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慢性肾炎治疗的拙见

我对慢性肾炎治疗的拙见

一、慢性肾炎治疗刍议(论文文献综述)

陈冰冰[1](2021)在《保肾口服液治疗气阴两虚夹湿热型慢性肾炎(CKD1-2期)临床疗效观察及对VEGF、sFlt-1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保肾口服液治疗气阴两虚夹湿热型慢性肾小球肾炎(CKD1-2期)的临床疗效及对VEGF、sFlt-1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期为保肾口服液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肾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的64例气阴两虚夹湿热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CKD1-2期)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试验组32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保肾口服液,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胱抑素C(Cys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另选取2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VEGF、sFlt-1水平。结果:1、治疗前,对照组、试验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慢性肾炎组患者的VEGF、sFlt-1水平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保肾口服液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夹湿热型慢性肾炎的有效率为87.1%,显着高于对照组70.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方面,试验组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83.87%,试验组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改善(P<0.01),试验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5、两组治疗前后BUN、Scr、eGFR、CysC、TC、TG无明显差异(P>0.05)。6、治疗后,两组24h尿蛋白定量、CRP、VEGF、sFlt-1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试验组24h尿蛋白定量、CRP、VEGF、sFlt-1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治疗前sFlt-1与24h尿蛋白定量、CRP显着正相关,与VEGF、eGFR不具有相关关系;VEGF与24h尿蛋白定量、sFlt-1、eGFR、CRP均不具有相关关系。结论:1、保肾口服液联合常规西药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夹湿热型慢性肾炎疗效显着,相比单用常规西药治疗,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等方面均有更好的疗效。2、保肾口服液可能通过降低VEGF、sFlt-1在体内水平,减轻内皮细胞损伤,降低尿蛋白,保护肾脏。3、蛋白尿的产生可能与VEGF、sFlt-1异常升高相关,sFlt-1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慢性肾炎早期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及微炎症情况。4、本次试验短期中暂未发现保肾口服液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有明显副作用,安全性较高,可于临床中推广。

吴琼[2](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张喜奎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的“风药”用药规律》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张喜奎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病案,建立数据库,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张喜奎教授治疗本病的用药进行统计分析,以探索张喜奎教授从“风”论治慢性肾炎的学术思想,及临床治疗慢性肾炎常用的“风药”、常用的治法、常用的药对、常用的联合用药等规律,能更好总结张喜奎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的用药特色。方法通过对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以及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导师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肾炎病案进行全面收集,按照统一格式整理,运用Mir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IBM SPSS Modeler 18.0以及IBM SPSS Statistics 22.0等软件,通过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病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0例病案,200诊次,性别分布上,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分布上,41岁到50岁以及31到40岁发病率较高;使用频率大于5.00%的药物有53味,为本研究的常用药物。根据本研究纳入的风药范围及类型,本研究常用风药为22味,前10位的药物分布为:白鲜皮、蝉蜕、麻黄、地肤子、牡蛎、桑寄生、连翘、钩藤、天麻、赭石。常用的治法有祛风解表法、平肝熄风法、祛风解毒法、祛风湿法、补肾祛风法、搜风通络法、祛风理气法。主要的药物组合有麻黄与杏仁,麻黄与连翘,柴胡与黄芩,白鲜皮与三七,山药与钩藤、天麻与钩藤,牡蛎与石决明,蝉蜕、白鲜皮与地肤子。聚类得到四组核心处方分为为:第一组药物:麻黄、五味子、苦杏仁、茯苓、泽泻、大腹皮、陈皮、连翘、白鲜皮、蝉蜕。第二组药物:黄芪、女贞子、墨旱莲、牛膝、三七、芡实、茯苓、白茅根、白鲜皮、蝉蜕。第三组药物:黄芪、女贞子、墨旱莲、牛膝、茯苓、白茅根、麻黄、五味子、苦杏仁、白鲜皮、蝉蜕、地肤子。第四组药物: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黄芪、天麻、钩藤、牡蛎、赭石、珍珠母、石决明。结论:慢性肾炎多由内、外二因引起的以肺、脾、肾三脏亏虚,肝气郁结为本,风、湿、瘀、毒等病理产物堆积为标的疾病。用药上多以寒味药清热解毒,甘味药扶助正气,辛味药祛邪解表、调畅气机;药物多归肾、肝、肺三经;药类上多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平肝熄风药。风药常用药味高达22味,所占比例大,风药多使用祛风解表药、平肝熄风药、搜风通络药、祛风湿药、补肾祛风药。处方上,根据六经辨证以确立处方用药,风邪首犯太阳,以宣肺祛风为主,予麻杏味甘汤;太少阴合病,风邪内伏,以扶正祛邪为主,予黄芪二至丸加减;脏腑亏虚,内风久稽,极易引动外风侵袭,在扶正祛邪的同时内外风共解,予黄芪二至丸合麻杏味甘汤;少阴肾水不足,厥阴肝风内动,以滋阴潜阳,平肝熄风为主,予芪麻地黄汤。

官大方[3](2021)在《基于复杂网络规则研究张喜奎教授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的用药规律》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利用多种数据挖掘方法将导师张喜奎教授临床病案的用药规律进行科学严谨的统计分析,着重通过复杂网络构筑,找出张喜奎教授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核心药物、发现组方配伍规律,探究其中蕴含的学术思想及临床思维。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张喜奎教授门诊的病案进行记录、分类整理,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200诊次病历信息,执行频数分析、归纳药物属性,采用IBM SPSS Modeler18实施关联规则、SPSS25完成聚类分析、Gephi0.9.2绘制复杂网络等统计学方法,最后总结结论。结果:本研究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在31岁后增高,41-50岁的占比最高;大于3%的药物有10味,分别是:黄芪、墨旱莲、女贞子、白鲜皮、茯苓、三七、芡实、白茅根、鸡内金、牛膝。上述药物可确立为常用药物。从药物属性而言,四气以平、寒药物运用最多,温药次之;五味偏于甘、苦,酸、辛次之;药物多归肾、脾、肝、胃、肺、膀胱经。从药物功效来说,补虚药以33.86%的频率占首位,其余频率大于4%的药物分别为:利水渗湿药(13.18%)、清热药(10.68%)、止血药(9.99%)、消食药(7.76%)、收涩药(6.76%)、活血化瘀药(4.11%)。组方配伍方面,黄芪、墨旱莲、女贞子、白鲜皮等四味药物的关系最密切、应用最为广泛。常用药对有:谷芽-麦芽、墨旱莲-女贞子、三七-白茅根、茯苓-泽泻、白鲜皮-地肤子、杜仲-续断。核心处方共五组,分别为:第一组:黄芪、墨旱莲、女贞子、当归、茯苓、生地黄、杜仲、续断、谷芽、麦芽;第二组:黄芪、党参、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砂仁、大腹皮、石韦、益母草、枳实、谷芽、麦芽;第三组:黄芪、党参、墨旱莲、女贞子、芡实、薏苡仁、益智仁、陈皮、半夏、白鲜皮、地肤子、葛根、牛膝、三七、白茅根、谷芽、麦芽、鸡内金;第四组:黄芪、黄精、石斛、大黄、附子、茯苓、天麻、钩藤、牡蛎、续断、桑寄生、薏苡仁、石韦、鸡内金;第五组:黄芪、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石斛、芡实、葛根、蝉蜕。总体复杂网络的核心药物由黄芪、墨旱莲、女贞子、茯苓、白鲜皮、三七、白茅根、鸡内金、石斛、芡实、杜仲等药物组成。经K-core算法得知内环核心药物组合为:墨旱莲、女贞子、白鲜皮。二环药物组合有:茯苓、黄芪、三七、白茅根、金樱子、谷芽、鸡内金、芡实、牛膝。结论: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因外在与风、湿、热、寒、毒诸邪有关,内在与先天禀赋、七情内伤、劳逸失常、饮食不节、药物损害等有关。病机乃脾肾气阴亏虚、固邪留驻,病变之根在于水道失畅,涉及肺、脾、肝、肾四脏及胃、三焦、胆、膀胱诸腑。病性以虚候为主,脾肾久虚,生湿化浊,是其演变规律,故因虚致实,后期可出现虚实夹杂、寒热交错并存。应以“扶正祛邪”为核心思想,运用益气养阴及调补脾肾诸药、配合利水胜湿、化瘀解毒之品,结合六经规律,从辨病和辨证两个方面,把握疾病各阶段的主要矛盾,分清诊治主次而治之。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基础方由黄芪、墨旱莲、女贞子、白鲜皮、茯苓所组成。

卢晶晶[4](2021)在《益肾健脾通络方治疗脾肾气虚瘀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评估益肾健脾通络方治疗脾肾气虚瘀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导师的辨证思路以及用药经验,以提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开放、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通过样本量估算得到需要的样本量为62例。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福州市中医院肾病科门诊62例符合脾肾气虚瘀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第九版《内科学》中慢性肾炎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肾健脾通络方治疗,疗程为8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尿镜检红细胞数、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中医证候积分、安全性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治疗方案对脾肾气虚瘀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基线资料: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性别、年龄、病程、血压、肾功能、尿镜检红细胞数、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之间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21%,高于对照组的67.86%,差异存在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中医证候疗效: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分93.10%,高于对照组的62.07%,差异存在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4、疗效指标:(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尿镜检红细胞数、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中医证候积分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尿镜检红细胞数、中医证候积分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5、安全性指标:观察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收集到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益肾健脾通络方配合西医常规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西医治疗;2、益肾健脾通络方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可降低脾肾气虚瘀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镜检红细胞数、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中医证候积分;3、益肾健脾通络方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后,脾肾气虚瘀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镜检红细胞数及中医证候积分的下降幅度高于单纯西医治疗;4、益肾健脾通络方在治疗脾肾气虚瘀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过程中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性良好。

何晓琪[5](2021)在《二仙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肾阴阳两虚型CKD1-2期慢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尿蛋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二仙汤加味联合西药基础治疗肾阴阳两虚型CKD1-2期慢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尿蛋白、血β2-微球蛋白(血β2-MG)、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的影响,探讨二仙汤加味能否有效改善肾阴阳两虚型慢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蛋白尿及血尿β2-MG,期望为慢性肾炎的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一些思路。方法:将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的70例肾阴阳两虚型CKD1-2期慢性肾炎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35例,试验组35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二仙汤加味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 Upro)、肾小球滤过率(e GF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β2-微球蛋白(血β2-MG)、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等实验室指标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计算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及临床综合疗效,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前,对照组、试验组的一般资料、临床检验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两组患者Scr、BUN、24h Upro、血β2-MG、尿β2-MG在数值上均有所下降,e GFR数值有所上升,两组在Scr、24h Upro、血β2-MG、尿β2-MG、e GFR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而两组在BU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下降,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有效率为82.35%;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有效率为57.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4、治疗后临床综合疗效,试验组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有效率为60.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二仙汤加味联合西药基础治疗明显降低肾阴阳两虚型慢性肾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对改善其临床症状有较好的疗效。2、二仙汤加味联合西药基础治疗组能有效地降低肾阴阳两虚型慢性肾炎患者尿蛋白,改善肾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基础治疗组。3、本次研究过程中短期内未发现二仙汤加味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有明显副作用,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黄楚博[6](2021)在《郭立中教授从扶阳论治慢性肾炎的病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郭立中教授近五年从扶阳论治慢性肾炎的病案为研究对象,借助计算机数据挖掘功能,探讨郭立中教授从扶阳论治慢性肾炎的辨证思路、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郭立中教授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全部门诊病案,将其录入“仓公诊籍”病案记录软件,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从扶阳论治慢性肾炎的病案,运用Exce12013、SPSS25.0、基于Delphi语言开发的低代码平台三款软件对病案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及频次频率统计、关联统计分析。结果在最终入选的58例合计375诊次的病案中,男性19人(33%),女性39人(67%),以30-59岁的中年患者为主(67.25%),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者77岁。频次频率方面,症状共计214种,前10位依次为乏力(42%)、寐差(38%)、腰酸(32%)、夜尿(26%)、尿沫(24%)、多汗(23%)、肢体水肿(23%)、口干(19%)、多梦(18%)、怕冷(17%)。舌苔共计47种,前5位依次为苔薄白(37%)、舌淡红(29%)、齿痕(26%)、舌淡(22%)、苔白腻(17%)。脉象共计24种,前3位依次为滑脉(39%)、细脉(35%)、尺弱脉(25%)。病机共计69种,前10位依次为阳虚精亏(23%)、脾肾阳虚(14%)、血不养神(13%)、心脾两虚(10%)、寒湿中阻(9%)、寒湿凝滞(9%)、阳虚气弱(9%)、统摄无权(7%)、水失气化(6%)、肾阳下虚(5%)。用药共计148种,前10位为炙甘草(88%)、砂仁(86%)、制附片(79%)、生白术(75%)、淫羊藿(74%)、生姜(71%)、生黄芪(53%)、朱茯神(50%)、桂枝(45%)、党参(41%)。关联方面,症状→脉象高关联为:肢体水肿、尿沫、多汗→弱脉;夜尿、口干→滑脉。症状→舌苔高关联为:多种常见症状→舌淡。症状→病机高关联为:腰酸→阳虚精亏;尿黄→统摄无权;胃胀→脾肾阳虚;纳差→脾肾阳虚、寒湿中阻。舌苔→病机高关联为:舌红、舌暗、苔白→阳虚精亏。脉象→病机高关联为:细、紧、弦、虚→阳虚精亏。症状→药物高关联为:口干、多梦→炙甘草;怕冷、肢体水肿、便溏→砂仁。病机→药物高关联合并如下:寒湿凝滞,气血不畅、邪伏太阳,营卫不调→桂枝、炙甘草、生姜、苍术、朱茯神、砂仁、石菖蒲等;脾肾阳虚,寒湿中阻→白豆蔻、砂仁、制附片、生白术、朱茯神、桂枝、炙甘草等;心脾两虚,血不养神→生黄芪、生白术、炙甘草、茯神、砂仁、远志、炒枣仁等;阳虚精亏、阳虚气弱,统摄无权→制附片、党参、生黄芪、生白术、炙甘草、菟丝子、淫羊藿、巴戟天、砂仁等;肾阳下虚,水失气化,阳虚水停→制附片、茯苓、生白术、生姜、淫羊藿、砂仁、桂枝等;真阳下虚,阴火上浮,心肾不交→黄柏、砂仁、炙甘草、知母、肉桂、制附片、淫羊藿、木蝴蝶、朱茯神、炒枣仁等。结论通过以上研究,结合郭立中教授及导师意见,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郭立中教授从扶阳论治慢性肾炎的患者以中年女性居多。2.该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表现为:肢体水肿、尿沫增多、腰酸、乏力、怕冷、易汗、口干、寐差多梦、夜尿增多等;舌淡边齿痕,苔白腻;脉细滑,尺部弱。3.该组患者的常见病机及对应处方为:寒湿凝滞,气血不畅、邪伏太阳,营卫不调-桂枝汤合二陈汤加减;脾肾阳虚,寒湿中阻-丁蔻理中汤加减;心脾两虚,血不养神-归脾汤合四逆汤加减;阳虚精亏、阳虚气弱,统摄无权-自拟“扶阳添精方”;肾阳下虚,水失气化,阳虚水停-真武汤加减;真阳下虚,阴火上浮,心肾不交-封髓丹合滋肾通关丸加减。

雷淑君[7](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曹恩泽名老中医辨治慢性肾炎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应用临床病例采集系统和病例数据处理系统,结合中医辨证分型和肾脏病理诊断,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和总结全国名老中医曹恩泽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的用药规律和治疗经验。方法:通过门诊跟师,记录曹恩泽教授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诊治的慢性肾炎患者信息,使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信息中心所研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数字化平台”对收集病例进行数据挖掘研究,结合病理类型分析总结曹恩泽教授治疗CGN的用药特点、核心处方和辨治经验。结果:本研究共收集病例331例,共计1215诊次,女性患者172人,男性患者159人,以31-45岁患者居多,共涉及8种中医证型、8种病理诊断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79%,所有处方共包含156味中药。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后得出:1.中医证型分布:湿热壅盛证(21.3%),脾肾气虚证(20.8%),水湿内停证(13.3%),肝肾阴虚证(13%),瘀水互结证(12.2%),气阴两虚证(11.5%),脾肾阳虚证(4.3%),肺肾气虚证(3.6%)。2.病理诊断分布:Ig A肾病(Ig AGN)占43.6%,膜性肾病(MN)占21.8%,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占19.4%,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 PGN)占6.9%,增生硬化和硬化性肾小球肾炎(PSGN/SGN)占3%,肾小球微小病变(MCD)占2.7%,局灶性肾小球肾炎(FGN)占2.1%,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占0.5%。3.药物频次:依药物应用频次高低排序,前10位为黄芪、蝉蜕、全蝎、地龙、僵蚕、玉米须、苍术、三七、砂仁、土茯苓。4.药物性味归经特点:药性以平、温、寒性居多,药味以甘、苦、辛味居多,药物归经以肝、脾、肺、胃、肾经居多。5.常用药对:(1)煅龙骨、煅牡蛎;(2)益母草、雷公藤;(3)茯苓、茯神;(4)大蓟、小蓟;(5)砂仁、佛手;(6)芡实、金樱子;(7)苍术、土茯苓;(8)地龙、僵蚕;(9)蝉蜕、全蝎。6.曹恩泽教授治疗Ig AGN新组方:僵蚕、黄芪、全蝎、玉米须、蝉蜕、地龙、苍术、生石膏;治疗MN新组方:苍术、地龙、僵蚕、蝉蜕、黄芪、玉米须、三七、全蝎、茯苓皮;治疗FSGS新组方:玉米须、三七、地龙、黄芪、芡实、全蝎、蝉蜕、苍术、僵蚕;治疗Ms PGN新组方:全蝎、三七、黄芪、蝉蜕、土茯苓、地龙、苍术、僵蚕、玉米须。7.曹恩泽教授治疗CGN新组方:黄芪、芡实、金樱子、全蝎、地龙、僵蚕、蝉蜕、三七、莪术、玉米须、苍术、砂仁、土茯苓。结论:本研究经数据挖掘,总结曹恩泽教授临证经验如下:1、曹教授认为CGN基本病机是“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湿热瘀血积聚为标”,基本治法是以“健脾益肾、清化湿热、祛风通络”为特点的“清补法”。2、曹教授治疗CGN的新组方为黄芪、蝉蜕、全蝎、地龙、僵蚕、玉米须、苍术、三七、砂仁、土茯苓、芡实、莪术、金樱子;治疗Ig AGN新组方为僵蚕、黄芪、全蝎、玉米须、蝉蜕、地龙、苍术、生石膏;治疗MN新组方为苍术、地龙、僵蚕、蝉蜕、黄芪、玉米须、三七、全蝎、茯苓皮;治疗FSGS新组方为玉米须、三七、地龙、黄芪、芡实、全蝎、蝉蜕、苍术、僵蚕;治疗Ms PGN新组方为全蝎、三七、黄芪、蝉蜕、土茯苓、地龙、苍术、僵蚕、玉米须。3、本研究所得新组方及常用药对均体现曹恩泽教授对CGN的诊疗思路,表明数据挖掘所得信息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对临床辨治CGN有指导意义。

康建英[8](2020)在《草花覆盆颗粒剂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虚血瘀证)炎症因子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文通过草花覆盆颗粒剂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观察患者临床疗效,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Scr、BUN),外周血炎症因子IFN-γ、IL-4、IL-10、Th1/Th2的变化,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研究选取符合要求的6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科素亚治疗;治疗组:对照组治疗+草花覆盆颗粒剂,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临床疗效、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Scr、BUN),外周血炎症因子IFN-γ、IL-4、IL-10、Th1/Th2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数据用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1)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8周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3.33%,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尿蛋白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尿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肾功能(Scr、BUN),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血肌酐、尿素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外周血中IFN-γ、IL-4、IL-10、Th1/Th2,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IFN-γ、Thl/Th2水平显着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IFN-γ、Thl/Th2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IL-4、IL-10水平较治疗前显着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IL-4、IL-1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草花覆盆颗粒剂可以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虚血瘀证)患者外周血中炎症因子水平。(2)草花覆盆颗粒剂可以通过降低尿蛋白,减少炎症反应,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虚血瘀证)患者的肾功能。(3)草花覆盆颗粒剂可以协助西药提高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刘春柳[9](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的张宗礼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挖掘张宗礼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的用药规律及学术经验,并进一步探究不同证型核心药物组合治疗慢性肾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1收集张宗礼教授门诊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治疗慢性肾炎的有效病历,建立Excel数据库,统计患者一般信息,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统计药物使用频次、药性功效,分析处方关联规则,得出核心药物组合,挖掘新方。2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慢性肾炎不同证型核心药物组合的化学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3.2.1将其作用关系进行网络展示。在OMIM、Drugbank数据库及Di GSe E在线文本筛选慢性肾炎疾病靶点。筛选药物组合化学成分对应靶点与慢性肾炎相关靶点交集基因,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通过Cyto NCA筛选其核心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基因进行GO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并通过Omic Share Tools可视化呈现。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病例148例,共计517诊次,处方517首。纳入研究患者年龄分布于21-75岁,男性67人,女性81人。纳入病例中,本虚标实证442诊次。其中,脾肾气虚兼湿热证最多,肝肾阴虚兼湿热证次之。脾肾气虚兼湿热型慢性肾炎处方176首,用药116味,性寒味甘、归脾经药物应用频次最多,根据药物功效分类,涉及15大类,利水渗湿药应用频次最多,其次为补虚药、清热药等;药频统计结果显示,应用频次50次以上的药物共16味,关联规则结果显示,获得高频药物组合28个,关联规则药物组合29个;在“支持度个数为100,置信度为0.9”的条件下,得出核心药物组合“黄芪-茯苓-当归-车前草”;新方分析结果显示,衍化核心药物组合16个,挖掘新方8首。肝肾阴虚兼湿热型慢性肾炎处方130首,用药134味,性寒味甘、归肝经药物应用频次最多,根据药物功效分类,涉及17大类,补虚药应用最多,其次为利水渗湿药、清热药等;药频统计结果显示,应用频次20次以上的药物共24味;关联规则结果显示,获得高频药物组合65个,关联规则药物组合33个,在“支持度个数为52,置信度为0.9”的条件下,得出核心药物组合“女贞子-旱莲草-车前草、金银花-淡竹叶”;新方分析结果显示,衍化核心药物组合18个,挖掘新方9首。2筛选出脾肾气虚兼湿热型核心药物组合化学成分30种,获取潜在靶点230个,检索得到慢性肾炎疾病靶点441个,两者交集基因58个,其中AKT1、VEGFA、IL6等为核心靶点。通过基因作用机制分析,获得GO基因注释条目115个(p<0.05),包括生物过程条目87个,细胞组成条目10个,分子功能条目18个;KEGG通路富集条目98个(p<0.05)。肝肾阴虚兼湿热型核心药物组合化学成分38种,获取潜在靶点239个,与慢性肾炎交集基因57个,其中AKT1、VEGFA、EGFR等为核心靶点。分析得出GO基因注释条目115个(p<0.05),包括生物过程条目84个,细胞组成条目9个,分子功能条目22个;KEGG通路富集条目90个(p<0.05)。结论:1采用高层次数据挖掘方法可优化张宗礼教授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的学术经验整理与总结。同时,也为张宗礼教授中医肾病经验传承与临证辨治该病提供了可靠思路与参考依据。2核心药物组合治疗慢性肾炎机制探究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本研究结果为阐释其作用机制与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不同证型核心药物之间存在化学成分与潜在靶点的交集,通过其作用机制分析,从微观视角阐释了中医“同病异治”的学术内涵。

王紫琳[10](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巴元明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经验总结》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巴元明教授诊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nerulonephritis,CGN)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探求巴元明教授诊疗慢性肾炎的用药特点、临床四诊情况、病证治法规律,进一步探求巴元明教授临床诊疗思维,为临床及科学研究于慢性肾炎的中医药治疗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并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对于湖北省中医院巴元明教授门诊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治期间诊断为慢性肾炎的患者的病例进行收集、整理与筛查,制定门诊慢性肾脏病规范结构化电子病例模板录入系统,严格遵循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符合条件的病例,由研究生完整的录入诊疗信息。录入完成后提取本课题研究需要的相关数据,根据数据分析平台提供的模板,规范化预处理相关性数据并将其于Excel表中分类汇总,最后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建立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对巴元明教授诊治患者基本信息、处方药物、临床病证治疗信息采取频数统计法,由此得出巴教授治疗CGN的高频药物、药物属性规律、选用处方、中医证型、治法及慢性肾炎患者临床常见症状及舌脉表现等。对处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寻求处方中密切关联的药物以统计巴教授治疗慢性肾炎常用药对、药组。对处方用药及临床症状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统计出常见的兼见证候及核心药对、药组配伍规律。研究结果:本次课题研究纳入患者227人,诊次共计1630次。其中男性101人;女性126人。年龄主要分布于30-59岁,于各个年龄段均易见,而于青中年时期高发。本次研究纳入的处方中涉及中药种类212味。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14味核心药物依次为:茯苓、黄芪、党参、山药、穿山龙、山茱萸、分心木、黄柏、茜草、白茅根、生地黄、金樱子、芡实、熟地黄。通过对此212味中药四气、五味、归经频数统计,得出巴元明教授临床治疗CGN选药以寒、温、平性药物为主;喜用甘补之品,同时配伍辛散苦泄之品以攻补兼施、补而不滞;选方用药归经多见于肾、肺、脾、肝经。通过对中药功效的频次统计,得出巴教授临床治疗CGN善用利水渗湿、宁心安神、健脾和胃、利水消肿、生津养血之品。通过对患者临床症状频次统计,得出CGN患者临床上多见腰部疼痛、夜尿频繁、乏力、睡眠欠佳、腰膝酸软等症状。通过对患者舌象、脉象频次统计,得出CGN患者舌象多见于淡红舌、薄白苔;脉象多见于细脉。通过对患者中医证型频次统计,得出巴教授诊疗的CGN患者以气阴两虚、阴虚火旺、肾气不足、湿热内蕴证为主。通过对患者临床常见兼发病症频次统计,得出巴教授诊疗的CGN患者多合并有高尿酸血症、肾结石、肾囊肿、高脂血症等。通过对处方频次统计,得出巴教授对CGN的临床选方以协定方中护肾类为主,其中又以2.3.7号多见。通过对中医治法频次统计,得出巴教授诊治CGN患者以益气养阴、滋阴降火、清热利湿、祛湿固精等为主。基于关联规则分析,获得置信度较高的29组药物组合及24组中医证候与治法的关联规律。基于聚类分析,获得临床常见兼见症状及12组核心药对、药组,3组核心处方。研究结论:本次数据挖掘研究体现了巴元明教授治疗CGN选方用药重视顾护三焦正气、益气养阴兼顾肾阳的同时重视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收敛固涩,擅用甘平和缓之品等诊疗思想与用药规律。

二、慢性肾炎治疗刍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性肾炎治疗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1)保肾口服液治疗气阴两虚夹湿热型慢性肾炎(CKD1-2期)临床疗效观察及对VEGF、sFlt-1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资料
        1.1 研究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标准及处理
        1.6 药物制备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及指标检测方法
        2.4 安全性评价及疗效判定标准
        2.5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2 疗效分析
        2.1 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
        2.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检验指标比较
        2.4 健康组与CGN组 VEGF、sFlt-1 比较
        2.5 两组治疗前后VEGF、sFlt-1 比较
    3 指标相关性分析
    4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炎的认识
        1.1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炎发病机制的认识
        1.2 慢性肾炎与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
        1.3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炎治疗的认识
    2 VEGF、sFlt-1 与慢性肾炎、蛋白尿关系
        2.1 VEGF与 sFlt-1 概述
        2.2 VEGF与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关系
        2.3 sFlt-1 与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关系
    3 中医对慢性肾炎、蛋白尿的认识
        3.1 中医对慢性肾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3.2 中医对慢性肾炎治疗的认识
        3.3 中医对慢性肾炎蛋白尿病因病机的认识
        3.4 中医对慢性肾炎蛋白尿治疗的认识
    4 保肾口服液方药特点及现代研究
        4.1 保肾口服液方药特点
        4.2 保肾口服液现代药理学研究
        4.3 保肾口服液的相关研究进展
        4.4 保肾口服液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机制分析
    5 研究结果分析
        5.1 保肾口服液对中医证候的影响
        5.2 保肾口服液对肾功能、血脂的影响
        5.3 保肾口服液对微炎症的影响
        5.4 保肾口服液对尿蛋白定量、VEGF、sFlt-1 的影响
        5.5 慢性肾炎患者的VEGF、sFlt-1 表达水平
        5.6 VEGF、sFlt-1 与其他指标相关性
意义与不足
    1 价值与意义
    2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随机分组表(分组 1 为对照组,2 为试验组)
附录B VEGF、sFlt-的酶联免疫分析检测方法
附录C
附录D
文献综述 慢性肾炎的中医诊治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张喜奎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的“风药”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病案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风药范围与分类
        1.5 病案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案预处理
        2.2 中药名规范化处理
        2.3 录入信息及建立数据库
        2.4 数据挖掘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统计结果
        3.2 用药规律分析
        3.3 系统聚类分析
        3.4 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讨论部分
    1 从“风”论治慢性肾炎理论依据
        1.1 风邪致病特点与慢性肾炎发病特点
        1.2 风邪伤肾病因病机
        1.3 风邪在慢性肾炎临床表现作用
        1.4 风邪与现代医学研究的联系
    2 张喜奎教授治疗慢性肾炎数据挖掘结果探讨
        2.1 性别年龄
        2.2 药性、药味结果分析
        2.3 归经结果分析
        2.4 药类与药物频数结果分析
        2.5 风药频数结果分析
        2.6 慢性肾炎核心药对分析
        2.7 核心处方
    3 张喜奎教授从“风”论治慢性肾炎
        3.1 风邪说
        3.2 风邪与“固邪说”
        3.3 祛风药贯穿始终
        3.4 从风论治慢性肾炎注意事项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从“风”辨证论治慢性肾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基于复杂网络规则研究张喜奎教授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的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病历资料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病历信息规范
        2.2 中药名称规范
        2.3 数据挖掘
    3.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统计
        3.2 药物频次分析
        3.3 药物属性
        3.4 关联规则分析
        3.5 聚类分析
        3.6 复杂网络分析
讨论
    1.张喜奎教授辨治慢性肾炎的理论探究
        1.1 固邪前提
        1.2 病因
        1.3 病机
        1.4 六经传变及治疗思路
        1.5 临床常见气阴两虚证型原因
    2.药物数据统计结果分析
        2.1 一般资料
        2.2 药物频数及属性资料
        2.3 基于复杂网络的数据挖掘分析
    3.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学认识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益肾健脾通络方治疗脾肾气虚瘀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样本量估算
        1.3 分组标准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分期
        2.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同时具备)
    4 排除标准(具备任何一项)
    5 剔除标准
    6 脱落标准
    7 治疗方案
        7.1 基础治疗
        7.2 分组治疗
    8 观测指标
        8.1 一般信息
        8.2 疗效性观测指标
        8.3 安全性观测指标
    9 疗效判定标准
        9.1 中医疗效判定标准
        9.2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9.3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10 安全性评价
        10.1 安全性分级
        10.2 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
    11 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两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
    3 两组治疗后观察指标比较
    4 临床疗效评定
    5 中医疗效评定
    6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流行病学
    2 现代医学研究
        2.1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
        2.2 西医治疗
        2.3 预后
    3 中医理论依据
        3.1 病名
        3.2 病因病机
        3.3 对“血尿”与“蛋白尿”的中医认识
        3.4 古今名医经验
        3.5 导师辨证思路
        3.6 益肾健脾通络方的组方依据
        3.7 益肾健脾通络方的方解
        3.8 益肾健脾通络方的部分药物药理研究
    4 益肾健脾通络方的疗效分析
        4.1 临床疗效分析
        4.2 中医疗效分析
        4.3 安全性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慢性肾炎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二仙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肾阴阳两虚型CKD1-2期慢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尿蛋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临床资料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标准
        2.3 病例纳入标准
        2.4 病例排除标准
        2.5 脱落标准、剔除标准
        2.6 洗脱期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类型
        3.2 分组方法
        3.3 治疗方案
    4 观察项目
        4.1 安全性观测
        4.2 疗效性观测
        4.3 实验检测方法
    5 疗效判定
    6 统计学处理
    7 伦理学申明
研究结果
    1 病例分布及完成情况
    2 对照组、试验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 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治疗前比较
        3.1 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实验室指标比较
        3.2 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4 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4.1 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比较
        4.2 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治疗后24h Upro比较
        4.3 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β_2-MG比较
        4.4 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β_2-MG比较
    5 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6 疗效比较
        6.1 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6.2 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7 安全性评估
分析与讨论
    1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认识
        1.1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
        1.2 蛋白尿与肾脏损伤
        1.3 β_2-微球蛋白与肾脏损伤的关系
    2 祖国医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认识
        2.1 祖国医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对肾阴阳两虚型慢性肾炎的认识
        2.3 肾阴阳两虚型慢性肾炎临床表现
        2.4 肾阴阳两虚型慢性肾炎的中医药治疗
    3 导师学术思想及理论基础
        3.1 对发病机制的认识
        3.2 二仙汤的组方、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3.3 阴阳理论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4 结果分析
        4.1 二仙汤加味对肾小管功能的影响
        4.2 二仙汤加味对24h Upro的影响
        4.3 二仙汤加味对肾功能、血β_2-MG的影响
        4.4 中医证候分析
        4.5 临床综合疗效分析
        4.6 小结
    5 本课题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慢性肾炎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郭立中教授从扶阳论治慢性肾炎的病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与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炎的认识
        1.1 概况
        1.2 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
        1.3 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1.4 治疗
    2. 中医学对慢性肾炎的认识
        2.1 中医学对慢性肾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中医学对慢性肾炎治疗的进展
    3. 扶阳法概述
    4. 总结
第二部分 病案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3.1 病案标准化
        3.2 数据分析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频次频率结果
        4.2 关联分析
    5. 讨论
        5.1 数据分析结果讨论
        5.2 郭立中教授从扶阳论治慢性肾炎的经验探讨
第三部分 典型验案选
    1. 温通寒湿,次第为法案
    2. 肾阳下虚,阴火上浮案
    3. 阳虚气弱,统摄无权案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曹恩泽名老中医辨治慢性肾炎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研究背景
研究一:曹恩泽教授治疗慢性肾炎临床疗效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研究二 曹恩泽教授辨治慢性肾炎用药经验数据挖掘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4.1 基于数据挖掘的慢性肾炎基础信息探讨
        4.2 曹恩泽教授辨治慢性肾炎理念探讨
        4.3 曹恩泽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用药特点探讨
        4.4 本研究自我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肾炎实证的中医辨治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草花覆盆颗粒剂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虚血瘀证)炎症因子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的张宗礼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一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张宗礼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的用药规律
    1 研究对象
        1.1 处方收集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1.4 临床疗效评价
        1.5 病例入选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资料整理
        2.2 分析软件应用
        2.3 处方录入核对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统计
        3.2 证候分布
        3.3 脾肾气虚兼湿热证用药规律
        3.4 肝肾阴虚兼湿热证用药规律
研究二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核心药物组合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核心药物成分及靶点收集
        1.2 化学成分-靶点网络构建
        1.3 疾病靶点筛选
        1.4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
        1.5 核心靶点GO注释分析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
    2 结果
        2.1 脾肾气虚兼湿热证核心药物组合作用机制分析
        2.2 肝肾阴虚兼湿热证核心药物组合作用机制分析
讨论
    1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张宗礼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的用药规律
        1.1 一般情况统计结果讨论
        1.2 辨证分型统计结果讨论
        1.3 脾肾气虚兼湿热证用药规律分析结果讨论
        1.4 肝肾阴虚兼湿热证用药规律分析结果讨论
    2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核心药物组合作用机制
        2.1 脾肾气虚兼湿热证核心药物组合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讨论
        2.2 肝肾阴虚兼湿热证核心药物组合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讨论
    3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阐释
    2 治则治法
    3 辨证论治
    4 中成药
    5 针灸治疗
    6 其他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在中医药学术经验传承中的应用现状
    1 中药用药规律总结
    2 名老中医经验归纳
    3 经典论着学术探究
    4 现代文献医案整理
    5 穴位配伍经验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三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现状
    1 网络药理学常用数据库
    2 网络药理学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巴元明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病例资料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信息采集
        2.2 数据预处理
        2.3 数据挖掘方法
    3.研究结果
        3.1 频数分析法
        3.2 关联规则分析法
        3.3 层次聚类分析法
讨论
    1.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巴元明教授诊疗CGN经验
        1.1 CGN患者基本信息分析
        1.2 临床用药统计结果分析
        1.3 临床四诊统计结果分析
        1.4 临床病证统计结果分析
        1.5 临床治疗统计结果分析
        1.6 基于关联规则的统计结果分析
        1.7 基于聚类分析的统计结果分析
    2.巴元明教授治疗CGN的经验总结
        2.1 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临床选方用药规律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中医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认识
        1.1 中国古代的辩病命名
        1.2 慢性肾炎的常见症状
        1.3 慢性肾炎的病因病机
        1.4 慢性肾炎的治疗
    2.数据挖掘与中医传承
        2.1 数据挖掘
        2.2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传承
        2.3 中医领域的数据挖掘
    3.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慢性肾炎治疗刍议(论文参考文献)

  • [1]保肾口服液治疗气阴两虚夹湿热型慢性肾炎(CKD1-2期)临床疗效观察及对VEGF、sFlt-1的影响[D]. 陈冰冰.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张喜奎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的“风药”用药规律[D]. 吴琼.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基于复杂网络规则研究张喜奎教授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的用药规律[D]. 官大方.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益肾健脾通络方治疗脾肾气虚瘀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D]. 卢晶晶.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二仙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肾阴阳两虚型CKD1-2期慢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尿蛋白的影响[D]. 何晓琪.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郭立中教授从扶阳论治慢性肾炎的病案研究[D]. 黄楚博.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曹恩泽名老中医辨治慢性肾炎经验研究[D]. 雷淑君.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草花覆盆颗粒剂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虚血瘀证)炎症因子的临床研究[D]. 康建英.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9]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的张宗礼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D]. 刘春柳.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巴元明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经验总结[D]. 王紫琳.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0)

标签:;  ;  ;  ;  ;  

我对慢性肾炎治疗的拙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