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层残土工程特性及应用

红层残土工程特性及应用

一、红层残积土工程特性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倪孟杰,黄凯,康博,苏晶文,李云峰,查甫生[1](2021)在《水泥-钛石膏改良红层风化残积土的工程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红层具有遇水易崩解、岩体软弱性等特性,其风化残积土作路基填料易导致路基塌陷、翻浆唧泥等现象;钛石膏是生产钛白粉时产生的废渣,具有一定缓凝效果。本文依据上述两种材料的特殊工程性质,提出采用水泥改良红层残积土,并添加钛石膏作水泥缓凝剂,以改善其工程特性,其中,外加剂总掺量选用10%和15%两个比例。基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对改良后不同配比下试样的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并基于扫描电镜试验(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EDS),进一步分析了改良后试样的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水泥-钛石膏明显改善试样力学性质,且通过扫描电镜试验发现试样中钙矾石充分发育,增强了土颗粒之间的粘结程度。并基于试验结果,发现当水泥配比为6%时,改良后试样强度不仅能达到二级公路路基填料强度标准,又能相对减少水泥用量,提高钛石膏的利用率。

周洪旭[2](2021)在《大连市华南商圈的红粘土特性分析》文中认为人类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都影响着城市规模在日益扩大,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大,所需面临的红粘土场地也有所增加。红粘土一般指古近纪晚期以来发育的一种高塑性土状堆积物,通常发育为棕红色或者褐黄色,一般情况下是由碳酸盐岩系的原岩,经过搬运、风化等外力作用形成的粘土。因其具有特殊的物理力学、水理性质而被归为特殊土。为满足大连市华南商圈发展建设的需要,对大连市华南商圈地下的红粘土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就尤为必要。本文针对大连市华南商圈的红粘土,通过室外勘察采样,室内八项试验,对其土质学和土力学两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研究。不仅对其土质学特征和土力学特性都进行了深入研究,还应用SPSS软件Person相关性进一步针对试验所得数据分析了其土质学特性与工程特性之间的相关性。基本结论如下:(1)从大连华南商圈红粘土的粒度组成特征来看,粉砂颗粒占主要部分;其次为粘土颗粒;砂粒含量则只占很小部分。通过粒度参数计算表明,研究区红粘土符合风能、水能双重因素作用搬运改造的特点,颗粒粒度整体偏细,分选性较好。(2)从大连华南商圈红粘土的化学元素特征来看,含量较高的元素氧化物是SiO2、Al2O3、Fe2O3、K2O,他们的含量总和达到样品所测元素总量的90.35%。研究区土样中单个元素含量对比上陆壳(UCC)的元素含量分析结果显示:土样的主量元素中Si、K、Mg、Ca、Na等的含量有一定淋失,而Al、Fe和Ti元素的含量则呈现出富集状态;土样的微量元素中P、Sr的含量呈现出淋失状态,而Mn、Zr、Rb、Cr、Cu、Ni、Cl等元素则有一定富集,Ba相对比较持平。证明了研究区红粘土在经历了水动力改造的同时还经历了风力作用共同改造,且处于风化阶段的中晚期。(3)通过室内土工试验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大连市华南商圈土样特点具体表现为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塑性较强,抗剪强度好、中等压缩性。结合红粘土成因及类型划分标准,研究区红粘土样品属于残积坡积成因的次生红粘土。根据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粘土、粉砂和砂的百分含量对抗剪强度存在影响。粘土颗粒含量越高,土样抗剪强度越强;砂颗粒含量越高,则土样抗剪强度越弱。而分选系数和峰态对压缩性存在影响。分选越好则土样压缩性也更高,反之则低;峰态数值越大,物质来源越单一,压缩性越低,反之则高。

倪孟杰[3](2021)在《水泥-钛石膏改良红层风化残积土的工程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红层风化残积土力学性质较差,作路基填料易导致路基塌陷、翻浆唧泥等现象。为改善红层残积土的不良工程性质,本文依据水泥、钛石膏两种材料的特殊工程性质,提出采用水泥改良红层残积土,并添加钛石膏作水泥缓凝剂,以改善其工程特性,其中,外加剂总掺量选用10%和15%两个比例,制样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测量其强度性能,并对破坏后试样进行扫描电镜、压汞等各项微观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发现当水泥配比为6%时,改良后试样强度不仅能达到二级公路路基填料强度标准,又能相对减少水泥用量,提高钛石膏的利用率。后用最优配比制样进行干湿循环试验,循环次数分别为3、5、7、10、15、20次,循环结束后重复上述试验。文章对试验结果进行如下总结:(1)以水泥、钛石膏作为外加剂能够明显提高红层风化残积土的抗压强度,且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每组配比的试样强度均有所提升。(2)养护龄期7天、14天均是水泥添加量最高组强度最高,28天时编号10%-2:8和15%-3:12两组试样强度最高,改良效果最好。(3)扫描电镜分析下观察到7d养护龄期各组试样中钙矾石充分生长,钛石膏促进钙矾石生长,包裹水泥颗粒起到缓凝作用,并填充土颗粒间隙提升后期强度。(4)综合考虑,编号10%-4:6试样和15%-9:6试样既能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中二级公路路底基层强度标准,又能更充分利用钛石膏废料,减少水泥用量,节约成本的同时又满足工程需要,将这两个试样配比设为最优配比。(5)以最优配比制样进行干湿循环试验并对完成干湿循环试样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描述了试样经历不同干湿循环次数后的形态变化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后的破坏情况,并对各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分析,以对水泥-钛石膏改良红层风化残积土的耐久性进行总结。

张骏[4](2021)在《皖南红层工程地质特性及边坡稳定性研究》文中认为红层作为一种特殊性岩土体,遇水具有易崩解、软化的致灾特性,并在皖南地区广泛出露,研究不同埋藏深度下红层的工程地质特性以及红层路堑边坡的稳定性,对该地区的工程建设尤其是深基础工程及高速公路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依托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的“城市地质调查工程”项目,通过室内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不同埋藏深度下红层物质组成、微观结构特征、物理力学性质、水理性质的研究,同时,通过数值模拟,对不同降雨强度下的红层路堑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并结合红层不同埋藏深度下的工程性质差异性对边坡失稳机制进行分析,最后确定合理的加固方案,结果表明:(1)齐云山组为紫红色泥质胶结粉粒长石岩屑砂岩(粉砂岩),沉积环境为河流相沉积环境,徽州组为紫红色铁质胶结含泥质粉粒长石砂岩(铁质粉砂岩)。沉积环境为浊流相沉积环境。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两组试样中的长石类矿物含量、密度、比重及单轴抗压强度呈现增大的趋势,黏土类矿物含量、天然含水率、饱和吸水率、孔隙率呈现减小的趋势。(2)皖南红层崩解是由外向内,裂隙由端部向中心逐渐扩张,残留崩解物粒径逐渐减小,且崩解中伴随泥质崩解物掉落的过程。随埋藏深度的增加,两组岩石的崩解程度降低,且徽州组整体崩解程度较低;软化系数均呈现线性增大的趋势,且均属于软化岩石。耐崩解性指数徽州组较高。两组试样按耐久性划分,属于中等-高耐久性岩石。(3)降雨主要影响红层边坡的全风化层,对强风化、中风化层影响不大。中雨和暴雨均对其安全系数造成一定折减,但未失稳;特大暴雨对其安全系数造成较大折减,边坡失稳。降雨、开挖和风化是该边坡失稳的诱发原因,边坡岩性、坡体结构及水理性质是其失稳的决定因素。结合该边坡特性,选择锚喷挡土墙作为皖南红层路堑边坡加固方案。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5](2021)在《中国路基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文中指出作为路面的基础,稳定、坚实、耐久的路基是确保路面质量的关键,而中国一直存在着"重路面、轻路基"的现象,使得路基病害导致的路面问题屡禁不止。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了路面病害与路基质量的关联性,从而促进了路基工程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不断涌现。该综述以近几年路基工程相关的国家科技奖的技术创新内容、科技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优秀中文权威期刊的论文、Web of Science中的高水平论文的关键词为依据,系统分析了国内外路基工程五大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涵盖了:地基处理新技术、路堤填料工程特性、多场耦合作用下路堤结构性能演变规律、路堑边坡的稳定性、路基支挡与防护等。可为路基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与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余亚峰[6](2021)在《大姚县大箐水库大坝心墙红土动力特性及坝体抗震模拟研究》文中提出心墙土石坝是水库枢纽工程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坝型,选择合适的心墙防渗土料对土石坝的防渗及安全稳定至关重要。红土广泛发育在我国云南、贵州、广西等十几个省区,充分利用当地红土作土石坝的心墙防渗土料意义重大。由于红土工程性质特殊,地震动荷载对红土破坏性较为显着,将导致心墙红土强度降低,进而危及土石坝安全稳定。因此,系统深入研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红土心墙坝的抗震特性,对进一步推动红土心墙土石坝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方法,主要利用动三轴试验对砂岩残积红土在不同围压和固结比条件下动弹性模量、动剪切模量、阻尼比和动强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试验表明:在不同围压和固结比条件下,动应力-应变曲线呈非线性增长,动应变与固结围压和固结比呈正相关;动弹性模量则随着应变的增大呈非线性减小,其与固结围压和固结比均呈负相关;动剪切模量在加载初期随动剪应变的增大而快速减小,在加载到一定程度后,动剪切模量变化速度减缓,最终趋向一个稳定的值;在不同固结围压、固结比条件下,阻尼比随动剪应变非线性增长,且与固结围压和固结比呈正相关。动强度曲线和破坏振次与动强度指标的关系表明,动强度随着振动破坏次数的增加,动内摩擦角和动黏聚力均呈非线性减小。最后根据动力特性试验结果并结合工程实例,利用MIDAS GTS有限元软件对砂岩残积红土心墙坝进行静、动力有限元计算,主要研究了坝体及心墙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情况,通过对坝体施加不同方向的地震荷载得出: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坝体顶部的变形最大,是坝体工程抗震性能的薄弱部分,在设计施工时需要加强支护,提高坝顶的抗震性能。

肖豪[7](2020)在《不同固结条件下红砂岩粗粒土剪切特性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红砂岩粗粒土是由红砂岩经自然或人工风化崩解后的产物,其在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由于其易崩解、遇水强度弱化的特性,工程中极易产生不均匀沉降以及坡体失稳等病害。此外,自然及工程中红砂岩粗粒土的固结状态是不同的,导致其剪切特性是有较大差异的,需要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故本文针对赣南红砂岩粗粒土,利用大型直剪仪开展了红砂岩粗粒土剪切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固结条件下剪切速率、含水率、竖向荷载对红砂岩粗粒土剪切特性的影响,得到了相应的的影响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开展了一系列物理力学试验,测得了红砂岩粗粒土的一些基本物理力学指标,为后续的试验方案和参数设置提供了参考。(2)对于正常固结红砂岩粗粒土,利用Shear TracⅢ大型直剪仪试验系统进行了固结排水剪切试验,得到了不同竖向荷载、含水率以及剪切速率下红砂岩粗粒土的剪切变形规律,并通过分析得出了剪切速率、含水率等因素对红砂岩粗粒土剪切变形的影响规律以及作用机理。(3)针对超固结红砂岩粗粒土,分别开展了超固结比OCR=2、OCR=3时的室内大型直剪试验研究,得到了不同剪切速率、含水率、竖向荷载下超固结红砂岩粗粒土的剪切变形规律,并与正常固结比OCR=1条件下红砂岩粗粒土的剪切变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剪切变形规律的差异及其内在机理。(4)基于以上的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固结条件下剪切速率、含水率对红砂岩粗粒土峰值抗剪强度的影响。基于摩尔库伦理论以及利用excel的规划求解功能求得了不同试验条件下的抗剪强度指标,并对比分析了不同固结条件下含水率、剪切速率对红砂岩粗粒土粘聚力с和内摩擦角?的影响,最后利用二次项模型拟合得到了不同固结条件下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的计算公式。

李成龙[8](2020)在《掺隧道洞渣改良高液限土路用特性研究》文中指出作为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山区的特殊土,高液限土对工程施工带来很多不利影响。随着山区高速公路数量的不断增加,在路基修筑过程中越来越可能遇到高液限土导致的病害。此外,高液限土具有区域性,在不同地区其工程特性差异较大。因此,对高液限土进行研究和改良是有必要的,可以为相关地区路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广西荔玉高速公路工程沿线高液限土分布广泛,具有强度低、水稳定性差的特点。本文以此工程为研究背景,以沿线高液限土为研究对象,因地制宜开展了掺隧道洞渣改良高液限土的路用特性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试验地区高液限土进行颗粒分析试验、化学组成分析试验、界限含水率试验,研究其物理性质。通过击实试验、剪切试验、承载比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静回弹模量试验,对试验地区高液限土的力学性质进行研究。根据文献查阅和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改良方法:掺隧道洞渣改良。(2)在高液限土中掺不同比例的隧道洞渣,控制不同的压实度进行击实试验、直剪试验、承载比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干湿循环试验,对改良后高液限土相关的工程性质和水稳定性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最佳洞渣掺比。研究结果表明,改良土掺隧道洞渣比例为15%左右时,可使其各项性能达到相对最佳水平,且有一定的安全储备。(3)通过GeoStudio2018软件对掺15%隧道洞渣改良高液限土路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首先基于极限平衡法对路基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到改良土路基的安全系数大于1,说明采用掺隧道洞渣改良后的路基边坡稳定性较好,满足规范要求。再基于摩尔—库伦准则与有效应力法联合分析的方法,对改良后高液限土路基的沉降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路基变形主要在施工期和固结期,使用期间路基变形量较小;在使用期间改良土路基的不均匀沉降较小,符合设计要求。(4)通过现场试验对改良高液限土路用特性进行研究。通过试验段高液限土路基碾压工艺的研究,找到了合适的碾压次数,解决掺隧道洞渣改良高液限土难压实的问题;通过对试验路段断面的沉降观测,分析改良土路基沉降现状,进行沉降预测和指导后续施工。最后就高液限土路基边坡防护设计提出几点合适的建议。

徐朋威[9](2020)在《江西红色风化泥质粉砂岩地基承载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江西境内工程建设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房建、桥梁等工程项目选择风化红层作为其基础持力层。截至目前,针对江西省典型泥质粉砂岩红层风化程度的分层评价及各风化层承载力确定方面尚未见有较为系统的专门研究,造成目前工程实践中被广泛用作持力层的泥质粉砂岩风化层承载力取值过于保守,其天然的充足的承载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开展泥质粉砂岩风化带分层评价及各风化层承载特性的研究是紧密结合工程实践、为生产实际需要的重要研究课题。基于国内外文献及现场调研、搜集统计大量红层场地勘察资料,综合工程水文地质学、室内外土工试验、数理统计及数值模拟等方法,以江西红层白垩系泥质粉砂岩为研究重点,对现有地基承载力评价方法用于泥质粉砂岩风化层的适用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对指导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丰富了地区性软岩工程地质理论及工程实践。具体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调研典型白垩系泥质粉砂岩红层地质条件,通过试验及数理统计分析点荷载强度、标贯及重型动力触探击数与弹性波波速四个量化指标在泥质粉砂岩风化程度分层评价中的适用性。取样开展白垩系泥质粉砂岩基本性质测试及三轴试验,分析其强度、变形、水理性等特性;三轴试验结果显示水对重塑泥质粉砂岩黏聚力劣化作用明显,相同压实度下随含水量增加黏聚力持续减小;分析了泥质粉砂岩静态崩解现象及崩解物形态、粒径变化特征,其耐崩解性指数随崩解循环次数的增加呈负指数关系递减。(2)借助数值模拟,参考区域地层条件建立均质及非均质地基模型进行参数演化分析,探讨了岩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变形参数、基础宽度等对地基承载特性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各工况下按不同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的误差及适用性,数值模拟所得荷载沉降曲线与相应破坏模式下的特征基本相符。(3)对现有不同方法确定风化泥质粉砂岩地基承载力进行比较分析。从工程勘察实践着手,统计分析了赣抚等地区大量白垩系泥质粉砂岩不同风化带原位测试成果,初步拟合了区域性的fak-N(或N63.5)统计关系式,即可以按式fak=15.63N+26.63、fak=24.30N63.5+28.55依据原位触探击数评价相应泥质粉砂岩风化层的承载力。统计计算了按岩石饱和及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折减评价中等风化泥质粉砂岩承载力时的折减系数取值,折减系数统计平均值分别为0.56和0.43,均较接近于规范中折减系数“对较完整岩体可取0.2~0.5”取值的上限0.5。

任念[10](2020)在《基于ArcGIS的长沙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文中指出地下空间资源具有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是对地下空间资源潜力的定量评估。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可以得到地下空间资源分布状况、资源潜力状况以及各种制约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因素。长沙市作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核心城市之一,安全、高效、环保的利用地下空间,提高长沙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市快速健康发展,规划布局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打造立体化城市空间格局,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是非常必要的。地表以下地质载体属性及其分布特征影响地下空间资源分布格局,不同的地质载体及其地质环境特征控制了各异的地下空间资源潜力。对于城市地下空间,由于城市建筑物密集,建筑物要素复杂多样,建筑物基础各异,建筑物基础占据了部分地下空间资源,城市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考虑的指标因子也是来源于这两个方面。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的重要步骤是通过调查收集评价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地质环境特征,科学合理的建立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基于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等理论。在收集分析长沙市基础地质资料,城市建设资料的基础下,确立了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了地下空间指标因子权重值,进行了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得到了长沙市地下空间适宜性分区图。将研究区分为适宜性好、适宜性较好、适宜性较差和适宜性差四个等级。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浅层地下空间适宜性好的面积占总面积的45%,中层适宜性好的面积占总面积的59%,深层适宜性好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0%,地下空间资源潜力较大。

二、红层残积土工程特性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红层残积土工程特性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水泥-钛石膏改良红层风化残积土的工程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养护龄期下试样应力应变曲线
    2.2 无侧限抗压强度
    2.3 扫描电镜结果和能谱图分析结果
3结论

(2)大连市华南商圈的红粘土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 红粘土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大连地区红粘土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2 主要技术路线
    1.4 研究特色及创新
2 研究区概况、采样地点及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采样地点及方法
3 大连华南商圈红粘土粒度特征和化学元素特征分析
    3.1 粒度试验
        3.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3.1.2 粒度测量前处理方法
        3.1.3 粒度测量
        3.1.4 粒度数据处理与计算
        3.1.5 实验结果分析
        3.1.6 粒度特征反映的意义
    3.2 地球化学元素试验
        3.2.1 主要仪器及试剂
        3.2.2 样品前期处理方法
        3.2.3 地球化学元素测量
        3.2.4 地球化学元素数据处理与计算
        3.2.5 结果分析
        3.2.6 化学地球元素特征反映的意义
4 大连华南商圈红粘土物理力学特征
    4.1 室内土工试验
        4.1.1 含水率试验
        4.1.2 密度试验
        4.1.3 比重试验
        4.1.4 界限含水率试验
    4.2 单向固结试验
    4.3 三轴压缩试验
        4.3.1 主要仪器设备
        4.3.2 制备原状土试样
        4.3.3 试样固结与剪切
        4.3.4 试验数据处理与计算
    4.4 红粘土物理力学特征分析
        4.4.1 四项基本土工试验结果分析
        4.4.2 单向固结试验与三轴压缩试验结果分析
5 红粘土土质学特征与工程特性的相关性分析
    5.1 研究方法
    5.2 粒度特征与工程特性的相关性分析
    5.3 相关性分析结果反映的意义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水泥-钛石膏改良红层风化残积土的工程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红层的基本概念
        1.1.2 红层风化残积土的工程应用
        1.1.3 水泥、钛石膏的工程应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红层用作路基填料的研究
        1.2.2 水泥改良土的性能研究
        1.2.3 红层的改良研究
        1.2.4 红层及其他改良土的干湿循环研究
        1.2.5 钛石膏用作缓凝剂的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创新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实验用土
        2.1.2 外加剂材料
    2.2 水泥-钛石膏改良红层风化残积土实验方法
        2.2.1 制样方法
        2.2.2 实验方法
    2.3 改良土的干湿循环研究
第三章 水泥-钛石膏改良红层风化残积土的强度及变形特性
    3.1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3.2 试样应力-应变曲线
    3.3 自由膨胀率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泥-钛石膏改良红层风化残积土的微观特性
    4.1 扫描电镜分析结果
    4.2 XRD、XRF分析结果
    4.3 压汞试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干湿循环作用下水泥-钛石膏改良红层风化残积土的耐久性研究
    5.1 干湿循环作用对变形特性的影响
    5.2 干湿循环作用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5.2.1 10%外加剂不同干湿循环次数对试样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5.2.2 15%外加剂不同干湿循环次数对试样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5.2.3 不同干湿循环次数后试样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第六章 干湿循环作用下水泥-钛石膏改良红层风化残积土的微观作用机制
    6.1 干湿循环后的微观分析
    6.2 压汞试验
    6.3 干湿循环实验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4)皖南红层工程地质特性及边坡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红层物理力学特性研究现状
        1.2.2 红层水理特性研究现状
        1.2.3 红层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1.2.4 安徽地区红层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皖南区域地质背景及红层分布情况
    2.1 区域地质背景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象水文
    2.2 皖南红层分布特征及沉积构造背景
        2.2.1 皖南红层分布特征
        2.2.2 研究区红层分布情况及沉积构造背景
第三章 皖南红层的物质组成及微观结构特性
    3.1 红层的物质组成
        3.1.1 岩石命名
        3.1.2 沉积环境分析
        3.1.3 矿物成分分析
    3.2 红层的微观结构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皖南红层的物理力学特性
    4.1 物理性质
        4.1.1 密度
        4.1.2 天然含水率与饱和吸水率
        4.1.3 比重及孔隙率
    4.2 力学性质
        4.2.1 单轴抗压强度
        4.2.2 抗剪强度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皖南红层的水理特性
    5.1 崩解性试验
        5.1.1 静态崩解试验
        5.1.2 耐崩解性试验
    5.2 软化性试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皖南红层的边坡稳定性及治理措施研究
    6.1 研究对象及方法
    6.2 边坡模型参数选取及建立
    6.3 边坡稳定性分析
        6.3.1 自然状态
        6.3.2 不同降雨强度
    6.4 失稳机制分析
        6.4.1 岩性
        6.4.2 坡体结构
        6.4.3 水理性质
        6.4.4 降雨
        6.4.5 风化
        6.4.6 人为因素
    6.5 治理措施
        6.5.1 锚喷挡土墙加固
        6.5.2 锚喷抗滑桩加固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5)中国路基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论文提纲范文)

索 引
0 引 言(长沙理工大学张军辉老师、郑健龙院士提供初稿)
1 地基处理新技术(山东大学崔新壮老师、重庆大学周航老师提供初稿)
    1.1 软土地基处理
        1.1.1 复合地基处理新技术
        1.1.2 排水固结地基处理新技术
    1.2 粉土地基
    1.3 黄土地基
    1.4 饱和粉砂地基
        1.4.1 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新进展
        1.4.2 高真空击密法地理处理技术
        1.4.3 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
        1.4.4 微生物加固饱和粉砂地基新技术
    1.5 其他地基
        1.5.1 冻土地基
        1.5.2 珊瑚礁地基
    1.6 发展展望
2 路堤填料的工程特性(东南大学蔡国军老师、中南大学肖源杰老师、长安大学张莎莎老师提供初稿)
    2.1 特殊土
        2.1.1 膨胀土
        2.1.2 黄 土
        2.1.3 盐渍土
    2.2 黏土岩
        2.2.1 黏 土
        2.2.2 泥 岩
        (1)粉砂质泥岩
        (2) 炭质泥岩
        (3)红层泥岩
        (4)黏土泥岩
        2.2.3 炭质页岩
    2.3 粗粒土
    2.4 发展展望
3 多场耦合作用下路堤结构性能演变规律(长沙理工大学张军辉老师、中科院武汉岩土所卢正老师提供初稿)
    3.1 路堤材料性能
    3.2 路堤结构性能
    3.3 发展展望
4 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长沙理工大学曾铃老师、重庆大学肖杨老师、长安大学晏长根老师提供初稿)
    4.1 试验研究
        4.1.1 室内试验研究
        4.1.2 模型试验研究
        4.1.3 现场试验研究
    4.2 理论研究
        4.2.1 定性分析法
        4.2.2 定量分析法
        4.2.3 不确定性分析法
    4.3 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4.3.1 有限元法
        4.3.2 离散单元法
        4.3.3 有限差分法
    4.4 发展展望
5 路基防护与支挡(河海大学孔纲强老师、长沙理工大学张锐老师提供初稿)
    5.1 坡面防护
    5.2 挡土墙
        5.2.1 传统挡土墙
        5.2.2 加筋挡土墙
        5.2.3 土工袋挡土墙
    5.3 边坡锚固
        5.3.1 锚杆支护
        5.3.2 锚索支护
    5.4 土钉支护
    5.5 抗滑桩
    5.6 发展展望
策划与实施

(6)大姚县大箐水库大坝心墙红土动力特性及坝体抗震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红土的研究现状
        1.2.2 土动力特性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
    2.1 地形地貌
    2.2 地层岩性
    2.3 地质构造与地震
    2.4 水文地质条件
第三章 试验用土的基本静力学指标
    3.1 心墙红土概况
    3.2 试验用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3.2.1 试验用土描述
        3.2.2 砂岩残积红土粒度成分试验
        3.2.3 砂岩残积红土比重试验
        3.2.4 砂岩残积红土液塑限试验
        3.2.5 砂岩残积红土击实试验
        3.2.6 砂岩残积红土静三轴剪切试验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砂岩残积红土动变形特性研究
    4.1 概述
    4.2 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案
        4.2.1 试验设备
        4.2.2 试验方案
        4.2.3 试验土样
        4.2.4 试验开始
    4.3 动应力-应变骨干曲线
        4.3.1 围压对骨干曲线的影响
        4.3.2 固结比对骨干曲线的影响
    4.4 动弹性模量
        4.4.1 围压对E_d-ε_d曲线的影响
        4.4.2 固结比对E_d-ε_d曲线的影响
    4.5 动剪切模量
        4.5.1 围压对动剪切模量的影响
        4.5.2 固结比对动剪切模量的影响
    4.6 阻尼比
        4.6.1 围压对阻尼比的影响
        4.6.2 固结比对阻尼比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砂岩残积红土的动强度特性研究
    5.1 概述
    5.2 动强度曲线
        5.2.1 围压对动强度曲线的影响
        5.2.2 固结比对动强度曲线的影响
    5.3 动强度指标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砂岩残积红土心墙坝抗震模拟研究
    6.1 MIDASGTS软件简介
    6.2 工程概况及有限元模型
        6.2.1 工程概况
        6.2.2 有限元分析模型建立
        6.2.3 计算模型参数
        6.2.4 计算工况
    6.3 坝体的应力变形分析
    6.4 地震荷载作用下坝体的动力响应分析
        6.4.1 地震波的选取与输入
        6.4.2 坝体特征值分析
    6.5 顺河向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分析
        6.5.1 典型节点A地震响应时程分析
        6.5.2 顺河向地震荷载下坝体应力、位移分析
    6.6 横河向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分析
        6.6.1 典型节点B地震响应时程分析
        6.6.2 横河向地震荷载下坝体应力、位移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不足
    7.1 结论
    7.2 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奖励、发表论文情况

(7)不同固结条件下红砂岩粗粒土剪切特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红砂岩土概述
        1.2.2 粗粒土强度理论
        1.2.3 粗粒土抗剪强度研究现状
        1.2.4 土体抗剪强度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设备及试验用土
    2.1 引言
    2.2 试验设备
    2.3 试验用土
        2.3.1 天然含水量
        2.3.2 颗粒级配
        2.3.3 最大干密度
        2.3.4 液塑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正常固结红砂岩粗粒土剪切特性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方案
    3.3 试验步骤
        3.3.1 试样制备
        3.3.2 试验装样
        3.3.3 试样固结
    3.4 试验结果及分析
        3.4.1 剪切速率对正常固结红砂岩粗粒土剪切变形特性的影响
        3.4.2 含水率对正常固结红砂岩粗粒土剪切变形特性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固结红砂岩粗粒土剪切特性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方案及试验步骤概述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3.1 剪切速率对超固结红砂岩粗粒土剪切变形特性的影响
        4.3.2 含水率对超固结红砂岩粗粒土剪切变形特性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固结条件下红砂岩粗粒土抗剪强度及其指标分析
    5.1 引言
    5.2 红砂岩粗粒土峰值抗剪强度分析
        5.2.1 剪切速率对不同固结条件下红砂岩粗粒土峰值抗剪强度的影响
        5.2.2 含水率对不同固结条件下红砂岩粗粒土峰值抗剪强度的影响
    5.3 红砂岩粗粒土抗剪强度指标分析
        5.3.1 含水率对不同固结条件下红砂岩粗粒土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
        5.3.2 剪切速率对不同固结条件下红砂岩粗粒土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掺隧道洞渣改良高液限土路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液限土工程特性
        1.2.2 高液限土改良处置方法
        1.2.3 高液限土路基沉降和运营稳定性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1.3.1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目标
    1.4 技术路线
2 荔玉高速公路高液限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研究
    2.1 高液限土的分类及规范对路基的要求
    2.2 高液限土物理特性试验
        2.2.1 颗粒分析试验
        2.2.2 化学组成分析试验
        2.2.3 界限含水率试验
    2.3 高液限土力学特性试验
        2.3.1 击实试验
        2.3.2 剪切试验
        2.3.3 承载比试验
        2.3.4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2.3.5 静回弹模量试验
    2.4 本章小结
3 高液限土掺隧道洞渣改良技术研究
    3.1 高液限土改良
        3.1.1 改良材料选择
        3.1.2 隧道洞渣特性
        3.1.3 改良原理
        3.1.4 试验方案
    3.2 改良土工程特性研究
        3.2.1 击实试验
        3.2.2 剪切试验
        3.2.3 承载比试验
        3.2.4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3.3 改良土水稳定性研究
        3.3.1 吸水量和脱水量
        3.3.2 膨胀率
    3.4 本章小结
4 改良高液限土路基稳定性分析
    4.1 Geo Sudio2018 软件介绍
    4.2 常见的高液限土路基稳定性分析方法
        4.2.1 高液限土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4.2.2 高液限土路基沉降分析方法
    4.3 路基模拟方案
        4.3.1 路基模型和边界条件
        4.3.2 路基填筑加载过程
        4.3.3 有限元参数的选取
    4.4 改良高液限土路基边坡稳定性效果分析
    4.5 改良高液限土路基路基沉降效果分析
        4.5.1 路基填土内部土应力的变化情况
        4.5.2 路基沉降量与时间关系
    4.6 本章小结
5 改良高液限土路用特性研究
    5.1 试验路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5.1.1 施工准备工作
        5.1.2 施工工艺流程
        5.1.3 施工技术要求
    5.2 试验路段碾压效果检测
        5.2.1 压实度检测
        5.2.2 回弹弯沉值检测
    5.3 现场沉降观测
        5.3.1 测试元件的埋设及观测
        5.3.2 沉降观测数据及结果分析
    5.4 高液限土路基边坡防护设计方法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和工程项目及成果

(9)江西红色风化泥质粉砂岩地基承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红层软岩及其风化物的研究现状
        1.2.1 软岩的定义
        1.2.2 红层软岩及其风化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地基承载力研究现状
        1.3.1 地基承载力的基本概念
        1.3.2 地基破坏发展的阶段及其破坏模式
        1.3.3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概述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江西红层分布特征及泥质粉砂岩风化带的确定
    2.1 江西省白垩系岩石地层单位划分概述
    2.2 江西典型红盆的形成背景及分布特征
        2.2.1 江西红色盆地的形成
        2.2.2 江西境内典型红色盆地的分布特征
    2.3 红层的风化程度分带评价
        2.3.1 岩石风化程度分带方法概述
        2.3.2 泥质粉砂岩红层风化程度分层建议方法
    2.4 气象水文条件及红层地区常见不良工程地质情况
        2.4.1 气象水文条件
        2.4.2 红层地区常见不良地质现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红色泥质粉砂岩的基本性质测试及三轴试验
    3.1 红层的组份及分类
    3.2 白垩系泥质粉砂岩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3.2.1 泥质粉砂岩的界限含水率试验
        3.2.2 泥质粉砂岩的颗分试验
        3.2.3 泥质粉砂岩的击实试验
        3.2.4 泥质粉砂岩的一维固结试验
    3.3 泥质粉砂岩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3.4 白垩系泥质粉砂岩的崩解试验
        3.4.1 静态崩解试验
        3.4.2 耐崩解性试验
        3.4.3 崩解试验结果分析
    3.5 白垩系泥质粉砂岩的三轴剪切试验
        3.5.1 试验仪器
        3.5.2 试验方案
        3.5.3 试验方法
        3.5.4 结果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风化红层地基承载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4.1 地基土的本构模型
        4.1.1 土体本构模型理论
        4.1.2 Mohr-Coulomb土体本构模型简介
        4.1.3 数值模拟失稳破化判据
    4.2 均质浅基础地基承载力的有限元分析
        4.2.1 模型的建立
        4.2.2 模型参数的选取
        4.2.3 载荷施加形式
        4.2.4 初始地应力平衡
        4.2.5 结果分析
    4.3 非均质介质浅基础地基承载力的有限元分析
        4.3.1 非均质介质地基承载力的理论计算方法
        4.3.2 非均质介质地基承载力的数值模型建立
        4.3.3 泥质粉砂岩硬层下卧泥岩软层模型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风化泥质粉砂岩地基承载力研究
    5.1 按原位测试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
        5.1.1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
        5.1.2 标准贯入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5.2 按经验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
        5.2.1 不同规范对风化岩基承载力的取值比较
        5.2.2 白垩系泥质粉砂岩地基承载力折减系数统计分析
    5.3 由抗剪强度指标带入理论公式确定地基承载力
    5.4 按土层的物性指标查承载力表确定地基承载力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基于ArcGIS的长沙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地下空间的资源属性
        1.1.2 地下空间与城市发展
        1.1.3 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概况
    2.1 自然地理
    2.2 地层岩性
    2.3 地质构造
    2.4 水文地质
        2.4.1 松散岩类孔隙水
        2.4.2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
        2.4.3 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
        2.4.4 基岩裂隙水
    2.5 工程地质
        2.5.1 岩体工程地质类型与特征
        2.5.2 土体工程地质类型与特征
        2.5.3 特殊土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
    2.6 环境地质
第三章 长沙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
    3.1 地下交通工程
    3.2 地下市政工程
    3.3 地下公共空间
第四章 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分析
    4.1 地下空间适宜性影响因子分析
        4.1.1 地形地貌对地下空间开发的影响
        4.1.2 工程地质条件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影响
        4.1.3 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影响
        4.1.4 不良地质条件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影响
        4.1.5 城市空间开发现状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影响
        4.1.6 资源保护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影响
    4.2 评价方法
        4.2.1 综合指数模型
        4.2.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4.3 权重计算
    4.4 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基本原则
    4.5 基于ArcGIS的数据处理
        4.5.1 数据处理
        4.5.2 属性计算
第五章 长沙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5.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5.1.1 目标层的确定
        5.1.2 评价指标体系阶梯层次结构
        5.1.3 地下空间分层与指标分级
    5.2 计算指标因子权重
    5.3 指标因子分析赋值
    5.4 综合指数模型适宜性评价
    5.5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适宜性评价
    5.6 评价结果分析
        5.6.1 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好区
        5.6.2 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较好区
        5.6.3 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较差区
        5.6.4 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差区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四、红层残积土工程特性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水泥-钛石膏改良红层风化残积土的工程特性研究[A]. 倪孟杰,黄凯,康博,苏晶文,李云峰,查甫生. 2021年工业建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册), 2021
  • [2]大连市华南商圈的红粘土特性分析[D]. 周洪旭.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8)
  • [3]水泥-钛石膏改良红层风化残积土的工程特性研究[D]. 倪孟杰. 合肥工业大学, 2021
  • [4]皖南红层工程地质特性及边坡稳定性研究[D]. 张骏. 合肥工业大学, 2021
  • [5]中国路基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1[J].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中国公路学报, 2021(03)
  • [6]大姚县大箐水库大坝心墙红土动力特性及坝体抗震模拟研究[D]. 余亚峰.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7]不同固结条件下红砂岩粗粒土剪切特性试验研究[D]. 肖豪.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 [8]掺隧道洞渣改良高液限土路用特性研究[D]. 李成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9]江西红色风化泥质粉砂岩地基承载力研究[D]. 徐朋威.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3)
  • [10]基于ArcGIS的长沙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D]. 任念.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红层残土工程特性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