4.4.2 项目成本估算的专业人员 |
4.4.3 关于项目成本控制 |
4.5 成本控制管理 |
4.5.1 成本控制的概念 |
4.5.2 项目成本控制的作用 |
4.5.3 成本控制的原则 |
4.5.4 成本控制的程序 |
4.5.5 成本控制方法 |
4.6 项目管理机构及定员编制 |
4.6.1 机构设置 |
4.6.2 定员编制 |
第五章 综合评价及结论 |
5.1 综合评价及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中国水利水电拟在建项目资讯(论文参考文献)
- [1]电网企业现代化后勤管理模式研究[D]. 郑玄.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2]中水电十四局在斯里兰卡工程承包项目风险控制分析[D]. 石亚婷. 云南财经大学, 2017(01)
- [3]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风险与转型发展研究[D]. 李慧杰. 中央财经大学, 2017(08)
- [4]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蒋一行.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5)
- [5]水电十四局曲靖分公司水电市场营销策略初探[J]. 陈丽萍. 云南水力发电, 2013(02)
- [6]当前水利投融资机制探讨[D]. 佘晓燕. 安徽大学, 2012(10)
- [7]国际建筑工程的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法研究[D]. 马勇.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07)
- [8]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项目群管理研究[D]. 李佳. 吉林大学, 2011(01)
- [9]后《京都议定书》时代中国减排国际义务研究[D]. 王启东. 暨南大学, 2010(09)
- [10]石门坎水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D]. 周彦.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4)
标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论文; 政府融资平台论文; 融资风险论文; 经济风险论文; 经济转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