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专业成长中“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周思铭[1](2021)在《幼儿钢琴学习中“高原现象”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以XX省XX市3-7岁幼儿为调查对象》文中研究指明
李子建,蒲永明,梁霞[2](2021)在《教师“职业高原期”的成因与迈向卓越教师的策略》文中指出从学者提出的卓越教师的特质结构与教师的"职业高原期"的成因与表现进行分析对比来看,二者有内在的相关性,即具备迎接挑战、适应变化的环境、具有抗逆能力、持续自我的反思的素质等,这是决定一个教师避免进入"职业高原期"或者面临"职业高原期"时在身心和正向发展方面积极努力并且迈向卓越的关键。
姜建宇[3](2020)在《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高原突破策略研究 ——基于对S小学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质量。但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高原现象”,它所表现出来的专业发展水平的停滞或倒退,直接影响教师教学力的提升,从而也制约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以小学英语教师这一群体为研究对象,以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为切入口,围绕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高原现象”,运用实证研究、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半结构化访谈等方法,点面结合,对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高原现象进行诊断分析,从社会、家庭、学校和老师四个层面,全面分析当前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探寻该群体专业发展高原形成的原因。基于S小学的调查,研究认为,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高原现象较为突出,它与年龄、教龄、职称、婚育状况以及学段学科特性等因素有着较强的相关性,其现状具体表现在教学力水平的停滞或下降。导致S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高原现象的关键问题是:“高原期”教师大多有“走出高原”的期望,但主观努力不够充分,客观影响因素不能很好地化解,学校及政府相关支持策略缺乏系统设计和针对性。化解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高原现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社会、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教师等多层面着手。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要营造尊师重教,优化政策,让教师回归教育教学本身,让教师公平公正地获得更大的专业发展权利和空间,消解教师专业高原形成因素;学校要在工作量标准、教师评价机制,学习发展环境等方面为教师突破专业发展高原创造好的条件环境;教师自身必须积极主动有作为,应从激发发展动力、扩大教师影响力、增强教学能力、磨练教学研究能力、提升教学创新能力等方面切入,化解专业发展高原的困境。
林枝梦[4](2020)在《高中物理学习中“高原现象”的成因与教学干预策略》文中研究表明基础学科教育是强国之本。当前,我国高中教育正面临全面的改革,高考即将改变多年来的模式,采取必选+选考的模式。课程标准也从三维目标转向核心素养,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也变为“强基计划”。这些改变都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基础学科的人才。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物理学对于社会、科技发展无疑有重要作用。因此,让学生学好物理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停滞不前的状态,有学生在自我调节后能够度过这个阶段,但大部分学生却因此一直原地踏步,甚至失去信心后反而出现倒退的现象。这种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成绩暂时停滞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经过调查发现,这种现象可能出现在学生学习的任一阶段,高一至高三都有学生出现物理学习的“高原现象”,导致学习成绩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学生自信心受挫,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下降,出现焦虑、烦躁、敏感等不良情绪,若不及时进行调节和干预,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都将造成严重影响。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高原现象”是学习的四个阶段之一,只有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高原现象,并引导学生对学习进行有效的干预策略,缓解学生的心理负担,才能帮助学生顺利克服学习的高原期,提高学习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因此,为了学生今后的发展,必须找到行之有效的应对“高原现象”的方法,并采取有效的教学干预策略,同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渡过物理学习的高原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高校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部分,结合当前教育现状,对课题研究的背景、内容、目的和意义进行阐述。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同时对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总结归纳;第二部分,对高中生物理学习和教师的物理教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选择适合的学生进行访谈交流等,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和对物理学习的认识等信息,信息归纳后对高中生物理学习中高原现象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第三部分,对当前学生“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第四部分,根据“高原现象”的成因,提出教学干预的原则,通过调查问卷研究,分别总结出教师方面的教学干预策略和学生方面的应对策略的探索方向;通过上述研究,总结出相应的教学干预策略后在教学中进行实践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干预策略,总结出有效的干预策略;最后一部分,对本课题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研究中的不足和展望。
顾忆春[5](2020)在《小学新任班主任的工作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却要管理着一个班级的方方面面,从日常琐事到道德教育,都充斥着班主任的身影。新任班主任处于入职适应期,刚刚开始适应学校教学工作,在教师和班主任的双重身份和双重责任下,心有余而力不足,会产生许多适应困难。本文以小学新任班主任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对小学新任班主任进行了概念界定。根据适应性绩效理论,确定了小学新任班主任适应性绩效的五个维度,从解决问题、压力适应、人际适应、持续学习及身体适应方面对小学新任班主任工作的适应情况进行了调查。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法和访谈法,收集有效问卷88份,对5位小学新任班主任,2位经验班主任及1位负责班主任工作的领导进行访谈,得出小学新任班主任的常见适应问题以及外部对小学新任班主任的支持情况,并提出了提升小学新任班主任工作适应能力的对策与建议。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本文指出小学新任班主任的适应问题主要在于学生、班级管理、与家长沟通、情绪调节等方面,详细问题包括新任班主任难以在学生间建立起教师威信,难以培养和选拔优秀班干部,难以获取家长的信任,难以建设优良班集体,难以尽快处理学生突发情况等。职前教育、职后教育及社会虽然对新任班主任的工作有所支持,如师范教育有一定的帮助,同事及领导乐意提供帮助等,但支持力度有限,不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进一步对小学新任班主任适应问题的产生进行归因,总结了八个方面,如新任班主任条件性知识储备不足,缺乏班级管理技巧,自我调节能力不够,任职学校培训机制不健全,效果不佳等。通过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从新任班主任自身、任职学校、师范院校及社会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即新任班主任自身要持续学习班主任知识,积极面对班主任工作;任职学校要减少新任班主任工作压力适应困难,提升其解决问题能力;师范院校要调整师范生课程设置结构,增加实践课程;社会要提高新任班主任待遇,提升理解度,缓解其人际适应压力。
李漫[6](2018)在《成熟期教师专业发展“高原现象”的成因和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原现象"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不同阶段时有出现,但在成熟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尤为常见。而在教师专业化的大背景下,成熟期教师的专业发展往往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本文借助案例阐明成熟期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张明劼[7](2018)在《中小学成熟型教师的职业高原反应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苏州工业园区学校的调查》文中研究指明教师的职业发展,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品质,更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成长。与新手教师和青年骨干教师相比,成熟型教师的职业发展障碍更多。因此,有必要寻找中小学成熟型教师职业高原反应的特点以及形成原因,探索区域和学校管理层面上的应对策略,以期为学校管理提供借鉴。论文基于苏州市工业园区9所中小学校1048位成熟型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小学成熟型教师职业高原反应程度及其在人口统计学特征上的差异,发现了影响中小学成熟型教师职业高原反应的显着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小学成熟型教师对自身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个人晋升、职业发展等方面比较敏感,其技能及发展方面的高原反应程度较高。相比较而言,在身体素质以及心理和情感方面的职业高原反应程度并不严重;不同教龄、不同学历、不同荣誉称号、不同家庭状态的中小学成熟型教师在整体职业高原反应上均有显着差异;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不同教学段、任教学科不同的中小学成熟型教师在整体职业高原反应上均不存在差异。学校组织和教师家庭这两大外部因素对中小学成熟型教师职业高原总反应及各维度反应起到显着的解释作用,其中,家庭因素成为当前导致中小学成熟型教师产生职业高原反应的特别重要原因,平衡好家庭和职业之间的关系将是缓解教师职业高原反应的突破点。
刘亚军[8](2018)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原现象及其超越的叙事研究》文中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原现象是目前教师专业生涯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但是目前学界对其关注较少,相关的研究成果大多运用两种范式进行研究:一种是实证主义的量化分析,另一种是定性的思辨研究,且以后者为主。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已有研究对于这一“动态性”、“过程性”的问题揭示得不够深入。本文运用质的研究范式下的教育叙事研究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以下是四个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从研究缘起出发,论述了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原现象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相关核心概念作了界定。第二部分,研究设计。鉴于教师专业高原现象的问题与教育叙事研究具有适切性,因而本研究选择教育叙事研究方法来探究教师专业高原期的整个过程。在研究过程中,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文献分析、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和实物收集。第三部分,X老师专业发展历程的叙事。根据X老师31年的教育历程的特点和规律,本文将其分为新手适应期、快速发展期、稳定停滞期和突破更新期四个阶段进行叙事,将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叙事文本。第四部分,理论分析与策略探讨。根据上一章叙事文本的发现,本章对从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三个方面分析了X老师经历专业发展高原期的整个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教师突破专业高原期的策略。
张一楠[9](2017)在《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的表现、成因和应对策略》文中研究说明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培养人的教育事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职业却面临着很多困境,其中一个突出难题就是由"高原现象"而引发的职业倦怠。本文从专业认同感、专业情感、专业知识和专业动机四个角度表述了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的具体体现,并从社会期望、评价机制等方面剖析了原因,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了突破这种现象的方法策略。
何岳山,何伟云[10](2017)在《中小学教师“高原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文中提出无论在教师职业发展的成长期、成熟期(高原期)、升华期都可能出现前进的暂时性停止,产生"高原现象"。重点对连片特困地区的中小学教师"高原现象"进行了成因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二、教师专业成长中“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教师专业成长中“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2)教师“职业高原期”的成因与迈向卓越教师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教师“职业高原期”成因分析 |
三、卓越教师内涵与特质 |
(一)卓越教师内涵 |
(二)卓越教师的特质结构 |
四、突破教师“职业高原期”,迈向卓越教师的策略 |
(一)改善教师支持系统 |
(二)促进教师自我内驱发展 |
(三)提升教师有效教学 |
五、结语 |
(3)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高原突破策略研究 ——基于对S小学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价值 |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研究的创新点 |
1.3.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2 研究的创新点 |
1.4 文献综述 |
1.4.1 本课题相关研究文献概况分析 |
1.4.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4.3 已有研究的不足 |
1.5 理论基础 |
1.5.1 职业生涯高原理论 |
1.5.2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
1.6 核心概念界定 |
1.6.1 教师专业发展 |
1.6.2 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高原 |
第二章 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高原现象问卷调查概况 |
2.1 问卷设计的依据 |
2.2 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
2.3 问卷数据的统计 |
2.3.1 问卷数据来源统计 |
2.3.2 问卷答题用时统计 |
2.4 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2.4.1 信度分析 |
2.4.2 效度分析 |
2.5 问卷初步结果 |
第三章 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高原现状分析 |
3.1 问卷基本信息的对比分析 |
3.1.1 调查对象性别 |
3.1.2 调查对象年龄 |
3.1.3 调查对象任教英语的年限 |
3.1.4 调查对象初始学历 |
3.1.5 调查对象最高学历 |
3.1.6 调查对象职称 |
3.1.7 调查对象职务 |
3.1.8 调查对象婚育状况 |
3.1.9 调查对象家庭经济状况 |
3.2 问卷的差异性分析 |
3.2.1 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高原各指标行为表现整体情况 |
3.2.2 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高原各指标行为表现差异性统计 |
3.3 问卷反映的S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高原现状 |
3.3.1 问卷客观题前十位指标的对比分析 |
3.3.2 问卷主观题的对比统计分析 |
3.4 访谈揭示的S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高原现状 |
3.4.1 专业发展动力不足 |
3.4.2 教师影响力减弱 |
3.4.3 教学业务能力发展停滞 |
3.4.4 教科研能力下降 |
3.4.5 教学创新能力缺乏 |
第四章 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高原成因分析 |
4.1 相关性分析 |
4.2 归因分析 |
4.2.1 教育社会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 |
4.2.2 学校带来的隐形压力和显性影响 |
4.2.3 家庭状况带来的干扰因素 |
4.2.4 教师自身存在专业发展问题 |
第五章 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高原突破的应对策略 |
5.1 社会及教育管理部门要积极作为 |
5.1.1 尊师重教,让教师职业体面而有尊严 |
5.1.2 减负增能,让教师回归教育教学本身 |
5.1.3 政策支持,让教师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
5.2 学校要为教师发展改善环境创造条件 |
5.2.1 设立合理的工作量标准,提高小学英语学科地位 |
5.2.2 把握专业发展基本内涵,建立科学的教师发展评价机制 |
5.2.3 抓“关键少数”促全面进步,打造研究型学习共同体 |
5.3 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力 |
5.3.1 对标找差,激发发展动力 |
5.3.2 厚积薄发,扩大教师影响力 |
5.3.3 勇于实践,增强教学业务能力 |
5.3.4 勤于笔耕,磨练教学研究能力 |
5.3.5 敢于挑战,提升教学创新能力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的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 |
6.3 对后续研究的思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录用)论文情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
附录 |
(一)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高原现象调查问卷 |
(二)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高原现象访谈录 |
(4)高中物理学习中“高原现象”的成因与教学干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研究背景与相关研究综述 |
1.2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高中物理学习中“高原现象”的现状调查 |
2.1 高中物理学习中“高原现象”的现状分析 |
2.2 高中物理学习中“高原现象”的现状分析总结 |
3.高中物理学习中“高原现象”的成因分析 |
3.1 从心理学上分析 |
3.2 从认知能力上分析 |
3.3 从教学实践中分析 |
4.针对“高原现象”的教学干预策略及实践探索 |
4.1 教学干预策略研究 |
4.2 课堂干预策略实践探索 |
4.3 课后干预策略实践探索 |
5.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致谢 |
(5)小学新任班主任的工作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新形势下提升班主任工作质量的诉求 |
(二)对小学新任班主任工作适应情况的研究不够丰富 |
(三)个人的关注点及研究兴趣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研究现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探讨 |
一、概念界定 |
(一)班主任 |
(二)新任教师 |
(三)新任班主任 |
(四)工作适应 |
二、相关理论探讨 |
(一)班主任专业发展理论 |
(二)适应性绩效理论 |
(三)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 |
第三章 小学新任班主任工作适应现状调查 |
一、问卷调查 |
(一)问卷设计 |
(二)问卷的统计分析与结果 |
二、访谈调查 |
(一)访谈设计 |
(二)访谈结果分析 |
三、现状调查结果 |
(一)小学新任班主任整体状况 |
(二)小学新任班主任工作适应的常见问题 |
(三)小学新任班主任接受的外部支持情况 |
第四章 小学新任班主任工作适应问题的成因及提升对策 |
一、形成小学新任班主任工作适应问题的原因 |
(一)内部因素 |
(二)外部因素 |
二、提升小学新任班主任工作适应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
(一)自身层面:持续学习班主任知识,积极面对班主任工作 |
(二)学校层面:减少工作压力适应困难,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
(三)师范院校:调整师范生课程设置结构,增加实践课程 |
(四)社会层面:提高待遇,提升理解度,缓解人际适应压力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一)成果与创新 |
(二)问题与不足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成熟期教师专业发展“高原现象”的成因和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成熟期教师专业发展“高原现象”成因分析 |
1. 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
2. 自我归因的误导。 |
二、突破成熟期教师专业发展“高原现象”的策略 |
1. 拓展反思内容。 |
2. 坚持探索性实践。 |
3. 投入教研与科研。 |
(7)中小学成熟型教师的职业高原反应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苏州工业园区学校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意义 |
1.1.1 理论意义 |
1.1.2 现实意义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成熟型教师 |
1.2.2 职业高原 |
1.2.3 职业高原反应 |
1.2.4 职业倦怠 |
1.2.5 激励策略 |
1.3 教师职业高原反应的度量指标及强弱测度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2.1.1 关于教师发展阶段中有关成熟型教师的研究 |
2.1.2 关于职业高原方面的研究成果 |
2.1.3 关于激励策略的研究 |
2.2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2.2.1 关于职业高原期的研究现状 |
2.2.2 对激励理论的研究 |
2.2.3 教师激励研究现状 |
第3章 中小学成熟型教师职业高原反应的问卷调查 |
3.1 数据来源 |
3.2 问卷设计及检验 |
3.2.1 问卷编制与构成 |
3.2.2 项目分析 |
3.2.3 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4章 人口统计学特征不同的中小学成熟型教师职业高原反应的差异分析 |
4.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4.1.1 人口统计学特征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1.2 职业高原反应及各维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2 中小学成熟型教师职业高原反应的差异分析 |
4.2.1 中小学成熟型教师职业高原反应在年龄、教龄上的差异分析 |
4.2.2 中小学成熟型教师职业高原反应在学历、职称及称号上的差异分析 |
4.2.3 中小学成熟型教师职业高原反应在学段、学科上的差异分析 |
4.2.4 中小学成熟型教师职业高原反应在家庭状态上的差异分析 |
4.2.5 中小学成熟型教师职业高原反应的差异分析小结 |
第5章 组织因素和家庭因素对中小学成熟型教师职业高原反应的影响 |
5.1 外部影响因素量表的质量检验 |
5.1.1 外部影响因素量表的构成 |
5.1.2 外部影响因素量表的项目分析 |
5.1.3 外部影响因素量表的因子分析 |
5.1.4 外部影响因素量表的信度检验 |
5.2 组织因素、家庭因素对职业高原反应的影响 |
5.2.1 整体职业高原反应对组织因素、家庭因素的回归分析 |
5.2.2 “身体和心理高原”对组织因素、家庭因素的回归分析 |
5.2.3 “技能及发展高原”对组织因素、家庭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应对策略 |
6.1 研究结论 |
6.2 应对策略 |
6.2.1 国家及社会的干预 |
6.2.2 中小学校及其决策者的有效管理与评价 |
6.2.3 中小学教师自身及家庭的适度调整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原现象及其超越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缘起与意义 |
1.1.1 选题缘由 |
1.1.2 研究意义 |
1.2 已有研究的综述 |
1.2.1 职业高原的内涵 |
1.2.2 教师职业高原 |
1.2.3 已有研究之不足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教师专业发展 |
1.3.2 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原现象 |
1.3.3 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
2 研究设计 |
2.1 研究方法与思路 |
2.1.1 研究方法 |
2.1.2 研究思路 |
2.2 研究对象的选择 |
2.2.1 研究对象的选择背景 |
2.2.2 研究对象概况 |
2.3 研究资料的搜集 |
2.3.1 文献分析 |
2.3.2 深度访谈 |
2.3.3 参与式观察 |
2.3.4 实物分析 |
2.4 研究过程与逻辑 |
2.4.1 研究过程 |
2.4.2 研究逻辑 |
3 X老师专业发展历程的叙事 |
3.1 新手适应期 |
3.1.1 专业发展的混沌期 |
3.1.2 “向老教师学习” |
3.2 快速发展期 |
3.2.1 形成教学策略 |
3.2.2 现代教育技术助推 |
3.3 稳定停滞期 |
3.3.1 “感觉这样就可以了” |
3.3.2 “我好像陷入了高考的条条框框里” |
3.3.3 找不到突破的方向 |
3.4 突破更新期 |
3.4.1 “我想要退回去” |
3.4.2 找到新的方向 |
3.4.3 形成教学模式 |
4 理论分析与策略探讨 |
4.1 X老师专业发展高原期的理论分析 |
4.1.1 X老师陷入专业发展的高原期 |
4.1.2 X老师为何陷入专业发展的高原期 |
4.1.3 X老师如何突破专业发展高原期 |
4.2 促进教师突破专业高原期的策略 |
4.2.1 唤醒意识,实现转向 |
4.2.2 外部环境的支持 |
结语:走出专业发展的高原期,实现“第二次飞跃”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的表现、成因和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的具体表现 |
(一) 专业认同感的缺失 |
(二) 专业情感的淡漠 |
(三) 专业知识的桎梏 |
(四) 专业动机的下降 |
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高原现象”的成因 |
(一) 社会期望和社会待遇的不均衡 |
(二) 评价机制过于单一 |
(三) 内在发展动力不足 |
(四) 教师专业成长能力不足 |
(五) 教育科研探究能力较差 |
三、克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高原现象”的策略 |
(一) 提升自我满足感 |
(二) 多元评价促发展 |
(三) 文化自觉引领内在发展 |
(四) 改善教师认知结构 |
(五) 提高教师教研能力 |
四、教师专业成长中“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幼儿钢琴学习中“高原现象”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以XX省XX市3-7岁幼儿为调查对象[D]. 周思铭.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2]教师“职业高原期”的成因与迈向卓越教师的策略[J]. 李子建,蒲永明,梁霞.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1(01)
- [3]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高原突破策略研究 ——基于对S小学的调查[D]. 姜建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8)
- [4]高中物理学习中“高原现象”的成因与教学干预策略[D]. 林枝梦. 西南大学, 2020(01)
- [5]小学新任班主任的工作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D]. 顾忆春.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6]成熟期教师专业发展“高原现象”的成因和对策[J]. 李漫. 江苏教育, 2018(94)
- [7]中小学成熟型教师的职业高原反应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苏州工业园区学校的调查[D]. 张明劼. 苏州大学, 2018(04)
- [8]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原现象及其超越的叙事研究[D]. 刘亚军. 四川师范大学, 2018(12)
- [9]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的表现、成因和应对策略[J]. 张一楠. 中国成人教育, 2017(11)
- [10]中小学教师“高原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 何岳山,何伟云. 新课程(下),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