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女蛇”是个什么形象(论文文献综述)
陆芳[1](2021)在《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参的编纂和使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参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教师提供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因此教参的编写也必须要围绕如何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来进行。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教参的课题研究缘起、发展及其意义。由于语文教参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决定对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参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先梳理总结前人的课题研究成果,并说明研究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法。第一章从教参的编排思想和依据入手。了解到教参主要是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部编版语文教材为编写依据,依照教科书的编写体例并且站在国家的高度分栏目编纂,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教参编排的价值,以及对教师产生的积极意义。第二章从知识性和技巧性两个角度谈教参对教材的深化和拓展,总的把教参进行大致的分类,来看教参对教材的解读。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看法。第三章以问卷的形式了解教参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运用。用表格把调查的结果呈现出来,发现教参对教师教学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针对存在的缺陷提出了解决的办法。第四章通过实际观摩课堂教学,了解在部编版语文教参参与下的课堂情况,以教参、教案、课堂实录三种形式对比观察教参是如何参与教师的教学。第五章针对如何改进教参,编辑出更实用的教参提出了建议。希望通过深入解读文本、提供宽广教学视角;强化语言层面教学、筑牢基础知识;建设教参数据库、实时更新内容等手段来改进教参。
晋文洲[2](2016)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阅读反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选题主要是针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阅读现状研究相对简略,研究数量较少而选定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散文中的经典名篇,从其首次被选入教材以来至今的半个多世纪里,该文始终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被列为精读篇目之一,可见其经典性。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研究角度多样、成果丰富,已形成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但如此纷繁复杂的研究成果,教师该如何借鉴,又该进行怎样的教学处理,这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文本的主题研究、人物形象研究、其他研究以及教参研究四个方面,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阅读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在最后谈及笔者的教学设想。希望本文的出现,能让教师和学生更加了解文本,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提供更全面、更客观的参考。
盛佳彦[3](2014)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本解读和教学价值确定》文中研究说明选文的有效教学价值的挖掘是教学的核心问题。本文以1956年和1961年人教版及现行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河大版、鄂教版和沪教版等八套初中语文教材和14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案例为基础,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半个世纪以来的文学解读和相关研究,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价值作一个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本文第一章是关于此篇选文文学解读的综述;第二章是对人教版1956年和1961年两套教材和现行使用的六套教材的编撰情况和教学价值的分析;第三章是对14个教学案例的教学内容的分析与总结;最后结语部分是对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价值的确立作一个概述,并提出关于此篇选文的核心教学价值建议。
陈海峰[4](2008)在《鲁迅作品在中学的接受 ——以《社戏》、《孔乙己》、《故乡》等作品为中心的考察》文中指出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学语文课堂也为我们继承和发扬鲁迅精神搭建了便利的平台,因此探讨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的接受情况将显得很有意义。本文的着眼点是梳理建国后半个多世纪以来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课堂上的接受状况。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梳理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选编及其历时篇目的更替。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整理并分析鲁迅作品在中学的解读情况,这是本文的核心部分,论文以不同时期文道关系的主流方向为依据,以《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故乡》等在中学教材中比较稳定的篇目为中心,将鲁迅作品的接受情况大体上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文以载道”时期,这一时期鲁迅作品肩负着沉重的政治使命,在教学中是严格遵循着“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进行的;第二,极“左”思潮泛滥的文革时期,鲁迅作品完全成立政治的传声筒,成为造反派手中批斗的武器;第三,“文道统一”时期,这一时期对鲁迅作品的教学,在思想教育方面基本是沿用了十七年时期的观点,变化是加强了“技术”方面的训练,就是加强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四,工具理性的强化,鲁迅作品被肢解成语言训练的知识点;第五,人文精神的回归,个性的张扬,鲁迅作品的解读出现较为开放的局面。第四部分论述鲁迅及其作品在当代的意义。
王平[5](2000)在《“美女蛇”是个什么形象》文中指出
王家伦[6](1980)在《“美女蛇”是一个什么形象》文中研究表明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美女蛇到底是一个什么形象?目前大家的说法不一。有的认为美女蛇是个反面形象,是“现代评论”派的象征,鲁迅是想借这个故事捎带刺一下时刻想吃他肉的“现代评论”派(这是一种传统看法)。有的认为“这是个迷信故事,吓唬孩子的,也可以说鲁迅在批判这个迷信故事。”(李何林:《十五篇鲁迅作品问题解答》)“作者对这个故事显然是采取批判的否定的态度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当时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迷信思想。”(徐州师院中文系:《散文选讲》)另外有人更进一步批判和否定了这个形象,认为美女蛇不仅象征现代评论派,而且是阴险、狡猾的阶级敌人的化身。如一九七九年九月江苏人民出版社的《鲁迅散文选讲》说:“这个故事长期流传在民间,影响比较大。它有一定的封建迷信色彩……这对少
二、“美女蛇”是个什么形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女蛇”是个什么形象(论文提纲范文)
(1)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参的编纂和使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
二、概念界定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参的编写思想和编排体系 |
第一节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参的编写思想 |
第二节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参的编排特点和意义 |
第二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参对教材的拓展及存在问题 |
第一节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参对教材的拓展 |
第二节 教参对教材内容的详解和深化 |
第三节 教参在编排和内容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三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参使用的调查分析 |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二节 七年级语文教师使用教参情况的调查分析 |
第四章 教参参与下的教学案例 |
第一节 教参的使用方式 |
第二节 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
第三节 教参参与下的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
第五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参的改进建议 |
第一节 深入解读文本、提供宽广教学视角 |
第二节 强化语言层面教学、筑牢基础知识 |
第三节 教师灵活使用教参发挥最大效果 |
第四节 建设教参数据库、实时更新内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阅读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第一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研究 |
第一节 批判封建教育 |
第二节 表现童真童趣 |
第三节 怀念过去 |
第四节 不满现实 |
第五节 生命成长体验 |
第二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人物形象研究 |
第一节 美女蛇的形象及写作用意 |
第二节 私塾先生的形象 |
第三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其他研究 |
第一节 关于“三味” |
第二节 关于“伏鹿图” |
第三节 关于“Ade”一词 |
第四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参和教学设想 |
第一节 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参编写 |
第二节 现行教参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解读 |
第三节 本文研究成果对现行教参的补充 |
第四节 笔者的教学设想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本解读和教学价值确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1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本分析的研究综述 |
1.1 关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的理解 |
1.1.1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
1.1.2 关于美女蛇的故事 |
1.1.3 关于三味书屋和先生 |
1.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艺术特色研究 |
第2章 教材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编撰情况分析 |
2.1 人教版1956年和1961年教材的编撰情况分析 |
2.1.1 1956年版《初级中学课本(文学)第二册》 |
2.1.2 1961版《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试用本)(语文)第二册》 |
2.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六套教材中的编撰情况分析 |
2.2.1 六套教材单元导语编撰情况分析 |
2.2.2 六套教材课后习题的编撰情况分析 |
2.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六套教材中的教学价值比较与分析 |
第3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案例中教学目标情况分析 |
3.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案例在主题方面的教学目标 |
3.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案例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教学目标 |
第4章 结语 |
4.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内容的建议 |
4.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核心教学价值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4)鲁迅作品在中学的接受 ——以《社戏》、《孔乙己》、《故乡》等作品为中心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鲁迅作品在中学课本中的选编 |
一 新政权新体制新教科课书 |
二 文革时期鲁迅作品的选编 |
三 新时期鲁迅作品的选编 |
四 新千年之后鲁迅作品的选编 |
第二章 鲁迅作品在中学的解读(上) |
一 语文教育中的“文以载道” |
二 极左思潮冲击下的鲁迅作品的解读 |
三 对“文以载道”的反思 |
第三章 鲁迅作品在中学的解读(下) |
一 “文道统一”对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影响 |
二 科学主义对鲁迅作品教学的冲击 |
三 主体精神的回归,个性的张扬 |
第四章 中学接受鲁迅作品的当代意义 |
一 鲁迅作品在中学接受的处境 |
二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漫漫之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四、“美女蛇”是个什么形象(论文参考文献)
- [1]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参的编纂和使用研究[D]. 陆芳.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阅读反应[D]. 晋文洲.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5)
-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本解读和教学价值确定[D]. 盛佳彦. 上海师范大学, 2014(01)
- [4]鲁迅作品在中学的接受 ——以《社戏》、《孔乙己》、《故乡》等作品为中心的考察[D]. 陈海峰. 河南大学, 2008(09)
- [5]“美女蛇”是个什么形象[J]. 王平.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0(04)
- [6]“美女蛇”是一个什么形象[J]. 王家伦. 辽宁师院学报, 1980(06)
标签:美女蛇论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论文; 鲁迅论文; 鲁迅的作品论文; 鲁迅中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